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5422A - 检查方法、以及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和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查方法、以及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和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5422A
CN115135422A CN202180015006.4A CN202180015006A CN115135422A CN 115135422 A CN115135422 A CN 115135422A CN 202180015006 A CN202180015006 A CN 202180015006A CN 115135422 A CN115135422 A CN 115135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battery
coating
laminate
bonding surfac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50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泽侑造
佐藤雅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e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on Corp filed Critical Ze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135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54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01M50/461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with adhesive layer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32B37/1284Application of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41/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lamination processes; Safety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0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 B32B37/2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involving the assembly of continuous webs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技术,其能够在通过粘接材料使电池构件彼此贴合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时,高精度地确定涂敷不良部分,从而充分抑制贴合不良。本发明的检查方法为在经由将涂料涂敷于电极和间隔件中的至少一者的贴合面的工序、以及将贴合面上的涂料干燥来形成粘接材料的工序从而在上述贴合面形成上述干燥材料时使用的检查方法。在该检查方法中,在形成粘接材料的工序之前,通过激光位移计测定涂敷有涂料的贴合面的位移,从而确定涂敷不良部分。

Description

检查方法、以及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和二次电池的 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查电池构件表面的粘接材料的涂敷不良的方法、以及经过该检查制造二次电池用层叠体和二次电池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的体积小、重量轻、且能量密度高,还具有能够反复充放电的特性,使用于广泛的用途。而且,二次电池通常具有正极、负极、以及隔离正极与负极来防止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短路的间隔件等电池构件。
在此,在二次电池的制造过程中,使浸渍到电解液之前的电极与间隔件压接而制成层叠体(下面有时称为“二次电池用层叠体”),根据需要切割成期望的尺寸、或者进行层叠、折叠或卷绕。但是,在进行该切割、层叠、折叠或卷绕时,有时压接的电极与间隔件发生错位等,导致不良的产生、生产率的降低这样的问题。
因此,近年来,正在研究通过使用在表面具有含有粘结材料的粘接材料的电池构件来使电池构件彼此良好地贴合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含有规定的热塑性聚合物的涂料涂敷于间隔件,干燥涂膜以除去涂敷液中的溶剂,从而制作在表面具有粘接材料的间隔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702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在通过粘接材料使电池构件彼此贴合时,存在由于涂料的涂敷不良而意外地未形成有粘接材料的部分(涂敷不良部分)的情况。为了确定这样的涂敷不良部分、抑制电池构件彼此的贴合不良,有时在贴合前,利用CCD相机等对通过干燥形成粘接材料的贴合面进行检查。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检查方法中,需要进一步高精度地确定涂敷不良部分。特别是近年来,为了降低二次电池的内阻来提高电池特性,尝试减少可成为电阻成分的粘接材料的形成量。然而,本发明人研究发现,当为了减少粘接材料的形成量而减少涂料的使用量时,干燥后形成的粘接材料会填埋在贴合面的凹凸中等,导致上述现有技术的检查方法难以确定涂敷不良部分。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技术,其在通过粘接材料使电池构件彼此贴合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时,能够高精度地确定涂敷不良部分,从而充分抑制贴合不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本发明人在通过粘接材料使电池构件彼此贴合的层叠体的制造过程中,着眼于涂敷在贴合面的干燥前的涂料,而非作为以往的检查对象的经过干燥而形成的粘接材料。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人新发现,通过利用激光位移计测定涂敷有涂料的进行干燥前的贴合面的位移,能够提高涂敷不良部分的确定精度,以至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检查方法在经由将包含粘结材料和溶剂的涂料涂敷于电极和间隔件中的至少一者的贴合面的工序、以及将涂敷在上述贴合面的上述涂料干燥来形成粘接材料的工序从而在上述贴合面形成上述粘接材料时使用,该检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在形成上述粘接材料的工序之前,通过激光位移计测定涂敷有上述涂料的上述贴合面的位移来确定涂敷不良部分的工序。
与干燥后形成的粘接材料相比,干燥前的涂料从贴合面起的位移(高度)容易变大经过干燥而除去的溶剂份。因此,在干燥前通过激光位移计测定涂敷有涂料的贴合面的位移,由此,涂敷部分与涂敷不良部分的位移的差变得明确,能够高精度地确定涂敷不良部分。即,如果实施这样的检查,假若在涂敷不良部分大量产生的情况下,则能够使生产线立即停止,查明产生涂敷不良部分的原因(涂敷喷嘴的堵塞等),迅速地采取消除该原因的措施。其结果是,能够降低电极与间隔件的贴合不良的产生比例。
另外,在本发明的检查方法中,在涂敷上述涂料的工序中,优选从上述贴合面起的上述涂料的平均高度为2μm以上且150μm以下。如果涂敷在贴合面的涂料的平均高度在上述范围内,则涂敷部分与涂敷不良部分的位移的差变得进一步明确,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涂敷不良部分的确定精度。另外,能够提高涂料的干燥效率。
此外,在本发明中,涂料的“从贴合面起的涂料的平均高度”能够作为通过激光位移计等测定的任意的1000处的涂料的高度的平均值来计算得出。
在此,在本发明的检查方法中,在形成上述粘接材料的工序中,优选上述粘接材料形成为点(dot)状,形成为上述点状的上述粘接材料的平均直径为5μm以上且300μm以下。如果涂敷在贴合面的点状的粘接材料的平均直径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良好地贴合电极与间隔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形成为点状的粘接材料的平均直径”能够作为由激光显微镜等的观察得到的贴合面的俯视图像中的任意的1000个点的最大直径(将一个点的外缘上的两处连接的线段的长度中的最大长度)的平均值来计算得出。
