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8840A - 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8840A
CN115428840A CN202211185580.7A CN202211185580A CN115428840A CN 115428840 A CN115428840 A CN 115428840A CN 202211185580 A CN202211185580 A CN 202211185580A CN 115428840 A CN115428840 A CN 1154288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eading
tea
cooling
drying
tea lea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855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显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cang Huacha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cang Huacha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cang Huacha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cang Huacha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855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88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28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88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料,用每年4月5日之前每棵茶树的东边开始发芽的50苗鲜叶;S2,摊凉,将鲜叶采摘后,两小时内将茶叶放置在摊凉装置上进行摊凉;S3,烘干,摊凉时间超过36小时后,用烘干机对摊凉后的茶叶进行梯度烘干,即第一梯段:烘干温度为20‑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10%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第二梯段:烘干温度为20‑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6%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小时。本发明通过用心选原料,再经摊凉和梯度烘干,可以提高茶气并增加苦涩,有利于茶叶在后期存放空间和存贮价值增高2倍,大大提高了茶叶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
背景技术
茶叶呈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花白色,花瓣阔卵形;萼片阔卵形至圆形;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但以前正常采的茶叶是春夏秋三个季节,因为季节和茶树的原因,无法做到茶叶的内含物质均匀一致,喝起来春秋分明,平淡不耐泡,苦涩感不明显,后期转换价值不高,留存空间下降,原有的茶气得不到更好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料,用每年4月5日之前每棵茶树的东边开始发芽的50苗鲜叶;
S2,摊凉,将鲜叶采摘后,两小时内将茶叶放置在摊凉装置上进行摊凉;
S3,烘干,摊凉时间超过36小时后,用烘干机对摊凉后的茶叶进行梯度烘干,即第一梯段:烘干温度为20-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10%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第二梯段:烘干温度为20-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6%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小时;第三梯段:烘干温度为20-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3%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然后立即将茶叶密封装箱。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S1中,茶树选择出土部直径15厘米以上的古树。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S1中,采摘必须是有梗有叶的二叶一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S1中,茶树为普洱茶树。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摊凉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上滑动连接有筛网,所述筛网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挡环,每个所述固定杆贯穿筛网的侧壁,每个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每个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振动弹簧,每个所述振动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筛网和底板的侧壁上,所述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风扇叶,所述风扇叶位于筛网的下方,所述底板的上侧设有振动机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振动机构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偏心轮块,所述偏心块位于筛网的下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S3中,用烘干机对摊凉后的茶叶进行梯度烘干中,需要对茶叶进行翻动,使得茶叶烘干均匀用烘干机对摊凉后的茶叶进行梯度烘干中,需要对茶叶进行翻动,使得茶叶烘干均匀。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S3中,第一梯段:烘干温度为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10%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第二梯段:烘干温度为45℃,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6%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小时;第三梯段:烘干温度为4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3%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S3中,第一梯段:烘干温度为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10%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第二梯段:烘干温度为4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6%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小时;第三梯段:烘干温度为3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3%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S3中,第一梯段:烘干温度为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10%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第二梯段:烘干温度为35℃,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6%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小时;第三梯段:烘干温度为2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3%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用心选原料,再经摊凉和梯度烘干,可以提高茶气并增加苦涩,有利于茶叶在后期存放空间和存贮价值增高2倍,大大提高了茶叶价值。