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8005C - 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和调整夹具 - Google Patents

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和调整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8005C
CN1208005C CNB021183864A CN02118386A CN1208005C CN 1208005 C CN1208005 C CN 1208005C CN B021183864 A CNB021183864 A CN B021183864A CN 02118386 A CN02118386 A CN 02118386A CN 1208005 C CN1208005 C CN 120800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pport
buffer
anchor clamps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183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82405A (zh
Inventor
冈田知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82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2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80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800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H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KING CLOTHES, e.g. FOR DRESS-MAKING OR FOR TAIL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41H37/00Machines, 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setting fastener-elements on garments
    • A41H37/04Setting snap fast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H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KING CLOTHES, e.g. FOR DRESS-MAKING OR FOR TAIL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41H37/00Machines, 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setting fastener-elements on garments
    • A41H37/10Setting butt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764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with testing or indicating
    • Y10T29/49771Quantitative measuring or gauging
    • Y10T29/49776Pressure, force, or weight determi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764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with testing or indicating
    • Y10T29/49778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with testing or indicating with aligning, guiding, or instruction
    • Y10T29/4978Assist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10T29/49833Punching, piercing or reaming part by surface of second part
    • Y10T29/49835Punching, piercing or reaming part by surface of second part with shap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10T29/49895Associating parts by use of aligning means [e.g., use of a drift pin or a "fix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10T29/49895Associating parts by use of aligning means [e.g., use of a drift pin or a "fixture"]
    • Y10T29/49897Registering mating opposed tool parts [e.g., registering a punch and a cooperating di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039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with control means energized in response to activator stimulated by condition sensor
    • Y10T29/53061Responsive to work or work-related machine element
    • Y10T29/53065Responsive to work or work-related machine element with means to fasten by deformation
    • Y10T29/5307Self-piercing work par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43Means to drive self-piercing work par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909Means comprising hand manipulatable tool
    • Y10T29/53913Aligner or cen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Scree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和调整夹具,其中,在钮扣安装装置的上下支架(21、31)作为上下模的替代设置夹具(52、57)。首先,在使上下的弹簧(211、317)无效化的状态下调整上下支架(21、31)的相对位置,接着,在使上方的弹簧(211)无效化的状态下,使弹性力强的下方的弹簧(317)有效,进行该弹簧的调整,接着,使上方的弹簧(211)有效,进行该弹簧的调整。

Description

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和调整夹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坯布安装钮扣的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和在该调整方法中使用的调整夹具。
