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19971A - 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19971A
CN118019971A CN202280064696.7A CN202280064696A CN118019971A CN 118019971 A CN118019971 A CN 118019971A CN 202280064696 A CN202280064696 A CN 202280064696A CN 118019971 A CN118019971 A CN 118019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lass bottle
image
camera
illum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46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本怜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019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199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0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a container or its cont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06Specially adapted optical and illumination fe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06Specially adapted optical and illumination features
    • G01N2021/8848Polarisation of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具备:照明装置,其朝向玻璃瓶的底部照射光;照相机,其相对于照明装置隔着玻璃瓶配置,并且拍摄底部的图像;第1圆偏振膜;以及第2圆偏振膜。照明装置具备:第1照明部,其朝向底部照射具有指向性的红外光;以及第2照明部,其配置在第1照明部与底部之间,朝向底部照射具有扩散性的可见光。照相机具备仅检测红外光的第1受光部和仅检测可见光的第2受光部。第1圆偏振膜和第2圆偏振膜的偏振方向相同。

Description

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已提出对宝特瓶(PET瓶)等透明瓶的底部的缺陷进行检查的外观检查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该外观检查装置通过朝向透明宝特瓶的底部外表面照射蓝色(450nm~490nm)的扩散光和红色(620nm~750nm)的平行光,由配置在口部侧的照相机对两种图像进行摄像,并将它们进行比较来判定有无缺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21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在玻璃瓶的底部会设置许多诸如公司标志、管理编号等凹凸的雕刻。所以,例如即使将专利文献1的技术应用于玻璃瓶,也难以在图像中把雕刻所呈现的图案与缺陷区别开,也就是要降低精度以不将图案误识别为缺陷或者由其它检查装置进行不同的检查。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是在底部有凹凸的雕刻的玻璃瓶也能够高精度地判定有无缺陷的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案或应用例来实现。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雕刻”是玻璃瓶的表面的凹凸所呈现的形状变化,“图案”是对玻璃瓶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中出现的“雕刻”所导致的明暗浓度的变化。
[1]本发明所涉及的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的一个方案的特征在于,具备:
照明装置,其朝向玻璃瓶的底部照射光;
照相机,其相对于所述照明装置隔着所述玻璃瓶配置,并且拍摄所述底部的图像;
第1圆偏振膜,其配置在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底部之间;以及
