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28748U - 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28748U
CN207028748U CN201720668181.4U CN201720668181U CN207028748U CN 207028748 U CN207028748 U CN 207028748U CN 201720668181 U CN201720668181 U CN 201720668181U CN 207028748 U CN207028748 U CN 207028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elastic buffer
buffer portion
front suspension
bow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681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炜强
郑雪鹏
曹广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6818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28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28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287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该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包括底座和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所述底座上部的弹性缓冲部,所述底座为开口朝上且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的碗状结构,所述弹性缓冲部上部为半球形结构,所述弹性缓冲部下部为与所述底座的碗状结构相配合的结构,且所述弹性缓冲部的下部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所述底座的碗状结构内;本实用新型当弹性缓冲部受力压缩时,弹性缓冲部位于底座碗状结构内的部分由于受到限制,从而限制住了弹性缓冲部与底座相接触位置的变形空间,避免弹性缓冲部的开裂和损坏,同时这种结构在提高整体刚度特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弹性缓冲部的疲劳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各种车辆产品对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的要求也相应地越来越高。其中,前悬架下缓冲块安装在下控制臂上,在车轮上跳过程中起限位作用,同时为提高汽车前悬架的缓冲性能,现有车辆前悬架一般都设有缓冲块。
如图1所示,现有的前悬架下缓冲块采用在平板状金属底座1a上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有不规则形状的弹性缓冲部2a,该装置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低,然而,在车辆行进过程中特别是车轮上跳时刚刚接触缓冲块的瞬间,会对不规则形状的弹性缓冲部2a产生强烈的冲击,由于结构不规则造成应力集中,以及缺少径向限位,进而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弹性缓冲部2a容易产生变形、开裂甚至完全破损,使得前悬架下缓冲块失去限位及缓冲功能。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解决弹性缓冲部易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不仅能够对前悬架的进行稳定的限位及缓冲降噪,而且能够解决弹性缓冲部易损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包括底座和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所述底座上部的弹性缓冲部,所述底座为开口朝上且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的碗状结构;
所述弹性缓冲部上部为半球形结构,所述弹性缓冲部下部为与所述底座的碗状结构相配合的内碗形结构,且所述弹性缓冲部的下部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所述底座的碗状结构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碗状结构上端外侧壁设置翻边,且所述翻边与所述底座相连接处设置圆弧形过渡面。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部中部设置环形裙边,且所述环形裙边底面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所述翻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底部设置安装柱。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部为天然天然橡胶缓冲块或聚氨酯缓冲块。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裙边的外径小于所述翻边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部的半球形结构顶部设置耐磨层。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45钢制件。
