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96812B - 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96812B
CN116996812B CN202311245989.8A CN202311245989A CN116996812B CN 116996812 B CN116996812 B CN 116996812B CN 202311245989 A CN202311245989 A CN 202311245989A CN 116996812 B CN116996812 B CN 1169968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volume adjustment
volume
value
steering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459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96812A (zh
Inventor
张景峰
张正萍
郭中良
李晖
牟红兵
罗雪飞
廖伟
王钰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elis Phoenix Intelligent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er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er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er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459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968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96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6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96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6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转向角度;判断转向角度是否满足预设范围;预设范围包括多个连续且不重叠的角度区间;若转向角度满足预设范围,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并选择相应的音量调节模式;基于音量调节模式得到相应的音量调节数值;基于音量调节数值,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本申请通过根据车辆的转向角度,选择相应的音量调节模式,进而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改善由于驾驶员与头枕音响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驾驶员所感知到的音量会骤增,对驾驶员的单耳造成伤害的问题,提升驾驶的体验。

Description

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头枕音响是在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逐渐衍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播放音源。头枕音响的功能类似于蓝牙耳机,能够为驾驶员提供较为私密的声音播放功能。目前有些车辆上已经实装了头枕音响装置,可以在不影响乘客乘车体验的情况下,单独让驾驶员听到导航、音乐或视频的声音。
但由于头枕音响的位置固定且距离驾驶员的耳部较近,一旦驾驶员与头枕音响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驾驶员所感知到的音效将明显变化,例如:当驾驶员控制整车进行转向的情况下,驾驶员的头部可能会突然非常靠近某一边的头枕音响喇叭,但此时头枕音响的音量并没有改变,导致驾驶员这一边的耳部听到的音量会骤增。这不仅会影响驾驶员的体验,甚至会对驾驶员的单耳听力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驾驶员与头枕音响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驾驶员所感知到的音量会骤增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的转向角度;
判断转向角度是否满足预设范围;预设范围包括多个连续且不重叠的角度区间;
若转向角度满足预设范围,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并选择相应的音量调节模式;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关于转向角度的函数关系为二次函数;
基于音量调节模式得到相应的音量调节数值;
基于音量调节数值,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车辆的转向角度;
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转向角度是否满足预设范围;预设范围包括多个连续且不重叠的角度区间;
选择模块,被配置为若转向角度满足预设范围,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并选择相应的音量调节模式;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关于转向角度的函数关系为二次函数;
获得模块,被配置为基于音量调节模式得到相应的音量调节数值;
调节模块,被配置为基于音量调节数值,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获取车辆的转向角度;判断转向角度是否满足预设范围;预设范围包括多个连续且不重叠的角度区间;若转向角度满足预设范围,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并选择相应的音量调节模式;基于音量调节模式得到相应的音量调节数值;基于音量调节数值,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车辆的转向角度,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改善由于驾驶员与头枕音响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驾驶员所感知到的音量会骤增,对驾驶员的单耳造成伤害的问题,提升驾驶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入第一音量调节模式以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的实现逻辑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退出第一音量调节模式的实现逻辑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入第二音量调节模式以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的实现逻辑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退出第二音量调节模式的实现逻辑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入第三音量调节模式以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的实现逻辑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退出第三音量调节模式的实现逻辑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对于左舵车型,即驾驶员主驾位位于左侧的车型。