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4045A - 接头连接器、带连接器的电线以及连接器壳体 - Google Patents

接头连接器、带连接器的电线以及连接器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4045A
CN117044045A CN202280022893.2A CN202280022893A CN117044045A CN 117044045 A CN117044045 A CN 117044045A CN 202280022893 A CN202280022893 A CN 202280022893A CN 117044045 A CN117044045 A CN 117044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connector
plate portion
connector housing
eng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28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村政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44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4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8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a separate clip or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3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H01R11/05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direct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3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another shape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5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
    • H01R12/6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 deformable terminals, e.g. crimp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消除了对于层叠的连接器壳体的个数的限制,进而能够容易且自如地变更端子数。连接器壳体(10)具有:主板部(11),其保持连接端子(20);以及一对侧板部(12、13),该一对侧板部(12、13)与主板部(11)垂直并且该一对侧板部(12、13)相互平行,在各个侧板部(12、13)的前端部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12、13)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122、132),在各个侧板部(12、13)的基端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12、13)的方向凹陷的卡合槽(124、134),一个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爪(122、132)与其他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槽(124、134)相互卡合而进行层叠。

Description

接头连接器、带连接器的电线以及连接器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头连接器、带连接器的电线以及连接器壳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将收纳有连接端子的连接器壳体层叠而构成的接头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如果使用这样的接头连接器,则能够根据作为连接对象的电线的条数来变更端子数。
然而,这些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接头连接器具有对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进行收纳的壳体保持架。因此,所层叠的连接器壳体的个数被限制为能够收纳于壳体保持架内的最大个数。因此,期求消除对于层叠的连接器壳体的个数的限制、进而能够容易且自如地变更端子数的接头连接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24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647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消除了对于层叠的连接器壳体的个数的限制、进而能够容易且自如地变更端子数的接头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接头连接器,其是将收纳有连接端子的连接器壳体层叠而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主板部,其保持所述连接端子;以及一对侧板部,该一对侧板部与所述主板部垂直并且该一对侧板部相互平行,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前端部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或向远离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凹陷的卡合槽,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基端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凹陷的卡合槽或向远离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一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卡合爪与其他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卡合槽相互卡合而进行层叠。
另外,侧板部的前端部分是指侧板部的远离主板部的远离侧端部,侧板部的基端部分是指侧板部的接近主板部的接近侧端部。并且,内侧面是指收纳连接端子的内部空间侧的壁面,外侧面是指内部空间相反侧的壁面。
根据本发明,消除了对于层叠的连接器壳体的个数的限制,进而能够容易并且自如地变更端子数。
