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8272A - 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双轴拉伸膜和包装袋 - Google Patents

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双轴拉伸膜和包装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8272A
CN116348272A CN202180072923.6A CN202180072923A CN116348272A CN 116348272 A CN116348272 A CN 116348272A CN 202180072923 A CN202180072923 A CN 202180072923A CN 116348272 A CN116348272 A CN 1163482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ylene
polymer composition
based polymer
propylene polymer
stretched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29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上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48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82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83Nucleating agents promoting the crystallisation of the polymer matrix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Wrappers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制造双轴拉伸膜时TD方向的均匀拉伸性优异并且能够制造在TD方向和MD方向上具有较低的加热收缩率的双轴拉伸膜。一种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含有丙烯类聚合物和结晶成核剂,其中,在温度230℃、载荷21.18N的条件下测定的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为5g/10分钟~30g/10分钟,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等规五单元组分数为90%以上,并且结晶成核剂的浓度为50质量ppm~5000质量ppm。

Description

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双轴拉伸膜和包装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丙烯类聚合物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使用了该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双轴拉伸膜以及使用了该双轴拉伸膜的包装袋。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例如用作各种包装材料的膜,已知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双轴拉伸膜作为基材膜,并在该基材膜上层叠有聚丙烯类未拉伸膜或聚乙烯类未拉伸膜作为密封膜的构成的膜。该构成的膜中,基材膜具有高刚性和高耐热性,并且密封膜具有低温下的热封性,由此能够发挥出作为各种包装袋的优异的功能。
近年来,对这种膜也进行循环利用的期望提高,要求单材料化。具体地,认为采用作为与由聚丙烯或聚乙烯等烯烃类树脂构成的密封膜相同种类的烯烃类树脂的、聚丙烯类双轴拉伸膜作为基材膜是适当的。
然而,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双轴拉伸膜等相比,聚丙烯类双轴拉伸膜的加热收缩率较高。因此,使用聚丙烯类双轴拉伸膜作为基材膜的膜存在其用途受到限制的问题。
作为改善了加热收缩率的聚丙烯类双轴拉伸膜,以往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膜。具体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用高规整性的丙烯类聚合物形成双轴拉伸膜而改善加热收缩率的方法。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丙烯类聚合物,在双轴拉伸膜的制造时,与流动方向(以下也记为“MD方向”)交叉的方向(以下也记为“TD方向”)的均匀拉伸性差,在拉伸时有时会产生厚度不均或破裂,存在拉伸成形性差的问题。另外,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TD方向和MD方向的加热收缩率也不能说足够低。
作为改善了拉伸成形性的聚丙烯类双轴拉伸膜,以往已知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膜。具体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用含有丙烯类聚合物和结晶成核剂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形成双轴拉伸膜而改善拉伸成形性的方法。
然而,即使是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TD方向和MD方向的加热收缩率也不能说足够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布第2015/012324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8-2912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使用了该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双轴拉伸膜以及使用了该双轴拉伸膜的包装袋,该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制造双轴拉伸膜时TD方向的均匀拉伸性优异并且能够制造在TD方向和MD方向上具有较低的加热收缩率的双轴拉伸膜。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为含有丙烯类聚合物和结晶成核剂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
在温度230℃、载荷21.18N的条件下测定的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为5g/10分钟~30g/10分钟,
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等规五单元组分数为90%以上,并且
结晶成核剂的浓度为50质量ppm~5000质量ppm。
本发明的双轴拉伸膜包含上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包装袋包含上述双轴拉伸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使用了该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双轴拉伸膜以及使用了该双轴拉伸膜的包装袋,该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制造双轴拉伸膜时TD方向的均匀拉伸性优异并且能够制造在TD方向和MD方向上具有较低的加热收缩率的双轴拉伸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含有丙烯类聚合物和结晶成核剂,并且为双轴拉伸膜的原料。
<丙烯类聚合物>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丙烯类聚合物,例如能够使用丙烯均聚物或丙烯类无规共聚物。从使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加热收缩率较低并且使刚性较高的观点出发,作为丙烯类聚合物,优选为丙烯均聚物。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丙烯类聚合物为丙烯类无规共聚物的情况下,作为该丙烯类无规共聚物,例如可举出通过将丙烯与选自乙烯和碳原子数为4~20的α-烯烃中的至少一种共聚单体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
作为碳原子数为4~20的α-烯烃,例如可举出:1-丁烯、2-甲基-1-丙烯、1-戊烯、2-甲基-1-丁烯、3-甲基-1-丁烯、1-己烯、2-乙基-1-丁烯、2,3-二甲基-1-丁烯、2-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3,3-二甲基-1-丁烯、1-庚烯、甲基-1-己烯、二甲基-1-戊烯、乙基-1-戊烯、三甲基-1-丁烯、甲基乙基-1-丁烯、1-辛烯、甲基-1-戊烯、乙基-1-己烯、二甲基-1-己烯、丙基1-庚烯、甲基乙基-1-庚烯、三甲基-1-戊烯、丙基-1-戊烯、二乙基-1-丁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烯、1-十二烯等。作为所述α-烯烃,优选为1-丁烯、1-戊烯、1-己烯或1-辛烯,更优选为1-丁烯。
