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1099U -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1099U
CN217601099U CN202221364170.4U CN202221364170U CN217601099U CN 217601099 U CN217601099 U CN 217601099U CN 202221364170 U CN202221364170 U CN 202221364170U CN 217601099 U CN217601099 U CN 217601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switch
movable
moving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641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泽贤
唐景华
肖晓斌
张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641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1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1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1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道岔包括至少一个单体道岔,单体道岔包括:固定梁,固定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活动梁,活动梁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之间以限定出两个可切换的行车通道,活动梁的顶面构造为供轨道车辆的走行轮行走的第一走行面;活动梁包括:转动梁和移动梁,转动梁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动中心,转动梁可绕转动中心转动,移动梁与转动梁的另一端相连且沿预设路径移动;第一导向轨,第一导向轨构造为直线导向轨,第一导向轨设置在移动梁的下方,且移动梁在第一导轨上沿预设路径移动。根据本申请的道岔,体积小,重量轻。

Description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道岔,在两个固定梁之间设置活动梁,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梁在两个固定梁之间移动,以切换不同的行车通道。由于活动梁是一个整体,活动梁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移动不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道岔,该道岔体积小,重量轻。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道岔的轨道交通系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道岔,包括至少一个单体道岔,所述单体道岔包括:固定梁,所述固定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活动梁,所述活动梁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之间以限定出两个可切换的行车通道,所述活动梁的顶面构造为供轨道车辆的走行轮行走的第一走行面;所述活动梁包括:转动梁和移动梁,所述转动梁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动中心,所述转动梁可绕所述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移动梁与所述转动梁的另一端相连且沿预设路径移动;第一导向轨,所述第一导向轨构造为直线导向轨,所述第一导向轨设置在所述移动梁的下方,且所述移动梁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沿所述预设路径移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道岔,通过将活动梁构造为可转动的转动梁和与转动梁枢转相连的移动梁,从而使得活动梁在不同位置时可以改变形态,只需要改变转动梁和移动梁的位置即可实现不同行车通道的切换,与现有技术的整体式活动梁的道岔相比,本申请的转动梁和移动梁的宽度较小,道岔体积小、重量轻,而且运动灵活。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侧视图;
图9是图8圈示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爆炸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道岔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配合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单开道岔的俯视图(第一行车通道导通);
图18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单开道岔的俯视图(第二行车通道导通);
图1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对开道岔的俯视图(第一行车通道导通);
图2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对开道岔的俯视图(第二行车通道导通);
图2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渡线道岔的示意图(第一行车通道导通);
图2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渡线道岔的示意图(第二行车通道导通);
图23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渡线道岔的示意图(第一行车通道导通);
图2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渡线道岔的示意图(第二行车通道导通);
图2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车辆与道岔配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边梁111,第二边梁112,第二走行面106,第一限位梁113a,第二限位梁113b,第三走行面107,
转动梁121,第一搭接部121a,转动中心101,移动梁122,第二搭接部122a,第一走行面105,
