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5554C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5554C
CN1185554C CNB998089036A CN99808903A CN1185554C CN 1185554 C CN1185554 C CN 1185554C CN B998089036 A CNB998089036 A CN B998089036A CN 99808903 A CN99808903 A CN 99808903A CN 1185554 C CN1185554 C CN 118555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cording medium
body top
row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089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0810A (zh
Inventor
村上和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Precis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Precis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Precisi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Precisi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310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0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55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555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28Clamshell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379Copy medium holder
    • G03G2215/00392Manual input tr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7Frame structures using opening shell type machines, e.g. pivoting assembl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al Feeding Of Sheet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即使在本体上部(100)打开到最大限度的场合,其侧壁(与凹部(102)的底壁相当)的一部分(102a)也与手动供纸架(18)重叠。为此,即使手动供纸架组装时有一些偏差,开闭本体上部时也不会使手动供纸架破损。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绘图仪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计算机和工作站的输出装置,已知有喷出墨水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和使用显影剂等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片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些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通常具有向图像形成部输送记录媒体的供纸部和形成在图像形成部的与该供纸部相反侧的排出部,并形成从供纸部沿朝着排出部的方向输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输送通道。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所谓的两部分分体(ワニロ)型,其中,在与上述记录媒体输送通道直交的方向上的一端(本体后部)形成回转轴,开闭与该一端部相反侧的开闭部分(本体前部),即可将装置本体分割成本体上部和本体下部。该瓦泥洛型图像形成装置在打开开闭部分时,记录媒体输送通道露出较多,使用者可容易地进行卡纸的处理等。
对于上述瓦泥洛型图像形成装置,当为电子照片式时,通常在本体上部组装有光学系和感光鼓,在本体下部组装有盒架和定影器。本体下部被固定,开放的本体上部中的本体前部侧的部分由封入有空气等的缓冲器推上。
另外,在上述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的在本体下部具有手动供纸装置,该手动供纸装置具有手动供纸架。手动供纸架通常为矩形,一边可回转地固定在本体下部的侧壁,并且与该一边相反侧的另一边以一边为中心轴回转。当不使用手动供纸架时,在与本体下部和本体上部双方的侧壁紧密接合的状态下收容手动供纸架。当收容手动供纸架时,为了该手动供纸架不在自重作用下从侧壁离开,由弹簧等朝上述侧壁的内侧对手动供纸架施加弹性力。当使用手动供纸架时,以一边为中心轴,将另一边回转着拉出。
