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39611A -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39611A
CN115939611A CN202310091034.5A CN202310091034A CN115939611A CN 115939611 A CN115939611 A CN 115939611A CN 202310091034 A CN202310091034 A CN 202310091034A CN 115939611 A CN115939611 A CN 115939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mounting
end cap
plastic
upper p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910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39611B (zh
Inventor
徐卫东
熊永锋
王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910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396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39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9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39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9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用于提高生产良率。端盖组件包括顶盖、上塑胶、导电压块、极柱和密封件。顶盖的安装孔沿顶盖的厚度方向贯穿顶盖。上塑胶安装于顶盖,上塑胶的通孔沿上塑胶的厚度方向贯穿上塑胶,且与安装孔连通。导电压块安装于上塑胶,导电压块的装配孔沿导电压块的厚度方向贯穿导电压块,且与通孔连通,导电压块的凸环设于导电压块上且环绕装配孔内壁,装配后凸环抵接上塑胶。极柱的柱体部设于法兰部的顶侧,且穿设于安装孔、通孔和装配孔。密封件套设于柱体部,且夹持于柱体部和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密封件的顶面抵接上塑胶的底面,密封件的底面抵接法兰部的顶面。

Description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储能装置(如:二次电池)中,极柱和顶盖之间往往设置有密封件、上塑胶和下塑胶来实现密封,然而极柱和导电压块在铆接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外力作用,密封件容易发生松动而降低了极柱和顶盖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影响了储能装置的生产良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提高生产良率的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用于单体电池中。端盖组件包括:
顶盖,所述顶盖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盖;
上塑胶,安装于所述顶盖上,所述上塑胶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上塑胶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上塑胶,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
导电压块,安装于所述上塑胶,所述导电压块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沿所述导电压块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导电压块,且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导电压块包括凸环,所述凸环设于所述导电压块上且环绕所述装配孔内壁,装配后所述凸环抵接所述上塑胶;
极柱,包括法兰部和柱体部,所述柱体部设于所述法兰部的顶侧,且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通孔和所述装配孔,并与所述导电压块固接;
以及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柱体部,且夹持于所述柱体部和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所述密封件的顶面抵接所述上塑胶的底面,所述密封件的底面抵接所述法兰部的顶面。
其中,所述凸环的厚度和高度的比值在0.2~0.8之间。
其中,所述凸环的高度在0.1mm~1.2mm之间。
其中,所述凸环的厚度在0.2mm~2.4mm之间。
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部分和辅助密封部分,所述辅助密封部分设于所述密封部分的底部,且环绕所述密封部分设置,所述密封部分套设于所述柱体部,且夹持于所述柱体部和所述顶盖的安装孔的孔壁之间;
其中,所述密封部分背离所述辅助密封部分的表面抵接所述上塑胶,所述辅助密封部分背离所述密封部分的表面抵接所述法兰部的顶面。
其中,所述导电压块包括装配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装配部的顶侧,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装配部的周面向外延伸形成凸台环,所述上塑胶包覆所述装配部的周面。
其中,所述上塑胶设有安装槽,所述装配部设于所述安装槽。
其中,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安装槽,所述装配孔贯穿所述装配部和所述连接部,所述凸环设于所述装配部背离所述连接部的表面。
其中,所述上塑胶包括安装部分和配合部分,所述配合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部分的一侧,所述安装部分设有装配槽和标识通孔,所述装配槽的开口位于所述安装部分朝向所述配合部分的表面,所述装配槽连通所述安装槽,所述标识通孔的开口位于所述安装部分的顶面,所述标识通孔连通所述装配槽,所述配合部分设有所述安装槽和所述通孔;
所述导电压块包括延伸部分和焊接部分,所述焊接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延伸部分的一侧,所述延伸部分安装于所述装配槽,所述延伸部分的顶面覆盖所述标识通孔,所述延伸部分与所述安装部分的颜色不同,所述焊接部分包括所述装配部和所述连接部,所述焊接部分设于所述安装槽。
其中,所述装配槽包括相对设置的槽顶壁面和槽底壁面,所述延伸部分的顶面抵接所述槽顶壁面,所述延伸部分的底面抵接所述槽底壁面。
其中,所述焊接部分的顶面相对所述安装部分的顶面凸出。