当驾驶员进行左转时,因主驾位本身距离转向中心较近,因此产生的离心力较小。加上虽然驾驶员因转向惯性有上半身向右倾斜的趋势,但大多数驾驶员在进行左转时,需要打方向盘左转,同时需要长时间持续去看左后视镜来收集车后信息,因此在整车实际进行左转时,驾驶员上半身身体,实际相对更有向左倾的趋势。普通90°左转,左倾趋势还可以认为较轻,但当进行向左掉头等U型过弯时,驾驶员的左倾趋势会更强。
当驾驶员进行向右转弯时,普通90°转弯,由于驾驶员主驾位离车辆的转弯圆心较远,因此驾驶员所受到的离心力更强,驾驶员会有一种被向外甩出去的趋势,因此上半身更有向左倾的趋势。当驾驶员进行右转U型过弯时,上半身的左倾趋势会更加强烈。
在上述两种情境下,驾驶员因整体上半身的运动,头部与两侧头枕音响的距离也会因此改变。
为了避免在头枕音响工作的情况下,驾驶员因身体随整车运动而改变姿势的瞬间,耳部突然接近某一侧音响导致驾驶员感受到的声音强度剧烈变化而影响体验甚至影响听力,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的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可以由车辆控制装置执行。
如图1所示,该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包括:
S101,获取车辆的转向角度;
S102,判断转向角度是否满足预设范围;预设范围包括多个连续且不重叠的角度区间;
S103,若转向角度满足预设范围,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并选择相应的音量调节模式;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关于转向角度的函数关系为二次函数;
S104,基于音量调节模式得到相应的音量调节数值;
S105,基于音量调节数值,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车辆的转向角度,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至音量调节数值,改善由于驾驶员与头枕音响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驾驶员所感知到的音量会骤增,对驾驶员的单耳造成伤害的问题,提升驾驶的体验。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车辆控制器的头枕音响调节方法,具体如下:
头枕音响可以包括两侧,分别对应驾驶员的左耳和右耳。一般情况下,头枕音响左侧的音量和头枕音响右侧的音量是相等的。当然,头枕音响的左侧的音量和头枕音响右侧的音量也可以是不相等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头枕音响调节方法可以适用于同时调节头枕音响两侧的音量,当然,也可以适用于调节头枕音响一侧的音量,本申请不做特别的限定。在下面的描述中,以同时调节头枕音响两侧的音量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介绍一下,头枕音响的预设音量数值的确定过程,本实施例中的预设音量数值是指驾驶员对于低音量下的适应音量或者习惯音量。
假设头枕音响的音量范围为0~100。头枕音响可以播放导航声音、音乐以及视频声音等音源。对于这三种音源,车机CDC会通过单独记录驾驶员对各音源的设定数值,来推测驾驶员对于音量的偏好。本申请实施例的头枕音响调节方法可以基于头枕音响左右两侧的音量数值相等且都为M,M的取值范围为0~100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车机CDC记录驾驶员对于音乐的音量播放数值偏好,过程如下:
假设参考音量数值为25,在音量数值在25以下时,为驾驶员对于低音量下的适应音量。当驾驶员通过头枕音响来播放音乐时,当驾驶员首次调节音乐的播放音量数值在25以下,且在30s(秒)内没有变化,则车机CDC记录该数据,记为N1。当驾驶员下次播放音乐且将音乐音量调至25以下,且在30s内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车机CDC记录该数据,记为N2。此时,车机CDC会做内部逻辑处理,求N1与N2的平均值,记为NM。NM的数据定义为,驾驶员对于低音量下听音乐的适应音量。
同样地,驾驶员对于低音量下听视频声音的适应音量,记为NV;驾驶员对于低音量下导航声音的适应音量,记为NG
示例性地,每次当驾驶员调节出一次音量低于25以下的音量时,驾驶员对于低音量下设置音乐的适应音量NM就会按照上述逻辑运行并刷新一次。音乐的适应音量NM的音量数值不随整车下电而归零,当每次按照上述逻辑刷新后,车机CDC都会记忆当前音量数值,每次整车下电后并再次上电后,车机CDC将读取上次下电前的音量数值并重复后续的逻辑,不会归零数据。对于设置视频声音的音量的习惯音量NV、导航声音的习惯音量NG的处理逻辑与驾驶员对于低音量下设置音乐的适应音量NM的处理逻辑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为,假设驾驶员在通过头枕音响播放音乐时,设置相应的音量调节曲线公式,根据车辆当前的加速度数值和减速度数值自动调节头枕音响左右两侧声道音量数值。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适用于音乐、导航声音、视频声音等声音的音量的调节。为方便描述,在后面的描述中,以调节头枕音响的音乐的音量为例进行说明,其预设音量数值为NM。对于导航声音、视频声音等其他声音的音量的调节也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音量调节模式中音量调节数值与转向角度均为负相关关系,且各音量调节模式之间的音量调节数值连续。
具体的,各音量调节模式对应不同的音量-转向角度曲线,各不同的音量转向角度曲线组成连续的一条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转向角度是否满足预设范围,包括:
判断转向角度是否大于第一角度且不大于第三角度;其中第一角度大于零且小于第三角度,第三角度不大于180度;
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包括:
当转向角度大于第一角度且不大于第二角度,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一区间;
当转向角度大于第二角度且不大于第三角度,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二区间;
