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7812A - 环境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环境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7812A
CN115667812A CN202080101294.0A CN202080101294A CN115667812A CN 115667812 A CN115667812 A CN 115667812A CN 202080101294 A CN202080101294 A CN 202080101294A CN 115667812 A CN115667812 A CN 115667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ver
velocity
temperature
angular velocit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12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野昂平
折户真理
古桥拓也
伏江辽
峯泽聪司
服卷茉莉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667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78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3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环境控制系统具有百叶板(20a)、马达(21)、温度传感器(40)、判定部(53)和控制部(55)。判定部(53)根据由温度传感器(40)检测到的表面温度的数据判定位于特定区域中的人的位置。控制部(55)对马达(21)进行控制,使得在对由判定部(53)判定出的位置吹送来自吹出口(18b)的空气的情况下,该位置离吹出口(18b)越远,则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越小。

Description

环境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环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空调装置。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装置具有用于检测人的传感器。根据由传感器检测到的人的位置和温度来调整使百叶板的旋转停止的时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80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装置中,为了向特定的人吹风,百叶板停止。因此,有时过度地向位于吹出口附近的人吹风。此外,百叶板停止,因此,从吹不到风到下次吹到风为止的时间变长。
本公开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这种课题而完成的。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过度吹风或过度不吹风的送风不均的环境控制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百叶板,其用于改变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马达,其用于对百叶板进行旋转驱动;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存在于特定区域中的物体的表面温度;判定单元,其根据由传感器检测到的表面温度的数据判定位于区域中的人的位置;以及控制单元,其对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对由判定单元判定出的位置吹送来自吹出口的空气的情况下,位置离吹出口越远,则百叶板的角速度越小。
本公开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百叶板,其用于改变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马达,其用于对百叶板进行旋转驱动;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存在于被分割成多个检测区域的特定区域中的物体的表面温度;判定单元,其根据由传感器检测到的表面温度的数据判定分别位于多个检测区域中的人的数量;以及控制单元,其对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多个检测区域中分别存在相同数量的人的情况下,来自吹出口的空气被吹送到离吹出口越远的检测区域时,百叶板的角速度越小。控制单元对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多个检测区域的各个检测区域中,由判定单元判定出的数量越多,则百叶板的角速度越小。
本公开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百叶板,其用于改变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马达,其用于对百叶板进行旋转驱动;判定单元,其根据从便携终端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判定位于特定区域中的人的位置;以及控制单元,其对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对由判定单元判定出的位置吹送来自吹出口的空气的情况下,位置离吹出口越远,则百叶板的角速度越小。
本公开的环境控制系统具有:百叶板,其用于改变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马达,其用于对百叶板进行旋转驱动;判定单元,其根据从便携终端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判定分别位于多个检测区域中的人的数量;以及控制单元,其对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多个检测区域中分别存在相同数量的人的情况下,来自吹出口的空气被吹送到离吹出口越远的检测区域时,百叶板的角速度越小。控制单元对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多个检测区域的各个检测区域中,由判定单元判定出的数量越多,则百叶板的角速度越小。
发明效果
在本公开的环境控制系统中,通过判定单元判定人的位置。控制单元对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对由判定单元判定出的位置吹送来自吹出口的空气的情况下,该位置离吹出口越远,则百叶板的角速度越小。如果是本公开的环境控制系统,则能够减少过度吹风或过度不吹风的送风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环境控制系统的例子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环境控制系统的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室内机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环境控制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检测区域的设定例的图。
图7是示出检测区域的另一个设定例的图。
图8是示出控制部进行的风向控制的另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控制部进行的风向控制的另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控制部进行的风向控制的另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环境控制系统的另一个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控制装置具有的硬件资源的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控制装置具有的硬件资源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重复的说明适当简化或省略。在各图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
实施方式1
图1和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环境控制系统的例子的图。图1示出为了对房间1的环境进行控制而应用环境控制系统的例子。作为一例,房间1是办公楼的一个房间。在房间1中,多名职员2正在进行作业。职员2是位于房间1中的人的例子。位于房间1中的职员2可以是一名。
职员2朝向桌子3操作PC4。PC4是存在于房间1中的OA设备的一例。除了PC4以外,打印机和复合机也可以作为OA设备而存在于房间1中。图1示出房间1具有窗户5的例子。如果是晴天,则阳光从窗户5进入房间1。
环境控制系统具有空调装置10、换气装置30、温度传感器40和控制装置50。
空调装置10进行用于对房间1进行加热的制热运转、用于对房间1进行冷却的制冷运转、以及用于向房间1送风的送风运转。在制热运转中,从空调装置10向房间1送热风。在制冷运转中,从空调装置10向房间1送冷风。在送风运转中,从空调装置10向房间1送常温的风。
