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5670A - 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75670A
CN116375670A CN202111576335.4A CN202111576335A CN116375670A CN 116375670 A CN116375670 A CN 116375670A CN 202111576335 A CN202111576335 A CN 202111576335A CN 116375670 A CN116375670 A CN 116375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upatorium
extracting
sesquiterpene lactone
sesquiterpene
songaric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763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成
闫婕
谢晓芳
曹治兴
郭大乐
李波
郑皓元
吴涛
余香君
王喜阔
黄龙
钟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Push Bio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Push Bio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Push Bio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Chengdu Push Bi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763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756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75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56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7/77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07/93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condensed with a ring other than six-member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方法和应用,其结构式如式(Ⅰ)所示。该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是以干燥的野马追为原料,经乙醇回流提取、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层析、C18反相色谱分离等步骤提取分离得到,为一种具有新型结构及药理活性的新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可作为在制备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并为制备抗癌新药以及在倍半萜内酯类物质药用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Description

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方法和 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野马追为菊科泽兰属植物轮叶泽兰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的全草。野马追味苦、性平,归 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定喘,降血压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高血压病。枝叶入药有解表祛湿,和中化湿之效,用于劳伤咳嗽、吐血咳血以及淋浊白带、无名肿痛等。近年发现野马追还具有抗肿瘤功效。
文献“中药野马追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陆梦圆;中国名族民间医药;2019年5月第28卷第9期 ),就近年来野马追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对中药野马追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发现主要为倍半萜内酯类、黄酮类、挥发油、甾体类、有机酸等,此外还含有二萜类、三萜类、微量元素、氨基酸及一些其他成分。倍半萜内酯类倍半萜内酯类是野马追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愈创木烷型、吉马烷型、桉烷型、杜松烷型,其中,以吉马烷型和愈创木烷型居多。1979年,Ito K等首次从中药野马追中分离出了4个吉马烷型化合物:Eupalinin A,Eupalinin B,Eupalinin C,Eupalinin D。随后,Huo J等从野马追全草中分离得到13个愈创木烷型、7个吉马烷型和1个桉烷型倍半萜内酯。杨念云等从野马追地上全草中得到Eupalinolide A,Eupalinolide B,Eupalinolide C,Eupalinolide D,Eupalinolide E等9个吉马烷型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Ye G等于2008年从野马追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个杜松烷型倍半萜内酯:Eupalinilide M;Yan G、吴双庆等于2012年从野马追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吉马烷型倍半萜内酯:3β-hydroxy-8β-[4′-hydroxytigloyloxy]-costunolide,Eupalinolide F,Eupalinolide G,Eupalinolide H,Eupalinolide I,Eupalinolide J,Eupalinolide K;2016~2017年,仲欢欢、Yang B等从中分离出了2个吉马烷型倍半萜内酯:Eupalinolide L,Eupalinolide M和1个新的吉马烷型倍半萜内酯类:Eupalinolide O。
关于抗肿瘤药理作用,文献中记载了Eupalinolide J倍半萜内酯化合物能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活性,是一种典型的天然MRA,它对STAT3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细胞有潜在的细胞毒活性。