第一导向轨131,第二导向轨132,
第一顶板131a,第一底板131b,第一连接板131c,凸台131d,第一斜面102,第二斜面103,容纳槽104,
第一滑动件141,第三滑动件142,
第一滚动轮架151,第一滚动轮152,第一止抵轮153,第二止抵轮154,
第二滚动轮架161,第二滚动轮162,第三滚动轮163,
第三滚动轮架171,第四滚动轮172,安装板173,
驱动电机181,驱动齿轮182,驱动齿条183,
直线驱动单元191,推杆192,
锁定座193,锁头194,锁定槽108,锁定缸195,锁定缸支架196,锁头座197,第一耐磨板198a,第二耐磨板198b;
轨道车辆200,走行轮210,导向轮220,转向架2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25,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道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道岔,包括至少一个单体道岔,也就是说,道岔可以包括一个单体道岔或者多个单体道岔。例如,当道岔由多个单体道岔组成时,组成一个道岔的多个单体道岔的结构可以相同。又例如,当道岔由多个单体道岔组成时,组成一个道岔的多个单体道岔的结构也可以不同。
具体而言,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道岔可以用于轨道交通系统,从而设置有该道岔的轨道交通系统,可以具有与道岔相同的优势。
下面,参考图1-图20,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道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单体道岔包括固定梁、活动梁和第一导向轨,固定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活动梁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之间以限定出两个可切换的行车通道,活动梁的顶面构造为供轨道车辆的走行轮行走的第一走行面。如图17-18所示,第一边梁111为直线轨且沿直线延伸,第二边梁112为弧形轨且沿弧线延伸,第二边梁112与第一边梁111之间的距离可以在轨道车辆的行进方向上逐渐增大;如图19-20,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均为弧形轨,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可以分别沿一组对称的曲线延伸以使单体道岔构成对开道岔。
活动梁可以与第一边梁111之间限定出第一行车通道,活动梁移动位置后,可以与第二边梁112之间限定出第二行车通道。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的顶面构造为供轨道车辆行走的走行面,轨道车辆上的两组走行轮可以分别在活动梁的顶面和第一边梁111的顶面上行走,或者分别在活动梁的顶面和第二边梁112的顶面上行走。
轨道车辆上设置有转向架230,转向架230上设置有走行轮210和导向轮220,其中每一节车厢上设置有两个转向架230,两个转向架230在行车通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
具体的,每个转向架230上,走行轮210为两个且在行车通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导向轮220为四个,其中两个导向轮220在行车通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另外的两个导向轮220在行车通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且与前述的两个导向轮220在行车通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
走行轮210的转动轴线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导向轮220的转动轴线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在活动梁与第一边梁111之间限定出第一行车通道后,两个走行轮210分别在第一边梁111的顶面和活动梁的顶面上滚动,两组导向轮220分别在第一边梁111和活动梁彼此正对的侧面上滚动;在活动梁与第二边梁112之间限定出第二行车通道后,两个走行轮210分别在活动梁的顶面和第二边梁112的顶面上滚动,两组导向轮220分别在活动梁和第二边梁112彼此正对的侧面上滚动。
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不相交也不重合且均沿着轨道车辆的行进方向延伸,由于轨道车辆在单体道岔处可以选择不同的行进方向,因此,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可以分别沿着不同的行进方向延伸。活动梁可以在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之间移动,且在活动梁移动的过程中,单体道岔可以呈现出两个行车通道,其中,每个行车通道引导轨道车辆行进的方向均不相同,而且,在同一时刻两个行车通道中仅有一个可以供轨道车辆通行,因此说明两个行车通道是可切换的。
如图1-2、图16-20所示,活动梁包括转动梁121和移动梁122,转动梁121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动中心101,转动梁121的另一端与移动梁122相连,转动梁121可绕转动中心101转动。也就是说,转动梁121绕着转动中心101转动,同时在转动梁121转动的过程中,由于转动梁121的另一端与移动梁122相连,因此移动梁122与转动梁121相连的部分的运动轨迹与转动梁121的另一端的运动轨迹相同。
由于第二活动122梁与转动梁121的所述另一端相连,因此移动梁122与转动梁121相连的一端与转动梁121的所述另一端的运动轨迹相同,移动梁122可以受到转动梁121的所述另一端的运动的影响而形成弧形的预设路径K1,移动梁122可以沿着预设路径K1平移。
其中,由于移动梁122与转动梁121的所述另一端相连,且可沿预设的弧形路径移动,从而转动梁121的所述另一端可以跟随移动梁122共同沿预设的弧形路径移动,且由于转动梁121的所述一端上设置有转动中心101,从而在转动梁121的所述另一端沿预设的弧形路径移动时,转动梁121同时绕着转动中心101发生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移动梁122沿预设的弧形路径可移动,且转动梁121可绕转动梁121的所述一端的转动中心101转动,转动梁121的所述另一端与移动梁122相连,从而说明转动梁121的所述另一端与移动梁122是枢转相连的,且枢转中心位于转动梁121的所述另一端。换言之,移动梁122一方面沿预设的弧形路径可移动,移动梁122另一方面通过自身长度一端与转动梁121的所述另一端枢转相连。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道岔还包括第一导向轨131,第一导向轨131构造为直线导向轨,第一导向轨131设置在移动梁122的下方,且移动梁122可沿着第一导向轨131移动。由于转动梁121是绕着转动中心101转动,同时第一导向轨131为直线导轨,因此转动梁121上的转动部分在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一导向轨131之间的最小距离会发生变化。同时,移动梁122在第一导向轨131上沿着预设路径K1移动。
