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8959A - 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8959A
CN115008959A CN202210796393.6A CN202210796393A CN115008959A CN 115008959 A CN115008959 A CN 115008959A CN 202210796393 A CN202210796393 A CN 202210796393A CN 115008959 A CN115008959 A CN 115008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ntrol arm
arm assembly
assembly accord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63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洋
常悦彤
刘丹
鲁慧
佟凯旋
刘德丰
王明
田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7963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89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8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89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4Buffer means for limiting movement of a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该控制臂总成包括控制臂本体和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板和橡胶件,所述缓冲板设置于所述控制臂本体上,所述缓冲板包括底壁、侧壁以及翻折壁,所述底壁抵接或者连接于所述控制臂本体上,所述侧壁在所述底壁上围成容纳槽,且所述侧壁向远离所述底壁的垂直中心线的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翻折壁设置于所述侧壁上,且所述翻折壁向远离所述底壁的垂直中心线的一侧外翻,所述橡胶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中且向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凸伸。本发明对垂向载荷进行二次缓冲,避免缓冲组件损坏,提高控制臂总成使用寿命,保证车辆能够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下控制臂总成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部件,负责将车轮上的横向、纵向以及垂向力传递给车架,同时保持车轮的运动轨迹,是对汽车的安全与操稳控制起到重要作用的核心部件。由于控制臂在悬挂系统中作为车轮与车架之间的主要的传力部件,其受力工况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对其强度、刚度和疲劳寿命的要求极高,但在现有技术中,车轮垂向限位装置一般集成在滑柱总成的内部,靠缓冲块压缩而实现限位,在较大的冲击载荷下,单一通道的缓冲块限位结构容易发生过度变形,造成开裂损坏,缩短使用寿命,从而使得整车的垂向限位失效,车轮与周边部件出现干涉等风险,导致控制臂或者其他部件损坏。
因此,亟需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以解决因垂向载荷过大而导致缓冲块失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对垂向载荷进行二次缓冲,避免缓冲组件损坏,提高控制臂总成使用寿命,保证车辆能够正常运行。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臂总成,包括:
控制臂本体;
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板和橡胶件,所述缓冲板设置于所述控制臂本体上,所述缓冲板包括底壁、侧壁以及翻折壁,所述底壁抵接或者连接于所述控制臂本体上,所述侧壁在所述底壁上围成容纳槽,且所述侧壁向远离所述底壁的垂直中心线的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翻折壁设置于所述侧壁上,且所述翻折壁向远离所述底壁的垂直中心线的一侧外翻,所述橡胶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中且向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凸伸。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橡胶件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开设有若干条形变沟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控制臂本体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缓冲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用于将所述缓冲板固定于所述控制臂本体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臂总成还包括球头销组件,所述球头销组件包括球头销、球座以及套盖,所述控制臂本体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套盖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孔内并紧密套设于所述球头销的球头部的外周,所述球座的外壁设置有卡接块,所述球座的内壁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卡接块卡接固定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套盖的端口抵接于所述限位台阶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球座的内壁与所述球头销的外壁之间形成间隔通道,所述套盖上开设有透气槽,所述透气槽与所述间隔通道相连通。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球座还包括强度板,所述强度板设置为第一预设长度,所述强度板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孔的内壁与所述套盖的外壁之间,所述强度板的外壁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的内壁紧密抵接,所述强度板的内壁与所述套盖的外壁紧密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球头销组件还包括第一卡圈、防尘罩以及第二卡圈,所述防尘罩罩设于所述球座与所述球头销之间的过渡处,所述第一卡圈套设于所述防尘罩的第一端的外壁,所述防尘罩的第一端的内壁与所述球座的外壁紧密抵接,所述第二卡圈套设于所述防尘罩的第二端的外壁,所述防尘罩的第二端的外壁与所述球头销的外壁紧密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球头销还包括锥体部,所述防尘罩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锥体部,所述锥体部的直径沿远离所述球头部的方向逐渐缩小。