其中,所述安装部分朝向所述配合部分的表面,与所述焊接部分的外周面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端盖组件包括正极单元和负极单元,所述正极单元和所述负极单元均安装于所述顶盖,且彼此间隔设置,所述正极单元所述负极单元均包括一个所述上塑胶、一个所述导电压块、一个所述极柱和一个所述密封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任一种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顶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本申请所示端盖组件中,导电压块的凸环抵接于上塑胶,进而抵接密封件的顶面,极柱的法兰部抵接密封件的底面,以使密封件被夹持在上塑胶和极柱的法兰部之间,保证了密封件的装配稳定性,提升了极柱和顶盖之间的密封性能,保证了储能装置的密封性能,从而提升了储能装置的装配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储能装置中端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端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端盖组件沿I-I处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端盖组件中下塑胶、顶盖、防爆阀、正极应激件和负极应激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端盖组件中正极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正极单元中第一上塑胶沿II-II处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正极单元中第一导电压块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所示端盖组件中负极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储能装置100,壳体110,端盖组件120,下塑胶10,顶盖20,防爆阀30,正极应激件40,负极应激件50,正极单元60,负极单元70,防爆栅栏11,第一注液孔101,第一避让槽102,第二避让槽103,第三安装孔104,第四安装孔105,防爆孔201,第二注液孔202,第一配合孔203,第二配合孔204,第一安装孔205,第二安装孔206,第一上塑胶61,第一导电压块62,第一极柱63,第一密封件64,第一转接片65,第一安装部分611,第一配合部分612,第一装配槽613,第一避让孔614,第一标识通孔615,第一槽顶壁面616,第一槽底壁面617,标识部611a,第一安装槽618,第一通孔619,第一延伸部分621,第一焊接部分622,第一顶面623,第一底面624,第一凸环622a,第二顶面625,第二底面626,第一装配孔627,第一装配部628,第一连接部629,第一法兰部631,第一柱体部632,第一密封部分641,第一辅助密封部分642,第二上塑胶71、第二导电压块72、第二极柱73、第二密封件74,第二转接片75,第二安装部分711,第二配合部分712,第二装配槽713、第二避让孔714,第二标识通孔715,第二槽顶壁面716,第二槽底壁面717,第二安装槽718,第二通孔719,第二延伸部分721,第二焊接部分722,第三顶面723,第三底面724,第二凸环722a,第四顶面725,第四底面726,第二装配孔727,第二装配部728,第二连接部729,第二法兰部731,第二柱体部732,第二密封部分741和第二辅助密封部分7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定义储能装置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储能装置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储能装置100的高度方向为Z轴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储能装置100包括壳体110、电芯(图未示)和端盖组件120。壳体110具有开口(图未示)和收容腔(图未示)。电芯收容于收容腔。收容腔还用于收容电解液,电芯浸泡于电解液中。端盖组件120安装于壳体110的顶侧,且封闭开口。示例性的,储能装置100为方块电池。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00也可以为圆柱电池或其他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涉及的“顶”、“底”、“左”和“右”等方位用词,是参考附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的描述,以朝向Z轴正方向为“顶”,以朝向Z轴负方向为“底”,以朝向X轴正方向为“右”,以朝向X轴负方向为“左”,其并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2至图4,图2是图1所示储能装置100中端盖组件12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端盖组件12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端盖组件120沿I-I处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沿“I-I处剖开”是指沿I-I线所在的平面剖开,后文类似的描述可作相同理解。
端盖组件120包括下塑胶10、顶盖20、防爆阀30、正极应激件40、负极应激件50、正极单元60和负极单元70。顶盖20安装于下塑胶10的顶侧。防爆阀30、正极应激件40和负极应激件50均安装于顶盖20。正极应激件40和负极应激件50分别位于防爆阀30的相对两侧,且均与防爆阀30间隔设置。正极单元60和负极单元70均安装于顶盖20,且分别位于防爆阀30的相对两侧。其中,正极单元60和正极应激件40位于防爆阀30的同一侧,正极单元60覆盖正极应激件40。负极单元70和负极应激件50位于防爆阀30的同一侧,负极单元70覆盖负极应激件50。
正极应激件40和负极应激件50均可响应于储能装置100内部的压力增加而发生应激变形,当储能装置100内部的气体压力超过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正极应激件40和负极应激件50能够发生应激形变分别与正极单元60的导电压块和负极单元70的导电压块接触,使得正极单元60和负极单元70发生外部短接情况,继而由于强大的短路电流使得正极应激件40与正极单元60的导电压块的底部、以及负极应激件50与负极单元70的导电压块的底部产生熔断削顶现象而回归断路状态,从而避免储能装置100发生过度充电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储能装置100发生爆炸,保证储能装置100的安全可靠性。
请参阅图5,图5是图3所示端盖组件120中下塑胶10、顶盖20、防爆阀30、正极应激件40和负极应激件50的结构示意图。
下塑胶10包括防爆栅栏11,防爆栅栏11贯穿下塑胶10的顶面(图未标)和底面(图未标)。其中,防爆栅栏11位于下塑胶10的中部。下塑胶10设有第一注液孔101、第一避让槽102、第二避让槽103、第三安装孔104和第四安装孔105。第一注液孔101沿下塑胶10的厚度方向(图示Z轴方向)贯穿下塑胶10。具体的,第一注液孔101位于下塑胶10的中部,且位于防爆栅栏11的右侧,并与防爆栅栏11间隔设置。示例性的,第一注液孔101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注液孔101也可以为方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
