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35465B - 复合薄膜、盖材和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 - Google Patents

复合薄膜、盖材和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35465B
CN115535465B CN202210038514.0A CN202210038514A CN115535465B CN 115535465 B CN115535465 B CN 115535465B CN 202210038514 A CN202210038514 A CN 202210038514A CN 115535465 B CN115535465 B CN 1155354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lyester film
film layer
resin layer
pee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385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35465A (zh
Inventor
进士小百合
阿左美圭佑
小泉真一
谷川辽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do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odo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do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odo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535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5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35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5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2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which influences the bonding during the lamination process, e.g. release layers or pressure equalis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10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 B65D77/20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by applying separate lids or covers, i.e. flexible membrane or foil-like covers
    • B65D77/2024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by applying separate lids or covers, i.e. flexible membrane or foil-like covers the cover being welded or adhered to the container
    • B65D77/2028Means for opening the cover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a pull tab
    • B65D77/2032Means for opening the cover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a pull tab by peeling or tearing the cover from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00Layered products having a non-planar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008Electrical discharge treatment, e.g. corona, plasma treatment;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36Closures with frangible parts adapted to be pierced, torn, or removed, to provide discharge open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38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40Applications of laminates for particular packaging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10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 B65D77/20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by applying separate lids or covers, i.e. flexible membrane or foil-like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48Releas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5/00Closures, end caps, stopp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Wrappers (AREA)
  • Package Specialized In Special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薄膜、盖材和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提供:在全开封前能在部分剥离部形成开孔的盖材中,在进行剥离以形成开孔时,抑制破裂、孔残留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实现能可靠地剥离的剥离强度的复合薄膜;由该复合薄膜形成的盖材;和,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作为形成盖材的复合薄膜,使易剥离性树脂层和配置于其两面的聚酯薄膜为特定构成。复合薄膜(1),其依次包含:第1聚酯薄膜层(8a)、易剥离性树脂层(10)、和第2聚酯薄膜层(8b),其中,第1聚酯薄膜层(8a)其两面均未实施电晕处理,第2聚酯薄膜层(8b)的至少与易剥离性树脂层(10)接触的面实施了电晕处理,使易剥离性树脂层的成分和组成为特定范围。

Description

复合薄膜、盖材和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薄膜、盖材、和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更详细地,涉及:用于形成盖材的复合薄膜、由该复合薄膜形成的盖材、和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此处,该盖材可以为在去除整体而全开封前能在部分剥离部形成用于排出液体的开孔的盖材。
背景技术
以往,向带盖的容器内注入热水后沥干热水而烹饪的、炒面等方便食品、排出水后取出的蔬菜、蛋类的水煮食品的包装中,适用具有在全开封前用于形成开孔的部分剥离部的盖材。
作为这种盖材,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纸层/聚酯层(PET层)/易剥离性树脂层/粘接层/中间层/密封层的构成的层叠体、纸层/粘接层/易剥离性树脂层/PET层/中间层/密封层的构成的层叠体。
另外,例如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盖材,其特征在于,从外表面侧起依次层叠有纸层/聚酯层/易剥离性树脂层/聚酯层/阻隔层/密封层,通过夹持易剥离性树脂层而配置的任一个聚酯层借助实施了粗糙化处理的面与易剥离性树脂层层叠,且能将另一聚酯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作为剥离面进行剥离,且前述纸层通过清漆的涂布而固化。需要说明的是,该专利文献2中,在与易剥离性树脂层之间的界面处形成剥离面的聚酯层(PET层)中,表面润湿张力优选为3.5×10-2N/m(35dyn/cm)~6.0×10-2N/m(60dyn/cm)以下,表面润湿张力如果低于3.5×10-2N/m,则粘接力过度降低,变得容易产生不期待的剥离,而且如果超过6.0×10-2N/m,则粘接力过度改善,变得不易进行与易剥离性树脂层10的剥离。
