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15885A - 运送单元和用于运送自动人行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运送单元和用于运送自动人行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5885A
CN115515885A CN202180033277.2A CN202180033277A CN115515885A CN 115515885 A CN115515885 A CN 115515885A CN 202180033277 A CN202180033277 A CN 202180033277A CN 115515885 A CN115515885 A CN 115515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velator
module
modules
transport unit
sta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32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格哈德·克雷外恩
多米尼克·普拉克斯玛尔
库尔特·施特莱比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15515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58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02Large containers rigid
    • B65D88/12Large containers rigid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1/00Accessories for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e.g. for sterilising or clea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0033Lifting means forming part of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48Arrangements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00Kinds or typ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10Moving walk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介绍了一种用于运送自动人行道(19)的运送单元(1),所述运送单元具有多个自动人行道模块(3)和多个保持框架(5)。自动人行道模块(3)中的至少两个被设计为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并且分别具有承载结构分段(9),其中,承载结构分段(9)被配置用于,承载导轨分段(11)、前行托板带分段(13)和回行托板带分段(15)。自动人行道模块(3)被配置用于,沿纵向(17)彼此前后联接,以便形成自动人行道(19)的子区域。自动人行道模块(3)在运送单元(1)中,沿横向于纵向(17)延伸的竖直方向在多个分层中彼此上下布置。每个保持框架(5)具有多个在竖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彼此平行分布的水平撑条(21),以及具有至少两个将水平撑条(21)在彼此分别相反的端部上加以保持的竖直撑条(23)。在沿纵向(17)间隔开的位置上,以如下方式分别配置和布置有保持框架(5),使得自动人行道模块(3)中的各一个自动人行道模块在水平撑条(21)中的一个水平撑条上加载负荷,并且竖直撑条(23)在自动人行道模块(3)的相反的侧面上沿侧向与自动人行道模块(3)邻接地分布。

Description

运送单元和用于运送自动人行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送单元和一种用于运送自动人行道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动人行道作为人员运送设备用于在建筑物或建筑结构中运送人员。在此,自动人行道在其安装后,固定地构造在建筑物中。在自动人行道的第一端部上的入口部和自动人行道的相反端部上的出口部之间,传送带以能够由驱动器驱动的托板带的形式运行。乘客可以利用托板带沿托板带的移动路径的前行部运送。托板带通常包括多个大多呈板状的、大多由金属制成的托板,这种托板在能够承受拉力的情况下,例如借助传送链相互联接。在沿着前行部的区域中的移位路径移动期间,托板带通常通过导轨支撑和/或引导。导轨由承载结构承载,承载结构例如由大量相互连接的撑条构成的框架结构形成。因此,承载结构用于支撑托板带的重量和可能装载在其上的乘客的重量。当到达出口部时,托板带的托板则发生偏转并沿回行部再次运回入口部。入口部和出口部可以处于相同或仅略有不同的水平高度上,因此移位路径是水平或略微倾斜的。
自动人行道的部件通常由自动人行道制造商例如在其车间中制造。然后,必须将部件运送到要安装自动人行道的目标建筑物。由于完全装配的自动人行道具有相当大的尺寸,因此将自动人行道在车间中完全组装之后,通常在所设置的分离部位上分成多个分段并将单独分段打包,将其装载到鞍座拖车上并运送到使用现场。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各个部分的体积大,自重相对较低,因此必须用很多载重车运送大量空气和很少的材料。例如,在JP2543945A1中,介绍了包装和运送自动扶梯的运送过程。
另一个可行方案是,将部件单独地或以不同的较小单元包装,然后,例如利用多辆卡车将其送至使用现场或目标建筑物。由此,可能会产生用于包装和运送大量部件的巨大耗费。在包装和/或运送过程中,部件也会有受到损坏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主要是需要以相对较少的耗费和/或可靠地运送自动人行道,即尤其是能够从制造地点运送到目标建筑物。
