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62083A - 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62083A
CN115162083A CN202210940663.6A CN202210940663A CN115162083A CN 115162083 A CN115162083 A CN 115162083A CN 202210940663 A CN202210940663 A CN 202210940663A CN 115162083 A CN115162083 A CN 115162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mp
pier
main bridge
interchange
bridg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06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岳军
倪炼
王坚
邱贤君
梅枝颖
陈家坷
桑文强
黄浩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o Traffic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Yuyao Traffic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yao Traffic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Yuyao Traffic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09406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620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62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620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4Road crossings on different levels;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different lev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02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street systems, cross-sections ; Design for noise abatement, e.g. sunken roa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立交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包括第一主桥体、第二主桥体、匝道、第一桥墩和第二桥墩,所述第一主桥体的一端位于第一桥墩和第二桥墩上,所述第二主桥体位于第一桥墩上与第一主桥体连接,所述匝道位于第二桥墩上与第一主桥体连接,所述匝道的两侧均预设有第一支撑块,两所述第一支撑块上均设置有第一斜撑杆,所述第一斜撑杆的一端延伸到第二桥墩内,两所述第一斜撑杆上均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在第二桥墩内,两所述连接杆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二桥墩内转动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位于两齿条之间,所述齿轮分别与两齿条啮合。本申请具有减少匝道分流岔口处倾覆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立交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
背景技术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指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道路间通过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互通式立体交叉根据交叉处车流轨迹线的交叉方式和几何形状的不同。又可分为部分互通式、完全互通式和环形立交3种类型。城市立交、高速匝道等曲线桥梁多采用独柱现浇连续箱梁结构形式,该种桥梁的下部结构形式具有减少占地、增加视野和桥梁美观的优点。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载重车辆普遍存在超载现象,当超重的载重车在匝道分流岔口的边缘行驶时,导致独柱箱梁结构形式的匝道一侧受力,从而容易发生倾覆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匝道分流岔口处倾覆的可能,本申请提供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包括第一主桥体、第二主桥体、匝道、第一桥墩和第二桥墩,所述第一主桥体的一端位于第一桥墩和第二桥墩上,所述第二主桥体位于第一桥墩上与第一主桥体连接,所述匝道位于第二桥墩上与第一主桥体连接,所述匝道的两侧均预设有第一支撑块,两所述第一支撑块上均设置有第一斜撑杆,所述第一斜撑杆的一端延伸到第二桥墩内,两所述第一斜撑杆上均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在第二桥墩内,两所述连接杆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两所述连接杆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二桥墩内转动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位于两齿条之间,所述齿轮分别与两齿条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