作为本发明中用作丙烯类聚合物的丙烯类无规共聚物,例如可举出: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等。作为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例如可举出: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丙烯-1-己烯无规共聚物、丙烯-1-辛烯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1-己烯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1-辛烯无规共聚物等,优选为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在本发明中用作丙烯类聚合物的丙烯类无规共聚物为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情况下,从使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加热收缩率较低并且使刚性较高的观点出发,乙烯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质量%以下。
在本发明中用作丙烯类聚合物的丙烯类无规共聚物为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情况下,从使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加热收缩率较低并且使刚性较高的观点出发,α-烯烃含量优选为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
在本发明中用作丙烯类聚合物的丙烯类无规共聚物为丙烯-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情况下,从使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加热收缩率较低并且使刚性较高的观点出发,乙烯与α-烯烃的含量的合计优选为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
作为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中的丙烯类聚合物的含量,优选为99.0质量%~99.9质量%,更优选为99.5质量%~99.9质量%,进一步优选为99.7质量%~99.9质量%。
本发明中使用的丙烯类聚合物的冷二甲苯可溶物量(以下简称为CXS)优选为0.1质量%~1.0质量%,更优选为0.3质量%~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0.8质量%。通过将CXS调节到上述范围内,具有呈现出良好的拉伸加工性、并且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能够表现出较高的刚性和在较高温度下的较低的收缩率的效果。丙烯类聚合物的CXS例如能够通过选择在丙烯聚合时使用的外给电子体的种类而调节至至上述范围内。作为外给电子体的具体例,能够例示:环己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CXS能够通过下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
本发明中使用的丙烯类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以下简称为MFR)优选为5g/10分钟~30g/10分钟,更优选为6g/10分钟~22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6g/10分钟~15g/10分钟。通过使用MFR在上述范围内的丙烯类聚合物,具有如下效果:聚丙烯(以下也记为“PP”)在熔融状态时具有适度的粘度,呈现出良好的拉伸加工性,并且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能够表现出较高的刚性和在较高温度下的较低的收缩率。丙烯类聚合物的MFR例如能够通过将在丙烯聚合时使用的氢气浓度调节为0.3摩尔%~5.0摩尔%而调节至上述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MFR能够通过下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
本发明中使用的丙烯类聚合物可以包含MFR不同的多种丙烯类聚合物。作为优选的例子,丙烯类聚合物能够包含MFR为0.1g/10分钟~3.0g/10分钟的丙烯类聚合物(a)和MFR为10g/10分钟~200g/10分钟的丙烯类聚合物(b)。
关于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中的丙烯类聚合物(a)和丙烯类聚合物(b)的含量,相对于丙烯类聚合物(a)和丙烯类聚合物(b)的合计含量,丙烯类聚合物(a)优选为50质量%~90质量%,丙烯类聚合物(b)优选为10质量%~50质量%,丙烯类聚合物(a)更优选为50质量%~85质量%,丙烯类聚合物(b)更优选为15质量%~50质量%。通过本发明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包含MFR不同的多种丙烯类聚合物,具有如下效果:拉伸加工时的厚度不均降低,呈现出良好的拉伸加工性,并且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能够表现出较高的刚性和在较高温度下的较低的收缩率。
本发明中使用的丙烯类聚合物的等规五单元组分数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9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8%~99%。丙烯类聚合物的等规五单元组分数例如能够通过选择在丙烯聚合时使用的外给电子体的种类而调节至上述范围内。作为外给电子体的具体例,能够例示:环己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等规五单元组分数能够通过下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
<丙烯类聚合物的制造>
作为制造丙烯类聚合物的方法,可举出公知的聚合方法。例如可举出:在惰性溶剂的存在下进行的溶剂聚合法、在液态单体的存在下进行的本体聚合法、在实质上不存在液态介质的条件下进行的气相聚合法等。优选为气相聚合法。另外,还可举出:将两种以上的上述聚合方法组合的聚合方法、两阶段以上的多阶段聚合的方法等。
作为在丙烯类聚合物的聚合中使用的催化剂,在上述所有聚合方法中都能够使用丙烯的立构规整性聚合用催化剂。
作为丙烯的立构规整性聚合用催化剂,例如可举出:三氯化钛催化剂;将以钛、镁、卤素和给电子体作为必要成分的Ti-Mg基催化剂等固体催化剂成分与有机铝化合物、根据需要的给电子性化合物等第三成分组合而成的催化剂;茂金属类催化剂等。优选为将以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作为必要成分的固体催化剂成分、有机铝化合物和给电子性化合物组合而成的催化剂,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日本特开昭61-218606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1-28790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7-21601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182876等中记载的催化剂。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结晶成核剂,能够使用α晶型成核剂和β晶型成核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β晶型成核剂)。
<α晶型成核剂>
α晶型成核剂是指能够在丙烯类聚合物中形成作为单斜晶结构的α晶型的化合物。
作为有机α晶型成核剂,没有特别限制,能够利用现有公知的各种α晶型成核剂。例如可举出:二亚苄基山梨糖醇、二甲基亚苄基山梨糖醇等山梨糖醇衍生物;对叔丁基苯甲酸钠、β-萘甲酸钠、1,2-环己烷二甲酸钠、二苯甲酸铝、碱式二(对叔丁基苯甲酸)铝等芳香族羧酸的钠盐或铝盐等芳香族羧酸金属盐;芳香族羧酸;磷酸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酯钠等芳香族磷酸金属盐等。
作为无机α晶型成核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滑石、云母等。关于无机α晶型成核剂的粒径,从由鱼眼的产生导致的膜外观变差的观点出发,优选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平均粒径为6.0μ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平均粒径能够根据JIS Z8825:2013的规定求出。
<β晶型成核剂>
β晶型成核剂是指能够在丙烯类聚合物中形成作为六方晶结构的β晶型的化合物。作为β晶型成核剂,没有特别限制,能够利用现有公知的各种β晶型成核剂。例如可举出:以N,N'-二环己基-2,6-萘二甲酰胺、N,N'-二环己基对苯二甲酰胺、N,N’-二苯基己二酰胺等代表的酰胺化合物;四氧杂螺化合物、喹吖啶酮、喹吖啶酮醌等代表的喹吖啶酮类;具有纳米级尺寸的氧化铁;以庚二酸钙、12-羟基硬脂酸钾、苯甲酸镁或琥珀酸镁、邻苯二甲酸镁等代表的羧酸的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以苯磺酸钠或萘磺酸钠等代表的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二元羧酸或三元羧酸的二酯类或三酯类;以酞菁蓝等代表的酞菁类颜料;包含作为有机二元酸的成分A和作为元素周期表第IIA族金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或盐的成分B的二组分型化合物;包含环状磷化合物和镁化合物的组合物等,可以使用这些化合物中的一种或混合使用其中的两种以上。上述β晶型成核剂之中,优选作为酰胺化合物的N,N'-二环己基-2,6-萘二甲酰胺、N,N'-二环己基对苯二甲酰胺、N,N’-二苯基己二酰胺,更优选N,N'-二环己基-2,6-萘二甲酰胺。
