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1441A - 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1441A
CN114871441A CN202210587298.5A CN202210587298A CN114871441A CN 114871441 A CN114871441 A CN 114871441A CN 202210587298 A CN202210587298 A CN 202210587298A CN 114871441 A CN114871441 A CN 114871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ixedly connected
ball
wall
synthe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872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71441B (zh
Inventor
王立鹏
刘彩风
司荣美
鲍彦广
张兴于
田露
孙嘉祺
赵文雄
刘玉苗
钟海
刘改勤
王春来
付利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Baoxing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Baoxi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Baoxing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Baoxi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872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14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1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1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71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14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16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 B22F9/18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with redu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 B22F9/24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with redu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starting from liquid metal compounds, e.g. solu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8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0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 B22F9/06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liquid material
    • B22F9/08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liquid material by casting, e.g. through sieves or in water, by atomising or spraying
    • B22F9/1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liquid material by casting, e.g. through sieves or in water, by atomising or spraying using centrifugal forc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方法和装置,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乙二醇和丙三醇混合溶液中,通过高速搅拌器配制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浓度为0.2‑0.4mol/L的混合溶液,在搅拌条件下,155℃‑165℃加热50‑60min。通过设置挡球,当液体物料从入料斗加入到合成腔内部时,在挡球旋转的效果下,使液体呈现水花状态向外侧扩散进而落在固体物料上面,增大了液体物料与固体物料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物料的合成效果,同时,当挡球旋转到入料斗正下方时,在液体向下冲力的作用下,可以使挡球带动升降翻料杆在移动球的作用下沿着搅拌杆的内部上下移动,以此可以对倒锥形反应筒内部的固体物料进行翻料处于,进而可以使固体物料和液体物料充分混合。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银线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微粒的粒径极小,而比表面极大,因而表现出新的光、电、磁性质和化学性质。目前,由纳米微粒组成的新型材料在催化、发光材料、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及精细陶瓷材料等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纳米银作为贵金属纳米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备一般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体积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性质外,还具有特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因此,纳米银在催化、抗菌、光电和超导等领域得到广泛。
银纳米线是一种新型的一维纳米材料,除了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之外,由于纳米级别的尺寸效应,还具有优异的透光性﹑耐曲挠性,已广泛应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技术、生物标记及生物检测技术、功能纳米器件等领域,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现有的银纳术线合成头拉技术存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聚乙烯吡咯烷酮具有一定的粘性,这就使得在纳米银线制备中,容易结块,进而使物料之间不能充分混合,这就影响纳米银线的合成质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乙二醇和丙三醇混合溶液中,通过高速搅拌器配制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浓度为0.2-0.4mol/L的混合溶液,在搅拌条件下,155℃-165℃加热50-60min;