详细而言,在本申请发明的接头连接器中,在各个侧板部的前端部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或向远离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凹陷的卡合槽,在各个侧板部的基端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凹陷的卡合槽或向远离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并且,一个连接器壳体的卡合爪与其他连接器壳体的卡合槽相互卡合而进行了层叠。因此,能够对构成接头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中的位于最末端的连接器壳体层叠另外的连接器壳体。并且,通过在使一个连接器壳体的卡合爪与其他连接器壳体的卡合槽平行地重合的状态下将它们相互压入,能够容易地将这些连接器壳体层叠。因此,消除了对于层叠的连接器壳体的个数的限制,进而能够容易并且自如地变更端子数。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是,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前端部分,所述卡合爪或所述卡合槽设置在从沿着所述主板部及所述侧板部的方向的一方侧端面到中途部之间,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基端部分,所述卡合槽或所述卡合爪设置在从沿着所述主板部及所述侧板部的方向的一方侧端面到中途部之间,以一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卡合爪的另一方侧端面与其他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卡合槽的另一方侧端面抵接的状态层叠。
根据本发明,在连接器壳体的层叠作业中,通过配合着使卡合爪的另一方侧端面和卡合槽的另一方侧端面抵接的位置进行压入,能够将这些连接器壳体无偏移地层叠。并且,由于设置有相对于侧板部的一边的长度比较长的卡合爪和卡合槽,能够确保彼此的卡合长度,因此能够将连接器壳体牢固地层叠。而且,由于能够确保彼此的卡合长度,因此能够抑制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晃动。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是,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前端部分,具有所述卡合爪或所述卡合槽的延长部设置在从沿着所述主板部及所述侧板部的方向的一方侧端面到中途部之间,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基端部分,具有所述卡合槽或所述卡合爪的台阶部设置在从沿着所述主板部及所述侧板部的方向的一方侧端面到中途部之间,以一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延长部的另一方侧端面与其他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台阶部的另一方侧端面抵接的状态层叠。
根据本发明,在连接器壳体的层叠作业中,通过配合着使延长部的另一方侧端面和台阶部的另一方侧端面抵接的位置进行压入,能够将这些连接器壳体无偏移地层叠。并且,由于设置有相对于侧板部的一边的长度比较长的延长部和台阶部,能够确保彼此的嵌合长度,因此能够将连接器壳体牢固地层叠。而且,由于能够确保彼此的卡合长度,因此能够抑制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晃动。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是,在所述主板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侧板部平行的内侧板,在所述主板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侧板部垂直的外侧板,以一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内侧板的一方侧端面与其他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外侧板的另一方侧平面抵接的状态层叠。
另外,主板部的内侧面是指主板部的收纳连接端子的内部空间侧的壁面,主板部的外侧面是指主板部的内部空间相反侧的壁面。
根据本发明,在连接器壳体的层叠作业中,通过配合着使内侧板的一方侧端面和外侧板的另一方侧平面抵接的位置进行压入,能够将这些连接器壳体无偏移地层叠。并且,相对于从一方侧沿着另一方侧卡合的卡合爪和卡合槽,内侧板和外侧板垂直地抵接,因此能够抑制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晃动。关于这一点,具体而言,卡合爪和卡合槽从一方侧沿着另一方侧设置,因此有可能在该方向上产生晃动,但由于内侧板和外侧板沿着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抵接,因此能够限制相互想要向一方侧或另一方侧移动的动作,抑制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晃动。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是,在所述内侧板的一方侧端面上设置有向一方侧突出的内侧卡合片,在所述外侧板的另一方侧平面上设置有向另一方侧突出的外侧卡合片,以一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内侧卡合片与其他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外侧卡合片相互卡合的状态层叠。
根据本发明,一个连接器壳体的内侧卡合片与其他连接器壳体的外侧卡合片相互卡合,因此能够抑制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晃动。关于这一点,具体而言,连接器壳体在层叠方向上层叠,因此有可能在该方向上产生晃动,但由于内侧卡合片和外侧卡合片沿着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卡合,因此能够限制相互想要向接近侧或远离侧移动的动作,抑制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晃动。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方式,多个连接端子与从一方侧朝向另一方侧的方向平行地收纳于所述连接器壳体,非电导性的所述内侧板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端子之间沿着该连接端子配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非导电性的内侧板在相邻的两个连接端子之间沿着连接端子配置,因此能够防止相邻的连接端子发生短路。并且,在将连接端子收纳于连接器壳体的作业中,内侧板作为引导板发挥功能,因此该作业变得简单。