这些盖材均将PET层那样的聚酯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之间的界面作为剥离面进行剥离,从而形成开孔以沥干、排出热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205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2/073274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形成开孔以沥干、排出热水的盖材根据使用的材料,在进行剥离以形成开孔时,有时由于盖材破裂、或剥离面发生白浊等而发生外观不良。即,在形成开孔以沥干、排出热水的盖材中,剥离强度的差异会对制品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剥离强度过强的情况下,盖材破裂,另一方面,剥离强度过弱的情况下,无法使开孔成功地出现,有时发生孔残留、孔的脱落等不良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全开封前能在部分剥离部形成开孔的盖材中,在进行剥离以形成开孔时,抑制破裂、孔残留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实现能可靠地剥离的剥离强度的复合薄膜;由该复合薄膜形成的盖材;和,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发现:作为形成盖材的复合薄膜,如果使易剥离性树脂层和配置于其两面的聚酯薄膜为特定的构成,则可以解决上述课题,至此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如以下所述。
《方式1》
一种复合薄膜,其依次包含:第1聚酯薄膜层、易剥离性树脂层、和第2聚酯薄膜层,
前述第1聚酯薄膜层与前述第2聚酯薄膜层通过前述易剥离性树脂层彼此粘接,
前述第1聚酯薄膜层其两面均未实施电晕处理,
前述第2聚酯薄膜层的至少与前述易剥离性树脂层接触的面实施了电晕处理,
前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由聚乙烯与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构成,
相对于前述聚乙烯与前述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总计,前述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比例为1~10质量%,且
将前述第1聚酯薄膜层与前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作为剥离面,能进行剥离。
《方式2》
根据方式1所述的复合薄膜,其中,在前述第1聚酯薄膜层的与前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相反的一侧、或在前述第2聚酯薄膜层的与前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相反的一侧具备热封层。
《方式3》
根据方式1或2所述的复合薄膜,其中,前述第1聚酯薄膜层的与前述易剥离性树脂层接触的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为9.0mN/m以下。
《方式4》
根据方式1~3中任一方式所述的复合薄膜,其中,前述剥离后的前述第1聚酯薄膜层的前述剥离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为2.0mN/m以下。
《方式5》
一种盖材,其是由方式1~4中任一方式所述的复合薄膜成型而得到的。
《方式6》
根据方式5所述的盖材,其具备:
从前述第1聚酯薄膜层的一侧达到前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的深度的第1半切割;
从前述第2聚酯薄膜层的一侧沿厚度方向贯通前述易剥离性树脂层、至少达到前述易剥离性树脂层与前述第1聚酯薄膜层的界面的深度的第2半切割和第3半切割;以及
周缘部的部分剥离用薄片,
前述第1半切割和前述部分剥离用薄片划分部分剥离部的外缘,
前述第2半切割划分液体流通孔的外缘,
前述第3半切割划分部分剥离用薄片,且
前述液体流通孔配置于前述部分剥离部内,
由此,捏住前述部分剥离用薄片剥离前述部分剥离部时,在前述液体流通孔以外的部位,在前述第1聚酯薄膜层与前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发生剥离,且在前述液体流通孔的部位,在前述第1聚酯薄膜层与前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不发生剥离,前述第2聚酯薄膜伴随前述第1聚酯薄膜层而被去除,形成前述液体流通孔。
《方式7》
一种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其具备:
具有收纳部和凸缘部的容器主体、
收纳于前述容器主体的内容物、和
方式5或6所述的盖材,
前述盖材在前述第1聚酯薄膜层的与前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相反的一侧、或在前述第2聚酯薄膜层的与前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相反的一侧具备热封层,
前述盖材借助前述热封层热封于前述凸缘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当形成在全开封前能在部分剥离部形成开孔的盖材时,可以实现能可靠地剥离以形成开孔的盖材。即,在进行剥离以形成开孔时,可以抑制盖材的破损、剥离面发生白浊等外观不良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复合薄膜和盖材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盖材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盖材的使用例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复合薄膜
2 开封用薄片
3 部分剥离用薄片
4 第2半切割
5 第1半切割
6 第3半切割
7 纸层
8a 第1聚酯薄膜层
8b 第2聚酯薄膜层
9 外表面层
10 易剥离性树脂层
11 阻隔层
12 热封层
13 剥离面
14 内表面层
15 开孔
16 容器主体
17 凸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复合薄膜》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至少依次包含:第1聚酯薄膜层、易剥离性树脂层、和第2聚酯薄膜层,第1聚酯薄膜层与第2聚酯薄膜层通过易剥离性树脂层彼此粘接。而且,第1聚酯薄膜层与第2聚酯薄膜层的表面、以及易剥离性树脂层成为特定构成。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第1聚酯薄膜层其两面均未实施电晕处理,第2聚酯薄膜层的至少与易剥离性树脂层接触的面实施了电晕处理,易剥离性树脂层由聚乙烯与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构成,且相对于聚乙烯与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总计,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比例为1~10质量%。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通过使易剥离性树脂层、以及配置于其两面的第1和第2聚酯薄膜层为这种特定的构成,从而能在第1聚酯薄膜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进行层间剥离。
易剥离性树脂层通过改变聚乙烯与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混合比率,从而可以控制第1聚酯薄膜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的剥离强度。
通常,环状烯烃共聚物的含有率高的情况下,剥离强度变小,含有率如果超过某种程度,则层间强度变得过弱,产生不期待的剥离,变得不易维持层叠。另一方面,环状烯烃共聚物的含有率低的情况下,第1聚酯薄膜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的剥离强度变大,变得不易剥离。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的易剥离性树脂层中,相对于聚乙烯与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总计,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比例小至1~10质量%,环状烯烃共聚物的含有率较低。通常这种情况下,有剥离强度变大,变得难以剥离的倾向。然而,本发明中,使第1聚酯薄膜层其两面均未实施电晕处理,使第2聚酯薄膜层的至少与易剥离性树脂层接触的面实施了电晕处理,从而可以可靠地进行第1聚酯薄膜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处的剥离。