<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作为制造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方法,可举出:将上述的丙烯类聚合物和结晶成核剂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将丙烯类聚合物和结晶成核剂在螺带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滚筒混合机等中进行混合,并将该混合物在挤出机等中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另外,还可举出:预先制作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丙烯类聚合物含有1质量份~10质量份的结晶成核剂的母料,以使得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结晶成核剂的浓度达到规定值的方式适当混合丙烯类聚合物和结晶成核剂的母料的方法。此外,在使用上述的包含丙烯类聚合物(a)和丙烯类聚合物(b)的丙烯类聚合物时,可举出:将丙烯类聚合物(a)和丙烯类聚合物(b)各自分别地进行熔融混炼而制成颗粒,将制成颗粒的丙烯类聚合物(a)、制成颗粒的丙烯类聚合物(b)和含有结晶成核剂的母料利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混合,然后利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此外,可举出:将以上述方式制成颗粒的丙烯类聚合物(a)和制成颗粒的丙烯类聚合物(b)通过干混等进行共混,然后与含有结晶成核剂的母料一起直接在膜加工机中进行混合并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另外,可举出:将以上述方式制成颗粒的丙烯类聚合物(a)和制成颗粒的丙烯类聚合物(b)以及含有结晶成核剂的母料分别地供给至膜加工机的挤出机中进行混合并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
另外,在混合丙烯类聚合物和结晶成核剂时,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稳定剂、润滑剂、防静电剂和抗粘连剂、无机或有机的各种填料等。
本发明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MFR为5g/10分钟~30g/10分钟,优选为6g/10分钟~22g/10分钟,更优选为6g/10分钟~15g/10分钟。
另外,本发明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CXS优选为0.1质量%~1.0质量%,更优选为0.3质量%~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0.8质量%。
另外,本发明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中,在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结晶成核剂的浓度为50质量ppm~5000ppm,优选为100质量ppm~2500质量ppm以下,更优选为100质量ppm~2000质量ppm。在使用α晶型成核剂作为结晶成核剂的情况下,作为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中的α晶型成核剂的浓度,优选为100质量ppm~2500质量ppm,更优选为500质量ppm~1500质量ppm。在使用β晶型成核剂作为结晶成核剂的情况下,作为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中的β晶型成核剂的浓度,优选为100质量ppm~1500质量ppm,更优选为100质量ppm~900质量ppm。
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MFR能够通过如上所述调节丙烯类聚合物的MFR而调节至上述范围内。另外,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CXS能够通过如上所述调节丙烯类聚合物的CXS而调节至上述范围内。
另外,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可以满足下述式(I)。
9≤X/Y≤40……(I)
(式中,
X表示在温度230℃、载荷21.18N的条件下测定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
Y表示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冷二甲苯可溶物量。)
另外,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可以满足下述式(II)。
20≤X/Y≤30……(II)
(式中,X和Y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另外,本发明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等规五单元组分数为90%以上,优选为97%以上,更优选为98%~99%。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等规五单元组分数能够通过如上所述调节丙烯类聚合物的等规五单元组分数而调节至上述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中,丙烯类聚合物的最大内消旋链长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2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丙烯类聚合物的最大内消旋链长利用从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中去除结晶成核剂后的组合物测定而得到。由于所测定的组合物大部分为丙烯类聚合物,因此能够将不含结晶成核剂的组合物的测定值视为丙烯类聚合物的测定值。丙烯类聚合物的最大内消旋链长例如能够通过选择在丙烯聚合时使用的外给电子体的种类和/或调节氢气浓度为0.3摩尔%~5.0摩尔%而调节至上述范围内。作为外给电子体的具体例,能够例示:环己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最大内消旋链长能够通过SSA法求出,具体地,能够通过下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
本发明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通过MFR、等规五单元组分数和结晶成核剂的浓度在上述范围内,从而在双轴拉伸膜的制造中TD方向的均匀拉伸性良好,并且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在MD方向和TD方向上具有较低的加热收缩率。
具体地,认为双轴拉伸膜的加热收缩由构成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PP的系带分子(连接晶体间的非晶链)的取向而引起。
在此,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MFR为PP的分子量的指标。认为通过提高MFR、即缩短PP的分子链,能够使连接PP晶体间的系带分子的比例降低,从而使MD方向和TD方向的加热收缩率降低。
另一方面,通过MFR变高(PP的分子链变短),从而分子链的缠结变少,有时产生如下问题:在双轴拉伸膜的制造中在TD方向的拉伸时容易发生破裂,或者在TD方向上拉伸部分和未拉伸部分混合存在。因此,在MFR为5g/10分钟以上且较高的情况下,在双轴拉伸膜的制造中拉伸加工变得困难。针对此,在本发明中,通过添加结晶成核剂而改善拉伸性,从而能够良好地进行以往被认为困难的MFR高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拉伸加工。像这样,本发明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通过MFR为5g/10分钟~30g/10分钟,从而MD方向和TD方向的加热收缩率变得较低,并且通过含有结晶成核剂,从而能够在双轴拉伸膜的制造中良好地进行拉伸加工。
等规五单元组分数为PP的结晶性的指标。等规五单元组分数越高,则PP的结晶性越高,非晶部的量越少,因此MD方向和TD方向的加热收缩率越低。
认为结晶成核剂通过使在双轴拉伸膜的成形时所形成的PP晶体微细且均匀,从而在双轴拉伸膜的制造中有助于提高TD方向的均匀拉伸性。认为如果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结晶成核剂的浓度为50质量ppm~5000质量ppm,则PP晶体的微细化和均匀化充分,并且也不易发生由结晶成核剂的聚集引起的拉伸不良。
在使用β晶型成核剂作为结晶成核剂的情况下,由于利用β晶型成核剂形成的PP的β晶的熔点低于利用α晶型成核剂形成的PP的α晶,因此在双轴拉伸膜的制造中的拉伸时,通过在β晶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下进行拉伸,β晶容易熔融,非晶部不易取向。由此,对于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能够使MD方向和TD方向的加热收缩率较低。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通过MFR为5g/10分钟~30g/10分钟、等规五单元组分数为90%以上、并且结晶成核剂的浓度为50质量ppm~5000质量ppm,从而在双轴拉伸膜的制造中,能够使TD方向的均匀拉伸性优异。另外,在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MD方向和TD方向上能够获得较低的加热收缩率。
另外,本发明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通过CXS在上述范围内,从而TD方向的均匀拉伸性变得更优异,并且在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MD方向和TD方向上能够获得更低的加热收缩率。CXS为PP的结晶性的指标,CXS越低,则PP的结晶性越高,PP的系带分子(非晶部)的比例越少,因此MD方向和TD方向的加热收缩率越低。另一方面,当CXS变低时,有时PP的结晶性过高,从而TD方向的均匀拉伸性变差。TD方向的均匀拉伸性受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MFR和CXS两者的影响,因此通过MFR与CXS的比率在上述式(I)或式(II)所示的范围内,TD方向的均匀拉伸性变得更优异。
