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9197U - 盖板组件、电池、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盖板组件、电池、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19197U CN219419197U CN202320771975.9U CN202320771975U CN219419197U CN 219419197 U CN219419197 U CN 219419197U CN 202320771975 U CN202320771975 U CN 202320771975U CN 219419197 U CN219419197 U CN 2194191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plate
- connection
- assembly
- tab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领域,提供一种盖板组件、电池、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该电池,该电池包括该盖板组件,该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电极引出件和绝缘件,其中,盖板本体具有贯穿的第一通孔,电极引出件包括贯通部和连接板,贯通部的至少部分穿设与第一通孔,并与第一通孔绝缘密封,连接板位于盖板本体的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连接板具有与贯通部电连接的极柱连接部、与电极组件引出的极耳电连接的极耳连接部,绝缘件至少部分位于盖板本体和极耳连接部之间,绝缘件和极耳连接部之间形成有避让间隙。通过设置避让间隙,可以减少或避免连接电极引出件和极耳的热量传递至绝缘件导致绝缘失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盖板组件、电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芯中,电极组件引出的极耳和极柱通常是通过转接片电连接,转接片和盖板本体之间设置有下塑胶,转接片和极耳焊接后,安装下塑胶,再焊接转接片和极柱,实现极柱和极耳的电连接。因为下塑胶是抵接在转接片和盖板本体之间的,在焊接极柱和转接片时,热量通过转接片传递至下塑胶,容易导致下塑胶受热烧伤,使得下塑胶部分熔化甚至烧穿,导致绝缘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下塑胶容易绝缘失效的缺陷,提供一种盖板组件、电池、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盖板组件,其包括有:
盖板本体,具有贯穿的第一通孔;
电极引出件,包括贯通部和连接板,所述贯通部的至少部分穿设与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第一通孔绝缘,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盖板本体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所述连接板具有与贯通部电连接的极柱连接部、与所述电极组件引出的极耳电连接的极耳连接部;
绝缘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盖板本体和所述极耳连接部之间;
避让间隙,形成于所述绝缘件和所述极耳连接部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绝缘件和极耳连接部之间具有避让间隙,当连接电极引出件和极耳时,避让间隙处对应的极耳连接部和绝缘件之间的热传递方式为热辐射,可以减少或避免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至绝缘件,从而减少传递至绝缘件的热量,减小绝缘件受热过多后绝缘效果失效的风险。
较佳地,所述贯通部和所述连接板一体成型;
或,所述贯通部和所述连接板分体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贯通部和连接板一体成型,一方面,可以减少盖板组件组装的工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贯通部和连接板电连接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电极引出件的贯通部和极耳电连接的可靠性。贯通部和连接板一体成型,先安装绝缘件,再连接极耳和电极引出件的极耳连接部,连接极耳和极耳连接部的热量经极耳连接部传递至避让间隙对应的绝缘件处;贯通部和连接板分体设置,可以先连接第二连接板和极耳后,再安装绝缘件,然后再连接贯通部和连接板的极柱连接部,连接贯通部和极柱连接部的热量经极柱连接部和极耳连接部后再传递至避让间隙对应的绝缘件处,与贯通部和连接板一体成型相比,分体设置可以减少传递至避让间隙对应的绝缘件处的热量,进一步减小绝缘件绝缘失效的风险。
较佳地,所述贯通部和所述连接板分体设置,且所述贯通部和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的材料包含同种金属材料。
在本技术方案中,贯通部和连接板的连接处的材料包含同种金属材料,便于贯通部和连接板通过焊接连接时增强焊接性能。
较佳地,所述避让间隙的高度为H2,0.05mm≤H2≤3mm;
和/或,所述极耳连接部朝向所述盖板组件一侧的面积为A1,所述避让间隙对应的所述绝缘件处的面积为A2,0.3A1≤A2。
在本技术方案中,避让间隙高度在0.05mm~3mm之间,可以避免避让间隙过小导致在连接电极引出件和极耳时避让间隙对应的绝缘件受热过多绝缘失效,也可以避免避让间隙过大导致盖板组件的整体高度过大,使盖板组件结构紧凑。0.3A1≤A2,可以避免A2相对A1过小导致在连接电极引出件和极耳时避让间隙对应的绝缘件受热过多绝缘失效。
较佳地,0.2mm≤H2≤1.5mm;
和/或,0.6A1≤A2≤A1。
较佳地,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所述盖板本体之间间隙的高度为H1,0.3mm≤H1≤4mm;
和/或,所述极耳连接部朝向所述极耳的一侧具有凸部,与所述凸部对应的朝向所述盖板本体的一侧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形成至少部分所述避让间隙。
