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863C - 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863C CN1109863C CN97193844A CN97193844A CN1109863C CN 1109863 C CN1109863 C CN 1109863C CN 97193844 A CN97193844 A CN 97193844A CN 97193844 A CN97193844 A CN 97193844A CN 1109863 C CN1109863 C CN 110986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d
- producing medium
- grades
- refrigerant
- gra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039 cong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RTZKZFJDLAIYFH-UHFFFAOYSA-N Diethyl ether Chemical compound CCOCC RTZKZFJDLAIYF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480 mineral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5000010446 mineral oi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696 ester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808 vapor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31 harmfu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7 mechanical act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66 salt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 F25B25/005—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us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5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cool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5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he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6—Recei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7/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cascade operation, i.e. with two or more circuits, the heat from the condenser of one circuit being absorbed by the evaporator of the next circui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冷冻装置,保留使用了R22的既设冷冻装置中的室内单元(B)和既设管道(21b),去掉其他部分。将制冷剂一制冷剂换热器(2)和制冷剂泵(23)接到既设管道(21b)上,构成2级制冷剂回路(20)。制冷剂一制冷剂换热器(2)与1级制冷剂回路(10)相连。分别对1级制冷剂回路(10)和2级制冷剂回路(20)充填R407C。1级管道(11)的设计压力比为R22所设计的2级管道(21)的设计压力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2个制冷剂回路间进行热交换的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在空气调节装置等冷冻装置中,经常采用使用了R22等HCFC系列制冷剂的压缩式热泵。这种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是通过制冷剂管道连接压缩机、热源侧换热器、膨胀阀及利用侧换热器而构成的。
最近几年,随着制冷、供暖需求的增加,设置在高层大楼里的大型空气调节装置(以下称“楼房空调机”)应运而生。这样的楼房空调机通常包括设在室外某一处的室外机和分别设在多个房间内的室内机。室外机和室内机是通过制冷剂管道相连接的。这样,制冷剂管道就从室外延长到各房间内,通到大楼的每个角落。
但是,随着对地球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就要求用HFC等系列的代替制冷剂来代替用在冷冻装置上的R22等HCFC系列制冷剂。因此今后上述楼房空调机也必须使用代替制冷剂。
使用HFC系列制冷剂时,冷冻机油使用的是酯油或者乙醚油等合成油。和对HCFC系列制冷剂所使用的矿物油相比,这样的酯油或者乙醚油等合成油安定性差,容易析出淤泥状固体物质(尘垢)。因此使用HFC系列制冷剂时,必须进行和到目前为止相比,更为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
另一方面,因为楼房空调机的制冷剂管道要从室外通到楼内各房间,所以,为安装制冷剂管道而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就很大。如果在用代替制冷剂代替时,既设的制冷剂管道仍能继续被使用的话,那么和从零开始重新安装楼房空调机相比,既能减少施工费用又能缩短施工时间,将很理想。
但是,在把上述冷冻装置的制冷剂从HCFC系列更换为HFC系列制冷剂,并且上述既设的制冷剂管道仍继续被使用的情况下,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由于用在楼房空调机上的制冷剂管道变长,因此必须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非常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这样的管理相当困难。
其次,必须对既设制冷剂管道进行完全彻底的清洗,所以又出现了为清洗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太大的问题。
换句话说,会有制冷剂管道内残留着作为压缩机润滑油的冷冻机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要被不同种类的制冷剂代替时,必须对制冷剂管道内部进行清洗。
如上所述,到目前为止,在使用HCFC系列制冷剂的冷冻装置中,用矿物油作冷冻机油;在使用HFC系列制冷剂的冷冻装置中,则用酯油或者乙醚油等合成油作冷冻机油。这样的酯油或者乙醚油等合成油的安定性不如矿物油好,并且它们和矿物油一混合,还会析出尘垢。于是,在使用HFC系列制冷剂的时候,哪怕在制冷剂管道内残留有极微量的矿物油,也会在制冷剂管道内产生尘垢。此尘垢又将对冷冻运转产生不良影响。这样一来,在用HFC系列制冷剂代替HCFC系列制冷剂的时候,必须仔仔细细地清洗制冷剂管道。
然而要将制冷剂管道内的矿物油完全清洗掉,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
还有使用代替制冷剂时,存在着既设管道的耐压强度不十分够的问题。例如使用象原有的R22那样的HCFC系列制冷剂时,制冷剂管道的设计压力为28kg/cm2;而使用如R407C这样的HFC系列制冷剂时,制冷剂管道的设计压力则为34kg/cm2。因此对既设的冷冻装置使用R407C时,既设管道的耐压强度不够,因而就不能使制冷剂上升到某一规定的高压。反之,如果上述制冷剂上升到某一规定高压,那么冷冻运转就不安全了。
因此,到目前为止,一致认为:把使用HCFC系列制冷剂的冷冻装置的既设管道,直接拿过来作使用了HFC系列制冷剂的冷冻装置的管道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各个问题而想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利用本发明可达到以下目的:即在使用HFC等系列制冷剂的情况下,不必再进行非常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既设管道可直接得到2次利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设有2个制冷剂管道。它们分别是:使用既设管道21b,但所使用的压缩机为不用冷冻机油的2级制冷剂回路20、与该2级制冷剂回路20进行热交换的1级制冷剂回路10。
下面具体说明各解决方案。
第1个解决方案为:用1级管道把压缩机、热源侧换热器、减压机构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的1级连接在一起、充填1级制冷剂而构成的1级制冷剂回路;用2级管道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的2级和利用侧换热器连接起来、充填与所述1级制冷剂同种类的2级制冷剂而构成的2级制冷剂回路;目的是让该2级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不断地进行循环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并且1级管道的容许压力比2级管道的容许压力大。
在此解决方案中,管道变长的2级制冷剂回路20采用了不需冷冻机油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因此就用不着进行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了。故可提高该装置的可靠性。
还有,能对使用了HCFC系列制冷剂的既设冷冻装置的既设管道直接进行2次利用,还能对该既设管道使用HFC等系列的制冷剂。因此,施工经费将会降低,施工时间将会缩短。