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球头销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连接于所述球头部与所述锥体部之间,所述过渡部的外壁与所述锥体部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直径大于所述锥体部的最大直径。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以及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以及所述第三连接臂构成Y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臂上设置有前衬套组件,所述第二连接臂上设置有后衬套组件,所述前衬套组件与所述后衬套组件同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臂上设置有减振器衬套组件和所述球头销组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臂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前衬套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前衬套组件包括第一内骨架、第一橡胶体以及第一外骨架,所述第一橡胶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内骨架的外周,所述第一外骨架套设于所述第一橡胶体的外周,所述第一外骨架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内骨架为回转体结构,所述第一内骨架的外周环绕开设有若干个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环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环槽之间形成第一凸环,所述第一橡胶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环槽的槽面以及所述第一凸环的表面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内骨架远离所述后衬套组件的端面和/或所述第一内骨架靠近所述后衬套组件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抵接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抵接台之间形成第一抵接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橡胶体远离所述后衬套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翻边部,所述第一翻边部沿径向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的外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翻边部背离所述后衬套组件的端面设置若干个第一受力包,若干个所述第一受力包绕中心轴线等距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受力包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凸起。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橡胶体远离所述后衬套组件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抵贴部,所述第一抵贴部贴附于所述第一内骨架的外壁,所述第一翻边部与所述第一抵贴部之间形成第一凹坑。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臂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后衬套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后衬套组件包括第二内骨架、第二橡胶体以及第二外骨架,所述第二橡胶体套设于所述第二内骨架的外周,所述第二外骨架套设于所述第二橡胶体的外周,所述第二外骨架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橡胶体上沿轴线方向贯通开设有若干个通槽,若干个所述通槽绕中心轴线等距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槽靠近所述第二内骨架的内壁开设有若干条第一沟槽,所述通槽靠近所述第二外骨架的内壁开设有若干条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内骨架为回转体结构,所述第二内骨架的外周环绕开设有若干个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环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环槽之间形成第二凸环,所述第二橡胶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环槽的槽面以及所述第二凸环的表面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内骨架远离所述前衬套组件的端面和/或所述第二内骨架靠近所述前衬套组件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抵接台,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抵接台之间形成有第二抵接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橡胶体远离所述前衬套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翻边部,所述第二翻边部沿径向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的外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翻边部背离所述前衬套组件的端面设置若干个第二受力包,若干个所述第二受力包绕中心轴线等距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受力包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凸起。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橡胶体远离所述前衬套组件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抵贴部,所述第二抵贴部贴附于所述第二内骨架的外壁,所述第二翻边部与所述第二抵贴部之间形成第二凹坑。