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1906C - 冷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81906C CN1281906C CNB038003104A CN03800310A CN1281906C CN 1281906 C CN1281906 C CN 1281906C CN B038003104 A CNB038003104 A CN B038003104A CN 03800310 A CN03800310 A CN 03800310A CN 1281906 C CN1281906 C CN 128190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or
- compressor unit
- heat exchanger
- loop
- system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paralle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5—Outdoor unit expansion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with simultaneous cooling and he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3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cool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series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34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series arrangements during he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three four-way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9—Control issues
- F25B2313/0292—Control issues related to rever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4—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5—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6—Several compression cycles arranged in parallel
- F25B2400/061—Several compression cycles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capacity of the first system being different from the secon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5—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with parallel compress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5—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with parallel compressors
- F25B2400/0751—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with parallel compressors the compressors having different capaciti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9—Pumping down refrigerant from one part of the cycle to another part of the cycle, e.g. when the cycle is changed from cooling to heating, or before a defrost cycle is start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2—Refrigeration systems for supermarke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5—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 F25B2600/0251—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with on-off oper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2—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discharge side of the compress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具有3台压缩机(2A、2B、2C)和两系统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1、45、51)的冷冻装置中,第1压缩机(2A)连接成只用于第1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的状态,第3压缩机(2C)连接成只用于第2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1)的状态,而第2压缩机(2B)连接成可切换使用第1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和第2系统侧回路的室内热交换器(41)的状态,由此可使吸入侧配管的结构简单化,并可使运转控制也简单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冻装置,特别是涉及通过组合3台压缩机构成压缩机构的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进行冷冻循环的冷冻装置,并已被广泛应用于制冷·制暖室内的空调机、贮藏食品等的冰箱、冷冻库或陈列窗等的冷却机中。如国际专利WO98/45651所示,在该冷冻装置中有一种是进行空调和冷藏·冷冻双方的结构。这种冷冻装置例如有空调热交换器、冷藏·冷冻用的冷却热交换器等两系统的利用侧热交换器,设置于小型零售店等中。
然而,在这种冷冻装置中,由于根据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动作状况而使压缩机容量大幅度变化,因此,将多个压缩机(压缩机单元)组合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压缩机构。例如,本发明申请人曾提出过如下装置的提案,即:将3台压缩机单元组合构成压缩机构,同时在该压缩机构的吸入侧设置四通切换阀,通过切换该四通切换阀中的4个通口的连通状态,可从3台中适当选择使用于空调侧或冷藏·冷冻侧的压缩机单元(如日本专利特许申请2001-233329号以及日本国内优先权主张申请的特许申请2002-024361号)。具体地讲,所述冷冻装置通过将压缩机单元3台一起用于冷藏·冷冻侧、或将2台和1台分开用于冷藏冷冻侧和空调侧等,可将3台压缩机单元自由组合成多种形式进行运转。
-解决课题-
然而,在具有3台压缩机单元和两系统的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冷冻装置中,为了能以各种形式自由组合压缩机单元使用,必须采用复杂的压缩机单元的吸入侧配管结构。又,在所述冷冻装置中,为了实现压缩机单元的多种运转形式,还需要根据运转状态进行复杂的控制。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在具有3台压缩机单元和两系统的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冷冻装置中、可使吸入侧配管的结构简单化,并可使运转控制也简单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3台压缩机单元中,1台只用于第1系统的利用侧热交换器,另1台只用于第2系统的利用侧热交换器,剩下的1台可在第1系统和第2系统的利用侧热交换器中切换使用。
具体地讲,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是以如下冷冻装置作为前提,即、具有两系统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1、45、51的制冷剂回路1E的压缩机构2D、2E由3台压缩机单元2A、2B、2C组合而成。
并且,本冷冻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单元2A、2B、2C是由连接成只用于第1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的状态的第1压缩机单元2A、连接成可切换使用第1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和第2系统侧回路的室内热交换器41的状态的第2压缩机单元2B、以及连接成只用于第2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1的状态的第3压缩机单元2C所构成。这里所说的各「压缩机单元」既可是1台压缩机,也可是将多台压缩机例如并列状连接而成。
在该第1技术方案中,从第1压缩机单元2A吐出的制冷剂在第1系统侧回路中循环,从第3压缩机单元2C吐出的制冷剂在第2系统侧回路中循环。又,第2压缩机单元2B切换为吐出制冷剂在第1系统侧回路中循环的状态或在第2系统侧回路中可循环的状态。