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摊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挡环与筛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偏心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挡板;2、筛网;3、底板;4、转动杆;5、固定杆;6、挡环;7、侧板;8、第一电机;9、振动弹簧;10、风扇叶;11、第二电机;12、偏心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4,摊凉装置包括底板3,底板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固定杆5,两个固定杆5上滑动连接有筛网2,筛网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挡环6,每个固定杆5贯穿筛网2的侧壁,每个固定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每个固定杆5上套设有振动弹簧9,每个振动弹簧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筛网2和底板3的侧壁上,底板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风扇叶10,风扇叶10位于筛网2的下方,底板3的上侧设有振动机构,振动机构包括侧板7,侧板7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转动杆4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偏心轮块12,偏心块12位于筛网2的下方,需要将茶叶进行摊凉时,首先将茶叶放置在筛网2上,然后启动第二电机11,使得风扇叶10进行旋转,产生向上的空气流动,流动的空气通过筛网2缝隙可对上方的茶叶进行快速冷却,同时再启动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带动转动杆4转动,转动杆4转动时可带动两个偏心块12转动,两个偏心块12转动时,偏心块12突出的一块靠近筛网2时,会进行撞击筛网2,使得筛网2在固定杆5上进行振动,进而偏心块12持续转动可使得筛网2持续振动,将茶叶在筛网2上进行均摊,使得茶叶摊凉更加均匀。
实施例1
S1,选料,用每年4月5日之前每棵茶树的东边开始发芽的50苗鲜叶,其中茶树选择出土部直径15厘米以上的普洱茶古树,采摘必须是有梗有叶的二叶一芽;
S2,摊凉,将鲜叶采摘后,两小时内将茶叶放置在摊凉装置上进行摊凉;
S3,烘干,摊凉时间超过36小时后,用烘干机对摊凉后的茶叶进行梯度烘干,即第一梯段:烘干温度为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10%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第二梯段:烘干温度为45℃,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6%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小时;第三梯段:烘干温度为4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3%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然后立即将茶叶密封装箱。
实施例2
S1,选料,用每年4月5日之前每棵茶树的东边开始发芽的50苗鲜叶,其中茶树选择出土部直径15厘米以上的普洱茶古树,采摘必须是有梗有叶的二叶一芽;
S2,摊凉,将鲜叶采摘后,两小时内将茶叶放置在摊凉装置上进行摊凉;
S3,烘干,摊凉时间超过36小时后,用烘干机对摊凉后的茶叶进行梯度烘干,即第一梯段:烘干温度为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10%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第二梯段:烘干温度为4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6%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小时;第三梯段:烘干温度为3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3%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
实施例3
S1,选料,用每年4月5日之前每棵茶树的东边开始发芽的50苗鲜叶,其中茶树选择出土部直径15厘米以上的普洱茶古树,采摘必须是有梗有叶的二叶一芽;
S2,摊凉,将鲜叶采摘后,两小时内将茶叶放置在摊凉装置上进行摊凉;
S3,烘干,摊凉时间超过36小时后,用烘干机对摊凉后的茶叶进行梯度烘干,即第一梯段:烘干温度为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10%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第二梯段:烘干温度为35℃,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6%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小时;第三梯段:烘干温度为2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3%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
每年4月5日之前采摘是因为经过冬眠的第一批发芽的古茶树具有更香,更有茶气,茶树吸收水分较少,所以茶气保留最佳,加上一棵树只采50苗标准,可把茶气最先收纳在这50苗中,之后再通过摊凉和梯度烘干,可更加保证茶气保存更加持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料,用每年4月5日之前每棵茶树的东边开始发芽的50苗鲜叶;
S2,摊凉,将鲜叶采摘后,两小时内将茶叶放置在摊凉装置上进行摊凉;
S3,烘干,摊凉时间超过36小时后,用烘干机对摊凉后的茶叶进行梯度烘干,即第一梯段:烘干温度为20-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10%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第二梯段:烘干温度为20-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6%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小时;第三梯段:烘干温度为20-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3%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然后立即将茶叶密封装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其特征在于,S1中,茶树选择出土部直径15厘米以上的古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其特征在于,S1中,采摘必须是有梗有叶的二叶一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其特征在于,S1中,茶树为普洱茶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其特征在于,摊凉装置包括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固定杆(5),两个所述固定杆(5)上滑动连接有筛网(2),所述筛网(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挡环(6),每个所述固定杆(5)贯穿筛网(2)的侧壁,每个所述固定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每个所述固定杆(5)上套设有振动弹簧(9),每个所述振动弹簧(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筛网(2)和底板(3)的侧壁上,所述底板(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风扇叶(10),所述风扇叶(10)位于筛网(2)的下方,所述底板(3)的上侧设有振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机构包括侧板(7),所述侧板(7)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偏心轮块(12),所述偏心块(12)位于筛网(2)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其特征在于,S3中,用烘干机对摊凉后的茶叶进行梯度烘干中,需要对茶叶进行翻动,使得茶叶烘干均匀用烘干机对摊凉后的茶叶进行梯度烘干中,需要对茶叶进行翻动,使得茶叶烘干均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