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0547C - 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0547C
CN1200547C CNB011212225A CN01121222A CN1200547C CN 1200547 C CN1200547 C CN 1200547C CN B011212225 A CNB011212225 A CN B011212225A CN 01121222 A CN01121222 A CN 01121222A CN 1200547 C CN1200547 C CN 120054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mentioned
rear termin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212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9429A (zh
Inventor
深泽健治
上村智彦
藤原悟
藤本直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iden Corp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29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9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05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054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通过将背面端子设于轭铁背面促进电声变换装置的小形化与薄形化。在组装到通信设备中时无方向性问题。将具有面状的背面端子的接线板7重合到轭铁3的露出面33上。接线板7具有设于轭铁3的凹入面35中的突片部72,在这个突片部分72的表面上的焊盘83、84中软焊上音圈的端部。两个背面端子81、82由相互同心排列的圆形或圆环状平面电极构成并可弹性地连接由导电橡胶端面或接点件部件形成的连接器方的电极。

Description

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变换装置,详细地说,涉及备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便携式电话机等移动通信设备的小形化与薄形化,也显著地促进了这类通信设备的扬声器与受话器等所用的电声变换装置的小形化与薄形化。
作为这类电声变换装置有特开平10-164693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动态型的,在这种动态型的电声变换装置的背面安装有经弯曲加工的弹性材料制的两个接点片部件,这两个接点片部件前端的各个接点则用来与连接器的电极作弹性相接(第一先有例)。在特开平11-355409号公报所描述的动态型受话器中,于此受话器的背面偏心位置平行地设置有两个表面电极(第二先有例)。此外,在特开平11-27777号公报中描述到在盘型送话器平坦的上表面上设置正极端子,而在包围此盘形送话器的金属密封件的环形上端表面中则设有负极端子(第三先有例)。
但此第一先有例由于将经弯曲加工的弹性材料用作安装于电声变换装置背面上的接点片部件,对此接点片部件的安装位置精度就会产生弹性材料特有的不可避免的较大偏差。由于此种安装位置精度的偏差,从电声变换装置的前端表面(下端表面)到接点片部件的接点的垂直长度,即包含接点片部件的电声变换装置的高度尺寸,难以保持一定,结果与通信设备内所设连接器方的电极的相对位置难以保持一定,由此可知接点片部件的接点与连接器方电极的接点压力难以恒定。
第二先有例由于是把平行的两个表面电极设在受话器背面偏心处,在将此受话器组装到通信设备中时,装于设备一方中连接器侧的电极与受话器侧两个表面电极的位置关系就需要高精度地确定。结果,为了提高受话器相对于通信设备的安装位置精度而不得不采用复杂的定位结构,显然这将提高通信设备的成本。
再有,在第三先有例中,由于是把负极端子设在包围盘型送话器的金属密封件的环形上端表面中,由于此金属密封件,可知送话器的外形将大形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考虑到以上各情形下面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易促进小形化、薄形化的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它能高精度地将高度尺寸不变地确定。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它在组装到通信设备中时不具有方向性而能改进对通信设备的安装性。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它能将导电橡胶用于连接器方的电极或把弹性材料制的接点部件用于连接器方的电极。
