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5566A - 转台以及泵车 - Google Patents

转台以及泵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5566A
CN115075566A CN202210742415.0A CN202210742415A CN115075566A CN 115075566 A CN115075566 A CN 115075566A CN 202210742415 A CN202210742415 A CN 202210742415A CN 115075566 A CN115075566 A CN 1150755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plate
reinforcement
turntabl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24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东
亢晨刚
田秋娟
方欣
王宗林
韩彪
侯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XCMG Schw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XCMG Schw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XCMG Schw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XCMG Schw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24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755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75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55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 E04G21/04Devices for both conveying and distributing
    • E04G21/0418Devices for both conveying and distributing with distribution hose
    • E04G21/0436Devices for both conveying and distributing with distribution hose on a mobile support, e.g. truc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 E04G21/04Devices for both conveying and distributing
    • E04G21/0418Devices for both conveying and distributing with distribution hose
    • E04G21/0445Devices for both conveying and distributing with distribution hose with boo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台以及泵车,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用以改善转台的结构特性。转台包括底板、搭接部、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底板包括通孔;搭接部位于通孔中,且与通孔的边缘固定连接;第一侧板与底板以及搭接部固定连接;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间隔布置,且也与底板以及搭接部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转台,其自身的刚度及强度要求更高,并且同时兼顾了其轻量化设计要求。在不需要增加底板、侧板厚度的前提下,在底板上设置了通孔,使得转台的重量更轻,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结构更加合理,承载能力更强,并且,所包括的部件数量少,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结构性能得到增强。

Description

转台以及泵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台以及泵车。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车包括转台和臂架。转台是臂架上装与底架的关键连接件,也是重要的承载及传力部件。转台在实际设计中既受整车空间的限制,还需考虑转台本身承载能力的要求,设计过程中的限制条件多。
转台工作时主要承受臂架载荷,同时可随臂架一起在水平面内旋转。因此转台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工况繁多,如果转台结构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出现开裂等故障,还会导致与回转支承连接的螺栓故障。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相关技术中,转台的结构形式比较复杂,且采用焊接工艺。焊接工艺难度大且焊接质量难以保证;同时由于转台内部空间狭小,转台内部的砼管装配拆卸难度较大。
本发明提出一种转台以及泵车,用以改善转台的结构特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台,包括:
底板,包括通孔;
搭接部,位于所述通孔中,且与所述通孔的边缘固定连接;
第一侧板,与所述底板以及所述搭接部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间隔布置,且也与所述底板以及所述搭接部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内壁被构造为规则的圆环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外周面被构造为非规则的圆环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的数量为两个,每一个所述搭接部贴合所述通孔的部分内壁,且两个所述搭接部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底板的厚度;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所在的一侧,所述搭接部的表面与所述底板的表面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侧板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端部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端部是错开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台还包括:
第一围板,固定于所述底板,且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搭接部的交界处;所述第一围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围板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围板,固定于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或者,固定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各自包括:
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两端均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面的中间部分位于所述通孔的顶部;
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顶部;以及
第三侧面,位于所述底板的外侧;
其中,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围合成封闭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被构造为异形的,所述第一侧面的两端均被构造为平面,所述第一侧面的中间部分被构造为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侧面的两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底板用于与第一侧面连接的区域被构造为朝着远离所述通孔圆心的方向凸出,以使得所述第二侧面的两端均与所述底板完全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面被构造为内凹的弧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台还包括:
加强组件,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组件包括:
第一加强件,被构造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为内凹的弧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组件还包括:
第二加强件,被构造为弯折面,所述弯折面被构造为内凹的,且所述第二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顶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组件还包括:
第三加强件,被构造为弯折面,所述弯折面被构造为内凹的,且所述第三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件靠近所述第一围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组件还包括:
第四加强件,被构造为弯折面,所述弯折面被构造为内凹的,且所述第四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三加强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组件还包括:
第五加强件,被构造为平板、弯折面或者弧形板;所述第五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五加强件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均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台还包括:
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转台的第二围板之间,和/或,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转台的第二围板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泵车,包括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转台。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转台,能够满足泵车的发展方向,即使泵车的臂架要求越来越长,且越来越轻,整车稳定性及轻量化设计要求随之更高。转台作为泵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刚度及强度要求也会更高,并且同时兼顾了其轻量化设计要求。在不需要增加底板、侧板厚度的前提下,在底板上设置了通孔,使得转台的重量更轻,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结构更加合理,承载能力更强,并且,所包括的部件数量少,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结构性能得到增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台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台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台主视、俯视对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台的底板和搭接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J-J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台的第一围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台的第一加强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台的第二加强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台的第三加强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台的第四加强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台的第五加强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板;2、搭接部;3、第一侧板;4、第二侧板;5、第一围板;6、第二围板;7、加强组件;8、加强筋;
11、通孔;12、分度圆;13、连接孔;
51、第一侧面;52、第二侧面;53、第三侧面;
71、第一加强件;72、第二加强件;73、第三加强件;74、第四加强件;75、第五加强件;711、第一减重孔;721、第二减重孔;751、内凹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11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混凝土泵车包括底架、转台和臂架。转台将臂架与底架固定连接,转台起到承载和传力的作用。混凝土泵车的工况众多,不同工况下,转台的承载情况不相同。转台的结构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泵车结构合理性以及工作性能。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台,包括底板1、搭接部2、第一侧板3以及第二侧板4。
参见图3和图4,底板1大致为环形的,底板1包括通孔11。通孔11所占的底板1的区域非常大。整个底板1只有一个尺寸大的通孔11,减重效果非常明显,所以整个底板1的重量非常轻。
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11的内壁被构造为规则的圆环曲面。在通孔11的外侧,沿着通孔11的周向方向,底板1设置了一圈连接孔13,具体比如为螺纹孔。这些螺纹孔的圆心位于同一个分度圆12上。通过这些螺纹孔,将底板1与车架连接。