另外,在上述排纸部一般配置有排纸架,该排纸架用于堆放形成图像后排出的记录媒体。在该排纸架堆放从大尺寸到小尺寸的多种尺寸的记录媒体。作为大尺寸,有A3尺寸和B4尺寸等,作为小尺寸,有名片的尺寸和名信片的尺寸等。当在小尺寸的记录媒体形成图像时,或不使用图像形成装置时,折叠在本体侧壁的排纸架,已为大家所知。
在本体下部和本体上部双方的侧壁中的手动供纸架紧密接合的部分,形成凹部,在该凹部收容手动供纸架,在本体侧没有凹凸的设计的图像形成装置较多。凹部的深度在考虑图像形成装置的紧凑化的场合,为与手动供纸架的厚度大体相同的程度。
有时凹部的深度会这样浅,有时由于手动供纸架的部件尺寸和组装手动供纸架等时的偏差等原因,本体上部打开时收容状态的手动供纸架的一部分会进入到本体的内侧。在这样的场合,如关闭本体上部,则会存在手动供纸架的一部分与本体上部冲击产生破损的危险。这样的破损在排纸架也可能发生。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即使排纸架存在一些尺寸偏差和组装偏差,当开闭本体上部时,也不会导致手动供纸或排纸架破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供给记录媒体的手动供纸架、从送入记录媒体的供纸部沿朝向与该供纸部相反侧的排纸部的方向输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输送通道,通过以形成于与该记录媒体输送通道交叉的方向上的一端部的回转轴为中心打开与该一端部相反侧的开闭部,从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被分割成本体上部和本体下部两部分;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上部和上述本体下部具有形成有凹部的侧壁,该凹部用于收容上述手动供纸架;上述手动供纸架具有一边部和另一边部,该一边部可自由回转地固定于上述本体下部中的上述供纸部侧,并沿与上述记录媒体输送通道交叉的方向延伸,该另一边部位于由朝上打开推上上述开闭部的状态的上述本体上部与上述本体下部形成的间隙中的上述供纸部侧的间隙的近旁,并在与上述一边部相反侧沿上述交叉方向延伸;该手动供纸架大体为矩形,该手动供纸架可选择地位于使用方式和非使用方式双方中的任一种方式,在该使用方式下,以上述一边部为回转轴朝下方使上述另一边部回转,载置记录媒体,在该非使用方式下,以上述一边部为回转轴,朝上方使上述另一边部回转后使其停止;当该手动供纸架为上述非使用方式时,不论上述开闭部是开还是闭,该手动供纸架都常重叠接触在上述侧壁的一部分;在上述开闭部关闭着时,上述手动供给架被收纳在上述凹部中。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2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供给记录媒体的手动供给架、从送入记录媒体的供纸部沿朝向与该供纸部相反侧的排纸部的方向输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输送通道,通过以形成于与该记录媒体输送通道交叉的方向上的一端部的回转轴为中心打开与该一端部相反侧的开闭部而被分割成本体上部和本体下部该两部分;其特征在于:上述手动供纸架具有一边部和另一边部,该一边部可自由回转地固定于上述本体下部中的上述供纸部侧,并沿与上述记录媒体输送通道交叉的方向延伸,该另一边部位于由朝上打开推上上述开闭部的状态的上述本体上部与上述本体下部形成的间隙中的上述供纸部侧的间隙的近旁,并在与上述一边部相反侧沿上述交叉方向延伸;该手动供纸架大体为矩形;该手动供纸架可选择地位于使用方式和非使用方式双方中的任一种方式,在该使用方式下,以上述一边部为回转轴朝下方使上述另一边部回转,载置记录媒体,在该非使用方式下,以上述一边部为回转轴,朝上方使上述另一边部回转后使其停止;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一端固定在上述回转轴上的导向臂和形成在上述手动供纸架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导向肋,该导向肋在上述本体上部被关闭时,上述导向臂的与上述一端相反侧的另一端与该导向肋接触而使上述手动供纸架的上述另一边部向外侧移动。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3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堆放形成有图像的记录媒体的排纸架、从送入记录媒体的供纸部沿朝向与该供纸部相反侧的排纸部的方向输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输送通道,通过以形成于与该记录媒体输送通道交叉的方向上的一端部的回转轴为中心打开与该一端部相反侧的开闭部,从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被分割成本体上部和本体下部两部分;其特征在于:上述排纸部形成于比上述本体上部及上述本体下部的外壁更近靠本体内侧,上述排纸架具有固定部和回转部,该固定部从上述排纸部延伸到上述本体上部的上述外壁之下,上述回转部以上述固定部中的上述本体上部的上述外壁之下的一边部为回转中心向上方转动,并从该一边部延伸到本体外侧,而且,该排纸架可选择地位于使用方式和非使用方式中的任何一个方式,在该使用方式中,上述固定部和上述回转部形成一平面来载置超过规定尺寸的记录媒体,在上述非使用方式中,使上述回转部以上述一边部为转动中心使上述回转部向上方转动来载置规定尺寸以下的记录媒体,而且,该排纸架在非使用方式时,无论上述开闭部是开还是闭,上述回转部都常重叠接触于上述本体上部的上述外壁的一部分。