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312C - 通知装置及具有该通知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知装置及具有该通知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312C
CN1163312C CNB988129752A CN98812975A CN1163312C CN 1163312 C CN1163312 C CN 1163312C CN B988129752 A CNB988129752 A CN B988129752A CN 98812975 A CN98812975 A CN 98812975A CN 1163312 C CN1163312 C CN 116331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requency
vibrating body
resonant frequency
ampli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8129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5771A (zh
Inventor
亿ڿ�Ӣ
浜口俊英
源野广和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05276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99503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66748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36380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85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5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3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1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207Driving circuits
    • B06B1/0223Driving circuits for generating signals continuous in time
    • B06B1/0269Driving circuits for generating signals continuous in time for generating multiple frequencies
    • B06B1/0284Driving circuits for generating signals continuous in time for generating multiple frequencies with consecutive, i.e. sequential generation, e.g. with frequency swee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 B06B1/045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using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22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B06B1/0207 for details covered by B06B1/0207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B06B2201/50Application to a particular transducer type
    • B06B2201/52Electrodynamic transducer
    • B06B2201/53Electrodynamic transducer with vibrating magnet or co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22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B06B1/0207 for details covered by B06B1/0207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B06B2201/70Specific appl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03Transducers capable of generating both sound as well as tactile vibration, e.g. as used in cellular 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在具有安装有用于接收驱动信号的供给而起共振的振动体的通知单元(2)、将驱动信号供给通知单元(2)的信号生成电路(5)的通知装置中,信号生成电路(5)生成频率在包含通知单元2的振动体的共振频率的一定范围内变动的驱动信号(Dv),并供给通知单元(2)。在此,驱动信号的频率的变化幅度与由决定振动体的共振频率的参数的公差引起的共振频率偏移幅度对应而设定。另外,驱动信号具有矩形波或正弦波的交替波形,频率按1.37~2.98Hz周期性地变化。根据该通知单元,尽管振动体的共振频率有偏移,但仍可以得到充分的通知效果。

Description

通知装置及具有该通知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便携式电话机、传呼机等无线通信装置内,用于通知来电的通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携式电话机安装有利用音响,即具有可听带宽的频率的振动通知来电的音响发生装置(振铃器)、利用可以感觉到的振动,例如具有数百Hz以下的频率的振动通知来电的振动发生装置,根据情况,可以将两者分开使用。
但是,像便携式电话机那样的小型机器几乎没有用于安装音响发生装置和振动发生装置两者的剩余的空间,从而存在由于这两个装置而使机器大型化的问题。
因此,申请人提出了如图9所示的便携式电话机(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平10-14194号)。该便携式电话机是在突出天线1的扁平的筐体11的表面上具有用于输出受话话音的受话部12、0~9数字键等操作按键14、用于输入送话话音的送话部13等,在筐体11内部的适当的地方安装有可以利用音响和振动双方通知来电的通知单元2。