又,本发明采用的第2技术方案是在第1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即、压缩机构2D、2E的吸入侧与四通切换阀3C连接,该四通切换阀3C可切换成第1通口P1与第2通P2连通、第3通P3与第4通P4连通的第1状态或第1通P1与第4通P4连通、第2通P2与第3通P3连通的第2状态。又,将第1系统侧回路的低压配管15与第1压缩机单元2A的吸入管6a连接,同时通过容许制冷剂朝该第1通P1方向流动的止回阀7使第1压缩机单元2A的吸入管6a的分支管6d与所述第1通P1连接,使第2压缩机单元2B的吸入管6b与所述第2通P2连接,将第2系统侧回路的低压配管9、17与第3压缩机单元2C的吸入管6c连接,同时通过容许制冷剂朝该第3通口P3方向流动的止回阀7使第3压缩机单元2C的吸入管6c的分支管6e与所述第3通P3连接,使制冷剂回路1E的高压侧配管28a与第4通P4连接。并且,可对通过将所述四通切换阀3C设定为第1状态而使第2压缩机单元2B的吐出制冷剂循环于第1系统侧回路的状态以及通过将该四通切换阀3C设定为第2状态而使第2压缩机单元2B的吐出制冷剂循环于第2系统侧回路的状态进行切换。
在本第2技术方案中,在将四通切换阀3C切换为第1状态时,流过第1系统侧回路的制冷剂被吸引至第1压缩机单元2A和第2压缩机单元2B,流过第2系统侧回路的制冷剂被吸引至第3压缩机单元2C。又,在将四通切换阀3C切换为第2状态时,流过第1系统侧回路的制冷剂被吸引至第1压缩机单元2A,流过第2系统侧回路的制冷剂被吸引至第2压缩机单元2B和第3压缩机单元2C。这样,第2压缩机单元2B的使用状态可在第1系统侧与第2系统侧切换。
又,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1或第2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是用于冷藏·冷冻用的冷却热交换器,第2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1是用于空调的空调热交换器,制冷剂回路1E是在第1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和第2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1中,使制冷剂以不同温度蒸发。
在上述第3技术方案中,当制冷剂在第1系统侧回路中循环时,由冷却热交换器45、51将冷箱和冷冻库等的库内空气冷却,当制冷剂在第2系统侧回路中循环时,由空调热交换器41将室内空气冷却。并且,通过由冷却热交换器45、51和空调热交换器41以不同温度将制冷剂蒸发,将库内与室内分别冷却至各自合适的温度。
又,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3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制冷剂回路1E可以在以下3种运转模式中进行选择,即:从第2压缩机单元2B和第3压缩机单元2C的至少一方吐出的制冷剂在第2系统侧回路中循环的空调运转;从第1压缩机单元2A和第2压缩机单元2B的至少一方吐出的制冷剂在第1系统侧回路中循环的冷却运转;以及从第3压缩机单元2C吐出的制冷剂在第2系统侧回路中循环的同时从第1压缩机单元2A吐出的制冷剂在第1系统侧回路中循环、且从第2压缩机单元2B吐出的制冷剂可在第1系统侧回路或第2系统侧回路中循环的空调冷却运转。
在该第4技术方案中,通过四通切换阀3C的状态设定等,在第1系统侧或第2系统侧将第2压缩机单元2B适当切换,可对空调运转、冷却(冷藏·冷冻)运转和空调冷却运转进行切换。
又,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1或第2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第1压缩机单元2A由可变容量压缩机构成,第2压缩机单元2B和第3压缩机单元2C由定容量压缩机构成。
又,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1或第2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一旦第1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和第2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1的一方发生能力不足,则将第2压缩机单元2B切换到能力不足侧的系统进行运转。
在该第6技术方案中,在装置的运转中,一旦某一系统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41中发生能力不足,则将第2压缩机单元2B切换到能力不足侧的系统进行运转。具体地讲,一旦在将第2压缩机单元2B用于第1系统中能满足该第1系统的能力时发生第2系统的能力不足、或者在将第2压缩机单元2B用于第2系统中能满足该第2系统的能力时发生第1系统的能力不足,则第2压缩机单元2B能被切换至能力不足侧。此时,第2压缩机单元2B形成了支援能力不足侧的状态。由此,可解除该两系统的能力不足。
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6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规定与第2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1的能力相比优先确保运转中第1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的能力,一旦第1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的能力不足,则将第2压缩机单元2B切换到第1系统进行运转而与第2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1的状态无关。
在该第7技术方案中,例如,将第1系统作为冷藏·冷冻侧,将第2系统作为空调侧,此时,由于一旦发生第1系统侧的能力不足,则必然可将第2压缩装置2B切换至第1系统,因此能以冷藏·冷冻侧的能力为优先进行运转。
-效果-
采用上述第1技术方案,一方面将从第1压缩装置2A吐出的制冷剂只在第1系统侧回路中循环、同时从第3压缩装置2C吐出的制冷剂在第2系统侧回路中循环的状态固定,另一方面对从第2压缩装置2B吐出的制冷剂在第1系统侧回路中循环的状态和在第2系统侧回路中循环的状态进行切换。即,将第1压缩装置2A固定在第1系统侧使用,将第3压缩装置2C固定在第2系统侧使用,将第2压缩机2B可在两系统中切换。
这样,通过采用只需第2压缩机单元2B切换的方式,可使3台压缩机单元2A、2B、2C的组合形式简单化,故可使吸入侧配管的结构简单化。又,由于可减少压缩机单元2A、2B、2C的运转形式,因此也可使控制简单化。
又,采用上述第2技术方案,只需将四通切换阀3C切换为第1状态或第2状态,即可将第2压缩机单元2B切换为第1系统侧或第2系统侧,故可使切换控制简单化。
又,采用上述第3技术方案,由于由冷却热交换器45、51蒸发的气态制冷剂和由空调热交换器41蒸发的气态制冷剂分别被吸引至第1系统侧的压缩机单元2D和第2系统侧的压缩机单元2E,因此,可由空调热交换器41和冷却热交换器45、51使低压制冷剂压力不一致。即,由于所述空调热交换器41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与冷却热交换器45、51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不一致,因此,可加大所述空调热交换器41的制冷剂蒸发温度,降低冷却热交换器45、51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可进行所谓的2种温度蒸发的运转。
又,在这种空调热交换器41和冷却热交换器45中,通过使制冷剂以不同温度蒸发,可提高COP(特性系数)。即,通过将所述空调热交换器41中的空调(制冷)所必需的蒸发温度和所述冷却热交换器45、51中的冷却所必需的蒸发温度分别形成最佳化,可实现COP的提高。
又,采用上述第4技术方案,例如通过将四通切换阀3C切换为第1状态或第2状态,可容易地对空调运转、冷却(冷藏·冷冻)运转和空调冷却运转进行切换。
又,采用上述第6技术方案,与上述各技术方案一样,不仅可将第2压缩机单元2B简单地切换为冷藏·冷冻等的第1系统侧或空调等的第2系统侧,而且无论是哪种系统中发生了能力不足,都能将其能力不足消除。
又,采用上述第7技术方案,通过对第1系统侧的能力和第2系统侧的能力设定了优先顺序,在具有冷藏·冷冻系统侧和空调系统的装置中,可进行以冷藏·冷冻侧能力为优先的运转。由此,能可靠地且高质量维持冷藏食品和冷冻食品等。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为表示制冷运转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3为表示冷冻运转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4为表示第1制冷冷冻运转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5为表示第2制冷冷冻运转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6为表示制暖运转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7为表示第1制暖冷冻运转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8为表示第2制暖冷冻运转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9为表示第3制暖冷冻运转动作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0为表示第3四通切换阀的开/关切换控制的前阶段的流程图。
图11为表示第3四通切换阀的开/关切换控制的后阶段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冷冻装置1设置在小型零售店中,用于对陈列窗进行冷却和对店内进行制冷·制暖运转。
所述冷冻装置1具有室外组件1A、室内组件1B、冷藏组件1C和冷冻组件1D,包含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E。该制冷剂回路1E具有冷冻用的第1系统侧回路和空调用的第2系统侧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1E可切换制冷循环或制暖循环。
