CN1212497C - 冷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2497C
CN1212497C CNB998066974A CN99806697A CN1212497C CN 1212497 C CN1212497 C CN 1212497C CN B998066974 A CNB998066974 A CN B998066974A CN 99806697 A CN99806697 A CN 99806697A CN 1212497 C CN1212497 C CN 121249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arrangement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cold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066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3470A (zh
Inventor
目崎丈统
上野明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303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3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24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249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7/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cascade operation, i.e. with two or more circuits, the heat from the condenser of one circuit being absorbed by the evaporator of the next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5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with parallel compres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2Refrigeration systems for supermark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一种冷冻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制冷剂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制冷剂回路和多个利用侧制冷剂回路。热源侧制冷剂回路的室外压缩机吐出侧和吸入侧分别与高压气体配管和低压气体配管连接,室外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液体一侧与液体配管连接。各制冷剂交换器一端与液体配管连接,另一端可由三通阀切换为与高压气体配管连通的状态或与低压气体连通的状态。利用侧热交换器的一端与液体配管连接,另一端可由三通阀切换为与高压气体配管连通的状态或与低压气体连通的状态。

Description

冷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冻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对如超市等装备的要求多种温度环境条件的冷冻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一种超市等装备的冷藏陈列柜。这种陈列冷柜例如在特开昭62-94785号公报中已有介绍。该陈列冷柜具有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而组成的制冷剂回路,还设有食品的陈列空间和生成冷气用的空气通道。
上述蒸发器设置在该空气通道中。从压缩机吐出由冷凝器冷凝的制冷剂经过膨胀阀减压后,在蒸发器中与空气通道的空气热交换而蒸发,将该空气冷却。冷却后的空气从空气通道向陈列空间供给,将食品保持在所定的低温状态,由此来维持食品的新鲜度。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又有一项提案(特愿平9-89164号),是有关用一个冷冻系统实现在多个陈列冷柜内生成冷气和超市店内等的普通空调的冷冻装置。
该冷冻装置在1个热源侧组件中,由多个陈列冷柜和普通空调用的空调机并列连接而成。又用2次制冷剂系统构成热源侧组件和各陈列冷柜。即,上述冷冻装置具有由蒸气压缩机式冷冻循环组成的热源侧制冷剂回路。并且,在各陈列冷柜中,设置具有与该热源侧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热交换器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另外,在普通空调室内,配置上述热源侧制冷剂回路的蒸发器。
由此,在各陈列冷柜中,可获得较低温度(例如-20℃)的冷热,可维持食品的新鲜度。另外,在普通空调室内,可获得比上述陈列冷柜温度高的冷热(例如25℃),作为店内的冷气设备。
解决课题
本发明者们对在上述多个陈列冷柜内用1个冷冻系统来实现冷气生成的冷冻装置如何提高实用性作了深入研究。并且,由于各自的陈列冷柜运转动作存在着如下的要求,因此本发明者对如何用1个冷冻系统来实现这些运转动作进行了研讨。
即,陈列冷柜所要求的运转动作不仅是陈列冷柜内空气的冷却,而且在蒸发器上结霜时,还需要用于化霜的去霜动作。以往,在蒸发器上装有电热器,陈列冷柜的去霜动作是通过向电热器通电来进行的。
但是,从节省能源的角度考虑,将来自压缩机吐出的制冷剂供给到蒸气器的所谓热气去霜要比由上述电热器的除霜好。这样,各个陈列室就有了对冷热和温热的不同要求。
然而,在传统的回路结构中,当一部分陈列冷柜要求冷热,另一部分陈列冷柜要求温热时,就无法满足其要求。
本发明针对上述所谓多元冷冻循环的冷冻装置,其目的在于,在多个利用侧要求不同的温热和冷热条件时,可由1个冷冻系统来满足其要求。
发明揭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特点是,具有多元冷冻循环的热源侧制冷剂与利用侧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多个制冷剂热交换器。各个制冷剂热交换器可有选择地与高压气体配管、低压气体配管或液体配管连通。通过选择这些配管的连通状态,即可获得由各个制冷剂热交换器产生的热交换状态。
如图1所示,上述制冷剂热交换器具体包括:具有多个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的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和与各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对应的多个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
上述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设有压缩机41、42、第1切换装置43、44以及可由该第1切换装置43、44切换为与压缩机41、42吐出侧的连通状态或与吸入侧连通状态的热源侧热交换器45、46。
在上述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与第1切换装置41、42之间,连接着高压气体配管LG-H的一端。在上述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与第1切换装置43、44之间,连接着低压气体配管LG-L的一端。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5、46的液体侧与液体配管LL的一端连接。
上述各配管LG-H、LG-L、LL的另一端侧分别分支为分支配管LG-H1、LG-H2、LG-L1、LG-L2、LL1、LL2
上述多个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中的1个制冷剂热交换器50的一端侧与液体配管LL的分支配管LL1、LL2中的1个连接。上述多个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中的另1个制冷剂热交换器60的一端侧与液体配管LL的分支配管LL1、LL2中的另1个连接。
上述1个制冷剂热交换器50的另一端侧可由第2切换装置52切换为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1、LG-H2中的1个连通的状态,和/或与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1、LG-L2中的1个连通的状态。
又,上述另1个制冷剂热交换器60的另一端侧可由第2切换装置62切换为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1、LG-H2中的另1个连通的状态,和/或与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1、LG-L2中的另1个连通的状态。
上述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和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的结构是在各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中,循环于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的热源侧制冷剂与循环于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的利用侧制冷剂作热交换后进行多元冷冻循环。
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第1切换装置43、44和第2切换装置52、62的切换动作任意变更各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中的热交换状态。即,对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可个别设定供给冷热的状态或供给温热的状态。
例如,利用第1切换装置43、44在使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与热源侧热交换器45、46连通的状态下,可由经第2切换装置52、62将1个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1、LG-H2连通,另1个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与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1、LG-L2连通。从压缩机41、42吐出的气体制冷剂供给到上述部分的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与利用侧制冷剂热交换后进行冷凝。由此,可向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提供温热。