空调装置10具有室内机11和室外机12。室内机11和室外机12通过配管13连接。空调装置10具有用于对运转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4。此外,空调装置10具有冷冻循环。在冷冻循环中包含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15、膨胀阀和蒸发器16。压缩机和膨胀阀这样的冷冻循环的各设备由控制装置14控制。制冷剂在配管13中流动,被送至冷冻循环的各设备。此外,室内机11具有风扇17。风扇17由控制装置14控制。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空调装置10具有2台室内机11。空调装置10也可以仅具有1台室内机11,还可以具有3台以上的室内机11。室内机11设置于房间1的天花板6。室内机11也可以设置于房间1的墙壁7。室内机11还可以放置于房间1的地面8。
图3是示出空调装置10的室内机11的例子的立体图。室内机11具有形成有吸入口18a和吹出口18b的面板18。当风扇17驱动时,房间1的空气从吸入口18a吸入到壳体19。在壳体19收纳有热交换器。从吸入口18a吸入的空气在壳体19的内部通过该热交换器时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在制冷运转中,壳体19内的热交换器是蒸发器16。从吸入口18a吸入的空气在通过蒸发器16时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由蒸发器16冷却后的空气被风扇17从吹出口18b向房间1吹出。在冷却运转中,壳体19内的热交换器即蒸发器16作为冷却器发挥功能。
在制热运转中,壳体19内的热交换器是冷凝器15。从吸入口18a吸入的空气在通过冷凝器15时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由冷凝器15加热后的空气被风扇17从吹出口18b向房间1吹出。在制热运转中,壳体19内的热交换器即冷凝器15作为加热器发挥功能。
图3示出吸入口18a形成于面板18的中央部的例子。此外,图3示出4个吹出口18b以包围吸入口18a的周围的方式沿着面板18的缘部形成的例子。吸入口18a的个数和位置以及吹出口18b的个数和位置不限于图3所示的例子。
图4是示出室内机11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室内机11具有用于决定从吹出口18b吹出的风的朝向的百叶板20a、20b。百叶板20a、20b为板状。吹出口18b为沿着面板18的缘部的方向较长的矩形。百叶板20a能够以与沿着面板18的缘部的方向平行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图4示出吹出口18b的里侧的构造。在图4中,省略百叶板20a的图示。百叶板20b能够以与沿着面板18的缘部的方向垂直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室内机11具有用于对百叶板20a、20b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21。也可以在室内机11具有多个马达21。例如,在室内机11具有用于对百叶板20a进行旋转驱动的第1马达和用于对百叶板20b进行旋转驱动的第2马达作为马达21。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面板18形成有4个吹出口18b,因此,在室内机11具有4个第1马达和4个第2马达。
马达21由控制装置14控制。百叶板20a的角度和百叶板20b的角度由控制装置14控制,由此决定从吹出口18b吹出的风的朝向。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中,百叶板20a和百叶板20b是改变从吹出口18b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的单元的一例。即,通过变更百叶板20a的角度与百叶板20b的角度的组合,能够从各吹出口18b向任意的方向送风。另外,也可以能够通过百叶板20a完全关闭吹出口18b。
温度传感器40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物体的表面温度。图1示出温度传感器40设置于房间1的天花板6的例子。如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那样,当在天花板6设置有多个室内机11的情况下,优选温度传感器40配置于天花板6的中央部分。温度传感器40也可以设置于房间1的墙壁7。温度传感器40也可以设置于空调装置10的室内机11。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温度传感器40检测存在于房间1的特定区域中的物体的表面温度。温度传感器40检测的区域是预先设定的。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优选温度传感器40检测的区域包含地面8整体。
作为一例,温度传感器40具有排成一列的多个热电堆。各热电堆能够单独地进行红外线的受光和温度的检测。温度传感器40通过多个热电堆来扫描上述区域。由此,检测存在于上述区域中的物体的表面温度。
温度传感器40是检测物体的表面温度的单元的一例。温度传感器40也可以具有SOI(Silicon On Insulator:绝缘硅)二极管方式的非冷却红外线图像传感器。该情况下,该图像传感器使用硅二极管。
换气装置30是用于进行房间1的换气的装置。换气装置30将外部空气取入到房间1,将房间1的空气排出到房间1的外部。
换气装置30具有主体31和与主体31连接的管道32a~32d。管道32a是用于将房间1的空气引导至主体31的排气用的管道。管道32a在天花板6开口。管道32b是用于将从房间1吸入的空气从主体31引导至室外的排气用的管道。管道32c是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导至主体31的供气用的管道。管道32d是用于将吸入到主体31的外部空气从主体31引导至房间1的供气用的管道。管道32d在天花板6开口。此外,主体31具有热交换元件33。
换气装置30能够进行第1换气运转和第2换气运转。第1换气运转是用于一边在取入到房间1的外部空气与从房间1排出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一边对房间1进行换气的运转。在第1换气运转中,取入到主体31的空气在风路A中流动。在风路A中,取入到主体31的外部空气和来自房间1的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元件33时相互进行热交换。
第2换气运转是用于不在取入到房间1的外部空气与从房间1排出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而对房间1进行换气的运转。在第2换气运转中,取入到主体31的空气在风路B中流动。在风路B中,来自房间1的空气和外部空气不通过热交换元件33。例如,主体31具有用于对风路A和风路B进行切换的风门。
控制装置50对空调装置10进行控制。控制装置50也可以对空调装置10和换气装置30双方进行控制。作为一例,控制装置50设置于空调装置10的室内机11。控制装置50也可以设置于换气装置30。控制装置50也可以作为与室内机11和换气装置30分体的装置而设置于天花板6或天花板6的上方。云上的服务器也可以实现控制装置50具有的功能。
控制装置50具有存储部51、取得部52、判定部53、检测部54和控制部55。下面,还参照图5~图7对本环境控制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环境控制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在控制装置50中,判定是否取得了温度分布数据(S101)。温度传感器40以一定的周期检测存在于房间1的特定区域中的物体的表面温度。由温度传感器40检测到的表面温度的数据即温度分布数据被输出到控制装置50。在控制装置50中,取得部52取得来自温度传感器40的温度分布数据。在取得部52从温度传感器40取得温度分布数据时,在S101中判定为“是”。
判定部53根据由温度传感器40检测到的温度分布数据判定位于温度传感器40检测的区域中的人的位置(S102)。例如,判定部53将由温度传感器40检测到的温度分布数据中表面温度高于基准温度t1的部分确定为热源。作为一例,判定部53确定人作为热源。作为另一个例子,判定部53确定人和OA设备作为热源。如果房间1具有窗户5,则判定部53也可以确定人、OA设备和窗户5作为热源。根据温度分布数据中表面温度高于基准温度t1的部分的温度、形状、大小和运动等进行这种热源的确定。
以一定的周期检测温度分布数据。判定部53对以时间序列检测到的多个温度分布数据进行比较,判定热源是否运动。在职员2坐着操作PC4的情况下,职员2的运动与PC4的运动相比也是极大的。作为一例,判定部53将运动的热源确定为人。
另外,有时移动型的PC4也进行运动。判定部53也可以根据运动的热源的温度、形状和大小等区分人和移动型的PC4。判定部53将不运动的热源确定为OA设备。判定部53也可以根据不运动的热源的形状和大小等区分OA设备和窗户5。判定部53也可以根据其他条件确定热源的种类。
在S102中,判定部53判定确定为人的热源的位置。
接着,判定部53判定分别位于预先设定的多个检测区域中的人的数量(S103)。图6是示出检测区域的设定例的图。图6是从上方观察房间1的图。图6示出由温度传感器40检测温度的区域的一部分被分割成多个检测区域c1~c7的例子。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来自某个吹出口18b的空气到达的扇状的范围被分割成检测区域c1~c7。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检测区域c1、c2比检测区域c3~c7离吹出口18b更近。检测区域c1、c2的各面积相同。检测区域c3~c7的各面积相同。检测区域c1的面积大于检测区域c3的面积。即,图6示出以离吹出口18b越近的检测区域的面积越大的方式设定多个检测区域的例子。