所述室内组件1B可以切换制冷运转或制暖运转,例如设置于柜台等处。所述冷藏组件1C设置在冷藏用的陈列窗中,并对该陈列窗的库内空气进行冷却。所述冷冻组件1D设置在冷冻用的陈列窗中,并对该陈列窗的库内空气进行冷却。
《室外组件》
所述室外组件1A具有作为第1压缩机单元的变换压缩机2A、作为第2压缩机单元的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作为第3压缩机单元的第2非变换压缩机2C,同时具有第1四通切换阀3A、第2四通切换阀3B、第3四通切换阀3C以及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4。
所述各压缩机2A、2B、2C例如由密闭型的高压穹面型涡卷压缩机构成。所述变换压缩机2A是变换控制电动机的、可使容量分档或连续变化的可变容量压缩机。所述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是电动机始终以一定转速驱动的定容量压缩机。
所述变换压缩机2A、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构成该冷冻装置1的压缩机构2D、2E,该压缩机构2D、2E由第1系统的压缩机构2D和第2系统的压缩机构2E构成。具体地讲,压缩机构2D、2E在运转时,可以分为两种场合,即:所述第1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构成第1系统的压缩机构2D、第2非变换压缩机2C构成第2系统的压缩机构2E的场合;以及所述第1变换压缩机2A构成第1系统的压缩机构2D、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构成第2系统的压缩机构2E的场合。也就是说,一方面,将第1变换压缩机2A固定使用于冷藏·冷冻用的第1系统侧,将第2非变换压缩机2C固定使用于空调用的第2系统侧,另一方面,可将第1非变换压缩机2B使用于第1系统侧和第2系统侧的切换。
所述第1变换压缩机2A、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各吐出管5a、5b、5c与1个高压气管(吐出配管)8连接,该高压气管8与第1四通切换阀3A的1个通口连接。所述第1变换压缩机2A的吐出管5a、第1非变换压缩机2B的吐出管5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吐出管5c中分别设置有止回阀7。
所述室外热交换器4的气体侧端部通过室外气管9与第1四通切换阀3A的1个通口连接。所述室外热交换器4的液侧端部与液体路线即液管10的一端连接。在该液管10的途中设置有储气筒14,液管10的另一端分支成第1连接液管11和第2连接液管12。
所述室外热交换器4例如是交叉片状的散热片与管型热交换器,邻近状配置有热源风扇即室外风扇4F。
所述第1四通切换阀3A的1个通口与连接气管17连接。所述第1四通切换阀3A的1个通口通过连接管18与第2四通切换阀3B的1个通口连接。该第2四通切换阀3B的1个通口通过辅助气管19与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吐出管5c连接。又,所述第2四通切换阀3B的1个通口与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吸入管6c连接。另外,所述第2四通切换阀3B的1个通口构成了闭塞的闭锁口。即,所述第2四通切换阀3B也可为三通切换阀。
所述第1四通切换阀3A的结构是可切换成高压气管8与室外气管9连通、且连接管18与连接气管17连通的第1状态(参照图1的实线)或高压气管8与连接气管17连通、且连接管18与室外气管9连通的第2状态(参照图1的虚线)。
又,所述第2四通切换阀3B的结构是可切换成辅助气管19与闭锁口连通、且连接管18与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吸入管6c连通的第1状态(参照图1的实线)或辅助气管19与连接管18连通、且连接管18与闭锁口连通的第2状态(参照图1的虚线)。
所述变换压缩机2A的吸入管6a与第1系统侧回路的低压气管15连接。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吸入管6c通过第1、第2四通切换阀3A、3B与第2系统侧回路的低压气管(连接气管)17或室外气管9连接。又,第1非变换压缩机2B的吸入管6b通过后述的第3四通切换阀3C与变换压缩机2A的吸入管6a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吸入管6c连接。
具体地讲,变换压缩机2A的吸入管6a与分支管6d连接,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吸入管6c与分支管6e连接。并且,变换压缩机2A的吸入管6a的分支管6d通过止回阀7与第3四通切换阀3C的第1通口P1连接,第1非变换压缩机2B的吸入管6b与第3四通切换阀3C的第2通口P2连接,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吸入管6c的分支管6e通过止回阀7与第3四通切换阀3C的第3通口P3连接。又,第3四通切换阀3C的第4通口P4与从后述储气筒14延伸的排气管28的分支管28a连接。设置在所述分支管6d、6e中的止回阀7只容许制冷剂朝第3四通切换阀3C方向流动。
所述第3四通切换阀3C的结构是可切换成第1通口P1与第2通口P2连通、且第3通口P3与第4通口P4连通的第1状态(参照图1的实线)或第1通口P1与第4通口P4连通、且第2通口P2与第3通口P3连通的第2状态(参照图1的虚线)。
所述各吐出管5a、5b、5c、高压气管8和室外气管9构成制冷运转时的高压气体路线(1L),而所述低压气管15和第1系统的压缩机构2D的各吸入管6a、6b构成第1低压气体路线1M。又,所述连接气管17和第2系统的压缩机构2E的吸入管6c构成制冷运转时的第2低压气体路线1N。
所述第1连接液管11、第2连接液管12、连接气管17和低压气管15从室外组件1A向外部延伸,在室外组件1A内设置有与其对应的闭锁阀20。所述第2连接液管12的结构是在从液管10的分支侧端部设置有止回阀7,可使制冷剂从储气筒14向闭锁阀20流动。
所述液管10中连接有将储气筒14旁路的辅助液管25。该辅助液管25主要是设置有制暖时使制冷剂流动、作为膨胀机构的室外膨胀阀26。在所述液管10中的室外热交换器4与储气筒14之间设置有只容许制冷剂朝储气筒14方向流动的止回阀7。该止回阀7位于液管10中的辅助液管25的连接部与储气筒14之间。
所述液管10在与该止回阀7与将储气筒14之间分支(称为分支液管36),该分支液管36连接所述第2液管12中的阀锁阀20与止回阀7之间。在该分支液管36中设置有只容许制冷剂从第2液管12朝储气筒14方向流动的止回阀7。
在所述辅助液管25与低压气管15之间连接有液体注射管27。在该液体注射管27中设置有电磁阀SV6。又,在所述储气筒14的上部与变换压缩机2A的吐出管5a之间连接着排气管28。在该排气管28中设置有只容许制冷剂从储气筒14向吐出管5流动的止回阀7。又,如上所述,该排气管28的分支管28a与所述第3四通切换阀3C的第4通口P4连接。
在所述高压气管8中设置有分油器30。该分油器30与回油管31的一端连接。该回油管31的另一端,分支出第1回油管31a和第2回油管31b。第1回油管31a中设置有电磁阀SV0,与变换压缩机2A的吸入管6a连接。又,第2回油管31b中设置有电磁阀SV4,并与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吸入管6c的分支管6e连接。
在所述变换压缩机2A的穹面(储油部)与第1非变换压缩机2B的吸入管6b之间连接着第1均油管32。在所述第1非变换压缩机2B的穹面与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吸入管6c之间连接着第2均油管33。在所述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穹面与变换压缩机2A的吸入管6a之间连接着第3均油管34。在该第1均油管32、第2均油管33和第3均油管34中分别设置有作为开闭机构的电磁阀SV1、SV2、SV3。
《室内组件》
所述室内组件1B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即室内热交换器(空调热交换器)41、以及作为膨胀机构的室内膨胀阀42。所述室内热交换器41的气体侧与连接气管17连接。另一方面,所述室内侧热交换器41的液体侧通过室内膨胀阀42与第2连接液管12连接。所述室内热交换器41例如是交叉片状的散热片与管型热交换器,邻近状配置有作为利用侧风扇的室内风扇43。
《冷藏组件》
所述冷藏组件1C具有作为冷却热交换器的冷藏热交换器45、以及作为膨胀机构的冷藏膨胀阀46。所述冷藏热交换器45的液体侧通过冷藏膨胀阀46及电磁阀7a与第1连接液管11连接,而所述冷藏热交换器45的气体侧与低压气管15连接。
所述冷藏热交换器45与第1系统的压缩机构2D的吸入侧连通,而所述室内热交换器41在制冷运转时与第2系统的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吸入侧连通。并且,所述冷藏热交换器45的制冷剂压力(蒸发压力)小于室内热交换器41的制冷剂压力(蒸发压力)。结果是所述冷藏热交换器45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例如是-10℃,室内热交换器41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例如是+5℃,制冷剂回路1E构成了不同温度蒸发的回路。
所述冷藏膨胀阀46是感温式膨胀阀,感温筒安装于冷藏热交换器45的气体侧。所述冷藏热交换器45例如是交叉片状的散热片与管型热交换器,邻近状配置有作为冷却风扇的冷藏风扇47。
《冷冻组件》
所述冷冻组件1D包括作为冷却热交换器的冷冻热交换器51、作为膨胀机构的冷冻膨胀阀52、和作为冷冻压缩机的增压压缩机53。所述冷冻热交换器51的液体侧通过电磁阀7b和冷冻膨胀阀52与从第1连接液管11分支的分支液管13连接。
所述冷冻热交换器51的气体侧与增压压缩机53的吸入侧通过连接气管54连接。该增压压缩机53的吐出侧与从低压气管15分支的分支气管16连接。在该分支气管16中设置有止回阀7和分油器55。在该分油器55与连接气管54之间连接着具有毛细管56的回油管57。
