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1688C - 制在条带上的按扣 - Google Patents

制在条带上的按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1688C
CN1201688C CNB991258290A CN99125829A CN1201688C CN 1201688 C CN1201688 C CN 1201688C CN B991258290 A CNB991258290 A CN B991258290A CN 99125829 A CN99125829 A CN 99125829A CN 1201688 C CN1201688 C CN 120168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base portion
band
buckling parts
mo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1258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5313A (zh
Inventor
明石俊次
濑川清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55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5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168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168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4Stringer tapes; Flaps secured to stringers for cove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7/00Press-button or snap fasteners
    • A44B17/0029Press-button fasteners made of plas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7/00Press-button or snap fasteners
    • A44B17/0029Press-button fasteners made of plastics
    • A44B17/0035Their faste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7/00Press-button or snap fasteners
    • A44B17/0058Strips of press-button fasten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36Button with fastener
    • Y10T24/3683Button with cavity for friction grip fasten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 Y10T24/4522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including member having distinct formations and mating member selectively interlocking therewith
    • Y10T24/45602Receiving member includes either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locking components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cavity
    • Y10T24/45775Receiving member includes either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locking components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cavity having resiliently biased interlocking component or segment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在条带上的按扣,条带上形成有附着孔,扣接件一体地模制在条带的前、后表面上,扣接件由添加了细粒的无机填料的合成树脂制成且设有将附着孔的整个周缘部分围封住的基部,每一扣接件均有一位于基部中心处的开口且包括一扣合部,扣合部沿着基部开口的一内周面设置在基部上,与基部形成一整体,并能与一匹配的扣接件相扣合和脱开。扣接件的硬度和弹性根据无机填料的类型和添加量而改变。因此,即使所用树脂材料的熔点较高由此使得所制得的按扣可承受高温处理但其刚度和弹性较低,但通过调节待加入合成树脂材料的无机填料的加入量,仍可提供这样一种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它不仅能承受高温处理,而且还具有预定的刚度和弹性并具有优良耐磨性。

Description

制在条带上的按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在条带上的按扣,诸如揿钮或锁孔(eyelet),更具体地说,涉及这样一种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其中,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多个扣接件或其它类似物一体地安装在同一条带上。
背景技术
这种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在一根条带上至少具有一附着(安装)孔,并且在该条带的前、后表面上一体地模制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具有所需形状的锁孔或一揿钮的雄、雌扣接件或其它类型的扣接件,从而可将所述附着孔的整个周缘围封住。
在例如美国专利2,821,764和欧洲专利No.0228293中揭示了用来制造这样一种按扣的方法。而且,本专利申请的申请人也已在日本专利申请No.10-138722中提出了这样一种按扣。前文提到的美国专利No.2,821,764指出,为了在一片材料上形成一些附着孔,然后将一具有所需形状并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锁孔模制到条带的前、后表面从而将每一附着孔的整个周缘围封住,可借助多对凸伸入一用来模制锁孔的模腔内的销件将围绕所述附着孔延伸的片材的每一附着孔周缘部分夹紧和保持在多个位置处,然后,将熔融树脂引入所述模腔从而将合成树脂锁孔模制到所述片材上。
通常,如果在上述模制过程中不使用销件,则在模腔内延伸的片材的附着孔周边将藉助熔融树脂引入压力而沿周向产生大量褶皱。因此,最糟的是,外周缘的一部分可能会偏移而与模腔的内表面相接触,致使片材可能会暴露在作为最终产品的锁孔的部分表面上。上述美国专利中所揭示的发明已注意到以下这一实际情况,即,片材附着孔周缘部分的适度起皱可以提高锁孔固定于片材的固定强度。为了获得这种适度起皱的状态,可以借助所述销件来夹紧和保持住片材附着孔的周缘部分,从而可对这种褶皱程度加以控制。
另一方面,如上述欧洲专利No.0228293中所揭示的制造方法是采用了与前述美国专利相同的技术构想来进行的,从而可以防止出现如上文描述的过度褶皱现象。该欧洲专利与上述美国专利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根据美国专利,虽然熔融树脂是朝着模腔的一内周缘部分从锁孔的开口中心引入,但是,根据欧洲专利,如示出该欧洲专利一典型实施例的图4所示的那样,考虑到用于雌扣接件的扣合用开口的上、下模是沿着它们的分型面而紧密接触的,可以推断熔融树脂不是从一雌扣接件的扣合开口的中心而引入所述模腔的。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No.10-138722的发明是以类似于上述欧洲专利的上述美国专利的模制原理为基础的,但是,使它作了较大的改进,它不仅可以将一揿钮的雄/雌扣接件与一条带牢固地制成一体,而且还可以将一锁孔和其它扣接件与一条带牢固地制成一体。此外,该发明还可以将这种不同的扣接件任意地设置在同一条带上,而且可以使一种类型的各扣接件具有各种色彩和相同的扣接件,并且能模制出由不同材料制成的扣接件。
根据该日本专利No.10-138722的发明内容,首先是将由合成树脂制成且在其中心具有一开口的基部一体地模制在一条带的前、后表面上以将一至少具有一附着孔的条带上的一附着孔的整个周缘部分围封住。接下来,借助合成树脂制成的中间构件、至少沿着基部开口的一内周面一体地安装一扣合部,或者不采用这样一种中间构件。
