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10A - 零件夹持器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零件夹持器的零件供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零件夹持器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零件夹持器的零件供应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5610A CN1165610A CN96191092A CN96191092A CN1165610A CN 1165610 A CN1165610 A CN 1165610A CN 96191092 A CN96191092 A CN 96191092A CN 96191092 A CN96191092 A CN 96191092A CN 1165610 A CN1165610 A CN 11656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ip unit
- attaching means
- retainer
- supply system
- component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084—Containers and magazines for components, e.g. tube-like magaz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用于安放和夹持各种各样电子和机械零件(27)的一种零件夹持器,其特点是一个夹持单元(2)具有可稳定地停止在两个位置上的约束件(7),在其中的一个位置上,约束件朝着零件安放空间(5)伸入,而在另一个位置上约束件移出,并且约束件可在规定或者大于规定的力的作用下在所述两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当向着开口伸入时,所述的约束件(7)可阻止被安放在空间(5)内的零件(27)跳出。
Description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安放并夹持各种各样的电子和机械零件的零件夹持器和用于制造这种夹持器的方法,以及用于将安放在所述的零件夹持器中的零件供应自动装配机的零件供应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在零件供应装置上夹持和装载批量零件的传统零件夹持器包括带有以规定间距形成的许多安放凹槽的夹持带。在将零件安放在安放凹槽中后,这些零件夹持器用覆盖带覆盖其上表面以阻止零件跳出。
然而,这类零件夹持器要求在安放过程中用覆盖带覆盖零件以及在零件供应过程中释放并卷绕此带,由此需要一复杂结构的零件供应装置。此外,必定浪费所释放的带子,从而增加成本。
申请人在日本专利第156562/94号中已提出一种零件夹持器31作为解决此问题的装置,如图13所示,它包含若干相互连接的夹持单元32,其每一个具有安放零件的安放凹槽33和设置在开口内阻止零件跳出的约束件34。约束件34具有一个突起36,设置在从夹持单元32的侧壁整体地伸出的一个支承件35的末端上,并伸入安放凹槽33的开口中。由于在约束件34的上表面上的突起36与在零件夹持器31所通过的导轨上形成的导槽(未图示)相结合,当夹持器31移动时,约束件34被导槽引导朝着一移开位置移动,由此可使零件被安放进和从安放槽33取出。标号37表示在夹持单元32各侧上形成的进给孔,38是用于将夹持单元32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
然而,在上述公开文本中所揭示的零件夹持器中,如果约束件34长时间保持在移开位置上,蠕变现象会使支承件35保持变形而阻止它弹性返回。这样,约束件34不能可靠地夹持零件。
此外,由于约束件34伸入安放凹槽中,因此在夹持单元32的模压过程中必须形成与约束件34相对的槽口,因而零件不能在其整个外周上被约束或者被夹持。因此,一些零件就不能被稳定地夹持。
而且,用于将零件供应电子零件装配机的传统的零件供应装置具有如图25所示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用于零件夹持器的移动表面在零件取去位置附近完全被覆盖。这样,尤其是如果由于产品型式的转换,在所有被安放的零件用完前将零件夹持器从零件供应装置取出的话,就必须在零件取去部分的前后切断此带,并重新卷绕到一个送料或卷绕盘上。如果零件再被使用,则必须再连接此带,而更换此带需要大量的时间。
发明的揭示
鉴于这些传统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稳定而可靠地将零件夹持在它们的整个外周上的一种零件夹持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一种采用该零件夹持器的零件供应装置。
按照本发明,本发明的零件夹持器包括若干用于安放和夹持零件的相连接的夹持单元,每个夹持单元具有一个约束件,约束件可稳定地停止在它朝着零件安放空间的开口突出和零件取出的这样两个位置上,并且在规定的或者比规定值大的力的作用下在这两点之间移动。当朝着开口突出时,约束件可阻止被安放在安放空间内的零件跳出。
上述结构可以使约束件伸入开口中以将被安放的零件夹持在零件安放空间内。此外,通过将约束件移向移出位置,可以将零件取去。即使约束件在移出位置上保持长时间,它也可以可靠地移向所述的突出位置以可靠地夹持零件。在将被安放的零件供应自动装配机后,只要将零件再放入便可再使用夹持器。
为了能使约束件可稳定地停止在它朝着零件安放空间的开口突出和零件取出的这样两个位置上,并且在这两点之间移动,借助自铰接由一对连接件将夹持单元的各相对侧壁和约束件的各端连接在一起。这就可使约束件的任一侧被该四连杆机构支承,因此约束件可稳定在所述的两个位置上,并且可以在该两个位置之间以其被保持的状态稳定地移动。