其中第一角度小于第二角度小于第三角度。
示例性地,该第一角度可以为30°,第三角度可以为180°,第二角度可以为50°,当然,该角度可以根据具体车型和实际情况设置为其他的角度,本申请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一区间,选择相应的音量调节模式,包括:
选择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并判断当前音量数值是否大于参考音量数值;第一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与转向角度负相关;
基于音量调节模式得到相应的音量调节数值,包括:
若当前音量数值大于参考音量数值,则基于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得到相应的音量调节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关于转向角度的函数关系为二次函数;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系数均根据当前音量数值确定。
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根据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和当前音量数值确定;
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常数项系数根据第三预设值、第四预设值、第五预设值和当前音量数值确定。
例如,第一区间为30°~50°。当车辆进行向左或向右转向时,前轮转动角度在30°~50°范围内时,设此时的音乐播放的音量数值为M,主驾位头枕音响两侧的音量调节数值y随着转动角度x的数值变化,可以遵从如下的表达式一“音量-转向角度曲线公式Ⅰ”:
[(M-25)/1600]x2+y+(225-25M)/16=0,其中x∈(30,50);
上述表达式一中,M表示当前音量数值,x表示转动角度,y表示音量调节数值,从表达式一中可得出,当转向角度到达30°时,两侧头枕音响的音量调节数值y均为M。当转向角度到达50°时,两侧头枕音响的音量调节数值y均为参考音量数值25。进一步地,从上述表达式一可以看出,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根据第一预设值25、第二预设值1600和当前音量数值M确定;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常数项系数根据第三预设值225、第四预设值25、第五预设值16和当前音量数值M确定。头枕音响两侧的音量数值可以同时按照上述公式进行调节。
具体的,执行本实施例方法的该车辆控制装置,可以包括自动驾驶域控制器ADAS(Autonomous Driving Domain Controller)、车机CDC(Continuous Damping Control)、头枕音响HRS(Headrest Sound)、网关控制器GW(Gateway)、整车控制器VCU(Vehicle controlunit)、底盘中的车身稳定系统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如图2所示,下面具体介绍进入第一音量调节模式以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的实现逻辑,该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对应区间第一区间,以第一区间为30°~50°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头枕音响两侧的音量数值相等。
具体的,车身稳定系统ESP,持续发送整车的转向角度给整车控制器VCU,例如每100ms(毫秒)发送一次转向角度。
整车控制器VCU每次接收到整车的转向角度就判断一次,例如每100ms判断一次。整车控制器VCU判断转向角度大于第一角度30°,若否,则返回继续判断,若是,则继续判断判断转向角度大于第二角度50°,若是,则返回继续判断,若否,则返回继续判断,并发送第一转向角度打开信号给网关控制器GW。
网关控制器GW将接收到的第一转向角度打开信号转发给车机CDC。
车机CDC接收到第一转向角度打开信号,选择表达式一“音量-转向角度曲线公式Ⅰ”。并且,车机CDC发起判断,判断当前音量数值是否大于参考音量数值25,若否,则不做处理,结束流程,若是,则发送第一角度音量调节打开信号给头枕音响HRS,并通过转向角度和当前音量数值得到音量调节数值,将得到的音量调节数值发送给头枕音响HRS。
头枕音响HRS基于接收到的第一角度音量调节打开信号,开启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基于接收到的音量调节数值,进行逻辑处理,调节音量至音量调节数值。
如图3所示,退出第一音量调节模式的实现逻辑,具体如下:
整车控制器VCU判断转向角度是否不大于第一角度30°,若否,则返回继续判断,若是,则返回继续判断并发送第一转向角度关闭信号给网关控制器GW。
网关控制器GW接收该第一转向角度关闭信号,并将该第一转向角度关闭信号转发给车机CDC。
车机CDC接收到第一转向角度关闭信号后,关闭功能,并发送第一角度音量调节关闭信号给头枕音响HRS,停止发送音量调节数值。
头枕音响HRS接收到该第一角度音量调节关闭信号,关闭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将音量数值回调至原音量数值M,速度为50格音量每秒,功能结束,退出完毕。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区间包括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
当转向角度大于第二角度且不大于第三角度,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二区间,包括:
当转向角度大于第二角度且不大于第四角度,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一子区间;
当转向角度大于第四角度且不大于第三角度,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二子区间;
其中第二角度小于第四角度小于第三角度;
示例性地,该第四角度可以为100°,当然,该角度可以根据具体车型和实际情况设置为其他的角度,本申请不做限定。
当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一子区间,选择相应的音量调节模式,包括:选择第二音量调节模式;第二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与转向角度负相关;
当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二子区间,选择相应的音量调节模式,包括:选择第三音量调节模式;第三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与转向角度负相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音量调节模式和第三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关于转向角度的函数关系均为二次函数;第二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根据第六预设值、第七预设值和预设音量数值确定;第二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常数项系数根据第八预设值、第九预设值和预设音量数值确定;
