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8219A -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88219A
CN117188219A CN202210616117.7A CN202210616117A CN117188219A CN 117188219 A CN117188219 A CN 117188219A CN 202210616117 A CN202210616117 A CN 202210616117A CN 117188219 A CN117188219 A CN 117188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fixed beam
beams
mov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161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泽贤
李道林
唐景华
肖晓斌
周志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1611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882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88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82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道岔包括:固定梁,所述固定梁限定出:四个岔口,所述四个岔口分别为第一岔口、第二岔口、第三岔口、第四岔口,所述四个岔口的连线为四边形,所述第一岔口和所述第三岔口呈对角设置,四个通道,所述四个通道分别为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岔口和所述第二岔口,所述第二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岔口和所述第三岔口,所述第三通道连接所述第四岔口和所述第二岔口,所述第四通道连接所述第四岔口和所述第三岔口;活动梁,所述活动梁的顶面构造为供轨道车辆的走行轮行走的第一走行面,所述活动梁包括:第一至第六动梁。根据本发明的道岔该道岔体积小,重量轻。

Description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道岔,在两个固定梁之间设置活动梁,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梁在两个固定梁之间移动,以切换不同的行车通道。由于活动梁是一个整体,活动梁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移动不灵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道岔,该道岔体积小,重量轻。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道岔的轨道交通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道岔,包括:固定梁,所述固定梁限定出:四个岔口,所述四个岔口分别为第一岔口、第二岔口、第三岔口、第四岔口,所述四个岔口的连线为四边形,所述第一岔口和所述第三岔口呈对角设置;四个通道,所述四个通道分别为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岔口和所述第二岔口,所述第二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岔口和所述第三岔口,所述第三通道连接所述第四岔口和所述第二岔口,所述第四通道连接所述第四岔口和所述第三岔口;活动梁,所述活动梁的顶面构造为供轨道车辆的走行轮行走的第一走行面,所述活动梁包括:第一动梁,所述第一动梁设在所述第一岔口处且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中的一个通行;第二动梁,所述第二动梁设在所述第二岔口处且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中的一个通行;第三动梁,所述第三动梁设在所述第三岔口处且在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中的一个通行;第四动梁,所述第四动梁设在所述第四岔口处且在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中的一个通行;第五动梁,所述第五动梁设在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的交汇处的靠近所述第一岔口和所述第四岔口的一侧,且在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中的一个通行;第六动梁,所述第六动梁设在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的交汇处的靠近所述第二岔口和所述第三岔口的一侧,且在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中的一个通行;所述第一至第四动梁均包括:转动梁和移动梁,每个所述转动梁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动中心,每个所述转动梁可绕各自的所述转动中心转动,每个所述移动梁与所述转动梁的另一端相连且可沿各自的预设路径移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道岔,通过将活动梁构造为可转动的转动梁和与转动梁枢转相连的移动梁,从而使得活动梁在不同位置时可以改变形态,只需要改变转动梁和移动梁的位置即可实现不同行车通道的切换,与现有技术的整体式活动梁的道岔相比,本申请的转动梁和移动梁的宽度较小,道岔体积小、重量轻,而且运动灵活。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梁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道岔的第一行车通道导通和第四行车通道导通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道岔的第二行车通道导通后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道岔的第三行车通道导通后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转向架与道岔配合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与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配合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与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配合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圈示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驱动装置与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驱动装置与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配合的爆炸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车辆与道岔配合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与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配合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第一定梁11,第二定梁12,第三定梁13,第四定梁14,第五定梁15,第六定梁16,