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4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堆放形成有图像的记录媒体的排纸架、从送入记录媒体的供纸部沿朝与该供纸部相反侧的排纸部的方向输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输送通道,通过以形成于与该记录媒体输送通道交叉的方向上的一端部的回转轴为中心打开与该一端部相反侧的开闭部,从而可分割成本体上部和本体下部这两部分;其特征在于:上述排纸部形成于比上述本体上部及上述本体下部的外壁更靠本体内侧,上述排纸架具有固定部和回转部,该固定部从上述排纸部延伸到上述本体上部的上述外壁之下,上述回转部以上述固定部中的上述本体上部的上述外壁之下的一边部为回转中心向上方转动,并从该一边部延伸到本体外侧,而且,该排纸架可选择地位于使用方式和非使用方式中的任何一个方式,在该使用方式中,上述固定部和上述转动部形成一平面来载置超过规定尺寸的记录媒体,在上述非使用模式中,使上述回转部以上述一边部为转动中心向上方转动来载置规定尺寸以下的记录媒体;具有其一端固定在上述转动轴上的导向臂和形成在上述回转部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导向肋,该导向肋在上述本体部被关闭时,上述导向臂的与上述一端相反侧的另一端与其接触而使上述回转部向外侧移动。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一实施形式的复印机外观的透视图。
图2为示出图1的复印机的大体内部构造的模式图。
图3为示出打开前盖的复印机的透视图。
图4为示出打开前盖抬起复印机本体上部的复印机的透视图。
图5为放大示出打开的本体上部和非使用方式的手动供纸架的一部分的侧面图。
图6为示出导向构件的侧面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形式。
图1为示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形式的复印机外观的透视图。
在复印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10的顶面配置可自由开闭的原稿压板12。另外,在顶面的正面侧配置输入复印张数等的操作板显示部14。在该复印机10,可从复印机10的本体前侧自由出入地设置收容多张复印纸的通用纸盒16。另外,在复印机10的右侧壁设有可供给明信片等小尺寸记录纸的矩形手动供纸架18(参照图2)。该手动供纸架18如图2所示那样以下边部(一边部)18a为中心朝箭头C方向回转,打开到可载置记录媒体的位置(两点划线所示位置)。手动供纸架18打开的状态为使用方式。另一方面,朝上方回转与一边部18a相反侧的另一边部的状态为非使用方式。在复印机10的左侧壁具有叠放用于形成图像的记录纸的排纸架20。
在复印机10的正面固定矩形前盖22,并能够以下边部22a为回转中心朝前侧打开。通过打开该前盖22,可观察复印机10的内部。另外,在打开该前盖22的状态下,通过脱开配置于前盖22近旁的一对挂钩50、52(参照图3、图4),由一对缓冲器60、62(参照图3、图4)的反弹力将复印机10的本体上部(将图2所示光学系28和感光鼓32等组装进去的部分)的正面侧部分抬起。结果,复印机10分割成本体上部和本体下部(组装进供纸盒16等的部分)2部分。
下面参照图2说明由图1的复印机10形成图像的顺序。
图2为示出复印机10的内部构造的概略内容的模式图。在图2中,与图1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的符号。
在原稿压板12下配置用于载置原稿24的原稿台玻璃26。在该原稿台玻璃26将图像面朝下地载置原稿24,由原稿压板12压住原稿24将其固定。记录于原稿24的图像由具有光源灯(图中未示出)等众所周知的光学系28读取,获得载有记录于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光(虚线A)。该光照射到感光鼓32,形成静电潜像,该感光鼓32在带电部30的作用下一样地带电。该静电潜像由从显影部34供给的显影剂(调色剂)显影,形成显影图像。另一方面,沿箭头B方向供给从通用供纸盒16送出的记录纸等记录媒体,在复印部36将显影图像复制到记录媒体上。
复制了显影图像的记录媒体由输送部38输送到定影部40。在定影部40配置有热辊42和压辊44,由该2个辊42、44夹着记录媒体进行输送,在记录媒体将显影图像进行定影。这样将显影图像定影的记录媒体被排出,叠放在排纸架20。复制后,残留于感光鼓32的调色剂由清扫装置46刮落。另外,也可从手动供纸架18供给记录媒体,在从手动供纸架18供给的记录媒体形成图像的顺序也与上述相同。
下面,参照图3、图4,说明将复印机的本体上部抬起、将复印机分割成本体上部和本体下部的状态。
图3为打开前盖的复印机的透视图,图4为示出打开前盖将复印机本体上部抬起的复印机的透视图。在这些图中,与图1和图2所示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的符号。
在复印机10中,从通用供纸盒16输送出的记录媒体从图3和图4的纸面右侧的供纸部70输送到复印机10的内部。在复印机10中形成图像的记录媒体从图3和图4的纸面左侧的排出部72排出到排纸架20。这样,在复印机10中形成记录媒体输送通道,该记录媒体输送通道从供纸部70沿朝向排纸部72的方向输送记录媒体。