沿X轴方向上,第一避让槽102和第二避让槽103分别位于防爆栅栏11的相对两侧,且均与防爆栅栏11间隔设置,并关于防爆栅栏11镜像对称。具体的,第一避让槽102位于防爆栅栏11的右侧,且位于第一注液孔101远离防爆栅栏11的一侧,并与第一注液孔101间隔设置。第二避让槽103位于第一注液孔101的左侧。其中,第一避让槽102和第二避让槽103的开口均位于下塑胶10的顶面(图未标)。第一避让槽102和第二避让槽103均自下塑胶10的顶面向底面(图未标)的方向(图示Z轴负方向)凹陷。示例性的,第一避让槽102和第二避让槽103均为圆形槽。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避让槽102和第二避让槽103也可以为方形槽或其他异形槽。
第三安装孔104位于第一避让槽102远离第一注液孔101的一侧,且与第一避让槽102间隔设置。第四安装孔105位于第二避让槽103远离防爆栅栏11的一侧,且与第二避让槽103间隔设置。其中,第三安装孔104和第四安装孔105关于防爆栅栏11镜像对称。具体的,第三安装孔104和第四安装孔105均沿下塑胶10的厚度方向贯穿下塑胶10。示例性的,第三安装孔104和第四安装孔105均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孔104和第四安装孔105也可以为方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
请参阅图4和图5,顶盖20设有防爆孔201、第二注液孔202、装配孔和安装孔。本实施例中,防爆孔201沿顶盖20的厚度方向(图示Z轴方向)贯穿顶盖20。具体的,防爆孔201位于顶盖20的中部。其中,防爆孔201可通过防爆栅栏11连通储能装置100的内部。示例性的,防爆孔201为椭圆形孔,第二注液孔202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防爆孔201可以圆形孔、方形孔或其他异形孔。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端盖组件120时所提及的“外”和“内”等方位词,均以图1所示储能装置100的方位进行描述,以背离壳体110的一侧为“外”,以朝向壳体110的一侧为“内”,后文类似的描述可做相同理解。
第二注液孔202位于顶盖20的中部,且位于防爆孔201的右侧,并与防爆孔201间隔设置。具体的,第二注液孔202沿顶盖20的厚度方向贯穿顶盖20。其中,第二注液孔202与下塑胶10的第一注液孔101连通。电解液可依次经顶盖20的第二注液孔202和下塑胶10的第二注液孔202注入壳体110(如图1所示)的收容腔,以实现对储能装置100的电解液的灌注。示例性的,第二注液孔202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注液孔202可以为方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
装配孔位于顶盖20的边缘,且与第二注液孔202间隔设置。具体的,装配孔沿顶盖20的厚度方向贯穿顶盖20。实施例中,装配孔有两个,两个装配孔分别为第一配合孔203和第二配合孔204。X轴方向上,第一配合孔203和第二配合孔204分别位于防爆孔201的相对两侧,且关于防爆孔201镜像对称。具体的,第一配合孔203位于防爆孔201的右侧,且位于第二注液孔202远离防爆孔201的一侧,并与防爆孔201间隔设置。第二配合孔204位于第一注液孔101的左侧。其中,第一配合孔203与第一避让槽102连通,第二配合孔204与第二避让槽103连通。示例性的,第一配合孔203和第二配合孔204均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孔203和第二配合孔204也可以为方形孔或其他异形孔。
安装孔位于顶盖20的边缘,且与装配孔间隔设置。具体的,安装孔沿顶盖20的厚度方向贯穿顶盖20。本实施例中,安装孔有两个,两个安装孔分别为第一安装孔205和第二安装孔206。具体的,第一安装孔205位于第一配合孔203远离第二注液孔202的一侧,且与第一配合孔203间隔设置。第二安装孔206位于第二配合孔204远离防爆孔201的一侧,且与第二配合孔204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安装孔205和第二安装孔206关于防爆孔201镜像对称。此外,第一安装孔205与下塑胶10的第三安装孔104连通,第二安装孔206与下塑胶10的第四安装孔105连通。示例性的,第一安装孔205和第二安装孔206均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205和第二安装孔206也可以为方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
防爆阀30安装于防爆孔201,且固定连接于防爆孔201的孔壁。示例性的,防爆阀30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防爆孔201的孔壁,以安装于防爆孔201。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防爆孔201连通储能装置100的内部和外部,当储能装置100内部的气压过大时,防爆阀30会在气压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储能装置100内部的气体能依次经过下塑胶10的防爆栅栏11和防爆孔201及时排向储能装置100的外部,避免储能装置100发生爆炸,提高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可靠性。
正极应激件40安装于第一配合孔203,且固定连接于第一配合孔203的孔壁。负极应激件50安装于第二配合孔204,且固定连接于第二配合孔204的孔壁。其中,第一避让槽102可避让正极应激件40,第二避让槽103可避让负极应激件50。示例性的,正极应激件40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配合孔203的孔壁,以安装于第一配合孔203,和/或,负极应激件50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二配合孔204的孔壁,以安装于第二配合孔204。
请参阅图4、图6和图7,图6是图3所示端盖组件120中正极单元6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正极单元60中第一上塑胶61沿II-II处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正极单元60包括第一上塑胶61、第一导电压块62、第一极柱63、第一密封件64和第一转接片65。第一上塑胶61安装于顶盖20上。第一上塑胶61包括第一安装部分611和第一配合部分612,第一配合部分612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部分611的右侧。第一安装部分611设有第一装配槽613、第一避让孔614和第一标识通孔615。第一装配槽613的开口位于第一安装部分611的右侧面(图未标)。第一装配槽613自第一安装部分611的右侧面向左侧面(图未标)的方向凹陷(图示X轴负方向)凹陷。其中,第一装配槽613包括第一槽顶壁面616和第一槽底壁面617,沿Z轴方向上,第一槽顶壁面616和第一槽底壁面617间隔且相对设置。