通知单元2包括由第1驱动信号在可听带的第1频率驱动而产生声波的第1振动体、由第2驱动信号在比上述第1频率还低的第2频率<数百Hz以下>驱动而产生振动的第2振动体和产生第1驱动信号和第2驱动信号的信号发生电路。第1和第2振动体安装于共同的机壳内,第1振动体构成为通过第1振动板给机壳安装线圈,而第2振动体构成为通过第2振动板给机壳安装磁体,该磁体中形成有收容第1振动体的线圈的磁隙。
具体说来,在如图2所示的圆筒状的机壳21安装有主要用于产生声波的第1振动体4、主要用于产生振动的第2振动体3,机壳21在圆筒状主体22的前面开口部安装有具有放音口25的环形状前壳构件24,同时在主体22的背面开口部安装有环形状的后壳构件23,整体的结构紧凑。
第1振动体4包括周边部夹在机壳主体22和前壳构件24之间的圆形的第1振动板41、固定于第1振动板41的背面的线圈42。该第1振动体4具有超过数百Hz的可听带的共振频率。
另一方面,第2振动体3包括外周部夹在机壳主体22和后壳构件23之间的环形状的第2振动板34、固定于第2振动板34的内周部的外轭32、向轴方向(上下方向)起磁,固定于外轭32的前面的永久磁体31、由固定于永久磁体31的前面的内轭33构成,并在外轭32和内轭33的对置面间形成的环形状的磁隙部上下可动地收容了上述第1振动体4的线圈42。该第2振动体3具有比数百Hz还低的共振频率。
图11表示第1振动体4的振动特性Cs和第2振动体3的振动特性Cv,振幅在各振动体4、3的共振频率Fs、Fv产生峰值。
因此,作为声音驱动信号和振动用驱动信号,通过将上述共振频率Fs、Fv供给通知单元2的线圈42,可以得到较好的通知效果。
即进行利用话音的通知时,如图10(a)所示,将与共振频率Fs一致的频率(例如2KHz左右)的声音驱动信号Ds供给上述线圈42,进行利用振动的通知时,如图10(b)所示,将与共振频率Fv一致的频率(例如100Hz左右)的振动用驱动信号Dv供给上述线圈42。
在将声音驱动信号Ds供给通知单元2的线圈42时,由于向半径方向贯通磁隙部的磁力线和流过线圈42的周围方向的电流的关系,由弗来明的左手定律,在线圈42产生轴方向的驱动力。在此,由于驱动力是在共振点的频率上起作用,所以第1振动体4起共振,并产生声波。与此相反,由于第2振动体3共振点有偏移,所以几乎不起共振。通过该声波的产生,在听觉上通知来电。
另一方面,将振动用驱动信号Dv供给通知单元2的线圈42时,虽然同样在线圈42产生轴方向的驱动力,但由于第1振动体4的共振点偏离该驱动力的频率,所以第1振动体4几乎不起振动,在该驱动力的频率具有共振点的第2振动体3受到该驱动力的反作用力而起共振,并产生振动。通过该振动的产生,在体感上通知来电。
但是,在上述通知单元2中,由于振动板41、34、外轭32、内轭33和永久磁体31的形状尺寸、材料等决定振动体4、3的共振频率的参数的公差,不能避免各振动体4、3的共振频率发生偏移。例如,构成第2振动体3的第2振动板34的厚度具有120um±8um的公差,板子厚度t为120um时的共振频率Fv为100Hz时,由于共振频率Fv正比于板子厚度t的1.5次方,所以共振频率的偏移成为100Hz±10Hz。
图12表示由于尺寸公差等,实线的振动特性a偏离虚线的振动特性b、c的状态。如果按没有偏移的振动特性a的共振频率驱动发生偏移的振动特性b的振动体,就不发生共振,振动体的振幅从共振点的峰值Wp大幅度地降低到W。像这样,忽视共振频率的偏移,用一定频率的驱动信号驱动通知单元时,振动体的振幅也发生偏移,从而存在不能得到充分的通知效果的问题。
另外,近年的便携式电话机中,可以设定来电时显示主叫用户的电话号码、将电话机作为传呼机工作等各种工作模式,随着像这样的工作功能的多样化,作为通知单元的通知功能不仅要有来电通知功能,还需要有通知在电话机设定的各种工作模式的功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尽管共振频率有偏移,但还能够得到充分的通知效果的通知装置及具有该通知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可以进行包含来电通知的多种通知工作,而且具有尽管共振频率有偏移,但还能够得到充分的通知效果的通知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用于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的本发明的一种通知装置,具有用于接驱动信号的供给而起共振的振动体、在通知工作时将驱动信号供给该振动体的信号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信号具有矩形波或正弦波的交替波形;所述驱动信号的频率在包含振动体的共振频率的范围内周期地变动,在该变动过程中通过共振频率,该变动周期Tm设定在频率0.5~10Hz的范围中。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通知装置,即使由于振动体的尺寸公差等共振频率有偏移,由于驱动信号的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反复变化,所以在该变化过程中在与真正的共振频率一致的时间点上发生共振,从而也可以得到较大振幅。之后,驱动信号的频率偏离真正的共振频率时,不发生共振,振幅变小,但通过使再次与共振频率一致,增大振幅。像这样,随着驱动信号的频率的变化,振动体的振幅以共振时的振幅为峰值,反复增减。
具体结构中,驱动信号的频率的变化幅度与由决定振动体的共振频率的参数的公差引起的共振频率的偏移幅度对应。在此,由参数的公差引起的共振频率的偏移幅度可以通过实验、经验或理论求出,通过使之对应该偏移幅度,可以合理地决定驱动信号的频率的变化幅度。
例如,振动体的共振频率为实际上听不到的程度的低频,具体为数百Hz以下的低频,在共振频率上的振动体的振动具有可以感觉到的程度的振幅。由此,可以得到体感的通知效果。
驱动信号具有脉冲状或正弦波状的交替波形,希望该频率按0.5~10Hz的范围、更希望按1.37~2.98Hz的范围、最希望按2.18Hz周期,周期性地变化。由此,按体感效果好的周期发生共振。
根本发明的一种通知装置,具有用于接收驱动信号的供给而起共振的振动体、在通知工作时将驱动信号供给该振动体的信号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信号的频率以包含振动体的共振频率的范围为振幅的三角波、正弦波、或锯齿状波变化,在该变动过程中通过共振频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通知装置,具有用于接收驱动信号的供给而起共振的振动体、在通知工作时将驱动信号供给该振动体的信号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信号的频率在包含振动体的共振频率的范围内,阶梯性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在该逐渐增大或逐渐小的过程中通过共振频率。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为了通知来电,具有上述本发明的通知装置。根据该无线通信装置,即使通知装置的共振频率有偏移,也可以得到充分的通知效果,所以,能够准确地传达来电。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通知装置和具有该通知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尽管共振频率有偏移,但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生共振,振动体的振幅以共振时的振幅为峰值,反复增减,所以,可以在听觉上或体感上得到较好的通知效果。
