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24365A - 一种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制磷酸铁二水合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制磷酸铁二水合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24365A
CN116924365A CN202210366746.9A CN202210366746A CN116924365A CN 116924365 A CN116924365 A CN 116924365A CN 202210366746 A CN202210366746 A CN 202210366746A CN 116924365 A CN116924365 A CN 116924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ferric phosphate
solution
iron phosphate
phosphor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667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晓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gang Linl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ggang Linl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gang Linl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ggang Linl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6674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2436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6517 priority patent/WO202319374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924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243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5/00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 C01B25/16Oxyacids of phosphorus; Salts thereof
    • C01B25/26Phosphates
    • C01B25/37Phosphates of heavy metals
    • C01B25/375Phosphates of heavy metals of ir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5/00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 C01B25/16Oxyacids of phosphorus; Salts thereof
    • C01B25/26Phosphates
    • C01B25/37Phosphates of heavy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d-values or two theta-values, e.g. as X-ray diagra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1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microme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unds Of Ir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制磷酸铁二水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在磷酸铁络合物溶液中,加入基于络合物溶液体积0.3‑30倍,优选0.3‑8倍的水,反应1min‑20h,优选10min‑6h,固液分离,得到固体磷酸铁二水合物。本发明提供一种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制磷酸铁二水合物的方法,该方法能简单、高效且环境友好地制备得到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高纯度磷酸铁。

Description