继续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的外周面被构造为非规则的圆环曲面。底板1的圆周面大部分区域都是规则的圆环曲面。在需要与第一侧板3、第二板固定连接的位置,底板1的该区域被加宽,参见图4中区域a1和区域b1。其中,底板1的区域a1和搭接部2上的阴影区域a2共同支撑第一侧板3的底部一端。底板1的区域b1和搭接部2上的阴影区域b2共同支撑第二侧板4的底部一端。以使得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的一端完全被底板1和搭接部2支撑。
继续参见图4,为了满足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的安装要求,搭接部2位于通孔11中,且与通孔11的边缘固定连接。搭接部2对底板1的边缘起到加宽作用,使得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与底板1、搭接部2具有更大的连接面积,以增加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连接的可靠性,使得整个转台的结构更加稳固。
参见图4,搭接部2大致为月牙状的。以靠近通孔11圆心一侧为内、远离圆心的一侧为外,来定义本文中内外所指代的方向。搭接部2包括外壁边缘和内壁边缘。外壁边缘位于内壁边缘远离通孔11的圆心的一侧。搭接部2的外壁边缘与通孔11的内壁面完全贴合。搭接部2要与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连接的部位比较宽,搭接部2的其他区域比较窄。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减少搭接部2的重量、并且提高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的安装稳固性,以使得转台的结构满足轻量化、稳固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
继续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搭接部2的数量为两个,每一个搭接部2贴合通孔11的部分内壁,且两个搭接部2间隔布置。
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搭接部2相对于通孔11的直径D对称布置。两个搭接部2并不接触,而是相互间隔一定的距离。
底板1和搭接部2共同起到支撑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的作用。如此设置,一方面是使得转台结构满足轻量化、稳固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底板1的加工难度。
参见图4和图5,在通孔11的轴线方向,即底板1的厚度方向,也是搭接部2的厚度方向,搭接部2的厚度小于底板1的厚度;在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所在的一侧,搭接部2的表面与底板1的表面平齐。如图3所示,底板1的厚度为T1,其中一个搭接部2的厚度为T2,另一个搭接部2的厚度为T3。T2小于T1,T3也小于T1。两个搭接部2的结构和尺寸均可以相同,即T2等于T3。
参见图5,搭接部2的上表面与底板1上表面齐平,也是为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提供所需的搭接区域。这种转台结构形式既可以保证转台刚度和强度,也可极大程度减重。
第一侧板3与底板1以及搭接部2固定连接。第二侧板4与第一侧板3间隔布置,具体可以平行。第二侧板4也与底板1以及搭接部2固定连接。
参见图1和图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都大致为三角形的。两者都是一端高、一端低。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的顶端凸出于底板1。且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以实现转台、臂架、变幅油缸的连接,从而实现承载及传递力的功能。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各自的第三侧面53都对应底板1,且与底板1固定连接。
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的结构大致相同,但是长度不同。所谓长度,是指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最大延展面的延展方向。但是在将转台连接至泵车的底板1时,第一侧板3位于泵车主架所在的一侧,第二侧板4位于副架所在的一侧。
继续参见图3和图4,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都平行于通孔11的其中一条直径L,并且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距离该直径L的距离不相同。此处的直径L与上文提到的直径D垂直。即第一侧板3和该直径L的距离为L1,第二侧板4和该直径L的距离为L2。L1和L2不相等,并且L1小于L2。
继续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侧板3长度方向M上,第一侧板3的一端端部和第二侧板4的一端端部是错开的。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与底板1、搭接部2连接后,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在长度方向M的端部是错开的,两者具有ΔP的距离。如图3下半部分示意的。
继续参见图1和图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都为平板。各自边缘的结构采用以下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各自包括第一侧面51、第二侧面52以及第三侧面53。第一侧面51的两端均与底板1固定连接。第一侧面51的中间部分位于通孔11的顶部,且这部分是悬空的,不与底板1固定连接。第二侧面52位于第一侧面51的顶部。第三侧面53位于底板1的外侧。其中,第一侧面51、第二侧面52和第三侧面53围合成封闭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面51被构造为异形的,第一侧面51的两端均被构造为平面,第一侧面51的中间部分被构造为曲面。图3中eh之间的区域对应第一侧面51的投影,能清楚看到,第一侧面51的两端投影为直线,中间部分投影为曲线。
参见图3下半部分,第一侧面51的两端均被构造为平面,平面与底板1、搭接部2面面贴合,以增加部件与部件的固定连接面积。第一侧面51的中间部分被构造为曲面,曲面朝着底板1的通孔11凸起,这种异形结构可以增加转台的稳固性。第一侧面51的曲面和平面平滑过渡,以减少应力集中。
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与第一侧面51的两端固定连接,且底板1用于与第一侧面51连接的区域被构造为朝着远离通孔11圆心的方向凸出,以使得第一侧面51的两端均与底板1完全贴合。即底板1的部分区域比较宽,这部分用于和第一侧面51的两端贴合且固定连接。
参见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侧面53被构造为内凹的弧形。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整体为内凹的结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各自与底板1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从而增强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的承载能力,增加转台的刚度和强度。