在本技术方案中,0.3mm≤H1≤4mm,可以避免极耳连接部和盖板本体之间的间隙过小不便布置绝缘件,也可以避免极耳连接部和盖板本体之间的间隙过大导致盖板组件的整体高度过大,使盖板组件结构紧凑。
极耳连接部的凹部形成避让间隙的至少部分,从而减少传递至避让间隙对应的绝缘件处的热量,减小绝缘件受热过多后绝缘效果失效的风险,通过设置凹部实现,简单可靠。极耳连接部的凹部和凸部对应,一方面,便于形成避让间隙;二方面,凹部和凸部的特征便于用于结构的相对定位;三方面,便于极耳连接部的材料分布均匀,也便于采用冲压成型。
较佳地,0.6mm≤H1≤2.5mm。
较佳地,所述绝缘件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具有绝缘件凸部,所述绝缘件凸部抵接于所述连接板并形成至少部分所述避让间隙;
或,所述绝缘件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具有绝缘件凹部,所述绝缘件凹部形成至少部分所述避让间隙。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绝缘件凸部或绝缘件凹部使绝缘件和极耳连接部之间形成避让间隙,简单、可靠、便于实现。
较佳地,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绝缘件的一侧具有连接板凸部,所述连接板凸部抵接于所述绝缘件并形成至少部分所述避让间隙;
或,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绝缘件的一侧具有连接板凹部,所述连接板凹部形成至少部分所述避让间隙。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板凸部或连接板凹部使绝缘件和极耳连接部之间形成避让间隙,简单、可靠、便于实现。
较佳地,所述绝缘件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具有抵持部,所述连接板还包括连接所述极柱连接部和所述极耳连接部的过渡连接部,所述抵持部抵接于所述极耳连接部或所述过渡连接部,所述抵持部为所述极耳和极耳连接部压装时提供支撑以使所述极耳和所述极耳连接部接触,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抵持部的一侧与所述抵持部的高度差为H3,0<H3≤0.3mm。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抵持部为极耳和极耳连接部压装时提供支撑,便于压装操作的进行,可以减小或避免压装时其他零部件变形。0<H3≤0.3mm,可以避免H3过高导致盖板组件的整体高度过大,使盖板组件结构紧凑。
一种电池,其包括:
壳体;
前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盖设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壳体共同限定有容纳腔;
电芯,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电芯上连接有电极组件。
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通过在绝缘件和极耳连接部之间设置避让间隙,避让间隙处对应的绝缘件和极耳连接部之间的热传递方式为热辐射,连接电极引出件和极耳时,可以减少或避免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至绝缘件,从而减少传递至绝缘件的热量,减小绝缘件受热过多后绝缘效果失效的风险,减小或避免盖板本体和极耳连接部之间因绝缘失效而短路的风险,进而提高盖板组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盖板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盖板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极引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极引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盖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盖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盖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盖板组件1000
盖板本体1、第一通孔11;
电极引出件2、贯通部21、连接板22、极柱连接部221、过渡连接部222、极耳连接部223、凸部2231、凹部2232、连接板凹部225
绝缘件3、绝缘件凸部31、绝缘件凹部32、抵持部33、顶盖4
第一塑胶5、第二塑胶6
高度方向H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
实施例1-4中,虚线位置是为了便于理解方案而添加的辅助线,并非指实际的结构轮廓;
实施例1-4中,高度方向H、竖直方向、电极引出件2的轴向方向、盖板组件1000的轴向方向均一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电池,电池包括壳体、盖板组件、电芯,其中,盖板组件盖设于壳体上,并与壳体共同限定出容纳腔,电芯容纳在容纳腔内,电芯上连接有电极组件。
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笔输入型计算机、移动电脑、电子书播放器、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传真机、便携式复印机、便携式打印机、头戴式立体声耳机、录像机、液晶电视、手提式清洁器、便携CD机、迷你光盘、收发机、电子记事本、计算器、存储卡、便携式录音机、收音机、备用电源、电机、汽车、摩托车、助力自行车、自行车、照明器具、玩具、游戏机、钟表、电动工具、闪光灯、照相机、家庭用大型蓄电池、储能或钠离子电容器等。
其中,图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盖板组件1000的结构示意图。电池的除盖板组件之外的其他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已公开了大量文件,具体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如图1-图5所示,盖板组件1000包括有:
盖板本体1,具有贯穿的第一通孔11;
电极引出件2,包括贯通部21和连接板22,贯通部21的至少部分穿设与第一通孔11,并与第一通孔11绝缘密封,连接板22位于盖板本体1的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连接板22具极柱连接部221和极耳连接部223,极柱连接部221与贯通部21电连接,极耳连接部223与电极组件引出的极耳电连接;
绝缘件3,至少部分位于盖板本体1和极耳连接部223之间;
避让间隙,形成于绝缘件3和极耳连接部223之间。
避让间隙处对应的极耳连接部223和绝缘件3之间具有间隙,未接触,热传递方式为热辐射,当连接电极引出件2和极耳时,可以减少或避免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至绝缘件3,从而减少传递至绝缘件3的热量,进而减小绝缘件3受热过多后绝缘效果失效的风险,减小或避免盖板本体1和极耳连接部223之间因绝缘失效而短路的风险,提高盖板组件1000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如图5-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极引出件2的贯通部21和连接板22分体设置,贯通部21和极柱连接部221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形成固定连接,实现贯通部21和连接板22的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贯通部21和连接板22也可以通过铆接等固定连接方式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极引出件2的贯通部21和连接板2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通过贯通部21和连接板22一体成型设置,无需再连接贯通部21和连接板22,一方面,可以减少盖板组件1000组装的工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贯通部21和连接板22电连接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电极引出件2的贯通部21和极耳电连接的可靠性。贯通部21和连接板22一体成型,具体可以通过浇筑、机加工或3D打印等工艺实现一体成型设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贯通部21和连接板22分体设置时,贯通部21和连接板22的连接处的材料包含同种金属材料。具体的,贯通部21和连接板22的连接处均包含有铜,含有同种金属,便于贯通部和连接板通过焊接连接时增强焊接性能。在其他实施例中,贯通部21和连接板22的同种金属材料也可以为铝或其他金属材料。在其他实施例中,贯通部21和连接板22分体设置时,连接处也可以部包含同种金属材料。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贯通部21和连接板22一体成型设置,在组装盖板组件1000时,组装顺序可以如下:先安装绝缘件3,再连接极耳和极耳连接部223;连接极耳和极耳连接部223时产生的热量经极耳连接部223传递至避让间隙对应的绝缘件3处,此为第一热传递路径。在本实施例中,贯通部21和连接板22分体设置,在组装盖板组件1000时,组装顺序可以如下:先连接极耳连接部223和极耳后,再安装绝缘件3,然后再连接贯通部21和极柱连接部221;连接贯通部21和极柱连接部221的热量经极柱连接部221和极耳连接部223后再传递至避让间隙对应的绝缘件处,此为第二热传递路径。因第二热传递路径传递至避让间隙对应的绝缘件3处的路径长于第一热传递路径对应的路径,使得经第二热传递路径传递至避让间隙对应的绝缘件3处的热量小于经第一热传递路径传递的热量,因此,贯通部21和连接板分体设置,能够减少传递至避让间隙对应的绝缘件3处的热量,进一步减小绝缘件3绝缘失效的风险。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绝缘件3朝向连接板的一侧具有绝缘件凸部31,绝缘件凸部31抵接于连接板并形成部分避让间隙;如图5、图7所示,连接板朝向绝缘件3的一侧具有连接板凹部225,连接板凹部225形成部分避让间隙。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绝缘件凸部31和连接板凹部225形成避让间隙,简单可靠。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绝缘件3朝向连接板的一侧设置绝缘件凹部32,通过绝缘件凹部32形成至少部分避让间隙;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连接板朝向绝缘件3的一侧设置连接板凸部,使连接板凸部抵接于绝缘件3以形成至少部分避让间隙。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绝缘件凸部31、绝缘件凹部32、连接件凸部、连接件凹部这四个技术特征中的任意一个、任意两个、任意三个或四个以形成避让间隙;也可以通过这四个技术特征之外的技术特征形成避让间隙,如在绝缘件3和连接板之间设置其他零件,使得绝缘件3和极耳连接部223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空腔以形成避让间隙;形成的避让间隙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通过在连接板和/或绝缘件3上设置凹凸结构形成避让间隙,简单、可靠、便于实现。
