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9814A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9814A
CN114839814A CN202210781393.9A CN202210781393A CN114839814A CN 114839814 A CN114839814 A CN 114839814A CN 202210781393 A CN202210781393 A CN 202210781393A CN 114839814 A CN114839814 A CN 114839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adhesive
middle frame
glue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13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39814B (zh
Inventor
杨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813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398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39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9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39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9814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7206 priority patent/WO2024007526A1/zh
Priority to US18/218,076 priority patent/US11892730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7Intermediate frames, e.g. between backlight housing and front fram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5Assembling proces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中框和粘贴胶,所述中框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背板和所述中框之间设有第一容胶槽,所述中框上设置至少一个过胶孔,所述过胶孔一端与所述第一容胶槽相通,另一端在所述中框的顶部形成开口;其中,所述粘贴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胶槽中、所述过胶孔内并从所述中框的顶面凸出;本申请通过以上设计,能够提高组装稳固性,且组装效率高。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低辐射性、体积轻薄及耗电低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个人电脑以及电视等领域。
笔记本电脑应用于网上远程办公或远程会议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模式,人们在家就可轻松快捷处理日常工作。随着这种新颖、便捷的工作模式的推广与普及,市场对办公笔记本电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目前笔记本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和组装复杂,人力需求大,因此成本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传统的笔记本液晶显示装置组装设计中,背光模组中的中框采用双面胶带粘贴,需提前撕除胶带一面的离型膜,再将胶带粘贴到背板上,再撕除背板上的胶带的另一面的离型膜,再将中框放置上去进行粘贴固定,这样的组装操作繁琐,人力需求大,而且稳固性较差;另外液晶显示面板的固定也是采用双面胶带来粘贴固定的,同中框与背板的固定方式一样,造成人力成本提高,且组装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稳固性,且组装效率高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中框和粘贴胶,所述中框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背板和所述中框之间设有第一容胶槽,所述中框上设置至少一个过胶孔,所述过胶孔一端与所述第一容胶槽相通,另一端在所述中框的顶部形成开口;其中,所述粘贴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胶槽中、所述过胶孔内并从所述中框的顶面凸出。
可选的,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垂直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中框与所述底板相贴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设置形成所述第一容胶槽;或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垂直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中框与所述底板相贴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设置,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的一侧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形成所述第一容胶槽。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溢胶槽,所述溢胶槽设置在所述侧板与所述中框之间。
可选的,所述溢胶槽设置在所述中框上,且与所述侧板相对设置;所述溢胶槽与所述第一容胶槽之间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侧板之间有间隙,所述溢胶槽与所述第一容胶槽通过所述凸起和所述侧板之间的间隙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过胶孔包括多个子过胶孔,多个所述子过胶孔沿所述中框的边缘分布,多个所述子过胶孔错位设置。