而且,在本发明的检查方法中,在涂敷上述涂料的工序中,优选上述涂料的固体成分浓度为20质量%以下。固体成分浓度为20质量%以下的涂料的粘度不会过高、操作性优异。因此,能够充分抑制涂敷不良部分的产生,降低电极与间隔件的贴合不良的产生比例。
在此,在本发明的检查方法中,在涂敷上述涂料的工序中,优选通过喷墨法进行上述涂敷。喷墨法的涂敷涂料的形状(涂敷形状)的自由度优异,并且,如果通过喷墨法进行涂料的涂敷,则能够充分确保层叠体的生产率。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是将电极与间隔件贴合而成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上述的任一检查方法进行检查的工序;以及在进行上述检查之后,通过形成有上述粘接材料的上述贴合面贴合上述电极与上述间隔件的工序。如果按照上述的检查方法实施检查,假若在涂敷不良部分大量产生的情况下,则能够使生产线立即停止,迅速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其结果是,能够降低电极与间隔件的贴合不良的产生比例,高效地制造层叠体。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将电极与间隔件贴合而成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上述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制造上述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工序;以及使用上述二次电池用层叠体和电解液组装二次电池的工序。按照上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层叠体可降低电极与间隔件的贴合不良的产生比例,因此,如果使用该层叠体,则能够高效地制造电池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检查方法,在通过粘接材料使电池构件彼此贴合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时,能够高精度地确定涂敷不良部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能够降低电极与间隔件的贴合不良的产生比例,高效地制造二次电池用层叠体。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能够高效地制造电池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涂料的涂覆图案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此,本发明的检查方法在将电极(正极和/或负极)与间隔件贴合来制造二次电池用层叠体时,能够用于确定电极和/或间隔件的贴合面的涂敷不良部分。
此外,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是经过按照上述的本发明的检查方法的检查来制造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方法,能够特别适合用于连续制造二次电池用层叠体时。
而且,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能够在使用按照上述的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制作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来制造非水系二次电池(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时使用。
(检查方法)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检查方法在制造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过程中使用。具体地,实施本发明的检查方法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过程至少包括:
在电极和间隔件中的至少一者的贴合面涂敷包含粘结材料和溶剂的涂料的工序(涂敷工序);
在上述涂敷工序后,通过激光位移计测定涂敷有涂料的贴合面的位移,确定涂敷不良部分的工序(检查工序);
在上述检查工序后,将涂敷在贴合面的涂料干燥来形成粘接材料的工序(干燥工序);以及
在上述干燥工序后,通过形成有粘接材料的贴合面贴合电极与间隔件的工序(贴合工序)。
在实施涂敷工序、干燥工序、以及贴合工序的层叠体的制造过程中,如果在干燥工序之前,实施通过激光位移计测定贴合面的位移的检查工序,能够高精度地确定涂敷不良部分。因此,能够抑制电极与间隔件的贴合不良的产生,高效地制造层叠体。
此外,根据这样的制造过程,能够通过在一条生产线实施涂敷工序、检查工序、干燥工序、以及贴合工序的流水线(in-line)生产来制造层叠体。因此,也不会产生在以往的制造过程中为了转移电池构件而进行的卷绕、切割而导致的粘接材料的脱落、粘连这样的问题。
<二次电池用层叠体>
层叠体是通过贴合面将电极与间隔件贴合而成的。在此,与间隔件贴合而构成层叠体的电极可以仅是正极,也可以仅是负极,还可以是正极和负极这两者。此外,在将正极和负极这两者与间隔件贴合而形成层叠体的情况下,层叠体所具有的正极、负极以及间隔件各自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
即,层叠体的结构可以是下述(1)~(6)中的任一个。
(1)正极/间隔件
(2)负极/间隔件
(3)正极/间隔件/负极
(4)正极/间隔件/负极/间隔件
(5)间隔件/正极/间隔件/负极
(6)多个正极和负极通过间隔件交替层叠的结构(例如“间隔件/负极/间隔件/正极/间隔件/负极……/间隔件/正极”等)
另外,具有多个电极和/或间隔件的层叠体能够通过例如反复实施上述的涂敷工序、检查工序、干燥工序、以及贴合工序来制造。
<电极>
在此,作为电极,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由在集流体的一面或两面形成电极复合材料层而成的电极基材形成的电极、或者在电极基材的电极复合材料层上进一步形成多孔膜层而成的电极。
此外,作为集流体、电极复合材料层、以及多孔膜层,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13-145763号公报所记载的集流体、电极复合材料层、以及多孔膜层等可在二次电池的领域中使用的任意的集流体、电极复合材料层、以及多孔膜层。在此,多孔膜层是指例如在日本特开2013-14576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包含非导电性颗粒的层。
而且,用于制造层叠体的电极可以卷绕成卷状,也可以预先进行切割。
此外,电极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0μm以上且250μm以下。
<间隔件>
此外,作为间隔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由间隔件基材形成的间隔件、或者在间隔件基材的一面或两面形成多孔膜层而成的间隔件。
另外,作为间隔件基材和多孔膜层,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12-204303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145763号公报所记载的间隔件基材和多孔膜层等可在二次电池的领域中使用的任意的间隔件基材和多孔膜层。
而且,用于制造层叠体的间隔件可以卷绕成卷状,也可以预先进行切割。其中,从高效地连续制造层叠体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卷绕成卷状的间隔件。
在此,间隔件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μm以上且30μm以下。
<涂敷工序>
在涂敷工序中,在电极和/或间隔件的贴合面涂敷涂料。
<<涂料>>
涂料是通过在贴合面上被干燥而能够形成粘接材料的成分。而且,涂料包含粘结材料和溶剂,任意地包含非导电性颗粒等粘结材料和溶剂以外的成分。
[粘结材料]
作为粘结材料,只要能够粘接电极与间隔件且不阻碍电池反应,就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可在二次电池的领域中使用的任意的粘结材料。其中,从良好地粘接电极与间隔件的观点出发,作为粘结材料,尤其优选使用由聚合物形成的粘结材料。另外,构成粘结材料的聚合物可以仅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在此,作为可用作粘结材料的聚合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共聚物等氟系聚合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等共轭二烯系聚合物;共轭二烯系聚合物的氢化物;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单元的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聚乙烯醇(PVA)等聚乙烯醇系聚合物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