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设置在下控制臂上的前悬架下缓冲块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弹性缓冲部容易产生变形、开裂甚至完全破损,使得前悬架下缓冲块失去限位及缓冲功能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缓冲块结构,包括底座和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底座上部的弹性缓冲部;其中,底座采用开口朝上且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的碗状结构,而弹性缓冲部的下部为与底座的碗状结构相配合的内碗形结构,且弹性缓冲部的下部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底座的碗状结构内,能够增大底座与弹性缓冲部的接触面积,同时也增加了弹性缓冲部下部的周向限位,增强了受挤压时的结构刚度,避免弹性缓冲件在受到挤压变形时,由于接触面产生错位倾向力而导致的弹性缓冲部脱离底座的现象;另外为了避免在发生挤压时由于弹性缓冲部缺少径向限位,造成弹性缓冲部发生径向移动,使得弹性缓冲部下部与底座脱离的现象,在弹性缓冲部中部设置环形裙边;而设置的环形裙边不仅使得弹性缓冲部获得径向限位支撑,而且也能够起到导向内陷的作用,避免弹性缓冲部上部发生倾斜凹陷,而造成弹性缓冲部下部部分脱离底座的现象;且设置的环形裙边还能够避免在挤压内部空气时,造成容易在半球形结构底部边缘膨出的现象。
另外,采用的弹性缓冲部上部为半球形结构,能够在受到挤压时,使得压力能够均匀的分散并传递至环形裙边处,且设置的环形裙边能够对弹性缓冲部向四周的形变进行限位,也使得弹性缓冲部下部能够牢牢的与底座相接触,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减少的损坏的可能,且其内部充满空气在复位时,通过球面的表面张力以及压缩空气的能量使得弹性缓冲部迅速复位,为下次受到挤压做好准备;而采用的环形裙边外径小于翻边的外径,能够避免在受到挤压时由于环形裙边向外膨胀卡在翻边外侧而造成不能复位以及磨损急剧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弹性缓冲部受力压缩时,由于底座碗状结构的上大下小的设计,从而有效的限制了形变的空间,也使得受到挤压时弹性缓冲部下部与底座内壁接触更加紧密,避免了弹性缓冲部开裂和损坏的现象,而弹性缓冲部上部的半球形结构以及半球形结构下部的环形裙边不仅能够合理分散压力而且也能够对挤压力进行限制,增强了该装置的整体刚度特性,大大提高了弹性缓冲部的疲劳寿命;且该装置在各部件的相互协同作用下,不仅获得了稳定限位及降噪缓冲性能,而且解决了弹性缓冲部易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包括底座1和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所述底座1上部的弹性缓冲部2,所述底座1为开口朝上且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的碗状结构,所述弹性缓冲部2上部为半球形结构,所述弹性缓冲部2下部为与所述底座1的碗状结构相配合的内碗形结构,且所述弹性缓冲部2的下部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所述底座1的碗状结构内。
所述底座1为45钢制件。
所述底座1底部设置安装柱5。
所述弹性缓冲部2为天然橡胶缓冲块,所述弹性缓冲部2的作用是起到限位和缓冲,很显然所述弹性缓冲部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缓冲块,比如聚氨酯缓冲块。
该实施例中,底座采用开口朝上且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的碗状结构,而且弹性缓冲部的下部采用为与底座的碗状结构相配合的结构,且弹性缓冲部的下部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底座的碗状结构内,采用这样的结构,当弹性缓冲部受力压缩时,弹性缓冲部位于底座碗状结构内的部分由于受到限制,从而限制住了弹性缓冲部与底座相接触位置的变形空间,避免弹性缓冲部的开裂和损坏,同时这种结构在提高整体刚度特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弹性缓冲部的疲劳寿命;而下部设置的安装柱可通过焊接或一体铸造或紧固件的方式与底座相固定,优选的采用焊接的方式,并在焊缝处设置防锈漆层,避免锈蚀的现象发生。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所示,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包括底座1和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所述底座1上部的弹性缓冲部2,所述底座1为开口朝上且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的碗状结构,所述弹性缓冲部2上部为半球形结构,所述弹性缓冲部2下部为与所述底座1的碗状结构相配合的内碗形结构,且所述弹性缓冲部2的下部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所述底座1的碗状结构内。
所述底座1采用45钢制件。
所述底座1的碗状结构上端设置翻边3,且所述翻边与所述底座相连接处设置为圆弧形过渡面7。
所述弹性缓冲部2中部设置环形裙边4,且所述环形裙边4底面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所述翻边3上。
所述底座1底部设置安装柱5。
所述弹性缓冲部2为聚氨酯缓冲块。
所述环形裙边4的外径小于所述翻边3的外径。
该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弹性缓冲部与底座的碗状结构上沿相接触部分在压缩时,底座碗状结构上沿切割损坏弹性缓冲部造成磨损的现象,在底座的碗状结构上端设置翻边,这样弹性缓冲部与底座的碗状结构上沿之间由线接触变为面接触从而增大了接触面积,而且翻边结构能够为弹性缓冲部的变形提供变形空间;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大弹性缓冲部与底座碗状结构上沿的接触面积以及对弹性缓冲部的径向限位,在弹性缓冲部中部设置环形裙边,且环形裙边底面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翻边上。另外,为了避免弹性缓冲部在受压过程中环形裙边溢出翻边造成损坏,采用的环形裙边的外径小于翻边的外径。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其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弹性缓冲部2的半球形结构顶部设置耐磨层6。
该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加弹性缓冲部上部的耐磨性能,在弹性缓冲部的半球形结构顶部设置耐磨层。