可见,目前对于大部分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仍缺乏深入研究,各化合物的药理活性作用并不明确,尤其在抗肿瘤活性方面真正起到疗效作用的详细成分还不明确,为此,有必要对其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这对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具有很大实用价值。
本发明是在对菊科植物轮叶泽兰Eupatorium lindleyanumDC.的干燥地上部分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时,发现并分离得到了一种新的药用化合物,该化合物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肺癌活性,对研究和开发新型抗肺癌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到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通过从野马追药材中提取分离得到具有新型结构及药理活性的新化合物,为野马追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它是以干燥的野马追为原料,经乙醇回流提取、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C18反相色谱填料高压制备分离等工艺步骤获得一种具有药理活性的新的药用化合物,获得一种具有新型结构及药理活性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该方法操作步骤简单、易于控制,可确保新化合物的纯度达99%以上,且整个生产流程耗时短,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为制备抗肺癌新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Figure 28756DEST_PATH_IMAGE001
所述结构式如式(Ⅰ)所示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为从干燥的野马追中经提取分离得到,其中文名称为:3aR,4R,6Z,9S,10Z,11aS)-6-(乙酰氧基甲基)-9-羟基-10-甲基-3-亚甲基-2-氧代-2,3,3a,4,5,8,9,11aS八氢环癸[b]呋喃-4-基(E)-4-羟基-2-甲基丁-2-烯酸酯,属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自命名为:野马追内酯H2。
所述野马追为菊科植物轮叶泽兰Eupatorium lindleyanumDC.的干燥地上部分。
所述野马追内酯H2的分子量为420,分子式为C22H28O8
该化合物的结构目前未见有文献报道,同时药理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A1975细胞增殖具有抑制活性,具有一定的抗肺癌活性。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野马追内酯H2化合物可应用于抗肺癌药物的制备。
本发明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乙醇回流提取
将干燥的野马追粉碎至60~80目,用浓度为90wt%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减压浓缩至无醇后,得到浓缩提取液;
B.乙酸乙酯萃取
将步骤A得到的浓缩提取液加水进行分散处理,得到水分散体,水分散体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3~5次,回收溶剂,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及水相部分;
C.硅胶柱层析
a. 将步骤B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甲醇溶解,过滤,滤液硅胶拌样后,经干燥处理得到拌样物;
b. 将拌样物湿法上硅胶柱进行柱层析分离纯化,收集含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流分,减压浓缩至干得到目标产品;
D、C18反相色谱柱分离:将步骤C得到的目标产品用甲醇溶解,过滤,滤液用C18反相色谱填料高压制备分离,得到产品收集液,浓缩收集液至干得到
白色粉末产物,即式(Ⅰ)所示结构式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在步骤A中,所述乙醇的用量为粉碎后的干燥野马追重量的8~10倍。
在步骤A中,所述回流提取为3~5次,每次2小时。
在步骤B中,所述浓缩提取液按体积比1:6~1:10倍加水进行分散处理。
在步骤C中,所述硅胶柱层析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0:1 V/V为流动相。
在步骤D中,所述C18反相色谱柱分离:采用A:乙腈 B:水,A:B= 34:66 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
本发明提取分离得到的白色粉末物,10wt%硫酸乙醇溶液显红色,进一步证明其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新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为从干燥的野马追中提取分离而得到,该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的结构式,其结构确定,同时化合物抗肺癌活性实验表明,其对对体外培养的A1975细胞增殖具有抑制活性,具有一定的抗肺癌活性,为野马追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系统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本发明以菊科植物轮叶泽兰Eupatorium lindleyanumDC.的干燥地上部分为原料,经乙醇回流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C18反相色谱填料高压制备分离等工艺步骤得到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该方法操作步骤简单易于控制,可确保野马追内酯H2的纯度达99%以上,且整个生产流程耗时短,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3、本发明为首次报道了野马追内酯A2的结构,根据植物来源、核磁数据和质谱数据确定了其相对构型,为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化合物抗肺癌活性实验证明,野马追内酯H2对体外培养的PC-9细胞增殖具有抑制活性,在研究剂量内的最大抑制率为52.48%,IC50为82.676(65.858-178.850)μmol /ml。因此,该化合物能够作为一种潜体结构进行开发利用,并为研究开发抗癌新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野马追原料中野马追内酯H2的色谱图。