主桥体和匝道的端部均连接在第二桥墩上,第二桥墩对匝道和第一主桥体的连接处起到支撑的作用,匝道上的第一斜撑杆一端与匝道连接,另一端延伸到第二桥墩内,当匝道的侧边受到车辆的压力时,匝道的侧边压迫第一斜撑杆推动连接杆具有滑动的趋势,连接杆上的齿条通过齿轮将受到的推力传递给齿轮另一侧的齿条,使得另一侧的齿条受到朝向第二桥墩内部滑动的力,从而通过齿条和连接杆带动连另一侧的斜撑杆将匝道的连一侧拉紧,从而形成在承受车辆重力的一侧的斜撑杆对匝道进行支撑,另一侧的斜撑杆对匝道进行拉紧,从而减少匝道分流岔口倾覆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桥体上预设有两个第二支撑块,两所述第二支撑块上均设置有第二斜撑杆,所述第二斜撑杆远离第一主桥体上的一端铰接在与第二斜撑杆同一侧的连接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斜撑杆对第一主桥体进行支撑,以减少第一主桥体倾覆的可能,并且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分别与连接杆连接后,间接的将匝道与第一主桥体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匝道的抗倾覆能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桥墩同侧的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之间设置有稳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固杆的设置进一步的提高了匝道与第一主桥体之间的连接,并且稳固杆、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连接形成三角形支撑,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对匝道的支撑稳固效果,减少匝道倾覆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第一斜撑杆包括螺纹杆和两个螺纹套筒,所述螺纹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两所述螺纹套筒分别螺纹连接在螺纹杆的两端,所述第二斜撑杆与第一斜撑杆同等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纹杆即可调节螺纹杆的两端在两螺纹套筒内的长度,从而根据实际所需将两螺纹套筒连接紧固,提高匝道连接的稳固性,提高了结构的适用性,并且调节方便快捷,以便于对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的安装。
可选的,所述第二桥墩内开设有放置槽,所述齿条位于放置槽内,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一斜撑杆的端部设置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上设置有用于驱使齿条朝向第一桥墩外滑动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抵接板连接,另一端与放置槽的侧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的端部上的抵接板通过弹簧与放置槽的侧壁抵接,弹簧对连接杆预设一定的预应力,从而使得第一斜撑杆形成对匝道一定的支撑预应力,从而提高了对匝道的支撑能力,并且减少了连接杆轻易滑动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匝道靠近第一主桥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插接块,所述第一主桥体靠近匝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插接块,所述第二桥墩的顶部开设有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块和第二插接块均插接在插接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匝道端部的第一插接块和第一主桥体上的第二插接块插接到插接槽中,从而实现了对匝道和第一主桥体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插接块和第二插接块相互靠近的侧面均设置为第一齿形面,所述第一插接块上的第一齿形面与第二插接块上的第一齿形面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接块和第二插接块上的第一齿形面相啮合,从而提高了第一插接块与第二插接块插接在插接槽中后的连接效果,减少了第一插接块相对而插接块转动的可能,进一步的减少了匝道在分流岔口处倾覆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插接槽的底壁上开设有齿形槽,所述第一插接块和第二插接块靠近插接槽底壁的底面均设置为第二齿形面,所述第二齿形面与齿形槽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接块和第二插接块底部的第二齿形面与插接槽底壁上的插接槽啮合,从而进一步的减少了插接块在插接槽内轻微转动的可能,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匝道分流岔口处的抗倾覆能力。
可选的,所述第二桥墩上预设有两限位板,两所述限位板位于插接槽的两侧,所述匝道和第一主桥体的端部均开设有两限位槽,所述匝道和第一主桥体上相邻的两限位槽连通,所述限位块插接在匝道和第一主桥体连通的限位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插接在匝道和第一主桥体连通的限位槽中,两限位块不仅提高了匝道和第一主桥体与第二桥墩的连接稳固性,并且减少了匝道在连接处侧翻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第一主桥体和匝道的端部均连接在第二桥墩上,第二桥墩对匝道和第一主桥体的连接处起到支撑的作用,匝道上的第一斜撑杆一端与匝道连接,另一端延伸到第二桥墩内,当匝道的侧边受到车辆的压力时,匝道的侧边压迫第一斜撑杆推动连接杆具有滑动的趋势,连接杆上的齿条通过齿轮将受到的推力传递给齿轮另一侧的齿条,使得另一侧的齿条受到朝向第二桥墩内部滑动的力,从而通过齿条和连接杆带动连另一侧的斜撑杆将匝道的连一侧拉紧,从而形成在承受车辆重力的一侧的斜撑杆对匝道进行支撑,另一侧的斜撑杆对匝道进行拉紧,从而减少匝道分流岔口倾覆的可能;
