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01321U - 发声器件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01321U CN209201321U CN201822038825.9U CN201822038825U CN209201321U CN 209201321 U CN209201321 U CN 209201321U CN 201822038825 U CN201822038825 U CN 201822038825U CN 209201321 U CN209201321 U CN 2092013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 portion
- fixed
- bottom plate
- microphone device
- damping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07—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 H04R1/2815—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of the bass reflex type
- H04R1/2823—Vents, i.e. ports, e.g. shape thereof or tuning thereof with damping material
- H04R1/2826—Vents, i.e. ports, e.g. shape thereof or tuning thereof with damping material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16—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8—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at the periph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1—Centering
- H04R9/043—Inner suspension or damper, e.g. spid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07—Suspension between moving magnetic core and hous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16—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8—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at the periphery
- H04R7/20—Securing diaphragm or cone resiliently to support by flexible material, springs, cords, or stra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包括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底板和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磁体部及与所述第一磁体部间隔设置的第二磁体部,所述第一磁体部和所述第二磁体部中至少有一个为永磁体,所述底板设有贯穿所述底板的通孔,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阻尼件,所述阻尼件固定于所述底板且完全盖设所述通孔,所述永磁体至少部分抵压所述阻尼件。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将阻尼件置于通孔的内侧,同时利用永磁体抵压阻尼件的局部区域,不易造成泄露孔的堵塞,不仅可在自动磁路胶合线上完成阻尼件的贴合工序,而且有助于降低环境类试验中,阻尼件失效掉落的风险,相对于现有结构,有助于提升效率以及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发声器件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
其中,影响发声器件性能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阻尼的作用,使自由振动衰减的各种摩擦和其他阻碍作用,称之为阻尼。应用好阻尼可以改善频响特性,提高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相关技术的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盆架、固定于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振动系统振动的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在振动时,会压缩发声器件内腔内的气体,因此在电声器件上设置有泄露孔,并在泄露孔的外部贴设阻尼片以起到防尘和提高声阻的作用。然而这样的结构,在外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泄露孔的堵塞,影响产品的声学性能;阻尼片设置在泄露孔的外部,装配时需要在自动线外增加人工贴合工序,同时成品相关环境类试验中存在阻尼片失效掉落的风险,影响产品性能,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效率高且适用于自动化组装的发声器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包括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底板和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磁体部及第二磁体部,所述第二磁体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磁体部的周侧,所述第一磁体部和所述第二磁体部中至少有一个为永磁体,所述底板设有贯穿所述底板且置于所述第一磁体部和所述第二磁体部之间的通孔,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阻尼件,所述阻尼件固定于所述底板且完全盖设所述通孔,所述永磁体至少部分抵压所述阻尼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体部为永磁体,所述第二磁体部与所述底板一体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磁体部为永磁体,所述第一磁体部与所述底板一体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体部与所述第二磁体部均为永磁体,所述第一磁体部和/或所述第二磁体部至少部分抵压所述阻尼件。
优选的,所述通孔置于所述第一磁体部与所述第二磁体部之间,所述第一磁体部与所述第二磁体部抵压所述阻尼件。