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臂本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沉槽,所述控制臂本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沉槽,所述第一沉槽延伸至所述第三连接臂的顶部,所述第二沉槽延伸至所述第三连接臂的底部,所述第三连接臂开设有所述第一沉槽和所述第二沉槽的一段的横截面为H型横截面。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控制臂总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车辆包括控制臂总成,当位于控制臂本体上的缓冲组件受到较小的垂向载荷冲击时,安装于缓冲板上的橡胶件发生弹性变形,起到第一次缓冲限位作用,当缓冲组件受到较大的垂向载荷冲击时,缓冲板发生弹性变形,起到第二次缓冲限位作用,橡胶件能够实现软性缓冲限位,缓冲板能够实现硬性缓冲限位,避免缓冲组件损坏,从而避免车辆的悬架系统的刚度发生突变,改善悬架系统的平顺性,提高控制臂总成使用寿命,保证车辆能够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臂总成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臂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臂总成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B-B横截面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7为图5中C-C横截面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D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实施例所述的球头销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10为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臂总成的俯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E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橡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0中F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橡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控制臂本体;11、第一连接臂;111、第一通孔;12、第二连接臂;121、第二通孔;122、第一连接孔;13、第三连接臂;131、第三连接孔;132、限位槽;14、第一沉槽;15、第二沉槽;
2、缓冲组件;21、缓冲板;211、底壁;212、侧壁;213、翻折壁;22、橡胶件;221、形变沟槽;23、紧固件;
3、球头销组件;31、球头销;311、球头部;312、锥体部;313、过渡部;314、限位环;315、螺纹连接部;32、球座;321、卡接块;322、限位台阶;323、强度板;33、套盖;331、透气槽;34、第一卡圈;35、防尘罩;36、第二卡圈;
4、前衬套组件;41、第一内骨架;411、第一环槽;412、第一凸环;413、第一抵接台;414、第一抵接槽;42、第一橡胶体;421、第一翻边部;422、第一受力包;423、第一凸起;424、第一抵贴部;425、第一凹坑;43、第一外骨架;431、第一折边部;
5、后衬套组件;51、第二内骨架;511、第二环槽;512、第二凸环;513、第二抵接台;514、第二抵接槽;52、第二橡胶体;521、通槽;522、第一沟槽;523、第二沟槽;524、第二翻边部;525、第二受力包;526、第二凸起;527、第二抵贴部;528、第二凹坑;53、第二外骨架;531、第二折边部;
6、减振器衬套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臂总成,该控制臂总成包括控制臂本体1和缓冲组件2,缓冲组件2包括缓冲板21和橡胶件22,缓冲板21设置于控制臂本体1上,缓冲板21包括底壁211、侧壁212以及翻折壁213,底壁211抵接或者连接于控制臂本体1上,侧壁212在底壁211上围成容纳槽,且侧壁212向远离底壁211的垂直中心线的一侧倾斜延伸,翻折壁213设置于侧壁212上,且翻折壁213向远离底壁211的垂直中心线的一侧外翻,橡胶件22设置于容纳槽中且向远离底壁211的一侧凸伸。
具体的,当位于控制臂本体1上的缓冲组件2受到较小的垂向载荷冲击时,例如车轮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车轮相对车架向上运动,安装于缓冲板21上的橡胶件22发生弹性变形,起到第一次缓冲限位作用,当车轮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时,例如越野车在经过较大水坑时,缓冲组件2受到较大的垂向载荷冲击,缓冲板21发生弹性变形,起到第二次缓冲限位作用,橡胶件22能够实现软性缓冲限位,缓冲板21能够实现硬性缓冲限位,避免缓冲组件2损坏,从而避免车辆的悬架系统刚度发生突变,改善悬架系统的平顺性,提高控制臂总成使用寿命,保证车辆能够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的缓冲板21为U型结构且端口边沿外翻,当垂向载荷较大时,橡胶件22被压缩到预设程度后,缓冲板21的翻折壁213与对手件的限位面抵接,实现硬限位,由于缓冲板21的侧壁212倾斜设置且侧壁212的弹性系数较大,能够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通过缓冲板21对对手件进行硬限位,使得橡胶件22得到保护,避免橡胶件22被过度压缩而损坏,从而保证橡胶件22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所说的硬限位和软限位是相对而言,例如,缓冲板21的刚性强度相对橡胶件22硬,橡胶件22的刚性强度相对缓冲板21软,本实施例的缓冲板21在受到较大的载荷时也发生弹性变形。
可选的,控制臂本体1采用铝材制成,减少重量,以保证车辆的操作稳定性和平顺性。
可选的,缓冲板2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钢材,用于提高刚性强度。本实施例的橡胶件22与缓冲板21通过硫化粘结固定,以避免橡胶件22脱离于缓冲板21,例如撤销垂向载荷或者垂向载荷减弱之后,橡胶件22具有恢复原状的弹性势能,以及车辆还可能受到其他方向的载荷冲击,例如前进、后退、左转以及右转等,橡胶件22与缓冲板21固定连接能够避免橡胶件22从缓冲板21上弹飞。
在本实施例中,底壁211与控制臂本体1抵接。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壁211焊接于控制臂本体1上。
可选的,橡胶件22背离底壁21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条形变沟槽221。橡胶件22背离底壁211的一侧为受力面,与对手件抵接受载压缩时,形变沟槽221能够为橡胶变形提供容纳空间,避免橡胶压缩向外溢出过多而导致破损。