图7是示出检测区域的另一个设定例的图。图7与图6同样示出从上方观察房间1的图。图7示出由温度传感器40检测温度的区域的一部分被分割成多个检测区域d1~d9的例子。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来自某个吹出口18b的空气到达的扇状的范围被分割成检测区域d1~d9。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检测区域d1~d3比检测区域d4~d6离吹出口18b更近。检测区域d4~d6比检测区域d7~d9离吹出口18b更近。检测区域d1~d3的各面积相同。检测区域d4~d6的各面积相同。检测区域d7~d9的各面积相同。检测区域d1的面积小于检测区域d4的面积。检测区域d4的面积小于检测区域d7的面积。即,图7示出以离吹出口18b越近的检测区域的面积越小的方式设定多个检测区域的例子。
也可以在存储部51中存储用于设定检测区域的多个方法。该情况下,在S103中,判定部53根据此时的状况选择适当的设定方法。
作为一例,在S103中,判定部53判定来自吹出口18b的风量的设定值是否大于基准值。如果风量的设定值大于基准值,则判定部53如图6所示的例子那样设定检测区域c1~c7。如果风量的设定值不大于基准值,则判定部53如图7所示的例子那样设定检测区域d1~d9。
作为另一个例子,在S103中,判定部53也可以判定是否正在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如果正在进行制冷运转,则判定部53如图6所示的例子那样设定检测区域c1~c7。如果正在进行制热运转,则判定部53如图7所示的例子那样设定检测区域d1~d9。
作为另一个例子,判定部53也可以始终如图6所示的例子那样设定检测区域c1~c7。判定部53也可以始终如图7所示的例子那样设定检测区域d1~d9。下面,对图6所示的例子即设定检测区域c1~c7的例子进行说明。即,在S103中,判定部53判定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数量。判定部53判定位于检测区域c2中的人的数量。同样,判定部53判定位于检测区域c7中的人的数量。
接着,检测部54检测分别位于多个检测区域中的人的温度(S104)。检测部54根据由温度传感器40检测到的温度分布数据进行温度的检测。在某个检测区域中存在多个人的情况下,检测部54也可以在S104中检测该多个人的温度的平均值。检测部54也可以在S104中检测该多个人的温度的中的最高温度。检测部54也可以在S104中检测该多个人的温度中的最低温度。
作为另一个例子,也可以是,在S104中,如果正在进行制冷运转,则检测部54检测该多个人的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如果正在进行制热运转,则检测部54检测最低温度。也可以是,在S104中,如果正在进行制冷运转,则检测部54检测该多个人的温度中的最低温度,如果正在进行制热运转,则检测部54检测最高温度。
接着,控制部55进行来自吹出口18b的风向控制(S105)。控制部55至少根据S103的判定结果进行风向控制。下面,为了简化说明,仅说明针对百叶板20a的控制。与针对百叶板20a的控制同样地进行针对百叶板20b的控制。
基本上,控制部55对马达21进行控制,使得来自吹出口18b的空气被吹送到离吹出口18b越远的检测区域时,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越小。例如,当在检测区域中分别存在相同数量的人的情况下进行这种基本控制。
作为一例,考虑在S103中判定为在检测区域c1中存在1个人、在检测区域c3中存在1个人的情况。该情况下,控制部55将对检测区域c1吹送来自吹出口18b的空气时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控制部55将对检测区域c3吹送来自吹出口18b的空气时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2。速度ω2是比速度ω1小的速度。
这样,如果是本系统,则能够减少过度地向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吹风或过度地不向位于检测区域c3中的人吹风这样的送风不均。进而,能够对位于各检测区域中的人吹摆动的风,因此,能够通过气流的刺激使大脑活跃,促进清醒或集中。如果是本系统,则能够抑制位于房间1中的人的舒适性、生产性和作业性降低。进而,能够期待位于房间1中的人的舒适性、生产性和作业性提高。
下面,将对特定的检测区域吹送来自吹出口18b的空气时的百叶板的角速度称作针对该检测区域的百叶板的角速度。例如,上述速度ω1是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速度ω2是针对检测区域c3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
此外,控制部55对马达21进行控制,使得在检测区域c1~c7的各个检测区域中,在S103中判定出的人的数量越多,则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越小。例如,当在S103中判定为在检测区域c1中存在1个人时,控制部55将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另一方面,当在S103中判定为在检测区域c1中存在3个人时,控制部55将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3。速度ω3是比速度ω1小的速度。
同样,当在S103中判定为在检测区域c3中存在1个人时,控制部55将针对检测区域c3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2。当在S103中判定为在检测区域c3中存在3个人时,控制部55将针对检测区域c3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4。速度ω4是比速度ω2小的速度。速度ω4是比速度ω3小的速度。
这样,如果是本系统,则能够根据位于各检测区域中的人的数量适当地设定百叶板20a的角速度。例如,与在检测区域c1中存在1个人的情况相比,在检测区域c1中存在3个人的情况下,能够将更多的空气送至检测区域c1。
控制部55也可以根据S103的判定结果和S104的检测结果双方进行风向控制。图8是示出控制部55进行的风向控制的另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进行图8所示的风向控制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还具有运算部56和判定部57。
在控制装置50中,判定在空调装置10中是否正在进行制冷运转(S201)。当在S201中判定为“是”时,与上述的例子同样,控制部55对马达21进行控制,使得来自吹出口18b的空气被吹送到离吹出口18b越远的检测区域时,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越小。此外,控制部55对马达21进行控制,使得在检测区域c1~c7的各个检测区域中,在S103中判定出的人的数量越多,则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越小。由此,设定针对检测区域c1~c7的各个检测区域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S202)。例如,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被设定成速度ω1。针对检测区域c3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被设定成速度ω2。
温度传感器40以一定的周期进行表面温度的检测。每当取得部52从温度传感器40取得温度分布数据时,检测部54进行检测。运算部56运算由检测部54检测到的人的温度的变化量(S203)。运算部56针对检测区域c1~c7分别进行运算。例如,运算部56运算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温度的变化量。运算部56运算位于检测区域c3中的人的温度的变化量。
判定部57根据运算部56的运算结果判定人的温度的降低量是否为阈值Th1以上(S204)。阈值Th1是预先设定的。判定部57针对检测区域c1~c7分别进行判定。例如,判定部57判定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温度的降低量是否为阈值Th1以上。判定部57判定位于检测区域c3中的人的温度的降低量是否为阈值Th1以上。
如果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温度的降低量不是阈值Th1以上,则在S204中判定为“否”。当在S204中判定为“否”时,判定从在S202中进行角速度的设定起是否经过了基准时间T1(S205)。基准时间T1是预先设定的。优选基准时间T1被设定在5分钟~15分钟之间。作为一例,基准时间T1被设定成10分钟。当在S205中判定为“否”时,反复进行S203的运算和S204的判定,直到在S204中判定为“是”或在S205中判定为“是”为止。
当在S205中经过基准时间T1之前在S204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依然维持在S202中设定的角速度。例如,当在S202中将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后,在经过基准时间T1之前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温度的降低量达到阈值Th1时,在S204中判定为“是”。该情况下,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不从速度ω1变更。