另外,通过丙烯类聚合物的最大内消旋链长在上述范围内,从而TD方向的均匀拉伸性变得更优异,并且在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MD方向和TD方向上能够获得更低的加热收缩率。
<双轴拉伸膜的制造>
接着,对使用本发明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制造双轴拉伸膜的方法进行说明。作为该双轴拉伸膜的制造方法,例如能够使用依次双轴拉伸方式或同时双轴拉伸方式。
在依次双轴拉伸方式中,可以包括下述工序:使用挤出机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加热熔融,从T型模头挤出到冷却辊上而冷却凝固成片状,从而得到未拉伸片的工序;使用一系列的拉伸辊将所得到的未拉伸片沿MD方向拉伸至3倍~12倍,从而得到单轴拉伸膜的工序;和将所得到的单轴拉伸膜的两侧端部利用沿MD方向排列的2列夹具夹住,在具备预热部、拉伸部和热处理部的加热炉内,将单轴拉伸膜沿TD方向拉伸至4倍~20倍,然后缩小该2列夹具的间隔,由此在TD方向上松弛(放松)5%~30%,从而得到双轴拉伸膜的工序。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包括进行电晕处理等的工序。
在依次双轴拉伸方式中,作为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加热熔融时的温度,例如优选为230℃~290℃。另外,作为冷却辊的温度,例如优选为10℃~60℃。作为将未拉伸片沿MD方向拉伸时的拉伸辊的温度,例如优选为110℃~165℃,更优选为110℃~150℃。作为将单轴拉伸膜沿TD方向拉伸时的加热温度,优选为150℃~200℃,作为在TD方向上松弛时的加热温度,优选为150℃~200℃。
另一方面,在同时双轴拉伸方式中,可以包括下述工序:使用挤出机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加热熔融,从T型模头挤出到冷却辊上而冷却凝固成片状,从而得到未拉伸片的工序;和将所得到的未拉伸片的两侧端部利用沿MD方向排列的2列夹具夹住,在具备预热部、拉伸部和热处理部的加热炉内,扩大上述2列夹具的TD方向的间隔和各列内的各夹具的MD方向的间隔,由此将未拉伸片同时沿MD方向拉伸至3倍~12倍、沿TD方向拉伸至4倍~20倍,然后使其在TD方向上松弛5%~30%,从而得到双轴拉伸膜的工序。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包括进行电晕处理等的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时双轴拉伸方式中的加热熔融的温度、冷却辊的温度、拉伸时的加热温度,能够设定为与上述依次双轴拉伸方式中的各条件相同。
在依次双轴拉伸方式和同时双轴拉伸方式中,通过在使膜松弛时的松弛率如上所述为5%以上(优选为15%以上),从而加热收缩率变得较低,能够得到耐热性优异的双轴拉伸膜。另外,通过松弛率如上所述为30%以下(优选为25%以下),能够抑制膜的厚度不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松弛率R通过下述式(1)求出。
R=(L1-L2)/L1×100 (1)
(式(1)中,L1表示在使膜松弛前的TD方向上的夹具间的距离,L2表示在使膜松弛后的TD方向上的夹具间的距离)
作为使用本发明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形成的双轴拉伸膜的厚度,例如优选为10μm~70μm。
另外,使用本发明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形成的双轴拉伸膜能够用作形成多层膜中的一部分层的膜。该多层膜为至少一层由本发明的双轴拉伸膜形成、并且在该双轴拉伸膜的层上层叠有任意的其它层而多层膜。作为层叠于双轴拉伸膜的层上的其它层,例如可举出:密封层、气体阻隔层、胶粘层、印刷层等任意的层。特别是,优选层叠使用了烯烃类膜的密封层和双轴拉伸膜的层。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所得到的多层膜的循环利用。作为制作多层膜的方法,可举出:通常使用的挤出层压法、热层压法、干式层压法等。
另外,使用本发明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形成的双轴拉伸膜能够用作包装袋的材料。具体地,能够使用包含双轴拉伸膜的层的上述多层膜形成包装袋。该包装袋能够用作包装食品、衣物、杂货等任意包装对象物的用途。
实施例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各项目的测定值通过下述方法测定。
(1)MFR(单位:g/10分钟)
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MFR按照在JIS K7210-1:2014中规定的A法在温度230℃、载荷21.18N的条件下测定。
(2)CXS(单位:质量%)
将1g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完全溶解于100ml沸腾的二甲苯中,然后降温至20℃,并搅拌1小时。将所得到的混合物过滤为析出物和溶液,然后在下述条件下通过液相色谱法对溶解在溶液中的成分量进行定量,从而求出CXS。
色谱柱:SHODEX GPC KF-801
洗脱液:四氢呋喃
柱温箱温度:40℃
进样量:130μL
流量:1mL/分钟
检测器:示差折光计
(3)等规五单元组分数([mmmm],单位:%)
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mmmm]在下述条件下通过13C-NMR进行测定。关于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中含有的丙烯类聚合物的NMR吸收峰的归属,按照由A.Zambelli等人发表的方法(Macromolecules第8卷,第687页,1975年)进行。
机型:Bruker AVANCE600
探头:10mm超低温探头
测定温度:135℃
脉冲重复时间:4秒
脉冲宽度:45°
累积次数:256次
(4)最大内消旋链长(单位:无)
按照由A.J.Muller等人发表的连续自成核和退火(Successive Self-nuculeation and Annealing)法(SSA法,European Polymer Journal第65卷,第132页,2015年),测定丙烯类聚合物的最大内消旋链长(MSL)。测定条件如(4-1)~(4-4)所示。
(4-1)Ts,ideal(单位:℃)的测定
使用示差扫描量热仪(TA仪器公司,DSC250),将5mg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氮气气氛下、在200℃下保持3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冷却至50℃。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50℃下保持3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加热至规定的温度Ts(单位:℃)。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温度Ts下保持5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冷却至50℃。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50℃下保持3分钟,然后测定在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加热至230℃时的熔化曲线。在确认到通过将温度Ts设定为173℃的测定而得到的熔化曲线显示出单一熔化峰后,使温度Ts每次降低1℃并进行同样的测定,将在上述单一熔化峰的高温侧观测到新的熔化峰的温度Ts定义为Ta(单位:℃),并由下式求出Ts,ideal
Ts,ideal=Ta+1
(4-2)Tm(单位:℃)的测定
使用示差扫描量热仪(TA仪器公司,DSC250),将5mg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氮气气氛下、在200℃下保持3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冷却至50℃。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50℃下保持3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加热至Ts,ideal。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Ts,ideal下保持10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冷却至50℃。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50℃下保持3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加热至比Ts,ideal低5℃的温度。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比Ts,ideal低5℃的温度下保持10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冷却至50℃。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50℃下保持3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加热至比Ts,ideal低10℃的温度。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比Ts,ideal低10℃的温度下保持10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冷却至50℃。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50℃下保持3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加热至比Ts,ideal低15℃的温度。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比Ts,ideal低15℃的温度下保持10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冷却至50℃。