一种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制磷酸铁二水合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新材料技术领域,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用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比容量高、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热稳定性好,同时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是一种与三元材料长期共存的正极材料。目前工业上生产磷酸铁锂大多数使用前驱体合成法,即先制备磷酸铁(FePO4),然后以磷酸铁作为铁源和磷源,与锂源和碳源混合,在惰性气氛下高温烧结得到表面有碳层包覆的磷酸铁锂。磷酸铁是制备磷酸铁锂的前驱体,磷酸铁前驱体的好坏对磷酸铁锂产品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磷酸铁的合成方法主要为以下几类:(1)以铁盐和磷酸盐分别作为铁源和磷源的合成方法。这类合成方法中铁源和磷源分别引入了杂质阴离子和杂质阳离子,导致得到磷酸铁沉淀后需要使用大量去离子水对沉淀进行清洗,洗涤沉淀产生的废水需要后期进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因此这类方法合成出来的磷酸铁成本高,使用这类制备方法的企业在目前磷酸铁锂价格大幅下降的环境下难以生存;(2)以单质铁粉和磷酸分别作为铁源和磷源的合成方法,生产磷酸亚铁,再氧化制备得到磷酸铁,如CN111377426A或CN201510209131.5,这类合成方法中铁源和磷源不引入杂质离子,沉淀的洗涤和后期的废水处理比较简单。但是,铁粉与磷酸的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和易燃易爆的氢气,且因为增加了氧化步骤,工艺复杂,难以控制,在工业生产上,使用这类方法大量合成磷酸铁时安全成本较高。(3)利用氧化铁与磷酸反应得到磷酸铁,可以克服前面2个工艺存在的明显的缺陷,现有技术中也大量出现相关专利申请。但现有技术记录的第3个路线工艺,往往需要大量过量磷酸以保证氧化铁与磷酸反应进行,在磷酸过量的情况下,磷酸铁会与磷酸形成络合物从而稳定存在溶液中而难以析出(可参见专利CN101821197B中第0007段提及可溶性铁络合物的存在,认为该方法不经济,不实用)。专利申请CN112225190A通过加入尿素减少磷酸含量,从而破坏磷酸铁-磷酸络合物,以提高磷酸铁的收率,但会引入杂质且会产生副产物(磷酸氨),产生废水和废气。专利CN103663401B使用低浓度的磷酸且磷酸大大过量(浓度为10%的磷酸,且磷酸与铁物质的量比大于10:1甚至20:1)与氧化铁或氢氧化铁反应,存在反应效率较低的问题,工业生产经济性差。专利CN101821197B使用8-23%浓度的磷酸(实施例1约为21%浓度的磷酸)与氧化铁或氢氧化铁反应,得到磷酸铁,该专利说明书第14段提及使用高浓度的磷酸将使正磷酸铁留在溶液中,无法以可接受的时间、品质和/或形态结晶。同样,该反应也存在因使用中、低浓度磷酸导致反应效率低的缺陷。更严重的缺陷是反应过程中,“部分原材料和产物在反应过程中总是以固体材料形式并行存在。结果是,杂质无论作为溶液或者作为固体材料进行分离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使产物达到高水平化学纯度,必须依赖并确定原材料的质量和纯度”(参见专利CN102333725B第10段描述,该描述针对的是CN101821197B的德国同族专利中的方法)。这表明该专利申请人化学制造布敦海姆两合公司对该专利方法的工业化应用,尤其是大规模生产完全没有信心。
事实上业内的确存在这种需求,一种将磷酸铁磷酸络合物(磷酸铁-磷酸络合物)进行解络合,以更高效且低成本的制备磷酸铁的方法。
专利申请CN106829906A公开了一种磷酸铁解络合方法,该方法将磷酸铁络合溶液放置在高压釜中,控制压力0.1-0.5Mpa,控制温度在100-180℃,得到相应的磷酸铁结晶。但该专利申请实施例并未给出本领域技术人员重复实验操作所需的具体量,本发明人重复该实验并未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参见本申请对比实施例)。即使认为该专利公开的方法可行,从工业角度看,该反应使用高压釜,在0.1-0.5Mpa压力(实施例1-4为0.15-0.25Mpa)下进行,解络合温度超过100℃(实施例在120-140℃),该工艺也存在操作条件苛刻,能耗较高的问题。
业内仍然需要一种能获得更高产率,较低能耗和成本,生产效率更高的方法,尤其是减少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阻碍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制磷酸铁二水合物的方法,该工业方法简单,能耗低,环保且高效。进一步,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磷酸铁的方法,尤其是高纯度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铁络合物溶液解络合制磷酸铁二水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为:在磷酸铁络合物溶液中,加入基于络合物溶液体积0.3-30倍,优选0.3-8倍的水,反应1min-20h,优选10min-6h,固液分离,得到固体磷酸铁二水合物或称二水磷酸铁。
