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8696A - 带盒及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盒及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8696A
CN1208696A CN98117466A CN98117466A CN1208696A CN 1208696 A CN1208696 A CN 1208696A CN 98117466 A CN98117466 A CN 98117466A CN 98117466 A CN98117466 A CN 98117466A CN 1208696 A CN1208696 A CN 1208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n voller
belt
band
tape drum
print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17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岛贤一
及川英毅
松桥邦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19201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2768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20912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35601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20911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7807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08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86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25Handling copy materials differing in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02Feeding mechanisms
    • B41J17/04Feed dependent on the record-paper feed, e.g. both moved at the same ti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2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以筒状卷绕的印刷带容纳在带盒中。所述带盒可自由拆卸地装在主体上。所述印刷带从所述带盒输送。以喷墨方式在所述输送的印刷带上进行印刷。在所述主体上设置用于输送所述印刷带的驱动辊,在所述带盒上设置与所述驱动辊配合的从动辊。通过所述带盒装在所述主体的状态,所述驱动辊和所述输送从动辊夹持并转动输送所述印刷带。

Description

带盒及印刷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式印刷装置,该装置装有印刷带及用于输送所述印刷带的输送辊,且装配有可自由拆卸的带盒,在从所述带盒输送的印刷带上以喷墨方式进行印刷。
以往,还没有特地通过喷墨方式在印刷带上进行印刷的带式印刷装置。
在这种带式印刷装置中,为将从带盒上输送的印刷带导引至印刷位置,应考虑使用输送辊。输送辊例如由驱动辊和从动辊构成,通过夹持所述两辊间的印刷带而转动所述印刷带,一方面,通过使印刷带容纳在带盒内的方式,在使带盒装配在装置主体上时,必须在驱动辊和从动辊间夹持印刷带的输送端。即,在装配带盒时,应使预先分离的驱动辊和从动辊转接。在脱离带盒时,必须使转接的驱动辊和从动辊分离。
假定在需要的情况下,在装置主体中,必须设置用于移动驱动辊和从动辊中一个部件以使其与带盒的装卸连动的装置,这样使装置主体的结构变得复杂。假定在可使用各种宽度不同的印刷带的情况下,为了使驱动辊和从动辊与最大宽度的印刷带配合,必须采用幅度较宽的部件。然而,在通过宽驱动辊和从动辊输送幅度小的印刷带时,夹持力分散从而不能稳定地输送印刷带。
一方面,在通过热转印方式在带上进行印刷的带式印刷装置中,已知采用带盒,其上装有适于输送辊的层压辊。在这种情况下,将带盒装在装置主体上时,通过夹持带(及层合带)使主体侧的热敏印刷头与压带辊相对,随后与带盒装配部的开关盖等的开关动作连动,4夹持带的方式向压带辊推压热敏印刷头。通过所述推压,能稳定地输送带,通过设置在热敏印刷头上的弹簧,以希望的推压力使热敏印刷头压至压带辊。
通过所述现有的机构,由于通过装置主体侧的弹簧(激励装置)来施加输送带所必须的压带辊和热敏印刷头相互间的推压力,所以能根据带盒即带的种类经常以一定力来夹持带。由此,由于带幅(特别是宽幅)及材料(特别是滑动容易的材料),会使夹持力不足,故存在无法稳定输送输送带从而造成印刷质量恶化的问题。
并且,上述类型的带输送装置应在印刷位置附近装配用于输送带的输送辊,通过所述输送辊将带从带盒输出且导向印刷位置。通过适宜在带所希望的位置上进行印刷,所以特别在带的宽度方向,若要精确地向印刷位置输送,应在靠近输送辊的一边设置带导向器,用以限制带的宽度方向,同时,应使以筒状卷绕的带的带芯位置与带导向器的位置相配合,应使带装配在带轴上。
通过所述现有的带输送装置中,在制造过程中,当相对于带导向器的带的卷绕位置在轴向产生偏移时,在卷绕的带主体上、在径向产生卷绕偏移(也存在随时间偏移的情况)时,在宽度方向,带的卷起部分和带导向器的位置会产生偏移,以向带施加不合适的力,从而会产生折皱,并产生卡住等不良情况。
本发明的第1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式印刷装置,该装置用于简化装置主体的结构,同时能稳定地输送各种宽度不同的印刷带。
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式印刷装置及带盒,用于对应带的材料等,施加必须稳定输送带的输送从动辊和输送驱动辊间的推压力。
为实现上述第1和第2个目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式印刷装置该装置,其由:
容纳以筒状卷绕的印刷带的带盒;
主体,可自由拆卸地装有所述带盒;
用于输送所述印刷带的印刷带输送装置;及
以喷墨方式在所述输送的印刷带上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构成;
所述印刷带输送装置由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输送驱动辊;
及设置在所述带盒上的输送从动辊构成,
在所述带盒装在所述主体的状态,所述驱动辊和所述输送从动辊夹持并转动输送所述印刷带。
通过所述印刷装置,由于输送从动辊装配在可自由拆卸地装在主体上的带盒上,所以使带盒装在主体上后,输送从动辊与输送驱动辊转接,若从主体上脱离带盒,则输送从动辊应从输送驱动辊分离。所以能够省去用于移动输送从动辊的专用机构。并且,由于输送从动辊为装在带盒上且对应于印刷带宽度的部件,所以能够向所述带盒产生适宜的推压力。
最好,所述带盒具有壳体和装在该壳体上的壳体盖,所述输送从动辊装配在所述壳体盖上。
通过这一最佳实施例,由于输送从动辊仅在印刷带端部输出后,将印刷带装入壳体,通过关闭其后的壳体盖,能简便适合地将印刷带装入带盒。
最好,所述印刷装置具有第1推压杆以及第1激励件,所述推压杆设置在所述带盒上,用以向所述输送驱动辊侧推压所述输送从动辊,所述激励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随所述带盒的装配与所述第1推压杆接触,并通过所述第1推压杆向所述输送驱动辊推压所述输送从动辊。
通过这一最佳实施例,在使带盒装配在主体上时,与输送驱动辊接触的输送从动辊通第1推压杆推压输送驱动辊。即,印刷带利用规定的夹持力,夹持在输送从动辊和输送驱动辊之间被转动输送,由此,能够稳定地所述印刷带。
最好,所述装置设有输送从动辊支承轴,所述轴可自由转动地装配在上述带盒上,用以安装上述输送从动辊,所述第1推压杆具有与所述从动辊支承轴结合的一端部,与所述第1激励件接触的另一端,及可自由摆动地装在所述带盒上的所述一端附近的中间部分。
通过这一最佳实施例,由于第1推压杆以中间部为中心摆动,所以用第1激励部件,输送从动辊的激励利用杠杆原理,借助第1推压杆较小的力而产生较大的激励力。特别的是,在第1激励部件为弹簧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小定数的部件而得到较大的激励力,从而能够稳定地向输送从动辊施加激励力。
最好,所述带盒还容纳以筒状卷绕的层合带,所述带式印刷装置还设有层合带贴附装置,用以与所述印刷装置的印刷动作同步,边输送以所述筒状卷绕的层合带,边在所述印刷带的印刷部分贴附层合带;所述层合带贴附装置设有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层压驱动辊和设置在所述带盒上的层压从动辊,在所述带盒装在所述主体的状态下,所述层压驱动辊和所述层压从动辊通过使所述层合带向所述印刷带重叠转动输送而使其贴附在所述印刷带上。
通过这一最佳实施例,由于加在输送从动辊上的层压从动辊装配在可自由拆卸地装在主体的带盒上,所以在将带盒装置主体上之后,层压从动辊与层压驱动辊转接,若使带盒从主体上脱离,则层压从动辊应与层压驱动辊分离。所以,能省去用于移动层压从动辊的专用机构。并且,由于层压从动辊为与装在带盒上的层合带(包括印刷带)宽度相对应的部件,所以能够适宜地产生向层压驱动辊的推压力。
最好,所述层压从动辊外周面由硬脂材料构成。
通过这一最佳实施例,以低成本构成层压从动辊,从而能够降低带盒的成本。
最好,所述装置设有第2推压杆以及第2激励件,所述推压杆设置在所述带盒上,用以向所述层压驱动辊推压所述层压从动辊,所述激励件装配在所述带式印刷装置上,其随所述带盒的装配与第2推压杆接触并通过第2推压杆向所述层压驱动辊侧激励所述层压从动辊。
通过这一最佳实施例,在将带盒装在主体上时,通过第2推压杆向层压驱动辊推压与层压驱动辊转接的层压从动辊。即,层合带和印刷带利用规定的夹持力,被夹持在层压从动辊和层压驱动辊间转动输送。由此,能够稳定地边进行层合带和印刷带的贴附,边进行输送。
最好,所述装置设有输送从动辊支承轴,所述支承轴可自由转动地装配在上述带盒上,用以安装所述输送从动辊,所述第2推压杆具有与所述从动辊支承轴结合的一端部,与所述第2激励件接触的另一端,及可自由摆动地装在所述带盒上的所述一端附近的中间部分。
在这一最佳实施例中,由于第2推压杆以中间部分为中心摆动,所以通过第2激励部件,输送从动辊的激励利用杠杆原理,借助第2推压杆较小的力而产生较大的激励力。特别的是,在第2激励部件为弹簧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小定数的物体而得到较大的激励力,从而能够稳定地向输送从动辊施加激励力。
最好,所述带盒设有用以构成外壳的带盒壳体,所述带盒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可自由开关地装在该壳体主体上的壳体盖,所述带以筒状卷绕,在打开所述壳体盖的状态下,可相对于所述主体壳体从其径向拆卸所述带。
在所述装置中,由使用者打开壳体盖,从而能交换以筒状卷绕的带体,有助于节省资源。并且由于带可相对于主体从其径向拆卸,所以在更换时,不易使带松弛且易于操作。
最好,所述印刷装置设有带轴,带轴支承件及带导杆,所述带轴用以支承以所述筒状卷绕的印刷带,所述带轴支承件用以支承所述带轴,所述带导杆用以对输送的所述印刷带的宽度方向进行位置限制;相对于所述带轴的所述印刷带及相对于所述带轴的支承件中的最少一个可向轴向产生微小的移动。
在所述带式印刷装置中,由于能够精确地在宽度方向上输送带,所以能够在带表面上所要求的位置处进行精确地印刷。
最好,所述印刷装置还设有用于切断所述带上印刷部分的切断装置。
通过这一最佳实施例能够完成层压结束的标记。