而且通常,电晕处理是为了增加聚合物薄膜的表面的极性基团、由此改良与相邻的层的粘接性而进行的。因此,如本发明,进行第1聚酯薄膜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处的剥离的情况下,进行如下操作:对第1聚酯薄膜层的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相反侧的面进行电晕处理,改良与其他层的粘接,且对第1聚酯薄膜层的、易剥离性树脂层侧的面不进行电晕处理,促进第1聚酯薄膜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处的剥离。
然而,本案的发明人等发现:通过使第1聚酯薄膜层其两面均不实施电晕处理,即使在易剥离性树脂中的环状烯烃共聚物的含有率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可靠地进行第1聚酯薄膜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处的剥离。
不受理论的约束,但认为这是由于,即使在仅对第1聚酯薄膜层的与易剥离树脂层相反侧的面实施电晕处理的情况下,电晕处理也会影响第1聚酯薄膜层的易剥离树脂层侧的面。
在形成开孔以沥干、排出热水的盖材中,剥离强度的差异会对制品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剥离强度过强的情况下,盖材破裂,另一方面,剥离强度过弱的情况下,无法使开孔成功地出现,有时发生孔残留、孔的脱落等不良情况。因此,在形成开孔的盖材中,重要的是进行控制以实现期望的剥离强度。
而且,通常形成层叠体时,实施电晕处理以确保层间的粘接性,结果本发明人等发现:对不是剥离面的一侧的面的电晕处理会影响稍微偏离期望的剥离强度。
而且,电晕处理根据处理装置、处理条件等而产生波动,往往因批次而异,因此,即使选定相同的树脂的情况下,也会成为不同的剥离强度,处于难以控制的情况。
因此,如本发明,如果使用对其两面未实施电晕处理的聚酯薄膜,则剥离强度不会产生波动,而且可以削减电晕处理工序,从而在生产成本上也变得有利。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复合薄膜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复合薄膜的剖视图。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复合薄膜1成为从外表面侧起依次层叠有纸层7、第1聚酯薄膜层8a、易剥离性树脂层10、第2聚酯薄膜层8b、阻隔层11、热封层12的层叠体。
一实施方式的复合薄膜1中,能剥离和纸层7相邻的第1聚酯薄膜层8a与易剥离性树脂层10的界面,该界面在剥离时形成剥离面13。即,一实施方式的复合薄膜1中,将剥离面13作为边界,纸层7、和与纸层7相邻的第1聚酯薄膜层8a构成外表面层9,易剥离性树脂层10、第2聚酯薄膜层8b、阻隔层11、和热封层12构成内表面层14。而且,外表面层9与内表面层14以能剥离的方式层叠,且两者的界面为剥离面13。
只要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依次包含第1聚酯薄膜层、易剥离性树脂层、和第2聚酯薄膜层,第1聚酯薄膜层与第2聚酯薄膜层通过易剥离性树脂层彼此粘接即可,可以任意具备它们以外的层。
图1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复合薄膜1中,作为任意的外表面层9,具备纸层7,作为任意的内表面层14,具备阻隔层11和热封层12。
根据复合薄膜的用途等,可以适宜确定构成本发明的复合薄膜的各层的厚度等。以下,对各层进行说明。
<第1聚酯薄膜层>
第1聚酯薄膜层是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必须的构成层。第1聚酯薄膜层为如下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相邻,借助易剥离性树脂层层叠于第2聚酯薄膜层。
(材料)
成为第1聚酯薄膜层的材料的聚酯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聚环己烷对苯二甲酸酯(PCT)、聚碳酸酯(PC)等一般的树脂。
需要说明的是,成为第1聚酯薄膜层的材料的聚酯树脂可以为单独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的组合物。另外,第1聚酯薄膜层中,根据需要可以以少量、例如以20质量%以下、10质量%以下、5质量%以下、或3质量%以下的量配混聚酯树脂以外的树脂等、添加剂等。
成为第1聚酯薄膜层的材料的聚酯树脂与成为后述的第2聚酯薄膜层的材料的聚酯树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形成第1聚酯薄膜层与第2聚酯薄膜层的聚酯树脂相同的情况下,变得更容易根据电晕处理的有无来调整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粘接性。
作为成为第1聚酯薄膜层的材料的聚酯树脂,出于比其他聚酯薄膜还廉价、用于食品用包装材料的一般的材料,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第1聚酯薄膜层由将聚酯树脂作为材料预先进行了成型的薄膜形成。聚酯薄膜可以为未拉伸,也可以实施了单轴或双轴拉伸。从耐热性和低收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双轴拉伸薄膜。
(厚度)
第1聚酯薄膜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5μm以上、8μm以上、10μm以上、12μm以上、或15μm以上,可以为30μm以下、25μm以下、或20μm以下。如果为5μm以上,则对复合薄膜赋予能耐受作为包装材料的使用的刚性,故优选。
(电晕处理)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其特征在于,第1聚酯薄膜层其两面均未实施电晕处理。即,本发明的复合薄膜的第1聚酯薄膜层中,对于相邻的与具有特定的成分和特定的组成的易剥离性树脂层接触的面未实施电晕处理,而且对于其相反的外表面也未实施电晕处理。而且,与易剥离性树脂层接触的面在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是形成成为剥离面的界面的面。
图1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复合薄膜1中,第1聚酯薄膜层8a的与纸层7相邻的面、和易剥离性树脂层10的两面均未实施电晕处理。而且,复合薄膜1中,第1聚酯薄膜层8a与易剥离性树脂层10的界面成为剥离面13。
(与易剥离性树脂层接触的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
第1聚酯薄膜层的与易剥离性树脂层接触的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可以为9.0mN/m以下。此处,该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的值是将第1聚酯薄膜层层叠于易剥离性树脂层前的值。
第1聚酯薄膜层的与易剥离性树脂层接触的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可以为8.5mN/m以下、8.0mN/m以下、7.5mN/m以下、7.25mN/m以下、7.0mN/m以下、6.75mN/m以下、或6.5mN/m以下。另外,该值可以为2.0mN/m以上、3.0mN/m以上、4.0mN/m以上、5.0mN/m以上、或6.0mN/m以上。
将第1聚酯薄膜层层叠于易剥离性树脂层前的、第1聚酯薄膜层的与易剥离性树脂层接触的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如果为上述范围,则当形成在全开封前能剥离部分剥离部而形成开孔的盖材时,可以实现能可靠地剥离的剥离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本发明,将第1聚酯薄膜层层叠于易剥离性树脂层前的、第1聚酯薄膜层的与易剥离性树脂层接触的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如下:使用双滴定简易接触角/表面自由能解析装置MSA(KRUSS公司)作为装置,测定水与二碘甲烷的接触角,根据OWRK法(Owens,Wendt,Rebbel,Kaelble法),解析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