可以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运送单元和方法来满足这种需求。有利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的说明书中限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介绍了一种用于运送自动人行道的运送单元,该运送单元具有多个自动人行道模块和多个保持框架。自动人行道模块中的至少两个被构造为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并且分别具有承载结构分段。在此,承载结构分段被配置用于接纳和承载前行托板带分段和回行托板带分段。自动人行道模块被配置用于,沿纵向彼此前后联接,以形成自动人行道的子区域的至少一个承重结构。在运送单元中,自动人行道模块在横向于纵向延伸的竖直方向上在多个分层中彼此相叠或者说上下布置。每个保持框架具有多个在竖直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彼此平行分布的水平撑条,并且具有至少两个将水平撑条在彼此分别相反的端部上加以保持的竖直撑条。在此,在沿纵向彼此间隔的位置上,各一个保持框架以如下方式配置和布置,使各一个自动人行道模块在水平撑条之一上加载负荷,而竖直撑条在自动人行道模块的相反侧上沿侧向与自动人行道模块邻接地分布。
换句话说,在运送单元完成设置的情况下,一方面彼此上下布置的自动人行道模块由运送单元的支撑支架相互机械连接,并且另一方面运送单元的保持框架通过自动人行道模块相互机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介绍了一种用于运送自动人行道的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方法步骤(不一定按照给出的顺序):
提供多个自动人行道模块;
提供水平撑条和竖直撑条,用于形成多个保持框架;以及
将自动人行道模块在竖直方向上彼此上下布置在多个分层中,以形成运送单元。
在此,自动人行道模块中的至少两个被设计为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并且分别具有承载结构分段,其中,承载结构分段被配置用于,保持导轨分段、前行托板带分段和回行托板带分段。自动人行道模块被配置用于,沿纵向彼此前后联接,以形成自动人行道的承重结构的至少一个子区域。在自动人行道模块的布置过程中,在此,水平撑条和竖直撑条组装成保持框架,以使每个保持框架具有多个在竖直方向彼此间隔的、彼此平行地分布的水平撑条和至少两个将水平撑条在彼此分别相反的端部上加以保持的竖直撑条。在沿纵向彼此间隔的位置上,各一个保持框架以如下方式配置和布置,使得:相应一个自动人行道模块在水平撑条之一上加载负荷,而竖直撑条在自动人行道模块的相反侧上沿侧向与人行道模块邻接地分布。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行特征和优势可以被视为基于下面所述的构思和认知,包括但不限于本发明。
所介绍的运送单元或相应的运送方法的实施方式用于,能够将自动人行道以尽可能小的耗费从第一地点(例如制造地点)运送到第二地点(例如使用现场)。在此,整个自动人行道可以分为多个自动人行道模块。这些自动人行道模块中的所有或至少多个自动人行道模块都可以集中在一个或多个运送单元中。在此,每个运送单元都可以简易、安全地运送。例如,可以将运送单元以如下方式设定尺寸,以便使运送单元可以在具有标准化尺寸的运送容器中运送。
为了能够在一个运送单元中或优选以分散到多个运送单元的方式运送整个自动人行道,将自动人行道分为多个自动人行道模块。虽然整个自动人行道通常具有很大的尺寸,即尤其是长达几十米的非常大的长度,因此几乎不能整件地运送,但各个自动人行道模块可以仅具有整个自动人行道的长度的一小部分。例如,单个自动人行道模块应仅长几米,也就是短于十米。优选地,共同容纳在一个运送单元中的自动人行道模块基本上应具有相同的长度,即自动人行道模块的长度应例如以小于20%、优选小于10%相区别。特别是,各个自动人行道模块的尺寸能够选择成,使整个运送单元适合于具有标准尺寸的容器中、例如根据ISO标准668的20′容器。随后,在容纳在这样的容器中的情况下,运送单元可以容易地装载,并且以各种运送方式、例如船舶,火车或卡车来运送。
自动人行道的自动人行道模块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设计。特别是,自动人行道可以具有自动人行道模块,这些模块被构造为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在完工的自动人行道中,这样的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布置在自动人行道端部部件之间,在自动人行道端部部件上,例如在自动人行道的一端和自动人行道的相反的一端设置有张紧站。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主要用于承载自动人行道的自重以及例如由乘客产生的负荷并将其传递到建筑物上。
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或这样的自动人行道模块可以为此目的具有承载结构分段。这样的承载结构分段可以由多个承重部件(例如撑条、木棒等)组成,使得这些部件能够承载负荷地相互连接。例如,承载结构分段可以设计为框架结构的类型。这样的框架结构可以具有由上部皮带、下部皮带、横杆、立杆、对角杆等组成的立体结构。多个承载结构分段或具有这些承载结构分段的自动人行道模块可以成行地沿纵向布置,并相互连接,以便能够形成针对整个自动人行道的承载结构。
在此,自动人行道模块不仅可以具有设计用于在已完工的自动人行道中容纳和保持导轨的承载结构分段。在此,自动人行道模块还可以包括导轨分段、前行托板带分段和回行托板带分段。导轨分段是导轨的如下的子区域,该子区域在装配完成的自动人行道中基本上沿自动人行道的行驶区域的整个长度延伸,并且用于在托板带沿行驶区域移位时,支撑和/或引导绕转的托板带。在此,整个以封闭环的形式绕转的托板带由多个沿循环方向布置的托板组成。为此,托板相互连接,和/或例如与传送链连接,以便能够共同绕转地移位。在前行区域中,托板带在这样的绕转移位的情况下,从自动人行道的入口区域移动到出口区域,从而乘客站在托板上沿自动人行道的行驶区域得到运送。托板带在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发生偏转,以便可以将托板带的回行区域沿与前行区域相反的方向移动。具有前行区域及回行区域的整个托板带可以通过联接多个前行托板带分段和回行托板带分段而形成。
在每个自动人行道模块上可以采取预案,以便能够在运送后将自动人行道模块相互连接,以便能够由自动人行道模块构造整个自动人行道或自动人行道的至少一个承重结构。为此,自动人行道模块可以例如具有连接单元和/或贴靠面,借助连接单元和/或贴靠面,能够使相邻的自动人行道模块彼此相邻地贴靠支承并且然后可以相互连接,以便在稍后使用自动人行道时,使作用于各个自动人行道模块的载荷传递到相邻的自动人行道模块和/或最终传递到建筑物。在此,自动人行道模块可以设计为,使其能够在纵向上彼此前后联接,以形成自动人行道的承重结构的至少一个子区域。具体而言,在此可以使多个承载结构分段在纵向上以能够承受机械负荷的方式彼此前后连接,以形成自动人行道的承载结构或承载结构的至少一个区段。在这种复合件的相反的端部上,可以联接有其他自动人行道模块,例如呈偏转驱动站和/或偏转张紧站的形式。如前所述,自动人行道模块还可以具有导轨分段以及前行托板带分段和回行托板带分段。在此,设有这样的自动人行道模块的自动人行道具有由导轨分段组成的导轨以及由多个前行托板带分段和多个回行托板带分段组成的托板带。