所述增压压缩机53在与第1系统的压缩机构2D之间将制冷剂进行2段压缩,形成了冷冻热交换器51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低于冷藏热交换器45的制冷剂蒸发温度。所述冷冻热交换器51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例如设定为-40℃。
所述冷冻膨胀阀52是感温式膨胀阀,感温筒安装于冷冻热交换器51的气体侧。所述冷冻热交换器51例如是交叉片状的散热片与管型热交换器,邻近状配置有作为冷却风扇的冷冻风扇58。
又,在所述增压压缩机53的吸入侧即连接气管54与增压压缩机53的吐出侧即分支气管16的止回阀7的下游侧之间连接着具有止回阀7的旁通管59。该旁通管59的结构是在增压压缩机53故障等停止时使该增压压缩机53旁通,以使制冷剂流动。
《控制系统》
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E中设置有各种传感器和各种开关。在所述室外组件1A的高压气管8中设置有检测高压制冷剂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即高压压力传感器61、以及检测高压制冷剂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即吐出温度传感器62。在所述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吐出管5c中设置有检测高压制冷剂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即吐出温度传感器63。又,在所述变换压缩机2A、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各吐出管5a、5b、5c中设置有一旦高压制冷剂压力达到所定值时打开的压力开关64。
在所述变换压缩机2A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各吸入管6a、6c中设置有检测低压制冷剂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即低压压力传感器65、66、以及检测低压制冷剂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即吸入温度传感器67、68。
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4中设置有检测室外热交换器4中作为制冷剂温度的蒸发温度或凝缩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即室外热交换传感器69。又,在所述室外组件1A中设置有检测室外空气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即外气温传感器70。
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41中设置有检测室内热交换器41中作为制冷剂温度的凝缩温度或蒸发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即室内热交换传感器71,同时在气体侧设置有检测制冷剂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即气温传感器72。又,在所述室内组件1B中设置有检测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即室温传感器73。
在所述冷藏组件1C中设置有检测冷藏用的陈列窗内的库内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即冷藏温度传感器74。在所述冷冻组件1D中设置有检测冷冻用的陈列窗内的库内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即冷冻温度传感器75。又,在增压压缩机53的吐出侧设置有一旦吐出制冷剂压力达到所定值时打开的压力开关64。
在所述第2连接液管12中的闭锁阀20与止回阀7之间设置有检测该第2连接液管12中的制冷剂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即液温传感器76。
所述各种传感器及其各种开关的输出信号向控制器80输入。该控制器80对制冷剂回路1E的运转进行控制,可进行后述的8种运转模式切换的控制。并且在运转时,该控制器80对变换压缩机2A的启动、停止和容量控制、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及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启动和停止、以及室外膨胀阀26和室内膨胀阀42的开度调节等进行控制,同时还可进行各四通切换阀3A的切换、回油管31a、31b、均油管32、33、34和液体喷射管27的电磁阀SV0、SV1、SV2、SV3、SV4、SV6的开闭操作。
-运转动作-
下面说明进行上述冷冻装置1的运转动作。本实施例中,例如可进行8种运转模式切换的设定。具体为:(1)只进行室内单元1B制冷的制冷运转,(2)只进行冷藏单元1C和冷冻单元1D冷却的冷冻运转,(3)同时进行室内单元1B的制冷以及冷藏单元1C和冷冻单元1D冷却的第1制冷冷冻运转,(4)第1制冷冷冻运转时的室内单元1B的制冷能力不足时进行运转的第2制冷冷冻运转,(5)只进行室内单元1B制暖的制暖运转,(6)在不使用室外热交换器4的情况下对室内单元1B的制暖以及冷藏单元1C和冷冻单元1D的冷却进行热回收运转的第1制暖冷冻运转,(7)第1制暖冷冻运转运转时能使室内单元1B的制暖能力多余的制暖能力过剩运转即第2制暖冷冻运转,(8)第1制暖冷冻运转运转时室内单元1B的制暖能力不足的制暖能力不足运转即第3制暖冷冻运转。
下面具体说明各种运转的动作。
《制冷运转》
该制冷运转就是只进行室内单元1B制冷的运转。如图2所示,制冷运转时,变换压缩机2A构成第1系统的压缩机构2D,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构成第2系统的压缩机构2E。并且,只对所述第2系统的压缩机构2E即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进行驱动。
又,如图2的实线所示,第1四通切换阀3A和第2四通切换阀3B分别切换为第1状态,第3四通切换阀3C切换为第2状态。又,室外膨胀阀26、冷藏单元1C的电磁阀7a以及冷冻单元1D的电磁阀7b关闭。
在此状态下,从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吐出的制冷剂从第1四通切换阀3A经由室外气管9流入室外热交换器4进行凝缩。凝缩后的液态制冷剂流过液管10经由储气筒14流入第2连接液管12,再经由室内膨胀阀42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1进行蒸发。被蒸发的气态制冷剂从连接气管17经由第1四通切换阀3A和第2四通切换阀3B流过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吸入管6c。该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一部分返回至第2非变换压缩机2C,气态制冷剂的另一部分从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吸入管6c向分支管6e分流,通过第3四通切换阀3C返回至第1非变换压缩机2B。通过使制冷剂重复以上的循环进行店内的制冷。
另外,在该运转状态中,根据室内的制冷负载,对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启动和停止以及室内膨胀阀42的开度进行控制。压缩机(2B、2C)也可只用1台进行运转。
《冷冻运转》
该冷冻运转就是只进行冷藏单元1C和冷冻单元1D制冷的运转。如图3所示,冷冻运转时,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构成第1系统的压缩机构2D,第2非变换压缩机2C构成第2系统的压缩机构2E。并且,在对所述第1系统的压缩机构2D即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进行驱动的同时,增压压缩机53也驱动,但第2非变换压缩机2C停止。
又,如图3的实线所示,第1四通切换阀3A和第2四通切换阀3B分别切换为第1状态,第3四通切换阀3C也切换为第1状态。并且,在冷藏单元1C的电磁阀7a以及冷冻单元1D的电磁阀7b开口的同时,室外膨胀阀26和室内膨胀阀42关闭。
在此状态下,从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吐出的制冷剂从第1四通切换阀3A经由室外气管9流入室外热交换器4进行凝缩。凝缩后的液态制冷剂流过液管10,并经由储气筒14流入第1连接液管11,一部分经由冷藏膨胀阀46流入冷藏热交换器45进行蒸发。
另一方面,流过第1连接液管11的另外的液态制冷剂流过分支液管13,并经由冷冻膨胀阀52流入冷冻热交换器51进行蒸发。在该冷冻热交换器51中蒸发的气态制冷剂被增压压缩机53吸引而压缩,并向分支气管16吐出。
由所述冷藏热交换器45蒸发的气态制冷剂和从增压压缩机53吐出的气态制冷剂在低压气管15中合流,返回至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通过使制冷剂重复以上的循环,使冷藏用陈列窗和冷冻用陈列窗的库内冷却。
所述冷冻热交换器51中的制冷剂压力因被增压压缩机53吸引,故比冷藏热交换器45中的制冷剂压力低,成为低压。结果是例如所述冷冻热交换器51中的制冷剂温度(蒸发温度)为-40℃,所述冷藏热交换器45中的制冷剂温度(蒸发温度)为-10℃。
冷冻运转时,例如根据低压压力传感器65检测的低压制冷剂压力LP进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的启动和停止以及变换压缩机2A的启动、停止或容量控制,并进行与冷冻负载相对应的运转。
例如,增大压缩机构2D容量的控制时,首先是在第1非变换压缩机2B的停止状态下驱动变换压缩机2A。当变换压缩机2A上升至最大容量之后再加大负载时,在驱动第1非变换压缩机2B的同时将变换压缩机2A减少至最低容量。然后,若再加大负载,则在保持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启动的状态下使变换压缩机2A的容量上升。在减少压缩机容量的控制时,进行与该增大控制相反的动作。
又,所述冷藏膨胀阀46和冷冻膨胀阀52的开度是进行感温筒方式的过热度控制。这在以下的各运转中是相同的。
《第1制冷冷冻运转》