(剥离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将第1聚酯薄膜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作为剥离面进行剥离。剥离后的第1聚酯薄膜层的剥离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可以为2.0mN/m以下。
剥离后的第1聚酯薄膜层的剥离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可以为1.8mN/m以下、1.6mN/m以下、或1.5mN/m以下。另外,该值可以为0.5mN/m以上、1.0mN/m以上、或1.25mN/m以上。
剥离后的第1聚酯薄膜层的剥离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如果为上述范围,则当形成在全开封前能剥离部分剥离部而形成开孔的盖材时,可以实现能可靠地剥离的剥离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本发明,剥离后的第1聚酯薄膜层的剥离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可以如下述测定:
(1)在第1聚酯薄膜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处剥离。
(2)对于第1聚酯薄膜层的剥离面,使用用甲苯弄湿的碎布,在不施加力的情况下沿单向移动,从而实施10次甲苯的擦拭。
(3)利用甲苯擦拭后,为了使甲苯干燥,使用新的碎布,在不施加力的情况下沿单向移动,从而进行10次擦干。
(4)擦干后,用双滴定简易接触角/表面自由能解析装置MSA(KRUSS公司),测定水与二碘甲烷的接触角,根据OWRK法(Owens,Wendt,Rebbel,Kaelble法),进行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的解析。
<第2聚酯薄膜层>
第2聚酯薄膜层是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必须的构成层。第2聚酯薄膜层为如下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相邻,借助易剥离性树脂层层叠于第1聚酯薄膜层。
(材料)
成为第2聚酯薄膜层的材料的聚酯树脂与上述成为第1聚酯薄膜层的材料的聚酯树脂同样。
(厚度)
第2聚酯薄膜层的厚度与上述第1聚酯薄膜层的厚度同样。
(电晕处理)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第2聚酯薄膜层的至少与易剥离性树脂层接触的面实施了电晕处理。只要至少对与易剥离性树脂层接触的面实施电晕处理即可,也可以对两面实施电晕处理。
<易剥离性树脂层>
易剥离性树脂层是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必须的构成层,是位于上述第1聚酯薄膜层与第2聚酯薄膜层之间、使这些层彼此粘接的层。
易剥离性树脂层由聚乙烯与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构成,它们以规定的比率混合。构成易剥离性树脂层的混合物只要包含聚乙烯与环状烯烃共聚物作为必须的成分即可,可以以不有损本发明的效果的程度包含其他树脂、添加剂等。
(聚乙烯)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易剥离性树脂层的聚乙烯,例如可以举出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
其中,从容易加工、廉价、供给稳定、另外为通常用于食品包装的树脂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
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是指,含支链在内地包含80mol%以上、90mol%以上、95mol%以上或98mol%以上的亚甲基的重复单元的、或实质上全部重复单元为亚甲基的、密度低于0.930g/cm3的聚乙烯。
构成本发明的易剥离性树脂层的聚乙烯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情况下,其密度可以为0.925g/cm3以下、或0.923g/cm3以下,也可以为0.870g/cm3以上、0.875g/cm3以上、0.880g/cm3以上、0.900g/cm3以上、0.910g/cm3以上、或0.915g/cm3以上。
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可以具有长链或短链的支链结构。短链的支链结构可以为源自碳原子数4~18、4~10、或4~8的α-烯烃、例如1-丁烯、1-己烯、4-甲基戊烯-1、1-辛烯等的支链结构。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易剥离性树脂层的聚乙烯的热特性,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其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在温度190℃且载荷21.18N的条件下、依据JIS K6922-1和-2及JIS K7210-1而测定的情况下,优选可以为0.1g/10分钟以上、0.5g/10分钟以上、1.0g/10分钟以上、2.0g/10分钟以上、3.0g/10分钟以上、或5.0g/10分钟以上,可以为100g/10分钟以下、50g/10分钟以下、30g/10分钟以下、20g/10分钟以下、或10g/10分钟以下。
(环状烯烃共聚物)
环状烯烃共聚物是使用环状烯烃作为单体的聚合物,在聚合物的主链或侧链具有饱和烃环结构。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环状烯烃共聚物,优选为将至少1种环状烯烃和环状烯烃以外的至少1种乙烯基化合物作为单体的共聚物。
另外,环状烯烃共聚物可以为使用环状烯烃的至少1种和环状烯烃以外的乙烯基化合物的至少1种作为单体的、通过加聚得到的环状烯烃系无规共聚物(COC),也可以为使用在稠环骨架中具有双键的化合物的至少1种和该化合物以外的不饱和化合物的至少1种作为单体的、通过开环聚合得到的环状烯烃开环聚合物或其氢化物(COP)。
构成本发明的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环状烯烃共聚物为利用加聚的环状烯烃系无规共聚物(COC)的情况下,作为成为单体的环状烯烃,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环丁烯、3-甲基环丁烯、3,4-二异丙烯基环丁烯、环戊烯、1-甲基环戊烯、3-甲基环戊烯、环己烯、环辛烯、1-甲基环辛烯、5-甲基环辛烯、环辛四烯、环十二碳烯等单环环烯烃、四环十二碳烯、降冰片烯等多环环烯烃、和它们的衍生物。
另外,作为成为环状烯烃系无规共聚物(COC)的共聚单体的、环状烯烃以外的乙烯基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戊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和1-癸烯等α-烯烃、环戊二烯、1,3-环己二烯、1,4-环己二烯等单环二烯、具备具有2个不饱和键的降冰片烯环等的多环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直链或支链的二烯等。
构成本发明的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环状烯烃共聚物为利用开环聚合的环状烯烃开环聚合物或其氢化物(COP)的情况下,作为成为单体的稠环骨架中具有双键的化合物,只要能利用茂金属聚合催化剂进行聚合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四环十二碳烯、降冰片烯、或它们的衍生物等具有降冰片烯系骨架的化合物。
另外,作为成为环状烯烃开环聚合物的共聚单体的、稠环骨架中具有双键的化合物以外的不饱和化合物,只要能利用茂金属聚合催化剂进行聚合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成为上述环状烯烃系无规共聚物(COC)的单体的环状烯烃、环状二烯、主链中具有碳-碳双键的单体、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等。
需要说明的是,环状烯烃开环聚合物在主链中具有碳-碳的双键(C=C)。而且,如果实施氢化,则可以得到主链的双键成为碳-碳的单键(C-C)的氢化物(COP)。从耐热性、耐气候性等的观点出发,可以为至少主链的碳-碳双键经氢化的聚合物。
(组成)
构成易剥离性树脂层的混合物中,对于作为必须成分的聚乙烯与环状烯烃共聚物的组成,相对于聚乙烯与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总计,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比例为1~10质量%。
相对于聚乙烯与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总计,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比例可以为2质量%以上、3质量%以上、4质量%以上、5质量%以上、6质量%以上、7质量%以上、8质量%以上、或9质量%以上,可以为低于10重量%、9质量%以下、8质量%以下、7质量%以下、6质量%以下、5质量%以下、4质量%以下、3质量%以下、或2质量%以下。