用于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的本发明的一种内装有用于进行包含来电通知的多种通知工作的通知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该通知装置包括用于接收驱动信号的供给而起共振的振动体、将驱动信号供给该振动体的信号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生成电路具有:驱动信号供给电路,具有按照通知内容、生成对各通知内容不同的通知指令信号的指令信号生成单元,以及接收通知指令信号、频率在包含振动体的共振频率的范围内变动、同时生成该频率的变动状态对各通知指令信号不同的驱动信号、并供给振动体的驱动信号生成单元。
在上述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即使由于通知装置的振动体的尺寸公差等共振频率有偏移,由于驱动信号的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反复变化,所以,在该驱动过程中与真正的共振频率一致的时间点上发生共振,从而能够得到较大的振幅。之后,驱动信号的频率偏离真正的共振频率时,不发生共振,振幅变小,但通过使再次与共振频率一致,振幅增大。像这样,随着驱动信号的频率的变化,振动体的振幅以共振时的振幅为峰值,反复增减。
另外,根据来电或其他装置工作,生成用于通知其工作的特定的通知指令信号,根据该通知指令信号,生成用于按不同的振动状态驱动振动体的驱动信号。例如,通常来电时,根据来电通知指令信号,生成上述振动频率的变化连续的第1驱动信号,另一方面,来自特定的主叫用户的来电时,根据主叫用户通知指令信号,生成按一定周期断续的第2驱动信号。由第1驱动信号驱动通知装置时,按一定周期发生共振,与此不同,由第2驱动信号驱动通知装置时,间歇周期性地发生共振。利用该振动状态的区别,可以识别主叫用户。
另外,设定电话机的工作模式时,根据模式通知指令信号,生成上述频率的变动具有第1周期的驱动信号,设定为传呼机功能等其他工作模式时,根据模式通知指令信号,生成上述频率变化具有第2周期的驱动信号。于是,按照不同的工作模式,在间歇周期性共振的发生状态发生区别。利用该振动状态的区别,可以识别工作模式。
具体结构中,驱动信号的频率的变动幅度与由决定振动体的共振频率的参数的公差引起的共振频率的偏移幅度对应。在此,由参数的公差引起的共振频率的偏移幅度可以通过实验、经验或理论求出,通过使之对应该偏移幅度,可以合理地决定驱动信号的频率的变化幅度。
例如,振动体的共振频率比可听带频率还低、具体为数百Hz以下的低频,共振频率上的振动体的振动具有可以感觉到的程度的振幅。由此,可以得到体感的通知效果。
驱动信号具有脉冲状或正弦波状的交替波形,该频率按1~数赫兹周期性地变动。由此,按体感效果好的周期发生共振。而且,驱动信号的频率按照三角波、正弦波、或锯齿状波变化。特别是,将驱动信号的频率按照锯齿状波变化时,按与该锯齿状波的周期一致的一定的周期发生共振,可以进行没有不快感的通知。而且,驱动信号的频率的变动不局限于连续的波形,也可以是阶梯性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的波形。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尽管共振频率有偏移,但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生共振,振动体的振幅以共振时的振幅为峰值,反复增减,所以,可以得到在听觉上或体感上较好的通知效果。另外,可以利用振动状态的不同,识别通知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机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通知单元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表示驱动信号的频率和振动体的振幅的关系的波形图。
图4是驱动信号的波形图。
图5是表示另一例的驱动信号的频率和振动体的振幅的关系的波形图。
图6是表示又另一例的驱动信号的频率的变化的波形图。
图7是表示振动用信号处理电路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该振动用信号处理电路的工作的波形图。
图9是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10是表示现有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声音驱动信号和振动用驱动信号的波形图。
图11是表示振动体的振动特性的曲线图。
图12是说明由于共振频率的偏移的振幅降低的图。
图13是表示为了求出调制频率的最适合范围而进行的实验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机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15是表示调制信号发生电路的结构例的图。
图16是表示该调制信号发生电路的工作的波形图。
图17是表示为了工作模式识别而采用的2种调制信号的波形图。
图18是表示为了工作模式识别而采用的3种调制信号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图面具体说明对图9所示的便携式电话机实施本发明的2个例子。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如图9所示,在突出天线1的扁平的筐体11的表面具有安装有扬声器的受话部12、0~9数字键等操作按键14、安装有麦克风的送话部13等,在筐体11内部的适当的地方安装有用于利用音响或振动通知来电的通知单元2。
通知单元2在如图2所示的共同的机壳21内安装有主要用于产生声波的第1振动体4和主要用于产生振动的第2振动体3。机壳21的构成为在圆筒状主体22的前面开口部安装有具有放音口25的环形状的前壳构件24,同时在主体22的背面开口部安装有环形状的后壳构件23。
第1振动体4包括周边部夹在机壳主体22和前壳构件24之间的圆形的第1振动板41、固定于第1振动板41的背面的线圈42。该第1振动体4具有超过数百Hz的可听带的共振频率。
