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17775U - 麦弗逊式端头 - Google Patents

麦弗逊式端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17775U
CN210617775U CN201921127104.3U CN201921127104U CN210617775U CN 210617775 U CN210617775 U CN 210617775U CN 201921127104 U CN201921127104 U CN 201921127104U CN 210617775 U CN210617775 U CN 210617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ositioning
dust ring
macpherson
positio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271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run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Jiyu Jiecheng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Jiyu Jiecheng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Jiyu Jiecheng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271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17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17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177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麦弗逊式端头,包括端头本体,端头本体设置有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端头本体还包括轴承、固定套、顶胶、封盖、法兰螺母、缓冲座和缓冲块,定位部I上设有缺口槽,缺口槽内安装有密封防尘圈I,密封防尘圈I安装在轴承上方,定位凸体和定位部I对轴承进行定位,轴承的下方抵触安装有密封防尘圈II,密封防尘圈I与密封防尘圈II分别设置有唇部I和唇部II,顶胶包括硫化为一体的外骨架、内骨架和硫化橡胶,内骨架嵌设于硫化橡胶内,缓冲块嵌装在缓冲座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连接紧密牢固,运行稳定性强,增长使用寿命,有效防止外面灰尘侵入轴承内部,达到很好的密封防尘效果,有效压紧轴承,防止松动产生异响,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

Description

麦弗逊式端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减震系统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麦弗逊式端头。
背景技术
汽车减震器是车轮与车体之间的弹性连接传力部件,对整车起到支撑减震作用,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从而改善汽车的行驶舒适性。
目前,减震器需要利用端头进行配合支撑使用,现有的端头结构缺乏一定的设计,制造工艺无法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还存在尤为重要的密封性问题。在使用过程中,端头会受到减震器的振动力,现有端头的内部结构其连接牢固性和稳定性较差,长时间的振动会使端头内的轴承出现松动,并会发生异响,这直接影响到端头整体运行的可靠性,也会使减震器发生偏摩导致漏油,导致需要重新更换维修,缩短了其使用寿命。而且,由于减震器长期裸露在外部环境,外部的泥水及灰尘容易侵入轴承的内部,会造成轴承的功能失效,轴承内部油脂也容易泄露,导致减震器工作性能较差。另外,端头对减震器的缓冲性能较差,车辆的驾乘平顺性还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麦弗逊式端头,它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连接牢固强度高、运行稳定性高、良好的防尘性能及良好的缓冲性能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麦弗逊式端头,包括端头本体,所述端头本体由上而下设置有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本体还包括轴承、固定套、顶胶、封盖、法兰螺母、缓冲座和缓冲块,所述上壳体一体锻压折弯设置有定位部I、对折部、定位凸体、定位部II和翻边I,所述下壳体一体锻压折弯设置有定位部III、定位部IV、定位部V和外架体,所述下壳体上通过钎焊的方式安装有铁气嘴,所述固定套和定位部IV采用保护焊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安装在上壳体与固定套之间,所述定位部I上设置有缺口槽,所述缺口槽内安装有密封防尘圈I,所述密封防尘圈I抵触安装在轴承的上方,所述定位凸体和定位部I对轴承进行定位,所述轴承的下方抵触安装有密封防尘圈II,所述密封防尘圈I与密封防尘圈II分别设置有唇部I和唇部II,所述轴承设置有外圈、钢珠及内圈,所述唇部I与内圈相抵接,所述唇部II与对折部的端面相抵接,所述顶胶和封盖安装在固定套内,所述顶胶由法兰螺母锁紧定位,所述顶胶包括硫化为一体的外骨架、内骨架和硫化橡胶,所述内骨架嵌设于硫化橡胶内,所述硫化橡胶的上下端分别与封盖、定位部III过盈配合相抵接,所述固定套上安装有单卡圈,所述单卡圈对封盖进行限位,所述封盖和固定套之间设置有O型圈,所述缓冲块嵌装在缓冲座上,所述缓冲座位于下壳体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端头本体上安装有塑料气嘴和限位三角片,所述限位三角片冲压成型而成,所述限位三角片采用碰焊方式安装,所述塑料气嘴的外侧设置有限位端,所述限位三角片的夹角端通过卡碰在限位端达到限制轴承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定位部II安装有定位销和滚花螺栓。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上的外架体呈倾斜设置,所述外架体上设置有凹状结构和齿形结构,采用旋压加工成型。
