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9633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9633A
CN117529633A CN202280043947.3A CN202280043947A CN117529633A CN 117529633 A CN117529633 A CN 117529633A CN 202280043947 A CN202280043947 A CN 202280043947A CN 117529633 A CN117529633 A CN 117529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air conditioner
expansion valve
dehumidification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39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守谷聪乃
伊藤裕
鹈饲康史
藤冈裕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29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96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se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6/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 F25B6/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arranged in s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提出一种在再热除湿运转时能够以高精度进行除湿的空调装置。空调装置(1)是执行空调运转的空调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100)和控制部(6)。制冷剂回路(100)是通过将压缩机(21)、热源热交换器(24)、第一利用热交换部(311)、利用膨胀阀(32)、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呈环状连接而成的。控制部(6)控制制冷剂回路(100),执行使第一利用热交换部(311)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且使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再热除湿运转。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中,以制冷剂流量成为最大流量的50%以下的开度范围控制利用膨胀阀(32)。该开度范围中的对利用膨胀阀(32)的单位操作量下的流量的平均变化量小于1.84L/min。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如下的空调装置:将设置于利用单元内的利用热交换器分为两个热交换部,使一方的热交换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并且使另一方的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由此执行再热除湿运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5985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其在利用单元内设置有利用热交换器、再热器以及第二电子膨胀阀,能够执行再热除湿运转(在专利文献1中为干燥运转)。第二电子膨胀阀设置在利用热交换器与再热器之间。专利文献1的空调装置在再热除湿运转时根据负荷对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增减。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能够执行再热除湿运转的空调装置中,在设置于构成利用热交换器的两个热交换部之间的膨胀阀的开度控制中存在改进的余地。
本公开提出一种在再热除湿运转时能够以高精度进行除湿的空调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是执行空调运转的空调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和控制部。制冷剂回路是通过将压缩机、热源热交换器、第一利用热交换部、利用膨胀阀、第二利用热交换部呈环状连接起来而成的。控制部控制制冷剂回路,执行使第一利用热交换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且使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再热除湿运转。控制部在再热除湿运转中,以制冷剂流量成为最大流量的50%以下的开度范围控制利用膨胀阀。该开度范围中的对利用膨胀阀的单位操作量下的流量的平均变化量小于1.84L/min.。
在本公开的空调装置中,控制部在再热除湿运转中,主要使用流量相对于利用膨胀阀的单位操作量的变化小的小流量控制域。由此,控制部能够精细地控制向第二利用热交换部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极精细地控制再热除湿运转中的除湿量。因此,根据空调装置,与在流量特性整体上控制膨胀阀的开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再热除湿运转时高精度地进行除湿。
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在再热除湿运转中切换执行除湿能力不同的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第一运转中的利用膨胀阀的开度比第二运转中的利用膨胀阀的开度小。
控制部能够根据在再热除湿运转中所需的除湿能力,切换执行利用膨胀阀的开度不同的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在第二运转中,为了使制冷剂在第二利用热交换部的整体蒸发,需要提高压缩机的马达的转速,因此与第一运转相比,空调装置整体的消耗电力容易变多。根据空调装置,在再热除湿运转中切换执行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因此,与始终使第二利用热交换部整体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消耗电力。
第三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基于对象空间中的除湿负荷来切换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
根据空调装置,基于对象空间中的除湿负荷来自动切换除湿能力,因此,兼顾舒适性和消耗电力的抑制。
第四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三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若除湿负荷为第一阈值以下,则控制部执行第一运转,若除湿负荷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部执行第二运转。
第五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四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控制部切换再热除湿运转和制冷运转,在制冷运转中,控制制冷剂回路,使第一利用热交换部和第二利用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