背景技术
过去,使用有使在布料等坯布安装按扣等钮扣类的操作自动化的钮扣安装装置(日本实公平3-1447号公报等)。
在这样的钮扣安装装置中,分别将一对钮扣部件(钮扣构件和固定构件)的一方和另一方装到夹住坯布地配置的一对金属模(第1模和第2模),使这些金属模压接,从而使上述钮扣构件和固定构件夹住坯布进行铆接加工,相互接合,由此进行钮扣在坯布的安装。
在这样的钮扣安装装置中,设置可使各金属模自由装拆的一对支架,使得可选择与进行安装的钮扣对应的金属模。在各支架的一方或两方设置驱动机构,使金属模的一方或两方朝相互接近和离开的方向(进退轴线)进退,从而使各金属模压接或离开,由铆接加工进行钮扣安装。
在支架或驱动机构的一部分设置使用弹簧等的缓冲构造,使得可在某种程度的范围内与坯布的厚度变动对应。即,在坯布的厚度大的场合,通过例如反抗弹簧的弹性力推入金属模,从而可避免在两金属模间产生过大的压接力。这样的缓冲机构有设于金属模的任一方侧的场合,也有设于两方侧的场合。另外,在设于一方的场合,可为受到进退驱动的支架或固定的支架中的任一个。另外,作为缓冲机构的设置形式,可适当地采用组装到支架内的形式,相对驱动机构缓冲地支承支架的形式,或在驱动机构的一部分配置缓冲机构的形式等多种形式。
可是,作为由这样的钮扣安装装置安装的钮扣类,在铆接爪状部分的场合等,金属模的压接力可较小。然而,在铆接杆式或扣孔的场合,需要较大的压接力。为了在宽范围内对应这样的强铆接力和弱铆接力,一方的金属模的支承使用弱的弹簧,另一方的金属模的支承使用强的弹簧。
图4示出使用这样的强弱2种弹簧的钮扣安装装置。
钮扣安装装置10具有金属制的基本箱状的机架11,该机架11在正面具有凹形的加工部分12。在加工部分12的上侧配置支承上模20(第1模)的上支架21(第1支架),在下侧配置对下模30(第2模)进行支承的下支架31(第2支架)。
下支架31固定于机架11。另一方面,上支架21由内装于机架11的驱动机构40朝上下按规定行程进行进退驱动。驱动机构40以马达41作为驱动源,通过臂42、杆43、曲柄44、及杆45使连杆机构46摆动,由该摆动使上支架21上下移动。
因此,在钮扣安装装置10,上支架21和下支架31由驱动机构40的动作相互接近和离开,由分别支承的上模20和下模30的接离可对分别保持的钮扣构件和固定构件进行铆接。
在这样的钮扣安装装置10中,使上支架21和使其进退的驱动机构40成为第1侧部分,固定地设置于机架11的下支架31成为第2侧部分。在包含于第1侧部分的上支架21设置上缓冲机构22(第1缓冲器和第1缓冲器调整装置),在作为第2侧部分的下支架设置下缓冲机构32(第2缓冲器和第2缓冲器调整装置)。
图5示出上支架21。
上支架21具有筒状的外壳210,在从该外壳210的图中下端侧朝内部延伸的空洞内收容多个碟簧211(第1缓冲器),在该碟簧211的自由端侧设置端部构件212。
在外壳210的空洞的开口部分近旁收容套筒213,在该套筒213安装上模20,由止动螺钉214防脱。套筒213通过调整螺栓215接触端部构件212,承受由碟簧211形成的朝图中下方向的弹性力。套筒213由朝外壳210的侧面开口216凸出的接合构件217在一定位置限制朝图中向下的移动。因此,套筒213在承受图中朝上的力时可反抗碟簧211的弹性力移动。在这里,通过使调整螺栓215回转,改变从套筒213的凸出量,可对碟簧211的初期负荷进行增减,由此可调整从碟簧211对套筒213施加的弹性力(第1缓冲器调整装置)。
图6示出下支架31。
下支架31具有筒状的外壳310,该外壳310通过在形成于外周的阳螺纹螺旋接合螺母313从而将机架11的一部分和沿着其背面侧的基板312一体紧固。在基板312连接多个拉杆314,在其另一端插通座板315,同时,螺旋接合调整螺母316。在座板315与外壳310之间与外壳310同轴地配置螺旋弹簧317(第2缓冲器)。
在外壳310的内部同轴双层地配置支杆301和套筒302。在套筒302的途中形成凸缘部303,该凸缘部303支承于螺旋弹簧317的图中上端,在由从螺旋弹簧317朝图中向上的弹性力推压到螺母313的状态下保持。套筒302的图中下端延伸到座板315的中央开口内。在套筒302的前端的内周面形成阴螺纹。在该阴螺旋螺旋接合调整螺栓305。在调整螺栓305螺旋接合止转用的锁紧螺母304。调整螺栓305的图中上端接触在支杆301的图中下端。在外壳310的图中上端安装下模30。下模30由从外壳310的侧面螺旋接合的埋入螺钉311防止转动,但可相对外壳310朝图中上下自由移动。下模30的端部接触在支杆301,支承负荷。因此,通过松开锁紧螺母304,相对套筒302使调整螺栓305回转,可相对套筒302和机架11使支杆301升降,相对上模20调整下模30(模位置调整器)。
在从下模30施加图中朝下的力的场合,该负荷通过支杆301、调整螺栓305、锁紧螺母304传递到套筒302,压缩螺旋弹簧317,如负荷在规定的值以上,则下模30和套筒302朝图中下方向移动。在这里,通过使调整螺母316回转,调整座板315的位置,可增减螺旋弹簧317的初期负荷,这样,可调整从螺旋弹簧317作用于套筒302的弹性力(第2缓冲器调整装置)。
在下模30的周围安装使用弱螺旋弹簧309的防脱装置308,使得可在接触坯布之前的期间防止钮扣部件等脱落。
在以上那样的钮扣安装装置10中,通常上侧的碟簧211使用弹性力较弱的碟簧,下侧的螺旋弹簧317使用弹性力较强的碟簧。具体地说,上侧的碟簧211的弱弹性力用于对应只需要弱铆接力的钮扣,下侧的螺旋弹簧317的强弹性力用于对应需要强铆接力的钮扣。这样,使用相同的钮扣安装装置10,不论是需要强铆接力的场合还是只需要弱铆接力的场合,都可适当地对应于每一坯布的厚度的不同使碟簧211或螺旋弹簧317移动,实现与各坯布相应的适当的钮扣安装。
例如,在进行只需要弱铆接力的钮扣安装的场合,在上模20和下模30分别保持钮扣构件等,在该状态下使上模20和下模30靠近,夹住配置在途中的坯布。此时,在下支架31,由于铆接力弱,所以不压缩设定了强弹性力的螺旋弹簧317。另一方面,在上支架21,适当地压缩将弹性力设定得较弱的碟簧211,进行与坯布相应的位移,进行适当的钮扣安装。
另外,在进行需要强铆接力的钮扣安装的场合,分别将钮扣构件等保持在上模20和下模30,在该状态下,使上模20和下模30靠近,夹住配置在途中的坯布。此时,在上支架21,上模20使用大直径的模(参照图5中的点划线)等使外周20A接触外壳210而不是套筒213,使压缩不涉及到弹性力弱的螺旋弹簧317,容许强铆接力。这样,在下支架31中,适当地压缩将弹性力设定得较强的螺旋弹簧317,产生与坯布相应的移动,进行适当的钮扣安装。
在上述那样的钮扣安装装置10中,为了进行适当的钮扣安装,需要在上支架21和下支架31将碟簧211和螺旋弹簧317的弹性力调整为适当的值。
另外,虽然可由上述的缓冲机构与坯布的厚度的变动进行适当的对应,但适当的铆接力受到使钮扣构件和固定构件产生塑性变形的负荷和机架等的刚性的影响。例如,根据钮扣的种类的不同,按扣等铆接力达到约1000-8000N,所以,安装钮扣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弹簧的挠曲,而且需要考虑到机架等的挠曲。
因此,在钮扣安装装置中,至少在设置阶段等初期,必须对每一钮扣安装装置和每一加工的钮扣构件进行设定调整。
现在,为了进行适当的钮扣安装,需要考虑1)上模和下模的最接近状态的相对位置(进退驱动的曲柄机构的下止点位置等)的调整,2)与坯布对应的缓冲机构的调整(由调整螺栓215进行的碟簧211的初期负荷调整,由调整螺母316进行的螺旋弹簧317的初期负荷调整)。
过去,在实际将钮扣构件和固定构件安装于模具的状态下反复进行钮扣安装动作,并且检查加工质量状态,同时进行这些调整。
然而,为了进行上述模具位置的调整和各初期负荷调整,需要对于各调整反复多次检查设定和加工质量状态。特别是在各检查中将钮扣构件和固定构件安装于模具实际地进行钮扣安装,所以整体上需要庞大的作业。另外,缓冲机构的调整需要以良好的精度管理坯布的标准厚度,使用麻烦。另外缓冲机构的弹簧常数和机架等机械部分的刚性等存在大的偏差,所以,难以设定标准值等,调整上很费时间,而且需要熟练,此外,存在难以确实地获得适当的调整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容易而且迅速地进行钮扣安装装置所需调整的调整方法和调整夹具。
