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6379A - 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6379A
CN114916379A CN202210632080.7A CN202210632080A CN114916379A CN 114916379 A CN114916379 A CN 114916379A CN 202210632080 A CN202210632080 A CN 202210632080A CN 114916379 A CN114916379 A CN 114916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enium
black fungus
parts
rich
fung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20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婷
李从虎
程旭
吴松青
张圆圆
汪舟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6320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63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6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63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所述栽培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40‑80份富硒桑枝木屑、5‑35份松木屑、10‑20份麸皮、1‑5份米糠、1‑4份豆粕、0.5‑1.5份石灰、0.5‑1.5份石膏;其中,富硒桑枝木屑中以富硒桑枝木屑的干重计硒含量为0.20‑1.58mg/kg,利用所述栽培料培养黑木耳原种和黑木耳栽培种,得到的黑木耳总硒含量能够达到0.28‑2.34mg/kg,且有机硒含量大于90%,满足黑木耳富硒标准,且对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调节机体多种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避免黑木耳作为日常食用食品带来的硒摄入过量存在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黑木耳是我国著名的食药用菌。其质地滑嫩,清脆可口,营养丰富,有素中之荤的美誉,黑木耳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目前公认的天然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其是典型的木腐型真菌,栽培原料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含量高的硬杂木为主。为了缓解木屑资源的供应紧张,出现了代用原料,目前,栽培黑木耳代用原料应用较多且较成熟的主要有玉米芯、秸秆、果枝等,但是利用玉米芯、秸秆、果枝等只能部分替代杂木屑,生产出来的黑木耳硒含量不高,公开号为CN108925367B的中国专利利用富硒组分培养出来的黑木耳硒含量也仅为0.08-0.09mg/kg,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40-80份富硒桑枝木屑、5-35份松木屑、10-20份麸皮、1-5份米糠、1-4份豆粕、0.5-1.5份石灰、 0.5-1.5份石膏;
其中,富硒桑枝木屑中以富硒桑枝木屑的干重计硒含量为0.2-1.58mg/kg。
优选的,所述富硒桑枝木屑的获得方法为:选择土壤硒含量高于0.4mg/kg 的桑园中的桑枝,粉碎为0.6cm和0.8cm的片段,将0.6cm和0.8cm的片段按体积比1:1混合,得到富硒桑枝木屑。
所述栽培料的制备方法为:称取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40-80份富硒桑枝木屑、5-35份松木屑、10-20份麸皮、1-5份米糠、1-4份豆粕、0.5-1.5份石灰、 0.5-1.5份石膏;将称取的原料混匀后加水搅拌得到栽培料;
其中,富硒桑枝木屑中以富硒桑枝木屑的干重计硒含量为0.2-1.58mg/kg,栽培料的含水量为58%-68%。