第一动梁21,第二动梁22,第三动梁23,第四动梁24,第五动梁25,第六动梁26,
第一岔口101,第二岔口102,第三岔口103,第四岔口104,转动中心105,第一导向轨106,第二导向轨107,转动梁108,移动梁109,
第一通道01,R11段011,R12段012,R13段013,
第二通道02,R21段021,R22段022,R23段023,R24段024,25段025,
第三通道03,R31段031,R32段032,R33段033,R34段034,R35段035,
第四通道04,R41段041,R42段042,R43段043,
第一滑动件141,第三滑动件142,
第一滚动轮架151,第一滚动轮152,第一止抵轮153,第二止抵轮154,
第一斜面1021,第二斜面1031,凸台131d,
第三滚动轮架171,第四滚动轮172,安装板173
驱动电机181,驱动齿轮182,驱动齿条183,
直线驱动单元191,推杆192,
轨道车辆200,走行轮210,导向轮220,
第一顶板131a,第一底板131b,第一连接板131c,第二顶板131d,第二连接板131f,第二底板131e,第二连接板131f,容纳槽131g,
第一锁定装置193,第一锁定座193a,第一锁头193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道岔。
如图1和图2所示,道岔可以包括:固定梁和活动梁。固定梁限定出:四个岔口和四个通道。活动梁包括:第一动梁21、第二动梁22、第三动梁23、第四动梁24、第五动梁25、第六动梁26。其中,固定梁(中的每个定梁)固定不动,活动梁(中的每个动梁)相对固定梁可运动。
四个岔口分别为第一岔口101、第二岔口102、第三岔口103、第四岔口104,四个岔口的连线为四边形,第一岔口101和第三岔口103呈对角设置,四个通道分别为第一通道01、第二通道02、第三通道03、第四通道04,第一通道01连接第一岔口101和第二岔口102,第二通道02连接第一岔口101和第三岔口103,第三通道03连接第四岔口104和第二岔口102,第四通道04连接第四岔口104和第三岔口103。
如图2-4所示,第一动梁21设在第一岔口101处且在第一通道01和第二通道02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第一通道01和第二通道02中的一个通行,第二动梁22设在第二岔口102处且在第一通道01和第三通道03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第一通道01和第三通道03中的一个通行,第三动梁23设在第三岔口103处且在第二通道02和第四通道04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第二通道02和第四通道04中的一个通行,第四动梁24设在第四岔口104处且在第三通道03和第四通道04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第三通道03和第四通道04中的一个通行,第五动梁25设在第二通道02和第三通道03的交汇处的靠近第一岔口101和第四岔口104的一侧,且在第二通道02和第三通道03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第二通道02和第三通道03中的一个通行,第六动梁26设在第二通道02和第三通道03的交汇处的靠近第二岔口102和第三岔口103的一侧,且在第二通道02和第三通道03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第二通道02和第三通道03中的一个通行。
如图2所示,当第一动梁21运动到使第一通道01通行、使第二通道02阻断的位置,且第二动梁22运动到使第一通道01通行、使第三通道03阻断的位置时,第一动梁21和第二动梁22可以补全第一通道01的侧梁缺口,起到对轨道车辆的导向轮导向和对轨道车辆的走行轮支撑的作用,使道岔呈现采用第一通道01通行的第一通车状态。
如图3所示,当第一动梁21运动到使第二通道02通行、使第一通道01阻断的位置,且第三动梁23运动到使第二通道02通行、使第四通道04阻断的位置,且第五动梁25和第六动梁26均运动到使二通道通行、使第三通道03阻断的位置时,第一动梁21、第三动梁23、第五动梁25、第六动梁26可以补全第二通道02的侧梁缺口,起到对轨道车辆的导向轮导向和对轨道车辆的走行轮支撑的作用,使道岔呈现采用第二通道02通行的第二通车状态。
如图4所示,当第四动梁24运动到使第三通道03通行、使第四通道04阻断的位置,且第二动梁22运动到使第三通道03通行、使第一通道01阻断的位置,且第五动梁25和第六动梁26均运动到使三通道通行、使第二通道02阻断的位置时,第四动梁24、第二动梁22、第五动梁25、第六动梁26可以补全第三通道03的侧梁缺口,起到对轨道车辆的导向轮导向和对轨道车辆的走行轮支撑的作用,使道岔呈现采用第三通道03通行的第三通车状态。
如图2所示,当第四动梁24运动到使第四通道04通行、使第三通道03阻断的位置,且第三动梁23运动到使第四通道04通行、使第二通道02阻断的位置时,第四动梁24和第三动梁23可以补全第四通道04的侧梁缺口,起到对轨道车辆的导向轮导向和对轨道车辆的走行轮支撑的作用,使道岔呈现采用第四通道04通行的第四通车状态。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道岔,结构非常巧妙,仅通过调整活动梁中各动梁的位置,即可实现四种通车状态的切换,满足多种实际通车需求。而且,由于活动梁所包括的各动梁均在相应通道的并集区域内移动,从而说明各动梁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占用各通道以外的额外空间,从而使得道岔的整体体积小巧、成本低、经济合理。此外,由于活动梁所包括的动梁数量较多,从而可以将总驱动力分散到各动梁上,使得每个动梁上的驱动力降低,从而降低了驱动装置的设置难度,转辙非常轻便。
第一至第四动梁均包括转动梁108和移动梁109,转动梁108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动中心105,转动梁108可绕转动中心105转动,并带动移动梁109相对转动梁108转动,移动梁109与转动梁108的另一端相连且沿预设路径移动。
由于移动梁109与转动梁108的所述另一端相连,因此移动梁109与转动梁108相连的一端与转动梁108的所述另一端的运动轨迹相同,移动梁109可以与转动梁108的所述另一端的运动轨迹保持一致而形成弧形的预设路径,移动梁109可以沿着预设路径移动。
由于移动梁109与转动梁108的所述另一端相连,且可沿预设的弧形路径移动,从而转动梁108的所述另一端可以跟随移动梁109共同沿预设的弧形路径移动,且由于转动梁108的所述一端上设置有转动中心,从而在转动梁108的所述另一端沿预设的弧形路径移动时,转动梁108同时绕着转动中心发生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移动梁109沿预设的弧形路径可移动,且转动梁108可绕转动梁108的所述一端的转动中心转动,转动梁108的所述另一端与移动梁109相连,从而说明转动梁108的所述另一端与移动梁109是枢转相连的,且枢转中心位于转动梁108的所述另一端。换言之,移动梁109一方面沿预设的弧形路径可移动,移动梁109另一方面通过自身长度一端与转动梁108的所述另一端枢转相连。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道岔,第一至第四动梁并非如现有技术中一样为一个整体结构,而是由两个枢转连接的转动梁108和移动梁109组成;现有技术中的活动梁是一个整体结构,活动梁的顶面要至少能够满足组成不同的方向的行车通道的一部分,这也导致了活动梁的顶面需要足够宽才能够满足不同方向的行车要求,进而活动梁的整体结构笨重且制作难度大;而本发明中的活动梁由两个枢转连接的转动梁108和移动梁109组成,活动梁的顶面无需过宽,只需要改变转动梁108和移动梁109的相对位置即可以使得活动梁的顶面满足不同方向的行车要求。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活动梁至少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无需过大,从而大大降低了活动梁的体积,活动梁的重量更轻,且转弯半径更小,转动更加灵活,另外活动梁的加工难度也得到了降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固定梁可以包括:第一定梁11、第二定梁12、第三定梁13、第四定梁14、第五定梁15和第六定梁16,第一定梁11由第一岔口101延伸至第二岔口102,第二定梁12由第四岔口104延伸至第三岔口103,第三定梁13和第四定梁14均位于第一定梁11和第二定梁12之间,且第三定梁13相对于第四定梁14靠近第一岔口101和第四岔口104设置(即第四定梁14相对于第三定梁13靠近第二岔口102和第三岔口103设置,也就是说,第三定梁13和第四定梁14沿着从第一岔口101到第二岔口102的方向依次设置,或者说第三定梁13和第四定梁14沿着从第四岔口104到第三岔口103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五定梁15位于第三定梁13和第四定梁14的靠近第一定梁11的一侧(从而第五定梁15与第一定梁11的中部相对设置),第六定梁16位于第三定梁13和第四定梁14的靠近第二定梁12的一侧(从而第六定梁16与第二定梁12的中部相对设置)。由此,固定梁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和设置,且投入成本低,整体体积小巧。