第2圆偏振膜,其配置在所述玻璃瓶的口部与所述照相机之间,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1照明部,其朝向所述底部照射具有指向性的红外光;以及第2照明部,其配置在所述第1照明部与所述底部之间,朝向所述底部照射具有扩散性的可见光,
所述照相机具备仅检测红外光的第1受光部和仅检测可见光的第2受光部,
所述第1圆偏振膜和所述第2圆偏振膜的偏振方向相同。
[2]在所述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的一个方案中,可以是,
所述照相机具备对红外光与可见光进行分光的分束器。
[3]在所述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的一个方案中,可以是,
所述第1照明部具备:第1光源,其出射具有扩散性的红外光;以及隔栅膜,其具有对从所述第1光源入射的红外光所透射的角度进行限制的多个隔栅,
所述隔栅膜的所述多个隔栅在与所述玻璃瓶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以格子状延伸。
[4]在所述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的一个方案中,可以是,
所述隔栅膜在所述中心轴线上的视场角被设定为15度~45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的一个方案,即使是在底部有凹凸的雕刻的玻璃瓶,也能够从第1受光部的图像中检测图案,因此,易于使用第2受光部的图像来判定在没有图案的区域中有无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底部检查装置的一个方案的主视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隔栅膜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使用了底部检查装置的检查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第1图像的一个例子。
图5是第2图像的一个例子。
图6是说明检查区域设定工序的图。
图7是第3图像的一个例子。
图8是由实施例1的底部检查装置拍摄的第1图像和第2图像。
图9是由比较例1的底部检查装置拍摄的第1图像和第2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是要对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不当的限定。另外,以下所说明的所有构成不一定都是本发明的必需构成要素。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的一个方案的特征在于,具备:照明装置,其朝向玻璃瓶的底部照射光;照相机,其相对于所述照明装置隔着所述玻璃瓶配置,并且拍摄所述底部的图像;第1圆偏振膜,其配置在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底部之间;以及第2圆偏振膜,其配置在所述玻璃瓶的口部与所述照相机之间,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1照明部,其朝向所述底部照射具有指向性的红外光;以及第2照明部,其配置在所述第1照明部与所述底部之间,朝向所述底部照射具有扩散性的可见光,所述照相机具备仅检测红外光的第1受光部和仅检测可见光的第2受光部,所述第1圆偏振膜和所述第2圆偏振膜的偏振方向相同。
1.底部检查装置
使用图1和图2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瓶10的底部检查装置1。图1是示意性示出底部检查装置1的一个方案的主视图,图2是示意性示出隔栅膜(louver film)24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所示,玻璃瓶10的底部检查装置1具备照明装置2、照相机4、第1圆偏振膜35以及第2圆偏振膜36。底部检查装置1也可以作为玻璃瓶10的制造线或具备多个检查装置的检查线的一部分来组装,在该情况下,可以还具备将玻璃瓶10搬入、搬出底部检查装置1的单元。底部检查装置1也可以还具备控制部50。
玻璃瓶10沿着玻璃瓶10的中心轴线12朝向下方具有口部13、主干部14和底部15。作为检查对象的玻璃瓶10被配置到底部检查装置1的载置台60之上的规定位置。中心轴线12是经过口部13的中心与底部15的中心的假想线。载置台60是放置玻璃瓶10的台子,至少放置底部15的范围由透射过可见光和红外光的平板、例如无变形的透明的丙烯酸树脂板或玻璃板等构成。此外,也可以将载置台60撤去,一边使玻璃瓶10浮在空中一边对其进行摄像。玻璃瓶10由玻璃制成,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容器,也可以是被着色的。所谓半透明,是指能利用透射过玻璃瓶10的来自照明装置2的光来判定底部15的缺陷的程度的透明度。口部13是开口的,在填充内容物后被装配盖子。主干部14的横截面的外形为圆形,但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大致四边形等。底部15具备进行接地的周缘部和由该周缘部的内侧构成的底部,在外表面具有雕刻。雕刻是在玻璃瓶10的表面形成的凹凸的文字或记号等,例如由在成形时的模具的表面上刻出的凹凸来成形。雕刻例如是表示制造公司的公司标志、表示模具编号等管理编号的型号。由于雕刻是与模具的凹凸对应地被赋形于底部15的规定位置,因此,能够将来源于雕刻的图案用于围绕玻璃瓶10的中心轴线12的定位、由照相机4拍摄的图像的定位。