转动螺纹杆即可调节螺纹杆的两端在两螺纹套筒内的长度,从而根据实际所需将两螺纹套筒连接紧固,提高匝道连接的稳固性,提高了结构的适用性,并且调节方便快捷,以便于对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桥墩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匝道、第一主桥体与第二桥墩连接处的爆炸视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主桥体;2、第二主桥体;3、匝道;4、第一桥墩;5、第二桥墩;6、第一支撑块;7、第一斜撑杆;71、螺纹套筒;72、螺纹杆;8、连接杆;9、齿条;10、齿轮;11、第二支撑块;12、第二斜撑杆;13、稳固杆;14、放置槽;15、抵接板;16、弹簧;17、第一插接块;18、第二插接块;19、插接槽;20、第一齿形面;21、齿形槽;22、第二齿形面;23、限位板;24、限位槽;25、连通槽;26、铰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参照图1,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包括第一主桥体1、第二主桥体2、匝道3、第一桥墩4和第二桥墩5,第一主桥体1、第二主桥体2和匝道3均为箱梁结构,第一主桥体1的一端位于第一桥墩4和第二桥墩5上,第二主桥体2位于第一桥墩4上与第一主桥体1连接,第二主桥体2的端部固定在第一桥墩4的中部与第一主桥体1连接,第二主桥体2和第二桥墩5之间的连接方式与匝道3和第二桥墩5之间的连接方式同等设置,匝道3的一端位于第二桥墩5的中部与第一主桥体1连接。
参照图2、图3和图4,匝道3靠近端部的两侧均预设有第一支撑块6,第一支撑块6预先浇筑在匝道3内,第一支撑块6为钢构件,两个第一支撑块6上均铰接有第一斜撑杆7,第二桥墩5的两侧均开设有连通槽25,第一斜撑杆7的一端插入与第一斜撑杆7同一侧的连通槽25内,并延伸到第二桥墩5内,两个第一斜撑杆7上均铰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滑动连接在第二桥墩5内,连接杆8的滑动方向沿水平方向,两连接杆8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第二桥墩5内开设有放置槽14,连接杆8滑动连接在放置槽14内,两连接杆8相对的一侧均焊接固定有齿条9,齿条9位于放置槽14内,第二桥墩5内转动连接有齿轮10,齿轮10位于两齿条9之间,齿轮10分别与两齿条9啮合。
当匝道3的侧边受到车辆的压力时,匝道3的侧边压迫第一斜撑杆7推动连接杆8具有滑动的趋势,连接杆8上的齿条9通过齿轮10将受到的推力传递给齿轮10另一侧的齿条9,使得另一侧的齿条9受到朝向第二桥墩5内部滑动的力,从而通过齿条9和连接杆8带动连另一侧的斜撑杆将匝道3的连一侧拉紧,以减少匝道3分流岔口倾覆的可能。
参照图2、图3和图4,第一主桥体1靠近匝道3的一端预设有两个第二支撑块11,两个第二支撑块11预先浇筑在第一主桥体1内,两个第二支撑块11上均铰接有第二斜撑杆12,第一斜撑杆7远离第一支撑块6的一端焊接固定有铰接块26,第二斜撑杆12远离第一主桥体1上的一端焊接固定在与第二斜撑杆12同一侧的铰接块26上。第一桥墩4同侧的第一支撑块6与第二支撑块11之间焊接固定有稳固杆13。
第二斜撑杆12对第一主桥体1进行支撑,以减少第一主桥体1倾覆的可能,并且稳固杆13、第一斜撑杆7和第二斜撑杆12连接形成三角形支撑,间接的将匝道3与第一主桥体1连接,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对匝道3的支撑稳固效果,减少匝道3倾覆的可能。
参照图2,第一斜撑杆7包括螺纹杆72和两个螺纹套筒71,螺纹杆72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两螺纹套筒71分别螺纹连接在螺纹杆72的两端,螺纹杆72一端的螺纹套筒71铰接在第一支撑块6上,另一端的螺纹套筒71焊接固定在铰接块26上,第二斜撑杆12与第一斜撑杆7同等设置。转动螺纹杆72即可调节螺纹杆72的两端在两螺纹套筒71内的长度,从而根据实际所需将两螺纹套筒71连接紧固,提高匝道3连接的稳固性,提高了结构的适用性,并且调节方便快捷,以便于对第一斜撑杆7和第二斜撑杆12的安装。
参照图2,连接杆8远离第一斜撑杆7的端部焊接固定有抵接板15,抵接板15上焊接固定有用于驱使齿条9朝向第一桥墩4外滑动的弹簧16,弹簧16的一端与抵接板15焊接固定,另一端与放置槽14的侧壁抵接,弹簧16处于压缩状态。连接杆8的端部上的抵接板15通过弹簧16与放置槽14的侧壁抵接,弹簧16对连接杆8预设一定的预应力,从而使得第一斜撑杆7形成对匝道3一定的支撑预应力,从而提高了对匝道3的支撑能力,并且减少了连接杆8轻易滑动的可能。
参照图3,匝道3靠近第一主桥体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一插接块17,第一插接块17位于匝道3的底部,第一主桥体1靠近匝道3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插接块18,第二插接块18位于第一主桥体1的底部,第二桥墩5的顶部开设有插接槽19,第一插接块17和第二插接块18均插接在插接槽19中,当第一插接块17和第二插接块18均插接在插接槽19中时,匝道3的端部与第一主桥体1的端部抵接,匝道3与第一主桥体1之间将预留出得到钢筋焊接固定在一起再做填缝处理,从而实现对匝道3和第一主桥体1的连接。
参照图3和图5,第一插接块17和第二插接块18相互靠近的侧面均一体成型为第一齿形面20,第一插接块17上的第一齿形面20与第二插接块18上的第一齿形面20啮合,第一齿形面20的齿槽长度方向沿水平方方向。插接槽19的底壁上开设有齿形槽21,第一插接块17和第二插接块18靠近插接槽19底壁的底面均设置为第二齿形面22,第二齿形面22与齿形槽21啮合,齿形槽21的齿槽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主桥体1的长度方向。第一插接块17和第二插接块18上的第一齿形面20相啮合,第一插接块17和第二插接块18底部的第二齿形面22与插接槽19底壁上的插接槽19啮合,提高了第一插接块17与第二插接块18插接在插接槽19中后的连接效果,减少了插接块在插接槽19内轻微转动的可能,进一步的减少了匝道3在分流岔口处倾覆的可能。