为了形成运送单元,多个自动人行道模块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分层上彼此上下布置。换句话说,不同的分层分别关于(横向于、尤其是垂直于自动人行道模块的纵向延伸的)竖直方向彼此上下分布、也就是在不同的高度上分布。在此,每个分层形成了一种隔间,其中分别容纳自动人行道模块中的一个。因此,运送单元中的自动人行道模块几乎彼此堆叠地布置,但是不同的自动人行道模块优选不直接接触,即不直接相互加载负荷。
取而代之的是,为了容纳不同的自动人行道模块,设置有由多个保持框架构成的保持结构。由此,保持框架在应当容纳自动人行道模块的不同分层上形成隔间。为此目的,保持框架以如下方式构造,使得保持框架可以承受每个自动人行道模块的重量。此外,保持框架优选也以如下方式构造,以便可以将自动人行道模块固定以防止水平滑动。
为此,每个保持框架都有多个在竖直方向上间隔的、基本上是相互平行分布的水平撑条以及至少两个竖直撑条,竖直撑条在彼此分别相反的端部上保持水平撑条。在此,水平撑条在水平平面中延伸,并且彼此间隔地布置在不同高度上。在此,相邻水平撑条之间的竖直距离足够大,以将自动人行道模块之一容纳在水平撑条之间。在此,水平撑条在其相反的端部上分别由至少一个竖直撑条保持。为此,水平撑条可以在其端部上与相应的竖直撑条以能够承受机械负荷的方式联接。这种联接优选以可逆的方式进行,例如借助拧合件、开口销、快速锁合件等实现。例如,可以构造水平撑条和竖直撑条,例如能够承受高机械负荷的型材,如金属型材、尤其是钢型材。这样的型材例如可以构造为T形型材、L形型材、U形型材、H形型材等。
在运送单元中,在沿纵向间隔的位置上布置有至少两个保持框架。换句话说,两个保持框架沿运送单元的纵向彼此间隔开。在此,保持框架被配置为,使相应一个自动人行道模块在两个保持框架的水平撑条之一上加载负荷。换句话说,每个自动人行道模块在至少两个沿水平间隔的保持框架的至少两个水平撑条上加载负荷。在此,保持框架的竖直撑条在自动人行道模块的相反的侧面上沿侧向与自动人行道模块邻接地分布。换句话说,竖直撑条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中,相应一个竖直撑条沿着自动人行道模块的相对侧面之一延伸。在此,竖直撑条从最下方的自动人行道模块下方的区域延伸到运送单元的最上方的自动人行道模块上方的区域。
为了相应地构造保持框架并将自动人行道模块彼此上下布置在分层上,可以根据此处介绍的运送过程的实施方式依次构造保持框架,并且在此,多个自动人行道模块可以依次布置在保持框架中。在将自动人行道模块彼此上下布置在多个分层上时,可以将自动人行道模块中的第一自动人行道模块分别放置在两个水平间隔的保持框架的第一水平撑条上。在两个第一水平撑条的相反的端部上,可以事先或随后安装竖直撑条。在第一自动人行道模块上方,可以为两个保持框架中的每个保持框架分别在每个竖直撑条上安装第二水平撑条。然后,可以将第二自动人行道模块放置到两个保持框架的第二水平撑条上。如有必要,可以多于两次地执行将水平撑条如所介绍地分层安装和将自动人行道模块布置在水平撑条上,以便例如能够将三个、四个或更多个自动人行道模块彼此上下地存放在运送单元中。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运送单元还具有至少一个端部连接元件。端部连接元件安装在自动人行道模块之一的沿纵向观察的端部上。在此情况下,端部连接元件被设计为间隔件,以使与之连接的自动人行道模块或其运送单元在容纳运送单元的容器中,与相对的容器壁或其他运送单元保持间隔。
换句话说,可以在运送单元上设置端部连接元件,端部连接元件充当间隔件。由此,借助这种端部连接元件,可以将设有端部连接元件的自动人行道模块与容器壁保持间隔,或者在必要时与另一个自动人行道模块(例如作为容纳在同一容器中其他运送单元的一部分)保持间隔。如有必要,可以在自动人行道模块的两端设置端部连接元件。特别是在运送单元中最下方的自动人行道模块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端部连接元件。
为了能够充当间隔件,可以将端部连接元件在其结构、尺寸和稳定性方面相应地适配。例如,可以将端部连接元件设计为,在一侧安装在自动人行道模块上。此外,另一侧上的端部连接元件可以例如具有支撑面,以便在容器壁或其他自动人行道模块上得到支撑或者能够与容器壁或其他自动人行道模块机械地联接。
为了形成运送单元,即在此处介绍的运送方法的范围内,可以将每个端部连接元件在自动人行道模块之一的端部上例如能够可逆分离地安装,也就是例如临时拧紧。在运送运送单元后,可以在将自动人行道模块相互连接之前,再次分离端部连接元件。
根据具体的实施方式,每个端部连接元件可以分别具有嵌入开口,并且以如下方式安装在自动人行道模块上,使得自动人行道模块上通过在嵌入开口中嵌入和牵拉而能够沿纵向移动。
换句话说,端部连接元件可以设计为,能够借助端部连接元件将牵引装置与运送单元临时联接,以便能够使运送单元的各个自动人行道模块或整个运送单元在纵向上、也就是沿水平移位。例如,自动人行道模块或整个运送单元能够以这种方式沿水平从容器中拉出。
为此,端部连接元件可以具有嵌入开口,例如呈形成端部连接元件的片材或型材中的通孔的形式。在此嵌入开口中,牵引装置、也就是例如可以嵌接钩的机器,以便能够为了使自动人行道模块或运送单元移位而导入所需的力。在此,嵌入开口和端部连接元件应足够稳定地设计,以便能够拉出整个自动人行道模块甚至整个运送单元。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运送单元或其自动人行道模块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导轨分段、前行托板带分段、回行托板带分段和固定机构。在此,导轨分段安装在承载结构分段上,并且被配置用于,在前行托板带分段相对于承载结构分段平行于纵向的移位运动过程中引导前行托板带分段。前行托板带分段和回行托板带分段在运送单元运送过程中借助固定机构固定在导轨分段和/或承载结构分段上。
换句话说,自动人行道模块在运送单元中,不仅可以具有承载结构分段。取而代之的是,作为补充,导轨分段、前行托板带分段和回行托板带分段也可以容纳在运送单元中,并且可以与承载结构分段一起运送。
在此,导轨分段可以在必要时已经与自动人行道模块的所属的承载结构分段固定地连接。但是,托板带分段应在完成装配的自动人行道中相对于导轨移动,这意味着,托板带分段通常并不固定地连接到承载结构分段或导轨分段。为了在运送单元的运送过程中,临时防止托板带分段发生不希望的移位、特别是相对于承载结构分段和/或导轨分段移位,因此设置有合适的固定机构,借助固定机构,使托板带分段临时地和可逆地可分离地固定在托板带分段或导轨分段上。为此,可以将固定机构以弹性和/或弯曲的连接元件的形式使用,所述连接元件部分地也称为架桥件(Briden)。这样的连接元件例如可以实施为环套,该环套可以包绕托板带分段的一些部分以及承载系统或导轨分段的一些部分,并且由此可以将它们彼此固定在一起。固定角形件、板、高强度的线缆扎带、夹紧爪等也可以用作固定元件。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竖直上端的每个竖直撑条具有提升结构,提升结构被配置成,通过在其竖直撑条的抬起结构上将所有支架抬起来抬升整个运送单元。
