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9404A -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造 - Google Patents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9404A
CN1209404A CN 98116664 CN98116664A CN1209404A CN 1209404 A CN1209404 A CN 1209404A CN 98116664 CN98116664 CN 98116664 CN 98116664 A CN98116664 A CN 98116664A CN 1209404 A CN1209404 A CN 1209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hinge portion
transverse tube
cent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11666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正佳
中井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09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94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为在后摇臂前端部设置穿过枢轴的横管、并使车身结构紧凑,发动机上方的主构架与从其后端通过发动机后方向下延伸的中心构架沿车身中心连成一体构成车身构架,中心构架下端部连于连接左右底构架的构架下部横管中间部,并设凹部。在构架下部横管左右两端部与左右后支撑间设置后摇臂支承部。使连接于后摇臂左右臂部各前端部间的枢轴部横管与中心构架略成十字形交叉配置,在面向凹部同时,有左右后摇臂支承部支承的枢轴贯穿其中。在横管与横梁间配置储箱。

Description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造
本发明涉及沿车身中心设置一根主构架和中心构架的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造,特别是涉及适合搭载有二循环发动机的常规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造。
在日专利特开平9-95279号公报上展示了这样的机动两轮车车身构造:它大致沿车身中心分别设置1根主构架和1根中心构架。其中,主构架从可自由转向地支承着前轮的头管通过发动机上方向后方延伸;中心构架从主构架后端部通过发动机后方连续向下方延伸。同时,在中心构架下端部支承着向左右方向贯穿的枢轴;通过该枢轴轴支着构成后摇臂的左右臂部的各前端部;且在后摇臂的后端部支承着后轮。
上述车身构造,由于车身构架简单,故可实现车身紧凑、重量轻;同时,由于容易在座下方确保辅机类等的物品配置空间,特别适合于座位低、车身下部配置大的排气室的搭载二循环发动机的专用型机动两轮车。
另外,由于像上述现有技术那样不使构成后摇臂的左右臂部前端部间分离,如采用以1根枢轴部横管连结成一体的后摇臂构造,可使制造更容易,造价更低。
但是,如采用这样的枢轴部横管,为使其不与中心构架产生干涉,必须将枢轴部横管移向后方配置,其结果,后摇臂的长度变短。但是由于后摇臂长度本身具有限制,不能单纯的缩短,结果是,无法同时实现上述的车身紧凑和轻量化;而且,座下方的物品配置空间也减小了。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即便采用枢轴部横管,也可保证不缩短后摇臂长度,且可使车身紧凑、重量轻;同时,可确保座下方有足够大的物品配设空间。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涉及的机动两轮车车身构造的第1发明是,该机动两轮车具有大致沿车身中心设置的主构架与中心构架,并具有后摇臂,其中主构架从可自由转向地支承着前轮的头管经过发动机上方向后方延伸;中心构架从主构架后端部通过发动机的后方下方延伸;后摇臂的前端部通过发动机后方的枢轴支承着,在其后端部支承着后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后摇臂具有左右一对臂部,以枢轴部横管将上述各臂部的前端部间连接起来,在该枢轴部横管中穿过具有车身宽度左右的长度的枢轴,并与中心构架大致成十字交叉;
同时,在中心构架与枢轴部横管交叉部分形成凹部,使枢轴部横管的交叉部分面对该凹部。
这里,可以是主构架与中心构架连续一体形成单一构件;也可以是分别形成,将主构架后端部与中心构架上端部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起来。在主构架与中心构架连续一体形成的情况下,以弯曲部为界,通过发动机上方的部分叫主构架;成上下方向通过发动机后方的部分叫中心构架。
另外,在后摇臂于枢轴部横管后方具有连接左右臂部间的后摇臂车架横梁的情况下,可在该后摇臂车架横梁与枢轴部横管间可以配设辅机类,如果这样,即可有效利用后摇臂车架横梁与枢轴部横管间的空间,特别是有利于确保辅机类为大容量液体容器情况下的配置空间;而且可实现部件的集中。