现在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叙述中用到了图中的标号,这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内容而并无将内容局限于图例之意。
本发明的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以下简称“电声变换装置”)中,作为其磁路结构元件的轭铁3的背面至少有一部分是作为暴露于外部的露出面33而形成的,在此露出面33上配备有多个与连接器方的电极作电连接的背面端子81、82,此背面端子81、82与插入上述磁路结构元件形成的磁路内间隙G中的音圈6的端部电连接。此电声变换装置通过背面端子81、82和与此背面端子81、82电连接的连接器方的电极,相对于音圈6进行电信号的收发。
在此电声变换装置中,配备有背面端子81、82的露出面33既可由轭铁3的整个背面形成,也可由轭铁3背面的一部分形成,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形,上述背面端子81、82都应该是在不从上述露出面33的表面区域突出的状态下配置于此露出面33上的若干处。这样就不会有因为背面端子81、82从露出面33的表面区域突出而致该电声变换装置的外形大形化的问题。
上述背面端子81、82最好是由形成于重合到前述露出面33上的接线板7表面上的表面电极构成。这样,由于露出面33上的背面端子81、82的高度位置与接线板7的厚度相称而能高精度地确定,于是从该电声变换装置的前端面(下端面)到背面端子81、82的垂直长度,即包含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的高度尺寸能够高精度地恒定地确定。于是,与设于通信设备内的连接器方的电极的相对位置关系能保持恒定,而背面端子81、82与连接器方电极的接点压力也易确定为恒定的。
本发明的电声变换装置在前述轭铁3的背面上具有前述的露出面33和在此露出面33的邻接处位于比此露出面33低处的凹入面35,上述接线板7成整体地具备有配置于上述凹入面35中的突片部72,在此突片部72的表面上则形成有通过前述接线板7中形成的接线图85、86对上述背面端子81、82在电气上为短路的焊盘83、84,同时最好在此焊盘83、84上由焊锡焊接上前述音圈6的端部。这样,由于音圈6的端部的焊接处位于低于露出面33的凹入面35中所具备的焊盘83、84上,这种焊锡焊接处就不会突出到露出面33的上方。因此,此电声变换装置的高度尺寸不会比从上述电声变换装置的前端面(下端面)到背面端子的垂直长度更长,这一事实能有效地控制电声变换装置的背部高度而促进其薄形化。
本发明的电声变换装置在上述轭铁3的背面形成为在俯视图中为圆形的同时,在此背面的中央部中相区分地形成出上述露出面33,而最好在此露出面的周围使上述凹入面35相区分开地形成环状。这样就能把具有焊盘的接线板7的突片部72配置到位于露出面33周围的凹入面35上的任意位置处。于是可以提高突片部72设置位置的自由度。
本发明的上述电声装置具有各为两个的前述的背面端子81、82与上述的焊盘83、84,而将使得相应的背面端子81、82和焊盘83、84在电气上为短路的前述接线图85、86形成于前述接线板7的背面,此接线板7的背面则最好通过粘合层接合到前述轭铁3的背面上。这样,由于此各两个的背面端子81、82和焊盘83、84通过接线板7背面上的接线圈85、86在电气上短路,就能任意地确定需要相互绝缘的两个背面端子81、82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电声变换装置中,分别配置于上述露出面33多处的多个前述的背面端子81、82最好是由相互同心排列的圆形或圆环状表面电极构成。这样,由于这多个背面端子81、82不具有方向性,就可以改进将此电声变换装置组装到通信设备中时的安装性,同时可以简化用于使此电声变换装置在通信设备中定位的机构。
在本发明的电声变换装置中,当背面端子81、82是由重合到轭铁3的背面的露出面33上的接线板7表面上形成的表面电极构成时,作为与此背面端子电连接的连接器方的电极可以采用由导电橡胶端面形成的电极。此时,可以只需使导电橡胶端面与背面端子作弹性接触。此外,在上述情形下,也可以把由接点片部件上所具备的接点形成的电极用作连接器方的电极。这时也只需使接点与背面端子作弹性接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将背面端子于轭铁背面上设置成不从此背面的表面区突出,从而易于促进电声变换装置的小形化、薄形化。此外,由于把背面端子设在重合于轭铁背面的接线板的表面上,就能高精度地使电声变换装置的高度尺寸保持恒定,这一结果能使与连接器方的电极的接点压力保持恒定,可有效地提高接触稳定性。还由于多个背面端子是相互同心地配置,在组装到通信设备内时不存在方向性,因而可以改善对通信设备的安装性。再有,由于可把导电橡胶用作连接器方的电极,或是可把弹性材料制作的接点片部件或由弹性材料弹性势能的接点片部件用作连接器方的电极,因而可以提高与连接器方电极的组合自由度。
本发明的电声变换装置显然既可以用作送话器,也可以用作受话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电声变换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破开图1的电声变换装置一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概示沿图1中III-III线的部分放大示意断面图。