步骤二:与步骤(1)相同的温度及搅拌条件下,在步骤(1)的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浓度为3-12mmol/L的CuCl2的乙二醇溶液和浓度为6-18mmol/L 的KBr的乙二醇溶液,10-20min后,再滴加浓度为0.1-0.15mol/L的硝酸银的乙二醇溶液得到混合液,反应90-12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待反应完成后,取出反应釜放在冰浴中快速冷却至室温,然后经过洗涤,离心处理,即可得到最终产物。
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装置,包括合成箱,所述合成箱的上侧均开设有合成腔,所述合成箱的下侧开设有收集腔,所述合成腔与收集腔的正面均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左侧通过铰接件与合成箱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箱门的右侧通过卡扣与合成箱的侧壁活动连接,上侧所述箱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的正上方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合成腔的内部中轴处设置有倒锥形反应筒,所述合成箱的顶部左侧连通设置有入料斗,所述收集腔的内部中轴处放置有收集筒,其中,所述倒锥形反应筒的顶部与合成腔的顶部内壁不接触,所述倒锥形反应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倒锥形反应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移动槽,所述收集筒的顶部与收集腔的顶部内壁不接触,所述合成腔与收集腔的连接处开设有若干个出料口,所述合成腔的内部中轴处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顶部贯穿合成腔的顶部并延伸至外侧,所述搅拌杆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变速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杆的内部掏空设置,所述搅拌杆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滑槽,所述搅拌杆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移动球,所述移动球的底部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远离移动球的一端与搅拌杆的底侧内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移动球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升降翻料杆,若干个所述升降翻料杆远离移动球的一端分别滑动贯穿滑槽的内部并延伸至外侧,若干个所述升降翻料杆分别正对着若干个移动槽设置,所述升降翻料杆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挡球。
进一步地,每两个所述升降翻料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杆,所述弧形连接杆的底侧外壁中轴处铰接有倾斜摆动杆,所述倾斜摆动杆远离弧形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摆动球,其中,所述摆动球的侧壁与倒锥形反应筒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倾斜摆动杆的外表面中轴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簧,所述限位簧远离倾斜摆动杆的一端与搅拌杆的外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挡球的底侧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远离挡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混合增强板,其中,所述混合增强板呈弧形设置,所述混合增强板的两端开口设置,所述混合增强板的内部掏空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增强板的内部中轴处固定连接有椭圆挤压变形囊,所述椭圆挤压变形囊的底部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倾斜档杆,所述倾斜档杆远离椭圆挤压变形囊的一端滑动贯穿混合增强板的底侧外壁并延伸至外侧,其中,所述出料口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撞击球,所述撞击球的顶部外壁与倾斜档杆的延伸部接触设置,所述撞击球的外表面与出料口的侧壁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椭圆挤压变形囊的左右两侧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弧形导杆,所述弧形导杆远离椭圆挤压变形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挤压板,其中,所述弧形导杆远离椭圆挤压变形囊的一端延伸至混合增强板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撞击球的底侧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远离撞击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外壁中轴处设置有旋转杆,其中,所述旋转杆通过轴承与升降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杆远离升降板的一端滑动贯穿合成腔与收集腔的连接处并延伸至外侧,所述旋转杆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簧,所述连接簧远离旋转杆的一端与搅拌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旋转杆的延伸部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弧形离心板,所述弧形离心板远离旋转杆的一端不与倒锥形反应筒的侧壁接触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挡球,当液体物料从入料斗加入到合成腔内部时,在挡球旋转的效果下,使液体呈现水花状态向外侧扩散进而落在固体物料上面,增大了液体物料与固体物料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物料的合成效果,同时,在挡球对液体物料有一个打散的效果之外,当挡球旋转到入料斗正下方时,在液体向下冲力的作用下,可以使挡球带动升降翻料杆在移动球的作用下沿着搅拌杆的内部上下移动,以此可以对倒锥形反应筒内部的固体物料进行翻料处于,进而可以使固体物料和液体物料充分混合,从而增强了物料的合成效果。