即使夹持单元的每一侧壁和约束件的每一侧借助单连接件相连接,约束件也可稳定在该两个位置上,并可稳定地在这两个位置之间移动。铰接在一起的一对连接件的任一端可以被连接到夹持单元的相对或者相邻侧壁上,而约束件设置在连接件中的一件上。借助自铰接也可将一弯曲的支承件的任一端与夹持单元的相对或者相邻的端壁相连接,而约束件设置在该弯曲支承件的大致中心上。上述较简单的结构可以产生与第一实施例几乎相同的效果。
此外,由于提供了位于约束件之上或者之下的一个突起,用于通过一导槽或者沿着零件夹持器的移动通路设置的突起,使约束件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并引向零件安放或者取去的位置,约束件可以在零件夹持器移动时在该两个位置之间移动。特别当突起设置在约束件之下时,导槽可位于与零件夹持器的进给机构相同侧上,以减小在导槽和进给机构之间的尺寸误差,由此提高了在移动约束件方面的可靠性。
约束件可以设置在夹持单元的一端或者两端上,或者在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角上。如果零件的角有突起例如导线,将约束件设置在角上便可使静区被有效地利用,并减小约束件的移动。
此外,由于将连接孔设置在夹持单元的连接方向的一侧上,而将与结合孔配合和啮合的结合突起设置在夹持单元的连接方向的另一侧上,以及在该结合突起上设置有与连接孔的外周结合以阻止突起脱离的结合锁定装置,只要将结合突起装配进连接孔中即可连接夹持单元,使之不能容易地或者无意中被分开。
用于制造本发明的零件夹持器的方法包括:使用注塑机注塑夹持单元,将注塑好的夹持单元移向先前注塑的夹持单元所置放的位置,将一夹持单元的一侧上的结合突起装配进另一个夹持单元在连接方向的另一侧的连接孔中以连接两夹持单元,以及将连接好的夹持单元相继传送相应于单个夹持单元的距离。按照这个方法,夹持单元被注塑,并相继地连接,从而提高了零件夹持器的生产能力。
由于夹持单元是以可使约束件从零件安放空间的开口移开这样的方式被注塑成,夹持零件的整个外周的夹持座便可以在零件安放空间内形成,以提供能稳定地夹持零件的零件夹持器。当在夹持单元相互连接后被相继传送的同时,各约束件向它朝着零件安放空间的开口突出所处的突出位置移动,而在连接处的树脂铰链在注塑后立即被移动,由此提高了约束件的强度,并可使夹持器长时期地可靠使用。
本发明的零件供应装置包括零件供应装置体、送料卷盘部分、零件取出处、卷绕的卷盘部分、带进给装置和带导向器,所述的零件供应装置体可被安装在自动装配机内,并可从自动装配机上拆下,送料卷盘部分设置在零件供应装置体的一端上,带状零件夹持器被卷绕在送料卷盘部分上,零件取出处是在零件供应装置体的另一端上形成,在该端上零件从零件夹持器取出,卷绕的卷盘部分是设置在零件供应装置体的一端上,在零件已在零件取出部分上被取去后,零件夹持器便重绕在卷绕的卷盘部分上,带进给装置用于将从送料卷盘部分拉出的零件夹持器移向一规定的零件取出位置,并可通过卷绕的卷盘部分将它卷绕,带导向器用于将零件夹持器压抵零件供应装置体的另一端,其中消除带导向器的压力,可使零件夹持器从该装置的边上取出,并保持在零件夹持器中的连接。
上述结构可使零件夹持器被安装在零件供应装置边上,并可从该侧取去,并保持从送料卷盘至卷绕卷盘的连接。本发明的零件供应装置可使应用中的带状零件夹持器无需切割被更换,由此显著地减少了更换所需要的时间。
而且,由于设置一个单向离合器使卷绕卷盘部分在其中只能在卷绕方向旋转,阻止卷绕卷盘反向转动,从而可使带状的零件夹持器稳定地被传送。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零件夹持器外形的立体视图;
图2是示出对第一实施例的夹持单元进行连接操作情况的立体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夹持单元的一个结合突起的放大的立体视图;
图4是示出对第一实施例的夹持单元进行连接操作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的夹持单元的连接过程中将结合突起装配进入连接孔过程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带有被装配在连接孔中的结合突起的夹持单元连接部分的立体视图;
图7是示出加工本发明的零件夹持器的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8是示出将零件安放进本发明分零件夹持器中的过程的俯视图;
图9是将零件安放进第一实施例的零件夹持器中以及从中取出的过程的剖视图;其左半部是示出零件的安放或取出情况的剖视图,而右半部是示出保持零件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10是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零件夹持器外形的立体视图;
图11是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零件夹持器外形的立体视图;
图12是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零件夹持器外形的立体视图;
图13是示出传统的零件夹持器外形的立体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零件供应装置的正视图;
图15是沿图14中W-W线所截取的零件供应装置的剖视图;
图16是零件供应装置在零件取出处附近的整体部分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包括有零件夹持器的零件供应装置的正视图;
图18是示出在零件夹持器使用时零件供应装置的零件输出处周围情况的俯视图;
图19是在零件供应装置中的约束件闭合件的立体视图;
图20是零件供应装置的后视图;
图21是零件供应装置的左端视图;
图22是零件供应装置的右端视图;