图2为本发明提取分离得到的野马追内酯H2的色谱图。
图3为本发明式(Ⅰ)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碳谱。
图4为本发明式(Ⅰ)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
图5为本发明式(Ⅰ)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HSQC谱。
图6为本发明式(Ⅰ)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HMBC谱。
图7为本发明式(Ⅰ)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NOESY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如果该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该化合物为白色粉末,10wt%硫酸乙醇溶液显红色,分子量为420,分子式为C22H28O8,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Figure 124757DEST_PATH_IMAGE002
提取分离的具体步骤如下:
A.乙醇回流提取
将干燥的野马追粉碎至60~80目,用浓度为90wt%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减压浓缩至无醇后,得到浓缩提取液;
由于90%的乙醇对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有很好的溶解性,提取率高,采用回流提取能够进一步缩短提取时间和提高提取效率。
B.乙酸乙酯萃取
将步骤A得到的浓缩提取液加水进行分散处理,得到水分散体,水分散体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3~5次,回收溶剂,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及水相部分;
通过加水分散处理,既可将浓缩提取液中的水溶性成分进行溶解,也可减少浓缩提取液中的有机试剂在萃取过程中的影响。由于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溶于乙酸乙酯,用乙酸乙酯可将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从浓缩液中萃取分离,水溶性成分在水相中,从而达到初次分离的作用。
C.硅胶柱层析
a. 将步骤B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甲醇溶解(甲醇可将目标物溶解出),过滤,滤液硅胶拌样后,经干燥处理得到拌样物;
b. 将拌样物湿法上硅胶柱进行柱层析分离纯化,收集含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流分,减压浓缩至干得到目标产品;
萃取物经甲醇溶解,过滤,可除去甲醇不溶物。通过干燥处理以除去滤液中所含的大量的甲醇溶剂,确保硅胶柱层析的分离效果。通过硅胶柱层析可进一步分离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中极性差异较大的其它杂质,有利于下一步制备分离。
D、C18反相色谱柱分离:将步骤C得到的目标产品用甲醇溶解,过滤,滤液用C18反相色谱填料高压制备分离,得到产品收集液,浓缩收集液至干得到
白色粉末产物,即式(Ⅰ)所示结构式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后的目标产品(野马追内酯H2混合物)中,还含有大量的结构相似、极性差异小的化合物,利用以C18填料的高压制备分离系统,采用乙腈-水流动相体系,可以有效除去杂质,收集野马追内酯H2的制备液,即可分离出纯度达99%以上的野马追内酯H2目标成分。
实施例2:
A.取干燥的野马追10kg,粉碎至60目后用8倍重量、浓度为90wt%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减压浓缩至无醇后,得到浓缩提取5L;
B.将步骤A得到的浓缩提取液按体积比1:6倍加水进行分散处理,得到水分散体,水分散体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5次,回收溶剂,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及30L水相部分;
C.将步骤B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甲醇溶解,过滤,滤液硅胶拌样,干燥,所得拌样物上硅胶柱进行柱层析分离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 10:1 V/V为流动相),收集含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流分,减压浓缩至干得到目标产品;
D、将步骤C得到的目标产品用甲醇溶解,过滤,滤液用C18反相色谱填料高压制备分离(A:乙腈 B:水,A:B= 34:66 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收集如图1所示的相对应的色谱峰产品,产品收集液至干得到白色粉末产物5g,即式(Ⅰ)所示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为野马追内酯H2。色谱图如图2所示。
实施例3:
A.取干燥的野马追20kg,粉碎至70目后用10倍重量、浓度为90wt%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5次,每次2小时,减压浓缩至无醇后,得到浓缩提取9L;
B.将步骤A得到的浓缩提取液按体积比1:10倍加水进行分散处理,得到水分散体,水分散体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5次,回收溶剂,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及90L水相部分;
C.将步骤B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甲醇溶解,过滤,滤液硅胶拌样,干燥,所得拌样物上硅胶柱进行柱层析分离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 10:1 V/V为流动相),收集含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流分,减压浓缩至干得到目标产品;
D、将步骤C得到的目标产品用甲醇溶解,过滤,滤液用C18反相色谱填料高压制备分离(A:乙腈 B:水,A:B= 34:66 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收集如图1所示的相对应的色谱峰产品,产品收集液至干得到白色粉末产物11g,即式(Ⅰ)所示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为野马追内酯H2。色谱图如图2所示。