图4是示明接线板表面的平面图。
图5是示明接线板背面的平面图。
图6是示明电声变换装置与连接器的分解斜视图。
图7是示明电声变换装置与连接器组装状态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8是示明背面端子与连接器方的电极的接触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示明电声变换装置和另一连接器的分解斜视图。
图10是示明电声变换装置和又另一连接器的分解斜视图。
图11是示明电声变换装置和又另一连接器的分解斜视图。
图12是示明电声变换装置和又另一连接器的分解斜视图。
图13是从斜下方观察图12的连接器的示意性斜视图。
图14是示明电声变换装置和又另一连接器的分解斜视图。
图15是示明电声变换装置和又另一连接器的分解斜视图。
图16是示明电声变换装置和又另一连接器的分解斜视图。
图17是从下面观察图16的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中各标号的意义如下:
3,轭铁;6,音圈;7,接线板;11~18,接点片部件;11a、12a、13a、14a、15a、16a、17a、18a,连接器方的电极;33,露出面;35,凹入面;72,突片部;81、82,背面端子;83、84,焊盘;85、86,接线图;93~97,导电橡胶;93a,连接器方的电极;A,电声变换装置;B,连接器;G,磁路内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电声变换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是破开图1的电声变换装置一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图3概示沿图1中III-III线的部分放大示意断面图,图4是示明接线板表面的平面图,图5是示明接线板背面的平面图。
如图3所示,图例中的电声变换装置A是动态型的,它配备有磁铁1、极片2、俯视图为圆形的轭铁3、振动板5与设于振动板5中的音圈6。从图1~3可知,在轭铁3的中央部设有俯视图为圆形的突出部31,此突出部31的内侧的凹部32中置纳有磁铁1和极片2等。此电气音响变换装置A的磁路结构元件包括上述的磁铁1与极片2和轭铁3,而前述音圈6便插入由这些结构元件形成的磁路间隙G中。
在轭铁3的突出部31的上面形成了作为暴露到外部的露出面33,与此相反,在突出部31周围的圆环部34的上面则形成了位于露出面33低处的凹入面35。于是,轭铁3的背面在中央部的露出面33和此露出面33的邻接处区分出位于比此露出面33低的位置处的凹入面35。此凹入面35只有一部分露出,而其他部分上则以布36贴附。
在遍及上述露出面33与凹入面35的露出部分上配备有挠性的接线板(以下称为“FPC”)7。如图4与5所示,FPC7成整体地配备有圆形部71和从此圆形部71圆周方向一处突出的略呈短的突片部72。再如图4所示,在圆形部71的表面中央形成有圆形的背面端子81,同时在此背面端子81的周围形成同心的圆形环状的另一背面端子82。与此相反,在突片部72的前端部表面上则形成有焊盘83、84。在图5中,于FPC7的背面从圆形部71经过突片部72形成了两个系列的接线图85、86,其中一方的接线图85的一端与另一端分别通过通孔85a、85b同中央背面端子81与单侧的焊盘83作电连接,而另一方的接线图86的一端与另一端则分别经通孔86a、86b同第一背面端子82的另一侧的焊盘84作电连接。
对于图4与5所示的FPC7,形成于圆形部71表面上的两个背面端子81、82以及于突片部72表面上形成的焊盘83、84,是由镀金箔等良导体形成的表面电极构成。
如图1~3所示,上述的FPC7的圆形部71重合到轭铁3的圆形露出面33之上而它的突片部72则重合到轭铁3的凹入面35的露出部分。突片部72的根部按照沿着突出部31与圆环部34级差的形状曲折。于FPC7的背面形成了覆盖接线图85、86的绝缘层。将热压附型的双面粘合带用作将FPC7固定于轭铁3上的装置,借助此双面粘合带的粘接层,使FPC7与轭铁3接合。FPC7的圆形部71的大小要不从露出面33突出。这样,两个背面端子81、82也都以不从露出面33的表面区突出的状态设于露出面33上。
上述音圈6的音圈线的两端分别由焊锡焊接成与前述两个焊盘83、84电连接。在图2与图3中,87表示这些焊接处,这些焊接处87的顶部位于比上述露出面33低的位置处。此外,为了将音圈线6的音圈线末端引出到轭铁3的外侧而采用的迂回结构,则是周知的,这里略去了图示。
在以上说明的电声变换装置A中,两个背面端子81、82以不从由轭铁3背面一部分形成的露出面33的表面区域突出的状态,配备于此露出面33的两处。此外,这两个背面端子81、82是由重合到露出面33上的FPC7的圆形部71表面上所形成的表面电极构成。因此,电声变换装置A的外形尺寸至多能成为轭铁3的外形尺寸,它的高度尺寸不过是包含背面端子81、82的层厚的FPC7的厚度与轭铁3的高度相加的尺寸,而且,轭铁3的下端与背面端子81、82之间的垂直长度是以高精度地保持恒定。这样,电声变换装置A在组装到未图示的通信设备中时,由于背面端子81、82的位置一定,可以确保通信设备与连接器方的电极(未图示)与背面端子81、82的相对位置关系一定,而易将这些接点压力保持恒定。