优选的,所述通孔为两个且关于所述底板的中心对称。
优选的,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盆架和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第一振膜、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以及支撑固定所述音圈的FPC。
优选的,所述FPC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臂与所述第二固定臂的弹臂,所述第一固定臂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第二固定臂固定于所述音圈远离所述第一振膜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弹性支撑所述音圈的第二振膜,所述第二振膜包括弧形的振动部和由所述振动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臂,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臂,所述振动部与所述弹臂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FPC包括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两个所述FPC环绕所述磁路系统设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的磁路系统包括底板和置于底板上的第一磁体部及第二磁体部,第二磁体部间隔设置于第一磁体部的周侧,第一磁体部和第二磁体部中至少有一个为永磁体,底板包括贯穿底板且置于第一磁体部和第二磁体部之间的通孔,发声器件还包括阻尼件,阻尼件固定于底板且完全盖设通孔,永磁体至少部分抵压阻尼件。将阻尼件置于通孔的内侧,同时利用永磁体抵压阻尼件的局部区域,不易造成泄露孔的堵塞,不仅可在自动磁路胶合线上完成阻尼件的贴合工序,而且有助于降低环境类试验中,阻尼件失效掉落的风险,相对于现有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提升生产效率以及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100,包括盆架1、分别固定于盆架1的振动系统2和磁路系统3以及阻尼件4。
盆架1用于固定支撑振动系统2和磁路系统3。可为圆形或矩形等,本实施方式中以盆架1呈矩形为例进行说明。
振动系统2包括分别固定于盆架的第一振膜21、驱动第一振膜21振动发声的音圈22以及支撑固定音圈的FPC23。
FPC23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臂231和第二固定臂232以及连接第一固定臂231与第二固定臂232的弹臂233,第一固定臂231固定于盆架1,第二固定臂232固定于音圈22远离第一振膜21的一端。
优选的,FPC23包括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两个FPC23环绕磁路系统3设置。
优选的,音圈22与第二固定臂232电连接。
第一振膜21用于振动发声,音圈22固定于第一振膜21并形成悬置。
更优选的,振动系统2还包括弹性支撑音圈22的第二振膜24。
第二振膜24固定于音圈22的远离第一振膜21的一端。
FPC23支撑固定音圈22,比如通过固定于第二振膜24从而固定音圈22。
为了进一步加强所述发声器件100的振动稳定性与可靠性,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振膜24包括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分别固定于同一个FPC23的相对两端,当然,其数量不限于此。两个第二振膜24的结构设置呈分段式且对称,一方面节省了空间,另一方面加强了对音圈22的防摇摆性能,提高了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和可靠性。
具体的,第二振膜24包括弧形的振动部243和由振动部243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的第一固定部241和第二固定部242,第一固定部241固定于FPC23的第一固定臂231,第二固定部242固定于FPC23的第二固定臂232,振动部243与弹臂233间隔设置。即第二振膜24通过FPC23固定于盆架1并对音圈22形成支撑。
上述结构一方面通过FPC23代替音圈引线,直接将音圈22引至外部电源,避免了音圈引线断裂的风险而引起发声器件100可靠性低的问题;另一方面,第二振膜24防止了音圈22振动的摇摆以及加强振动系统2的振动性能,使得发声器件100的发声强度等声学性能更优,稳定性更好。
磁路系统3用于驱动振动系统2振动发声。盆架1、振动系统2及磁路系统3共同围成后腔(未标号),用于提升发声器件100的低频声学性能。
磁路系统3包括底板31和置于底板上的第一磁体部32及与第一磁体部间隔设置的第二磁体部33,这种结构使得第一磁体部32与第二磁体部33之间形成磁间隙(未标号),第一磁体部32和第二磁体部33中至少有一个为永磁体,底板31设有贯穿底板的通孔311。
优选的,通孔311为两个且关于底板31的中心对称,该对称结构使得后腔内的声压调节更平衡。当然,通孔311的数量并不限于此,主要用于平衡后腔声压。
本实施方式中,发声器件100呈矩形,底板31为平板状结构,第一磁体部32位于底板的中央,两个通孔311设于第一磁体部32的相对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发声器件100并不限于矩形,也可为圆形或其它形状,这都是可行的,其通孔311设置位置的原理一样。
阻尼件4固定于底板31且完全盖设通孔311,永磁体至少部分抵压阻尼件4。
阻尼件4盖设通孔311用于阻挡外部异物颗粒进入后腔,提高发声器件100的可靠性;同时允许后腔内的气流与外界空间流通,通过阻尼件4改变后腔的阻尼大小,进而改善其低频失真,提高声学性能。
底板31不局限于平板状结构,只要是能够放置磁体部的结构都可以称之为底板。第一磁体部32和第二磁体部33中至少一个为永磁体,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第一磁体部32为永磁体,第二磁体部33与底板31一体设置时,此时底板31为一具有侧壁的磁碗状结构,第一磁体部32和/或第二磁体部33至少部分抵压阻尼件4。
优选的,通孔311置于第一磁体部32与第二磁体部33之间,第一磁体部32与第二磁体部33抵压阻尼件4。
当第一磁体部32和第二磁体部33均为永磁体时,此时底板31为一平板状结构。
当第二磁体部33为永磁体,第一磁体部32与底板31一体设置时,此时所谓底板31为一T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磁路系统3还包括位于第二磁体部33周侧的边磁钢34和与底板31相对的下夹板35。
优选的,通孔311为两个且关于底板31的中心对称,阻尼件4为两个且关于底板31的中心对称。
在本实施例中,阻尼件4包括透气阻尼片41以及贴设于透气阻尼片41的靠近底板31的一侧的背胶42,背胶42将透气阻尼片41固定于底板31且使透气阻尼片41完全覆盖通孔311。