如图1所示,第一通道01包括依次设置的R11段011、R12段012、R13段013,R11段011位于第一定梁11和第三定梁13之间,R12段012位于第一定梁11和第五定梁15之间,R13段013位于第一定梁11和第四定梁14之间。由此,固定梁的结构简单,可以简单有效地限定出第一通道01。
第二通道02包括依次设置的R21段021、R22段022、R23段023、R24段024、R25段025,R21段021位于第一定梁11和第三定梁13之间,R22段022位于第三定梁13和第五定梁15之间,R24段024位于第四定梁14和第六定梁16之间,R25段025位于第四定梁14和第二定梁12之间,由此,固定梁的结构简单,可以简单有效地限定出第二通道02。
第三通道03包括依次设置的R31段031、R32段032、R33段033、R34段034、R35段035,R31段031位于第三定梁13和第二定梁12之间,R32段032位于第三定梁13和第六定梁16之间,R34段034位于第五定梁15和第四定梁14之间,R35段035位于第一定梁11和第四定梁14之间,由此,固定梁的结构简单,可以简单有效地限定出第三通道03。
第四通道04包括依次设置的R41段041、R42段042、R43段043,R41段041位于第三定梁13和第二定梁12之间,R42段042位于第六定梁16和第二定梁12之间,R43段043位于第四定梁14和第二定梁12之间。由此,固定梁的结构简单,可以简单有效地限定出第四通道0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动梁21和第二动梁22的转动梁的转动中心设置在第五定梁15上,第三动梁23和第四动梁24的转动梁的转动中心设置在第六定梁16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R12段012的至少中部(的中心线)可以沿直线延伸,R42段042的至少中部(的中心线)可以沿直线延伸,而且,R12段012的中部(的中心线)的延伸线与R42段042的中部(的中心线)的延伸线可以平行。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固定梁的结构复杂度,降低固定梁的加工难度,使得固定梁的整体体积更加小巧。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R12段012的中心线还可以沿曲线延伸,R42段042的中心线也可以沿曲线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R23段023(的中心线)沿直线延伸,R22段022的至少与R23段023相接的部分(的中心线)的延伸线与R23段023(的中心线)的延伸线重合,R24段024的至少与R23段023相接的部分(的中心线)的延伸线与R23段023(的中心线)的延伸线重合。由此,车辆在从R22段022向R24段024行进时,可以沿直线通过,从而降低了车辆的晃动,提高了乘车舒适性。而且,可以缩短第二通道02的长度,保证道岔的体积小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R33段033(的中心线)沿直线延伸,R32段032的至少与R33段033相接的部分(的中心线)的延伸线与R33段033(的中心线)的延伸线重合,R34段034的至少与R33段033相接的部分(的中心线)的延伸线与R33段033(的中心线)的延伸线重合。由此,车辆在从R32段032向R34段034行进时,可以沿直线通过,从而降低了车辆的晃动,提高了乘车舒适性。而且,可以缩短第三通道03的长度,保证道岔的体积小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动梁21位于第五定梁15的靠近第一岔口101的一侧且可在第一定梁11和第三定梁13之间往复移动。其中,在第一动梁21的移动梁109与第三定梁23贴合时,第一动梁21与第一定梁11构成R11段的两个侧梁,在第一动梁21的移动梁109与第一定梁11贴合时,第一动梁21与第三定梁13构成R21段021的两个侧梁。
由此,第一动梁21的结构简单可以可靠地在第一通道01和第二通道02的并集区域运动,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第一通道01和第二通道02的切换,简言之,第一动梁21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驱动第一动梁21平移运动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简单,驱动能耗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二动梁22位于第五定梁15的靠近第二岔口102的一侧且可在第一定梁11和第四定梁14之间往复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二动梁22的移动梁109与所述第四定梁14贴合时,所述第二动梁22与所述第一定梁11构成所述R13段的两个侧梁,在所述第二动梁22的移动梁109与所述第一定梁11贴合时,第二动梁22与第四定梁14构成R35段035的两个侧梁。
由此,第二动梁22的结构简单可以可靠地在第一通道01和第三通道03的并集区域运动,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第一通道01和第三通道03的切换,简言之,第二动梁22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驱动第二动梁22平移运动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简单,驱动能耗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三动梁23位于第六定梁16的靠近第三岔口103的一侧且可在第二定梁12和第四定梁14之间往复移动,其中,在第三动梁23的移动梁109与第四定梁14贴合时,第三动梁23与第二定梁12构成R43段的两个侧梁,在第三动梁23的移动梁109与第二定梁12贴合时,第三动梁23与第四定梁14构成R25段025的两个侧梁。
由此,第三动梁23的结构简单可以可靠地在第二通道02和第四通道04的并集区域运动,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第二通道02和第四通道04的切换,简言之,第三动梁23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驱动第三动梁23平移运动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简单,驱动能耗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四动梁24位于第六定梁16的靠近第四岔口104的一侧且可在第二定梁12和第三定梁13之间往复移动,其中,在第四动梁24的移动梁109与第三定梁13贴合时,第四动梁24与第二定梁22构成R41段的两个侧梁,在第四动梁24的移动梁109与第二定梁12贴合时,第四动梁24与第三定梁13构成R31段031的两个侧梁。
其中,贴合可以是两个部件之间部分接触,也可以是全部接触。只要能够保证两个部件不影响供轨道车辆200的走行轮210通过即可。
