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1763A - 提升续航里程方法、续航装置、续航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提升续航里程方法、续航装置、续航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1763A
CN115891763A CN202211529149.XA CN202211529149A CN115891763A CN 115891763 A CN115891763 A CN 115891763A CN 202211529149 A CN202211529149 A CN 202211529149A CN 115891763 A CN115891763 A CN 115891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urance
mileage
mode
energy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re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291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91763B (zh
Inventor
邹俊
张洋
张慧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elis Phoenix Intelligent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er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er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er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2914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17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1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1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91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1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提升续航里程方法、续航装置、续航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提升续航里程方法包括:若监测到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第一电量阈值,则提示续航不足信息;在接收到响应于续航不足信息的选择指令之后,进入选择指令所指示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直到剩余电量大于第二电量阈值时退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其中,第二电量阈值大于第一电量阈值;在进入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之后,计算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并根据增量里程和表显里程之和提示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通过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提升续航里程方法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续航效果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提升续航里程方法、续航装置、续航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提升续航里程方法、续航装置、续航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欢迎,成为了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由于采用了清洁能源作为动力,因此新能源汽车具有驾驶成本低廉和环保等优点。但是电池的存储容量始终是有限的,如何提升续航里程成为了技术关键。
目前,为了提升续航里程,一些新能源电动汽车会在续航里程不足的情况下,自动开启最高档位的省电模式和能量回收模式等,使得新能源汽车能最大化的提升续航里程。此时,行车效率大大受到影响,反而限制了续航里程的提升,因此现有技术还存在着续航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提升续航里程方法、续航装置、续航设备及存储介质,改善现有技术中续航效果不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升续航里程方法,该提升续航里程方法包括:若监测到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第一电量阈值,则提示续航不足信息;在接收到响应于续航不足信息的选择指令之后,进入选择指令所指示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直到剩余电量大于第二电量阈值时退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其中,第二电量阈值大于第一电量阈值;在进入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之后,计算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并根据增量里程和表显里程之和提示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计算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的步骤,包括:根据汽车的配置类型查询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其中,配置类型包括四驱车和后驱车;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进行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根据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计算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的步骤,包括:根据汽车的配置类型查询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其中,配置类型包括四驱车和后驱车;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根据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的步骤的数学表达式为:F=n(X1×a1+X2×a2+.....+Xn×an),其中,F表示能耗下降总值,X1、X2......Xn表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a1、a2......an表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权重,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可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的步骤的数学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973915650000021