换句话说,竖直撑条不仅可以用于保持或支撑水平撑条,而且还可以通过水平撑条抬升整个运送单元。在至少两个保持框架的至少两个竖直撑条中的每一个竖直撑条上可以为此设置提升结构。提升结构可以构造在相应的竖直撑条的竖向上方的端部上。提升结构的几何形状、尺寸设定和稳定性以及提升结构与其余竖直撑条的连接可以在此以如下方式设计,使得一方面合适的提升工具(例如起重机)可以与提升结构相配合,以及另一方面通过提升结构可以将足够的力作用于传送单元,以便整体提升传送单元。
例如,提升结构可以设计为在形成竖直撑条的载体或型材中的简单的贯通开口。该贯通开口可以足够大,以便能够在其中置入起重机的钩或与钩相配合的环套、链条或起重机组件。因此,提升结构可以一体地构造有竖直撑条。替代地,提升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单独的部件,并且可以临时或永久地与竖直撑条以能够承受机械负荷的方式连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在这里介绍的运送方法中,在自动人行道模块上分别能够可逆分离地固定有提升元件,借助提升元件能够提升相应的自动人行道模块,以便能够将自动人行道模块在所设置的分层中,搁放在两个保持框架的所属的水平撑条上。
上面提到的提升结构可以设置在保持框架的竖直撑条上,并且可以用于能够提升整个运送单元,但提升元件可以只用于,能够提高各个的自动人行道模块。提升元件为此仅直接安装在自动人行道模块上。由于提升元件可以能够在此处介绍的运送方法的范围内暂时提升自动人行道模块,但对于自动人行道以后的运行并不需要,因此提升元件应当能够可逆分离地安装在自动人行道模块上。例如,提升元件可以与自动人行道模块的部件暂时连接,尤其是例如旋拧。提升元件可以设计成类似于具有能够足够程度地承受机械负荷的弹性片材、型材等的竖直撑条。诸如嵌入开口之类的合适结构也可以设置在提升元件上,诸如起重机之类的提升装置可以与提升元件相配合,以便能够抬升提升元件连同其上固定的自动人行道模块。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在运送单元组装时放置自动人行道模块,并且在为其设置的分层中被搁放到两个保持框架的在那里布置的水平撑条上。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每个竖直撑条可以与竖直撑条中的至少一个和/或水平撑条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可逆分离地联接。
换句话说,自动人行道模块不仅可以放置在保持框架的水平撑条上,并且由此仅通过由于摩擦而产生的与水平撑条的力锁合而防止侧向打滑。取而代之的是,自动人行道模块可以与保持框架、即与水平撑条之一和/或竖直撑条之一机械地联接,即通过型面锁合来连接。在此,机械联接应以如下方式设计,以使自动人行道模块尤其相对于保持框架的侧向移位得到阻止。例如,自动人行道模块的部件(例如承载结构分段)能够以可承受机械负荷的方式与保持框架的部件相连接。特别是,将这种部件例如能够可逆分离地相互拧合,或者通过皮带、环套、架桥件、夹紧夹等相互连接。
具体而言,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将每个自动人行道模块在相反的侧面上与至少一个竖直撑条可逆地连接。通过自动人行道模块在相反的侧面上与那里分布的竖直撑条连接,可以实现自动人行道模块和保持框架之间有利的、均匀的力传递。
在运送单元的进一步实施方案中,至少两个自动人行道模块可以通过支撑元件以彼此支撑、相互彼此能够可逆分离的方式联接。通过借助支撑元件连接自动人行道模块,可以使运送单元对于冲击和弯曲应力更具抵抗力,从而使自动人行道模块彼此间得到保护。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运送单元还可以具有设计为偏转驱动模块和/或偏转张紧模块的自动人行道模块。偏转驱动模块被配置用于,使自动人行道的托板带在自动人行道的一端附近发生偏转和驱动。偏转张紧模块被配置用于,使自动人行道的托板带在自动人行道一端附近发生偏转和张紧。
换句话说,除了构造为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的自动人行道模块外,传送单元具有至少一个以不同方式设计的自动人行道模块。
特别是,这样的自动人行道模块可以设计为偏转驱动模块。因此,这样的偏转驱动模块一方面具有偏转装置,凭借这样的偏转装置,可以将托板带在行驶路径的一端从前行部偏转成为回行部,或者从回行部偏转成为前行部。例如,这种偏转装置可以是偏转轮。另一方面,此自动人行道模块具有驱动装置,凭借该驱动装置,可以使托板带主动移位。例如,这样的驱动器可以是电马达,电马达例如可以驱动偏转装置的偏转轮。
替代地,自动人行道模块可以设计为偏转张紧模块。在这种情况下,偏转张紧模块又具有偏转装置,并且还有张紧装置,凭借张紧装置,可以将托板带以机械方式保持张紧。
通常,偏转驱动模块和偏转张紧模块和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具有不同的尺寸。特别是,偏转驱动模块和偏转张紧模块通常高于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因此,除了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外,还应运送这种偏转驱动模块和/或偏转张紧模块的运送单元在为此使用的保持框架中,就在此使用的水平撑条和/或竖直撑条而言,还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和/或距离。特别是,可以容纳偏转模块和/或偏转张紧模块的隔间可以显著高于要容纳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的隔间。因此,界定这种隔间的水平撑条之间的竖向距离可以大于设置用于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的隔间。
此外,偏转驱动模块和/或偏转张紧模块的重量通常比例如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的重量明显大。因此,可能需要:为了容纳这样重的模块,保持框架在局部加强或者设置其他措施,以便能够承受或分担运送单元内的重力。例如,在运送单元中还可以设置起补充作用的支撑元件,借助这种支撑元件,例如使很重的并且对于损伤方面非常敏感的偏转驱动模块至少能够以其重量的一部分支撑在布置于其下方的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上。如上所述,可以通过支撑元件使自动人行道模块彼此相叠的连接,使运送单元对于冲击和弯曲应力更具抵抗力,从而由此对自动人行道模块彼此间加以保护。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运送单元还可以具有运送监控模块,运送监控模块被配置用于,检测作用于运送单元的加速度和/或位置改变,并且保存有关加速度和/或位置改变的信息。