第三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根据第十预设值和预设音量数值确定;第三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常数项系数根据第十一预设值、第十二预设值和预设音量数值确定。
例如,第一子区间为50°~100°。当车辆进行向左或向右转向时,前轮转动角度在50°~100°范围内时,主驾位头枕音响两侧的音量调节数值y随着转动角度x的数值变化,可以遵从如下的表达式二“音量-转向角度曲线公式Ⅱ”:
[(25-NM)/7500]x2+y+(NM-100)/3=0,其中x∈(50,100);
上述表达式二中,NM表示预设音量数值,x表示转动角度,y表示音量调节数值,从表达式二中可得出,当转向角度到达50°时,两侧头枕音响的音量调节数值y均为25。当转向角度到达50°时,两侧头枕音响的音量调节数值y均为参考音量数值NM。头枕音响两侧的音量数值可以同时按照上述公式进行调节。进一步地,从上述表达式二可以看出,第二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根据第六预设值25、第七预设值7500和预设音量数值NM确定;第二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常数项系数根据第八预设值100、第九预设值3和预设音量数值NM确定。
例如,第二子区间为100°~180°。当车辆进行向左或向右转向时,前轮转动角度在100°~180°范围内时,主驾位头枕音响两侧的音量调节数值y随着转动角度x的数值变化,遵从如下的表达式三“音量-转向角度曲线公式Ⅲ”,此时两侧的头枕音响的音量数值同时按照下述公式进行调节。
NM•x2/22400+y-81•NM/56=0,其中x∈(100,180);
上述表达式三中,NM表示预设音量数值,x表示转动角度,y表示音量调节数值,从表达式三中可得出,当转向角度到达100°时,两侧头枕音响的音量调节数值y均为NM。当转向角度到达180°时,两侧头枕音响的音量调节数值y均为参考音量数值0。头枕音响两侧的音量数值可以同时按照上述公式进行调节。进一步地,从上述表达式三可以看出,第三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根据第十预设值22400和预设音量数值NM确定;第三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常数项系数根据第十一预设值81、第十二预设值56和预设音量数值NM确定。
由上述表达式二和表达式三中可看出,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系数均根据预设音量数值NM确定。
接着上述的应用场景中,如图4所示,下面具体介绍进入第二音量调节模式以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的实现逻辑,第二音量调节模式对应区间第一子区间,下面以第一子区间为50°~100°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头枕音响两侧的音量数值相等。
具体的,车身稳定系统ESP,持续发送整车的转向角度给整车控制器VCU,例如每100ms(毫秒)发送一次转向角度。
整车控制器VCU每次接收到整车的转向角度就判断一次,例如每100ms判断一次。整车控制器VCU判断转向角度大于第二角度50°,若否,则返回继续判断,若是,则继续判断判断转向角度大于第四角度100°,若是,则返回继续判断,若否,则返回继续判断,并发送第二转向角度打开信号给网关控制器GW。
网关控制器GW将接收到的第二转向角度打开信号转发给车机CDC。
车机CDC接收到第二转向角度打开信号,选择表达式二“音量-转向角度曲线公式Ⅱ”。发送第二角度音量调节打开信号给头枕音响HRS,并调取预设音量数值,得到音量调节数值,将得到的音量调节数值发送给头枕音响HRS。
头枕音响HRS基于接收到的第二角度音量调节打开信号,开启第二音量调节模式,基于接收到的音量调节数值,进行逻辑处理,调节音量至音量调节数值。
如图5所示,退出第二音量调节模式的实现逻辑,具体如下:
整车控制器VCU判断转向角度是否不大于第二角度50°,若否,则返回继续判断,若是,则返回继续判断并发送第二转向角度关闭信号给网关控制器GW。
网关控制器GW接收该第二转向角度关闭信号,并将该第二转向角度关闭信号转发给车机CDC。
车机CDC接收到第二转向角度关闭信号后,关闭功能,并发送第二角度调节关闭信号给头枕音响HRS,停止发送音量调节数值。
头枕音响HRS接收到该第二角度音量调节关闭信号,关闭第二音量调节模式,将音量数值回调至原音量数值M,速度为50格音量每秒,功能结束,退出完毕。
接着,如图6所示,下面具体介绍进入第三音量调节模式以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的实现逻辑,第三音量调节模式对应区间第二子区间,下面以第二子区间为100°~180°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头枕音响两侧的音量数值相等。
具体的,车身稳定系统ESP,持续发送整车的转向角度给整车控制器VCU,例如每100ms(毫秒)发送一次转向角度。
整车控制器VCU每次接收到整车的转向角度就判断一次,例如每100ms判断一次。整车控制器VCU判断转向角度是否大于第四角度100°,若否,则返回继续判断,若是,则发送第三转向角度打开信号给网关控制器GW。
网关控制器GW将接收到的第三转向角度打开信号转发给车机CDC。
车机CDC接收到第三转向角度打开信号,选择表达式三“音量-转向角度曲线公式Ⅲ”。发送第三角度音量调节打开信号给头枕音响HRS,并调取预设音量数值,得到音量调节数值,将得到的音量调节数值发送给头枕音响HRS。
头枕音响HRS基于接收到的第三角度音量调节打开信号,开启第三音量调节模式,基于接收到的音量调节数值,进行逻辑处理,调节音量至音量调节数值。
如图7所示,退出第三音量调节模式的实现逻辑,具体如下:
整车控制器VCU判断转向角度是否不大于第四角度100°,若否,则返回继续判断,若是,则返回继续判断并发送第三转向角度关闭信号给网关控制器GW。
网关控制器GW接收该第三转向角度关闭信号,并将该第三转向角度关闭信号转发给车机CDC。
车机CDC接收到第三转向角度关闭信号后,关闭功能,并发送第三角度调节关闭信号给头枕音响HRS,停止发送音量调节数值。
头枕音响HRS接收到该第三角度音量调节关闭信号,关闭第三音量调节模式,将音量数值回调至原音量数值M,速度为50格音量每秒,功能结束,退出完毕。
上述的第一音量调节模式、第二音量调节曲线和第三音量调节曲线中的音量调节数值y呈曲线变化,而且,第一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y曲线与第二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y曲线是连续的,第二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y曲线与第三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y曲线是连续的。即三个音量调节模式的三音量调节数值y曲线连接。
上述的三个音量调节模式中,音量调节数值y呈曲线变化,以实现音量的调节。
下面介绍,音量调节数值y呈线性变化实现音量的调节,具体可以通过自动设置实现音量的调节,具体如下:
在向左或右分别转向的三个转角范围,头枕音响左右两侧各自的音量变化倍数与变化速度可以通过设置进行自动调节。在自动设置模式下,头枕音响两侧的音量可以单独调节,也可以同时调节。
在一种实施例中,假设目前头枕音响左侧的音量为ML,目前右侧的音量为MR
当车辆进行向左转向时,前轮转动角度在30°~50°范围内时,设置如下:主驾位左侧头枕音响音量匀速变更为0.5ML,右侧头枕音响音量匀速变更为1.2MR,变更速度均为60格音量/秒。
当车辆进行向左转向时,前轮转动角度在50°~100°范围内时,设置如下:主驾位左侧头枕音响音量匀速变更为0.2ML,右侧头枕音响音量匀速变更为目前右侧音量的1.5MR,变更速度均为60格音量/秒。
当车辆进行向左转向时,前轮转动角度在100°~180°范围内时,设置如下:主驾位左侧头枕音响音量匀速变更为0,右侧头枕音响音量匀速变更为1.8 MR,变更速度均为60格音量/秒。
当车辆进行向右转向时,前轮转动角度在30°~50°范围内,设置如下:主驾位左侧头枕音响音量匀速变更为0.2 ML,右侧头枕音响音量匀速变更为1.2 MR,变更速度均为75格音量/秒。
当车辆进行向右转向时,前轮转动角度在50°~100°范围内时,设置如下:主驾位左侧头枕音响音量匀速变为0,右侧头枕音响音量匀速变更为目前右侧音量的1.5MR,变更速度均为75格音量/秒。
当车辆进行向右转向时,前轮转动角度在100°~180°范围内时,设置如下:主驾位左侧头枕音响音量匀速变为0,右侧头枕音响音量匀速变更为目前右侧音量的1.8MR,变更速度均为75格音量/秒。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数值仅为举例描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他的数值,本申请不做限定。
向左转三个转角范围和向右转三个转角范围共六种情况下,头枕左右两侧的音量变化最终目标值或者是目前音量的增减倍数,以及音量改变的速度,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设置。
另外,也可以手动设置。在车机CDC的设置内存在自动调节选项,驾驶员可以通过大屏来个性化调节上述六种情况下的左右音响音量变化倍数的具体数值。如当驾驶员更习惯在车辆左转时身体右倾,便可调节在车辆左转时左侧音量的放大倍数,以及右侧音响的音量减弱倍数。驾驶员自定义的音量数值变化倍数可以新增为“自定义模式1”,驾驶员能够对该模式进行重命名,并将该模式作为常用的设定模式。例如,驾驶员自主设定的自定义模式数量定为5个。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装置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801,被配置为获取车辆的转向角度;
判断模块802,被配置为判断转向角度是否满足预设范围;预设范围包括多个连续且不重叠的角度区间;
选择模块803,被配置为若转向角度满足预设范围,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并选择相应的音量调节模式;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关于转向角度的函数关系为二次函数;
获得模块804,被配置为基于音量调节模式得到相应的音量调节数值;
调节模块805,被配置为基于音量调节数值,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车辆的转向角度,选择相应的音量调节模式,进而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改善由于驾驶员与头枕音响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驾驶员所感知到的音量会骤增,对驾驶员的单耳造成伤害的问题,提升驾驶的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音量调节模式中音量调节数值与转向角度均为负相关关系,且各音量调节模式之间的音量调节数值连续。
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模块802具体被配置为判断转向角度是否大于第一角度且不大于第三角度;其中第一角度大于零且小于第三角度,第三角度不大于18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选择模块803具体被配置为当转向角度大于第一角度且不大于第二角度,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一区间;当转向角度大于第二角度且不大于第三角度,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二区间;其中第一角度小于第二角度小于第三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选择模块803具体被配置为当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一区间,选择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并判断当前音量数值是否大于参考音量数值;第一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与转向角度负相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得模块804具体被配置为若当前音量数值大于参考音量数值,则基于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得到相应的音量调节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关于转向角度的函数关系为二次函数;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系数均根据当前音量数值确定。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根据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和当前音量数值确定;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常数项系数根据第三预设值、第四预设值、第五预设值和当前音量数值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区间包括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
当转向角度大于第二角度且不大于第三角度,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二区间,包括:
当转向角度大于第二角度且不大于第四角度,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一子区间;
当转向角度大于第四角度且不大于第三角度,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二子区间;