阻尼件4贴设固定于底板31的靠近振动系统2的一侧,同时利用永磁体抵压阻尼件4的局部区域,不易造成泄露孔的堵塞,在保证发声器件100低频性能的前提下,可实现在自动磁路胶合线上完成阻尼件的贴合工序,同时有助于降低环境类试验中,阻尼件失效掉落的风险,相对于现有结构,有助于提升效率以及降低成本。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的磁路系统包括底板和置于底板上的第一磁体部及第二磁体部,第二磁体部间隔设置于第一磁体部的周侧,第一磁体部和第二磁体部中至少有一个为永磁体,底板包括贯穿底板且置于第一磁体部和第二磁体部之间的通孔,发声器件还包括阻尼件,阻尼件固定于底板且完全盖设通孔,永磁体至少部分抵压阻尼件。将阻尼件置于通孔内侧,同时利用永磁体抵压阻尼件的局部区域,不易造成泄露孔的堵塞,不仅可在自动磁路胶合线上完成阻尼件的贴合工序,而且有助于降低环境类试验中,阻尼件失效掉落的风险,相对于现有结构,有助于提升效率以及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声器件,包括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底板和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磁体部及与所述第一磁体部间隔设置的第二磁体部,所述第一磁体部和所述第二磁体部中至少有一个为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设有贯穿所述底板的通孔,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阻尼件,所述阻尼件固定于所述底板且完全盖设所述通孔,所述永磁体至少部分抵压所述阻尼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部为永磁体,所述第二磁体部与所述底板一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体部为永磁体,所述第一磁体部与所述底板一体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部与所述第二磁体部均为永磁体,所述第一磁体部和/或所述第二磁体部至少部分抵压所述阻尼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置于所述第一磁体部与所述第二磁体部之间,所述第一磁体部与所述第二磁体部抵压所述阻尼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两个且关于所述底板的中心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盆架和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第一振膜、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以及支撑固定所述音圈的FPC。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FPC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臂与所述第二固定臂的弹臂,所述第一固定臂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第二固定臂固定于所述音圈远离所述第一振膜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弹性支撑所述音圈的第二振膜,所述第二振膜包括弧形的振动部和由所述振动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臂,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臂,所述振动部与所述弹臂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FPC包括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两个所述FPC环绕所述磁路系统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038825.9U CN209201321U (zh) | 2018-12-05 | 2018-12-05 | 发声器件 |
PCT/CN2019/110863 WO2020114085A1 (zh) | 2018-12-05 | 2019-10-12 | 发声器件 |
US16/695,110 US10979819B2 (en) | 2018-12-05 | 2019-11-25 | Sound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038825.9U CN209201321U (zh) | 2018-12-05 | 2018-12-05 | 发声器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01321U true CN209201321U (zh) | 2019-08-02 |
Family
ID=67427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038825.9U Active CN209201321U (zh) | 2018-12-05 | 2018-12-05 | 发声器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79819B2 (zh) |
CN (1) | CN209201321U (zh) |
WO (1) | WO2020114085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14085A1 (zh) * | 2018-12-05 | 2020-06-11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 |
CN111436015A (zh) * | 2019-12-30 | 2020-07-21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50919B (zh) * | 2020-11-24 | 2021-12-21 | 華龍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較佳振幅穩定性的微型揚聲器 |
CN214177554U (zh) * | 2020-11-30 | 2021-09-10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 |
CN112794278B (zh) * | 2020-12-30 | 2024-06-18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传感器封装结构、传感器封装结构制作方法和电子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36251B1 (en) * | 1998-01-08 | 2011-05-03 | Kyocera Corporation | Alerting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the alerting device |