而且,由聚合物形成的粘结材料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颗粒状,也可以是非颗粒状,还可以是颗粒状与非颗粒状的组合。
另外,在由聚合物形成的粘结材料为颗粒状的情况下,该颗粒状的粘结材料可以是由单一聚合物形成的单相结构的颗粒,也可以是由彼此不同的两种以上的聚合物物理或化学地结合而形成的异相结构的颗粒。在此,作为异相结构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球状颗粒的中心部(核部)和外壳部(壳部)由不同的聚合物形成的核壳结构、作为两种以上的聚合物并置的结构的并排结构等。另外,在本发明中,“核壳结构”除了包含壳部完全覆盖核部的外表面的结构以外,还包含壳部部分覆盖核部的外表面的结构。而且,在本发明中,即使外观上看起来核部的外表面被壳部完全覆盖,但只有形成有连通壳部的内外的孔,就是其壳部部分覆盖核部的外表面的壳部。
此外,在由聚合物形成的粘结材料为颗粒状的情况下,该颗粒状的粘结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0.1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8μm以上,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8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μm以下。如果颗粒状的粘结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1μm以上,则能够提高电极与间隔件的粘接力。此外,如果颗粒状的粘结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则能够提高使用层叠体制作的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另外,在本发明中,“体积平均粒径”是指在通过激光衍射法测定的体积基准粒径分布中从小粒径侧起开始计算的累计体积为50%的粒径。
进而,在颗粒状的粘结材料包含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的情况下,该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0.1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μm以上,优选为8μm以下,更优选为6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μm以下。如果由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形成的粘结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1μm以上,则能够提高电极与间隔件的粘接力。此外,如果由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形成的粘结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为8μm以下,则能够提高使用层叠体制作的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此外,在颗粒状的粘结材料包含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的情况下,该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的核部的直径相对于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的体积平均粒径100%,优选为5%以上且小于100%,更优选为10%以上且小于100%,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且小于100%。如果核部的直径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即使在被供给到贴合面并干燥后,也能够良好地保持颗粒形状,将电极与间隔件良好地粘接。
进而,在粘结材料由聚合物形成的情况下,构成粘结材料的聚合物优选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以下的低Tg聚合物。如果构成粘结材料的聚合物含有低Tg聚合物,则能够提高电极与间隔件的粘接力。另外,低Tg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20℃以上。
在此,在本发明中,玻璃化转变温度能够使用差示热分析测定装置以下述的步骤进行测定。
首先,使用差示热分析测定装置(精工电子纳米技术有限公司制,产品名称为“EXSTAR DSC6220”),在铝盘称量10mg的作为干燥的测定试样的聚合物,使用空的铝盘作为对照,在-120℃~200℃的测定温度范围、10℃/分钟的升温速度在常温常湿下测定DSC曲线。在该升温过程中,作为微分信号(DDSC)成为0.05mW/分钟/mg以上的DSC曲线的吸热峰即将出现前的基线与在吸热峰后最先出现的拐点处的DSC曲线的切线的交点,能够求出玻璃化转变温度。
另外,在聚合物具有后述的核壳结构、使用核部的聚合物或壳部的聚合物作为测定试样的情况下,对于核部的聚合物和壳部的聚合物,通过使用在制备各聚合物时使用的单体组合物,以与该聚合物的聚合条件同样的聚合条件,分别制作成为测定试样的包含聚合物的水分散液,干燥该水分散液,从而能够得到作为测定试样的聚合物。
另外,在粘结材料包含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的情况下,该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优选壳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核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如果壳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核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能够防止电池构件彼此的粘接后的颗粒状聚合物彼此的熔接,抑制电阻的增加。
而且,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的核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40℃以上且20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上且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且70℃以下。如果核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则能够通过粘接材料使电池构件彼此更牢固地粘接。此外,如果核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以下,则能够确保颗粒状聚合物的聚合稳定性。
此外,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的壳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优选为130℃以下,更优选为120℃以下。如果壳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以上,则即使在被供给到贴合面之后也能够良好地保持颗粒形状。此外,如果壳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0℃以下,则能够良好地粘接电极与间隔件。
在此,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优选在25℃以下具有至少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
[溶剂]
作为溶剂,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水、有机溶剂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另外,作为有机溶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环戊烷、环己烷等环状脂肪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甲乙酮、环己酮等酮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γ-丁内酯、ε-己内酯等酯类;乙腈、丙腈等腈类;四氢呋喃、乙二醇二乙醚等醚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等醇类等。