第一避让孔614的开口位于第一安装部分611的底面(图未标)。具体的,第一避让孔614的开口位于第一安装部分611的底面的中间区域。第一避让孔614自第一安装部分611的底面向第一装配槽613的方向(图示Z轴正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装配槽613的第一槽底壁面617,以与第一装配槽613连通。其中,第一避让孔614与正极应激件40相对设置。示例性的,第一避让孔614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避让孔614也可以为方形孔或其他异形孔。
第一标识通孔615的开口位于第一安装部分611的顶面(图未标)。具体的,第一标识通孔615的开口位于第一安装部分611的顶面的中间区域。第一标识通孔615自第一安装部分611的顶面向第一装配槽613的方向(图示Z轴负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装配槽613的第一槽顶壁面616,以与第一装配槽613连通。其中,第一标识通孔615呈“十”字型,以标识正极单元60的极性为正极。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标识通孔615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只要能标识正极单元60的极性为正极即可。
此外,第一安装部分611包括标识部611a,标识部611a位于第一安装部分611远离第一配合部分612的一端,以标识正极单元60的极性。其中,标识部611a为倒角。在装配端盖组件120时,操作人员或智能化设备可依据标识部611a快速识别正极单元60的第一上塑胶61,以与负极单元70的第二上塑胶71区别开来,提高装配效率。换言之,标识部611a的设计可作为第一上塑胶61的防呆结构,防止操作人员弄混正极单元60的第一上塑胶61和负极单元70的第二上塑胶71。
第一配合部分612设有第一安装槽618和第一通孔619。第一安装槽618的开口位于第一配合部分612的顶面(图未标)。第一安装槽618自第一配合部分612的顶面向底面(图未标)的方向(图示Z轴负方向)凹陷,且与第一装配槽613连通。其中,第一安装槽618包括槽底壁面(图未标)。
第一通孔619沿第一配合部分612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配合部分612。具体的,第一通孔619的开口位于第一配合部分612的底面。第一通孔619自第一配合部分612的底面向第一安装槽618的方向(图示Z轴正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安装槽618的槽底壁面,以与第一安装槽618连通。其中,第一通孔619与顶盖20的第一安装孔205连通。示例性的,第一通孔619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619也可以为方形孔或其他异形孔。
请一并参阅图8,图8是图6所示正极单元60中第一导电压块62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导电压块62安装于第一上塑胶61。其中,第一导电压块62可采用铝制成。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压块62包括第一延伸部分621和第一焊接部分622,第一焊接部分622固定连接于第一延伸部分621的右侧。第一延伸部分621包括第一顶面623和第一底面624,第一顶面623和第一底面624相背设置。示例性的,第一顶面623和第一底面624均为平面。
具体的,第一延伸部分621安装于第一装配槽613,且覆盖第一上塑胶61的第一避让孔614和第一标识通孔615。其中,第一延伸部分621与第一装配槽613过盈配合。第一延伸部分621的第一顶面623抵接第一装配槽613的第一槽顶壁面616,且覆盖第一上塑胶61的第一标识通孔615。第一延伸部分621的第一底面624抵接第一装配槽613的第一槽底壁面617,且覆盖第一上塑胶61的第一避让孔614。
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分621和第一安装部分611的颜色不同,比如第一延伸部分621呈亮银色,第一安装部分611呈黑色,第一标识通孔615露出第一延伸部分621的第一顶面623,可形成具有强烈色差的正极标识“+”,从而标识正极单元60的极性。而且,由于第一延伸部分621与第一装配槽613过盈配合,第一延伸部分621的第一顶面623与第一装配槽613的第一槽顶壁面616紧密贴合而不会存在间隙,第一标识通孔615不会悬空而在第一延伸部分621的第一顶面623形成阴影,提高了极性标识的识别度。
第一焊接部分622的厚度大于第一延伸部分621的厚度。第一焊接部分622包括第二顶面625和第二底面626,第二顶面625和第二底面626相背设置。其中,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二底面626与第一延伸部分621的第一底面624齐平,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二顶面625相对第一延伸部分621的第一顶面623凸出。
第一焊接部分622设有第一装配孔627,第一装配孔627位于第一焊接部分622的中部。第一装配孔627沿第一焊接部分622的厚度方向(图示Z轴方向)贯穿第一焊接部分622。示例性的,第一装配孔627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装配孔627也可以为方形孔或其他异形孔。
此外,第一焊接部分622设有第一凸环622a,第一凸环622a设于第一焊接部分622上,且环绕第一装配孔627内壁。具体的,第一凸环622a设于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二底面626,且自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二底面626向背离第二顶面625的方向突出。其中,第一凸环622a的底面为平面。示例性的,第一凸环622a呈圆环状,且与第一装配孔627同轴心。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环622a也可以呈方环状或者其他异形环状。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环622a的厚度w和高度h的比值在0.2~0.8之间,以保证第一凸环622a具有足够的刚性,以便于第一凸环622a抵推第一上塑胶61从而压紧第一密封件64。具体的,第一凸环622a的高度h在0.1mm~1.2mm,以保证第一凸环622a的高度足够大,以实现对第一上塑胶61的有效抵推。第一凸环622a的厚度w在0.2mm~2.4mm之间,以保证第一凸环622a有足够大的面积与第一上塑胶61接触,能更均匀地抵推第一上塑胶61。