一种利用所述栽培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黑木耳母菌的筛选与活化,得到黑木耳母种:包括母菌栽培料的制备、驯化、分装、灭菌、接种、培养;
S2、利用S1得到的黑木耳母种在所述栽培料内培养得到黑木耳原种,包括灭菌、接种、培养;
其中,灭菌在121℃15kg/cm2下高压湿热灭菌2h;
S3、利用S2得到的黑木耳原种在所述栽培料内培养得到黑木耳栽培种,包括栽培种栽培料的制备、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后熟、割口、催芽;
其中,装袋时采用聚乙烯栽培袋,每袋装栽培料1.1-1.6kg,袋高20-26cm;
灭菌在100-118℃的条件下灭菌5-8h;
S4、对栽培种进行出耳管理、采收、晾晒。
优选的,所述母菌栽培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马铃薯去皮切碎,煮10-30min 后取土豆汁,加入葡萄糖、琼脂和水,溶解、混匀得到母菌栽培料。
优选的,所述母菌栽培料的驯化为:向制备的母种栽培料中添加亚硒酸盐进行驯化。
优选的,添加所述亚硒酸盐后,母种栽培料中硒浓度为1-5mg/L。
优选的,所述割口为: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进行刺孔,孔径0.2-0.3cm,孔深0.5-1.0cm,每袋刺孔180-260个,刺孔为O形或Y形。
优选的,所述催芽是指在散光条件下催芽,催芽温度控制在15-20℃,湿度控制在75%-85%,待耳芽长至0.5-2cm后分床;
其中,散射光的光照强度为500-1000lux,每次照射1h,每天照射4-6次。
优选的,所述出耳管理的方法为:将菌袋摆放在菌床上,采用室外全光录地出耳,采取微喷给水,浇水时空气湿度在90%-95%,不浇水时空气相对湿度保持自然,环境温度为20-25℃,持续20-35天,给水3-5次,通过干湿交替管理,使黑木耳达到成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利用富硒桑枝木屑生产的黑木耳总硒含量能够达到0.28~2.34 mg/kg(干重),且有机硒含量大于90%,满足黑木耳富硒标准,对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调节机体多种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避免黑木耳作为日常食用食品带来的硒摄入过量存在的风险。
2、本发明富硒桑枝木屑中硒元素主要是以硒代蛋氨酸(SeMet)和硒代胱氨酸(SeCys2)形式存在,较无机硒能够更快的被菌丝吸收,提高了硒积累能力,能够加快黑木耳菌丝生长,减短营养生长期和收获期,能够提高黑木耳的产量,栽培料中的麦麸、米糠、豆粕增加了氮源,石灰可以消毒灭菌,调整培养料的pH值,石膏可以缓解培养料pH值下降,增加钙质,满足黑木耳生长需要。富硒桑枝木屑栽培黑木耳菌丝生长速度快于普通桑枝木屑,同样营养生长期短于无硒处理,能够让黑木耳尽快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达到产量增加的结果。
3、皖西南地区叶桑栽培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由于该地区地块存在富硒土壤,桑枝中硒含量达到0.2mg/kg以上,能够为富硒木耳栽培提供安全有效的硒源。由于叶桑生长速度快,和高密度性,使其与黑木耳栽培主要原料柞木和桦木质地相似,且桑枝中营养成分与柞木和桦木无显著差异,而柞树、桦树等硬杂木树种成才周期长达6-15年,而桑枝仅为1-2年,因此采用桑枝作为原料,可解决黑木耳栽培原料紧缺难题。种桑养蚕传统农业发展迅速,规模庞大,桑树属于速生木本植物,根深叶茂,适应性强,无论在肥沃土地,还是相对贫瘠山地均可种植。桑树既能保持水土,净化水源,又能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伐下的桑条,能够作为食用菌栽培所需基质,从而减少森林破坏,保护有限森林资源。利用桑枝可栽培富硒黑木耳,同时能够提高黑木耳中硒含量(大于等于0.2mg/kg D.W.),这样为黑木耳产业稳定、持续以及富硒产品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栽培原料,利用富硒桑枝木屑进行黑木耳栽培,是“林-菌-肥”典型生态农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富硒桑枝木屑资源,并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富硒桑枝木屑图;
图2为富硒黑木耳田间栽培图一(A)和富硒黑木耳田间栽培图二(B);
图3为富硒桑枝木屑中的硒形态示意图;