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液体配管LL的分支配管LL1、LL2,向上述另1个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供给,与利用侧制冷剂热交换后蒸发。由此,可向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提供冷热。蒸发后的制冷剂经过低压气体配管LG-L和热源侧热交换器45、46,返回到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
又,利用第1切换装置43、44在使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与热源侧热交换器45、46连通的状态下,若由第2切换装置52、62使各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1、LG-H2连通,则在各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中,可向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提供温热。反之,利用第1切换装置43、44在使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与热源侧热交换器45、46连通的状态下,若由第2切换装置52、62使各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与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1、LG-L2连通,则在各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中,可向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提供冷热。
这样,就可对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个别设定供给冷热的状态或供给温热的状态。
第2技术方案的特点是,可以个别调整在与热源侧制冷剂回路之间进行多元冷冻循环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和热源侧制冷剂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动作。
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具有制冷剂热交换器50的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和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
上述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设有压缩机41、42、第1切换装置43、44以及由该第1切换装置43、44可切换为与压缩机41、42吐出侧的连通状态或与吸入侧连通状态的热源侧热交换器45、46。
在上述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与第1切换装置43、44之间,连接着高压气体配管LG-H的一端。在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与第1切换装置43、44之间,连接着低压气体配管LG-L的一端。热源侧热交换器45、46的液体一侧与液体配管LL的一端连接。
上述各配管LG-H、LG-L、LL的另一端侧分别分支出分支配管LG-H1、LG-H3、LG-L1、LG-L3、LL1、LL3
上述制冷剂热交换器50的一端侧与液体配管LL的分支配管LL1、LL3中的1个连接。上述制冷剂热交换器50的另一端侧可由第2切换装置52切换为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1、LG-H3中的1个连通的状态,和/或与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1、LG-L3中的1个连通的状态。
上述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和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的结构是循环于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的热源侧制冷剂和循环于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的利用侧制冷剂在制冷剂热交换器50中经热交换后进行多元冷冻循环。
并且,还设有另1个利用侧热交换器31,其一端侧与液体配管LL的分支配管LL1、LL3中的另1个连接,另一端侧可由第3切换装置33切换为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1、LG-H3中的另1个连通的状态,和/或与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1、LG-L3中的另1个连通的状态。
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第1切换装置43、44、第2切换装置52和第3切换装置33的切换动作任意变更在制冷剂热交换器50和利用侧热交换器31中的热交换状态。即,对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可个别设定供给冷热的状态或供给温热的状态,利用侧热交换器31可个别设定吸热状态或放热状态。
例如,利用第2切换装置52,使制冷剂热交换器50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1连通,利用第3切换装置33,使利用侧热交换器31与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1连通。从压缩机41、42吐出的气体制冷剂供给到上述制冷剂热交换器50,与利用侧制冷剂热交换后进行冷凝。由此可向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提供温热。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液体配管LL的分支配管LL3,供给到利用侧热交换器31后蒸发。由此可进行利用侧热交换器31的吸热动作。蒸发后的制冷剂经过低压气体配管LG-L,返回到压缩机41、41的吸入侧。
反之,在利用第2切换装置52使制冷剂热交换器50与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1连通、利用第3切换装置33使利用侧热交换器31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L3连通时,从压缩机41、42吐出的气体制冷剂供给到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31后冷凝。由此可进行利用侧热交换器31的放热动作。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液体配管LL的分支配管LL1供给到制冷剂热交换器50,与利用侧制冷剂热交换后进行蒸发。由此可向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提供冷热。蒸发后的制冷剂经过低压气体配管LG-L,返回到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
又,在利用第1切换装置43、44使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与热源侧热交换器45、46连通的状态下,若由第2切换装置52使制冷剂热交换器50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1连通,并由第3切换装置33使利用侧热交换器31也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3连通,则可向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提供温热,同时进行利用侧热交换器31的放热动作。
反之,在利用第1切换装置43、44使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与热源侧热交换器45、46连通的状态下,若由第2切换装置52使制冷剂热交换器50与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1连通,并由第3切换装置33使利用侧热交换器31也与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3连通,则可向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提供冷热,同时进行利用侧热交换器31的吸热动作。
这样,就可对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和利用侧热交换器31,个别设定供给冷热的状态或供给温热的状态。
即,普通空调机既要求室内制冷,也要求制暖。也就是说,与陈列冷柜的运转状态无关,在夏季要求冷气运转,冬季要求暖气运转。以往的回路结构,对陈列冷柜要求冷热而普通空调机要求温热的场合,及反之对陈列冷柜要求温热而普通空调机要求冷热的场合,都是无法满足这些要求的。本技术方案则可满足以上要求。
第3和第4技术方案的特点是使第2技术方案的结构具体化。即,第3技术方案是将分别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1、LG-H2、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1、LG-L2和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的气体一侧连接的三通阀52、62作为第2切换装置52、62。
第4技术方案的特点是,将分别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3、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3和利用侧热交换器31的气体一侧连接的三通阀33作为第3切换装置33。
第5技术方案的特点是,将本发明的冷冻装置适用例具体化。即,上述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被安装在超市所装备的食品陈列用的陈列冷柜10内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利用由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蒸发的制冷剂使陈列冷柜内的空间冷却。另外,上述另1个利用侧热交换器31是超市的室内空调用的热交换器31。
第6技术方案的特点是,在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化霜时,第2切换装置52使制冷剂交换器50的另一端侧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1连通。
在上述特定条件下,可以对陈列冷柜10任意切换陈列冷柜内空间的冷却或结霜时的去霜。并且,也可任意切换普通空调的制冷或制暖。
第7技术方案的特点是,具有热源侧组件40、藉由高压气体配管LG-H、低压气体配管LG-L及液体配管LL与上述热源侧组件40连接的多个利用侧组件10、20。