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50℃下保持3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加热至比Ts,ideal低20℃的温度。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比Ts,ideal低20℃的温度下保持10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冷却至50℃。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50℃下保持3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加热至比Ts,ideal低25℃的温度。然后,在比Ts,ideal低25℃的温度下保持10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冷却至50℃。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50℃下保持3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加热至比Ts,ideal低30℃的温度。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比Ts,ideal低30℃的温度下保持10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冷却至50℃。然后,在50℃下保持3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加热至比Ts,ideal低35℃的温度。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比Ts,ideal低35℃的温度下保持10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冷却至50℃。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50℃保持3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加热至比Ts,ideal低40℃的温度。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比Ts,ideal低40℃的温度下保持10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冷却至50℃。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50℃下保持3分钟,以然后10℃/分钟的升温速度加热至比Ts,ideal低45℃的温度。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比Ts,ideal低45℃的温度下保持10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冷却至50℃。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50℃下保持3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加热至比Ts,ideal低50℃的温度。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比Ts,ideal低50℃的温度下保持10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冷却至50℃。然后,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50℃下保持3分钟,然后测定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加热至230℃时的熔化曲线,并将显示出最大吸热峰的温度定义为Tm
(4-3)片晶厚度Lc(单位:m)的计算
按照由J.Kang等人发表的方法(Polymer Bulletin第71卷,第563页,2014年),通过下式求出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片晶厚度Lc
Lc=2σ/(ΔH0×(1-(Tm+273)/Tm 0))
(式中,使用表面自由能σ=0.0496J/m2、平衡熔化焓ΔH0=184×106J/m3、平衡熔点Tm 0=460K的值。)
(4-4)最大内消旋链长(MSL,单位:无)的计算
按照由J.Kang等人发表的方法(Polymer Bulletin第71卷,第563页,2014年),通过下式求出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MSL。
MSL=3Lc/Lhelix
(式中,使用晶格长度Lhelix=0.65×10-9m的值。)
(5)膜厚度(单位:μm)
双轴拉伸膜的厚度按照在JIS K7130-1999中记载的A法利用接触式膜厚计进行测定。
(6)均匀拉伸性(相对标准偏差,单位:%)
在依次双轴拉伸方式中,使用挤出机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加热熔融,从T型模头挤出,并挤出到冷却辊上,由此冷却凝固成片状,从而得到了未拉伸片。将所得到的未拉伸片使用加热后的拉伸辊沿MD方向拉伸,由此得到了单轴拉伸膜。对所得到的单轴拉伸膜,使用沿TD方向具备每隔9mm的10条标线的印章印刷标线。将印刷有标线的单轴拉伸膜的两侧端部利用沿MD方向排列的2列夹具夹住,在具备预热部、拉伸部和热处理部的加热炉内,将单轴拉伸膜沿TD方向拉伸。然后,缩小该2列夹具的间隔而使膜在TD方向上松弛,由此得到了双轴拉伸膜。对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读取TD方向的标线间隔,求出标线间隔的相对标准偏差并作为拉伸加工性的尺度。相对标准偏差越小,表示能够进行越均匀的拉伸加工,拉伸加工性(均匀拉伸性)越良好。
(7)杨氏模量(单位:GPa)
以长边方向(120mm)与测定方向(MD方向、TD方向)一致的方式选取120mm×20mm的双轴拉伸膜,在23℃、湿度50%的气氛下,使用A&D株式会社的万能试验机(UNIVERSALTESTING MACHINE)STB-1225,在夹盘间隔为60mm、拉伸速度为5m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拉伸试验,并根据拉伸-应力曲线的零点处的切线测定杨氏模量(MD方向、TD方向)。
(8)加热收缩率(单位:%)
以长轴与MD方向平行的方式从双轴拉伸膜选取A4尺寸(纵向297mm×横向210mm)的膜,在MD方向和TD方向上分别划出200mm的标线,并悬挂在150℃的烘箱中保持30分钟。然后,取出膜,在室温下冷却30分钟,然后测定各标线长度。由以下计算式计算出各方向的加热收缩率。
加热收缩率(%)={(200-加热后的标线长度(mm))/200}×100
加热收缩率越小,表示在高温下的尺寸稳定性越优异。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各成分如下所示。
<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1>
使用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作为助催化剂的三乙基铝和作为外给电子体的环己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通过气相聚合法在氢气浓度0.95摩尔%的环境下将丙烯聚合,从而得到了丙烯类聚合物1。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得到的丙烯类聚合物1,配合0.002质量份的Caltech LT(中和剂,铃木工业株式会社制造)、0.15质量份的IRGANOX1010(抗氧化剂,巴斯夫日本株式会社制造),然后进行熔融挤出,从而得到了颗粒状的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1。所得到的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1的MFR为9.5g/10分钟、CXS为0.4质量%、[mmmm]为98.2%、最大内消旋链长为83。
<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2>
使用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作为助催化剂的三乙基铝和作为外给电子体的环己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通过气相聚合法在氢气浓度2.25摩尔%的环境下将丙烯聚合,从而得到了丙烯类聚合物2。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得到的丙烯类聚合物2,配合0.05质量份的硬脂酸钙(中和剂、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0.05质量份的IRGANOX1010(抗氧化剂,巴斯夫日本株式会社制造)、0.05质量份的IRGAFOS168(抗氧化剂,巴斯夫日本株式会社制造),然后进行熔融挤出,从而得到了颗粒状的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2。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2的MFR为19.5g/10分钟、CXS为0.7质量%、[mmmm]为98.4%、最大内消旋链长为81。
<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3>