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是,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突出的扩幅部,所述扩幅部的前端面与所述卡合爪或所述卡合槽隔开一定的间隔并与所述卡合爪或所述卡合槽平行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在连接器壳体的层叠作业中,被压入的主板部抵接于扩幅部的前端面,并沿着该前端面被支承,因此能够将这些连接器壳体无倾斜地层叠。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是,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远离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的各个所述突出部构成带式夹紧件的引导通路。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沿着突出部卷绕的带式夹紧件偏移或脱落。因此,能够使用带式夹紧件将层叠的连接器壳体捆扎起来。并且,也能够将使用带式夹紧件将层叠起来的每个连接器壳体固定于固定对象。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是,一种带连接器的电线,其具有:本申请发明的接头连接器;以及电线,其与构成所述接头连接器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连接端子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接头连接器是包括了上述全部各发明的接头连接器的概念。
根据本发明,即使通过连接端子所连接的一方侧的电线与另一方侧的电线的规格不同,也能够构成为将它们电连接起来的电缆。在这样的电缆中,能够防止电线散开或缠绕,简单地进行汇集。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是,至少一方侧的所述电线是柔性扁平缆线。
另外,本发明的柔性扁平缆线是包括了全部的将平行地排列导电体用片状的绝缘体来夹入的缆线的概念。
根据本发明,能够构成为将柔性扁平缆线与其他规格的电线电连接而得到的电缆。在这样的电缆中,能够防止电线散开或缠绕,简单地进行汇集。
本发明是一种连接器壳体,其收纳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壳体具有:主板部,其保持所述连接端子;以及一对侧板部,该一对侧板部与所述主板部垂直并且该一对侧板部相互平行,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前端部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或向远离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凹陷的卡合槽,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基端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凹陷的卡合槽或向远离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
根据本发明,对于将连接器壳体层叠而构成的接头连接器,能够得到上述的效果。即,消除了对于层叠的连接器壳体的个数的限制,进而能够容易并且自如地变更端子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消除了对于层叠的连接器壳体的个数的限制,进而能够容易并且自如地变更端子数。
附图说明
图1是带连接器的电线的立体图。
图2是构成带连接器的电线的接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构成接头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从图3的箭头A的方向观察的主视图。
图5是从图3的箭头B的方向观察的俯视图。
图6是从图3的箭头C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7是沿图6的X-X线的剖视图。
图8是接头连接器的组装说明图。
图9是接头连接器的组装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中,在全部附图中示出了接头连接器4的方向。详细而言,箭头F表示前方侧,箭头B表示后方侧,箭头R表示右方侧,箭头L表示左方侧。并且,箭头U表示上方侧,箭头D表示下方侧。
图1是带连接器的电线1的立体图。图2是构成带连接器的电线1的接头连接器4的立体图,图3是构成接头连接器4的连接器壳体10的立体图。并且,图4是从图3的箭头A的方向观察的主视图,图5是从图3的箭头B的方向观察的俯视图,图6是从图3的箭头C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7是沿图6的X-X线的剖视图。并且,图8和图9是接头连接器4的组装说明图。
如图1所示,带连接器的电线1是借助接头连接器4将多个柔性扁平缆线2和多个包覆缆线3电连接而得到的。柔性扁平缆线2和包覆缆线3是电线的一个方式。
如图2所示,接头连接器4是将连接器壳体10层叠而构成的。各个连接器壳体10由非导电性的合成树脂形成,能够收纳连接端子20。以下,对连接器壳体10和连接端子2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至图7所示,连接器壳体10具有主板部11、上方侧板部12以及下方侧板部13。在本申请所公开的连接器壳体10中,将由主板部11、上方侧板部12以及下方侧板部13包围的空间设为内部空间S。在内部空间S中能够收纳1个至4个连接端子20。
主板部11形成为与接头连接器4的前后方向垂直的大致板状。在主板部11设置有从其内侧面朝向前方侧突出的3张内侧板111。各个内侧板111以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与左右方向平行地配置,在左右方向的中途部形成得最高(距离主板部11较长)。并且,在该中途部的前端部分设置有朝向左方侧突出的内侧卡合片112。
并且,在主板部11设置有从其外侧面朝向后方侧突出的1张外侧板113。外侧板113在比左右方向的中途部稍靠左方侧的位置与上下方向平行地配置,以恒定的高度(距主板部11的长度)形成。而且,在该外侧板113的前端部分设置有朝向右方侧突出的外侧卡合片114。另外,仅外侧板113和外侧卡合片114与上下方向平行,有助于抑制主板部11的挠曲变形。
上方侧板部12形成为与接头连接器4的上下方向垂直的大致板状。在上方侧板部12的前端部分,在从左方侧端面12a(参照图4和图5)到中途部之间,以延长该上方侧板部12的方式设置有延长部121。延长部121为恒定的厚度,从上方侧观察时形成为矩形形状。而且,在该延长部121的前端部分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下方侧板部13的方向(朝向下方侧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122。卡合爪122从延长部121的左方侧端面(上方侧板部12的左方侧端面12a)到右方侧端面12b(参照图4)与主板部11平行地形成。