还具有切换制冷剂流向的切换装置43、44、52、62,可切换为通过高压气体配管LG-H向要求温热的利用侧组件10、20供给来自热源侧组件40的气体制冷剂或来自要求冷热的利用侧组件10、20的气体制冷剂,同时,通过液体配管LL向要求冷热的利用侧组件10、20供给来自热源侧组件40的液体制冷剂或来自要求温热的利用侧组件10、20的液体制冷剂。
上述利用侧组件10、20还设有与供自热源侧组件40或另1个利用侧组件10、20的热源侧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利用侧制冷剂循环的循环回路11、21。在与热源侧组件40之间进行多元冷冻循环。
第8技术方案的特点是,具有热源侧组件40、藉由高压气体配管LG-H、低压气体配管LG-L及液体配管LL与上述热源侧组件40连接的多个利用侧组件10、20、30。
还具有切换制冷剂流向的切换装置43、44、52、62、33,可切换为一方通过高压气体配管LG-H向要求温热的利用侧组件10、20、30供给来自热源侧组件40的气体制冷剂或来自要求冷热的利用侧组件10、20的气体制冷剂。另一方面,通过液体配管LL向要求冷热的利用侧组件10、20、30供给来自热源侧组件40的液体制冷剂或来自要求温热的利用侧组件10、20的液体制冷剂。
上述多个利用侧组件10、20、30中的至少1个利用侧组件10、20还设有与来自热源侧组件40或另1个利用侧组件10、20、30供给的热源侧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利用侧制冷剂循环的循环回路11、21,在与热源侧组件40之间进行多元冷冻循环。
在上述特定条件下,与上述第1和第2技术方案一样,可对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个别设定供给冷热的状态或供给温热的状态。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取得如下效果。
根据第1技术方案,在具有多元冷冻循环的热源侧制冷剂与利用侧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多个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的冷冻装置中,可有选择地使各个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与高压气体配管LG-H、低压气体配管LG-L、液体配管LL连通。并且,通过选择这些配管LG-H、LG-L、LL的连通状态,可个别地获得由各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形成的热交换状态。
根据第2技术方案,可以个别地调整在与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之间进行多元冷冻循环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和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的利用侧热交换器31中的热交换动作。因此,可由1个冷冻系统根据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和利用侧热交换器31的要求来获得冷热或温热,可提高冷冻装置的实用性。
又,在各利用侧组件10、20、30相互间受热之后,可有效利用废热。其结果,可抑止向各利用侧组件10、20、30供给热源侧制冷剂所需的热量,可提高节能性,降低运转成本。
又,在切换配管LG-H、LG-L、LL连通状态的切换装置52、62、33由三通阀构成的场合,可用较简单的结构和控制动作获得符合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和利用侧热交换器31要求的冷热或温热。
另外,在将本发明的冷冻装置作为超市所装备的适合食品陈列用的陈列冷柜10、20和室内空调一起使用时,可分开进行陈列冷柜10、20的冷却和去霜或者室内的冷暖气供给。其结果,可用1个冷冻系统来确保食品新鲜度的维持和室内的舒适性。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实施形态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配管系统图。
图2为说明第1模式运转动作的图。
图3为说明第2模式运转动作的图。
图4为说明第3模式运转动作的图。
图5为说明第4模式运转动作的图。
图6为说明第5模式运转动作的图。
图7为说明第6模式运转动作的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下面,结合图纸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本实施形态中,系就本发明的冷冻装置用于超市的场合进行说明。
在说明冷冻装置之前,先对超市内的各领域(陈列冷柜内和店内售货处等所要求的温度环境作一说明。
在这种超市的店内售货处,设有陈列冷冻食品的冷冻陈列柜10和陈列冷藏食品的冷藏陈列柜20。例如,对窗内温度环境的要求分别是冷冻陈列柜10为-20℃,冷藏陈列柜20为0℃。
另外,在这种超市内,存在着店内和职工办公室等之类的普通空调室。在这些空调室内配置有室内空调机组30;它要求的温度环境例如为25℃。
除此之外,在超市内还存在着未图示的保管各种食品的保管仓库(通常称为后院)以及职工包装食品等作业的食品加工室。这些保管仓库和食品加工室也要求合适的温度环境。这些陈列冷柜10、20和室内空调机组30等就是本发明所说的利用侧组件。
冷冻装置的说明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冷冻装置。
本装置是由多个制冷剂配管LG-H、LG-L、LL使上述冷冻陈列柜10、冷藏陈列柜20、室内空调机组30与作为热源侧组件的1台室外机组40连接。具体来讲,这些制冷剂配管LG-H、LG-L、LL就是高压气体配管LG-H、低压气体配管LG-L和液体配管LL。从室外机组40延伸的这些制冷剂配管LG-H、LG-L、LL分别分出3个分支管LG-H1-LG-H3、LG-L1-LG-L3、LL1-LL3,各自与冷冻陈列柜10、冷藏陈列柜20、室内空调机组30连接。即,各陈列冷柜10、20和室内空调机组30相互并列连接。
下面说明各组件30、40和陈列冷柜10、20。
室外机组40设置在超市的室外。该室外机组40具有一对室外压缩机41、42。一对压缩机41、42中的1个42采用变频器(inverter)或其容量可根据负载变化的容量可变型。这些室外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在合流后分支,各分支管分别与第1切换装置即1对室外四通切换阀43、44中的1个阀孔连接。同样,室外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在合流后分支,各分支管分别与一对室外四通切换阀43、44中的另1个阀孔连接。
又,该室外机组40设有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一对室外热交换器45、46以及与该室外热交换器45、46液体一侧连接的室外膨胀阀47、48。各室外热交换器45、46的气体一侧分别与上述室外四通切换阀43、44中的另1个阀孔连接。另外,室外四通切换阀43、44中剩下的1个阀孔通过毛细管CP和止回阀CV与室外热交换器45、46的气体一侧连接。
通过该室外四通切换阀43、44的切换动作,可切换各室外热交换器45、46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连通状态。即,在如图中实线所示的切换状态下,各室外热交换器45、46的气体一侧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连通,而在如图中虚线所示的切换状态下,各室外热交换器45、46的气体一侧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连通。
若要说明上述制冷剂配管LG-H、LG-L、LL的室外机组40内的连接位置,则上述高压气体配管LG-H的一端与各室外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连接,低压气体配管LG-L的一端与各室外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连接,液体配管LL的一端在室外机组40内分支,分别与室外膨胀阀47、48连接。
下面说明冷冻陈列柜10和冷藏陈列柜20。各陈列冷柜10、20的回路结构大致相同。
该冷冻陈列柜10和冷藏陈列柜20具有由闭回路组成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该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的制冷剂与来自上述室外机组40经过制冷剂配管LG-H、LG-L、LL导入的制冷剂相互间进行热交换。
具体来讲,这些陈列冷柜10、20设有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的制冷剂与来自上述室外机组40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这些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就是所谓的阶式热交换器。该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的气体一侧与上述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管LG-L1、LG-L2连接,液体一侧与液体配管LL的分支管LL1、LL2连接。
又,在该液体配管LL的分支配管LL1、LL2上设有膨胀阀51、61。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各分支配管LG-L1、LG-L2具有作为第2切换装置的三通阀52、62。上述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各分支管LG-H1、LG-H2的一端与该三通阀52、62连接。即,通过该三通阀52、62的切换动作,可以在将该三通阀52、62气体一侧通过低压气体配管LG-L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连接的状态,和通过高压气体配管LG-H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连接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采用这种回路结构,由室外机组40和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来构成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
上述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着陈列冷柜压缩机12、22、四通切换阀13、23、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膨胀阀14、24以及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四通切换阀13、23可切换为使陈列冷柜压缩机12、22的吐出侧和吸入侧分别与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和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连通的状态或使陈列冷柜压缩机12、22的吐出侧和吸入侧分别与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和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连通的状态。