该第1制冷冷冻运转是同时进行室内单元1B的制冷以及冷藏单元1D和冷冻单元1D冷却的运转。如图4所示,该第1制冷冷冻运转时,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由第1系统的压缩机构2D构成,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由第2系统的压缩机构2E构成。并且,在驱动所述变换压缩机2A、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同时,也驱动增压压缩机53。
第1四通切换阀3A、第2四通切换阀3B和第3四通切换阀3C分别切换成如图4实线状态的第1状态。并且,冷藏组件1C的电磁阀7a和冷冻组件1D的电磁阀7b开口,而室外膨胀阀26关闭。
在此状态下,从变换压缩机2A、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吐出的制冷剂在高压气管8中合流,从第1四通切换阀3A经由室外气管9流向室外热交换器4而凝缩。凝缩后的液态制冷剂流过液管10,经由储气筒14后分开在第1连接液管11和第2连接液管12中流动。
所述第2连接液管12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经由室内膨胀阀42流向室内热交换器41后蒸发。蒸发的气态制冷剂从连接气管17经由第1四通切换阀3A和第2四通切换阀3B流向吸入管6c,返回第2非变换压缩机2C。
另一方面,所述第1连接液管11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其一部分经由冷藏膨胀阀46流向冷藏热交换器45后蒸发。又,所述第1连接液管11中流动的其它液态制冷剂流过分支液管13,经由冷冻膨胀阀52流向冷冻热交换器51后蒸发。由该冷冻热交换器51蒸发的气态制冷剂被增压压缩机53吸引而压缩,向分支气管16吐出。
由所述冷藏热交换器45蒸发的气态制冷剂和从增压压缩机53吐出的气态制冷剂在低压气管15中合流,返回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
制冷剂重复这一循环,在对室内即店内制冷的同时,对冷藏用的陈列窗和冷冻用的陈列窗即库内进行冷却。
《第2制冷冷冻运转》
第2制冷冷冻运转是所述第1制冷冷冻运转时的室内组件1B的制冷能力不足场合的运转,是将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切换为空调侧的运转。该第2制冷冷冻运转的设定如图5所示,基本上与第1制冷冷冻运转时一样,但在第3四通切换阀3C切换成第2状态这一点上与第1制冷冷冻运转不同。
由此,该第2制冷冷冻运转时,与第1制冷冷冻运转一样,从变换压缩机2A、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吐出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4中凝缩,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1、冷藏热交换器45和冷冻热交换器51而蒸发。
由所述室内热交换器41蒸发的制冷剂返回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由冷藏热交换器45和冷冻热交换器51蒸发的制冷剂返回变换压缩机2A。通过在空调侧使用2台压缩机(2B、2C),可补充制冷能力的不足。
另外,第1制冷冷冻运转和第2制冷冷冻运转的具体切换控制后述。
《制暖运转》
该制暖运转就是只进行室内单元1B制暖的运转。如图6所示,制暖运转时,变换压缩机2A构成第1系统的压缩机构2D,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构成第2系统的压缩机构2E。并且,只对所述第2系统的压缩机构2E即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进行驱动。
又,如图6的实线所示,第1四通切换阀3A切换为第2状态,第2四通切换阀3B切换为第1状态,第3四通切换阀3C切换为第2状态。又,冷藏单元1C的电磁阀7a以及冷冻单元1D的电磁阀7b关闭。
又,所述室外膨胀阀26的开度是通过由低压压力传感器(66)的压力相当饱和地和吸入温度传感器(68)的检测温度来进行过热度控制。所述室内膨胀阀42的开度是根据室内热交换传感器(71)和液温传感器(76)的检测温度来进行过冷却控制。该室外膨胀阀26和室内膨胀阀42的开度控制与以下的制暖模式相同。
在此状态下,从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吐出的制冷剂从第1四通切换阀3A经由连接气管17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1进行凝缩。凝缩后的液态制冷剂流过第2连接液管12,并从分支液管36流入储气筒14。然后,所述制冷剂经由辅助液管25的室外膨胀阀26,流入室外热交换器4进行蒸发。被蒸发的气态制冷剂从室外气管9经由第1四通切换阀3A和第2四通切换阀3B流过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吸入管6c,并返回至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重复以上的循环进行室内的制暖。
另外,与制冷运转一样,压缩机(2B、2C)也可只用1台进行运转。
《第1制暖冷冻运转》
本第1制暖冷冻运转是一种不使用室外热交换器4进行室内组件1B的制暖、以及进行冷藏组件1C和冷冻组件1D冷却的热回收运转。如图7所示,本第1制暖冷冻运转中,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构成第1系统的压缩机构2D,第2非变换压缩机2C构成第2系统的压缩机构2E。在驱动所述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的同时,也驱动增压压缩机53。但是,所述第2非变换压缩机2C停止。
如图7的实线所示,第1四通切换阀3A切换成第2状态,第2四通切换阀3B和第3四通切换阀3C切换成第1状态。并且,冷藏组件1C的电磁阀7a和冷冻组件1D的电磁阀7b开口,而室内膨胀阀26关闭。
在此状态下,从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吐出的制冷剂从第1四通切换阀3A经由连接气管17流向室内热交换器41而凝缩。凝缩后的液态制冷剂从第2连接液管12经由储气筒14流向第1连接液管11。
在所述第1连接液管11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冷藏膨胀阀46流向冷藏热交换器45而蒸发。在所述第1连接液管11中流动的其它液态制冷剂流过分支液管13,并经由冷冻膨胀阀52流向冷冻热交换器51而蒸发。由该冷冻热交换器51蒸发的气态制冷剂被增压压缩机53吸引,压缩后向分支气管16吐出。
由所述冷藏热交换器45蒸发的气态制冷剂与从增压压缩机53吐出的气态制冷剂在低压气管15中合流,返回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重复这一循环,对店内进行制暖,同时对冷藏用陈列窗和冷冻用陈列窗的库内进行冷却。即,冷藏组件1C和冷冻组件1D的冷却能力(蒸发热量)与室内组件1B的制暖能力(凝缩热量)得到平衡,可进行100%热回收。
《第2制暖冷冻运转》
该第2制暖冷冻运转是在上述第1制暖冷冻运转时室内组件1B的制暖能力多余的制暖的能力过剩运转。如图8所示,本第2制暖冷冻运转时,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构成第1系统的压缩机构2D,第2非变换压缩机2C构成第2系统的压缩机构2E。在驱动所述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的同时,也驱动增压压缩机53。所述第2非变换压缩机2C停止。
该第2制暖冷冻运转是在上述第1制暖冷冻运转时制暖能力多余的场合的运转。除了如图8的实线所示将第2四通切换阀3B切换成第2状态之外,其它与上述第1制暖冷冻运转相同。
从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吐出的制冷剂,其一部分与第1制暖冷冻运转一样,流向室内热交换器41而凝缩。凝缩后的液态制冷剂从第2连接液管12,经由分支液管36流向储气筒1 4,流入第1连接液管11。
另一方面,从所述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吐出的其它的制冷剂从辅助气管19经由第2四通切换阀3B和第1四通切换阀3A流向室外气管9,并在室外热交换器4中凝缩。该凝缩后的液态制冷剂流过液管10,与来自第2连接液管12的液态制冷剂合流后流向储气筒14,并流入第1连接液管11。
然后,在所述第1连接液管11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向冷藏热交换器45而蒸发。又,在所述第1连接液管11中流动的其它液态制冷剂流向冷冻热交换器51而蒸发,被吸入增压压缩机53。由所述冷藏热交换器45蒸发的气态制冷剂和从增压压缩机53吐出的气态制冷剂在低压气管15中合流,返回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重复这一循环,对店内进行制暖,同时对冷藏用陈列窗和冷冻用陈列窗的库内进行冷却。即,冷藏组件1C和冷冻组件1D的冷却能力(蒸发热量)与室内组件1B的制暖能力(凝缩热量)不平衡,多余的凝缩热量由室外热交换器4向室外放出。
《第3制暖冷冻运转》
该第3制暖冷冻运转是在上述第1制暖冷冻运转时室内组件1B的制暖能力不足的制暖的能力不足运转。如图9所示,本第3制暖冷冻运转时,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构成第1系统的压缩机构2D,第2非变换压缩机2C构成第2系统的压缩机构2E。在驱动所述变换压缩机2A、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同时,也驱动增压压缩机53。
本第3制暖冷冻运转就是在第1制暖冷冻运转时的制暖能力不足场合的运转,即是蒸发热量不足的场合,除了控制室外膨胀阀26的开度、驱动第2非变换压缩机2C这一点之外,其它与上述第1制暖冷冻运转相同。
因此,从变换压缩机2A、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和第2非变换压缩机2C吐出的制冷剂与上述第1制暖冷冻运转一样经由连接气管17流向室内热交换器41而凝缩。凝缩后的液态制冷剂从第2连接液管12经由分支液管36流入储气筒14。