(厚度)
为了得到与第1聚酯薄膜层的稳定的剥离性、且得到与第2聚酯薄膜层的稳定的粘接性,易剥离树脂层的厚度优选可以为10μm以上、12μm以上、14μm以上、16μm以上、18μm以上、20μm以上、22μm以上、或24μm以上,可以为30μm以下、28μm以下、26μm以下、24μm以下、22μm以下、或20μm以下。
<其他层>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除第1聚酯薄膜层、易剥离性树脂层、和第2聚酯薄膜层以外可以任意具备其他层。
其他层可以配置于第1聚酯薄膜层的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相反的一侧、或第2聚酯薄膜层的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相反的一侧。
其中,优选在第1或第2聚酯薄膜层的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相反的一侧的最表面、特别优选在第2聚酯薄膜层的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相反的一侧的最表面配置热封层。通过在最表面具备热封层,从而使用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形成包装体等时,可以将复合薄膜彼此热封、或将复合薄膜与其他材料热封。
另外,优选在第1或第2聚酯薄膜层的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相反的一侧的最表面、特别优选在第1聚酯薄膜层的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相反的一侧的最表面配置基材层。基材层成为复合薄膜的表层,因此,使用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形成包装体等时,成为包装体等的外层。在最内层具备热封层的情况下,也能成为进行热封而形成包装体等时的保护层。进而,也可以对基材层实施用于包装体等的内容物的表示等的印刷。
其他层没有特别限定,除基材层、热封层以外,例如可以举出用于赋予阻隔性的阻隔层、用于增强强度的增强层、或者用于粘接层与层之间的粘接层等。图1中未示出,但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复合薄膜1中,第1聚酯薄膜层8a与纸层7、第2聚酯薄膜层8b与阻隔层11通过粘接剂层彼此粘接。需要说明的是,第1聚酯薄膜层8a与易剥离性树脂层10与第2聚酯薄膜层8b通过砂层压彼此直接粘接。另外,阻隔层11与热封层12通过挤出层压彼此直接粘接。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复合薄膜1中,作为其他层,在第1聚酯薄膜层8a的与易剥离性树脂层10相反的一侧的最表面配置有纸层7,在第2聚酯薄膜层8b的与易剥离性树脂层10相反的一侧配置有阻隔层11和热封层12。
(基材层)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作为任意的构成层的基材层可以为单层,也可以成为由多层构成的层叠体。
基材层为单层的情况下,基材层可以为由树脂所形成的层,特别是由能成为保护层且能进行印刷的树脂所形成的树脂层。基材层为树脂层的情况下,作为其材料,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聚烯烃、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树脂可以仅由1种构成,也可以共混2种以上,根据需要,也可以配混用于赋予功能性等的添加剂等。
需要说明的是,基材层为树脂层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经预先成型的树脂薄膜。成为基材层的树脂薄膜只要为由上述树脂等形成的薄膜即可,可以为未拉伸,也可以实施单轴或双轴拉伸。其中,优选为双轴拉伸薄膜。
或者,基材层可以为将树脂以外作为材料的层、例如纸层等。作为纸层,例如可以举出优质纸、涂布纸、铜版纸等。另外,纸层成为复合薄膜的最外层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纸层实施凹版印刷、柔性印刷等印刷。
另外,在基材层上可以形成蒸镀有铝等金属、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物的无机物蒸镀膜。或者,也可以具有偏二氯乙烯涂层、聚偏二氟乙烯涂层等阻隔涂层。进而,基材层由树脂薄膜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使其表面粗糙化的粗糙化处理等。
基材层为2层以上的层叠体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多个为上述单层时的树脂所形成的层,也可以设置将树脂以外作为材料的层。
(热封层)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使用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形成包装体等时,作为任意的构成层的热封层成为用于热封的层。因此,以成为复合薄膜的最内层的方式配置热封层。
作为构成热封层的材料,只要能进行热封、可以对由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形成的包装体等赋予充分的密封强度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用公知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EP)、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离聚物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
例如,形成填充有内容物的包装袋等的情况下,热封层成为形成用于填充内容物的空间的层。因此,想要赋予耐内容物性的情况下,例如,优选使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
热封层可以使用由上述材料预先成型的薄膜而形成,或也可以将用于形成热封层的材料熔融并挤出、冷却固化而形成。
另外,构成热封层的树脂等可以仅由1种构成,也可以共混2种以上,根据需要,也可以配混用于赋予功能性等的添加剂等。
进而,热封层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由多层构成的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热封层可以具有易剥离性(易开封性)使得使用时接合部的开封变得容易。只要形成具有易剥离性的热封层即可,例如由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形成盖材、且使其与容器主体热熔接形成包装体的情况下,变得容易开封以取出内容物。
(阻隔层)
阻隔层是用于对复合薄膜赋予阻隔性的层。
作为阻隔层,例如可以举出体现阻断氧气、水蒸气等气体的功能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尼龙(NY)、聚偏二氯乙烯(PVDC)、或聚丙烯腈(PAN)等所形成的树脂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树脂可以仅由1种构成,也可以共混2种以上,根据需要,也可以配混用于赋予功能性等的添加剂等。
或者,例如可以为无机物蒸镀膜层、金属箔层、有机物涂层等。
作为成为阻隔层的无机物蒸镀膜层,例如可以举出二氧化硅蒸镀膜、铝蒸镀膜、氧化铝蒸镀膜、二氧化硅/氧化铝蒸镀膜等。
作为成为阻隔层的金属箔,例如可以举出铝箔、铜箔、钛箔等金属箔、铝合金箔、不锈钢箔等合金箔。
作为成为阻隔层的有机物涂层,也可以为偏二氯乙烯涂层、聚偏二氟乙烯涂层等阻隔涂层。
作为阻隔层存在无机物蒸镀膜层或有机物涂层的情况下,从确保强度和阻隔性的观点出发,阻隔层的厚度优选为100nm以上、200nm以上、300nm以上、500nm以上、700nm以上、或1μm以上,从改善使用复合薄膜作为包装材料等时的操作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μm以下、4μm以下、3μm以下、或2μm以下。
作为阻隔层存在金属箔的情况下,从确保强度和阻隔性的观点出发,阻隔层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7μm以上、10μm以上、或15μm以上。另外,从改善使用复合薄膜作为包装材料等时的操作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0μm以下、80μm以下、60μm以下、55μm以下、50μm以下、45μm以下、40μm以下、或35μm以下。
(增强层)