这样,可由上述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和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构成所谓多二元冷冻回路。
下面说明室内空调机组30。
室内空调机组30设有作为普通空调用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31。该室内热交换器31的气体一侧与上述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管LG-L3连接,液体一侧与液体配管LL的分支管LL3连接。另外,在该液体配管LL的分支管LL3上设有膨胀阀32。
再有,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管LG-L3设有作为第3切换装置的三通阀33。上述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管LG-H3的一端与该三通阀33连接。即,通过该三通阀33的切换动作,可切换为使室内热交换器31的气体一侧通过低压气体配管LG-L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连接的状态或通过高压气体配管LG-H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连接的状态。
采用这种回路结构,可在上述室外机组40与室内空调机组30之间构成由室外机组40的室外压缩机41、42及室外热交换器45、46与室内空调机组30的膨胀阀32及室内热交换器31连接而组成的单级冷冻循环的闭回路。
由上述各室外四通切换阀43、44和三通阀52、62、33构成本发明所说的切换装置。
再有,本冷冻装置配有未图示的控制器。采用该控制器来控制各压缩机12、22、41、42的运转动作和各阀13、23、14、24、32、43、44、47、48、51、61、52、62的开度,使各陈列冷柜10、20和室内获得上述的温度环境。
另外,上述室外机组40内的容量可变型压缩机42的容量控制应按照下列条件来进行。即,按照各陈列冷柜10、20和室内空调机组30的后述的运转模式、各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结霜时进行的去霜运转的运转台数、回路70内的制冷剂压力等来控制压缩机42的容量。
下面说明本冷冻装置的运转动作。本装置代表性的运转模式有以下6种。
第1模式是夏季通常的运转模式,进行各陈列冷柜10、20的冷却运转和室内的冷气运转。
第2模式是冬季用于在各陈列冷柜10、20的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上发生结霜时的运转模式,进行各陈列冷柜10、20的去霜运转和室内的暖气运转。
第3模式是夏季用于在一方陈列冷柜10的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上发生结霜时的运转模式,进行一方的陈列冷柜10的去霜运转而另一方的陈列冷柜20的冷却运转和室内的冷气运转。
第4模式是冬季用于在一方的陈列冷柜20的陈列冷柜热交换器25上发生结霜时的运转模式,进行一方的陈列冷柜20的去霜运转而另一方的陈列冷柜10的冷却运转和室内的暖气运转。
第5模式是夏季用于在各陈列冷柜10、20的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上发生结霜时的运转模式,进行各陈列冷柜10、20的去霜运转和室内的冷气运转。
第6模式是冬季通常的运转模式,进行各陈列冷柜10、20的冷却运转和室内的暖气运转。
第1模式的运转是藉由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将由各室外热交换器45、46得到的冷热传递到各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和室内热交换器31。而在各陈列冷柜10、20中,藉由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将由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得到的冷热传递到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由此来进行室内的冷气和各陈列冷柜10、20的冷却运转。下面,详细说明该第1模式的运转动作。
在该第1模式的运转时,室外机组40的各室外四通切换阀43、44处于图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各陈列冷柜10、20的四通切换阀13、23也处于图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各陈列冷柜10、20的三通阀52、62通过低压气体配管LG-L,形成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的气体一侧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连通的切换状态。
又,与室内空调机组30连接的三通阀33通过低压气体配管LG-L,形成室内热交换器31的气体一侧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连通的切换状态。各膨胀阀14、24、32、47、48、51、61被调整为所定的开度。
在此状态下,驱动各压缩机12、22、41、42。如图2箭头所示,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中,从各室外压缩机41、42吐出的制冷剂经过室外四通切换阀43、44流入室外热交换器45、46,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经过液体配管LL的各分支管LL1-LL3流入各陈列冷柜10、20和室内空调机组30。
流入室内空调机组30的液体制冷剂经膨胀阀32减压后,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蒸发。此时,可向室内空气提供冷热。具体来讲,可将室内空气冷却到例如25℃。
另外,流入各陈列冷柜10、20的液体制冷剂经膨胀阀51、61减压后,在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中与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蒸发。此时,可向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的制冷剂提供冷热。在该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蒸发的气体制冷剂经过三通阀52、62后,与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31蒸发的气体制冷剂合流。这些合流后的制冷剂经过低压气体配管LG-L被吸入各室外压缩机41、42。
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中进行这种制冷剂循环动作。这样,室内空调机组30通过在与室外机组40之间进行的单级冷冻循环向室内提供冷气。
在各陈列冷柜10、20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中,如图2箭头所示,从陈列冷柜压缩机12、22吐出的制冷剂经过四通切换阀13、23流入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与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的制冷剂热交换后冷凝。冷凝的液体制冷剂经膨胀阀14、24减压后,在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中与陈列冷柜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蒸发。此时,可向陈列冷柜内的空气提供冷热。
具体来讲,在冷冻陈列柜10内可将空气冷却到-20℃,而在冷藏陈列柜20内,空气冷却到0℃。由该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蒸发的制冷剂经过四通切换阀13、23被吸入陈列冷柜压缩机12、22。这种制冷剂循环动作是在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中进行的。这样,就可在冷冻陈列柜10和冷藏陈列柜20中,通过在与室外机组40之间进行的二元冷冻循环来获得较低温度的冷热。
以上就是第1模式的运转动作。
第2模式的运转是藉由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将在各室外热交换器45、46得到的温热传递到各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和室内热交换器31。而在各陈列冷柜10、20中,藉由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将在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得到的温热传递到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由此来进行室内的暖气和各陈列冷柜10、20的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的去霜运转。下面,详细说明该第2模式的运转动作。
在该第2模式的运转时,室外机组40的各室外四通切换阀43、44处于图中虚线所示的状态,各陈列冷柜10、20的四通切换阀13、23也处于图中虚线所示的状态。各陈列冷柜10、20的三通阀52、62通过高压气体配管LG-H,形成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的气体一侧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连通的切换状态。
又,与室内空调机组30连接的三通阀33通过高压气体配管LG-H,形成室内热交换器31的气体一侧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连通的切换状态。各膨胀阀14、24、32、47、48、51、61被调整为所定的开度。
在此状态下,驱动各压缩机12、22、41、42。如图3箭头所示,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中,从各室外压缩机41、42吐出的制冷剂经过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各分支管LG-H1-LG-H3,流入各陈列冷柜10、20和室内空调机组30。
流入室内空调机组30的气体制冷剂经过三通阀33后流入室内热交换器31,在该室内热交换器31中与室内空气热交换后冷凝。此时,可向室内空气提供温热。具体来讲,可将室内空气加温到例如20℃。
另一方面,流入各陈列冷柜10、20的液体制冷剂经过三通阀52、62流入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在该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中,与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冷凝。此时,可向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的制冷剂提供温热。在这些室内热交换器31和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中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在液体配管LL中合流,返回到室外机组40。返回该室外机组40后的液体制冷剂经各室外膨胀阀47、48减压,在各室外热交换器45、46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蒸发后,经过室外四通切换阀43、44被吸入各室外压缩机41、42。