根据本空调装置,由于再热除湿运转和制冷运转自动切换,因此舒适性提高。
第六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五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当除湿负荷超过比第一阈值大的第二阈值时,控制部进行制冷运转。
第七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还具备遥控器。控制部基于遥控器的指示来切换第一运转和所述第二运转。
根据本空调装置,在再热除湿运转中,用户能够任意地切换除湿能力不同的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因此,便利性和舒适性提高。
第八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七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遥控器具有显示部。显示部显示控制部是正在执行所述第一运转还是所述第二运转。
根据本空调装置1,在再热除湿运转中,用户能够识别正在执行除湿能力不同的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中的哪一个,因此便利性提高。
第九方面的空调装置在第二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第一运转中的压缩机的容量比第二运转中的压缩机的容量小。
根据本空调装置,在再热除湿运转中,控制部根据除湿负荷来变更压缩机的容量、换言之变更马达的转速,因此,抑制空调装置整体的消耗电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控制部6的控制框图。
图3是利用膨胀阀32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表示利用膨胀阀32的开度(=驱动脉冲)与在利用膨胀阀32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的关系(流量特性)的图表。
图5是在再热除湿运转中控制部6执行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在再热除湿运转中变形例C的空调装置1的控制部6执行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
空调装置1通过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剂循环进行作为对象空间的建筑物等的室内(省略图示)的空气调节。空调装置1主要具有热源单元2、利用单元3、液体制冷剂联络管4、气体制冷剂联络管5、控制部6以及遥控器7。液体制冷剂联络管4和气体制冷剂联络管5将热源单元2与利用单元3连接。热源单元2、利用单元3、液体制冷剂联络管4、气体制冷剂联络管5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成环状,构成制冷剂回路100。制冷剂回路100在内部封入有制冷剂。
详情在后面叙述,但在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6通过控制制冷剂回路100来实现制冷剂循环,从而执行制热运转、制冷运转、再热除湿运转等空调运转。
(2)详细结构
(2-1)热源单元
热源单元2设置于室外(建筑物的屋顶、建筑物的外壁面附近等)。热源单元2主要具有压缩机21、四路切换阀23、热源热交换器24、热源膨胀阀25以及热源风扇26。
(2-1-1)压缩机
压缩机21在制冷剂回路100中,从吸入侧21a吸入低压的制冷剂,压缩至高压后,从排出侧21b排出。在此,作为压缩机21,使用旋转式或涡旋式等容积式压缩元件(未图示)被马达22旋转驱动的密闭式构造的压缩机。另外,马达22经由变频器等由控制部6控制转速。通过控制部6改变马达22的转速来控制压缩机21的容量。
(2-1-2)四路切换阀
四路切换阀23在制冷剂回路100中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四路切换阀23具有第一阀口P1、第二阀口P2、第三阀口P3以及第四阀口P4。四路切换阀23通过控制部6在第一阀口P1与第四阀口P4相互连通且第二阀口P2与第三阀口P3相互连通的第一状态(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和第一阀口P1与第二阀口P2相互连通且第三阀口P3与第四阀口P4相互连通的第二状态(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第一阀口P1与压缩机21的排出侧21b连接。第二阀口P2与热源热交换器24连接。第三阀口P3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21a连接。第四阀口P4与气体制冷剂联络管5连接。
(2-1-3)热源热交换器
热源热交换器24是在制冷剂回路100中进行制冷剂与室外的空气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热源热交换器24的一端与热源膨胀阀25连接。热源热交换器24的另一端与四路切换阀23的第二阀口P2连接。
(2-1-4)热源膨胀阀
热源膨胀阀25是在制冷剂回路100中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膨胀机构。热源膨胀阀25设置在液体制冷剂联络管4与热源热交换器24的液体侧24a之间。热源膨胀阀25是能够进行开度控制的电动膨胀阀。热源膨胀阀25的开度由控制部6控制。
(2-1-5)热源风扇
热源风扇26生成气流,将室外的空气向热源热交换器24供给。通过热源风扇26将室外的空气向热源热交换器24供给,促进热源热交换器24内的制冷剂与室外的空气的热交换。热源风扇26由热源风扇马达26a旋转驱动。通过控制部6改变热源风扇马达26a的转速来控制热源风扇26的风量。
(2-2)利用单元
利用单元3设置于作为对象空间的室内。利用单元3主要具有利用热交换器31、利用膨胀阀32、利用风扇33、室内温度传感器34、室内湿度传感器35以及排出管温度传感器36。
(2-2-1)利用热交换器
利用热交换器31在制冷剂回路100中进行制冷剂与室内的空气的热交换。利用热交换器31具有第一利用热交换部311和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
第一利用热交换部311的一端与液体制冷剂联络管4连接。第一利用热交换部311的另一端与利用膨胀阀32连接。
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的一端与利用膨胀阀32连接。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的另一端与气体制冷剂联络管5连接。
第一利用热交换部311和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配置于利用风扇33生成的气流的流路。第一利用热交换部311在利用风扇33生成的气流的行进方向上配置于比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靠下游侧的位置。
(2-2-2)利用膨胀阀
利用膨胀阀32是在第一利用热交换部311与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之间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膨胀阀。利用膨胀阀32是能够进行开度控制的电动膨胀阀。利用膨胀阀32的开度由控制部6控制。利用膨胀阀32是膨胀阀的一例。
图3是利用膨胀阀32的概略剖视图。利用膨胀阀32主要具备阀室321、主阀芯322、副阀芯323以及驱动部324。