图4为富硒黑木耳中的硒形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黑木耳母菌的活化:
(1)选择常用栽培黑木耳母菌AA,黑木耳菌种为国品认定或省登记的合格品种;
(2)母菌栽培料的制备:将200g马铃薯去皮切碎,煮10min后取得土豆汁,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5g,加H2O定容至1000mL;
(3)分装:加热母种栽培料,待琼脂完全溶解后,将母种栽培料分装到 20*80mm的试管中,每个试管分装10mL,添加亚硒酸盐使母种栽培料中硒浓度分别为1mg/L、2.5mg/L、5mg/L;
(4)灭菌:将分装好的母种栽培料在121℃15kg/cm2高压条件下湿热灭菌30min,灭菌后试管摆放程斜面冷却;
(5)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中,将三株母菌AA分别接到硒浓度为1mg/L 的母种栽培料的斜面,培养7天,转接到硒浓度为2.5mg/L的母种栽培料的斜面,培养7天,转接到硒浓度为5mg/L的母种栽培料的斜面,培养7天。
(6)培养:将(5)接种的斜面试管置于25℃恒温避光培养箱中培养14 天,得到驯化的黑木耳母种,驯化后的耐硒黑木耳母种进行预出菇实验后再进行规模化生产。
富硒黑木耳栽培料的制备:
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40份富硒桑枝木屑、 35份松木屑、18份麸皮、3份米糠、3份豆粕、0.5份石灰、0.5份石膏;
所述富硒桑枝木屑的获得方法为:选择土壤硒含量0.6mg/kg的桑园中的桑枝,其桑枝中硒含量在1.2mg/kg(D.W.),将该桑枝粉碎为0.6cm和0.8cm 的片段,将0.6cm和0.8cm的片段按体积比1:1混合堆放。
将按以上重量份数称量好的原料均匀混合后,加水翻4遍搅拌均匀,使含水量达到65%,装入栽培袋中待用;
黑木耳原种的制备:
(1)灭菌:将栽培袋在121℃条件下高压湿热灭菌2h,灭菌后冷却至25℃,待用;
(2)接种: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将活化的黑木耳母种接种到栽培袋中,每个试管黑木耳母种接种10个栽培袋;
(3)培养:接种好的栽培袋在25℃,恒温、避光条件下培养30天,得到黑木耳原种。
黑木耳栽培种的制备:
(1)将栽培料焖堆1-2小时后,得到湿料待用;
(2)装袋:采用16.5cm×39cm规格的聚乙烯栽培袋,将制备好的湿料装入栽培袋,每袋装湿料1.3kg,袋高22cm,装袋后采用窝口插棒法封口,待用;
栽培袋为聚乙烯菌袋具有良好收缩性,在保证菌袋成功率的同时降低成本。
(3)灭菌:将制备好的栽培袋在110℃的条件下灭菌7h,灭菌后冷却至 30℃,待用;
(4)接种: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将制备好的黑木耳原种接种到栽培袋中,每袋黑木耳原种接种40-50个栽培袋;
(5)培养:将接种后的栽培袋置于培养室中养菌,培养室中菌袋内部温度控制在25℃,空气相对湿度45%,保持室内避光,通风良好,栽培种培养期为45天;
(6)后熟:菌袋长满后,可继续在培养室内培养18天,之后在5℃条件下储存等待合适的催芽时间进行催芽;
(7)割口: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利用开口器进行刺孔,孔径0.2cm,孔深0.8cm,每袋刺孔260个,刺孔为O形;
(8)催芽:将刺孔后的栽培袋在散射光条件下催芽,催芽温度控制在18℃,湿度控制在80%,待耳芽长至1.0cm后分床,分床时栽培袋间距约10cm,得到黑木耳栽培种待用,其中,散射光的光照强度为800lux,每次照射1h,每天照射5次。
出耳管理:将菌袋摆放在菌床上,采用室外全光录地出耳,采取微喷给水,浇水时空气湿度在93%,不浇水时空气相对湿度保持自然,环境温度为23℃,给水3次,持续30天,通过干湿交替管理,使黑木耳达到成熟;
采收:黑木耳耳片充分舒展、根收缩、色泽转淡长到八分熟,耳片尺寸2.5-4 cm时,及时采收;
晾晒:采摘后的黑木耳置于纱网上,日光自然晾干,在耳片表面水分蒸发后,且耳片保持一定的韧性时,将黑木耳晾晒厚度控制在5cm,2天干透后,装袋储存。
拌料含水量测定还可采用简单方法测定:手紧握料,在手指间有2-3滴水珠渗出而不滴,则含水量在58%-68%。
实施例2
黑木耳母菌的活化:
(1)选择常用栽培黑木耳母菌AA,黑木耳菌种为国品认定或省登记的合格品种;
(2)母菌栽培料的制备:将200g马铃薯去皮切碎,煮20min后取得土豆汁,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5g,加H2O定容至1000mL;