借助于运送监控模块,可以识别出作用于运送单元的力和在同一情况下实现的加速度和/或位置变化。运送监控模块为此可以具有合适的传感器,特别是加速传感器和/或位置传感器。特别是能够以与较早的专利申请EP3218882B1所述相同的方式对运送监控模块进行构造。可以暂时保存借助运送监控模块检测到的加速度和/或位置改变。为此,运送监控模块可以具有数据存储器。在同时或以后的时间点,由运送监控模块的提供的数据可以得到分析。为此,运送监控模块可以具有例如带处理器的数据处理单元。
在此,例如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识别:例如,在运送过程中运送单元承受过载加速度的情况。这样的加速度可能是碰撞或运送单元掉落的结果。因此,数据分析可以帮助识别运送损伤。
在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认识到:发生的过载加速度可能以何种方式损坏运送单元或要运送的自动人行道的部件。例如,可以使用有关发生的过载加速度的信息,以便能够使用自动人行道的数字替身进行分析和/或模拟,基于此可以逆推出可能的运送损伤。在此,数字替身代表一个数据组,在该数据组中,可以尽可能精确地反映实际的自动人行道的物理特性,并根据这些物理特性,对基于对过载加速度的反应进行分析或模拟。
例如,运送监控模块可以固定在保持框架之一上。替代地,运送监控模块也可以固定在其中一个自动人行道模块上。运送监控模块可以永久地或可逆地安装在运送单元或其中一个保持框架上。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在保持框架上设置有识别标记,该识别标记唯一地或者说一对一地标示保持框架。
换句话说,可以在保持框架上设置标记,借助所述标记,可以识别保持框架。这种识别标记优选能够以机械的方式读取。例如,识别标记可以设计为条形码或QR码,并且可以使用扫描仪以可视的方式读取。另外,识别标记也可以设计为RFID标记,并且可以通过电磁信号读取。
原则上,保持框架或形成保持框架的撑条可以设置为可一次性应用的部件,即一次性部件。在运送完运送单元后,这些部件可用于其他目的。但是,也可以设想:重复使用保持框架或撑条,尤其是如果保持框架或撑条还包括运送监控模块。为此,可以建立对这些构件的跟踪和/或一种质押系统。例如,借助识别标记可以清楚地从识别每个保持框架或者甚至每个其水平撑条和/或竖直撑条。识别证标记可以登记。在使用保持框架后,可以将其发送回制造商或销售组织。还可以设置为,例如只有在运送过程中使用和登记的保持框架已将其返回给制造商,才能使用其完整功能得以运行。
可以指出的是,本发明的某些可能特征和优势一方面结合根据发明的运送单元或另一方面结合运送方法过程的不同实施方式来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能够以合适的方式将特征组合、调整或交换,以实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附图和说明书不应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运送单元的透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运送单元的侧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运送单元的保持框架的前视图。
图4示出从图3中的保持框架的侧视图。
图5示出沿图2中的平面A-A的剖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的运送单元的侧视图。
图7示出沿着图6的平面B-B的剖视图。
这些数字仅是示意性的并且不忠实于比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不同的附图中表示相同或其相同作用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示例性的运送单元1的透视图,并且借助运送单元能够运送自动人行道19的部件。图2至图5示出该示例运送单元1的细节或可行的设计。
在所示的示例中,运送单元1包括四个自动人行道模块3和两个保持框架5。自动人行道模块3被构造为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在此,每个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包括承载结构分段9,在所述承载结构分段上布置有导轨分段11、前行托板带分段13和回行托板带分段15。在此,自动人行道模块3平行于纵向17延伸。在借助运送单元1运送后,自动人行道模块3可以组装成自动人行道19。
在所示的示例中,承载结构分段9被构造为框架结构55。该框架结构55包括多个上部皮带57、下部皮带59、横杆61、立杆63和对角杆65。不同的皮带57、59和杆61、63、65例如由钢质型材构造,并且相互以能够承载负荷的方式连接,以便形成框架结构55。在承载结构分段9中,还可以设置有连接元件67,借助连接元件,能够将其他部件、例如自动人行道护栏的固定在承载结构分段9。
托板带分段13、15可以具有多个托板69,托板在纵向17上彼此前后布置。托板69可以彼此连接和/或与传送链71连接。托板69保持在导轨分段11上,从而由托板69合起来组成的托板带被由导轨分段11组成的导轨所引导。
为了防止托板带分段13、15在运送过程中与从导轨分段11或承载结构分段9中分离,可以设置有固定机构73,借助所述固定机构将托板带分段13、15临时固定在导轨分段11和/或承载结构分段9上(例如在图7中清楚示出)。固定机构73特别是可以防止:托板69相对于承载结构分段9移动,并且例如从导轨分段11中滑出。例如,固定机构73可以设计为环套或架桥件。
在运送过程中,即在运送单元1中,自动人行道模块3彼此上下布置,即在多个分层或平面上彼此上下存放。在此,自动人行道模块3由至少两个保持框架5保持。
特别是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保持框架5为此具有:多个水平撑条21和至少两个竖直撑条23。在此,水平撑条21和竖直撑条23均由金属型材33形成。在所示的示例中,四个水平撑条21’、21”、21”’、21””沿竖向彼此间隔地布置在不同的水平平面中。相邻的水平撑条21之间的竖向距离至少比容纳水平撑条架21的自动人行道模块之间的高度稍大。在此,每个水平撑条21的相反的端部分别固定在竖直撑条23上。例如,水平撑条21和竖直撑条23可以相互拧合。
运送单元1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顺序组装。例如,首先可以提供最下方的水平撑条21’。然后,例如可以将最下方的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搁放到水平撑条21’上(例如在图5中示出)。接下来,可以在水平撑条21’的相反的端部上分别安装竖直撑条23’、23”。然后,在这些竖直撑条23’、23”上可以在最下方的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上方安装另一水平撑条21”。然后,可以将下一个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搁放到该另一水平撑条21”上,以此类推,直到组装出整个运送单元1。