(2)、本发明,当升降翻料杆上下移动时,摆动球在倾斜摆动杆和倒锥形反应筒侧壁限位力的作用下,可以使摆动球沿着倒锥形反应筒的内壁在旋转的同时,可以上下移动,从而达到了对倒锥形反应筒内壁上吸附的物料进行清理,从而增强了该装置对物料的合成效果,另一方面,在摆动球沿着倒锥形反应筒移动的效果下,由于倒锥形反应筒顶部开口较大,而下部开口较小,这就使得摆动球可以带动倾斜摆动杆沿着固体物料的内部横向摆动,以此增强了该装置对固体物料的翻料效果,同时,摆动球的横向移动,会使限位簧发生弹性变形,进而利用弹簧的弹性挤压力,可以对固体物料有一个破碎的效果,防止了物料结块,从而影响该装置的合成效果。
(3)、本发明,挡球上下移动的同时,可以使加热管带动混合增强板上下移动,一方面可以使物料混合物之间受热均匀,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混合增强板的上下移动效果,使物料之间充分混合,其次,在混合增强板旋转的同时,会使倾斜档杆对挡球一个撞击力,在撞击的效果下,可以使椭圆挤压变形囊发生变形,进而在变形的效果下,使移动挤压板在弧形导杆的作用下,在其旋转的同时,有一个相对移动的位移差,进而利用此位移差,可以对物料混合物有一个挤压的效果翻料的效果,同时,在移动挤压板在混合料之间相互移动时,可以利用液体的流体效果,使液体物料向倒锥形反应筒的内部移动,以此增强了该装置对物料的混合效果。
(4)、本发明,当倾斜档杆对撞击球进行撞击时,在撞击力的作用下,撞击球发生移动,从而利用其撞击效果,可以使混合好的混合料通过出料口进入到收集筒的内部,而混合料中结块的部分会留在合成腔的内部,从而提高了混合料的质量,另一方面,当撞击球上下移动时,会使升降板在辅助杆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以此可以带动旋转杆带动弧形离心板旋转的同时,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对固体物料从内部有一个由上至下呈漩涡状的运动效果,从而增强了物料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合成步骤整体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高速搅拌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高速搅拌器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倒锥形反应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A 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倒锥形反应筒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B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混合增强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椭圆挤压变形囊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合成箱;11、合成腔;12、收集腔;13、箱门;14、控制按钮; 15、显示屏;2、倒锥形反应筒;21、入料斗;22、收集筒;23、小孔;24、出料口;3、搅拌杆;31、变速电机;4、滑槽;41、移动球;42、拉簧;43、升降翻料杆;44、挡球;5、弧形连接杆;51、倾斜摆动杆;52、摆动球;53、限位簧;6、加热管;61、混合增强板;7、椭圆挤压变形囊;71、倾斜档杆; 72、撞击球;8、弧形导杆;81、移动挤压板;9、辅助杆;91、升降板;92、旋转杆;10、连接簧;101、弧形离心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乙二醇和丙三醇混合溶液中,通过高速搅拌器配制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浓度为0.2-0.4mol/L的混合溶液,在搅拌条件下,155℃-165℃加热50-60min;
步骤二:与步骤(1)相同的温度及搅拌条件下,在步骤(1)的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浓度为3-12mmol/L的CuCl2的乙二醇溶液和浓度为6-18mmol/L 的KBr的乙二醇溶液,10-20min后,再滴加浓度为0.1-0.15mol/L的硝酸银的乙二醇溶液得到混合液,反应90-12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待反应完成后,取出反应釜放在冰浴中快速冷却至室温,然后经过洗涤,离心处理,即可得到最终产物。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图9所示,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装置,包括合成箱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物料进行合成,合成箱1的上侧均开设有合成腔1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物料的进入,合成箱1的下侧开设有收集腔1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合成的物料进行收集,合成腔11与收集腔12的正面均设置有箱门1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放置物料,箱门 13的左侧通过铰接件与合成箱1的侧壁转动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箱门13的转动,箱门13的右侧通过卡扣与合成箱1的侧壁活动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箱门13的打开,上侧箱门1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控制按钮1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整个装置进行控制,控制按钮14的正上方设置有显示屏15,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显示数据,合成腔11的内部中轴处设置有倒锥形反应筒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盛放固体物料,合成箱1的顶部左侧连通设置有入料斗2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液体物料的进入,收集腔12的内部中轴处放置有收集筒2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合成的物料进行收集,其中,倒锥形反应筒2的顶部与合成腔11的顶部内壁不接触,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放置物料,倒锥形反应筒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小孔2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物料的混合,倒锥形反应筒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移动槽,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升降翻料杆43的移动,收集筒22的顶部与收集腔12的顶部内壁不接触,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收集筒22的移动,合成腔11与收集腔12的连接处开设有若干个出料口2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出料,合成腔11 