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6332A - 枕头 - Google Patents

枕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6332A
CN115666332A CN202280004602.7A CN202280004602A CN115666332A CN 115666332 A CN115666332 A CN 115666332A CN 202280004602 A CN202280004602 A CN 202280004602A CN 115666332 A CN115666332 A CN 115666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pillow
supporting
cervical
small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46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角田纪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5666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63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10Pillow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rs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枕头,具备袋体和收容在袋体中的多种收容部件,所述枕头具备:用于支撑颈椎的颈椎支撑部;后头部支撑部,高度比颈椎支撑部的高度小且与颈椎支撑部连接并用于支撑后头部;以及两个侧头部支撑部,与颈椎支撑部连接且以从两侧夹着后头部支撑部的方式配置并用于支撑侧头部,在构成颈椎支撑部的正侧小袋部内填充有软质填充材料,在背侧小袋部内填充有粒状填充材料,在侧头部支撑部的正侧填充材料中收容有粒状填充材料,从侧头部支撑部的背侧到后头部支撑部的背侧收容有片状成型体。

Description

枕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睡觉时不会产生颈部肌肉紧张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气道的枕头。本申请根据2021年5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1-084314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颈椎不自然弯曲而成为直颈形状的直颈这种现代病成为问题。为了缓解这种直颈而定制制作的枕头正在销售。但是,即使定制制作了枕头,也要根据每个人在制作枕头时的肌肉紧张程度和歪斜的程度制作枕头,因此经过一定期间后枕头会不合适,有时会患失眠症。
为了应对这样的事态,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枕头,其能够容易地调整规定部位的高度等,以容易地适应睡觉的人的颈椎附近的形状。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枕头是在睡觉时与颈部附近抵接的枕头的颈侧部比与后头部抵接而支撑头部的支撑部高的枕头,该枕头的颈侧部和支撑部被分割形成,并且颈侧部和支撑部被收容在枕套中,且为了调整填充在支撑部的袋中的荞麦壳的填充高度,在填充荞麦壳的状态下袋子的一部分可折叠。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的枕头在仰面睡觉时,即使是直颈也能够确保气道,但是在翻身而侧身睡觉时,因不能支撑头部而不能确保气道。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2或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能够在仰卧(仰面)和侧卧(侧身)两种状态下获得稳定的睡眠的枕头。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枕头具备:在仰卧时支撑后头部的后头部支撑部及支撑颈部的颈部支撑部;以及位于该后头部支撑部及颈部支撑部的两侧并在侧卧时支撑侧面头部(侧头部)的两个侧面头部支撑部。这些后头部支撑部和颈部支撑部的高度被调整为仰卧时的鼻子和下巴的高度大致呈水平,侧面头部支撑部的高度被调整为侧卧时的颈椎和胸椎大致呈直线。另外,设置有由密度0.2以下、厚度10~40mm的软质聚氨酯泡沫构成的肩支撑部,进而,侧面头部支撑部被设定为比颈部支撑部高3cm以上。
另外,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枕头具有一对反弹弹性部、头部支撑部和颈椎支撑部。一对反弹弹性部位于宽度方向的两侧。头部支撑部位于一对反弹弹性部之间。颈椎支撑部在与宽度方向垂直的进深方向上与头部支撑部相邻,且位于一对反弹弹性部之间。一对反弹弹性部各自的高度大于颈椎支撑部的高度,头部支撑部的高度小于颈椎支撑部的高度。另外,在一对反弹弹性部各自的内部填充有聚酯纤维,在聚酯纤维上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孔,且聚酯纤维含有螺旋状的部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4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532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第3215283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枕头中,由于颈椎支撑部由发泡聚苯乙烯形成,因此虽然能够确保气道,但是在颈部的肌肉保持紧张的状态下被支撑。
另外,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枕头由于处于在颈椎支撑部的内部仅填充有中空管(树脂管)的状态,因此颈椎支撑部因头部的自重而过度下沉,造成颈部的肌肉被拉伸的状态,此时也在颈部的肌肉保持紧张的状态下被支撑。进而,如图13所示,在使用者的侧头部被支撑的状态下,如果处于肩关节向颈部侧抬起的状态(肩关节向图13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抬起的状态),则颅骨被肩关节向斜上方推起,颅骨的侧头部(由图14所示的圆包围的区域P1)的负荷变大而感到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枕头,该枕头即使在仰面及侧身状态的任一种情况下,都能够确保气道而不会产生颈部肌肉的紧张,对直颈的缓解也有效。
本发明的枕头,具备:袋体和收容在所述袋体中的多种收容部件,其特征在于,将载置仰卧姿势的人体的头部时的沿左右方向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将沿人体的身高方向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时,所述枕头具备:颈椎支撑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设置并用于支撑颈椎;后头部支撑部,与所述颈椎支撑部的后缘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连接并用于支撑后头部;以及两个侧头部支撑部,与所述颈椎支撑部的后缘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并且与所述后头部支撑部的两侧缘连接并用于支撑侧头部。在所述颈椎支撑部中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设置有顶部,在所述后头部支撑部中设置有高度最小的最薄部,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正面随着从所述颈椎支撑部朝向后方而向下倾斜,从所述侧头部支撑部到所述后头部支撑部为止的正面朝向所述最薄部向下倾斜,所述袋体至少具有:将所述颈椎支撑部划分为正侧层和背侧层的颈椎正侧小袋部和颈椎背侧小袋部;构成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正侧的两个侧头部正侧小袋部;以及使该侧头部正侧小袋部的下方空间经由所述后头部支撑部的下方空间连通而成的后方背侧小袋部,所述收容部件具备柔软的软质填充材料、反弹力比该软质填充材料的反弹力大的粒状填充材料、以及成型为片状的片状成型体,在所述颈椎正侧小袋部中填充有所述软质填充材料,在所述颈椎背侧小袋部中填充有所述粒状填充材料,在所述后方背侧小袋部中收容有所述片状成型体。