本发明提供一种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该钮扣安装装置包括:可安装一对钮扣部件的一方而且配置在规定进退轴线上的第1模、可安装上述一对钮扣部件的另一方而且与上述第1模相向地配置在上述进退轴线上的第2模、包含可自由装拆而且可沿上述进退轴线移动地支承上述第1模的第1支架的第1侧部分、及包含可自由装拆地支承上述第2模的第2支架的第2侧部分、配置在上述第1侧部分和第2侧部分的至少一方用于使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沿规定进退轴线相互接近和离开的驱动机构、设置在上述第1侧部分用于朝上述第2模对上述第1模施加弹性力的第1缓冲器、及用于调整该第1缓冲器的弹性力的第1缓冲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准备至少在一方安装有测力仪的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
进行调整时,先在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作为上述第1模和第2模的替代设置上述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
接着,在使上述第1缓冲器无效化的状态下,使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最为接近,相互压接上述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使得此时由上述测力仪测定的力成为规定值地调整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的相对位置;
接着,在使上述第1缓冲器有效化的状态下,使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最为接近,相互压接上述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使得此时由上述测力仪测定的力成为规定值地调整上述第1缓冲器调整装置。
按照本发明,通过测定作用于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间的力,可进行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和第1缓冲器的调整,与过去那样根据反复试验进行调整的场合相比,可大幅度提高可靠性和快速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该钮扣安装装置包括:可安装一对钮扣部件的一方而且配置在规定进退轴线上的第1模、可安装上述一对钮扣部件的另一方而且与上述第1模相向地配置在上述进退轴线上的第2模、包含可自由装拆而且可沿上述进退轴线移动地支承上述第1模的第1支架的第1侧部分、包含可自由装拆地支承上述第2模的第2支架的第2侧部分、配置在上述第1侧部分和第2侧部分的至少一方用于使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沿规定进退轴线相互接近和离开的驱动机构、设置在上述第1侧部分用于朝上述第2模对上述第1模施加弹性力的第1缓冲器、用于调整该第1缓冲器的弹性力的第1缓冲器调整装置、比上述第1缓冲器强而且配置在上述第2侧部分用于朝上述第1模对上述第2模施加弹性力的第2缓冲器、及对该第2缓冲器的弹性力进行调整的第2缓冲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准备至少在一方安装有测力仪的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
进行调整时,先在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作为上述第1模和第2模的替代设置上述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
接着,在使上述第1缓冲器和第2缓冲器都无效化的状态下,使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最为接近,相互压接上述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使得此时由上述测力仪测定的力成为规定值地调整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的相对位置;
接着,在使上述第2缓冲器有效化而且第1缓冲器无效化的状态下,使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最为接近,相互压接上述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使得此时由上述测力仪测定的力成为规定值地调整上述第2缓冲器调整装置;
在使上述第1缓冲器和第2缓冲器都有效化的状态下,使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最为接近,相互压接上述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使得此时由上述测力仪测定的力成为规定值地调整上述第1缓冲器调整装置。
按照本发明,通过测定作用于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间的力,可进行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的相对位置的调整、第1缓冲器的调整、及第2缓冲器的调整,与过去那样根据反复试验进行调整的场合相比,可大幅度提高可靠性和快速性。
特别是在具有第1缓冲器和第2缓冲器双方的场合,过去麻烦程度明显增大,但在本发明中,可使用相同的测力仪由同样的操作完成调整。
在本发明的调整方法中,上述进退轴线不限于上述现有技术例那样的上下方向,也可为左右等水平方向等。驱动机构只要可使第1模和第2模接近和离开即可,除了驱动上述现有技术例那样的第1模和第2模中的任一个的方式外,也可为驱动第1模和第2模双方的形式。第1侧部分的第1支架可由上述驱动机构驱动,也可固定地设置到机架。第2侧部分的第2支架可由上述驱动机构驱动,也可固定地设置到机架。
第1缓冲器可设置到第1侧部分的任意的位置,例如可设置到第1侧部分的第1支架内,在对第1支架进行进退驱动的场合,可设置在驱动机构内,在不对第1支架进行进退驱动的场合可设置在第1支架与机架之间。
第2缓冲器可设置在第2侧部分的任意的位置,例如,可设置第2支架内,在对第2支架进行进退驱动的场合可设置在驱动机构内,在不对第2支架进行进退驱动的场合,可设置在第2支架与机架之间。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具有第1缓冲器和第2缓冲器双方的场合,也可适用于仅在一方具有缓冲器的场合。在本发明中,测力仪对力的测定可使用已有的信号处理电路适当地实现。
在本发明中,上述第1缓冲器或第2缓冲器无效化,指不产生这些第1缓冲器或第2缓冲器的弹性力(反弹力)的状态,具体地说,通过将由第1缓冲器或第2缓冲器连接的部分相互固定化而加以实现。例如,通过最大程度地拧入调整螺栓等的操作使第1缓冲器或第2缓冲器变形到压缩极限,则不会进一步产生变形地固定化,由此可实现缓冲器的无效化。或者,也可通过另行设置连接构件等,将由第1缓冲器或第2缓冲器连接的部分相互连接,实现由第1缓冲器或第2缓冲器的固定化形成无效化。
在本发明的调整方法中,为了使上述第1缓冲器或第2缓冲器的弹性力无效化,也可使用与上述第1支架接触从而在上述进退轴线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调整夹具作为上述第1调整夹具,或者使用与上述第2支架接触从而使沿上述进退轴线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调整夹具作为上述第2调整夹具。
例如,如使用比第1模或第2模直径大的调整夹具,与第1支架或第2支架的外壳等的固定的部分接触地构成,则可容易地实现在进退轴线方向上的移动限制。
按照本发明,虽然需要专用的夹具,但不需要将弹簧压紧到极限的操作等,所以,可由简单的构造实现迅速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调整方法中,作为上述第1调整夹具或第2调整夹具中的任一方,最好使用在一部分具有薄壁部而且在该薄壁部安装有应力仪或压电仪的调整夹具。