阀室321是在内部收纳主阀芯322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阀室321在侧面形成有流体入口321a,在一端形成有作为流体的出口的主阀口321b。
主阀芯322是在阀室321的内部变更主阀口321b的开度的圆筒状的部件。主阀芯322在一端形成有作为流体的出口的副阀口322a。主阀芯322在另一端安装有环状的保持件322b。主阀芯322在侧面形成有作为流体的入口的连通孔322c。
副阀芯323是变更副阀口322a的开度并且抬起主阀芯322的针状的部件。副阀芯323的一部分从保持件322b的开口插入于主阀芯322的内部。副阀芯323在插入于主阀芯322一侧的端部形成有锥形形状323a,副阀芯323的与锥形形状323a相反一侧的端部固定于驱动部324。副阀芯323在插入于主阀芯322的状态下比保持件322b靠锥形形状323a侧的侧面形成有凸缘状的突起323b。
驱动部324在轴向上驱动主阀芯322以及副阀芯323。驱动部324通过控制部6输出的控制信号即输出脉冲来控制驱动量。换言之,利用膨胀阀32的开度由控制部6控制。对利用膨胀阀32的单位操作量为1脉冲,开度随着控制部6输出的驱动脉冲的增加而增加。
图4是表示利用膨胀阀32的开度(=驱动脉冲)与在利用膨胀阀32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的关系即流量特性的图表。如图4所示,利用膨胀阀32在流量特性中具有流量相对于单位操作量(=单位驱动脉冲)的变化小的小流量控制域和流量相对于单位操作量的变化大的大流量控制域这两个流量控制域。详情在后面叙述,但在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中使用该流量特性中的小流量控制域的一部分。此外,利用膨胀阀32的开度(%)是指驱动脉冲相对于为了使利用膨胀阀32全开而由控制部6输出的驱动脉冲(在空调装置1中为500脉冲)的百分率。
(2-2-3)利用风扇
利用风扇33生成气流,使室内的空气通过利用热交换器31。室内的空气通过利用热交换器31,由此,促进利用热交换器31的制冷剂与室外的空气的热交换。
利用风扇33由利用风扇马达33a旋转驱动。通过由控制部6改变利用风扇马达33a的转速来控制利用风扇33的风量。
(2-2-4)传感器
室内温度传感器34设置于利用单元3的壳体(省略图示)的空气的吸入口。室内温度传感器34对流入利用单元3的壳体的室内的空气的温度(室内温度Tr)进行检测。
室内湿度传感器35设置于利用单元3的壳体(省略图示)的空气的吸入口。室内湿度传感器35对流入利用单元3的壳体的室内的空气的湿度(室内湿度Hr)进行检测。
排出管温度传感器36设置于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21b与四路切换阀23的第一阀口P1连接的制冷剂配管。排出管温度传感器36检测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排出管温度Td)。
(2-3)控制部
图2是控制部6的控制框图。控制部6以能够收发控制信号的方式分别与压缩机21、四路切换阀23、热源膨胀阀25、热源风扇26、利用膨胀阀32、利用风扇33以及遥控器7连接。另外,控制部6以能够接收检测信号的方式分别与室内温度传感器34和室内湿度传感器35连接。
详情在后面叙述,但控制部6通过分别对压缩机21、四路切换阀23、热源膨胀阀25、热源风扇26、利用膨胀阀32以及利用风扇33进行运转控制来控制制冷剂回路100。
控制部6典型地通过具备控制运算装置和存储装置(均省略图示)的计算机来实现。控制运算装置是CPU或GPU这样的处理器。控制运算装置读出存储于存储装置的控制程序,按照该控制程序进行运转控制。进而,控制运算装置能够按照控制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装置,或者读出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信息。
此外,图1是概略图,控制部6也可以由通过能够相互收发控制信号的通信线连接的、设置于热源单元2的内部的室外控制部和设置于利用单元3的内部的室内控制部构成。
(2-4)遥控器
遥控器7从用户受理制热运转、制冷运转以及再热除湿运转中的任一方的执行指示、目标温度Tt、目标湿度Ht等,并将受理的结果作为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部6。控制部6在接收到控制信号时记录于存储装置。
遥控器7具有显示部71。显示部71显示执行中的空调运转、目标温度Tt、目标湿度Ht、室内湿度Hr。
(3)动作
(3-1)利用膨胀阀的动作
在利用膨胀阀32中,在控制部6输出的驱动脉冲为零的状态下,成为主阀芯322落座于阀室321、副阀芯323关闭副阀口322a的状态。此时,利用膨胀阀32的开度为0%(=(0脉冲/500脉冲)×100),制冷剂的流量为2.86L/min.。在利用膨胀阀32中,在主阀芯322与主阀口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省略图示),因此,即使开度为0%,也产生微小的流量。
当驱动脉冲从零增加时,驱动部324以使副阀芯323沿着轴向远离副阀口322a的方式驱动副阀芯323。在驱动脉冲达到150脉冲之前,主阀芯322落座于阀室321,仅副阀芯323驱动而变更副阀口322a的开度。当副阀口322a打开时,制冷剂通过由阀室321的流体入口321a、主阀芯322的连通孔、副阀口322a以及主阀口321b形成的流路而流出。驱动脉冲达到150脉冲时的利用膨胀阀32的开度为30%(=(150脉冲/500脉冲)×100),制冷剂的流量为10.7L/min.。在利用膨胀阀32中,驱动脉冲从零变化为150脉冲、由副阀芯323变更副阀口322a的开度的范围成为小流量控制域。换言之,利用膨胀阀32的开度为0%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为小流量控制域。
当驱动脉冲从150脉冲开始增加时,副阀芯323的突起与主阀芯322的保持件接触,因此,副阀芯323抬起主阀芯322。换言之,随着副阀芯323以沿着轴向远离副阀口322a的方式驱动,主阀芯322也以远离主阀口321b的方式驱动。其结果是,当驱动脉冲超过150脉冲时,副阀口322a成为全开的状态,主阀芯322变更主阀口321b的开度。当主阀口321b打开时,制冷剂除了通过上述的由流体入口321a、连通孔、副阀口322a以及主阀口321b形成的流路之外,还通过从阀室321的流体入口321a直接流向主阀口321b的流路而流出。
控制部6能够使驱动脉冲增加至500脉冲。驱动脉冲达到500脉冲时的利用膨胀阀32的开度为100%,流量为551L/min.。此时,主阀口321b以及副阀口322a均成为全开的状态。在利用膨胀阀32中,驱动脉冲从150脉冲变化为500脉冲、由主阀芯322变更主阀口321b的开度的范围成为大流量控制域。换言之,利用膨胀阀32的开度大于30%且100%以下的范围是大流量控制域。
在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中,以制冷剂流量成为最大流量的50%以下的开度范围控制利用膨胀阀32。该开度范围中的对利用膨胀阀32的单位操作量(=驱动脉冲)下的流量的平均变化量小于1.84L/min.(=(551L/min.×0.5)/150脉冲)。
(3-2)空调运转
接着,对控制部6执行的空调运转即供暖运转、制冷运转以及再热除湿运转进行说明。
(3-2-1)制热运转
控制部6在从遥控器7接收到关于制热运转的开始的控制信号时开始制热运转。在制热运转时,控制部6将四路切换阀23切换为第一状态(参照图1的虚线)。进而,控制部6使热源膨胀阀25成为与从遥控器7接收到的目标温度Tt对应的开度,使利用膨胀阀32成为全开或者接近全开的开度,使压缩机21运转。由此,热源热交换器24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并且利用热交换器31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