第2个解决方案为:用1级管道把压缩机、热源侧换热器、减压机构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的1级连接在一起、充填1级制冷剂而构成的1级制冷剂回路;被连接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的2级的、又包含经2级管道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的2级和利用侧换热器连接起来、充填与所述1级制冷剂同种类的2级制冷剂而构成的2级制冷剂回路的2级管道之一部分的、且目的是为构成2级制冷剂回路的联接机构;目的是让该2级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不断地进行循环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并且1级管道的容许压力比2级管道的容许压力大。
在此解决方案中,把联接机构7连接到使用了HCFC系列制冷剂的既设冷冻装置的既设管道上。2级制冷剂回路20就是通过此连接而形成的。即实现了一种能直接使用既设管道,并且对它所使用的制冷剂又可为HFC等系列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
第3个解决方案为:上述第1个或者第2个解决方案中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没加冷冻机油。
按此解决方案,就确确实实地不需要对2级制冷剂回路20进行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了。
第4个解决方案为:上述第3个解决方案中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吸引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液相2级制冷剂并将它送出去,从而使该制冷剂不断地进行循环。
按此解决方案,因制冷剂运送机构M对液相2级制冷剂施加移动力,故和对气相2级制冷剂施加移动力相比,可让制冷剂运送机构M的能力小一些。
第5个解决方案为:上述第1个或者第2个解决方案中的1级管道11的容许压力比2级管道21的容许压力大。
按此解决方案,为HCFC系列制冷剂所设计的既设管道可直接作为2级管道21用。还有即使在不利用既设管道的情况下,2级管道21的壁厚也变薄,材料费用将降低。
第6个解决方案为:对上述第5个解决方案中的1级制冷剂回路10充填和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2级制冷剂相同的1级制冷剂。
按此解决方案,因整个回路是通过使用同一种制冷剂而构成的,故可简化其结构。
第7个解决方案为:上述第4个解决方案中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冷却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气相2级制冷剂使它冷凝,由该冷凝而产生低压;加热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液相2级制冷剂而使它蒸发,由该蒸发而产生高压。于是,2级制冷剂便靠此低、高压而进行循环。
按此解决方案,通过2级制冷剂的凝结和蒸发来对2级制冷剂施加移动力,即没有制冷剂泵,制冷剂运送机构M仍能使2级制冷剂循环。
第8个解决方案为:上述第7个解决方案中的1级制冷剂回路10的构成,应能使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可逆,2级管道21包括气相管道41和液相管道42。其中,气相管道41连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上部和利用侧换热器22的一端;液相管道42则连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下部和利用侧换热器22的另一端。
还有,制冷剂运送机构M包括开启或者关闭上述气相管道41的第1开关机构43和开启或者关闭上述液相管道42的第2开关机构44。上述制冷剂运送机构M还包括运送控制机构50。其作用如下:交替地开启、关闭上述该两个开关机构43、44以使第1开关机构43和第2开关机构44中之一方处于开启状态时,另一方则处于关闭状态。与此同时,切换1级制冷剂回路10中的1级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并通过该1级制冷剂加热或冷却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从而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和利用侧换热器22内的2级制冷剂之间产生压力差,靠此压力差来运送该2级制冷剂。
按此解决方案,使2级制冷剂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产生高压和低压,那么该2级制冷剂便能循环起来。结果,在2级制冷剂回路20中不安装诸如泵之类的机械驱动源,2级制冷剂仍能循环起来。因此,冷冻能力加强了,装置的可靠性改善了。
第9个解决方案是有关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具体说来,第9个解决方案为:排出充填在由制冷剂管道连接压缩机、热源侧换热器、减压机构以及利用侧换热器而构成的既设制冷剂回路中的既存制冷剂的工序;把压缩机和热源侧换热器从上述既设制冷剂回路中拆卸下来的工序;把事先用1级管道将压缩机、热源侧换热器、减压机构以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的1级连接起来、充填1级制冷剂而做成的1级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的2级连接到既设制冷剂回路的残存部分上,由所述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的2级、利用侧单元B及比1级管道的容许压力小的2级管道构成2级制冷剂回路的工序;以及往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中充填与所述1级制冷剂同种类的2级制冷剂的工序。
按此解决方案,可把既设管道直接拿过来进行2次利用,还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使用HFC等系列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安装好。
第10个解决方案和第9个解决方案一样,涉及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具体说来,第10个解决方案:把充填在经制冷剂管道连接热源侧单元D和利用侧单元B而构成的既设制冷剂回路中的既存制冷剂排出的工序;
保留上述热源侧单元D和利用侧单元B之间的既设制冷剂管道,并从制冷剂回路中去掉热源侧单元D和利用侧单元B的工序;
把事先用1级管道将压缩机、热源侧换热器、减压机构以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的1级连接起来、充填1级制冷剂而做好的1级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的2级连接到既设制冷剂管道的残存部分的一端,同时再把新利用侧单元B连接到该制冷剂管道的残存部分的另一端,由所述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的2级、新利用侧单元B及比1级管道的容许压力小的2级管道构成2级制冷剂回路的工序;以及往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中充填与所述1级制冷剂同种类的2级制冷剂的工序。
按此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把既设管道直接拿过来进行2次利用,还可以安装容量与热负荷大小相对应的新利用侧单元B。
第11个解决方案为:上述第9个或者第10个解决方案中的1级管道11的容许压力比2级管道21的容许压力大。
按此解决方案,可直接用为HFC系列制冷剂所设计的既设管道作为2级管道21来制造冷冻装置。
第12个解决方案为:对上述第11个解决方案中的1级制冷剂回路10充填和2级制冷剂回路20的2级制冷剂相同的1级制冷剂。
按此解决方案,因整个回路采用的是同一种制冷剂,故其构造简单。
综上所述,实施本发明可以收到以下几个效果。
根据上述第1个及第2个解决方案,可构成所拥有的管道比较短的1级制冷剂回路10和所拥有的管道比较长的2级制冷剂回路20,并且可在占有大半部分管道的2级制冷剂回路20中设置不需冷冻机油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故用不着进行非常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其结果是能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可以把使用了HCFC系列制冷剂的既设冷冻装置的既设管道直接拿过来进行2次利用,还可以对它使用HFC系列制冷剂。其结果不仅可以实现装置成本的低廉化,还可以实现施工工期的短期化。
根据第3个解决方案,因没给制冷剂运送机构M加冷冻机油,故能从根本上避免合成油和矿物油相混合。其结果是不需要进行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
还因不用除去残留在2级管道21内的冷冻机油,故该2级管道21的清洗工作既简单又迅速。并且还能减少花在清洗上的费用。
按第4个解决方案,因制冷剂运送机构M对液相2级制冷剂施加移动力,所以和对气相2级制冷剂施加移动力相比,可以用一个能力小一些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
按第5个解决方案,可以把为HCFC系列制冷剂而设计的既设管道直接拿过来用作2级管道21。
当不仅要重新设计1级管道11,也要重新设计2级管道21时,该2级管道21的壁厚可设计得薄一些,从而能减少材料费用。
按第6个解决方案,因1级制冷剂回路10跟2级制冷剂回路20使用同一种HFC等系列的制冷剂,故能实现整个回路构造的简单化。
按第7个解决方案,因制冷剂运送机构M能使制冷剂产生高压和低压,并使其进行循环,故在2级制冷剂回路20不设类似泵等的机械动力源,仍能使2级制冷剂进行循环。其结果是降低了功耗,从而能进行节能型运转。
还有,因故障诱发处减少了,故可确保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还有,因让2级制冷剂产生高压和低压,故对此装置的配置位置的各种限制就减少了,从而可靠性和通用性就提高了。