参见图1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台还包括第一围板5以及第二围板6。第一围板5,固定于底板1,且位于底板1和搭接部2的交界处;第一围板5位于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之间;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的一端均与第一围板5固定连接。第二围板6固定于底板1,固定于第一侧板3远离第二侧板4的一侧,或者,固定于第二侧板4远离第一侧板3的一侧。
图1和图2中均可以看到第一围板5、第二围板6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6单独示意了第一围板5的结构。第一围板5和第二围板6均采用弧形板。第一围板5的弧长短于第二围板6的弧长。
沿着各自的弧长方向,第一围板5两侧较高、中间部分较低。第一围板5起到传导承载力的作用,使得力更加均匀地从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的顶端传递至底板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围板6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二围板6的弧长都比较长。其中一个第二围板6的一端与第一侧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该第二围板6的另一端与第一侧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第二围板6的一端与第二侧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该第二围板6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
第一围板5、第二围板6近似拼凑形成完整的弧形,以安装在底座的通孔11边缘,这种布置方式可以大大增加转台的结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也兼顾了转台轻量化的要求。并且,第一围板5和第二围板6置于底板1上,可以将转台受到的外界载荷引流到整个底板1上,从而有效解决应力集中问题。
参见图3,整体来看,底板1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全开放式底板,即底板1没有多个连通的孔,而是有一个大的通孔11。从几何学角度来说,底板1、第一围板5、第二围板6整体形成一个近似圆柱体。底板1通孔11的内表面固定有搭接部2,搭接部2的上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平齐。搭接部2为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提供一定的搭接区域,搭接部2与底板1焊接成型,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均与搭接部2和底部焊接固定。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均垂直固定于底板1之上,且其厚度方向的最大延展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垂直,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厚度方向的端面之间的距离△P≥0,即错位关系。图3中上下两部分对应两条点画线之间的区域示意的是第一侧板3的对应区域。图3中上下两部分虚线之间的区域示意的是第二侧板4的对应区域。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为错位关系,可以实现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各自固定连接的区域更大,即置于厚层的区域更大,进一步弱化应力集中;同时,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的下表面投影在底板1上的轮廓几何的端面线可以穿越底板1的螺纹孔分度圆12,进一步降低应力水平。
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各自与底板1的搭接区域是非连续的。
参见图3和图6,点e、f、g、h代表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各自与底板1的搭接段的节点,ef段和gh段表示实际搭接区,fg段表示悬空区域,且eh段可穿越底板1分度圆12,也可不穿越底板1分度圆12。
第一围板5、第二围板6均与底板1的上表面垂直。其中,第一围板5固定于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之间,其在底板1的投影线位于底板1上。第二围板6在底板1的投影线为圆弧和折线,该投影线同样位于底板1上。
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实现力从转台顶部传递到转台底部,加强转台底部的承载能力。
参见图6,第一围板5置于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之间,第一围板5还与底板1固定。第一侧板3包括两个侧面、一个底面和一个顶面。其中一个侧面a与第一侧板3贴合且固定连接,另一个侧面b与第二侧板4贴合且固定连接,底面c与底板1贴合且固定连接,以此来有效提高转台刚度。
上述技术方案,将底板1设计为全开放式,同时具有一定的厚度,既满足了转台强度、刚度的设计要求,又能实现转台轻量化;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厚度方向的端面之间设计为错位,使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最大化与底板1搭接。
参见图1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台还包括加强组件7,加强组件7与第一侧板3和/或第二侧板4固定连接。
继续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组件7包括第一加强件71,第一加强件71被构造为弧形板,弧形板为内凹的弧形,以增加转台的承载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件71设置有减重孔711,这种结构在增加转台结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的前提下,重量更轻。
参见图8,加强组件7还包括第二加强件72,第二加强件72被构造为弯折面,弯折面被构造为内凹的,且第二加强件72位于第一加强件71的顶部。第二加强件72采用一整块板弯折形成。
第二加强件72置于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之间,为一个折弯钣金件,同时与第一加强件71固定。第二加强件72也可以设置第二减重孔721,以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轻量化。
第二加强件72包括两个侧表面、一个底面以及一个顶面。其中一个侧表面a与第一侧板3贴合且固定连接,侧表面b与第二侧板4切合且固定连接,侧表面c与第一加强件71固定。上述结构使得,底板1、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和第二加强件72共同构成箱型转台结构,从而有效提高转台的刚度。