的内部中轴处设置有搅拌杆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物料进行混合,搅拌杆3的顶部贯穿合成腔11的顶部并延伸至外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搅拌杆3进行限位,搅拌杆3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变速电机3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提供外接动力。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液体物料的分散,搅拌杆3的内部掏空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设置内部结构,搅拌杆3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滑槽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移动球41的移动,搅拌杆3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移动球4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液体物料下降时的冲击力,移动球41的底部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拉簧4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移动球41的快速复位,拉簧42远离移动球41的一端与搅拌杆3的底侧内壁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拉簧42,其中,移动球4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升降翻料杆4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物料进行翻料,若干个升降翻料杆43远离移动球41的一端分别滑动贯穿滑槽4的内部并延伸至外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升降翻料杆43的移动,若干个升降翻料杆43分别正对着若干个移动槽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升降翻料杆43的移动,升降翻料杆43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挡球4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液体物料进行打散处理。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利用升降翻料杆43的移动效果,每两个升降翻料杆43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杆5,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连接倾斜摆动杆51,弧形连接杆5的底侧外壁中轴处铰接有倾斜摆动杆 5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倾斜摆动杆51的移动,倾斜摆动杆51远离弧形连接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摆动球5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倾斜摆动杆51的移动效果,其中,摆动球52的侧壁与倒锥形反应筒2的内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摆动球52的移动效果,倾斜摆动杆51的外表面中轴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簧5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倾斜摆动杆51的快速复位,限位簧53远离倾斜摆动杆51的一端与搅拌杆3的外壁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限位簧53。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增强该装置的加热效果,挡球44的底侧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加热管6,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挡球44 的移动效果,加热管6远离挡球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混合增强板6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增强该装置的混合效果,其中,混合增强板61呈弧形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混合增强板61进行限位,混合增强板61 的两端开口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椭圆挤压变形囊7的变形效果,混合增强板61的内部掏空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设置内部结构。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利用混合增强板61的移动效果,混合增强板61的内部中轴处固定连接有椭圆挤压变形囊7,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混合增强板61的移动效果,椭圆挤压变形囊7的底部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倾斜档杆7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椭圆挤压变形囊7进行挤压,倾斜档杆71远离椭圆挤压变形囊7的一端滑动贯穿混合增强板61的底侧外壁并延伸至外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倾斜档杆71的移动,其中,出料口24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撞击球7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撞击球 72的移动,撞击球72的顶部外壁与倾斜档杆71的延伸部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撞击球72进行限位,撞击球72的外表面与出料口24 的侧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出料口24进行堵塞。