由这样的薄壁部,可使得产生于第1支架与第2支架之间的力形成的应变明显化,由应力仪或压电仪等传感器确实而且正确地检测。
在本发明中,作为第1和第2缓冲器,可采用螺旋弹簧、碟簧、板簧等机械式弹簧,同时,也可采用气缸、液压缸、空气阻尼器或液压阻尼器等。但是,考虑到构造的简化和调整的容易程度、耐久性等,最好使用机械式弹簧。
本发明提供一种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夹具,该调整夹具在调整钮扣安装装置时使用,该钮扣安装装置包括:可安装一对钮扣部件的一方而且配置在规定进退轴线上的第1模、可安装上述一对钮扣部件的另一方而且与上述第1模相向地配置在上述进退轴线上的第2模、包含可自由装拆而且可沿上述进退轴线移动地支承上述第1模的第1支架的第1侧部分、包含可自由装拆地支承上述第2模的第2支架的第2侧部分、配置在上述第1侧部分和第2侧部分的至少一方用于使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沿规定进退轴线相互接近和离开的驱动机构、设置在上述第1侧部分用于朝上述第2模对上述第1模施加弹性力的第1缓冲器、及用于调整该第1缓冲器的弹性力的第1缓冲器调整装置;
其特征在于:可选择调整第1支架和第2支架的相对位置时所需的位置调整厚度T0和上述第1缓冲器的弹性力调整所需的第1调整厚度T1。
本发明提供一种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夹具,该调整夹具在调整钮扣安装装置时使用,该钮扣安装装置包括:可安装一对钮扣部件的一方而且配置在规定进退轴线上的第1模、可安装上述一对钮扣部件的另一方而且与上述第1模相向地配置在上述进退轴线上的第2模、包含可自由装拆而且可沿上述进退轴线移动地支承上述第1模的第1支架的第1侧部分、包含可自由装拆地支承上述第2模的第2支架的第2侧部分、配置在上述第1侧部分和第2侧部分的至少一方用于使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沿规定进退轴线相互接近和离开的驱动机构、设置在上述第1侧部分用于朝上述第2模对上述第1模施加弹性力的第1缓冲器、用于调整该第1缓冲器的弹性力的第1缓冲器调整装置、比上述第1缓冲器强而且配置在上述第2侧部分用于朝上述第1模对上述第2模施加弹性力的第2缓冲器、及对该第2缓冲器的弹性力进行调整的第2缓冲器调整装置;
其特征在于:可选择调整上述第1支架与第2支架的相对位置时所需的位置调整厚度T0、上述第1缓冲器的弹性力调整所需的第1调整厚度T1、及上述第2缓冲器的弹性力调整所需的第2调整厚度T2。
这样的夹具可作为具有各规定厚度的块的多个夹具相互交换地安装,也可形成叠置多个块实现各规定厚度那样的组装式的夹具等。
通过利用这样的夹具,可确实而且迅速地实施包含第1支架和第2支架的位置调整、第1缓冲器的调整、及第2缓冲器的调整的上述调整方法。
在本发明的调整夹具中,最好具有基本构件和追加构件,该基本构件具有可安装于上述第1支架或第2支架的轴部和形成于该轴部一端的凸缘部,该追加构件形成为环状,可插通上述轴部而且可与上述凸缘部层叠,通过仅叠置上述凸缘部或叠置上述凸缘部和任意的追加构件,可形成上述位置调整厚度T0和第1调整厚度T1。
在本发明的调整夹具中,也可具有这样的基本构件和追加构件,该基本构件具有可安装于上述第1支架或第2支架的轴部和形成于该轴部一端的凸缘部,该追加构件形成为环状,可插通上述轴部而且可与上述凸缘部层叠,通过仅叠置上述凸缘部或叠置上述凸缘部和任意的追加构件,可形成上述位置调整厚度T0、第1调整厚度T1、及第2调整厚度T2。
在本发明中,通过形成与环状的追加构件的组合式的夹具,可获得装拆的容易性、组合时的稳定性等,提高实用性。
在本发明的调整夹具中,最好上述追加构件中的任一个为了使上述第1缓冲器或第2缓冲器无效化,与上述第1支架或第2支架接触而限制朝上述进退轴线方向的移动;
上述追加构件的其他的任一个为了使上述第1缓冲器或第2缓冲器的弹性力有效,不与上述第1支架或第2支架干涉。
按照本发明,使用可自由更换调整夹具的追加构件,可实现上述调整方法中的任一缓冲器的无效化,进一步简化上述调整方法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调整夹具的透视图。
图2(A)和图2(B)分别为示出上述实施形式的夹紧钳的侧面图。
图3(A)-图3(C)分别为示出调整作业的各阶段的图。
图4为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钮扣安装装置中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示出上述钮扣安装装置的上支架周边的断面图。
图6为示出上述钮扣安装装置的下支架周边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形式。
本实施形式使用本发明的调整方法和调整夹具进行上述钮扣安装装置10(参照图4、图5、图6)的初期调整。
在这里,对于钮扣安装装置10如前面那样进行了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下面说明本发明的调整夹具和使用其的本发明的调整方法的顺序。
图1示出一个形式的调整夹具50。
调整夹具50具有作为第1调整夹具使用的上钳组件51、作为第2调整夹具使用的夹紧钳52、及处理来自夹紧钳52的信号的数据记录器53。
如图1所示,上钳组件51由作为基本构件的1个上钳54和作为追加构件的3个垫圈(A垫圈55、B垫圈56、C垫圈57)构成。
如图3(A)-图3(C)所示,上钳54具有圆柱状的轴部541和形成于其一端的圆盘状的凸缘部542。轴部541与上模20的被支承部分相对应地形成,可由上支架21支承。凸缘部542按厚度TS形成外径DA的圆盘状,该外径DA比上支架21的套筒213的外径DR大。
A垫圈55形成为环状,厚度为TA,而且具有与上钳54基本相同的外径DA。该A垫圈55通过插通于上钳54的轴部541而与凸缘部542叠置,可按外径DA形成厚度T0(T0=TS+TA)的圆柱状的支座。
B垫圈56形成为环状,厚度为TB(TB>TA),而且具有与上钳54基本相同的外径DA。该B垫圈56通过插通到上钳54的轴部541而与凸缘部542叠置,可形成外径为DA、厚度为T1(T1=TS+TB)的圆柱状支座。在这里,A垫圈55与B垫圈56的厚度差为S1=T1-T0=TB-TA。TB>TA这样的设定如后述那样,在调整模位置时将作为第2缓冲器的螺旋弹簧317压入到极限附近使其无效化,然后,使螺旋弹簧317有效化,进行其调节。有效化时的螺旋弹簧317比无效化状态长。进行调整时,为了将变长了的螺旋弹簧317压缩某种程度,使用比A垫圈55的厚度TA大的厚度TB的B垫圈56。因此,B垫圈56比A垫圈55厚的程度S1(=TB-TA)最好相应于螺旋弹簧317的特性(无负荷长度、弹簧常数等)适当地选择。
C垫圈57形成为环状,全体的厚度为TC(TC>TA),而且具有与上钳54基本相同的外径DA。在这里,C垫圈57在一方侧形成台阶,沿径向划分成其外侧的凸缘部571和内侧的心部572。凸缘部571具有厚度TC′,心部572形成厚度TC。因此,心部572从凸缘部571凸出台阶量S2=TC-TC′。凸缘部571的外径为DA,心部572的外径为DC(DC<DA)。该C垫圈57通过插通到上钳54的轴部541而与凸缘部542叠置,从而可形成外径DA、厚度T2(T2=TS+TC)的圆柱状支座。
在这里,比较C垫圈57的外径DA、DC与上支架21的套筒213的外径DR可知,凸缘部571的外径DA>套筒213的外径DR>心部572的外径DC。因此,在与上钳54一起将C垫圈57设定于上支架21的场合,心部572仅接触在套筒213,不与其外侧的外壳210接触。另一方面,凸缘部571与外壳210接触。因此,C垫圈57可相对外壳210将套筒213按台阶量S2推入。
这些上钳54和各A垫圈55-57都可通过对钢等金属材料进行切削加工适当地制造。如可获得能够承受用于本发明的调整的负荷的强度,则可由合成树脂材料等的模压成形等进行制造。
下面返回到图1进行说明。夹紧钳52具有圆柱状的轴部521和形成于其一端的圆盘状的凸缘部522,在与该凸缘部522的轴部521相反侧形成由圆筒状的罩523覆盖的块部524。
如图3(A)-图3(C)所示那样,轴部521与下模30的被支承部分对应地形成,可由下支架31支承。凸缘部522形成规定厚度的圆盘状,例如形成与上述上钳54同样的外径DA。
如图2(A)-图2(B)所示那样,块部524划分成与凸缘部522连接的基部块525、与凸缘部522相反侧的前端块526、及形成于其间的中间块527。基部块525形成为比凸缘部522直径稍小的圆盘状,前端块526也基本为相同形状。另一方面,中间块527形成为薄板状(薄壁部),该部分的厚度设定得比例如轴部521的外径小(参照图2(B))。