另外,这里的“高度”表示将枕头载置在平面上的状态下的枕头的各部位距平面的高度。
在本发明中,由于颈椎支撑部、后头部支撑部及侧头部支撑部通过袋体一体化,并且颈椎支撑部沿着宽度方向设置,而且如上所述那样设定用于支撑颈椎、后头部及侧头部各自的正面的倾斜度,因此在仰面及侧身的任一种情况下都能够分别适当地支撑颈椎、头部及侧头部,不会对颈椎造成负担,能够确保气道。
在这种情况下,颈椎支撑部为正侧层和背侧层这双层结构,填充有软质填充材料的正侧层以温柔地包裹颈椎的方式支撑颈椎,并且通过填充有粒状填充材料且反弹力大的背侧层,能够将颈椎支撑在规定的高度。
在此,如果颈椎支撑部仅由粒状填充材料层构成,则除了颈椎支撑部的反弹力变得过大之外,根据粒状填充材料的硬度和形状,有可能对颈椎造成负担。另一方面,如果颈椎支撑部仅由软质填充材料层构成,则除了颈椎支撑部的反弹力变得过小之外,有可能颈椎支撑部的高度因经年劣化而变小。另外,如果不是双层结构,而是粒状填充材料和软质填充材料的混合状态的单层,则有可能因经年劣化而高度变小或发生变形。
因此,上述方式的颈椎支撑部通过在背侧层中填充粒状填充材料,在正侧层中填充软质填充材料,由填充有粒状填充材料的背侧层来支撑正侧层的软质填充材料,防止颈椎支撑部的变形,并且减轻对颈椎的负担。
另外,由于颈椎支撑部沿着枕头的宽度方向形成,并且侧头部支撑部的高度随着朝向里侧而高度逐渐变小,且后头部支撑部与侧头部支撑部之间为平缓的斜坡,因此在将姿势从仰面状态变更为侧身状态时能够容易变更头位,并且在翻身时能够适当地使枕头使用者的侧头部下沉的同时进行支撑,从而不会使颈椎产生多余的张力。
特别是在自然翻身的情况下,肩关节处于内转内旋位,但能够通过颈椎支撑部继续支撑颈椎,并且由于侧头部支撑部的高度形成为里侧较低,因此适当地支撑侧头部,能够在肱骨后部、肩胛冈、肩峰这三个区域稳定地支撑上半身,即使在翻身的情况下颈椎也不会产生多余的张力。
特别是睡在床或床垫上的使用者,由于身体的重量而床垫下沉,枕头相对变高,颈部和肩膀的负担变大,但在本发明中,由于后头部支撑部的高度形成得相当低,因此即使对于使用床或床垫的使用者,也能确实地减轻颈椎和肩膀的负担。
此外,如图13所示,即使在使用者的侧头部被支撑的状态下肩关节向颈部侧抬起而颅骨向斜上方被推起的情况下,由于侧头部支撑部的高度(厚度)随着朝向里侧而逐渐变小,因此也能够适当地支撑颅骨的侧头部,能够减小对颅骨区域P1(参见图14)的负荷。
在本发明的枕头中,优选所述颈椎支撑部的所述颈椎正侧小袋部和所述颈椎背侧小袋部由它们的前端缘接合,所述背侧层的前后方向尺寸小于所述正侧层的前后方向尺寸。
在颈椎支撑部中,由于背侧层比正侧层的前后方向尺寸小,因此在支撑颈椎时,能够使未被背侧层支撑的正侧层的后缘部附近挠曲而形成从其顶部向后方平缓的倾斜面,因后头部支撑部与该倾斜面相连,从而能够将颈椎到后头部沿着其表面形状适当地支撑。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颈椎支撑部中的所述背侧层的前后方向尺寸优选为所述正侧层的前后方向尺寸的1/2以上且3/4以下。
另外,所述颈椎支撑部的所述背侧层的高度优选为所述颈椎支撑部的高度的10%以上且30%以下。
在本发明的枕头中,优选在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内填充有所述粒状填充材料,并且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内的填充密度比所述颈椎背侧小袋部内的填充密度小,所述粒状填充材料在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内能够移动。
在侧头部支撑部中,通过在背侧配置片状成型体,在正侧配置粒状填充材料,从而能够利用片状成型体容易确保必要的厚度,并且能够利用粒状填充材料将侧头部沿着其表面形状适当地支撑。
在此,如果侧头部支撑部仅为粒状填充材料层,则除了侧头部支撑部的反弹力变小之外,根据粒状填充材料的硬度和形状,有可能对侧头部造成负担。另一方面,如果侧头部支撑部仅由片状成型体层构成,则虽然也取决于其形状,但在翻身时有可能不能沿着侧头部的表面形状适当地支撑。
另外,由于后头部支撑部及侧头部支撑部的背侧由片状成型体支撑,因此能够提高枕头的稳定性,即使在翻身时也不会造成配置的混乱。
另外,由于粒状填充材料在侧头部正侧小袋部内能够移动,因此在翻身时,粒状填充材料随着使用者头部的移动而移动,能够以适当的高度支撑侧头部。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中,除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的外周部以外的中央部位,沿着宽度方向形成有将该侧头部正侧小袋部的一部分缝合为线状而成的缝合部。
如果缝合部除外周部以外沿宽度方向形成,则在翻身时的粒状填充材料的移动变得容易,另一方面,能够抑制粒状填充材料偏倚配置。
在本发明的枕头中,优选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正面随着从与所述颈椎支撑部的连接部朝向后方而向下倾斜,对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正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而言,在与颈椎支撑部的连接部侧的第一角度较大,在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的第二角度较小。
由于侧头部支撑部的正面以两级倾斜,因此在以侧身姿势睡觉时,能够以适当的高度支撑从颈椎到侧头部。
作为本发明的枕头的优选方式,优选所述后头部支撑部的所述最薄部的高度为1cm以上且2cm以下,所述颈椎支撑部的所述顶部的高度为所述后头部支撑部的高度的3倍以上且9倍以下。
如果最薄部的厚度小于1cm,则后头部支撑部的高度过小,有可能不能适当地支撑后头部。如果最薄部的高度超过2cm,则有可能不能通过颈椎支撑部适当地支撑颈椎。该最薄部的高度(后头部支撑部的高度)更优选为1cm以上且1.5cm以下。
在上述方式中,由于后头部支撑部的高度为1cm~2cm而较小,颈椎支撑部的高度及侧头部支撑部的高度均为后头部支撑部的3倍以上,因此在后头部被配置在后头部支撑部时,能够通过颈椎支撑部适当地支撑颈椎,确实地防止颈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枕头的优选方式,在使用直径100mm的圆板状的压缩夹具以10mm/min的速度将所述枕头压缩至最大载荷6kgf时的所述颈椎支撑部的压缩特性的直线性为LC1、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压缩特性的直线性为LC2、所述颈椎支撑部的压缩功为WC1(mm·gf/78.5cm2)、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压缩功为WC2(mm·gf/78.5cm2)、所述颈椎支撑部的压缩恢复量为RC1(%)、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压缩恢复量为RC2(%)时,优选LC1<LC2、WC1>WC2、RC1>RC1。
压缩特性的直线性是表示压缩初期的压缩容易性的参数,值越小则表示是在压缩初期越容易压缩的原材料。压缩功是表示整体的压缩容易性的参数,值越大则表示是越容易压缩的原材料。压缩恢复量是表示压缩后的恢复性的参数,值越大则表示是形状越容易恢复的材料。也就是,在上述方式中,颈椎支撑部与侧头部支撑部相比,压缩初期的压缩容易性优异,并且整体的压缩性优异,且压缩后的恢复性优异。
作为本发明的枕头的优选方式,优选所述软质填充材料由聚酯棉构成,并且所述粒状填充材料由树脂管构成,所述片状成型体为由聚氨酯泡沫构成的一张聚氨酯片。
在上述方式中,由于所述片状成型体由一张聚氨酯片形成,因此仅变更聚氨酯片的厚度,就能够适当变更后头部支撑部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优选在所述袋体的所述颈椎正侧小袋部、所述颈椎背侧小袋部、所述后头部正侧小袋部、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及所述后方背侧小袋部均设置有开口部和能够开闭所述开口部的封口部。