再就是,2级制冷剂回路20因能比较稳定地进行吸热运动和放热运动,故即使该2级制冷剂回路20是大型的,也能进行良好的循环。其结果,即使既设管道规模很大,其性能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按第8个解决方案,可让2级制冷剂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产生高压和低压,故实现了制冷剂运送机构M的简单化,也就是实现了2级制冷剂回路20的简单化。
按第9个解决方案,可有效地活用既设管道,故应用了HFC等系列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的施工可在短期内完成。
按第10个解决方案,能有效地活用既设管道的同时,还能设置容量与HFC等系列制冷剂及热负荷相适应的利用侧单元B。
按第11个解决方案,可制造出用为HCFC系列制冷剂而设计的既设管道作2级管道21的装置。
按第12个解决方案,因1级制冷剂回路10跟2级制冷剂回路20使用同一种HFC等系列的制冷剂,故能实现整个回路构造的简单化。
附图简介
图1是实施例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既设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4是实施例4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下面参照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有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与实施例1有关的空调装置5是一种备有1台室外单元A和多台室内单元B的冷冻装置。空调装置5的制冷剂回路包括1级制冷剂回路10和2级制冷剂回路20。
上述1级制冷剂回路10是由1级管道11把压缩机13、四通换向阀14、为热源侧换热器的室外换热器12、为减压机构的电动膨胀阀15以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相连接而构成的。向上述1级制冷剂回路10充填属于HFC系列制冷剂的R407C作为1级制冷剂。上述1级管道11的尺寸设定以对R407C的设计压力34kg/cm2为基准,只要其内压不超过所规定的容许压力P1它本身就不会破损。
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是用2级管道21把为制冷剂运送机构M的制冷剂泵23、能切换流通方向的四通换向阀24、由电动膨胀阀构成的流量调节阀25、为利用侧换热器的室内换热器22以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连接起来而构成的。上述流量调节阀25和室内换热器22被设置在室内单元B中。
上述各室内单元B是互相并列着连在一起的,对其中的任一个室内单元B中的流量调节阀25a和室内换热器22a来说,其他的室内单元B中的流量调节阀25a和室内换热器22a可以说是通过2级管道21而被并列地连接在一起的。同样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内也是充填R407C来作2级制冷剂的。这时,上述2级管道21的尺寸应该多大是以对R22的设计压力28kg/cm2为基准来决定的,只要其内压不超过所规定的容许压力P2,它本身就不会破损。该容许压力P2比容许压力P1小。
上述1级制冷剂回路10、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四通切换阀24以及制冷剂泵23被设置在室外单元A中,因此,室外单元A和室内单元B是通过2级管道21而被连接在一起的。
-空气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
其次,说明上述空气调节装置5的制造方法。本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装置5的2级制冷剂回路20就是对图2所示的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之一部分的再次利用。这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又是用R22作制冷剂的。
首先,从图1所示的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去掉制冷剂泵23、四通换向阀24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后,剩下的那部分就是图2所示的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中的一部分,即再利用回路20A。
也就是说,如上所述,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即是一种使用R22作制冷剂的空气调节装置。如图2所示,该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备有为热源侧单元的室外单元D和为利用侧单元的多个室内单元B。该室外单元D备有热源侧回路30、此热源侧回路30又是通过制冷剂管道21c把压缩机33、四通换向阀34、室外换热器31及电动膨胀阀35接起来而构成的。
上述再利用回路20A被作为新设空气调节装置5的2级制冷剂回路20而得以再次利用。把制冷剂管道21b连接到室内单元B上即可构成该再利用回路20A。还有,该再利用回路20A通过制冷剂管道21b被连接到上述热源侧回路30上。
上述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的制冷剂管道,即热源侧回路30的制冷剂管道21c和再利用回路20A的制冷剂管道21b、流量调节阀25以及室内换热器22,它们全都是以对R22的设计压力28kg/cm2为基准而构成的。还有一点就是:要保证不到容许压力P1,这些制冷剂管道21c、21b、流量调节阀25以及室内换热器22就不会破损。
这里,在制造新空气调节装置5时,首先要将R22从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的制冷剂回路中回收出来。然后在管道切断处21d把连接热源侧回路30和再利用回路20A的制冷剂管道21b拆下来。拆卸下来的热源侧回路30就报废了。
其后,就要对拆开后的再利用回路20A中的制冷剂管道21b、流量调节阀25以及室内换热器22进行清洗。
完成上述清洗作业后,就要设置包括1级制冷剂回路10的室外单元A。此室外单元A不在现场组装,而是把在工厂里已经做好的,质量检查合格的室外单元A搬来,然后将它设置在所要求的规定位置上。
安装好上述室外单元A之后,再在上述管道切断处21d把从室外单元A延伸出来的制冷剂管道21a和再利用回路20A中的制冷剂管道21b连接到一起。完成此连接,也就完成了该2级制冷剂回路20的管道安装。
之后,对2级制冷剂回路20进行所规定的气密试验,试验合格后,便可对它充填一定量的R407C。空气调节装置5就这样制造好了。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要求清洗再利用回路20A中的制冷剂管道21b,实际上只是简简单单地洗一下就行;不清洗也是可以的。换句话说,因2级制冷剂回路20不用冷冻机油,故可省去对冷冻机油等的清洗。
-1级管道和2级管道的设计压力-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装置5的1级管道11和2级管道21的设计压力进行说明。
当处于超负荷制冷运转状态时,最大压力便作用到上述1级管道11上,例如34kg/cm2的压力起作用。因此1级管道11的设计压力以此最大压力34kg/cm2为基准。还有对应于34kg/cm2的压力,R407C的饱和温度大约在70℃左右。
另一方面,当处于供暖运转状态时,最大压力对上述2级管道21起作用。一般认为上述供暖状态下的冷凝温度大约在40℃~50℃之间,故对应于上述冷凝温度的饱和压力;例如17kg/cm2~22kg/cm2将对2级管道21起作用。因此,加在上述2级管道21上的最大压力为22kg/cm2左右。尽管我们把上述空气调节装置5的2级管道21的设计压力设定为28kg/cm2,然而,只要既设管道当中,有设计压力比上述22kg/cm2的最大压力还大的管道,那么此管道便可作为2级管道21来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5里,其中的2级管道21的设计压力要比1级管道11的设计压力小。
-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过程-
下面说明空气调节装置5的运转过程。
-制冷运转-
首先说明制冷运转。制冷运转时,1级制冷剂回路10的四通换向阀14被设在图1所示的实线一边;2级制冷剂回路20的四通换向阀24也被设在图1所示的实线一边。
在上述1级制冷剂回路10中,如图1实线箭头方向所示,高压1级制冷剂C1从压缩机13喷出,流经四通换向阀14,然后流到室外换热器12中。该1级制冷剂C1在室外换热器12内发生冷凝后,在电动膨胀阀15内被减压并膨胀,变成低温的2相制冷剂。成了2相制冷剂的1级制冷剂C1又流经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该1级制冷剂C1在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与在2级制冷剂回路20中流动的2级制冷剂C2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此时,1级制冷剂C1冷却2级制冷剂C2。之后,该已蒸发了的1级制冷剂C1流经四通换向阀14,流回到压缩机13中。1级制冷剂C1再被压缩,又从压缩机13内喷出,这样重复进行上述循环。
另一方面,在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液相2级制冷剂C2从制冷剂泵23内流出,经过四通换向阀24,然后分别流入各个室内单元B内。流到该各个室内单元B内的2级制冷剂C2经过流量调节阀25后,流入室内换热器22内。2级制冷剂C2在该室内换热器22内蒸发,从而冷却了室内空气。之后,该已蒸发了的2级制冷剂C2流经2级管道21后,流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内。该2级制冷剂C2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被1级制冷剂C1冷却而冷凝成液相制冷剂。该液相2级制冷剂C2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经过四通换向阀24流回到制冷剂泵23内。该2级制冷剂C2再从制冷剂泵23内流出,就这样重复进行上述循环。