在中间块527的至少一方的表面设置测力仪528。作为测力仪528,可使用已有的应变仪、压电仪、及其它根据物体表面的应变输出与在该部分受到的负荷对应的电阻值和电信号等物理量的测力仪。
按照这些块部524和测力仪528,在例如将压缩负荷施加在基部块525与前端块526之间的场合,在减小了断面积的中间块527的表面明显出现由负荷产生的应变,可由测力仪528确实地测量该应变。
测力仪528的输出信号由图1所示电缆520引出到外部,由前端的联接器等连接到数据记录器53。
这些测力仪528和电缆520的连接部分收容到覆盖块部524外周的圆筒状的罩523内,防止受到污损等。罩523仅覆盖块部524的外周面,将前端块526的表面露出,调整作业时与上钳54直接压接。
形成块部524的这些各块525-527由例如连续的钢等金属材料形成。制造时,可采用这样的顺序,即,从金属材料切出与块部524相应的圆柱形,从两侧切削其中间部,形成中间块527。另外,也可用从块部524连接到凸缘部522和轴部521的材料切出。如可获得能够承受用于本发明的调整的负荷的强度,而且可由测力仪测量负荷,则也可使用合成树脂材料等由模压成形。罩523只要重量轻而且可获得适当的强度即可,通常可由合成树脂片等制成。
下面,返回到图1进行说明。数据记录器53用于处理夹紧钳52的测力仪528的输出信号,在夹紧钳52显示该负荷,进行记录和适当的数据处理。
数据记录器53具有金属或树脂制的矩形箱状的外壳531,在其一个侧面设置连接引自夹紧钳52的电缆520的联接器(图中未示出)。在外壳531的表面配置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532和使用防尘性高的膜片开关等的操作按钮533。
在外壳531的内部收容适当处理输入的信号、在显示部532显示负荷值的数据处理回路(图中未示出)。数据处理回路可利用已有的数据处理回路,只要至少可进行与测力仪528相应的适当的负荷值的运算即可,但最好还具有显示单位等的选择功能、校正功能、自我诊断功能、电源管理功能等。另外,也可具有依次显示与本发明的调整方法相应的顺序的指南、途中应注意的事项的信息等的功能。这样的信息功能也可根据已有的计算机技术进行适当组合。
下面说明使用上述调整夹具50的调整的具体顺序。
首先,进行上支架21和下支架31的相对位置的调整(模具位置调整)。
进行该调整时,使钮扣安装装置10的上下支架21、31离开,从上支架21拆下上模20,作为替代,安装组合了A垫圈55的上钳54。在这里,A垫圈55接触在上支架21的外壳210,不会推压套筒213,所以,将上支架21的碟簧211无效化。
另外,从下支架31拆下下模30,作为替代,安装夹紧钳52。夹紧钳52的电缆520连接到数据记录器53。
通过拧入与下支架31的拉杆314螺旋接合的调整螺母316,使座板315移动,将螺旋弹簧317压缩到变形极限。这样,即使从上钳54对夹紧钳52施加负荷,螺旋弹簧317也不进行与该负荷相应的变形,即螺旋弹簧317被无效化。
进行了以上的准备后,不在钮扣安装装置10产生冲击力地由手动操作等使上下支架21、31缓慢地接近,压接上钳54的下面和夹紧钳52的上面(图3(A)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将由钮扣安装装置10形成的钮扣安装用的负荷作用于相互压接的上钳54与夹紧钳52之间。该负荷可从数据记录器53的显示读取。
在上支架21与下支架31最接近的状态(驱动机构40的下止点位置)获得负荷值,使其再次离开,然后,使钮扣安装装置10的动作状态返回到通常的停止状态。接着,使负荷值接近规定值地进行驱动机构40的连杆调整或由调整螺栓305进行的上模20的高度调整。反复进行多次这些测定和调整,如测定的负荷成为规定值,则成为适当地设定了上支架21和下支架31的相对位置的状态。
接着,进行下支架31的螺旋弹簧317的调整(第2缓冲器调整)。
进行该调整时,一时使钮扣安装装置10的上下支架21、31离开,从上支架21拆下组合了A垫圈55的上钳54,将A垫圈55更换成B垫圈56,再次安装到上支架21。在这里,B垫圈56也与上支架21的外壳210接触,不会推入套筒213,所以,上支架21的碟簧211依然无效化。
另一方面,松开与下支架31的拉杆314螺旋接合的调整螺母316,释放螺旋弹簧317,当从上钳54对夹紧钳52作用负荷时,螺旋弹簧317进行与该负荷相应的变形地有效化。
完成以上准备后,使钮扣安装装置10的上下支架21、31接近,压接上钳54的下面与夹紧钳52的上面(图3(B)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由钮扣安装装置10产生的钮扣安装用的负荷作用在相互压接的上钳54与夹紧钳52之间。此时,由于螺旋弹簧317有效化,所以,螺旋弹簧317与安装于下支架31的夹紧钳52的负荷相对应地移动。在该状态下的负荷值可从数据记录器53的显示读取。
在上支架21与下支架31最接近的状态(驱动机构40的下止点位置)下获得负荷值,使其再次离开,然后,使钮扣安装装置10的动作状态返回到通常的停止状态。接着,使负荷值接近规定值地进行下支架31的缓冲器调整。具体地说,使调整螺母316回转,使座板315升降,从而调整螺旋弹簧317的长度。反复进行多次这些测定和调整,如测定的负荷为规定值,则成将下支架31的螺旋弹簧317设定为适当的弹性力的状态。
接着,进行上支架21的碟簧211的调整(第1缓冲器调整)。
进行该调整时,一时使钮扣安装装置10的上下支架21、31离开,从上支架21拆下组合了B垫圈56的上钳54,将B垫圈56更换为C垫圈57,再次安装到上支架21。在这里,心部572不与外壳210接触,C垫圈56推入套筒213,上支架21的碟簧211有效化。
下支架31的螺旋弹簧317保持为释放状态(有效化状态)。这是由于下支架31的螺旋弹簧317相对上支架21的碟簧211足够强,如在碟簧211的调整所需程度的弱负荷的范围,则螺旋弹簧317保持为有效状态也没有影响。
完成以上准备后,由手动操作缓慢地使钮扣安装装置10动作,使上下支架21、31缓慢地接近,压接上钳54的下面和夹紧钳52的上面(图3(C)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由钮扣安装装置10产生的钮扣安装用的负荷作用在相互压接的上钳54与夹紧钳52之间。此时,碟簧211和螺旋弹簧317都有效化,但碟簧211与螺旋弹簧317相比较弱,所以,即使存在铆接用的负荷,螺旋弹簧317也不收缩,仅是碟簧211与负荷相应地移动。在该状态下的负荷值可从数据记录器53的显示读取。
在上支架21与下支架31最接近的状态(驱动机构40的下止点位置)下获得负荷值,使其再次离开,然后,使钮扣安装装置10的动作状态返回到通常的停止状态。接着,使负荷值接近规定值地进行上支架21的缓冲器调整。具体地说,操作碟簧211(端部构件212)与套筒213之间的调整螺栓215,调整碟簧211的长度。反复进行多次这些测定和调整,如测定的负荷为规定值,则成为将上支架21的碟簧211设定为适当的弹性力的状态。
结束这些调整后,使钮扣安装装置10的上下支架21、31离开,从上下支架21、31拆下上钳54和夹紧钳52,再次安装上模20和下模30。这样,可获得适当进行了调整的钮扣安装装置10,用于钮扣安装作业。
按照这样的本实施形式,可获得以下所述的效果。
即,根据本发明的调整方法,在观察显示于数据记录器53的负荷值的同时操作驱动机构40或上下的调整螺栓215、305,从而实现上下支架21、31的相对位置调整和上下的弹性力调整。
为此,可消除如现有技术那样设定、进行试验等的麻烦,同时,可确保调整作业的正确性和快速性。另外,只要使所显示的负荷成为规定值地进行调整即可,所以,不限于熟练的作业者,谁都可简单地进行作业。
在进行调整时,通过使用基于本发明的调整夹具50,可简单而且确实地进行相对位置和上下弹性力这样的各调整的切换。
特别是通过使用作为基本构件的1个上钳54、作为追加构件的3个垫圈(A垫圈55、B垫圈56、C垫圈57)构成的上钳组件51,可迅速地进行各调整所需的夹具的切换,同时,可使上钳54通用化,获得减少材料、处理容易化等效果。
另外,在A垫圈55、B垫圈56、C垫圈57中,可由外径的设定,使上支架21的碟簧211的无效和有效的切换同时进行,操作的简化有效。
另一方面,在夹紧钳52中,形成薄板状的中间块527作为薄壁部,为了在这里设置测力仪528,所以,可使负荷的影响作为应变明显化,可确实地测定加在夹紧钳52的负荷。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式,以下那样的变型也包含于本发明。