使用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作为助催化剂的三乙基铝和作为外给电子体的环己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通过气相聚合法在氢气浓度0.14摩尔%的环境下将丙烯聚合,从而得到了丙烯类聚合物3。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得到的丙烯类聚合物3,配合0.01质量份的DHT-4C(中和剂,协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0.09质量份的IRGANOX1010(抗氧化剂,巴斯夫日本株式会社制造)、0.05质量份的Sumilizer GP(抗氧化剂,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然后进行熔融挤出,从而得到了颗粒状的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3。所得到的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3的MFR为2.3g/10分钟、CXS为0.4质量%、[mmmm]为98.2%、最大内消旋链长为84。
<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4>
使用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作为助催化剂的三乙基铝以及作为外给电子体的正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环己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通过气相聚合法在氢气浓度0.06摩尔%的环境下将丙烯聚合,从而得到了丙烯类聚合物4。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得到的丙烯类聚合物4,配合0.05质量份的硬脂酸钙(中和剂、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0.005质量份的DHT-4C(中和剂,协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0.15质量份的IRGANOX1010(抗氧化剂,巴斯夫日本株式会社制造)、0.10质量份的IRGAFOS168(抗氧化剂,巴斯夫日本株式会社制造),然后进行熔融挤出,从而得到了颗粒状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4。所得到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4的MFR为2.2g/10分钟、CXS为2.9质量%、[mmmm]为92.4%、最大内消旋链长为79。
<β晶型成核剂母料>
在与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1同样的条件下将丙烯聚合,从而得到丙烯类聚合物1。相对于95质量份的所得到的丙烯类聚合物1,配合5质量份的NU-100(β晶型成核剂,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制造)、0.01质量份的DHT-4C(中和剂,协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0.05质量份的IRGANOX1010(抗氧化剂,巴斯夫日本株式会社制造)、0.10质量份的Sumilizer GP(抗氧化剂,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然后进行熔融挤出,从而得到了颗粒状的β晶型成核剂母料。
<α晶型成核剂母料>
在与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2同样的条件下将丙烯聚合,从而得到了丙烯类聚合物2。相对于87质量份的所得到的丙烯类聚合物2,配合10质量份的G-DXR(α晶型成核剂,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制造)、3质量份的ADK STAB PEP-36(抗氧化剂,艾迪科株式会社制),接着,配合0.05质量份的硬脂酸钙(中和剂、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0.05质量份的Sumilizer GP(抗氧化剂,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造)、0.05质量份的IRGAFOS168(抗氧化剂,巴斯夫日本株式会社制造)、0.05质量份的Caltech LT(中和剂,铃木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然后进行熔融挤出,从而得到了颗粒状的α晶型成核剂母料。
<实施例1>
使用亨舍尔混合机将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1(99质量份)和β晶型成核剂母料(1质量份)进行混合,然后进行熔融挤出,从而制作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11。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11中的β晶型成核剂的浓度为500质量ppm。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11熔融挤出而得到的颗粒的MFR为8.3g/10分钟、CXS为0.8质量%、[mmmm]为98.1%。
使用具备螺杆直径为65mmφ的挤出机的T型模头制膜机,将该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11在树脂温度260℃下加热熔融,并挤出到30℃的冷却辊上,由此得到了未拉伸片。将所得到的未拉伸片使用加热至142℃的拉伸辊沿MD方向拉伸至5倍,由此得到了单轴拉伸膜。将所得到的单轴拉伸膜的两侧端部利用沿MD方向排列的2列夹具夹住,在加热至170℃的加热炉内,沿TD方向扩大上述2列夹具的间隔,由此将单轴拉伸膜沿TD方向拉伸至8倍,然后在加热至165℃的加热炉内,缩小上述2列夹具的间隔而在TD方向上松弛19.5%,由此得到了双轴拉伸膜。将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制造条件和物性的测定值示于表1~表3中。
<实施例2>
使用亨舍尔混合机将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1(96质量份)和β晶型成核剂母料(4质量份)进行混合,从而制作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12。
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12中的β晶型成核剂的浓度为2000质量ppm。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12熔融挤出而得到的颗粒的MFR为10.0g/10分钟、CXS为0.8质量%、[mmmm]为98.1%。使用具备螺杆直径为65mmφ的挤出机的T型模头制膜机,将该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12在树脂温度260℃下加热熔融,并挤出到30℃的冷却辊上,由此得到了未拉伸片。将所得到的未拉伸片使用加热至152℃的拉伸辊沿MD方向拉伸至5倍,由此得到了单轴拉伸膜。将所得到的单轴拉伸膜的两侧端部利用沿MD方向排列的2列夹具夹住,在加热至170℃的加热炉内,沿TD方向扩大上述2列夹具的间隔,由此将单轴拉伸膜沿TD方向拉伸至8倍,然后在加热至165℃的加热炉内,缩小上述2列夹具的间隔而在TD方向上松弛6.5%,由此得到了双轴拉伸膜。将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制造条件和物性的测定值示于表1~表3中。
<实施例3>
使用亨舍尔混合机将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2(96质量份)和β晶型成核剂母料(4质量份)进行混合,从而制作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13。
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13中的β晶型成核剂的浓度为2000质量ppm。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13熔融挤出而得到的颗粒的MFR为18.0g/10分钟、CXS为0.7质量%、[mmmm]为98.4%。使用具备螺杆直径为65mmφ的挤出机的T型模头制膜机,将该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13在树脂温度260℃下加热熔融,并挤出到30℃的冷却辊上,由此得到了未拉伸片。将所得到的未拉伸片使用加热至152℃的拉伸辊沿MD方向拉伸至5倍,由此得到了单轴拉伸膜。将所得到的单轴拉伸膜的两侧端部利用沿MD方向排列的2列夹具夹住,在加热至170℃的加热炉内,沿TD方向扩大上述2列夹具的间隔,由此将单轴拉伸膜沿TD方向拉伸至8倍,然后在加热至165℃的加热炉内,缩小上述2列夹具的间隔而在TD方向上松弛13.0%,由此得到了双轴拉伸膜。将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制造条件和物性的测定值示于表1~表3中。
<实施例4>
将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2的含量从96质量份变更为99质量份,将β晶型成核剂母料变更为α晶型成核剂母料,将α晶型成核剂母料的含量从4质量份变更为1质量份,从而制作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14,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了双轴拉伸膜。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14中的α晶型成核剂的浓度为1000质量ppm。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14熔融挤出而得到的颗粒的MFR为20.0g/10分钟、CXS为0.7质量%、[mmmm]为98.4%。将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制造条件和物性的测定值示于表1~表3中。
<比较例1>