在制热运转期间,制冷剂回路100如下那样发挥功能。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在利用热交换器31中与由利用风扇33供给的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由此,室内的空气被加热,作为调和空气被排出到室内。冷凝后的制冷剂在通过热源膨胀阀25而被减压后,在热源热交换器24中与由热源风扇26供给的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通过了热源热交换器24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而被压缩。
(3-2-2)制冷运转
当从遥控器7接收到关于制冷运转的开始的控制信号时,控制部6开始制冷运转。在制冷运转时,控制部6将四路切换阀23切换为第二状态(参照图1的实线)。进而,控制部6使热源膨胀阀25成为与从遥控器7接收到的目标温度Tt对应的开度,使利用膨胀阀32成为全开或者接近全开的开度,使压缩机21运转。由此,热源热交换器24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并且利用热交换器31(换言之,第一利用热交换部311与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
在制冷运转期间,制冷剂回路100如下那样发挥功能。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在热源热交换器24中与由热源风扇26供给的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在通过热源膨胀阀25而被减压后,在利用热交换器31中与由利用风扇33供给的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由此,室内的空气被冷却,作为调和空气被排出到室内。通过了利用热交换器31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而被压缩。
(3-2-3)再热除湿运转
再热除湿运转是利用利用热交换器31的一部分进行除湿、并利用利用热交换器31的剩余的一部分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的空调运转。
当从遥控器7接收到关于再热除湿运转的开始的控制信号时,控制部6开始再热除湿运转。在再热除湿运转时,控制部6将四路切换阀23切换为第二状态(参照图1的实线)。进而,控制部6使热源膨胀阀25成为全开或接近全开的开度,使利用膨胀阀32成为与基于从遥控器7接收到的目标湿度Ht的除湿负荷Hl对应的开度,使压缩机21运转。由此,热源热交换器24及第一利用热交换部311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且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关于控制部6对利用膨胀阀32的控制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在再热除湿运转期间,制冷剂回路100如下那样发挥功能。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在热源热交换器24中与由热源风扇26供给的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通过了热源热交换器24的制冷剂在通过了热源膨胀阀25之后,在第一利用热交换部311中也与由利用风扇33供给的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第一利用热交换部311冷凝后的制冷剂在通过利用膨胀阀32而被减压后,流入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与由利用风扇33供给的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由此,室内的空气在由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除湿后,由第一利用热交换部311加热,由此,在被除湿的同时抑制了温度降低的空气作为调和空气向室内排出。通过了利用热交换器31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而被压缩。
(3-2-3-1)再热除湿运转中的利用侧膨胀阀的控制的详细情况
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中,以制冷剂流量成为最大流量的50%以下的开度范围控制利用膨胀阀32。该开度范围中的对利用膨胀阀32的单位操作量下的流量的平均变化量小于1.84L/min.。
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中,切换执行除湿能力不同的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第一运转的除湿能力比第二运转的除湿能力低。
第一运转中的利用膨胀阀32的开度(以下称为第一开度)比第二运转中的利用膨胀阀32的开度(以下称为第二开度)小。具体而言,第一开度被设定为如下这样的开度:成为通过利用膨胀阀32而流入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的制冷剂的大部分在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内的利用膨胀阀32附近蒸发的流量。与此相对,第二开度被设定为如下这样的开度:成为通过利用膨胀阀32而流入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的制冷剂在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的整体蒸发的流量。由此,与利用膨胀阀32处于第一开度的情况相比,在处于第二开度的情况下的再热除湿运转中,通过利用膨胀阀32而流入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的制冷剂的流量较多,因此,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区域变宽,发挥较高的除湿能力。
在再热除湿运转中,若除湿负荷Hl为第一阈值湿度Hs1以下,则控制部6执行第一运转,若除湿负荷Hl超过第一阈值湿度Hs1,则控制部6执行第二运转。在空调装置1中,使用室内湿度Hr与目标湿度Ht之差作为除湿负荷Hl的指标。更具体而言,控制部6通过室内湿度传感器35取得的室内湿度Hr与从遥控器7接收到的目标湿度Ht的比较来求出除湿负荷Hl。第一阈值湿度Hs1是第一阈值的一例。
接着,对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中执行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图5是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中执行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控制部6基于来自遥控器7的再热除湿运转的执行指示,开始本控制流程。
在步骤S100中,控制部6开始第一运转,进入步骤S110。控制部6在开始第一运转时,向利用膨胀阀32输出用于成为预先设定的第一开度的控制信号。在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6在第一运转中向利用膨胀阀32输出30脉冲(开度6%=(30脉冲/500脉冲)×100))的驱动脉冲。第一运转持续至第二运转开始(切换为第二运转)为止、或者通过本控制流程的结束等而其他空调运转开始为止。
在步骤S110中,控制部6将压缩机21的马达22的转速设定为第一转速R1,进入步骤S120。第一转速R1被设定为比后述的执行第一运转时的马达22的转速即第二转速R2低的转速。第一转速R1预先记录在控制部6的存储装置中。