在上述中,从高效地制造层叠体的观点出发,作为溶剂,优选水和醇,更优选水。
[非导电性颗粒]
涂料可任意含有的非导电性颗粒是不溶解于涂料的溶剂和二次电池的电解液、在它们之中也可保持其形状的颗粒。如果使用除了含有上述的粘结材料和溶剂以外还含有非导电性颗粒的涂料,则能够使干燥后形成的粘接材料包含非导电性颗粒。这样的非导电性颗粒可有助于提高层叠体的耐热收缩性、防止二次电池内的短路。
而且,作为非导电性颗粒,能够使用例如各种无机微粒、有机微粒。
具体地,作为非导电性颗粒,能够使用无机微粒和由上述的粘结材料以外的聚合物形成的有机微粒这两者,通常使用无机微粒。其中,作为非导电性颗粒的材料,尤其优选在二次电池的使用环境中稳定存在且电化学稳定的材料。当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举出非导电性颗粒的优选的例子时,可举出:氧化铝(Alumina)、氧化铝的水合物(勃姆石(AlOOH)、三水铝石(Al(OH)3)、氧化硅、氧化镁(镁砂)、氧化钙、氧化钛(Titania)、钛酸钡(BaTiO3)、ZrO、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氧化物等氧化物颗粒;氮化铝、氮化硼等氮化物颗粒;硅、金刚石等共价键性晶体颗粒;硫酸钡、氟化钙、氟化钡等难溶性离子晶体颗粒;滑石、蒙脱石等粘土微粒等。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对这些颗粒进行元素置换、表面处理、固溶体化等。在它们中,作为非导电性颗粒,尤其优选硫酸钡颗粒、氧化铝颗粒。
另外,上述的非导电性颗粒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此外,非导电性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例如0.1μm以上且2.0μm以下。而且,非导电性颗粒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定,可在通常的使用量范围内适当决定。
[涂料的性状]
涂料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0质量%以下。如果固体成分浓度为50质量%以下,则涂料在贴合面能够具有充分的平均高度,激光位移计的检测变得容易。进而,固体成分浓度为20质量%以下的涂料的粘度不过高,操作性优异。因此,能够充分抑制涂敷不良部分的产生,降低电极与间隔件的贴合不良的产生比例。
另外,涂料的固体成分浓度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从确保干燥效率的观点出发,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
此外,涂料的粘度优选为1mPa·s以上且50mPa·s以下,更优选为1mPa·s以上且4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mPa·s以上且30mPa·s以下。粘度在上述范围内的涂料的操作性优异。因此,能够充分抑制涂敷不良部分的产生,降低电极与间隔件的贴合不良的产生比例。
另外,在本发明中,“粘度”能够按照JIS Z8803进行测定。具体地,“粘度”的值能够为使用同轴双圆筒旋转粘度计测定的25℃的温度时的粘度的值。
<<涂敷方法>>
而且,对贴合面的涂料的涂敷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喷墨法、喷涂法、点胶法、凹版涂布法、丝网印刷法等方法进行涂敷。其中,从生产率和形成形状的自由度高的观点出发,涂敷方法尤其优选喷墨法。
另外,涂料可以涂敷在贴合面的整个面,也可以仅涂敷在贴合面的一部分。而且,在仅在贴合面的一部分涂敷涂料的情况下,涂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涂敷成条纹状、点状、格子状等任意的俯视形状。其中,从提高使用层叠体制造二次电池时的电解液的注液性的观点出发,涂料尤其优选涂敷成点状。而且,点状的涂料可以均匀地配置(涂敷)在贴合面的整个表面,也可以以成为条纹状、点状、格子状等规定的图案的方式排列配置(涂敷)。另外,在将微小的点状的涂料排列成规定的图案的情况下,从涂料的形成和排列的容易度的观点出发,优选通过喷墨法将涂料以期望的图案涂敷。
而且,涂敷在贴合面的涂料的平均高度优选为2μm以上,优选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125μm以下。如果涂料的平均高度为2μm以上,则涂敷部分与涂敷不良部分的位移的差变得进一步明确,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涂敷不良部分的确定精度。另一方面,如果涂料的平均高度为150μm以下,则能够提高后述的干燥工序中的涂料的干燥效率。
另外,在电极和/或间隔件中,涂敷涂料的贴合面的表面粗糙度Sa没有特别限定,在电极中,优选为0.2μm以上且1.0μm以下,在间隔件中,优选为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根据使用激光位移计检查涂敷有包含溶剂的涂料的干燥前的贴合面的本发明的检查方法,即使在贴合面具有上述范围内的表面粗糙度Sa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确保涂敷不良部分的确定精度。
另外,在本发明中,贴合面的“表面粗糙度Sa”可使用激光位移计显微镜(基恩士制,型号:VK-X1000)测定贴合面上的任意的100μm见方的10个区域来算出。
<检查工序>
在检查工序中,通过激光位移计测定在上述涂敷工序中涂敷有涂料的贴合面的位移来确定涂敷不良部分。
在此,作为激光位移计,只要是能够使用激光以非接触的方式对测定面的位移进行测定的检查装置就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已知的激光位移计。通过使用激光位移计作为检查装置,能够精密地测定贴合面的位移。另外,激光位移计还具有即使涂料是透光性高的稀薄液体也能够进行检测的优点。
而且,在检查工序中,能够根据通过激光位移计测定的贴合面的位移的数据来确定涂敷不良部分(的数量、位置等)。
例如,在上述的涂敷工序中,将点状的涂料以成为期望的图案的方式涂敷在贴合面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该期望的图案与由通过激光位移计测定的位移的数据来确定的实际形成的图案,能够在连续(流水线)制造层叠体的过程中容易地进行涂敷不良部分的数量等的确定。
在此,在检查工序中涂敷不良部分大量产生,例如超过规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则能够使生产线立即停止,迅速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由于能够立即采取这样的措施,其结果是,能够降低电极与间隔件的贴合不良的产生比例。
另外,激光位移计的测定条件(检查条件)能够根据具有贴合面的电池构件的材质、贴合面上的涂料的性状来适当设定。
<干燥工序>
在干燥工序中,将上述检查工序后涂敷在贴合面上的涂料干燥来形成粘接材料。
干燥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加热器、干燥机、加热辊压机等加热装置来进行。另外,涂敷有涂料的电极和/或间隔件的干燥时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优选为200℃以下,更优选为1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下。如果使干燥时的温度为10℃以上,则能够充分提高干燥速度,高效地制造层叠体。此外,如果使干燥时的温度为200℃以下,能够使干燥涂料形成的粘接材料的形状良好,使电极与间隔件良好地粘接。
在此,干燥涂料形成的粘接材料优选为点状。而且,形成为点状的粘接材料的平均直径优选为5μm以上,优选为300μm以下,更优选为250μm以下。如果形成在贴合面的点状的粘接材料的平均直径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良好地贴合电极与间隔件。
而且,形成在贴合面的粘接材料的量优选为0.01g/m2以上且100g/m2以下,更优选为0.01g/m2以上且5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g/m2以上且10g/m2以下,特别优选为0.01g/m2以上且1g/m2以下。如果粘接材料的形成量为0.01g/m2以上,则能够使电极与间隔件充分粘接。另外,如果粘接材料的形成量为100g/m2以下,则能够高效地制造层叠体。
此外,粘接材料的断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为凸形状、凹凸形状、凹形状,其中,从使电极与间隔件更良好地粘接的观点出发,尤其优选为凹凸形状。另外,粘接材料的断面形状能够通过例如调整干燥涂料形成粘接材料时的干燥条件来进行变更。