可选的,所述中框背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第二容胶槽,所述第二容胶槽通过所述过胶孔与所述第一容胶槽相通,所述第二容胶槽内设有所述粘贴胶。
可选的,所述粘贴胶中混入有导电粒子,所述粘贴胶用于与显示面板中的接地线连通。
可选的,所述过胶孔为圆形。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中中框的顶部,与所述中框通过所述粘贴胶粘贴固定。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步骤:
在背板上对应第一容胶槽的位置注入粘贴胶;
将中框放在背板上,挤压粘贴胶,使粘贴胶通过过胶孔流至中框的顶部;以及
将显示面板放入所述中框的顶部,与所述中框通过所述粘贴胶粘贴固定。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中的中框与背板的固定采用双面胶带粘贴的方案来说,本申请在背板和中框之间设第一容胶槽,且在中框上设置至少一个过胶孔,过胶孔一端与第一容胶槽相通,另一端在中框的顶部形成开口,这样能够通过在第一容胶槽内注入足够量的粘贴胶,将中框与背板进行粘贴固定,而且在将中框放置在背板上进行压合粘贴时,背板上第一容胶槽内的粘贴胶在挤压应力的作用下通过中框的过胶孔向上流动,上升到中框的顶部的开口后继续往外扩散,使粘贴胶布满第一容胶槽、过胶孔以及中框顶部的开口处,且粘贴胶的顶面凸出,由于后续还需要将显示面板与中框进行粘贴固定,这样设计只需要涂一次粘贴胶就可以将中框和背板固定,以及将显示面板与中框固定,从而在简化背光模组的组装操作的同时,实现组装自动化,提高组装效率,且提高组装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截面线B-B’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安装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沿图5的截面线C-C’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过胶孔在中框上的排列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中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0、显示装置;100、背光模组;110、背板;111、底板;112、侧板;113、第一凹槽;114、第三凹槽;120、中框;121、第二凹槽;122、空腔;130、粘贴胶;140、第一容胶槽;150、过胶孔;151、子过胶孔;160、开口;170、溢胶槽;180、凸起;190、第二容胶槽;191、第四凹槽;192、第五凹槽;200、凸块;300、导电粒子;400、显示面板;500、电池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图1是本申请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沿截面线B-B’的截面示意图;结合图1-图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10、中框120和粘贴胶130,所述中框120设置在所述背板110上,所述背板110和所述中框120之间设有第一容胶槽140,所述中框120上设置至少一个过胶孔150,所述过胶孔150一端与所述第一容胶槽140相通,另一端在所述中框120的顶部形成开口160;其中,所述粘贴胶130设置在第一容胶槽140中、所述过胶孔150内并从所述中框120的顶面凸出。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100的中框120与背板110的固定采用双面胶带粘贴的方案来说,本申请在背板110和中框120之间设第一容胶槽140,且在中框120上设置至少一个过胶孔150,过胶孔150一端与第一容胶槽140相通,另一端在中框120的顶部形成开口160,这样能够通过在第一容胶槽140内注入足够量的粘贴胶130,将中框120与背板110进行粘贴固定,而且在将中框120放置在背板110上进行压合粘贴时,背板110上的第一容胶槽140内的粘贴胶130在挤压应力的作用下通过中框120的过胶孔150向上流动,上升到中框120的顶部的开口160后继续往外扩散,使粘贴胶130布满第一容胶槽140、过胶孔150以及中框120顶部的开口160处,由于后续还需要将显示面板400与中框120进行粘贴固定,这样设计只需要涂一次粘贴胶130就可以将中框120和背板110固定,以及将显示面板400与中框120固定,从而在简化背光模组100的组装操作的同时,实现组装自动化,提高组装效率,且提高组装的稳固性。
图4是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安装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10以及显示装置10的组装方法,所述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400以及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100,所述显示面板400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100中中框120的顶部,与所述中框120通过所述粘贴胶130粘贴固定。如图5所示,所述显示装置10具体的安装步骤如下:
S1:在背板上对应第一容胶槽的位置注入粘贴胶;
S2:将中框放在背板上,挤压粘贴胶,使粘贴胶通过过胶孔流至中框的顶部;
S3:将显示面板放入所述中框的顶部,与所述中框通过所述粘贴胶粘贴固定。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组装的自动化,提高显示装置的组装的效率。其中,当将所述显示面板粘贴固定后,还可以在所述背板外壁粘贴电池胶带,将背板与显示面板部分粘贴固定,进一步加固整个显示装置的稳固性。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背光模组100作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110沿图5的截面线C-C’的截面示意图,结合图6-图7,所述背板110包括底板111和侧板112,所述底板111与所述侧板112垂直连接,所述底板111上设有第一凹槽113,所述中框120与所述底板111相贴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121,所述第一凹槽113与所述第二凹槽121对应设置形成所述第一容胶槽140。其中,所述粘贴胶130可以采用硅胶。