照明装置2朝向玻璃瓶10的底部15照射光。以从照明装置2照射的光透射过底部15并从主干部14之中穿过,然后经过口部13的开口而由照相机4接受的方式来配置照明装置2、照相机4和玻璃瓶10。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中心轴线12依次配置照明装置2、玻璃瓶10、照相机4,但只要照相机4能够接受透射过底部15的光,也可以是其它配置。
照明装置2具备:第1照明部21,其朝向底部15照射具有指向性的红外光;第2照明部31,其配置在第1照明部21与底部15之间,朝向底部15照射具有扩散性的可见光。在图1的例子中,沿着中心轴线12依次配置第1照明部21、第2照明部31、后述的第1圆偏振膜35、载置台60、玻璃瓶10、第2圆偏振膜36、照相机4。从而,红外光和可见光会到达底部15。并且,通过使用不同波长的两种光(红外光、可见光),照相机4能够分别以不同的受光部来检测两种光。在此,可见光是波长为380nm~630nm的光,红外光是波长为800nm~1000nm的光。
第1照明部21具备:第1光源22,其出射具有扩散性的红外光;以及隔栅膜24,其具有对从第1光源22入射的红外光所透射的角度进行限制的多个隔栅24a(图2)。透射过隔栅膜24的红外光会具有指向性。
第1光源22例如包含多个未图示的LED(发光二极管)、以及以覆盖多个LED的方式配置在底部15侧的扩散板23。也可以取代LED而使用有机EL。第1光源22是在与中心轴线12正交的平面上扩展的平板状的面光源,多个LED均等地配置于扩散板23侧的面,朝向玻璃瓶10的底部15从整个面照射扩散光。作为从第1照明部21出射的红外光,优选波长在800nm~1000nm具有峰值的近红外光。
如图2所示,隔栅膜24的多个隔栅24a能够在与玻璃瓶10的中心轴线12正交的方向上以格子状延伸。隔栅膜24以从底部15侧来看与整个第1光源22重叠的方式配置。作为格子状的隔栅膜24,例如能够采用信越聚合物公司的交叉隔栅膜。隔栅膜24构成为上下层叠2个隔栅膜,该隔栅膜是将遮光性优异的板状的多个隔栅24a、和隔栅24a之间的透光性优异的部分交替配置而成的,并且上下的隔栅24a从中心轴线12来看成为格子状。隔栅膜24例如能够由树脂制成。通过隔栅膜24,第1光源22的扩散光会具有指向性。隔栅膜24在中心轴线12上的视场角优选被设定为15度~45度,视场角进一步优选为25度~35度。在此,视场角是光能透射过的角度(可见角),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从底部15侧观看隔栅膜24时的光所透射的角度。通过使视场角变窄,红外光的指向性会变高。另外,红外光针对各种各样的瓶颜色能够减轻透射率的影响,因此,易于识别拍摄底部15的图像中的图案。若视场角小于15度,则摄像图像中的中心部以外的底部15的图像会变得过暗而不适于外观检查,若视场角超过45度,则指向性会变低,图案的轮廓会变得不清晰。
第2照明部31包含第2光源32和导光板34。第2照明部31是在与中心轴线12正交的平面上扩展的平板状的面光源,朝向玻璃瓶10的底部15从大致整个面发出扩散光。第2照明部31若是外形为大致四边形的板状,则照明的均匀度会优异,因此是优选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圆板状等。第2照明部31能够采用公知的照明、例如CCS公司的平顶(フラットドーム:日本注册商标;Flat Dome)照明(国际公开号WO2020/045557A1号)等。第2照明部31为了使来自第1照明部21的红外光透射过,在其中央配置平板状的导光板34,在导光板34的外缘配置第2光源32。
第2光源32是从导光板34的外缘朝向导光板34的中心出射可见光的未图示的例如多个LED。例如,LED排列配置于包围导光板34的框状体的内周面。也可以取代LED而使用有机EL。第2光源32优选波长具有400nm~630nm的峰值的可见光。另外,第2光源32优选包含峰值波长例如为630nm附近的红色LED和470nm附近的蓝色LED,并优选根据玻璃瓶10的瓶颜色切换2个波长的可见光。这是因为光的透射率根据瓶颜色而不同,例如,红色LED在比较多种类的瓶颜色中具有高的透射率,但在淡蓝色和蓝色的瓶中其透射率有变低的倾向,因此,对于淡蓝色和蓝色的瓶,优选应用透射率高的蓝色LED。
导光板34使第1光源22的红外光透射过,并且使从处于外缘的第2光源32入射的可见光从底部15侧的面扩散并出射。导光板34能够采用公知的导光板。