如上所述,安装了室内单元B的房间被冷却好了。
-供暖运转-
其次,说明供暖运转。供暖运转时,1级制冷剂回路10的四通换向阀14被设在如图1所示的虚线一边;2级制冷剂回路20的四通换向阀24也被设在如图1所示的虚线一边。
在上述1级制冷剂回路10中,如图1虚线箭头方向所示,高压的1级制冷剂C1从压缩机13喷出,流经四通换向阀14,然后流到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中。该1级制冷剂C1在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与从2级制冷剂回路20流过来的2级制冷剂C2进行热交换而发生冷凝。此时,1级制冷剂C1给2级制冷剂C2加热。然后,该已冷凝了的1级制冷剂C1流过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后,在电动膨胀阀15内被减压并膨胀,变成2相制冷剂。成为2相制冷剂的1级制冷剂C1在室外换热器12内蒸发,流经四通换向阀14,流回到压缩机13中。1级制冷剂C1再被压缩,再从压缩机13内喷出,这样重复进行上述循环。
另一方面,在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2级制冷剂C2从制冷剂泵23内流出,经过四通换向阀24,然后流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内。该2级制冷剂C2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被1级制冷剂C1加热而蒸发。之后,该已蒸发了的2级制冷剂C2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通过2级管道21分别流到各个室内单元B内。即该2级制冷剂C2流入室内单元B内的室内换热器22内。2级制冷剂C2在室内换热器22内发生冷凝,从而给室内空气加热了。该已冷凝了的2级制冷剂C2从室内换热器22流出后,其流量经过流量调节阀25而得到调节。然后,该2级制冷剂C2经过四通换向阀24流回到制冷剂泵23内。该2级制冷剂C2再从制冷剂泵23内流出,重复进行上述循环。
如上所述,就对安装有室内单元B的房间供暖了。
-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5仅在1级制冷剂回路10中设置需要冷冻机油的压缩机13,2级制冷剂回路20中没设压缩机。因此,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的回路,仅仅是那个管道比较短的1级制冷剂回路10。对管道比较长的2级制冷剂回路20简单地清洗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对整个装置来说,上述管理比较容易进行,因而,也就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对一定要在现场施工,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又难以进行的2级制冷剂回路20来说,如上所述,就不需要那样的严格管理了。与此相对应,因1级制冷剂回路10在安装之前,事先已在工场里制造好了,故可在工场里进行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
使用了R22的既设空调装置36中的既设管道21b和室内换热器22可以直接拿过来,当使用了R407C的空调装置的2级管道21和室内换热器22用。这样,既可降低施工费用,又可缩短施工工期。
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没设压缩机,故不需要冷冻机油。这样,就从根本上回避了合成油和矿物油相混合,因而水分管理和尘垢管理也变简单了。
即使矿物油等冷冻机油残留在2级管道21内,也不会析出尘垢。所以,没有必要将残留在2级管道21内的冷冻机油清洗掉。其结果是2级管道21的清洗工作既简单又迅速。还有,花费在清洗上的费用也变少了。
上述1级制冷剂回路10和2级制冷剂回路20使用同一种被称为R407C的HFC系列制冷剂来做制冷剂,故可使整个装置简化。
因上述制冷剂泵23对液相2级制冷剂施加移动力,所以和对气相2级制冷剂施加移动力的情况相比,可以让制冷剂泵23的驱动动力小一些。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在与实施例2有关的空气调节装置6中,热运送装置M是由所谓的无动力热运送方式而构成的。
-空气调节装置的构成-
首先,1级制冷剂回路10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空气调节装置5的相同。因此,所用的表示符号和实施例1相同,省略其说明。
2级制冷剂回路20是通过为2级管道21的气相管道41和液相管道42把设置在室内单元B的室内换热器22、流量调节阀25与设置室外单元A的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
上述气相管道41把室内换热器22的上端和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的上端连接在一起。此气相管道41中还设有第1电磁阀43。
另一方面,上述液相管道42把室内换热器22的下端和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的下端连接在一起。此液相管道42中还设有第2电磁阀44。
上述第1电磁阀43和第2电磁阀44被设置在室外单元A中。并且该第1电磁阀43和第2电磁阀44构成了制冷剂运送机构M的流路控制构件。
另外,上述制冷剂运送机构M还备有为运送控制机构的控制器50,该控制器50能够交替地打开、关闭该第1电磁阀43和第2电磁阀44,以使第1电磁阀43和第2电磁阀44二者之一处于开启状态时,另一方则处于关闭状态。还有,该控制器50要切换1级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循环经路,由1级制冷剂C1加热或者冷却上述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C2,于是,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C2和室内换热器22内的2级制冷剂C2之间产生压力差,由该压力差运送该2级制冷剂C2。
也就是说,制冷剂运送机构M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冷却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气相2级制冷剂C2,并让它冷凝,由此冷凝而产生低压;另一方面,又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加热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液相2级制冷剂C2,并让它蒸发,由此蒸发而产生高压。通过上述低压和高压而使2级制冷剂C2不断地循环。
-空气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
在本实施例2的空气调节装置6中,2级制冷剂回路20是通过再次利用以R22为制冷剂的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之一部分而得到的。这里,说明上述空气调节装置6的制造方法。
首先,与实施例1相同,把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的热源侧回路30拆卸下来,然后,清洗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中的再利用回路20A的制冷剂管道21b,同时,再把备有1级制冷剂回路10,第1电磁阀43和第2电磁阀44的室外单元A设置好。
设置好该室外单元A后,在切断处21d分别把从第1电磁阀43延伸出来的制冷剂管道41a和从第2电磁阀44延伸出来的制冷剂管道42a连接到再利用回路20A上。
其后,对2级制冷剂回路20进行所规定的气密试验,试验合格后便可充填一定量的R407C。
如上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就这样制造好了。
-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过程-
下面分制冷运转和供暖运转来说明上述空气调节装置6的动作。
-制冷运转-
首先,说明制冷运转。1级制冷剂回路10把四通换向阀14切换到如图3所示的实线一边,再把电动膨胀阀15调节到所规定的开度;同时,2级制冷剂回路20打开第1电磁阀43,关闭第2电磁阀44。
在此状态下,驱动1级制冷剂回路10中的压缩机13,如图3的实线箭头方向所示,高温高压的为气相1级制冷剂C1从压缩机13喷出,流经四通换向阀14,在空外换热器12内与室外空气(即大气)进行热交换而自身冷凝。之后,该已冷凝了的1级制冷剂C1在电动膨胀阀15内被减压而膨胀,流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中。该1级制冷剂C1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与流经2级制冷剂回路20的2级制冷剂C2进行热交换,从2级制冷剂C2夺取热量而自身蒸发。其后,该已蒸发了的1级制冷剂C1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流经四通换向阀14,流回到压缩机13中。该1级制冷剂C1又被压缩,再从压缩机13内喷出,这样重复进行上述循环。
另一方面,在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C2与1级制冷剂C1进行热交换而发生冷凝。因此,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2b内的制冷剂压力就下降了。其结果,室内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将大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室内换热器22和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之间的压力差便成为驱动力,如图3的实线方向所示,室内换热器22内的为气相制冷剂的2级制冷剂C2经过气相管道41被回收到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中。于是,该被回收回来的气相2级制冷剂C2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被1级制冷剂C1冷却而发生冷凝,变成液相制冷剂而贮存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内。