本申请的第2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项发明的车身构造中,具有左右一对下构架、左右一对底构架、以及底构架车架横梁。其中,左右一对下构架从头管通过发动机前方向下方延伸;左右一对底构架从上述下构架的各下端部通过发动机下方向后方延伸;底构架车架横梁分别连接各底构架的后端部间以及上述中心构架的下端部;设有左右一对后摇臂支承部,该左右一对后摇臂支承部从该底构架车架横梁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的底构架向上方突出、并与从中心构架的中间部向左右延伸的中心构架车架横梁连接;由这些左右后摇臂支承部支承枢轴两端部。
这时,可以是下构架与底构架连续一体形成的单一构件;也可以是各自分别形成,而后将下构架的下端部与底构架的前端部以焊接等方式连接起来。在下构架与底构架连续一体形成的情况下,以弯曲部为界,沿上下方向通过发动机前方的部分叫下构架;通过发动机下方的部分叫底构架。
根据第1项发明,由于以穿有枢轴的枢轴部横管将左右臂部的各前端部间连接起来,使中心构架与枢轴部横管大致成十字交叉,同时在中心构架与枢轴部横管交叉部形成凹部,使枢轴部横管的交叉部面对该凹部,故尽管其与中心构架交叉,也不会与中心构架产生干涉,并可使枢轴部横管位于前方。
从而,尽管采用了枢轴部横管,不会缩短后摇臂长度,且可使得车身紧凑、重量轻,并可确保座下方有足够的物品配置空间。另外,由于可以在一根枢轴部横管内穿过共用的枢轴进行连接,所以枢轴部构造变得简单、组装也变得容易。
根据第2项发明,由于以底构架车架横梁将左右底构架各后端部与中心构架的下端部相连接,可提高车身刚性;同时,由于在该底构架车架横梁的左右两端部设置后摇臂支承部,可利用它来支承枢轴部,故可以很容易地设置枢轴支承部,枢轴支承跨距足够长,且使枢轴部横管以及枢轴足够长,因此可以提高扭转刚性。
图1是沿本实施例的机动两轮车车身中心的要部断面图;图2是适用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整体左侧视图;图3是对应图1部分平面透视图;图4是整体车身构架左侧视图;图5是车身构架后视图。
下边借附图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图1是将本实施例机动两轮车后摇臂的枢轴部附近要部沿车身中心剖视的断面图;图2是该机动两轮车整车左侧视图;图3是对应于图1部分的平面图;图4是车身构架的左侧视图;图5是从车身后方看所表示的车身构架图。
首先,来概略说明图2上的机动两轮车的整体构造。该机动两轮车具有低座位的美式或常规机动两轮车外观,在使前叉1加大倾斜度的长车架上,配置着发动机4、泪漏形燃料箱5、与座6,而发动机4位于前轮2与后轮3间的低位置。
支承着前轮2的前叉1的上部在加大向后方倾斜的同时,在其上部通过底桥7与上桥8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于头管10上。
安装在上桥8上的手柄9是先向上有一段大的延伸后,其两端手把部下垂,即成为美式或常规机动两轮车上使用的一般手柄形状。
如图4所表明的,头管10安装在其前端部的主构架11,沿车身中心线成前后方向配置,从头管10缓慢下斜向后方延伸,在其后端部弯曲后连接下去,成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构架12。两构架由1根连续的管构件构成。
下构架13成左右一对从头管10的下部左右向斜下方延伸;其下端部连接于大致水平成前后方向延伸的底构架14;后支撑15从该左右底构架14的后端部向斜上方并向后方成左右一对连续延伸。该下构架13、底构架14与后支撑15左右分别由1根连续管构件构成。
连接于左右底构架14的后部与后支撑15的下部之间的、加压成形的大致成三角形的板状后摇臂支承部16相对设置于车身左右,在其各中央部分别支承着1根枢轴17的两端,该枢轴17大约具有车身宽度那样的长度。后摇臂支承部16可为箱状或铸造件等适当构造。
通过该枢轴17将其前端部轴支于后摇臂支承部16上的后摇臂18向后方延伸,用其后端部支承着后轮3;同时可以枢轴17为中心上下自由摇动,连同缓冲器19一起构成后轮悬挂。
支承着座6的座导轨20是成左右一对从主构架11的后端部向斜下方往后延伸的管构件,其中间部连接着左右后支撑15的上部;在该连接部附近支承着缓冲器19的上端部;在其后端部支承着从座6的后端部向上突出出来的夹轨21的下端部。
主构架11、中心构架12、下构架13、与底构架14构成了侧视大致成框状的车身构架前部,在这框状空间里支承着发动机4。
发动机4是水冷2循环式,但其构成从外观看,恰似空冷4循环式的;气缸部的左右模仿了空冷4循环式发动机气缸部侧面的外观形状;并由形成空冷风扇形状的气缸盖22所覆盖。
在气缸盖22上部与燃料箱5的下部之间左右各安装着辅机类盖23;该左右辅机盖23由树脂形成且喷镀成银色;一直覆盖到位于燃料箱5的下方的气缸盖22的各上部侧面,外观看,恰似金属型空气滤清器。
该发动机4,通过气化器24从侧盖25覆盖的空气滤清器吸气;经过排气管26、以及与排气室27并列配置于车身右侧的消音器28排气。符号29是散热器。
如图4与图5所表明的,左右底构架14的后端部间设有由管构件构成的底构架车架横梁30,在该底构架车架横梁30的中间部连接着中心构架12的下端部。底构架车架横梁30由管状或箱状的压制构件等形成。