另一方面,第2振动体3包括外周部夹在机壳主体22和后壳构件23之间的环形状的第2振动板34、固定于第2振动板34的内周部的外轭32、向轴方向(上下方向)起磁,固定于外轭32的前面的永久磁体31、固定于永久磁体31的前面的内轭33,在外轭32和内轭33的对置面间形成的环形状的磁隙部上下可动地收容了上述第1振动体4的线圈42。该第2振动体3具有实际上听不到的程度的频带,例如50Hz~300Hz的共振频率。
另外,第1和第2振动板41、34可以由金属、橡胶、树脂等众所周知的弹性材料形成。而且,第2振动板34为了得到较大位移量,根据需要形成有切口等。
图1表示具有上述通知单元2的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机的主要部分的电路结构。该便携式电话机通过操作按键14的操作,可以选择利用音响的来电通知或利用振动的来电通知的利用任一个的来电方法,按照该选择操作,呼出设定电路55对控制电路54进行呼出方法的设定。
通知单元2通过开关59连接声音信号生成电路57和振动用信号生成电路5,由控制电路54控制开关59的切换工作。
通过天线1按一定周期恒常接收从基站发来的电波,接收到的信号由无线电路51进行频率变换和解调后,供给信号处理电路52,并抽取数字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信号处理电路52的工作由控制电路54控制。
将从信号处理电路52得到的控制信号供给来电检测电路53,检测有无对本局的呼出。另一方面,从信号处理电路52得到的音频信号经省略图示的音频信号处理电路,从扬声器放出话音。
声音信号生成电路57是为了进行利用音响的通知,产生可听带频率的声音驱动信号Ds的电路。而振动用信号生成电路5是为了进行利用可以感觉到的振动的通知,产生数百Hz以下的低频的振动用驱动信号Dv的电路,并包括调制信号发生电路56和振动用信号处理电路58。以后说明调制信号发生电路56和振动用信号处理电路58的具体结构。
控制电路54在由来电检测电路53检测对本局的呼出时,按照操作按键14的呼出设定,切换开关59。只利用话音通知来电时,将开关59切换到声音信号生成电路57侧,只将声音驱动信号供给通知单元2。另一方面,只利用振动通知来电时,将开关59切换到振动用信号生成电路5侧,只将振动用驱动信号供给通知单元2。
如图10(a)所示,声音信号生成电路57生成的声音驱动信号Ds是按16Hz周期断续具有可听带2KHz频率的脉冲信号而形成,通过该脉冲的断续,生成像“叮铃铃”容易听到的通知音,2KHz的频率与图11所示的振动特性Cs的共振频率Fv一致。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振动用信号生成电路5生成的振动周驱动信号Dv以人体容易感觉到振动的100Hz左右的频率为中心,频率例如在100Hz±10Hz范围内周期性地变化,中心频率100Hz与图11所示的振动特性Cv的共振频率Fv一致。
图3<a>表示将振动用驱动信号Dv的频率F按照三角波变化的例子,频率F以Fm=100Hz为中心频率,具有±ΔF=±10Hz的变化幅度,该变化频率(1/Tm)设定在0.5~10Hz的范围内。在此,频率的变化幅度±ΔF取决于由决定第2振动体3的共振频率的参数的公差引起的共振频率的偏移幅度。
此时,假设第2振动体3的共振频率没有偏移,在频率F与中心频率Fm一致时发生共振,如图(b)中用实线所示,可以得到以共振点的振幅Wp为峰值变化的振幅曲线Wa。
另外,在第2振动体3的共振频率产生由于振动板等的尺寸公差的偏移,例如,即使在同图(a)的P点存在真正的共振点,也在驱动信号的频率F通过该P点的时间点上发生共振,同图<b>中用虚线所示,可以得到以共振点上的振幅Wp为峰值变化的振幅曲线Wb。
像这样,通过在Fm±ΔF的范围内变化振动用驱动信号Dv的频率,尽管共振频率有偏移,但通常可以得到以共振点上的振幅Wp为峰值变化的振幅,可以得到充分的通知效果。而且,该振幅的变化更进一步增大体感的通知效果。
与此不同,按一定频率Fm驱动第2振动体3时,如果第2振动体3的共振频率发生偏移,就不发生共振,如图3(b)中用2点锁线所示,第2振动体3的振幅为从共振点的峰值Wp大幅度降低后的小的振幅值W’。因此,不能得到充分的通知效果。
振动用驱动信号Dv的频率不局限于按三角波变化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按正弦波或锯齿状波变化的方式。例如,如图5(a)所示,按锯齿状波变化时,假设第2振动体3的共振频率没有偏移时,如图(b)中用实线所示,可以得到以共振点上的振幅Wp为峰值变化的振幅曲线Wa,即使第2振动体3的共振频率有偏移,如图(b)中用虚线所示,也可以得到以共振点上的振幅Wp为峰值变化的振幅曲线Wb。特别是,由于此时第2振动体3的共振按一定周期发生,所以可以实现没有不快感的通知。
另外,如图6所示,振动用驱动信号Dv的频率可以采用以微小的频率幅度阶梯性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的方式。此时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由调制信号发生电路56和振动用信号处理电路58构成振动用信号生成电路5。在此,调制信号发生电路56是产生用于对振动用驱动信号的频率进行调制的调制信号Sm的电路,调制信号形成为与按图3(a)或图5(a)所示的振动用驱动信号的频率的变化波形同一波形。像这样的调制信号的形成可以采用现有的众所周知的信号发生电路。
另一方面,振动用信号处理电路58可以是例如同图7所示的结构。该振动用信号处理电路58中,由电容元件C和电阻元件R1、R2构成的充电部6的输出端通过第1比较器61和第2比较器62连接至RS触发电路63,同时该RS触发电路63的输出端连接放电控制用晶体管64和T触发电路65。第1比较器61的反相输入端子输入上述的调制信号Sm,第2比较器62的正相输入端子输入参考电压信号Vref。
图8表示上述振动用信号处理电路58的工作。即由于充电部6收到电力的供给而充电,从该充电部6输出的电压信号Vo渐渐增大,如果该信号的大小达到调制信号Sm的电平,第1比较器61就将设置信号供给RS触发电路63,RS触发电路63的输出成为ON。结果,晶体管64成为ON,充电部6开始放电。
接着,如果从充电部6输出的电压信号Vo降低到参考电压信号Vref电平时,第2比较器62就成为ON,第2比较器62将设置信号供给RS触发电路63,RS触发电路63的输出成为OFF。结果,晶体管64成为OFF,充电部6又开始充电。
像这样,充电部6反复进行充放电(图8(a)),在RS触发电路63的输出So反复ON/OFF的过程中(图8(b)),与该输出So的上升沿同步,T触发电路65的输出从ON切换到OFF、从OFF切换到ON。
结果,在T触发电路65中,如图(c)所示,在电压信号Vo每次达到调制信号Sm电平时,可以得到导通/截止的驱动信号Dv。在此,由于调制信号Sm例如按三角波变化,驱动信号Dv的周期To也按三角波变化,所以,可以得到如图4所示的调制驱动信号Dv。
关于调制驱动信号Dv的周期To的变化频率,即调制信号Sm的频率,为了检测其最适合的范围,首先将3名被试验人员(A、B、C)作为对象,进行确认通知效果的试验。试验中,将上述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传呼机放在被试验人员的手掌上,连续地变化调制频率,让他们报告振动感觉。将报告值设为在振感最强时为100、没有振感时为0的任意数值。在另一试验中,采用先检索使振感为100时的调制频率,接着,逐渐变化调制频率,有振感变化时适当报告的方式。图13示出其结果。