上钳组件51不限于组合作为基本构件的上钳54和作为追加构件的各垫圈55-57的方式。例如,也可形成组合上述实施形式的上钳54和A垫圈55的状态(厚度T0)的基本钳,在该基本钳组合追加垫圈(厚度T1-T2),形成组合上述实施形式的上钳54和B垫圈56的状态(厚度T1)。但是,通过如上述实施形式那样形成,可在某种程度上增大各垫圈的厚度,适合于确保作为部件的强度。即,如追加垫圈变得过薄,则存在产生破损等的危险,所以需要注意。
另外,作为上钳组件51,不限于组合方式,也可准备具有必要厚度的多个钳。例如,也可将组合上述实施形式的上钳54和A垫圈55的状态的A钳(厚度T0)、组合上钳54和B垫圈56的状态的B钳(厚度T1)、及组合上钳54和C垫圈57的状态的C钳(厚度T2)这3种作为一组依次替换。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下支架31的螺旋弹簧317的无效化采用了将螺旋弹簧317压缩到变形极限的方式,但也可形成例如从侧方拧入止动螺钉相对外壳310固定支杆301或夹紧钳52的轴部521的方式,或在夹紧钳52组合B垫圈56等,避免轴部521和支杆301的压接,由此使螺旋弹簧317无效化。同样,在上支架21的碟簧211的无效化中,也可采用其它方式。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作为调整对象的钮扣安装装置10的上模侧受到进退驱动,但也可为下模侧受到进退驱动的形式或上下都受到进退驱动的形式。另外,上下支架缓冲机构也不限于碟簧,也可为利用其它种类的弹簧或其它弹性构件的缓冲器等,另外,不限于机构式,也可为使用气压或液压的缸等。另外,各缓冲器调整装置的构造等也是任意的,最好相应于作为调整对象的缓冲器的形式等适当地选择。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上下都具有缓冲机构,依次进行上下支架的相对位置调整、下缓冲机构的调整、及上缓冲机构的调整,但也可在相对位置调整后进行上缓冲机构的调整,之后进行下缓冲机构的调整。
在下缓冲机构(螺旋弹簧317)为有效化状态或无效化状态的任一状态下,上缓冲机构(碟簧211)的调整对弹性力的调整值均没有影响。
另外,在钮扣安装装置仅具有上缓冲机构或下缓冲机构的场合等,可在上下支架的相对位置调整之后仅进行上缓冲机构或下缓冲机构的调整。在这样的场合,可在调整上下支架的相对位置调整时使缓冲机构(上下任何一个)无效化,在该缓冲机构的弹性力的调整时再次有效化。这些缓冲机构的无效化、有效化只要按照上述实施形式进行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说明了上模20和下模30及上支架21和下支架31这样的上下配置的钮扣安装装置,但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具有左右或倾斜方向的进退轴线的钮扣安装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测力仪528仅设置于中间块527的单面,但也可设置在两面。在该场合,可合成两方的输出,也可分别测量,计算出平均值等,也可避免中间块527的倾斜和倒下的影响导致的误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可对应多种钮扣安装装置,只要相应于细部形状等适当改变夹具等即可。

Claims (16)

1.一种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该钮扣安装装置包括:可安装一对钮扣部件的一方而且配置在规定进退轴线上的第1模、可安装上述一对钮扣部件的另一方而且与上述第1模相向地配置在上述进退轴线上的第2模、包含可自由装拆而且可沿上述进退轴线移动地支承上述第1模的第1支架的第1侧部分、包含可自由装拆地支承上述第2模的第2支架的第2侧部分、配置在上述第1侧部分和第2侧部分的至少一方用于使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沿规定进退轴线相互接近和离开的驱动机构、设置在上述第1侧部分用于朝上述第2模对上述第1模施加弹性力的第1缓冲器、及用于调整该第1缓冲器的弹性力的第1缓冲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准备至少在一方安装有测力仪的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
进行调整时,先在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作为上述第1模和第2模的替代设置上述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
接着,在使上述第1缓冲器无效化的状态下,使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最为接近,相互压接上述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使得此时由上述测力仪测定的力成为规定值地调整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的相对位置;
接着,在使上述第1缓冲器有效化的状态下,使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最为接近,相互压接上述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使得此时由上述测力仪测定的力成为规定值地调整上述第1缓冲器调整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钮扣安装装置包括:
比上述第1缓冲器强而且配置在上述第2侧部分、用于朝上述第1模对上述第2模施加弹性力的第2缓冲器,及对该第2缓冲器的弹性力进行调整的第2缓冲器调整装置;
准备至少在一方安装有测力仪的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
进行调整时,先在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作为上述第1模和第2模的替代设置上述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
接着,在使上述第1缓冲器和第2缓冲器都无效化的状态下,使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最为接近,相互压接上述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使得此时由上述测力仪测定的力成为规定值地调整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的相对位置;
接着,在使上述第2缓冲器有效化而且第1缓冲器无效化的状态下,使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最为接近,相互压接上述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使得此时由上述测力仪测定的力成为规定值地调整上述第2缓冲器调整装置;及