在中心构架12下端部与底构架车架横梁30的连接部附近向后方突出设有储箱安装支撑31,在其上方形成了向后方敞开、并向前方突出的凹部32,在该凹部32的上方设有贯穿中心构架12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管构件的中心构架车架横梁33。
中心构架车架横梁33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于后摇臂支承部16,各后摇臂支承部16的下部与后部焊接于底构架14与后支撑15。在各后摇臂支承部16的中央部分形成了外侧面成向车身内方的凹部、内侧面向车身内方筒状突出的构架侧枢轴部34。
中心构架车架横梁33不一定是在直线上向左右延伸的构件,也可以是从底构架车架横梁30或底构架14间一边向侧方引出一边向上下方向延伸连结起来的构架;并且由管状或箱状压制构件等形成。
在构架侧枢轴部34的中心部分别形成了为穿过枢轴17的贯穿孔,由该左右构架侧枢轴部34支承着枢轴17的两端,这时枢轴17与中心构架12交叉位置附近形成了凹部32(参照图5)。
在中心构架12的上部座导轨20附近设有支撑35,如图1与图3所示,由该支撑35支承着给水喷嘴36。给水喷嘴36的给水口朝向车身外侧,这里安装着帽37。另外,在底构架车架横梁30与中心构架车架横梁33的各中间部设有发动机吊钩38、39。
如图1与图3所表明,后摇臂18具有左右一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臂部40,其各前端部焊接于左右方向配设的枢轴部横管41上,与该枢轴部横管41拉开一定间隔,在其后方中间部之间连接着后摇臂车架横梁42。
在枢轴部横管41与后摇臂车架横梁42之间形成了中空部43,在该中空间43的下方空间里配置着大直径排气室27(见图2),位于这一部分配置物品用的空间被压缩了。
枢轴部横管41在左右两端部内分别安装着轴承,将该枢轴部横管41与各臂侧枢轴部34的枢轴孔同心地配设于左右臂侧枢轴部34之间,将比一边构架侧枢轴部34还长的螺栓状的枢轴17的顶端穿入枢轴部横管41内,从另一边构架侧枢轴部34向外突出出来,在其突出端部用螺帽44(见图3)拧紧。
由此,枢轴部横管41支承于左右后摇臂支承部16,后摇臂18即能以利用枢轴部横管41左右两端部轴承支承着的枢轴17为中心上下自由摆动。
这时,如图1所示,枢轴部横管41与中心构架12大致成十字形交叉,切入到中心构架12轴线附近,由于凹部32的位置沿该枢轴部横管41的交叉部而形成,所以枢轴部横管41面对着凹部32,可避免与中心构架12发生干涉。
在中空部43内配设着为向散热器29供水的储箱50,将其底部被向下方突出来的销51插入支撑31上形成的孔所支承着,其上端部用螺栓53将向上方突出的安装突耳52连结于电池组架54的下部侧面而被固定。
在储箱50的上部设有冷凝水管55,在其下方于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设有给水侧连接管56,通过软管57连于给水喷嘴36上。在下部设有送水侧连接管58,通过软管(图中未示出)连接于散热器29上。
将电池组架54底部安装于从后支撑15突出出来的支撑60(见图3)上;而将其上部安装于从设于左右座导轨20间的横板61突出出来的支撑62上;在其侧面设有具备安装突部52的座部63;同时,内部收纳着电池组64(见图1)。
在利用中心构架12、左右座导轨20、与后支撑15所围成的、侧面看大致成三角形的物品配设空间65中,避开与作为辅机的储箱50、电池组64发生干涉配置着空气滤清器66,安装于从后支撑15与座导轨20突出出来的支撑67~69上。
下边,来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用穿有枢轴17的枢轴部横管41将构成后摇臂的左右臂部40的各前端部间连接起来;使枢轴部横管41与中心构架12大致成十字形交叉;同时,在中心构架12的枢轴部横管41交叉部分形成凹部32,使枢轴部横管41的交叉部分面对该凹部32,因此,尽管枢轴部横管41与中心构架12交叉,不会与中心构架12发生干涉,而可以使枢轴部定位于前方。
从而,尽管是采用了枢轴部横管41,也不需缩短后摇臂长度,且可使车身紧凑、重量减轻,与此同时还可确保座6下方有充足的物品配设空间65。加之,由于可以在1根枢轴部横管41内穿过共同的枢轴17实施连接,使得枢轴部构造简单、且组装容易。
另外,由于以底构架车架横梁30将左右底构架14的各后端部与中心构架12的下端部连接起来而提高了车身刚性;同时,由于在该底构架车架横梁30的左右两端部设置后摇臂支承部16,可利用它来支承枢轴17,使得可以很容易地设置枢轴17的支承部;同时,使枢轴17的支承跨度充分加长,且使枢轴部横管41以及枢轴17得以充分加长,故可提高其扭转刚性。
另外,由于后摇臂18在枢轴部横管41与其后方设置的后摇臂车架横梁42间形成中空部43,在该中空部43中配设着储箱50,所以可以有效利用枢轴部横管41与后摇臂车架横梁42间的中空部43,对于即使是2循环发动机也容易配设如此较大容量的容器。另外,由于可配设于比较近车身重心的低位,这样可使各部件集中,同时有低重心的好处。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可做种种变形。比如,在物品配设空间65中可配设实施例以外众所周知的辅机类。但是,在中空部43中最好配设比较重的辅机一类的东西,特别是液体容器,作为这种别例有油箱等。

Claims (3)