事实上,水加到一定量时,会立即出现浑浊,因此,反应时间可以短至1min,甚至几秒,也可以延长反应时间,甚至超出20h以得到更好晶型的产品。
所述方法在室温-180℃,优选60-160℃之间进行。发明人发现,温度提高有助于解络合反应,理论上反应温度在络合物溶液的沸点之下都可以实现该方法。但温度过高,将导致能耗高且操作存在安全风险。此外,磷酸铁络合物溶液中磷铁比为(2.5-8):1时,少量加水将导致解络合反应发生。
进一步,所述方法处理在常压下进行,也可以在加压的情况下进行,加压有助加速解络合反应,所述加压的压力范围为0.1Mpa-1Mpa(绝对压力)之间,优选在0.1Mpa-0.5Mpa之间。本发明所述加压,包括仅仅比大气压高1Pa,即略微加压。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在络合物溶液中加水即可解络合,导致二水磷酸铁的沉淀,即使在室温情况下也会出现,具体可以参见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果。但大量加水将导致后续大量废水(含磷酸废水),也将大大增加物料处理量,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因此,优选加水量为络合物溶液的0.3-8倍之间。
所述水为工业常用水,根据最终产品纯度需求来选择。为避免带入杂质,优选用纯净水或去离子水。
本发明发现,在络合物溶液中加入水之后,可通过加热、加压等方式加快二水磷酸铁的沉淀速度。水的加入量、加热温度和压力大小三者之间存在联动。在加热和/或加压处理的情况下,减少水的加入量,同样能达到解络合的效果,同时降低能耗(单纯加热和/或加压)。
此外,加水量的衡量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工业生产中,需要严格考虑成本和后续的处理步骤,尤其是废水的处理。因此,加水量无需确保二水磷酸铁全部沉淀,因为固液分离得到二水磷酸铁后的母液中尽管还含有磷酸铁络合物,但可返回前序工艺步骤中,作为原料循环使用,反而可以降低能耗,且不产生废水。
本发明的保温反应可以在1min-20h之间,也表明二水磷酸铁沉淀的速度可快可慢。如果反应时间短,意味着沉淀速度快,将得到无定型的二水磷酸铁的沉淀;反应时间长,通过控制温度、加水量,降低沉淀速度,可以得到具有晶型的二水磷酸铁。二水磷酸铁沉淀为白色,可能带粉色。
所述磷酸铁络合物溶液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方法获得,如使用Fe与磷酸反应得到,或者通过二价铁与磷酸反应再通过氧化得到,如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或三价铁与磷酸反应得到,如三氧化二铁,氢氧化铁等,或通过四氧化三铁与磷酸反应得到(二价铁离子转化成三价铁离子还需经过氧化步骤),还可以通过含铁的盐或复盐转化得到磷酸铁的原液。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制磷酸铁二水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S1:控制磷酸铁络合物溶液中磷铁比为(2.5-10):1;优选(3-6):1;
S2:在磷酸铁络合物中通过加水稀释,控制Fe离子的含量在0.1mol/L-2mol/L范围之内,控制络合物溶液温度在常温-180℃之间,反应1min-20h,得到二水磷酸铁沉淀。
其中,S1步骤可通过原料反应中控制氧化铁和磷酸的摩尔比来完成。如增加氧化铁的摩尔数,降低磷铁比,或者在磷酸铁络合物溶液中,增加磷酸来增加磷铁比。
所述S2步骤,Fe离子的含量优选在0.2-2mol/L之间,加热温度优选在60-160℃之间,反应时间优选10min-6h;根据需要,通过固液分离得到二水磷酸铁固体产物;优选S2步骤在加压下进行,压力控制在0.1-1Mpa(绝对压力),优选为0.1-0.5MPa(绝对压力)之间。
进一步,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3: 非必要地,将固液分离得到的第二母液返回S1步骤中用于控制磷铁比。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磷酸铁的制备方法,包括:
S0:使用浓度为35-85%的磷酸与氧化铁反应,反应温度在室温-180℃之间,磷酸与氧化铁的比例按照磷铁比为(2-10):1设置,反应后过滤去除不溶物,收集第一母液;
S1:检测并调节第一母液磷酸铁络合物溶液中磷铁比为(2.5-10):1;
S2: 控制母液温度为室温-180℃之间,向第一母液中加水,将Fe离子的浓度控制在0.1mol/L-2mol/L之间,反应10min-8h,固液分离,得到固体二水磷酸铁和第二母液。