在此,在将粘接材料形成于贴合面上的一处以上、优选两处以上的情况下,形成在贴合面的粘接材料的形成面积优选每一处为15μm2以上,更优选为25μ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μm2以上,优选为150000μm2以下,更优选为100000μ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000μm2以下。如果每一处的粘接材料的形成面积为15μm2以上,则能够使电极与间隔件充分粘接。此外,如果每一处的粘接材料的形成面积为150000μm2以下,则能够高效地制造层叠体。
此外,上述的形成面积可通过变更在贴合面涂敷涂料的量、形状以及范围来进行调整。具体地,对于形成面积,例如,在将涂料通过喷墨法涂敷到贴合面的情况下,可通过变更从喷头的喷嘴喷射涂料的频率(在同一点喷射的次数)来进行调整。
<贴合工序>
在贴合工序中,通过上述干燥工序后形成有粘接材料的贴合面贴合电极与间隔件。在此,贴合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通过对通过贴合面重叠的电极与间隔件的层叠体进行加压和/或加热来进行。
另外,在贴合工序中对层叠体施加的压力、将电极与间隔件贴合时的温度、以及将层叠体加压和/或加热的时间能够根据使用的粘结材料(包含粘结材料的粘接材料)的种类和量等来适当调整。
(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是将电极与间隔件贴合而成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包括按照上述的本发明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的工序。
具体地,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至少包括在“检查方法”的项目中上述的涂敷工序、检查工序、干燥工序以及贴合工序。而且,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能够在检查工序中高精度地确定涂敷不良部分,假若在涂敷不良部分大量产生的情况下,则能够使生产线立即停止,迅速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其结果是,如果使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电极与间隔件的贴合不良产生的比例降低,能够高效地制作二次电池用层叠体。
(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
而且,使用本发明的检查方法和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能够使用例如图1所示的这样的制造装置100进行,没有特别限定。
在此,图1所示的制造装置100是制造如下二次电池用层叠体200的装置,在上述二次电池用层叠体200中,电极(正极和负极)以及间隔件从上侧至下侧依次层叠“正极/间隔件/负极/间隔件”而成。另外,在该制造装置100中,得到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200切割成适当的尺寸后进一步重叠,可用于二次电池的制造。
而且,制造装置100具有:将负极11卷绕成卷状的负极卷10;将间隔件21、31卷绕成卷状的第一间隔件卷20和第二间隔件卷30;以及收纳被预先切割的正极41的正极储料器40。此外,制造装置100还具有:多个(在图示中为11个)输送辊1;多个(在图示中为3组)压辊2;多个(在图示中为6个)涂覆机60A、60B、60C、60D、60E、60F;多个(在图示中为6个)激光位移计70A、70B、70C、70D、70E、70F;以及切割机50。
在该制造装置100中,首先,通过涂覆机60A对从负极卷10送出并通过输送辊1输送的负极11的贴合面供给涂料61以使得成为例如图2所示的这样的斜条纹状的涂覆图案(涂敷工序)。接着,通过激光位移计70A测定涂敷有涂料61的负极11的贴合面的位移,确定贴合面的涂敷不良部分的数量(检查工序)。例如,在涂敷不良部分的数量超过规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能够使生产线立即停止,迅速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以下,对于“检查工序”也相同)。然后,将位于激光位移计70A与压辊2之间的输送辊1作为加热辊,通过该加热辊对经过激光位移计70A的检查的负极11进行加热。通过该加热涂料61被干燥,在负极11的贴合面形成有粘接材料(干燥工序)。然后,通过压辊2将形成有粘接材料的负极11和由第一间隔件卷20送出的间隔件21贴合(贴合工序)。
另外,在负极11和间隔件21中的至少一者的贴合面形成粘接材料即可。即,可以仅在负极11的贴合面如上述那样形成粘接材料,也可以仅在间隔件21的贴合面形成粘接材料,还可以在负极11和间隔件21这两者的贴合面形成粘接材料。在此,在将粘接材料形成于间隔件21的贴合面的情况下,通过涂覆机60B对从第一间隔件卷20通过输送辊1输送的间隔件21的贴合面涂敷涂料61以使得成为例如图2所示的这样的斜条纹状的涂覆图案(涂敷工序),通过激光位移计70B测定涂敷有涂料61的间隔件21的贴合面的位移,确定贴合面的涂敷不良部分的数量(检查工序),然后,将位于激光位移计70B与压辊2之间的输送辊1作为加热辊,通过该加热辊进行加热,由此,在间隔件21的贴合面形成粘接材料(干燥工序)。
此外,在制造装置100中,通过涂覆机60C对使用粘接材料贴合的负极11与间隔件21的层叠物的负极11一侧的表面供给涂料61以使得成为例如图2所示的这样的斜条纹状的涂覆图案。接着,通过激光位移计70C测定涂敷有涂料61的负极11的贴合面的位移,确定贴合面的涂敷不良部分的数量(检查工序)。然后,将位于激光位移计70C与压辊2之间的输送辊1作为加热辊,通过该加热辊加热经过激光位移计70C的检查的层叠物。通过该加热涂料61被干燥,在层叠物的负极11的贴合面形成粘接材料(干燥工序)。然后,通过压辊2将具有形成有粘接材料的负极11的层叠物与从第二间隔件卷30送出的间隔件31贴合(贴合工序)。
另外,只要在构成层叠物的负极11和间隔件31中的至少一者的贴合面形成有粘接材料即可。即,可以仅在负极11的贴合面如上述那样形成粘接材料,也可以仅在间隔件31的贴合面形成粘接材料,还可以在负极11和间隔件31这两者的贴合面形成粘接材料。在此,在将粘接材料形成于间隔件31的贴合面的情况下,通过涂覆机60D对从第二间隔件卷30通过输送辊1输送的间隔件31的贴合面供给涂料61以使得成为例如图2所示的这样的斜条纹状的涂覆图案(涂敷工序),通过激光位移计70D测定涂敷有涂料61的间隔件31的贴合面的位移,确定贴合面的涂敷不良部分的数量(检查工序),然后,将位于激光位移计70D与压辊2之间的输送辊1作为加热辊,通过该加热辊进行加热,由此在间隔件31的贴合面形成粘接材料(干燥工序)。
进而,在制造装置100中,通过涂覆机60E对使用粘接材料贴合的负极11与间隔件21、31的层叠物的间隔件31一侧的表面供给涂料61以使得成为与例如图2所示同样的斜条纹状的涂覆图案。接着,通过激光位移计70E测定涂敷有涂料61的间隔件31的贴合面的位移,确定贴合面的涂敷不良部分的数量(检查工序)。然后,将位于激光位移计70E与压辊2之间的输送辊1作为加热辊,通过该加热辊对经过激光位移计70E的检查的层叠物进行加热。通过该加热涂料61被干燥,在层叠物的间隔件31上的贴合面形成有粘接材料(干燥工序)。然后,通过压辊2将具有形成有粘接材料的间隔件31的层叠物与从正极储料器40供给的正极41贴合(贴合工序)。
除此以外,在制造装置100中,通过涂覆机60F对从上侧至下侧依次层叠有“正极/间隔件/负极/间隔件”而形成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200的正极侧的表面供给涂料61以使得成为与例如图2所示同样的斜条纹状的涂覆图案,在实施了激光位移计70F的检查后,根据需要将输送辊1作为加热辊等进行干燥,然后,利用切割机50切割二次电池用层叠体200。
另外,将利用切割机50切割二次电池用层叠体200得到的层叠体(切割片)进一步重叠后,用于二次电池的制造。
(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上述的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制造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工序、以及使用二次电池用层叠体和电解液组装二次电池的工序(组装工序)。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在层叠体的制作时电极与间隔件的贴合不良的产生比例降低,因此能够高效地制造电池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
<组装工序>
在此,作为电解液,通常可使用在有机溶剂中溶解了支持电解质的有机电解液。例如,在二次电池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作为支持电解质,可使用锂盐。作为锂盐,可举出例如LiPF6、LiAsF6、LiBF4、LiSbF6、LiAlCl4、LiClO4、CF3SO3Li、C4F9SO3Li、CF3COOLi、(CF3CO)2NLi、(CF3SO2)2NLi、(C2F5SO2)NLi等。其中,由于易于溶解于溶剂而显示出高解离度,所以优选LiPF6、LiClO4、CF3SO3Li,特别优选LiPF6。另外,电解质可以单独利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通常,由于具有越是解离度高的支持电解质则锂离子传导率越高的倾向,所以能够通过支持电解质的种类来调节锂离子传导率。