并且,在上方侧板部12的基端部分,在从左方侧端面12a到中途部之间,以挖掘该上方侧板部12的外侧面的方式设置有台阶部123。台阶部123为恒定的深度,从上方侧观察时形成为矩形形状。而且,在该台阶部123的底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下方侧板部13的方向(朝向下方侧的方向)凹陷的卡合槽124。卡合槽124从台阶部123的左方侧端面(上方侧板部12的左方侧端面12a)到右方侧端面12c(参照图5)与主板部11平行地形成。此外,卡合槽124的右方侧端面与台阶部123的右方侧端面12c相等。
而且,在从上方侧板部12的左方侧端面12a到中途部之间,在该上方侧板部1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下方侧板部13的方向(朝向下方侧的方向)突出的扩幅部125。扩幅部125为恒定的厚度,从前方侧观察时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扩幅部125以与上方侧板部12相等的高度(距主板部11的长度)形成,该扩幅部125的前端面12d(参照图4和图6)与上方侧板部12的前端面无台阶地相连。这样,扩幅部125的前端面12d与卡合爪122隔开一定的间隔并与该卡合爪122平行地形成。
此外,在上方侧板部1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远离所对置的下方侧板部13的方向(朝向上方侧的方向)突出的2个突出部126。一个突出部126设置在比左右方向的中途部稍靠左方侧的位置,另一个突出部126设置在比左右方向的中途部稍靠右方侧的位置。因此,能够以穿过这些突出部126之间的方式卷绕带式夹紧件5(参照图1和图2)。另外,这些突出部126在从上方侧观察时形成为矩形形状,但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并且,这些突出部126形成为彼此相等的形状,但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
下方侧板部13形成为与接头连接器4的上下方向垂直的大致板状。在下方侧板部13的前端部分,在从左方侧端面13a(参照图4和图5)到中途部之间,以延长该下方侧板部13的方式设置有延长部131。延长部131为恒定的厚度,从下方侧观察时形成为矩形形状。而且,在该延长部131的前端部分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上方侧板部12的方向(朝向上方侧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132。卡合爪132从延长部131的左方侧端面(下方侧板部13的左方侧端面13a)到右方侧端面13b(参照图4)与主板部11平行地形成。
并且,在下方侧板部13的基端部分,在从左方侧端面13a到中途部之间,以挖掘该下方侧板部13的外侧面的方式设置有台阶部133。台阶部133为恒定的深度,从下方侧观察时形成为矩形形状。而且,在该台阶部133的底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上方侧板部12的方向(朝向上方侧的方向)凹陷的卡合槽134。卡合槽134从台阶部133的左方侧端面(下方侧板部13的左方侧端面13a)到右方侧端面13c(参照图5)与主板部11平行地形成。此外,卡合槽134的右方侧端面与台阶部133的右方侧端面13c相等。
而且,在从下方侧板部13的左方侧端面13a到中途部之间,该下方侧板部13的内侧面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上方侧板部12的方向(朝向上方侧的方向)突出的扩幅部135。扩幅部135为恒定的厚度,从前方侧观察时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扩幅部135以与下方侧板部13相等的高度(距主板部11的长度)形成,该扩幅部135的前端面13d(参照图4和图6)与下方侧板部13的前端面无台阶地相连。这样,扩幅部135的前端面13d与卡合爪132隔开一定的间隔并与该卡合爪132平行地形成。
此外,在下方侧板部1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远离所对置的上方侧板部12的方向(朝向下方侧的方向)突出的2个突出部136。一个突出部136设置在比左右方向的中途部稍靠左方侧的位置,另一个突出部136设置在比左右方向的中途部稍靠右方侧的位置。因此,能够以穿过这些突出部136之间的方式卷绕带式夹紧件5(参照图1和图2)。另外,这些突出部136在从下方侧观察时形成为矩形形状,但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并且,这些突出部136形成为彼此相等的形状,但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
通过这样的结构,一个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爪122、132与其他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槽124、134相互卡合而进行层叠。此时,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0的左右方向的一边的长度比较长的卡合爪122、132和卡合槽124、134在彼此的全长范围内卡合,因此能够将这些连接器壳体10牢固地层叠。并且,由于比较长的延长部121、131和台阶部123、133在彼此的全长范围内嵌合,因此能够将这些连接器壳体10牢固地层叠。
而且,卡合爪122、132和卡合槽124、134沿着左右方向设置,对于此,由于内侧板111和外侧板113沿着与左右方向垂直的上下方向抵接,因此能够限制相互想要向左方侧或右方侧移动的动作,抑制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10晃动。并且,连接器壳体10在层叠方向上层叠,对于此,由于内侧卡合片112和外侧卡合片114沿着与该层叠方向垂直的上下方向卡合,因此能够限制相互想要向接近侧或远离侧移动的动作,抑制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10晃动。
此外,在层叠了2个连接器壳体10的状态下,一个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爪122、132的右方侧端面与其他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槽124、134的右方侧端面抵接。而且,由于卡合爪122、132的右方侧端面与延长部121、131的右方侧端面12c、13c相等,卡合槽124、134的右方侧端面与台阶部123、133的右方侧端面12c、13c相等,因此一个连接器壳体10的延长部121、131的右方侧端面12b、13b与其他连接器壳体10的台阶部123、133的右方侧端面12c、13c也抵接。因此,能够将这些连接器壳体10无偏移地层叠。
另外,在设置于主板部11的内侧板111与内侧板111之间以及内侧板111与扩幅部125、135之间设置有突起部115,连接端子20以与该突起部115嵌合的状态被保持。连接端子20与左右方向平行地被保持,在相邻地保持连接端子20的部位,内侧板111在2个连接端子20之间沿着连接端子20配置。
