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45989B - 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超分辨成像应用 - Google Patents

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超分辨成像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45989B
CN115745989B CN202211388266.9A CN202211388266A CN115745989B CN 115745989 B CN115745989 B CN 115745989B CN 202211388266 A CN202211388266 A CN 202211388266A CN 115745989 B CN115745989 B CN 1157459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tpa
near infrared
acrylonitrile
su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882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45989A (zh
Inventor
牛广乐
曹世仙
田小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3882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459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45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5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45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5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超分辨成像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通过简单的偶合反应及亲核反应合成,在低极性溶剂中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同时表现出较强的聚集诱导发光效果,此外还可以特异性的靶向细胞质和细胞核脂滴,并且在强激光的辐照下依然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在STED显微成像过程中,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还具有低的饱和损耗光功率(2.5mW),可以实现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单个脂滴分别为62nm和80nm的分辨率,将共聚焦下很难分辨的两个毗邻的脂滴分辨开来。本发明为多功能光稳定性材料在低功率下实现目标靶向STED超分辨成像提供了新的途径。

Description

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超分辨成像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超分辨成像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例如:受激辐射损耗(STED)显微技术、结构照明显微镜(SIM)、光激活定位显微镜(PALM)和随机光学重建显微镜(STORM)等,突破了传统显微镜200nm的分辨率极限,可在数十甚至数纳米尺度观测细胞微观结构,为细胞器成像、靶标蛋白追踪和药物开发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机遇。对于STED显微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无需后重建和化学反应即可快速获取图像,已成为一种可视化纳米结构、追踪其动态和识别过程的强大技术。然而,高损耗激光功率(101-3MW/cm2)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严重的荧光团光漂白,对生物样品造成不可修复的光损伤,影响成像质量。因此,为了使STED显微成像在生物研究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低损耗的激光功率下获得高分辨率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展了一系列STED与之结合的技术,如时间门控检测技术、荧光寿命的光子分离技术等,但是由于较高的费用和仪器本身的缺陷限制了其发展。因此,开发用于STED超分辨成像的荧光材料成为了直接而方便的策略。尽管一些无机荧光材料,例如,量子点、单壁纳米管、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等可以实现在低损耗功率下进行STED生物成像,但是其未知的细胞毒性限制了它们在活生物样本中的进一步应用。与之相对应的有机荧光荧光团具有易修饰的结构、可调谐的光物理性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为促进低功率STED纳米成像的有力工具。而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具有高亮度、大Stokes位移、良好的光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通过STED纳米显微镜的超分辨成像显像剂之一,但是目前报道的AIE材料应用于超分辨成像的探针的打灭激光功率依然很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超分辨成像应用。丙烯腈类化合物因其合成简便且易于纯化而被广泛应用于构筑多功能光稳定性AIE材料,将三苯胺和2,1,3-苯并噻唑引入到丙烯腈的π共轭骨架中,生成新的具有长波长发射和抗光漂白性的给体-受体-受体型共轭结构的丙烯腈类化合物,可应用于低损耗功率下目标靶向STED超分辨成像。
本发明的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具有合成方法简单、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光稳定性好、高透过性、高荧光量子产率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所述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具有AIE效应,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其中,R1,R2,R3,R4,R5,R6独立地选自氢、烷基、任选被取代的烷基、烷氧基、烷硫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烷基氧基、环烷基硫基、芳基、杂环基、杂芳基、杂环烷基、单烷基胺基或二烷基胺基中的一个;X,Y独立地选自氢、甲基、甲氧基、氟、氯、溴、碘、氰基中的任意一个;Ar1和Ar2各自独立地是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环,该芳环选自苯基,苯,吡啶,噻吩,呋喃,吡喃,咪唑和噻二唑,且芳环取代基选自氢,烷基,羟基,卤素,羧基,氰基以及取代和未取代的芳族和杂环基。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进行如下反应:
相应地,R1,R2,R3,R4,R5,R6独立地选自氢、烷基、任选被取代的烷基、烷氧基、烷硫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烷基氧基、环烷基硫基、芳基、杂环基、杂芳基、杂环烷基、单烷基胺基或二烷基胺基中的一个;X,Y独立地选自氢、甲基、甲氧基、氟、氯、溴、碘、氰基中的任意一个;Ar1和Ar2各自独立地是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环,该芳环选自苯基,苯,吡啶,噻吩,呋喃,吡喃,咪唑和噻二唑,且芳环取代基选自氢,烷基,羟基,卤素,羧基,氰基以及取代和未取代的芳族和杂环基。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和/或上述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得到的产品在低功率STED超分辨成像中的应用。
上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提供的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通过简单的偶合反应及亲核反应合成,在低极性溶剂中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同时在甘油和水不同比例的测试中还表现出较强的聚集诱导发光效果,此外还可以特异性的靶向脂滴,并且在强激光的辐照下依然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
(2)在STED显微成像过程中,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还具有低的饱和损耗光功率(2.5mW)。在低饱和损耗光功率下,第一,可以实现细胞质中单个脂滴62nm的分辨率,比普通共聚焦的分辨率提高了2.7倍;第二,可以将共聚焦下很难分辨的两个毗邻的脂滴分辨开来。此外,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不仅具有很好的细胞膜穿透性,还可以穿过核膜进行细胞核脂滴超分辨成像,实现80nm的核脂滴分辨率。本发明为多功能光稳定性材料在低功率下实现目标靶向STED超分辨成像提供了新的途径。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化合物3在CDCl3中的核磁氢谱;
图2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化合物3在CDCl3中的核磁碳谱;
图3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化合物3的高分辨质谱;
图4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BT在CDCl3中的核磁氢谱;
图5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BT在CDCl3中的核磁碳谱;
图6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BT在的高分辨质谱;
图7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BI在DMSO-d6中的核磁氢谱;
图8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BI在DMSO-d6中的核磁碳谱;
图9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BI的高分辨质谱;
图10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Py在CDCl3中的核磁氢谱;
图11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Py在CDCl3中的核磁碳谱;
图12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Py的高分辨质谱;
图13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PPy在CDCl3中的核磁氢谱;
图14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PPy在CDCl3中的核磁碳谱;
图15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PPy的高分辨质谱;
图16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Qu在CDCl3中的核磁氢谱;
图17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Qu在CDCl3中的核磁碳谱;
图18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Qu的高分辨质谱;
图19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XF在CDCl3中的核磁氢谱;
图20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XF在CDCl3中的核磁碳谱;
图21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XF的高分辨质谱;
图22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XF在CDCl3中的核磁氟谱;
图23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BT、TPA-BT-ANBI、TPA-BT-ANPy、TPA-BT-ANPPy、TPA-BT-ANQu、TPA-BT-ANXF在DMSO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图;
图24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图,(A)-(E)分别为TPA-BT-ANBT、TPA-BT-ANBI、TPA-BT-ANPy、TPA-BT-ANPPy、TPA-BT-ANQu、TPA-BT-ANXF。
图25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BT、TPA-BT-ANBI、TPA-BT-ANPy、TPA-BT-ANPPy、TPA-BT-ANQu、TPA-BT-ANXF在(A)DMSO/水随不同水组分与(B)甘油/水随不同甘油组分下的荧光变化趋势图;
图26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BT、TPA-BT-ANBI、TPA-BT-ANPy、TPA-BT-ANPPy、TPA-BT-ANQu、TPA-BT-ANXF的固体量子产率与最大发射峰所在波长的关系(A)与TPA-BT-ANBT、TPA-BT-ANBI、TPA-BT-ANPy、TPA-BT-ANPPy、TPA-BT-ANQu、TPA-BT-ANXF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绝对量子产率(B);
图27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BT、TPA-BT-ANBI、TPA-BT-ANPy、TPA-BT-ANPPy、TPA-BT-ANQu、TPA-BT-ANXF在在HeLa细胞中脂滴的共定位图及相应的皮尔逊共定位系数。
图28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BT、TPA-BT-ANBI、TPA-BT-ANPy、TPA-BT-ANPPy、TPA-BT-ANQu、TPA-BT-ANXF的光稳定性变化趋势图,其中与商用染料BODIPY 493/503以及Nile red在相同条件下作了对比;
图29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BI在HeLa细胞质脂滴的超分辨成像,随损耗光强度增强的细胞成像图(A),损耗光功率与平均荧光强度的变化趋势图(B),单个脂滴的CLSM与STED成像图(C),它们对应的放大图(E)以及它们相应的半峰宽(F)。两个毗邻脂滴的CLSM与STED成像图(D),它们对应的放大图(G)以及它们相应的半峰宽(H);