为了能够在运送单元1这样的装载过程中抬升自动人行道模块3,可以将多个提升元件49安装在每个自动人行道模块3上。这样的提升元件49可以是临时与承载结构分段9连接的杆。然后,提升元件49可以与自动人行道模块3一起利用起重机抬升。
为了防止自动人行道模块3沿水平相对于保持框架5移动,还可以设置为,将自动人行道模块3至少与竖直撑条23之一和/或水平撑条21之一相联接。例如,可以将自动人行道模块3通过螺钉连接39固定这些撑条21、23上(特别是图5中示出)。
在自动人行道模块3已布置在运送单元1的不同分层中之后,整个运送单元1(即两个保持框架5还包括布置于其中的自动人行道模块3)被装载。例如,整个运送单元1可以容纳在容器27中(仅在图1中仅通过打断线示出)。这样的容器27通常是长方形的,并且由容器壁29界定。在此,单个运送单元1可以容纳在单个容器27中。对于较大的容器27而言,也可以在单个容器27中容纳多个运送单元1。
为了能够将运送单元1从上方装载到容器27中,可以在竖直撑条23上设置提升结构35。这些提升结构35能够以如下方式设计,以使运送单元1的所有保持框架5可以一起抬升,例如借助于起重机进行。
在所示的示例中,提升结构35分别设计为在每个竖直撑条23的上端附近的贯通开口37。通过这样的贯通开口37可以例如引导环套,然后可以通过起重机钩持和提升环套。
特别是,为了避免运送单元1在容器27中移动,即相对于容器壁29和/或相对于包含在容器27中的另一运送单元1移位,则可以设置有端部连接元件25。这样的端部连接元件25可以安装在自动人行道模块3之一的沿纵向17观察的端部上。优选地,至少在最下方的自动人行道模块3上、在一个或优选两个相反的端部上安装有这样的端部连接元件25。在此,端部连接元件25被以如下方式设计和设定尺寸,使自动人行道模块3可以通过端部连接元件25支撑在容器壁29上或支撑在相邻的自动人行道模块3上。
端部连接元件25可以对此补充地配置用于,以便能够通过端部连接元件将整个运送单元1或自动人行道模块3中的至少一个沿水平移位,例如以便能够从侧向打开的容器27中拉出运送单元1。为此,端部连接元件25可以具有嵌入开口31。例如牵引机的钩可以嵌入该嵌入开口31中,然后,借助该钩,经由端部连接元件25可以将足够的拉力施加到与之连接的自动人行道模块3上。
在图6和图7中示出运送单元1的另一可行设计。虽然在前面附图中所示的设计中,已经有四个相同的呈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形式的自动人行道模块3容纳在保持框架5中,而在这里所示的设计中,将不同类型的自动人行道模块3布置在运送单元1中。
在所示的示例中,在设计为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的下方自动人行道模块3和同样设计为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的上方自动人行道模块3之间,在运送单元1中容纳有呈偏转驱动模块41或偏转张紧模块43的形式的其他类型的自动人行道模块3。
这种偏转驱动模块41或偏转张紧模块43通常具有明显大于例如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的高度。因此,相比于用于容纳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的情况下,界定其中应容纳有偏转驱动模块41或偏转张紧模块43的隔间的水平撑条21”、21”之间的间隔必须明显更大(特别是在图7中示出)。
此外,偏转驱动模块41或偏转张紧模块43也可能具有比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更大的宽度。因此,相比于在其中仅应容纳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的运送单元1的情况,竖直撑条23’、23”之间的侧向距离可以选择得更大。为了能够将竖直撑条23’、23”的下方和上方的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7”仍在侧向上紧固在竖直撑条23’、23”上,可以使用间隔元件53(见图7)。
此外,偏转驱动模块41或偏转张紧模块43通常比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明显更重。为了能够使这样的偏转驱动模块41或偏转张紧模块43的大重量能够得到接纳或在运送单元1中得到适当分布,可以在运送单元1中设置有额外的支撑元件51(见图6)。借助支撑元件51,偏转驱动器模块41或偏转张紧模块43之一可以例如向下支撑到位于下方的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支撑元件51可以例如设置在沿纵向17位于保持框架5之间的区域中。据此,这种支撑元件51也可以用于明显短于其他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的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从而该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只能以一端固定在保持框架5上。另一端可以通过支撑元件51固定在位于其下方和/或上方的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上。当然,还可以将这样的短的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完全固定在较长的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上,使得该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间接地与保持框架5连接。通过借助支撑元件51将自动人行道模块3彼此连接,可以使运送单元1对于冲击和弯曲应力更具抵抗力,从而由此使得自动人行道模块3或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偏转驱动模块41和偏转张紧模块43彼此间得到支撑和保护。
特别是,为了能够识别运送损坏(运送损坏例如在运送单元1运送期间,由于运送单元1的掉落或碰撞引起),运送单元1也可以具有运送监控模块45(示出地在图1中示出)。运送监视模块45例如可以设置在保持框架5之一上。运送监控模块45可以借助传感器件来检测作用于运送单元1的加速度和/或位置改变。由传感器件确定的数据可以被保存和/或处理,以便基于这些数据能够推导出有关可能发生的运送损坏的信息。例如,在数据中给出的、有关出现过载加速度的信息可以被用于:能够借助自动人行道19的数字替身或数字孪生的用作模拟环境的数据组,来确定对于自动人行道19出现的加速度的可能产生损害的作用。
为了能够对运送单元1或者至少是装在其中的保持框架5进行识别,可以在保持框架5上设置识别标记47(在图1中示意地示出)。这种识别标记可以优选自动读取。根据识别标记,可以跟踪保持框架5的位置。例如,可以使用此信息来创建一种动机,以促使将保持框架5在用完后再次发送回运送单元1的发件人。为此,可以建立一种质押系统。另外,可以仅当已经退回保持框架5时,才释放自动人行道的功能。