移动梁122可以与转动梁121的所述另一端的运动轨迹保持一致而形成弧形的预设路径,移动梁122可以沿着预设路径K1移动。
同时移动梁122可以在第一导向轨131上移动,移动梁122与转动梁121相连的一端的运动轨迹为弧形,为了保证移动梁122不会与第一导向轨131之间发生干涉,例如,移动梁122一方面在平行于第一导向轨13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移动梁122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正交于第一导向轨13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移动梁122的运动轨迹是由移动梁122在第一导向轨131的延伸方向的运动轨迹以及移动梁122在正交于第一导向轨13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运动轨迹合成后得到的。从而,如图1-2所示,移动梁122的运动轨迹也为弧形,即上述的移动梁122移动的预设路径K1为弧形路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道岔,活动梁并非如现有技术中一样为一个整体结构,而是由两个枢转连接的转动梁121和移动梁122组成;现有技术中的活动梁是一个整体结构,活动梁的顶面要至少能够满足组成不同的方向的行车通道的一部分,这也导致了活动梁的顶面需要足够宽才能够满足不同方向的行车要求,进而活动梁的整体结构笨重且制作难度大;而本申请中的活动梁由两个枢转连接的转动梁121和移动梁122组成,活动梁的顶面无需过宽,只需要改变转动梁121和移动梁122的相对位置即可以使得活动梁的顶面满足不同方向的行车要求。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活动梁至少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无需过大,从而大大降低了活动梁的体积,活动梁的重量更轻,且转动更加灵活,另外活动梁的加工难度也得到了降低。
优选地,如图3、图8-9、图12和图14所示,移动梁122包括:与转动梁121相连的移动梁连接端,第一导向轨131设置在移动梁连接端的下方,因此第一导向轨131不仅可以对移动梁122进行导向,还可以更好地对转动梁121的另一端支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道岔还包括第一移动组件,第一移动组件设置在第一导向轨131与移动梁122之间。第一移动组件设置在第一导向轨131与移动梁122之间,且第一移动组件可以沿第一导向轨131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同时移动梁122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移动组件上,且相对第一移动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与第一导向轨131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可以彼此正交,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第一移动组件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动件141,移动梁122上设置有第二滑动件,第一滑动件141和第二滑动件滑动配合。
具体地,第一滑动件141构造为滑轨或滑槽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滑动件构造为滑块且设置在移动梁上。由此,在移动梁122移动的过程中,滑块可以随着第一滑动件141一起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同时沿着滑轨或滑槽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7、图12-13所示,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滚动轮架151和第一滚动轮152。第一滚动轮架151与第一滑动件141相连,第一滚动轮15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滚动轮架151上且适于沿第一导向轨131的顶面滚动。在第一滚动轮152沿着第一导向轨131的顶面上滚动的过程中,移动梁122也沿着第一导向轨131的延伸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止抵轮153和第二止抵轮154,第一止抵轮153和第二止抵轮154均设置在第一滚动轮架151上,第一止抵轮153和第二止抵轮154适于夹持在第一导向轨13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第一止抵轮153和第二止抵轮154可以位于第一滚动轮152的两侧的下方,在第一滚动轮152沿着第一导向轨131的顶面滚动的过程中,第一止抵轮153和第二止抵轮154可以抱住第一导向轨13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从而避免第一滚动轮152在第一导向轨131的顶面上滚动过程中从第一导向轨131的顶面上脱落。
进一步地,第一滚动轮152为两个且在第一导向轨131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第一止抵轮153和第二止抵轮154也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止抵轮153在第一导向轨131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两个第二止抵轮154在第一导向轨131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每个第一止抵轮153和对应的第二止抵轮154适于夹持在第一导向轨13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两个第一止抵轮153在第一导向轨131的同一侧间隔开,两个第二止抵轮154在第一导向轨131的另一侧间隔开;可以更好地带动移动梁122沿着第一导向轨131的延伸方向移动,即使第一移动组件设置在移动梁122的与转动梁121连接的一端与第一导向轨131之间,也不会出现移动梁122远离转动梁121的一端难以拖动的现象。