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利用椭圆挤压变形囊7的变形效果,椭圆挤压变形囊7的左右两侧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弧形导杆8,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传导椭圆挤压变形囊7的变形效果,弧形导杆8远离椭圆挤压变形囊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挤压板8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弧形导杆8的移动效果,其中,弧形导杆8远离椭圆挤压变形囊7的一端延伸至混合增强板61的外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弧形导杆8进行限位。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利用撞击球72的移动效果,撞击球72 的底侧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辅助杆9,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传导撞击球72的移动效果,辅助杆9远离撞击球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9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辅助杆9进行限位,升降板91的顶部外壁中轴处设置有旋转杆9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升降板91的移动效果,其中,旋转杆92通过轴承与升降板91转动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旋转杆92的转动。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增强该装置对物料的混合效果,旋转杆92远离升降板91的一端滑动贯穿合成腔11与收集腔12的连接处并延伸至外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旋转杆92的移动,旋转杆92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簧10,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旋转杆92进行限位,连接簧10远离旋转杆92的一端与搅拌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连接簧10,其中,旋转杆92的延伸部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弧形离心板1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旋转杆92的旋转效果,弧形离心板101远离旋转杆92的一端不与倒锥形反应筒2的侧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弧形离心板101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打开箱门13,将聚乙烯吡咯烷酮粉末加入到倒锥形反应筒2的内部,将液体物料从入料斗21加入到合成腔11的内部,同时启动变速电机31和加热管6,变速电机31的启动会带动搅拌杆3发生旋转,进而达到对物料混合的目的,通过设置挡球44,当液体物料从入料斗21加入到合成腔11内部时,在挡球44旋转的效果下,使液体呈现水花状态向外侧扩散进而落在固体物料上面,增大了液体物料与固体物料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物料的合成效果,同时,在挡球44对液体物料有一个打散的效果之外,当挡球44旋转到入料斗21正下方时,在液体向下冲力的作用下,可以使挡球 44带动升降翻料杆43在移动球41的作用下沿着搅拌杆3的内部上下移动,以此可以对倒锥形反应筒2内部的固体物料进行翻料处于,进而可以使固体物料和液体物料充分混合,从而增强了物料的合成效果,其次,当升降翻料杆43上下移动时,摆动球52在倾斜摆动杆51和倒锥形反应筒2侧壁限位力的作用下,可以使摆动球52沿着倒锥形反应筒2的内壁在旋转的同时,可以上下移动,从而达到了对倒锥形反应筒2内壁上吸附的物料进行清理,从而增强了该装置对物料的合成效果,另一方面,在摆动球52沿着倒锥形反应筒 2移动的效果下,由于倒锥形反应筒2顶部开口较大,而下部开口较小,这就使得摆动球52可以带动倾斜摆动杆51沿着固体物料的内部横向摆动,以此增强了该装置对固体物料的翻料效果,同时,摆动球52的横向移动,会使限位簧53发生弹性变形,进而利用弹簧的弹性挤压力,可以对固体物料有一个破碎的效果,防止了物料结块,从而影响该装置的合成效果。
同时,挡球44上下移动的同时,可以使加热管6带动混合增强板61上下移动,一方面可以使物料混合物之间受热均匀,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混合增强板61的上下移动效果,使物料之间充分混合,其次,在混合增强板61 旋转的同时,会使倾斜档杆71对挡球44一个撞击力,在撞击的效果下,可以使椭圆挤压变形囊7发生变形,进而在变形的效果下,使移动挤压板81在弧形导杆8的作用下,在其旋转的同时,有一个相对移动的位移差,进而利用此位移差,可以对物料混合物有一个挤压的效果翻料的效果,同时,在移动挤压板81在混合料之间相互移动时,可以利用液体的流体效果,使液体物料向倒锥形反应筒2的内部移动,以此增强了该装置对物料的混合效果,其次,当倾斜档杆71对撞击球72进行撞击时,在撞击力的作用下,撞击球72 发生移动,从而利用其撞击效果,可以使混合好的混合料通过出料口24进入到收集筒22的内部,而混合料中结块的部分会留在合成腔11的内部,从而提高了混合料的质量,另一方面,当撞击球72上下移动时,会使升降板91 在辅助杆9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以此可以带动旋转杆92带动弧形离心板101 旋转的同时,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对固体物料从内部有一个由上至下呈漩涡状的运动效果,从而增强了物料的混合效果。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Claims (9)

1.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乙二醇和丙三醇混合溶液中,通过高速搅拌器配制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浓度为0.2-0.4mol/L的混合溶液,在搅拌条件下,155℃-165℃加热50-60min;
步骤二:与步骤(1)相同的温度及搅拌条件下,在步骤(1)的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浓度为3-12mmol/L的CuCl2的乙二醇溶液和浓度为6-18mmol/L的KBr的乙二醇溶液,10-20min后,再滴加浓度为0.1-0.15mol/L的硝酸银的乙二醇溶液得到混合液,反应90-12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待反应完成后,取出反应釜放在冰浴中快速冷却至室温,然后经过洗涤,离心处理,即可得到最终产物。