其中,AP表示增量里程,B表示整车能耗值,C表示电池的剩余电量,F表示能耗下降总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在汽车的配置类型为四驱车的情况下,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限制前驱输出扭矩、强能量回收以及限制最高车速中的至少一种;在汽车的配置类型为后驱车的情况下,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强能量回收以及限制最高车速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启动选择指令所指示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的步骤,包括: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的情况下,按照当前温度对应的预设功率对热管理的最高功率进行限制;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前驱扭矩输出,且后电机无故障的情况下,限制前电机的请求扭矩和实际扭矩分别小于对应的预设扭矩;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强能量回收的情况下,将能力回收强模式切换为高档位,并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回收扭矩进行限制;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最高车速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车速进行限制,控制车速小于油门开度对应的速度阈值,并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扭矩进行限制,使得电机输出的扭矩小于预设最大扭矩。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续航装置,该续航装置包括:监测单元,用于对电池的剩余电量进行监测;提示单元,用于在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电量阈值时提示续航不足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响应于续航不足信息的选择指令;续航单元,用于进入选择指令所指示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直到剩余电量大于第二电量阈值时退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其中,第二电量阈值大于第一电量阈值;续航单元还用于计算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并根据增量里程和表显里程之和计算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提示单元,还用于提示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续航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汽车的配置类型查询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其中,配置类型包括四驱车和后驱车;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进行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根据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续航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汽车的配置类型查询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其中,配置类型包括四驱车和后驱车;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根据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的步骤的数学表达式为:F=n(X1×a1+X2×a2+.....+Xn×an),其中,F表示能耗下降总值,X1、X2......Xn表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a1、a2......an表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权重,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可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的步骤的数学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973915650000041
其中,AP表示增量里程,B表示整车能耗值,C表示电池的剩余电量,F表示能耗下降总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在汽车的配置类型为四驱车的情况下,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限制前驱输出扭矩、强能量回收以及限制最高车速中的至少一种;在汽车的配置类型为后驱车的情况下,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强能量回收以及限制最高车速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续航单元具体用于: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的情况下,按照当前温度对应的预设功率对热管理的最高功率进行限制;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前驱扭矩输出,且后电机无故障的情况下,限制前电机的请求扭矩和实际扭矩分别小于对应的预设扭矩;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强能量回收的情况下,将能力回收强模式切换为高档位,并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回收扭矩进行限制;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最高车速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车速进行限制,控制车速小于油门开度对应的速度阈值,并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扭矩进行限制,使得电机输出的扭矩小于预设最大扭矩。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续航设备,该续航设备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处理器,用于执行多条指令;收发器,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存储器,用于存储多条指令,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项实施方式的提升续航里程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多条指令,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项实施方式的提升续航里程方法。
综上,本申请提供了提升续航里程方法、续航装置、续航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续航装置/设备汽车在电池电量较低的情况下,根据用户的选择指令有选择性的进入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并且可视化的展现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而不是直接开启所有的续航模式,以追求最大化的提升续航里程,另外在电池电量比较充足时还会退出续航模式。因此采用本申请的提升续航里程方法既可以提升汽车的续航里程,又可以兼顾汽车的行车效率,大大促进了续航里程的提升,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续航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升续航里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升续航里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续航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续航设备的结构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相对较多的专业术语,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可能涉及的相关术语和概念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接下来涉及到的续航装置/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专用的续航装置/设备、终端设备、计算机、处理器等,可以是集成在汽车上的一个设备,也可以是汽车上的可拆卸的独立设备。续航装置/设备可以与汽车上的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例如电池的剩余电量等,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纵向”、“横向”、“水平”、“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亦仅为了便于简化叙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申请可实施的范畴。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目前,为了提升续航里程,一些新能源电动汽车会在续航里程不足的情况下,自动开启最高档位的省电模式和能量回收模式等,使得新能源汽车能最大化的提升续航里程。此时,行车效率大大受到影响,反而限制了续航里程的提升,因此现有技术还存在着续航效果不佳的问题。