由于硅胶在液态的状态下流动性比较差,如果采用从中框上打孔后,利用孔往下注胶的方式,那么这样灌注的硅胶到达至背板底部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且无法预知是否注入至底部且注入均匀,后续粘贴时可能出部局部没有粘贴到位的情况,因此,本申请先在底板111上形成第一凹槽113后,能够在点胶时将粘贴胶130注入满整个第一凹槽113,而且为了保证在中框120与背板110粘贴后,第一凹槽113内的粘贴胶130有足够的量能够通过过胶孔150后上升至中框120的顶面上,因此,此时在第一凹槽113内进行点胶注入时,需要将粘贴胶130的高度注入得凸出于底板111的顶面1-3mm,也就是粘贴胶130的注入的量比较大,那么,如果中框120对应第一凹槽113的部位不设置第二凹槽121的话(即中框120与底板111相贴的一侧为一平面),那么在将中框120对应放在背板110上进行压紧粘贴时,第一凹槽113内的粘贴胶130由于挤压应力的作用,一部分粘贴胶130会往过胶孔150方向流动上升,而另一部分粘贴胶130直接与中框的平面抵接后被直接挤压,即中框120的一侧没有足够的容纳空间能够来缓冲挤压的压力,那么这一部分粘贴胶130容易往中框与底板之间的缝隙溢出,造成漏胶的情况,这样反而增加清洁的困难,影响后续组装的效率。
当然,所述粘贴胶130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橡胶材料。只要能够保证中框与背板粘贴固定后的稳固性即可。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13的深度小于等于0.2mm。当然,也可以将所述第一凹槽113的深度设置得大于0.2mm,然后将所述中框120与底板111相贴的一侧设置为平面也是可以的,这样在将中框120与背板110进行挤压粘贴时,第一凹槽113能够容纳粘贴胶130的空间就较大,能够尽量避免溢胶的情况发生。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过胶孔在中框上的排列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过胶孔150包括多个子过胶孔151,多个所述子过胶孔151沿所述中框120的边缘均匀分布,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将第一容胶槽140内的粘贴胶130进行分流的作用,防止粘贴胶130外溢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能够更省胶,粘贴胶130进入到多个子过胶孔151内,这样通过比较少量的粘贴胶130就能够达到中框120与背板110之间的固定,不仅通过中框120的底部与背板110进行固定,而且还通过过胶孔150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中框120与背板110之间粘贴后的稳固性,使得中框120不易脱落。结合图1,其中每两个过胶孔150之间的距离为15mm-30mm,具体可以根据背光模组100的大小来设定,使之在省胶的同时又能达到更加稳固的效果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胶槽140可以为在背板110上以及中框120上,分别开一个大的通槽对合后形成,这样制程上比较简单,背板110与中框120的粘贴面积也比较大,粘贴稳固性更高;当然也可以是在背板110以及中框120上间隔开槽,对应形成多个第一容胶槽140,且多个第一容胶槽140与多个子过胶孔151一一对应,这样点胶时只需要在对应的每一个槽内点胶即可,在达到稳固性的同时能够节省粘贴胶的使用量。
由图8可知,间隔设置的两个子过胶孔151之间不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样多个所述子过胶孔151在中框120上环绕中框120的设置方向错位排列设置,即这样过胶孔150内的粘贴胶130能够在中框120与背板110固定后,在中框120与背板110之间的过胶孔150内形成不同位置的稳固力,从而增加中框120与背板110的稳固性,而且粘贴胶130穿过每一个子过胶孔151后到达中框120的顶部,当将显示面板400放入中框120的顶部进行粘接固定后,也能够对显示面板400的粘接面形成不同位置的稳固力,为后续显示面板400组装粘贴的稳固性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所述过胶孔150为圆形孔,这样粘贴胶130液通过过胶孔150上溢时比较均匀,在到达中框120的顶部出去后,靠近显示面板400侧呈现一个圆形状态处四周扩散,在中框的顶部形成的粘贴胶也是圆形状的,这样使显示面板400与中框120粘贴时的贴合度更高,稳固性更均匀。其中,所述过胶孔150的直径为1-2mm,发明人经过多次实验,当每一个过胶孔150采用直径为1-2mm大小,与每一个过胶孔150之间的距离15mm-30mm配合,能够保证第一容胶槽140内的粘贴胶130通过过胶孔150上溢时有一个很好的压力,保证上溢的均匀性,且上溢的速度相对较均匀和缓慢,防止粘贴胶130压力过大冲出过胶孔150造成外溢。当然,所述过胶孔150也可以为其它的形状,比如矩形、三角形或其它多边形等,而且也可以不错位设置,使多个子过胶孔151呈单排排列,也是可以的。另外,所述过胶孔150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条形槽,直接贯穿所述中框120,即在所述中框120上形成一个大的通槽,且沿中框120设置的方向环绕设置,这样在制程上比较方便,直接通过一道制程就可以完成。
图9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中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结合图3,为了进一步防止粘贴胶130外溢的问题,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溢胶槽170,所述溢胶槽170设置在所述侧板112与所述中框120之间,其中,所述溢胶槽170设置在所述中框120上,且与所述侧板112相对设置。
安装中框120时,当第一容胶槽140内的粘贴胶130受到中框120的挤压后,一部分粘贴胶130会顺着过胶孔150往中框120的顶部上升,而位于背板110的底板111与侧板112相接位置的粘贴胶130,则可能会由于压力的作用,往底板111与侧板112相接形成的直角的方向流动,而由于第一容胶槽140的存在加上过胶孔150分流一部分的粘贴胶130,此时往底板111流动的粘贴胶130能够有足够的容纳空间,产生外溢的可能性较小,而往侧板112流动的粘贴胶130,则可能会顺着侧板112与中框120相贴的一侧往上流出,发生外溢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中框120上设置溢胶槽170,能够提供一个给往侧板112流动的粘贴胶130的缓冲空间,防止此处粘贴胶130发生外溢的问题,而且溢胶槽170分流了部分粘贴胶130,过胶孔150同时通入的粘贴胶130会相对小一点,也避免过胶孔150被过量粘贴胶130堵塞的问题。同时,由于溢胶槽170是与侧板112相贴的,此时进入溢胶槽170的粘贴胶130也能够与侧板112粘贴后凝固固定,进一步提高中框120与背板110之间的固定。而所述溢胶槽170也可以设置在所述侧板112上,同样也可以起到防止粘贴胶外溢的情况,而溢胶槽170的大小及形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来设置。