1.一种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造,大致沿车身中心设有主构架(11)及中心构架(12),其中主构架(11)从可自由转向地支承前轮(2)的头管(10)通过发动机(4)上方向后方延伸,中心构架(12)从该主构架(11)后端部通过发动机(4)的后方向下方延伸;后摇臂(18)的前端部轴支承于发动机后方的枢轴(17),在其后端部支承着后轮(3),其特征在于,
上述后摇臂(18)具有左右一对臂部(40),上述各臂部(40)的前端部间由枢轴部横管(41)相连;在该枢轴部横管(41)中穿过具有大致为车身宽度的长度的枢轴(17),并与中心构架(12)大致成十字交叉;
在中心构架(12)与枢轴部横管(41)交叉部分形成有凹部(32);
该枢轴横管(41)的交叉部分面临该凹部(32)内。
2.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机动两轮车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后摇臂(18)具有在枢轴部横管(41)后方连接左右臂部(40)间的后摇臂车架横梁(42)。
在该后摇臂车架横梁(42)与枢轴部横管(41)间的中空部(43)中配置着辅机类(50)。
3.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机动两轮车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它具有左右一对的下构架(13)、左右一对的底构架(14)以及底构架车架横梁(30);其中左右一对下构架(13)从上述头管(10)通过发动机(4)的前方向下方延伸;左右一对底构架(14)从上述下构架(13)的各下端部通过发动机(4)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底构架车架横梁(30)分别连接于各底构架(14)的后端部间以及上述中心构架(12)的下端部;
设有左右一对后摇臂支承部(16),该左右一对后摇臂支承部(16)从底构架车架横梁(3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的底构架(14)向上方突出、并与从中心构架(12)的中间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中心构架车架横梁(33)连接;由该左右后摇臂支承部(16)支承枢轴(17)的两端部。
CN 98116664 1997-08-26 1998-07-30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造 Pending CN12094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9844/97 1997-08-26
JP22984497A JP3824392B2 (ja) 1997-08-26 1997-08-26 自動2輪車の車体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9404A true CN1209404A (zh) 1999-03-03

Family

ID=16898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8116664 Pending CN1209404A (zh) 1997-08-26 1998-07-30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824392B2 (zh)
CN (1) CN120940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3357C (zh) * 2005-07-25 2008-12-1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0455480C (zh) * 2005-03-02 2009-01-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01898610A (zh) * 2009-05-29 2010-12-01 铃木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车体框架结构
CN101525029B (zh) * 2008-03-07 2011-08-3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CN105026198A (zh) * 2013-09-25 2015-11-04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摇臂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1969B2 (ja) * 2005-07-27 2011-05-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リアクッション配置構造
JP2008001282A (ja) * 2006-06-23 2008-01-10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5119952B2 (ja) * 2008-01-30 2013-01-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スイングアーム
