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1260A - 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81260A
CN115281260A CN202210970053.0A CN202210970053A CN115281260A CN 115281260 A CN115281260 A CN 115281260A CN 202210970053 A CN202210970053 A CN 202210970053A CN 115281260 A CN115281260 A CN 115281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w materials
parts
tea
heat
sie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7005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鹏
邓明明
徐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Yuansan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Yuansan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Yuansan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Yuansan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7005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812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81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12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袋装茶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料倒入至清水中进行清洗,并且在清洗后将其水分晾干备用;S2:将S1中原料中的绿茶、金银花、菊花和薄荷取出焙炒,并且在焙炒后取出对其进行粉碎过筛;S3:将S1中的部分原料通过机器将其切成小段后将其投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同时在粉碎时投入枸杞,这样可将剩余的原料进行处理;S4:将S2与S3中的原料进行混合并进行过筛,并对其放置到杀菌箱中对其进行灭菌处理;S5:将S4中处理好后的原料检验打包即可得到袋装茶。本发明采用绿茶、金银花和菊花三种茶作为主原料,并辅有薄荷、决明子等为辅料制备成清热去火的袋装茶。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袋装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袋装茶为一种成品茶,也叫茶包或袋泡茶,主要是将磨碎的茶爆乳一个滤纸作的小袋中,上面连着一条线,冲泡后可很容易的将残袋扔掉,由于这种泡法省事方便简单,使得袋装茶极受现代都市人士的欢迎,尤其是上班一族。
但是,在现在的生活条件下,人们很容易就会上火,上火会对人们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现在的袋装茶无法起到快速的去火效果。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
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将原料为绿茶、金银花、菊花、薄荷、决明子、鱼腥草、牡丹皮、柠檬、山楂、枸杞、柚子皮倒入至清水中进行清洗,并且在清洗后将其水分晾干备用;
S2:将S1中原料中的绿茶、金银花、菊花和薄荷取出焙炒,并且在焙炒后取出对其进行粉碎过筛;
S3:将S1中的决明子、鱼腥草、牡丹皮、柠檬、山楂和柚子皮通过机器将其切成小段后将其投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同时在粉碎时投入枸杞,这样可将剩余的原料进行处理;
S4:将S2与S3中的原料进行混合并进行过筛,并对其放置到杀菌箱中对其进行灭菌处理;
S5:将S4中处理好后的原料检验打包即可得到袋装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在步骤S2中其焙炒的时间至少为20min,且在焙炒需要对其水分进行检测,使得该原料中的水分高于0.3%。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在步骤S2中焙炒的温度至少为120℃,并且在过筛时使用40目筛网过筛处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在步骤S3中切成小段的长度为1-2cm,并且在粉碎机采用双辊粉碎进行粉碎。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在步骤S4中过筛时采用60目筛网进行过筛,并将过筛后的原料再次投入到烘干箱中进行烘干处理,此次烘干时间至少为30min,并且烘干温度为100℃。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在步骤S5中在对原料打包时需要对其进行称重,并保证每袋中的原料为4-6克。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该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绿茶3-8份、金银花4-6份、菊花3-6份、薄荷4-7份、决明子2-4份、鱼腥草3-5份、牡丹皮2-4份、柠檬1-2份、山楂2-3份、枸杞1-2份、柚子皮2-3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绿茶、金银花和菊花三种茶作为主原料,并辅有薄荷、决明子等为辅料制备成清热去火的袋装茶,该绿茶、金银花和菊花均具有很好的清热去火的功能,同时薄荷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长期服用还可以治疗胃溃疡、保护肝脏的目的;决明子具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鱼腥草具有镇痛、止血、止咳的等作用;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等作用;柠檬具有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山楂具有降低血压以及开胃的功能;枸杞具有生津止渴以及补肝明目的作用;柚子皮具有清热解毒以及消炎杀菌的作用,所以综上本发明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清热去火的功能,还可起到一定的保健功能,同时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一
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料为绿茶、金银花、菊花、薄荷、决明子、鱼腥草、牡丹皮、柠檬、山楂、枸杞、柚子皮倒入至清水中进行清洗,并且在清洗后将其水分晾干备用;