(3)分装:加热母种栽培料,待琼脂完全溶解后,将母种栽培料分装到 20*80mm的试管中,每个试管分装10mL,添加亚硒酸盐使母种栽培料中硒浓度分别为1mg/L,2.5mg/L,5mg/L;
(4)灭菌:将分装好的母种栽培料在121℃15kg/cm2高压条件下湿热灭菌30min,灭菌后试管摆放程斜面冷却;
(5)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中,将三株母菌AA分别接到硒浓度为1mg/L 的母种栽培料的斜面,培养7天,转接到硒浓度为2.5mg/L的母种栽培料的斜面,培养7天,转接到硒浓度为5mg/L的母种栽培料的斜面,培养7天。
(6)培养:将(5)接种的斜面试管置于25℃恒温避光培养箱中培养12 天,得到驯化的黑木耳母种,驯化后的耐硒黑木耳母种进行预出菇实验后再进行规模化生产。
富硒黑木耳栽培料的制备: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所述原种栽培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60份富硒桑枝木屑、9份松木屑、20份麸皮、5份米糠、4份豆粕、1.5份石灰、0.5份石膏;
所述富硒桑枝木屑的获得方法为:选择土壤硒含量0.6mg/kg的桑园中的桑枝,其桑枝中硒含量在1.2mg/kg(D.W.),将该桑枝粉碎为0.6cm和0.8cm 的片段,将0.6cm和0.8cm的片段按体积比1:3混合堆放。
将按以上重量份数称量好的原料均匀混合后,加水翻4遍搅拌均匀,使含水量达到58%,装入栽培袋中待用;
黑木耳原种的制备:
(1)灭菌:将栽培袋在121℃条件下高压湿热灭菌2h,灭菌后冷却至30℃,待用;
(2)接种: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将活化的黑木耳母种接种到栽培袋中,每个试管黑木耳母种接种10个栽培袋;
(3)培养:接种好的栽培袋在25℃,恒温、避光条件下培养35天,得到黑木耳原种。
黑木耳栽培种的制备:
(1)将栽培料焖堆1-2小时后,得到湿料待用;
(2)装袋:采用15.5cm×34cm规格的聚乙烯栽培袋,将制备好的湿料装入栽培袋,每袋装湿料1.3kg,袋高22cm,装袋后采用窝口插棒法封口,待用;
栽培袋为聚乙烯菌袋具有良好收缩性,在保证菌袋成功率的同时降低成本。
(3)灭菌:将制备好的栽培袋在110℃的条件下灭菌7h,灭菌后冷却至 30℃,待用;
(4)接种: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将制备好的黑木耳原种接种到栽培袋中,每袋黑木耳原种接种40-50个栽培袋;
(5)培养:将接种后的栽培袋置于培养室中养菌,培养室中菌袋内部温度控制在24℃,空气相对湿度40%,保持室内避光,通风良好,栽培种培养期为35天;
(6)后熟:菌袋长满后,可继续在培养室内培养15天,之后在4℃条件下储存等待合适的催芽时间进行催芽;
(7)割口: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利用开口器进行刺孔,孔径0.2cm,孔深1.0cm,每袋刺孔180个,刺孔为O形;
(8)催芽:将刺孔后的栽培袋在散射光条件下催芽,催芽温度控制在15℃,湿度控制在75%,待耳芽长至0.5cm后分床,分床时栽培袋间距约10cm,得到黑木耳栽培种待用,其中,散射光的光照强度为500lux,每次照射1h,每天照射5次。
出耳管理:将菌袋摆放在菌床上,采用室外全光录地出耳,采取微喷给水,浇水时空气湿度在90%,不浇水时空气相对湿度保持自然,环境温度为20℃,持续20天,期间给水3次,通过干湿交替管理,使黑木耳达到成熟;
采收:黑木耳耳片充分舒展、根收缩、色泽转淡长到八分熟,耳片尺寸2.5-4 cm时,及时采收;
晾晒:采摘后的黑木耳置于纱网上,日光自然晾干,在耳片表面水分蒸发后,且耳片保持一定的韧性时,将黑木耳晾晒厚度控制在5cm,2天干透后,装袋储存。
拌料含水量测定还可采用简单方法测定:手紧握料,在手指间有2-3滴水珠渗出而不滴,则含水量在58%-68%。
实施例3
黑木耳母菌的活化:
(1)选择常用栽培黑木耳母菌AA,黑木耳菌种为国品认定或省登记的合格品种;
(2)母菌栽培料的制备:将200g马铃薯去皮切碎,煮30min后取得土豆汁,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5g,加H2O定容至1000mL;
(3)分装:加热母种栽培料,待琼脂完全溶解后,将母种栽培料分装到 20*80mm的试管中,每个试管分装10mL,添加亚硒酸盐使母种栽培料中硒浓度分别为1mg/L,2.5mg/L,5mg/L;
(4)灭菌:将分装好的母种栽培料在121℃15kg/cm2高压条件下湿热灭菌30min,灭菌后试管摆放程斜面冷却;