在步骤S120中,控制部6从室内湿度传感器35取得室内湿度Hr,进入步骤S130。
在步骤S130中,控制部6基于室内湿度Hr与目标湿度Ht之差求出除湿负荷Hl(Hr-Ht→Hl),进入步骤S140。
在步骤S140中,控制部6判断在步骤S130中求出的除湿负荷Hl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阈值湿度Hs1(Hl>Hs1?),根据其结果进入步骤S120或步骤S150。具体而言,若判断为除湿负荷Hl比第一阈值湿度Hs1大(是),则控制部6进入步骤S150。若判断为除湿负荷Hl不大于第一阈值湿度Hs1(为第一阈值湿度Hs1以下)(否),则控制部6进入步骤S120。第一阈值湿度Hs1设定为即使是除湿力低的第一运转也能得到除湿的效果的比较低的湿度负荷。
在步骤S150中,控制部6将压缩机21的马达22的转速设定为第二转速R2,进入步骤S160。第二转速R2被设定为比第一转速R1高的转速。预先记录在控制部6的存储装置中。
在步骤S160中,控制部6从排出管温度传感器36取得排出管温度Td,进入步骤S170。
在步骤S170中,控制部6判断在步骤S160中取得的排出管温度Td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温度Tth(Td>Tth?),根据其结果进入步骤S160或步骤S180。具体而言,若判断为排出管温度Td比阈值温度Tth大(是),则控制部6进入步骤S180。若判断为排出管温度Td不大于阈值温度Tth(为阈值温度Tth以下)(否),则控制部6进入步骤S160。
在步骤S180中,控制部6开始第二运转,进入步骤S190。控制部6在开始第二运转时,向利用膨胀阀32输出用于成为预先设定的第二开度的控制信号。在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6在第二运转中向利用膨胀阀32输出150脉冲(开度30%=(150脉冲/500脉冲)×100)的驱动脉冲。第二运转持续至第一运转开始(切换为第一运转)为止、或者通过本控制流程的结束等而其他空调运转开始为止。
在步骤S190中,控制部6从室内湿度传感器35取得室内湿度Hr,进入步骤S200。
在步骤S200中,控制部6基于室内湿度Hr与目标湿度Ht之差求出除湿负荷Hl(Hr-Ht→Hl),进入步骤S210。
在步骤S210中,控制部6判断在步骤S200中求出的除湿负荷Hl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阈值湿度Hs1(Hl>Hs1?),根据其结果进入步骤S100或步骤S190。具体而言,若判断为除湿负荷Hl比第一阈值湿度Hs1大(是),则控制部6进入步骤S190。若判断为除湿负荷Hl不大于第一阈值湿度Hs1(为第一阈值湿度Hs1以下)(否),则控制部6进入步骤S100。
当从遥控器7接收到再热除湿运转以外的空调运转的执行指示或空调装置1的运转停止指示时,控制部6结束本控制流程,结束再热除湿运转。
(4)特征
(4-1)
空调装置1是执行空调运转的空调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100和控制部6。制冷剂回路100是通过将压缩机21、热源热交换器24、第一利用热交换部311、利用膨胀阀32、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呈环状连接起来而成的。控制部6控制制冷剂回路100,执行使第一利用热交换部311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且使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再热除湿运转。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中,以制冷剂流量成为最大流量的50%以下的开度范围控制利用膨胀阀32。该开度范围中的对利用膨胀阀32的单位操作量下的流量的平均变化量小于1.84L/min.。
在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中,主要使用流量相对于利用膨胀阀32的单位操作量的变化小的小流量控制域。由此,控制部6能够精细地控制向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极精细地控制再热除湿运转中的除湿量。因此,根据空调装置1,与在流量特性整体上控制膨胀阀的开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再热除湿运转时以高精度进行除湿。
(4-2)
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中,切换执行除湿能力不同的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第一运转中的利用膨胀阀32的开度(6%)比第二运转中的利用膨胀阀32的开度(30%)小。
控制部6能够根据在再热除湿运转中所需的除湿能力,切换执行利用膨胀阀32的开度不同的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在第二运转中,为了使制冷剂在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的整体蒸发,需要提高压缩机21的马达22的转速,因此与第一运转相比,空调装置1整体的消耗电力容易变多。根据空调装置1,在再热除湿运转中切换执行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因此,与始终使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整体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消耗电力。
(4-3)
控制部6基于对象空间中的除湿负荷Hl来切换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
根据空调装置1,基于对象空间中的除湿负荷Hl自动切换除湿能力,由此,兼顾舒适性和消耗电力的抑制。
(4-4)
若除湿负荷Hl为第一阈值湿度Hs1以下,则控制部6执行第一运转,若除湿负荷Hl超过所述第一阈值湿度Hs1,则控制部6执行第二运转。
(4-5)
第一运转中的压缩机21的马达22的转速小于第二运转中的压缩机21的马达22的转速。
根据空调装置1,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中根据除湿负荷Hl来变更压缩机21的马达22的转速,因此,抑制空调装置1整体的消耗电力。
(5)变形例
(5-1)变形例A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中基于除湿负荷Hl切换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但切换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触发不限于此。
控制部6也可以在再热除湿运转中,基于来自遥控器7的执行指示来切换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
具体而言,在变形例A的空调装置1中,当从遥控器7接收到关于再热除湿运转的开始的控制信号时,控制部6开始再热除湿运转。遥控器7在再热除湿运转的执行中从用户受理第一运转与第二运转的切换,将受理的结果作为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接收到关于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的切换的控制信号的控制部6基于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来切换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