具体的,第一焊接部分622设于第一安装槽618,第一凸环622a抵接第一上塑胶61。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一装配孔627与第一上塑胶61的第一通孔619连通。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一凸环622a抵接第一安装槽618的槽底壁面。其中,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二顶面625相对第一上塑胶61中第一安装部分611的顶面凸出,第一焊接部分622的周面与第一安装部分611朝向第一配合部分612的表面(即第一安装部分611的右侧面)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二顶面625相对第一上塑胶61中第一安装部分611的顶面凸出,在连接片焊接于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二顶面625时,不仅可避免连接片刮花或划伤第一上塑胶61的第一安装部分611,保证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可靠性,还可以避免储能装置100连接巴片连接第一焊接部分622顶面时,发生翘曲,导致电连接可靠性下降。
本实施例中,第一焊接部分622包括第一装配部628和第一连接部629,第一连接部629设于第一装配部628的顶侧。第一连接部629相对第一装配部628的周面相外延伸形成凸环。其中,第一装配部628的底面为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二底面626。第一连接部629的顶面为第一焊接部分622的第二顶面625。此外,第一装配孔627贯穿第一装配部628和第一连接部629,第一凸环622a设于第一装配部628背离第一连接部629的表面(即第一装配部628的底面)。
具体的,第一装配部628设于第一安装槽618,第一连接部629相对第一安装槽618凸出,且抵接于第一上塑胶61中第一配合部分612的顶面。其中,第一连接部629的周面与第一上塑胶61中第一安装部分611的右侧面间隔且相对设置。应当理解的是,第一上塑胶61中第一安装部分611的右侧面与第一连接部629的周面之间的间隙可作为误差容置区,当第一上塑胶61因热收缩而发生收缩时,第一上塑胶61与第一导电压块62之间仍能装配到位,从而保证第一上塑胶61和第一导电压块62之间的装配可靠性。在其他一些实例中,第一连接部629也可以与第一安装槽618的开口齐平,或者,第一连接部629也可以相对第一安装槽618凹陷。
此外,第一装配部628的周面被第一安装槽618的槽侧壁包覆。即,第一上塑胶61的第一配合部分612包覆第一装配部628的周面,第一连接部629与顶盖20之间的距离,提升了第一连接部629与顶盖20之间的绝缘性能,提升了第一导电压块62与顶盖20之间的爬电距离,避免了第一导电压块62与顶盖20发生电弧短路。
第一极柱63包括第一法兰部631和第一柱体部632,第一柱体部632设于第一法兰部631的顶侧。具体的,第一柱体部632穿设于下塑胶10的第三安装孔104、顶盖20的第一安装孔205、第一上塑胶61的第一通孔619、第一导电压块62的第一凸环622a和第一装配孔627,且固定连接于第一导电压块62。其中,第一柱体部632固定连接于第一装配孔627的孔壁。示例性的,第一柱体部632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导电压块62的第一装配孔627的孔壁。此外,第一法兰部631可位于下塑胶10的内侧,且第一法兰部631的顶面可抵接下塑胶10。
第一密封件64包括第一密封部分641和第一辅助密封部分642,第一辅助密封部分642设于第一密封部分641的底部,且环绕第一密封部分641设置。具体的,第一密封件64套设于第一极柱63的第一柱体部632,且夹持于第一柱体部632和顶盖20的第一安装孔205的孔壁之间。第一密封件64的顶面(图未标)抵接于第一上塑胶61的底面,第一密封件64的底面(图未标)抵接于第一极柱63中第一法兰部631的顶面。其中,第一密封件64中第一密封部分641夹持于第一极柱63的第一柱体部632和顶盖20的第一安装孔205的孔壁之间,第一密封部分641背离第一辅助密封部分642的表面(即第一密封部分641的顶面)抵接第一上塑胶61的底面,第一辅助密封部分642背离第一密封部分641的表面(即第一辅助密封部分642的底面)抵接第一极柱63的第一法兰部631的顶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密封件64不仅可以保证第一极柱63与下塑胶10和顶盖20之间的装配稳定性,还可以避免第一极柱63与顶盖20直接接触导电,实现第一极柱63与顶盖20之间的绝缘。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压块62的第一凸环622a抵接于第一上塑胶61的第一配合部分612,进而抵接第一密封件64的顶面,第一极柱63的第一法兰部631抵接第一密封件64的底面,以使第一密封件64被夹持在第一上塑胶61和第一极柱63的第一法兰部631之间,保证了第一密封件64的装配稳定性,提升了第一极柱63和顶盖20之间的密封性能,保证了储能装置100的密封性能,从而提升了储能装置100的装配良率。
第一转接片65安装于下塑胶10的内侧,且位于第一极柱63的第一法兰部631背离第一柱体部632的一侧。具体的,第一转接片65的一端电连接第一极柱63的第一法兰部631,另一端电连接电芯的正极耳。示例性的,第一转接片65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电连接于第一极柱63的第一法兰部631和/或电芯的正极耳。
请参阅图4和图9,图9是图3所示端盖组件120中负极单元7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负极单元70包括第二上塑胶71、第二导电压块72、第二极柱73、第二密封件74和第二转接片75。其中,负极单元70中各部件的结构、部件与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部件与下塑胶10和顶盖20之间的装配关系,均可参阅上文中正极单元60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上塑胶71安装于顶盖20的顶侧,且位于第一上塑胶61的左侧,并与第一上塑胶61间隔设置。第二上塑胶71包括第二安装部分711和第二配合部分712,第二配合部分712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部分711的左侧。第二安装部分711设有第二装配槽713、第二避让孔714和第二标识通孔715。第二配合部分712设有第二安装槽718和第二通孔719。其中,第二通孔719与顶盖20的第二安装孔206连通。其中,第二装配槽713包括第二槽顶壁面716和第二槽底壁面717。第二避让孔714与负极应激件50相对设置。第二标识通孔715呈“一”字型,以标识负极单元70的极性为负极。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标识通孔715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只要能标识负极单元70的极性为负极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分711也可以包括标识部(图未示),标识部用于标识负极单元70的极性。其中,第二安装部分711的标识部与第一安装部分611的标识部611a不同,以便于操作人员将负极单元70的第二上塑胶71与正极单元60的第一上塑胶61区别开来。
第二导电压块72安装于第二上塑胶71。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压块72包括第二延伸部分721和第二焊接部分722,第二焊接部分722固定连接于第二延伸部分721的左侧。第二焊接部分722设有第二凸环722a,第二凸环722a设于第二焊接部分722上,且环绕第二装配孔727内壁。其中,第二凸环722a设于第二焊接部分722的第四底面726,且自第二焊接部分722的第四底面726向背离第四顶面725的方向突出。