由此,第四动梁24的结构简单可以可靠地在第三通道03和第四通道04的并集区域运动,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第三通道03和第四通道04的切换,简言之,第四动梁24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驱动第四动梁24平移运动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简单,驱动能耗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五动梁25位于第三定梁13的靠近第四定梁14的一侧且可在第五定梁15和第六定梁16之间往复移动。第六动梁26位于第四定梁14与第五动梁25之间,且可在第五定梁15和第六定梁16之间往复移动。
如图1-4所示,在第五动梁25运动至将第三定梁13的上表面和第六定梁16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时、且第六动梁26运动至将第四定梁14的上表面和第五定梁15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时,第五动梁25与第六动梁26构成R23段023的两个侧梁。
如图1-4所示,在第五动梁25运动至将第三定梁13的上表面和第五定梁15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时、且第六动梁26运动至将第四定梁14的上表面和第六定梁16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时,第五动梁25与第六动梁26构成R33段033的两个侧梁。
由此,第五动梁25的结构简单可以可靠地在第二通道02和第三通道03的并集区域运动,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第二通道02和第三通道03的切换,简言之,第五动梁25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驱动第五动梁25平移运动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简单,驱动能耗低。同理,第六动梁26的结构简单可以可靠地在第二通道02和第三通道03的并集区域运动,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第二通道02和第三通道03的切换,简言之,第六动梁26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驱动第六动梁26平移运动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简单,驱动能耗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道岔还包括第一导向轨106,第一导向轨106构造为直线导向轨,第一导向轨106为四个,四个第一导向轨106分别于第一至第四动梁一一对应设置,且分别设置在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的下方,且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109可分别在在第一导向轨106上沿着各自的预设路径移动。
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109可以在各自的第一导向轨106上移动,移动梁109与转动梁108相连的一端的运动轨迹为弧形,为了保证移动梁109不会与第一导向轨106之间发生干涉,例如,移动梁109一方面在平行于第一导向轨106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移动梁109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正交于第一导向轨106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移动梁109的运动轨迹是由移动梁109在第一导向轨106的延伸方向的运动轨迹以及移动梁109在正交于各自的第一导向轨106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运动轨迹合成后得到的。从而,移动梁109的运动轨迹也为弧形,即上述的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109移动的预设路径为弧形路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道岔还包括第一移动组件,第一移动组件为四个,四个第一移动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109与各自的第一导向轨106之间,且四个第一移动组件可沿着各自的第一导向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一至第四梁的移动梁109可移动地设置在各自的第一移动组件上,且相对各自的第一移动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与第一导向轨106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可以彼此正交,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每个第一移动组件上均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动件141,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109上设置有第二滑动件,每个第一滑动件141和各自的第二滑动件滑动配合。
具体地,第一滑动件141构造为滑轨或滑槽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滑动件构造为滑块且设置在第一动梁21的移动梁109上。由此,在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109移动的过程中,滑块可以随着第一滑动件141一起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同时沿着滑轨或滑槽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10、图15-16所示,每个第一移动组件均包括第一滚动轮架151和第一滚动轮152。第一滚动轮架151与第一滑动件141相连,第一滚动轮15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滚动轮架151上且适于沿各自的第一导向轨106的顶面滚动。在第一滚动轮152沿着各自的第一导向轨106的顶面上滚动的过程中,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109也沿着各自的第一导向轨106的延伸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止抵轮153和第二止抵轮154,第一止抵轮153和第二止抵轮154均设置在第一滚动轮架151上,第一止抵轮153和第二止抵轮154适于夹持在各自的第一导向轨106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第一止抵轮153和第二止抵轮154可以位于第一滚动轮152的两侧的下方,在第一滚动轮152沿着各自的第一导向轨106的顶面滚动的过程中,第一止抵轮153和第二止抵轮154可以抱住第一导向轨106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从而避免第一滚动轮152在第一导向轨106的顶面上滚动过程中从第一导向轨106的顶面上脱落。