从图13中可以看出3名被试验人员都是在调制频率1.5~2.5Hz时振感最强,随着离开该范围,振感降低。由该结果中可知,振感的降低量虽然有个人差,但由于变化倾向是一致的,所以,可以认为图13是表示知觉特性的基本变化特性曲线的图。
下面,将上述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传呼机)放在10名被试验人员(a~j)的手掌上,连续地变化调制频率,让他们报告振感度最强的调制频率(最适合调制频率)。表1表示其结果。
表一
被试验员 最适合调制频率[Hz]
a  2.25
  b   2.31
  c   2.10
  d   2.03
  e   2.77
  f   2.11
  g   2.29
  h   1.85
  i   1.83
  j   2.23
    Ave±SD   2.177±0.268
由此表可知,由于最适合调制频率的个人差很小,所以,可以将它们的平均值Ave=2.177Hz作为普遍的最适合调制频率。而且,由于表1的最适合调制频率的标准偏差SD为0.268,所以,如果将调制频率设定在以上述平均值Ave为中心,标准偏差SD的3倍范围(Ave±3SD),即1.37~2.98Hz的范围内,就可以对几乎所有的用户都给予非常好的通知效果。
实施例2
安装于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内的通知单元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通知单元2相同。
图14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机的主要部分的电路结构。而且,对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电路相同的结构元件附加同一标号,省略其说明。
声音信号生成电路57与第1实施例一样,是为了进行利用音响的通知而产生可听带频率的声音驱动信号Ds的电路。另一方面,振动用信号生成电路5是为了进行利用可以感觉到的振动的通知而产生数百Hz以下的低频的振动用驱动信号Dv的电路,并由调制信号发生电路56和振动用信号处理电路58构成。以后再说明调制信号发生电路56和振动用信号处理电路58的具体结构。
另外,介于振动用信号生成电路5和切换开关59之间有ON/OFF开关71,由控制信号生成电路72控制调制信号发生电路56和ON/OFF开关71的工作。
如图14所示,调制信号发生电路56具有周期切换部7,通过从控制信号生成电路72向周期切换部7输入控制信号,切换用于供给振动用信号处理电路58的调制信号Sm的周期。
图15表示调制信号发生电路56的具体的结构例,图16(a)(b)表示该调制信号发生电路56的工作。该调制信号发生电路56具有第1和第2比较器7374、多个参数选择电阻R1、R2、R3、切换开关S、反馈电阻Rb、Rc、电容器C等,由参数选择电阻R1、R2、R3和切换开关S构成周期切换部7。切换开关S由上述控制信号生成电路72供给的控制信号进行切换。结果,根据参数选择电阻的电阻值R,变化图16(b)所示的第2比较器74的输出电压调制信号Sm的斜率VB/CR。而且,图15中的E点的电压E如图16(a)所示,每次从(E=Vcc-VB)上升到(E=Vcc+VB)时,如图(b)所示,第2比较器74的输出电压降低,从而可以得到锯齿状的调制信号Sm。于是,可以将调制信号Sm的周期切换成多种。
控制信号生成电路72根据从控制电路54得到的模式通知指令信号,生成对构成周期切换部7的上述切换开关S的切换控制信号和对ON/OFF开关71的ON/OFF控制信号。
例如,对于预先已登录特定的1或多个主叫用户的电话号码的情况,在来自没有登录的主叫用户的来电时,由来电检测电路53检测该来电,控制电路54生成指令有这样来电意旨的通知的模式通知指令信号,并供给控制信号生成电路72。由此,控制信号生成电路72控制调制信号发生电路56的周期切换部7,如图17(a)所示,产生具有一定周期T0的锯齿状波的调制信号,同时将ON/OFF开关71恒常设为导通,将按照该调制信号频率变化的驱动信号供给通知单元2。结果,通知单元2按周期T0发生共振。
与此不同,在来自已登录的主叫用户的来电时,由来电检测电路53检测该来电,控制电路54生成指令有这样来电意旨的通知的模式通知指令信号,并供给控制信号生成电路72。由此,控制信号生成电路72控制调制信号发生电路56的周期切换部7,如图17(a)所示,产生具有一定周期T0的锯齿状波的调制信号,同时如图(b)所示,按一定周期T1导通/截止ON/OFF开关71。由此,如图(c)所示,将按周期T1反复导通/截止的断续的驱动信号供给通知单元2。结果,在通知单元2在驱动信号的导通期间发生共振、在截止期间停止共振,振动状态发生变化。由此,可以识别有来自已登录的主叫用户的来电。
另外,对于便携式电话机具有例如电话机、传呼机和无线收发两用机3个工作模式的情况,设定为作为电话机的工作模式时,根据来电,控制信号生成电路72控制调制信号发生电路56的周期切换部7,如图18(a)所示,产生具有一定周期T2的锯齿状波的调制信号,同时将ON/OFF开关71恒常设为导通,将按照该调制信号频率变化的驱动信号供给通知单元2。结果,在通知单元2按周期T2发生共振。
与此不同,设定为作为传呼机的工作模式时,控制信号生成电路72控制调制信号发生电路56的周期切换部7,如图18(b)所示,产生具有一定周期T3的锯齿状波的调制信号,同时将ON/OFF开关71恒常设为导通,将按照该调制信号频率变化的驱动信号供给通知单元2。结果,在通知单元2按与图(a)的情况不同的周期T3发生共振。
另外,设定为作为无线收发两用机的工作模式时,控制信号生成电路72控制调制信号发生电路56的周期切换部7,如图18(a)所示,发生具有一定周期T2的锯齿状波的调制信号,同时按一定周期T4导通/截止ON/OFF开关71。由此,如图(c)所示,将按周期T4反复导通/截止的驱动信号供给通知单元2。结果,在通知单元2在驱动信号的导通期间发生共振,在截止期间停止共振,从而断续周期性共振的发生。
因此,根据上述振动状态的不同,可以识别在何种工作模式下有来电。
另外,如图17(c)和如图18(c)所示,控制信号生成电路72的ON/OFF开关71的导通/截止时刻最好与调制信号的频率变化的上升沿或下降沿同步。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尽管共振频率有偏移,但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生共振,振动体的振幅以共振时的振幅为峰值反复增减,所以,可以得到在听觉上或体感上较好的通知效果。而且,还可以根据振动状态的不同,识别通知内容。
另外,本发明的各部结构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的范围记载的技术范围内可以有多种变化形式。例如,本发明不局限于如图2所示的兼有声音发生装置和振动发生装置的功能的通知单元2,也可以是分别具有声音发生装置和振动发生装置的通知装置。另外,作为通知单元2的振动体不局限于如上述的利用磁力的振动体,只要是利用共振的振动体,就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多种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利用压电元件的振动体。