并且,连接端子20在右方侧端部设置有穿刺连接部21,在左方侧端部设置有筒连接部22(参照图2和图3)。穿刺连接部21通过对被穿刺贯通的柔性扁平缆线2进行压接而与该柔性扁平缆线2电连接(参照图1)。并且,筒连接部22通过对贯穿插入于筒中的包覆缆线3进行压接而与该包覆缆线3电连接(参照图1)。
通过这样的结构,连接端子20能够将作为一方侧的电线的柔性扁平缆线2和作为另一方侧的电线的包覆缆线3电连接。此外,每条柔性扁平缆线2具有多个导电体。因此,收纳有多个连接端子20的连接器壳体10能够将一条柔性扁平缆线2与多个包覆缆线3电连接。并且,将这样的连接器壳体10层叠而构成的接头连接器4能够将多条柔性扁平缆线2与比其多的多条包覆缆线3电连接。
接下来,使用图8对将收纳有连接端子20的连接器壳体10层叠的接头连接器4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以下,将从接头连接器4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的方向设为层叠方向D而进行说明。
图8示出了在使一个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爪122、132与其他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槽124、134平行地重合的状态下将它们相互压入从而将连接器壳体10层叠起来的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卡合爪122、132越过了台阶部123、133的端边之后,卡合爪122、132与卡合槽124、134卡合,因此能够得到适度的操作感。
并且,通过配合着使卡合爪122、132的右方侧端面与卡合槽124、134的右方侧端面抵接的位置进行压入,能够将这些连接器壳体10无偏移地层叠。关于这一点,在本连接器壳体10中,由于卡合爪122、132的右方侧端面与延长部121、131的右方侧端面相等,卡合槽124、134的右方侧端面与台阶部123、133的右方侧端面也相等,因此通过配合着使延长部121、131的右方侧端面与台阶部123、133的右方侧端面抵接的位置进行压入,能够将这些连接器壳体10无偏移地层叠。
如上所述,接头连接器4是将收纳有连接端子20的连接器壳体10层叠而构成的。连接器壳体10具有:主板部11,其保持连接端子20;以及一对侧板部(上方侧板部12和下方侧板部13),该一对侧板部与主板部11垂直并且该一对侧板部相互平行,在各个侧板部12、13的前端部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12、13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122、132,在各个侧板部12、13的基端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12、13的方向凹陷的卡合槽124、134。并且,特征在于,一个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爪122、132与其他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槽124、134相互卡合而进行层叠。
根据这样的接头连接器4,消除了对于层叠的连接器壳体10的个数的限制,进而能够容易并且自如地变更端子数。
详细而言,在本申请发明的接头连接器4中,在各个侧板部12、13的前端部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12、13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122、132,在各个侧板部12、13的基端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12、13方向凹陷的卡合槽124、134。并且,一个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爪122、132与其他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槽124、134相互卡合而进行层叠。因此,能够对构成接头连接器4的连接器壳体10中的位于最末端的连接器壳体10层叠另外的连接器壳体10。并且,通过在使一个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爪122、132与其他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槽124、134平行地重合的状态下将它们相互压入,能够容易地将这些连接器壳体10层叠。因此,消除了对于层叠的连接器壳体10的个数的限制,进而能够容易并且自如地变更端子数。
并且,在接头连接器4中,在各个侧板部12、13的前端部分,卡合爪122、132设置在从沿着主板部11及侧板部12、13的方向的左方侧端面12a、13a到中途部之间,在各个侧板部12、13的基端部分,卡合槽124、134设置在从沿着主板部11及侧板部12、13的方向的左方侧端面12a、13a到中途部之间。并且,以一个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爪122、132的右方侧端面12b、13b与其他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槽124、134的右方侧端面12c、13c抵接的状态层叠。
根据这样的接头连接器4,在连接器壳体10的层叠作业中,通过配合着使卡合爪122、132的右方侧端面12b、13b与卡合槽124、134的右方侧端面12c、13c抵接的位置进行压入,能够将这些连接器壳体10无偏移地层叠。并且,由于设置有相对于侧板部12、13的一边的长度比较长的卡合爪122、132和卡合槽124、134,能够确保彼此的卡合长度,因此能够将连接器壳体10牢固地层叠。而且,由于能够确保彼此的卡合长度,因此能够抑制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10晃动。
并且,在接头连接器4中,在各个侧板部12、13的前端部分,具有卡合爪122、132的延长部121、131设置在从沿着主板部11及侧板部12、13的方向的左方侧端面12a、13a到中途部之间,在各个侧板部12、13的基端部分,具有卡合槽124、134的台阶部123、133设置在从沿着主板部11及侧板部12、13的方向的左方侧端面12a、13a到中途部之间。并且,以一个连接器壳体10的延长部121、131的右方侧端面12b、13b与其他连接器壳体10的台阶部123、133的右方侧端面12c、13c抵接的状态层叠。
根据这样的接头连接器4,在连接器壳体10的层叠作业中,通过配合着使延长部121、131的右方侧端面12b、13b与台阶部123、133的右方侧端面12c、13c抵接的位置进行压入,能够将这些连接器壳体10无偏移地层叠。并且,由于设置有相对于侧板部12、13的一边的长度比较长的延长部121、131和台阶部123、133,能够确保彼此的嵌合长度,因此能够将连接器壳体10牢固地层叠。而且,由于能够确保彼此的嵌合长度,因此能够抑制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10晃动。