在使上述第1缓冲器和第2缓冲器都有效化的状态下,使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最为接近,相互压接上述第1调整夹具和第2调整夹具,使得此时由上述测力仪测定的力成为规定值地调整上述第1缓冲器调整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使上述第2缓冲器的弹性力无效化,使用与上述第2支架接触从而使沿上述进退轴线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调整夹具作为上述第2调整夹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缓冲器为机械式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使上述第1缓冲器的弹性力无效化,使用与上述第1支架接触从而使沿上述进退轴线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调整夹具作为上述第1调整夹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使上述第1缓冲器的弹性力无效化,使用与上述第1支架接触从而使沿上述进退轴线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调整夹具作为上述第1调整夹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缓冲器为机械式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缓冲器为机械式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第1调整夹具或第2调整夹具中的任一方,使用在一部分具有薄壁部而且在该薄壁部安装有应力仪或压电仪的调整夹具。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第1调整夹具或第2调整夹具中的任一方,使用在一部分具有薄壁部而且在该薄壁部安装有应力仪或压电仪的调整夹具。
11.一种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夹具,在调整钮扣安装装置时使用,该钮扣安装装置包括:可安装一对钮扣部件的一方而且配置在规定进退轴线上的第1模、可安装上述一对钮扣部件的另一方而且与上述第1模相向地配置在上述进退轴线上的第2模、包含可自由装拆而且可沿上述进退轴线移动地支承上述第1模的第1支架的第1侧部分、包含可自由装拆地支承上述第2模的第2支架的第2侧部分、配置在上述第1侧部分和第2侧部分的至少一方用于使上述第1支架和第2支架沿规定进退轴线相互接近和离开的驱动机构、设置在上述第1侧部分用于朝上述第2模对上述第1模施加弹性力的第1缓冲器、及用于调整该第1缓冲器的弹性力的第1缓冲器调整装置;
其特征在于:可选择调整第1支架和第2支架的相对位置时所需的位置调整厚度T0和上述第1缓冲器的弹性力调整所需的第1调整厚度T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本构件和追加构件;该基本构件具有可安装于上述第1支架或第2支架的轴部和形成于该轴部一端的凸缘部;该追加构件形成为环状,可插通上述轴部而且可与上述凸缘部层叠,通过仅叠置上述凸缘部或叠置上述凸缘部和任意的追加构件,可形成上述位置调整厚度T0和第1调整厚度T1。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
该钮扣安装装置包括:
比上述第1缓冲器强而且配置在上述第2侧部分、用于朝上述第1模对上述第2模施加弹性力的第2缓冲器,及对该第2缓冲器的弹性力进行调整的第2缓冲器调整装置;
可选择调整上述第1支架与第2支架的相对位置时所需的位置调整厚度T0、上述第1缓冲器的弹性力调整所需的第1调整厚度T1、及上述第2缓冲器的弹性力调整所需的第2调整厚度T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本构件和追加构件;该基本构件具有可安装于上述第1支架或第2支架的轴部和形成于该轴部一端的凸缘部;该追加构件形成为环状,可插通上述轴部而且可与上述凸缘部层叠;通过仅叠置上述凸缘部或叠压上述凸缘部和任意的追加构件,可形成上述位置调整厚度T0、第1调整厚度T1、第2调整厚度T2。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追加构件的任一个为了使上述第1缓冲器或第2缓冲器的弹性力无效化,与上述第1支架或第2支架接触而限制朝上述进退轴线方向的移动;上述追加构件的其它的任一个为了使上述第1缓冲器或第2缓冲器的弹性力有效,不与上述第1支架或第2支架干涉。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追加构件中的任一个为了使上述第1缓冲器或第2缓冲器的弹性力无效化,与上述第1支架或第2支架接触而限制朝上述进退轴线方向的移动;上述追加构件的其它的任一个为了使上述第1缓冲器或第2缓冲器的弹性力有效,不与上述第1支架或第2支架干涉。
CNB021183864A 2001-04-26 2002-04-26 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和调整夹具 Expired - Lifetime CN120800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29094A JP3971124B2 (ja) 2001-04-26 2001-04-26 ボタンの取付力設定方法
JP129094/2001 2001-04-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2405A CN1382405A (zh) 2002-12-04
CN1208005C true CN1208005C (zh) 2005-06-29

Family

ID=18977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183864A Expired - Lifetime CN1208005C (zh) 2001-04-26 2002-04-26 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和调整夹具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6766569B2 (zh)
JP (1) JP3971124B2 (zh)
KR (2) KR100664829B1 (zh)
CN (1) CN1208005C (zh)
DE (1) DE10218480A1 (zh)
HK (1) HK1047683B (zh)
IT (1) ITTO20020357A1 (zh)
TW (1) TW5378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08323A1 (fr) * 2005-04-14 2006-10-19 Wing Sun Metal Products Limited Pince a boutons et son dispositif de matelassage
US7578586B2 (en) * 2005-11-08 2009-08-25 Xerox Corporation Transfix roller load controlled by force feedback
US7766628B2 (en) * 2006-04-13 2010-08-03 Scroll Technologies Sealed compressor with structure on lower housing shell to assist weld placement
US9596900B2 (en) * 2009-12-25 2017-03-21 Ykk Corporation Upper die for fastening button
JP5490901B2 (ja) * 2010-08-06 2014-05-14 Ykk株式会社 生地評価装置
CN102411156B (zh) * 2011-08-18 2014-07-02 德耀五金钮扣有限公司 打钮机出爪检测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专用设备
TWI508677B (zh) * 2013-08-16 2015-11-21 Chee Siang Ind Co Ltd Hammer hammer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keyhole cut buttonhole device
DE102018008941A1 (de) * 2018-11-13 2020-05-14 Ykk Stocko Fasteners Gmbh 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Gegenstands an einem Träg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Gegenstands an einem Träger