但是,应该对日本专利申请No.10-138722特别予以的指出的是,基部是借助一中间构件或不使用一中间构件与所述扣合部分开制造的。通常,当将基部一体地模制在条带的附着孔周边部分上时,条带的附着孔周边部分内产生适度的褶皱现象是有利的,这是由于它可以提高条带和基部之间的固定强度,如美国专利中所描述的那样。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No.10-138722的发明,基部是通过对上述美国专利方法进行改进而一体地模制在条带上的,而且扣合部是以一种所需方式适度地一体模制于模制在条带上的基部的开口上或中间构件的开口上。可以自由地模制所述基部,而不会受到扣合部的形状或材料的限制,只要它具有一开口即可。因此,基部的基本形状通常可以应用于扣合部的各种结构中。因此,可以制造大量的条带,其中,很多具有相同结构的基部一体地模制在这些条带上,然后可以同时或独立地将具有所需形状的所需数量的扣合部一体地安装于所述基部上。
而且,这种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尤其是揿钮,不仅要求它具有经济实用的性能,而且还要求它具有所需的特性,即,适当的刚性和弹性。作为具有这样一种特性的材料,最适当的是聚缩醛树脂,因此使用较为普遍,但是作为一种较少见的情况,也可以采用尼龙或聚对苯甲酸丁二醇酯。
另一方面,由于模制技术的改进,现已可以有效地模制具有各种形状的特性的扣接件,因此,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所以,虽然传统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的应用仅限于例如婴儿衣服或不需要在使用后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的制品,诸如内衣和包袋,其应用领域已扩大到普通衣服,并扩大到其它各种领域。
这样一种应用领域的拓展是不能通过仅对模制技术加以改进来实现的,因此,尤其是对于这种应用领域来说已产生了一问题。特别是如果将这种类型的按扣用在普通衣物上,考虑到经济使用性,则需要对按扣作出很大的改进以使它能经受得住反复使用,并且需对材料作出改进以使它能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采用了具有适当刚度和弹性的聚缩醛树脂来作为扣合/脱开装置。然而,由于其软化硬度较低,在大约170℃的温度下就很容易软化,所以不能满足按扣件应用的多样化。例如,当把聚缩醛树脂制成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件附连于普通衣物时,该按扣件很容易就会在家用电熨斗的压力下变形,因而不但很容易失去按扣件的功能,而且会损害其外观。另外,与传统的设有此类按扣件的产品相比,普通衣物按扣件的扣合/脱开作业进行得更加频繁,因而其耐用性必需增加很多。
如果考虑很少用于此类按扣件的尼龙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其熔点高得使其能承受家用电熨斗或类似物的热处理,但从弹性和刚度的角度考虑,这些材料并不是非常有用的。聚缩醛树脂的刚度是25,00kg/cm2,而其弹性为15,000-45,000kg/cm2,但浸渍了水的尼龙的硬度远低于此。
通常,在使用这种按扣件的情况中,如果刚度太低,那么一体模制于条带的按扣件的固定强度就会变弱,在使用时很容易从条带上脱落。如果其弹性很低,则雌、雄扣接件之间的扣合力就变弱,因此它们很容易彼此脱落。另一方面,考虑到耐磨性,雌、雄扣合部的某些部分,也就是,则希望与条带制成一体的雄扣合部的柱部和雌扣合部的插座部均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例如,以揿钮为例,如果将尼龙用于雄扣接件,将聚缩醛树脂用于雌扣接件,并且如果反复进行扣合/脱开作业,那么,雄扣接件的柱部的一表面就会在相当短的时间内磨损,因此,会大大降低其扣合/脱开功能。所以,总之,从提高耐和性的角度出发,较佳的是使雌、雄扣接件使用同种合成树脂材料。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它可以防止在高温下进行类似于压制之类的处理时出现变形,而且还具有适当的刚度和弹性,并具有优良的耐磨性。
本发明的这一目的可以如下文所描述的那样得以有效地实现。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其中,在所述条带上形成有一附着孔,其中扣接件一体地模制在条带的前、后表面上,所述扣接件由添加了细粒的无机填料的合成树脂制成并且设有一将所述附着孔的整个周缘部分围封住的基部,其特点是,每一所述扣接件均具有一位于所述基部的中心处的开口并且包括一扣合部,所述扣合部沿着所述基部的所述开口的一内周面设置在所述基部上,与所述基部形成一整体,并能与一匹配的扣接件相扣合和脱开。
由于近年来这种制在条带上的按扣的应用领域已有所变化,事实上藉助使用具有优良刚度和弹性的合成树脂只能制造按扣,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而且,人们要求获得这样一种改进型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它在高温下进行诸如压制之类的处理时不会发生变形,而且具有适当的刚度和弹性,并且具有优良的耐磨性。
为了满足该要求,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很多方面对该问题加以了考虑。结果,通过对复合树脂作的大量试验,他们发现,单就合成树脂这一种材料不能在具有令人满意的经济实用特性的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因此,通过将其它材料添加入通常具有较高熔点的合成树脂材料内,本发明的发明人成功地对材料作出了改进,所述材料具有与已有技术相同的刚度和弹性,而且还具有耐高温性以及优良的经受反复扣合/脱开作业的耐用性能。
这里,人们发现,特别是将无机材料作为一种待加入合成树脂的材料是十分有效的。而且,这种无机填料最好是微纤维状态(包括须晶状态)。虽然可以采用各种类型的金属纤维、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或其它类似物,但是,这种无机填料可以呈其它各种状态,诸如颗粒状态或粉末状态。然后,可以根据作为按扣主要构件的合成树脂的类型,从上述材料中对所述材料的状态和尺寸作出适当选择。
其内将加入这种无机填料并作为本发明按扣的主要构件的合成树脂材料可以是任一种热塑性合成树脂,就用于普通模制品的合成树脂来说,它可以诸如是聚乙烯系统、聚酯系统、聚酰胺系统、聚丙烯系统、聚苯乙烯系统、聚脲系统、乙烯基系统、聚缩醛系统或其它类似物。在这些合成树脂中,尤其是尼龙6(熔点为215-225℃)、尼龙66(熔点为253-263℃)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熔点为224-230℃)是较佳的。另一方面,本文所提到的条带指的是那些包括每一种有纺织物和针织物、无纺布、各种合成树脂薄膜或片材制成的条带,或由天然或合成革制成的条带。而且,这些条带的材料可以是天然的或者是合成的。
由于本发明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具有上述按扣材料的特征,因此,它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即,将用于按扣的附着孔预先形成在一条带内,然后将所述按扣一体地安装于条带的前、后表面上从而将一附着孔周缘部分围封住,以及这样一种情况,即,将所述按扣一体地模制于条带的一表面上而无需形成一附着孔。
而且,根据本发明,较佳的是,待加入微粒无机填料的合成树脂的熔点是180℃或更高,其中,其弹性约为15,000-45,000千克/平方厘米,其刚度是25,000千克/平方厘米或更高。如果软化温度低于120℃,藉助在家熨烫就可以很方便地使所述扣接件软化和变形,例如,虽然这种情况部分是取决于条带的材料。如果弹性小于15,000千克/平方厘米,则所述按扣可以十分方便地发生弹性变形。如弹性超过45,000千克/平方厘米,就不能很方便地进行扣合/脱开作业,这样,扣合/脱开装置的作用就无法令人满意。另一方面,如果刚度小于25,000千克/平方厘米,所述按扣将会很软从而会降低藉助模制而固定于所述条带上的固定强度,因此可以很方便地将它从条带上除去。
而且,根据本发明,较佳的是,所述无机填料是处于纤维状态,其纤维长度是0.1毫米或更小。所述无机填料可以呈颗粒或粉末状态,并且其状态并不限于颗粒状态。但是,为了增大合成树脂模制成品的刚度和弹性(弹性性能),由于它可以在合成树脂材料内获得一种较佳的散布状态(交叉状态),因此,纤维状态是较理想的。
而且,较佳的是,所述无机填料的添加量是占合成树脂材料总重量的4-30wt%。作为本发明发明人的试验结果,发现,合成树脂的物理特性的变化大部分取决于无机填料的加入量。特别是,如果加入量小于4wt%时,添加无机填料的效果就无法充分的发挥,因此,只能保证具有一较低的弹性。这样,扣合/脱开装置的固定力是很弱的,因此就无法充分发挥按扣的作用。另外,由于所述刚度太小,就无法获得将扣接件固定于条带上的足够大的固定强度。另一方面,如果添加量超过30wt%,刚度就会显著增大,固定于条带上的固定强度也增大,但是,扣合/脱开作用就变得十分困难。然而,如果如上所述添加量占合成树脂总重量的5-15wt%,却可以获得较佳的按扣刚度和弹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假定扣接件的原材料是由合成树脂材料和无机材料构成时的按扣制造方法。通常,这种类型的扣接件包括一固定于一条带上的基部和一能与匹配扣合部扣合/脱开的扣合部。本发明采用了与前述美国专利和欧洲专利系统的普通模制方法,即,基部和扣合部是同时被模制在同一模腔内。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中,其基部和扣合部均是由相同的材料制成的。