具体的,第二延伸部分721安装于第二装配槽713,第二焊接部分722设于第二安装槽718。第二焊接部分722的第二装配孔727与第二配合部分712的第二通孔719连通。第二焊接部分722的第二凸环722a抵接第二安装槽718的槽底壁面。其中,第二延伸部分721与第二装配槽713过盈配合。第二延伸部分721的第三顶面723抵接第二装配槽713的第二槽顶壁面716,且覆盖第二上塑胶71的第二标识通孔715。第二延伸部分721的第三底面724抵接第二装配槽713的第二槽底壁面717,且覆盖第二上塑胶71的第二避让孔714。
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部分721和第二安装部分711的颜色不同,比如第二延伸部分721呈亮银色,第二安装部分711呈黑色,第二标识通孔715露出第二延伸部分721的第三顶面723,可形成具有强烈色差的正极标识“-”,从而标识负极单元70的极性。此外,当储能装置100内部的气压过大时,正极应激件40和负极应激件50均经气压推动翻转,正极应激件40穿过第一避让孔614与第一焊接部分622接触,使顶盖20与第一导电压块62电连接,负极应激件50穿过第二避让孔714与第二焊接部分722接触,使顶盖20与第二导电压块72电连接,从而正极单元60和负极单元70导通而发生短路,储能装置100无法正常工作,储能装置100内部的气压也就无法进一步增大,从而提升了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可靠性。
此外,第二焊接部分722包括第二装配部728和第二连接部729,第二连接部729设于第二装配部728的顶侧。第二连接部729相对于第二装配部728的周面向外延伸形成凸环。具体的,第二装配部728安装于第二安装槽718,第二连接部729相对第二安装槽718凸出,且抵接于第二上塑胶71中第二配合部分712的顶面。其中,第二装配部728的周面被第二安装槽718的槽侧壁包覆。即,第二上塑胶71的第二配合部分712包覆第二装配部728的周面,第二连接部729与顶盖20之间的距离,提升了第二连接部729与顶盖20之间的绝缘性能,提升了第二导电压块72与顶盖20之间的爬电距离,避免了第二导电压块72与顶盖20发生电弧短路。
第二极柱73包括第二法兰部731和第二柱体部732,第二柱体部732固定连接于第二法兰部731的顶侧。具体的,第二柱体部732穿设于下塑胶10的第四安装孔105、顶盖20的第二安装孔206、第二上塑胶71的第二通孔719、第二导电压块72的第二凸环722a和第二装配孔727,且固定连接于第二导电压块72的第二装配孔727的孔壁。
第二密封件74包括第二密封部分741和第二辅助密封部分742,第二辅助密封部分742固定连接于第二密封部分741的底部,且环绕第二密封部分741设置。具体的,第二密封部分741的顶面(图未标)抵接于第二上塑胶71的底面,第二密封件74的底面(图未标)抵接于第二极柱73中第二法兰部731的顶面。其中,部分第二密封部分741夹持于第二极柱73的第二柱体部732和顶盖20的第二安装孔206的孔壁之间,部分第二密封部分741夹持于第二极柱73的第二柱体部732和下塑胶10的第四安装孔105的孔壁之间。
第二转接片75安装于下塑胶10的内侧,且位于第二极柱73的第二法兰部731背离第二柱体部732的一侧。具体的,第二转接片75的一端电连接第二极柱73的第二法兰部731,另一端电连接电芯的负极耳。示例性的,第二转接片75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电连接于第二极柱73的第二法兰部731和/或电芯的正极耳。
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压块的凸环抵接于上塑胶的配合部分,进而抵接密封件的顶面,极柱的法兰部抵接密封件的底面,以使密封件被夹持在上塑胶和极柱之间,保证了密封件的装配稳定性,提升了极柱和顶盖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保证了单体电池的密封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储能装置100还可以为电池模组、电池包或电池系统等具有储存电力功能的装置。比如储能装置100为电池包,储能装置100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和多个连接片,每一连接片电连接于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其中,单体电池可采用上述实施例所示储能装置100所示的结构。此时,多个单体电池之间可串联设置,每一连接片的一端电连接一个单体电池的正极组件,另一端电连接另一个单体电池的负极组件。或者,多个单体电池之间也可以并联设置,部分连接片电连接于两个单体电池的正极组件之间,部分连接片电连接于两个单体电池的负极组件之间。示例性的,连接片可为铝巴。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部分单体电池串联设置,部分单体电池并联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电池包中多个单体电池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储能装置100, 储能装置100为用电设备供电。其中,用电设备可为新能源汽车、储电站和服务器等需要用电的设备。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端盖组件,应用于储能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
顶盖,所述顶盖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盖;
上塑胶,安装于所述顶盖上,所述上塑胶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上塑胶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上塑胶,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
导电压块,安装于所述上塑胶,所述导电压块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沿所述导电压块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导电压块,且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导电压块包括凸环,所述凸环设于所述导电压块上且环绕所述装配孔内壁,装配后所述凸环抵接所述上塑胶;
极柱,包括法兰部和柱体部,所述柱体部设于所述法兰部的顶侧,且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通孔和所述装配孔,并与所述导电压块固接;