2.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装置,包括合成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箱(1)的上侧均开设有合成腔(11),所述合成箱(1)的下侧开设有收集腔(12),所述合成腔(11)与收集腔(12)的正面均设置有箱门(13),所述箱门(13)的左侧通过铰接件与合成箱(1)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箱门(13)的右侧通过卡扣与合成箱(1)的侧壁活动连接,上侧所述箱门(1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控制按钮(14),所述控制按钮(14)的正上方设置有显示屏(15);
所述合成腔(11)的内部中轴处设置有倒锥形反应筒(2),所述合成箱(1)的顶部左侧连通设置有入料斗(21),所述收集腔(12)的内部中轴处放置有收集筒(22);
其中,所述倒锥形反应筒(2)的顶部与合成腔(11)的顶部内壁不接触,所述倒锥形反应筒(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小孔(23),所述倒锥形反应筒(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移动槽,所述收集筒(22)的顶部与收集腔(12)的顶部内壁不接触,所述合成腔(11)与收集腔(12)的连接处开设有若干个出料口(24);
所述合成腔(11)的内部中轴处设置有搅拌杆(3),所述搅拌杆(3)的顶部贯穿合成腔(11)的顶部并延伸至外侧,所述搅拌杆(3)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变速电机(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3)的内部掏空设置,所述搅拌杆(3)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滑槽(4),所述搅拌杆(3)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移动球(41),所述移动球(41)的底部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拉簧(42),所述拉簧(42)远离移动球(41)的一端与搅拌杆(3)的底侧内壁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移动球(4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升降翻料杆(43),若干个所述升降翻料杆(43)远离移动球(41)的一端分别滑动贯穿滑槽(4)的内部并延伸至外侧,若干个所述升降翻料杆(43)分别正对着若干个移动槽设置,所述升降翻料杆(43)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挡球(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升降翻料杆(43)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杆(5),所述弧形连接杆(5)的底侧外壁中轴处铰接有倾斜摆动杆(51),所述倾斜摆动杆(51)远离弧形连接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摆动球(52);
其中,所述摆动球(52)的侧壁与倒锥形反应筒(2)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倾斜摆动杆(51)的外表面中轴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簧(53),所述限位簧(53)远离倾斜摆动杆(51)的一端与搅拌杆(3)的外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球(44)的底侧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加热管(6),所述加热管(6)远离挡球(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混合增强板(61);
其中,所述混合增强板(61)呈弧形设置,所述混合增强板(61)的两端开口设置,所述混合增强板(61)的内部掏空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增强板(61)的内部中轴处固定连接有椭圆挤压变形囊(7),所述椭圆挤压变形囊(7)的底部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倾斜档杆(71),所述倾斜档杆(71)远离椭圆挤压变形囊(7)的一端滑动贯穿混合增强板(61)的底侧外壁并延伸至外侧;
其中,所述出料口(24)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撞击球(72),所述撞击球(72)的顶部外壁与倾斜档杆(71)的延伸部接触设置,所述撞击球(72)的外表面与出料口(24)的侧壁接触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挤压变形囊(7)的左右两侧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弧形导杆(8),所述弧形导杆(8)远离椭圆挤压变形囊(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挤压板(81);
其中,所述弧形导杆(8)远离椭圆挤压变形囊(7)的一端延伸至混合增强板(61)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球(72)的底侧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辅助杆(9),所述辅助杆(9)远离撞击球(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91),所述升降板(91)的顶部外壁中轴处设置有旋转杆(92);
其中,所述旋转杆(92)通过轴承与升降板(91)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92)远离升降板(91)的一端滑动贯穿合成腔(11)与收集腔(12)的连接处并延伸至外侧,所述旋转杆(92)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簧(10),所述连接簧(10)远离旋转杆(92)的一端与搅拌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旋转杆(92)的延伸部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弧形离心板(101),所述弧形离心板(101)远离旋转杆(92)的一端不与倒锥形反应筒(2)的侧壁接触设置。
CN202210587298.5A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48714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7298.5A CN114871441B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7298.5A CN114871441B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1441A true CN114871441A (zh) 2022-08-09