参照图3,第二桥墩5上预设有两限位板23,两限位板23为T形刚板,限位板23的一端预先浇筑在第二桥墩5上,两限位板23位于插接槽19的两侧,匝道3和第一主桥体1的端部均开设有两限位槽24,限位槽24的顶部预先浇筑有顶块,以提高限位板23的支撑能力,匝道3和第一主桥体1上相邻的两限位槽24连通,限位块的宽度等于匝道3和第一主桥体1上相邻两限位槽24连通的长度,限位块插接在匝道3和第一主桥体1连通的限位槽24中。两限位块不仅提高了匝道3和第一主桥体1与第二桥墩5的连接稳固性,并且减少了匝道3在连接处侧翻的可能。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匝道3和第一主桥体1端部的第一插接块17和第二插接块18均插接在第二桥墩5的插接槽19内,匝道3上的第一斜撑杆7一端与匝道3连接,另一端延伸到第二桥墩5内,当匝道3的侧边受到车辆的压力时,匝道3的侧边压迫第一斜撑杆7推动连接杆8具有滑动的趋势,连接杆8上的齿条9通过齿轮10将受到的推力传递给齿轮10另一侧的齿条9,使得另一侧的齿条9受到朝向第二桥墩5内部滑动的力,从而通过齿条9和连接杆8带动连另一侧的斜撑杆将匝道3的连一侧拉紧,从而形成在承受车辆重力的一侧的斜撑杆对匝道3进行支撑,另一侧的斜撑杆对匝道3进行拉紧,从而减少匝道3分流岔口倾覆的可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包括第一主桥体(1)、第二主桥体(2)、匝道(3)、第一桥墩(4)和第二桥墩(5),所述第一主桥体(1)的一端位于第一桥墩(4)和第二桥墩(5)上,所述第二主桥体(2)位于第一桥墩(4)上与第一主桥体(1)连接,所述匝道(3)位于第二桥墩(5)上与第一主桥体(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匝道(3)的两侧均预设有第一支撑块(6),两所述第一支撑块(6)上均设置有第一斜撑杆(7),所述第一斜撑杆(7)的一端延伸到第二桥墩(5)内,两所述第一斜撑杆(7)上均铰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滑动连接在第二桥墩(5)内,两所述连接杆(8)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两所述连接杆(8)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齿条(9),所述第二桥墩(5)内转动设置有齿轮(10),所述齿轮(10)位于两齿条(9)之间,所述齿轮(10)分别与两齿条(9)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桥体(1)上预设有两个第二支撑块(11),两所述第二支撑块(11)上均设置有第二斜撑杆(12),所述第二斜撑杆(12)远离第一主桥体(1)上的一端铰接在与第二斜撑杆(12)同一侧的连接杆(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墩(4)同侧的第一支撑块(6)与第二支撑块(11)之间设置有稳固杆(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杆(7)包括螺纹杆(72)和两个螺纹套筒(71),所述螺纹杆(72)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两所述螺纹套筒(71)分别螺纹连接在螺纹杆(72)的两端,所述第二斜撑杆(12)与第一斜撑杆(7)同等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桥墩(5)内开设有放置槽(14),所述齿条(9)位于放置槽(14)内,所述连接杆(8)远离第一斜撑杆(7)的端部设置有抵接板(15),所述抵接板(15)上设置有用于驱使齿条(9)朝向第一桥墩(4)外滑动的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一端与抵接板(15)连接,另一端与放置槽(14)的侧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匝道(3)靠近第一主桥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插接块(17),所述第一主桥体(1)靠近匝道(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插接块(18),所述第二桥墩(5)的顶部开设有插接槽(19),所述第一插接块(17)和第二插接块(18)均插接在插接槽(19)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块(17)和第二插接块(18)相互靠近的侧面均设置为第一齿形面(20),所述第一插接块(17)上的第一齿形面(20)与第二插接块(18)上的第一齿形面(20)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19)的底壁上开设有齿形槽(21),所述第一插接块(17)和第二插接块(18)靠近插接槽(19)底壁的底面均设置为第二齿形面(22),所述第二齿形面(22)与齿形槽(21)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桥墩(5)上预设有两限位板(23),两所述限位板(23)位于插接槽(19)的两侧,所述匝道(3)和第一主桥体(1)的端部均开设有两限位槽(24),所述匝道(3)和第一主桥体(1)上相邻的两限位槽(24)连通,所述限位块插接在匝道(3)和第一主桥体(1)连通的限位槽(24)中。