优选的,所述中壳体为一体锻压成型,所述中壳体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翻边I相紧密贴合安装。
优选的,所述塑料气嘴和铁气嘴之间连接有管子,所述管子为尼龙材质。
优选的,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翻边II,所述翻边II对轴承的内圈进行定位安装。
优选的,所述密封防尘圈I与密封防尘圈II均为聚氨酯材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由于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均采用一体锻压成型,通过钎焊的方式安装铁气嘴,固定套和定位部IV采用保护焊的方式固定连接,采用这些加工工艺,使得之间连接较为稳固;顶胶由外骨架、内骨架和硫化橡胶硫化为一体,内骨架嵌设于硫化橡胶内,这种内外结合结构,挤压过盈装配,使得整体连接更加紧密牢固,运行稳定性较强,使得增长其使用寿命;采用密封防尘圈I及密封防尘圈II的结构,分别通过唇部I和唇部II过盈抵接配合,有效防止外面灰尘侵入轴承内部,达到很好的密封防尘效果,并且通过定位凸体和定位部I对轴承进行定位,能够有效压紧轴承,保证轴承不会脱落,更深层次的加强其连接强度,防止松动产生异响;端头通过缓冲块和缓冲座集成设置,对减震器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提高车辆的驾乘平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限位三角片和塑料气嘴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顶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上壳体;11、中壳体;12、下壳体;13、轴承;131、外圈;132、钢珠;133、内圈;14、固定套;15、顶胶;151、外骨架;152、内骨架;153、硫化橡胶;16、封盖;17、法兰螺母;18、缓冲座;19、缓冲块;20、定位部I;21、对折部;22、定位凸体;23、定位部II;24、翻边I;25、定位部III;26、定位部IV;27、定位部V;28、外架体;281、凹状结构;282、齿形结构;29、铁气嘴;30、密封防尘圈I;31、密封防尘圈II;32、唇部I;33、唇部II;34、单卡圈;35、O型圈;36、塑料气嘴;37、限位三角片;38、定位销;39、滚花螺栓;40、折弯部;41、管子;42、翻边I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麦弗逊式端头,包括端头本体,端头本体由上而下设置有上壳体10、中壳体11和下壳体12,端头本体还包括轴承13、固定套14、顶胶15、封盖16、法兰螺母17、缓冲座18和缓冲块19,上壳体10一体锻压折弯设置有定位部I20、对折部21、定位凸体22、定位部II23和翻边I24,下壳体12一体锻压折弯设置有定位部III25、定位部IV26、定位部V27和外架体28,下壳体12上通过钎焊的方式安装有铁气嘴29,固定套14和定位部IV27采用保护焊的方式固定连接,轴承13安装在上壳体10与固定套14之间,定位部I20上设置有缺口槽,缺口槽内安装有密封防尘圈I30,密封防尘圈I30抵触安装在轴承13的上方,定位凸体22和定位部I20对轴承进行定位,轴承13的下方抵触安装有密封防尘圈II31,密封防尘圈I30与密封防尘圈II31分别设置有唇部I32和唇部II33,轴承13设置有外圈131、钢珠132及内圈133,唇部I32与内圈133相抵接,唇部II33与对折部21的端面相抵接,顶胶15和封盖16安装在固定套14内,顶胶15由法兰螺母17锁紧定位,顶胶15包括硫化为一体的外骨架151、内骨架152和硫化橡胶153,内骨架152嵌设于硫化橡胶153内,硫化橡胶153的上下端分别与封盖16、定位部III25过盈配合相抵接,固定套14上安装有单卡圈34,单卡圈34对封盖16进行限位,封盖16和固定套14之间设置有O型圈35,缓冲块18嵌装在缓冲座19上,缓冲座19位于下壳体12的下方。
在本实施方案中,结构简单合理,由于上壳体10、中壳体11和下壳体12均采用一体成型,通过钎焊的方式安装铁气嘴29,固定套14和定位部IV26采用保护焊的方式固定连接,采用这些加工工艺,使得之间连接较为稳固;顶胶15由外骨架151、内骨架152和硫化橡胶153硫化为一体,内骨架152嵌设于硫化橡胶153内,这种内外结合结构,挤压过盈装配,使得整体连接更加紧密牢固,运行稳定性较强,使得增长其使用寿命;采用密封防尘圈I31及密封防尘圈II32的结构,分别通过唇部I32和唇部II33过盈抵接配合,有效防止外面灰尘侵入轴承13内部,达到很好的密封防尘效果,并且通过定位凸体22和定位部I20对轴承13进行定位,能够有效压紧轴承13,保证轴承13不会脱落,更深层次的加强其连接强度,防止松动产生异响;端头通过缓冲块19和缓冲座18集成设置,对减震器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提高车辆的驾乘平顺性。