具体的,第一导向轨131的横截面构造为“工”字形且包括第一顶板131a、第一底板131b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顶板131a和所述第一底板131b相连的第一连接板131c,所述第一止抵轮153和所述第二止抵轮154适于夹持在所述第一顶板131a在宽度方向上彼此正对的两个侧面上。
第一顶板131a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因此第一顶板131a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的面积较小,但是并不影响第一止抵轮153和第二止抵轮154在第一顶板131a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上滚动。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第一导向轨131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彼此正对的第一斜面102和第二斜面103,第一斜面102和第二斜面103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靠近或远离彼此,第一斜面102和第二斜面103的倾斜方向不同;
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二滚动轮架161、第二滚动轮162和第三滚动轮163,第二滚动轮架161可以与第一滑动件141相连;第二滚动轮162和第三滚动轮163均设置在第二滚动轮架161上且分别适于在第一斜面102和第二斜面103上滚动。
也就是说,在第二滚动轮162与第一斜面102配合、第三滚动轮163与第二斜面103滚动配合的过程中,第二滚动轮162和第三滚动轮163不仅可以沿着第一导向轨131的延伸方向滚动,同时第二滚动轮162和第三滚动轮163也可以抱住第一斜面102和第二斜面103或者第二滚动轮162和第三滚动轮163也可以支撑在第一斜面102和第二斜面103上。由此,不会出现第一移动组件从第一导向轨131脱离的技术问题,第一移动组件可以稳定地在第一导向轨131上移动。
第一导向轨131的顶面上设置有凸台131d,凸台131d在第一导向轨131宽度方向上彼此正对的侧面构造为第一斜面102和第二斜面103,第一斜面102和第二斜面103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靠近彼此。由此,在第一移动组件沿着第一导向轨131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滚动轮162和第三滚动轮163可以抱住凸台131d。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轨131的顶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在第一导向轨131宽度方向上彼此正对的侧面构造为第一斜面102和第二斜面103,第一斜面102和第二斜面103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逐渐远离彼此。由此,在第一移动组件沿着第一导向轨131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滚动轮162和第三滚动轮163可以支撑在凹槽的内侧壁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14所示,道岔还包括第二导向轨132,第二导向轨132构造为直线导向轨,第二导向轨132设置在移动梁122的下方,且移动梁122可在第二导向轨132上沿预设路径移动。第二导向轨132不仅可以对移动梁122进行导向,同时也可以支撑移动梁122,提升了移动梁122的移动稳定性。
进一步地,道岔还包括第二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设置在第二导向轨132与移动梁122之间。第二移动组件可沿第二导向轨132在第三方向上移动,移动梁132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移动组件上,且移动梁132相对于第二移动组件在第四方向上移动,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具有夹角。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方向与第二导向轨132的延伸方向相同,第四方向与第三方向可以彼此正交,第四方向和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轨131和第二导向轨132平行设置,因此第一导向轨131和第二导向轨132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相同,同时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第四方向与第三方向正交,因此第二方向和第四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第二移动组件上设置有沿第四方向延伸的第三滑动件142,移动梁122上设置有第四滑动件,第三滑动件142和第四滑动件滑动配合。
具体地,第三滑动件142构造为滑轨或滑槽且沿第四方向延伸,第三滑动件142设置在第二移动组件上,第四滑动件构造为滑块且设置在移动梁122上。由此,在移动梁122移动的过程中,滑块可以在第三方向上移动同时沿着滑轨或滑槽在第四方向上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三滚动轮架171和第四滚动轮172。第三滚动轮架171与第三滑动件142相连,第四滚动轮17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三滚动轮架171上且适于沿第二导向轨132的顶面滚动。在第四滚动轮172沿着第二导向轨132的顶面上滚动的过程中,移动梁122也沿着第二导向轨132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道岔还包括:安装板173,安装板173可以将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连接在一起;例如,安装板173可以将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连接在一起。具体的,安装板173可以分别与第一滚动轮架151和第三滚动轮架171固定连接,或者安装板173可以分别于第二滚动轮架161或第三滚动轮架171连接。下面即将描述的驱动第一滚动轮架151沿着第一导向轨13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电机181也可以设置在安装板173上,与直线驱动单元191相连的推杆192也与安装板173固定连接,从而驱动安装板173在第一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移动。