根据变形例A的空调装置1,在再热除湿运转中,用户任意地切换除湿能力不同的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因此便利性和舒适性提高。
(5-2)变形例B
遥控器7也可以在显示部71显示控制部6是正在执行第一运转还是第二运转。
根据变形例B的空调装置1,在再热除湿运转中,用户能够识别正在执行除湿能力不同的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中的哪一个,因此便利性提高。
(5-3)变形例C
控制部6也可以切换执行再热除湿运转和制冷运转。
具体而言,在变形例C的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6将除湿负荷Hl与第一阈值湿度Hs1及第二阈值湿度Hs2这两个阈值湿度进行比较,切换包括第一运转及第二运转的再热除湿运转和制冷运转。第二阈值湿度Hs2是第二阈值的一例。
图6是变形例C的空调装置1的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中执行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图5所示的控制流程与图6所示的控制流程的不同点在于,图6所示的控制流程取代步骤S210而具有步骤S211这一点、以及追加了步骤S220及步骤S230这一点。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0中,控制部6基于室内湿度Hr与目标湿度Ht之差求出除湿负荷Hl(Hr-Ht→Hl),进入步骤S211。
在步骤S211中,控制部6判断在步骤S200中求出的除湿负荷Hl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阈值湿度Hs1(Hl>Hs1?),根据其结果进入步骤S100或步骤S220。具体而言,若判断为除湿负荷Hl比第一阈值湿度Hs1大(是),则控制部6进入步骤S220。若判断为除湿负荷Hl不大于第一阈值湿度Hs1(为第一阈值湿度Hs1以下)(否),则控制部6进入步骤S100。
在步骤S220中,控制部6判断在步骤S200中求出的除湿负荷Hl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阈值湿度Hs2(Hl>Hs2?),根据其结果进入步骤S190或步骤S230。具体而言,若判断为除湿负荷Hl比第二阈值湿度Hs2大(是),则控制部6进入步骤S230。若判断为除湿负荷Hl不大于第二阈值湿度Hs2(为第二阈值湿度Hs2以下)(否),则控制部6进入步骤S190。第二阈值湿度Hs2被设定为比第一阈值湿度Hs1高的湿度负荷。第二阈值湿度Hs2被设定为即使是除湿能力高的第二运转也无法充分得到除湿的效果的高的湿度负荷。
在步骤S230中,控制部6开始制冷运转,进入步骤S190。控制部6在开始制冷运转时,使热源膨胀阀25成为与从遥控器7接收到的目标温度Tt对应的开度,使利用膨胀阀32全开,使压缩机21运转。制冷运转持续至第一运转或第二运转开始为止、或通过本控制流程的结束等而其他空调运转开始为止。
根据变形例C的空调装置1,由于再热除湿运转和制冷运转自动切换,因此舒适性提高。
(5-4)变形例D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中切换执行除湿能力不同的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但是,如果以上述的开度范围控制利用膨胀阀32,则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中能够切换的运转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5-5)变形例E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6在再热除湿运转中,与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分别对应地控制压缩机21的容量、换言之控制马达22的转速,但只要能够通过利用膨胀阀32的控制得到充分的除湿能力,则也可以省略马达22的转速控制。
(5-6)变形例F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在再热除湿运转中,控制部6将基于室内湿度Hr与目标湿度Ht之差计算出的除湿负荷Hl和预先设定的阈值湿度Hs进行比较,判断能否切换第一运转与第二运转,但第一运转与第二运转能否切换的判断方法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在控制部6的存储装置中预先记录规定了根据除湿负荷Hl的值来执行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中的哪一个的表,控制部6将除湿负荷Hl与该表对照,来判断能否切换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
(5-7)变形例G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在刚开始再热除湿运转之后开始第一运转,但控制部6也可以在刚开始再热除湿运转之后判断是执行第一运转还是第二运转。
例如,控制部6也可以在结束再热除湿运转时,将关于执行了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中的哪一个的信息记录于存储装置,在开始下次的再热除湿运转时,参照该信息,判断在刚开始再热除湿运转之后执行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中的哪一个。
另外,也可以按照一天的每个时间段,将关于通常执行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中的哪一个的信息记录于存储装置,控制部6在开始再热除湿运转时参照该信息,判断在刚开始再热除湿运转之后执行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中的哪一个。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该理解为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方式、细节的多样的变更。
标号说明
1空调装置
100制冷剂回路
2热源单元
21压缩机
23四路切换阀
24热源热交换器
25热源膨胀阀
26热源风扇
3利用单元
31利用热交换器
311第一利用热交换部
312第二利用热交换部
32利用膨胀阀(膨胀阀)
33利用风扇
4液体制冷剂联络管
5气体制冷剂联络管
6控制部
7遥控器
71显示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59856号公报

Claims (9)

1.一种空调装置(1),其执行对象空间中的空调运转,其中,
所述空调装置(1)具备:
制冷剂回路(100),其是通过将压缩机(21)、热源热交换器(24)、第一利用热交换部(311)、膨胀阀(32)、第二利用热交换部(312)呈环状连接起来而成的;以及
控制部(6),其控制所述制冷剂回路,执行使所述第一利用热交换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且使所述第二利用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再热除湿运转,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再热除湿运转中,以制冷剂流量成为最大流量的50%以下的开度范围控制所述膨胀阀,
所述开度范围中的对所述膨胀阀的单位操作量下的流量的平均变化量小于1.84L/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再热除湿运转中,切换执行除湿能力不同的第一运转和第二运转,