对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升续航里程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进入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在提升续航里程的同时兼顾行车效率,改善现有技术中续航效果不佳的问题。具体的,续航装置/设备对电池的剩余电量进行监测,若监测到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第一电量阈值,则提示续航不足信息;在接收到响应于续航不足信息的选择指令之后,进入选择指令所指示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直到剩余电量大于第二电量阈值时退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其中,第二电量阈值大于第一电量阈值;在进入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之后,计算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并根据增量里程和表显里程之和,提示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
基于以上描述,本申请主要通过设置多个续航模式,使得续航装置/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指令,有选择性的进入其中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以在提升续航里程的同时兼顾行车效率,从而提升续航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理解本申请的提升续航里程方法,本申请将结合图1所示的流程示意图,并以续航设备作为执行主体,来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说明,具体的:
101:若监测到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第一电量阈值,则提示续航不足信息。
其中,续航设备可以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等设备来对电池的剩余电量来进行监测,若监测到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第一电量阈值(例如15%),则提示续航不足信息。该续航不足信息包括警示语和多个续航模式标志,该警示语用于提示续航里程不足,该多个续航模式标志中的各标志分别表示一种续航模式,当用户通过触摸屏或麦克风选中该多个续航模式中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时,续航设备会接收到响应于续航不足信息的选择指令,该选择指令用于指示用户所选中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续航模式根据汽车的配置类型是四驱车还是后驱车,可以分为两大类。具体的,在汽车的配置类型为四驱车的情况下,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限制前驱输出扭矩、强能量回收以及限制最高车速中的至少一种;在汽车的配置类型为后驱车的情况下,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强能量回收以及限制最高车速中的至少一种。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四驱车可以进入“限制前驱输出扭矩”这一续航模式,而后驱车无法进入该续航模式。
102:在接收到响应于续航不足信息的选择指令之后,进入选择指令所指示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直到剩余电量大于第二电量阈值时退出该至少一个续航模式。
其中,续航设备在接收到响应于续航不足信息的选择指令之后,进入选择指令所指示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也即是并行执行该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续航策略,直到电池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二电量阈值(例如20%)时退出该少一个续航模式,使得汽车不仅可以在低电量时进入续航模式,以提升续航里程,而且还可以在高电量时退出续航模式,以保证行车效率以及乘坐舒适性等,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行车效率,提升续航效果。
103:在进入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之后,计算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并根据增量里程和表显里程之和提示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
其中,为了计算得到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续航设备先通过通过直接求和方式或者加权求和方式来计算得到能耗下降总值,然后再根据能耗下降总值换算得到增量里程。在得到增量里程之后,续航设备还将增量里程和表显里程相加得到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并显示该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以对表显里程进行修正,从而可视化的展示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提升续航效果。表显里程是汽车剩余的续航里程,即剩余的最长可行驶距离。具体的,上述将增量里程和表显里程相加得到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的步骤的数学表达式为AP2=AP+AP1,AP2是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AP是增量里程,AP1是表显里程。
需要说明的是,申请人通过大量实验和应用来测量得到了各续航模式对应的实际的能耗下降值,并且各续航模式对应的能耗下降值在不同的汽车的配置类型下会有所不同。具体的,在汽车的配置类型为四驱车的情况下,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限制前驱输出扭矩、强能量回收以及限制最高车速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为0.61kwh/100km、0.82kwh/100km、0.27kwh/100km以及0.35kwh/100km;在汽车的配置类型为后驱车的情况下,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强能量回收以及限制最高车速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为0.75kwh/100km、0.92kwh/100km以及0.73kwh/100km。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上述计算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的步骤,包括:根据汽车的配置类型查询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其中,配置类型包括四驱车和后驱车;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进行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根据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为了计算出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先将该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的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进行直接求和,以得到该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能耗下降总值,然后将该能耗下降总之换算为增量里程。