同样,当在S202中将针对检测区域c3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2后,在经过基准时间T1之前位于检测区域c3中的人的温度的降低量达到阈值Th1时,在S204中判定为“是”。该情况下,针对检测区域c3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不从速度ω2变更。
另一方面,当在S204中未判定为“是”而经过基准时间T1时,在S205中判定为“是”。当在S205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将在S202中设定的角速度重新设定成更小的角速度。由此,向对象检测区域送更多的冷风。
当在S202中将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后,如果即使经过基准时间T1,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温度的降低量也未达到阈值Th1,则在S205中判定为“是”。当在S205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将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5。速度ω5是比速度ω1小的速度。
此外,当在S202中将针对检测区域c3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2后,如果即使经过基准时间T1,位于检测区域c3中的人的温度的降低量也未达到阈值Th1,则在S205中判定为“是”。当在S205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将针对检测区域c3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6。速度ω6是比速度ω2小的速度。
另外,阈值Th1也可以是基于实际进行的实验的值。例如,也可以以特定时间对人吹冷风,由此测定该人的温度的降低量,根据其测定结果决定阈值Th1。也可以考虑温度传感器40的检测误差,在温度传感器40的检测误差的范围内对该测定结果进行校正,由此决定阈值Th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决定阈值Th1。
另一方面,当在S201中判定为“否”时,在控制装置50中,判定在空调装置10中是否正在进行制热运转(S207)。S208的处理与S202的处理相同。在S208中,设定针对检测区域c1~c7的各个检测区域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例如,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被设定成速度ω1。针对检测区域c3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被设定成速度ω2。
S209的处理与S203的处理相同。在S209中,运算部56运算由检测部54检测到的人的温度的变化量。运算部56针对检测区域c1~c7分别进行运算。例如,运算部56运算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温度的变化量。运算部56运算位于检测区域c3中的人的温度的变化量。
判定部57根据运算部56的运算结果判定人的温度的升高量是否为阈值Th2以上(S210)。阈值Th2是预先设定的。判定部57针对检测区域c1~c7分别进行判定。例如,判定部57判定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温度的升高量是否为阈值Th2以上。判定部57判定位于检测区域c3中的人的温度的升高量是否为阈值Th2以上。
如果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温度的升高量不是阈值Th2以上,则在S210中判定为“否”。当在S210中判定为“否”时,判定从在S208中进行角速度的设定起是否经过了基准时间T2(S211)。基准时间T2是预先设定的。优选基准时间T2被设定在5分钟~15分钟之间。作为一例,基准时间T2被设定成10分钟。当在S211中判定为“否”时,反复进行S209的运算和S210的判定,直到在S210中判定为“是”或在S211中判定为“是”为止。
当在S211中经过基准时间T2之前在S210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依然维持在S208中设定的角速度。例如,当在S208中将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后,在经过基准时间T2之前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温度的升高量达到阈值Th2时,在S210中判定为“是”。该情况下,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不从速度ω1变更。
同样,当在S208中将针对检测区域c3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2后,在经过基准时间T2之前位于检测区域c3中的人的温度的升高量达到阈值Th2时,在S210中判定为“是”。该情况下,针对检测区域c3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不从速度ω2变更。
另一方面,当在S210中未判定为“是”而经过基准时间T2时,在S211中判定为“是”。当在S211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将在S208中设定的角速度重新设定成更小的角速度。由此,向对象检测区域送更多的热风。
当在S208中将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后,如果即使经过基准时间T2,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温度的升高量也未达到阈值Th2,则在S211中判定为“是”。当在S211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将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5。
此外,当在S208中将针对检测区域c3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2后,如果即使经过基准时间T2,位于检测区域c3中的人的温度的升高量也未达到阈值Th2,则在S211中判定为“是”。当在S211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将针对检测区域c3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6。
另外,阈值Th2也可以是基于实际进行的实验的值。例如,也可以以特定时间对人吹热风,由此测定该人的温度的升高量,根据其测定结果决定阈值Th2。也可以在温度传感器40的检测误差的范围内对该测定结果进行校正,由此决定阈值Th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决定阈值Th1。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S203和S209中,运算部56也可以在运算中不使用在房间1中滞留一定时间以上的人的温度。
图9是示出控制部55进行的风向控制的另一个例子的流程图。S301和S302所示的处理与S201和S202所示的处理相同。在S302中,设定针对检测区域c1~c7的各个检测区域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
在控制装置50中,判定制冷运转的设定温度是否提高(S303)。位于房间1中的人感觉到冷时,提高设定温度。因此,当在S303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将百叶板20a的角速度再次设定成比此前的速度大的速度(S304)。例如,控制部55一律增大针对检测区域c1~c7的各个检测区域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
在控制装置50中,判定制冷运转的设定温度是否降低(S305)。位于房间1中的人感觉到热时,降低设定温度。因此,当在S305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将百叶板20a的角速度再次设定成比此前的速度小的速度(S306)。例如,控制部55一律减小针对检测区域c1~c7的各个检测区域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
S307和S308所示的处理与S207和S208所示的处理相同。在S308中,设定针对检测区域c1~c7的各个检测区域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
在控制装置50中,判定制热运转的设定温度是否降低(S309)。位于房间1中的人感觉到热时,降低设定温度。因此,当在S309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将百叶板20a的角速度再次设定成比此前的速度大的速度(S310)。例如,控制部55一律增大针对检测区域c1~c7的各个检测区域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
在控制装置50中,判定制热运转的设定温度是否提高(S311)。位于房间1中的人感觉到冷时,提高设定温度。因此,当在S311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将百叶板20a的角速度再次设定成比此前的速度小的速度(S312)。例如,控制部55一律减小针对检测区域c1~c7的各个检测区域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
