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2178U - 减振器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减振器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2178U
CN207762178U CN201820002703.1U CN201820002703U CN207762178U CN 207762178 U CN207762178 U CN 207762178U CN 201820002703 U CN201820002703 U CN 201820002703U CN 207762178 U CN207762178 U CN 207762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er
piston rod
locating part
limit
limi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027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广川
于慧
王炜强
曹广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027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2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2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2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器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减振器组件包括:活塞阀;活塞杆,活塞杆形成为柱状,活塞杆设在活塞阀的一端且止抵活塞阀,活塞杆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缓冲件,缓冲件形成为柱状,缓冲件套设在活塞杆上且临近第一限位部;限位件,限位件形成为柱状且套设在活塞杆上,限位件设有第二限位部,缓冲件的一侧止抵限位件;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制活塞杆和限位件的相对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限位组件,通过连接件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配合对活塞杆和限位件进行轴向和周向固定,实现减振器对车轮下跳行程的限制作用,该减振器限位组件结构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减振器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减振器限位组件和具有该减振器限位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减振器总成是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其功能是衰减车身振动,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平顺性。
在有些汽车上,通过减振器拉伸的极限长度来限制车轮的下跳行程。因此,在这类汽车的减振器上,还需要增加减振器的限位结构。
传统减振器的限位结构是在减振器活塞杆上直接焊接减振器限位座,该设计的缺陷是过大的增加了减振器的基长,影响了减振器尺寸设计的范围。同时,减振器限位座的焊接工艺,可能会对减振器总成的清洁度有影响,使减振器总成过早出现失效。
传统设计中也有一些减振器的限位结构是不在活塞杆上增加减振器限位座,让减振器复原缓冲块和减振器的活塞阀挡圈直接接触,如果在车轮下跳行程中冲击过大,该设计有可能使整个减振器活塞阀系被拉脱,导致减振器总成的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器限位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减振器限位组件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减振器限位组件,包括:
活塞阀;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形成为柱状,所述活塞杆设在所述活塞阀的一端且止抵所述活塞阀,所述活塞杆上设有第一限位部;
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形成为柱状,所述缓冲件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且临近所述第一限位部;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形成为柱状且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限位件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缓冲件的一侧止抵所述限位件;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制所述活塞杆和所述限位件的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为沿所述活塞杆的径向贯通的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部形成为沿所述限位件的径向贯通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分别形成为圆形孔,所述连接件形成为柱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孔径尺寸和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孔径尺寸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缓冲件的径向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形成为连接销。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减振器限位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限位组件,通过连接件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配合对活塞杆和限位件进行轴向和周向固定,实现减振器对车轮下跳行程的限制作用,该减振器限位组件结构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延长了减振器限位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减振器限位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限位组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减振器限位组件100;
活塞阀10;挡圈11;
活塞杆20;
缓冲件30;
限位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基于以下事实作出的发明创造。
如图1所示,现有的减振器限位结构1主要由减振器活塞杆2、减振器复原缓冲块3、减振器限位座4、减振器活塞阀5和减振器活塞阀挡圈6组成。减振器限位座4直接焊接在减振器活塞杆2上,增加了减振器限位结构1的基长,影响减振器限位结构1的尺寸设计范围。同时,减振器限位座4和减振器活塞杆2之间的焊接工艺,会对减振器限位结构1的清洁度有影响,使减振器限位结构1过早出现失效。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对现有的减振器限位结构1进行研究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减振器限位组件100。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限位组件100。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限位组件100包括活塞阀10、活塞杆20、缓冲件30、限位件40和连接件。
具体而言,活塞杆20形成为柱状,活塞杆20设在活塞阀10的一端且止抵活塞阀10,活塞杆2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缓冲件30形成为柱状,缓冲件30套设在活塞杆20上且临近第一限位部,限位件40形成为柱状且套设在活塞杆20上,限位件40设有第二限位部,缓冲件30的一侧止抵限位件40,连接件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制活塞杆20和限位件40的相对移动。
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限位组件100主要由活塞阀10、活塞杆20、缓冲件30、限位件40和连接件组成。活塞杆20可以加工成柱状,活塞杆20可以安装在活塞阀10的一端,活塞杆20可以止抵活塞阀10一端上的挡圈11。活塞杆20上可以加工有第一限位部,缓冲件30可以加工成柱状,缓冲件30可以套设在活塞杆20上,缓冲件30在活塞杆20上的位置可以临近第一限位部。限位件40可以加工成柱状,限位件40可以套设在活塞杆20上,限位件40上可以加工有第二限位部。缓冲件30可以和限位件40相互止抵,连接件可以与活塞杆20上的第一限位部和限位件40上的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不仅可以有效限制活塞杆20和限位件40的相对移动,便于连接件对活塞杆20和限位件40进行轴向和周向固定,还可以有效增强减振器限位组件100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减振器限位组件100的抗冲击能力。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限位组件100,通过连接件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配合对活塞杆20和限位件40进行轴向和周向固定,实现减振器对车轮下跳行程的限制作用,该减振器限位组件100结构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延长了减振器限位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限位部形成为沿活塞杆20的径向贯通的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部形成为沿限位件40的径向贯通的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的位置相互对应,连接件穿过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