在以上所述的实施形式的电声变换装置A中虽然配备有两个背面端子81、82,但背面端子数并不限定于两个。
图6是示明上述电声变换装置A和用来与之组合的连接器B的分解斜视图,图7是示明这两者组合起状态下的主要部件的说明图,图8是背面端子81、82与连接器方的电极93a接触状态的说明图。图6中所示的连接器B是在具有能嵌合到电声变换装置A的轭铁3外周部中周壁91的外壳9的上板部92之中,保持着具有从此上板部92的上下两侧突出形状的导电橡胶93,而将此导电橡胶93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形成电极93a、93b。电路则沿导电橡胶93的厚度方向取向。
连接器B通过将上述外壳9的周壁91嵌合到轭铁3的外周部上而安装到电声变换装置A之上。当连接器B安装到电声变换装置A上时,如图7例示,由导电橡胶93的下端面形成的电极93a借助弹力跨接着两个背面端子81、82。此时,由于导电橡胶93是按其厚度方向规定电路的方向,这两个背面端子81、82便不会因导电橡胶93短路。此外,外壳9在安装到便携式电话机等通信设备上时,形成于通信设备方的接线板100上的电极图形便与由导电橡胶93的上端面形成的电极93b作弹性连接。据图3可以类推,由于电声变换装置A的两个背面端子81、82是同心排列,当导电橡胶方的电极93a如图例中的情形沿横向长度跨接背面端子81、82时,以及在图中未示明的其他状态例如电极93a倾斜等而成为纵长形式时,而能得到相同的连接状态。于是,电声变换装置A的两个背面端子81、82与导电橡胶93的电极93a的位置关系不存在方向性的问题。
图9示明上述电声变换装置A和与之组合用的另一连接器B的分解斜视图。此图中的连接器B,在电声变换装置A的具有能嵌合到轭铁3外周部上的周壁的外壳9的上板部92中,保持着具有由此上板部92上下两侧突出形状的圆柱状导电橡胶94和与后者按同心位置设置的圆筒状导电橡胶95,此导电橡胶94、95的下端面与上端面形成为电极。圆柱状导电橡胶94与圆形背面端子81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径,而圆筒状的导电橡胶95则具有与圆环状的背面端子82有大致相同的内径与外径。
图9的连接器B通过将其外壳9的周壁91嵌合到轭铁3的外周部上而安装到电声变换装置A上。在这样地将连接器B安装到电声变换装置A上时,圆柱状导电橡胶94的下端面的电极与圆形背面端子81作弹性接触,而圆筒状导电橡胶95的下端面的电极则与圆环状背面端子82弹性接触。这种情形下,电声变换装置A的两个背面端子81、82与两个导电橡胶94、95的各电极的位置关系也不存在方向性问题。
图10为示明上述电声变换装置A和与其组合用的又另一连接器B的分解斜视图。此图中的连接器B,在电声变换装置A的具有可嵌合到轭铁3外周部上的周壁91的外壳9的上板部92中,保持着具有从此上板部92的上下两侧突出形状的一个圆柱状导电橡胶96和设在后者周围三处的三个圆柱状导电橡胶97,将这些导电橡胶96、97的下端面与上端面形成为电极。
图10的连接器B通过将其外壳9的周壁91嵌合到轭铁3的外周部上而安装到电声变换装置A上。在这样地将连接点B安装到电声变换装置A上后,中央的圆柱状导电橡胶96下端面的电极便同圆形的背面端子81作弹性接触,而上述三个圆柱状导电橡胶97下端面的电极则与圆环状背面端子82作弹性接触。这种情形下电声变换装置A的两个背面端子81、82与两个导电橡胶96、97的各电极的位置关系也不存在方向性的问题。
图11是示明上述电声变换装置A和与其组合用的又另一连接器B的分解斜视图。在此图的连接器B中,于电声变换装置A的具有可嵌合到轭铁3突出部31外周部上的周壁91a的外壳9的上板部92中,保持着具有从此上板部92上下两侧突出形状的一个圆柱状导电橡胶96和设于后者周围三处的三个圆柱状导电橡胶件97,以这些导电橡胶96、97的下端面和上端面形成电极。
图11的连接器B通过将其外壳9的周壁91嵌合到轭铁3的突出部31的外周部上而安装到电声变换装置A上。在将连接器B这样地安装到电声变换装置A上后,中央的圆柱状导电橡胶96的下端面电极便与圆环状背面端子弹性接触。此种情形下的电声装置A的两个背面端子81、82与两个导电橡胶96、97的各电极的位置关系也不存在方向性问题。
图12示明上述电声变换装置A和与其组合用的又另一连接器B的分解斜视图,图13是从斜下方观察连接器B时的示意性斜视图。此图中的连接器B中,于箱形外壳10的两处突出地设置着由板簧组成的接点片部件11、12,而把这些接点片部件11、12上具备的接点形成为电极11a、12a。此连接器B在装设于通信设备方的接线板100的状态下时,如图12所示,使上述电极11a、12a分别与两上背面端子81、82作弹形接触。这种情形下的电声变换装置A的两个背面端子81、82与两个电极11a、12a的位置关系也不存在方向性问题。
图14是示明上述电声变换装置A和与其组合用的又另一连接器B的分解斜视图。此图中的连接器B中,于箱形外壳10的两处突出地设置着由螺簧组成的接点片部件13、14,以这些接点片部件13、14的前端具备的接点形成电极13a、14a。此连接器B在装设于通信设备方的接线板100上的状态下时,如图14所示,使上述电极13a、14a分别与两个背面端子81、82弹性接触。这种情形下的电声变换装置A的两个背面端子81、82与两个电极13a、14a的位置关系也不存在方向性问题。