并且,在接头连接器4中,在主板部1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侧板部12、13平行的内侧板111,在主板部1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侧板部12、13垂直的外侧板113。并且,以一个连接器壳体10的内侧板111的左方侧端面与其他连接器壳体10的外侧板113的右方侧平面抵接的状态层叠。
根据这样的接头连接器4,在连接器壳体10的层叠作业中,通过配合着使内侧板111的左方侧端面与外侧板113的右方侧平面抵接的位置进行压入,由此能够将这些连接器壳体10无偏移地层叠。并且,相对于从左方侧沿着右方侧卡合的卡合爪122、132和卡合槽124、134,内侧板111和外侧板113垂直地抵接,因此能够抑制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10晃动。关于这一点,具体而言,卡合爪122、132和卡合槽124、134沿着左右方向设置,因此有可能在该左右方向上产生晃动,但由于内侧板111和外侧板113沿着与该左右方向垂直的上下方向抵接,因此能够限制相互想要向左方侧或右方侧移动的动作,抑制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10晃动。
并且,在接头连接器4中,在内侧板111的左方侧端面上设置有向左方侧突出的内侧卡合片112,在外侧板113的右方侧平面上设有向右方侧突出的外侧卡合片114。并且,以一个连接器壳体10的内侧卡合片112与其他连接器壳体10的外侧卡合片114相互卡合的状态层叠。
根据这样的接头连接器4,一个连接器壳体10的内侧卡合片112与其他连接器壳体10的外侧卡合片114相互卡合,因此能够抑制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10晃动。关于这一点,具体而言,连接器壳体10在层叠方向D上层叠,因此有可能在该层叠方向D上产生晃动,但由于内侧卡合片112和外侧卡合片114沿着与该层叠方向D垂直的上下方向卡合,因此能够限制相互想要向接近侧或远离侧移动的动作,抑制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10晃动。
并且,在接头连接器4中,多个连接端子20与从左方侧朝向右方侧的方向平行地收纳于连接器壳体10。而且,非导电性的内侧板111在相邻的两个连接端子20之间沿着连接端子20配置。
根据这样的接头连接器4,由于非导电性的内侧板111在相邻的两个连接端子20之间沿着连接端子20配置,因此能够防止相邻的连接端子20发生短路。并且,在将连接端子20收纳于连接器壳体10的作业中,内侧板111作为引导板发挥功能,因此该作业变得简单。
并且,在接头连接器4中,在各个侧板部12、13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12、13的方向突出的扩幅部125、135。而且,扩幅部125、135的前端面12d、13d与卡合爪122、132隔开一定的间隔并与该卡合爪122、132平行地形成。
根据这样的接头连接器4,在连接器壳体10的层叠作业中,被压入的主板部11抵接于扩幅部125、135的前端面12d、13d,并沿着该前端面12d、13d被支承,因此能够将这些连接器壳体10无倾斜地层叠。
并且,在接头连接器4中,在各个侧板部12、1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远离所对置的侧板部12、13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26、136。而且,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10的各个突出部126、136构成带式夹紧件5的引导通路。
根据这样的接头连接器4,能够防止沿着突出部126、136卷绕的带式夹紧件5偏移或脱落。因此,能够使用带式夹紧件5将层叠的连接器壳体10捆扎起来。并且,也能够使用带式夹紧件5将层叠起来的每个连接器壳体10固定于固定对象。
并且,将带连接器的电线1作为发明的对象,该带连接器的电线1具有本申请发明的接头连接器4以及与构成接头连接器4的连接器壳体10的连接端子20连接的电线(柔性扁平缆线2和包覆缆线3)。
另外,本发明的接头连接器4是包括了上述全部各发明的接头连接器4的概念。
根据这样的带连接器的电线1,即使通过连接端子20所连接的一方侧的电线(柔性扁平缆线2)和另一方侧的电线(包覆缆线3)的规格不同,也能够构成为将它们电连接起来的电缆。在这样的电缆中,能够防止电线2、3散开或缠绕,简单地进行汇集。
并且,在带连接器的电线1中,至少一方侧的电线是柔性扁平缆线2。
另外,本发明的柔性扁平缆线2是包括了全部的将平行地排列导电体用片状的绝缘体来夹入的缆线的概念。
根据这样的带连接器的电线1,能够构成为将柔性扁平缆线2与其他规格的电线(包覆缆线3)电连接而得到的电缆。在这样的电缆中,能够防止电线2、3散开或缠绕,简单地进行汇集。
而且,特征在于,收纳连接端子20的连接器壳体10具有:主板部11,其保持连接端子20;以及一对侧板部(上方侧板部12和下方侧板部13),该一对侧板部与主板部11垂直并且该一对侧板部相互平行,在各个侧板部12、13的前端部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12、13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122、132,在各个侧板部12、13的基端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12、13的方向凹陷的卡合槽124、134。
根据这样的连接器壳体10,对于将连接器壳体10层叠而构成的接头连接器4,能够得到上述的效果。即,消除了对于层叠的连接器壳体10的个数的限制,进而能够容易并且自如地变更端子数。
在本发明的结构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对应中,本发明的带连接器的电线与带连接器的电线1对应,以下同样地,电线与柔性扁平缆线2和包覆缆线3对应,接头连接器与接头连接器4对应,连接器壳体与连接器壳体10对应,主板部与主板部11对应,侧板部与上方侧板部12和下方侧板部13对应,内侧板与内侧板111对应,内侧卡合片与内侧卡合片112对应,外侧板与外侧板113对应,外侧卡合片与外侧卡合片114对应,延长部与延长部121和延长部131对应,卡合爪与卡合爪122和卡合爪132对应,台阶部与台阶部123和台阶部133对应,卡合槽与卡合槽124和卡合槽134对应,扩幅部与扩幅部125和扩幅部135对应,突出部与突出部126和突出部136对应,连接端子与连接端子20对应,层叠方向与层叠方向D对应,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得到大量实施方式。
例如,在本申请所公开的接头连接器4中,通过连接端子20所电连接的一方侧的电线是柔性扁平缆线2,另一方侧的电线是圆形截面形状的包覆缆线3。但是,也可以通过改变连接端子20而在两侧连接柔性扁平缆线2。或者也可以在两侧连接包覆缆线3。
并且,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所公开的接头连接器4中,也可以是,通过使一个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爪122、132和其他连接器壳体10的卡合槽124、134从侧方(左右方向)嵌合并滑动而将连接器壳体10层叠。在该工序中,在外侧板113越过了内侧板111的长边之后,内侧板111的左方侧端面与外侧板113的右方侧平面抵接,并且内侧卡合片112与外侧卡合片114卡合,因此能够得到适度的操作感。