可选的,橡胶件22的硬度设置为70至80SHA,以保证橡胶件22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和较高的耐久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组件2还包括紧固件23,控制臂本体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2,缓冲板21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紧固件23穿设于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122,紧固件23用于将缓冲板21固定于控制臂本体1上。紧固件23可选为螺钉,采用螺钉将缓冲板21安装于控制臂本体1上,方便将缓冲板21拆卸更换。
可选的,控制臂总成还包括球头销组件3,球头销组件3包括球头销31、球座32以及套盖33,控制臂本体1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131,第三连接孔131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132,套盖33设置于第三连接孔131内并紧密套设于球头销31的球头部311的外周,球座32的外壁设置有卡接块321,球座32的内壁形成有限位台阶322,卡接块321卡接固定于限位槽132中,套盖33的端口抵接于限位台阶322上。
具体的,球头销组件3用于与转向节连接,起到柔性连接的作用,同时承受来自车轮的载荷,本实施例通过球座32将套盖33限定于第三连接孔131内,避免车辆的运行时,套盖33连同球头销31一起脱离于第三连接孔131,保证球头销31的球头部311稳定地在第三连接孔131内转动。由于球头部311为球体结构,能够相对控制臂本体1自由转动,并能够在预设范围内摆动,因此能够实现柔性连接的功能。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球头销31采用钢材制成,以提高支撑强度。
可选的,球座32的内壁与球头销31的外壁之间形成间隔通道,套盖33上开设有透气槽311,透气槽311与间隔通道相连通。球头部311的外表面与套盖33的内表面抵接,因此,球头部311相对套盖33转动或者摆动时,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透气槽311和间隔通道散出,避免热量加速球头部311和套盖33的老化。
可选的,球座32还包括强度板323,强度板323设置为第一预设长度,强度板323位于第三连接孔131的内壁与套盖33的外壁之间,强度板323的外壁与第三连接孔131的内壁紧密抵接,强度板323的内壁与套盖33的外壁紧密抵接。设置强度板323能够提高球头销组件3的破坏强度,即对载荷冲击的抵抗能力更强,需要更大的破坏载荷F2才能将球头销组件3损坏,满足强度需求。
可选的,球头销组件3还包括第一卡圈34、防尘罩35以及第二卡圈36,防尘罩35罩设于球座32与球头销31之间的过渡处,第一卡圈34套设于防尘罩35的第一端的外壁,防尘罩35的第一端的内壁与球座32的外壁紧密抵接,第二卡圈36套设于防尘罩35的第二端的外壁,防尘罩35的第二端的外壁与球头销31的外壁紧密抵接。防尘罩35能够对灰尘杂质进行隔离,避免灰尘杂质进入透气槽311或者间隔通道而影响球头部311在套盖33内的转动。
可选的,防尘罩35设置为双褶结构或单褶结构,球头销31在摆动过程中,防尘罩35有一定程度的长度余量,因此不会产生过度的拉伸变形,同时实现较小的运动空间,可在防尘罩35的内部添加润滑脂,进行密封和润滑。
可选的,球头销31还包括锥体部312,防尘罩35的第二端抵接于锥体部312,锥体部312的直径沿远离球头部311的方向逐渐缩小。锥体部312用于与转向节连接配合,设置锥体部312能够提高与转向节的连接稳定性,并且将锥体部312的直径较大的一端靠近球头部311,锥体部312的直径较小的一端远离球头部311,能够保证第二卡圈36将防尘罩35紧密套设于锥体部312的外壁。
可选的,球头销31还包括过渡部313,过渡部313连接于球头部311与锥体部312之间,过渡部313的外壁与锥体部31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限位环314,限位环314的直径大于锥体部312的最大直径。限位环314能够对防尘罩35进行轴向限位和密封,避免防尘罩35的两端过度收缩而相对球头销31产生缝隙。
可选的,球头销31还包括螺纹连接部315,螺纹连接部315设置于锥体部312远离过渡部313的一端,螺纹连接部315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用于与螺母锁紧固定。
可选的,控制臂本体1包括第一连接臂11、第二连接臂12以及第三连接臂13,第一连接臂11、第二连接臂12以及第三连接臂13构成Y型结构,第一连接臂11上设置有前衬套组件4,第二连接臂12上设置有后衬套组件5,前衬套组件4与后衬套组件5同轴设置,第三连接臂13上设置有减振器衬套组件6和球头销组件3。
具体的,控制臂总成连接转向节和车架或者副车架,控制臂总成承受垂向载荷、纵向载荷和横向载荷,垂向载荷在竖直方向施加,纵向载荷在前后方向施加,横向载荷在左右方向施加,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臂11通过前衬套组件4与车架柔性连接,第二连接臂12通过后衬套组件5与车架柔性连接,减振器衬套组件6与减振器连接,球头销组件3与转向节柔性连接,同时承受来自车轮的载荷。
可选的,第一连接臂11、第二连接臂12以及第三连接臂13处于X-Z平面或者大体上处于X-Z平面。
可选的,第一连接臂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1,前衬套组件4设置于第一通孔111中,前衬套组件4包括第一内骨架41、第一橡胶体42以及第一外骨架43,第一橡胶体42套设于第一内骨架41的外周,第一外骨架43套设于第一橡胶体42的外周,第一外骨架43的外壁与第一通孔111的内壁抵接。第一内骨架41与对手件连接,以及第一外骨架43与第一连接臂11连接,从而能够保证连接强度,不易磨损,将第一橡胶体42设置在第一内骨架41与第一外骨架43之间,能够起到柔性连接第一内骨架41和第一外骨架43的作用。
可选的,第一内骨架41、第一橡胶体42以及第一外骨架43通过硫化粘结固定。
可选的,第一内骨架41为回转体结构,第一内骨架41的外周环绕开设有若干个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环槽411,相邻两个第一环槽411之间形成第一凸环412,第一橡胶体42的内壁与第一环槽411的槽面以及第一凸环412的表面抵接。
具体的,车辆特别是越野车在运行时,前衬套组件4要求具备较强的刚度,以保证悬架系统的侧向刚度,满足整车操纵稳定性的需求,因此,本实施例采用实体的第一橡胶体42抵接于第一内骨架41与第一外骨架43之间,以保证刚性强度。本实施例在第一内骨架41的外周环绕开设有两个第一环槽411,使得第一内骨架41的纵向截面呈W形状,受到纵向载荷时,前衬套组件4发生径向变形,第一外骨架43与第一凸环412对第一橡胶体42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橡胶体42脱离于第一凸环412,第一橡胶体42对应第一环槽411的部位的径向厚度增加,刚性强度提升,减小第一橡胶体42的表面区域的变形量,从而提升耐久寿命。
可选的,第一内骨架41远离后衬套组件5的端面和/或第一内骨架41靠近后衬套组件5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抵接台413,相邻两个第一抵接台413之间形成第一抵接槽414。具体的,第一内骨架41的两个端面均设置有第一抵接台413,能够增加与对手件的配合面积,降低配合面的压强,避免对手件被压溃变形损坏。