由此,施加在安装板173上的驱动力可以同时分配到第一滚动轮架151和第三滚动轮架171上,或者同时分配到第二滚动轮架161或第三滚动轮架171上,进而使得移动梁可以更加稳定地在第一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梁下方仅仅设置有一个导向轨,该导向轨为第一导向轨131且设置在移动梁122的重心处。由此,可以更好地支撑移动梁122,保证移动梁122可以平稳地在第一导向轨131上移动,不至于使得移动梁131重心不稳而发生偏移。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梁下方设置有一个导向轨,该导向轨为第一导向轨131且位于移动梁122与转动梁121的连接处。由此,第一导向轨131不仅可以支撑移动梁122,同时也可以支撑转动梁121。
具体地,如图3所示,转动梁121的所述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搭接部121a,移动梁122与转动梁121相连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搭接部122a,第一搭接部121a和第二搭接部122a在上下方向上彼此搭接,同时第一搭接部121a设置在第二搭接部122a的上方,而第一导向轨131支撑第二搭接部122a。由此,第一导向轨131不仅可以支撑移动梁122,还能够同时支撑转动梁121,即第一导向轨131可以同时支撑移动梁122和转动梁121。
进一步地,活动梁下方设置有两个导向轨,其中一个导向轨为第一导向轨131且位于移动梁122与转动梁121的连接处,另外一个导向轨为第二导向轨132且位于移动梁的下方,第二导向轨132位于第一导向轨131远离转动梁121的一侧。由此,不仅第一导向轨131不仅可以支撑转动梁121,同时第一导向轨131和第二导向轨132也可以更好地支撑移动梁122,使得移动梁122可以更加稳固地在第一导向轨131和第二导向轨132上平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图20所示,固定梁还包括限位梁,转动梁121的转动中心101设置在限位梁上。限位梁的顶面也可以构造为供轨道车辆的走行轮行走的走行面。
具体的,限位梁包括:端部相交的第一限位梁113a和第二限位梁113b,第一限位梁113a和第二限位梁113b分别构造为两个行车通道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两个行车通道中的一个的一部分是由第一限位梁113a构成,两个行车通道的另一个的一部分是由第二限位梁113b构成。
活动梁移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一行车通道形成,此时第一行车通道的一侧由第一边梁111构成,第一行车通道的另一侧由活动梁和第一限位梁113a构成;活动梁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二行车通道形成,此时第二行车通道的一侧由第二边梁112构成,第二行车通道的另一侧由活动梁和第一限位梁113a构成。
进一步地,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的顶面构造为供轨道车辆的走行轮行走的第二走行面,第一限位梁113a和第二限位梁113b的顶面构造为供轨道车辆的走行轮行走的第三走行面。也就是说,轨道车辆的走行轮是在第一边梁111、第二边梁112、第一限位梁113a、第二限位梁113b或活动梁的顶面滚动行走。
如图16-20所示,活动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以限定出可切换的第一行车通道和第二行车通道,其中,如图17和图19所示,在活动梁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活动梁与第一边梁111共同限定出第一行车通道;如图18和图20所示,在活动梁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活动梁与第二边梁112共同限定出第二行车通道。由此,单体道岔的结构简单,行车通道的切换便捷、可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单体道岔进一步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活动梁相对固定梁移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和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分别于驱动件和活动梁相连以适于将驱动件的驱动力传递给活动梁。
也就是说,驱动件可以作为动力源提供动力,传动组件可以将驱动件的驱动力传递给活动梁。
具体地,如图3-图11所示,驱动件可以构造为驱动电机181,传动件包括彼此啮合的驱动齿轮182和驱动齿条183,其中驱动电机181设置在安装板173上,驱动齿条183与驱动电机181的电机轴相连,驱动齿条183设置在第一导向轨131且沿第一导向轨131的长度方向延伸。可选地,驱动电机181可以通过电机安装支架固定在安装板173板上。
进一步地,第一导向轨131的横截面构造为“工”字形且包括:第二顶板、第二底板以及分别与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相连的第二连接板,第二顶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底板之间限定出容纳槽104,驱动齿条183和驱动齿轮182均设置在容纳槽104内。
由此,传动组件都可以隐藏在第一导向轨131的容纳槽104中,充分利用了第一导向轨131自身结构形成的空间,从而大大降低了驱动装置和第一导向轨131所占用的空间,提升了驱动装置与第一导向轨131的集成度。此外,将传动齿条和传动齿轮设置在容纳槽104内还提升了传动组件的使用寿命,传动组件不容易受到锈蚀。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13所示,驱动件构造为直线驱动单元191,传动组件构造为推杆192,推杆192的一端与直线驱动单元191相连,推杆192的另一端和安装板相连。直线驱动单元191可以驱动推杆192在直线方向上移动,从而推杆192可以带动安装板以及和安装板相连的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沿着第一导向轨131或第二导向轨132的延伸方向移动。