US7194287B2 (en) * | 2001-07-25 | 2007-03-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Electric-mechanical-acoustic-transducer an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EP1956866A4 (en) * | 2006-03-13 | 2010-08-04 | Panasonic Corp | COMPOSITE SPEAK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
CN202799128U (zh) * | 2012-08-27 | 2013-03-13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扬声器 |
CN202799127U (zh) * | 2012-08-27 | 2013-03-13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微型发声器件 |
CN202818589U (zh) * | 2012-08-27 | 2013-03-20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微型发声器件 |
WO2014156017A1 (ja) * | 2013-03-27 | 2014-10-0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と、その製造方法 |
KR102269152B1 (ko) * | 2014-10-07 | 2021-06-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스피커 |
CN204733374U (zh) * | 2015-06-23 | 2015-10-28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扬声器 |
CN205081956U (zh) * | 2015-07-31 | 2016-03-09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 |
CN205491121U (zh) * | 2016-01-26 | 2016-08-17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发声单体 |
CN205864733U (zh) * | 2016-06-15 | 2017-01-04 | 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微型发声器件 |
CN206136268U (zh) * | 2016-06-15 | 2017-04-26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微型发声器件 |
CN206923033U (zh) * | 2017-06-20 | 2018-01-23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
CN108024182B (zh) * | 2017-11-23 | 2020-07-14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微型发声器及其装配方法 |
CN208638597U (zh) * | 2018-08-03 | 2019-03-22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微型发声器件 |
CN208638627U (zh) * | 2018-08-03 | 2019-03-22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扬声器 |
CN209201321U (zh) * | 2018-12-05 | 2019-08-02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 |
-
2018
- 2018-12-05 CN CN201822038825.9U patent/CN209201321U/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12 WO PCT/CN2019/110863 patent/WO202011408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11-25 US US16/695,110 patent/US10979819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14085A1 (zh) * | 2018-12-05 | 2020-06-11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 |
CN111436015A (zh) * | 2019-12-30 | 2020-07-21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186930A1 (en) | 2020-06-11 |
WO2020114085A1 (zh) | 2020-06-11 |
US10979819B2 (en) | 2021-04-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201321U (zh) | 发声器件 | |
CN209526874U (zh) | 扬声器 | |
CN206894886U (zh) | 微型发声器 | |
CN207869351U (zh) | 发声器件 | |
CN209201326U (zh) | 发声器件 | |
CN203984675U (zh) | 一种声换能器振膜及一种扬声器 | |
CN204578771U (zh) | 扬声器 | |
CN207835795U (zh) | 电声转换器及电子设备 | |
CN109362005A (zh) | 发声器件 | |
CN208638616U (zh) | 发声器件 | |
CN107396256A (zh) | 扬声器箱 | |
CN206596214U (zh) | 一种扬声器 | |
CN110166902A (zh) | 发声器件 | |
CN202261781U (zh) | 改良的扬声器及其防尘盖结构 | |
CN109121051A (zh) | 发声器件 | |
CN201523448U (zh) | 一种扬声器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 |
CN208638593U (zh) | 发声器件 | |
CN103747396A (zh) | 悬挂式弹力膜片 | |
CN206640781U (zh) | 一种发声装置中的振动系统及发声装置 | |
CN210093545U (zh) | 一种动圈式高频扬声器 | |
CN204291388U (zh) | 一种压电振动扬声器 | |
CN209526859U (zh) | 一种扬声器 | |
CN208509249U (zh) | 一种纸盆连接稳固的扬声器 | |
CN109714656A (zh) | 盆架组件和发声装置 | |
CN201290173Y (zh) | 多功能发声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