S2:将S1中原料中的绿茶、金银花、菊花和薄荷取出焙炒,并且在焙炒后取出对其进行粉碎过筛;
在步骤S2中其焙炒的时间至少为20min,且在焙炒需要对其水分进行检测,使得该原料中的水分高于0.3%;在步骤S2中焙炒的温度至少为120℃,并且在过筛时使用40目筛网过筛处理;
S3:将S1中的决明子、鱼腥草、牡丹皮、柠檬、山楂和柚子皮通过机器将其切成小段后将其投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同时在粉碎时投入枸杞,这样可将剩余的原料进行处理;
在步骤S3中切成小段的长度为1-2cm,并且在粉碎机采用双辊粉碎进行粉碎;
S4:将S2与S3中的原料进行混合并进行过筛,并对其放置到杀菌箱中对其进行灭菌处理;
在步骤S4中过筛时采用60目筛网进行过筛,并将过筛后的原料再次投入到烘干箱中进行烘干处理,此次烘干时间至少为30min,并且烘干温度为100℃;
S5:将S4中处理好后的原料检验打包即可得到袋装茶;
在步骤S5中在对原料打包时需要对其进行称重,并保证每袋中的原料为4-6克。
该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绿茶3份、金银花4份、菊花3份、薄荷4份、决明子2份、鱼腥草3份、牡丹皮2份、柠檬1份、山楂2份、枸杞1份、柚子皮2份。
实施例二
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料为绿茶、金银花、菊花、薄荷、决明子、鱼腥草、牡丹皮、柠檬、山楂、枸杞、柚子皮倒入至清水中进行清洗,并且在清洗后将其水分晾干备用;
S2:将S1中原料中的绿茶、金银花、菊花和薄荷取出焙炒,并且在焙炒后取出对其进行粉碎过筛;
在步骤S2中其焙炒的时间至少为20min,且在焙炒需要对其水分进行检测,使得该原料中的水分高于0.3%;在步骤S2中焙炒的温度至少为120℃,并且在过筛时使用40目筛网过筛处理;
S3:将S1中的决明子、鱼腥草、牡丹皮、柠檬、山楂和柚子皮通过机器将其切成小段后将其投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同时在粉碎时投入枸杞,这样可将剩余的原料进行处理;
在步骤S3中切成小段的长度为1-2cm,并且在粉碎机采用双辊粉碎进行粉碎;
S4:将S2与S3中的原料进行混合并进行过筛,并对其放置到杀菌箱中对其进行灭菌处理;
在步骤S4中过筛时采用60目筛网进行过筛,并将过筛后的原料再次投入到烘干箱中进行烘干处理,此次烘干时间至少为30min,并且烘干温度为100℃;
S5:将S4中处理好后的原料检验打包即可得到袋装茶;
在步骤S5中在对原料打包时需要对其进行称重,并保证每袋中的原料为4-6克。
该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绿茶5份、金银花5份、菊花4份、薄荷5份、决明子3份、鱼腥草4份、牡丹皮3份、柠檬1份、山楂2份、枸杞1份、柚子皮2份。
实施例三
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料为绿茶、金银花、菊花、薄荷、决明子、鱼腥草、牡丹皮、柠檬、山楂、枸杞、柚子皮倒入至清水中进行清洗,并且在清洗后将其水分晾干备用;
S2:将S1中原料中的绿茶、金银花、菊花和薄荷取出焙炒,并且在焙炒后取出对其进行粉碎过筛;
在步骤S2中其焙炒的时间至少为20min,且在焙炒需要对其水分进行检测,使得该原料中的水分高于0.3%;在步骤S2中焙炒的温度至少为120℃,并且在过筛时使用40目筛网过筛处理;
S3:将S1中的决明子、鱼腥草、牡丹皮、柠檬、山楂和柚子皮通过机器将其切成小段后将其投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同时在粉碎时投入枸杞,这样可将剩余的原料进行处理;
在步骤S3中切成小段的长度为1-2cm,并且在粉碎机采用双辊粉碎进行粉碎;
S4:将S2与S3中的原料进行混合并进行过筛,并对其放置到杀菌箱中对其进行灭菌处理;
在步骤S4中过筛时采用60目筛网进行过筛,并将过筛后的原料再次投入到烘干箱中进行烘干处理,此次烘干时间至少为30min,并且烘干温度为100℃;
S5:将S4中处理好后的原料检验打包即可得到袋装茶;
在步骤S5中在对原料打包时需要对其进行称重,并保证每袋中的原料为4-6克。
该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绿茶8份、金银花6份、菊花6份、薄荷7份、决明子4份、鱼腥草5份、牡丹皮4份、柠檬2份、山楂3份、枸杞2份、柚子皮3份。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通过下述试验进行阐述:
实施例采用本发明得到的袋装茶;
对比例一选用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保健袋装茶及其制备方法(公告号CN109965047A,公告日:2019—07—05)得到的袋装茶;
对比例二选用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减肥降压养生袋装茶及其制备方法(公告号CN106035860A,公告日:2016—10—26)得到的袋装茶;
实验方法如下:
取实施例、对比例一和对比例二的袋装茶,将其放在同样水温下进行浸泡,观察浸泡的颜色、同时选取40检测人员进行品茶,并将品茶后的口感以及所起到的效果记录到下表1与表2中;
表1:
Figure BDA0003796325410000051
Figure BDA0003796325410000061
表2:
Figure BDA0003796325410000062
综上所述,在相同时间以及相同的人员检测下,本发明的袋装茶具有高效的清热解毒以及降压降脂的功效,同时本发明采用绿茶、金银花和菊花三种茶作为主原料,并辅有薄荷、决明子等为辅料制备成清热去火的袋装茶,该绿茶、金银花和菊花均具有很好的清热去火的功能,同时薄荷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长期服用还可以治疗胃溃疡、保护肝脏的目的;决明子具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鱼腥草具有镇痛、止血、止咳的等作用;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等作用;柠檬具有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山楂具有降低血压以及开胃的功能;枸杞具有生津止渴以及补肝明目的作用;柚子皮具有清热解毒以及消炎杀菌的作用,所以综上本发明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清热去火的功能,还可起到一定的保健功能,同时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料为绿茶、金银花、菊花、薄荷、决明子、鱼腥草、牡丹皮、柠檬、山楂、枸杞、柚子皮倒入至清水中进行清洗,并且在清洗后将其水分晾干备用;
S2:将S1中原料中的绿茶、金银花、菊花和薄荷取出焙炒,并且在焙炒后取出对其进行粉碎过筛;
S3:将S1中的决明子、鱼腥草、牡丹皮、柠檬、山楂和柚子皮通过机器将其切成小段后将其投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同时在粉碎时投入枸杞,这样可将剩余的原料进行处理;
S4:将S2与S3中的原料进行混合并进行过筛,并对其放置到杀菌箱中对其进行灭菌处理;