最好,所述带式印刷装置设有印刷带轴,层合带轴,层压辊,印刷带导向装置及层合带导向装置,所述印刷带轴用以支承以所述筒状卷绕的印刷带,所述层合带轴用以支承贴附在所述印刷带的输出部分、以所述筒状卷绕的层合带,所述层压辊用于边挤压重叠的印刷带和层合带边对其进行输送,所述印刷带导向装置用于对输送的印刷带宽度方向进行位置限制,所述层合带导向装置用于对输送的层合带的宽度方向进行位置限制,所述印刷带相对于所述印刷带轴可产生微小的移动,所述层合带相对于所述层合带轴可产生微小的移动。
通过所述带式印刷装置,由于能够在宽度方向精确地输送印刷带和层合带,所以能够在带表面上所要求的位置处进行精确地印刷。同时能在其上进行精确地层压。
最好,所述印刷装置还设有用于切断所述印刷带的印刷部分的切断装置。
通过这一最佳实施例能够完成层压结束的标记。
最好,所述以筒状卷绕的印刷带由支承在所述印刷带轴上的带芯及卷绕在所述带芯上的印刷带主体构成,所述微小移动的移动幅度由所述印刷带轴和所述带芯间的进行间隙限制。
通过这一最佳实施例,由于印刷带轴和带芯的轴向间隙对微小移动的移动幅进行了限制,因而不会使印刷带轴与输送的印刷带主体接触,通过卷绕的印刷带主体能防止移动幅被限制住。
最好,所述印刷带轴由以筒状卷绕的印刷带轴主体,凸缘及形成在所述轴主体外周部的止脱钩构成,其中所述凸缘用于限制装配在所述轴主体上的所述轴向的微小摆动,所述印刷带轴和所述带芯间的所述间隙通过装在所述轴主体上的所述印刷带的所述带芯的一端面及相对于该一端面的所述凸缘内面的距离确定。
最好,所述以筒状卷绕的层合带由支承在所述层合带轴上的带芯及卷绕在所述带芯上的层合带主体构成,所述微小移动的移动幅度由所述印刷带轴和所述带芯间的轴向间隙限制。
通过这一最佳实施例,由于微小移动的移动幅度由所述印刷带轴和所述带芯间的轴向间隙限制,所以能避免层合带轴输送的层合带主体接触,通过卷绕的层合带主体,能防止移动幅被限制住。
最好,所述层合带轴由以筒状卷绕的层合带轴主体,凸缘及形成在所述轴主体外周部的止脱钩构成,其中所述凸缘用于限制装配在所述轴主体上的所述轴向的微小摆动,所述层合带轴和所述带芯间的所述间隙通过装在所述轴主体上的所述层合带的所述带芯的一端面及相对于该一端面的所述凸缘内面的距离而确定。
为实现上述第2目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盒,该带盒为印刷装置用的带盒,其用以容纳带且可自由拆卸地装配在具有输送所述带的输送驱动辊的带式印刷装置上,该带盒包括:
带盒壳体;
输送从动辊,其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用以在所述带盒装配在所述带式印刷装置上的状态下,以夹持所述带的方式与所述输送驱动辊转接,从而与该输送驱动辊一起转动开输送所述带;及
第1激励装置,该装置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用于向所述输送驱动辊侧激励所述输送从动辊。
通过该带盒,由于在带盒壳体内设有作用于输送从动辊的第1激励装置,用于使输送驱动辊侧激励输送从动辊,所以相应于容纳在带盒壳体内的带的带幅和材料,为了输送从动辊的激励力(夹持力)最适于带的输送,可选择装配随第1激励装置。
最好,所述带盒设有输送从动辊支承轴,该轴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带盒壳体上,用于装配所述输送从动辊,及第1激励装置,其具有第1推压杆及设置在该第1推压杆所述另一端的第1弹簧,所述第1推压杆具有与所述输送从动辊支承轴结合的一端,另一端及可自由摆动地装配在所述带盒壳体上、处于所述一端附近的中间部分。
通过这一最佳实施例,由第1弹簧,能够通过第1推压杆而激励输送从动辊。由于第1推压杆在中间部分为中心摆动,所以所述激励能够利用杠杆原理,即便第1弹簧为小弹簧定数部件也能够发挥出较大的激励力,所以能向输送从动辊施加稳定的激励力。
最好,所述带盒壳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带的带容纳部,所述第1推压杆沿纵向侧、沿纵向方向延长所述带容纳部。
在这一最佳实施例中,第1推压杆为具有最大限度长度的部件,从而能够向输送从动辊施加更稳定的激励力。
最好,所述输送从动辊通过所述中间部、可自由摆动地装配在后退位置和前进位置间,所述后退位置为所述输送从动辊随所述带盒向所述带式印刷装置的装配而进退与所述输送驱动辊转接的位置,所述前进位置为输送从动辊随从所述装置主体分离而从所述输送驱动辊分离的位置,
所述带盒设有带轴,所述带以特征卷绕,该带轴与该轴一同转动,并具有用于止转的最少一个结合部。
所述第1推压杆具有止转部,用以在所述输送从动辊移至所述前进位置的情况下,与所述最少一个结合部结合,同时在所述输送从动辊移至所述后退位置的情况下,与所述最少一个结合部脱离。
通过该最佳实施例,在装配状态下,第1推压杆的止转部从带轴的结合接受部脱离,带处于可输送的状态;在非装配状态下,第1推压杆的止转部与带轴的结合接受部结合,而带处于止转的状态。所以在搬运及保存带盒时,能够防止印刷带输出端进入带盒壳体内部等不良现象的产生。
最好,所述输送从动辊通过所述中间部、可自由摆动地装配在后退位置和前进位置间,所述后退位置为所述输送从动辊随所述带盒向所述带式印刷装置的装配而进退与所述输送驱动辊转接的位置,所述前进位置为随从所述装置主体的分离而从所述输送驱动辊分离的位置,
所述输送从动辊在所述前进位置处,
通过该最佳实施例,在装配状态下,输送从动辊移动至后退位置位置,以松脱带的输送端,以使带处于可输出的状态,而在非装配状态下,输送从动辊移动至前进位置,从而夹持带的输送端。所以在搬运及保存带盒时,能够防止印刷带输出端进入带盒壳体内部等不良现象的产生。
最好,所述带与贴附于其上的层合带被收容,在所述带式印刷装置中设有所述用于输送带的层压驱动辊,所述带盒还设有层压从动辊和第2激励装置,所述层压从动辊被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在装配在所述带式印刷装置的状态下,以夹持所述层合带的方式与所述层压驱动辊转接,并通过与所述层压驱动辊的转动输送所述层合带,所述第2激励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用于向所述层压驱动辊侧激励所述层压从动辊。
通过该带盒,由于在带盒壳体内设有作用于输送从动辊的第2激励装置,用于使输送驱动辊侧激励输送从动辊,所以相应于容纳在带盒壳体内的带的带幅和材料,为了输送从动辊的激励力(夹持力)最适于带的输送,可选择装配随第2激励装置。
最好,带盒设有层压从动辊支承轴,该轴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带盒壳体内,用于所述层压从动辊的装配,所述第2激励装置具有第2推压杆和第2弹簧,所述推压杆具有与所述层压从动辊支承轴结合的一端,另一端及可自由摆动地装配所述带盒壳体的中间部;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2推压杆的所述尾部。
在这一最佳实施例中,通过第2弹簧,借助第2推压杆能够激励层压从动辊。由于第2推压杆以中间部分为中心摆动,所以所述激励能够利用杠杆原理,第2弹簧即便为小弹簧定数的部件也能产生较大的激励力。所以,能够向层压从动辊施加稳定的激励力。
更好的是,所述带盒壳体具有用以容纳所述带的带容纳部,所述第2推压杆沿纵向侧、沿纵向方向延长所述层合带容纳部。
通过这一最佳实施例,第2推压杆为具有最大极限长度的部件,从而能够更稳定地施加激励力。
最好,所述带盒设有所述层合带的带轴,制动弹簧,所述带轴支承在所述带盒壳体上,并与所述层合带一起转动,所述弹簧以螺旋状支承轴所述层合轴上,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带盒壳体上。
通过这最佳实施例,螺旋状制动弹簧以包裹层合带轴的方式卷绕,由于制动了层合带轴的转动,司在层合带上不易产生松弛,并能防止层合带向带盒内部附着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并且,由于用于制动层合带轴的制动弹簧力向轴心相互作用而相互抵销,所以不会向轴施加无用的力,并不会有损于带输送的顺利进行。
为了实现第2个目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盒,其具有用以输送带的输送从动辊,且可自由拆卸地装配在以喷墨方式在所述带进行印刷的带式印刷装置上,该带盒包括由构成外壳的带盒壳体及输送从动辊构成,
所述带盒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及可自由开关地装配在该壳体主体上的壳体盖,
所述输送从动辊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在装配在所述带式印刷装置上的状态下,以夹持所述带的方式与所述输送驱动辊转接,从而与该输送驱动辊一起转动以输送所述带;及
所述带以筒状卷绕,并在打开所述壳体盖的状态下,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盖从其径向拆卸。
通过所述带盒,使用者打开壳体盖,而能更换以筒状卷绕的带体从而有利于节省资源。并且,由于带可相对于主体壳体从其径向拆卸,所以在更换带时在带上不易产生松弛,且用于操作。并且,仅在输出带端才能将带接入主体壳体内,之后通过关闭壳体盖,能够使带适宜地固定在盒体壳体内。即,能够简便地径向带的交换。
最好,带盒设有输送从动辊支承轴,推压件,所述支承轴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壳体主体上,用于装配所述输送从动辊,所述推压件,其装配在所述壳体主体上,与所述输送从动辊支承轴结合,用于通过所述输送从动辊支承轴向所述输送驱动辊推压所述输送从动辊,所述壳体主体具有操纵开口,所述推压件能够完成相对于所述输送从动辊支承轴、与述控操纵开口结合或脱离的操作。
输送从动辊装配在壳体盖上,与其结合的推压件装在主体盖上,在打开壳体盖时,推压部件不会阻碍壳体盖的打开。通过该最佳实施例,相对于从动辊支承轴,由于能从主体壳体外部结合脱离推压件,所以即使在装配有推压件的情况下,也不会在壳体盖上产生障碍。
为了实现上述第2目的,在本发明的第4最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式印刷装置,其上可自由拆卸地装配有用于容纳筒状带的带盒同时印刷装置能在从所述带盒输出的所述印刷带上进行印刷,所述带式印刷装置设有用于输送所述带的输送从动辊,
所述带盒设有
带盒壳体,
输送从动辊,其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用以在所述带盒装配在所述带式印刷装置上的状态下,以夹持所述带的方式与所述输送驱动辊转接,从而与该输送驱动辊一起转动开输送所述带;及
第1激励装置,该装置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用于向所述输送驱动辊侧激励所述输送从动辊。
通过所述带式印刷装置,能稳定地输送带,并在带上径向良好地印刷。
为了实现上述第2目的,本发明第5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印刷装置用的带盒,该带盒用于容纳带,且可自由拆卸地装在带式印刷装置上,为输送所述带,所述带盒具有用于输送驱动辊,所述带盒由带盒壳体,输送从动辊及激励装置构成,所述输送从动辊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用以在所述带盒装配在所述带式印刷装置上的状态下,以夹持所述带的方式与所述输送驱动辊转接,从而与该输送驱动辊一起转动开输送所述带;所述激励装置,该装置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用于向所述输送驱动辊侧激励所述输送从动辊。
通过所述带盒,能够得到与所述第2实施例中带盒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点及优点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能够更清楚地了解。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带式印刷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图2为涉及该实施例的带式印刷装置的主体断面图。