其中第二角度小于第四角度小于第三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选择模块803具体被配置为当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一子区间,选择第二音量调节模式;第二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与转向角度负相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选择模块803具体被配置为当确定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二子区间,选择第三音量调节模式;第三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与转向角度负相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音量调节模式和第三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关于转向角度的函数关系均为二次函数;第二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根据第六预设值、第七预设值和预设音量数值确定;第二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常数项系数根据第八预设值、第九预设值和预设音量数值确定;
第三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根据第十预设值和预设音量数值确定;第三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常数项系数根据第十一预设值、第十二预设值和预设音量数值确定。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9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902中并且可在处理器9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903。处理器901执行计算机程序903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处理器901执行计算机程序90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电子设备9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9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仅仅是电子设备9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9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
处理器9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
存储器902可以是电子设备9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9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902也可以是电子设备9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子设备9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存储器902还可以既包括电子设备9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9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电子设备所需的其它程序和数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前面的各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及相同的有益效果,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未详细示出的内容可参照前面的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存储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车辆的转向角度;
判断所述转向角度是否大于第一角度且不大于第三角度;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大于零且小于所述第三角度,所述第三角度不大于180度;
当所述转向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且不大于第二角度,确定所述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一区间;当所述转向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且不大于第三角度,确定所述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二区间;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小于所述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小于所述第三角度;并选择相应的音量调节模式;所述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关于所述转向角度的函数关系为二次函数;
基于所述音量调节模式得到相应的音量调节数值;
基于所述音量调节数值,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音量调节模式中音量调节数值与所述转向角度均为负相关关系,且各音量调节模式之间的音量调节数值连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所述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一区间,选择相应的音量调节模式,包括:
选择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并判断当前音量数值是否大于参考音量数值;所述第一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与所述转向角度负相关;
所述基于所述音量调节模式得到相应的音量调节数值,包括:
若当前音量数值大于参考音量数值,则基于所述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得到相应的音量调节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关于所述转向角度的函数关系为二次函数;所述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系数均根据当前音量数值确定;
所述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根据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和所述当前音量数值确定;