可选的,第一橡胶体42远离后衬套组件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翻边部421,第一翻边部421沿径向延伸至第一通孔111的外侧。第一翻边部421与第一连接臂11的顶部抵接,或者,第一外骨架43远离后衬套组件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折边部431,第一折边部431沿径向延伸至第一通孔111的外侧,第一翻边部421与第一折边部431抵接,第一翻边部421能够进行纵向前置限位,在车辆进行加速的情况下,控制臂总成受到向前方向的载荷即纵向载荷,此时第一翻边部421将与对手件的安装面进行接触,实现限位。
可选的,第一翻边部421背离后衬套组件5的端面设置若干个第一受力包422,若干个第一受力包422绕中心轴线等距间隔设置。此处的中心轴线为第一内骨架41的中心轴线,第一受力包422与对手件的安装面抵接,将第一受力包422等距间隔设置,能够改善第一橡胶体42受力时的变形形状,提高第一橡胶体42的耐久寿命,且由于第一受力包422的形状为圆弧形状,能够与对手件逐渐均匀接触,从而改善在低温环境下的摩擦异响,即改善NVH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受力包422设置为四个,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受力包422可以设置为六个或者八个。
可选的,第一受力包422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凸起423。第一凸起423可以减小第一受力包422与对手件的接触面积,从而改善在低温环境下的摩擦异响,即改善NVH性能。
可选的,第一橡胶体42远离后衬套组件5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抵贴部424,第一抵贴部424贴附于第一内骨架41的外壁,第一翻边部421与第一抵贴部424之间形成第一凹坑425。第一抵贴部424能够提高第一橡胶体42与第一内骨架41的密封性。
可选的,第二连接臂1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21,后衬套组件5设置于第二通孔121中,后衬套组件5包括第二内骨架51、第二橡胶体52以及第二外骨架53,第二橡胶体52套设于第二内骨架51的外周,第二外骨架53套设于第二橡胶体52的外周,第二外骨架53的外壁与第二通孔121的内壁抵接。第二内骨架51与对手件连接,以及第二外骨架53与第二连接臂12连接,从而能够保证连接强度,不易磨损,第二橡胶体52设置在第二内骨架51与第二外骨架53之间,能够起到柔性连接第二内骨架51和第二外骨架53的作用。
可选的,第二内骨架51、第二橡胶体52以及第二外骨架53通过硫化粘结固定。
可选的,第二橡胶体52上沿轴线方向贯通开设有若干个通槽521,若干个通槽521绕中心轴线等距间隔设置。此处的中线轴线是指第二内骨架51的中心轴线,第一内骨架4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内骨架51的中心轴线同轴。
具体的,车辆特别是越野车在运行时,后衬套组件5要求具备较弱的刚度,较大的行程以及较大的阻尼角,使得悬架系统在纵向具有较好的柔度,满足整车的平顺性。本实施例在第二橡胶体52上开始两个通槽521,两个通槽521镜像设置于中心轴线的两侧,通槽521沿径向的槽宽为4毫米以上,优选4毫米,能够减少通槽521两侧的橡胶材料的接触频率,减少异响,后衬套组件5的刚度曲线行程设置为5毫米至7毫米,以实现在径向具备较低的刚度和较大的行程,起到较好的缓和冲击以及衰减振动的效果,提高整车的平顺性。可选的,两个通槽521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为X-Z平面,环绕于两个通槽521之间还包括两部分实体橡胶材料,这两部分实体橡胶材料的中线线所在平面为Y-Z平面,仍然具备满足需求的刚性强度,起到较好的连接作用。
可选的,通槽521靠近第二内骨架51的内壁开设有若干条第一沟槽522,通槽521靠近第二外骨架53的内壁开设有若干条第二沟槽523,第一沟槽522和第二沟槽523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沟槽522为横向沟槽,若干条第一沟槽522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沟槽523为纵向沟槽,若干条第二沟槽523绕中心轴线间隔设置,第一沟槽522和第二沟槽523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因此能够降低这两部分的橡胶材料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改善异响。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沟槽522为纵向沟槽,第二沟槽523为横向沟槽。
可选的,第二内骨架51为回转体结构,第二内骨架51的外周环绕开设有若干个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环槽511,相邻两个第二环槽511之间形成第二凸环512,第二橡胶体52的内壁与第二环槽511的槽面以及第二凸环512的表面抵接。
可选的,第二内骨架51远离前衬套组件4的端面和/或第二内骨架51靠近前衬套组件4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抵接台513,相邻两个第二抵接台513之间形成有第二抵接槽514。具体的,第二内骨架51的两个端面均设置有第二抵接台513,能够增加与对手件的配合面积,降低配合面的压强,避免对手件被压溃变形损坏。
可选的,第二橡胶体52远离前衬套组件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翻边部524,第二翻边部524沿径向延伸至第二通孔121的外侧。第二翻边部524与第二连接臂12的顶部抵接,或者第二外骨架53远离前衬套组件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折边部531,第二折边部531沿径向延伸至第二通孔121的外侧,第二翻边部524与第二折边部531抵接,第二翻边部524能够进行纵向前置限位,在车辆进行加速的情况下,控制臂总成受到向前方向的载荷即纵向载荷,此时第二翻边部524将与对手件的安装面进行接触,实现限位。
可选的,第二翻边部524背离前衬套组件4的端面设置若干个第二受力包525,若干个第二受力包525绕中心轴线等距间隔设置。第二受力包525与对手件的安装面抵接,将第二受力包525等距间隔设置,能够改善第二橡胶体52受力时的变形形状,提高第二橡胶体52的耐久寿命,且由于第二受力包525的形状为圆弧形状,能够与对手件逐渐均匀接触,从而改善在低温环境下的摩擦异响,即改善NVH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受力包525设置为四个,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受力包525可以设置为六个或者八个。
可选的,第二受力包525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凸起526。第二凸起526可以减小第二受力包525与对手件的接触面积,从而改善在低温环境下的摩擦异响,即改善NVH性能。