进一步地,第一滚动轮152为两个且在第一导向轨106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第一止抵轮153和第二止抵轮154也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止抵轮153在第一导向轨106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两个第二止抵轮154在第一导向轨106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每个第一止抵轮153和对应的第二止抵轮154适于夹持在第一导向轨106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两个第一止抵轮153在第一导向轨106的同一侧间隔开,两个第二止抵轮154在第一导向轨106的另一侧间隔开;可以更好地带动移动梁109沿着第一导向轨106的延伸方向移动,即使第一移动组件设置在第一动梁的移动梁109的和转动梁121连接的一端与第一导向轨106之间,也不会出现第一动梁的移动梁109远离转动梁121的一端难以拖动的现象。
具体的,如图7所示,第一导向轨106的横截面构造为“工”字形且包括第一顶板131a、第一底板131b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顶板131a和所述第一底板131b相连的第一连接板131c,所述第一止抵轮153和所述第二止抵轮154适于夹持在所述第一顶板131a在宽度方向上彼此正对的两个侧面上。
第一顶板131a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因此第一顶板131a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的面积较小,但是并不影响第一止抵轮153和第二止抵轮154在第一顶板131a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上滚动。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图14所示,每个第一导向轨106均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彼此正对的第一斜面1021和第二斜面1031,第一斜面1021和第二斜面1031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靠近或远离彼此,第一斜面1021和第二斜面1031的倾斜方向不同;
每个第一移动组件均包括:第二滚动轮架161、第二滚动轮162和第三滚动轮163,第二滚动轮架161可以与第一滑动件141相连;第二滚动轮162和第三滚动轮163均设置在第二滚动轮架161上且分别适于在各自的第一导向轨106的第一斜面1021和第二斜面1031上滚动。
也就是说,在第二滚动轮162与第一斜面1021滚动配合、第三滚动轮163与第二斜面1031滚动配合的过程中,第二滚动轮162和第三滚动轮163不仅可以沿着各自的第一导向轨106的延伸方向滚动,同时第二滚动轮162和第三滚动轮163也可以抱住第一斜面1021和第二斜面1031或者第二滚动轮162和第三滚动轮163也可以支撑在第一斜面1021和第二斜面1031上。由此,不会出现第一移动组件从第一导向轨106脱离的技术问题,第一移动组件可以稳定地在第一导向轨106上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轨106的顶面上设置有凸台131d,凸台131d在第一导向轨106宽度方向上彼此正对的侧面构造为第一斜面1021和第二斜面1031,第一斜面1021和第二斜面1031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靠近彼此。由此,在第一移动组件沿着第一导向轨106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滚动轮和第三滚动轮可以抱住凸台131d。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轨106的顶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在第一导向轨106宽度方向上彼此正对的侧面构造为第一斜面1021和第二斜面1031,第一斜面1021和第二斜面1031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远离彼此。由此,在第一移动组件沿着第一导向轨106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滚动轮和第三滚动轮可以支撑在凹槽的内侧壁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道岔还包括第二导向轨107,第二导向轨107构造为直线导向轨,第二导向轨107为四个,四个第二导向轨107分别与第一至第四动梁一一对应,且分别设置在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的下方,所述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可分别在第二导向轨107上沿各自的预设路径移动。第二导向轨107可以和第一导向轨106一起支撑移动梁109,提升了移动梁109的移动稳定性。
进一步地,道岔还包括第二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为四个,四个第二移动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109与各自的第二导向轨107之间。第二移动组件可沿各自的第二导向轨107在第三方向上移动,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109可移动地设置在各自的第二移动组件上,且可相对各自的第二移动组件在第四方向上移动,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具有夹角。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方向与第二导向轨107的延伸方向相同,第四方向与第三方向可以彼此正交,第四方向和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相同,第二方向与第四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第二移动组件上设置有沿第四方向延伸的第三滑动件142,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109上设置有第四滑动件,每个第三滑动件142和各自的第四滑动件滑动配合。
具体地,第三滑动件142构造为滑轨或滑槽且沿第四方向延伸,第三滑动件142设置在第二移动组件上,第四滑动件构造为滑块且设置在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109上。由此,在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109移动的过程中,滑块可以在第三方向上移动的同时沿着滑轨或滑槽在第四方向上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三滚动轮架171和第四滚动轮172。第三滚动轮架171与第三滑动件142相连,第四滚动轮17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三滚动轮架171上且适于沿各自的第二导向轨107的顶面滚动。在第四滚动轮172沿着第二导向轨107的顶面上滚动的过程中,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109也沿着各自的第二导向轨107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道岔进一步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为四个且与第一至第四动梁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至第四动梁适于在各自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对固定梁移动。
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和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与驱动件相连,第一至第四动梁分别与各自的传动组件相连以适于接受驱动件的驱动力。