将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1变更为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3,从而制作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C1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双轴拉伸膜。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C11中的β晶型成核剂的浓度为500质量ppm。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C11熔融挤出而得到的颗粒的MFR为2.2g/10分钟、CXS为0.6质量%、[mmmm]为98.4%。将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制造条件和物性的测定值示于表1~表3中。
<比较例2>
使用亨舍尔混合机将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3(99质量份)和α晶型成核剂母料(1质量份)进行混合,并使用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从而制作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C12。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C12中的α晶型成核剂的浓度为1000质量ppm。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C12熔融挤出而得到的颗粒的MFR为2.2g/10分钟、CXS为0.6质量%、[mmmm]为98.3%。使用具备螺杆直径为65mmφ的挤出机的T型模头制膜机,将该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C12在树脂温度260℃下加热熔融,并挤出到30℃的冷却辊上,由此得到了未拉伸片。将所得到的未拉伸片使用加热至152℃的拉伸辊沿MD方向拉伸至5倍,由此得到了单轴拉伸膜。将所得到的单轴拉伸膜的两侧端部利用沿MD方向排列的2列夹具夹住,在加热至170℃的加热炉内,沿TD方向扩大上述2列夹具的间隔,由此将单轴拉伸膜沿TD方向拉伸至8倍,然后在加热至165℃的加热炉内,缩小上述2列夹具的间隔而在TD方向上松弛19.5%,由此得到了双轴拉伸膜。将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制造条件和物性的测定值示于表1~表3中。
<比较例3>
使用具备螺杆直径为65mmφ的挤出机的T型模头制膜机,将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2在树脂温度260℃下加热熔融,并挤出到30℃的冷却辊上,由此得到了未拉伸片。将所得到的未拉伸片使用加热至152℃的拉伸辊沿MD方向拉伸至5倍,由此得到了单轴拉伸膜。将所得到的单轴拉伸膜的两侧端部利用沿MD方向排列的2列夹具夹住,在加热至170℃的加热炉内,沿TD方向扩大上述2列夹具的间隔,由此将单轴拉伸膜沿TD方向拉伸至8倍,然后在加热至165℃的加热炉内,缩小上述2列夹具的间隔而在TD方向上松弛19.5%,由此得到了双轴拉伸膜。将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制造条件和物性的测定值示于表1~表3中。
<比较例4>
除了将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2变更为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3之外,与比较例3同样地得到了双轴拉伸膜。将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制造条件和物性的测定值示于表1~表3中。
<比较例5>
将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1变更为丙烯类聚合物中间组合物4,从而制作了组合物中的β晶型成核剂的浓度为500质量ppm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C1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双轴拉伸膜。将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C13熔融挤出而得到的颗粒的MFR为2.0g/10分钟、CXS为3.3质量%、[mmmm]为92.9%。将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的制造条件和物性的测定值示于表1~表3中。
由表2可知,实施例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双轴拉伸膜的制造中的TD方向的拉伸时均匀拉伸性优异(相对标准偏差小),并且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膜在MD方向和TD方向两个方向上加热收缩率均为优异的值。
[表1]
Figure BDA0004198062730000261
[表2]
Figure BDA0004198062730000271
/>
[表3]
Figure BDA0004198062730000272
产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使用了该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双轴拉伸膜以及使用了该双轴拉伸膜的包装袋,该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在制造双轴拉伸膜时TD方向的均匀拉伸性优异,并且能够制造在TD方向和MD方向上具有较低的加热收缩率的双轴拉伸膜。

Claims (11)

1.一种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含有丙烯类聚合物和结晶成核剂,其中,
在温度230℃、载荷21.18N的条件下测定的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为5g/10分钟~30g/10分钟,
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等规五单元组分数为90%以上,并且
结晶成核剂的浓度为50质量ppm~5000质量pp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等规五单元组分数为97%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6g/10分钟~22g/1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冷二甲苯可溶物量为0.1质量%~1.0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丙烯类聚合物的最大内消旋链长为80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满足下述式(I):
9≤X/Y≤40(I)
(式中,X表示在温度230℃、载荷21.18N的条件下测定的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
Y表示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冷二甲苯可溶物量)。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满足下述式(II):
20≤X/Y≤30(II)
(式中,X表示在温度230℃、载荷21.18N的条件下测定的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
Y表示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的冷二甲苯可溶物量)。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结晶成核剂的浓度为100质量ppm~2500质量pp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结晶成核剂为β晶型成核剂。
10.一种双轴拉伸膜,其中,所述双轴拉伸膜含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
11.一种包装袋,其中,所述包装袋包含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轴拉伸膜。
CN202180072923.6A 2020-10-30 2021-08-26 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双轴拉伸膜和包装袋 Pending CN1163482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3143A JP2022073267A (ja) 2020-10-30 2020-10-30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二軸延伸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袋
JP2020-183143 2020-10-30
PCT/JP2021/031321 WO2022091549A1 (ja) 2020-10-30 2021-08-26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二軸延伸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8272A true CN116348272A (zh) 2023-06-27

Family

ID=81382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2923.6A Pending CN116348272A (zh) 2020-10-30 2021-08-26 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双轴拉伸膜和包装袋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238740A1 (zh)
JP (1) JP2022073267A (zh)
CN (1) CN116348272A (zh)