图23是零件供应装置的俯视图;
图24是零件供应装置的仰视图;
图25是传统的零件供应装置的立体视图。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9说明本发明的零件夹持器的一个实施例。
在图1和2中,标号1是一个由许多夹持单元(仅图示了两个)组成的零件夹持器。各夹持单元安放和夹持一个零件,以构成零件的带状集合。
夹持单元2是通过聚丙烯或者聚乙烯注塑制成,形状为与连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长度的通常平面矩形,并在连接方向任一侧上以规定的节距形成有若干进给孔3。夹持单元2除了其外周部分外有一个浅凹槽4,而凹槽4的中间用作安放零件的空间5。安放空间5被夹持零件四个角的正方形直立夹持框架6包围。
约束件7设置在安放空间5的任一侧上,可以在它伸入安放空间5之上的开口中的一个位置和从该开口移开的一个位置之间移动。当处在伸入位置时,约束件7夹持被安放在安放空间5中的零件的上表面以阻止零件跳出,而在移开位置时,它可以能使零件安放进安放空间中或者从中取出。在图1中,在位于斜上方的夹持单元2中,约束件7处于移开位置,而在位于斜下方的夹持单元中,约束件7是处于伸入位置。这也可适用图10至12。
借助一对连接件8将约束件7与设置在夹持单元2的连接方向上的任一侧壁2a相连接。各连接件8的长度比从两侧壁2a之间的距离减去约束件7的宽度所得长度的一半长些。采用薄的自铰链9实现连接件8和侧壁2a之间以及连接件8和约束件7之间的连接。如上所述,这可以使约束件7稳定在两个位置,即伸入和移开位置上,并可在规定的力作用下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约束件7在其下表面上有突起10,通过它们约束件7可以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
每一个具有向下伸出的结合突起12的一对连接件11以适当的间距设置在夹持单元2在连接方向上的一边上。每一个具有结合啮合突起的连接孔14的一对突起13与连接孔11的位置相对应地设置在连接方向上的另一边上。结合突起12具有在其下端形成的尖突12a和从其一侧伸出的结合锁定装置15,如图3详细所示。结合锁定装置15具有一个其宽度大于卡爪宽度的内凹槽16,而结合锁定装置15的两端与凹槽16的侧壁通过薄的连接壁16a相连接。这样,在合适大小的外力作用下将结合锁定装置15装配进连接孔14中时就可确保它回复到其原来状态。结合表面17环绕连接孔14形成,并当结合突起12完全装配进连接孔中时,啮合结合锁定装置15。
为了将夹持单元2连接在一起,将一个(第一个)夹持单元2向下支承而将另一个(第二个)夹持单元用一吸附装置18向下支承,第二个的连接孔14位于第一夹持单元2的结合锁定突起12之上,如图4所示,并按图中箭头所示使第二夹持单元下降。然后,如图5(a)至(c)所示,使结合突起12收缩并装配进连接孔14中,结合锁定装置15移向凹槽16、回复并与在连接孔14一侧上所形成的结合表面相啮合。夹持单元就处于如图6所示的状态,由此阻止结合突起12脱离连接孔14,从而确保夹持单元2连接在一起。
由于将支承件19的针状端插入结合突起12的凹槽16中,从下面支持突起12,以及由于压入件20从上面压下突起13和连接孔,结合突起12就可以可靠地被装配进连接孔中,如图4中所示。这样,如果结合突起12包括结合锁定装置15,只要将结合突起12装配进连接孔14中就可以使夹持单元2连接在一起,从而不会容易地或者无意中被分开。
下面将参照图7说明零件夹持器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在图7中,标号21表示注塑夹持单元2的一个注塑机,而22是用于获得来自注塑机21注塑好的夹持单元2并将它送往连接部分23的传送装载装置,它包括吸附装置18。连接部分23成形成可接收和支承夹持单元2,并有一用于连续进给等于夹持单元2宽度的距离的进给装置24,零件夹持器1包括用它们的进给孔3连接的夹持单元2、支承件19(见图4)和压下件20。
注塑机21注塑夹持单元2,注塑好的夹持单元2然后被送往已置放有先前注塑的夹持单元的连接部分23。在第一夹持单元2上的连接孔14然后被装配到在第二夹持单元的相应端的结合突起12上,以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如上所述。由于重复操作进给装置以等于单个夹持单元的距离进给零件夹持器1,零件夹持器1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这种制造过程中,由于在夹持单元2的注塑过程中约束件7是从安放空间5的开口中移开,它就不会干涉空间5。因此,用于夹持零件整个外周的夹持框架6就可以在安放空间5中,以获得可稳定地夹持零件的零件夹持器1,如图1所示。
此外,在连接部分23的底上设置有一导槽(未图示),以便使用于来回移动约束件7的突起10与它结合并沿着它被引导。当使约束件7朝着安放空间5的开口移向伸出位置,而连接好的夹持单元2连续地被传送,刚被注塑的的自铰链9可被移动以提高约束件的强度,由此实现零件夹持器长期和可靠的使用。
下面参照图8和9说明采用上述结构的零件夹持器安放、夹持和取出零件的情况。零件安放和夹持部分或者取出部分具有一个引导零件夹持器1的导轨25,如图9所示,而零件夹持器1沿着该导轨25移动。啮合结合突起10以使约束件7来回移动的导槽26在导轨25的上表面上形成。不需要成形用于突起10的引导装置,因为可以只要使导槽26具有与突起相同的形状即可。
如果将零件27安放和夹持在零件夹持器1的各夹持单元2中,约束件7移向移开位置而各夹持单元2向安放位置移动,如图8(a)中所示,而在安放位置上,零件27被安放在安放空间5中,如在图8(b)中所示。在夹持单元随后从安放位置进一步移动同时,约束件7移向伸入位置以阻止零件27跳出,并将零件夹持在零件夹持器2中,如图8(c)所示。反复进行这些操作可使零件27被夹持在零件夹持器1的各夹持单元2,而有效地进行一批零件的收集操作。