以上的回收动作完成后,1级制冷剂回路10和2级制冷剂回路20便从回收动作转换为供给动作,具体说来,1级制冷剂回路10把四通换向阀14转换到虚线一边,再把电动膨胀阀15调节到所规定的开度;2级制冷剂回路20把第1电磁阀43关闭,把第2电磁阀44打开。
在此状态下,开始供给动作。如图3的虚线箭头方向所示,在1级制冷剂回路10中,高温高压气相1级制冷剂C1从压缩机13喷出,流经四通换向阀14,流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1级制冷剂C1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与2级制冷剂C2进行热交换,放热给该2级制冷剂C2而自身冷凝。之后,该已冷凝了的1级制冷剂C1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流出后,在电动膨胀阀15内被减压而膨胀,而后流入室外换热器12中。该1级制冷剂C1在室外热交换器12内与室外空气(即大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后,流经四通换向阀14,流回到压缩机13中。该1级制冷剂C1又被压缩,再从压缩机13内喷出,上述循环得以重复进行。
另一方面,在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C2被1级制冷剂C1加热。因此,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2b内的制冷剂压力就上升了。于是,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将大于室内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其结果:室内换热器22和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之间的压力差便成为驱动力,如图3的虚线箭头方向所示,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为液相的2级制冷剂C2便被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下部经液相管道42压送到室内换热器22内。于是,被挤压到室内换热器22内的液相2级制冷剂C2是先通过流量调节阀25,而后流入室内换热器22中的。2级制冷剂C2在该室内换热器22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而冷却了室内空气。
上述供给动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1级制冷剂回路10和2级制冷剂回路20又被从供给动作转换到回收动作。其后,回收动作和供给动作交替进行,2级制冷剂C2借此交替动作在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循环,从而实现对房间的冷却。
-供暖运转-
其次,说明供暖运转。首先,1级制冷剂回路10把四通换向阀14切换到如图3所示的实线一边,再把电动膨胀阀15调节到所规定的开度;2级制冷剂回路20关上第1电磁阀43,打开第2电磁阀44。
在此状态下,开始回收动作。首先,在1级制冷剂回路10中,如图3的实线箭头方向所示,高温高压的为气相的1级制冷剂C1从压缩机13喷出,在室外换热器12内冷凝后,在电动膨胀阀15内被减压而膨胀,流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中。该1级制冷剂C1在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与2级制冷剂C2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之后,1级制冷剂C1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流经四通换向阀14,而流回到压缩机13中。该1级制冷剂C1又被压缩,再从压缩机13内喷出,上述循环就这样得以重复进行。
另一方面,在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C2被1级制冷剂C1冷却。于是,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内的制冷剂压力下降了。其结果,室内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将大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因此,室内换热器22和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之间的压力差便成为驱动力,如图3点划线箭头方向所示,室内换热器22内的液相制冷剂经过液相管道42而被回收到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中。
以上的回收动作完成后,1级制冷剂回路10和2级制冷剂回路20便从回收动作转换为供给动作,具体说来,1级制冷剂回路10把四通换向阀14转换到虚线一边,再把电动膨胀阀15调节到所规定的开度;2级制冷剂回路20把第1电磁阀43打开,把第2电磁阀44关上。
在此状态下,开始供给动作。如图3虚线箭头方向所示,在1级制冷剂回路10中,高温高压的为气相的1级制冷剂C1从压缩机13喷出,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冷凝之后,在电动膨胀阀15内被减压而膨胀。上述该1级制冷剂C1在室外热交换器12内蒸发后,流经四通换向阀14,而后流回到压缩机13中。上述循环就这样得以重复进行。
另一方面,在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2级制冷剂C2与1级制冷剂C1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因此,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内的制冷剂压力就上升了,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将大于室内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其结果:上述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和室内换热器22之间的压力差便成为驱动力,如图3双点划线箭头方向所示,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的为气相的2级制冷剂C2便被从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上部经过气相管道41供给到室内换热器22内。于是,该气相2级制冷剂C2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从而室内空气的温度升高。
通过上述回收动作和供给动作的交替进行,2级制冷剂C2在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循环,从而实现对房间的供暖。
-空气调节装置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2的空气调节装置6会收到和实施例1的空气调节装置5相同的效果。
而且,在本实施例2的空气调节装置6中,其2级制冷剂回路20没设诸如泵之类的机械动力源,仍可以使2级制冷剂C2进行循环。这样,因可以降低功耗,故可以进行节能型制冷、供暖运转。
还有,减少了故障引发处,因此可确保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还有,因让上述2级制冷剂产生了高压和低压,故对机械设置位置的限制就减少,从而可得到较高的可靠性和通用性。
还有,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的吸热运动和放热运动进行得很稳定,故该2级制冷剂回路20即使规模很大,循环也可以进行得非常良好。其结果即使既设管道的规模很大,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
还有,上述1级制冷剂回路10兼作2级制冷剂的热运送机构M用,故可实现构造的简单化。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空气调节装置即是向实施例1的空气调节装置5或者实施例2的空气调节装置6中的2级制冷剂回路20充填R407C;向其中的1级制冷剂回路10充填例如R410A那样的其他的HFC系列制冷剂而构成的。
本实施例3的空气调节装置中的其他结构和工作过程,均与上述空气调节装置5或者空气调节装置6相同。
因此,本实施例3的空气调节装置会达到与上述空气调节装置5或者空气调节装置6相同的效果。
还有,在本实施例3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让用于1级制冷剂回路10的1级制冷剂和用于2级制冷剂回路20的2级制冷剂不一样。这样,便可根据室内空调负荷的大小来选择用于1级制冷剂回路10的1级制冷剂。这时,因采用R407C作为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的2级制冷剂故2级管道21有足够的强度,2级管道21不会破损。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让实施例2中的热运送装置M和1级制冷剂回路10互相独立即构成实施例4所涉及的空气调节装置6。换句话说,实施例2中的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的构成要能使2级制冷剂C2和实施例1中的2级制冷剂C2进行同样的冷凝和蒸发。
-空气调节装置的构造-
首先,1级制冷剂回路10的结构与实施例2中的空气调节装置6的结构相同。因此,所用的表示符号和实施例2相同,省略其说明。