复印机10分割成本体上部100(将图2所示光学系28和感光鼓32等组装进去的部分)和本体下部200(将通用供纸盒16等组装进去的部分),由一对缓冲器60、62将本体上部100的前侧部分抬起,可将复印机10的前侧部分的开闭部74打开。缓冲器60在供纸部70的近旁配置于复印机10的前侧部分。另外,缓冲器62在排纸部72的近旁配置于复印机10的前侧部分。
开闭部74的开闭以回转轴76为回转中心进行,该回转轴76形成在位于复印机10后侧部分的本体后侧板(图中未示出)。开闭部74和回转轴76形成在与上述记录媒体输送通道交叉的交叉方向的一端部和与该一端部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一对缓冲器60、62固定在预先确定的位置。如图3、图4所示,手动供纸架18为矩形。其一边部18a沿与记录媒体输送通道大体直交的方向延伸,可自由回转地固定在本体下部200的供纸部70侧的侧壁。另外,手动供纸架18的与一边部18a相反侧的另一边部18b也沿与记录媒体输送通道大体直交的方向延伸。
在本体上部100和本体下部双方的侧壁形成收容手动供纸架18的凹部102。另外,在本体上部100打开到最大极限的场合,其侧壁(与凹部102的底壁相当)的一部分102a与手动供纸架18重叠。为此,手动供纸架18不倾斜进入本体上部100的内侧。结果,当关闭本体上部100时,可防止手动供纸架18的另一边部18b与本体上部100冲击,并可防止手动供纸架18破损,可平滑地关闭本体上部100。
另外,如图3、图4所示,排纸架20为矩形。其一边部20a沿与记录媒体输送通道大体直交的方向延伸,可自由回转地固定在本体下部200的排出部72侧的侧壁。另外,排纸架20的与一边部20a相反侧的另一边部20b沿与记录媒体输送通道大体直交的方向延伸。
在本体上部100打开到最大极限的场合,排出小尺寸的记录媒体、堆放到排纸架20的场合,及未使用排纸架20的场合,折叠排纸架20(本发明中所谓的非使用方式的一例),排出部72侧的侧壁(外壁)的一部分与排纸架20的一部分重叠。为此,排纸架20不倾斜进入到本体上部100的内侧。结果,当关闭本体上部100时,可防止排纸架20的另一边部20b与本体上部100冲击,并且可防止排纸架20的破损,可平滑地关闭本体上部100。
参照图5和图6说明关闭本体上部100时防止手动供纸架18破损的另一例。在该例中,与图4的场合不同,在将本体上部100打开到最大极限的场合,其侧壁的一部分102a不与手动供纸架18重叠。为此,存在手动供纸架18倾斜进入本体上部100的内侧的危险。
图5为放大示出打开的本体上部和非使用方式的手动供纸架的一部分的侧面图,图6为示出导向构件的侧面图。
在本体上部100的回转轴76固定导向臂104的一端104a,该导向臂104在与该回转轴76交叉的方向上沿朝着手动供纸架18的方向延伸。另一方面,在手动供纸架18的宽度方向端部形成朝本体内侧凸出的导向肋18c。由导向臂104和导向肋18c构成本发明的导向构件。
当本体上部打开时,导向臂104的另一端104b位于手动供纸架18的导向肋18c的上方,另一端104b与导向肋18c相互不干涉。当关闭本体上部100时,如手动供纸架18倾斜进入到本体上部100的内侧,则本体上部100的一部分106与手动供纸架18的另一边部18b冲击,存在手动供纸架18破损的危险。
然而,在该例中,如图6所示,当本体上部100开始关闭时,导向臂104的另一端104b朝外侧推压手动供纸架18的导向肋18c,使手动供纸架18的另一边部18b暂时朝外侧移动,移动到由两点划线所示位置。该移动量(距离)为本体上部100的一部分106不接触手动供纸架18的另一边部18b的最小极限量。在将导向肋18c推到外侧的状态下,即使进一步关闭本体上部100,本体上部100的一部分106也不接触到手动供纸架18的另一边部18b。结果,可在不破损手动供纸架18的状态下平滑地关闭本体上部100。当本体上部100关闭到本体上部100的一部分106重叠于手动供纸架18的位置时,导向臂104的另一端104b从手动供纸架18的导向肋18c离开,所以,手动供纸架18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在排纸架20也设置导向肋和导向臂,从而产生与上述相同的效果,可达到本体的目的。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本发明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当打开本体上部时,由于手动供纸架重叠于本体上部的侧壁,所以,手动供纸架不进入到本体上部的内侧。为此,即使手动供纸架有一些部件尺寸偏差或组装时的偏差,关闭本体上部时手动供纸架也不会冲击到本体上部产生破损。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2图像形成装置,当关闭本体上部时,由导向构件暂时将手动供纸架引导至本体上部的外侧,所以,手动供纸架不进入到本体上部的内侧。为此,即使手动供纸架有一些部件尺寸偏差或组装时的偏差,关闭本体上部时手动供纸架也不会冲击到本体上部产生破损。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3图像形成装置,当打开本体上部时,由于排纸架重叠于本体上部的侧壁,所以,排纸架不进入到本体上部的内侧。为此,即使排纸架有一些部件尺寸偏差或组装时的偏差,关闭本体上部时排纸架也不会冲击到本体上部产生破损。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4图像形成装置,当开闭本体上部时,由导向构件暂时将排纸架引导至本体上部的外侧,所以,排纸架不进入到本体上部的内侧。为此,即使排纸架有一些部件尺寸偏差或组装时的偏差,关闭本体上部时排纸架也不会冲击到本体上部产生破损。