所述第一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常数项系数根据第三预设值、第四预设值、第五预设值和所述当前音量数值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间包括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
当所述转向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且不大于第三角度,确定所述转向角度所在的所述角度区间为第二区间,包括:
当所述转向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且不大于第四角度,确定所述转向角度所在的所述角度区间为第一子区间;
当所述转向角度大于所述第四角度且不大于第三角度,确定所述转向角度所在的所述角度区间为第二子区间;
其中所述第二角度小于所述第四角度小于所述第三角度;
当确定所述转向角度所在的所述角度区间为第一子区间,选择相应的音量调节模式,包括:选择第二音量调节模式;所述第二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与所述转向角度负相关;
当确定所述转向角度所在的所述角度区间为第二子区间,选择相应的音量调节模式,包括:选择第三音量调节模式;所述第三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与所述转向角度负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音量调节模式和所述第三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关于所述转向角度的函数关系均为二次函数;所述第二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根据第六预设值、第七预设值和预设音量数值确定;所述第二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常数项系数根据第八预设值、第九预设值和所述预设音量数值确定;
所述第三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根据第十预设值和所述预设音量数值确定;所述第三音量调节模式对应的二次函数中常数项系数根据第十一预设值、第十二预设值和所述预设音量数值确定。
7.一种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车辆的转向角度;
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所述转向角度是否大于第一角度且不大于第三角度;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大于零且小于所述第三角度,所述第三角度不大于180度;
选择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转向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且不大于第二角度,确定所述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一区间;当所述转向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且不大于第三角度,确定所述转向角度所在的角度区间为第二区间;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小于所述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小于所述第三角度;并选择相应的音量调节模式;所述音量调节模式中的音量调节数值关于所述转向角度的函数关系为二次函数;
获得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音量调节模式得到相应的音量调节数值;
调节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音量调节数值,下调头枕音响的音量。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9.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1245989.8A 2023-09-26 2023-09-26 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996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45989.8A CN116996812B (zh) 2023-09-26 2023-09-26 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45989.8A CN116996812B (zh) 2023-09-26 2023-09-26 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6812A CN116996812A (zh) 2023-11-03
CN116996812B true CN116996812B (zh) 2023-12-19

Family

ID=88525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45989.8A Active CN116996812B (zh) 2023-09-26 2023-09-26 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9681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0886A (ja) * 2004-09-09 2006-03-23 Taiyo Yuden Co Ltd ワイヤレスヘッドレスト
JP2007245837A (ja) * 2006-03-14 2007-09-27 Nissan Motor Light Truck Co Ltd 車両の警報装置
KR20100018300A (ko) * 2008-08-06 2010-02-17 주식회사 현대오토넷 음량밸런스 조절 장치 및 방법
CN106170112A (zh) * 2016-08-12 2016-11-30 苏州秀转电子有限公司 汽车音响的音量调节系统
CN108897516A (zh) * 2018-06-13 2018-11-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音量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CN209700513U (zh) * 2019-01-25 2019-11-29 森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其转向喇叭装置
CN114162014A (zh) * 2021-12-15 2022-03-11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智能头枕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3133172A1 (en) * 2022-01-05 2023-07-13 Apple Inc. User tracking headrest audio control