图3为涉及该实施例的带盒的侧面断面图。
图4为涉及该实施例的带盒的平面断面图。
图5A所示为装配在带盒上的印刷带的卷曲状态侧视图。
图5B所示为前述印刷带的卷曲状态端面图。
图6A为带盒的带轴侧面图。
图6B为所述带轴的端面图。
图7A为装配在带盒带盒上的层合带卷曲状态的侧面图。
图7B为所述层合带卷曲状态的端面图。
图8A为带盒的带轴侧面图。
图8B为所述带轴的端面图。
图9为实施例中其它的带盒改进例的侧面断面图。
图10为卡锁机构的侧面图。
图11为卡锁机构的平面图。
图12为锁定/开锁机构的侧面图。
图13为表示卡锁机构动作(装填位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4为表示卡锁机构动作(固定位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5为副辊导入机构的侧面图。
图16为副辊导入机构的平面图。
图17为本表示副辊导入机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下面,参照附图,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说明了带盒及使用该带盒的带式印刷装置。所述带式印刷装置能进行由键输入所要求的文字,以喷墨方式在印刷带上进行彩色印刷,同时还可切断所述印刷带的印刷部分,并进行标记。另外,在所述带式印刷装置中,通过使层合带贴附在印刷带上。使层合带贴附于所述印刷带的印刷部分,在此状态切断印刷带后,从而完成层压结束的标记,然后使印刷带和层合带容纳在带盒内。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带式印刷装置的外观斜视图。图2为涉及该实施例中带式印刷装置的主体断面图。如两图所示,所述带式印刷装置1由装置主体2,装配在装置主体2前部的键盘3,容纳印刷带T1及层合带T2的带盒4及填充有4色墨水的墨盒5构成,带盒4及墨盒5可自由拆卸地相对于装置主体2安装。
在键盘3上设有各种键,以构成所述印刷装置1的输入装置。这样,键盘3相对于装置主体2可自由起放地装配,在使用带式印刷装置1的情况下,可拉下键盘3,而在携带所述印刷装置的情况下,则应拉起键盘3。
装置主体2通过装置壳体6形成其外壳,在装置壳体6上部,为了装配带盒4及墨盒5,开关盖7应设计得较宽。在开关盖7右前部,由于关闭盖7时的位置对应于内存于装置主体2上的液晶显示器8,所以形成有小窗9。另外,在装置壳体6侧面,形成有狭缝状排出口10,用于向外部排出层压结束的印刷带T1。
在装置壳体6内部,装配有带输送装置11,用于在输送印刷带T1和层合带T2的同时,使层合带T2贴附在印刷带T1上,通过喷墨方式在印刷带T1进行彩色印刷的印刷装置12,切断层合结束的印刷带T1的切断装置13及控制各装置同时进行信息处理的电路基片14。另外,在装置壳体6内部,设有卡锁机构15,该机构能使接近带盒4的这类装置固定在可能的位置上(参见图2)。
并且,通过装在电路基片14上的控制回路来控制各种装置间的相关动作。具体地说,驱动带输送装置11,从带盒4输送印刷带T1,通过由带盒4中部上侧面对印刷带的印刷装置12,根据键的输入进行印刷。一边进行印刷,一边在该处进一步输送印刷带T1,此后,连续贴附从带盒4输出的层合带T2。在印刷部分贴附有层合带T2的印刷带T1进一步通过带输送装置11由带排出口10向外输送。考虑到页边,当印刷部分后端一到达切割位置时,带输送装置11便停止,切断装置13工作以切断印刷带T1(及层合带T2)。这样,在印刷有所要求的文字后,完成了层压结束的标记。
印刷装置12由使左右(图1中前后方向)两端支承在图外机架上的字盘导向轴32,可自由滑动地装配在字盘导向轴31上的字盘32,通过正反移动使字盘32左右往复运动的图外的正时皮带及用于正反运动正时皮带的图外字盘马达构成。另外,在字盘32中,其下部的印刷头33与上部装有墨盒5的盒体支承架34一体装配。这样,印刷头33向下装配,而墨盒5则向下装配在盒体支承架34上。在装配墨盒5时,应使墨盒5的各色墨水槽5a与印刷头33连通,从而可向印刷头33供给墨水。而且,在墨水槽5a内装有各种黄、氰基、品红、黑色的各色墨水。
由于以输送方向夹持印刷装置12,所以带输送装置11具有印刷带侧送机构11a和层合带侧送机构11b。印刷带侧送机构11a由上下设置有输送从动辊42和输送驱动辊43的输送辊41及转动输送驱动辊43的图外输送马达构成。输送驱动辊43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输送从动辊42设置在带盒4上。将带盒4装在装置主体2上时,输送从动辊42应夹住在输送驱动辊43间的印刷带T1,从而推压该印刷带。并且,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转动输送马达,使夹持在输送从动辊42和输送驱动辊43间的印刷带T1向前方输送。并且,所谓印刷带T1的输送和印刷头33的往复运动相当于印刷技术中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关系。因此,输送马达和字盘马达应被同步驱动。
层合带侧送机构11b由上下设置有层压从动辊45和层压驱动辊46的层压辊44及用于转动层压驱动辊46的图外层压辊马达构成。因此,所述层压辊马达和上述输送马达为同一部件,通过图外减速齿轮组分配动力,并使动力分别传送至输送辊41和层压辊44。层压驱动辊46被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层压从动辊45被设置在带盒4上。将带盒4装在装置主体2上时,层压从动辊45应夹住层压驱动辊46间的印刷带T1及层合带T2,从而推压该印刷带。并且,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转动层压辊马达,使夹持在层压从动辊45和层压驱动辊46间的印刷带T1和层合带T2向前方输送。
这种情况下,层压从动辊45最好采用金属或树脂辊,且层压驱动辊46最好为在金属或树脂辊上卷绕橡胶所形成的辊。若这样作,通过均匀的夹持力,在进行层合带T2向印刷带T1贴附的同时,降低了作为消耗品的带盒4侧的层压从动辊45的成本,从而降低了带盒4的成本。
并且,由于印刷带T1是在输送辊41和层压辊44间水平输送的,所以输送辊41和层压辊44应配置在同一水平面内。且在两辊41,44中,层压辊44的线速度应稍微大于输送辊41的线速度,并保持输送辊41和层压辊44间印刷带T1的张紧。
切断机构13由刀具51和使刀具51完成切断动作的2图外刀具马达构成。印刷结束后,在输送马达(层压马达)按规定距离、步进式输送印刷带T1时,两马达停止,同时,驱动刀具马达,进行印刷带T1的切断。并且,可通过键操作进行刀具51的切断动作。
此处,对各装置选取的印刷带T1和层合带T2和其容纳装置4,以及使带盒4装在装置主体2上的卡锁机构15进行详细说明。
印刷带(带本体)T1由基材带和涂在基材带里面的粘合层及贴在粘合层的剥离纸构成,基材带由具有纸和涂料层的纸,或由易吸收具有涂料层的薄膜等的墨水的原材料构成。粘合层用以在文件等附着对象上附着作为标记的印刷带,而剥离纸为用以防止废物防止在所述层合带上的物品。一方面,层合带(带本体)T2由基材带和涂在基材带里面的粘合层及贴在粘合层的剥离纸构成,基材带由16-38μm厚的透明薄膜等构成。
并且,印刷带T1和贴附在其上的层合带T2以大致同一宽度形成,并使其侧端搭接粘合在一起。实际上,相对于印刷带T1,层合带T2应仅以(0.3mm)的窄幅形成,以能消除贴附时层合带T2的微小横向偏移,即,相对于印刷带T1,在层合带T2宽度方向两侧均具有0.15mm的窄幅,对于估计的制造误差的偏移量,层合带T2不应从印刷带T1伸出。
并且,相对于配置在带盒4上的层合带T2全长,印刷带T1的全长应短一些,即在层合带T2用完之前,印刷带T1就用完了。这样,由于未贴附有层合带T2,故能消除在印刷带T1上进行印刷。即,在印刷带T1使用结束之前,最好能通知使用者印刷带T1的剩余量不多了。例如,可在印刷带T1后端开设透孔(也可采用黑色涂层),并通过光感元件检测所述透孔,从而发出警报。
一方面,在印刷带T1和层合带T2上,预先准备带宽为4.5mm-96mm的各种(10种)物体,这些带T1,T2均能容纳在带盒4内。具体地说,带盒4设有可装配印刷带T1和层合带T2型部件,及可装配印刷带T1型部件(如图3和图7)。并且,在大致分为两类的带盒4上,预先准备各宽度不同的[大],[中],[小]3种物体,对于宽度不同的10种带,幅宽小的几种带应装配在所述[小]的位置,幅宽中等的几种带应装配在所述[中]的位置,而幅宽大的几种带应装配在所述[大]的位置。并且,在印刷带T1上预先设置材料不同以及底色除白色以外的物体,并含有将来也要采用的物体,这样至少可能使用数十种带T1,T2。
下面,以最大尺寸的上述[大]为例,对装有或未装有层合带的大致为2类的带盒4分别进行说明。图3和图4的带盒4a具有装载有印刷带T1和层合带T2型部件,并具有在中间连结容纳印刷带T1的主容纳部61和容纳层合带T2的副容纳部62的结构,印刷装置12上的印刷头33应面向所述中间连结部63。并且,形成有构成各部分的带盒壳体64,主体壳体65,主容纳部61侧的主壳体盖66,副容纳部62侧的副壳体盖67。且所述主壳体盖66及副壳体盖67具有在使用者侧开放的结构,以便在使用者侧更换印刷带T1和层合带T2。在需要的场合下,为了防止错误装配印刷带T1和层合带T2,最好使后述带轴68的直径不同于层合带轴69的直径。
以筒状卷绕的印刷带T1被容纳在主容纳部61中,同样以筒状卷绕的层合带T2被容纳在副容纳部62中。印刷带T1装在带轴68上,并通过带轴68可自由转动地装配在带盒壳体64内。同样,层合带T2装在层合带轴69上,并通过层合带轴69可自由转动地装配在带盒壳体64内。
如图5所示,印刷带T1由带主体T1a和大致为圆筒状的带芯T1b构成,带主体T1a以筒状卷绕在带芯T1b上,带芯T1b轴向长度仅比带主体T1a的长度即带宽长一些,从而带主体T1a不会接触后述带轴68的凸缘71。并且,在带芯T1b内周面形成有键槽T1C,在将印刷带T1装在带轴68上时,所述键槽T1C与后述的带轴68上的键74结合。
如图6所示,带轴68由自由转动地装有印刷带T1的轴主体70,限制装在轴主体70上的印刷带T1轴向移动的凸缘71及止脱钩72一体形成。凸缘71由圆板73,设置在圆板73轴向内侧的键部74及设置在圆板73轴向外侧的转动限制部75构成。键74从圆板73和轴主体70延伸设置,并与设置在轴主体70上的印刷带T1的键槽T1C结合,从而起到印刷带T1的止动作用。转动限制部75在外周面以星形形成几个凸起75a。在由装置主体2上拆除带盒4a状态下,后述输送推压杆91的结合片96与所述转动限制部75结合,当处于输送或保持带盒4a时,印刷带T1不转动。相反,装置主体2上装有带盒4a时,结合片96与所述转动限制部75脱离,从而可输送印刷带T1。
轴主体70以管状形成,通过其两外端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带盒壳体64的两内侧。止脱钩72具有弹性且能伸入在轴体一部分上沿轴向形成的长形[U]字状切槽。在止脱钩72顶端,形成有由轴主体70向外周突出的限制凸起件72a。限制凸起件72a具有向下的沟状斜面且以箭头状形成。从轴主体70外端向凸缘71插入印刷带T1时,印刷带T1的带芯T1b到达限制凸起72a,通过推入而将其插入。印刷带T1插入到触及凸起71的位置,限制凸起72a从带芯T1b端部脱开,返回至限制凸起72a的原始状态。
即当印刷带T1完全插入轴主体70时,带芯T1b的键槽T1c与凸缘71的键74结合,从而限制了印刷带T1相对于带轴68的转动,且带芯T1b定位在凸缘71和限制凸起72a间,印刷带T1以止脱状态相对于带轴68安装。在这种状态下,带芯T1b的轴向长度尺寸应短于凸缘71和限制凸起72a间的距离尺寸,印刷带T1相对于带轴68以规定间隙、可沿轴向产生微小移动地安装。由此从以筒状卷绕状态输送的印刷带T1通过后述带导引器106的宽度及位置限制,适宜以左右方向(轴向)产生微小移动。
这样,由于输送的印刷带T1通过带导引器106可沿轴向作微小移动,所以例如会在印刷带T1上产生制造上的卷绕偏移,从而向输送辊41、在保持具有适宜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状态,输送印刷带T1。因此不会在输送的印刷带T1上产生不适合的力,并能顺利精确输送印刷带T1。