具体的,上壳体10、中壳体11和下壳体12采用拉伸件ST12或ST14材料冷轧板,具有弯曲、拉伸等工艺复杂成形的特点,可以直接加工,生产方便。中壳体11的表面进行电涌,盐雾试验,使得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下壳体12的内孔通过车加工而成,保证轴承13的安装精度。轴承13采用高强度的优质成型钢,内圈133和外圈131均进行珩磨,保证其精度。铁气嘴29采用数控车床加工,精度较高。封盖16的上部向中间有个斜度,使得能够增强封盖16的强度。单卡圈34采用高强度材质,表面镀锌。O型圈35、密封防尘圈I30与密封防尘圈II31均采用氟橡胶材质,具有耐高低温和抗老化的性能。顶胶15的外骨架151为中碳钢,内骨架152采用低碳冷轧板冲压成型,外骨架151和内骨架152均进行抛砂,再由硫化橡胶153进行三者硫化为整体,该结构的工艺使得整体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端头本体上安装有塑料气嘴36和限位三角片37,限位三角片37冲压成型而成,限位三角片37采用碰焊方式安装,塑料气嘴36的外侧设置有限位端,限位三角片37的夹角端通过卡碰在限位端达到限制轴承13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结构使轴承13在设计合理角度范围内转动,制动效果较好,并且采用碰焊方式,安装牢固。
进一步的,上壳体10的定位部II23安装有定位销38和滚花螺栓39。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销38具有很好的精确定位作用,能够有效区分,滚花螺栓39用于连接安装,采用10.9级的高强度螺栓。
进一步的,下壳体12上的外架体28呈倾斜设置,外架体28上设置有凹状结构281和齿形结构282,采用旋压加工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该结构方便配合减震器结构,结构牢固稳定,制造的精度较高,较光滑。
进一步的,中壳体11为一体锻压成型,中壳体11设置有折弯部40,折弯部40与翻边I24相紧密贴合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该折弯部40和翻边I24的配合安装具有很好的定位性,使得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塑料气嘴36和铁气嘴29之间连接有管子41,管子41为尼龙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该管子41绕轴心一圈设置,采用尼龙材质具有良好的使用性。
进一步的,固定套14上设置有翻边II42,翻边II42对轴承13的内圈133进行定位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翻边II42呈直角,对轴承13的安装具有很好的定位作用。
进一步的,密封防尘圈I30与密封防尘圈II31均为聚氨酯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该材质机械强度高,韧性好,有较高的抗拉、抗压强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麦弗逊式端头,包括端头本体,所述端头本体由上而下设置有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本体还包括轴承、固定套、顶胶、封盖、法兰螺母、缓冲座和缓冲块,所述上壳体一体锻压折弯设置有定位部I、对折部、定位凸体、定位部II和翻边I,所述下壳体一体锻压折弯设置有定位部III、定位部IV、定位部V和外架体,所述下壳体上通过钎焊的方式安装有铁气嘴,所述固定套和定位部IV采用保护焊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安装在上壳体与固定套之间,所述定位部I上设置有缺口槽,所述缺口槽内安装有密封防尘圈I,所述密封防尘圈I抵触安装在轴承的上方,所述定位凸体和定位部I对轴承进行定位,所述轴承的下方抵触安装有密封防尘圈II,所述密封防尘圈I与密封防尘圈II分别设置有唇部I和唇部II,所述轴承设置有外圈、钢珠及内圈,所述唇部I与内圈相抵接,所述唇部II与对折部的端面相抵接,所述顶胶和封盖安装在固定套内,所述顶胶由法兰螺母锁紧定位,所述顶胶包括硫化为一体的外骨架、内骨架和硫化橡胶,所述内骨架嵌设于硫化橡胶内,所述硫化橡胶的上下端分别与封盖、定位部III过盈配合相抵接,所述固定套上安装有单卡圈,所述单卡圈对封盖进行限位,所述封盖和固定套之间设置有O型圈,所述缓冲块嵌装在缓冲座上,所述缓冲座位于下壳体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弗逊式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上安装有塑料气嘴和限位三角片,所述限位三角片冲压成型而成,所述限位三角片采用碰焊方式安装,所述塑料气嘴的外侧设置有限位端,所述限位三角片的夹角端通过卡碰在限位端达到限制轴承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弗逊式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定位部II安装有定位销和滚花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弗逊式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上的外架体呈倾斜设置,所述外架体上设置有凹状结构和齿形结构,采用旋压加工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弗逊式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体为一体锻压成型,所述中壳体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翻边I相紧密贴合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弗逊式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气嘴和铁气嘴之间连接有管子,所述管子为尼龙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弗逊式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翻边II,所述翻边II对轴承的内圈进行定位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弗逊式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防尘圈I与密封防尘圈II均为聚氨酯材质。