所述第一运转中的所述膨胀阀的开度比所述第二运转中的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对象空间中的除湿负荷(Hl)来切换所述第一运转和所述第二运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若所述除湿负荷为第一阈值(Hs1)以下,则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第一运转,若所述除湿负荷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则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第二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切换所述再热除湿运转和制冷运转,
在所述制冷运转中,控制所述制冷剂回路,使所述第一利用热交换部和所述第二利用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当所述除湿负荷超过比所述第一阈值大的第二阈值(Hs2)时,所述控制部进行所述制冷运转。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装置还具备遥控器(7),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遥控器的指示来切换所述第一运转和所述第二运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遥控器具有显示部(71),
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控制部是正在执行所述第一运转还是所述第二运转。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运转中的所述压缩机的容量比所述第二运转中的所述压缩机的容量小。
CN202280043947.3A 2021-06-23 2022-06-16 空调装置 Pending CN1175296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4278A JP7248922B2 (ja) 2021-06-23 2021-06-23 空気調和装置
JP2021-104278 2021-06-23
PCT/JP2022/024148 WO2022270410A1 (ja) 2021-06-23 2022-06-16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9633A true CN117529633A (zh) 2024-02-06

Family

ID=84544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3947.3A Pending CN117529633A (zh) 2021-06-23 2022-06-16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48922B2 (zh)
CN (1) CN117529633A (zh)
WO (1) WO2022270410A1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282U (ja) * 1992-08-28 1994-03-29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製作所 電動流量制御弁
JPH08254372A (ja) * 1995-03-16 1996-10-01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1194027A (ja) * 2000-01-13 2001-07-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及びマルチタイプの空気調和機
JP2002061991A (ja) * 2000-08-22 2002-02-28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2221353A (ja) * 2001-12-10 2002-08-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03148642A (ja) * 2001-11-14 2003-05-21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電動弁
JP2003172557A (ja) * 2001-12-06 2003-06-2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214679A (ja) * 2002-01-21 2003-07-3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室内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3314854A (ja) * 2002-04-19 2003-11-0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4108618A (ja) * 2002-09-13 2004-04-08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
JP2007321990A (ja) * 2007-08-30 2007-12-13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双方向型電磁弁
JP2013024437A (ja) * 2011-07-16 2013-02-04 Denso Corp 空調装置
JP2014152999A (ja) * 2013-02-08 2014-08-2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7461498A (zh) * 2016-06-03 2017-12-12 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膨胀阀
EP3505838A1 (en) * 2016-08-25 2019-07-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ir condition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10107695A (zh) * 2018-02-01 2019-08-09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WO2020012827A1 (ja) * 2018-07-12 2020-01-16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電動弁
CN112576763A (zh) * 2019-09-27 2021-03-30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2648391A (zh) * 2019-10-11 2021-04-13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2367A (ja) 2000-10-17 2002-04-26 Denso Corp 制御弁
JP4182662B2 (ja) 2001-12-19 2008-11-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6064257A (ja) 2004-08-26 2006-03-09 Daikin Ind Ltd 空調室内機および冷凍装置