然后,来自储气筒14的液态制冷剂的一部分在第1连接液管11中流动,在第1连接液管11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一部分流向冷藏热交换器45而蒸发。又,在第1连接液管11中流动的其它的液态制冷剂流向冷冻热交换器51而蒸发,并被增压压缩机53吸入。由所述冷藏热交换器45蒸发的气态制冷剂和从增压压缩机53吐出的气态制冷剂在低压气管15中合流,并返回变换压缩机2A和第1非变换压缩机2B。
另一方面,来自储气筒14的其它的液态制冷剂经由液管10流向室外热交换器4而蒸发。蒸发后的制冷剂流过室外气管9经由第1四通切换阀3A和第2四通切换阀3B流向第2非变换压缩机2C的吸入管6c,并返回第2非变换压缩机2C。
重复这一循环,对店内进行制暖,同时对冷藏用陈列窗和冷冻用陈列窗的库内进行冷却。即,冷藏组件1C和冷冻组件1D的冷却能力(蒸发热量)与室内组件1B的制暖能力(凝缩热量)不平衡,不足的蒸发热从室外热交换器4中获得。
《第2压缩机的切换》
如以上的各运转模式中所作的说明,第2压缩装置即第1非变换压缩机2B通过对第3四通切换阀3C进行控制,可在制冷·冷冻侧的第1系统侧回路和空调侧的第2系统侧回路中进行切换。
在上述8种运转形式中,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在冷冻运转时(图3)、第1制冷冷冻运转时(图4)、第1制暖冷冻运转时(图7)、第2制暖冷冻运转时(图8)和第3制暖冷冻运转时(图9)可使用在冷藏·冷冻侧,在制冷运转时(图2)、第2制冷冷冻运转时(图5)和制暖运转时(图6)可使用在空调侧。即,第1非变换压缩机2B是将主要用于冷藏·冷冻侧时通过将第3四通切换阀3C切换为第1状态(以下称为闭状态)来构成第1系统的压缩机构2D,主要用于空调时通过将第3四通切换阀3C切换为第2状态(以下称为开状态)来构成第2系统的压缩机构2E。
其次,参照图10和图11的流程对将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在冷藏·冷冻侧和空调中进行切换用的第3四通切换阀3C的开/闭切换控制进行说明。下面对第1制冷冷冻运转(图4)和第2制冷冷冻运转(图5)中的切换控制进行说明。
在该流程中,首先,在步骤ST1中,对第3四通切换阀3C是否接通即第1非变换压缩机2B是否处于正在用于空调侧的状态(是否属于第2制冷冷冻运转)作出判别。
若判别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T2,从空调热关闭条件是否已成立出发对空调侧的能力是否多余作出判别,并且,从冷藏·冷冻侧的低压压力Lp1是否大于2.5Kg/cm2(245KPa)出发对冷藏·冷冻侧的能力是否不足作出判别。在此场合,若判别结果为「是」,因空调侧的能力多余而冷藏·冷冻侧的能力不足,故进入步骤ST3,将第3四通切换阀3C设定为关闭,进行将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切换至冷藏·冷冻侧的操作(切换为第1制冷冷冻运转的操作)。
反之,若在步骤ST2中判别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ST4。在步骤ST4中,对外气温度(Ta)与室内吸入温度(Tr)之差是否能满足比6分钟以上连续的16℃大、或者室内吸入温度(Tr)6分钟以上连续的22℃小且冷藏·冷冻侧的低压压力Lp1是否大于2.5Kg/cm2(245KPa)作出判别。对于室内温度(Tr),若能满足上述的2个条件中的1个,则可判别为室内已充分冷却,故进行步骤ST3的动作,进行将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切换至冷藏·冷冻侧的操作。在上述步骤ST4中,之所以将室内吸入温度用(MaxTr)来表示,是因为预计连接着多个室内单元1B的缘故。
若在步骤ST4中判别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ST5。在步骤ST5中,对冷藏·冷冻侧的低压压力Lp1是否大于2.5Kg/cm2(245KPa)、第1压缩机单元(变换压缩机)2A是否以最大频率数运转、且能否满足冷藏冷冻能力的3种条件作出判别,若能满足所有的条件,则进行步骤ST3的动作,进行将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切换至冷藏1冷冻侧的操作。即,虽然不限定于已满足此时的空调能力,但若在变换压缩机2A以最大频率数运转时的冷冻·冷冻能力不足,则与空调侧的状态无关,将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切换为第1系统即冷藏·冷冻侧,以冷藏·冷冻侧为优先进行运转,以维持商品的品质。又,若步骤ST5的判别结果为「否」,则因冷藏·冷冻侧的能力不足,故在步骤ST3中,不进行第3四通切换阀3C的切换作业,返回步骤ST1。
接着,当步骤ST1中的判别结果为「否」时,将第3四通切换阀3C关闭,第1非变换压缩机2B成为用于冷藏·冷冻侧的状态(第1制冷冷冻运转)。在此场合,进入图11的步骤ST6,从冷藏·冷冻侧的低压压力Lp1是否比2.5Kg/cm2(245KPa)小的状态连续30分钟以上出发对冷藏·冷冻侧是否已充分冷却作出判别,并从室内温度(MaxTr)是否26℃以上出发对制冷能力是否有要求作出判别。当判别结果为「是」时,在步骤ST7中将第3四通切换阀3C从关切换为开,第1非变换压缩机2B成为用于空调侧的状态(第2制冷冷冻运转)。
若判别结果为「否」时,则进入步骤ST8,对冷藏·冷冻侧的低压压力Lp1是否小于2.0Kg/cm2(196KPa)作出判别。若该低压压力Lp1小于2.0Kg/cm2(196KPa),则冷冻·冷藏成为接近于热关闭的状态,故基本上不要求冷冻·冷藏能力。这样,在此场合,与空调侧的状态无关地进入步骤ST7,将第3四通切换阀3C从关闭切换成打开,第1非变换压缩机2B成为可用于空调侧的状态。
若步骤ST8的判别结果为「否」时,则进入步骤ST9。在步骤ST9中,变换压缩机2A以最低频率数回转,且对冷藏·冷冻侧能力的down条件是否已成立作出判别。若判别结果为「是」时,则因冷藏冷冻能力多余,故在步骤ST7中,将第3四通切换阀3C从关切换为打开,第1非变换压缩机2B成为用于空调侧的状态。反之,若判别结果为「否」时,则因冷藏冷冻能力不足,故不进行步骤ST7中的第3四通切换阀3C的操作,返回图1的步骤ST1。即,在步骤ST9中,虽然空调能力有不足的可能性,但此时也是以冷藏·冷冻侧为优先进行控制。
如上所述,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只是根据冷藏·冷冻侧能力和空调能力来切换第3四通切换阀3C,因此,可选择性地使用冷藏冷冻用的第1系统侧回路和空调用的第2系统侧回路。
-实施例的效果-
采用本实施例,在从变换压缩机2A吐出的制冷剂只在第1系统侧回路中循环、同时从第2非变换压缩机2C吐出的制冷剂在第2系统侧回路中循环的状态下,可对从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吐出的制冷剂在第1系统侧回路中循环的状态或在第2系统侧回路中循环的状态进行切换。即、可将变换压缩机2A固定用于第1系统侧,将第2非变换压缩机2C固定用于第2系统侧,将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在两系统中进行切换。
这样,通过采用只需第1非变换压缩机2B切换的方式,可使3台压缩机2A、2B、2C的组合形式比传统型简单,故可使吸入侧配管的结构简单化。又,由于可减少各压缩机2A、2B、2C的运转形式,因此也可使控制简单化。
并且,此时只需将四通切换阀3C切换为第1状态或第2状态,即可将第2压缩机单元2B切换为第1系统侧或第2系统侧,故能以简单的切换控制进行切换。并且,因以冷藏·冷冻为优先,故能可靠地维持商品的品质。
又,由于由冷藏热交换器45和冷冻热交换器51蒸发的气态制冷剂和由室内热交换器41蒸发的气态制冷剂分别在第1系统侧回路和第2系统侧回路中进行循环,并被吸引至第1系统侧的压缩机构2D和第2系统侧的压缩机构2E,进行各热交换器41、45、51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不一致的不同温度蒸发的运转。由于将室内热交换器41中的制冷所必需的蒸发温度以及所述冷藏热交换器45和冷冻热交换器51中的冷却所必需的蒸发温度分别形成最佳化,因此可实现COP的提高。
-其它实施例-
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也可采用以下结构。
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第1压缩机单元2A使用了变换压缩机,第2压缩机单元和第3压缩机单元使用了非变换压缩机,但也可将3台全部采用变换压缩机、或者改变变换压缩机和非变换压缩机的组合进行变更。
又,第1压缩机单元2A、第2压缩机单元2B、第3机压缩装置2C既可分别是1台压缩机,也可由多台压缩机构成。例如,在将压缩机的合计台数设定为5台时,也可为:<a>第1压缩机单元2A使用2台压缩机、第2压缩机单元2B使用1台压缩机、第3压缩机单元2C使用2台压缩机,<b>第1压缩机单元2A使用2台压缩机、第2压缩机单元2B使用2台压缩机、第3压缩机单元2C使用1台压缩机,<c>第1压缩机单元2A使用1台压缩机、第2压缩机单元2B使用2台压缩机、第3压缩机单元2C使用2台压缩机,<d><其它组合形式。并且,压缩机的合计台数也不限定于5台,可适当进行变更,在此场合,既可将各压缩机单元2A、2B、2C使用1台压缩机,也可使用多台压缩机,可进行适当变更。
又,上述实施例中,在压缩机构2A、2B、2C的低压侧使用了四通切换阀3C,第2压缩机单元可切换为空调侧或冷藏·冷冻侧,但也可采用多个电磁阀组合的结构,以取代四通切换阀3C。
又,上述实施例对进行空调、冷藏、冷冻的冷冻装置作了说明,但也可对进行空调和冷藏的系统等、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适当的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适用于冷冻装置。
Claims (7)