而由于挤压力的作用,粘贴胶130流动的速度会相对加快,如果溢胶槽170与第一容胶槽140之间是完全贯穿的话,那么此时,往侧板112流动的粘贴胶130很快就充满至整个溢胶槽170,在挤压力没有减小的情况下,这一部分粘贴胶130还会继续往上流动,那么此时溢胶槽170就无法达到防止粘贴胶130外溢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在所述溢胶槽170与所述第一容胶槽140之间设有凸起180,溢胶槽170与第一容胶槽140之间的凸起180与侧板112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溢胶槽170与所述第一容胶槽140通过所述凸起180和所述侧板112之间的间隙相连通,一方面往侧板112流动的粘贴胶130只能通该间隙缓慢的进入溢胶槽170,另一方面由于凸起180的存在,往侧板112流动的粘贴胶130,会被凸起180阻挡后,分流部分粘贴胶130往第一容胶槽140的方向流,将更多的粘贴胶130挤压后流入过胶孔150后上升至中框120的顶部,为后续显示面板400与中框120的粘接固定提供足够的粘贴胶130,保证整个显示装置10的安装稳固性。
当然,所述溢胶槽170也可以设置在侧板112上,位于与中框120相贴的一侧,同样通过一间隙与第一容胶槽140相连通,也能够防止当中框120与背板110粘接固定时,第一容胶槽140内的粘贴胶130通过中框120与背板110之间的缝隙发生外溢的可能。
另外,如图9所示,结合图3,所述第二凹槽121远离所述侧板112的侧边为斜边,即所述斜边与所述第一凹槽113对应的侧边不相互垂直,所述斜边与所述底板111之间形成一截面为三角形的空腔122,由于在背板110上注入粘贴胶130时,为了保证注入的粘贴胶130足够被挤压后通过过胶孔150上溢至第二容胶槽190内,粘贴胶130注入的高度要高于整个第一凹槽113的槽深,因此,当将中框120放入背板110上进行粘贴固定时,粘贴胶130由于压力的作用会先向底板111的方向流,然后朝向中框120与侧板112之间的缝隙以及中框120与底板111之间的缝隙的方向流,此时,被压后向下欲往中框120与底板111之间的缝隙的方向流动的粘贴胶130,会先流着该空腔122的斜边方向流,被该空腔122阻挡后回流至第一容胶槽140内。
根据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第二容胶槽190,所述第二容胶槽190位于所述中框120背离所述底板111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容胶槽190通过所述过胶孔150与所述第一容胶槽140相通,所述第二容胶槽190内设有所述粘贴胶130,所述粘贴胶130的顶面凸出所述中框120的顶面。这样第二容胶槽190能够容纳从第一容胶槽140通过过胶孔150溢出的粘贴胶130,使粘贴胶130从过胶孔150溢出后能够存储在第二容胶槽190内,使粘贴胶130到达中框120顶部后不容易发生外溢,而且增大了粘贴胶130与中框12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中框120与背板110之间的稳固性。
其中,所述第二容胶槽190与所述过胶孔150一一对应设置,这样能够省节粘贴胶130的使用量。而且由图9可知,第二粘贴胶130包括第四凹槽191和第五凹槽192,所述第五凹槽192设置在所述第四凹槽191上方,所述第五凹槽192的槽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四凹槽191的槽面的面积,所述第四凹槽191的槽面的面积大于所述过胶孔150的横截面面积,且所述第四凹槽191的槽面的面积是往靠近所述第五凹槽192的方向逐渐递增的,当所述粘贴胶130通过所述过胶孔150后上升至过胶孔150的出口时,由于过胶孔150本身为圆形孔,此时到达过胶孔150的出口的粘贴胶130本身就能呈现一个圆形状向外扩散,如果没有设置第四凹槽191(即第五凹槽192直接与过胶孔150的出口相通),此时粘贴胶130到达该过胶孔150的出口后,直接涌出四周扩散出去,扩散的速度相对会较快,一不小心,粘贴胶130就会直接充满整个第二容胶槽190后继续往四周扩散,容易造成粘贴胶130外溢;而由于第四凹槽191的存在,过胶孔150的出口至第四凹槽191的槽面还有一段距离,当粘贴胶130到达该出口时,会顺着第四凹槽191的坡形形状继续上升扩散,此时,粘贴胶130扩散的速度就会相对减缓且更均匀,只有先充满整个第四凹槽191后才会继续扩散至第五凹槽192,因此,产生粘贴胶130外溢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能够防止粘贴胶130外溢情况的发生。
另外,所述粘贴胶130中混入有导电粒子300,所述粘贴胶130用于与显示面板400中的接地线连通。这样在显示面板400粘贴固定后,在背板110的外壁粘贴电池胶带500时,可以将常用的铝箔胶带替换为普通的聚酯胶带(Polyester tape,简称PET胶带),极大节省产品的成本。其中,所述导电粒子300为金属导电粒子。
第二实施例:
图1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侧板112与所述第二凹槽121对应的一侧设有第三凹槽114,所述第一凹槽113、第二凹槽121与所述第三凹槽114形成所述第一容胶槽140,即所述第一容胶槽140有一部分位于所述侧板112内,这样注入粘贴胶130到第一凹槽113内后,将中框120放入背板110上进行压紧粘贴时,第一凹槽113内的部分粘贴胶130往侧板112的方向流动后会进入第三凹槽114,进而再通过所述凸起180与所述侧板112之间的间隙缓慢进入溢胶槽170内,从而减少往侧板112方向流动的粘贴胶130外溢的情况发生,而且这样设置还能够增加所述粘贴胶130与所述侧板112的接触粘贴的面积,进而增强所述中框120与所述背板110之间的粘贴的稳固性。当然,本实施例中如果为了节省粘贴胶130,可以将第一凹槽113与第二凹槽121对应形的槽设置得相对小一些,对应的将第一凹槽113和第二凹槽121减小的面积增加在第三凹槽114上,这样形成的第一容胶槽140在达到粘贴稳固性的同时,不需要增加原本设计的注入的粘贴胶130的量。
另外,所述第三凹槽114还可以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凹槽113和第二凹槽121形的槽对应的侧板112上,即所述第一凹槽113与所述第二凹槽121共通形成的槽朝向第三凹槽114的开口与所述第三凹槽114的开口大小相当,这样在制程上也比较方便。
第三实施例:
图11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中框120与背板110相贴的一侧设有凸块200,所述凸块200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侧板112上对应所述凸块200设置第三凹槽114,所述第三凹槽114的形状与所述凸块200的形状相对应。这样当将所述中框120与所述背板110进行粘贴固定时,所述凸块200插入所述第三凹槽114内,由于所述凸块200为三角形,且第三凹槽114与之配合,此时第三凹槽114与凸块200之间形成一个吸合力,仅通过两面接触,就能够将凸块200紧紧的固定在第三凹槽114内,粘合度高,中框120与背板110之间不容易松动脱落。
当然,此时为了缓解凸块200与背板110之间的粘贴胶130从缝隙发生外溢,可以在所述中框120以及背板110上分别设置所述溢胶槽170,至少两个所述溢胶槽170可以对应设置,也可以错位设置,在防止粘贴胶130从背板110与中框120相贴的缝隙产生外溢,同时还能够增强背板110与中框120之间粘贴的稳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涉及到的各步骤的限定,在不影响具体方案实施的前提下,并不认定为对步骤先后顺序做出限定,写在前面的步骤可以是在先执行的,也可以是在后执行的,甚至也可以是同时执行的,只要能实施本方案,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中框,设置在所述背板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贴胶,所述背板和所述中框之间设有第一容胶槽,所述中框上设置至少一个过胶孔,所述过胶孔一端与所述第一容胶槽相通,另一端在所述中框的顶部形成开口;
其中,所述粘贴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胶槽中、所述过胶孔内并从所述中框的顶面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垂直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中框与所述底板相贴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设置形成所述第一容胶槽;或
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垂直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中框与所述底板相贴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设置,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的一侧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形成所述第一容胶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溢胶槽,所述溢胶槽设置在所述侧板与所述中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胶槽设置在所述中框上,且与所述侧板相对设置;所述溢胶槽与所述第一容胶槽之间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侧板之间有间隙,所述溢胶槽与所述第一容胶槽通过所述凸起和所述侧板之间的间隙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胶孔包括多个子过胶孔,多个所述子过胶孔沿所述中框的边缘分布,多个所述子过胶孔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背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第二容胶槽,所述第二容胶槽通过所述过胶孔与所述第一容胶槽相通,所述第二容胶槽内设有所述粘贴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胶中混入有导电粒子,所述粘贴胶用于与显示面板中的接地线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胶孔为圆形。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中中框的顶部,与所述中框通过所述粘贴胶粘贴固定。
10.一种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组装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包括步骤:
在背板上对应第一容胶槽的位置注入粘贴胶;
将中框放在背板上,挤压粘贴胶,使粘贴胶通过过胶孔流至中框的顶部;
将显示面板放入所述中框的顶部,与所述中框通过所述粘贴胶粘贴固定。
CN202210781393.9A 2022-07-05 2022-07-05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Active CN1148398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1393.9A CN114839814B (zh) 2022-07-05 2022-07-05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PCT/CN2022/137206 WO2024007526A1 (zh) 2022-07-05 2022-12-07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US18/218,076 US11892730B2 (en) 2022-07-05 2023-07-04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1393.9A CN114839814B (zh) 2022-07-05 2022-07-05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9814A true CN114839814A (zh) 2022-08-02
CN114839814B CN114839814B (zh) 2022-12-06

Family

ID=82574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1393.9A Active CN114839814B (zh) 2022-07-05 2022-07-05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2730B2 (zh)
CN (1) CN114839814B (zh)
WO (1) WO20240075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7526A1 (zh) * 2022-07-05 2024-01-1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Citation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41529A (ja) * 2004-11-17 2006-06-08 Samii Kk 遊技機用制御基板アッセンブリ