在这种情况中,较佳的是,待加入合成树脂材料内的无机填料的添加量是占合成树脂材料总重量的8-15wt%,从而能至少保证按扣具有需要的刚度和弹性。当待加入合成树脂内的无机填料的添加量在该值范围内时,按扣所需的刚度和弹性是给定的,而与作为按扣主要构件的树脂材料的类型无关。而且,由于基部和扣合部均是由相同材料构成的,即使反复地进行扣合/脱开作业,几乎不会发生磨损,从而可以确保耐用性。
根据本发明,每一所述扣接件可以由一基部和一扣合部构成,所述基部一体地模制在条带的前、后表面上,从而能将条带内的所述附着孔的整个周缘部分围封住,所述基部在其中心处具有一开口,所述扣合部至少沿着所述基部的所述开口的一内周面、一体地安装于所述基部,并能与一匹配的扣接件相扣合和脱开。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将扣接件的基部一体地模制在条带上,然后将扣合部沿着基部的开口周缘安装。更具体地说,有基部和扣合部由相同材料制成的情况以及基部和扣合部由不同材料制成的情况。而且,本发明不仅确定了基部的形状,而且还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即,扣合部安装于基部的作业不是始终藉助整体化来固定的,而是该两部分可以相对于彼此可旋转地安装。当基部和扣合部由其间没有如何亲和力的合成树脂模制而成时,这是特别有效的。因此,究其原因是,对于用于这种类型的按扣来说,本发明是以一种完全新颖的模制方法为基础的,而不是以如何一种传统的模制方法为基础的。
以此安装方法的一个例子而言,在扣合部单独模制出之后,将扣合部插入基部开口,然后藉由一加热体对扣合部施压以加热扣合部并使之变形,这样扣合部可转动地配合到开口中。例如,当扣合部是一雄扣接件时,扣合部插入环状基部的中央开口中。随后,对扣合部的一插入端部施压并通过加热而使之塑性变形,这样扣合部可滑动地配合开口中。由此方式所制成的按扣,当雄扣接件与作为一揿钮上匹配固定件的雌扣接件扣合时,即使一扣接件的扣合方向不同于一相邻的扣接件的方向,也可以扣合完成之后方便地对扣合方向进行调节。对于匹配部分完全固定到基部上的方法而言,这一新颖功能是不能实现的。
在此情况下,较佳的是,扣合部是在基部模制之后通过插入模制法而安装成一体的。即,根据本发明,扣合部是藉由模制方法一体地安装在基部上的。这一模制工艺是藉由一普通的插入模制方法实现的,其中在一体地模制在条带上的基部与一用于扣合部的模具中的条带放置在一起之后,扣合部是藉由注塑成型方法模制的。当模制基部时,是通过一模具腔室中的条带前、后面上的附着孔周边部分上的夹持件来夹住并保持条带的,熔融树脂是通过一用于径向或直线地引导熔融树脂的导流通道而引入腔室内周面的。因此,熔融树脂是等量输送的,而不会发生象波浪一样冲击条带附着孔周边部分的情况。此时,较佳的是将扣合部一体地模制在基部开口周部上,并且在基部开口中模制一被打开并分离或留下的模制通道。当模制通道被打开和去除时,在基部开口的内周面上留下打开飞刺,这会使打开飞刺存在于基部和扣合部之间的一个界面上。当模制通道留在基部开口的内周面上时,它可被埋在与基部扣合的扣合部内部。因此,任一种情况下,都可增强基部和扣合部之间的固定强度。
根据本发明,基部和扣合部都可单独模制,并且这两个部分都可由-安装装置来安装。关于安装方法是这样的,在预先模制成的扣合部插入基部开口之后,扣合部可藉由一高温部件施压,而使一部分扣合部熔化并且由于所施加的压力和热量而变形,这样扣合部可熔合到开口上而与之形成一体。另外,可代替前述熔合方式的是:预先制成的扣合部可插入基部开口,然后藉由超声波或高频加热装置对一部分扣合部施加压力以使扣合部熔融并变形,从而使扣合部熔合到开口上并与之形成一体。另外,也可采用粘结剂将它们互相粘在一起。
而且,根据本发明,较佳的是,制成按扣匹配部分、诸如雄件和雌件的合成树脂原料都属于相同的有机树脂系。原因是:当制成匹配扣合部的合成树脂原料由相同有机材料系组成时,保证有一定的耐磨损性能并提高耐用性。此时,固定到条带上的基部可由不同于制成与作为雄扣接件扣合部的柱状部或可与该柱状部扣合/脱开的雌扣接件的有机材料模制而成。
此时,较佳的是,可向基部加入的无机填料的添加量占合成树脂材料总重量的15wt%或更多,向扣合部加入的无机填料的添加量占合成树脂材料总重量的4-15wt%。
通过一体模制可保证按扣基部相对条带的固定强度。为此,由于需要有足够的刚度,所要加到到合成树脂中的无机填料数量占合成树脂总重量的15wt%或更多。另一方面,由于扣合部需要一定程度的刚度以及适当的弹性,所以所要加入到合成树脂中的无机填料的数量最好占合成树脂总重量的4-15wt%。当无机填料在此范围中时,就可获得按扣扣合部所需的必要的刚度和弹性。
根据本发明,不需要如上述那样对待加入合成树脂内的无机填料的添加量加以调节,就可以对刚度和弹性加以调节。具体地说,基于这样一事实,即,即使使用了相同的合成树脂材料,刚度和弹性会根据无机填料的类型而出现差值,仍可以通过将不同的无机填料分别加入基部和扣合部内而进行这种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局部立体图,它示出了本发明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的一实施例,其中,雌扣接件和雄扣接件交替地设置在一根条带上并固定于其上。
图2是一局部立体图,它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一雌扣接件的一例子,所述雌扣接件的基部在一模具内。
图3是一制在条带上的雄扣接件的局部立体图,其中,一雄扣合部一体地模制在所述雌扣接件的基部上。
图4是所述雄扣接件的俯视图。
图5是当所述雄扣接件装入刚模制好的雌扣接件时的一模制浇口除去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一局部剖视图,它示出了一用于本发明基部的模具的内部结构和其模制机构。
图7是一局部剖视图,它示出了一用来将一扣合部一体地模制在所述基部的一开口内的模具的结构和其模制机构。
图8是一剖视图,它示出了本发明的雄扣接件的一例子,其中有一模制浇口隐埋在其内部。
图9是一剖视图,它示出了一基部的一例子,其中,在所述开口的-内周面上是不平齐的。
图10是一制在条带上的按扣的剖视图,其中一雌扣接件沿着所述基部的一开口一体地模制。
图11是一剖视图,它示出了在所述扣合部安装于所述基部之前的一种状态,所述基部从侧视图中看是独立模制的。
图12是一剖视图,它示出了雄扣合部藉助热变形而安装于所述基部上的、制在条带上的所述按扣的一种状态和其安装机构。
图13是一局部剖视图,它示出了本发明的制在条带上雌、雄扣接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14是所述雌、雄扣接件的剖视图。
图15是一模具和其模制方法的示意图,所述模具用来同时模制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雄扣接件的基部和扣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具有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一体地模制在所述条带的前、后表面上的扣接件,而且构成所述扣接件的材料是特定的。具体地说,所述构成材料是通过将微小的无机填料加入具有高熔点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材料中而获得的。使用这样一种材料,不仅可以如已有技术那样获得令人满意的刚性和弹性,而且这种材料还能经受得住在高温下进行的热处理作业以及长期的反复扣合/脱开作业。因此,本发明的按扣具有这样一个显著的优点:本发明按扣可以用于那些扣接件可能会在高温下不断进行热处理并频繁扣合/脱开作业的普通衣物上。
虽然这不是本发明的必要的要求,但是,作为用来将所述按扣固定在一条带上的一实施例,会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将一用于扣接件的附着孔预先形成在一条带上,然后将所述扣接件一体地模制在所述条带的前、后表面上以将所述附着孔的周缘围住,另一种是直接将所述扣接件一体地模制在所述条带的一表面上,而不需形成一附着孔。在形成所述附着孔的情况中,先对一体地模制在所述条带上的一基部和行将与一匹配扣接件扣合和脱扣扣合的扣合部进行独立地模制,然后再将所述两部分安装成一体,而这正是应予格外注意的一点。当然,本发明也包括如已有技术那样将所述基部和扣合部同时模制成一体的情况。
在先对用来与一匹配扣接件扣合和脱扣扣合的基部和扣合部进行分开和独立地模制然后再将所述两部分安装成一整体的方法中,应该在所述基部的中心制出一开口,随后即可使用该基部,即使所述扣合部的形状或材料有所改变。这样,即使雄扣合件和雌扣接件的构造互不相同,都可以同时将它们一体地模制在一根条带上或者采用必需的量和设置而分开地模制。而且,扣合部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并且其颜色可以与基部的颜色不同。这些特征在传统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中是无法得到的。
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可以从以下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中变得更为显然。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一种揿钮进行描述,所述按扣是根据本发明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的一典型实施例。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示出了了根据本发明的制在条带上的揿钮的一雄扣接件和一雌扣接件,所述雄扣接件和雌扣接件平行并一体地安装于所述条带上。