以及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柱体部,且夹持于所述柱体部和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所述密封件的顶面抵接所述上塑胶的底面,所述密封件的底面抵接所述法兰部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的厚度/高度的比值在0.2~0.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的高度在0.1mm~1.2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的厚度在0.2mm~2.4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部分和辅助密封部分,所述辅助密封部分设于所述密封部分的底部,且环绕所述密封部分设置,所述密封部分套设于所述柱体部,且夹持于所述柱体部和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
其中,所述密封部分背离所述辅助密封部分的表面抵接所述上塑胶的底面,所述辅助密封部分背离所述密封部分的表面抵接所述法兰部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压块包括装配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装配部的顶侧,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装配部的周面向外延伸形成凸环,所述上塑胶包覆所述装配部的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塑胶设有安装槽,所述装配部设于所述安装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安装槽,所述装配孔贯穿所述装配部和所述连接部,所述凸环设于所述装配部背离所述连接部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塑胶包括安装部分和配合部分,所述配合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部分的一侧,所述安装部分设有装配槽和标识通孔,所述装配槽的开口位于所述安装部分朝向所述配合部分的表面,所述装配槽连通所述安装槽,所述标识通孔的开口位于所述安装部分的顶面,所述标识通孔连通所述装配槽,所述配合部分设有所述安装槽和所述通孔;
所述导电压块包括延伸部分和焊接部分,所述焊接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延伸部分的一侧,所述延伸部分安装于所述装配槽,所述延伸部分的顶面覆盖所述标识通孔,所述延伸部分与所述安装部分的颜色不同,所述焊接部分包括所述装配部和所述连接部,所述焊接部分设于所述安装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槽包括相对设置的槽顶壁面和槽底壁面,所述延伸部分的顶面抵接所述槽顶壁面,所述延伸部分的底面抵接所述槽底壁面。
1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顶侧。
1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CN202310091034.5A 2023-02-09 2023-02-09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Active CN1159396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1034.5A CN115939611B (zh) 2023-02-09 2023-02-09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1034.5A CN115939611B (zh) 2023-02-09 2023-02-09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9611A true CN115939611A (zh) 2023-04-07
CN115939611B CN115939611B (zh) 2023-07-25

Family

ID=86699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1034.5A Active CN115939611B (zh) 2023-02-09 2023-02-09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3961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87713A (zh) * 2023-05-31 2023-07-04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用电系统及储能系统
CN116598729A (zh) * 2023-07-12 2023-08-15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组件及储能系统
CN116799443A (zh) * 2023-08-16 2023-09-22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7543143A (zh) * 2024-01-09 2024-02-09 深圳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199688U (zh) * 2017-09-20 2018-04-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07265118U (zh) * 2017-09-05 2018-04-20 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密封性好的导电块密封圈
CN207338516U (zh) * 2017-10-18 2018-05-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07896134U (zh) * 2018-02-12 2018-09-21 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盖组件
CN208722933U (zh) * 2018-07-13 2019-04-09 力信(江苏)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动力电芯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209709074U (zh) * 2019-04-30 2019-11-29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连接结构及动力电池
CN114156579A (zh) * 2021-12-23 2022-03-08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组件及电池
CN115425346A (zh) * 2022-09-14 2022-12-02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115425345A (zh) * 2022-09-28 2022-12-02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单体电池的端盖组件和单体电池