同样,如图7所示,层合带T2由带主体T2a和带芯T2b构成,在带芯T2b上的带主体T2a以筒状卷绕。带芯T2b的轴向长度应大于带主体T2a的轴向长度,即带幅长度,从而使带主体T2a不会接触后述层合带轴69的同样等部件。并且,在带芯T2b内周面,在对置位置形成一对键槽T2C,当将层合带T2装在层合带轴69上时,所述键槽T2C与后述层合带轴69上的键结合。
如图8所示,层合带轴69由可自由转动地装有层合带T2的轴主体76,限制装在轴主体76上的层合带T2的轴向移动的凸缘77及止脱钩78一体形成。且在轴主体76的凸缘77侧的外端卷绕有制动弹簧79。凸缘77由圆板80和设置在圆板80轴向内侧的键91构成。键81由圆板80及轴主体76延伸设置,并与装在轴主体76的层合带T2键槽T2C结合,从而起到防止层合带T2转动的作用。
轴主体76以筒状形成,并通过两外端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承在带盒壳体64两内侧。止脱钩78具有与上述带轴68上的止脱钩完全相同,在一部分轴主体76上形成有开口,且在其顶端具有限制凸起78a。即,当将层合带T2完全插入轴主体76时,带芯72b的键槽T2C与凸缘77的键81结合,且带芯T2b定位在凸缘77和限制凸起78a间,层合带T2以止脱状态相对于带轴69安装。在这种状态下,带芯T2b的轴向长度尺寸应短于凸缘77和限制凸起78a间的距离尺寸,层合带T2相对于带轴69以规定间隙、可沿轴向产生微小移动地安装。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与印刷带T1相同,为了使输送的层合带T2在轴向能产生微小移动,故应在层合带T2形成制造上的卷绕摆动量,在保持具有适宜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状态下,进行输送。所以不会在输送的层合带T2上产生不适合的力,且能防止折皱等不良状态的产生。且为了精确输送层合带T2,应使层合带T2精确地贴附在印刷带T1上。
一方面,卷绕在轴主体76上的制动弹簧79以压纹状态形成,在使其一端固定在带盒壳体64的状态下,而使其轻便地卷绕系结在轴主体上。当输送层合带T2时,通过轴主体76与制动弹簧79间的摩擦制动了层合带轴69的转动。这样,在输送时,能使层合带T2以张紧状态贴附在印刷带T1上,而在非输送时,能防止层合带T2的下垂。特别的是,通过上述制动机构,由于不会沿一方向向轴主体76施加压力,所以防止了轴的倾斜。另外,有效防止了由于层合带T2下垂而导致向带盒壳体64内表面的贴附。并且,通过在输送层合带T2时的层合带轴69的转动,制动弹簧79的卷绕方向最好与卷绕系结方向相同。
具有以上结构的印刷带T1及层合带T2通过由上述输送从动辊42和输送驱动辊43构成的输送辊41,由层压从动辊45和层压驱动辊46构成的层压辊44输送,且通过层压辊44相互贴附。且通过该实施例,可自由转动的输送从动辊42和层压从动辊45装配在带盒4a上。并且,在对以后的带盒4转动的说明中,除以[顶端]及[尾端]规定方向的场合下,以副容纳部侧为[前],以后容纳部侧为[后],以宽度方向为[左右]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输送从动辊42和层压从动辊45以夹持带盒4a的连结部63的方式相对设置。输送从动辊42和层压从动辊45均通过其支承轴42a,45a、可自由转动且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自由支承在带盒壳体64的两内侧。并且,在主容纳部61侧,装入左右一对向上述输送驱动辊43推压的输送驱动杆91,且在副容纳部62侧,装入左右一对向层压从动辊45推压的输送驱动杆92。
各输送推压杆91通过顶部93从上侧接触输送从动辊42的支承轴42a,同时,通过在中间顶部附近位置形成的轴部94、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带盒壳体64上。在输送推压杆91的尾部形成有压杆片95和结合片96,上述压杆片与延伸设置在下方的后述卡锁机构15的输送激励杆134接触,所述结合片用于结合延伸设置在上述导带轴68的转动限制部75,同时,为了向后移动输送推压杆91本体并从输送从动辊42的支承轴42a上脱离顶端93,还形成有夹持片97。且在输送推压杆91中部形成有延伸设置在斜下方的弹簧件98,上述弹簧部件98顶端与带盒壳体64的底面接触,弹簧件98以所述推压杆91本体的轴部94为中心,向下侧激励顶端侧,向上侧激励尾端侧。
在这种情况下,弹簧件98向上侧激励整个输送推压杆91,但是,轴部94从下侧接触接触形成在带盒壳体64内、大致为半圆形的支承部分,轴部94从上侧受到推压,以自由摆动地与支承部分结合,而所述大致半圆形轴承部分和上述夹持片97间的关系及功能将以后加以详细说明。
在非装载状态的带盒49的输送推压杆91通过上述弹簧部件98的作用,结合片96在与上动带轴68的转动限制部分结合后,一方面限制了印刷带T1的转动,另一方面在顶端93下动后使输送从动辊42移至下动端位置。并且,在下动端位置运动的输送从动辊42夹持带盒壳体64间的印刷带T1。即在所述非装载状态的印刷带T1既通过结合片96限制了转动,又通过输送从动辊42限制了输送,从而不会在主容纳部61内下垂。
一方面,当将带盒4a装在装置主体2内时,输送从动辊42与装置主体2的输送驱动辊43接触,输送从动辊42仅被向上推动。这样,解除了输送辊42对印刷带T1的夹持。并且,在输送推压杆91顶端93上动的同时,尾端下动,结合片96从转动限制部75脱离,从而能输送印刷带T1。同时,压杆片95接触卡锁机构15的输送激励臂134,该输送激励臂134通过输送推压杆91推压输送从动辊42,以使其经常与输送驱动辊43转接。
这样,在带盒4a侧装入输送从动辊42,从而能利用向装置主体2的装载而能自动进行对印刷带T1的输送辊41的夹持。即,既在装置主体2内装入输送从动辊42的情况下省去了运动机构等部件,又简化了结构。并且,由于输送从动辊42的轴向长度对应于印刷带T1的带幅,所以能向印刷带T1宽度方向均匀地施加输送从动辊42的压力,从而能稳定地输送印刷带T1。进而,由于以近主容纳部61全长且以杠杆式自由摆动地设有输送推压杆91,所以能利用该原理向输送从动辊42施加由输送激励杆134发出的弹簧力。因此,在降低输送激励臂134侧的弹簧(压缩弹簧)的弹簧特性系数的状态下能作用较大的弹簧力,因而能以稳定的力推压输送从动辊42。
并且,通过该实施例,能向卡锁机构15的激励臂134侧向输送驱动辊43推压输送从动辊42,如图3中假想线所示,可通过设在带盒壳体64内的螺旋弹簧99进行这一动作。若这样作,根据装载的印刷带T1,能向输送从动辊42施加输送时最适合的推压力。且在装置主体2侧省去了弹簧用的空间,同时简化了结构。
同样,各层压推压杆92既通过顶端从上侧接触层压从动辊45的支承轴45a,又通过在中部顶部附近位置处形成的轴部102,可自由摆动地支承在带盒壳体64上。在层压推压杆92尾部形成有压杆片103,其与延伸设置在下方的卡锁机构15的层压激励臂135接触,且还形成有延伸设置在斜下方的弹簧件104。将带盒4a装载在装置主体2上时,层压从动辊45被向上推动,同时,压杆片103接触上述层压激励臂135,该层压激励臂135通过层压推压杆92推压层压从动辊42,以使其常与层压驱动杆46转接。
还是在这种状态下,在带盒4a侧装入层压从动辊45,从而能利用带盒4a的装载自动进行印刷带T1及层合带T2向层压辊44的夹持。并且,层压从动辊45的轴向长度对应于层合带T2的带幅,从而能稳定地输送层合带T2。进而,由于以近副容纳部62全长且以杠杆式自由摆动地设有层压推压杆92,所以能利用该原理向层压从动辊45施加由输送激励杆135发出的弹簧力。且在这种场合下,通过图3中假想线所示的带盒壳体64内的螺旋弹簧105进行层压从动辊45的推压。
具有这样结构的带盒4a通过卡锁机构15装配在装置主体2规定的安装位置上。而后,在该安装位置处,输送从动辊42以夹持印刷带T1的方式与输送驱动辊43转接,层压从动辊45以夹持印刷带T1和层合带T2的方式与层压驱动辊43转接。并且,印刷头33从上测面面对连结部63。因此,连结部63的上侧开放,印刷带T1以水平张紧状态通过这一部分。
以筒状卷绕的印刷带T1由输送从动辊42和输送驱动辊43输送,但同时由设置在输送从动辊42的输送方向边的左右一对带导杆106上导引幅度方向。即,一面限制了印刷带T1在一对带导杆106上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一面在印刷位置处输送印刷带。并且,由所述带导杆106进行位置限制,由此相对于带轴68上的印刷带T1在带幅方向能产生微小移动。
同样,一面限制了以筒状卷绕的层合带T2在层压从动辊42的输送方向面的左右一对带导杆107上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一面在贴附位置处输送层合带。而后,上述一对带导杆106和一对带导杆107在左右方向以相同位置设置,在层压从动辊45和层压驱动辊46转接的贴附位置处,层合带T2正确重叠贴附在印刷带T1上。
一方面,在连结部63的两侧缘部形成有左右一对墨水回收孔108(参照附图4)。各墨水回收孔108为方形,且设置在面对运行的印刷带T1宽度方向端部位置处。图中未示出,在位于各墨水回收孔108下侧的装置主体2处,分别设有用于吸收排出的墨水的废墨水吸收材料。通过所述带印刷装置1,能印刷文字等符号的其它背景色,在印刷背景色的场合下,由从印刷带T1端向外侧溢出的位置开始印刷。所以,从印刷带T1端排出的墨水向所述墨水回收孔108排出,并通过墨水回收孔108由废墨水吸收材料吸收。
在主容纳部61的主体盖65的下面中央,形成有导向槽110,用于完成带盒4a向卡锁机构15的装填(参照附图4)。导向槽10沿带盒4a的纵向延伸,并与后述卡锁机构15的导向凸起143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带盒4a通过从副容纳部62插入而装配在卡锁机构15上,由此,导向槽110由在槽主体111前端、面向后述锁定/可锁机构16的加宽部,相对导入导向凸起143的扩张部113连接而成。
并且,在槽本体111的前后2处形成有切开主体壳体65而形成的2个推压爪件114。2个推压爪件114在槽本体111的一侧,并能推压与导向槽110结合的导向凸起143侧面,从而能进行相对于卡锁机构15的带盒4a左右方向位置的确定。而相对于卡锁机构15的带盒4a前后方向位置的确定则通过锁定/开锁机构16等部件进行。并且,图3中符号115为形成在主容纳部61前部中段的识别板,装载在上述字盘导向轴32的图外传感器面对上述识别板115,用以检测带盒4、印刷带T1及层合带T2的种类,及对应于印刷带T1的印刷开始位置。
下面,参照附图9,对装有印刷带T1的带盒4b加以说明。如该图所示,带盒4b由主容纳部61和连结部64构成,但无副容纳部62。由此,在带盒4b装在带盒壳体64内的印刷带T1,带轴68,输送从动辊42和输送推压杆91等部件。
通过所述带盒4b,能在使用者侧更换印刷带T1,主壳体盖66相对于主体壳体65可自由关闭地构成。且输送从动辊42装配在主体壳体盖66时,所更换的印刷带T1的带端输送至外部,通过开关主壳体盖66而在初期状态对印刷带T1进行适合地定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输送推压杆91的顶部93从上侧与输送从动辊42的支承轴42a结合,所以在打开主壳体盖66使,输送从动辊42会阻碍输送从动辊91。
因此,通过该实施例,从主体盖65外侧移动输送推压杆91,使其从输送从动辊42脱离。即对应于设置在输送推压杆91尾端的夹持片97,在主体盖65形成操纵开口121,由于从所述操纵开口121、夹住夹持片97向后拉,故顶部93从输送从动辊42的支承轴42a上脱离。同时,输送推压杆91的轴部94从主体盖65的支承部分脱离,并沿连接该部分的水平槽部分向后运动,并且,利用弹簧件98的弹力,向后移动的输送推压杆91使形成在夹持片97上端的凹部97a稳定地挂在操纵开口121的缘部。