在上述方式中,能够更换各收容部件等,并且能够调整构成颈椎支撑部、后头部支撑部及侧头部支撑部的粒状填充材料和软质填充材料的量,由此能够维持适当地支撑枕头使用者的头部和颈椎的状态。也就是,能够抑制因经年劣化而导致的各支撑部的高度变化。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优选所述软质填充材料、所述粒状填充材料及所述片状成型体具有抗菌及除臭功能。
在上述方式中,通过这些部件的抗菌及除臭作用,能够将枕头保持在清洁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仰面及侧身状态的任一种情况下,都能够确保气道而不会产生颈部肌肉的紧张,还能够缓解直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枕头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枕头的俯视图。
图3是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枕头的正面侧和背面侧展开并分离而排列的图。
图4是表示用图2所示的A1-A1线切割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用图2所示的B1-B1线切割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支撑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枕头的使用者的后头部的样子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支撑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枕头的使用者的侧头部的样子的示意图。
图8是从枕头的侧面侧观察处于图6的状态的使用者的示意图。
图9是从枕头的侧面侧观察处于图7的状态的使用者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枕头加压的样子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交感神经活动中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13是表示使用者的侧头部被枕头支撑且肩关节向颈部侧抬起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颅骨的侧头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枕头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载置了仰卧姿势的人体的头部时的沿左右方向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将沿人体的身高方向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或进深方向)。在图2的俯视图中,将左右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将上下方向设为前后方向(或进深方向),将与上述宽度方向及前后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设为枕头的高度方向(或厚度方向)进行说明。
[枕头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枕头10是使用者就寝时使用的枕头,是对例如直颈症状的患者有效的枕头。该枕头10具备袋体20和收容在袋体20中的收容部件(软质填充材料31、粒状填充材料32、片状成型体33),从正面侧观察的俯视时宽度方向的尺寸为60cm~80cm,进深方向的尺寸为35cm~55cm。例如,在图1及图2所示的例子中,宽度方向的尺寸为70cm,进深方向的尺寸为45cm。
如图1及图2所示,枕头10具备:颈椎支撑部11,沿着宽度方向设置并用于支撑颈椎;后头部支撑部12,比颈椎支撑部11的高度小且与颈椎支撑部11的后缘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连接并用于支撑后头部12;以及两个侧头部支撑部13,与颈椎支撑部11的后缘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且以从两侧夹住后头部支撑部12的方式与后头部支撑部12的两侧缘连接并用于支撑侧头部。
颈椎支撑部11横贯枕头10的宽度方向的整体,且在枕头10的进深方向上位于使用者的跟前侧,在枕头10的使用者以仰面状态(仰卧姿势)及侧身状态(侧卧姿势)睡觉时支撑使用者的颈椎。后头部支撑部12位于枕头1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且枕头10的进深方向的里侧(后侧),在枕头10的使用者以仰面状态睡觉时支撑使用者的后头部。
各侧头部支撑部13相对于后头部支撑部12配置在枕头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外侧),在枕头10的使用者从仰面状态向侧身状态翻身,从而被后头部支撑部12支撑的使用者的后头部移动时,支撑侧身姿势的使用者的侧头部。也就是,本实施方式的枕头10被构造为在使用者处于仰面状态及侧身状态的任一种状态的情况下都能够适当地支撑使用者的头部及颈椎的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在颈椎支撑部11中沿着宽度方向设置有高度比其他部位大的顶部110,在后头部支撑部12中设置有高度最小的最薄部120,侧头部支撑部13的正面随着从颈椎支撑部11朝向后方而向下倾斜,从侧头部支撑部13到后头部支撑部12为止的正面朝向最薄部120向下倾斜。
袋体20由纤维状原材料,例如聚酯纤维等化学纤维或棉等植物纤维形成。作为形成袋体20的原材料,在载置使用者的头部的正面侧(图1及图2表示正面)及正面相反侧的背面的原材料可以分别不同,例如,也可以将正面由100%的聚酯纤维形成,将背面由65%的棉和35%的聚酯纤维的混纺来形成。
袋体20具有:将颈椎支撑部11划分为正侧层111及背侧层112的颈椎正侧小袋部201及颈椎背侧小袋部202;构成侧头部支撑部13的正侧部分的两个侧头部正侧小袋部203;构成后头部支撑部12的正面的后头部正侧小袋部204;以及使侧头部正侧小袋部203的下方空间经由后头部支撑部12的下方空间连通并形成平坦的空间的后方背侧小袋部205。因此,在正面侧具有四个小袋部(颈椎正侧小袋部201、两个侧头部正侧小袋部202及后头部正侧小袋部204)、在背面侧具有两个小袋部(颈椎背侧小袋部202及后方背侧小袋部205),这样共有六个小袋部。
此外,图3将袋体20分为正侧和背侧来分离,将其配合面朝上而配置成左右排列的状态。在该图3中,左侧表示构成正侧的部件,右侧表示构成背侧的部件。如该图3所示,袋体20将构成正侧的颈椎正侧小袋部201、侧头部正侧小袋部203和后头部正侧小袋部204一体地连接,另一方面,在构成背侧的颈椎背侧小袋部202上,在后头部支撑部12及侧头部支撑部13的整体上扩展的衬里205a一体地连接。而且,通过如箭头所示那样使这些正侧和背侧重合并将其周缘部缝合,从而在构成正侧的颈椎正侧小袋部201、侧头部正侧小袋部203及后头部正侧小袋部204上重合颈椎背侧小袋部202及衬里205a以形成后方背侧小袋部205。在这种情况下,颈椎正侧小袋部201和颈椎背侧小袋部202通过填充软质填充材料31及粒状填充材料32而大致密接,这些颈椎正侧小袋部201和颈椎背侧小袋部202之间的空间基本消失,因此,后方背侧小袋部205实质上由配置在颈椎支撑部11后方的空间形成。
为了便于使用者容易识别颈椎支撑部11、后头部支撑部12及侧头部支撑部13,可以对配置在正面侧的各小袋部(四个小袋部)染色为不同的颜色,但也可以全部染色为相同的颜色。
在袋体20之中,除了后头部正侧小袋部114以外,在其他各小袋部201~205分别设置有开口部(省略图示)和能够开闭该开口部的封口部21,能够经由开口部向各小袋部201~205中适当填充收容部件31、32、33。作为封口部21,可以使用纽扣和纽扣孔、挂钩、按扣、金属或树脂制的扣件、拉链或面扣件等。
(颈椎支撑部的结构)
颈椎支撑部11在袋体20的颈椎正侧小袋部201中填充有软质填充材料31,在颈椎背侧小袋部202中填充有多个粒状填充材料32。作为软质填充材料31,优选容易变形的棉(可以是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合成纤维中的任一种),例如为将聚酯纤维加工成棉状之物,柔软性优异。另外,构成正侧层111的聚酯棉的一部分(例如50%)具有抗菌及除臭功能。