并且,由于卡合爪122、132的右方侧端面与卡合槽124、134的右方侧端面抵接而在适当的位置停止,因此能够将这些连接器壳体10无偏移地层叠。关于这一点,在本连接器壳体10中,由于卡合爪122、132的右方侧端面与延长部121、131的右方侧端面相等,卡合槽124、134的右方侧端面与台阶部123、133的右方侧端面也相等,因此延长部121、131的右方侧端面与台阶部123、133的右方侧端面抵接而在适当的位置停止,因此能够将这些连接器壳体10无偏移地层叠。
标号说明
1:带连接器的电线;2:柔性扁平缆线;3:包覆缆线;4:接头连接器;10:连接器壳体;11:主板部;12:上方侧板部;13:下方侧板部;111:内侧板;112:内侧卡合片;113:外侧板;114:外侧卡合片;121:延长部;122:卡合爪;123:台阶部;124:卡合槽;125:扩幅部;126:突出部;131:延长部;132:卡合爪;133:台阶部;134:卡合槽;135:扩幅部;136:突出部;20:连接端子;D:层叠方向。

Claims (11)

1.一种接头连接器,其是将收纳有连接端子的连接器壳体层叠而构成的,其中,
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
主板部,其保持所述连接端子;以及
一对侧板部,该一对侧板部与所述主板部垂直并且该一对侧板部相互平行,
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前端部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或向远离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凹陷的卡合槽,
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基端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凹陷的卡合槽或向远离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
一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卡合爪与其他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卡合槽相互卡合而进行层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其中,
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前端部分,所述卡合爪或所述卡合槽设置在从沿着所述主板部及所述侧板部的方向的一方侧端面到中途部之间,
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基端部分,所述卡合槽或所述卡合爪设置在从沿着所述主板部及所述侧板部的方向的一方侧端面到中途部之间,
以一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卡合爪的另一方侧端面与其他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卡合槽的另一方侧端面抵接的状态层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其中,
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前端部分,具有所述卡合爪或所述卡合槽的延长部设置在从沿着所述主板部及所述侧板部的方向的一方侧端面到中途部之间,
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基端部分,具有所述卡合槽或所述卡合爪的台阶部设置在从沿着所述主板部及所述侧板部的方向的一方侧端面到中途部之间,
以一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延长部的另一方侧端面与其他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台阶部的另一方侧端面抵接的状态层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主板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侧板部平行的内侧板,在所述主板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侧板部垂直的外侧板,
以一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内侧板的一方侧端面与其他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外侧板的另一方侧平面抵接的状态层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内侧板的一方侧端面上设置有向一方侧突出的内侧卡合片,
在所述外侧板的另一方侧平面上设置有向另一方侧突出的外侧卡合片,
以一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内侧卡合片与其他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外侧卡合片相互卡合的状态层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其中,
多个连接端子与从一方侧朝向另一方侧的方向平行地收纳于所述连接器壳体,
非电导性的所述内侧板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端子之间沿着该连接端子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其中,
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突出的扩幅部,
所述扩幅部的前端面与所述卡合爪或所述卡合槽平行并且隔开一定的间隔地与所述卡合爪或所述卡合槽对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其中,
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远离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层叠起来的连接器壳体的各个所述突出部构成带式夹紧件的引导通路。
9.一种带连接器的电线,其具有:
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头连接器;以及
电线,其与构成所述接头连接器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连接端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连接器的电线,其中,
至少一方侧的所述电线是柔性扁平缆线。