如图5、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连接板凹部225形成在极耳连接部223上,连接板凹部225也为极耳连接部223的凹部2232。极耳连接部223上与凹部2232对应的远离盖板本体1的一侧具有凸部2231,即朝向极耳的一侧具有凸部2231。极耳连接部223的凹部2232便于形成避让间隙,凸部2231便于和极耳连接,凹部2232和凸部2231的特征便于用于结构的相对定位;凹部2232和凸部2231的位置对应,便于极耳连接部223的材料分布均匀,也便于采用冲压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板凹部225可以形成于连接板的除极耳连接部223之外的其他部位;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板凹部225和极耳连接部223的凹部2232可以错位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223上的凹部2232和凸部2231这两个技术特征中,可以设置零个、两个或任意一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223的形状可以不同于本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223和盖板本体1之间设有绝缘件3,极耳连接部223的凹部2232和盖板本体1之间间隙的高度为H1,0.3mm≤H1≤4mm,H1的范围可以避免极耳连接部223和盖板本体1之间的间隙过小不便布置绝缘件3,也可以避免极耳连接部223和盖板本体1之间的间隙过大导致盖板组件1000的整体高度过大,使盖板组件1000结构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H1可以大于4mm;在其他实施例中,H1可以小于0.3mm。在其他实施例中,H1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6mm≤H1≤2.5mm。
在本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223和盖板本体1之间的间隙,为极耳连接部223的凹部2232和盖板本体1之间的间隙;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极耳连接部223上未设有凹部2232时,极耳连接部223和盖板本体1之间间隙可以是极耳连接部223朝向盖板本体1一侧距盖板本体1的间隙。
在其他实施例中,0.3mm≤H1≤4mm,极耳连接部223上设有对应的凹部2232和凸部2231,这两个技术方案中,可以采用任意一个,可以采用两个,也可以均不采用。
如图1、图5所示,盖板组件1000还包括顶盖4、第一塑胶5、第二塑胶6,其中,第二塑胶6设置在盖板本体1的第一通孔11处,电极引出件2的贯通部21设置在第二塑胶6的通孔中,通过第二塑胶6实现电极引出件2的贯通部21和第一通孔11的绝缘密封;具体地,第二塑胶6安装时被沿高度方向H压缩,抵接在盖板本体1和电极引出件2的贯通部21之间。第一塑胶5设置在盖板本体1和顶盖4之间,实现盖板本体1和顶盖4的绝缘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件3的材料为塑胶,用于盖板本体朝向电极组件一侧的绝缘和密封。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件3的材料也可以为其他的绝缘材料。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件3也可以不用于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还包括用于连接极耳连接部223和极柱连接部221的电连接板。为了便于理解方案,图8中用虚线示意出了极柱连接部221、过渡连接部222、极耳连接部223之间的大概界限,实际上,极柱连接部221、过渡连接部222、极耳连接部223是一体成型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极柱连接部221、过渡连接部222、极耳连接部223也可以是部分分体设置或全部分体设置。
如图8所示,过渡连接部222的外侧具有斜边,使得极耳连接部223到极柱连接部221之间的电流传输路径上,传输介质的宽度基本保持一致,便于电流的稳定传输。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渡连接部222的形状可以不同于本实施例。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223的远离盖板本体1一侧的面积和朝向盖板本体1一侧的面积相同,均为A1;极耳连接部223上凹部2232和凸部2231的面积均为A3。在本实施例中,A3=0.7A1,一方面,可以避免A3与A1的比值过大,便于极耳连接部223的凹部2232的边缘留有足够的宽度,从而便于通过冲压形成极耳连接部223的凹部2232;另一方面,可以避免A3过小,凸部2231的面积过小不便于连接极耳和极耳连接部223。在其他实施例中,A3和A1的关系可以不同于本实施例。
实施例2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盖板组件1000的结构示意图。仅详述与实施例1中的不同之处。
如图9所示,绝缘件3的朝向连接板的一侧具有绝缘件凸部31,绝缘件凸部31抵接在极耳连接部223上,以形成避让间隙,避让间隙的高度为H2,H2=0.5mm,H2的数值满足0.2mm≤H2≤1.5mm。0.2mm≤H2≤1.5mm,可以避免避让间隙过小导致在连接电极引出件2和极耳时避让间隙对应的绝缘件3受热过多绝缘失效,也可以避免避让间隙过大导致盖板组件1000的整体高度过大,使盖板组件1000结构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避让间隙的高度范围可以为:0.05mm≤H2≤3mm或0.2mm≤H2≤1.5mm;在其他实施例中,H2可以小于0.05mm;在其他实施例中,H2可以大于3mm。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绝缘件凸部31、绝缘件凹部32、连接件凸部、连接件凹部这四个技术特征中的任意一个、任意两个、任意三个或四个以形成避让间隙;也可以通过这四个技术特征之外的技术特征形成避让间隙,如在绝缘件3和连接板之间设置其他零件,使得绝缘件3和极耳连接部223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空腔以形成避让间隙。在其他实施例中,避让间隙的高度H2可以小于0.05mm;在其他实施例中,避让间隙的高度H2可以大于3mm。
在本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223的朝向盖板本体1一侧的面积为A1;避让间隙对应的绝缘件3处的面积为A2,即避让间隙沿高度方向H的投影对应的绝缘件3的面积为A2;0.7A1=A2,可以避免A2相对A1过小导致在连接电极引出件2和极耳时避让间隙对应的绝缘件3受热过多绝缘失效。在其他实施例中,A1和A2的数值关系可以为:0.3A1≤A2;在其他实施例中,A1和A2的数值关系可以为:0.6A1≤A2≤A1。在其他实施例中,A2可以小于0.3A1。