直线推动单元可以构造为电缸、液压缸、气缸或者直线电机等,只要能够驱动推杆192在直线方向上移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20所示,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分别沿一组对称的曲线延伸以使单体道岔构成对开道岔。由此,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单体道岔的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18所示,第一边梁111沿直线延伸,第二边梁112沿曲线延伸以使单体道岔构成直-曲通道切换的单开道岔。由此,如图17所示,当活动梁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可以实现直线通车,如图18所示,当活动梁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可以实现曲线通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15所示,单体道岔进一步包括:锁定装置,锁定装置用于在限定出行车通道时锁定活动梁。例如,当活动梁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活动梁和第一边梁111限定出第一行车通道,此时锁定装置可以将活动梁锁定,使得第一行车通道保持稳定;当活动梁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活动梁和第二边梁112限定出第二行车通道,此时锁定装置可以将活动梁锁定,使得第二行车通道保持稳定。
进一步地,锁定装置包括:锁定座193和锁头194,锁定座193设置在第一导向轨131或第二导向轨132上,且锁定座193上设置有锁定槽108;锁头194与活动梁相连,锁头194在与锁定槽108配合的锁定位置以及脱离锁定槽108的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锁头194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需要驱动装置来驱动,该驱动装置与安装板173相连。可选地,驱动装置可以构造为锁定缸195,锁定缸195的伸缩杆与锁头194相连。锁定缸195可以为气缸或者液压缸,当然驱动装置还可以为直线驱动电机,只要能够使得伸缩杆可以在直线方向上移动即可。
锁定缸195可以通过锁定缸支架196与安装板173相连,锁头194可以通过锁头座197固定在安装板173上。锁头座197上设置有供锁头194穿过的锁头孔,锁头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一耐磨板198a。由此,可以有效地降低锁头194和缩头孔的内周壁之间发生磨损。
锁定槽108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二耐磨板198b,第二耐磨板198b远离第一导向梁或第二导向梁的一端构造为导向段198c,导向段198c的内径在远离第一导向轨131或第二导向轨13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由此,方便锁头194快速定位到锁定槽108内,使得锁头194可以快速地与锁定槽108配合。
锁定装置还包括:适于检测活动梁移动到预设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以及适于检测锁头194与锁定槽108配合情况的第二位置传感器。例如,第一位置传感器可以检测活动梁是否移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第二位置传感器可以检测到锁头194与锁定槽108的配合状态。
下面,参照图21-图24,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渡线道岔。
如图21-图24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渡线道岔X,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直线轨和第二直线轨、以及上述构造为直-曲通道切换的单开道岔,沿着第五方向(例如图21中所示的从左到右的方向),第一直线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首段X11和第一尾段X1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首段X11为两个平行的直线段,第一尾段X12也为两个平行的直线段,第二直线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首段X21和第二尾段X22,单开道岔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单开道岔A11和第二单开道岔A12,第二首段X21为两个平行的直线段,第二尾段X22也为两个平行的直线段。
如图21-24所述,第一首段X11和第一尾段X12通过第一单开道岔A11的第一行车通道接通,第二首段X21和第二尾段X22通过第二单开道岔A12的第一行车通道接通,如图21-22所示,第一首段X11和第二尾段X22通过第一单开道岔A11的第二行车通道和第二单开道岔A12的第二行车通道接通,或者,如图23-24所示,第二首段X21和第一尾段X12通过第二单开道岔A12的第二行车通道和第一单开道岔A11的第二行车通道接通。由此,渡线道岔X的结构极其简单,行车通道的切换方式简单、轻便、可靠性高、经济性好。
例如在图21-2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单开道岔A11的第一行车通道的入口和第二行车通道的入口均与第一首段X11的出口接通,第一单开道岔A11的第一行车通道的出口与第一尾段X12的入口接通;第一单开道岔A11的第二行车通道的出口与第二单开道岔A12的第二行车通道的入口接通;第二单开道岔A12的第一行车通道的入口与第二首段X21的出口接通;第二单开道岔A12的第一行车通道的出口和第二行车通道的出口均与第二尾段X22的入口接通。
由此,如图21所示,当第一单开道岔A11和第二单开道岔A12的活动梁均运动至靠近曲线边梁的位置时,第一单开道岔A11和第二单开道岔A12均呈现出直线行车通道,此时,第一首段X11和第一尾段X12被第一单开道岔A11的第一行车通道R11接通,第二首段X21和第二尾段X22被第二单开道岔A12的第一行车通道接通,从而可以实现第一直线轨和第二直线轨双轨直线通车。
由此,如图22所示,当第一单开道岔A11和第二单开道岔A12的活动梁12均运动至靠近直线边梁的位置时,第一单开道岔A11和第二单开道岔A12均呈现出曲线行车通道,此时,第一首段X11和第二尾段X22被第一单开道岔A11的第二行车通道和第二单开道岔A12的第二行车通道接通,从而可以实现从第一直线轨变换到第二直线轨的变轨通车。
又例如在图23-图2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单开道岔A11的第一行车通道的入口与第一首段X11的出口接通,第一单开道岔A11的第一行车通道的出口和第二行车通道的出口均与第一尾段X12的入口接通;第一单开道岔A11的第二行车通道的入口与第二单开道岔A12的第二行车通道的出口接通;第二单开道岔A12的第一行车通道的入口和第二行车通道的入口均与第二首段X21的出口接通;第二单开道岔A12的第一行车通道的出口与第二尾段X22的入口接通。