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中进行这种制冷剂循环动作。这样,室内空调机组30通过在与室外机组40之间进行的单级冷冻循环向室内提供暖气。
在各陈列冷柜10、20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中,如图3箭头所示,从陈列冷柜压缩机12、22吐出的制冷剂经过室外四通切换阀13、23流入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在该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去霜后冷凝。冷凝的制冷剂经膨胀阀14、24减压后流入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与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蒸发。蒸发后的气体制冷剂经过四通切换阀13、23被吸入陈列冷柜压缩机12、22。
这种制冷剂循环动作是在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中进行的。这样,就可在冷冻陈列柜10和冷藏陈列柜20中,通过与室外机组40之间进行的二元冷冻循环,使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的结霜融化。
以上就是第2模式的运转动作。
第3模式的运转是藉由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将在室外热交换器46和冷冻陈列柜10的制冷剂热交换器50得到的冷热传递到冷藏陈列柜20的制冷剂热交换器60和室内热交换器31。由此来进行室内的制冷运转。
又,在冷冻陈列柜10中,藉由在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将在制冷剂热交换器50得到的温热传递到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对该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进行去霜,而在冷藏陈列柜20中,藉由在利用侧制冷剂回路21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将制冷剂热交换器60得到的冷热传递到陈列冷柜热交换器25。由此可使冷藏陈列柜20冷却。下面,详细说明该第3模式的运转动作。
又,在冷冻陈列柜10中,藉由在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将在制冷剂热交换器50得到的温热传递到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对该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进行去霜。而在冷藏陈列柜20中,通过在利用侧制冷剂回路21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将在制冷剂热交换器60得到的冷热传递到陈列冷柜热交换器25。由此进行冷藏陈列柜20的冷却。下面,详细说明该第3模式的运转动作。
在该第3模式的运转时,室外机组40的一方(图4中的下侧)的室外四通切换阀44处于图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冷冻陈列柜10的四通切换阀13处于图中虚线所示的状态,而冷藏陈列柜20的四通切换阀23处于图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又,冷冻陈列柜10的三通阀52通过高压气体配管LG-H,形成制冷剂热交换器50的气体一侧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连接的切换状态。冷藏陈列柜20的三通阀62通过低压气体配管LG-L,形成制冷剂热交换器60的气体一侧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连接的切换状态。
又,与室内空调机组30连接的三通阀33通过低压气体配管LG-L,形成室内热交换器31的气体一侧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连通的切换状态。并且,室外机组40的一方(图4中的上侧)的室外膨胀阀47被关闭,其它膨胀阀14、24、32、48、51、61被调整为所定的开度。
在此状态下,驱动各压缩机12、22、41、42。如图4箭头所示,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中,从各室外压缩机41、42吐出的部分制冷剂经过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管LG-H1流入陈列冷柜10。流入该冷冻陈列柜10的气体制冷剂经过三通阀52流入制冷剂热交换器50,在该制冷剂热交换器50中与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冷凝。此时,可向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的制冷剂提供温热。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流出到液体配管LL。
另外,从各室外压缩机41、42吐出的其余制冷剂经过室外四通切换阀44流入室外热交换器46,与室外空气热交换后进行冷凝,流向流体配管LL。
这些在制冷剂热交换器50和室外热交换器46中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在液体配管LL中合流,经过该液体配管LL的各分支管LL2、LL3流入冷藏陈列柜20和室内空调机组30。
流入室内空调机组30的液体制冷剂经过膨胀阀31减压,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蒸发。此时,可向室内空气提供冷热。具体来讲,可使室内空气冷却到例如25℃。
另一方面,流入冷藏陈列柜20的液体制冷剂经膨胀阀61减压后,在制冷剂热交换器60中与利用侧制冷剂回路2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蒸发。此时,可向利用侧制冷剂回路21的制冷剂提供冷热。在该制冷剂热交换器60中蒸发的气体制冷剂经三通阀62后,与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31中蒸发的气体制冷剂合流。这些合流的气体制冷剂经过低压气体配管LG-L被吸入各室外压缩机41、42。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1中进行这种制冷剂循环动作。这样,室内空调机组30通过在与室外机组40之间进行的单级冷冻循环来向室内提供冷气。
在冷冻陈列柜10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中,如图4箭头所示,与上述第2模式的运转动作一样进行制冷剂循环,使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的结霜融化。
在冷藏陈列柜20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21中,如图4箭头所示,与上述第1模式的运转动作一样进行制冷剂循环,以获得较低温度的冷热。
以上就是第3模式的运转动作。在本第3模式的运转动作时,由冷冻陈列柜10得到的冷热用于冷藏陈列柜20内的冷却和室内空调机组30的制冷。在利用侧的各组件10、20、30与室外热交换器45、46之间不需要接受所有的热,因此,可抑制室外压缩机41、42的容量。具体来讲,例如可将容量可变型的一方压缩机42的运转频率数设定在最高频率的一半左右。
第4模式的运转是藉由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将在室外热交换器45和冷冻陈列柜10的制冷剂热交换器50得到的温热传递到冷藏陈列柜20的制冷剂热交换器60和室内热交换器31。由此可进行室内的暖气运转。
又,在冷冻陈列柜10中,藉由在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将在制冷剂热交换器50得到的冷热传递到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由此可使冷冻陈列柜10冷却,而在冷藏陈列柜20中,通过由利用侧制冷剂回路21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将在制冷剂热交换器60得到的温热传递到陈列冷柜热交换器25,使该陈列冷柜热交换器25的结霜融化。下面,详细说明该第4模式的运转动作。
在该第4模式的运转时,室外机组40的一方(图4中的上侧)的室外四通切换阀43处于图中虚线所示的状态,冷冻陈列柜10的四通切换阀13处于图中实线所示的状态,而冷藏陈列柜20的四通切换阀23处于图中虚线所示的状态。冷冻陈列柜10的三通阀52通过低压气体配管LG-L,形成制冷剂热交换器50的气体一侧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连接的切换状态。冷藏陈列柜20的三通阀62通过高压气体配管LG-H,形成制冷剂热交换器60的气体一侧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连接的切换状态。
又,与室内空调机组30连接的三通阀33通过高压气体配管LG-H,形成室内热交换器31的气体一侧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连通的切换状态。室外机组40一方(图4中的下侧)的室外膨胀阀48被关闭,其膨胀阀14、24、32、47、51、61被调整为所定的开度。
在此状态下,驱动各压缩机(12、22、41、42)。如图5箭头所示,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中,从各室外压缩机41、42吐出的制冷剂经过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管LG-H2、LG-H3,流入冷藏陈列柜10和室内空调机组30。流入冷藏陈列柜20的制冷剂经过三通阀62流入制冷剂热交换器60,在该制冷剂热交换器60中与利用侧制冷剂回路2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冷凝。此时,可向利用侧制冷剂回路2 1的制冷剂提供温热。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流出到液体配管LL。
又,流入室内空调机组30的气体制冷剂经过三通阀33流入室内热交换器31。流入该室内热交换器31的气体制冷剂与室内空气热交换后进行冷凝。此时,可向室内空气提供温热。
这些由制冷剂热交换器60和室内热交换器31冷凝的液体制冷剂在液体配管LL中合流,其一部分流入冷冻陈列柜10,其余部分流入室外机组40。