其中,上述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进行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的步骤的数学表达式为:F=X1+X2+.....+Xn。F表示能耗下降总值,X1、X2......Xn表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
其中,上述根据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的步骤的数学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973915650000101
AP表示是增量里程,B表示整车能耗值,C表示电池的剩余电量,F表示能耗下降总值。需要说明的是,剩余电量可以通过BMS查询得到,整车能耗值可以从本地数据库中查询得到。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上述计算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的步骤,包括:根据汽车的配置类型查询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其中,配置类型包括四驱车和后驱车;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根据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为了计算出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先将该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的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进行加权求和,以得到该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能耗下降总值,然后将该能耗下降总之换算为增量里程。需要说明的是,由能耗下降总值换算为增量里程的过程可参照上一可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的步骤的数学表达式为:F=n(X1×a1+X2×a2+.....+Xn×an)。F表示能耗下降总值,X1、X2......Xn表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a1、a2......an表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权重,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举例来说,在汽车的配置类型为四驱车,且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限制前驱输出扭矩、强能量回收以及限制最高车速的情况下,能耗下降总值可以表示为F=4(X1×0.3+X2×0.4+X3×0.13+X4×0.17)(公式一)。再一举例,在汽车的配置类型为后驱车,且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强能量回收以及限制最高车速的情况下,能耗下降总值可以表示为F=3(X1×0.4+X3×0.17+X4×0.43)(公式二)。其中,X1表示限制热管理功率的能耗下降值,X2表示限制前驱输出扭矩的能耗下降值,X3表示强能量回收的能耗下降值,X4表示限制最高车速的能耗下降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一和公式二中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前的权重是通过大量实验和应用来标定得到,根据该权重计算得到的能耗下降总值更接近于真实的能耗下降总值。假如用户只选中了上述公式一和公式二中的部分续航模式,则可以根据各续航模式的权重在被选中的续航模式的权重总值中的比例,来对各续航模式的权重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该适应性调整的数学表达式为a1’=a1/a1+a2.....+an,a1’、a2’......an’是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的第一个续航模式调整后的权重,a1、a2.....、an分别是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的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调整前的权重,a2’......an’的数学表达式可以参照a1’的数学表达式,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上述启动选择指令所指示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的步骤,包括: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的情况下,按照当前温度对应的预设功率对热管理的最高功率进行限制;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前驱扭矩输出,且后电机无故障的情况下,限制前电机的请求扭矩和实际扭矩分别小于对应的预设扭矩;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强能量回收的情况下,将能力回收强模式切换为高档位,并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回收扭矩进行限制;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最高车速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车速进行限制,控制车速小于油门开度对应的速度阈值,并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扭矩进行限制,使得电机输出的扭矩小于预设最大扭矩。
在本可实施方式中,不同的续航模式对应不同的续航策略,接下来,为了对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续航策略进行详细说明,具体的:
若进入“限制热管理功率”的续航模式,则按照当前温度对应的预设功率对热管理的最高功率进行限制。例如,续航设备通过车身上的环境温度传感器对环境的当前温度进行检测,若当前温度属于第一区间(-20℃,-10℃],则限制热管理的最高功率为4kw,使得热管理的功率小于或等于4kw;若当前温度属于第一区间(-10℃,25℃],则限制热管理的最高功率为2kw,使得热管理的功率小于或等于2kw;若当前温度属于第一区间(25℃,40℃],则限制热管理的最高功率为3kw,使得热管理的功率小于或等于3kw。需要说明的是,若汽车开启除霜除雾时,退出该续航模式,不限制热管理的最高功率。
若进入“限制前驱扭矩输出”的续航模式,则限制前电机的请求扭矩和实际扭矩分别小于对应的预设扭矩。例如,续航设备可以控制前电机的请求扭矩小于0.5牛米,且前电机的实际扭矩小于2牛米。需要说明的是,若汽车的后驱出现故障,则退出该续航模式,不对前电机的扭矩进行限制。
若进入“强能量回收”的续航模式,则将能力回收强模式切换为高档位,并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回收扭矩进行限制。例如,续航设备将能量回收模式切换到强,并将Map切换为智能省电Map,按照该智能省电MAP度对回收扭矩进行控制,令加速度变化不超过0.17g,使得切换前后无冲击感,g为重力加速度。
若进入“限制最高车速”的续航模式,则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车速进行限制,控制车速小于油门开度对应的速度阈值,并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扭矩进行限制,使得电机输出的扭矩小于预设最大扭矩。例如,续航设备将Map切换为智能省电Map,按照该智能省电MAP度对回收扭矩进行控制,令加速度变化不超过0.17g,使得切换前后无冲击感,g为重力加速度。另外,续航设备还按照智能省电MAP对车速进行限制,例如,若油门开度小于或等于70%,则控制车速小于等于80kph;若油门开度大于70%,则控制车速小于或等于100kph。
在另一种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过程。接下来,本申请将结合图2所示的流程示意图,并以续航装置为执行主体,对本实施例所提出的提升续航里程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说明。具体的:
201:监测电池的剩余电量。
其中,续航设备可以通过BMS等设备来对电池的剩余电量来进行监测。
202:判断电池当前的剩余电量是否小于第一电量阈值?