相应的由于本实用型实施例的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应用于汽车,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其中,上述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的实施例均适用于该汽车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使用时,通过安装柱将本下缓冲块结构安装在汽车的下控制臂上,在车轮上跳过程中起限位和缓冲作用。同时,当弹性缓冲部受力压缩时,弹性缓冲部位于底座碗状结构内的部分由于受到限制,从而限制住了弹性缓冲部与底座相接触位置的变形空间,避免弹性缓冲部的开裂和损坏,同时这种结构在提高整体刚度特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弹性缓冲部的疲劳寿命。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所述底座(1)上部的弹性缓冲部(2),所述底座(1)为开口朝上且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的碗状结构;
所述弹性缓冲部(2)上部为半球形结构,所述弹性缓冲部(2)下部为与所述底座(1)的碗状结构相配合的内碗形结构,且所述弹性缓冲部(2)的下部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所述底座(1)的碗状结构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碗状结构上端设置翻边(3),且所述翻边(3)与所述底座(1)相连接处设置为圆弧形过渡面(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部(2)中部设置环形裙边(4),且所述环形裙边(4)底面通过高温硫化工艺粘接在所述翻边(3)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设置安装柱(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部(2)为天然橡胶缓冲块或聚氨酯缓冲块。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裙边(4)的外径小于所述翻边(3)的外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部(2)的半球形结构顶部设置耐磨层(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45钢制件。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
CN201720668181.4U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07028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68181.4U CN207028748U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68181.4U CN207028748U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28748U true CN207028748U (zh) 2018-02-23

Family

ID=61471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68181.4U Active CN207028748U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287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8959A (zh) * 2022-07-06 2022-09-0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8959A (zh) * 2022-07-06 2022-09-0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94424U (ja) エアレスタイヤ、車輪、および自転車
CN205059622U (zh) 层叠辅助弹簧
CN207028748U (zh) 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
CN206201827U (zh) 一种减震车轮
CN207617438U (zh) 免充气轮胎
CN204238073U (zh) 铁轨用重载垫板
CN107499060A (zh) 一种轮辐可伸缩的减震轮
CN207364168U (zh) 沙漏式空气弹簧组件
CN207421204U (zh) 一种沙漏式空气弹簧组件
CN203348664U (zh)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用控制阀芯
CN205412035U (zh) 一种体育用垫
CN204879261U (zh) 压力预警封帽及空调器
CN206487811U (zh) 一种减震装置
CN202108918U (zh) 一种缓冲块
CN202392026U (zh) 一种新型的减震垫圈
CN206419394U (zh) 一种机脚橡胶圈结构
CN207171609U (zh) 导向弹出机构
CN202132438U (zh) 一种用于减震器的导向器
CN204784094U (zh) 汽车悬挂系统的减震垫圈
CN206589599U (zh) 一种车辆后悬架缓冲块
CN209813614U (zh) 具有密封抵压结构的玩具用胶皮轮胎
CN208605552U (zh) 一种汽车用减震防滑橡胶块
CN205631936U (zh) 一种可爬越凹凸面的柔性磁铁轮
CN201656630U (zh) 电机密封圈及具有该电机密封圈的吸尘器
CN204622995U (zh) 一种自行车车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3

Address after: 101300 Zhaofe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Zhaofeng industrial base Tongxi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GROUP ORV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99, Shuanghe Avenue, Renhe Town,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