图30为发明具体的实施例1中TPA-BT-ANBI在固定HeLa细胞与细胞核染料Hoechst33342在不同Z截面深度上的共聚焦成像负染图(A),3D重组共聚焦成像图(B),核脂滴成像的CLSM与STED图(C),它们相对应的放大图(D),以及它们相应的半峰宽(E)。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的第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一种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所述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具有AIE效应,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其中,R1,R2,R3,R4,R5,R6独立地选自氢、烷基、任选被取代的烷基、烷氧基、烷硫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烷基氧基、环烷基硫基、芳基、杂环基、杂芳基、杂环烷基、单烷基胺基或二烷基胺基中的一个;X,Y独立地选自氢、甲基、甲氧基、氟、氯、溴、碘、氰基中的任意一个;Ar1和Ar2各自独立地是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环,该芳环选自苯基,苯,吡啶,噻吩,呋喃,吡喃,咪唑和噻二唑,且芳环取代基选自氢,烷基,羟基,卤素,羧基,氰基以及取代和未取代的芳族和杂环基。
本发明的第二种典型实施方式,一种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进行如下反应: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化合物1和化合物2溶解在四氢呋喃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四(三苯基膦)钯催化剂加热反应,冷却到室温后,分液、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后经过硅胶柱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3;
S2、化合物3与化合物4溶于无水乙醇,并加入叔丁醇钾加热反应,冷却至常温后,通过硅胶柱分离提纯,得到所述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步骤S1中化合物1与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1.2-1.8:1。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步骤S1化合物1与四(三苯基膦)钯的摩尔比为1:0.05-0.12。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步骤S1中四氢呋喃与水的体积比为4-8:1。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步骤S1中加热反应温度为70-90℃,加热反应时间为8-12h。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步骤S2中化合物3与化合物4的摩尔比为1:2-3。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步骤S2中加热反应温度为40-60℃,加热反应时间为5-20min。
本发明的第三种典型实施方式,上述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和/或上述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产品在低功率STED超分辨成像中的应用。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与对比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取代基R1,R2,R3,R4,R5,R6,X,Y均为氢,Ar1为苯环。
将化合物1(557mg)化合物2(242mg)和四(三苯基膦)钯(70mg)溶于四氢呋喃(5mL)与水(1mL)的混合溶液中,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反应10h,待冷却到室温后,分液,减压蒸馏掉有机相溶剂,利用二氯甲烷与正己烷2:1的洗脱剂进行硅胶柱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3。化合物3的1H NMR谱、13C NMR谱和高分辨质谱如图1-3所示。
具有不同Ar2基团的芳基乙腈化合物(1.2mmol)与叔丁醇钾(134mg)加入到10mL的无水乙醇中,在50℃下搅拌20min,缓慢加入化合物3(203mg),通过薄层层析法确认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待反应冷却到室温后,通过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后,利用甲醇:二氯甲烷为10:1的洗脱剂进行硅胶色谱柱法提纯得到具有不同Ar2基团的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分别记为TPA-BT-ANBT、TPA-BT-ANBI、TPA-BT-ANPy、TPA-BT-ANPPy、TPA-BT-ANQu、TPA-BT-ANXF,结构如下所示:
1H NMR谱、13C NMR谱和高分辨质谱如图4-21所示,TPA-BT-ANXF在CDCl3中的核磁氟谱如图22所示。
实验例1
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研究
将实施例1的TPA-BT-ANBT、TPA-BT-ANBI、TPA-BT-ANPy、TPA-BT-ANPPy、TPA-BT-ANQu、TPA-BT-ANXF依次分别加入到不同极性大小的有机溶剂中,进行吸收光谱(如图23所示)和荧光光谱的测试。如图24所示,由于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具有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效应,荧光探针在极性溶剂中发射微弱的荧光,而在低极性环境中,TICT效应受到抑制,荧光效果显著增强。
配置DMSO与水不同比例的溶液,并且测试TPA-BT-ANBT、TPA-BT-ANBI、TPA-BT-ANPy、TPA-BT-ANPPy、TPA-BT-ANQu、TPA-BT-ANXF在不同DMSO/水含量下的荧光变化趋势。如图25(A)所示,表明了此类丙烯腈类化合物在水组分高的溶液中,限制了分子的转动,表现出AIE的性质。配置不同粘度的溶液是通过调节水中甘油的体积比,甘油的比例越大,代表溶液的粘度越大。如图25(B)所示,随着溶液粘度的增加,AIE丙烯腈类化合物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大。以上结果表明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具有TICT效应和AIE的特性。
利用积分球法测试该AIE丙烯腈类化合物在固体下的绝对量子产率,如图26(A)证明此AIE丙烯腈类化合物在固体状态下不仅具有近红外荧光发射(649-733nm)的性质,而且还具有高达26.4%的固体量子产率;同时用积分球法测试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绝对量子产率。如图26(B),随着溶液极性的增加,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的量子产率逐渐降低,量子产率数据与图24的荧光光谱相吻合,在非极性中的荧光量子产率高达98.4%,有利于高对比在细胞非极性环境中染色和成像。
实验例2
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的脂滴共定位性证明
