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06808U - 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06808U
CN211106808U CN201921833824.1U CN201921833824U CN211106808U CN 211106808 U CN211106808 U CN 211106808U CN 201921833824 U CN201921833824 U CN 201921833824U CN 211106808 U CN211106808 U CN 211106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arm
inner tube
rubber body
lower control
out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338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迪
郑文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8338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06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06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06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属于汽车悬架技术领域。所述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包括内管、外管和橡胶本体。外管同轴且间隔地套设于内管外,内管和外管之间通过橡胶本体连接,内管的非端部段的外径大于内管的两个端部段的外径,内管的底部伸出外管形成延伸部,于延伸部上,橡胶本体的外侧壁形成环形的容置槽,容置槽的下方周向设有下限位环,下限位环的上表面为向下凹设的弧形面。本实用新型中,内管的非端部段的外径大于内管的两个端部段的外径,提升整个结构的径向刚度,同时减小橡胶本体中部段的体积,降低扭转刚度。容置槽为环形,下限位环的上表面为向下凹设的弧形面,使得在压装时,下限位环更容易翻出前下控制臂。

Description

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轻量化设计,汽车悬架系统的特性对汽车特性的影响越来越大。悬架控制臂通过衬套与车身连接,为有效控制来自路面或者车轮的不平衡激励而引起的车身的震动,在设计时需要衬套具有较大的径向刚度和较小的扭转刚度。较低的扭转刚度会增加前悬架系统的缓冲和减震能力,提高整车舒适性。
现有的控制臂前衬套一般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之间通过橡胶主簧连接。为了满足较高的径向刚度,橡胶主簧的厚度和高度设计尺寸一般较大,导致扭转刚度值偏高,影响汽车底盘的舒适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提高径向刚度的同时,降低扭转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包括内管、外管和橡胶本体,所述外管同轴且间隔地套设于所述内管外,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通过所述橡胶本体连接,所述内管的非端部段的外径大于所述内管的两个端部段的外径,所述内管的底部伸出所述外管形成延伸部,于所述延伸部上,所述橡胶本体的外侧壁形成环形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下方周向设有下限位环,所述下限位环的上表面为向下凹设的弧形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外管的非端部为鼓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外管的非端部的外壁为螺旋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橡胶本体的上端面设有型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型槽为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外管的上端向外水平翻折,形成环形的法兰端,所述型槽外侧的橡胶本体与所述法兰端的上表面贴合,形成上限位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外管的外壁设有凹槽,部分所述橡胶本体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凹槽沿上下方向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均采用铝合金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橡胶本体由橡胶与多羟基硬脂酸酯的衍生物混合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中,内管的非端部段的外径大于内管的两个端部段的外径,提升整个结构的径向刚度,同时减小橡胶本体中部段的体积,降低扭转刚度。进一步地,橡胶本体的容置槽为环形,下限位环的上表面为向下凹设的弧形面,使得在压装时,下限位环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翻出前下控制臂,下限位环能更容易地翻出前下控制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压装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内管;2-外管;3-橡胶本体;
21-法兰端;
31-型槽;32-容置槽;33-上限位环;34-下限位环;
100-前下控制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用于连接前下控制臂100和车身。如图1和图2所示,该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包括内管1、外管2和橡胶本体3。外管2同轴且间隔地套设于内管1外,橡胶本体3设于外管2和内管1之间,并连接内管1和外管2。
具体地,内管1的外表面通过硫化与橡胶本体3的内表面粘结在一起,外管2的内表面通过硫化与橡胶本体3的外表面粘结在一起。外管2的上端向外水平翻折,形成环形的法兰端21。安装时,外管2的法兰端21与前下控制臂100的端面贴合,保证与前下控制臂100的装配位置。
橡胶本体3的上端面设有型槽31,有效降低整体结构的扭转刚度。型槽31优选为环形。型槽31外侧的橡胶本体3与法兰端21的上表面贴合,形成上限位环33。该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在承受较大的轴向力时,上限位环33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提高整个结构的疲劳强度,并有效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内管1的底部伸出外管2,形成延伸部,增加刚度线性段长度。于延伸部上,橡胶本体3的外侧壁形成环形的容置槽32,容置槽32的下方周向设有下限位环34。容置槽32用于在压装时,容纳下限位环34,同时容置槽32也起到降低扭转刚度的作用。下限位环34和上限位环33共同配合,以对整个结构进行轴向限位,保证整车的退让性能。