本发明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并不限于以上所描述的揿钮,相反它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按扣、一镶边金属环、用来拉开/关闭窗帘的帘扣带或其它类似物。用来制造根据本实施例的制在条带上的揿钮的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一种预先形成一揿钮用附着孔的制造方法,如日本专利申请No.10-138722中所揭示的那样。但是,本发明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即,直接将按扣一体地模制在条带表面上,而无需形成一附着孔。
也就是,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先在一细长条带T上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附着孔3,再将该条带T送入一中间模具内,并将作为雌扣接件1和/或雄扣接件2之一的一环形基部10一体地模制到条带T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这里,基部10构成了本发明的第一基本构件。在基部10的模制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以上美国专利说明书中所揭示的模制技术,设置若干个条带支承件(销子),以使它们在所述模具中的基部模腔的内部彼此相对地凸伸。在模具闭合且条带T内的附着孔3的周缘被来自于条带前、后表面的条带支承件夹紧并保持的状态下,朝着附着孔3的周缘方向、以基本上平行于条带T的方式,将熔融树脂导入通过附着孔3的中心。这时,树脂导入压力在条带T的前、后表面均匀分布,因此可将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基部10牢固地固定于附着孔3的周缘,同时还可在附着孔3的周缘上产生适当的褶皱现象,由此可以与T模制成一体。
在图示的例子中,基部10的中心开口10a的内周面呈普通的雌扣合/及脱开表面的形式,因此,基部10可以用作一雌扣接件,而无需安装另一个雌扣合部分,如图10所示的那样。随后,沿条带T的长度方向、以相同的间距,将雄扣合部12交替地、一体地模制在基部10上,并具有共同的形状。因此,可将雌扣接件1和雄扣接件2交替地安装到同一条带T上。这样一种结构利用传统的技术是无法有效地实现的,而且,本实施例能利用传统的制在条带上的普通雌扣接件来制造雄扣接件2。
图2示出了在将基部10一体地模制于附着孔3的前、后表面的周缘上后、根据本实施例的具有基部的一条带的典型例子。在该图中,一模制横浇道14和一模制内浇口16仍保留在基部10的中心,因此,一开口10a还未完全形成。具体地说这种模制构造,所述基部10的外部形状从总体上说是呈花状,即有四个弧形部分沿它们的外周缘相互连接。开口10a设置在花形的中心内。在沿其厚度方向的花形中部内,条带T的附着孔3延伸至开口孔10a的周缘附近,这样就可以将基部10一体地固定于条带T上,从而可以将条带T保持住,并以附着孔3为一中心。而且,模制出四个模制孔10b,它们是由在所述模腔内凸伸的、沿条带T的前表面方向延伸的条带支承件而形成的,这样,条带T就可以在每对条带支承件之间延伸。
根据本发明,在所模制的基部10中,利用一熔融树脂通道对所述模制横浇道14和模制内浇口16同时进行模制,所述熔融树脂通道由模具的一横浇道103a、副浇道103b和一内浇口106(参见图6)构成。模制内浇口16的每一端均与形成在基部10中心开口10a的内周缘上的一凹部10c的基本中心相连。当模具打开时,模制横浇道14会自动断开并与模制内浇口16分离,这将在下文中予以描述。而且,当雄扣接件2被扣合时,连接于基部10的模制内浇口16会自动地断开和除去,这将在下文中予以描述,这样就可以形成一具有完整形状的开口10a。
图3和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制在条带上的雄扣接件2的结构,该扣接件一体地结合于条带T上。如从该图中所可知的,雄扣接件2包括一基部10和一雄扣合部12。在该实施例中,雄扣合部12包括:一与基部10的开口10a整体地扣合的基部12a;一从同一基部12a笔直向上的柱部(支柱部)12b和一形成在柱部12b一端上的扣合头部12c。根据本实施例,柱部12b和其扣合头部12c均通过一分割槽12d分成两部分,所述分割槽从柱部12b的中途沿其轴向向上延伸至扣合头部12c的一端。根据本实施例,可将具有这样一种结构的雄扣合部12插入基部10的开口10a内以便与其模制成一体。
根据本实施例,考虑到耐热性,可将尼龙6、尼龙66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用于雄扣接件2的基部10和雄扣合部12。而且,作为本发明特征的、加入雄扣接件2的合成树脂基部10内的填料是由同种类型的材料制成。考虑到作为一模制成品的物理性质的均一性、耐磨性和分散性,较佳的是采用还不是粉末但长度为1毫米或不到1毫米、更佳的是10-35μm且直径为0.3-0.7μm的纤维状钛酸钾。而且,作为无机填料,除了上述的钛酸钾之外,还可以采用例如碳纤维、玻璃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纤维状硅酸钙、氧化铝、碳化硅或其它类似物。其纤维长度或粒径为1毫米或不到1毫米,较佳的是小于100μm。
这种类型的按扣需要具有适当的刚度和弹性(弹簧性)。关于这一点,尼龙6、尼龙66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具有较低的刚度。通常,这种类型的按扣的刚度要求是25,000千克/平方厘米或更大,弹性则要求在15,000-45,000千克/平方厘米的范围内。如果不加入无机填料,尼龙6、尼龙66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在浸了3-5%的水之后,其硬度和弹性将低于上述值,这对于这种类型的按扣来说是不太合适的。
具体地说,对于雄揿钮,从扣合/脱开力的角度而言,支柱部的弹性要求至少为15,000千克/平方厘米,而从条带T的固定强度而言,其刚度则要求至少为25,000千克/平方厘米。一般如上所述,加入所述合成树脂内的无机填料的数量对这些值有较大的影响,当填料的数量增大时,这两个值均增大。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相应于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类型,对待加无机填料的材料和数量进行调节,可以获得理想的刚度和弹性。
为了获得按扣所必需的刚度和弹性,必需加入相对于合成树脂的总量而言在4-30wt%范围内的无机填料。而且,为了确保固定于基部10的固定强度,无机填料的量最好是5wt%或更多。为了确保相等于聚缩醛树脂的弹性,待加的无机填料的量最好是16wt%或不到16wt%。
在基部10和雄扣合部12如本实施例那样是分开模制的情况中,待加的无机填料的量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对于尼龙6来说,理想的刚度可以通过使待加的无机填料的量相对于基部10的总树脂而言为15wt%来获得,而理想的弹性可以通过使无机填料的量相对于雄扣合部12的总树脂量而言为8wt%来获得。正如从前文中可以清楚看到的那样,如果无机填料的量是8-15wt%,则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刚度和弹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中,如果将相同量的无机填料加入其中的同一系统的有机树脂可以用于基部10和雄扣合部12,所述按扣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地发挥。
以上述方式获得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不仅可以在高温下充分地进行热处理,而且还能具有适当的刚度和弹性。因此,这种按扣可以应用于普通的衣服和其它领域,而这在已有技术中是很难做到的。
根据本实施例,除了上文提到的出众功效之外,还可以藉助其特殊的模制方法而获得一种为这类传统型制在条带上的按扣无法期望的特殊功效。从图2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根据本实施例,模制的内浇口16大体呈楔形,从而可以将模制内浇口16与基部10的连接部分的横截面面积减至最小。结果,当雄扣合部12插入基部10的开口10a内时,如图5所示,借助前述雄扣合部12的插入力,可以很方便地将横向于开口10a延伸从而与之形成一体的模制内浇口16将其断开及去除。藉助采用这样一种模制内浇口结构,不仅可以省去在后一步骤中的修整作业,以便于在雌、雄扣接件处于彼此相扣合状态下的按扣产品进行运输,所述修整作业在前述美国专利的发明中是必需的,而且,当雄、雌扣接件彼此相扣合时,可以同时将模制内浇口16自动除去。
根据本实施例,在开口10a的一部分内周面上形成凹部10c,以便于朝着由条带支承件形成的四个模制孔10b中的两个模制孔10b凹陷,这样就可以将模制内浇口16设置在由两模制孔10b形成的同一直线上。当如本实施例中的那样,将基部10用作一雌扣接件时,在模制内浇口16如上文所描述的那样断开和除去之后,凹部10c在底面10c′上将具有飞刺(内浇口飞刺16a)。但是,当雄扣合部12的扣合头部12c与作为雌扣合部的基部10的开口周面10a′相扣合和脱开时,可以防止飞刺留在开口周面10a′上,从而可以与扣合头部12c直接接触。而且,还可以省去美国专利中提到的在后一步骤中进行的修整作业。此外,自外看是很难看到内浇口飞刺16a的。而且,由于凹部10c部分地中断了开口周面10a′的环形连续性,因此,可以顺利地进行雄扣接件2的扣合/脱开作业。