CN218005055U (zh) * 2022-07-01 2022-12-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电池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265118U (zh) * 2017-09-05 2018-04-20 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密封性好的导电块密封圈
CN207199688U (zh) * 2017-09-20 2018-04-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07338516U (zh) * 2017-10-18 2018-05-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07896134U (zh) * 2018-02-12 2018-09-21 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盖组件
CN208722933U (zh) * 2018-07-13 2019-04-09 力信(江苏)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动力电芯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209709074U (zh) * 2019-04-30 2019-11-29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连接结构及动力电池
CN114156579A (zh) * 2021-12-23 2022-03-08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8005055U (zh) * 2022-07-01 2022-12-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电池和车辆
CN115425346A (zh) * 2022-09-14 2022-12-02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115425345A (zh) * 2022-09-28 2022-12-02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单体电池的端盖组件和单体电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87713A (zh) * 2023-05-31 2023-07-04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用电系统及储能系统
CN116598729A (zh) * 2023-07-12 2023-08-15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组件及储能系统
CN116799443A (zh) * 2023-08-16 2023-09-22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6799443B (zh) * 2023-08-16 2023-12-26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7543143A (zh) * 2024-01-09 2024-02-09 深圳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7543143B (zh) * 2024-01-09 2024-04-09 深圳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9611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28824B (zh)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15939611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JP5208976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6054941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115863863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KR19990031352A (ko) 전지의 안전장치
US20230123353A1 (en) Position assurance apparatus, connector assembly, battery, and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CN117543143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09755422B (zh) 动力电池顶盖组件、动力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16581448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219180738U (zh) 一种集流构件及二次电池
CN116111245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7158375U (zh) 一种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8039479U (zh) 电池、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CN114614216B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2736337A (zh) 盖板组件及应用所述盖板组件的电池
CN219626763U (zh) 一种下塑胶组件、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
CN219106328U (zh) 电池顶盖组件、电芯、电池包及车辆
CN116014321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218070103U (zh) 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112736338B (zh) 盖板组件及应用所述盖板组件的电池
CN220821733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CN219419197U (zh) 盖板组件、电池、电子设备
CN219892340U (zh) 电池组件及用电设备
CN219944943U (zh) 焊接压嘴结构和焊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5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ilding 501,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Room 2-B26, Peihong Building, No. 1 Kehui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