可选的,第二橡胶体52远离前衬套组件4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抵贴部527,第二抵贴部527贴附于第二内骨架51的外壁,第二翻边部524与第二抵贴部527之间形成第二凹坑528。第二抵贴部527能够提高第二橡胶体52与第二内骨架51的密封性。
可选的,控制臂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沉槽14,控制臂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沉槽15,第一沉槽14延伸至第三连接臂13的顶部,第二沉槽15延伸至第三连接臂13的底部,第三连接臂13开设有第一沉槽14和第二沉槽15的一段的横截面为H型横截面。
具体的,本实施例将球头销组件3和减振器衬套组件6设置在第三连接臂13上,并将第一沉槽14和第二沉槽15均延伸至第三连接臂13上,使得第三连接臂13具有第一沉槽14和第二沉槽15的一段变为薄弱环节,薄弱环节的屈服载荷为F1,而球头销组件3在第三连接孔131处的破坏载荷为F2,保证载荷差值F2-F1≥10KN,即破坏载荷F2比屈服载荷大10千牛以上。在车辆正常使用即一般程度的滥用工况和事故的工况下,球头销组件3和第三连接臂13均不发生塑性变形,控制臂本体1能够正常工作,当车辆承受极端滥用工况或者严重事故的情况下,控制臂本体1开设有第一沉槽14和第二沉槽15的位置首先发生弯曲变形,即第三连接臂13发生弯曲变形,进而保证球头销组件3不脱离于第三连接孔131,虽然因为第三连接臂13发生弯曲变形而导致车辆会跑偏,以及产生异响等情况,但至少控制臂本体1不会断裂,车辆仍然具备行驶的能力。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本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的控制臂总成。
此外,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28)

1.一种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臂本体(1);
缓冲组件(2),所述缓冲组件(2)包括缓冲板(21)和橡胶件(22),所述缓冲板(21)设置于所述控制臂本体(1)上,所述缓冲板(21)包括底壁(211)、侧壁(212)以及翻折壁(213),所述底壁(211)抵接或者连接于所述控制臂本体(1)上,所述侧壁(212)在所述底壁(211)上围成容纳槽,且所述侧壁(212)向远离所述底壁(211)的垂直中心线的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翻折壁(213)设置于所述侧壁(212)上,且所述翻折壁(213)向远离所述底壁(211)的垂直中心线的一侧外翻,所述橡胶件(22)设置于所述容纳槽中且向远离所述底壁(211)的一侧凸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件(22)背离所述底壁(21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条形变沟槽(2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2)还包括紧固件(23),所述控制臂本体(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2),所述缓冲板(21)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件(23)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122)以将所述缓冲板(21)固定于所述控制臂本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总成还包括球头销组件(3),所述球头销组件(3)包括球头销(31)、球座(32)以及套盖(33),所述控制臂本体(1)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131),所述第三连接孔(131)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132),所述套盖(33)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孔(131)内并紧密套设于所述球头销(31)的球头部(311)的外周,所述球座(32)的外壁设置有卡接块(321),所述球座(32)的内壁形成有限位台阶(322),所述卡接块(321)卡接固定于所述限位槽(132)中,所述套盖(33)的端口抵接于所述限位台阶(3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座(32)的内壁与所述球头销(31)的外壁之间形成间隔通道,所述套盖(33)上开设有透气槽(331),所述透气槽(331)与所述间隔通道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座(32)还包括强度板(323),所述强度板(323)设置为第一预设长度,所述强度板(323)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孔(131)的内壁与所述套盖(33)的外壁之间,所述强度板(323)的外壁与所述第三连接孔(131)的内壁紧密抵接,所述强度板(323)的内壁与所述套盖(33)的外壁紧密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销组件(3)还包括第一卡圈(34)、防尘罩(35)以及第二卡圈(36),所述防尘罩(35)罩设于所述球座(32)与所述球头销(31)之间的过渡处,所述第一卡圈(34)套设于所述防尘罩(35)的第一端的外壁,所述防尘罩(35)的第一端的内壁与所述球座(32)的外壁紧密抵接,所述第二卡圈(36)套设于所述防尘罩(35)的第二端的外壁,所述防尘罩(35)的第二端的外壁与所述球头销(31)的外壁紧密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销(31)还包括锥体部(312),所述防尘罩(35)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锥体部(312),所述锥体部(312)的直径沿远离所述球头部(311)的方向逐渐缩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销(31)还包括过渡部(313),所述过渡部(313)连接于所述球头部(311)与所述锥体部(312)之间,所述过渡部(313)的外壁与所述锥体部(31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限位环(314),所述限位环(314)的直径大于所述锥体部(312)的最大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1)包括第一连接臂(11)、第二连接臂(12)以及第三连接臂(13),所述第一连接臂(11)、所述第二连接臂(12)以及所述第三连接臂(13)构成Y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臂(11)上设置有前衬套组件(4),所述第二连接臂(12)上设置有后衬套组件(5),所述前衬套组件(4)与所述后衬套组件(5)同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臂(13)上设置有减振器衬套组件(6