其中,若电池当前的剩余电量小于第一电量阈值(15%),则执行步骤203;若电池当前的剩余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一电量阈值(15%),则执行步骤201,继续监测电池的剩余电量。
203:提示续航里程不足信息。
其中,在电池当前的剩余电量小于第一电量阈值的情况下,续航设备通过触摸屏或者音响等设备提示续航里程不足信息。
204:在接收到响应于续航不足信息的选择指令之后,进入选择指令所指示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
其中,若续航设备通过触摸屏或者麦克风等设备接收到用户通过手动点击或者语音控制等方式发出的选择指令,则进入该选择指令所指示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
205:计算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并根据增量里程和表显里程之和提示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
其中,续航设备在进入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之后,计算该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并将该增量里程加上表显里程,以得到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
206:判断电池当前的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第二电量阈值?
其中,若电池当前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二电量阈值(20%),则执行步骤207;若电池当前的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量阈值(20%),则维持在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并持续监测电池的剩余电量,执行步骤206,直到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量时,执行步骤207,退出该至少一个续航模式。
207:退出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根据用户的选择进入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在提升续航里程的同时兼顾行车效率,因此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续航效果不佳的问题。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还提供了一种续航装置,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图3所示,该续航装置包括监测单元310、提示单元320、接收单元330以及续航单元340,具体的:监测单元310,用于对电池的剩余电量进行监测;提示单元320,用于在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电量阈值时提示续航不足信息;接收单元330,用于接收响应于续航不足信息的选择指令;续航单元340,用于进入选择指令所指示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直到剩余电量大于第二电量阈值时退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其中,第二电量阈值大于第一电量阈值;续航单元340还用于计算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并根据增量里程和表显里程之和计算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提示单元320,还用于提示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续航单元340具体用于:根据汽车的配置类型查询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其中,配置类型包括四驱车和后驱车;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进行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根据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续航单元340具体用于:根据汽车的配置类型查询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其中,配置类型包括四驱车和后驱车;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根据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的步骤的数学表达式为:F=n(X1×a1+X2×a2+.....+Xn×an),其中,F表示能耗下降总值,X1、X2......Xn表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a1、a2......an表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权重,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的步骤的数学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973915650000151
其中,AP表示增量里程,B表示整车能耗值,C表示电池的剩余电量,F表示能耗下降总值。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在汽车的配置类型为四驱车的情况下,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限制前驱输出扭矩、强能量回收以及限制最高车速中的至少一种;在汽车的配置类型为后驱车的情况下,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强能量回收以及限制最高车速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续航单元340具体用于: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的情况下,按照当前温度对应的预设功率对热管理的最高功率进行限制;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前驱扭矩输出,且后电机无故障的情况下,限制前电机的请求扭矩和实际扭矩分别小于对应的预设扭矩;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最高车速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车速进行限制,控制车速小于油门开度对应的速度阈值;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驱动扭矩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扭矩进行限制,使得电机输出的扭矩小于预设最大扭矩;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强能量回收的情况下,将能力回收强模式切换为高档位,并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回收扭矩进行限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续航设备,参见图4。如图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的续航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410、收发器420和存储器430。上述处理器410、收发器420和存储器430通过总线440连接。处理器410,用于执行多条指令;收发器420,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存储器430,用于存储多条指令,该指令适于由处理器410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提升续航里程方法。
其中,处理器410可以是电子调整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该处理器410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5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410可采用单片机,通过对单片机进行编程可以实现各种控制功能,比如在本实施例中,实现扫描存储设备中的多个文件等功能,处理器具有计算能力强大,处理快速的优点。具体的:处理器410用于执行监测单元310的功能,用于对电池的剩余电量进行监测;还用于执行续航单元340的功能,用于进入选择指令所指示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直到剩余电量大于第二电量阈值时退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其中,第二电量阈值大于第一电量阈值;还用于计算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并根据增量里程和表显里程之和计算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收发器用于执行提示单元320的功能,用于在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电量阈值时提示续航不足信息;还用于提示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还用于执行接收单元330的功能,用于接收响应于续航不足信息的选择指令。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续航单元340具体用于:根据汽车的配置类型查询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其中,配置类型包括四驱车和后驱车;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进行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根据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续航单元340具体用于:根据汽车的配置类型查询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其中,配置类型包括四驱车和后驱车;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根据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的步骤的数学表达式为:F=n(X1×a1+X2×a2+.....+Xn×an),其中,F表示能耗下降总值,X1、X2......Xn表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a1、a2......an表示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权重,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的步骤的数学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973915650000171