JP2006162859A (ja) * 2004-12-06 2006-06-22 Alps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起動方法
CN101477262A (zh) * 2009-02-09 2009-07-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JP2011133382A (ja) * 2009-12-25 2011-07-07 Toyobo Co Ltd 放射性物質除去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
CN203052434U (zh) * 2013-01-30 2013-07-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307511A (zh) * 2012-03-15 2013-09-18 欧姆龙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
CN203466201U (zh) * 2013-10-15 2014-03-05 滨州中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背板光伏组件
CN104656804A (zh) * 2014-11-21 2015-05-27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4990232U (zh) * 2015-08-14 2016-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触摸屏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JP2016139717A (ja) * 2015-01-28 2016-08-04 京セラ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用接合構造、電子部品用ケース、及び電子部品
CN106950737A (zh) * 2017-04-05 2017-07-1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7065260A (zh) * 2017-03-27 2017-08-1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框架结构
CN107422538A (zh) * 2017-09-14 2017-12-0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08594526A (zh) * 2018-04-26 2018-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8314410U (zh) * 2018-04-24 2019-01-01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器
CN208607460U (zh) * 2018-09-06 2019-03-15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无边框液晶电视模组结构
KR20190096245A (ko) * 2018-02-08 2019-08-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CN111245982A (zh) * 2020-01-08 2020-06-0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1954404A (zh) * 2019-05-16 2020-11-17 喜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中间壳体与后盖的接合方法
CN212541749U (zh) * 2020-08-27 2021-02-12 迟玉金 一种镜面内嵌视频播放系统
CN113391477A (zh) * 2020-03-13 2021-09-14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394355A (zh) * 2021-06-16 2021-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660796A (zh) * 2021-08-10 2021-11-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US20210364860A1 (en) * 2019-06-25 2021-11-25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397777A (zh) * 2021-12-31 2022-04-2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49807B1 (ko) * 2010-02-03 2011-07-1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형성 방법
CN113394356B (zh) 2021-06-17 2022-1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39814B (zh) * 2022-07-05 2022-12-0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41529A (ja) * 2004-11-17 2006-06-08 Samii Kk 遊技機用制御基板アッセンブリ
JP2006162859A (ja) * 2004-12-06 2006-06-22 Alps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起動方法
CN101477262A (zh) * 2009-02-09 2009-07-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JP2011133382A (ja) * 2009-12-25 2011-07-07 Toyobo Co Ltd 放射性物質除去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
CN103307511A (zh) * 2012-03-15 2013-09-18 欧姆龙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