另外,本环境控制系统也可以具有由位于房间1中的职员2申报主观(例如热或冷)这样的与冷热有关的不舒适感的系统。该情况下,控制部55也可以根据由该系统收集到的数据,与图9所示的例子同样地进行百叶板20a的角速度的再次设定。
图10是示出控制部55进行的风向控制的另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进行图10所示的风向控制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还具有判定部58。
在控制装置50中,判定在空调装置10中是否正在进行制冷运转(S401)。当在S401中判定为“是”时,与上述的例子同样,控制部55对马达21进行控制,使得来自吹出口18b的空气被吹送到离吹出口18b越远的检测区域时,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越小。此外,控制部55对马达21进行控制,使得在检测区域c1~c7的各个检测区域中,在S103中判定出的人的数量越多,则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越小。
进而,当在S401中判定为“是”时,判定部58判定由检测部54检测到的人的温度是否为基准温度t2以上(S402)。基准温度t2是预先设定的。判定部58针对检测区域c1~c7分别进行判定。例如,判定部58判定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温度是否为基准温度t2以上。
如果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温度低于基准温度t2,则在S402中判定为“否”。当在S402中判定为“否”时,控制部55还根据在S103中判定出的人的数量将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7(S403)。
如果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温度高于基准温度t2,则在S402中判定为“是”。当在S402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还根据在S103中判定出的人的数量将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8(S404)。速度ω8是比速度ω7小的速度。
针对检测区域c1~c7分别进行S402~S404所示的处理。由此,设定针对检测区域c1~c7的各个检测区域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
另一方面,当在S401中判定为“否”时,在控制装置50中,判定在空调装置10中是否正在进行制热运转(S405)。当在S405中判定为“是”时,与上述的例子同样,控制部55对马达21进行控制,使得来自吹出口18b的空气被吹送到离吹出口18b越远的检测区域时,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越小。此外,控制部55对马达21进行控制,使得在检测区域c1~c7的各个检测区域中,在S103中判定出的人的数量越多,则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越小。
进而,当在S405中判定为“是”时,判定部58判定由检测部54检测到的人的温度是否为基准温度t3以下(S406)。基准温度t3是预先设定的。作为一例,基准温度t3被设定成周围的温度为27℃时的人的平均温度。判定部58针对检测区域c1~c7分别进行判定。例如,判定部58判定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温度是否为基准温度t3以下。
如果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温度高于基准温度t3,则在S406中判定为“否”。当在S406中判定为“否”时,控制部55还根据在S103中判定出的人的数量将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9(S407)。
如果位于检测区域c1中的人的温度低于基准温度t3,则在S406中判定为“是”。当在S406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还根据在S103中判定出的人的数量将针对检测区域c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0(S408)。速度ω10是比速度ω9小的速度。
针对检测区域c1~c7分别进行S406~S408所示的处理。由此,设定针对检测区域c1~c7的各个检测区域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按照每个检测区域进行百叶板20的控制的例子。作为另一个例子,也可以按照每个人进行百叶板20的控制。该情况下,如图6所示,检测区域c1~c7整体被设定成区域c。而且,在控制装置50中,进行与图5所示的动作相同的动作。
在图5的S101和S102中,进行与上述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在S102中,判定部53根据由温度传感器40检测到的温度分布数据判定位于区域c中的人的位置。
在S104中,检测部54检测位于区域c中的人的温度。即,检测部54根据由温度传感器40检测到的温度分布数据检测由判定部53判定出的位置的温度。
在S105中,控制部55进行来自吹出口18b的风向控制(S105)。控制部55至少根据S102的判定结果进行风向控制。控制部55对马达21进行控制,使得在对位于区域c中的人即由判定部53判定出的位置吹送来自吹出口18b的空气的情况下,该位置离吹出口18b越远,则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越小。
作为一例,考虑在S102中判定为在区域c的位置p1和位置p2处分别存在人的情况。位置p2比位置p1离吹出口18b更远。控制部55将对位置p1吹送来自吹出口18b的空气时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1。控制部55将对位置p2吹送来自吹出口18b的空气时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2。速度ω12是比速度ω11小的速度。这种系统也能够减少过度地向位于位置p1的人吹风或过度地不向位于位置p2的人吹风这样的送风不均。
此外,控制部55也可以根据S102的判定结果和S104的检测结果双方进行风向控制。作为一例,在控制装置50中,进行与图8所示的动作相同的动作。
在图8的S201和S202中,进行与上述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当在S201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对马达21进行控制,使得由判定部53判定出的位置离吹出口18b越远,则针对该位置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越小。例如,针对位置p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被设定成速度ω11。针对位置p2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被设定成速度ω12。
在S203中,运算部56运算由检测部54检测到的温度的变化量。运算部56对由判定部53判定出的位置分别进行运算。例如,运算部56运算位置p1的温度的变化量。运算部56运算位置p2的温度的变化量。
在S204中,判定部57根据运算部56的运算结果判定人的温度的降低量是否为阈值Th1以上。判定部57对由判定部53判定出的位置分别进行判定。例如,判定部57判定位置p1的温度的降低量是否为阈值Th1以上。判定部57判定位置p2的温度的降低量是否为阈值Th1以上。
如果位置p1的温度即位于位置p1的人的温度的降低量不是阈值Th1以上,则在S204中判定为“否”。当在S204中判定为“否”时,判定从在S202中进行角速度的设定起是否经过了基准时间T1(S205)。当在S205中经过基准时间T1之前在S204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依然维持在S202中设定的角速度。例如,当在S202中将针对位置p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1后,在经过基准时间T1之前位置p1的温度的降低量达到阈值Th1时,在S204中判定为“是”。该情况下,针对位置p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不从速度ω11变更。
另一方面,当在S204中未判定为“是”而经过基准时间T1时,在S205中判定为“是”。当在S205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将在S202中设定的角速度重新设定成更小的角速度。由此,向对象位置送更多的冷风。
当在S202中将针对位置p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1后,如果即使经过基准时间T1,位置p1的温度的降低量也未达到阈值Th1,则在S205中判定为“是”。当在S205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将针对位置p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再次设定成速度ω13。速度ω13是比速度ω11小的速度。