CN114871441B CN114871441B (zh) 2024-04-19

Family

ID=82678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87298.5A Active CN114871441B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144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2935A1 (zh) * 2015-04-30 2016-11-03 吴植仁 用自产污泥炭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及污泥制炭系统
CN107335811A (zh) * 2017-06-21 2017-11-10 天津宝兴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高长径比纳米银线的制备方法
CN109014242A (zh) * 2018-09-11 2018-12-1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高长径比纳米银线的制备方法
CN111423756A (zh) * 2020-04-24 2020-07-17 浙江麦多乐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防裂木器漆及其制备工艺
CN214950336U (zh) * 2021-05-24 2021-11-30 柳城县华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锌粉高效烘干设备
CN114259921A (zh) * 2022-01-07 2022-04-01 协润(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阻垢抗抑菌碳纤维复合滤芯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4587A (zh) * 2021-11-11 2022-04-12 宁夏浦士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脱硫活性炭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CN114311369A (zh) * 2021-12-27 2022-04-12 深圳市东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硅胶按键生产设备
CN114377635A (zh) * 2021-11-30 2022-04-22 江苏蓝图消防装备有限公司 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2935A1 (zh) * 2015-04-30 2016-11-03 吴植仁 用自产污泥炭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及污泥制炭系统
CN107335811A (zh) * 2017-06-21 2017-11-10 天津宝兴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高长径比纳米银线的制备方法
CN109014242A (zh) * 2018-09-11 2018-12-1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高长径比纳米银线的制备方法
CN111423756A (zh) * 2020-04-24 2020-07-17 浙江麦多乐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防裂木器漆及其制备工艺
CN214950336U (zh) * 2021-05-24 2021-11-30 柳城县华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锌粉高效烘干设备
CN114314587A (zh) * 2021-11-11 2022-04-12 宁夏浦士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脱硫活性炭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CN114377635A (zh) * 2021-11-30 2022-04-22 江苏蓝图消防装备有限公司 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装置
CN114311369A (zh) * 2021-12-27 2022-04-12 深圳市东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硅胶按键生产设备
CN114259921A (zh) * 2022-01-07 2022-04-01 协润(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阻垢抗抑菌碳纤维复合滤芯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1441B (zh) 2024-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71441A (zh) 一种新型纳米银线的合成方法和装置
CN205627798U (zh) 一种粉体混料机
CN210544811U (zh) 一种带循环提升机构的可移动化工溶液混合装置
CN208757394U (zh) 一种搅拌性能良好的染料搅拌装置
CN111330672A (zh) 一种高效快速的中药捣碎装置
CN208275396U (zh) 一种稀土氧化物生产用反应釜
CN115674439A (zh) 一种搅拌装置及搅拌机器人
CN212942712U (zh) 一种石墨烯浆料预分散装置
CN116174714A (zh) 一种全自动金属粉末冷压干燥一体化装置
CN211913591U (zh) 三维摆动混合机
CN112827406B (zh) 一种水性环氧地坪漆的搅拌装置
CN214764635U (zh) 一种差别化涤纶丝原料混合搅拌过滤装置
CN209714935U (zh) 一种搅拌均匀的洗发水搅拌装置
CN110773061B (zh) 一种搅拌装置
CN219849242U (zh) 一种用于硅铝混合物的原料搅拌装置
CN211411869U (zh) 一种汽车洗涤剂生产用混合装置
CN114871440B (zh) 一种高效生产纳米银线的合成方法和装置
CN212492652U (zh) 一种高效金属新材料混合加工设备
CN114699951B (zh) 一种减少物料粘连的底部出料型混合搅拌设备
CN212348504U (zh) 一种翻动式搅拌机
CN220972957U (zh) 一种带自动烘干加热装置的塑胶原料搅拌机
CN219615394U (zh) 一种精细化药品生成的三维混合机
CN216498655U (zh) 一种牛肉酱加工的搅拌装置
CN217068572U (zh) 一种液体有机水溶肥生产混合器
CN219376806U (zh) 一种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