此外,内浇口模制部分16与凹部10c的底面10c′的连接基本上是在同一底面10c′的中心位置,而且,模制内浇口16形成在将开口10a的中心与模制孔10b连接起来的同一直线上。因此,将熔融树脂导入模腔内的导入压力是正向地导入条带T的附着孔周缘部分的,与此同时,正向地导入在模腔内的条带T的前、后表面内凸伸的各条带支承件(销子)。这样就可以使熔融树脂迅速散布到条带T的附着孔3的整个周缘部分,结果,就可以在条带T的附着孔的周缘部分制出适当的皱褶,如前述美国专利说明书中所揭示的那样。
另一方面,在将基部10用作雄扣接件2的一基部的情况中,凹部10c是非常有用的。也就是,在如图3和图4所示的雄扣接件2中,将雄扣合部12附着于基部10的作业是通过整体模制来进行的。由于在模制雄扣合部12时,雄扣合部12的一部分将凹部10c隐埋住,因此,可以额外地增加基部10和雄扣合部12之间的锁定作用,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固定强度。即使模制内浇口16遗留在基部10的开口10内,也可以将雄扣合部12模制于开口10a。而且,由于模制内浇口16被隐埋在雄扣合部12的内部而作为一组合体,因此,也可以提高其固定强度。在这种情况中,由于没有将模制内浇口16断开并从开口10a中除去,因此,模制内浇口16不必如上文所揭示的那样呈楔形形状。
图6示出了当基部10一体地模制在条带T上时的一模具的例子。在该例子中,所述模具包括一可以垂直移动的第一模具(活动模)100和一第二模具(固定模)150。第一模具100由三块可朝着彼此垂直移动的板101-103组成。上板101是一可借助一提升装置(液压缸或其它类似物)(未示)相对于一基础框架垂直移动的可动安装板,中板102和下板103可相对于作为可动安装板的上板101垂直且独立地移动。另一方面,第二模具150由一固定于机器工作台的单块独立的板组成。
一形成直浇道104a的直浇道套筒104的上半部分按照一预定方法牢固地啮合和固定在可动安装板101内,直浇道套筒104的下半部分可滑动地连接在作为中间板的起模板102上的一个装配孔中。在下板103中形成有一与直浇道104a连通并垂直于条带T移动方向的横浇道103a。而且,在横浇道103a的端部形成有一垂直向下延伸的副浇道103b。在可动安装板101和起模板102中,在副浇道103b的延伸直线上安装了一浇道锁定销108。
在副浇道103b下端、在作为第二模具的固定模150的分型面151上,借助一树脂储存部105形成有一水平延伸的内浇口106。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前述内浇口106包括自树脂储存部105向左、右两边延伸的两个线形的构件,而且每一内浇口均呈楔形,并且是一呈楔形的针尖(pin point)浇口,其横截面自树脂储存部105朝其前端逐渐变小。本实施例中的树脂储存部105是一用来引入熔融树脂的部分,而内浇口106用作本发明熔融树脂的引导通道。因此,将熔融树脂引入本发明的基部模腔107的引入部分是内浇口106的每一端部。
内浇口106的端部与模腔107连通,所述模腔用于基部10,该基部也可以充当雌扣接件1。在本实施例中,模腔107借助分型面151形成在底板103和作为第二模的固定模150内,树脂储存部105也借助所述分型面形成在固定模150中。而且,在固定模150的模腔107周围形成有一沿条带T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条带插入通道152。
该基部模腔107是一呈花状构造的模制空间。其中心部分形成在如图4和图5所示的实心部分内,在所述中心部分内引出包括树脂储存部105在内的内浇口106。在形成模腔107的基部环形空间内,设置了四对作为条带支承件的销子107a,它们朝着模腔107的侧面自上和自下凸伸出来,所述四对销子107a具有一90度的偏转相位。每对销子的上、下销子107a之间的间隙设定为一足以夹住条带T的大小。另外,按照本实施例,沿着与内浇口106相对置的每一销子107a的轴线方向、在固定模150内形成有用于顶杆153的插入孔,这样就可以使每一顶杆153借助一顶杆升降装置(未示)沿垂直方向可滑动。
另外,按照本实施例,内浇口106和模腔107之间的一连接部设置在两对上、下销子107a中的每一销子的对置间隙与树脂储存部105中心之间的延伸线上,因而内浇口106可以通向条带T之周附着孔3的保持周缘。所述连接部在模腔107内凸伸,因此所形成的凹部10c可以沿着基部10的开口10a的圆形外径方向凹陷。
下面将对利用一种根据本实施例的具有这样一种结构的模具设备来制造基部10的步骤进行描述。首先,如图6所示,在模具完全闭合的情况下,使一注射装置的注射喷嘴154(假想线)与直浇道套筒104相接触,随后注射树脂。通过直浇道104a、横浇道103a、副浇道103b、树脂储存部105和内浇口106将待加入上述无机填料内的熔融树脂引入基底模腔107。
在注射时,熔融树脂从内浇口106的一端是朝着条带T之附着孔3的周缘引入模腔107的。在熔融树脂分流到条带T的前、后表面上之后,熔融树脂可自上、自下将彼此对置的销子107a环绕住,从而填满整个模腔。此时,在条带T之附着孔3的周缘处,除了被销子107a所夹部分之外的其它部分在树脂流动压力的作用下略微褶皱并被掩埋在熔融树脂材料内。
如果含有无机填料的注射树脂材料冷却凝固,可将可动安装板101和起模板102一起升高,从而可使模制横浇道14随模制副浇道14a一起与下板103分开,同时被浇道锁定销108所支承。此时,模制副浇道14a的一底端由于分离力的作用而断开并与模制树脂储存部15分开。接着,使起模板102略微移动而释放由浇道锁定销108支承的模制横浇道14,从而可使模制横浇道14与模制直浇道一起与模具分开。
当完成这一脱模工作之后,使下板103向上移动以开启模具、基本在同一时候,使顶杆153略微向上移动,以将暴露在由支承销107a形成的模制孔中部的条带T向上推,从而可将基部与模制内浇口16一起推出模具。此时,在基部10内,模制子浇道14a将如图2中假想线所示的那样发生断裂并分离。由于留在基部10内的模制内浇口16是借助一纤细部分而与形成在基部10的开口10a内的凹口10c的底面10c’相连接,如前文描述的那样,因此当雄扣接件2的扣合头部12c扣合时,它可以自动地断裂和去除。
从外侧很难看到在断裂时所形成的模制浇口16的断裂飞刺(浇口飞刺16a),因为它形成在每一凹部10c的底面10c′上。另外,部分是由于飞刺表面不是形成在直接与雄扣接件2的扣合头部12c扣合及脱开的开口10a的内周面10a’上,并且部分是由于圆形内周面10a’可藉助凹部10c而分开,因此,雄扣接件12的扣合及脱开可以顺畅地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模具,即,从横截面形状看,四个内浇口106形成在树脂储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用于基底模腔107的四个树脂引入部形成得使它们通向条带T附着孔的外周缘。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树脂可以更顺畅地流动,从而以一种稳定的方式将基部10与条带T模制呈一体。另外,由于近似圆形的开口10a的内周面10a’在其周向上被均匀地分成四个部分,因此,与雄扣接件12的扣合及脱开可以更顺畅地进行。
图7示出了一种用来利用一具有基部的条带T′来模制雄扣接件12的模具的主要部分,其中,具有上述结构的基部10是一体的模制在所述条带T上。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基部构成本发明的基本部分,而一体模制在基部10的开口10a之内周面10a′上的雄扣接件12则构成一扣合部分。
在图7中,标号110表示一用来模制所述雄扣合部的注射模具,而且,模具110也与前文中所描述的用来模制基部的注射模具一样,也具有一可动模111和一固定模112。在可动模111和固定模112之间的一分型面上,形成有一用于容纳一条带和一与基部10模制呈一体的基部的空间部分113。与用来容纳所述具有基部的条带相连地形成有一雄扣合部模腔114,所述模腔用来模制柱部12b和扣合头部12c并可将具有基部12a的基部10的中心开口10a掩埋住。
因此,在可动模111内形成有一与横浇道(未示)连通的内浇口111a,因此,它与雄扣合部模腔114内的模制基部114a的中心部分是连通的。在固定模112内形成有一用于滑芯115的滑道112a,以将雄扣合部12的柱部12b和扣合头部2c分成两部分。在该图中,滑道112a形成得能让滑芯115沿固定模112的横向滑动。在该图中,设置有一些顶杆116,从而可以在那些容纳基部10并位于用来容纳固定模内的具有基部的条带的空间部分113内的部分处上、下升降,各顶杆116与基部10的外表面相接触。
将其中基部10一体地模制在条带T的附着孔3的周缘部分上的、具有基部的条带T’插入并设定到具有上述结构的注射模具内。藉助图7所示注射模具而模制的雄扣接件2与前述具有一雌扣接件结构的基部10的不同之处在于雄扣合部12是一体模制在基部10的开口10a中。也就是,开口10a被雄扣合部12的基部12a所封闭,其中,设置有将与雌扣接件的基部10的开口10a扣合和脱开的柱部12b和扣合头部12c,以便在雄扣合部的基部12a的一表面凸伸。
雄扣合部12由直接自填满基部10之开口10a的基部12a起直立的柱部12b以及设置在柱部12b的一端的扣合头部12c构成。该雄扣合部12a被一分裂槽12d分成两部分,该分裂槽从柱部12b的直立端附近延伸至扣合头部12c。分裂槽12d的形状可由滑芯115的纵剖截面形状来确定。由图7清楚可见,分裂槽12d的底面呈圆弧形,并且一窄部和一宽部借助一自弧形底面向上笔直延伸至扣合头部12c的一端部的弧形阶梯部分而形成得呈连续形状。至于本实施例的分裂槽12d的上述形状,扣合头部12c在其鼓凸方向上的鼓凸部12c’的厚度与其直径方向上的槽底部厚度基本相等,而槽底部较狭窄。因此,在模制之后的收缩影响比较小,而且,即使在模制之后,被成左、右两部分的一部分柱部12b和扣合头部12c仍能基本相互平行的直立。