如果将这批零件装载在零件供应装置上并将零件2取出,则结合件7在夹持单元2向着零件取出位置移动的同时,从图8(c)中零件27被结合夹持的状态移向在图8(b)中所示的取出位置,而在取出位置上,零件27被取出,如图8(a)所示。
图8所示的零件27是一个绕其外周有许多引线的电子元件(称作“QFP”)。由于QFP27的引线基部的下表面支承在支承框架6上,引线基部的上表面和主体27a的侧面被约束件7夹持。由于QFP27是用所有完全被支承框架6支承的引线固定和夹持的,就可以防止引线被损坏或者弯曲。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例的零件夹持器1,约束件7可稳定在伸入和移出的位置上,并可以在这两个位置之间移动,由此被安放在安放空间5中的零件7便被伸入开口中的约束件7夹持。此外,通过使约束件7移向移出位置可取出零件27,并且即使在约束件7长时间保持在移出位置上之后,也可以使约束件可靠地移向伸入位置,由此可使零件被可靠地夹持。此外,由于约束件7和夹持单元2借助自铰链被一对连接件8连接在一起,各约束件7被四连杆机构支承而可以稳定在两个位置上,并可以在两个位置之间稳定地移动而保持其状态,由此提供稳定的操作。而且,约束件的强度得到提高以牢固地夹持零件。
虽然上述实施例将连接件对8连接到约束件7的每一侧,夹持单元2的相对侧壁2a的每一个可以借助自铰链9被单个连接件8连接到约束件7的每一侧上。由于每一个约束件7设置有突起10以及由于突起10可以沿着导槽26被引导,而可以可靠地使约束件7移向伸入或者移出位置,以便使约束件7稳定在该位置上,这种结构就可以产生类似于采用一对连接件8所有的效果。
现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的零件夹持器的第二实施例。按照第二实施例,由自铰链9连接在一起的一对连接件28a、28b的每一端通过自铰链9被连接于夹持单元2的相对侧壁2a中的一个侧壁上,而约束件7被设置在连接件28a中的一件之上。
在此实施例中,不管在伸入位置和移出位置之间的状态如何变化,约束件7由于可在伸入位置上阻止零件跳出,而在移出位置时可以使零件从安放空间5取出,从而可以产生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现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的零件夹持器的第三实施例。按照本实施例,通过自铰链9将柔性弯曲的支承件29的每一端与夹持单元2的相对侧壁的一个侧壁相连接,而约束件7被设置在弯曲支承件29的大致中央位置上。
按照此实施例,由于弯曲支承件29在向安放空间5弯曲和向与安放空间5相对方向弯曲之间改变其状态,约束件7可以在伸入位置和移出位置之间移动,并可稳定在这样两个位置上。由于可使约束件7在伸入位置上阻止零件跳出、而在移出位置上可以使零件从安放空间5取出,从而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现参照图12说明本发明的零件夹持器的第四实施例。虽然上面几个实施例所示的约束件7是设置在夹持单元2的每一端上,但第四实施例在每一端的各个角上具有与第二实施例的形状相同的约束件7。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0a、30b的两端分别被连接于夹持单元2的各侧壁2a和在夹持单元2的各端的侧壁2b,而约束件7被设置在连接件30a中的一件之上。
当然,可以采用如在图11中所示机构那样的其它机构。
由于将约束件7设置在安放空间5的角上,就可以有效地利用静区,并不需要约束件7有任何显著的移动。因此,约束件7不会与具有突起例如在它们的四个角上的引线的零件相干涉。
虽然上述实施例说明的情况是约束件7设置在安放空间5的任一端或者各个角上,但是约束件7还可以仅设置在安放空间5的一端或者其一个或两个角上和用于夹持和固定零件。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采用零件夹持器的零件供应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图14是本发明的零件供应装置的正视图。图20是后视图,图21是左视图,图22是右视图,图23是俯视图,而图24是仰视图。
在图14中,40是一个卷盘夹持部分,它可旋转地夹持一个供带有安放零件的零件夹持器1卷绕的卷盘,41是一个卷盘压紧器部分,它用于接触卷盘43的外周,用以控制不要旋转的卷盘43,如图17所示,42是改变从卷盘43传来的带状零件夹持器的传送方向的一个滚轮。这些零件组成了送料卷盘部分。标号44表示一个夹紧操纵杆,用于操纵一个夹紧器45,以将零件供应装置固定在一个电子设备安装机(未图示)的零件供应部分上。当将夹紧操纵杆44旋转到由虚线所示的位置上时,固定夹紧器45相应地运动到也是由虚线所示的位置上,以使零件供应装置从电子设备安装机上松开。标号46表示一定位销,它装配在被设置在电子设备安装机的零件供应部分上的定位孔内,以在将零件供应装置固定在电子设备安装装置上时控制零件供应装置的安装位置。标号47表示一进给杆。当将规定大小的外力从由箭头A所示的方向作用于进给杆47时,与该杆连接的带进给装置48便在由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旋转一规定量。由于在带状零件夹持器1上的进给孔3啮合带进给装置48的齿,带进给装置48的转动便使零件夹持器1移动一规定量。在此位置上,一可绕支承点49旋转的带引导器50施加一向下压力,以将带进给装置48的齿装配进零件夹持器1的进给孔3中。所示的支承点49的位置并不限于如图14和17所示的位置,只要使带引导器50可旋转地被支承就可以采用其它的位置。
带进给装置48的旋转力借助连杆51被传递给杠杆52。当杠杆52绕支承点53旋转时,弹簧54的作用力便作用于杠杆55以使端接杠杆55的连杆56使卷绕装置57在由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旋转一规定的量。