进而,作为电解液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只要能够溶解支持电解质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用例如: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丁酯(B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亚乙烯酯(VC)等碳酸酯类;γ-丁内酯、甲酸甲酯等酯类;1,2-二甲氧基乙烷、四氢呋喃等醚类;环丁砜、二甲基亚砜等含硫化合物类等。此外,也可以使用这些溶剂的混合液。其中,由于介电常数高且稳定的电位区域宽,因此尤其优选使用碳酸酯类。通常,具有所使用的溶剂的粘度越低则锂离子传导率越高的倾向,因此能够通过溶剂的种类来调节锂离子传导率。
另外,能够适当调整电解液中的电解质的浓度。此外,也可以在电解液中添加已知的添加剂。
而且,二次电池能够通过以下方式组装:对按照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制造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根据需要进一步层叠追加的电池构件(电极和/或间隔件等),然后,根据需要将得到的层叠体按照电池形状进行卷绕、折叠等后放入电池容器,并向电池容器注入电解液并封口。另外,为了防止发生二次电池的内部压力上升、过充放电等,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保险丝、PTC元件等防过流元件、金属网、导板等。此外,二次电池的形状可以是例如硬币形、纽扣形、片形、圆筒形、方形、扁平形等中的任一形状。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量的“%”及“份”为质量基准。
(实施例1)
<第一粘结材料的制备>
在具有搅拌机的反应器中分别供给100份的离子交换水、0.3份的过硫酸铵,将气相部分用氮气置换,升温至80℃的温度。另一方面,在另一容器中混合40份的离子交换水、0.2份的作为乳化剂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0.3份的作为芳香族单乙烯基单体的苯乙烯、27.3份的作为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2.1份的作为含酸性基团单体的甲基丙烯酸、以及0.3份的作为交联性单体的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得到核部形成用单体组合物。将该核部形成用单体组合物用3小时连续添加到上述反应器中,在80℃的温度进行聚合反应。继续聚合至聚合转化率成为95%,由此得到包含构成核部的颗粒状的聚合物的水分散液。接着,在该水分散液中用60分钟连续供给包含29.7份的作为芳香族单乙烯基单体的苯乙烯和0.3份的作为含酸性基团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的壳部形成用单体组合物,继续聚合。在聚合转化率成为98%的时刻进行冷却来停止反应,由此制备了第一粘结材料(具有核壳结构的颗粒状聚合物,体积平均粒径:0.7μm)的水分散液。
<第二粘结材料的制备>
在具有搅拌机的反应器中分别供给90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5份的过硫酸铵,将气相部分用氮气置换,升温至80℃的温度。另一方面,在另一容器中混合15份的离子交换水、1.0份的作为乳化剂的Neopelex G15(花王化学株式会社制)、70.0份的作为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25.0份的作为芳香族单乙烯基单体的苯乙烯、作为交联性单体的1.7份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0.3份的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以及3.0份的作为含酸性基团单体的丙烯酸,得到单体组合物。将该单体组合物用4小时连续添加到上述反应器中进行聚合。在连续添加时在80℃的温度进行反应。连续添加结束后,进而在80℃的温度搅拌3小时,结束反应。将得到的水分散体在25℃的温度冷却后,在该水分散体中添加氢氧化钠水溶液来将pH调整为8.0,然后通入蒸汽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制备了第二粘结材料(不具有核壳结构的颗粒状聚合物,体积平均粒径:0.2μm)的水分散液。
<涂料的制备>
将上述第一粘结材料的水分散液和上述第二粘结材料的水分散液以固体成分量的质量比为第一粘结材料∶第二粘结材料=100∶10的方式混合,进一步添加离子交换水,稀释成固体成分浓度为10.5%。对得到的混合物进一步添加丙二醇来调整成固体成分浓度为10%,得到了涂料。
<间隔件的准备>
作为涂敷体,准备了聚丙烯(PP)制的间隔件(产品名称为“Celgard 2500”,表面粗糙度Sa:0.1μm)。
<涂敷、检查、以及干燥>
一边将从间隔件原材料送出的上述间隔件以10m/分钟的速度输送,一边由喷墨式涂覆机(柯尼卡制,“KM1024(剪切模式型)”)的喷头对间隔件的一个表面涂敷上述涂料。另外,涂敷以形成点状的涂料(直径:5μm)以中心间距离相隔500μm配置的图案的方式进行。
然后,一边输送间隔件,一边通过激光位移计(基恩士公司制,“LJ-V7060”)测定已涂敷有涂料的面(贴合面)的位移,确定10m的间隔件的涂敷不良部分(以上述期望的图案为基准未配置有点状的涂料的部分)的数量。另外,根据上述激光位移计的测定结果计算出从贴合面起的涂料的平均高度。将结果示于表1。
进而,在上述检查之后,将间隔件上的涂料在输送辊的一部分利用加热辊来干燥(干燥温度:70℃,干燥时间:1秒),在间隔件上形成了粘接材料。根据激光显微镜(基恩士公司制,“VR-3100”)的测定结果计算出点状的粘接材料的平均直径。将结果示于表1。
<涂敷不良部分的确定精度评价>
选取了100m的在一个面形成有粘接材料的上述间隔件。利用激光显微镜(基恩士公司制,“VR-3100”)观察已选取的间隔件的粘接材料形成面,确定出100m的间隔件的涂敷不良部分的数量。
然后,计算出在干燥后通过激光显微镜确定的涂敷不良部分的数量(N1)与在干燥前通过激光位移计确定的涂敷不良部分的数量(N2)的差,即涂敷不良部分的确定数量的差(N1-N2),以下述基准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可以说,涂敷不良部分的确定数量的差越小,则越能够高精度地确定输送中的间隔件表面的涂敷不良部分。
A:涂敷不良部分的确定数量的差小于10个;
B:涂敷不良部分的确定数量的差为10个以上且小于50个;
C:涂敷不良部分的确定数量的差为50个以上且小于300个;
D:涂敷不良部分的确定数量的差为300个以上。
(实施例2~4)
与实施例1同样地准备涂料和间隔件。然后,将间隔件上涂敷的点状的涂料的直径分别变更为40μm(实施例2)、100μm(实施例3)、250μm(实施例4),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步骤进行涂敷、检查以及干燥,评价涂敷不良部分的确定精度。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8)
与实施例1同样地准备涂料。然后,代替间隔件而使用如下述进行制备的负极作为涂敷体,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4同样的步骤进行涂敷、检查以及干燥,评价涂敷不良部分的确定精度。将结果示于表1。此外,涂敷在负极的负极复合材料层表面进行。
<负极的制作>
在带搅拌机的5Mpa的耐压容器中加入33份的1,3-丁二烯、3.5份的衣康酸、63.5份的苯乙烯、0.4份的作为乳化剂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0份的离子交换水、以及0.5份的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钾,充分搅拌后,加热到50℃的温度,开始聚合。在聚合转化率成为96%的时刻进行冷却,停止反应,得到包含负极复合材料层用粘结材料(SBR)的混合物。在上述包含负极复合材料层用粘结材料的混合物中添加5%氢氧化钠水溶液,调整到pH为8之后,通过加热减压蒸馏进行未反应单体的除去。其后,冷却至30℃的温度以下,得到包含所期望的负极复合材料层用粘结材料的水分散液。
接着,将100份的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人造石墨(体积平均粒径:15.6μm)、以固体成分相当量计为1份的作为粘度调节剂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盐(日本制纸株式会社制,产品名称为“MAC350HC”)的2%水溶液、以及离子交换水混合,将固体成分浓度调整为68%之后,以25℃的温度进一步混合60分钟。进而,在利用离子交换水将固体成分浓度调整为62%之后,以25℃的温度进一步混合15分钟。在得到的混合液中加入以固体成分相当量计为1.5份的上述的包含负极复合材料层用粘结材料的水分散液、以及离子交换水,进行调整以使得最终固体成分浓度成为52%,进一步混合10分钟。将其在减压下进行脱泡处理,得到流动性良好的二次电池负极用浆料组合物。