图15示明上述电声变换装置A和与其组合用的又另一连接器B的分解斜视图。在此图的连接器B中,于箱形外壳10的两处突出地设置有由螺簧等弹性体沿突出方向作弹性加力的球状接点片部件15、16,以此接点片部件15、16的顶部处具备的接点形成电极15a、16a。此连接器B在装设于通信设备方的接线板100上时,如图15所示,使上述电极15a、16a分别与两个背面端子81、82弹性接触。这种情形下的电声变换装置A的两个背面端子81、82和两个电极15a、16a的位置关系也不存在方向性问题。
图16是示明上述电声变换装置A和与其组合用的又另一连接器的分解斜视图,图17为从下方观察连接器B的平面图。在此图的连接器B中,于外壳20内设有相互沿反向突出的板状接点片部件17和圆弧状接点片部件18,以此各个接点片部件17、18各端部上具备的接点形成电极17a、18a。此连接器B在装设于通信设备方的接线板100上的状态下,如图16所示,使上述电极17a、18a分别与两个背面端子81、82作弹性接触。这种情形下的电声变换装置A的两个背面端子81、82与两个电极17a、18a的位置关系也不存在方向性问题。
在图1~17中,为简化说明,对于相对或相当的部分附以相同的标号。

Claims (8)

1.一种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其磁路结构元件的轭铁背面的至少一部分是作为暴露于外部的露出面形成的,在此露出面上配备有多个与连接器方的电极作电连接的背面端子,这些背面端子与插入上述磁路结构元件形成的磁路内间隙中的音圈的端部电连接,同时上述背面端子是以不从上述露出面的表面区域突出的状态下设于此露出面上的多处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其中上述背面端子是在重合于前述露出面的接线板表面上形成的表面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其中在上述轭铁的背面上具有前述的露出面和在此露出面邻接处位于比此露出面低处的凹入面,上述接线板成整体地具备有配置于上述凹入面中的突片部,此突片部的表面上则形成有通过前述接线板中形成的接线图对上述背面端子为短路的焊盘,同时在此焊盘上则由焊锡焊接上前述音圈的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其中在将上述轭铁的背面形成为在俯视图中为圆形的同时,在此背面的中央部分形成上述露出面区域,而在此露出面的周围形成环状的上述凹入面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其中具有各为两个的前述的背面端子与焊盘,而将使得相应的背面端子和焊盘在电气上为短路的前述接线图形成于所述接线板的背面,此接线板的背面则通过粘合层接合到上述轭铁的背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其中分别配置于上述露出面上多处的多个前述的背面端子是由相互同心排列的圆形或圆环状表面电极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器方的电极是由导电橡胶的端面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器方的电极是由接点片部件上具备的接点形成。
CNB011212225A 2000-06-09 2001-06-06 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05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3572/2000 2000-06-09
JP2000173572A JP2001352597A (ja) 2000-06-09 2000-06-09 背面端子を有する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9429A CN1329429A (zh) 2002-01-02
CN1200547C true CN1200547C (zh) 2005-05-04

Family

ID=18675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2122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0547C (zh) 2000-06-09 2001-06-06 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842530B2 (zh)
EP (1) EP1175123B1 (zh)
JP (1) JP2001352597A (zh)
KR (1) KR100664357B1 (zh)
CN (1) CN1200547C (zh)
DE (1) DE60142871D1 (zh)
HK (1) HK1042617B (zh)
TW (1) TW5113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9221B2 (ja) * 1989-08-04 1995-06-28 三菱電機ホーム機器株式会社 炊飯器の制御装置
KR100511218B1 (ko) * 2002-11-07 2005-08-31 (주)에스더블유피신우전자 전자음향변환기의 구조