)和所述球头销组件(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前衬套组件(4)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11)中,所述前衬套组件(4)包括第一内骨架(41)、第一橡胶体(42)以及第一外骨架(43),所述第一橡胶体(42)套设于所述第一内骨架(41)的外周,所述第一外骨架(43)套设于所述第一橡胶体(42)的外周,所述第一外骨架(43)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内壁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骨架(41)为回转体结构,所述第一内骨架(41)的外周环绕开设有若干个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环槽(411),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环槽(411)之间形成第一凸环(412),所述第一橡胶体(42)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环槽(411)的槽面以及所述第一凸环(412)的表面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骨架(41)远离所述后衬套组件(5)的端面和/或所述第一内骨架(41)靠近所述后衬套组件(5)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抵接台(413),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抵接台(413)之间形成第一抵接槽(414)。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体(42)远离所述后衬套组件(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翻边部(421),所述第一翻边部(421)沿径向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外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部(421)背离所述后衬套组件(5)的端面设置若干个第一受力包(422),若干个所述第一受力包(422)绕中心轴线等距间隔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包(422)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凸起(423)。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体(42)远离所述后衬套组件(5)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抵贴部(424),所述第一抵贴部(424)贴附于所述第一内骨架(41)的外壁,所述第一翻边部(421)与所述第一抵贴部(424)之间形成第一凹坑(425)。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臂(1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21),所述后衬套组件(5)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121)中,所述后衬套组件(5)包括第二内骨架(51)、第二橡胶体(52)以及第二外骨架(53),所述第二橡胶体(52)套设于所述第二内骨架(51)的外周,所述第二外骨架(53)套设于所述第二橡胶体(52)的外周,所述第二外骨架(53)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通孔(121)的内壁抵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橡胶体(52)上沿轴线方向贯通开设有若干个通槽(521),若干个所述通槽(521)绕中心轴线等距间隔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521)靠近所述第二内骨架(51)的内壁开设有若干条第一沟槽(522),所述通槽(521)靠近所述第二外骨架(53)的内壁开设有若干条第二沟槽(523),所述第一沟槽(522)与所述第二沟槽(523)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骨架(51)为回转体结构,所述第二内骨架(51)的外周环绕开设有若干个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环槽(511),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环槽(511)之间形成第二凸环(512),所述第二橡胶体(52)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环槽(511)的槽面以及所述第二凸环(512)的表面抵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骨架(51)远离所述前衬套组件(4)的端面和/或所述第二内骨架(51)靠近所述前衬套组件(4)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抵接台(513),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抵接台(513)之间形成有第二抵接槽(514)。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橡胶体(52)远离所述前衬套组件(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翻边部(524),所述第二翻边部(524)沿径向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121)的外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部(524)背离所述前衬套组件(4)的端面设置若干个第二受力包(525),若干个所述第二受力包(525)绕中心轴线等距间隔设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受力包(525)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凸起(526)。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橡胶体(52)远离所述前衬套组件(4)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抵贴部(527),所述第二抵贴部(527)贴附于所述第二内骨架(51)的外壁,所述第二翻边部(524)与所述第二抵贴部(527)之间形成第二凹坑(528)。
2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沉槽(14),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沉槽(15),所述第一沉槽(14)延伸至所述第三连接臂(13)的顶部,所述第二沉槽(15)延伸至所述第三连接臂(13)的底部,所述第三连接臂(13)开设有所述第一沉槽(14)和所述第二沉槽(15)的一段的横截面为H型横截面。