其中,S0步骤中优选在60-140℃之间进行,磷酸浓度为50-85%之间;
优选S2步骤在60-160℃之间进行;非必要地,S2步骤可在加压下进行,压力控制在0.1-1Mpa(绝对压力),优先0.1-0.5MPa(绝对压力)。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3:固液分离得到的第二母液返回S0步骤,与浓磷酸混合调节磷酸浓度,或返回S1步骤用于调节磷铁比。
根据需要,和/或,S4:将二水磷酸铁焙烧,得到磷酸铁。
术语解释:
磷酸铁络合物:磷酸铁与磷酸形成的磷酸铁-磷酸络合物,以溶液形式存在。
磷酸铁二水合物:也可称为二水磷酸铁或二水合磷酸铁,为含两个结晶水的磷酸铁,磷酸铁从溶液中沉淀时,往往含有2个结晶水。
磷铁比:在本发明中,磷铁比(P:Fe)是指在磷酸铁络合物溶液中,磷元素与铁元素的摩尔比(物质的量的比)。磷是指溶液中所有磷元素,包括磷酸铁络合物和溶液中过量的磷酸中的总磷,铁为溶液中所有铁元素。比如3mol磷酸与1mol氢氧化铁反应得到的溶液或产物中,磷铁比为3:1,而6mol磷酸与1mol四氧化三铁的磷铁比就是2:1。在本发明中,磷铁比描述成3:1或3,其含义相同,都表示磷:铁=3:1。
室温:其指的是室内温度,本发明中室温为15-25℃之间,无需加热的温度。
表压:指总绝对压力超过周围大气压力之数或液体中某一点高出大气压力的那部分压力。本发明中表压是指高于大气压后的压力值,转化为绝对压力时,应加上大气压值。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标明,所述压力为绝对压力。
Fe离子:三价铁离子,也写成Fe3+
min:表示分钟。
H:表示小时。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如下效果:
1、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的方法,大大提供磷酸铁制备的效率,降低磷酸铁制备的成本;
2、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加压反应,本发明的方法能耗低,操作简单,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8制备二水合磷酸铁的X射线衍射XRD图;
图2为实施例8制备的无水磷酸铁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制备实施例1 制备磷酸铁络合物溶液
本实施例通过氧化铁与磷酸反应,制备得到不同磷铁比的磷酸铁络合物溶液。通过调节原料投入量和原料摩尔比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磷铁比的磷酸铁络合液。最终得到如下不同磷铁比的络合物溶液。
CX1:磷铁比为3.75:1的络合物溶液, Fe的浓度为2mol/L;
CX2:磷铁比为4.5:1的络合物溶液,Fe的浓度为2mol/L;
CX3:磷铁比为6:1的络合物溶液,Fe的浓度为2mol/L;
CX4:磷铁比为8:1的络合物溶液,Fe浓度为1.788mol/L。
具体操作步骤以CX2溶液为例:取质量分数为85 %的磷酸溶液310 ml于1 L 的烧瓶中,向其中加入190 ml去离子水,形成浓度为9 mol/L的磷酸溶液。准确称量79.84 g氧化铁粉末(0.5mol),加入磷酸溶液中,将整个体系加热至90℃,在90℃温度下搅拌3 h。反应结束后,将体系过滤,得到紫红色磷酸铁络合物溶液,该磷酸铁络合物溶液中,磷铁比为4.5:1,铁的浓度为2 mol/L。
实施例1 加水解络合试验
取50ml不同磷铁比的磷酸铁络合物溶液(CX1-3),缓慢加入去离子水,观察何时出现沉淀,记录出现沉淀时,记录V:V溶液的数值,测试结果见EX11-17。
测试结果显示,1、室温状况下,加水也将导致二水磷酸铁沉淀出现,即磷酸铁络合物的解络合现象的出现,无论是否加温。2、加水以后,通过加温能有利于络合物的破坏,减少加水量。3、磷铁比低的磷酸铁络合物溶液,需要的加水量更少。
表1 实验1测试结果
实施例1测试结果显示,加入水以后,会有效破坏络合物,导致二水磷酸铁沉淀迅速生成。但如在室温下解络合则需加入更大量的水,才能使得二水磷酸铁沉淀。通过升温可以减少水的加入量。通过大量加水,将迅速解络合,使得二水磷酸铁快速沉淀,此时所得的二水磷酸铁往往为非晶形或颗粒度极小的晶体。
实施例2 使用溶液CX1的解络合试验
取一定体积(一般为50ml)的磷铁比为3.75:1的CX1磷酸铁络合物溶液,通过加入不同量(X倍络合物溶液体积)的水,控制体系温度为Y℃,反应6h,直到沉淀不再增加。通过本实验,寻找和发现磷铁比为3.75:1时,最优的加水量和解络合温度。
反应产率计算方法是:以加入去离子水的体积与络合溶液的体积为1:1为例,磷酸铁络合物溶液的体积为50ml,加入去离子水的体积为50ml,将磷酸铁络合物与去离子水形成的混合溶液升温至90 ℃,保温时间为6h,将得到的二水合磷酸铁称重,质量为14.8358g,50ml磷酸铁络合物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理论上合成二水合磷酸铁的质量为0.1mol*187g/mol=18.7g,则此反应产率为14.8358 g/18.7 g*100%=79.3%。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收率是一次反应收率,以区别于经过多次物料循环后的最终收率。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经过物料循环使用,磷酸铁的收率通常是100%。