(5)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中,将三株母菌AA分别接到硒浓度为1mg/L 的母种栽培料的斜面,培养7天,转接到硒浓度为2.5mg/L的母种栽培料的斜面,培养7天,转接到硒浓度为5mg/L的母种栽培料的斜面,培养7天。
(6)培养:将(5)接种的斜面试管置于25℃恒温避光培养箱中培养15 天,得到驯化的黑木耳母种,驯化后的耐硒黑木耳母种进行预出菇实验后再进行规模化生产。
富硒黑木耳栽培料的制备:
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所述原种栽培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80 份富硒桑枝木屑、5份松木屑、10份麸皮、1份米糠、2份豆粕、0.5份石灰、 1.5份石膏;
所述富硒桑枝木屑的获得方法为:选择土壤硒含量0.6mg/kg的桑园中的桑枝,其桑枝中硒含量在1.2mg/kg(D.W.),将该桑枝粉碎为0.6cm和0.8cm 的片段,将0.6cm和0.8cm的片段按体积比1:2混合堆放。
将按以上重量份数称量好的原料均匀混合后,加水翻4遍搅拌均匀,使含水量达到65%,装入栽培袋中待用;
黑木耳原种的制备:
(1)灭菌:将原种栽培料栽培袋在121℃条件下高压湿热灭菌2h,灭菌后冷却至25℃,待用;
(2)接种: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将活化的黑木耳母种接种到栽培袋中,每个试管黑木耳母种接种10个栽培袋;
(3)培养:接种好的栽培袋在25℃,恒温、避光条件下培养30天,得到黑木耳原种。
黑木耳栽培种的制备:
(1)将栽培料焖堆1-2小时后,得到湿料待用;
(2)装袋:采用16.5cm×39cm规格的聚乙烯栽培袋,将制备好的湿料装入栽培袋,每袋装湿料1.1kg,袋高20cm,装袋后采用窝口插棒法封口,待用;
栽培袋为聚乙烯菌袋具有良好收缩性,在保证菌袋成功率的同时降低成本。
(3)灭菌:将制备好的栽培袋在100℃的条件下灭菌8h,灭菌后冷却至 30℃,待用;
(4)接种: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将制备好的黑木耳原种接种到栽培袋中,每袋黑木耳原种接种40-50个栽培袋;
(5)培养:将接种后的栽培袋置于培养室中养菌,培养室中菌袋内部温度控制在25℃,空气相对湿度45%,保持室内避光,通风良好,栽培种培养期为50天;
(6)后熟:菌袋长满后,可继续在培养室内培养20天,之后在10℃条件下储存等待合适的催芽时间进行催芽;
(7)割口: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利用开口器进行刺孔,孔径0.3cm,孔深0.5cm,每袋刺孔260个,刺孔为Y形,(以Y的中心为圆心计算孔直径);
(8)催芽:将刺孔后的栽培袋在散射光条件下催芽,催芽温度控制在20℃,湿度控制在85%,待耳芽长至2.0cm后分床,分床时栽培袋间距约10cm,得到黑木耳栽培种待用,其中,散射光的光照强度为1000lux,每次照射1h,每天照射5次。
出耳管理:将菌袋摆放在菌床上,采用室外全光录地出耳,采取微喷给水,浇水时空气湿度在95%,不浇水时空气相对湿度保持自然,环境温度为25℃,持续35天,期间给水3次,通过干湿交替管理,使黑木耳达到成熟;
采收:黑木耳耳片充分舒展、根收缩、色泽转淡长到八分熟,耳片尺寸2.5-4 cm时,及时采收;
晾晒:采摘后的黑木耳置于纱网上,日光自然晾干,在耳片表面水分蒸发后,且耳片保持一定的韧性时,将黑木耳晾晒厚度控制在5cm,2天干透后,装袋储存。
拌料含水量测定还可采用简单方法测定:手紧握料,在手指间有2-3滴水珠渗出而不滴,则含水量在58%-68%。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原种栽培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20份富硒桑枝木屑、55份松木屑、18份麸皮、3份米糠、3份豆粕、 0.5份石灰、0.5份石膏。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原种栽培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30份富硒桑枝木屑、45份松木屑、18份麸皮、3份米糠、3份豆粕、 0.5份石灰、0.5份石膏。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原种栽培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90份富硒桑枝木屑、35份松木屑、18份麸皮、3份米糠、3份豆粕、 0.5份石灰、0.5份石膏。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原种栽培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60份杂木屑、15份松木屑、18份麸皮、3份米糠、3份豆粕、0.5 份石灰、0.5份石膏;所述杂木屑由柞木屑和桦木屑混合得到。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表1实施例1与对比例4中黑木耳的生产情况