在其他实施例中,0.05mm≤H2≤3mm,0.3A1≤A2,这两个技术方案中,可以采用零个、两个或任意一个。在其他实施例中,0.2mm≤H2≤1.5mm,0.6A1≤A2≤A1,这两个技术方案中,可以采用零个、两个或任意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223和盖板本体1之间间隙的高度H1=1.5mm,满足0.6mm≤H1≤2.5mm。在其他实施例中,H1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3mm≤H1≤4mm或0.6mm≤H1≤2.5mm;在其他实施例中,H1可以小于0.3mm;在其他实施例中,H1可以大于04mm。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3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盖板组件1000的结构示意图。仅详述与实施例1中的不同之处。
如图10所示,绝缘件3的朝向连接板的一侧具有绝缘件凹部32,绝缘件凹部32形成避让间隙。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绝缘件凸部31、绝缘件凹部32、连接件凸部、连接件凹部这四个技术特征中的任意一个、任意两个、任意三个或四个以形成避让间隙;也可以通过这四个技术特征之外的技术特征形成避让间隙,如在绝缘件3和连接板之间设置其他零件,使得绝缘件3和极耳连接部223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空腔以形成避让间隙。
本实施例的A1和A2的关系为:0.6A1=A2,在其他实施例中,A1和A2的关系可以不同于本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参照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H1、H2的数值取值参照实施例1和实施例2。
实施例4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盖板组件1000的结构示意图。仅详述与实施例1中的不同之处。
如图11所示,连接板还包括连接极柱连接部221和极耳连接部223的过渡连接部222,绝缘件3朝向连接板的一侧具有抵持部33,抵持部33抵接于过渡连接部222,抵持部33为极耳和极耳连接部223压装时提供支撑以使极耳和极耳连接部223接触。通过设置抵持部33为极耳和极耳连接部223压装时提供支撑,便于压装操作的进行,可以减小或避免压装时其他零部件变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抵持部33。在其他实施例中,抵持部33可以抵接于极耳连接部223。
连接板朝向抵持部33的一侧与抵持部33的高度差为H3,在本实施例中,H3=0.2mm。在其他实施例中,H3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H3≤0.3mm,或H3>0.3mm;当0<H3≤0.3mm时,可以避免H3过高导致盖板组件1000的整体高度过大,使盖板组件1000结构紧凑。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223朝向绝缘件3的一侧具有凹部,凹部和抵持部33共同形成避让间隙。在其他实施例中,抵持部33可以不参与避让间隙的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绝缘件凸部31、绝缘件凹部32、连接件凸部、连接件凹部这四个技术特征中的任意一个、任意两个、任意三个或四个以形成避让间隙;也可以通过这四个技术特征之外的技术特征形成避让间隙,如在绝缘件3和连接板之间设置其他零件,使得绝缘件3和极耳连接部223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空腔以形成避让间隙。
本实施例的A1和A2的关系为:A1=A2,在其他实施例中,A1和A2的关系可以不同于本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参照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H1、H2的数值取值参照实施例1和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A1和A2的关系参照实施例2。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盖板本体,具有贯穿的第一通孔;
电极引出件,包括贯通部和连接板,所述贯通部的至少部分穿设与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第一通孔绝缘,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盖板本体朝向电极组件的一侧,所述连接板具有与贯通部电连接的极柱连接部、与所述电极组件引出的极耳电连接的极耳连接部;
绝缘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盖板本体和所述极耳连接部之间;
避让间隙,形成于所述绝缘件和所述极耳连接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部和所述连接板一体成型;
或,所述贯通部和所述连接板分体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部和所述连接板分体设置,且所述贯通部和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的材料包含同种金属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间隙的高度为H2,0.05mm≤H2≤3mm;
和/或,所述极耳连接部朝向所述盖板组件一侧的面积为A1,所述避让间隙对应的所述绝缘件处的面积为A2,0.3A1≤A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0.2mm≤H2≤1.5mm;
和/或,0.6A1≤A2≤A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所述盖板本体之间间隙的高度为H1,0.3mm≤H1≤4mm;
和/或,所述极耳连接部朝向所述极耳的一侧具有凸部,与所述凸部对应的朝向所述盖板本体的一侧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形成至少部分所述避让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0.6mm≤H1≤2.5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具有绝缘件凸部,所述绝缘件凸部抵接于所述连接板并形成至少部分所述避让间隙;