第一梯段:烘干温度为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10%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第二梯段:烘干温度为45℃,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6%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小时;第三梯段:烘干温度为4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3%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第一梯段:烘干温度为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10%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第二梯段:烘干温度为4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6%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小时;第三梯段:烘干温度为3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3%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第一梯段:烘干温度为5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10%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第二梯段:烘干温度为35℃,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6%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小时;第三梯段:烘干温度为20℃,使得茶叶的含水量烘干至3%后,使用摊凉装置进行用摊凉5小时。
CN202211185580.7A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 Pending CN1154288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5580.7A CN115428840A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5580.7A CN115428840A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8840A true CN115428840A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49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85580.7A Pending CN115428840A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2884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0303Y (zh) * 2005-11-30 2006-12-27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冷却贮叶槽
CN106974011A (zh) * 2017-05-18 2017-07-25 广安森林雨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白茶制备方法
CN107439714A (zh) * 2017-08-29 2017-12-08 贵州普定印象朵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古茶树绿茶的加工方法
CN209284190U (zh) * 2018-08-09 2019-08-23 湖南亮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生产用可防尘的摊凉平台设备
CN110279020A (zh) * 2019-08-02 2019-09-27 安徽栀子花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栀子花茶及其加工方法
CN213074297U (zh) * 2020-09-02 2021-04-30 浙江茶乾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性有机绿茶生产用摊凉装置
CN216164919U (zh) * 2021-11-17 2022-04-05 宁陵县月亮湾特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加工用萎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0303Y (zh) * 2005-11-30 2006-12-27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冷却贮叶槽
CN106974011A (zh) * 2017-05-18 2017-07-25 广安森林雨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白茶制备方法
CN107439714A (zh) * 2017-08-29 2017-12-08 贵州普定印象朵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古茶树绿茶的加工方法
CN209284190U (zh) * 2018-08-09 2019-08-23 湖南亮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生产用可防尘的摊凉平台设备
CN110279020A (zh) * 2019-08-02 2019-09-27 安徽栀子花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栀子花茶及其加工方法
CN213074297U (zh) * 2020-09-02 2021-04-30 浙江茶乾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性有机绿茶生产用摊凉装置
CN216164919U (zh) * 2021-11-17 2022-04-05 宁陵县月亮湾特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加工用萎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5281B (zh) 一种黑毛茶的加工方法
CN104304524B (zh) 一种乌龙茶的生产工艺
CN103988923B (zh) 一种清花香条型优质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1940243B (zh) 自动加压茶叶连续揉捻机
CN104957293A (zh) 一种青茶的加工方法
CN102578308A (zh) 一种茶叶的生产方法
CN102948502B (zh) 一种高山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CN101904460B (zh) 一种有机干桂花的制备方法及制品
CN103404626B (zh) 一种芽形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889220A (zh) 一种用陕南群体种茶树鲜叶制作白茶的方法
CN105432448A (zh) 一种白茶扦插基质
CN105341193A (zh) 一种普洱生茶晒青茶的制备方法
CN104872303A (zh) 一种川沐28号茶树品种鲜叶加工四川工夫红茶的方法
CN108402242A (zh) 一种老鹰茶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717273A (zh) 一种水稻种子催芽方法
CN109275733A (zh) 一种混合花香型六安瓜片雨前茶的制备工艺
CN115428840A (zh) 一种提升茶气的工艺做法
CN109924532B (zh) 一种去除烤烟蜡质层改善烟叶失水特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2986931A (zh) 一种高山乌龙茶的加工工艺
CN107242311A (zh) 一种安顺高原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7372925A (zh) 一种单丛条形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4186646A (zh) 用于空心李果实保鲜的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保鲜方法
KR101785022B1 (ko) 방풍잎차 제조방법
CN104186722A (zh) 一种使用渥堆工艺的条状乌龙茶生产方法
CN114982833A (zh) 一种甜果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