由此,如图23所示,当第一单开道岔A11和第二单开道岔A12的活动梁均运动至靠近曲线边梁的位置时,第一单开道岔A11和第二单开道岔A12均呈现出直线行车通道,此时,第一首段X11和第一尾段X12被第一单开道岔A11的第一行车通道接通,第二首段X21和第二尾段X22被第二单开道岔A12的第一行车通道接通,从而可以实现第一直线轨和第二直线轨双轨直线通车。
由此,如图24所示,当第一单开道岔A11和第二单开道岔A12的活动梁均运动至靠近直线边梁的位置时,第一单开道岔A11和第二单开道岔A12均呈现出曲线行车通道,此时,第二首段X21和第一尾段X12被第一单开道岔A11的第二行车通道和第二单开道岔A12的第二行车通道接通,从而可以实现从第二直线轨变换到第一直线轨的变轨通车。
如图25,根据本申请的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轨道车辆200,轨道车辆200可以在行车通道上移动,轨道车辆200上设置有走行轮210和导向轮220,走行轮210可以为两组且分别在第一边梁111和活动梁的顶面上滚动、或者分别在活动梁和第二边梁112的顶面上滚动;导向轮220也为两组,且导向轮220适于在第一边梁111和活动梁彼此正对的侧面上滚动或者在活动梁和第二边梁112彼此正对的侧面上滚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梁111的长度为8000mm-9000mm,第二边梁112的构造为弧形梁且弧形梁背离第一边梁111的侧面所在圆的半径为14000mm-15000mm,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之间的距离中,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的同侧一端的距离最小且最小距离为800mm-1000mm,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的同侧另一端之间的距离最大,第一导向轨131和第二导向轨132之间的距离为1000mm-1100mm;转动梁121在限位梁上的转动中心与转动梁121和移动梁122的枢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为3000mm-3200mm,移动梁122和转动梁121的枢转中心与移动梁122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2900mm-3100mm,转动梁121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3600mm-3800mm。通过上述尺寸的设定,使本申请实施例的道岔与轨道车辆的参数及行驶速度相适配,使轨道车辆安全、快速地在通过道岔,并完成行车通道的切换。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单体道岔,所述单体道岔包括:
固定梁,所述固定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
活动梁,所述活动梁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之间以限定出两个可切换的行车通道;
所述活动梁包括:转动梁和移动梁,所述转动梁的一端上设置有转动中心,所述转动梁可绕所述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移动梁与所述转动梁的另一端相连且可沿预设路径移动;
第一导向轨,所述第一导向轨构造为直线导向轨,所述第一导向轨设置在所述移动梁的下方,且所述移动梁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沿所述预设路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道岔还包括: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轨与所述移动梁之间,且可沿所述第一导向轨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移动梁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上,且相对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动件,所述移动梁上设置有第二滑动件,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
第一滚动轮架;
第一滚动轮,所述第一滚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滚动轮架上且适于沿所述第一导向轨的顶面滚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止抵轮和第二止抵轮,所述第一止抵轮和所述第二止抵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滚动轮架上,所述第一止抵轮和所述第二止抵轮适于夹持在所述第一导向轨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轨的横截面构造为“工”字形且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板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底板相连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止抵轮和所述第二止抵轮适于夹持在所述第一顶板在宽度方向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道岔还包括:第二导向轨,所述第二导向轨构造为直线导向轨,所述第二导向轨设置在所述移动梁的下方,且所述移动梁可沿所述第二导向轨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道岔还包括: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轨与所述移动梁之间,且可沿所述第二导向轨在第三方向上移动;所述移动梁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上,且相对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在第四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具有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上设置有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的第三滑动件,所述移动梁上设置有第二滑动件,第三滑动件和第四滑动件滑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