另一方面,当分裂槽的横截面形状如传统分裂槽那样呈简单的矩形时,扣合头部在其鼓凸方向上的鼓凸部厚度则大于分成左、右分割的一部分柱部及扣合头部的厚度,而且槽底部的槽宽要相对大于其它部分的槽宽。因此,被左、右分割的扣合头部可以朝着能使分割部分彼此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行模铸收缩等而变形。这将减弱雄扣接件12与一匹配雌扣接件1的扣合力,也就是说,与本实施例相比,所述扣合力将变得较小。而且,与传统的分割形状相比,本实施例雄扣合部的形状允许较大的弹性变形,因此将有助于其相对于雌扣接件1进行的扣合及脱开作业,并且可以确保获得适当的扣合及脱开力。
为了将具有上述结构的雄扣合部12一体地模制于基部10的开口周缘上,在将具有基部的条带T’插入到可动模111中的条带接纳空间部分113内并随后将模具闭合之后,可以将其成分与基部10相同的、加入了无机填料的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预定量,并通过前述内浇口111a将它们引入到雄扣合部模腔114内。如果引入到雄扣合部模制114内的熔融树脂材料冷却和凝固,可使可动模111上升,从而可使模制浇口26断裂并从模制雄扣合部12上除去。
接下来,在借助顶杆116将雄扣接件2推出固定模112之前,在可动模111开始起模的同一时刻,使滑芯115也开始动作。如果滑芯115被抽出用来模制雄扣合部12的模腔部分,顶杆116可动作,以将由基部10和雄扣合部12构成的雄扣接件2从固定模112中推出。在推出时,一部分柱部12b和在中部具有分裂槽12d的扣合头部12c将弹性变形,从而使分裂槽12d变窄,由此可以能很方便地将雄扣接件2推出模具之外。
根据本实施例,基部10和雄扣合部12是由含有相同成分的无机填料的树脂材料制成的。在这种情况中,由于模制体的刚度和弹性会根据填料的加入量而变化,因此,如果基部10和雄扣合部12由含有相同成分的无机填料的树脂材料制成,如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样,那么,必需同时满足以下两条件,即,以理想的固定强度一体地模制在条带T上的基部10必需具有足够的刚度;而且雄扣合部12具有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具有一理想的扣合力。因此,可以进行这样一个试验,以了解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填料量。结果,显然的是,无机填料的加入量最好占树脂材料总重量的8-15%,更具体地说,当如本实施例那样采用尼龙6时,其范围是在10-15%内。
还可以通过将不同量的无机填料加入基部10和雄扣合部12内来使基部10具有理想的刚度并使雄扣合部12具有理想的弹性,这在本实施例中是可行的。在这种情况中,无机填料的加入量可以被适当地确定在以下范围内:加入基部10的无机填料加入量至少在15wt%范围内,加入雄扣合部12的无机填料加入量在4-15wt%范围内。
而且,通过将不同材料的无机填料加入基部10和雄扣合部12中,可以使基部具有理想的刚度,并且可以使雄扣合部12具有适当的弹性。例如,如果将超过15wt%的、平均纤维直径在0.3-0.6μm且长度为10-20μm的纤维状钛酸钾无机填料加入到基部10的树脂材料(尼龙6)中,并将5-7%的金属(不锈钢)粉末加入到雄扣合部12的树脂材料(尼龙6)中,基部的刚度是30,000千克/平方厘米或更大,而雄扣合部12的弹性约为20,000千克/平方厘米。结果,作为这种类型的按扣,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制在条带上的揿钮。
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已对一种将雄扣合部12一体地模制在基部10上的情况作了描述。但是,如果基部10没有任何结构来作为雌扣接件,可以将一待一体模制在基部10上的扣合部作为一雌扣合部11。图9和图10示出了这样一种例子。图9是当基部10一体模制于附着孔3周边部分时的剖视图,图10是通过将雌扣合部11一体模制于条带T’的基部开口10a上而获得的制在条带上的雌扣接件的剖视图。在以下描述中,对于相当于上述实施例的构件及部件给予相同的参考数字标号。
在本实施例的基部10中,其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而不是将开口10a的内周面10a′形成为相对于雄扣接件12的一个扣合面,而是在内周面10′上形成有多个不平部。如图10所示,当形成雌扣接件11时,雌扣接件11的一部分是沿着粗糙表面模制的,从而形成一个十分牢固的粘结面。在该实施例中,基部10是根据与以上用于模制雄扣接件12的实施例相同的直浇道和内浇口的构造和设置来模制的,如图9中的假想线所示。
在对这样一雌扣合部11进行模制时,较佳的是将适当量的无机填料加入到作为模制材料的树脂材料中。所加的无机填料量可以被适当地确定在以上所描述的范围内。为了消除由于与匹配的雄扣合部12的反复扣合/脱开而产生的磨损,可以采用与雄扣合部12同种类型的有机树脂来作为树脂材料,并采用同种类型的无机填料。
与上述实施例一样,当将雌、雄扣合部11或12安装到基部上时,基部10和相应扣合部11或12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材料制成,从而可以满足各种要求。在以下这种情况中,即,基部10和雌、雄扣合部11或12模制呈不同颜色时,通常,可以将染料或其它类似物与相应的树脂材料相混合。但是,如果选择一种可被染色的材料作为基部,在将基部模制在条带T上之后,它可以跟随条带T而染上相同的颜色。或者,如果选用了一种不能对条带T染色但可对基部染色的染料,则可以使条带T和基部具有不同的颜色。如果基部可通过将在制造了大量具有基部的条带,即在条带T上一体模制了无色基部之后,可以对具有基部的所需量条带的基部10进行染色,从而可以进行有效的生产和产品控制。
虽然,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已对几个将雌、雄扣合部11或12一体模制在基部10上的例子作了描述,但是,除了将扣合部一体模制于基部的方法之外,还可以有其它的安装方法。图11和图12示出了这种安装方法的一例子。根据该例子,先对一雄扣合部12’进行模制,它类似于上述雄扣合部,并具有一基部12a’、一柱部12b和一扣合头部12c。虽然该雄扣合部12’基本等同于雄扣合部12,但是,在基部12a’的一端面中心处形成有一逐渐变窄的盲孔。以上述方式将预先模制好的雄扣合部12’插入到基本构件10的开口10a之后,将如图12中由假想线表示的一加热体130的锥凸部131插入并压入到雄扣合部12’的端面中心的盲孔内。结果,雄扣合部12’的该端面可藉助压力和热量而被加热和变形,因此,其直径变大,并变成一沿着基部10的开口10a的外部形状。因此,雄扣合部12’可随基部12a’的一凸缘部12a”一起扣合在开口10a内。
另外,作为另一种安装方法,可以预先形成其形状与前述相同的雄扣合部12,并将雄扣合部12′插入基部10的开口10内。接下来,将雄扣合部12′的柱部12b和扣合头部12c插入一用于形成在一砧座(未示)内的扣合头部12c的插孔内,从而使所述砧座与基部12a′的凸缘部12a″相接触。随后,将一超声喇叭(未示)插入到基部12a’的一端面上的中心盲孔内,由此产生超声波,从而使基部12a’变形。结果,可使基部10的开口10a的内周面与基部12a’的外周面之间的交界面熔化,从而使它们相互焊连成一体。
根据又一种安装方法(未示),还可以预先形成这样一种雄扣合部12,即,其基部12a所具有的形状能便于与基部10的开口10a适度扣合,随后藉助高频波将基部12a和开口10a之间的交界面部分相互焊连。作为另一种方法,可以先在雄扣合部12的基部12a的外周面或基部10的开口10a的内周面上涂覆粘合剂,然后再将雄扣合部12的基部12a插入开口10a内,由此借助粘合剂将两者粘结起来。
图13和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另一种扣合结构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的实施例。可以将本实施例的制在条带上的雌扣接件1用作类似于图2所示实施例的本发明的基部。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雌扣接件1(基部)的中心开口10a内,沿着其前、后表面之一的内周缘形成有一可与雄扣接件2扣合/脱开的扣合部1b。该扣合部1b自其一内周面起、朝着中心开口10a的内侧和中心方向凸伸,并具有沿圆周方向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缺口部1c。由于扣合部1b可借助缺口部1c而沿径向略微弹性变形,所以其与扣合头部12c的扣合及脱开动作可以顺畅地进行,这将在下文中予以描述。
雄扣接件2可利用作为本发明基部的前述雌扣接件1来制造。也就是,如图4所示,根据已描述的方法,将雄扣合部12一体地模制在雌扣接件1的中心开口10a上。在进行这种模制时,由于雄扣合部12的一部分进入雌扣接件1的所述缺口部1c并与之结合,故可提高它们的粘结强度。因此,即使它们由一种亲和力较差的树脂制成,也能获得预定的粘结强度。
如上所述,由于缺口部1c是形成在雌扣接件11的开口10a上,因此雌扣接件11的开口10a可以沿其径向弹性变形。因此,可将雄扣接件12的柱部12b和扣合头部12c仅制成中空圆柱形,将扣合头部12c制成自该圆柱形向外凸出。因此,即使没有在雄扣合部12上形成如上所述的分裂槽12d,也可以使雌扣接件1和雄扣接件2之间的扣合及脱开作业顺畅进行,并且可以确保扣合及脱开的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长久保持。另外,由于没有设置分裂槽,所以在扣接件的扣合及脱开时,不会有意外卡住线或头发的危险。