11.一种连接器壳体,其收纳连接端子,其中,
该连接器壳体具有:
主板部,其保持所述连接端子;以及
一对侧板部,该一对侧板部与所述主板部垂直并且该一对侧板部相互平行,
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前端部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或向远离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凹陷的卡合槽,
在各个所述侧板部的基端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接近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凹陷的卡合槽或向远离所对置的侧板部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
CN202280022893.2A 2021-03-23 2022-03-03 接头连接器、带连接器的电线以及连接器壳体 Pending CN1170440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48749 2021-03-23
JP2021-048749 2021-03-23
PCT/JP2022/009073 WO2022202183A1 (ja) 2021-03-23 2022-03-03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コネクタ付電線及びコネクタケー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4045A true CN117044045A (zh) 2023-11-10

Family

ID=83396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2893.2A Pending CN117044045A (zh) 2021-03-23 2022-03-03 接头连接器、带连接器的电线以及连接器壳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06801A1 (zh)
EP (1) EP4318824A1 (zh)
JP (1) JP7214934B1 (zh)
KR (1) KR20230150372A (zh)
CN (1) CN117044045A (zh)
WO (1) WO202220218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48583A (ja) * 1988-11-29 1990-06-07 Yazaki Corp 多段式コネクタ
JP3530046B2 (ja) * 1998-11-13 2004-05-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3879057B2 (ja) * 2001-03-30 2007-02-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4809818B2 (ja) 2007-09-07 2011-11-0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730842B2 (ja) 2012-12-05 2015-06-1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105684222B (zh) * 2013-11-06 2019-07-09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接线端子及电线组件
JP6599151B2 (ja) * 2015-07-23 2019-10-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積層タイプコネクタのガタ詰め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14934B1 (ja) 2023-01-30
JPWO2022202183A1 (zh) 2022-09-29
US20240006801A1 (en) 2024-01-04
WO2022202183A1 (ja) 2022-09-29
EP4318824A1 (en) 2024-02-07
KR20230150372A (ko) 202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135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1370896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13753127U (zh) 电连接装置
KR20060050339A (ko) 커넥터
CN117913571A (zh) 端子组件和连接器
US11362461B2 (en) Connector having movable housings respectively holding one ends of terminals
CN117044045A (zh) 接头连接器、带连接器的电线以及连接器壳体
JP3482914B2 (ja) 接続用端子、該接続用端子を用いた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及び該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12392406U (zh) 电连接器
JP2022104906A (ja) 端子本体、接続端子および端子本体製造用シート材
CN114628952A (zh) 连接器
JPWO2022202183A5 (zh)
JP2021072150A (ja) コネクタ
JP3936577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WO2023042619A1 (ja) 積層コネクタ
JP7068512B2 (ja) 直接差し込みコネクタ用の接点及び直接差し込みコネクタ
EP3809529B1 (en) Connector
WO2023042620A1 (ja) 端子金具の接続構造及び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6074684B2 (ja) 圧接電気コネクタ
CN214505784U (zh) 刺破式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与线缆接合用治具
CN111033912B (zh) 连接器外壳以及连接器
JPH1018908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23170120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566730B2 (ja) 圧接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CN116964870A (zh) 端子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