使用缺角轮涂布机将得到的二次电池负极用浆料组合物以干燥后的膜厚成为150μm左右的方式涂敷在作为集流体的厚度为20μm的铜箔的两面,进行干燥。该干燥通过将铜箔以0.5m/分钟的速度在温度为60℃的烘箱内输送2分钟来进行。其后,在120℃的温度进行2分钟的加热处理,得到压制前的负极原材料。利用辊压机对该压制前的负极原材料进行压延,得到了负极(负极复合材料层的厚度:80μm,负极复合材料层的表面粗糙度Sa:0.3μm)。
(实施例9~12)
与实施例1同样地准备涂料和间隔件。然后,使用凹版印刷机和具有成为所期望的点状的凹版的凹版辊来代替喷墨式涂覆机在间隔件上涂敷涂料。点的直径为20μm(实施例9)、40μm(实施例10)、100μm(实施例11)、以及250μm(实施例12)。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步骤进行检查和干燥,评价涂敷不良部分的确定精度。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8)
在干燥后进行检查(即,通过激光位移计检查干燥后的贴合面而并非干燥前的贴合面,由此确定“涂敷不良部分的数量(N2)”),除此以外,分别与实施例1~8同样地实施,评价涂敷不良部分的确定精度。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9~12)
在检查时,使用CCD相机来代替激光位移计作为检查装置,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4同样地实施,评价涂敷不良部分的确定精度。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3800677550000221
通过表1可知,在实施例1~12中,能够高精度地确定间隔件或电极上的涂敷不良部分。而且,如果使用这样的检查方法,能够降低电极与间隔件的贴合不良产生的比例,高效地制作层叠体。
另一方面,通过表1可知,在比较例1~12中,不能高精度地确定间隔件或电极上的涂敷不良部分。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检查方法,在通过粘接材料使电池构件彼此贴合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时,能够高精度地确定涂敷不良部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通过降低电极与间隔件的贴合不良的产生比例,高效地制造二次电池用层叠体。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能够高效地制造电池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
附图标记说明
1:输送辊;
2:压辊;
10:负极卷;
11:负极;
20:第一间隔件卷;
30:第二间隔件卷;
21、31:间隔件;
40:正极储料器;
41:正极;
50:切割机;
60A、60B、60C、60D、60E、60F:涂覆机;
61:涂料;
70A、70B、70C、70D、70E:激光位移计;
100:制造装置;
200:二次电池用层叠体;
T:输送方向。

Claims (7)

1.一种检查方法,在经由将包含粘结材料和溶剂的涂料涂敷于电极和间隔件中的至少一者的贴合面的工序、以及将涂敷在所述贴合面的所述涂料干燥来形成粘接材料的工序从而在所述贴合面形成所述粘接材料时使用,
所述检查方法包括:
在形成所述粘接材料的工序之前,通过激光位移计测定涂敷有所述涂料的所述贴合面的位移来确定涂敷不良部分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方法,其中,在涂敷所述涂料的工序中,从所述贴合面起的所述涂料的平均高度为2μm以上且150μ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查方法,其中,在形成所述粘接材料的工序中,所述粘接材料形成为点状,形成为所述点状的所述粘接材料的平均直径为5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查方法,其中,在涂敷所述涂料的工序中,所述涂料的固体成分浓度为20质量%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查方法,其中,在涂敷所述涂料的工序中,通过喷墨法进行所述涂敷。
6.一种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是将电极与间隔件贴合而成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的工序;以及
在进行所述检查之后,通过形成有所述粘接材料的所述贴合面贴合所述电极与所述间隔件的工序。
7.一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将电极与间隔件贴合而成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
使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制造所述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工序;以及
使用所述二次电池用层叠体和电解液组装二次电池的工序。
CN202180015006.4A 2020-02-27 2021-02-17 检查方法、以及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和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1354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2151 2020-02-27
JP2020032151 2020-02-27
PCT/JP2021/006000 WO2021172143A1 (ja) 2020-02-27 2021-02-17 検査方法、並びに二次電池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5422A true CN115135422A (zh) 2022-09-30

Family

ID=77490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5006.4A Pending CN115135422A (zh) 2020-02-27 2021-02-17 检查方法、以及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和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97190A1 (zh)
EP (1) EP4112189A4 (zh)
JP (1) JPWO2021172143A1 (zh)
KR (1) KR20220147590A (zh)
CN (1) CN115135422A (zh)
WO (1) WO20211721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20245B2 (ja) * 2021-03-16 2023-0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空隙率導出方法及び空隙率導出装置
WO2024203927A1 (ja) * 2023-03-31 2024-10-03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40916A (en) * 2009-12-22 2011-11-1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Electrode production system
JP2012225848A (ja) * 2011-04-21 2012-11-15 Toyota Motor Corp 膜厚分布測定装置および塗膜形成装置
JP2016031812A (ja) * 2014-07-28 2016-03-0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蓄電装置の製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58335B2 (ja) * 2009-07-28 2013-12-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検査装置
JP5617725B2 (ja) 2011-03-28 2014-11-05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電極、二次電池電極用バインダー、製造方法及び二次電池
JP5711031B2 (ja) * 2011-03-31 2015-04-30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塗布装置および塗布膜形成システム