流入冷冻陈列柜10的液体制冷剂经膨胀阀51减压后,在制冷剂热交换器50中与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蒸发。此时,可向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的制冷剂提供冷热。由该制冷剂热交换器50蒸发的气体制冷剂经过三通阀52后,返回到室外机组40。
另外,流入室外机组40的上述气体制冷剂经室外膨胀阀47减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45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蒸发,蒸发的气体制冷剂经过室外四通切换阀43后,在上述制冷剂热交换器50中与蒸发的气体制冷剂合流,被吸入各室外压缩机41、42。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中进行这种制冷剂循环动作。这样,室内空调机组30通过在与室外机组40之间进行的单级冷冻循环,进行室内的制暖运转。
在冷藏陈列柜20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21中,如图5箭头所示,与上述第2模式的运转动作一样进行制冷剂循环,使陈列冷柜热交换器25的结霜融化。
在冷冻陈列柜10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中,如图4箭头所示,与上述第1模式的运转动作一样进行制冷剂循环,获得较低温度的冷热。
以上就是第4模式的运转动作。在本第4模式的运转动作时,由冷藏陈列柜20和室内空调机组30得到的冷热用于冷冻陈列柜10的冷却。不需要在利用侧的各组件10、20、30与室外热交换器45、46之间接受所有的热,因此,与上述第3模式的运转动作一样,可抑制室外压缩机41、42的容量。
第5模式的运转是藉由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将在各陈列冷柜10、20的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得到的冷热传递到室内热交换器31。由此进行室内的冷气运转。
又,在各陈列冷柜10、20中,通过在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将在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得到的温热传递到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对该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进行去霜。下面,详细说明该第5模式的运转动作。
在本说明中,需要对由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得到的冷热量与室内热交换器31中的吸热量大致相等的情况作出说明。即,对该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与室内热交换器31之间热的进出平衡的状态作一说明。为此,在本动作中,不使用室外热交换器45、46,并在一方压缩机42停止的状态下进行。
在该第5模式的运转中,各陈列冷柜10、20的四通切换阀13、23形成图中虚线所示的状态。各陈列冷柜10、20的三通阀52、62通过高压气体配管LG-H,形成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的气体一侧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连接的切换状态。
又,与室内空调机组30连接的三通阀33通过低压气体配管LG-L,形成室内热交换器31的气体一侧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连通的切换状态。室外机组40的各室外膨胀阀47、48都被关闭,其它膨胀阀14、24、32、51、61被调整为所定的开度。
在此状态下,驱动各压缩机12、22、41。如图6箭头所示,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中,从各室外压缩机41吐出的制冷剂经过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管LG-H1、LG-H2流入各陈列冷柜10、20。流入各陈列冷柜10、20的气体制冷剂经过三通阀52、62,流入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中与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冷凝。此时,可向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的制冷剂提供温热。由这些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冷凝的液体制冷剂在液体配管LL中合流,经过该液体配管LL的分支管LL3流入室内空调机组30。
流入室内空调机组30的液体制冷剂经膨胀阀32减压,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蒸发。此时,可向室内空气提供冷热。
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中进行这种制冷剂循环动作。这样,室内空调机组30通过在与室外机组40之间进行的单级冷冻循环,进行室内的冷气运转。
在各陈列冷柜10、20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中,如图6箭头所示,与上述第2模式的运转动作一样进行制冷剂循环,使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的结霜融化。
以上就是第5模式的运转动作。在本第5模式的运转动作时,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与室内热交换器31之间形成热的进出平衡状态。因此,即使一方压缩机42停止运转,也可向室内提供冷气和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的去霜。其结果,可减小输出电力,降低运转成本。
第6模式的运转是藉由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将在室内的冷气运转在室内热交换器31中得到的冷热传递到各陈列冷柜10、20的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
又,在各陈列冷柜10、20中,藉由在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中的制冷剂循环动作,将在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得到的冷热传递到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对该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进行冷却。下面,详细说明该第6模式的运转动作。
在本发明中,需要对室内热交换器31中的放热量与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中的吸热量大致相等的情况作出说明。即,对该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与室内热交换器31之间热进出平衡状态作一说明。为此,在本动作中,也不使用室外热交换器45、46,并在一方压缩机42停止的状态下进行。
在该第6模式运转时,各陈列冷柜10、20的四通切换阀13、23处于图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各陈列冷柜10、20的三通阀52、62通过低压气体配管LG-L,形成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的气体一侧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连接的切换状态。
又,与室内空调机组30连接的三通阀33通过高压气体配管LG-H,形成室内热交换器31的气体一侧与室外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连通的切换状态。室外机组40的各室外膨胀阀47、48都被关闭,其它膨胀阀14、24、32、51、61被调整为所定的开度。
在此状态下,驱动各压缩机12、22、41。如图7箭头所示,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中,从各室外压缩机41吐出的制冷剂经过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管LG-H3,流入室内空调机组30。流入该室内空调机组30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室由热交换器31,在该室内热交换器31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冷凝。此时,可向室内空气提供温热。
由室内热交换器31冷凝的液体制冷剂经过液体配管LL的各分支管LL1、LL2,流入各陈列冷柜10、20。流入各陈列冷柜10、20的液体制冷剂经膨胀阀51、61减压后,在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中与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蒸发。此时,可向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的制冷剂提供冷热。由这些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蒸发的气体制冷剂经过三通阀52、62后合流。合流后的气体制冷剂经过低压气体配管LG-L被吸入各室外压缩机41、42。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中进行这种制冷剂循环动作。这样,室内空调机组30通过在与室外机组40之间进行的单级冷冻循环,进行室内的暖气运转。
在各陈列冷柜10、20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中,如图7箭头所示,与上述第1模式的运转动作一样进行制冷剂循环,可获得较低温度的冷热。
以上就是第6模式的运转动作。在本第6模式的运转动作中,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与室内热交换器31之间热的进出也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即使一方压缩机42停止运转,也可向室内提供冷气和陈列冷柜热交换器15、25的去霜。其结果,可减小输入电力,降低运转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冷冻装置适用于陈列冷柜等的冷却,特别适合同时进行陈列冷柜的冷却和室内空调运转的场合。

Claims (4)

1.一种冷冻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的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以及与各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对应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