在所述带盒4b上,为了不设置层压从动辊45,用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的副从动辊(后述)191代替层压从动辊45以实现在印刷装置12前方的印刷带T1的输送。即在装置主体2,在副容纳部62没有带盒4b的情况下,装入用以使副从动辊191转接层压驱动辊46的副辊导入机构17(参照图15,后面将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图10和图11,对卡锁机构15进行说明。带盒4在可自由伸缩装配的装配位置及各构成装置在带盒4上的可选取的固定位置间可自由移动。在装配位置的卡锁机构15具有能抬起尾端侧的倾斜位置,由所述状态,以顶端侧为中心、以杠杆式水平姿势转动从而移动至固定位置(参见图13及图15)。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装入装置主体2的弹簧及减振器(图中未示出),从卡锁机构15的装配位置向固定位置的移动及从固定位置向装配位置的移动与开关盖7的开关同步进行。并且,卡锁机构15通过锁定装置(图中未示出)不动地锁定在固定位置处,同时该锁定装置作为制动器能解除开关盖7的开放。卡锁机构15装配有由主压板132及副压板133构成的压板131,主压板132装有最大尺寸的带盒4,副压板133位于装配带盒4的主容纳部61的部分重叠在主压板132的上方(参见图14)。副压板133后端与装在固定位置的带盒4的输送推压杆91接触,并装配有向上激励副压板的左右一对输送激励臂134接触。同样,主压板132前端接触装在固定位置上的带盒4的层压推压杆92。并装配有向上激励副压板的左右一对层压激励臂135(参见图14)。在主压板132中部下方,装有锁定/开锁机构16,用以使装在卡锁机构15上的带盒4相对于压板131固定不动。副压板133为方形树脂板等,通过形成在下面的左右一对装载钩136,可自由装配在主压板132的上面。各装载钩136具有主压板132的板后厚度,且在其下方向前延伸,顶部以向上突起的形状形成。与此相对,在主压板132上形成有两个装载钩136能游动插入的一对第1开口137,且在前方设有一对第2开口138。在一对第1开口137内装入一对装载钩136,副压板133与主压板132重叠后,应向前推进副压板133,使一对装载钩136的顶端与第2开口138结合,且副压板133装配在主压板132上。
形成在中部下面的左右一对圆形凸起139与形成在主压板132中部的左右一对长孔140结合,且在其尾部形成的左右一对开口141与形成在主压板132尾部的左右一对凸起142结合,从而确定出装配后的副压板133在主压板132上的位置。
在副压板133上面中央,形成有与带盒4中导向槽110结合的导向凸起143。在导向凸起143前端附近,左右一对通孔144形成在以夹持该导向凸起143的副压板133上,由所述两个通孔144伸出后述的一对爪件175,并与装配该件的带盒4结合。
一对输送激励臂134以夹持上述导向凸起143的方式左右对称,且两臂通过各自的两个压缩弹簧145能以向上的方向激励上述输送推压杆91。以夹持中间转轴的方式,各输送激励臂134由与带盒4上输送推压杆91接触的接触部147和与压缩弹簧145接触的接收部148构成。接触部147应对应宽度不同的各种带盒([大]、[中]、[小]及[备用])4,并且具有4个接触部147a,且接触部147a之间由制动构件147连结。且转动轴146由两侧支承在形成于副压板133下侧的左右一对支承片149上。压缩弹簧145装配在弹簧接收部148上面及主压板132下面之间。
并且,各输送激励臂134激励压缩弹簧145,并通过形成在主压板132上的下臂开口150和与其配合、在副压板133上形成的上臂开口151接触带盒4的输送推压杆91。在带盒4相对于卡锁机构(压板131)15处于装填位置的情况下,若输送从动辊42不与输送驱动辊43接触,输送推压杆91尾端(压杆片95)则具有上动状态。相对该件的输送激励臂134激励压缩弹簧145,挡块147b转至接触主压板132下面的转动位置。由此状态,伴随压板131的移动,当带盒4向固定位置移动时,输送从动辊42接触输送驱动辊43,输送推压杆91的尾端与输送激励臂134接触。由此,在输送激励臂134仅克服压缩弹簧145转动的同时,通过输送推压杆91向输送驱动辊43推压输送从动辊42。
一方面,在主压板132纵向中部,设有共计6个压紧凸起153,其用于在与装配带盒4结合后,防止向带盒4上方的脱落。各压紧凸起153具有带盒4中主体盖65的厚度与副压板133厚度相加的厚度,在将带盒4装在卡锁机构15上时,带盒4的主体65的一部分插入所述压紧凸起153和副压板133之间。且对应于压紧凸起153,在副压板133的上方前部,以夹持导向凸起143的方式,在左右对称位置设有一对板簧154。在将带盒4插装入压板131时,所述板簧154仅从带盒4上伸出,以便防止印刷带T1(层合带T2)的输出端挂在所述压紧凸起153上。
主压板132的纵向中部,在压紧凸起153的前方,在绕过装置主体2的输送驱动辊43的下侧弯曲后,向前方延伸。且从向所述前方延伸的部分向上竖起左右一对侧板156,装有上述层压激励臂135的支承板157从所述齿板156向前延伸。在各齿板156中间的上部形成有圆形厚壁部158,在厚壁部158的中心形成有圆孔159。装置机架18的侧板18a设置在卡锁机构15的两侧(参见图16),上述圆孔159可自由转动地结合(支承)固定在装置机架18的侧板18a上的轴。即压板131通过上述圆孔159支承在装置机架18的侧板18a上,以上述圆孔159为中心在装填位置和固定位置间转动。
支承板157由水平板157a和垂直板157b、以断面大致为[L]字的形状形成,在垂直板157b上装有上述一对层压激励臂135。垂直板157b在左右2处以平面所示的[コ]字形状弯曲,各层压激励臂135由两侧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一对曲折板160上。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一对输送激励臂134相同,一对层压激励臂135相对于上述导向凸起143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且分别通过装置主体2的压缩弹簧161以向上突起的方向激励输送驱动杆92。
各层压激励臂135以夹持中间转动轴162的方式,由与带盒4上的输送驱动杆92接触的接触部163和与压缩弹簧161结合的接收部164构成,对应于宽度不同的各种带盒层([大]、[中]、[小]及[备用])4,接触部163具有4个接触部件163a,接触部件163a间由制动构件163b连结。转动轴162支承在上述一对弯曲片160上,且压缩弹簧161装在弹簧接收部164的上部和垂直板157b的上部之间。
并且,各层压激励臂135激励压缩弹簧161,通过在水平板157a和垂直板157b的连结部分形成的臂槽165,接触带盒4的输送驱动杆92。在带盒4相对于卡锁机构(压板131)15处于某些装填位置的情况下,层压从动辊45不会接触层压驱动辊46,输送驱动杆92尾端(103)具有上动状态、与此相对,层压激励臂135激励压缩弹簧161,制动构件163b转至接触水平板157a下面的转动端位置。由此状态,伴随压板131的移动,当带盒4在固定位置移动时,层压从动辊45接触层压驱动辊46,输送驱动杆92尾端接触层压激励臂135。这样,层压激励臂135仅克服压缩弹簧164转动的同时,通过输送驱动杆92向层压驱动辊46推压层压从动辊45。
下面。参见图10,图11和图12,对锁定/开锁机构16加以说明。锁定/开锁机构16设有上下方向移动的锁定爪件171,从下方锁止装在压板131的带盒4,从而相对于卡锁机构15确定了带盒4的固定位置。即使带盒4相对于压板131插至最深处时,通过锁定爪件171顶端进入带盒4上的加宽部112,而使带盒4锁止在压板131的最深位置处。
锁定/开锁机构16由所述锁定爪件171,可自由转动且上下并自由滑动支承在轴部172,及在锁止方向激励锁定爪件171的螺旋弹簧173构成。锁定爪件171由部件主体174,在水平片174a上面形成的左右一对爪件135,突设在各所述爪件171前面的垫板件176构成,其中所述部件主体174由水平板174a和垂直板174b、以侧面所示大致为[L]字的形状形成。在下垂片174a下端的一侧面突设有挂住螺旋弹簧173的挂销177。
一对爪件175存在用以夹持副压板133上的导向凸起143的间隙,同样由于要夹持导向凸起143,爪件175可从形成在副压板133上的上述通孔14进出,从而锁定/放开带盒4。各个爪件175以楔状形成,并在后侧具有向上的斜面178a。与此相对,在带盒4的加宽部113内壁,形成有向下的斜面178。在将带盒4插入副压板133时,带盒4的向下斜面178接触爪件175的向上斜面175a,通过向下压迫而使其前进。并且,当向下的斜面178越过爪件175且带盒4到达最深处时,两爪件175和加宽部112的位置吻合,爪件175上动与加宽部112结合。
一方面,在主压板132上,形成有为装入锁定/开锁机构16而形成的装入开口179,在贯通所述装入开口179的副压板133上垂设有从上述贯通孔144下缘向下延伸的爪件安装件180。爪件安装件180具有两侧壁180a和前壁18b,上述轴部172与分别形成在两侧壁180a上的轴部接收槽181结合,爪件安装件180可自由转动且上下自由运动地支承锁定爪件171。并且,以此状态在各爪件175前面形成的垫板件176接触前壁180b,以保持锁定爪件171的垂直姿势。即,锁定爪件171导引两侧壁180a的轴接收槽181和前壁180b上下运动,同时由此状态以轴部172为中心只向后方(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主压板132上形成有面向装入开口179向下弯曲的弹簧装配片182,在所述弹簧装配片182和锁定爪件171的钩搭槽177之间挂接有螺旋弹簧173。螺旋弹簧173斜向下设置,在向上激励锁定爪件171的同时,以图市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最后插入带盒4且锁定爪件171上动使带盒4锁定在压板131上,但与此状态相反,当强制拉出带盒4使,按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锁定爪件171以克服螺旋弹簧173,从而接触带盒4的锁定,以时带盒4从压板131拉出。
这样,通过锁定/开锁机构16,由于使带盒4不动地锁定在压板131上,对于定位在带盒4上的各种装置,能使带盒4总是稳定地锁定在规定位置。且使螺旋弹簧173设置在斜向下的槽中,能规律地进行锁定动作和锁定解除动作,同时使锁定和锁定解除机构变得极为简单。
此处,参照附图13和图14,对含有锁定/开锁机构16的卡锁机构15的动作进行说明。打开开关盖7时,与其连动的卡锁机构15向装填位置移动,压板131具有向后上升的姿势(装填位置)。此处,使用者将带盒4装在压板131上,通过导引导向凸起143,进而向前压入带盒4。带盒4最终压入时,锁定爪件171锁定以使带盒4锁定在卡锁机构15上(图13)。
接着,关闭开关盖7,在所述关闭之前,带盒4和压板131以压板131的圆孔为中心转动。伴随向所述固定位置的转动,输送从动辊42接触输送驱动辊43时,层压从动辊45接触层压驱动辊46。通过进一步转动,在卡锁机构15到达固定位置时,卡锁机构15被锁定。输送从动辊42通过输送驱动辊43仅被向上推动,而层压从动辊45通过层压驱动辊46仅被向上推动。
在输送从动辊42被向上推动时,输送推压杆91转动接触输送激励臂143,以接收从输送激励杆134发出的激励力。由此,输送从动辊42一边由规定的激励力推压,一边转接输送驱动辊43。同样,在向上推动层压从动辊45时,层压推压臂92转动以接触层压激励臂135,层压从动辊45一边由规定的激励力推压,一边转接层压驱动辊46(参见附图14)。并且,由于所述辊42,45的转接会夹住预先从带盒引出的印刷带T1和层合带T2,所以通过卡锁机构15使带盒4固定在固定位置而使带的输送处于可能状态。实际上,当带盒4固定在固定位置时,开关盖7完全关闭,从而使所述印刷装置1处于印刷待机状态。
下面,对从装置主体2中取出(也包括更换)带盒4的情况加以说明。在打开开关盖7(例如按压打开按钮)时,卡锁机构15的锁定解除,卡锁机构15从固定位置完全转至装填位置。此处,通过强制拉出带盒4,锁定爪件171转动,从而解除锁定/开锁机构16的锁止,以使带盒4从卡锁机构15中拉出。
下面,参照图15和图16,对副辊导入机构17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副辊导入机构17中,使代替层压从动辊45的副辊导入机构17与层压驱动辊46接触。即,在装配没有层合带的带盒4的情况下,副辊导入机构17使副从动辊191从保存位置向转接层压驱动辊46的导入位置移动。
副辊导入机构17设有副从动辊191,辊支承件192,左右一对扭转螺旋弹簧193以及左右一对推压臂机构194,所述支承件用以支承通过顶端可自由转动地最终装置机架18的两侧板18a上的副从动辊191,所述弹簧受到辊支承件192的作用而向层压驱动辊46侧激励副从动辊191,所述推压臂机构能从压板131的装填位置向固定位置同步转动,用以通过辊支承件192向层压驱动辊46推压副从动辊191。