在第1实施例中,由微机构成振动用信号生成电路5,可以通过软件处理生成如图4所示的调制驱动信号Dv。而且,由微机构成振动用信号生成电路5和ON/OFF开关71,可以通过软件处理生成上述驱动信号。
另外,第2实施例中,作为利用振动状态的不同的通知内容不局限于来电时的工作模式的通知,可以包含例如电池电压降低的警告等多种功能工作的通知。而且,通过组合图17(a)(c)所示的驱动信号的导通/截止以及导通/截止周期的切换和图18(a)(b)所示的驱动信号的变化周期的切换,可以通知多个工作内容。

Claims (15)

1.一种通知装置,具有用于接收驱动信号的供给而起共振的振动体、在通知工作时将驱动信号供给该振动体的信号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信号具有矩形波或正弦波的交替波形;
所述驱动信号的频率在包含振动体的共振频率的范围内周期地变动,在该变动过程中通过共振频率,该变动周期Tm设定在频率0.5~10Hz的范围中。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动周期Tm设定在1.37~2.98Hz范围内。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动周期Tm设定在2.18Hz。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
驱动信号的频率的变化幅度与由决定振动体的共振频率的参数的公差引起的共振频率的偏移幅度对应。
5.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记载的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振动体具有机壳、在该机壳的内周壁具有固定端的振动板、固定于该振动板的自由端的磁体、在该磁体对置配备的线圈,并将驱动信号供给线圈。
6.一种通知装置,具有用于接收驱动信号的供给而起共振的振动体、在通知工作时将驱动信号供给该振动体的信号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信号的频率以包含振动体的共振频率的范围为振幅的三角波、正弦波、或锯齿状波变化,在该变动过程中通过共振频率。
7.一种通知装置,具有用于接收驱动信号的供给而起共振的振动体、在通知工作时将驱动信号供给该振动体的信号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信号的频率在包含振动体的共振频率的范围内,阶梯性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在该逐渐增大或逐渐小的过程中通过共振频率。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
驱动信号的频率的变化幅度与由决定振动体的共振频率的参数的公差引起的共振频率的偏移幅度对应。
9.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振动体具有机壳、在该机壳的内周壁具有固定端的振动板、固定于该振动板的自由端的磁体、在该磁体对置配备的线圈,并将驱动信号供给线圈。
10.一种内装有用于进行包含来电通知的多种通知工作的通知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该通知装置包括用于接收驱动信号的供给而起共振的振动体、将驱动信号供给该振动体的信号生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生成电路具有:
驱动信号供给电路,具有按照通知内容、生成对各通知内容不同的通知指令信号的指令信号生成单元,以及接收通知指令信号、频率在包含振动体的共振频率的范围内变动、同时生成该频率的变动状态对各通知指令信号不同的驱动信号、并供给振动体的驱动信号生成单元。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驱动信号生成单元生成所述频率的变化对应通知指令信号连续、或按对应通知指令信号的特定周期断续的驱动信号。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驱动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具有所述频率的变化与通知指令信号对应的特定周期的驱动信号。
13.按照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驱动信号的频率的变化幅度与由决定振动体的共振频率的参数的公差引起的共振频率的偏移幅度对应。
14.按照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指令信号生成单元生成用于通知来电的来电通知指令信号、用于区别主叫用户的主叫用户通知指令信号、以及/或用于通知装置的工作模式的模式通知指令信号。
15.按照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知装置的振动体具有机壳、在该机壳的内周壁具有固定端的振动板、安装于该振动板的自由端的磁体、在该磁体对置配备的线圈,并将驱动信号供给线圈。
CNB988129752A 1998-01-08 1998-12-28 通知装置及具有该通知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331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01/1998 1998-01-08
JP250198 1998-01-08
JP105276/1998 1998-04-16
JP10527698A JP2995032B2 (ja) 1998-04-16 1998-04-16 無線通信装置
JP26674898A JP3363800B2 (ja) 1998-01-08 1998-09-21 報知装置及びこれを具えた無線通信装置
JP266748/1998 1998-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5771A CN1285771A (zh) 2001-02-28
CN1163312C true CN1163312C (zh) 2004-08-25

Family

ID=27275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1297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3312C (zh) 1998-01-08 1998-12-28 通知装置及具有该通知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936251B1 (zh)
EP (1) EP1053796B1 (zh)