作为粒状填充材料32,优选可弹性变形的多个管(是树脂制管,除了圆筒状以外,还包括圆形珠等球壳状)。例如,由聚乙烯树脂形成的树脂管,其长度为5mm~20mm,外径为5mm~10mm。另外,形成树脂管的聚乙烯树脂中含有备长炭。也就是,树脂管具有抗菌及除臭功能。
另外,在颈椎背侧小袋部202中以限制粒状填充材料32的自由移动的程度压缩间隙来填充有粒状填充材料32。
因此,在颈椎支撑部11中,背侧层112的反弹力形成得比正侧层111的反弹力大。也就是,通过由背侧层112的粒状填充材料32的层来支撑正侧层111的软质填充材料31的层,从而防止颈椎支撑部11的变形,并且减轻对颈椎的负担。
如果颈椎支撑部11的整体为仅由软质填充材料31构成的层,则其高度有可能因经年劣化而变小。另一方面,如果颈椎支撑部11的整体为仅由粒状填充材料32构成的层,则根据粒状填充材料32的硬度和形状,有可能对颈椎造成负担。另外,这些软质填充材料31及粒状填充材料32混合,也就是,在未分割成各层的情况下,有可能高度因经年劣化而变小或发生变形。
颈椎支撑部11的顶部110的高度h1设定为后头部支撑部12的最薄部120的高度h2的3.0倍以上且9.0倍以下(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0cm以上且9.0cm以下,更优选为7.0cm以上且8.0cm以下)。另外,颈椎支撑部11中的背侧层112的高度设定为颈椎支撑部11整体的高度h1的10%以上且30%以下。
此外,如果背侧层112的高度小于颈椎支撑部11的高度h1的10%,则背侧层112变得过薄,难以抑制颈椎支撑部11的高度h1因经年劣化而变化,如果超过30%,则难以抑制枕头10的变形。
另外,颈椎支撑部1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枕头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同,为60cm~80cm,进深方向的尺寸为10cm~20cm。进而,颈椎支撑部11的颈椎正侧小袋部201和颈椎背侧小袋部202通过它们的前端缘接合,颈椎背侧小袋部202的前后方向尺寸形成得比颈椎正侧小袋部201的前后方向尺寸小。例如,颈椎支撑部11中的背侧层112的前后方向尺寸L1为正侧层111的前后方向尺寸L2的1/2以上且3/4以下,正侧层111的后缘部处于其下方未被背侧层112支撑的状态。
因此,在载置了人体的颈椎时,在从颈椎支撑部11的前缘到前后方向的一半以上的部位,由双层结构的正侧层111和背侧层112支撑颈椎,在其后方部位,仅由未被背侧层112支撑的正侧层111来支撑。因此,在颈椎支撑部11的后部,由于正侧层111因头部的重量而挠曲,从而在颈椎支撑部11的前侧的成为双层结构的部分牢固地支撑颈椎的同时,正面从颈椎支撑部11到后头部支撑部12平缓地倾斜,能够将颈椎到后头部以沿着其表面的适当的形状来支撑。
另外,如果背侧层112的前后方向尺寸小于正侧层111的1/2,则难以将颈椎支撑部11保持在适当的高度,如果超过3/4,则正侧层111的挠曲较少,难以沿着从颈椎到后头部的表面形状进行支撑。
此外,颈椎支撑部11的两个小袋部201、202的开口部及封口部21形成在正侧层111与背侧层112的配合面上。由此,能够容易地调整正侧层111和背侧层112的填充材料31、32双方,可通过使填充材料31、32平坦或集中在中心部来简单地进行高低调整,能够省去枕芯调整的麻烦。
(后头部支撑部的结构)
后头部支撑部12具有后方背侧小袋部205和形成在其上并形成后头部支撑部12的正面的后头部正侧小袋部204,在后方背侧小袋部205中收容有一张片状成型体33。该片状成型体33例如由在聚氨酯中混合发泡剂并使其进行化学反应来固化而制造的由均匀厚度的聚氨酯泡沫构成的聚氨酯片形成。在后头部正侧小袋部204内未填充任何东西,只是由小袋部204的正面形成后头部支撑部12的正面。通过该后头部正侧小袋部204的正面松弛,其大致中心部形成为枕头10中高度最小的最薄部120。
后头部支撑部1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15cm~27cm,进深方向的尺寸为20cm~35cm,其厚度(高度)比侧头部支撑部13低,最薄部120为1cm以上且2cm以下(参照图4)。
如果枕头10的最薄部120的高度h2小于1cm,则后头部变得过低,不能适当地支撑,如果高度h2超过2cm,则后头部变得过高,不能通过颈椎支撑部11适当地支撑颈椎。最薄部120的高度h2更优选为1cm以上且1.5cm以下。
(侧头部支撑部的结构)
侧头部支撑部13由与前述的后头部支撑部12的下方空间一体的后方背侧小袋部205和形成在其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的侧头部正侧小袋部203构成双层结构而设置,在侧头部正侧小袋部203内填充有粒状填充材料32。在后方背侧小袋部205内,如上所述那样收容有片状成型体33。
此外,虽然可以在侧头部正侧小袋部203中代替粒状填充材料32填充与颈椎正侧小袋部201内的软质填充材料31同样的原材料(软质填充材料),但优选使用反弹力比颈椎正侧小袋部201中使用的材料高的材料。
粒状填充材料32使用与填充在颈椎背侧小袋部202内的粒状填充材料32相同的原材料、相同形状的材料,但在颈椎支撑部11的背侧层112中,在颈椎背侧小袋部202内几乎充满粒状填充材料32,与此相对,在侧头部支撑部13中,如图5所示那样填充成相对于侧头部正侧小袋部203的内容积形成间隙的状态。换言之,对于粒状填充材料32的填充密度而言,侧头部正侧小袋部203的填充密度比颈椎背侧小袋部202的填充密度小(颈椎背侧小袋部202的填充密度比侧头部正侧小袋部203的填充密度大)。因此,粒状填充材料32容易在侧头部正侧小袋部203内流动,当人体的头部在侧头部支撑部13上移动时,侧头部正侧小袋部203内的粒状填充材料32能够配合头部的移动在小袋部203内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头部支撑部13的正侧由粒状填充材料(树脂管)32的层来构成,背侧由片状成型体(聚氨酯片)33的层来构成。通过设为该双层结构,能够在不设置台阶的情况下与颈椎支撑部11连接,使得高度随着朝向里侧而逐渐变小,且通过聚氨酯片层将侧头部支撑部13维持为稳定的形状,并且确保适当的反弹力。
如果侧头部支撑部13的内容物仅为粒状填充材料(树脂管)32,则侧头部支撑部13的反弹力过小,进而根据粒状填充材料32的硬度和形状,有可能对侧头部造成负担。如果侧头部支撑部13的内容物仅为片状成型体(聚氨酯片)33,则虽然也取决于其形状,但有可能导致能够适当地支撑侧头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过小。
假设片状成型体(聚氨酯片)33的层位于侧头部支撑部13的正侧,粒状填充材料(树脂管)32的层位于背侧,则不能与后头部支撑部12共用片状成型体33,需要收容其他的聚氨酯片。进而,不能随着从与颈椎支撑部11的连接部朝向里侧而逐渐减小高度,另外,有可能产生用于支撑侧头部的宽度尺寸变得过小等不良情况。
侧头部支撑部13的正面随着从与颈椎支撑部11的连接部朝向后方而向下倾斜,对侧头部支撑部13的正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而言,在与颈椎支撑部11的连接部侧的第一角度θ1较大,在前后方向中央部的第二角度θ2较小,这样被设定为两级倾斜角度。
侧头部支撑部13的最里侧的高度与颈椎支撑部11的顶部110的高度(最大高度h1)之差h4为4cm以上且8cm以下。该差值更优选为3cm以上且7cm以下。
此外,侧头部支撑部13的最里侧的高度为1cm以上且2cmm以下,但是由于共用后头部支撑部12的片状成型体33,因此设定为与后头部支撑部12(最薄部120)的高度h2相同或稍高。
此外,形成为从侧头部支撑部13朝向后头部支撑部12的最薄部120向下倾斜的倾斜面14,容易翻身。该倾斜面14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优选为10°以上且6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30°以下。
另外,侧头部支撑部13各自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15cm~27cm,进深方向的尺寸为20cm~35cm。另外,侧头部支撑部13中的侧头部正侧小袋部203的封口部21形成在与构成颈椎支撑部11的正侧层111的颈椎正侧小袋部201的连接部附近。