具体地,如图6-图14所示,驱动件可以构造为驱动电机181,传动件包括彼此啮合的驱动齿轮182和驱动齿条183,第一至第四动梁分别固定安装有各自的驱动电机181,驱动齿轮182与驱动电机181的电机轴相连,每个第一导向轨106上设置有沿第一导向轨106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各自的驱动齿条183。
进一步地,如图18所示,第一导向轨106的横截面构造为“工”字形且包括:第二顶板131d、第二底板131e以及分别与第二顶板131d和第二底板131e相连的第二连接板131f,第二顶板131d、第二连接板131f和第二底板131e之间限定出容纳槽131g,驱动齿条183和驱动齿轮182均设置在容纳槽131g内。
由此,传动组件都可以隐藏在第一导向轨106的容纳槽131g中,充分利用了第一导向轨106自身结构形成的空间,从而大大降低了驱动装置和第一导向轨131所占用的空间,提升了驱动装置与第一导向轨106的集成度。此外,将驱动齿条183和驱动齿轮182设置在容纳槽131g内还提升了传动组件的使用寿命,传动组件不容易受到锈蚀。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16所示,驱动件构造为直线驱动单元191,传动组件构造为推杆192,推杆192的一端与直线驱动单元191相连,第一至第四动梁分别于各自的推杆192的另一端相连。
直线驱动单元可以构造为电缸、液压缸、气缸或者直线电机等,只要能够驱动推杆在直线方向上移动即可。
第三滚动轮架171和第一滚动轮架151之间设置有安装板173,驱动件的动力可以传递给安装板173。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11所示,道岔还包括:第一锁定装置193,第一锁定装置193用于在第一动梁21与固定梁限定出行车通道时锁定第一动梁21;道岔还包括第二锁定装置,第二锁定装置用于在第二动梁22与固定梁限定出行车通道时锁定第二动梁22;道岔还包括第三锁定装置,第三锁定装置用于在第三动梁23与固定梁限定出行车通道时锁定第三动梁23;道岔还包括第四锁定装置,第四锁定装置用于在第四动梁24与固定梁限定出行车通道时锁定第四动梁24。
由此,可以在确定行车通道后,保证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稳定性,确保在限定出行车通道后避免第一至第四动梁发生便宜,保证了行车安全通畅。
第一锁定装置193包括第一锁定座193a和第一锁头193b,第一锁定座193a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导向轨106上,且第一锁定座193a上设置有第一锁定槽;第一锁头193b与第一动梁21相连,第一锁头193b在与第一锁定槽配合的第一锁定位置以及脱离第一锁定槽的第一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
第二锁定装置包括第二锁定座和第二锁头,第二锁定座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导向轨106上,且第二锁定座上设置有第二锁定槽;第二锁头与第二动梁22相连,第二锁头在与第二锁定槽配合的第二锁定位置以及脱离第二锁定槽的第二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
第三锁定装置包括第三锁定座和第三锁头,第三锁定座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导向轨106上,且第三锁定座上设置有第三锁定槽;第三锁头与第三动梁23相连,第三锁头在与第三锁定槽配合的第三锁定位置以及脱离第三锁定槽的第三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
第四锁定装置包括第四锁定座和第四锁头,第四锁定座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导向轨106上,且第四锁定座上设置有第四锁定槽;第四锁头与第四动梁24相连,第四锁头在与第四锁定槽配合的第四锁定位置以及脱离第四锁定槽的第四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上述的道岔和轨道车辆,轨道车辆的走行轮适于在活动梁的顶面或固定梁的顶面上移动。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设置有上述道岔,因此该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体积得到了降低、重量更轻,且轨道交通系统的加工难度也得到了降低。
轨道车辆200上设置有走行轮210和导向轮220,走行轮210可以为两组且分别在固定梁的顶面或动梁的顶面上滚动;导向轮220也为两组,且导向轮220适于在活动梁和固定梁彼此正对的侧面上、或者固定梁上彼此正对的侧面上滚动。
轨道车辆200上设置有转向架,转向架在行车通道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走行轮210,走行轮210的转动轴线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转向架的下侧设置有导向轮220,导向轮220的转动轴线在竖直方向上延伸。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梁,所述固定梁限定出:
四个岔口,所述四个岔口分别为第一岔口、第二岔口、第三岔口、第四岔口,所述四个岔口的连线为四边形,所述第一岔口和所述第三岔口呈对角设置;
四个通道,所述四个通道分别为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岔口和所述第二岔口,所述第二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岔口和所述第三岔口,所述第三通道连接所述第四岔口和所述第二岔口,所述第四通道连接所述第四岔口和所述第三岔口;
活动梁,所述活动梁的顶面构造为供轨道车辆的走行轮行走的第一走行面,所述活动梁包括:
第一动梁,所述第一动梁设在所述第一岔口处且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中的一个通行;
第二动梁,所述第二动梁设在所述第二岔口处且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中的一个通行;
第三动梁,所述第三动梁设在所述第三岔口处且在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中的一个通行;
第四动梁,所述第四动梁设在所述第四岔口处且在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中的一个通行;
第五动梁,所述第五动梁设在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的交汇处的靠近所述第一岔口和所述第四岔口的一侧,且在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中的一个通行;
第六动梁,所述第六动梁设在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的交汇处的靠近所述第二岔口和所述第三岔口的一侧,且在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的并集区域移动,以用于切换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中的一个通行;
所述第一至第四动梁均包括:转动梁和移动梁,每个所述转动梁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动中心,每个所述转动梁可绕各自的转动中心转动,每个所述移动梁与所述转动梁的另一端相连且可沿各自的预设路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梁包括:
第一定梁和第二定梁,所述第一定梁由所述第一岔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岔口,所述第二定梁由所述第四岔口延伸至所述第三岔口;