或,所述绝缘件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具有绝缘件凹部,所述绝缘件凹部形成至少部分所述避让间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绝缘件的一侧具有连接板凸部,所述连接板凸部抵接于所述绝缘件并形成至少部分所述避让间隙;
或,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绝缘件的一侧具有连接板凹部,所述连接板凹部形成至少部分所述避让间隙。
10.如权利要求4-9中任一项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朝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具有抵持部,所述连接板还包括连接所述极柱连接部和所述极耳连接部的过渡连接部,所述抵持部抵接于所述极耳连接部或所述过渡连接部,所述抵持部为所述极耳和极耳连接部压装时提供支撑以使所述极耳和所述极耳连接部接触,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抵持部的一侧与所述抵持部的高度差为H3,0<H3≤0.3mm。
1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盖设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壳体共同限定有容纳腔;
电芯,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电芯上连接有电极组件。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71975.9U CN219419197U (zh) | 2023-04-07 | 2023-04-07 | 盖板组件、电池、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71975.9U CN219419197U (zh) | 2023-04-07 | 2023-04-07 | 盖板组件、电池、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19197U true CN219419197U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7230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771975.9U Active CN219419197U (zh) | 2023-04-07 | 2023-04-07 | 盖板组件、电池、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19197U (zh) |
-
2023
- 2023-04-07 CN CN202320771975.9U patent/CN2194191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37409B2 (en) | Protection circuit module of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 |
US20230006290A1 (en) | Battery top cover structur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 |
US20240274928A1 (en) | End cover assembly,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and electricity-consumption device | |
US20230187878A1 (en) | Position assurance apparatus, connector assembly, battery, and power consumption apparatus | |
WO2021102638A1 (zh) | 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使用电池单体作为电源的装置及电池单体的组装方法 | |
CN113451636A (zh) | 一种可充电锂电池装置 | |
EP4087013A1 (en) |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 |
CN219419197U (zh) | 盖板组件、电池、电子设备 | |
CN116742226A (zh) |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 |
CN116404375A (zh) | 储能模组及储能系统 | |
CN217589194U (zh) | 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 |
CN217086722U (zh) | 纽扣电池及电子设备 | |
CN116247342A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12461883U (zh) | 锂离子电池模组及输出端子 | |
CN115732863A (zh) | 一种电池及其生产工艺 | |
CN219937192U (zh) | 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9419420U (zh) | 顶盖及包含其的电池和电子设备 | |
CN220066046U (zh) | 盖板组件、电池、电子设备 | |
CN219286616U (zh) | 电池顶盖组件及电池 | |
CN220306446U (zh) | 电芯及包含其的电池模组 | |
CN219419450U (zh) | 盖板组件、电池、电子设备 | |
CN221041322U (zh) | 一种绝缘防护箱以及大容量电池 | |
CN220797350U (zh) | 一种usb充电插座结构及插座 | |
CN220341462U (zh) | 引脚结构、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19419449U (zh) | 盖板组件、电池、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