另外,该侧头部正侧小袋部203在除其周边部以外的中央部位沿着宽度方向形成有将小袋部203的一部分以线状缝合而成的缝合部50。在图1及图2所示的例子中,两条缝合部50沿着宽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形成,内部的空间由缝合部50划分,但是在周边部成为相互连通的状态,内部的粒状填充材料32在由该缝合部50划分的部位移动,相应地移动受到限制。而且,能够简单地进行填充在该小袋部203内的粒状填充材料32的平整化、以及将粒状填充材料32的量在跟前侧多、里侧少等这样的高度调整,能够省去枕芯调整的麻烦。
[各支撑部的压缩特性]
由于颈椎支撑部11的正侧层111由软质填充材料31的层来形成,因此与正侧层111由粒状填充材料32构成的侧头部支撑部13相比,压缩特性的直线性LC小,压缩初期的压缩容易性优异。另外,颈椎支撑部11的压缩功WC和压缩恢复量RC都比侧头部支撑部13大,整体压缩性优异,且压缩后的恢复性优异。
这里,所谓压缩特性是指在垂直于正面的方向上压缩时的厚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压缩特性的直线性LC是表示厚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以何种程度接近直线的参数,值越小则表示是在压缩初期越容易压缩的柔软的原材料。压缩功WC是表示到最大压力为止的功的参数,值越大则表示是越容易压缩(容易挤破)的原材料。压缩恢复量RC是表示压缩后的恢复性的参数,值越大则表示是形状越容易恢复的原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的枕头10中,颈椎支撑部11、后头部支撑部12及侧头部支撑部13通过袋体20一体化,并且对颈椎、后头部及侧头部的支撑部11~13分别如上所述地设定其高度,因此在图6及图8所示的仰面和图7及图9所示的侧身的任一种情况下,都能够分别适当地支撑颈椎、头部及侧头部,不会对颈椎造成负担,能够确保气道。
具体而言,在仰面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使用者的颈椎被颈椎支撑部11适当地支撑,由此,颈椎相对于使用者躺着的床面的角度θ11可以设为理想的大致17°。通过这样维持颈椎相对于床面的角度,能够以物理方式产生颈椎的过前弯,以改善相对过后弯的直颈,并且还能够促进颈部整体的颈阔肌的伸展,得到伸展颈部和下巴皱纹的美容作用。
在侧身的情况下,当枕头使用者改变手臂的位置时,横截面T及矢状面重心线S沿箭头C1及箭头D1方向在10°~20°的范围内变化。因此,枕头10必须是即使在侧身睡觉期间上侧手臂的位置发生变化,也不会对颈部和头部施加负荷的形状。
另外,如果下侧手臂的位置为上半身的正下方,则仅用上臂支撑上半身且支撑面积变少。因此,基本上必须在将手臂放在胸侧,并由上臂、肩胛骨以及侧胸部和侧腹部来支撑睡觉中身体的前提下适当地设定枕头10的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枕头10中,由于各支撑部11~13均由袋体20一体化,并且对分别支撑颈椎、后头部及侧头部的每个区域,如上所述地设定其高度和收容部件,因此在侧身状态下也能够通过颈椎支撑部11适当地支撑颈椎且能够通过侧头部支撑部13适当地支撑侧头部。
另外,颈椎支撑部11与侧头部支撑部13相比,压缩初期的压缩容易性优异,并且整体压缩性优异,且压缩后的恢复性优异,另外,侧头部支撑部13的反弹力大于颈椎支撑部11的反弹力,因此如图7及图9所示,能够在适当地使翻身成为侧身状态的枕头使用者的侧头部下沉的同时进行支撑,在翻身的情况下,能够确实地避免颈椎产生多余的张力。
特别是在自然翻身的情况下,肩关节成为内转内旋位,但能够通过颈椎支撑部11继续支撑颈椎。另外,由于侧头部支撑部13的高度形成为里侧较低,因此在肩关节内转内旋位的状态下翻身时,侧头部被适当地支撑,能够在肱骨后部、肩峰这三个区域稳定地支撑上半身,即使在翻身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颈椎产生多余的张力。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后头部支撑部12形成得比侧头部支撑部13低,颈椎支撑部11横贯枕头10的宽度方向而形成,侧头部支撑部13的高度形成为随着朝向里侧而高度逐渐变小,因此在将姿势从仰面状态变更为侧身状态时,能够容易地变更头位。具体而言,由于后头部支撑部12的高度为1cm以上且2cm以下,形成得最低,因此能够在后头部不过于下沉的情况下适当地支撑。
特别是在铺在床或床垫上的状态下睡觉的使用者,由于身体的重量导致床垫下沉,枕头相对地变高,颈部和肩膀的负担变大,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后头部支撑部12的高度形成得相当低,因此即使是使用床或床垫的使用者,也能确实地减轻对颈椎和肩膀的负担。
进而,如图13所示,在使用者的侧头部被支撑的状态下,肩关节成为向颈部侧抬起的状态,即使在颅骨向斜上方被推起的情况下,由于侧头部支撑部13的高度形成为随着朝向里侧而高度逐渐减小,因此通过适当地支撑颅骨的侧头部,能够减小施加在颅骨区域P1的负荷。
另外,由于后头部支撑部12的最薄部120的高度为1cm~2cm而比较薄,颈椎支撑部11的高度为后头部支撑部12的3.0倍以上,因此在后头部配置在后头部支撑部12的情况下,通过颈椎支撑部11适当地支撑颈椎,能够确实地防止颈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进而,由于后头部支撑部12由片状成型体(聚氨酯片)33形成,因此仅通过变更片状成型体33的厚度或张数,就能够在1cm至2cm之间适当变更后头部支撑部12的高度。
另外,由于在颈椎支撑部11的背侧层112上配置粒状填充材料(树脂管)32的层,在正侧层111上配置软质填充材料(聚酯棉)111的层,因此能够利用正侧层111以柔软地包裹颈椎的方式支撑,并且利用反弹力大的背侧层112支撑该正侧层111来防止颈椎支撑部11的变形。
另外,在侧头部支撑部13中,由于在背侧配置片状成型体(聚氨酯片)33,在正侧配置粒状填充材料(树脂管)32,因此能够使侧头部支撑部13的高度随着朝向里侧而逐渐变小。
另外,由于后头部支撑部12和侧头部支撑部13的背侧由片状成型体33构成,因此与后头部支撑部12和侧头部支撑部13的背侧部位由分体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枕头的稳定性,通过片状成型体33能够将侧头部支撑部13维持为稳定的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翻身,即使在侧身状态下也能够减轻对颈椎的负担,并且能够确保气道。
另外,由于在构成颈椎支撑部11及侧头部支撑部13的各小袋部201~204中设置有开口部及封口部21,因此能够调整内部的软质填充材料31和粒状填充材料32的量,由此能够维持适当地支撑枕头10的使用者的头部和颈椎的状态。也就是,能够抑制因经年劣化导致的各支撑部11~13的高度变化。
进而,通过形成颈椎支撑部11及侧头部支撑部13的一部分的粒状填充材料32及软质填充材料31的抗菌及除臭作用,能够将枕头10保持在清洁的状态。另外,由于颈椎支撑部11的软质填充材料31的层在推压颈椎时因磨损而体积减小,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相对于使用者肌肉的紧张程度和颈椎的歪斜而成为适当的高度,能够降低压力。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加以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进行如下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填充在袋体20中的粒状填充材料为大量的小树脂管,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2~3根长条树脂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侧头部支撑部13具备粒状填充材料及片状成型体,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软质填充材料代替粒状填充材料,也可以是仅由片状成型体构成的单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袋体20的各小袋部201~205上均设置有开口部及封口部21,但不限于此,例如,关于后头部支撑部12,由于其厚度极小,也没有下沉,因此也可以不具备这样的开口部及封口部21。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量、配置部位等,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则可以是任意材质、形状、尺寸、数量、配置部位等,并不限定。