KR (1) KR100501129B1 (zh)
CN (1) CN1163312C (zh)
CA (1) CA2318568C (zh)
DE (1) DE69837053T2 (zh)
HK (1) HK1033443A1 (zh)
ID (1) ID25920A (zh)
WO (1) WO199903493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2073B (zh) * 2005-02-03 2012-06-20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的声音再生的音频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50150B1 (en) * 2000-11-21 2005-02-0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Portable device
JP4630957B2 (ja) 2000-06-16 2011-02-09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型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並びに携帯用通信機器
JP2002119912A (ja) * 2000-10-12 2002-04-23 Nec Saitama Ltd 複合音響アクチュエータ駆動回路及び携帯情報端末
KR100419161B1 (ko) * 2001-08-22 2004-02-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다기능 액츄에이터
JP4469261B2 (ja) * 2004-11-22 2010-05-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信号伝送装置
EP1716935A1 (en) * 2005-04-26 2006-11-02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Vibrator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390437B2 (en) * 2008-04-25 2013-03-05 Google Inc. Ultrasonic vibrator
CN103297904B (zh) * 2013-05-18 2015-09-02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振膜扬声器模组
CN104735949B (zh) * 2013-12-19 2019-0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喇叭振膜线圈的驱动装置、散热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JP7011164B2 (ja) * 2018-03-15 2022-02-1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光走査装置
CN209201321U (zh) * 2018-12-05 2019-08-0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23064A (en) * 1968-10-11 1971-11-23 Bell & Howell Co Paging receiver having cycling eccentric mass
US3628150A (en) * 1970-08-03 1971-12-14 Zenith Radio Corp Selective paging system
US4674069A (en) * 1982-12-16 1987-06-16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System for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data relating to moving bodies
DE3340808A1 (de) * 1983-11-11 1985-05-23 Blaupunkt-Werke Gmbh, 3200 Hildesheim Warntongeber fuer mobile verkehrsrundfunkempfaenger
JP2570923Y2 (ja) * 1991-05-17 1998-05-13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型変換器
GB2287377B (en) 1991-06-12 1995-12-13 Mitel Corp Digitally controlled ringer signal generation
JPH05176498A (ja) * 1991-12-20 1993-07-13 Secoh Giken Inc 振動発生装置
JPH066428A (ja) * 1992-06-18 1994-01-14 Nec Corp 着呼識別機能付電話機
JPH06118964A (ja) 1992-10-01 1994-04-28 Toyota Motor Corp ブザー吹鳴装置
CA2096882A1 (en) 1993-05-25 1994-11-26 William T.E. Hooper Ringmaster
US5649020A (en) * 1994-08-29 1997-07-15 Motorola, Inc. Electronic driver for an electromagnetic resonant transducer
US5524061A (en) 1994-08-29 1996-06-04 Motorola, Inc. Dual mode transducer for a portable receiver
JPH08125720A (ja) 1994-10-28 1996-05-17 Sony Corp 受信機
JPH08238901A (ja) 1995-03-07 1996-09-17 Seiko Instr Inc 振動による信号報知装置
EP0813787B1 (en) 1995-03-08 2001-11-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telephone set having calling party dependent ringing
US5754096A (en) * 1995-05-26 1998-05-19 Seiko Instruments Inc.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vibration informing function
JP3366507B2 (ja) * 1995-09-05 2003-01-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