其中,AP表示增量里程,B表示整车能耗值,C表示电池的剩余电量,F表示能耗下降总值。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在汽车的配置类型为四驱车的情况下,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限制前驱输出扭矩、强能量回收以及限制最高车速中的至少一种;在汽车的配置类型为后驱车的情况下,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强能量回收以及限制最高车速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上述续航单元340具体用于: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的情况下,按照当前温度对应的预设功率对热管理的最高功率进行限制;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前驱扭矩输出,且后电机无故障的情况下,限制前电机的请求扭矩和实际扭矩分别小于对应的预设扭矩;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最高车速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车速进行限制,控制车速小于油门开度对应的速度阈值;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驱动扭矩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扭矩进行限制,使得电机输出的扭矩小于预设最大扭矩;在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强能量回收的情况下,将能力回收强模式切换为高档位,并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回收扭矩进行限制。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多条指令,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前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方法。处理器410,用于执行多条指令;存储器430,用于存储多条指令,该指令适于由处理器410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提升续航里程方法。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提升续航里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监测到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第一电量阈值,则提示续航不足信息;
在接收到响应于所述续航不足信息的选择指令之后,进入所述选择指令所指示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直到所述剩余电量大于第二电量阈值时退出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其中,所述第二电量阈值大于所述第一电量阈值;
在进入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之后,计算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并根据所述增量里程和表显里程之和,提示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的步骤,包括:
根据汽车的配置类型查询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其中,所述配置类型包括四驱车和后驱车;
对所述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进行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
根据所述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的步骤,包括:
根据汽车的配置类型查询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其中,所述配置类型包括四驱车和后驱车;
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
根据所述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各续航模式的能耗下降值和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能耗下降总值的步骤的数学表达式为:
F=n(X1×a1+X2×a2+.....+Xn×an)
其中,所述F表示能耗下降总值,所述X1、X2......Xn表示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能耗下降值,所述a1、a2......an表示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中各续航模式分别对应的权重,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能耗下降总值计算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的步骤的数学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973915640000021
其中,所述AP表示所述增量里程,所述B表示整车能耗值,所述C表示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所述F表示所述能耗下降总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
在汽车的配置类型为四驱车的情况下,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限制前驱输出扭矩、强能量回收以及限制最高车速中的至少一种;
在汽车的配置类型为后驱车的情况下,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强能量回收以及限制最高车速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所述选择指令所指示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热管理功率的情况下,按照当前温度对应的预设功率对热管理的最高功率进行限制;
在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前驱扭矩输出的情况下,限制前电机的请求扭矩和实际扭矩分别小于对应的预设扭矩;
在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强能量回收的情况下,将能力回收强模式切换为高档位,并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回收扭矩进行限制;
在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包括限制最高车速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车速进行限制,控制车速小于油门开度对应的速度阈值,并按照所述预设的智能省电万有特性曲线对扭矩进行限制,使得电机输出的扭矩小于预设最大扭矩。
8.一种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对电池的剩余电量进行监测;
提示单元,用于在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电量阈值时提示续航不足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响应于所述续航不足信息的选择指令;
续航单元,用于进入所述选择指令所指示的至少一个续航模式,直到所述剩余电量大于第二电量阈值时退出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其中,所述第二电量阈值大于所述第一电量阈值;还用于计算所述至少一个续航模式对应的增量里程,并根据所述增量里程和表显里程之和计算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
所述提示单元,还用于提示所述提升之后的续航里程。
9.一种续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多条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所述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续航里程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续航里程方法。
CN202211529149.XA 2022-11-30 2022-11-30 提升续航里程方法、续航装置、续航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8917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9149.XA CN115891763B (zh) 2022-11-30 2022-11-30 提升续航里程方法、续航装置、续航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9149.XA CN115891763B (zh) 2022-11-30 2022-11-30 提升续航里程方法、续航装置、续航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1763A true CN115891763A (zh) 2023-04-04