CN116612756A (zh) * 2023-05-26 2023-08-18 成都赛力斯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语音信号的反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134124A (ko) * 2020-04-29 2021-11-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0886A (ja) * 2004-09-09 2006-03-23 Taiyo Yuden Co Ltd ワイヤレスヘッドレスト
JP2007245837A (ja) * 2006-03-14 2007-09-27 Nissan Motor Light Truck Co Ltd 車両の警報装置
KR20100018300A (ko) * 2008-08-06 2010-02-17 주식회사 현대오토넷 음량밸런스 조절 장치 및 방법
CN106170112A (zh) * 2016-08-12 2016-11-30 苏州秀转电子有限公司 汽车音响的音量调节系统
CN108897516A (zh) * 2018-06-13 2018-11-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音量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CN209700513U (zh) * 2019-01-25 2019-11-29 森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其转向喇叭装置
CN114162014A (zh) * 2021-12-15 2022-03-11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智能头枕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3133172A1 (en) * 2022-01-05 2023-07-13 Apple Inc. User tracking headrest audio control
CN116612756A (zh) * 2023-05-26 2023-08-18 成都赛力斯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语音信号的反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peed-sensitive radio controller for smart vehicles;M.H. Hassan 等;《Proceedings of 26th Southeastern Symposium on System Theory》;第568-570页 *
基于超声波测距的车辆音量调节系统;李媛媛 等;《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第32卷(第7期);第67-70页 *
车载音频系统的自动增益补偿设计;竺增宝 等;《电子技术应用》;第41卷(第5期);第35-3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6812A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58646B2 (ja) 車両用音響制御装置、車両用音響制御方法
US20210380055A1 (en) Vehicular independent sound field forming device and vehicular independent sound field forming method
EP3392619B1 (en) Audible prompts in a vehicle navigation system
WO2020042154A1 (zh) 用于车辆的音频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996812B (zh) 基于转向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04674B (zh) 面向听音者的声场重建方法、音频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JP5958647B2 (ja) 車両用音響制御装置、車両用音響制御方法
JPWO2020003819A1 (ja) 音声信号処理装置、移動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958648B2 (ja) 車両用音響制御装置、車両用音響制御方法
US11654835B2 (en) Rear seat display device
CN113631427B (zh) 信号处理装置、声学再现系统以及声学再现方法
CN117255284A (zh) 一种头枕音响的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27374A (zh) 电动汽车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载音频系统
US11680816B2 (en) Spatial infotainment rendering system for vehicles
US20180264946A1 (en) Dynamic audio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JP2016082443A (ja) スピーカ配置選択装置、スピーカ配置選択方法及び音場制御システム
JP2019186654A (ja) 車載装置及び音響制御システム
JP2018088641A (ja) 会話アシスト装置
US11202149B1 (en) Vehicle audio control
JP2972301B2 (ja) 車両用音響装置
CN117998273A (zh) 一种声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18689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sound
US20230199389A1 (en) Sound output device
JPH0520080Y2 (zh)
CN113938800A (zh) 车载立体声喇叭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7

Address after: No. 13 Xingxiang Road, Zengjia Town, High tech Zone,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400039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Selis Phoenix Intelligent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95 No. 2901, floor 29, unit 1, building 1, No. 151, Tianfu Second Street, high tech Zone, China (Sichu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Thaly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