从第2照明部31出射的可见光被第1圆偏振膜35偏振,透射过底部15,通过口部13的开口并透射过第2圆偏振膜36而被照相机4接受。第1圆偏振膜35配置在照明装置2与底部15之间。第2圆偏振膜36配置在玻璃瓶10的口部13与照相机4之间。第1圆偏振膜35与第2圆偏振膜36基本上是相同形状,在口部13附近和底部15附近配置在与中心轴线12正交的各个平面内。第1圆偏振膜35配置为与载置台60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隔D1。第1圆偏振膜35与载置台60的间隔D1优选为20mm~40mm,例如为30mm。第1圆偏振膜35和第2圆偏振膜36的偏振方向相同。偏振方向相对于沿着中心轴线12的方向有右旋转方向或左旋转方向。例如,第1圆偏振膜35和第2圆偏振膜36能够均采用偏振方向例如均为右旋转方向的右圆偏振波,另外,也可以均采用左圆偏振波。第1圆偏振膜35和第2圆偏振膜36均能够是将直线偏振板与1/4波长板贴合来构成。若通过第1圆偏振膜35和第2圆偏振膜36,第2照明部31的扩散可见光成为直线偏振波而被照相机4接受,则底部15的异物、异质玻璃等缺陷在所拍摄的图像中能够作为黑色的部分(明度低而暗的部分)被识别。此外,第1圆偏振膜35和第2圆偏振膜36不会使红外光偏振,因此对第1照明部21的红外光没有影响。
照相机4相对于照明装置2隔着玻璃瓶10配置,并且拍摄底部15的图像。照相机4具备仅检测红外光的第1受光部41和仅检测可见光的第2受光部42。照相机4将从口部13侧穿过透镜45入射的光分光为红外光与可见光而由第1受光部41与第2受光部42接受。透镜45的光轴处于中心轴线12上,其焦距等能够设定为能对底部15的图像进行拍摄。
照相机4能够具备对红外光与可见光进行分光的分束器(beam splitter)44。分束器44是将来自透镜45的入射光分割为红外光与可见光的光学部件。作为分束器44,能够采用公知的分束器,可以是将2个棱镜组合而成的立方体类型,也可以是对薄的平板玻璃蒸镀用于分光的光学薄膜而成的板类型。在图1的例子中,分束器44使入射光中的红外光反射而由相对于中心轴线12处于90度的位置的第1受光部41接受,使入射光中的可见光沿着中心轴线12透射过而由处于中心轴线12上的第2受光部42接受。在由第1受光部41拍摄的图像中,形成于底部15的表面的带凹凸的雕刻所呈现的图案的轮廓以暗的颜色出现。在由第2受光部42拍摄的图像中,没有该图案所带来的明暗之差,缺陷以暗的颜色出现。
第1受光部41和第2受光部42各自是分体的固体摄像元件,例如能够采用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优选为CMOS图像传感器。通过设置2个受光部,能够将各自的传感器设定为合适的照相机增益、快门速度,另外,能调整各自的图像的明亮度。另外,能够通过1台底部检查装置1同时取得由红外光形成的底部15的图像和由可见光形成的底部15的图像,因此,能够提高检查效率,并且实现节省空间。第1受光部41和第2受光部42优选在红外光与可见光之间的波长例如650nm~790nm处的受光灵敏度为0%。
控制部50电连接到照明装置2和照相机4,例如执行与照明装置2的点亮/熄灭有关的处理、与照相机4的拍摄有关的处理,并使用所拍摄的图像执行与检查有关的处理。控制部50也可以还执行与玻璃瓶10的未图示的搬入搬出机构的动作有关的处理。控制部50例如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等处理器、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存储装置、键盘、鼠标、触摸板等输入装置、液晶显示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显示装置、I/O端口等数字输入输出端口等构成。控制部50的CPU、存储装置等也可以不只是一个,而是多个例如在物理上分离的装置,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经由通信网络进行连接。
控制部50具有判定部52、图像处理部53、读取部54以及存储部55。判定部52基于从照相机4取得的图像来判定有无缺陷。作为由判定部52判定的缺陷,例如有处于底部15的内表面的异物、底部15的抱合异物、底部15的异质玻璃等在玻璃瓶成形时的缺陷等。控制部50能够将判定部52的判定结果按每个玻璃瓶10向外部输出,例如,可以由底部检查装置1的未图示的排出部将判定为有缺陷的玻璃瓶10排除。控制部50的处理部的一部分处理也可以由控制部50以外的装置来执行,例如,可以将图像处理部53、读取部54的一部分处理由设置于照相机4的CPU来执行。关于控制部50的各部的具体处理,在下述“2.底部检查方法”中进行说明。
2.底部检查方法