上述热运送机构M被安装在室外单元A中,由油箱60和加减压机构61构成。该油箱60要能够贮存液相的2级制冷剂C2,该油箱60的下端通过连接管被连接到属于室外单元A的2级制冷剂回路20的液相管道42上。在该液相管道42与油箱60的连接部的两侧,还设置有第1电磁阀43和第2电磁阀44。
其次,上述加减压机构61一方面在油箱60内冷却气相2级制冷剂C2并让它冷凝,由该冷凝而产生低压;另一方面,在油箱60内给液相2级制冷剂C2加热并让它蒸发,由该蒸发而产生高压。于是,2级制冷剂C2借上述低压和高压而进行循环。
虽然图中未示,上述加减压机构61进行使制冷剂循环方向可逆的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也就是说,上述加减压机构61是按一定顺序把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热源侧换热器、膨胀机构以及利用侧换热器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上述利用侧换热器对2级制冷剂C2加热或者冷却。
-空气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例4的空气调节装置6的制造方法和实施例2一样。即把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中的热源侧回路30拆卸下来。把包括油箱60的室外单元A安装好以后,再用气相管道41和液相管道42把它和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中的再利用回路20A连在一起。
-空气调节装置的动作-
其次,说明空气调节装置6的运转情况。
-制冷运转-
首先,说明制冷运转。1级制冷剂回路10的运转情况和实施例1相同。如图4实线箭头方向所示,从压缩机13喷出的1级制冷剂C1在室外换热器12内冷凝后,在该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内蒸发,回到压缩机13中。重复以上循环。
另一方面,在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第1电磁阀43打开,第2电磁阀44关闭。在此状态下,油箱60内的部分2级制冷剂C2由于加减压机构61的冷却而其自身冷凝。于是,油箱60的内部压力下降。其结果,室内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压力大于油箱60内的制冷剂的压力。该室内换热器22和油箱60之间的压力差便成为驱动力。如图4的实线及虚线箭头方向所示,室内换热器22内的为气相的2级制冷剂C2经过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而被回收到油箱60内。此时,气相2级制冷剂C2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内被1级制冷剂C1冷却而冷凝,成为液相制冷剂而贮留在油箱60内。
上述回收动作完成后,便转换为供给动作。具体说来,1级制冷剂回路10继续进行上述动作,2级制冷剂回路20则关闭第1电磁阀43,打开第2电磁阀44。
在此状态下,油箱60内的部分2级制冷剂C2由于加减压机构61的加热而蒸发。于是,油箱60的内部压力上升,油箱60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大于室内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其结果,油箱60和该室内换热器22之间的压力差便成为驱动力,如图4的虚线箭头方向所示,油箱60内的液相2级制冷剂C2被从油箱60内挤压到室内换热器22中。被压到该室内换热器22的液相2级制冷剂C2是先经流量调节阀25,而后才流入室内换热器22的。该2级制冷剂C2在该室内换热器22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室温就降下来了。
2级制冷剂C2靠如上所述的回收动作和供给动作的交替进行而在2级制冷剂回路20内循环,从而进行对房间的冷却。
-供暖运转-
其次,说明供暖运转。1级制冷剂回路10的运转情况和实施例1相同。如图4虚线箭头方向所示,从压缩机13喷出的1级制冷剂C1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内冷凝后,在室外换热器12内蒸发,回到压缩机13中。重复以上循环。
而在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关闭第1电磁阀43,打开第2电磁阀44。在此状态下,油箱60内的部分2级制冷剂C2由于加减压机构61的冷却而其自身冷凝。其结果:油箱60的内部压力下降。室内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压力大于油箱60内的制冷剂的压力。于是,该室内换热器22和油箱60之间的压力差便成为驱动力。如图4的点划线箭头方向所示,室内换热器22内的液相2级制冷剂C2被回收到油箱60内。
以上的回收动作完成后,便转换为供给动作。具体说来,1级制冷剂回路10继续进行上述动作,2级制冷剂回路20则打开第1电磁阀43,关闭第2电磁阀44。
在此状态下,油箱60内的部分2级制冷剂C2由于加减压机构61的加热而蒸发。于是,油箱60的内部压力上升,油箱60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大于室内换热器2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其结果,油箱60和该室内换热器22之间的压力差便成为驱动力,如图4的点划线及双点划线箭头方向所示,油箱60内的为液相的2级制冷剂C2通过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再经过气相管道41而被供给到室内换热器22内。此时,液相2级制冷剂C2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内由1级制冷剂C1加热而蒸发,转变为气相制冷剂。然后,被供给到室内换热器22内的气相2级制冷剂C2在室内换热器22内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从而给室内空气加热。
2级制冷剂C2靠如上所述的供给动作和回收动作的交替进行而在2级制冷剂回路20内循环,来对房间供暖。
-空调装置的效果-
如上所述,利用本实施例4的空气调节装置6可收到与实施例2的空气调节装置5相同的效果。
还有,本实施例4的空调装置6中的热运送装置M和1级制冷剂回路10互相独立,故能更可靠地运送2级制冷剂C2。
其他的实施例
实施例1~4的空调装置5、6都不仅把制冷剂管道21b直接拿过来再次使用,还把室内单元B直接拿过来再次使用。但只把既设管道21b直接作为2级管道21用,室内单元B是与R407C相适应的新室内单元B也完全可以。
即从既设空气调节装置36中把室外单元D和室内单元B拆卸下来,然后,把既设制冷剂管道的残余部分21b的一端连接到新设的室外单元A上,同时,再把残余部分21b的另一端连接到新设的室内单元B上。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有效地利用既设管道,同时,还可以设置容量与HFC系列等制冷剂和热负荷相适应的室内单元B。
还有,对既设冷冻装置来说,除了图2所示的空调装置36以外,仅室外单元中有膨胀机构;或者仅室内单元中有膨胀机构等也都是可以的。
还有,对实施例1~4的空调装置5、6而言,其中的1级制冷剂回路10和2级制冷剂回路20所用的制冷剂并不仅限于R407C,诸如R410A等其他的HFC系列制冷剂,HC系列制冷剂或者FC系列制冷剂都可以。
还有,对实施例1、2及4的空气调节装置5、6而言,其中的1级制冷剂回路10和2级制冷剂回路20使用不一样的制冷剂也行。
还有,对实施例1~4的空调装置5、6而言,其中的1级制冷剂C1和2级制冷剂C2都是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直接进行热交换的,但是,这些制冷剂C1和C2通过水或者盐水等热介质,间接进行热交换也可以。
还有,象实施例1~4的空调装置5、6那样,本发明在使用既设管道21b作2级管道21的情况下会发挥出特别优越的效果。
然而,本发明并不受以上所述那些的限制。即2级管道21和1级管道11都是重新设置的管道也行。
此时,可让2级管道21的设计压力小于1级管道11的设计压力。换句话说,和1级管道11的耐压强度相比,可让2级管道21的耐压强度小一些。因此,可把2级管道21的容许压力设计得比1级管道11的容许压力小。故可把2级管道21的壁厚做得薄一些,以降低材料费用。
还有,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只要热源侧单元的室外单元A按图1、图3及图4所示那样来制造,本发明的目的便达到了。如图1、图3及图4所示的冷冻装置,备有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和1级制冷剂回路10,同时,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内还设有联接机构7。此联接机构7用于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22相互连接而构成2级制冷剂回路20。
具体说来,如图1、图3及图4所示,上述联接机构7组成2级管道21的一部分,且是由从室外单元A延伸出来的制冷剂管道21a的外端部分构成的。这时的冷冻装置是通过把联接机构7接到再利用回路20A的切断处21d,来构成上述实施例1~4中的空气调节装置5、6的。
还有,虽然上述实施例1中的空气调节装置5设有制冷剂泵23,但是,用不需要冷冻机油的无油压缩机来代替此制冷剂泵23也可以。
再就是,虽然上述实施例4的热运送装置M中的加减压机构61是以独立的冷冻循环方式构成的。但加减压机构61也可以利用其他种类的热源。例如由锅炉等散出的废热,1级制冷剂回路10中的温热和冷热。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对用于各大楼的大型空气调节装置是非常有用的。特别适合要2次利用既设管道的情况。
Claims (4)
1.一种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1级管道(11)把压缩机(13)、热源侧换热器(12)、减压机构(15)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连接在一起、充填1级制冷剂而构成的1级制冷剂回路(10);
用2级管道(21)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和利用侧换热器(22)连接起来、充填与所述1级制冷剂同种类的2级制冷剂而构成的2级制冷剂回路(20);