实验反应结果如下:
表2:实施例2测试结果
表2结果显示:在磷铁比大约为3.75:1时,如果不加水,仅仅加热络合物溶液,经过6h以后,没有二水磷酸铁沉淀。意外的是,加水之后,仅加入0.5体积倍的去离子水,使得Fe3+的浓度为1.33mol/L时,就发生解络合反应,导致二水磷酸铁的沉淀。当加入的去离子水的量为1-4倍(相对于络合物溶液体积)时,溶液中的二水磷酸铁大多发生沉淀。
从工业应用来说,一次性将二水磷酸铁100%沉淀可能需要加入更多的水并升到更高的温度,并没有实际的工业价值。因为过滤二水磷酸铁后的母液将返回到氧化铁与磷酸反应步骤中,用于调节磷酸的浓度,保证磷酸铁和磷酸最终100%被利用。
实验例3:使用溶液CX2的解络合试验
参照实施例2的操作,区别在于使用原料溶液CX2(磷铁比为4.5:1)。
表3:实施例3测试结果
表3结果显示:在磷铁比为4.5:1时,不加水,即使加热络合物溶液到120℃,6h以后,仍然没有得到二水磷酸铁沉淀。加水(体积倍数1-5)之后,导致二水磷酸铁的沉淀。尤其是Fe3+浓度得到0.33mol/L时,超过99%的磷酸铁沉淀分离。
实验例4:使用溶液CX3的解络合试验
参照实施例2的操作,区别在于使用原料溶液CX3(磷铁比为6:1)。
表4:实施例4测试结果
表4结果显示:在磷铁比为6:1时,不加水则无法得到二水磷酸铁沉淀。加水(体积倍数1-5)之后,导致二水磷酸铁的沉淀。但与实施例2、3的数据比较,明显,磷铁比升高将导致解络合产率显著降低。
实验例5:使用溶液CX4的解络合试验
参照实施例2的操作,区别在于使用原料溶液CX4(磷铁比为8:1)。
表5:实施例5测试结果
表5结果显示:在磷铁比为8:1时,不加水同样无法得到二水磷酸铁沉淀。加水(体积倍数3-8)之后,才导致二水磷酸铁的沉淀。同样,磷铁比升高将导致解络合产率显著降低。
实施例6:其它组测试试验
参照实施例2的操作,采用不同的磷铁比、反应温度、加水比,测试不同温度,加水量情况下,反应产率。
表6:实施例6测试结果
表6显示,提高解络合温度将帮助解络合反应发生,EX61和EX63的反应产率明显高于反应温度较低的EX62和EX64,即使EX64比EX63的磷铁比更低。EX69显示加水量达到7体积倍数,导致Fe3+的浓度低至0.217mol/L时,仍然能得到超过93%的收率。
实施例7 加压解络合试验
加压解络合的实验操作:以110℃反应温度为例,向络合物溶液中按1:1的体积比加入水,转入耐压瓶中,加压力表,反应半小时后体系升温至110℃,此时压力表为0.06Mpa(表压),稳定20分钟后,压力升至0.09Mpa(表压),此后压力维持恒定,保温保压4h。测试了不同磷铁比、温度的实验,测试结果见表7。
作为加压对比例的实验操作(DB1,DB2):测试试验操作如下,测试结果参见表7。
对比试验DB1:磷铁比的比例为5.23:1时,50ml的络合物溶液加入到耐压瓶中,不加水,升温至110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压力表的读数逐渐增加,升温至110度后约20分钟,压力稳定在0.1Mpa,在此温度和压力下,反应6h后,体系无任何析出。产率为0 %。
对比试验DB2:磷铁比的比例为6:1时,取50ml的络合物溶液加入到耐压瓶中,不加水,升温至110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压力表的读数逐渐增加,升温至110度,此时压力表读数为0.04 Mpa,随着时间增加,压力稳定在0.08 Mpa,在此温度和压力下,反应6h后,体系无任何析出。产率为0 %。
表7 加压实验及对比实验结果
表7结果显示,加压能显著提升解络合反应,与表6数据比较,反应速度和产率明显提升。对比例DB1和DB2的结果显示,如果不加水,加压和加热并不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实现解络合的目的。如果需要得到显著的结果,需要进一步提高压力和反应温度。
实施例8磷酸铁的制备
1、制备络合物溶液
取质量分数为85 %的磷酸溶液310 ml于1 L 的烧瓶中,向其中加入190 ml去离子水,形成浓度为9 mol/L的磷酸溶液。准确称量79.84 g氧化铁粉末,加入磷酸溶液中,将整个体系加热至90度,在90度温度下搅拌3 h。反应结束后,将体系过滤,得到紫红色磷酸铁络合物溶液,该磷酸铁络合物溶液中,磷铁比为4.5:1,铁的浓度为2 mol/L。
2、制备磷酸铁产品:
取50ml的步骤1获得的紫红色磷酸铁络合物溶液(磷铁比为4.5:1),向络合物溶液中加入2体积倍数的去离子水,然后将去离子水与磷酸铁络合物溶液形成的混合体系加热至90℃。反应6h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得产物二水合磷酸铁,产物质量为17.01g,产率为90.9 %。将粉末做做X射线衍射图,得XRD谱图,如图1。将白色二水磷酸铁粉末置于马弗炉,于600℃,保温6h,冷却后得淡黄色粉末。将该粉末做扫描电镜SEM,得图2。