第三定梁和第四定梁,所述第三定梁和所述第四定梁均位于所述第一定梁和所述第二定梁之间,且所述第三定梁相对于所述第四定梁靠近所述第一岔口和所述第四岔口设置;
第五定梁和第六定梁,所述第五定梁位于所述第三定梁和所述第四定梁的靠近所述第一定梁的一侧,所述第六定梁位于所述第三定梁和所述第四定梁的靠近所述第二定梁的一侧;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R11段、R12段、R13段,所述R11段位于所述第一定梁和所述第三定梁之间,所述R12段位于所述第一定梁和所述第五定梁之间,所述R13段位于所述第一定梁和所述第四定梁之间;
所述第二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R21段、R22段、R23段、R24段、R25段,所述R21段位于所述第一定梁和所述第三定梁之间,所述R22段位于所述第三定梁和所述第五定梁之间,所述R23段位于所述第五定梁和所述第六定梁之间,所述R24段位于所述第四定梁和所述第六定梁之间,所述R25段位于所述第四定梁和所述第二定梁之间;
所述第三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R31段、R32段、R33段、R34段、R35段,所述R31段位于所述第三定梁和所述第二定梁之间,所述R32段位于所述第三定梁和所述第六定梁之间,所述R33段位于所述第五定梁和所述第六定梁之间,所述R34段位于所述第五定梁和所述第四定梁之间,所述R35段位于所述第一定梁和所述第四定梁之间;
所述第四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R41段、R42段、R43段,所述R41段位于所述第三定梁和所述第二定梁之间,所述R42段位于所述第六定梁和所述第二定梁之间,所述R43段位于所述第四定梁和所述第二定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梁和所述第二动梁的转动梁的转动中心设置在所述第五定梁上,所述第三动梁和所述第四动梁的转动梁的转动中心设置在所述第六定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梁位于所述第五定梁的靠近所述第一岔口的一侧且可在所述第一定梁和所述第三定梁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动梁的移动梁与所述第三定梁贴合时,所述第一动梁与所述第一定梁构成所述R11段的两个侧梁,在所述第一动梁的移动梁与所述第一定梁贴合时,所述第一动梁与所述第三定梁构成所述R21段的两个侧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梁位于所述第五定梁的靠近所述第二岔口的一侧且可在所述第一定梁和所述第四定梁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二动梁的移动梁与所述第四定梁贴合时,所述第二动梁与所述第一定梁构成所述R13段的两个侧梁,在所述第二动梁的移动梁与所述第一定梁贴合时,所述第二动梁与所述第四定梁构成所述R35段的两个侧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梁位于所述第六定梁的靠近所述第三岔口的一侧且可在所述第二定梁和所述第四定梁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三动梁的移动梁与第四定梁贴合时,所述第三动梁与所述第二定梁构成所述R43段的两个侧梁,在所述第三动梁的移动梁与所述第二定梁贴合时,所述第三动梁与所述第四定梁构成所述R25段的两个侧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动梁位于所述第六定梁的靠近所述第四岔口的一侧且可在所述第二定梁和所述第三定梁之间移动,在所述第四动梁的移动梁与所述第三定梁贴合时,所述第四动梁与所述第二定梁构成所述R41段的两个侧梁,在所述第四动梁的移动梁与所述第二定梁贴合时,所述第四动梁与所述第三定梁构成所述R31段的两个侧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动梁位于所述第三定梁的靠近所述第四定梁的一侧且可在所述第五定梁和所述第六定梁之间移动,所述第六动梁位于所述第四定梁与所述第五动梁之间,且可在所述第五定梁和所述第六定梁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五动梁运动至将所述第三定梁的上表面和所述第六定梁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六动梁运动至将所述第四定梁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五定梁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时,所述第五动梁与所述第六动梁构成所述R23段的两个侧梁,在所述第五动梁运动至将所述第三定梁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五定梁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时、且所述第六动梁运动至将所述第四定梁的上表面和所述第六定梁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时,所述第五动梁与所述第六动梁构成所述R33段的两个侧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向轨,所述第一导向轨构造为直线导向轨,所述第一导向轨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导向轨分别与所述第一至第四动梁一一对应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至第四动梁的所述移动梁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至第四动梁的所述移动梁可分别在所述第一导向轨上沿各自的预设路径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至第四动梁的所述移动梁和各自的所述第一导向轨之间,且可沿各自的所述第一导向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至第四动梁的所述移动梁可移动地设置在各自的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上,且可相对各自的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上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至第四动梁的所述移动梁上均设置有第二滑动件,每个所述第一滑动件和各自的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均包括:第一滚动轮架和第一滚动轮,所述第一滚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滚动轮架上且适于沿各自的所述第一导向轨的顶面滚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止抵轮和第二止抵轮,所述第一止抵轮和所述第二止抵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滚动轮架上,所述第一止抵轮和所述第二止抵轮适于夹持在各自的所述第一导向轨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导向轨均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彼此正对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靠近或远离彼此;每个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均包括:第二滚动轮架、第二滚动轮和第三滚动轮,所述第二滚动轮和所述第三滚动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三滚动轮架上且分别适于在各自的所述第一导向轨的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上滚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轨的顶面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在所述第一导向轨宽度方向上彼此正对的侧面构造为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靠近彼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轨的顶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导向轨宽度方向上彼此正对的侧面构造为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远离彼此。