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玻璃瓶10的底部检查方法,使用图1~图6详细说明使用了底部检查装置1的例子。图3是使用了底部检查装置1的检查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第1图像101的一个例子,图5是第2图像102的一个例子,图6是说明检查区域设定工序(S40)的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部检查方法是在底部15的表面具有雕刻的玻璃瓶10的底部检查方法,例如包含拍摄工序(S10)、图案检测工序(S20)、掩模创建工序(S30)、检查区域设定工序(S40)、检测工序(S50)、判定工序(S60)、作为合格品进行处理的工序(S70)以及作为不合格品进行处理的工序(S80)。参照图1和图2按以下顺序说明各工序。
S10:控制部50执行拍摄处理。控制部50优选在S10之前执行点亮处理。点亮处理是从控制部50对照明装置2输出使第1照明部21和第2照明部31点亮的信号。拍摄处理是从控制部50对照相机4输出执行拍摄的信号,从照相机4将所拍摄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控制部50。照相机4是通过由第1受光部41接受来自第1照明部21的有指向性的红外光来拍摄例如图4的底部15的第1图像101,通过由第2受光部42接受来自第2照明部31的有扩散性的可见光来拍摄例如图5的底部15的第2图像102。控制部50能够从来自照相机4的输出取得各图像数据。所取得的图像数据可以保存到存储部55。
S20:控制部50执行图案检测处理。例如,在图案检测处理中,判定部52从由S10取得的第1图像101中检测由红外光进行了强调的图案70。判定部52例如可以通过“模式搜索(pattern search)”来检测图案70。为了更可靠地执行判定部52中的图案70的检测,图像处理部53也可以在S20之前对图案70执行图像预处理。另外,读取部54能够从在第1图像101中检测出的图案70读取例如型号。图案70之中的沿着圆轨道空开间隔配置了10个的大致椭圆形的符号是作为被称为CID(Cavity Identification Device:腔体识别设备)标记的条形码状的符号(参照特开2001-270719号)而与型号对应地赋予的,因此,读取部54能够根据符号的位置和个数读取型号。由于能够由1个检查装置读取型号并且进行后述的缺陷的判定,因此,能够节省空间且效率良好地实施检查。
图4所示的第1图像101是由第1受光部41拍摄的图像。在第1图像101中,来源于底部15的雕刻的多个图案70的轮廓、以及异物(检测体72)是作为暗的阴影出现的。在多个图案70中,例如包含沿着底部15的外缘排列的滚花(knurling)、表示玻璃瓶10的制造商的公司标志、模具的编号、CID标记等。这些图案70来源于刻在模具上的雕刻,因此,预先已具有规则性。希望将基于该规则性的图案70的模式(pattern)预先保存到存储部55。然后,只要从第1图像101中能够检测出图案70,就能够推定例如底部15的外缘的位置和形状、从外缘的位置至底部15的中心位置的距离、从中心位置至各图案70的距离,并能够根据形状和配置等推定以底部15的中心轴线12为中心的旋转角度等。
为了由判定部52进行“模式搜索”,在图像预处理中,例如能够进行“模糊处理”。“模糊处理”例如能够通过平均化过滤器来进行,平均化过滤器是将关注像素的像素值置换为过滤器大小范围内的全部像素值的平均值并将其输出的二维过滤器。另外,作为其它图像预处理,也可以采用例如使阴影的黑色膨胀这样的“膨胀处理”。
判定部52针对例如被执行了图像预处理的第1图像101执行图案检测处理。在图案检测处理中,判定部52针对第1图像101使用预先基于底部15的雕刻的外形创建的模式登记图像进行模式搜索来检测图案70。模式搜索是在第1图像101内搜索与模式登记图像相符的检测体,当模式登记图像在一定程度上与图案70的外形一致时将检测体检测为图案70。在第1图像101中,图案70的轮廓被指向性高的红外光进行了强调,因此,模式搜索的探测精度高,而且,由于如特开2001-270719号所公开的那样底部15的CID标记有规则性,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图案70的位置。
S30:控制部50执行掩模创建工序。例如,在掩模创建工序中,图像处理部53基于由S20检测出图案70的第1图像101(图4)来创建掩模,并向第2图像102(图5)配置掩模80(图6)。由第2受光部42拍摄的第2图像102相对于由第1受光部41拍摄的第1图像101的对应位置关系是已预先计测、调整好的,若知晓在第1图像101中检测出的图案70的位置信息,就会知晓第2图像102中的存在图案70的位置。所以,会在第2图像102中的准确位置配置掩模80。
使用图4~图6具体说明的话,在掩模创建工序中,首先,创建与图4的第1图像101之中包含图案70的多个区域相符的大小的多个掩模80(图6)。在如图5那样由第2受光部42拍摄的第2图像102中,虽然作为缺陷的检测体72能够作为暗的点被识别,但图案70几乎无法被识别。接下来,若基于图4的第1图像101中的各图案70的位置信息,以覆盖图5的第2图像102中的各图案70的方式将掩模80配置到第2图像102,则会成为如图6那样的状态。掩模80的一部分可以是与所检查的玻璃瓶10的雕刻(或模式登记图像)匹配地预先创建并保存于存储部55的。各掩模80的大小可以是与各图案70大致相同的大小,也可以是由一个掩模80将多个图案70一并覆盖的大小。