Figure BDA0003680376050000121
Figure BDA0003680376050000131
注:数据为3次试验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菌丝洁白、浓密,“+++”表示菌丝洁白、浓密、粗壮。
表2实施例1-3与对比例1-3的黑木耳的生产情况
处理 菌丝长势 满袋天数 每袋产量(g/包) 总硒含量(mg/kg)
实施例1 +++ 54-55 51-54 0.2-1.3
实施例2 ++ 55-59 54-60 0.2-1.9
实施例3 +++ 55-58 53-55 0.2-2.3
对比例1 +++ 50-52 43-47 0.1-0.5
对比例2 +++ 50-52 46-50 0.1-1.0
对比例3 ++ 65-70 45-50 0.2-2.6
注:“++”表示菌丝洁白、浓密,“+++”表示菌丝洁白、浓密、粗壮。
由表1和表2可知,利用富硒桑枝木屑生产的黑木耳每袋产量为51-60g,利用杂木屑栽培生产的黑木耳每袋产量为40~50g。富硒桑枝木屑生产的黑木耳与杂木屑栽培生产的黑木耳产量提高4%,当栽培料中添加40份富硒桑枝木屑时,每袋产量不低于50g,总硒含量为0.2~1.3mg/kg,而富硒桑枝木屑含量低于40份时,每袋产量低于50g,总硒含量为0.1~1.0mg/kg,难以获得硒含量高于1.0mg/kg的富硒黑木耳。当栽培料中富硒桑枝木屑含量高于80份时,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降低,发菌满袋周期显著提高,可能是由于桑枝含有大量的鞣质,黄酮,芪三酚等,含量过高会一定程度抑制菌丝的生长,延长其生长周期,同时降低黑木耳子实体产量。
生物学转化率反应了反应产量的高低,转化率越高,相同条件下食用菌产量就越高,相应的生产成本就越低,由表1可知,利用富硒桑枝木屑生产的黑木耳的生物学转化率高于利用杂木屑栽培生产的黑木耳的生物学转化率,具有更高的经济适用性。
表3实施例1与对比例4中黑木耳的主要营养对比(干重)
Figure BDA0003680376050000141
表4实施例1与对比例4的黑木耳子实体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Figure BDA0003680376050000142
Figure BDA0003680376050000151
总糖和粗蛋白是黑木耳的主要营养成分,由表3可知,实施例1的总糖、粗蛋白含量分别为65.4%、13.1%,对比例4的总糖、粗蛋白含量分别为63.5%、12.2%,说明利用含富硒桑枝木屑的栽培料培养的黑木耳品质高于利用杂木屑培养的黑木耳品质,由表4可知,实施例1的必需氨基酸占比为40.15,对比例4的必需氨基酸占比为37.82,说明富硒桑枝木屑不仅能够进行黑木耳的袋料生产,还能够一定程度提高其氨基酸含量。
表5富硒桑枝和富硒黑木耳中硒形态比例
SeCys<sub>2</sub> Se(IV) SeMet Se(VI)
富硒桑枝 40.20% 0% 45.80% 14%
富硒黑木耳 5.9% 0% 94.10% 0%
由图3可知,本发明富硒桑枝木屑中硒含量主要是以硒代蛋氨酸(SeMet) 和硒代胱氨酸(SeCys2)两种有机硒形态存在,较无机硒能够更快的被菌丝吸收,提高了硒积累能力,由图4可知,以富硒桑枝栽培获得的富硒黑木耳中有机硒主要以SeMet形式存在,存在少量SeCys2,由表5可知,富硒黑木耳中有机硒的含量达到100%,满足黑木耳富硒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涉及数值范围时,应理解为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为了防止赘述,本发明描述了优选的实施例。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40-80份富硒桑枝木屑、5-35份松木屑、10-20份麸皮、1-5份米糠、1-4份豆粕、0.5-1.5份石灰、0.5-1.5份石膏;