增强层是用于增强复合薄膜的强度的层。作为增强层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涂布纸、铜版纸等纸、合成纸、无纺布等。使成为增强层的纸等存在于复合薄膜的最表面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表面进行凹版印刷、柔性印刷等印刷。
(粘接层)
粘接层是存在于层与层之间、用于粘接层与层的层。作为粘接层,例如可以举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离聚物所形成的层等。
而且,粘接层为由粘接剂形成的层。例如可以为干式层压粘接剂、热熔粘接剂、水溶性粘接剂、乳液粘接剂、无溶剂层压粘接剂、和挤出层压用的热塑性树脂等。
《复合薄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干式层压法、热熔层压法、挤压层压法、和夹心层压方法等。
《复合薄膜的用途》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用作包装材料,形成包装袋、盖材等。
<包装袋>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可以用作包装材料而形成包装袋。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具备热封层的情况下,将片密封层彼此热封,从而可以形成三边密封袋、四边密封袋、Gusset包装袋、枕式包装袋等。
<盖材>
可以由本发明的复合薄膜成型为盖材。例如,能成为用于密封容器主体的上端开口部的盖材。
(半切割)
由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得到的盖材可以具有半切割。半切割可以根据复合薄膜的用途而适宜设置。
例如,使用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作为将第1聚酯薄膜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作为剥离面、在开封前能在部分剥离部形成开孔的盖材的情况下,可以具有:从第1聚酯薄膜层一侧达到易剥离性树脂层的深度的第1半切割、以及从第2聚酯薄膜层一侧沿厚度方向贯通易剥离性树脂层、至少达到易剥离性树脂与第1聚酯薄膜层的界面的深度的第2半切割和第3半切割。此处,第2半切割和第3半切割可以为达到第1聚酯薄膜层的深度。
这种盖材在周缘部具备开封用薄片和部分剥离用薄片,第1半切割和部分剥离用薄片划分部分剥离部的外缘,第2半切割划分液体流通孔的外缘,第3半切割划分部分剥离用薄片。而且,液体流通孔配置于部分剥离部内。
具体而言,使部分剥离用薄片的附近至少具备1个第2半切割、和第3半切割,在部分剥离用薄片的两肋,以覆盖形成第2半切割的区域的方式,具备连接周缘部的第1半切割。
由此,捏住部分剥离用薄片以剥离部分剥离部时,在液体流通孔以外的部位,在第1聚酯薄膜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发生剥离,且在液体流通孔的部位,在第1聚酯薄膜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不发生剥离,第2聚酯薄膜伴随第1聚酯薄膜层而被去除,可以形成液体流通孔。
关于由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形成的本发明的盖材的半切割,用图1~图3进行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复合薄膜的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盖材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盖材的使用例的说明图。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复合薄膜1也为图2所示的盖材1的剖视图。复合薄膜1的各层的构成如上述。
图2所示的盖材1由复合薄膜1构成,将复合薄膜1冲裁成所需要的盖的形状。对于一实施方式的盖材1,大致呈圆形的周缘的一部分向外界伸出地形成开封用薄片2,且与该开封用薄片2相反侧的周缘的一部分也向外界伸出,形成部分剥离用薄片3。
另外,盖材1具备:作为部分剥离用半切割的第1半切割5、作为开孔用半切割的第2半切割4、和作为薄片形成用半切割的第3半切割6。
盖材1中,作为开孔用半切割的第2半切割4的形状成为环状,盖材1中,设有2个作为开孔用半切割的第2半切割4。
由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形成的本发明的盖材中,部分剥离用薄片用于使覆盖作为开孔用半切割的第2半切割的形成区域的外表面层(部分剥离部)容易剥离,设置于覆盖第2半切割的形成区域的外表面层(部分剥离部)的外缘。另外,从作为密封对象的容器主体剥离盖材整体时,开封用薄片用于使盖材容易拉伸,可以设置于覆盖作为开孔用半切割的第2半切割的形成区域的外表面层(部分剥离部)以外的外表面层的外缘。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复合薄膜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盖材1中,作为部分剥离用半切割的第1半切割5是沿厚度方向贯通外表面层9、即、纸层7和第1聚酯薄膜层8a,达到剥离面13的深度,另外,作为开孔用半切割的第2半切割4和作为薄片形成用半切割的第3半切割6是沿厚度方向贯通内表面层14、即、热封层12、阻隔层11、第2聚酯薄膜层8b、和易剥离性树脂层10,达到剥离面13、即、易剥离树脂层与第1聚酯薄膜层的界面的深度。
由该复合薄膜1得到的盖材1中,第1半切割5和部分剥离用薄片3划分部分剥离部的外缘。第2半切割4划分液体流通孔的外缘,液体流通孔配置于部分剥离部内。另外,第3半切割6划分部分剥离用薄片3。由此,捏住部分剥离用薄片3以剥离部分剥离部时,在液体流通孔以外的部位,在第1聚酯薄膜层8a与易剥离性树脂层10的界面发生剥离,可以形成液体流通孔。
具体而言,上述复合薄膜1和盖材1中,作为开孔用半切割的第2半切割4的形状成为环状,将该第2半切割4的形成区域的外表面层9由作为部分剥离用半切割的第1半切割5从内表面层14在剥离面13剥离时,第2半切割4的环状形状的内侧部分以附着于外表面层9的状态被一起去除,从而可以形成开孔。
接着,基于图3说明本发明的盖材1的使用例。
如图3的(a)所示,盖材1通常用于容器主体16的密封。图3的(a)为收纳有内容物(未作图示)的容器主体16的凸缘部17热封有盖材1的、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图3的(a)所示的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中,盖材1是使位于内表面层14的最表面的热封层12为容器主体16侧而覆盖于容器主体16上,热封层12被热封在容器主体16的开口部周缘突出的凸缘部17。
图3的(b)为示出在全开封图3的(a)的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前、形成开孔的样子的图。如图3的(b)所示,捏住部分剥离用薄片3向上方提拉,将覆盖作为开孔用半切割的第2半切割4的形成区域的外表面层9(部分剥离部)借助作为薄片形成用半切割的第3半切割6从其他区域的外表面层9断开,从内表面层14剥离并去除。该外表面层9剥离时,内表面层14的第2半切割4的环状形状的内侧部分以附着于外表面层14的状态被一起去除,从而形成开孔15。
形成开孔15后,向开孔15侧倾斜容器主体16,从而可以从开孔15排出容器主体16内的水等液体。通过事先使开孔15的大小小于内容物的大小,从而可以防止内容物的流出。
图3的(c)为示出剥离外表面层9而形成开孔15后、从带盖容器去除盖材1使容器全开封的样子的图。如图3的(c)所示,将开封用薄片2向上方提拉,将盖材1整体从容器主体16的凸缘部17剥离,使容器主体16的开口部全开,取出内容物。
需要说明的是,内容物为速食炒面等的情况下,首先,在图3的(a)的状态下,提拉开封用薄片2,部分地打开容器主体16的开口部,从容器内部取出菜码、调味汁等的小包。之后注入热水,再次密封容器。之后,一定时间后,如图3的(b),形成开孔15,通过开孔15沥干热水,然后,如图3的(c),使容器主体16的开口部全开,投入菜码、调味汁等。
由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形成的本发明的盖材中,作为开孔用半切割的第2半切割的形状只要成为环状就无特别限制,除圆形之外,还可以适宜设定椭圆形、圆角长方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等。从开孔用半切割的环状形状的内侧部分以附着于外表面层的状态被一起去除时不易产生挂住的方面出发,优选无角的圆形、椭圆形、圆角长方形、卵形等。另外,第2半切割可以为单个也可以多个,为了以不使内容物流出的大小的形式容易排出液体,优选形成多个。
另外,作为部分剥离用半切割的第1半切割通常形成为连续的线状,例如也可以形成为折叠线、间断线状。
对于作为薄片形成用半切割的第3半切割,捏住部分剥离用薄片向上方提拉时,为了使拉伸力作用于外表面层与内表面层的界面,可以横断部分剥离用薄片的基部,以与距离内表面侧为作为开孔用半切割的第2半切割同样的深度形成。
<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