图15示出了一种模制状态,其中,根据本发明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的基部和扣合部是藉助普通插入模制方法来同时模制成一体的,所示普通插入模制方法在前文所提到的美国专利和欧洲专利中有所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是对一雄揿钮进行模制。
在该图中,标号120表示一用于雄扣接件的注射模具,该模具具有一雄扣接件模制用型腔124,其中基部模制用型腔与一雄扣合部模制用型腔相结合。在该图中,标号121和122分别表示一可动模和一固定模。由于其它的结构件均与图7中所示的雄扣合部用模具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对其的描述。
为了利用一具有这样一种结构的模具120将一雄扣接件与一条带模制成一体,将条带T″插入一形成在可动模121和固定模122内的条带容纳用空间部分123内,并合拢所述模具。然后,将加入了占树脂材料总重量的8-15%的无机填料的熔融树脂材料以预定的注射量进行注射,并通过副浇道121a和内浇口121b引入到雄扣接件模制用型腔124内。在引入到雄扣接件模制用型腔124内的熔融树脂材料冷却和凝固之后,使可动模121上升,由此可将一模制浇道和一模制内浇口26断开并除去。
接下来,在借助顶杆(未示)将雄扣接件2推出固定模122之前,在可动模121开始起模的同一时刻,使滑芯125也开始动作。如果滑芯125被抽出用来模制雄扣合部12的雄扣接件模制用型腔的一部分,顶杆(未示)可动作,以将由雄扣接件2从固定模122中推出。在推出时,雄扣接件2的扣合头部12c将弹性变形,从而使在一部分柱部12b和扣合头部12c内的分裂槽12d弹性地变窄,由此可以能很方便地将雄扣接件2推出模具之外。
上面仅仅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个典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精神内、以各种方式对本发明作出改进。

Claims (11)

1.一种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在所述条带上形成有一附着孔(3),其中扣接件(1,2)一体地模制在条带(T)的前、后表面上,所述扣接件(1,2)由添加了细粒的无机填料的合成树脂制成并且设有一将所述附着孔(3)的整个周缘部分围封住的基部(10),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扣接件(1,2)均具有一位于所述基部(10)的中心处的开口(10a)并且包括一扣合部(11,12),所述扣合部(11,12)沿着所述基部(10)的所述开口(10a)的一内周面设置在所述基部(10)上,与所述基部(10)形成一整体,并能与一匹配的扣接件(2,1)相扣合和脱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其特征在于,添加了所述无机填料的合成树脂的熔点是180℃或更高,其弹性为15,000-45,000千克/平方厘米,其刚度是25,000千克/平方厘米或更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填料是处于纤维状态,其纤维长度是0.1毫米或更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填料的添加量是占合成树脂材料总重量的4-30wt%。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填料的添加量是占合成树脂材料总重量的5-16wt%。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填料的添加量是占合成树脂材料总重量的8-15wt%。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11,12)在对所述基部(10)进行模制之后藉助插入模制法而安装成一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10)和所述扣合部(11,12)是单独模制的,所述基部和所述扣合部(10;11,12)是借助对安装装置进行加热来进行安装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扣接件(1,2)的匹配扣合部(11,12)的合成树脂材料是由相同的有机树脂制成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其特征在于,加入到所述基部(10)内的所述无机填料的添加量占合成树脂材料总重量的15-30wt%;加入到所述扣合部(11,12)内的所述无机填料的添加量占合成树脂材料总重量的4-15wt%。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在条带上的按扣,其特征在于,添加到所述基部(10)和所述扣合部(11,12)内的无机填料是互不相同的。
CNB991258290A 1998-11-26 1999-11-26 制在条带上的按扣 Expired - Lifetime CN120168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572898A JP3678925B2 (ja) 1998-11-26 1998-11-26 テープ付きファスナー類
JP335728/1998 1998-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5313A CN1255313A (zh) 2000-06-07
CN1201688C true CN1201688C (zh) 2005-05-18

Family

ID=18291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258290A Expired - Lifetime CN1201688C (zh) 1998-11-26 1999-11-26 制在条带上的按扣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260240B1 (zh)
EP (1) EP1004254A1 (zh)
JP (1) JP3678925B2 (zh)
KR (1) KR100323376B1 (zh)
CN (1) CN1201688C (zh)
TW (1) TW46528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9932B2 (ja) * 2000-04-28 2006-12-20 Ykk株式会社 支持体付きスナップ
US6442808B2 (en) * 2000-05-24 2002-09-03 Fildan Accessories Corporation Button fastener
JP3971948B2 (ja) * 2002-04-17 2007-09-05 Ykk株式会社 スナップファスナー付きテープ
GB2430969B (en) * 2005-10-07 2007-10-17 Squid Inc Fastener
US20120122617A1 (en) * 2010-11-16 2012-05-17 Szurley Andrew J Multi-component lacrosse head
JP5953615B2 (ja) * 2011-04-21 2016-07-20 Ykk株式会社 スナップボタン
DE102014200210B3 (de) * 2014-01-09 2015-05-2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auteilverbund mit einem Funktionselement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Bauteilverbunds
US10653212B2 (en) * 2015-12-07 2020-05-19 Nike, Inc. Snap-type fastener arrangement
US10897965B2 (en) 2016-03-30 2021-01-26 Ykk Corporation Snap button and male body forming method
WO2017192983A1 (en) * 2016-05-06 2017-11-09 Gellineau Leon Sidney Wire guidance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10292462B2 (en) 2016-07-21 2019-05-21 Florin Morar Fastening device
US10932531B2 (en) 2016-07-21 2021-03-02 Florin Morar Fastening device
US11685573B2 (en) 2017-06-12 2023-06-27 Yeti Coolers, Llc Carry strap for container
DK3638598T3 (da) 2017-06-12 2023-03-27 Yeti Coolers Llc Beholder og lukkesystem
AU201717615S (en) 2017-06-12 2018-01-15 Yeti Coolers Container