辊支承件192由左右一对支承臂195,连接一对支承臂195的连结板196构成。在两支承臂195顶端,分别形成有向上下方向延长的长孔197,通过所述两长孔197可自由上下运动且以两侧支承副从动辊191。两支承臂195的基端沿装置机架18的两侧板18a设置在所述侧板内侧,各支承臂195以介于轴套198的状态、通过轴销199自由转动地装在装置机架18的侧板18a上。并且,辊支承件192在支承臂195处于大致横倒姿势的副从动辊191的导入位置和支承臂195处于大致立起的副从动辊191的保存位置间转动。
一方面,如图17所示,在开关盖7上装配有左右一对盖打开弹簧200,其用以打开放方向激励所述盖。各盖打开弹簧200由扭转弹簧件等部件构成,其一端固定在开关盖7的内侧,另一端以自由状态在装置主体2内延伸且同时装配在支承臂195下侧。在打开开关盖7的状态下,盖打开弹簧200的另一端向斜下方转动,通过抬起辊支承件192使副从动辊191转至保存位置。相反,关闭开关盖7时,盖打开弹簧200的另一端向斜下方转动以接触压板131,进而在完全关闭开关盖7的状态下,盖打开弹簧200弯曲从而以打开方向激励开关盖7。同时,并且,在装配带有层合带的带盒4的情况下,使辊支承件192倒斜,同时,副从动辊191固定在带盒4a的副容纳部62,并维持所述固定状态。
副从动辊191由可自由转动地装在副辊轴201上的一个中心辊202及2个侧辊203构成。在中心辊202及侧辊203中,中心辊202设置在副辊轴201的左右中间位置,且在与其具有规定间隙的左右对称位置上分别设有两个侧辊203。在副辊轴201上,以小直径且半圆形断面形成有与各支承臂195上长孔197结合的两外端204且副辊轴201可相对于长孔197上下运动但不能转动地被支承。
在辊支承件192的连结板195上分别装有一对扭转螺旋弹簧193。在连结板196上形成有一对装配片205,该装配片在所述各装配片205上装有扭转螺旋弹簧193,各扭转螺旋弹簧193的固定端193a从下侧接触连结板196的下面,激励端193b上侧接触副辊轴201的中心辊202和侧辊203之间的部分。即通过一对扭转螺旋弹簧193向下转动激励副辊轴201。
各推压臂机构194设有转动后从上侧推压辊支承件192的推压块211,随推压块211转动向左右方向使推压块211进退的凸轮滑块212,用以转动推压块211的摆动连杆213,使摆动连杆213底端连接在压板131上的连接件214。在压板131从装填位置回至固定位置时,通过连接件214摆动摆动连杆213以转动推压块211。在推压块211转动时,通过凸轮滑块212间的凸轮作用,推压块211向左右方向前进,在推压块211面对辊支承件192上的连结板196的上侧时,通过其外周面推压连结板196。连接件214设有主体215,该主体具有结合摆动连杆213的长孔形连结孔216,从主体215向下方延伸的一对脚件217,在两脚件217从主体215向下延伸的钩218。两脚件217及钩218以压板(其侧板156)131的大致厚度、沿内外方向错开设置,在通过两脚件217和钩218夹持压板131时,使钩218页端与压板131的切口219结合,从而以可自由拆卸地装配在压板131上。
摆动连杆213通过中部可自由转动地装配在从装置机架18延伸的辅助机架19上。摆动连杆213的一端通过第1销220与连接件214的连结孔216结合,另一端通过第2销221与推压块211(推压主体222)结合。在压板131从装填位置向固定位置转动时,通过连接件214按图中顺时针方向摆动摆动连杆213,且使推压块211(推压主体222)按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相反,在压板131从固定位置向装填位置转动时,通过连接件214按图中逆时针方向摆动摆动连杆213,且使推压块(推压主体222)211按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
推压块211由块主体222和轴件223构成,其中轴件可自由转动且以左右方向可自由进退地支承块主体222。轴件223由大直径部223a和小直径部223b构成,并通过大直径部223a固定在辅助机架19上,通过小直径部223b支承块主体222。块主体222以侧面所示为大致半圆形形成,在其一端的端面形成有结合摆动连杆213的第2销221的长槽224,同时形成有接触凸轮滑块212的接触凸起225。
在压板131处于装配位置的情况下,块主体222的弓形面222a具有相对于辊支承件192的连结板196,但压板131从装填位置向固定位置转动时,块主体222的弧形面222b接触连结板196以推压连结板106。相反,在压板131从固定位置向装填位置转动时,块主体222的弧形面222b与连结板196分离以解除对连结板196的推压。
在轴件223的大直径部223a上,使拉出块主体222的拉伸弹簧226卷曲,拉伸弹簧226一端固定在辅助机架19上,另一端固定在块主体222上。并且,凸轮滑块212装配在辅助机架19上,且在滑动解除接触凸起225的部位,形成有沿第2销221转动方向的凸轮斜面212a。即通过块主体222的接触凸起225和凸轮滑块212的凸起225的部位,形成有沿第2销221转动方向的,形成凸轮机构,用以沿左右方向推进轴件223,且通过拉伸弹簧226使块主体222后退,该凸轮机构为强制机构。
块主体222以图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块主体222的接触凸起225和凸轮滑块212的凸起225间的凸轮作用,块主体222前进,挤入辊支承件192的连结板196上。在进一步进行所述转动时,挤入连结板196上的块主体222的弧形面222b从上侧推压连结板196。与此状态相反,块主体222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块主体222的弧形面222b从连结板196上脱离,同时通过凸起225和凸轮斜面212a间的凸轮作用及拉伸弹簧226,使块主体222后退,从而使块主体222从连结板196上退出。
此处,参照附图15及图17,对副辊导入机构17的一系列动作进行说明。如图中假想线所示,由打开开关盖7的状态关闭该开关盖,随即盖打开弹簧200的另一端倒斜以接触压板131的上面。同时,辊支承件192倒斜,副从动辊191接触层压驱动辊46,当开关盖7的开关动作图外的连动机构伴随开关盖7的最终停止动作使压板131转至固定位置。
这样,压板131从装填位置转至固定位置,通过摆动连杆213,推压块211的块主体222一边以左右方向前进,一边转动,从而从上侧推压辊支承件192。通过所述推压仅使辊支承件192下沉,同时,扭转螺旋弹簧193受到副从动辊191的作用而挠曲,以便向层压驱动辊46侧激励副从动辊191在(图15)。
一方面,从图15的状态打开开关盖7,压板131从固定位置转至装填位置,进而实现打开时,盖打开弹簧200的另一端立起,此时,盖打开弹簧200另一端挂在辊支承件192上,以便使辊支承件192立起移动至保存位置。
这样,在装置主体2侧设有转接层压驱动辊46的副从动辊191,所以无论是否带有层合带,都能够使用大致分为2类的带盒4a,4b的其中之一。且通过副辊导入机构17仅在装配没有层合带的带盒4b时,能够自由地导入副从动辊19。
虽然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对装在喷墨式印刷装置上的带盒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也适用于热转印的带式印刷装置的带盒。
以上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发明作出多种改进。

Claims (30)

1、带式印刷装置,包括:
容纳以筒状卷绕的印刷带的带盒;
主体,其上可自由拆卸地装有所述带盒;
用于输送所述印刷带的印刷带输送装置;及
以喷墨方式在所述输送的印刷带上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
所述印刷带输送装置由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输送驱动辊;及设置在所述带盒上的输送从动辊构成,
在所述带盒装在所述主体的状态下,所述输送驱动辊和所述输送从动辊夹持并转动输送所述印刷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带盒具有壳体和装在该壳体上的壳体盖,所述输送从动辊装配在所述壳体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具有第1推压杆,该推压杆设置在所述带盒上,用以向所述输送驱动辊侧推压所述输送从动辊,
以及第1激励件,该激励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随所述带盒的装配与所述第1推压臂接触,并通过该第1推压杆向所述输送驱动辊推压所述输送从动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设有输送从动辊支承轴,该轴可自由转动地装配在上述带盒上,用以安装上述输送从动辊,
所述第1推压杆具有与所述从动辊支承轴结合的一端部,与所述第1激励件接触的另一端,可自由摆动地装在所述带盒上的所述一端附近的中间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带盒还容纳有以筒状卷绕的层合带,
所述带式印刷装置还设有层合带贴附装置,用以与所述印刷装置的印刷动作同步,边输送以所述筒状卷绕的层合带,边在所述印刷带的印刷部分贴附层合带;
所述层合带贴附装置设有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层压驱动辊和设置在所述带盒上的层压从动辊,
在所述带盒装在所述主体的状态下,所述层压驱动辊和所述层压从动辊通过使所述层合带向所述印刷带重叠转动输送而使其贴附在所述印刷带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层压从动辊的外周面以硬质材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设有
第2推压杆,该杆设置在所述带盒上,用以向所述层压驱动辊推压所述层压从动辊,
第2激励件,该激励件装配在所述带式印刷装置上,随所述带盒的装配与第2推压杆接触并通过第2推压杆向所述层压驱动辊侧激励所述层压从动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设有输送从动辊支承轴,该轴可自由转动地装配在上述带盒上,用以安装上述输送从动辊,
所述第2推压杆具有与所述从动辊支承轴结合的一端部,与所述第2激励件接触的另一端,可自由摆动地装在所述带盒上的所述一端附近的中间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带盒设有用以构成外壳的带盒壳体,
所述带盒壳体具有壳体主体,
可自由开关地装在该壳体主体上的壳体盖,
所述带以筒状卷绕,在打开所述壳体盖的状态下,可相对于所述主体壳体以其径向拆卸所述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设有
带轴,用以支承以所述筒状卷绕的印刷带,
带轴支承件,用以支承所述带轴,
带导杆,用以对输送的所述印刷带的宽度方向进行位置限制;
相对于所述带轴的所述印刷带及相对于所述带轴的支承件中的最少一个可向轴向产生微小的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印刷装置还设有切断装置,用以切断所述带的印刷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印刷装置设有
印刷带轴,用以支承以所述筒状卷绕的印刷带,
层合带轴,用以支承贴附在所述印刷带的输出部分、以所述筒状卷绕的层合带,
层压辊,用于边压迫重叠的印刷带和层合带边对其进行输送,
印刷带导向装置,用于对输送带层合带的宽度方向进行位置限制,
所述印刷带相对于所述印刷带轴可产生微小的移动,所述层合带相对于所述层合带轴可产生微小的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印刷装置还设有切断装置,用以切断所述带的印刷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以筒状卷绕的印刷带由支承在所述印刷带轴上的带芯及卷绕在所述带芯上的印刷带主体构成,