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部可以加工成第一限位孔,第一限位孔可以沿活塞杆20的径向贯通,第二限位部可以加工成第二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可以沿限位件40的径向贯通,第一限位孔可以与第二限位孔的位置相互对应,连接件可以穿过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以对活塞杆20和限位件40进行轴向和周向固定,实现减振器对车轮下跳行程的限制作用。该减振器限位组件100中的活塞杆20和限位件40之间的固定方式更加简单,便于安装,并且该固定方式没有采用焊接工艺进行固定,不会对减振器限位组件100的清洁度产生影响,不会导致减振器限位组件100过早失效,延长减振器限位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分别形成为圆形孔,连接件形成为柱状。
换句话说,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可以分别加工成圆形孔,连接件可以加工成为柱状。连接件可以穿过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以对活塞杆20和限位件40进行轴向和周向固定,实现减振器对车轮下跳行程的限制作用。此外,通过连接件与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相互配合固定的方式可以减少限位件40的轴向尺寸,从而可以使减振器限位组件100的整体基长减少,增大减振器限位组件100的尺寸设计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限位孔的孔径尺寸和第二限位孔的孔径尺寸相等。
也就是说,第一限位孔的孔径尺寸可以和第二限位孔的孔径尺寸大致相等,保证连接件的径向尺寸可以同时与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的孔径尺寸相匹配,进一步增加连接件对活塞杆20和限位件40的轴向和周向固定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限位件40的径向尺寸大于缓冲件30的径向尺寸。
换句话说,限位件40的径向尺寸可以大于缓冲件30的径向尺寸,加强限位件40与缓冲件30和活塞杆20之间的限位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件形成为连接销。
也就是说,连接件可以采用连接销,使用连接销操作简便,固定效果显著,并且,连接销加工成型方便,降低生产成本。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限位组件100,通过连接件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配合对活塞杆20和限位件40进行轴向和周向固定,实现减振器对车轮下跳行程的限制作用,该减振器限位组件100结构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延长了减振器限位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减振器限位组件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限位组件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能够通过连接件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配合对活塞杆20和限位件40进行轴向和周向固定,实现减振器对车轮下跳行程的限制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减振器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塞阀;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形成为柱状,所述活塞杆设在所述活塞阀的一端且止抵所述活塞阀,所述活塞杆上设有第一限位部;
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形成为柱状,所述缓冲件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且临近所述第一限位部;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形成为柱状且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限位件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缓冲件的一侧止抵所述限位件;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制所述活塞杆和所述限位件的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为沿所述活塞杆的径向贯通的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部形成为沿所述限位件的径向贯通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分别形成为圆形孔,所述连接件形成为柱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孔径尺寸和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孔径尺寸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缓冲件的径向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形成为连接销。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限位组件。
CN201820002703.1U 2018-01-02 2018-01-02 减振器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07762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02703.1U CN207762178U (zh) 2018-01-02 2018-01-02 减振器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02703.1U CN207762178U (zh) 2018-01-02 2018-01-02 减振器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2178U true CN207762178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82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02703.1U Active CN207762178U (zh) 2018-01-02 2018-01-02 减振器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21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31905U (zh) 一种全地形车前悬挂总成
CN109664705A (zh) 一种方程式赛车的独立悬架系统
CN207762178U (zh) 减振器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8619584U (zh) 一种加强型汽车减震器
CN202946600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隔振块
CN210617775U (zh) 麦弗逊式端头
CN205298249U (zh) 一种汽车前摆球销总成臂
US20130328281A1 (en) Spring Bracket Arm Of A Spring Bracket Of A Motor Vehicle Axle
CN109760499B (zh) 适于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CN203641384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总成
CN207088890U (zh) 减振支柱卡箍
CN204870424U (zh) 汽车筒式减震器的车桥安装支架
CN207416462U (zh) 一种控制臂焊接总成
CN208646529U (zh) 一种上摆臂总成
CN219119700U (zh) 一种减振器
CN110146142A (zh) 一种油箱油位传感器
CN215096869U (zh) 汽车吊杆
CN103032502A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隔振块
JPH11117983A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CN218670366U (zh) 一种阻尼可调倒置前减震器
CN203142938U (zh) 三轮摩托车扭杆式前悬挂的阻尼器装置
CN208101676U (zh) 缓冲减震底座总成
CN205654761U (zh) 汽车单缸减振器
CN219035449U (zh) 一种高强度新型减振器
CN205736748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的车桥安装支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2

Address after: 100130 Zhaofe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Zhaofeng industrial base Tongxi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GROUP ORV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99, Shuanghe Avenue, Renhe Town,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