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具备:容器主体、内容物、和由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形成的盖材。
(容器主体)
用于形成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的容器主体具有收纳部和凸缘部。
容器主体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热封由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形成的盖材的热封层即可。例如可以举出用树脂涂覆表面的纸制的容器、或树脂制的容器等。
{收纳部}
收纳部是收纳内容物的部分。该部分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大致圆锥体形、多棱锥体形、长方体形、立方体形等。
{凸缘部}
凸缘部是容器主体的收纳部的上端开口部周缘的部分。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凸缘状。另外,凸缘部的外周的形状可以根据盖材的形状而适宜选择。
容器主体为纸制的情况下,凸缘部可以具有利用聚乙烯系树脂的涂覆。
(内容物)
内容物收纳于收纳部。作为内容物,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方便面、冷藏食品、冷冻食品等加热式食品、或零食、软糖、饮料等非加热式食品。
实施例
根据实施例和比较例等对本发明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
<材料>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作为构成层的材料,准备以下。
(1)纸层
·纸(单位面积质量:80g/m2)
(2)第1聚酯薄膜层
·PET薄膜1(A公司、厚度:12μm)
·PET薄膜2(B公司、厚度:12μm)
·PET薄膜3(C公司、厚度:8μm)
·PET薄膜4(D公司、厚度:12μm)
(3)易剥离性树脂层
使用以下的聚乙烯和环状烯烃共聚物,制作相对于聚乙烯与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总计、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比例成为低于10质量%的混合物。
·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
·环状烯烃共聚物
(4)第2聚酯薄膜层
·PET薄膜3(C公司、厚度:8μm)
(5)铝层
·铝箔(厚度:6.5μm)
(6)热封层
·易剥离性聚烯烃系树脂
《实施例1~3、比较例1~4》
<复合薄膜的制作>
使用表1所示的材料,根据以下所示的方法,制作成为(纸层//第1聚酯薄膜层/易剥离性树脂层/第2聚酯薄膜层//铝层/热封层)的层叠构成的复合薄膜。需要说明的是,用“//”表示以干式层压贴合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3中,作为成为第1聚酯薄膜层的聚酯薄膜,使用的是,对两面均未实施电晕处理者。对应的比较例1~3、和比较例4中,作为成为第1聚酯薄膜层的聚酯薄膜,使用的是,对单面实施了电晕处理者,将实施了电晕处理的面作为纸层侧的面、且未实施电晕处理的面作为易剥离性树脂层侧的面,制作复合薄膜。
另外,对于成为第2聚酯薄膜层的聚酯薄膜,实施例和比较例全部中,使用的是,对其两面实施了电晕处理者。
1.通过干式层压使纸层与成为第1聚酯薄膜层的聚酯薄膜贴合,制作(纸层//第1聚酯薄膜层)的层叠体。作为干式层压用粘接剂,使用双组分固化型干式层压粘接剂,涂布量设为2.5g/m2
2.通过干式层压使成为铝层的铝箔与成为第2聚酯薄膜层的聚酯薄膜贴合,制作(第2聚酯薄膜层//铝层)的层叠体。作为干式层压用粘接剂,使用双组分固化型干式层压粘接剂,涂布量设为2.5g/m2
3.以夹持成为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组合物的方式,夹心层压在上述中制作的(纸层//第1聚酯薄膜层)的层叠体、与(第2聚酯薄膜层//铝层)的层叠体之间,制作(纸层//第1聚酯薄膜层/易剥离性树脂层/第2聚酯薄膜层//铝层)的层叠体。使易剥离性树脂层的厚度成为20μm。
4.将成为热封层的材料的易剥离性聚烯烃系树脂以厚度成为20μm的方式挤出层压在铝层上,从而得到成为(纸层//第1聚酯薄膜层/易剥离性树脂层/第2聚酯薄膜层//铝层/热封层)的层叠构成的复合薄膜。
<盖材的制作>
切下得到的复合薄膜,实施所需的半切割,制作图2所示的盖材。
<带盖容器的制作>
用加热后的热封棒,在热封宽5mm、温度130℃、压力0.3Mpa、时间0.3秒的条件下,将得到的盖材热封至发泡聚苯乙烯杯(凸缘宽:6mm、开口内径:157mm见方),制作带盖容器。
《评价》
(供热水后开孔形成试验)
对于实施例1~3、和比较例1~4中制作的带盖容器,捏住开封用薄片并提拉开封1/3左右后,注入98℃的热水,使薄片弯折并再次密封。再次密封3分钟后,捏住部分剥离用薄片并提拉,将部分剥离部从其他区域的外表面层断开,从内表面层剥离,形成开孔。对于剥离时是否有纸层的破裂、剥离面的白浊,以目视确认。以下示出评价基准。
〇:部分剥离部的纸层未残留于内表面层、且在内表面层的剥离面无白浊
×:部分剥离部的纸层残留于内表面层、或者内表面层的剥离面发生了白浊
(第1聚酯薄膜层的与易剥离性树脂层接触的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的解析)
对于用作实施例1~3、和比较例1~4的第1聚酯薄膜层的聚酯薄膜,进行未实施电晕处理的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的解析。使用双滴定简易接触角/表面自由能解析装置MSA(KRUSS公司)作为装置,测定水与二碘甲烷的接触角,根据OWRK法(Owens,Wendt,Rebbel,Kaelble法),解析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
(剥离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的解析)
将实施例1~3、和比较例1~4中制作的盖在第1聚酯薄膜层与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剥离。使用用甲苯弄湿的碎布,在不施加力的情况下,使第1聚酯薄膜层的剥离面沿单向移动,从而实施甲苯的擦拭。擦拭在各盖中分别进行10次,每个盖使用新的碎布。
利用甲苯的10次擦拭后,为了使甲苯干燥,进行擦干。擦干如下进行:使用新的碎布,在不施加力的情况下,沿单向移动,对各盖分别进行10次。对于擦干后的各盖,与上述同样地,进行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的解析。
[表1]
/>

Claims (5)

1.一种复合薄膜,其依次包含:第1聚酯薄膜层、易剥离性树脂层、和第2聚酯薄膜层,
所述第1聚酯薄膜层与所述第2聚酯薄膜层通过所述易剥离性树脂层彼此粘接,
所述第1聚酯薄膜层其两面均未实施电晕处理,
所述第2聚酯薄膜层的至少与所述易剥离性树脂层接触的面实施了电晕处理,
所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由聚乙烯与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构成,
相对于所述聚乙烯与所述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总计,所述环状烯烃共聚物的比例为1~10质量%,
将所述第1聚酯薄膜层与所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作为剥离面,能进行剥离,
所述第1聚酯薄膜层的与所述易剥离性树脂层接触的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为9.0mN/m以下,且
所述剥离后的所述第1聚酯薄膜层的所述剥离面的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为2.0mN/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薄膜,其中,在所述第1聚酯薄膜层的与所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相反的一侧、或在所述第2聚酯薄膜层的与所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相反的一侧具备热封层。
3.一种盖材,其是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薄膜成型而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材,其具备:
从所述第1聚酯薄膜层的一侧达到所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的深度的第1半切割;
从所述第2聚酯薄膜层的一侧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易剥离性树脂层、至少达到所述易剥离性树脂层与所述第1聚酯薄膜层的界面的深度的第2半切割和第3半切割;以及,