JP2007040567A (ja) 2005-08-01 2007-02-15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5445548B2 (ja) * 2011-09-24 2014-03-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膨張弁装置
JP2020070986A (ja) 2018-10-31 2020-05-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12747358A (zh) 2021-02-18 2021-05-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282U (ja) * 1992-08-28 1994-03-29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製作所 電動流量制御弁
JPH08254372A (ja) * 1995-03-16 1996-10-01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1194027A (ja) * 2000-01-13 2001-07-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及びマルチタイプの空気調和機
JP2002061991A (ja) * 2000-08-22 2002-02-28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3148642A (ja) * 2001-11-14 2003-05-21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電動弁
JP2003172557A (ja) * 2001-12-06 2003-06-2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2221353A (ja) * 2001-12-10 2002-08-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03214679A (ja) * 2002-01-21 2003-07-3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室内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3314854A (ja) * 2002-04-19 2003-11-0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4108618A (ja) * 2002-09-13 2004-04-08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
JP2007321990A (ja) * 2007-08-30 2007-12-13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双方向型電磁弁
JP2013024437A (ja) * 2011-07-16 2013-02-04 Denso Corp 空調装置
JP2014152999A (ja) * 2013-02-08 2014-08-2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7461498A (zh) * 2016-06-03 2017-12-12 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膨胀阀
EP3505838A1 (en) * 2016-08-25 2019-07-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ir condition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10107695A (zh) * 2018-02-01 2019-08-09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WO2020012827A1 (ja) * 2018-07-12 2020-01-16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電動弁
CN112576763A (zh) * 2019-09-27 2021-03-30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2648391A (zh) * 2019-10-11 2021-04-13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03224A (ja) 2023-01-11
WO2022270410A1 (ja) 2022-12-29
JP7248922B2 (ja)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2379B2 (ja) 空調機
CN110940055B (zh) 一种空调器制热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KR100208322B1 (ko) 한냉지용 히트펌프 공기조화기
KR20030097179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압축기 동작방법
CN114659285A (zh) 一种双冷媒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537136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7529633A (zh) 空调装置
JPH1096545A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2147819A (ja) 冷凍装置
JP728442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749562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667097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운전방법
JPS6071838A (ja) 空気調和機
JP734380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3322758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7274918U (zh) 一种双冷媒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US12055312B2 (en) Air conditioner
JP739367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S5927145A (ja) 空気調和機
KR100878468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과부하 제어방법
JP7491334B2 (ja) 空気調和機
JP744514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2833514B (zh) 用于空调系统的补气增焓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JPH02150664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5789771A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