标号58表示作为供带状零件夹持器1传送的表面的带传送部分,而标号59是一基座部分,该基座部分的底表面安装在电子安装机上。如图15所示,带传送部分58和基座部分59各从其侧面安装在零件供应装置60上。然而,这些零件58、59和60并不需要是单独构件,而可以作为一整体件构成。按照此实施例,上述结构用于形成一可使带从该装置的侧面被更换的槽状的带传送空间。
图16是在一零件取出位置62附近的一个整体零件的俯视图。如图19所示,带有规定的相互平行布置的一对引导突起63的约束件的封闭件64设置在带传送部分58的含有零件取去位置的一个规定的范围内。约束件的封闭件64是以使带传送表面65与带传送部分58的带传送表面66同样高这样一种方式设置。如图中所示,带引导器50还有狭长切口67,用于避免与带进给装置48的齿接触。
现参照图17和18说明在零件夹持器装载过程中的操作。
被从送料卷盘43上拉出的带状零件夹持器1的方向被滚轮42改变成与带传送部分58大致平行,并被带引导器50压抵零件移出位置62附近的带传送表面65上。带进给装置48的齿与在零件夹持器1上形成的进给孔3相啮合。电子设备安装机在方向A上将进给杆47压下一规定量,以使互锁的带进给装置48在方向B上旋转一规定量,由此使零件夹持器1在方向D上进给一规定量。在此位置即在零件取出位置62上,在零件夹持器1的后表面上的突起10沿着引导突起63的斜侧面和相对于带进给方向向外移动,以便打开约束件7,从而能使夹持件27从上部被取出。在零件27在零件取去位置上被取出后,零件夹持器1通过在带传送部分58之下形成的槽状的带传送空间61,并重绕在卷盘69上。卷绕装置57的卷绕操作是与带进给装置48的带进给操作同步的。此外,由于借助一单向离合器阻止卷绕装置57在相反方向上旋转,带状夹持器1在卷绕过程中不会松弛,并可以稳定地被卷绕。和在送料卷盘43上一样,卷绕侧面具有一卷盘压紧部分。
为了更换零件夹持器1,使带引导器50绕着支承点49向上旋转,以释放在零件夹持器1和带进给装置48之间的啮合。零件夹持器1在由箭头D所示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以便松开。然后可使带状零件夹持器1可从装置的侧面(在图17中朝着读者的方向)取去,而保持送料卷盘43和卷绕卷盘69之间的连接。因此更换容易。
虽然这个实施例是结合用于能够使零件夹持器1从装置的侧面被更换的槽状带传送空间61的结构予以说明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槽状空间61的结构,而只需要被设置在带传送表面上的、可以使零件夹持器1通过的一个空间、绕着支承点49向上旋转的带引导器50以及设置在带引导器50和带传送表面之间的一个间隔,以使零件夹持器1从中可以取下即可。
此外,本发明保持了带引导器50的末端弯曲表面和带进给装置48之间的一规定距离,在零件夹持器更换过程中使零件夹持器从卷绕装置57取出时取去操作较为容易。
通过更换约束件封闭件64就可以将这个零件供应装置应用于具有不同的安放节距的零件夹持器1上。
Claims (16)
1.一种零件夹持器(1),它包括若干用于安放和夹持零件(27)的相连接的夹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单元具有一个约束件(7),所述的约束件可稳定地停止在它朝着零件安放空间(5)的开口突出的和它移出的这样两个位置上,并且在规定的或者比规定值大的力的作用下在这两点之间移动,当朝着开口突出时,约束件(7)可阻止被安放在安放空间(5)内的零件(27)跳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装置(2)的各相对侧壁(2a,2a)和约束件(7)的各端借助一自铰链(9)由一对连接件(28a,28b)连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装置(2)的各相对侧壁(2a,2a)和约束件(7)的各端借助一自铰链(9)由单个连接件(8)连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夹持器,其特征在于,铰链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对的连接件(28a,28b)各端被连接到夹持单元(2)的相对或者相邻的各侧壁上,而约束件(7)设置在连接件(28a,28b)中的一件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夹持器,其特征在于,一弯曲的支承件(29)的各端借助一自铰链被连接到夹持单元(2)的各相对或者相邻的端壁(2a,2a)上,而约束件(7)设置在所述弯曲的支承件(29)的大致中央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突起(10),所述突起设置在所述约束件(7)之上或之下,用于通过在供零件夹持器(1)传送的一导轨(25)的上表面形成的导槽(26)或者突起使约束件(7)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约束件(7)是设置在夹持单元(2)的一端或者两端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约束件(7)是设置在夹持单元(2)的一个或者多个的角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孔(14)设置在夹持单元(2)连接方向上的一侧上,而配合和啮合结合孔(14)的结合突起(12)是设置在夹持单元(2)在连接方向上的另一侧上,以及啮合连接孔外周以阻止突起(12)脱离的结合锁定装置(15)是设置在结合突起(12)上。