Claims (10)

1.一种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制磷酸铁二水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为,在磷酸铁络合物溶液中,加入基于络合物溶液体积0.3-30倍,优选0.3-8倍的水,在室温-180℃之间,反应1min-20h,优选10min-6h,经固液分离,得到固体磷酸铁二水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在60-160℃之间进行,磷酸铁络合物溶液中磷铁比为(2.5-8):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在常压或压力范围0.1MPa-1Mpa之间的加压情况下进行。
4.一种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制磷酸铁二水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S1:控制磷酸铁络合物溶液中磷铁比为(2.5-10):1;优选(3-6):1;
S2:在磷酸铁络合物中通过加水稀释,控制Fe离子的含量在0.1-2mol/L范围之内,控制络合物溶液温度在常温-180℃之间,反应1min-20h,固液分离,得到二水磷酸铁沉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S2步骤,控制Fe离子的含量在0.2-2mol/L之间,加热温度在60-160℃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S2步骤加压进行,压力在0.1-1MPa之间。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S3: 非必要地,将固液分离得到的第二母液返回S1步骤中用于控制磷铁比。
8.一种磷酸铁的制备方法,包括:
S0:使用浓度为35-85%的磷酸与氧化铁反应,反应温度在室温-180℃之间,反应后过滤去除不溶物,收集第一母液;
S1:检测并调节第一母液磷酸铁络合物溶液中磷铁比为(2.5-10):1;
S2: 控制第一母液温度为室温-180℃之间,向第一母液中加水,将Fe离子的浓度控制在0.1mol/L-2mol/L之间,反应1min-20h,固液分离,得到固体磷酸铁二水合物和第二母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S0步骤在60-140℃之间进行,磷酸浓度为50-85%之间;优选S2步骤在60-160℃之间进行,反应时间在10min-6h;非必要地,S2步骤可在加压下进行,压力控制在绝对压力0.1-1MPa,优选为0.1-0.5Mpa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3:固液分离得到的第二母液返回S0步骤,与浓磷酸混合调节磷酸浓度,或返回S1步骤用于调节磷铁比;
和/或S4:将磷酸铁二水合物焙烧得到磷酸铁。
CN202210366746.9A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制磷酸铁二水合物的方法 Pending CN1169243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6746.9A CN116924365A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制磷酸铁二水合物的方法
PCT/CN2023/086517 WO2023193749A1 (zh) 2022-04-08 2023-04-06 一种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制磷酸铁二水合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6746.9A CN116924365A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制磷酸铁二水合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24365A true CN116924365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244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66746.9A Pending CN116924365A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制磷酸铁二水合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24365A (zh)
WO (1) WO20231937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49757A1 (de) 2007-10-16 2009-04-23 Chemische Fabrik Budenheim Kg Eisen(III)orthophosphat für Li-Ionen-Akkumulatoren