S5:将S4中处理好后的原料检验打包即可得到袋装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2中其焙炒的时间至少为20min,且在焙炒需要对其水分进行检测,使得该原料中的水分高于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2中焙炒的温度至少为120℃,并且在过筛时使用40目筛网过筛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3中切成小段的长度为1-2cm,并且在粉碎机采用双辊粉碎进行粉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4中过筛时采用60目筛网进行过筛,并将过筛后的原料再次投入到烘干箱中进行烘干处理,此次烘干时间至少为30min,并且烘干温度为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5中在对原料打包时需要对其进行称重,并保证每袋中的原料为4-6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绿茶3-8份、金银花4-6份、菊花3-6份、薄荷4-7份、决明子2-4份、鱼腥草3-5份、牡丹皮2-4份、柠檬1-2份、山楂2-3份、枸杞1-2份、柚子皮2-3份。
CN202210970053.0A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2812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0053.0A CN115281260A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0053.0A CN115281260A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1260A true CN115281260A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29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70053.0A Pending CN115281260A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8126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8033A (zh) * 2004-07-07 2006-01-11 孙秀荣 一种保健茶
CN104222383A (zh) * 2014-08-27 2014-12-24 常熟市虞山绿茶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饮料
CN104431068A (zh) * 2014-11-19 2015-03-25 广德徽白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清热降火绿茶
CN108308321A (zh) * 2018-04-23 2018-07-24 合肥轩达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菊花山楂茶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8033A (zh) * 2004-07-07 2006-01-11 孙秀荣 一种保健茶
CN104222383A (zh) * 2014-08-27 2014-12-24 常熟市虞山绿茶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饮料
CN104431068A (zh) * 2014-11-19 2015-03-25 广德徽白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清热降火绿茶
CN108308321A (zh) * 2018-04-23 2018-07-24 合肥轩达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菊花山楂茶及其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全林: "图解养生茶", 中医古籍出版社, pages: 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3207B (zh) 一种青稞菊花茶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3889A (zh) 柿蒂葛花保健茶精的制作方法
CN106616756A (zh) 一种即食黑芝麻制品的制备方法
CN101292687B (zh) 一种橄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036013A (ko) 쌀가루의 제조방법
CN103749861B (zh) 一种滁菊明目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8364B (zh) 一种解酒保肝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81260A (zh) 一种具有清热去火功能的袋装茶制备方法
KR100840639B1 (ko) 귤피를 주원료로 한 음료용 차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795028A (zh) 一种袋泡溪黄草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73676A (zh) 一种诺丽果干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59025A (zh) 一种红曲银杏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4783A (zh) 一种减肥不反弹的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20307A (zh) 一种元宝枫茶饮料制备工艺及加工设备
CN110881549A (zh) 一种金银花人参保健凉茶的配制方法
JP2003289834A (ja) ノニ葉茶およびその抽出茶液
CN112167488A (zh) 一种火麻植物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KR100375916B1 (ko) 고본젤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165621A (zh) 一种鱼腥草薄荷组合物
CN108740240A (zh) 一种植物饮品的制备方法
KR20180115415A (ko) 기능성 쌍화탕 제조방법
KR102416816B1 (ko) 중금속이 제거된 침향 혼합차 제조방법
CN107467288A (zh) 积雪草苦蒿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38754A (zh) 一种护眼粉末油脂密蒙花茶
CN101184399A (zh) 一种灌木茶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