所述微小移动的移动幅度由所述印刷带轴和所述带芯间的间隙进行限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印刷带轴由以筒状卷绕的印刷带轴主体,凸缘及形成在所述轴主体外周部的止脱钩构成,其中所述凸缘用于限制装配在所述轴主体上的所述轴向的微小摆动,所述印刷带轴和所述带芯间的所述间隙通过装在所述轴主体上的所述印刷带的所述带芯的一端面及相对于该一端面的所述凸缘内面的距离而确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以筒状卷绕的层合带由支承在所述层合带轴上的带芯及卷绕在所述带芯上的层合带主体构成,
所述微小移动的移动幅度由所述印刷带轴和所述带芯间的轴向间隙限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层合带轴由以筒状卷绕的层合带轴主体,凸缘及形成在所述轴主体外周部的止脱钩构成,其中所述凸缘用于限制装配在所述轴主体上的所述轴向的微小摆动,所述层合带轴和所述带芯间的所述间隙通过装在所述轴主体上的所述层合带的所述带芯的一端面及相对于该一端面的所述凸缘内面的距离而确定。
18、印刷装置用的带盒,该带盒用以容纳带且可自由拆卸地装配在带式印刷装置上,所述带式印刷装置具有为输送所述带的输送驱动辊,该带盒包括:
带盒壳体;
输送从动辊,其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用以在所述带盒装配在所述带式印刷装置上的状态下,以夹持所述带的方式与所述输送驱动辊转接,从而与该输送驱动辊一起转动以输送所述带;及
第1激励装置,该装置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用于向所述输送驱动辊侧激励所述输送从动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盒,其设有:
输送从动辊支承轴,该轴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带盒壳体上,用于装配所述输送从动辊,
所述第1激励装置具有第1推压杆,其具有与所述输送从动辊支承轴结合的一端,另一端及可自由摆动地装配在所述带盒壳体上的、处于所述一端附近的中间部分,
及设置在该第1推压杆的所述另一端的第1弹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带盒壳体具有用以容纳所述带的带容纳部,所述第1推压杆沿纵向边、沿纵向延伸所述带的容纳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输送从动辊通过所述中间部、可自由摆动地装配在后退位置和前进位置间,所述后退位置为所述输送从动辊随所述带盒向所述带式印刷装置的装配而进退与所述输送驱动辊转接的位置,所述前进位置为随从所述装置主体的分离而从所述输送驱动辊分离的位置,
所述带盒设有带轴,所述带轴与所述以筒状卷绕的带一起转动,且具有用于止转的最少一个结合部,
所述第1推压杆具有止转部,用以在所述输送从动辊移至所述前进位置的情况下,与所述最少一个结合部结合,同时在所述输送从动辊移至所述后退位置的情况下,与所述最少一个结合部脱离。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输送从动辊通过所述中间部、可自由摆动地装配在后退位置和前进位置间,所述后退位置为所述输送从动辊随所述带盒向所述带式印刷装置的装配而进退与所述输送驱动辊转接的位置,所述前进位置为随从所述装置主体的分离而从所述输送驱动辊分离的位置,
所述输送从动辊在所述前进位置处。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带与贴附于其上的层合带被容纳,在所述带式印刷装置中设有所述用于所述带的层压驱动辊,
所述带盒还设有层压从动辊和第2激励装置,所述层压从动辊被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在装配在所述带式印刷装置的状态下,以夹持所述层合带的方式与所述层压驱动辊转接,并通过与所述层压驱动辊的转动输送所述层合带;所述激励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用于向所述层压驱动辊侧激励所述层压从动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带盒,其中:其设有层压从动辊支承轴,该轴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带盒壳体内,用于所述层压从动辊的装配,
所述第2激励装置具有第2推压杆和第2弹簧,所述推压杆具有与所述层压从动辊支承轴结合的一端,另一端及可自由摆动地装配所述带盒壳体的中间部;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2推压杆的所述尾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带盒壳体具有用以容纳所述带的带容纳部,所述第2推压杆沿纵向侧、沿纵向方向延长所述层合带容纳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带盒,其中:
所述装置设有所述层合带的带轴,其支承在所述带盒壳体上,并与所述层合带一起转动。
制动弹簧,该弹簧以螺旋状支承轴所述层合轴上,
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带盒壳体上。
27、带盒,其具有用以输送带的输送从动辊,且可自由拆卸地装配在以喷墨方式在所述带进行印刷的带式印刷装置上,该带盒包括由构成外壳的带盒壳体及输送从动辊构成,
所述带盒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及可自由开关地装配在该壳体主体上的壳体盖,
所述输送从动辊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在装配在所述带式印刷装置上的状态下,以夹持所述带的方式与所述输送驱动辊转接,从而与该输送驱动辊一起转动以输送所述带;及
所述带以筒状卷绕,并在打开所述壳体盖的状态下,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盖从其径向拆卸。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带盒,其中:
该带盒设有
输送从动辊支承轴,该轴可自由转动地地支承在所述壳体主体上,用于装配所述输送从动辊
推压件,其装配在所述壳体主体上,与所述输送从动辊支承轴结合,用于通过所述输送从动辊支承轴向所述输送驱动辊推压所述输送从动辊,
所述壳体主体具有操纵开口,
所述推压件能够完成相对于所述输送从动辊支承轴、与述操纵开口结合或脱离的操作。
29、带式印刷装置,其上设有可自由拆卸地装配的用于容纳筒状带的带盒,同时能在从所述带盒输出的所述印刷带上进行印刷,其上设有用于输送所述带的输送驱动辊,
所述带盒设有带盒壳体,输送从动辊及第1激励装置,
所述输送从动辊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用以在所述带盒装配在所述带式印刷装置上的状态下,以夹持所述带的方式与所述输送驱动辊转接,从而与该输送驱动辊一起转动开输送所述带;及
所述第1激励装置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用于向所述输送驱动辊侧激励所述输送从动辊。
30、印刷装置用的带盒,用以容纳带且可自由拆卸地装配在具有输送所述带的输送驱动辊的带式印刷装置上,该带盒包括:
带盒壳体;
输送从动辊,其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用以在所述带盒装配在所述带式印刷装置上的状态下,以夹持所述带的方式与所述输送驱动辊转接,从而与该输送驱动辊一起转动开输送所述带;及
激励装置,该装置设置在所述带盒壳体内,用于向所述输送驱动辊侧激励所述输送从动辊。
CN98117466A 1997-07-30 1998-07-30 带盒及印刷装置 Pending CN12086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920197A JP3427687B2 (ja) 1997-07-30 1997-07-30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する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19201/97 1997-07-30
JP22091297A JP3356015B2 (ja) 1997-07-31 1997-07-31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20912/97 1997-07-31
JP22091197A JP3478076B2 (ja) 1997-07-31 1997-07-31 テープ送り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20911/97 1997-07-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8696A true CN1208696A (zh) 1999-02-24

Family

ID=27330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17466A Pending CN1208696A (zh) 1997-07-30 1998-07-30 带盒及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132119A (zh)
EP (1) EP0894635B1 (zh)
KR (1) KR19990014291A (zh)
CN (1) CN1208696A (zh)
DE (1) DE69804172T2 (zh)
TW (1) TW35712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0991B (zh) * 2004-09-24 2010-05-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03722906A (zh) * 2008-12-25 2014-04-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13386478A (zh) * 2020-03-11 2021-09-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94635B1 (en) * 1997-07-30 2002-03-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and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US6491461B1 (en) 1999-03-31 2002-12-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tape cartridge and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tape cartridge, and tape cutting device
FR2796372B1 (fr) 1999-07-13 2001-09-07 Dassault Automatismes Cassette a ruban consommable, notamment pour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 titres de transport
GB9918163D0 (en) 1999-08-02 1999-10-06 Esselte Nv Tape printer