优选地,参见图1-图3,容置槽32为环形,下限位环34的上表面为向下凹设的弧形面,即类似于伞形,使得在压装时,下限位环34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翻出前下控制臂100,下限位环34能更容易地翻出前下控制臂100。
进一步地,内管1的非端部段的外径大于内管1的两个端部段的外径,提升整个结构的径向刚度,同时减小橡胶本体3中部段的体积,降低扭转刚度。优选地,外管2的非端部为鼓形,两个端部为圆柱形,方便加工。非端部段的外径分别与两个端部段的外径之间过渡连接,防止应力集中。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管2的非端部的外壁也可设为如螺旋面或其他形状。
可选地,为保证外管2与橡胶本体3的连接强度,外管2的外壁设有凹槽(图中未示出),硫化时部分橡胶本体3会嵌设到凹槽内。凹槽优选沿上下方向延伸,保证整个结构在发生扭转变形时,橡胶本体3和外管2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内管1和外管2均采用铝合金制成,起到降重的作用,同时铝制的外管2与锻铝的前下控制臂100之间不会发生电化学腐蚀,保证整个前下控制臂前衬套的使用寿命。
另外,由于低温状态下橡胶会变硬,低温时前下控制臂前衬套与周边金属件摩擦,易产生异响。本实施例的橡胶本体3由橡胶与多羟基硬脂酸酯的衍生物混合制成,有效降低橡胶本体3表面的摩擦系数,形成一个非油性、非油脂润滑的橡胶表面,保证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在低温下无异响产生。
本实施例提供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中,内管1的非端部段的外径大于内管1的两个端部段的外径,提升整个结构的径向刚度,同时减小橡胶本体3中部段的体积,降低扭转刚度。进一步地,橡胶本体3的容置槽32为环形,下限位环34的上表面为向下凹设的弧形面,使得在压装时,下限位环34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翻出前下控制臂100,下限位环34能更容易地翻出前下控制臂100。下限位环34和上限位环33共同配合,以对整个结构进行轴向限位,保证整车的退让性能。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外管(2)和橡胶本体(3),所述外管(2)同轴且间隔地套设于所述内管(1)外,所述内管(1)和所述外管(2)之间通过所述橡胶本体(3)连接,所述内管(1)的非端部段的外径大于所述内管(1)的两个端部段的外径,所述内管(1)的底部伸出所述外管(2)形成延伸部,于所述延伸部上,所述橡胶本体(3)的外侧壁形成环形的容置槽(32),所述容置槽(32)的下方周向设有下限位环(34),所述下限位环(34)的上表面为向下凹设的弧形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非端部为鼓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非端部的外壁为螺旋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本体(3)的上端面设有型槽(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槽(31)为环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上端向外水平翻折,形成环形的法兰端(21),所述型槽(31)外侧的橡胶本体(3)与所述法兰端(21)的上表面贴合,形成上限位环(3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外壁设有凹槽,部分所述橡胶本体(3)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上下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和所述外管(2)均采用铝合金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本体(3)由橡胶与多羟基硬脂酸酯的衍生物混合制成。
CN201921833824.1U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 Active CN211106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3824.1U CN211106808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3824.1U CN211106808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06808U true CN211106808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19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33824.1U Active CN211106808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068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13795U (zh) 一种汽车稳定杆衬套
CN211106808U (zh) 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
CN212657167U (zh) 一种汽车液压衬套以及汽车前悬架
EP1065077A1 (en) Plug in direct acting stabilizer bar link
CN217515301U (zh) 全地形车
CN108454346A (zh) 用于车辆的后桥悬架
CN208664875U (zh) 一种汽车扭转梁及安装结构
CN213744470U (zh) 用于车辆的球销总成、悬架总成及车辆
CN213199381U (zh) 一种商用车底盘橡胶悬架用球铰
CN211000806U (zh) 一种汽车摆臂限位结构及汽车悬架
CN210617775U (zh) 麦弗逊式端头
CN219789827U (zh) 一种高寿命控制臂
CN220517974U (zh) 悬置总成及具有该悬置总成的汽车
CN218929115U (zh) 一种后上控制臂总成及车架
CN210851931U (zh) 一种纯电动客车减振器衬套限位装置
CN216683978U (zh) 一种汽车支架衬套结构
CN206186716U (zh) 摆臂衬套
CN215096858U (zh) 衬套组件及悬置纵臂
CN211765851U (zh) 一种汽车后左转向节
CN219115167U (zh) 一种预留可调余量的上控制臂毛坯结构
CN215621919U (zh) 一种轮边减速桥盘式制动结构、轮边减速桥及汽车
CN214451288U (zh) 一种减震型汽车转向节
CN212860984U (zh) 防异响的控制臂衬套结构
CN217969159U (zh) 一种沙滩车前悬挂摆臂
CN211106800U (zh) 一种衬套、汽车悬架摆臂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