CN202210940663.6A 2022-08-06 2022-08-06 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 Pending CN1151620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0663.6A CN115162083A (zh) 2022-08-06 2022-08-06 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0663.6A CN115162083A (zh) 2022-08-06 2022-08-06 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62083A true CN115162083A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80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0663.6A Pending CN115162083A (zh) 2022-08-06 2022-08-06 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62083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51663B1 (ko) * 2005-09-06 2006-12-01 선영선 트러스 교량의 횡진동 저감 및 교량인상시 전도방지용보강장치
CN106012874A (zh) * 2016-07-25 2016-10-12 东南大学 一种独柱墩梁桥抗倾覆加固支撑装置
CN206090335U (zh) * 2016-10-19 2017-04-12 杨航 新型桥梁加固装置
CN212077602U (zh) * 2020-01-14 2020-12-04 李文汇 一种新型桥梁钢结构支撑墩
CN112342897A (zh) * 2020-10-30 2021-02-09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桥梁桥墩抗倾覆结构
CN112342940A (zh) * 2020-11-05 2021-02-09 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混组合梁桥面加固装置
CN215482255U (zh) * 2021-05-26 2022-01-11 泉州市华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桥梁承托固定结构
CN113981804A (zh) * 2021-11-04 2022-01-28 张书文 一种桥梁锁定机构
CN114703740A (zh) * 2022-03-24 2022-07-05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抗倾覆装置及桥梁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51663B1 (ko) * 2005-09-06 2006-12-01 선영선 트러스 교량의 횡진동 저감 및 교량인상시 전도방지용보강장치
CN106012874A (zh) * 2016-07-25 2016-10-12 东南大学 一种独柱墩梁桥抗倾覆加固支撑装置
CN206090335U (zh) * 2016-10-19 2017-04-12 杨航 新型桥梁加固装置
CN212077602U (zh) * 2020-01-14 2020-12-04 李文汇 一种新型桥梁钢结构支撑墩
CN112342897A (zh) * 2020-10-30 2021-02-09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桥梁桥墩抗倾覆结构
CN112342940A (zh) * 2020-11-05 2021-02-09 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混组合梁桥面加固装置
CN215482255U (zh) * 2021-05-26 2022-01-11 泉州市华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桥梁承托固定结构
CN113981804A (zh) * 2021-11-04 2022-01-28 张书文 一种桥梁锁定机构
CN114703740A (zh) * 2022-03-24 2022-07-05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抗倾覆装置及桥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28770U (zh) 一种用于防治桥头跳车的支撑结构
US20070160420A1 (en) Traffic lane separation unit, component member thereof, and mobile traffic lane separation device
CN113352045B (zh) 一种市政交通隔离护栏制作装配辅助工装
CN110607751B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线型调整系统及其调整方法
CN115162083A (zh) 一种互通式立交环线匝道分流岔口防倾覆结构
CN114318967B (zh) 一种大坡度简支桥梁无砟轨道齿轨连接系统
CN103147407B (zh) 可实现移动模架主梁在水平面内转动的推进小车
CN100430556C (zh) 组合式多功能钢架
CN212052363U (zh) 一种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
CN212247908U (zh) 一种用于高架桥梁的防倾覆加固结构
CN203238530U (zh) 一种连续梁拱组合结构
CN201268557Y (zh) 装配式无轨龙门吊车
CN211006471U (zh) 一种可调节的市政护栏
CN214089473U (zh) 公路桥梁防撞墙用移动平台
CN213625188U (zh) 一种用于桥梁抗倾覆用的限位装置
CN211645931U (zh) 一种可移动折叠天桥
CN203284707U (zh) 一种装配式立体城市道路系统
CN108729376B (zh) 一种适用于道路和桥梁的限高设备
CN204728191U (zh) 一种便携式钢板桥
CN204728190U (zh) 一种便携式钢桥
CN113463973A (zh) 一种市政公路工程使用的移动式护栏
CN110747731A (zh) 防侧翻锁固式金属支座
CN2560670Y (zh) 装配式梳型桥梁伸缩装置
CN217266986U (zh) 一种道路桥梁裂缝修复固定结构
CN221052278U (zh) 一种新型道桥路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