CN201921127104.3U 2019-07-18 2019-07-18 麦弗逊式端头 Active CN210617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7104.3U CN210617775U (zh) 2019-07-18 2019-07-18 麦弗逊式端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7104.3U CN210617775U (zh) 2019-07-18 2019-07-18 麦弗逊式端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17775U true CN210617775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54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27104.3U Active CN210617775U (zh) 2019-07-18 2019-07-18 麦弗逊式端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177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1258A (zh) * 2019-07-18 2019-11-22 青岛纪玉捷成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麦弗逊式端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1258A (zh) * 2019-07-18 2019-11-22 青岛纪玉捷成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麦弗逊式端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17775U (zh) 麦弗逊式端头
CN209839053U (zh) 一种塑料内笼液压衬套
CN208069334U (zh) 稳定杆拉杆总成
CN113153958B (zh) 一种减振器、车辆悬架以及汽车
CN202560907U (zh) 弹性体和金属复合的汽车避震器弹簧
CN205736735U (zh) 控制臂总成、悬挂系统及汽车
CN208595184U (zh) 一种可转动的防尘上盖
CN208595183U (zh) 一种上连接盘端头
CN104044569A (zh) 电动真空泵与安装支架间连接用弹性减震装置
CN104149567B (zh) 汽车悬架用橡胶衬套结构
CN110481258A (zh) 麦弗逊式端头
CN212775315U (zh) 一种越野车减震器及汽车
CN215487383U (zh) 一种防尘减震器
CN203176006U (zh) 带缓冲件的汽车水泵总成
CN215096869U (zh) 汽车吊杆
CN203198659U (zh) 防尘球头汽车悬臂总成
CN220726953U (zh) 一种空气弹簧的双重密封顶座及减振器及车辆
CN214534183U (zh) 一种用于减震器的防尘结构
CN210318325U (zh) 带关节轴承后减震器
CN212046754U (zh) 上悬挂控制臂总成
CN207762178U (zh) 减振器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3270817U (zh) 设有端盖的内置复原弹簧的减振器
CN209309150U (zh) 一种转向管柱中间轴密封结构
CN217422022U (zh) 用于汽车ecu的减震装置和汽车ecu
CN220622580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总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15

Address after: Room 501, unit 2, building 9, No.21, Nanchang Road, Sif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ang Guangshi

Address before: 266100 Jindun Gas Station, Dazhou Village Community, Qingwei Road, Chengy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00 meters east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Jiyu Jiecheng Vehicl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7

Address after: No.2-13, Tianrun Road, Wend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eih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ianrun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1, unit 2, building 9, No.21, Nanchang Road, Sif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 Guang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