其中,富硒桑枝木屑中以富硒桑枝木屑的干重计,硒含量为0.2-1.58mg/k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桑枝木屑的获得方法为:选择土壤硒含量高于0.2mg/kg的桑园中的桑枝,粉碎为0.6cm和0.8cm的片段,将0.6cm和0.8cm的片段按体积比1:1-3混合,得到富硒桑枝木屑。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40-80份富硒桑枝木屑、5-35份松木屑、10-20份麸皮、1-5份米糠、1-4份豆粕、0.5-1.5份石灰、0.5-1.5份石膏;将称取的原料混匀后加水搅拌得到栽培料;
其中,富硒桑枝木屑中以富硒桑枝木屑的干重计,硒含量为0.2-1.58mg/kg,栽培料的含水量为58%-68%。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黑木耳母菌活化,得到黑木耳母种:包括母菌栽培料的制备、驯化、分装、灭菌、接种、培养;
S2、利用S1得到的黑木耳母种在所述栽培料内培养得到黑木耳原种:包括灭菌、接种、培养;
其中,灭菌在121℃15kg/cm2下高压湿热灭菌2h;
S3、利用S2得到的黑木耳原种在所述栽培料内培养得到黑木耳栽培种:包括栽培种栽培料的制备、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后熟、割口、催芽;
其中,装袋时采用聚乙烯栽培袋,每袋装栽培料1.1-1.6kg,袋高20-26cm;
灭菌在100-118℃的条件下灭菌5-8h;
S4、对栽培种进行出耳管理、采收、晾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菌栽培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马铃薯去皮切碎,煮10-30min后取土豆汁,加入葡萄糖、琼脂和水,溶解、混匀得到母菌栽培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菌栽培料的驯化为:向制备的母种栽培料中添加亚硒酸盐进行驯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栽培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所述亚硒酸盐后,母种栽培料中硒浓度为1-5mg/L,以母种栽培料干重计。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口的方法如下: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进行刺孔,孔直径0.2-0.3cm,孔深0.5-1.0cm,每袋刺孔180-260个,刺孔为O形或Y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芽是指在散光条件下催芽,催芽温度15-20℃,湿度75%-85%,待耳芽长至0.5-2cm后分床;
其中,散射光的光照强度为500-1000lux,每次照射1h,每天照射4-6次。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耳管理的方法为:将菌袋摆放在菌床上,采用室外全光录地出耳,采取微喷给水,浇水时空气湿度在90%-95%,不浇水时空气相对湿度保持自然,环境温度为20-25℃,持续20-35天,期间给水3-5次,通过干湿交替管理,使黑木耳达到成熟。
CN202210632080.7A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49163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2080.7A CN114916379A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2080.7A CN114916379A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6379A true CN114916379A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13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2080.7A Pending CN114916379A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637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9750A (zh) * 2017-05-22 2017-12-01 黑龙江省润成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益菌柳栽培黑木耳的方法