周缘部的部分剥离用薄片,
所述第1半切割和所述部分剥离用薄片划分部分剥离部的外缘,
所述第2半切割划分液体流通孔的外缘,
所述第3半切割划分所述部分剥离用薄片,且
所述液体流通孔配置于所述部分剥离部内,
由此,捏住所述部分剥离用薄片剥离所述部分剥离部时,在所述液体流通孔以外的部位,在所述第1聚酯薄膜层与所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发生剥离,且在所述液体流通孔的部位,在所述第1聚酯薄膜层与所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的界面不发生剥离,所述第2聚酯薄膜层伴随所述第1聚酯薄膜层而被去除,形成所述液体流通孔。
5.一种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其具备;
具有收纳部和凸缘部的容器主体、
收纳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容物、和
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盖材,
所述盖材在所述第1聚酯薄膜层的与所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相反的一侧、或在所述第2聚酯薄膜层的与所述易剥离性树脂层相反的一侧具备热封层,
所述盖材借助所述热封层热封于所述凸缘部。
CN202210038514.0A 2021-06-14 2022-01-13 复合薄膜、盖材和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 Active CN1155354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98910A JP6987288B1 (ja) 2021-06-14 2021-06-14 複合フィルム、蓋材、及び内容物入り蓋付容器
JP2021-098910 2021-06-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5465A CN115535465A (zh) 2022-12-30
CN115535465B true CN115535465B (zh) 2023-10-31

Family

ID=7919325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38514.0A Active CN115535465B (zh) 2021-06-14 2022-01-13 复合薄膜、盖材和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
CN202220085746.7U Active CN217171661U (zh) 2021-06-14 2022-01-13 复合薄膜、盖材和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85746.7U Active CN217171661U (zh) 2021-06-14 2022-01-13 复合薄膜、盖材和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987288B1 (zh)
KR (1) KR20240007236A (zh)
CN (2) CN115535465B (zh)
TW (1) TW202335850A (zh)
WO (1) WO20222648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79627B1 (ko) * 2021-03-02 2021-07-21 한국콜마주식회사 내용물 용기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9086A (zh) * 2002-06-04 2005-08-24 太阳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固化型组合物的包装袋材料
CN102639407A (zh) * 2010-11-30 2012-08-15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盖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2610B2 (ja) * 2006-05-30 2012-10-31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液体通過孔を形成可能な蓋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容器
JP4825587B2 (ja) * 2006-05-30 2011-11-30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圧力弁機能を有する蓋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容器
JP2014125263A (ja) * 2012-12-27 2014-07-07 Kyodo Printing Co Ltd 蓋材
JP6598697B2 (ja) * 2016-01-29 2019-10-30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剥離部付き蓋材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9086A (zh) * 2002-06-04 2005-08-24 太阳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固化型组合物的包装袋材料
CN102639407A (zh) * 2010-11-30 2012-08-15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盖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87288B1 (ja) 2021-12-22
WO2022264815A1 (ja) 2022-12-22
KR20240007236A (ko) 2024-01-16
TW202335850A (zh) 2023-09-16
JP2022190539A (ja) 2022-12-26
CN217171661U (zh) 2022-08-12
CN115535465A (zh) 2022-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17904B1 (ko) 뚜껑재
JP5062610B2 (ja) 液体通過孔を形成可能な蓋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容器
WO2012008064A1 (ja) 液体排出孔を備えた蓋材
JP4750502B2 (ja) 液体通過孔を形成可能な蓋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容器
CN115535465B (zh) 复合薄膜、盖材和放入了内容物的带盖容器
JP2007320581A (ja) 液体通過孔を形成可能な蓋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容器
RO110441B1 (ro) Folie stratificata, din material plastic
KR920000008B1 (ko) 박리자재한 봉착부를 갖는 플래스틱 용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0219278A (ja) 湯切り口付剥離性蓋材
JP6010977B2 (ja) 蒸気抜き蓋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密封容器
JP6650199B2 (ja) 食品用容器の蓋材および包装体
JP2013023238A (ja) 蓋材
JPS6325037A (ja) 易開封性容器
JP2017019527A (ja) 包装材及び包装体
JP2023086365A (ja) 複合フィルム、蓋材、及び内容物入り蓋付容器
JP4435515B2 (ja) 食品容器
JPH1086296A (ja) 多層シート及び易開封容器
JP2014125263A (ja) 蓋材
JP7377406B2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5915159B2 (ja) 蓋材および包装体
JPH1129173A (ja) 易開封性密封容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530707B2 (zh)
JP4196723B2 (ja) トレー状容器用蓋材
JP5965817B2 (ja) 容器、包装容器、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包装容器の製造方法
JP2023119895A (ja) 飲料容器用可剥離性蓋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