另一方面,当在S207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控制部55也对马达21进行控制,使得由判定部53判定出的位置离吹出口18b越远,则针对该位置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越小。例如,针对位置p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被设定成速度ω11。针对位置p2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被设定成速度ω12。
S209的处理与S203的处理相同。例如,运算部56运算位置p1的温度的变化量。运算部56运算位置p2的温度的变化量。在S210中,判定部57根据运算部56的运算结果判定人的温度的升高量是否为阈值Th2以上。判定部57对由判定部53判定出的位置分别进行判定。例如,判定部57判定位置p1的温度的升高量是否为阈值Th2以上。判定部57判定位置p2的温度的升高量是否为阈值Th2以上。
如果位置p1的温度的升高量不是阈值Th2以上,则在S210中判定为“否”。当在S210中判定为“否”时,判定从在S208中进行角速度的设定起是否经过了基准时间T2(S211)。当在S211中经过基准时间T2之前在S210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依然维持在S208中设定的角速度。例如,当在S208中将针对位置p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1后,在经过基准时间T2之前位置p1的温度的升高量达到阈值Th2时,在S210中判定为“是”。该情况下,针对位置p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不从速度ω11变更。
另一方面,当在S210中未判定为“是”而经过基准时间T2时,在S211中判定为“是”。当在S211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将在S208中设定的角速度重新设定成更小的角速度。由此,向对象检测区域送更多的热风。
当在S208中将针对位置p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1后,如果即使经过基准时间T2,位置p1的温度的升高量也未达到阈值Th2,则在S211中判定为“是”。当在S211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将针对位置p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再次设定成速度ω14。速度ω14是比速度ω11小的速度。
作为针对各人进行百叶板20的控制的另一个例子,在控制装置50中,也可以进行与图9所示的动作相同的动作。
作为针对各人进行百叶板20的控制的另一个例子,在控制装置50中,也可以进行与图10所示的动作相同的动作。该情况下,当在图10的S401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对马达21进行控制,使得由判定部53判定出的位置离吹出口18b越远,则针对该位置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越小。
进而,当在S401中判定为“是”时,判定部58判定由检测部54检测到的温度是否为基准温度t2以上(S402)。判定部58对由判定部53判定出的位置分别进行判定。例如,判定部58判定位置p1的温度是否为基准温度t2以上。
如果位置p1的温度低于基准温度t2,则在S402中判定为“否”。当在S402中判定为“否”时,控制部55还根据距吹出口18b的距离将针对位置p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5(S403)。
如果位置p1的温度高于基准温度t2,则在S402中判定为“是”。当在S402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还根据距吹出口18b的距离将针对位置p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6(S404)。速度ω16是比速度ω15小的速度。
对由判定部53判定出的位置分别进行S402~S404所示的处理。由此,设定针对由判定部53判定出的位置的各个位置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
在制热运转时也进行相同的处理。即,当在S405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对马达21进行控制,使得由判定部53判定出的位置离吹出口18b越远,则针对该位置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越小。
进而,当在S405中判定为“是”时,判定部58判定由检测部54检测到的温度是否为基准温度t3以下(S406)。判定部58对由判定部53判定出的位置分别进行判定。例如,判定部58判定位置p1的温度是否为基准温度t3以下。
如果位置p1的温度高于基准温度t3,则在S406中判定为“否”。当在S406中判定为“否”时,控制部55还根据距吹出口18b的距离将针对位置p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7(S407)。
如果位置p1的温度低于基准温度t3,则在S406中判定为“是”。当在S406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55还根据距吹出口18b的距离将针对位置p1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设定成速度ω18(S408)。速度ω18是比速度ω17小的速度。
对由判定部53判定出的位置分别进行S406~S408所示的处理。由此,设定针对由判定部53判定出的位置的各个位置的百叶板20a的角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温度传感器40进行百叶板20的控制的例子。作为另一个例子,也可以使用可穿戴设备这样的便携终端41实施百叶板20的控制。图11是示出环境控制系统的另一个动作例的流程图。
在控制装置50中,判定是否从便携终端41接收到无线信号(S501)。位于房间1中的职员2携带便携终端41。从便携终端41以一定的周期发送无线信号。在控制装置50中,取得部52接收从便携终端41发送的无线信号。在取得部52从便携终端41接收无线信号时,在S501中判定为“是”。
来自便携终端41的无线信号包含位置信息。作为另一个例子,来自便携终端41的无线信号还包含携带该便携终端41的人的温度信息。来自便携终端41的无线信号也可以还包含用于确定个人的信息。来自便携终端41的无线信号也可以还包含脉搏和心率这样的其他活体信息。来自便携终端41的无线信号也可以还包含表示怕热或怕冷这样的体质的信息。
判定部53根据取得部52从便携终端41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判定位于特定区域中的人的位置(S502)。作为一例,判定部53判定位于区域c中的人的位置。该情况下,如上所述,针对各人进行百叶板20的控制。
如果区域c被分割成多个检测区域c1~c7,则在S503中,判定部53也可以判定分别位于检测区域c1~c7中的人的数量。该情况下,对检测区域c1~c7的各个检测区域进行百叶板20的控制。另外,在S502中,通过在多个点从便携终端41接收无线信号,也可以使用接收强度和三点测量法进行位置的判定。
S504和S505的处理与S104和S105的处理相同。
此外,在使用便携终端41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图8~图10所示的各动作流程。该情况下,根据来自便携终端41的无线信号在S504中进行温度检测。图8~图10所示的各动作流程中进行的具体处理与上述的例子相同。
在使用便携终端41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能够从便携终端41取得各种信息。控制装置50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实施其他控制。例如,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基准温度t2预先设定成36℃,基准温度t3预先设定成36.5℃。该情况下,当在S401中判定为“是”时,判定部58判定在S504中检测到的温度是否为基准温度t2以上(S402)。
这里,如果取得部52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包含表示怕冷的信息,则基准温度t2例如被校正成36.4℃。判定部58根据校正后的基准温度t2进行S402的判定。与上述的例子同样地进行S403和S404所示的处理。
当在本系统中使用便携终端41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无线信号中包含的其他活体信息运算冷风或热风对人体的负荷。该情况下,还考虑运算出的负荷来进行百叶板20的控制。
当在本系统中使用便携终端41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便携终端41实现由位于房间1中的职员2申报主观(例如热或冷)这样的与冷热有关的不舒适感的系统。
另外,为了使用便携终端41,位于房间1中的全部职员2必须携带便携终端41。因此,针对职员2的负担大。另一方面,在使用温度传感器40的情况下,没有针对职员2的负担。此外,不需要准备职员2的人数量的温度传感器40。因此,优选本系统具有温度传感器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温度传感器40和控制装置50作为分体的装置进行了说明。这是一例。温度传感器40也可以包含在控制装置50中。温度传感器40和控制装置50双方也可以包含在空调装置10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标号51~58所示的各部表示控制装置50具有的功能。图12是示出控制装置50具有的硬件资源的例子的图。控制装置50例如具有包含处理器61和存储器62的处理电路60作为硬件资源。存储部51具有的功能通过存储器62实现。通过处理器61执行存储器62中存储的程序,由此,控制装置50实现标号52~58所示的各部的功能。