DE102009001204A1 (de) 2009-02-26 2010-09-02 Chemische Fabrik Budenheim Kg Herstellung von Eisenorthophosphat
CN103663401B (zh) 2012-09-26 2016-03-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粉体的制备方法
JP6032410B2 (ja) * 2012-10-30 2016-11-30 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リン酸第二鉄含水和物粒子粉末の製造方法
CN106829906A (zh) 2017-03-13 2017-06-13 成都育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用电池级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CN111377426B (zh) 2020-03-05 2023-02-24 黄冈林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磷酸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2225190A (zh) 2020-10-22 2021-01-15 鲍君杰 一种电池级无水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CN113428848A (zh) * 2021-07-19 2021-09-24 四川大学 一种电池级磷酸铁的循环制备工艺
CN113845100A (zh) * 2021-11-16 2021-12-28 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磷酸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32910B (zh) * 2021-12-30 2023-03-31 河南佰利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大孔径磷酸铁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3749A1 (zh) 2023-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7070B (zh) 一种醋酸四氨钯(ⅱ)的制备方法
CN101391760A (zh) 高纯五氟化磷气体的制备方法
CN113184820A (zh) 一种利用钛白副产物硫酸亚铁制备磷酸铁的方法
CN109809440B (zh) 制备高纯度氯化锂、高纯度甲酸锂及高纯度碳酸锂的方法
CN116654954A (zh) 一种氟化钠的制备方法
US4528175A (en) Production of chromium (III) compounds
CN112225190A (zh) 一种电池级无水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CN104085857A (zh) 一种制备高纯度氢碘酸的新方法
CN108529666B (zh) 由无机钛源制备钛酸锂的方法、产品及应用
CN115626620B (zh) 一种磷酸锰的制备方法
CN116924365A (zh) 一种磷酸铁络合物解络合制磷酸铁二水合物的方法
CN115650195B (zh) 一种四价锰制备磷酸锰的方法
CN115010176B (zh) 一种高纯度五氧化二钒的制备方法
CN114890402B (zh) 一种六氟磷酸盐的制备方法
CN112607761B (zh) 一种高纯度无水氯化稀土的制备方法
CN114772571A (zh) 无水磷酸铁的制备方法与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362686A (zh) 乙醛酸生产技术
CN115893352B (zh) 一种亚锰离子制备磷酸锰的方法
CN1301259C (zh) 由双甘膦制备草甘膦的方法
CN112938916B (zh) 一种控制结晶制备高性价比磷酸铁锂前驱体的合成方法
EP4204357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zinc sulfide
CN114229894B (zh) 一种无水二氯氧钒的制备方法
KR102536993B1 (ko) 테트라아민팔라듐 하이드로젠카보네이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통해 제조된 테트라아민팔라듐 하이드로젠카보네이트
CN103435102B (zh) 氯化锰及其制备方法
KR101498971B1 (ko) 포름산 유도체를 이용한 새로운 올리빈계 전극재료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