1.一种冷冻装置,具有两系统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1、45、51)的制冷剂回路(1E)的压缩机构(2D、2E)由3台压缩机单元(2A、2B、2C)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单元(2A、2B、2C)由:连接成只用于第1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的状态的第1压缩机单元(2A)、连接成可切换使用第1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和第2系统侧回路的室内热交换器(41)的状态的第2压缩机单元(2B)、以及连接成只用于第2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1)的状态的第3压缩机单元(2C)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压缩机构(2D、2E)的吸入侧与四通切换阀(3C)连接,该四通切换阀(3C)可切换成第1通口(P1)与第2通口(P2)连通、第3通口(P3)与第4通口(P4)连通的第1状态或第1通口(P1)与第4通口(P4)连通、第2通口(P2)与第3通口(P3)连通的第2状态,
将第1系统侧回路的低压配管(15)与第1压缩机单元(2A)的吸入管(6a)连接,同时通过容许制冷剂朝该第1通口(P1)方向流动的止回阀(7)使第1压缩机单元(2A)的吸入管(6a)的分支管(6d)与所述第1通口(P1)连接,
将第2压缩机单元(2B)的吸入管(6b)与所述第2通口(P2)连接,
将第2系统侧回路的低压配管(9、17)与第3压缩机单元(2C)的吸入管(6c)连接,同时通过容许制冷剂朝该第3通口(P3)方向流动的止回阀(7)使第3压缩机单元(2C)的吸入管(6c)的分支管(6e)与所述第3通口(P3)连接,
将制冷剂回路(1E)的高压侧配管(28a)与第4通口(P4)连接,
可对通过将所述四通切换阀(3C)设定为第1状态而使第2压缩机单元(2B)的吐出制冷剂循环于第1系统侧回路的状态及通过将该四通切换阀(3C)设定为第2状态而使第2压缩机单元(2B)的吐出制冷剂循环于第2系统侧回路的状态进行切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是用于冷藏·冷冻的冷却热交换器,第2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1)是用于空调的空调热交换器,
制冷剂回路(1E)构成为使制冷剂在第1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和第2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1)中以不同温度蒸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剂回路(1E)可以在以下3种运转模式中进行选择,即:从第2压缩机单元(2B)和第3压缩机单元(2C)的至少一方吐出的制冷剂在第2系统侧回路中循环的空调运转;从第1压缩机单元(2A)和第2压缩机单元(2B)的至少一方吐出的制冷剂在第1系统侧回路中循环的冷却运转;以及从第3压缩机单元(2C)吐出的制冷剂在第2系统侧回路中循环的同时,从第1压缩机单元(2A)吐出的制冷剂在第1系统侧回路中循环、且从第2压缩机单元(2B)吐出的制冷剂可在第1系统侧回路或第2系统侧回路中循环的空调冷却运转。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压缩机单元(2A)由可变容量压缩机构成,第2压缩机单元(2B)和第3压缩机单元(2C)由定容量压缩机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旦第1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和第2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1)的一个发生能力不足,则将第2压缩机单元(2B)切换到能力不足侧的系统进行运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规定与第2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1)的能力相比优先确保运转中第1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的能力,
一旦第1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5、51)的能力不足,则将第2压缩机单元(2B)切换到第1系统进行运转而与第2系统侧回路的利用侧热交换器(41)的状态无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5958/2002 | 2002-01-24 | ||
JP2002015958 | 2002-01-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11243A CN1511243A (zh) | 2004-07-07 |
CN1281906C true CN1281906C (zh) | 2006-10-25 |
Family
ID=27606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0031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1906C (zh) | 2002-01-24 | 2003-01-23 | 冷冻装置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38430B2 (zh) |
EP (1) | EP1469260A4 (zh) |
JP (1) | JP4360203B2 (zh) |
KR (1) | KR100552096B1 (zh) |
CN (1) | CN1281906C (zh) |
AU (1) | AU2003211883B2 (zh) |
CA (1) | CA2440384C (zh) |
TW (1) | TWI263025B (zh) |
WO (1) | WO200306271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69557A (zh) * | 2017-03-20 | 2017-07-21 | 山东大学 | 一种带经济器的双温co2跨临界增压制冷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E431925T1 (de) * | 2002-03-29 | 2009-06-15 | Daikin Ind Ltd | Kühleinrichtung |
AU2004278637B2 (en) * | 2003-10-06 | 2007-05-10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JP3939318B2 (ja) * | 2004-06-29 | 2007-07-04 |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US7234318B2 (en) * | 2004-07-08 | 2007-06-26 | Grisler John K | Outdoor, multiple stage, single pass and non-recirculating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rapid cooling of athletes, firefighters and others |
AU2005268197A1 (en) * | 2004-08-02 | 2006-02-09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JP3891196B2 (ja) * | 2004-11-25 | 2007-03-1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KR100592955B1 (ko) * | 2005-01-10 | 2006-06-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냉동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JP2006329540A (ja) * | 2005-05-27 | 2006-12-07 | Valeo Thermal Systems Japan Corp | 冷凍サイクルの制御装置 |
JP4001171B2 (ja) * | 2005-07-26 | 2007-10-3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JP4046136B2 (ja) * | 2006-02-20 | 2008-02-1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ES2318941B1 (es) * | 2006-02-21 | 2010-01-21 | Aproalia, S.L. | Sistema combinado de refrigeracion y climatizacion. |
EP2008039B1 (en) | 2006-03-27 | 2016-11-02 | Carrier Corporation | Refrigerating system with parallel staged economizer circuits discharging to interstage pressures of a main compressor |
US20080006050A1 (en) * | 2006-05-12 | 2008-01-10 | Imi Cornelius Inc. | Multiple barrel frozen product dispenser |
JP4720641B2 (ja) * | 2006-06-20 | 2011-07-1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KR101266657B1 (ko) * | 2006-10-17 | 2013-05-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JP4079184B1 (ja) * | 2006-10-30 | 2008-04-2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の熱源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