US11976498B2 (en) 2017-06-12 2024-05-07 Yeti Coolers, Llc Container and latching system
USD880840S1 (en) 2018-04-05 2020-04-14 Leon S. Gellineau Port sealer
USD878967S1 (en) * 2018-05-21 2020-03-24 Morito Co., Ltd. Fastenermounted tape for clothing
USD904829S1 (en) 2018-12-11 2020-12-15 Yeti Coolers, Llc Container accessories
USD907445S1 (en) 2018-12-11 2021-01-12 Yeti Coolers, Llc Container accessories
CN113271806A (zh) 2019-01-06 2021-08-17 野醍冷却器有限责任公司 行李箱系统
TWI706004B (zh) * 2019-09-03 2020-10-01 冠宇拉鍊股份有限公司 熱塑性聚氨酯組合物
WO2021102550A1 (en) * 2019-11-29 2021-06-03 Incour Innovations Ltd. Snap fastener and snap strap fastener for clothing
USD954436S1 (en) 2020-06-30 2022-06-14 Yeti Coolers, Llc Luggage
USD951643S1 (en) 2020-06-30 2022-05-17 Yeti Coolers, Llc Luggage
USD963344S1 (en) 2020-06-30 2022-09-13 Yeti Coolers, Llc Luggage
USD961926S1 (en) 2020-06-30 2022-08-30 Yeti Coolers, Llc Luggage
USD960648S1 (en) 2020-12-16 2022-08-16 Yeti Coolers, Llc Container accessory
USD985937S1 (en) 2020-12-16 2023-05-16 Yeti Coolers, Llc Container
USD994438S1 (en) 2020-12-16 2023-08-08 Yeti Coolers, Llc Contai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21764A (en) 1954-03-11 1958-02-04 United Shoe Machinery Corp Plastic grommets and a method for forming them
US3551963A (en) * 1968-08-16 1971-01-05 Walter W Mosher Jr Self-locking snap fastener
US3800368A (en) * 1972-07-31 1974-04-02 Athlone Ind Inc Garment fastene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S62155805A (ja) * 1985-12-27 1987-07-10 モリト株式会社 スナツプフアス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27373Y2 (zh) * 1986-03-04 1992-07-01
US4735753A (en) 1986-07-28 1988-04-05 Ackermann Walter T Method of making a fastener
US5357659A (en) * 1986-07-28 1994-10-25 Ackermann Walter T Plastic article in situ molded to a porous substrate
US4805273A (en) * 1987-12-02 1989-02-21 Scovill Fasteners Inc. Snap fastener for molding on to fabric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it
US4796339A (en) * 1988-02-17 1989-01-10 Scovill Fasteners Inc. One-way snap fastener
JPH10138722A (ja) * 1996-11-12 1998-05-2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滑止具
JP3591567B2 (ja) 1998-03-20 2004-11-24 Ykk株式会社 テープ付きスナップファスナーの雌部材及び雄部材と、その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
ES2201594T3 (es) 1998-05-20 2004-03-16 Ykk Corporation Dispositivo sujetador dotado de cinta, metodo para su fabricacion y producto al cual el dispositivo sujetador esta fijad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004254A1 (en) 2000-05-31
KR20000035715A (ko) 2000-06-26
KR100323376B1 (ko) 2002-02-19
JP3678925B2 (ja) 2005-08-03
TW465283U (en) 2001-11-21
JP2000157310A (ja) 2000-06-13
CN1255313A (zh) 2000-06-07
US6260240B1 (en) 2001-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1688C (zh) 制在条带上的按扣
CN1196420C (zh) 具有条带的扣接装置、制造该装置的方法以及附连有该装置的产品
CN1076188C (zh) 制造用于表面扣接件的衬垫材料的啮合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121C (zh) 可重复紧固的机械紧固器及其制造方法
HU221519B (hu) Alakos felületi rögzítő
JP4051396B1 (ja) 織物加飾樹脂製品の成形方法
CN1126943A (zh) 用于模制工艺的钩、环型插入物
MXPA02004245A (es) Formado directo de elementos de tela no tejidos, a partir de granulos termoplasticos o similares.
JPS60206868A (ja) カ−ペツト用バツキング樹脂の製造方法
WO2004096518A3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verbindungssystemen und nach diesem verfahren hergestellte verbindungssysteme
CN1638664A (zh) 表面扣件的凸形固定元件和具有该固定元件的薄层产品
EP2179671B1 (en) Method for making mushroom-type hook strap and mushroom-type hook strap made thereby
CN111923328B (zh) 一种红外加热压塑成型纤维增强复合座椅侧板的制备方法
CN210630747U (zh) 一种绳带拉头
JP3725488B2 (ja) プラスチック成型体の製造方法
JP2001129854A (ja) 有端リングの製造方法
JP2001008774A (ja) 椅子等における座席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03579A (ja) 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用ガラス繊維予備成形体基体、ガラス繊維予備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
CN105216189B (zh) 一种汽车内饰顶棚的生产方法
CN201286395Y (zh) 注塑拉链
JPH0825387A (ja) 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3999077B2 (ja) 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US20040183225A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pvc ornamental article having effects of imitated materials
KR20040105339A (ko) 비닐지퍼백용 원단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금형
CN116420958A (zh) 一种鞋帮与鞋底防脱的女式凉鞋及其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1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