US6648533B2 (en) * 2001-06-29 2003-11-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abel-making inkjet printer
JP3864941B2 (ja) * 2003-08-22 2007-01-1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US8465220B2 (en) * 2007-12-07 2013-06-18 Dymo, N.V. Label printing apparatus
JP6008168B2 (ja) * 2012-05-02 2016-10-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5991010B2 (ja) * 2012-05-02 2016-09-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070089A (ja) 2012-09-27 2014-04-21 Brother Ind Ltd 粘着テープ及び粘着テープロール
JP6025033B2 (ja) 2012-09-27 2016-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及び粘着テープロール
JP6007708B2 (ja) * 2012-09-27 2016-10-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5924500B2 (ja) 2013-01-31 2016-05-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CN103273748B (zh) * 2013-06-07 2015-09-30 红石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色带匣
JP6327503B2 (ja) * 2013-10-31 2018-05-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6232932B2 (ja) 2013-10-31 2017-11-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軸付きロール機構、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6213159B2 (ja) * 2013-10-31 2017-10-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755635B2 (ja) * 2013-12-26 2020-09-16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6398225B2 (ja) 2014-02-28 2018-10-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EP3124259B1 (en) * 2014-03-24 2020-02-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printing device
JP6354550B2 (ja) 2014-11-28 2018-07-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16102280A (ja) 2014-11-28 2016-06-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被記録布媒体、記録済み布媒体、布媒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装置
JP6432486B2 (ja) 2015-11-04 2018-12-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熱転写インクリボン、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装置
JP7347077B2 (ja) * 2019-09-30 2023-09-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用カセ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75636A5 (zh) * 1972-08-21 1976-05-14 Schlumberger Inst System
JPS53110596A (en) * 1977-03-08 1978-09-27 Brother Ind Ltd Storing case for print roll paper and printing device having said case
US4617577A (en) * 1982-09-16 1986-10-14 Ricoh Company, Ltd. Thermal-image-transfer recording apparatus
JPS62161580A (ja) * 1986-01-13 1987-07-17 Canon Inc インクシ−トカセツト
JPH02106555A (ja) * 1988-10-14 1990-04-18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収納カセット
JPH0743079Y2 (ja) * 1988-10-19 1995-10-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の整合・圧着装置
JPH0347767A (ja) * 1988-10-31 1991-02-28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テープ走行装置
GB2250716A (en) * 1990-11-20 1992-06-17 Esselte Dymo Nv Lid-responsive release of thermal printhead in printer using cassetted ink-ribbon.
JP3013554B2 (ja) * 1991-10-29 2000-02-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2932121B2 (ja) * 1991-12-05 1999-08-09 ニチバン株式会社 背表紙貼付用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552425Y2 (ja) * 1992-02-27 1997-10-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2990480B2 (ja) * 1993-08-24 1999-12-13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ラベル用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US5378072A (en) * 1993-09-14 1995-01-03 Fargo Electronics, Inc. Transfer materials supplier
US5503482A (en) * 1993-12-29 1996-04-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JPH08169155A (ja) * 1994-10-21 1996-07-0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記録媒体、記録媒体供給源
JP3438447B2 (ja) * 1994-12-28 2003-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状記録媒体の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並びにテープ状記録媒体
EP0894635B1 (en) * 1997-07-30 2002-03-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and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0991B (zh) * 2004-09-24 2010-05-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03722906A (zh) * 2008-12-25 2014-04-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03722906B (zh) * 2008-12-25 2017-10-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13386478A (zh) * 2020-03-11 2021-09-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894635A1 (en) 1999-02-03
US6132119A (en) 2000-10-17
DE69804172D1 (de) 2002-04-18
KR19990014291A (ko) 1999-02-25
DE69804172T2 (de) 2002-08-29
EP0894635B1 (en) 2002-03-13
TW357123B (en) 1999-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8696A (zh) 带盒及印刷装置
CN1190325C (zh) 纸带打印装置
CN1202961C (zh) 进纸设备和记录设备
CN1231359C (zh) 薄片进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CN100349788C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174859C (zh) 介质盒和带有可拆卸介质盒的图像记录装置
CN1689944A (zh) 记录介质馈送器和图像记录装置
CN1760101A (zh) 纸张进给单元、纸张分离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236924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以及复印介质盒
CN101055627A (zh) 射频识别标签、标志带卷、射频识别电路元件带盒
CN106715134A (zh) 带盒
CN1799970A (zh) 供纸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236342A (zh) 平台型打印机
CN1717362A (zh) 打印机
EP1500618B1 (en) Recording-medium returning mechanism and a 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4120802B2 (ja) 記録装置
CN1550350A (zh) 间隙调整装置、记录设备和液体喷射设备
JP2007076118A (ja) 製本装置
CN1127703A (zh) 记录设备
CN1083774C (zh) 打印机
CN1446697A (zh) 纸张输送装置及成像装置
CN1084680C (zh) 印章制作装置
CN1743256A (zh) 图像记录设备以及记录介质供应装置
US20080047971A1 (en) Sticky Note Feeder and Sticky Note Printer
CN1890108A (zh) 记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