实施例
制造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枕头形状相同的枕头。具体而言,制作俯视时宽度方向的尺寸为67cm、进深方向的尺寸为36cm、颈椎支撑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67cm、进深方向的尺寸为11cm、顶部的高度为8.3cm、后头部支撑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21cm、进深方向的尺寸为25cm、最薄部的高度为2cm、侧头部支撑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23cm、进深方向的尺寸为25cm、最里侧的高度为3cm的枕头。
颈椎支撑部的正侧层由聚酯棉层来形成,背侧层由树脂管层来形成,树脂管层(背侧层)的高度为3cm。此外,树脂管使用外径5mm、长度8mm的管。后头部支撑部在后方背侧小袋部内收容有由聚氨酯泡沫构成的一张聚氨酯片,其厚度为2cm。侧头部支撑部由聚氨酯片层和填充在其上部的后头部正侧小袋部中的树脂管层来构成。
(压缩特性的计算方法)
如图10所示,作为压缩特性,将直径100mm的圆板状的压缩夹具抵接到枕头10上,使用便携式压缩试验机(KATOTECHCO.LTD.制的KES-G5),分别在颈椎支撑部和侧头部支撑部中计算以10mm/min的速度压缩至最大载荷6kgf时的压缩特性的直线性LC、压缩功WC(mm·gf/78.5cm2)和压缩恢复量RC(%)。该计算进行了五次,在表1中示出其平均值。
此外,在颈椎支撑部中,将压缩夹具抵接到顶部,在侧头部支撑部中,将压缩夹具抵接到前后方向的中间部进行测定(在下面的反复压缩试验中也同样)。
(反复压缩试验)
使用阿姆斯勒型试验机(KATOTECH CO.LTD.制:自动化压缩试验机KES-FB3-AUTO-A),分别对颈椎支撑部及侧头部支撑部执行反复压缩试验。该试验机的压缩件为圆板状,其直径大致为110mm,将该压缩件以载荷6kgf、每两秒一次的试验速度对颈椎支撑部及侧头部支撑部压缩36000次,测量刚结束压缩处理后及压缩处理后经过24小时后的颈椎支撑部及侧头部支撑部的高度。在表2中示出其结果。
(使用枕头时的放松评价)
为了评价在使用上述枕头时使用者是否能够实际放松,使用了测量自律神经功能平衡的交感神经活动指标(应激指标)LF/HF。关于LF/HF,为了从心率波动推定自律神经平衡,从心率波动的时间序列数据中提取与呼吸波动对应的高频波动成分(HF成分)和与作为血压波动的迈耶波(Mayer wave)对应的低频成分(LF成分),比较两者的大小,计算上述LF/HF。
反映呼吸波动的HF成分仅在副交感神经紧张(活化)的情况下表现在心率波动中。另一方面,LF成分具有无论在交感神经紧张时还是副交感神经紧张时都表现在心率波动的特征。关于该心率波动,使用YKC Corporation制的TAS9,将心率波动分为LF和HF进行分析。此外,一次测定时间为五分钟。
另外,在测定LF/HF的同时,进行唾液淀粉酶活性值的测定。该唾液淀粉酶活性值使用酶分析装置(Nipro Corporation制:淀粉酶监测器)测定。实验内容如下:在坐位执行百格计算(使用10×10的格子进行乘法等计算的学习方法)后在该状态下保持15分钟的安静,移动到铺了坐垫的管床上,配置上述枕头,在头放在枕头上而仰面的状态(图8所示的状态)下保持15分钟的安静。此外,在仰面状态下,使用毛巾被且设为熄灯状态。室温为25℃,湿度为50%。
关于LF/HF,经时性地执行心电图测定,算出百格计算时、在坐位安静时、在使用枕头仰面安静时的数值。关于唾液淀粉酶活性值,测定百格计算前、刚结束百格计算后、刚使用枕头安静15分钟后的数值。
另外,上述实验的受试者为三人。受试者A为60岁,女性,身高156cm,60kg;受试者B为34岁,女性,身高159cm,46kg;受试者C为36岁,男性,168cm,体重68kg。实验结果中,交感神经活动指标LF/HF的结果示在图11中,唾液淀粉酶活性值的结果示在图12中。
[表1]
压缩特性 颈椎支撑部 侧头部支撑部
LC 0.428 0.646
WC(mm·gf/78.5cm<sup>2</sup>) 58784 51896
RC(%) 44.36 37.88
[表2]
颈椎支撑部 侧头部支撑部
初始厚度(mm) 83.0 52.5
刚结束压缩处理后的厚度(mm) 73.0 52.0
压缩处理后经24小时后的厚度(mm) 82.0 52.5
从表1可知,颈椎支撑部与侧头部支撑部相比压缩初期的压缩容易性优异,并且与侧头部支撑部相比整体的压缩性优异,且压缩后的恢复性优异。
从表2来看,侧头部支撑部的初始厚度和压缩处理后经24小时后的厚度相同,因此可知压缩后的恢复性特别高。另外,颈椎支撑部的刚结束压缩后的厚度与初始厚度相比大幅减少,但压缩处理后经24小时后的厚度与初始厚度之差为1.0mm,因此可知颈椎支撑部的压缩后的恢复性也比较高。也就是,可知上述枕头的耐久性优异。
从图11来看,受试者B、C在处于使用枕头仰面状态的情况下的LF/HF最低,因此可知通过枕头能够消除压力。另外,从图12来看,受试者B、C在使用枕头仰面后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值最低,从该结果也可知使用枕头能够消除压力。
本发明提供一种枕头,该枕头即使在仰面及侧身状态中的任一种情况下都能够确保气道而不会产生颈部肌肉紧张,还能够缓解直颈。
附图标记说明
10……枕头
11……颈椎支撑部
12……后头部支撑部
120……最薄部
13……侧头部支撑部
14……倾斜面
20……袋体
21……封口部
31……软质填充材料(收容部件)
32……粒状填充材料(收容部件)
33……片状成型体(收容部件)
111……正侧层
112……背侧层
201……颈椎正侧小袋部
202……颈椎背侧小袋部
203……侧头部正侧小袋部
204……后头部正侧小袋部
205……后方背侧小袋部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枕头,具备袋体和收容在所述袋体中的多种收容部件,其特征在于,
将载置仰卧姿势的人体的头部时的沿左右方向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将沿人体的身高方向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时,所述枕头具备:
颈椎支撑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设置并用于支撑颈椎;
后头部支撑部,与所述颈椎支撑部的后缘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连接并用于支撑后头部;以及
两个侧头部支撑部,与所述颈椎支撑部的后缘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并且与所述后头部支撑部的两侧缘连接并用于支撑侧头部,
在所述颈椎支撑部中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设置有顶部,在所述后头部支撑部中设置有高度最小的最薄部,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正面随着从所述颈椎支撑部朝向后方而向下倾斜,从所述侧头部支撑部到所述后头部支撑部为止的正面朝向所述最薄部向下倾斜,
所述袋体至少具有:将所述颈椎支撑部划分为正侧层和背侧层的颈椎正侧小袋部和颈椎背侧小袋部;构成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正侧的两个侧头部正侧小袋部;以及使该侧头部正侧小袋部的下方空间经由所述后头部支撑部的下方空间连通而成的后方背侧小袋部,
所述收容部件具备柔软的软质填充材料、反弹力比该软质填充材料的反弹力大的粒状填充材料、以及成型为片状的片状成型体,在所述颈椎正侧小袋部中填充有所述软质填充材料,在所述颈椎背侧小袋部中填充有所述粒状填充材料,在所述后方背侧小袋部中收容有所述片状成型体,