实施例4:
A.取干燥的野马追30kg,碎至80目后用9倍重量、浓度为90wt%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4次,每次2小时,减压浓缩至无醇后,得到浓缩提取11L;
B.将步骤A得到的浓缩提取液按体积比1:8倍加水进行分散处理,得到水分散体,水分散体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4次,回收溶剂,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及90L水相部分;
C.将步骤B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甲醇溶解,过滤,滤液硅胶拌样,干燥,所得拌样物上硅胶柱进行柱层析分离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 10:1 V/V为流动相),收集含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流分,减压浓缩至干得到目标产品;
D、将步骤C得到的目标产品用甲醇溶解,过滤,滤液用C18反相色谱填料高压制备分离(A:乙腈 B:水,A:B= 34:66 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收集如图1所示的相对应的色谱峰产品,产品收集液至干得到白色粉末产物16g,即式(Ⅰ)所示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为野马追内酯H2。色谱图如图2所示。
实施例5:
A.取干燥的野马追50kg,粉碎至60目后用8倍重量、浓度为90wt%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4次,每次2小时,减压浓缩至无醇后,得到浓缩提取20L;
B.将步骤A得到的浓缩提取液按体积比1:6倍加水进行分散处理,得到水分散体,水分散体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4次,回收溶剂,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及90L水相部分;
C.将步骤B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甲醇溶解,过滤,滤液硅胶拌样,干燥,所得拌样物上硅胶柱进行柱层析分离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 10:1 V/V为流动相),收集含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流分,减压浓缩至干得到目标产品;
D、将步骤C得到的目标产品用甲醇溶解,过滤,滤液用C18反相色谱填料高压制备分离(A:乙腈 B:水,A:B= 34:66 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收集如图1所示的相对应的色谱峰产品,产品收集液至干得到白色粉末产物32g,即式(Ⅰ)所示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为野马追内酯H2。色谱图如图2所示。
整个生产流程用时约7天;
通过更换流动相组分,利用反相分析型液相色谱(RP-HPLC)复检产品纯度,测得结果为99.21%。
实施例6:
A.取干燥的野马追50kg,粉碎至70目后用10倍重量、浓度为90wt%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5次,每次2小时,减压浓缩至无醇后,得到浓缩提取35L;
B.将步骤A得到的浓缩提取液按体积比1:8倍加水进行分散处理,得到水分散体,水分散体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5次,回收溶剂,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及120L水相部分;
C.将步骤B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甲醇溶解(甲醇可将目标物溶解出),过滤,滤液硅胶拌样,干燥,所得拌样物上硅胶柱进行柱层析分离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 10:1 V/V为流动相),收集含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流分,减压浓缩至干得到目标产品;
D、将步骤C得到的目标产品用甲醇溶解,过滤,滤液用C18反相色谱填料高压制备分离(A:乙腈 B:水,A:B= 34:66 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收集如图1所示的相对应的色谱峰产品,产品收集液至干得到白色粉末产物38g,即式(Ⅰ)所示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为野马追内酯H2。色谱图如图2所示。
整个生产流程用时约9天;
通过更换流动相组分,利用反相分析型液相色谱(RP-HPLC)复检产品纯度,测得结果为99.34%。
实施例7:
A.取干燥的野马追50kg,粉碎至80目后用9倍重量、浓度为90wt%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减压浓缩至无醇后,得到浓缩提取25L;
B.将步骤A得到的浓缩提取液按体积比1:10倍加水进行分散处理,得到水分散体,水分散体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3次,回收溶剂,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及100L水相部分;
C.将步骤B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甲醇溶解,过滤,滤液硅胶拌样,干燥,所得拌样物上硅胶柱进行柱层析分离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 10:1 V/V为流动相),收集含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流分,减压浓缩至干得到目标产品;
D、将步骤C得到的目标产品用甲醇溶解,过滤,滤液用C18反相色谱填料高压制备分离(A:乙腈 B:水,A:B= 34:66 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收集如图1所示的相对应的色谱峰产品,产品收集液至干得到白色粉末产物35g,即式(Ⅰ)所示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为野马追内酯H2。色谱图如图2所示。
整个生产流程用时约8天;
通过更换流动相组分,利用反相分析型液相色谱(RP-HPLC)复检产品纯度,测得结果为99.19%。
实施例8:
本发明提取分离得到的式(Ⅰ)所示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即野马追内酯H2结构鉴定如下:
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显示:m/z 443.0[M+Na]+; 419.0 [M-H],说明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420,分子式为C22H28O8
结合植物来源、核磁数据和质谱数据,可初步判断该化合物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分子量与Eupalinolide H相同,说明是其同分异构体。比较碳谱(图3所示)发现有些碳化学位移基本一致,说明结构与Eupalinolide H类似。通过HSQC(图5所示)对其进行碳氢全归属,由HMBC(图6所示)发现δH 5.23 (H-8)与δC 166.1 (C-1″)相关,同时δH 4.92, 4.64(H-14)除了与δC 171.3 (C-1′)相关,说明乙酰基连在14位碳上;通过NOESY(图7所示)发现δH 2.99 (H-7)分别与δH 4.64 (H-3),5.23 (H-8)相关,说明3位羟基为β构型。结合文献核磁数据,确定该化合物为(3aR,4R,6Z,9S,10Z,11aS)-6-(acetoxymethyl)-9-hydroxy-10-methyl-3-methylene-2-oxo-2,3,3a,4,5,8,9,11a-octahydrocyclodeca[b]furan-4-yl(E)-4-hydroxy-2-methylbut-2-enoate,中文名称:3aR,4R,6Z,9S,10Z,11aS)-6-(乙酰氧基甲基)-9-羟基-10-甲基-3-亚甲基-2-氧代-2,3,3a,4,5,8,9,11aS八氢环癸[b]呋喃-4-基(E)-4-羟基-2-甲基丁-2-烯酸酯。经scifinder检索,未见有该化合物的相关报道,通过1H-NMR、13C-NMR以及DEPT135º和核磁二维HSQC,HMBC,H-HCOSY,NOESY等分析技术手段,确定了该化合物为新倍半萜内酯类结构,并具有如式(Ⅰ)所示的化学结构。
1H-NMR和13C-NMR数据见下表1。
Figure 866448DEST_PATH_IMAGE003
实施例9:
化合物抗肺癌活性实验
任意选取上述实施例5提取分离得到的具有式(Ⅰ)所示结构的白色粉末化合物(即下列实验中所称的野马追内酯H2)进行下述实验:
(1)实验材料与仪器
细胞:A1975细胞(武汉普诺赛尔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药物与试剂:野马追内酯H2(纯度>99.0%,自制);DMSO溶液进行溶解,配制成的母液浓度为200μmol/L,每次取1μL用无血清培养基稀释至1ml,按照1:4的比例进行稀释。RPMI-1640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批号8120139),FBS(美国Procell公司,批号SA201126),PBS缓冲液粉末(无锡傲锐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胰酶(biofrox公司,批号:EZ6688C183),青霉素-链霉素溶液(biosharp公司,批号:1334GR005),MTT(biofrox公司,批号:EZ6688D183),DMSO(成都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批号:67-68-5)仪器:Thermo Varlosks酶标仪 (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Allegra X-30R离心机 (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超净台(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倒置显微镜(德国zeiss公司),CO2恒温培养箱(苏州捷美电子有限公司)。
(2)实验方法
采用10%的1640完全培养基在37℃,5% CO2浓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消化制成细胞悬液后,按1×104个/ml接种于96孔板,于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弃去培养基,用PBS清洗1次,然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野马追内酯H2(每组设置5个复孔),另给予3孔空白培养基作为正常对照组;将之放回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随后每孔20μL MTT溶液,置培养基中培养4h,弃去培养液,加入DMSO溶液150μL/孔,放入酶标仪中振荡5min后,于490nm波长下进行检测吸光值(OD)。
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VA)。
(3)实验结果
下表2可见,野马追内酯H2对体外培养的A1975细胞增殖具有抑制活性,在研究剂量内的最大抑制率为52.48%,IC50为82.676(65.858-178.850)μmol /ml。
Figure 126528DEST_PATH_IMAGE005
从以上抗肺癌活性实验结果可以得知:野马追内酯H2对体外培养的A1975细胞增殖具有抑制活性,在研究剂量内的最大抑制率为52.48%,IC50为82.676(65.858-178.850)μmol /ml。因此,本发明提取分离得到的式(Ⅰ)所示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可应用于抗肺癌药物的制备。

Claims (9)

1.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的结构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文名称为:3aR,4R,6Z,9S,10Z,11aS)-6-(乙酰氧基甲基)-9-羟基-10-甲基-3-亚甲基-2-氧代-2,3,3a,4,5,8,9,11aS八氢环癸[b]呋喃-4-基(E)-4-羟基-2-甲基丁-2-烯酸酯,属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自命名为:野马追内酯H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Ⅰ)所示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为白色粉末物,10wt%硫酸乙醇溶液显红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Ⅰ)所示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显示:m/z 443.0[M+Na]+;419.0 [M-H],说明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420,分子式为C22H28O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乙醇回流提取