所述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和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的结构是在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中,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循环的热源侧制冷剂与在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循环的利用侧制冷剂作热交换后,进行多元冷冻循环,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设置多个,另一方面,上述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21)与上述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相对应地设置多个,
上述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设有压缩机(41、42)、第1切换装置(43、44)、以及可由该第1切换装置(43、44)切换为与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连通的状态和与吸入侧连通的状态的热源侧热交换器(45、46),
在所述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与第1切换装置(43、44)之间,连接着高压气体配管(LG-H)的一端,
在所述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与第1切换装置(43、44)之间,连接着低压气体配管(LG-L)的一端,
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5、46)的液体一侧,连接着液体配管(LL)的一端,
所述高压气体配管(LG-H)和低压气体配管(LG-L)、液体配管(LL)的另一端侧分别分支为分支配管(LG-H1、LG-H2、LG-L1、LG-L2、LL1、LL2),
所述各制冷剂热交换器(50)的一端侧分别连接于液体配管(LL)的分枝配管(LL1,LL2),
所述各制冷剂热交换器(50)的另一端侧的结构为,分别可由第2切换装置(52)切换为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1、LG-H2)中的1个连通的状态,和与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1、LG-L2)中的1个连通的状态,
上述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设于超市所装备的食品阵列用阵列窗(10),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通过由阵列窗热交换器(15)蒸发的制冷剂,使阵列窗内空间冷却,
上述第2切换装置(52)在阵列窗热交换器(15)去霜时,使制冷剂热交换器(50)的另一端侧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1)连通。
2.一种冷冻装置,包括:具有制冷剂热交换器(50)的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以及与该制冷剂热交换器(50)对应的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
所述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和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的结构是,在制冷剂热交换器(50)中,在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循环的热源侧制冷剂与在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循环的利用侧制冷剂作热交换后,进行多元冷冻循环,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源侧制冷剂回路(70)设有压缩机(41、42)、第1切换装置(43、44)、以及可由该第1切换装置(43、44)切换为与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连通的状态和与吸入侧连通的状态的热源侧热交换器(45、46),
在所述压缩机(41、42)的吐出侧与第1切换装置(43、44)之间,连接着高压气体配管(LG-H)的一端,
在所述压缩机(41、42)的吸入侧与第1切换装置(43、44)之间,连接着低压气体配管(LG-L)的一端,
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45、46)的液体一侧,连接着液体配管(LL)的一端,
所述高压气体配管(LG-H)、低压气体配管(LG-L)、液体配管(LL)的另一端侧分别分支为分支配管(LG-H1、LG-H3、LG-L1、LG-L3、LL1、LL3),
所述制冷剂热交换器(50)的一端侧连接于液体配管(LL)的分枝配管(LL1,LL3)之一,
所述各制冷剂热交换器(50)的另一端侧的结构为,分别可由第2切换装置(52)切换为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1、LG-H3)中的1个连通的状态,和与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1、LG-L3)中的1个连通的状态,
设有其一端侧连接于连接于液体配管(LL)的分枝配管(LL1,LL3)之一,且,其另一端侧可由第3切换装置(33)切换为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1、LG-H3)中的1个连通的状态,和切换为与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1、LG-L3)中的1个连通的状态的超市室内空调用热交换器(31),
上述利用侧制冷剂回路(11)设于超市所备的食品阵列用阵列窗(10),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通过由阵列窗热交换器(15)蒸发的制冷剂,使阵列窗内空间冷却,
上述第2切换装置(52)在阵列窗热交换器(15)去霜时,使制冷剂热交换器(50)的另一端侧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1)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切换装置(52、62)是分别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1、LG-H2)、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1、LG-L2)、制冷剂热交换器(50、60)的气体一侧连接的三通阀(52、6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3切换装置(33)是分别与高压气体配管(LG-H)的分支配管(LG-H3)、低压气体配管(LG-L)的分支配管(LG-L3)、室内空调用热交换器(31)的气体一侧连接的三通阀33。
CNB998066974A 1998-07-24 1999-07-22 冷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249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910398A JP4221780B2 (ja) 1998-07-24 1998-07-24 冷凍装置
JP209103/1998 1998-07-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3470A CN1303470A (zh) 2001-07-11
CN1212497C true CN1212497C (zh) 2005-07-27

Family

ID=1656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669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2497C (zh) 1998-07-24 1999-07-22 冷冻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393858B1 (zh)
EP (1) EP1103770B1 (zh)
JP (1) JP4221780B2 (zh)
CN (1) CN1212497C (zh)
AT (1) ATE328253T1 (zh)
AU (1) AU741318B2 (zh)
DE (1) DE69931638T2 (zh)
ES (1) ES2262327T3 (zh)
WO (1) WO20000055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4465A (ja) * 2000-12-08 2002-06-21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3603848B2 (ja) * 2001-10-23 2004-12-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3775358B2 (ja) * 2002-07-12 2006-05-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US7065979B2 (en) * 2002-10-30 2006-06-27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Refrigeration system
KR100463548B1 (ko) * 2003-01-13 2004-12-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용 제상장치
EP1568951B1 (en) * 2003-10-06 2006-08-02 Daikin Industries, Ltd. Freezer
JP3711999B2 (ja) * 2004-03-31 2005-11-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US7752864B2 (en) * 2004-08-02 2010-07-13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KR100565257B1 (ko) 2004-10-05 2006-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압축기를 이용한 이차냉매사이클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CN100348917C (zh) * 2005-12-22 2007-11-14 上海交通大学 复叠式热泵采暖空调装置
JP4079184B1 (ja) * 2006-10-30 2008-04-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の熱源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US20090120117A1 (en) * 2007-11-13 2009-05-14 Dover Systems, Inc. Refrigeration system