目的是让该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不断地进行循环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并且1级管道(11)的容许压力比2级管道(21)的容许压力大。
2.一种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1级管道(11)把压缩机(13)、热源侧换热器(12)、减压机构(15)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连接在一起、充填1级制冷剂而构成的1级制冷剂回路(10);
被连接在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的、又包含经2级管道(21)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和利用侧换热器(22)连接起来、充填与所述1级制冷剂同种类的2级制冷剂而构成的2级制冷剂回路(20)的2级管道(21)之一部分的、且目的是为构成2级制冷剂回路(20)的联接机构(7);
目的是让该2级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不断地进行循环的制冷剂运送机构(M),并且1级管道(11)的容许压力比2级管道(21)的容许压力大。
3.一种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出充填在由制冷剂管道(21a、21b)连接压缩机(33)、热源侧换热器(31)、减压机构(35)以及利用侧换热器(22)而构成的既设制冷剂回路中的既存制冷剂的工序;
把压缩机(33)和热源侧换热器(31)从上述既设制冷剂回路中拆卸下来的工序;
把事先用1级管道(11)将压缩机(13)、热源侧换热器(12)、减压机构(15)以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连接起来、充填1级制冷剂而做成的1级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连接到既设制冷剂回路的残存部分(20A)上,由所述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利用侧单元(B)及比1级管道(11)的容许压力小的2级管道(21)构成2级制冷剂回路(20)的工序;以及
往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充填与所述1级制冷剂同种类的2级制冷剂的工序。
4.一种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充填在经制冷剂管道(21b)连接热源侧单元(D)和利用侧单元(B)而构成的既设制冷剂回路中的既存制冷剂排出的工序;
保留上述热源侧单元(D)和利用侧单元(B)之间的既设制冷剂管道(21b),并从制冷剂回路中去掉热源侧单元(D)和利用侧单元(B)的工序;
把事先用1级管道(11)将压缩机(13)、热源侧换热器(12)、减压机构(15)以及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1级(2a)连接起来、充填1级制冷剂而做好的1级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连接到既设制冷剂管道的残存部分(21b)的一端,同时再把新利用侧单元(B)连接到该制冷剂管道的残存部分(21b)的另一端,由所述制冷剂-制冷剂换热器(2)的2级(2b)、新利用侧单元(B)及比1级管道(11)的容许压力小的2级管道(21)构成2级制冷剂回路(20)的工序;以及
往上述2级制冷剂回路(20)中充填与所述1级制冷剂同种类的2级制冷剂的工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50698/1996 | 1996-12-27 | ||
JP8350698A JPH10197171A (ja) | 1996-12-27 | 1996-12-27 | 冷凍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50698/96 | 1996-12-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16607A CN1216607A (zh) | 1999-05-12 |
CN1109863C true CN1109863C (zh) | 2003-05-28 |
Family
ID=18412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71938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9863C (zh) | 1996-12-27 | 1997-12-25 | 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119478A (zh) |
EP (1) | EP0887599B1 (zh) |
JP (1) | JPH10197171A (zh) |
KR (1) | KR100360966B1 (zh) |
CN (1) | CN1109863C (zh) |
AU (1) | AU719648B2 (zh) |
DE (1) | DE69730125T2 (zh) |
ES (1) | ES2224282T3 (zh) |
HK (1) | HK1019167A1 (zh) |
ID (1) | ID20375A (zh) |
PT (1) | PT887599E (zh) |
TW (1) | TW401507B (zh) |
WO (1) | WO199802969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63742B2 (ja) * | 1998-01-30 | 2000-07-1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JP4221780B2 (ja) * | 1998-07-24 | 2009-02-1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JP3742853B2 (ja) * | 1999-05-12 | 2006-02-0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回路用電動ニードル弁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冷凍装置 |
US6510698B2 (en) * | 1999-05-20 | 2003-01-28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pdating and operating the same |
JP2002089978A (ja) * | 2000-09-11 | 2002-03-27 | Daikin Ind Ltd | ペア型の冷凍装置およびマルチ型の冷凍装置 |
SE0101916L (sv) * | 2001-05-31 | 2002-06-25 | Ingenjoers Lennart Asteberg Ab | Anläggning för värmeåtervinning från ett flertal kylmaskinerier |
CN100427840C (zh) * | 2002-12-12 | 2008-10-22 | 中国计量学院 | 一种无需冷媒介质(水)的超高层建筑制冷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 |
US7246504B2 (en) * | 2003-11-05 | 2007-07-24 | Hoshizaki Denki Co., Ltd.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frigerated repositories and sales management system for refrigerated storage |
JP2005315516A (ja) * | 2004-04-28 | 2005-11-10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JP2006003023A (ja) * | 2004-06-18 | 2006-01-0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冷凍装置 |
JP2006052934A (ja) * | 2004-07-12 | 2006-02-2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熱交換装置および冷凍装置 |
KR100565257B1 (ko) | 2004-10-05 | 2006-03-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압축기를 이용한 이차냉매사이클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
KR100758902B1 (ko) * | 2004-11-23 | 2007-09-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멀티 공기조화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KR100741782B1 (ko) * | 2005-02-26 | 2007-07-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차냉매 펌프구동형 공기조화기 |
KR100748519B1 (ko) * | 2005-02-26 | 2007-08-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차냉매 펌프구동형 공기조화기 |
US7415838B2 (en) * | 2005-02-26 | 2008-08-26 | Lg Electronics Inc | Second-refrigerant pump driv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