10.一种用于制造零件夹持器的方法包括:使用注塑机(21)注塑夹持单元(2),将注塑好的夹持单元移向先前注塑的夹持单元所置放的位置,将在另一夹持单元的另一侧上的结合突起装配进一夹持单元(2)在连接方向的一侧的连接孔中,以连接两夹持单元,以及将连接好的夹持单元(2)相继传送相应于一单个夹持单元的距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零件夹持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单元(2)是在约束件(7)从零件安放空间的开口移出的位置上被注塑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零件夹持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好夹持单元(2)后使零件夹持器(1)相继被传送时,所述的约束件(7)向着它朝着零件安放空间(5)开口伸入的突出位置移动。
13.一种零件供应装置包括一零件供应装置体(60)、送料卷盘部分(43)、零件取出处、卷绕的卷盘部分(69)、带进给装置(48)和带导向器(50),所述的零件供应装置体可被安装在自动装配机内,并可从自动装配机上拆下,送料卷盘部分设置在零件供应装置体(60)的一端上,带状零件夹持器被卷绕在送料卷盘部分上,零件取出处是在零件供应装置体(60)的另一端上形成,在该端上零件从零件夹持器(1)取出,卷绕的卷盘部分是设置在零件供应装置体(60)的一端上,在零件已在零件取出部分被取去后,零件夹持器(1)便重绕在卷绕的卷盘部分上,带进给装置(48)用于将从所述进给卷盘部分(43)拉出的零件夹持器移向一规定的零件取出位置(62),并可通过卷绕的卷盘部分(69)将它卷绕,带导向器(50)用于将零件夹持器(1)结合到带进给装置(48)上,其中消除带导向器(50)的压力,可使零件夹持器从该装置的边上取出,并保持零件夹持器(1)中的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零件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导向器(50)的顶端可旋转地被支承在零件供应装置体(60)的另一端上。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零件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使带可从装置侧面被更换的、横向开口的槽状的带传送空间(61)是在零件供应装置体(60)内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零件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可以使卷绕卷盘部分(69)只在卷绕方向旋转的一个单向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44452/95 | 1995-09-22 | ||
JP24445295A JP3447862B2 (ja) | 1995-09-22 | 1995-09-22 | 部品保持体 |
JP244452/1995 | 1995-09-22 | ||
JP12555/96 | 1996-01-29 | ||
JP01255596A JP3557763B2 (ja) | 1996-01-29 | 1996-01-29 | 部品供給装置 |
JP12555/1996 | 1996-01-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610A true CN1165610A (zh) | 1997-11-19 |
CN1099828C CN1099828C (zh) | 2003-01-22 |
Family
ID=26348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910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9828C (zh) | 1995-09-22 | 1996-09-20 | 零件夹持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6003675A (zh) |
EP (1) | EP0793904B1 (zh) |
KR (1) | KR100404559B1 (zh) |
CN (1) | CN1099828C (zh) |
DE (1) | DE69625996T2 (zh) |
WO (1) | WO199701159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90233A (zh) * | 2018-01-31 | 2018-06-22 | 重庆百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拼接式载带 |
CN108789142A (zh) * | 2018-06-07 | 2018-11-13 | 绵竹市科迪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 提高效率的零件加工用夹持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04181B1 (en) * | 1996-10-17 | 2002-06-1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Parts container, method of inspecting parts using sam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6152304A (en) * | 1996-11-18 | 2000-11-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Component holder |
JP3749585B2 (ja) * | 1997-01-17 | 2006-03-0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部品のテーピング方法と装置 |