将干燥的野马追粉碎至60~80目,用浓度为90wt%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减压浓缩至无醇后,得到浓缩提取液;
B.乙酸乙酯萃取
将步骤A得到的浓缩提取液加水进行分散处理,得到水分散体,水分散体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3~5次,回收溶剂,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及水相部分;
C.硅胶柱层析
a. 将步骤B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甲醇溶解,过滤,滤液硅胶拌样,经干燥处理得到拌样物;
b. 将拌样物湿法上硅胶柱进行柱层析分离纯化,收集含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流分,减压浓缩至干得到目标产品;
D、C18反相色谱柱分离:将步骤C得到的目标产品用甲醇溶解,过滤,滤液用C18反相色谱填料高压制备分离,得到产品收集液,浓缩收集液至干得到
白色粉末产物,即式(Ⅰ)所示结构式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乙醇的用量为粉碎后的干燥野马追重量的8~10倍;所述回流提取为3~5次,每次2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浓缩提取液按体积比1:6~1:10倍加水进行分散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所述硅胶柱层析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0:1 V/V为流动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所述C18反相色谱柱分离:采用A:乙腈 B:水,A:B= 34:66 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CN202111576335.4A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63756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6335.4A CN116375670A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6335.4A CN116375670A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5670A true CN116375670A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77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6335.4A Pending CN116375670A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756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62315B (zh) 一种东革阿里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94176A (zh) 一种从山橿中提取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640890B (zh) 一种分离纯化乳香中西松烷型大环二萜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3004297A (zh) 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CN111548327B (zh) 降碳贝壳杉烷型二萜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CN111943845A (zh) 两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倍半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20912B (zh) 一种呋喃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375670A (zh) 一种从野马追中提取分离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方法和应用
CN103191143B (zh) 一种强心苷化合物的用途
CN111253352B (zh) 一种从中药斑叶兰中提取分离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06008A (zh) 一种从丹参中提取分离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及其方法和应用
CN113336808A (zh) 一种从百合中提取分离的糖苷类化合物及其方法和应用
CN116333028A (zh) 一种从南非醉茄提取物中提取分离的甾体内酯类化合物及其方法和应用
CN112079897A (zh) 两种甾体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87323A (zh) 一种玉簪花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CN113004365B (zh) 一种睡茄交酯iii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CN117771237B (zh) 一种松香烷型二萜化合物的用途和制备方法
CN112979740B (zh) 一种睡茄交酯ⅰ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CN116693485B (zh) 白鲜酯c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14214B (zh) 关苍术中一种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14151B (zh) 一种川滇唐松草中抗轮状病毒活性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892567B (zh) 一种从山橿中提取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903578B (zh) 连钱草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与应用
CN113234084B (zh) 一种鹤庆唐松草中具有抗轮状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35568B (zh) 核桃青皮中一种联苯型二芳基庚烷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