参见图9,加强组件7还包括第三加强件73,第三加强件73被构造为弯折面,弯折面被构造为内凹的,且第三加强件73位于第一加强件71靠近第一围板5的一侧。
第三加强件73的尺寸较小,其采用一块板弯折形成,第三加强件73不设置减重孔,以保证承载性能。第三加强件73位于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之间,为一个折弯钣金件。第三加强件73的侧表面a与第一侧板3固定,第三加强件73的侧表面b与第二侧板4固定连接,以此来有效提高转台下铰点的刚度。
参见图10,加强组件7还包括第四加强件74,第四加强件74被构造为弯折面,弯折面被构造为内凹的,且第四加强件74位于第一加强件71和第三加强件73之间。
第四加强件74布置于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之间,第四加强件74为一个折弯钣金件。第四加强件74包括四个侧面。侧表面a与第一侧板3贴合且固定连接,侧表面b与第二侧板4贴合且固定连接,侧表面c与底板1贴合且固定连接,侧表面d与第一加强件71贴合且固定连接。这种结构使得底板1、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和第四加强件74共同构成局部箱体,从而有效提高转台根部的刚度。
第一加强件71、第二加强件72、第三加强件73和第四加强件74均固定于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之间,且与第一围板5、第二围板6的部分区域搭接,构成箱型结构,从而起到加强刚度的作用,从而显著提高转台的刚度。
参见图11,加强组件7还包括第五加强件75,第五加强件75被构造为平板、弯折面或者弧形板。第五加强件75位于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之间;第五加强件75与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均固定连接。
第五加强件75具体可以采用平板,其具有内凹区域751,以兼顾承载、加强、轻量化等多方面的考虑。
第五加强件75包括三个侧表面以及一个内凹面,侧表面a与第一侧板3贴合且固定连接,侧表面b与第二侧板4贴合且固定连接,侧表面c与第二围板6贴合且固定连接,以此来有效提高转台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台还包括加强筋8。加强筋8位于第一侧板3和转台的第二围板6之间,和/或,加强筋8位于第二侧板4和转台的第二围板6之间。
加强筋8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在第一侧板3与第二围板6的缝隙处、第二侧板4与第二围板6的缝隙处各安装有两块加强筋8。
第一侧板3、第二围板6和加强筋8在图2所示的第二围板6的两端均形成三角稳固区域,整个转台具有四个三角稳固区域,起到局部加强刚度的作用,以显著提高转台整体刚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泵车,包括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转台。该泵车具体比如为混凝土泵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包括通孔(11);
搭接部(2),位于所述通孔(11)中,且与所述通孔(11)的边缘固定连接;
第一侧板(3),与所述底板(1)以及所述搭接部(2)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侧板(4),与所述第一侧板(3)间隔布置,且也与所述底板(1)以及所述搭接部(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的内壁被构造为规则的圆环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外周面被构造为非规则的圆环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2)的数量为两个,每一个所述搭接部(2)贴合所述通孔(11)的部分内壁,且两个所述搭接部(2)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2)的厚度小于所述底板(1)的厚度;在所述第一侧板(3)和所述第二侧板(4)所在的一侧,所述搭接部(2)的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表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板(3)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侧板(3)的一端端部和所述第二侧板(4)的一端端部是错开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围板(5),固定于所述底板(1),且位于所述底板(1)和所述搭接部(2)的交界处;所述第一围板(5)位于所述第一侧板(3)和所述第二侧板(4)之间;所述第一侧板(3)和所述第二侧板(4)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围板(5)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围板(6),固定于所述底板(1),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3)远离所述第二侧板(4)的一侧,或者,固定于所述第二侧板(4)远离所述第一侧板(3)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和所述第二侧板(4)各自包括:
第一侧面(51),所述第一侧面(51)的两端均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面(51)的中间部分位于所述通孔(11)的顶部;
第二侧面(52),所述第二侧面(52)位于所述第一侧面(51)的顶部;以及
第三侧面(53),位于所述底板(1)的外侧;
其中,所述第一侧面(51)、所述第二侧面(52)和所述第三侧面(53)围合成封闭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51)被构造为异形的,所述第一侧面(51)的两端均被构造为平面,所述第一侧面(51)的中间部分被构造为曲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与所述第一侧面(51)的两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底板(1)用于与第一侧面(51)连接的区域被构造为朝着远离所述通孔(11)圆心的方向凸出,以使得所述第二侧面(52)的两端均与所述底板(1)完全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面(53)被构造为内凹的弧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强组件(7),与所述第一侧板(3)和/或所述第二侧板(4)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7)包括:
第一加强件(71),被构造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为内凹的弧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7)还包括:
第二加强件(72),被构造为弯折面,所述弯折面被构造为内凹的,且所述第二加强件(72)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件(71)的顶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7)还包括:
第三加强件(73),被构造为弯折面,所述弯折面被构造为内凹的,且所述第三加强件(73)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件(71)靠近所述第一围板(5)的一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7)还包括:
第四加强件(74),被构造为弯折面,所述弯折面被构造为内凹的,且所述第四加强件(74)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件(71)和所述第三加强件(73)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7)还包括:
第五加强件(75),被构造为平板、弯折面或者弧形板;所述第五加强件(75)位于所述第一侧板(3)、所述第二侧板(4)之间;所述第五加强件(75)与所述第一侧板(3)、所述第二侧板(4)均固定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强筋(8),位于所述第一侧板(3)和所述转台的第二围板(6)之间,和/或,所述加强筋(8)位于所述第二侧板(4)和所述转台的第二围板(6)之间。
19.一种泵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任一所述的转台。
CN202210742415.0A 2022-06-28 2022-06-28 转台以及泵车 Pending CN1150755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2415.0A CN115075566A (zh) 2022-06-28 2022-06-28 转台以及泵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2415.0A CN115075566A (zh) 2022-06-28 2022-06-28 转台以及泵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5566A true CN115075566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56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2415.0A Pending CN115075566A (zh) 2022-06-28 2022-06-28 转台以及泵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7556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8396A (zh) * 2012-09-27 2013-01-16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转台和工程机械
US20200370314A1 (en) * 2017-12-19 2020-11-26 Putzmeister Engineering Gmbh Concrete-pump boom-arm segment having a variable sheet-metal thickness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a concrete-pump boom-arm segment
CN214615473U (zh) * 2020-12-11 2021-11-05 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泵车转台及包括其的混凝土泵车
CN214658898U (zh) * 2020-11-18 2021-11-09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转台及作业机械
CN216336207U (zh) * 2021-11-01 2022-04-19 河北雷萨重型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起重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8396A (zh) * 2012-09-27 2013-01-16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转台和工程机械
US20200370314A1 (en) * 2017-12-19 2020-11-26 Putzmeister Engineering Gmbh Concrete-pump boom-arm segment having a variable sheet-metal thickness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a concrete-pump boom-arm segment
CN214658898U (zh) * 2020-11-18 2021-11-09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转台及作业机械
CN214615473U (zh) * 2020-12-11 2021-11-05 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泵车转台及包括其的混凝土泵车
CN216336207U (zh) * 2021-11-01 2022-04-19 河北雷萨重型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起重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185528A1 (zh) 镂空臂节、分段式臂架和臂架总成
CN115075566A (zh) 转台以及泵车
CN211228867U (zh) 一种双向梁柱隔离的梁端抗扭节点
CN217352604U (zh) 一种波纹钢结构用的弯钩连接法兰
CN214823601U (zh) 一种分体式后纵梁总成及汽车
CN211228868U (zh) 双侧板式单边螺栓连接的梁端抗扭节点
JP4124879B2 (ja) シャーシフレームのクロスメンバ
CN217379291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结构
KR100457173B1 (ko) 건축용 골조
CN214195004U (zh) 装配式钢管桁架加强节点连接结构和装配式钢管桁架
CN217074502U (zh) 转向支撑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09756634U (zh) 一种电动车轮毂
CN216141201U (zh) 叉车的支撑底座铸件
CN218952833U (zh) 转台和泵车
CN211285973U (zh) 一种斜面支撑节点结构
CN216733753U (zh) 一种车桥用三通固定装置
CN211924472U (zh) 一种压缩机安装结构和空调系统
CN215851469U (zh) 前纵梁和车辆
CN210027039U (zh) 一种车辆传动轴安装支架结构
CN113914464B (zh) 一种强化型拼装钢结构连接构造
CN214451351U (zh) Ccb支架及汽车
CN213358927U (zh) 一种连接处具有加固结构的钢结构
CN217811619U (zh) 一种可调式轻型槽钢底座
CN216405737U (zh) 一种轻型十字钢撑与柱的连接结构
CN217756542U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双梁门式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