总之,应该指出的是,诸如“具有”、“包括”等术语不排除任何其他要素或步骤,也不排除诸如“一个”或“一”之类的术语。还应指出,在上述实施方案之一中介绍的特征或步骤也可以与上述其他实施例的其他特征或步骤结合使用。权利要求中的附图标记不应被视为限制。

Claims (13)

1.一种运送单元(1),具有:
自动人行道(19)的多个自动人行道模块(3)以及多个保持框架(5);
其中,自动人行道模块(3)中的至少两个被构造为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并且分别具有承载结构分段(9),所述承载结构分段(9)被配置用于,承载导轨分段(11)、前行托板带分段(13)和回行托板带分段(15);
所述自动人行道模块(3)被配置用于,沿纵向(17)彼此前后联接,以便形成自动人行道(19)的子区域的至少一个承重结构;
自动人行道模块(3)在运送单元(1)中,沿横向于纵向(17)延伸的竖直方向在多个分层中彼此上下布置;
每个保持框架(5)具有多个在竖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彼此平行分布的水平撑条(21),以及具有至少两个将水平撑条(21)在彼此分别相反的端部上加以保持的竖直撑条(23);
在沿纵向(17)间隔开的位置上,以如下方式分别配置和布置有保持框架(5):使得自动人行道模块(3)中的相应一个自动人行道模块在水平撑条(21)中的一个水平撑条上加载负荷,并且竖直撑条(23)在自动人行道模块(3)的相反的侧面上沿侧向与自动人行道模块(3)邻接地分布,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送单元还具有至少一个端部连接元件(25),其中,端部连接元件(25)被安装在自动人行道模块(3)中的一个自动人行道模块的沿纵向(17)观察的端部上,端部连接元件(25)设计为间隔保持件,以便使与所述端部连接元件连接的自动人行道模块(3)及其运送单元(1)在容纳运送单元(1)的容器(27)内与相对的容器壁(29)或其他运送单元(1)保持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送单元(1),其中,所述端部连接元件(25)具有嵌入开口(31),并且以如下方式安装在自动人行道模块(3)上:使得自动人行道模块(3)能够通过在嵌入开口(31)中的嵌合和沿纵向(17)的牵拉而移位。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送单元(1),其中,所述运送单元的自动人行道模块(3)还包括:导轨分段(11)、前行托板带分段(13)、回行托板带分段(15)以及固定机构(73),
其中,导轨分段(11)安装在承载结构分段(9)上,并且被配置用于,在前行托板带分段(13)相对于承载结构分段(9)移位运动期间,至少使前行托板带分段(13)平行于纵向(17)引导;以及
在运送单元(1)进行运送期间,前行托板带分段(13)和回行托板带分段(15)借助固定机构(73)固定在导轨分段(11)和/或承载结构分段(9)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送单元(1),其中,竖直撑条(23)中的每一个在沿竖向位于上方的端部上具有提升结构(35),所述提升结构被配置用于,通过抬升运送单元的竖直撑条(23)的提升结构(35)上的所有保持框架(5),能够抬升整个运送单元(1)。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送单元(1),其中,自动人行道模块(3)中的每一个与至少一个竖直撑条(23)和/或至少一个水平撑条(21)和/或在相反的侧面上,与竖直撑条中的至少一个竖直撑条能够可逆分离地联接。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送单元(1),其中,自动人行道模块(3)中的至少两个借助支撑元件(51)彼此支撑地以能够彼此可逆分离的方式联接。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送单元(1),所述运送单元还具有:设计为偏转驱动模块(41)和/或偏转张紧模块(43)的自动人行道模块(3),
其中,所述偏转驱动模块(41)配置用于,使自动人行道(19)的托板带在自动人行道(19)的一端附近发生偏转并且驱动,以及
所述偏转张紧模块(43)被配置用于,使自动人行道(19)的托板带在自动人行道(19)的一端附近发生偏转并且张紧。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送单元(1),所述运送单元还具有运送监控模块(45),所述运送监控模块被配置用于,对作用于运送单元(1)的加速度和/或位置改变加以检测并且存储有关所述加速度和/或位置改变的信息。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送单元(1),其中,在保持框架(5)上设置有识别标记(47),所述识别标记唯一地标示所述保持框架(5)。
10.一种用于运送自动人行道的方法(19),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多个自动人行道模块(3、41、43);
提供水平撑条(21)和竖直撑条(23),用以形成多个保持框架(5);
将自动人行道模块(3、41、43)沿竖直方向彼此上下布置在多个分层中,以形成运送单元(1);
其中,自动人行道模块(3)中的至少两个被设计为自动人行道中间部件(7)并且分别具有承载结构分段(9),所述承载结构分段(9)被配置用于,承载导轨分段(11)、前行托板带分段(13)和回行托板带分段(15);
自动人行道模块(3、41、43)被配置用于,沿纵向彼此前后地联接,以便形成自动人行道(19)的子区域的至少一个承重结构;
在布置自动人行道模块(3、41、43)期间,所述水平撑条(21)和竖直撑条(23)以如下方式组合成保持框架(5):使得每个保持框架(5)具有多个在竖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彼此平行分布的水平撑条(21),以及具有至少两个将水平撑条(21)在彼此分别相反的端部上加以保持的竖直撑条(23),并且在沿纵向(17)彼此间隔开的位置上,以如下方式分别配置和布置有保持框架(5):使得自动人行道模块(3、41、43)中的相应一个自动人行道模块在水平撑条(21)中的一个水平撑条上加载负荷,并且竖直撑条(23)在自动人行道模块(3)的相反的侧面上沿侧向与自动人行道模块(3)邻接地分布,
其特征在于,
还有至少一个端部连接元件(25)被安装在自动人行道模块(3)中的一个自动人行道模块的沿纵向(17)观察的端部上,端部连接元件(25)设计为间隔保持件,以便使与所述端部连接元件连接的自动人行道模块(3)及其运送单元(1)在容纳所述运送单元(1)的容器(27)内与相对的容器壁(29)或其他运送单元(1)保持间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在将自动人行道模块(3)彼此上下布置在多个分层中时,将自动人行道模块(3)中的第一自动人行道模块分别放置在两个水平间隔开的保持框架(5)的水平撑条(21)中的第一水平撑条上;