CN111034538A (zh) * 2019-12-23 2020-04-21 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桑枝条培养黑木耳的方法
CN111887098A (zh) * 2020-08-21 2020-11-06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一种富硒钙dnj的桑枝黑木耳生产方法
CN111972213A (zh) * 2020-09-09 2020-11-24 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9750A (zh) * 2017-05-22 2017-12-01 黑龙江省润成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益菌柳栽培黑木耳的方法
CN111034538A (zh) * 2019-12-23 2020-04-21 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桑枝条培养黑木耳的方法
CN111887098A (zh) * 2020-08-21 2020-11-06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一种富硒钙dnj的桑枝黑木耳生产方法
CN111972213A (zh) * 2020-09-09 2020-11-24 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6333B (zh) 桑黄袋料栽培培养基及采用该培养基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方法
CN104041330B (zh)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CN106977320B (zh) 一种金针菇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93974B (zh) 一种汉麻秆芯栽培基质及其用于栽培黑木耳的工艺
CN105900692A (zh) 一种利用玉米芯栽培猴头菇的方法
CN108718909B (zh) 一种增产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4798602A (zh)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7667775A (zh) 一种茶树菇的种植方法
CN104335820A (zh) 一种天麻伴生菌蜜环菌菌种的制作方法
CN112021073A (zh) 一种羊肚菌外援营养袋配料、营养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60858A (zh) 一种香菇食用菌的培育方法
CN113475311A (zh) 一种姬松茸栽培种植方法
CN113383674A (zh) 一种茯苓的种植方法
CN112021068A (zh) 一种金耳子实体菌种的复壮方法
CN108770592B (zh) 一种柠檬鳞伞栽培用培养基及柠檬鳞伞的栽培方法
CN112514734A (zh) 一种桑黄菌室内栽培方法
CN111615991A (zh) 秀珍菇食用菌培育与栽培方法
CN109650959A (zh) 一种香菇种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44613B1 (ko) 표고버섯의 배지 조성물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고버섯 재배방법
CN113615481B (zh) 一种培养平菇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和培养平菇的方法
CN107787763A (zh) 一种高出菇率的大球盖菇培养基及大球盖菇栽培方法
CN115606449A (zh) 一种羊肚菌和香菇同棚轮作栽培方法
CN114916379A (zh) 一种富硒黑木耳栽培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114415A (zh) 葡萄园中套种红豆杉时配套使用的调节剂和促生长剂
CN112136630A (zh) 一种红芯红薯的高产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