S40:控制部50执行检查区域设定工序。例如,检查区域设定工序可以与S30同时执行,基于通过模式搜索检测出的图案70的位置,由图像处理部53将预先设定的形状的1个以上的检查门限(gate)83配置到第2图像102。由于图案70有规则性,因此,若通过预先设定图案70的位置与各检查门限83的位置的相对位置,图案70的位置被确定,则能够将检查门限82、83的位置自动地布局到第2图像102上。检查门限82、83例如能够在底部15处的中心轴线12的同心圆上作为1个以上的圆环状的范围来设定。在图6中,设定2个检查门限82、83。检查门限82与检查门限83能够设定为不同的灵敏度,例如,在根据玻璃瓶10的种类而存在易于产生缺陷的部分的情况下,能够将包含该部分的例如检查门限82设定为比检查门限83高的灵敏度。
S50:控制部50针对各检查门限82、83执行检测工序。例如,在检测工序中,对于图6所示的由S30配置了掩模80和检查门限82、83的第2图像102,将掩模80除外来检测检查门限82、83内的暗的部分(检测体72)。在第2图像102的暗的部分中,例如通过执行预先保存于存储部55的各检查门限82的检查算法对检测体72进行检测。作为检查算法,例如可举出如下处理等:将在检查门限82、83读出的照度数据二值化,并与周围的像素对比来对检测体72进行检测的处理;或者,在检查门限82、83内创建小面积的检测区域(区段),使该区段沿圆周或辐射方向移动来算出平均浓度,并比较浓度差来对检测体72进行检测的处理。通过将有掩模80的部分除外而针对检查门限82、83执行检查算法,能够执行高灵敏度的检查。在执行检查算法时,也可以同时执行判定工序(S60)。
S60:控制部50执行判定工序。例如,在判定工序中,判定由S50检测出的第2图像102中的检测体72是否为缺陷,根据其结果来判定玻璃瓶10是否为合格品。判定基准使用预先保存于存储部55的基准数据。作为判定基准,例如有检测体72的面积、形状等。若在判定工序的结果为检测体72不是缺陷,则将玻璃瓶10作为“合格品”而控制部50执行S70,若在判定工序的结果为检测体72是缺陷,则将玻璃瓶10作为“不合格品”而控制部50执行S80。当然,在S50中检测体72本身未被检测出的情况下,判定结果为“合格品”而执行S70。
S70:控制部50执行作为合格品进行处理的工序。例如,在作为合格品进行处理的工序中,控制部50向未图示的搬运单元输出信号,以将检查对象的玻璃瓶10作为“合格品”向下一个工序搬运。
S80:控制部50执行作为不合格品进行处理的工序。例如,在作为不合格品进行处理的工序中,控制部50从由S20检测出的图案70读取型号并向存储部55保存将判定结果与型号绑定起来的数据,并且输出将检查对象的玻璃瓶10作为“不合格品”向未图示的废弃部排出的信号。保存于存储部55的“不合格品”的判定结果与型号的数据也可以从控制部50向未图示的玻璃瓶10的制造装置输出。
这样,若是以往则底部15的检查难以将图案70与图案70以外的检测体72区别开进行判定,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从第1图像101中检测图案70,因此,易于使用第2图像102来判定在没有图案70的区域(检查门限82)中有无检测体72。
3.变形例
关于变形例所涉及的玻璃瓶10的底部检查方法,使用图7详细说明使用了底部检查装置1的例子。图7是第3图像103的一个例子。变形例基本上与“2.底部检查方法”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7所示的第3图像103是由第2受光部42对主干部14的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玻璃瓶10的底部15进行了拍摄的图像。在各图案配置有多个掩模80,在成为底部15的接地面的滚花的外侧设定有与主干部14的外缘(四边形)匹配的检查门限82。由于底部15的图案与主干部14的外缘的朝向(旋转角度)是对应的,因此,通过由S20对图案进行检测,能够与主干部14的朝向匹配地设置四边形的检查门限82。由此,也能进行比接地面靠外侧的区域的检查。
实施例1
作为实施例1,使用图1所示的底部检查装置1对内部落入有异物的玻璃瓶10进行了检查。照相机4是155万像素的双CMOS面阵传感器照相机,第1圆偏振膜35与第2圆偏振膜36均右旋转方向相同,间隔D1为30mm,第1照明部21是红外光扩散照明,在第1照明部21与第2照明部31之间配置视场角为30度的交叉隔栅膜作为隔栅膜24,第2照明部31是630nm为峰值的可见光平顶(フラットドーム:日本注册商标)照明。
图8的上段是由照相机4的第1受光部41拍摄的第1图像,图8的下段是由第2受光部42拍摄的第2图像。在第1图像中,能够清楚地识别出CID标记等,在第2图像中,落在中心的异物能够被清楚地作为黑色识别,由控制部50判定成了“不合格品”。
另外,作为比较例1,从相同的图1的底部检查装置1去除了第1圆偏振膜35和第2圆偏振膜36后对落入有相同异物的玻璃瓶10进行检查。