US11445614B2 (en) * 2019-04-24 2022-09-13 JLK Technology Pte Ltd System for fastening multiple stacked planar objects with adaptive compensatory mechanism
CN114618952A (zh) * 2020-12-10 2022-06-14 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打扣装置
CN114770093B (zh) * 2022-04-12 2023-11-10 深圳市联星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弹弓钮扣加工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9224U (ja) * 1983-11-22 1985-06-19 日本ノーシヨン工業株式会社 安全機構を設けた釦加工装置
CA1257076A (en) * 1983-12-29 1989-07-11 Yukio Taga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a pair of fastener elements
DE3508018A1 (de) * 1985-03-07 1986-09-11 William Prym-Werke GmbH & Co KG, 5190 Stolberg Automatische presse zum anbringen von druckknopfteilen an traegern, wie kleidungsstuecken
US4928478A (en) 1985-07-22 1990-05-2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Water and steam injection in cogeneration system
US4741466A (en) * 1986-07-08 1988-05-03 Scovill Apparel Fasteners Inc. Machine for attaching rivets, snap fasteners or similar
JPS6342908A (ja) * 1986-08-06 1988-02-24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部品自動取付機
US4907481A (en) * 1987-09-02 1990-03-13 Jim Dvorak Powered press with manual punch and die alignment capability
US5071717A (en) 1988-09-08 1991-12-10 International Fuel Cells Corporation Coated cathode substrate
JPH0714336Y2 (ja) * 1989-02-03 1995-04-0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投光器のストローク調整装置
JPH0524242A (ja) 1991-07-22 1993-02-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
JPH0555603A (ja) 1991-08-28 1993-03-05 Seiko Instr Inc 半導体不揮発性メモリの製造方法
US5319848A (en) * 1993-06-30 1994-06-14 Volker Schmidt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fasteners to material
DE4408691C1 (de) * 1994-03-15 1995-08-17 Stocko Metallwarenfab Henkels Maschine zum Ansetzen von Nieten, Druckknöpfen und dergleichen
US5463807A (en) * 1994-09-08 1995-11-07 Scovill Fasteners Inc. Attaching machine for attaching fasteners
US5781989A (en) * 1996-11-27 1998-07-21 Eastlex Machine Corporation Fastener attaching apparatus
JP4066004B2 (ja) * 1997-10-13 2008-03-26 忠弘 大見 上段部材取付けの基準となる孔を有する複数の下段部材の固定方法および固定用治具
EP0962873A1 (en) * 1998-06-02 1999-12-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ocessing of textual information and automated apprehension of inform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2327328A (ja) 2002-11-15
CN1382405A (zh) 2002-12-04
DE10218480A1 (de) 2003-01-02
HK1047683A1 (en) 2003-03-07
TW537870B (en) 2003-06-21
HK1047683B (zh) 2005-09-23
ITTO20020357A0 (it) 2002-04-24
KR100664829B1 (ko) 2007-01-04
ITTO20020357A1 (it) 2003-10-24
US20020157230A1 (en) 2002-10-31
US20040103528A1 (en) 2004-06-03
US6766569B2 (en) 2004-07-27
JP3971124B2 (ja) 2007-09-05
US6851182B2 (en) 2005-02-08
KR20020083933A (ko) 2002-11-04
KR100682175B1 (ko) 2007-02-12
KR20060090793A (ko) 2006-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8005C (zh) 钮扣安装装置的调整方法和调整夹具
CN1975984A (zh) 可配置的晶粒分离装置
CN1992092A (zh) 显示装置支架
EP2564987A3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CN111530990A (zh) 一种五金冲压件成型加工方法
CN108058004B (zh) 一种计量表膜片组件的自动装配装置
CN1695960A (zh) 翻页信息处理机
CN211054600U (zh) 一种多穴位背胶贴附治具
CN218556039U (zh) 一种用于固晶机焊头的调力结构
CN206335310U (zh) 汽车零部件焊接定位工装
CN215448280U (zh) 支撑环径向涨紧力检测装置
CN214539691U (zh) 一种电子产品测试装置
CN213673899U (zh) 一种手机屏幕的压合治具
CN210984515U (zh) 半自动电感装配机
CN220112056U (zh) 一种金属零件冲压成型装置
CN213422505U (zh) 一种汽车模型压力测试设备
CN215617926U (zh) 一种led灯具加工用安装平台
CN217452868U (zh) 一种工件压合治具
CN215359871U (zh) 一种活塞预包胶装置
CN218692979U (zh) 一种汽车制造用零部件的冲压卡接装置
CN220761581U (zh) 一种喇叭安装压料机构
CN220136832U (zh) 一种无纺布的冲击试验夹具
CN112873376B (zh) 一种胶垫自动裁切机及裁切方法
CN220561429U (zh) 一种窗框装配工装
CN220313635U (zh) 一种混凝土振动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2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