Claims (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供给记录媒体的手动供纸架、从送入记录媒体的供纸部沿朝向与该供纸部相反侧的排纸部的方向输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输送通道,通过以形成于与该记录媒体输送通道交叉的方向上的一端部的回转轴为中心打开与该一端部相反侧的开闭部,从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被分割成本体上部和本体下部两部分;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上部和上述本体下部具有形成有凹部的侧壁,该凹部用于收容上述手动供纸架;上述手动供纸架具有一边部和另一边部,该一边部可自由回转地固定于上述本体下部中的上述供纸部侧,并沿与上述记录媒体输送通道交叉的方向延伸,该另一边部位于由朝上打开推上上述开闭部的状态的上述本体上部与上述本体下部形成的间隙中的上述供纸部侧的间隙的近旁,并在与上述一边部相反侧沿上述交叉方向延伸;该手动供纸架大体为矩形,该手动供纸架可选择地位于使用方式和非使用方式双方中的任一种方式,在该使用方式下,以上述一边部为回转轴朝下方使上述另一边部回转,载置记录媒体,在该非使用方式下,以上述一边部为回转轴,朝上方使上述另一边部回转后使其停止;当该手动供纸架为上述非使用方式时,不论上述开闭部是开还是闭,该手动供纸架都常重叠接触在上述侧壁的一部分;在上述开闭部关闭着时,上述手动供给架被收纳在上述凹部中。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堆放形成有图像的记录媒体的排纸架、从送入记录媒体的供纸部沿朝向与该供纸部相反侧的排纸部的方向输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输送通道,通过以形成于与该记录媒体输送通道交叉的方向上的一端部的回转轴为中心打开与该一端部相反侧的开闭部,从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被分割成本体上部和本体下部两部分;其特征在于:上述排纸部形成于比上述本体上部及上述本体下部的外壁更靠近本体内侧,上述排纸架具有固定部和回转部,该固定部从上述排纸部延伸到上述本体上部的上述外壁之下,上述回转部以上述固定部中的上述本体上部的上述外壁之下的一边部为回转中心向上方转动,并从该一边部延伸到本体外侧,而且,该排纸架可选择地位于使用方式和非使用方式中的任何一个方式,在该使用方式中,上述固定部和上述回转部形成一平面来载置超过规定尺寸的记录媒体,在上述非使用方式中,使上述回转部以上述一边部为转动中心使上述回转部向上方转动来载置规定尺寸以下的记录媒体,而且,该排纸架在非使用方式时,无论上述开闭部是开还是闭,上述回转部都常重叠接触于上述本体上部的上述外壁的一部分。
CNB998089036A 1998-07-21 1999-07-21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55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5525/1998 1998-07-21
JP20552598 1998-07-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0810A CN1310810A (zh) 2001-08-29
CN1185554C true CN1185554C (zh) 2005-01-19

Family

ID=16508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890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5554C (zh) 1998-07-21 1999-07-21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470160B1 (zh)
EP (1) EP1099986A4 (zh)
JP (1) JP3705351B2 (zh)
CN (1) CN1185554C (zh)
WO (1) WO20000056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16629B2 (en) * 2003-04-17 2006-03-2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ischarging unit of increased capacity
JP4319448B2 (ja) * 2003-04-17 2009-08-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40999A (ja) * 2003-05-13 2004-12-02 Sharp Corp 開閉機構,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135855A1 (en) * 2003-12-17 2005-06-23 Sang-Cheol Park Printing apparatus having function of scanner
JP4504712B2 (ja) * 2004-03-17 2010-07-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装置、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07927B2 (ja) * 2005-05-20 2009-01-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639966B2 (en) * 2005-12-01 2009-12-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mage scanning unit