第三滚动轮架;
第四滚动轮,所述第四滚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三滚动轮架上且适于沿所述第二导向轨的顶面滚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和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连接在一起的安装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以限定出可切换的第一行车通道和第二行车通道,其中,在所述活动梁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梁与所述第一边梁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行车通道,在所述活动梁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梁与所述第二边梁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行车通道。
13.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道岔;
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上设置有走行轮以及导向轮,所述走行轮适于在所述活动梁的顶面以及固定梁的顶面上滚动,所述导向轮适于在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活动梁彼此正对的侧面上滚动或者在所述活动梁和所述第二边梁彼此正对的侧面上滚动。
CN202221364170.4U 2022-05-31 2022-05-31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Active CN217601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64170.4U CN217601099U (zh) 2022-05-31 2022-05-31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64170.4U CN217601099U (zh) 2022-05-31 2022-05-31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1099U true CN217601099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88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64170.4U Active CN217601099U (zh) 2022-05-31 2022-05-31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10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575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道岔、渡线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575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道岔、渡线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83472A1 (en) Rail vehicle for fixed turnout track and vehicle-mounted track change system
CN217601099U (zh)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N112127217B (zh) 轨道交通道岔系统
CN109989300B (zh) 渡线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CN217781593U (zh)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RU2761885C1 (ru) Рельсовая стрелка
CN113844469A (zh) 一种多用途高速轨道车辆及其轨道系统
EP0960848B1 (en) Bridge crane
CN109989305B (zh) 单轨内导向式道岔、渡线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17601100U (zh)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17781594U (zh)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N111364298B (zh) 轨道系统
CN117188219A (zh)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18232971U (zh)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08137524U (zh) 一种基于大圆弧车台的大半径回转系统
WO2023231575A1 (zh) 道岔、渡线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18466211U (zh) 道岔
CN116180512A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
CN217781592U (zh) 渡线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N112301809B (zh) 单轨道岔和具有其的单轨轨道及轨道交通系统
CN109204344B (zh) 用于驱动道岔梁运动的台车组件及轨道组件
CN210797115U (zh) 内导向式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
WO2023231579A1 (zh) 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N109989304B (zh) 单轨内导向式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CN110700024A (zh) 一种轨道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