US20090241577A1 (en) * 2008-03-26 2009-10-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Chiller unit, refrigeration system having chille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chiller unit
US8631666B2 (en) * 2008-08-07 2014-01-21 Hill Phoenix, Inc. Modular CO2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2472536A (zh) 2009-07-28 2012-05-23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热源单元
US8011191B2 (en) 2009-09-30 2011-09-06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Asheville) Llc Refrigeration system having a variable speed compressor
CN102753908B (zh) * 2009-10-28 2015-04-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WO2011052049A1 (ja) * 2009-10-28 2011-05-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452628B2 (ja) * 2010-02-10 2014-03-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947653A (zh) * 2010-06-18 2013-02-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空调装置
CN101865589B (zh) * 2010-07-14 2012-03-28 天津商业大学 环保、无氟超低温库
US9541311B2 (en) 2010-11-17 2017-01-10 Hill Phoenix, Inc. Cascade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modular ammonia chiller units
US9657977B2 (en) 2010-11-17 2017-05-23 Hill Phoenix, Inc. Cascade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modular ammonia chiller units
US9664424B2 (en) 2010-11-17 2017-05-30 Hill Phoenix, Inc. Cascade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modular ammonia chiller units
WO2012070083A1 (ja) * 2010-11-24 2012-05-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KR101712213B1 (ko) * 2011-04-22 2017-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US9605887B2 (en) * 2011-07-29 2017-03-28 Hdt Expeditionary Systems, Inc. Transportable packaged ice supply system for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CN103733004B (zh) * 2011-08-22 2015-11-25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复合二元制冷循环装置
JP6019837B2 (ja) * 2011-12-21 2016-11-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02901261B (zh) * 2012-11-12 2014-11-12 天津商业大学 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US20140165636A1 (en) * 2012-12-18 2014-06-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ecis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a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recis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3335436B (zh) * 2013-07-04 2015-04-01 天津商业大学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变流量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GB2542310B (en) * 2014-06-19 2020-04-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WO2019146070A1 (ja) * 2018-01-26 2019-08-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20201009A (ja) * 2019-06-12 2020-12-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WO2021065943A1 (ja) * 2019-09-30 2021-04-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処理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6357A (ja) * 1983-10-17 1985-05-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ヒ−トポンプ式冷暖房および浴槽水加熱冷却装置
JPS6294785A (ja) 1985-10-18 1987-05-0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加湿器付き冷蔵オ−プンシヨ−ケ−ス
JPH0311631Y2 (zh) * 1987-03-20 1991-03-20
JPH0629653Y2 (ja) * 1987-11-18 1994-08-10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熱交換システム
JP2804622B2 (ja) * 1990-10-24 1998-09-3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H04332350A (ja) * 1991-05-08 1992-11-19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H0666456A (ja) * 1992-08-20 1994-03-08 Sanden Corp 店舗内及びその設備の温度管理システム
JPH0686357A (ja) * 1992-09-03 1994-03-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3218799B2 (ja) * 1993-05-25 2001-10-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二元冷凍装置のデフロスト装置
JPH07234038A (ja) * 1994-02-18 1995-09-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多室型冷暖房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H10197171A (ja) * 1996-12-27 1998-07-31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MY114473A (en) 1997-04-08 2002-10-31 Daikin Ind Ltd Refrigerat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328253T1 (de) 2006-06-15
EP1103770B1 (en) 2006-05-31
EP1103770A1 (en) 2001-05-30
WO2000005542A1 (fr) 2000-02-03
DE69931638D1 (de) 2006-07-06
US6393858B1 (en) 2002-05-28
CN1303470A (zh) 2001-07-11
AU741318B2 (en) 2001-11-29
JP2000039230A (ja) 2000-02-08
AU4798899A (en) 2000-02-14
DE69931638T2 (de) 2006-11-09
JP4221780B2 (ja) 2009-02-12
EP1103770A4 (en) 2003-01-22
ES2262327T3 (es) 200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2497C (zh) 冷冻装置
CN1281906C (zh) 冷冻装置
CN1215300C (zh) 多方式燃气热泵式空调装置
CN1120342C (zh) 电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863C (zh) 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842683A (zh) 冷冻装置
CN1920421A (zh) 储热式空调机
CN1610809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486414A (zh) 冷冻装置以及具有冷冻装置的冷藏库
CN1606681A (zh) 冷冻装置
CN1498331A (zh) 冷冻装置
CN1464962A (zh) 冷冻装置
CN1737469A (zh) 具有除湿器的发电及空调系统
CN1795354A (zh) 冷冻装置
CN1144976C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878995A (zh) 冰箱
CN1898507A (zh) 冷冻装置
CN1710353A (zh) 冷冻装置
CN114777238A (zh) 一种低温燃气热泵冷热水机组
JP2007198730A (ja) 空調冷凍装置
CN1228153A (zh) 制冷设备
US20100192622A1 (en) Refrigerating system
CN1940407A (zh) 冷冻系统
CN112577133A (zh) 一种新风空调热泵一体机
CN200972305Y (zh) 冰箱热水空调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27

Termination date: 201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