JP4383953B2 (ja) 2004-04-28 2009-12-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5318227A (ja) * 2004-04-28 2005-11-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音響変換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7527516B2 (en) * 2004-05-20 2009-05-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4196114B2 (ja) * 2004-07-01 2008-1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1019402B (zh) 2004-07-30 2012-09-12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通信网操作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相关网络
JP4434109B2 (ja) * 2005-09-05 2010-03-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気・音響変換素子
US8094868B2 (en) * 2006-01-03 2012-01-10 Oxford J Craig Non-directional transducer
CN101916488B (zh) * 2010-06-28 2014-05-0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挥标识灯
US8391538B2 (en) * 2010-12-20 2013-03-05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arphone
CN102572657B (zh) * 2011-12-30 2016-02-17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动圈式发声器
JP2013143605A (ja) * 2012-01-10 2013-07-22 Panasonic Corp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およびスピーカ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携帯電話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204510B1 (ko) * 2012-07-09 2012-11-26 (주)에스피에스 모바일 단말기의 충전 장치
KR102058935B1 (ko) * 2013-04-04 2019-12-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리시버와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단말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GB201320518D0 (en) * 2013-11-20 2014-01-01 Invista Tech Sarl Continuous polyamidation process - II
JP6177757B2 (ja) * 2014-08-18 2017-08-09 アルムス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ダイナミックスピーカーと圧電素子とを利用した高音質スピーカー
KR200489678Y1 (ko) 2014-11-25 2019-07-23 (주)에스피에스 박막형 마그네틱 커넥터 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3018A (en) * 1990-01-18 1992-07-21 Ford Motor Company Audio speaker connector employing concentrically oriented speaker contacts
JP3021058B2 (ja) * 1991-01-14 2000-03-1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ドームスピーカ
JP3337383B2 (ja) * 1996-11-27 2002-10-21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ユニット
JP3840727B2 (ja) * 1997-02-05 2006-11-0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830007A (en) 1997-03-04 1998-11-03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microphone