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向轨,所述第二导向轨构造为直线导向轨,所述第二导向轨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导向轨分别与第一至第四动梁一一对应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至第四动梁的所述移动梁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至第四动梁的移动梁可分别在所述第二导向轨上沿各自的预设路径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至第四动梁的所述移动梁和各自的所述第二导向轨之间,且可沿各自的所述第二导向轨在第三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至第四动梁的所述移动梁可移动地设置在各自的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上,且可相对各自的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在第四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具有夹角。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四个且与所述第一至第四动梁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至第四动梁适于在各自的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对所述固定梁移动。
20.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道岔;
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上设置有走行轮以及导向轮,所述走行轮适于在所述活动梁的顶面或固定梁的顶面上滚动,所述导向轮适于在所述活动梁和所述固定梁彼此正对的侧面上、或在所述固定梁上彼此正对的侧面上滚动。
CN202210616117.7A 2022-05-31 2022-05-31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Pending CN1171882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6117.7A CN117188219A (zh) 2022-05-31 2022-05-31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6117.7A CN117188219A (zh) 2022-05-31 2022-05-31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8219A true CN117188219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9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6117.7A Pending CN117188219A (zh) 2022-05-31 2022-05-31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8821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5924A (zh) * 2024-01-15 2024-02-20 成都云的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道岔换向装置及换向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5924A (zh) * 2024-01-15 2024-02-20 成都云的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道岔换向装置及换向方法
CN117565924B (zh) * 2024-01-15 2024-03-15 成都云的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道岔换向装置及换向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4651B (zh) 跨座式单轨替换梁单渡线道岔设备
CN109989300B (zh) 渡线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CN117188219A (zh)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08530595U (zh) 内导向式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CN109989305B (zh) 单轨内导向式道岔、渡线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17781594U (zh)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WO2022105284A1 (zh) 凹底平移式道岔
CN217781593U (zh)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17601099U (zh)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18232971U (zh)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N111714903B (zh) 一种座椅可多方向转动的游乐设备
JPH07108928A (ja) 台車設備
CN110644300A (zh) 平交内导向式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CN1334212A (zh) 用于输送人员的装置
CN214492936U (zh) 一种关节道岔的驱动机构
CN210793153U (zh) 一种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道岔结构
CN117188221A (zh)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14492937U (zh) 一机多点驱动关节道岔
CN215887777U (zh) 一种卡轨车自动道岔
CN112301809B (zh) 单轨道岔和具有其的单轨轨道及轨道交通系统
KR102228876B1 (ko) 산악열차용 주행시스템과 그 운행제어방법
CN212375646U (zh) 活动支座及具有其的交通轨道
CN110053912B (zh) 转向装置、车轮组件及有轨制导车辆
WO2023231575A1 (zh) 道岔、渡线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JP2772928B2 (ja) 台車使用の搬送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