JPH0998205A (ja) 1995-10-03 1997-04-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携帯無線電話機の呼び出し装置
JP3493592B2 (ja) 1996-02-20 2004-02-03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ペイジャー用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937939B2 (ja) * 1996-04-25 1999-08-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加振器、加振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H09307631A (ja) 1996-05-09 1997-11-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呼出方法
JPH1056498A (ja) 1996-08-07 1998-02-24 Sutatsufu Kk 携帯電話器用着信報知装置
US5828295A (en) * 1996-09-04 1998-10-27 Motorola, Inc. Mode tracking transducer driver for a non-linear transducer
TW353849B (en) * 1996-11-29 1999-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Electric-to-mechanical-to-acoustic converter and portable terminal unit
US5936516A (en) * 1997-01-31 1999-08-10 Motorola, Inc. Vibr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JP3969780B2 (ja) 1997-03-19 2007-09-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2073B (zh) * 2005-02-03 2012-06-20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的声音再生的音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033443A1 (en) 2001-08-31
DE69837053T2 (de) 2007-11-08
KR20010033933A (ko) 2001-04-25
EP1053796B1 (en) 2007-02-07
CN1285771A (zh) 2001-02-28
EP1053796A1 (en) 2000-11-22
KR100501129B1 (ko) 2005-07-18
CA2318568A1 (en) 1999-07-15
DE69837053D1 (de) 2007-03-22
WO1999034934A1 (fr) 1999-07-15
US7936251B1 (en) 2011-05-03
CA2318568C (en) 2007-09-18
ID25920A (id) 2000-11-09
EP1053796A4 (en) 2004-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312C (zh) 通知装置及具有该通知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257021C (zh) 振动源驱动装置
CN1127220C (zh) 寻呼机的振动致动器
CN1177652C (zh) 电-机/声转换器及采用该转换器的电-机/声转换装置
CN1144500C (zh) 电-机-声变换设备
KR100396416B1 (ko) 구동 회로, 전기기계 음향 변환기 및 휴대 단말 장치
CN1717121A (zh) 可以防止振动的多功能致动器
KR20020040626A (ko) 다기능 음향 장치
KR200287504Y1 (ko) 직류 모터 내장형 스피커
WO1998057761A1 (fr) Avertisseur
US20010017491A1 (en) Apparatus having a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forming a sound reproducing means and a part of vibration generating means
KR100870281B1 (ko) 착신 통보 장치와 착신 통보 방법 및 휴대 단말기
JP3263632B2 (ja) 通信機器及びその調整装置
JP3363800B2 (ja) 報知装置及びこれを具えた無線通信装置
CN201114215Y (zh) 来电振动提示器件
JP299503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MXPA00006737A (en) Alerting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the alerting device
KR200222467Y1 (ko) 다기능 전자 음향 변환기의 받침 스프링 구조
KR20040100199A (ko) 공간활용이 용이한 형상을 갖는 전자기기용 착신장치
JPH10272417A (ja) 報知用振動発生装置
JPH11206834A (ja) マッサージ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6624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327

Address after: Kyoto City,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KYOCERA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Sanyo Electric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YOTO CERAM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O ELECTR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327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25

Termination date: 201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