在HeLa细胞中,TPA-BT-ANBT、TPA-BT-ANBI、TPA-BT-ANPy、TPA-BT-ANPPy、TPA-BT-ANQu、TPA-BT-ANXF通过与商业化的脂滴探针(BODIPY 493/503)进行复染实验。如图27所示,证实了这几种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均有较高的共定位系数(变化范围在0.88-0.94之间),进而确认本发明提供的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特异性染色低极性环境的脂滴。
实验例3
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的光稳定性研究
HeLa细胞接种到共聚焦皿中,并置于37度、5%CO2条件下培育12h。接着,吸出共聚焦皿中的旧培养基,分别加入1μM的TPA-BT-ANBT、TPA-BT-ANBI、TPA-BT-ANPy、TPA-BT-ANPPy、TPA-BT-ANQu、TPA-BT-ANXF及商用染料BODIPY 493/503、Nile red培养基溶液。继续培养30min后,吸出共聚焦皿的旧培养基,用PBS冲洗2次。在激发光为488nm的波长、激光强度为20%下进行持续波的照射,通过照射相同时间后,不同染料的荧光衰减程度如图28所示,证明了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在强激光辐照下仍然具有较好的抗光漂白性。
实验例4
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用于细胞内脂滴超分辨成像
HeLa细胞以1×104密度接种到共聚焦皿中,并置于37度、5%CO2条件下培育12h,加入2mmol的油酸进行脂滴诱导,2h后用弃去培养基,PBS清洗3次,洗掉残留的油酸,分别加入含1μM TPA-BT-ANBT、TPA-BT-ANBI、TPA-BT-ANPy、TPA-BT-ANPPy、TPA-BT-ANQu、TPA-BT-ANXF的培养基孵育30min,进行STED成像。在激发波长为488nm,损耗光波长为660nm的激光下对TPA-BT-ANBI进行共聚焦(CLSM)和STED成像。随着损耗激光功率的增加,STED通道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当荧光强度降低到初始值的一半时为STED成像的饱和激光强度。通过图29(A)和图29(B)可以得到STED脂滴成像的饱和损耗光功率为2.5mW。如图29(C)、图29(E)、图29(F)所示,进一步在饱和损耗光功率下对脂滴进行成像,STED通道可以实现小脂滴62nm的分辨率,比CLSM通道的169nm的分辨率提高了2.7倍。同时,如图29(D)、图29(G)、图29(H)所示,CLSM通道(分辨率为324nm)下看不清楚的两个毗连的脂滴在STED通道(分辨率为82nm和88nm)也可以很好地区分开来,实现了在低功率下STED超分辨成像。
实验例5
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用于细胞核内脂滴超分辨成像
HeLa细胞接种到共聚焦皿中,在37度、5%CO2条件下培育12h后加入2mmol的油酸进行脂滴诱导,加入含1μM TPA-BT-ANBI的培养基进行孵育,2h后用弃去培养基,PBS清洗3次,洗掉残留的油酸,加入500μL 4%的多聚甲醛固定细胞20min后用PBS清洗3次,进行STED成像及3D共聚焦成像。如图30所示,不同深度的荧光断层扫描证实了TPA-BT-ANBT可以靶向细胞核中的脂滴,并且实现了细胞核脂滴80nm的分辨率。从穿透性效果上来看,细胞核脂滴的超分辨成像很少有报道,一方面是探针对于核膜穿透性的限制,另一方面是探针的发光性能较弱,不能保持高信噪比的核脂滴成像。本发明提供的具有近红外AIE活性的丙烯腈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穿透性,不仅可以很好地穿过细胞膜,还可以较好的透过核膜,在低损耗光功率下对细胞质脂滴及核脂滴都实现了较好的超分辨成像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在低功率STED超分辨成像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具有AIE效应,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其中,R1,R2,R3,R4,R5,R6,X,Y均为氢;Ar1为苯环;Ar2选自苯并噻唑、苯并咪唑、吡啶、4-苯基吡啶、喹啉和间二三氟甲苯中的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进行如下反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化合物1和化合物2溶解在四氢呋喃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四(三苯基膦)钯催化剂加热反应,冷却到室温后,分液、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后经过硅胶柱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3;
S2、化合物3与化合物4溶于无水乙醇,并加入叔丁醇钾加热反应,冷却至常温后,通过硅胶柱分离提纯,得到所述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化合物1与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1.2-1.8: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化合物1与四(三苯基膦)钯的摩尔比为1:0.05-0.12。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四氢呋喃与水的体积比为4-8:1。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加热反应温度为70-90℃,加热反应时间为8-12h。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化合物3与化合物4的摩尔比为1:2-3。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加热反应温度为40-60℃,加热反应时间为5-20min。
CN202211388266.9A 2022-11-07 2022-11-07 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超分辨成像应用 Active CN115745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8266.9A CN115745989B (zh) 2022-11-07 2022-11-07 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超分辨成像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8266.9A CN115745989B (zh) 2022-11-07 2022-11-07 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超分辨成像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5989A CN115745989A (zh) 2023-03-07
CN115745989B true CN115745989B (zh) 2024-04-05

Family

ID=85357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88266.9A Active CN115745989B (zh) 2022-11-07 2022-11-07 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超分辨成像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4598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4028A (zh) * 2016-12-13 2017-05-1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苄叉茚二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在脂滴特异性成像中的应用