图9的上段是由照相机4的第1受光部41拍摄的第1图像,图9的下段是由第2受光部42拍摄的第2图像。在第1图像和第2图像中,无法识别出落在中心的异物,由控制部50判定成了“合格品”。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进一步进行各种变形,包含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在此,“相同的构成”是指功能、方法和结果相同的构成或者目的和效果相同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含将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中的非本质的部分进行了置换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含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构成或者能够达到相同目的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含对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附加了公知技术的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底部检查装置,2…照明装置,4…照相机,10…玻璃瓶,12…中心轴线,13…口部,14…主干部,15…底部,21…第1照明部,22…第1光源,23…扩散板,24…隔栅膜,24a…隔栅,24b…光透射部,31…第2照明部,32…第2光源,34…导光板,35…第1圆偏振膜,36…第2圆偏振膜,41…第1受光部,42…第2受光部,44…分束器,45…透镜,50…控制部,52…判定部,53…图像处理部,54…读取部,55…存储部,60…载置台,70…图案,72…检测体,80…掩模,82、83…检查门限,101…第1图像,102…第2图像,103…第3图像,D1…间隔。

Claims (4)

1.一种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照明装置,其朝向玻璃瓶的底部照射光;
照相机,其相对于所述照明装置隔着所述玻璃瓶配置,并且拍摄所述底部的图像;
第1圆偏振膜,其配置在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底部之间;以及
第2圆偏振膜,其配置在所述玻璃瓶的口部与所述照相机之间,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1照明部,其朝向所述底部照射具有指向性的红外光;以及第2照明部,其配置在所述第1照明部与所述底部之间,朝向所述底部照射具有扩散性的可见光,
所述照相机具备仅检测红外光的第1受光部和仅检测可见光的第2受光部,
所述第1圆偏振膜和所述第2圆偏振膜的偏振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相机具备对红外光与可见光进行分光的分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照明部具备:第1光源,其出射具有扩散性的红外光;以及隔栅膜,其具有对从所述第1光源入射的红外光所透射的角度进行限制的多个隔栅,
所述隔栅膜的所述多个隔栅在与所述玻璃瓶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以格子状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栅膜在所述中心轴线上的视场角被设定为15度~45度。
CN202280064696.7A 2021-11-22 2022-09-26 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 Pending CN1180199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89115 2021-11-22
JP2021189115A JP2023075992A (ja) 2021-11-22 2021-11-22 ガラスびんの底部検査装置
PCT/JP2022/035581 WO2023089954A1 (ja) 2021-11-22 2022-09-26 ガラスびんの底部検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19971A true CN118019971A (zh) 2024-05-10

Family

ID=86396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4696.7A Pending CN118019971A (zh) 2021-11-22 2022-09-26 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75992A (zh)
KR (1) KR20240045311A (zh)
CN (1) CN118019971A (zh)