CN115891763B CN115891763B (zh) 2024-05-03

Family

ID=86496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29149.XA Active CN115891763B (zh) 2022-11-30 2022-11-30 提升续航里程方法、续航装置、续航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1763B (zh)

Citation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87339U (zh) * 2009-12-30 2010-09-22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的自动节能省电装置
US20120316714A1 (en) * 2011-06-13 2012-12-13 Denso Corporation In-vehicle controller
US20130253740A1 (en) * 2012-03-20 2013-09-26 Hyundai Motor Company Technique for calculating distance to empty in electric vehicle
JP2013240242A (ja) * 2012-05-17 2013-11-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力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車両
CN104044591A (zh) * 2013-03-15 2014-09-1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优化车辆节能模式可用性的系统和方法
CN104340074A (zh) * 2014-09-11 2015-02-11 清华大学 车辆行驶里程修正方法及系统
KR20170114148A (ko) * 2016-04-05 2017-10-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7291896U (zh) * 2017-08-14 2018-05-01 中能绿驰成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管理辅助装置
CN108569168A (zh) * 2017-11-08 2018-09-25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车驱动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649176A (zh) * 2019-01-18 2019-04-19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控制方法、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CN109747427A (zh) * 2019-02-01 2019-05-1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估计电动车辆到达目的地时的剩余续驶能力的方法及设备
CN110936823A (zh) * 2018-09-25 2020-03-31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辆运行状态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1220168A (zh) * 2019-11-29 2020-06-0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JP2020092513A (ja) * 2018-12-05 2020-06-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走行可能距離計算装置
CN111602308A (zh) * 2018-06-25 2020-08-28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电池状态估计
CN112026585A (zh) * 2020-07-29 2020-12-04 华人运通(上海)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节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09593A (zh) * 2020-09-02 2020-12-2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池加热的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2622644A (zh) * 2020-12-24 2021-04-09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扭矩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2706617A (zh) * 2021-01-13 2021-04-27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显示方法
CN112937360A (zh) * 2021-03-02 2021-06-11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包更换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CN113232514A (zh) * 2021-06-10 2021-08-10 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提高续航里程的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42789A (zh) * 2020-03-26 2021-09-28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能耗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3479112A (zh) * 2021-07-07 2021-10-0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方法、控制器、介质及设备
CN114154107A (zh) * 2021-12-09 2022-03-08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平均能耗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14312475A (zh) * 2021-12-23 2022-04-12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时显示续航的生成方法、装置和整车控制器
CN114394034A (zh) * 2022-01-29 2022-04-26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省电模式控制方法及其系统、电动汽车
CN114537305A (zh) * 2020-11-18 2022-05-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力控制装置和具有该电力控制装置的车辆
CN114750601A (zh) * 2022-03-29 2022-07-15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剩余里程预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20452A (zh) * 2022-09-19 2022-11-11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车辆增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87339U (zh) * 2009-12-30 2010-09-22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的自动节能省电装置
US20120316714A1 (en) * 2011-06-13 2012-12-13 Denso Corporation In-vehicle controller
US20130253740A1 (en) * 2012-03-20 2013-09-26 Hyundai Motor Company Technique for calculating distance to empty in electric vehicle
JP2013240242A (ja) * 2012-05-17 2013-11-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力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車両
CN104044591A (zh) * 2013-03-15 2014-09-1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优化车辆节能模式可用性的系统和方法
CN104340074A (zh) * 2014-09-11 2015-02-11 清华大学 车辆行驶里程修正方法及系统
KR20170114148A (ko) * 2016-04-05 2017-10-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7291896U (zh) * 2017-08-14 2018-05-01 中能绿驰成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管理辅助装置
CN108569168A (zh) * 2017-11-08 2018-09-25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车驱动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602308A (zh) * 2018-06-25 2020-08-28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电池状态估计
CN110936823A (zh) * 2018-09-25 2020-03-31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辆运行状态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JP2020092513A (ja) * 2018-12-05 2020-06-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走行可能距離計算装置