WO2017080449A1 (en) * 2015-11-10 2017-05-18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d fluorescent aiegens
CN111253338A (zh) * 2020-03-20 2020-06-09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高效有机近红外荧光材料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15109054A (zh) * 2022-07-11 2022-09-27 湖州学院 一种具有多重刺激响应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0449A1 (en) * 2015-11-10 2017-05-18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d fluorescent aiegens
CN106674028A (zh) * 2016-12-13 2017-05-1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苄叉茚二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在脂滴特异性成像中的应用
CN111253338A (zh) * 2020-03-20 2020-06-09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高效有机近红外荧光材料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15109054A (zh) * 2022-07-11 2022-09-27 湖州学院 一种具有多重刺激响应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ighly emissive near-infrared solid organic fluorophores for visualization of latent fingerprints based on the powder dusting method;Lv, Zheng;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Materials for Optical and Electronic Devices;20210512;第9卷(第23期);第7346页 *
Red to Near-Infrared Mechanochromism from Metal-free Polycrystals: Noncovalent Conformational Locks Facilitating Wide-Range Redshift;Zhu, Chenfei;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210330;第60卷(第15期);第851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5989A (zh) 202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77985B (zh) 一种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US11320428B2 (en) Probe for dual-mode bio-imaging
Ftouni et al. Water-soluble diketopyrrolopyrrole derivatives for two-photon excit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Zheng et al. Four new two-photon absorbing imidazo [4, 5-f] 1, 10-phenanthroline dye derivatives with different dipole moment orientation based on different groups: synthesis, opt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imaging
Wang et al. Rational design of novel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DCM derivativ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bioimaging
US11220629B2 (en) Two-photon fluorescent compounds for specific lipid droplet imaging in live cells and deep tissues at ultralow concentration
CN113358616B (zh) 基于双噻吩并苯衍生物的细胞脂滴荧光成像探针及其应用
Samanta et al. Xanthene, cyanine, oxazine and BODIPY: the four pillars of the fluorophore empire for super-resolution bioimaging
CN111334078B (zh) 一种405nm激发的高亮度、高稳定性荧光染料及其合成方法
CN108069908A (zh) 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CN105348176A (zh) 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两亲性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5745989B (zh) 近红外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超分辨成像应用
Xu et al. Two-photon absorption and cell imaging of two multi-branched dyes based on curcumin
CN114470244B (zh) 一种靶向脂滴的免洗荧光成像纳米探针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12047876B (zh) 红色双光子荧光aie化合物及其合成和应用
CN111961072B (zh) 一种溶酶体靶向的红外二窗发射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29997A (zh) 用于活细胞和深部组织中细胞器成像的光稳定的荧光化合物
CN114605405B (zh) 一种基于喹吖啶酮骨架的细胞脂滴荧光成像探针及其应用
CN114644598B (zh) 二氢吩嗪衍生物及其用途
CN114262272B (zh) 萘-茚二酮给受体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脂滴免洗荧光探针中的应用
CN115536669B (zh) 一种电子给体-电子受体(d-a)型近红外发光的细胞脂滴荧光成像探针及其应用
CN111333621B (zh) 一种488nm激发的免洗Halo-tag探针及其合成和生物应用
Zhao et al. Carbazole tricationic salt: A novel potential two-photon fluorescent DNA probe for nucleic imaging of cells
CN114605456B (zh) 一种给受体型萘水杨醛亚胺二氟化硼类化合物及在脂滴超分辨成像方面的应用
CN112898228B (zh) 基于混合组装的混合聚集体fret探针及其在检测线粒体自噬中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