处理器61也被称作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计算机或DSP。作为存储器62,也可以采用半导体存储器、磁盘、软盘、光盘、高密度盘、迷你盘或DVD。可采用的半导体存储器包含RAM、ROM、闪存、EPROM和EEPROM等。
图13是示出控制装置50具有的硬件资源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控制装置50例如具有包含处理器61、存储器62和专用硬件63的处理电路60。图13示出由专用硬件63实现控制装置50具有的功能的一部分的例子。也可以由专用硬件63实现控制装置50具有的全部功能。作为专用硬件63,能够采用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FPGA或它们的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环境控制系统能够应用于利用百叶板进行风向控制的系统。
标号说明
1:房间;2:职员;3:桌子;4:PC;5:窗户;6:天花板;7:墙壁;8:地面;10:空调装置;11:室内机;12:室外机;13:配管;14:控制装置;15:冷凝器;16:蒸发器;17:风扇;18:面板;18a:吸入口;18b:吹出口;19:壳体;20a~20b:百叶板;21:马达;30:换气装置;31:主体;32a~32d:管道;33:热交换元件;40:温度传感器;41:便携终端;50:控制装置;51:存储部;52:取得部;53:判定部;54:检测部;55:控制部;56:运算部;57:判定部;58:判定部;60:处理电路;61:处理器;62:存储器;63:专用硬件。

Claims (12)

1.一种环境控制系统,该环境控制系统具有:
百叶板,其用于改变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
马达,其用于对所述百叶板进行旋转驱动;
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存在于特定区域中的物体的表面温度;
判定单元,其根据由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表面温度的数据判定位于所述区域中的人的位置;以及
控制单元,其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对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出的所述位置吹送来自所述吹出口的空气的情况下,所述位置离所述吹出口越远,则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越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控制系统,其中,
由冷却器冷却后的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
所述控制单元在将针对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出的所述位置的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设定成第1速度后,如果即使经过基准时间,所述位置的温度的降低量也未达到阈值,则将针对所述位置的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设定成比所述第1速度小的第2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控制系统,其中,
由加热器加热后的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
所述控制单元在将针对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出的所述位置的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设定成第1速度后,如果即使经过基准时间,所述位置的温度的升高量也未达到阈值,则将针对所述位置的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设定成比所述第1速度小的第2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控制系统,其中,
由冷却器冷却后的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
如果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出的所述位置的温度低于基准温度,则所述控制单元将针对所述位置的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设定成第1速度,如果所述位置的温度高于所述基准温度,则所述控制单元将针对所述位置的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设定成比所述第1速度小的第2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控制系统,其中,
由加热器加热后的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
如果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出的所述位置的温度高于基准温度,则所述控制单元将针对所述位置的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设定成第1速度,如果所述位置的温度低于所述基准温度,则所述控制单元将针对所述位置的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设定成比所述第1速度小的第2速度。
6.一种环境控制系统,该环境控制系统具有:
百叶板,其用于改变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
马达,其用于对所述百叶板进行旋转驱动;
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存在于被分割成多个检测区域的特定区域中的物体的表面温度;
判定单元,其根据由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表面温度的数据,判定分别位于所述多个检测区域中的人的数量;以及
控制单元,其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多个检测区域中分别存在相同数量的人的情况下,来自所述吹出口的空气被吹送到离所述吹出口越远的检测区域时,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越小,
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多个检测区域的各个检测区域中,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出的数量越多,则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越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境控制系统,其中,
由冷却器冷却后的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
所述多个检测区域包含第1检测区域,
所述控制单元在将针对所述第1检测区域的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设定成第1速度后,如果即使经过基准时间,位于所述第1检测区域中的人的温度的降低量也未达到阈值,则将针对所述第1检测区域的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设定成比所述第1速度小的第2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境控制系统,其中,
由加热器加热后的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
所述多个检测区域包含第1检测区域,
所述控制单元在将针对所述第1检测区域的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设定成第1速度后,如果即使经过基准时间,位于所述第1检测区域中的人的温度的升高量也未达到阈值,则将针对所述第1检测区域的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设定成比所述第1速度小的第2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境控制系统,其中,
由冷却器冷却后的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
所述多个检测区域包含第1检测区域,
如果位于所述第1检测区域中的人的温度低于基准温度,则所述控制单元将针对所述第1检测区域的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设定成第1速度,如果位于所述第1检测区域中的人的温度高于所述基准温度,则所述控制单元将针对所述第1检测区域的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设定成比所述第1速度小的第2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境控制系统,其中,