JP6186852B2 (ja) 2013-04-30 2017-08-30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多孔膜用スラリー組成物、二次電池用電極、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二次電池
JP2016046091A (ja) * 2014-08-22 2016-04-04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塗工装置および塗工方法、並びに、膜・触媒層接合体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JP6606448B2 (ja) * 2016-03-17 2019-11-13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塗膜検査装置、塗膜検査方法および膜・触媒層接合体の製造装置
JP6765439B2 (ja) * 2016-04-01 2020-10-07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接着層を含む電気化学素子用分離膜及び該分離膜を含む電極組立体
JP2018170281A (ja) 2018-05-31 2018-11-01 旭化成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用セパレータ、蓄電デバイス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7121948B2 (ja) * 2018-08-08 2022-08-19 大野ロール株式会社 帯板状電極板の伸び発生状態情報取得装置、帯板状電極板のしわ発生状況情報取得方法、帯板状電極板のしわ発生状況情報表示装置及びロールプレス装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40916A (en) * 2009-12-22 2011-11-1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Electrode production system
JP2012225848A (ja) * 2011-04-21 2012-11-15 Toyota Motor Corp 膜厚分布測定装置および塗膜形成装置
JP2016031812A (ja) * 2014-07-28 2016-03-0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蓄電装置の製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147590A (ko) 2022-11-03
EP4112189A1 (en) 2023-01-04
WO2021172143A1 (ja) 2021-09-02
US20230097190A1 (en) 2023-03-30
JPWO2021172143A1 (zh) 2021-09-02
EP4112189A4 (en) 2024-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517146B2 (ja) 二次電池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KR102165556B1 (ko) 이차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CN112088446B (zh) 非水系二次电池用浆料、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间隔件、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电极、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KR101996361B1 (ko) 2 차 전지용 다공막 및 그 제조 방법, 2 차 전지용 전극, 2 차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그리고 2 차 전지
KR20130026444A (ko) 전기 화학 소자용 세퍼레이터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전기 화학 소자, 및 그 전기 화학 소자용 세퍼레이터의 제조 방법
CN113454838B (zh) 非水系二次电池功能层用浆料组合物、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间隔件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EP3503253B1 (en)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functional layer composition,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functional layer, and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JP7414003B2 (ja) 二次電池用積層体および二次電池、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15135422A (zh) 检查方法、以及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和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KR20210092191A (ko) 다공성 필름, 이차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및 이차전지
CN112969578B (zh) 多孔性膜、二次电池用隔膜及二次电池
CN112655106A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TW202034560A (zh) 鋰離子二次電池用電極、及鋰離子二次電池
CN117203844A (zh) 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黏合用组合物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US20240120617A1 (en) Composition for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adhesive layer, adhesive layer for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laminate for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JP7259752B2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非水系二次電池用捲回体、並びに非水系二次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
WO2021153516A1 (ja) 二次電池用積層体及び二次電池
EP4084170A1 (en) Laminate for secondary batteries,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aminate for secondary batteries
CN114830397A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4830398A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WO2024203927A1 (ja) 二次電池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WO2008059937A1 (fr)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39;un collecteur pour un accumulateur non aqueux,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39;une électrode pour un accumulateur non aqueux et accumulateur non aqueux
CN115380434B (zh) 多孔性膜、二次电池用隔板及二次电池
CN117642920A (zh) 非水系二次电池黏合层用组合物、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黏合层及其制造方法、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CN117642879A (zh) 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