DE19856102C2 (de) * | 1998-12-04 | 2003-11-20 | Tyco Electronics Logistics Ag | Transportsystem für Kleinbauteile |
EP2270607B1 (en) | 2001-02-19 | 2012-05-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supply container |
DE10351960A1 (de) * | 2003-11-07 | 2005-06-09 | Siemens Ag | Transportband eines Bestückautomaten |
GB2437999B (en) * | 2006-05-10 | 2009-07-29 | Dek Int Gmbh | Workpiece carrier and workpiece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
GB2443659A (en) * | 2006-11-13 | 2008-05-14 | Dek Int Gmbh | Workpiece carrier for supporting a plurality of workpieces |
US20090114564A1 (en) * | 2007-11-02 | 2009-05-07 | Speed Tech Corp. | Carrier tape structure |
KR101224776B1 (ko) * | 2009-10-27 | 2013-01-22 | 동아산기 주식회사 | 통과식 복식형 테이블 산업용 세척기 |
US8430245B2 (en) * | 2010-03-24 | 2013-04-30 | Bi-Link, Inc. | Insert for tape and reel packaging |
TWI598721B (zh) * | 2015-07-13 | 2017-09-11 |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47794A (en) * | 1984-10-17 | 1985-10-15 | Amdahl Corporation | Reusable fixture for holding a segment of a flexible strip |
US4696526A (en) * | 1985-07-26 | 1987-09-29 | Intel Corporation | Carrier for tape automated bonded semiconductor device |
US4767984A (en) | 1985-10-04 | 1988-08-30 | Amp Incorporated | Protective fixture for chip carrier |
US4681221A (en) * | 1986-10-30 | 1987-07-2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Holder for plastic leaded chip carrier |
JP2670517B2 (ja) * | 1989-03-30 | 1997-10-29 |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 Icキャリア搭載形ソケットにおける接触機構 |
JP2594355B2 (ja) * | 1989-04-28 | 1997-03-26 | 山一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 Icキャリア |
JPH046055A (ja) * | 1990-04-13 | 1992-01-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部品収納体 |
US5066245A (en) * | 1990-11-09 | 1991-11-19 | Amp Incorporated | Retention device for flat pack sockets |
US5080228A (en) * | 1990-12-27 | 1992-01-14 | R. H. Murphy Co., Inc. | Integral carrier and system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
US5073116A (en) | 1991-03-01 | 1991-12-17 | Amp Incorporated | Surface mount LCC socket |
US5349236A (en) * | 1992-07-21 | 1994-09-20 |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orporated | Reusable fixture for carrier tape |
EP0660655B1 (en) * | 1993-12-27 | 1998-01-28 | GOLD INDUSTRIES Co. Ltd. | A tray assembly for transporting precision devices |
JP3526625B2 (ja) * | 1994-07-20 | 2004-05-1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部品集合体とその供給装置 |
US5584717A (en) | 1994-11-18 | 1996-12-17 | Wells Electronics, Inc. | Slide lock carrier |
JPH09133121A (ja) | 1995-11-10 | 1997-05-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部品保持体 |