JP5055965B2 (ja) * | 2006-11-13 | 2012-10-2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US20100101245A1 (en) * | 2006-12-23 | 2010-04-29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Fluorinated compositions and systems using such compositions |
EP2282144B1 (en) * | 2008-04-30 | 2017-04-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er |
JP5236009B2 (ja) | 2008-10-29 | 2013-07-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010019550A (ja) * | 2009-10-28 | 2010-01-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凍・空調装置の施工方法 |
US9494363B2 (en) * | 2010-10-12 | 2016-11-15 | Mitsubishi Elel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WO2012070083A1 (ja) | 2010-11-24 | 2012-05-3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US9513036B2 (en) * | 2011-06-16 | 2016-12-0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WO2013080257A1 (ja) * | 2011-11-30 | 2013-06-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調システムの施工時における利用側熱交換器の熱媒体選定方法 |
FR2990264B1 (fr) * | 2012-05-04 | 2018-07-27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 Installation de chauffage, venti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a masse circulante reduite. |
KR102353913B1 (ko) * | 2017-04-25 | 2022-01-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
US11906209B2 (en) * | 2020-02-19 | 2024-02-20 | Hill Phoenix, Inc. | Thermoelectric cooling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779171A (en) * | 1954-01-04 | 1957-01-29 | Rca Corp | Room temperature conditioner |
US2893218A (en) * | 1958-02-21 | 1959-07-07 | Borg Warner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
US3881323A (en) * | 1973-05-24 | 1975-05-06 | Ladd Res Ind | Viscosity regulated cooling system |
JPS6358062A (ja) * | 1986-08-29 | 1988-03-1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媒循環による冷却装置 |
US4843832A (en) * | 1987-03-12 | 1989-07-04 |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buildings |
US5607013A (en) * | 1994-01-27 | 1997-03-04 | Takenaka Corporation | Cogeneration system |
JP2771952B2 (ja) * | 1994-03-07 | 1998-07-02 |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個別分散空気調和装置 |
JP3414825B2 (ja) * | 1994-03-30 | 2003-06-09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
1996
- 1996-12-27 JP JP8350698A patent/JPH10197171A/ja active Pending
-
1997
- 1997-12-20 TW TW086119450A patent/TW40150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12-25 EP EP97950415A patent/EP088759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WO PCT/JP1997/004865 patent/WO1998029699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7-12-25 US US09/125,115 patent/US6119478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ES ES97950415T patent/ES2224282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CN CN97193844A patent/CN110986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12-25 KR KR10-1998-0706710A patent/KR10036096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12-25 PT PT97950415T patent/PT887599E/pt unknown
- 1997-12-25 AU AU53408/98A patent/AU719648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7-12-25 DE DE69730125T patent/DE69730125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2-25 ID IDW980072D patent/ID20375A/id unknown
-
1999
- 1999-10-07 HK HK99104383A patent/HK1019167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S2224282T3 (es) | 2005-03-01 |
WO1998029699A1 (fr) | 1998-07-09 |
KR19990087303A (ko) | 1999-12-27 |
US6119478A (en) | 2000-09-19 |
EP0887599B1 (en) | 2004-08-04 |
EP0887599A4 (en) | 2000-03-22 |
DE69730125T2 (de) | 2004-12-09 |
AU5340898A (en) | 1998-07-31 |
ID20375A (id) | 1998-12-03 |
AU719648B2 (en) | 2000-05-11 |
KR100360966B1 (ko) | 2003-04-21 |
PT887599E (pt) | 2004-10-29 |
JPH10197171A (ja) | 1998-07-31 |
EP0887599A1 (en) | 1998-12-30 |
CN1216607A (zh) | 1999-05-12 |
TW401507B (en) | 2000-08-11 |
DE69730125D1 (de) | 2004-09-09 |
HK1019167A1 (en) | 2000-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863C (zh) | 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12497C (zh) | 冷冻装置 | |
CN1165721C (zh) | 油量检测器、制冷设备和空调器 | |
CN1144976C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CN1737469A (zh) | 具有除湿器的发电及空调系统 | |
CN1906452A (zh) | 空调裝置 | |
CN1084866C (zh) | 蓄热式空调机及除霜方法 | |
CN1125292C (zh) | 冷冻装置 | |
CN101059259A (zh) | 蓄热空调器 | |
CN1158505C (zh)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CN1298083A (zh) | 冰箱 | |
CN1795349A (zh) | 湿度控制装置 | |
CN1610809A (zh) | 制冷循环装置 | |
CN1880883A (zh) | 热电联产系统 | |
CN101029786A (zh) | 冷冻循环装置 | |
CN1167906C (zh) | 多个房间空调系统 | |
CN1158158A (zh) | 装有热储存器的加热和冷却系统 | |
CN1113203C (zh) | 致冷剂循环装置与致冷剂回路装配方法 | |
CN1149364C (zh) | 冷冻装置 | |
CN1375670A (zh) | 制冷循环 | |
CN1890508A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CN101029788A (zh) | 热交换器及采用它的冷冻循环装置 | |
CN1878995A (zh) | 冰箱 | |
CN1318145A (zh) | 制冷装置 | |
CN1349603A (zh) | 空气调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