WO (1) WO20220915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69515A (ja) * 2021-11-05 2023-05-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二軸延伸フィル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07156A (ja) * 2010-05-26 2012-01-12 Toray Ind Inc 多孔性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JP2018095699A (ja) * 2016-12-09 2018-06-21 サンアロマー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プロピレン製シート
JP2018095698A (ja) * 2016-12-09 2018-06-21 株式会社エフピコ 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ポリプロピレン製シート、ポリプロピレン製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二次成形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18606A (ja) 1985-03-25 1986-09-29 Sumitomo Chem Co Ltd α−オレフイン重合体の製造法
JPS61287904A (ja) 1985-06-14 1986-12-18 Sumitomo Chem Co Ltd α−オレフイ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762492B2 (ja) * 1988-11-16 1998-06-04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延伸フィルム
JP2950168B2 (ja) 1993-12-08 1999-09-20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α−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ならびに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575865B2 (ja) 1995-04-21 2004-10-13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
JP4515023B2 (ja) 2002-12-04 2010-07-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α−オレフィン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α−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01880419B (zh) * 2004-04-22 2012-08-29 东丽株式会社 微孔性聚丙烯薄膜
JP2014185297A (ja) * 2013-03-25 2014-10-0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JP6477472B2 (ja) 2013-07-23 2019-03-06 東洋紡株式会社 延伸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CN109312125A (zh) * 2016-06-07 2019-02-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注射成型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07156A (ja) * 2010-05-26 2012-01-12 Toray Ind Inc 多孔性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JP2018095699A (ja) * 2016-12-09 2018-06-21 サンアロマー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プロピレン製シート
JP2018095698A (ja) * 2016-12-09 2018-06-21 株式会社エフピコ 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ポリプロピレン製シート、ポリプロピレン製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二次成形体
CN108219295A (zh) * 2016-12-09 2018-06-29 富比食品包装有限公司 聚丙烯组合物、聚丙烯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二次成形体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辛忠著: "理论与实践 小分子调控大分子结晶", 30 September 2016,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pages: 8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91549A1 (ja) 2022-05-05
JP2022073267A (ja) 2022-05-17
EP4238740A1 (en) 2023-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8185B (zh)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
DE10320374A1 (de) Polypropylenharzmasse und daraus erhaltene wärmeschrumpfbare Folie
EP2557118B1 (en) Preparation of a soft heterophasic propylene copolymer
CN116348272A (zh) 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双轴拉伸膜和包装袋
TW201412778A (zh) 聚丙烯薄膜
JP5703051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未延伸ポリプロピレンシート、二軸延伸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699574B2 (en) Polypropylene-based resin composition for stretched film,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stretched film
US6812287B2 (en) Propylene-based resin composition and heat-shrinkable film
JP2021161381A (ja) 二軸延伸フィルム、多層フィルム、包装袋、および二軸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EP3555206B1 (en) Polyolefin composition for non-oriented film with improved oxygen barrier property
JP2002348423A (ja) 延伸フィルム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その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延伸フィルム
JP4113793B2 (ja) 熱収縮フィルム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その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収縮フィルム
EP3555181B1 (en)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non-oriented film with improved oxygen barrier property
WO2022091548A1 (ja)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二軸延伸フィルム、二軸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包装袋
JP6942530B2 (ja) 多層二軸延伸フィルムおよび転写フィルム
CN117120523A (zh) 膜、膜的制造方法以及丙烯系聚合物组合物
WO2023139993A1 (ja)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二軸延伸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袋
WO2023079785A1 (ja)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二軸延伸フィルム
JP3566404B2 (ja) 結晶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組成物
JPH08134279A (ja) 結晶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組成物
JP2024515601A (ja)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その調製方法及びその使用。
KR20190064336A (ko) 저온 열접착성 및 수축율이 우수한 수축필름용 폴리프로필렌 수지 조성물
JP6064553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射出成形体
JPH0420542A (ja) 空洞含有延伸成形物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