由加热器加热后的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
所述多个检测区域包含第1检测区域,
如果位于所述第1检测区域中的人的温度高于基准温度,则所述控制单元将针对所述第1检测区域的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设定成第1速度,如果位于所述第1检测区域中的人的温度低于所述基准温度,则所述控制单元将针对所述第1检测区域的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设定成比所述第1速度小的第2速度。
11.一种环境控制系统,该环境控制系统具有:
百叶板,其用于改变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
马达,其用于对所述百叶板进行旋转驱动;
判定单元,其根据从便携终端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判定位于特定区域中的人的位置;以及
控制单元,其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对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出的所述位置吹送来自所述吹出口的空气的情况下,所述位置离所述吹出口越远,则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越小。
12.一种环境控制系统,该环境控制系统具有:
百叶板,其用于改变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
马达,其用于对所述百叶板进行旋转驱动;
判定单元,其根据从便携终端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判定分别位于多个检测区域中的人的数量;以及
控制单元,其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多个检测区域中分别存在相同数量的人的情况下,来自所述吹出口的空气被吹送到离所述吹出口越远的检测区域时,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越小,
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多个检测区域的各个检测区域中,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出的数量越多,则所述百叶板的角速度越小。
CN202080101294.0A 2020-06-02 2020-06-02 环境控制系统 Pending CN1156678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21829 WO2021245811A1 (ja) 2020-06-02 2020-06-02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7812A true CN115667812A (zh) 2023-01-31

Family

ID=78830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1294.0A Pending CN115667812A (zh) 2020-06-02 2020-06-02 环境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58365A1 (zh)
EP (1) EP4160105A4 (zh)
JP (1) JP7416240B2 (zh)
CN (1) CN115667812A (zh)
WO (1) WO202124581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25C (zh) * 1992-03-07 2000-09-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
JP3864792B2 (ja) * 2002-01-30 2007-01-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除湿機、除湿機の運転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JP4487809B2 (ja) * 2005-01-12 2010-06-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6088353A1 (ja) * 2014-12-01 2016-06-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環境制御装置および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CN105890121B (zh) * 2016-05-09 2019-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6440235B (zh) * 2016-10-31 2019-11-08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9015458A (ja) * 2017-07-07 2019-01-31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空調制御装置、環境設定端末、空調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63662B2 (ja) * 2018-08-08 2022-11-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7206684B2 (ja) * 2018-08-08 2023-0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09442687B (zh) * 2018-10-08 2019-12-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58365A1 (en) 2023-08-17
EP4160105A1 (en) 2023-04-05
WO2021245811A1 (ja) 2021-12-09
JP7416240B2 (ja) 2024-01-17
EP4160105A4 (en) 2023-07-05
JPWO2021245811A1 (zh) 202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602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26444B (zh) 空气调节机
US20110189938A1 (en) Ventilation control apparatus
WO2019146121A1 (ja) 空調システムおよび換気装置
JP7330298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US10088191B2 (en) Occupancy based control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838941B2 (ja) ダクト式空気調和機
JP7163662B2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5517793B2 (ja) サーキュレータおよびサーキュレータシステム
US20190024916A1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JP2004150679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09564010B (zh) 空气调节机
JP7206684B2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US20210048199A1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US20240003580A1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ontroller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5667812A (zh) 环境控制系统
WO2017154060A1 (ja) 空調送風制御装置
JP723033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7170491A1 (ja) 制御装置、空調システム、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56154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7268407B2 (ja) 送風システム
JP7439426B2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JP2021188852A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KR20180035291A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107726492B (zh) 空气调节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