WO (1) WO202308995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4445A (ja) * 1982-12-21 1984-07-02 Yamamura Glass Kk 透明体の欠陥検出装置
JPS603542A (ja) * 1983-06-21 1985-01-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ビン検査装置
JPH01141342A (ja) * 1987-11-27 1989-06-02 Hajime Sangyo Kk 壜底検査装置
JPH04216445A (ja) * 1990-12-17 1992-08-06 Asahi Chem Ind Co Ltd 瓶検査装置
JP4284646B2 (ja) * 2002-12-27 2009-06-24 キリンテクノ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異物検査装置及び異物検査用の照明装置
JP5726628B2 (ja) 2011-05-17 2015-06-03 倉敷紡績株式会社 透明体ボトルの外観検査装置及び外観検査方法
JP6409178B2 (ja) * 2013-04-19 2018-10-24 キリンテクノ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容器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JP6049652B2 (ja) * 2014-03-28 2016-12-21 日本山村硝子株式会社 びん底検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45311A (ko) 2024-04-05
WO2023089954A1 (ja) 2023-05-25
JP2023075992A (ja)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642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serving and analysing optical singularities in glass containers
KR101951576B1 (ko) 검사 장치 및 검사 방법
US20210088454A1 (en) Inspection device with colour lighting
JP2006292419A (ja) 不良検査装置及びptp包装機
TWI698629B (zh) 塑膠殼內隱形眼鏡之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JP2006226724A (ja) ラベル検査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4048848B2 (ja) 容器内異物検出装置および容器内異物検出方法
US2010024556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aging a fragmentation pattern formed in a ply of toughened glass
CN110546650B (zh) 容器的检查装置和容器的检查方法
JP2010085166A (ja) プリプレグ欠点検査方法
JP2009036710A (ja) 検査装置
JP5608925B2 (ja) ガラスびんの印刷検査装置
JP2010091530A (ja) 異物検査方法および異物検査装置
JP2006300875A (ja) 液面検出方法、液量検出方法、液面検出装置、液量検出装置および分注装置
JP5959430B2 (ja) ボトルキャップの外観検査装置及び外観検査方法
CN118019971A (zh) 玻璃瓶的底部检查装置
US919153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object detection
KR101437906B1 (ko) 엘이디 패키지의 렌즈 4방향 검사장치
KR101030451B1 (ko) 원통형 이차 전지 튜브 및 와셔 검사 장치
CN113600509A (zh) 透明标签的粘贴缺陷检测系统、方法和装置
TWI485393B (zh) Led晶片檢測裝置
KR20140018465A (ko) 반도체 패키지 검사 장치 및 그 검사 방법
JP2012150072A (ja) 透明容器口部の刻印検査
KR20160032576A (ko) 고속 카메라 및 적외선 광학계를 이용한 이미지 분석 시스템 및 방법
JP4788870B2 (ja) 不良検査装置及びptp包装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10342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