2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臂总成。
CN202210796393.6A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 Pending CN1150089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6393.6A CN115008959A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6393.6A CN115008959A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8959A true CN115008959A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79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6393.6A Pending CN115008959A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895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17570A1 (en) * 2003-03-28 2004-11-04 Joerg Weshendorff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5736735U (zh) * 2016-06-30 2016-11-30 浙江锐泰悬挂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臂总成、悬挂系统及汽车
CN206579427U (zh) * 2017-01-22 2017-10-24 台州德力奥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前悬控制臂
CN207028748U (zh) * 2017-06-09 2018-02-23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
CN207670129U (zh) * 2017-12-16 2018-07-31 台州万洲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摆臂
CN211106808U (zh) * 2019-10-29 2020-07-28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
CN212860984U (zh) * 2020-07-07 2021-04-02 建新赵氏科技有限公司 防异响的控制臂衬套结构
CN215662924U (zh) * 2021-07-08 2022-01-28 诺博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悬置衬套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17570A1 (en) * 2003-03-28 2004-11-04 Joerg Weshendorff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5736735U (zh) * 2016-06-30 2016-11-30 浙江锐泰悬挂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臂总成、悬挂系统及汽车
CN206579427U (zh) * 2017-01-22 2017-10-24 台州德力奥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前悬控制臂
CN207028748U (zh) * 2017-06-09 2018-02-23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
CN207670129U (zh) * 2017-12-16 2018-07-31 台州万洲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摆臂
CN211106808U (zh) * 2019-10-29 2020-07-28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
CN212860984U (zh) * 2020-07-07 2021-04-02 建新赵氏科技有限公司 防异响的控制臂衬套结构
CN215662924U (zh) * 2021-07-08 2022-01-28 诺博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悬置衬套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02377B2 (ja) トルクロッド軸受組立体の改良
CA2289155A1 (en) Composite stabilizer bar link
KR20170075804A (ko) 완충기
CN115008959A (zh) 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
JP2008128411A (ja) ストラットアームブッシュ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ダブルジョイント式サスペンション
CN211335470U (zh) 一种汽车摆臂
JP3956261B2 (ja) アブソーバ用クッションゴム
CN215567617U (zh) 一种减震器及汽车
KR102563031B1 (ko) 차량용 현가장치의 스트럿 마운트
KR20170099713A (ko) 스토퍼 조립구조를 가지는 트레일링암 부시
KR102342311B1 (ko) 스포크 휠용 니플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포크 휠
US11173762B2 (en) Wheel suspen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CN211684563U (zh) 拉杆总成
US20220105765A1 (en) Suspension mount
CN211764761U (zh) 一种汽车前摆臂总成
CN210132997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
CN211969101U (zh) 一种汽车三角臂总成
CN220905151U (zh) 悬置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KR20170063066A (ko) 차량의 서스펜션용 미끄럼 부시
CN221023163U (zh) 一种汽车摆臂总成
CN214564431U (zh) 一种汽车独立悬架的后缓冲块总成及汽车
WO2021184258A1 (zh) 一种滑柱总成及应用其的车辆
CN221213374U (zh) 悬架系统的螺旋弹簧安装结构、悬架系统以及车辆
CN220594570U (zh) 一种沙滩车用下摆臂总成
CN109968934B (zh) 一种减震器衬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