所述颈椎支撑部的所述颈椎正侧小袋部和所述颈椎背侧小袋部由它们的前端缘接合,所述背侧层的前后方向尺寸小于所述正侧层的前后方向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内填充有所述粒状填充材料,并且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内的填充密度比所述颈椎背侧小袋部内的填充密度小,所述粒状填充材料在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内能够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中,除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的外周部以外的中央部位,沿着宽度方向形成有将该侧头部正侧小袋部的一部分缝合为线状而成的缝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正面随着从与所述颈椎支撑部的连接部朝向后方而向下倾斜,对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正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而言,在与颈椎支撑部的连接部侧的第一角度较大,在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的第二角度较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头部支撑部的所述最薄部的高度为1cm以上且2cm以下,
所述颈椎支撑部的所述顶部的高度为所述后头部支撑部的所述最薄部的高度的3倍以上且9倍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直径100mm的圆板状的压缩夹具以10mm/min的速度将所述枕头压缩至最大载荷6kgf时的所述颈椎支撑部的压缩特性的直线性为LC1、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压缩特性的直线性为LC2、所述颈椎支撑部的压缩功为WC1、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压缩功为WC2、所述颈椎支撑部的压缩恢复量为RC1、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压缩恢复量为RC2时,LC1<LC2、WC1>WC2、RC1>RC1,其中,所述WC1和所述WC2的单位是mm·gf/78.5cm2,所述RC1和所述RC2的单位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质填充材料由聚酯棉构成,并且所述粒状填充材料由树脂管构成,
所述片状成型体为由聚氨酯泡沫构成的一张聚氨酯片。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袋体的所述颈椎正侧小袋部、所述颈椎背侧小袋部、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和所述后方背侧小袋部均设置有开口部和能够开闭所述开口部的封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质填充材料、所述粒状填充材料和所述片状成型体具有抗菌及除臭功能。

Claims (10)

1.一种枕头,具备袋体和收容在所述袋体中的多种收容部件,其特征在于,
将载置仰卧姿势的人体的头部时的沿左右方向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将沿人体的身高方向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时,所述枕头具备:
颈椎支撑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设置并用于支撑颈椎;
后头部支撑部,与所述颈椎支撑部的后缘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连接并用于支撑后头部;以及
两个侧头部支撑部,与所述颈椎支撑部的后缘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并且与所述后头部支撑部的两侧缘连接并用于支撑侧头部,
在所述颈椎支撑部中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设置有顶部,在所述后头部支撑部中设置有高度最小的最薄部,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正面随着从所述颈椎支撑部朝向后方而向下倾斜,从所述侧头部支撑部到所述后头部支撑部为止的正面朝向所述最薄部向下倾斜,
所述袋体至少具有:将所述颈椎支撑部划分为正侧层和背侧层的颈椎正侧小袋部和颈椎背侧小袋部;构成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正侧的两个侧头部正侧小袋部;以及使该侧头部正侧小袋部的下方空间经由所述后头部支撑部的下方空间连通而成的后方背侧小袋部,
所述收容部件具备柔软的软质填充材料、反弹力比该软质填充材料的反弹力大的粒状填充材料、以及成型为片状的片状成型体,在所述颈椎正侧小袋部中填充有所述软质填充材料,在所述颈椎背侧小袋部中填充有所述粒状填充材料,在所述后方背侧小袋部中收容有所述片状成型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颈椎支撑部的所述颈椎正侧小袋部和所述颈椎背侧小袋部由它们的前端缘接合,所述背侧层的前后方向尺寸小于所述正侧层的前后方向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内填充有所述粒状填充材料,并且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内的填充密度比所述颈椎背侧小袋部内的填充密度小,所述粒状填充材料在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内能够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中,除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的外周部以外的中央部位,沿着宽度方向形成有将该侧头部正侧小袋部的一部分缝合为线状而成的缝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正面随着从与所述颈椎支撑部的连接部朝向后方而向下倾斜,对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正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而言,在与颈椎支撑部的连接部侧的第一角度较大,在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的第二角度较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头部支撑部的所述最薄部的高度为1cm以上且2cm以下,
所述颈椎支撑部的所述顶部的高度为所述后头部支撑部的所述最薄部的高度的3倍以上且9倍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直径100mm的圆板状的压缩夹具以10mm/min的速度将所述枕头压缩至最大载荷6kgf时的所述颈椎支撑部的压缩特性的直线性为LC1、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压缩特性的直线性为LC2、所述颈椎支撑部的压缩功为WC1、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压缩功为WC2、所述颈椎支撑部的压缩恢复量为RC1、所述侧头部支撑部的压缩恢复量为RC2时,LC1<LC2、WC1>WC2、RC1>RC1,其中,所述WC1和所述WC2的单位是mm·gf/78.5cm2,所述RC1和所述RC2的单位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质填充材料由聚酯棉构成,并且所述粒状填充材料由树脂管构成,
所述片状成型体为由聚氨酯泡沫构成的一张聚氨酯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袋体的所述颈椎正侧小袋部、所述颈椎背侧小袋部、所述侧头部正侧小袋部和所述后方背侧小袋部均设置有开口部和能够开闭所述开口部的封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质填充材料、所述粒状填充材料和所述片状成型体具有抗菌及除臭功能。
CN202280004602.7A 2021-05-19 2022-04-13 枕头 Pending CN1156663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4314 2021-05-19