JP5742505B2 (ja) * 2011-06-24 2015-07-0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自動二輪車
JP6004712B2 (ja) * 2012-04-10 2016-10-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6068917A (ja) * 2014-10-02 2016-05-09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7200284B2 (ja) * 2021-03-31 2023-01-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5480C (zh) * 2005-03-02 2009-01-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00443357C (zh) * 2005-07-25 2008-12-1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1525029B (zh) * 2008-03-07 2011-08-3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CN101898610A (zh) * 2009-05-29 2010-12-01 铃木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车体框架结构
CN101898610B (zh) * 2009-05-29 2013-07-10 铃木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车体框架结构
CN105026198A (zh) * 2013-09-25 2015-11-04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摇臂
CN105026198B (zh) * 2013-09-25 2018-04-24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摇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1159542A (ja) 1999-03-02
JP3824392B2 (ja) 2006-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8700B (zh) 摩托车
US7637340B2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CN1209404A (zh)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造
US9751583B2 (en) Engine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CN1269682C (zh) 机动二轮车中的前罩安装构造
KR100489773B1 (ko) 자동 이륜차용 차체 프레임 구조
US4756379A (en) Motorcycle
CN101712359B (zh) 两轮摩托车的车体框架构造
CN1211247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用车体构架
JP2621273B2 (ja)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タンク取付構造
CN1196622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发动机支承构造
JPH0631062B2 (ja) 跨座型車両用のフレ−ム構造
KR0184980B1 (ko) 자동2륜차의 엔진 지지구조
CN1123476C (zh) 安装了后缓冲组件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CN1116194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后缓冲部件的安装构造
CN2512646Y (zh) 沙滩车引擎悬吊装置
CN100352726C (zh) 两轮摩托车的后叉结构
EP1284900B1 (en) Motorcycle
JP4153383B2 (ja) 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H0532276B2 (zh)
CN1137032C (zh) 机动二轮车
JP2757006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229039A (zh)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构造
JPS61295187A (ja) 自動二輪車の緩衝器支持構造
JPS61263880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