US5971156A (en) | 1997-09-05 | 1999-10-26 | Kinetrix, Inc. | Semiconductor chip tray with rolling contact retention mechanism |
-
1996
- 1996-09-20 US US08/836,361 patent/US6003675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09-20 EP EP96931277A patent/EP079390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09-20 WO PCT/JP1996/002724 patent/WO1997011593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6-09-20 DE DE69625996T patent/DE69625996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09-20 KR KR1019970703365A patent/KR10040455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09-20 CN CN96191092A patent/CN109982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
- 1999-09-24 US US09/404,658 patent/US633253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90233A (zh) * | 2018-01-31 | 2018-06-22 | 重庆百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拼接式载带 |
CN108789142A (zh) * | 2018-06-07 | 2018-11-13 | 绵竹市科迪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 提高效率的零件加工用夹持装置 |
CN108789142B (zh) * | 2018-06-07 | 2021-03-19 | 深圳市中朗达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 提高效率的零件加工用夹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10002005A1 (en) | 2001-05-31 |
EP0793904B1 (en) | 2003-01-29 |
DE69625996T2 (de) | 2003-07-03 |
WO1997011593A1 (en) | 1997-03-27 |
DE69625996D1 (de) | 2003-03-06 |
CN1099828C (zh) | 2003-01-22 |
US6332539B2 (en) | 2001-12-25 |
KR970707713A (ko) | 1997-12-01 |
EP0793904A1 (en) | 1997-09-10 |
US6003675A (en) | 1999-12-21 |
KR100404559B1 (ko) | 2004-04-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828C (zh) | 零件夹持器 | |
CN1259755C (zh) | 制造布线线束的方法与连接器保持件 | |
CN108666841B (zh) | 全自动线束加工组装设备 | |
CN1505222A (zh) | 束线的制造方法以及带端子电线的连接装置 | |
CN1274969A (zh) | 将带有导线的接头安装到连接器壳体中的方法 | |
SE511557C2 (sv) | Applikator för löstagbar montering i en anslutningskrimpningsmaskin | |
CN210417091U (zh) | 一种应用于裁缆扎线设备上的扎线机构 | |
CN113401397B (zh) | 一种基于机械电子的线束整理设备 | |
CN108439038B (zh) | 一种可监测的绕线机 | |
CN111145963B (zh) | 线束绑扎机 | |
CN113059088A (zh) | 一种发热丝成型绕线设备 | |
CN111262112B (zh) | 一种结合矫正和定型的电源线注塑前自动整合装置 | |
KR101562858B1 (ko) | 브러시 세트 자동제조장치 | |
CN114318693A (zh) | 一种安全带端部穿杆卷带装置及穿杆卷带方法 | |
CN109736015B (zh) | 一种多工位编绞方法 | |
CN218732820U (zh) | 一种汽车线束用自动套环机 | |
CN111970581A (zh) | 一种通信基站的布线装置 | |
CN108423488B (zh) | 一种具有监测功能的绕线装置 | |
CN206540473U (zh) | 烟花纸巴冲裁入筒机 | |
CN112687431B (zh) | 基于同步带多组导线下料自动收集装置 | |
CN218487106U (zh) | 一种裁剪机 | |
CN211832842U (zh) | 电子烟发热丝绕线机 | |
CN216403353U (zh) | 一种用于线束牵引设备 | |
CN219535139U (zh) | 一种端子压合设备 | |
CN118508203B (zh) | 一种一体式线束生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122 Termination date: 2009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