JP4631829B2 (ja) * 2006-08-11 2011-02-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34307B2 (ja) * 2009-07-01 2014-03-0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92845B2 (ja) * 2013-11-28 2018-03-14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523856B (zh) 2016-06-17 2020-11-06 通用电气公司 对工件进行加工的系统和方法以及制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3844A (en) * 1983-09-19 1986-04-22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separable upper and lower sections and displaceable paper feed unit
JPS60149052A (ja) * 1984-01-13 1985-08-06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複写機
JPS63171743A (ja) * 1986-12-30 1988-07-15 Toshiba Corp 両面複写機用複写紙搬送装置
JPH01140551U (zh) * 1988-03-18 1989-09-26
JPH0210545U (zh) * 1988-07-06 1990-01-23
JPH0734055Y2 (ja) * 1989-08-23 1995-08-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複写機
JPH0744082A (ja) * 1993-07-27 1995-02-14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099986A4 (en) 2007-12-12
WO2000005627A1 (fr) 2000-02-03
EP1099986A1 (en) 2001-05-16
US6470160B1 (en) 2002-10-22
CN1310810A (zh) 2001-08-29
JP3705351B2 (ja) 2005-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72187B2 (ja) 空気浮揚装置を備えた用紙給送装置
US644945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8555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050141947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EP043709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71455B2 (ja) 用紙給送装置
JP38773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0418085A2 (en) Duplex feeder with side shifting inversion
US7850168B2 (en) Recording medium delivery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35385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手差し給紙機構
CN179477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39988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085035B2 (ja) 画像読取印字装置
JP331460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083590B2 (ja) 排紙機構
JP27796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1168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紙トレイ
JP4592272B2 (ja) 給紙カセットおよび給紙装置
JPS61150939A (ja) 記録装置
JP3309866B2 (ja) ページプリンタ
JPH0256354A (ja) 排紙トレーの支持構造
JP2023043589A (ja)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283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S62264137A (ja) シ−ト搬送装置
JP2023000636A (ja)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