其中,在两个第一水平撑条(21)的相反的端部上分别安装有竖直撑条(23);
在第一自动人行道模块(3)上方,针对两个保持框架(5)中的每个保持框架,分别在每个竖直撑条(23)上安装有第二水平撑条(21);以及
自动人行道模块(3)中的第二自动人行道模块分别放置到第二水平撑条(2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自动人行道模块(3)上分别以能够可逆分离的方式固定有提升元件(49),借助所述提升元件,能够抬升相应的自动人行道模块(3),以便使所述自动人行道模块在所设置的分层中,放置到两个保持框架(5)的所属的水平撑条(21)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运送单元(1)上还布置有运送监控模块(45),所述运送监控模块被配置用于,对作用于运送单元(1)的加速度和/或位置改变加以检测并且存储有关所述加速度和/或位置改变的信息。
CN202180033277.2A 2020-05-07 2021-04-16 运送单元和用于运送自动人行道的方法 Pending CN1155158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173473.8 2020-05-07
EP20173473 2020-05-07
PCT/EP2021/059905 WO2021223980A1 (de) 2020-05-07 2021-04-16 Transporteinheit und verfahren zum transportieren eines fahrsteig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5885A true CN115515885A (zh) 2022-12-23

Family

ID=70616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3277.2A Pending CN115515885A (zh) 2020-05-07 2021-04-16 运送单元和用于运送自动人行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2333A1 (zh)
EP (1) EP4146578A1 (zh)
CN (1) CN115515885A (zh)
AU (1) AU2021266568A1 (zh)
TW (1) TW202210405A (zh)
WO (1) WO202122398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3945B2 (ja) 1988-04-05 1996-10-16 株式会社東芝 エスカレ―タ荷造り出荷法
JP5924687B2 (ja) * 2011-11-09 2016-05-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の輸送用治具および乗客コンベアの輸送方法
CA2966679A1 (en) 2014-11-12 2016-05-19 Inventio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transport of a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device or transport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23980A1 (de) 2021-11-11
TW202210405A (zh) 2022-03-16
EP4146578A1 (de) 2023-03-15
US20230242333A1 (en) 2023-08-03
AU2021266568A1 (en) 2022-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83828B1 (ko) 물류 자동화 창고
KR100843308B1 (ko) 화물 자동화창고
KR101664238B1 (ko) 반송 시스템 및 반송 시스템에서의 물품의 일시 보관 방법
ES2386098T5 (es) Dispositivo de recepción para un vehículo transportador y procedimiento para su utilización
US5407316A (en) Rapid, compact, high density storage of cargo containers
KR100677918B1 (ko) 무팔레트 가대식 주차시스템의 입출고용 적재대
US20080006510A1 (en) Conveying Device for Conveying Goods on Pallets Along a Horizontal Conveying Line
FI85405C (fi) Hiss- och transportanordning foer fordon.
KR101506414B1 (ko) 보조 운송 유닛 및 그 이용 방법
US6918576B2 (en) Lifting device for vehicles, erecting units, machines or the like
US20210039547A1 (en) Container for a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goods in urban areas
HU214469B (hu) Gépjármű parkoló berendezés
AU2017201871A1 (en) A system for packing orders for delivery
CN109761008B (zh) 一种agv搬运器及应用其的运输系统
CN115515885A (zh) 运送单元和用于运送自动人行道的方法
CN104822888A (zh) 集成供应链建筑物
CA2315882A1 (en) Loading and unloading system for cargo trucks, their trailers, transport containers and the like
US20110142582A1 (en) Shipping bay or shelf in a commissioning unit
CN117222586A (zh) 堆垛系统、高层货架仓库、入库方法和出库方法
CN209796888U (zh) 一种集装箱载货装卸装置
CN210392605U (zh) 一种agv搬运器及应用其的运输系统
CN102666200A (zh) 集装箱接收装置
KR910006191B1 (ko) 입체창고
KR0142398B1 (ko) 반송장치
CN104003081A (zh) 集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