CN109649176A (zh) * 2019-01-18 2019-04-19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控制方法、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CN109747427A (zh) * 2019-02-01 2019-05-1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估计电动车辆到达目的地时的剩余续驶能力的方法及设备
CN111220168A (zh) * 2019-11-29 2020-06-0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442789A (zh) * 2020-03-26 2021-09-28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能耗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2026585A (zh) * 2020-07-29 2020-12-04 华人运通(上海)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节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09593A (zh) * 2020-09-02 2020-12-2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池加热的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4537305A (zh) * 2020-11-18 2022-05-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力控制装置和具有该电力控制装置的车辆
CN112622644A (zh) * 2020-12-24 2021-04-09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扭矩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2706617A (zh) * 2021-01-13 2021-04-27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显示方法
CN112937360A (zh) * 2021-03-02 2021-06-11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包更换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CN113232514A (zh) * 2021-06-10 2021-08-10 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提高续航里程的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79112A (zh) * 2021-07-07 2021-10-0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方法、控制器、介质及设备
CN114154107A (zh) * 2021-12-09 2022-03-08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平均能耗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14312475A (zh) * 2021-12-23 2022-04-12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时显示续航的生成方法、装置和整车控制器
CN114394034A (zh) * 2022-01-29 2022-04-26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省电模式控制方法及其系统、电动汽车
CN114750601A (zh) * 2022-03-29 2022-07-15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剩余里程预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20452A (zh) * 2022-09-19 2022-11-11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车辆增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嘉遥;郭双桃;: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浅析", 新材料产业, no. 04, 5 April 2017 (2017-04-05) *
王春生;王学超;孙浩;: "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影响因素分析", 汽车工程师, no. 04, 25 April 2017 (2017-04-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1763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6960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remaining range of electric car, and electric car
US8046125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optimal operation point with respect to state of charge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US8682557B2 (en) Driving behavior feedback interface
US20100250041A1 (en) Protection method for limited charging/discharging current of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and a device and a system thereof
CN112572156B (zh) 能量回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07323308B (zh) 一种具有预测能力的燃料电池汽车牵引扭矩计算方法
CN110733379A (zh) 一种基于电池荷电状态的能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373319B (zh) 增程式车辆的动力系统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2039159A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整车控制模块及存储介质
CN106476795B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和方法
Armstrong et al. The energy footprint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 sensors
CN113733931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油门踏板的请求扭矩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954009A (zh) 车辆充电扭矩的计算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7360480A (zh) 一种目标发电功率确定方法、系统、设备及车辆
CN115891763A (zh) 提升续航里程方法、续航装置、续航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73818A (zh) 增程器能量管理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6442799A (zh) 一种车辆的扭矩分配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214613A (zh) 混动车辆并联驱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16413A (zh) 一种扭矩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61938B (zh) 一种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552498B (zh) 一种混合动力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及车辆
JP2006347283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制御装置
KR102360170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주행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3734145B (zh) 车辆驱动方法、装置及车辆
US11851045B2 (en) Series hybrid vehicle control method and series hybrid vehicle contro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6

Address after: No. 13 Xingxiang Road, Zengjia Town, High tech Zone,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400039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Selis Phoenix Intelligent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95 No. 2901, floor 29, unit 1, building 1, No. 151, Tianfu Second Street, high tech Zone, China (Sichu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engdu Thalys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