JP2021084314 2021-05-19
PCT/JP2022/017661 WO2022244559A1 (ja) 2021-05-19 2022-04-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6332A true CN115666332A (zh) 2023-01-31

Family

ID=84140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4602.7A Pending CN115666332A (zh) 2021-05-19 2022-04-13 枕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85200B1 (zh)
CN (1) CN115666332A (zh)
WO (2) WO2022244310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4127A (ja) * 1999-10-13 2001-04-17 France Bed Co Ltd
JP3077473U (ja) * 2000-11-06 2001-05-18 英世 田辺
KR200430097Y1 (ko) * 2006-06-05 2006-11-10 조영희 접는 등받이 베개
JP3128886U (ja) * 2006-11-10 2007-01-25 有限会社 シルクハウス 枕装置
CN101002652A (zh) * 2006-12-14 2007-07-25 陈海 一种护颈睡枕
KR20120086754A (ko) * 2011-01-14 2012-08-03 정효철 경추 밀착형 기능성 숙면베개
CN104970637A (zh) * 2015-07-07 2015-10-14 浙江阿思家居室用品有限公司 定制枕芯
JP2016106908A (ja) * 2014-12-09 2016-06-20 クロスクリエイション株式会社
WO2018097639A1 (ko) * 2016-11-28 2018-05-31 공인구 베개
CN112336137A (zh) * 2020-11-12 2021-02-09 陈海 一种承托塑形靠枕及其生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2368Y2 (ja) * 1992-06-05 1995-10-04 ロフテー株式会社
JPH0711976U (ja) * 1993-08-04 1995-02-28 株式会社パルテ 多機能を備えた健康枕
JPH08422A (ja) * 1994-04-22 1996-01-09 Kazuko Asai
JP3096217U (ja) * 2003-03-03 2003-09-12 株式会社細田電機 補助枕
JP3110709U (ja) * 2005-04-01 2005-06-30 富士ベッド工業株式会社 乳幼児用枕
JP2007014596A (ja) * 2005-07-08 2007-01-25 Moribun Co Ltd
JP3131886U (ja) * 2007-03-07 2007-05-24 日本ベッド製造株式会社
JP3137305U (ja) * 2007-07-17 2007-11-22 株式会社 丸松 頚椎支持・高さ調節枕
JP5283460B2 (ja) * 2008-09-11 2013-09-04 喜義 工藤
JP3161545U (ja) * 2010-03-30 2010-08-05 澄子 田中 寝じわ防止枕
JP5366267B2 (ja) * 2010-12-27 2013-12-11 ブルネエズ株式会社
JP3169132U (ja) * 2011-05-02 2011-07-14 西川産業株式会社
JP3171680U (ja) * 2011-09-01 2011-11-10 株式会社大和屋ふとん
JP5848492B2 (ja) * 2012-07-18 2016-01-27 鄭 孝 ▲チョル▼ 頚椎密着型機能性熟眠枕
JP3213941U (ja) * 2017-07-21 2017-12-14 喬福泡綿股▲ふん▼有限公司 エアーピロー
JP3215283U (ja) * 2017-12-27 2018-03-08 株式会社シャルレ
JP2020115996A (ja) * 2019-01-21 2020-08-06 西川株式会社
JP2020116281A (ja) * 2019-01-25 2020-08-06 株式会社さかいクリニックグループ 頚椎矯正用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4127A (ja) * 1999-10-13 2001-04-17 France Bed Co Ltd
JP3077473U (ja) * 2000-11-06 2001-05-18 英世 田辺
KR200430097Y1 (ko) * 2006-06-05 2006-11-10 조영희 접는 등받이 베개
JP3128886U (ja) * 2006-11-10 2007-01-25 有限会社 シルクハウス 枕装置
CN101002652A (zh) * 2006-12-14 2007-07-25 陈海 一种护颈睡枕
KR20120086754A (ko) * 2011-01-14 2012-08-03 정효철 경추 밀착형 기능성 숙면베개
JP2016106908A (ja) * 2014-12-09 2016-06-20 クロスクリエイション株式会社
CN104970637A (zh) * 2015-07-07 2015-10-14 浙江阿思家居室用品有限公司 定制枕芯
WO2018097639A1 (ko) * 2016-11-28 2018-05-31 공인구 베개
CN112336137A (zh) * 2020-11-12 2021-02-09 陈海 一种承托塑形靠枕及其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85200B1 (ja) 2022-12-07
WO2022244559A1 (ja) 2022-11-24
WO2022244310A1 (ja) 2022-11-24
JPWO2022244559A1 (zh)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3287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ody support
US5107558A (en) Mattress with removable insert
US7810192B2 (en) Head support pillow
EP3855981B1 (en) Cavity contour pillow
US20150314715A1 (en) Travel cushion
US10709256B2 (en) Efficient mattress having low pressure and alignment
KR102406918B1 (ko) 수면장애, 혈액순환 개선기능을 겸비한 목경추정형베개
KR101864769B1 (ko) 메모리 폼 베개
US20140082845A1 (en) Therapeutic pillow
JP2004089697A (ja) 伏臥位用の枕及び腹部マットレス
JP3116515U (ja) 頸椎当接箇所の形状が可変な枕
CN115666332A (zh) 枕头
JP5036549B2 (ja)
JP2002078569A (ja) 体圧分散マットレス
US20060143830A1 (en) Contour lumbar support sleep pillow
JP2007037912A (ja) 高さが調整できるマクラ
CN215959133U (zh) 减压弹簧护腰床垫
CN215347980U (zh) 一种床垫支撑结构及床垫
Sironi et al. Digital human modelling and ergonomic design of sleeping systems
CN220937590U (zh) 可调式护脊椎枕头
JP3166228U (ja) 背あて用弾褥体
KR102088842B1 (ko) 다기능 허리베개
CN116548795A (zh) 一种用于调节颈椎姿态促进舒适睡眠的枕头
KR101346804B1 (ko) 베개
JP2000508211A (ja) 整形安楽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