JP4948374B2 (ja) * | 2007-11-30 | 2012-06-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US20140223939A1 (en) * | 2011-12-22 | 2014-08-14 | Optimized Thermal Systems, Inc. | Centralized multi-function heat exchange system |
KR101337234B1 (ko) * | 2013-08-05 | 2013-12-05 | 전제호 | 복수 공기압축기의 통합제어 운전방법 |
KR20150129572A (ko) * | 2014-05-12 | 2015-11-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시스템 |
KR101591886B1 (ko) * | 2014-05-12 | 2016-02-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시스템 |
KR101591188B1 (ko) * | 2014-07-07 | 2016-02-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축열식 공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US10830501B2 (en) * | 2018-04-25 | 2020-11-10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Systems for detecting and positioning of reversing valve |
US11698652B2 (en) * | 2019-10-18 | 2023-07-11 | Crossno & Kaye, Inc | Energy conservation using active demand stabilization |
JP6958692B1 (ja) * | 2020-08-28 | 2021-11-0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熱源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245053A (en) * | 1938-09-03 | 1941-06-10 | Westinghouse Electric & Mfg Co |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
US4628700A (en) * | 1979-07-31 | 1986-12-16 | Alsenz Richard H | Temperature optimizer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
JPS584973U (ja) * | 1981-07-03 | 1983-01-13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JPS61134544A (ja) * | 1984-12-05 | 1986-06-2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複数の冷媒循環系統を備えた冷凍装置 |
JPS61143662A (ja) * | 1984-12-14 | 1986-07-01 |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 車両用冷房冷蔵装置 |
JPS61155017A (ja) * | 1984-12-26 | 1986-07-14 | Diesel Kiki Co Ltd | 車両用冷凍冷蔵冷房装置 |
JPH0814440B2 (ja) * | 1989-12-05 | 1996-02-1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US5065591A (en) * | 1991-01-28 | 1991-11-19 | Carrier Corporation | Refriger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
TW212224B (zh) | 1992-02-28 | 1993-09-01 | Sanyo Denki Kk | |
JPH07139827A (ja) * | 1993-11-18 | 1995-06-02 | Nippondenso Co Ltd | 冷房冷凍装置 |
MY114473A (en) * | 1997-04-08 | 2002-10-31 | Daikin Ind Ltd | Refrigerating system |
JP2001280729A (ja) * | 2000-03-31 | 2001-10-10 | Daikin Ind Ltd | 冷凍装置 |
DE60239430D1 (de) * | 2001-06-26 | 2011-04-21 | Daikin Ind Ltd | Kühlvorrichtung |
JP3603848B2 (ja) * | 2001-10-23 | 2004-12-2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
2003
- 2003-01-22 TW TW092101385A patent/TWI26302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1-23 EP EP03705020A patent/EP1469260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01-23 WO PCT/JP2003/000614 patent/WO2003062718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3-01-23 CA CA002440384A patent/CA2440384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1-23 JP JP2003562546A patent/JP436020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1-23 US US10/472,463 patent/US693843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1-23 CN CNB038003104A patent/CN128190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1-23 AU AU2003211883A patent/AU2003211883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3-01-23 KR KR1020037013170A patent/KR10055209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69557A (zh) * | 2017-03-20 | 2017-07-21 | 山东大学 | 一种带经济器的双温co2跨临界增压制冷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440384C (en) | 2007-08-07 |
JP4360203B2 (ja) | 2009-11-11 |
WO2003062718A1 (fr) | 2003-07-31 |
US20040112082A1 (en) | 2004-06-17 |
CA2440384A1 (en) | 2003-07-31 |
KR20030086352A (ko) | 2003-11-07 |
US6938430B2 (en) | 2005-09-06 |
EP1469260A4 (en) | 2012-04-25 |
KR100552096B1 (ko) | 2006-02-13 |
TW200302335A (en) | 2003-08-01 |
JPWO2003062718A1 (ja) | 2005-05-26 |
AU2003211883B2 (en) | 2005-09-01 |
CN1511243A (zh) | 2004-07-07 |
EP1469260A1 (en) | 2004-10-20 |
TWI263025B (en) | 2006-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1906C (zh) | 冷冻装置 | |
CN1215300C (zh) | 多方式燃气热泵式空调装置 | |
CN1606681A (zh) | 冷冻装置 | |
CN1212497C (zh) | 冷冻装置 | |
CN1842683A (zh) | 冷冻装置 | |
CN1498331A (zh) | 冷冻装置 | |
CN1226573C (zh) | 空调装置 | |
CN1296667C (zh) | 冷藏室和冷冻室均装有一冷却器的冰箱 | |
CN1464962A (zh) | 冷冻装置 | |
CN1547654A (zh) | 冷冻装置 | |
CN1162670C (zh) | 电冰箱 | |
CN1154818C (zh) | 空调器 | |
CN1110664C (zh) | 冷冻装置 | |
CN1920421A (zh) | 储热式空调机 | |
CN1610809A (zh) | 制冷循环装置 | |
CN1910409A (zh) | 空调装置 | |
CN1125292C (zh) | 冷冻装置 | |
CN1158505C (zh)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CN1532472A (zh) | 致冷剂循环设备 | |
CN1144976C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CN1710352A (zh) | 冷冻装置及中间压接收器 | |
CN1348083A (zh) | 用于控制冰箱制冷循环的装置和方法 | |
CN1906452A (zh) | 空调裝置 | |
CN101059259A (zh) | 蓄热空调器 | |
CN1842680A (zh) | 过冷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12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