JP3244448B2 (ja) * 1997-03-19 2002-01-07 富士高分子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ゴム接点を使用した小型マイク組立品
JP3333426B2 (ja) * 1997-05-07 2002-10-15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磁気回路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308941B2 (ja) 1998-06-10 2009-08-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子付きレシーバおよび端子付きレシーバを用いた移動体通信装置
US6229903B1 (en) * 1999-06-14 2001-05-08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Mounting structure for electromagnetic sound generator
KR100336296B1 (ko) * 1999-07-30 2002-05-13 장세열 듀얼 음원 구조를 갖는 전기-음향 변환기
JP3660557B2 (ja) * 2000-04-13 2005-06-15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と電気音響変換器の取付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042617A1 (en) 2002-08-16
EP1175123A3 (en) 2006-07-26
CN1329429A (zh) 2002-01-02
JP2001352597A (ja) 2001-12-21
KR100664357B1 (ko) 2007-01-02
US6842530B2 (en) 2005-01-11
KR20010112585A (ko) 2001-12-20
EP1175123B1 (en) 2010-08-25
DE60142871D1 (de) 2010-10-07
EP1175123A2 (en) 2002-01-23
US20010053233A1 (en) 2001-12-20
HK1042617B (zh) 2005-09-02
TW511389B (en) 200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0547C (zh) 具有背面端子的电声变换装置
CN105826112A (zh) 按键开关
US3775572A (en) Condenser microphone
JP2006287314A (ja) 圧電振動板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電子機器
CN1706217A (zh) 用于smd的平行六面体型电容式传声器
CN1706216A (zh) 平行六面体型电容式传声器
JP3821280B2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EP1699258A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holder
CN1230797C (zh) 电声换能器
CN100407505C (zh) 压接触类型的配接器
CN101161031A (zh) 驻极体电容式麦克风及其制造方法
CN201131056Y (zh) 电容传声器电极连接结构
JPS60199298A (ja) 圧電音響変換装置
CN215343982U (zh) 一种蓝牙耳机的充电装置及蓝牙耳机
CN216122497U (zh) 一种侧键结构及其移动终端
CN216491046U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211507946U (zh) 终端设备
US7107665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icrophone assembly
JP3354478B2 (ja) エレクトレット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JP2004192907A (ja) 圧接型コネクタ及び電気音響部品
JP2002335061A (ja) 電気音響部品用ホルダ
JP4049232B2 (ja) 電磁型発音体
CN115209327A (zh) Mems麦克风装置
JP2002191087A (ja) 電気音響変換ユニ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JPH0636638B2 (ja) 圧電送受話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04

Termination date: 201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