CN203052434U (zh) * 2013-01-30 2013-07-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3466201U (zh) * 2013-10-15 2014-03-05 滨州中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背板光伏组件
CN104656804A (zh) * 2014-11-21 2015-05-27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JP2016139717A (ja) * 2015-01-28 2016-08-04 京セラ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用接合構造、電子部品用ケース、及び電子部品
CN204990232U (zh) * 2015-08-14 2016-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触摸屏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7065260A (zh) * 2017-03-27 2017-08-1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框架结构
CN106950737A (zh) * 2017-04-05 2017-07-1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7422538A (zh) * 2017-09-14 2017-12-0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KR20190096245A (ko) * 2018-02-08 2019-08-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CN208314410U (zh) * 2018-04-24 2019-01-01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器
CN108594526A (zh) * 2018-04-26 2018-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8607460U (zh) * 2018-09-06 2019-03-15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无边框液晶电视模组结构
CN111954404A (zh) * 2019-05-16 2020-11-17 喜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中间壳体与后盖的接合方法
US20210364860A1 (en) * 2019-06-25 2021-11-25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245982A (zh) * 2020-01-08 2020-06-0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3391477A (zh) * 2020-03-13 2021-09-14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12541749U (zh) * 2020-08-27 2021-02-12 迟玉金 一种镜面内嵌视频播放系统
CN113394355A (zh) * 2021-06-16 2021-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660796A (zh) * 2021-08-10 2021-11-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CN114397777A (zh) * 2021-12-31 2022-04-2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7526A1 (zh) * 2022-07-05 2024-01-1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US11892730B2 (en) 2022-07-05 2024-02-06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12288A1 (en) 2024-01-11
US11892730B2 (en) 2024-02-06
WO2024007526A1 (zh) 2024-01-11
CN114839814B (zh)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2868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US854749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14839814B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1092806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65722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8990334B (zh) 中框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3391477A (zh) 显示装置
CN111463229A (zh) 微型led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209911727U (zh) 框胶结构
CN203217208U (zh) 一种液晶模组
CN113759611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859606B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11061811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102726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3634046U (zh) 边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0832430B (zh) 一种结构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5139539U (zh) 防漏光液晶显示模组
CN211018893U (zh) 一种手机散热结构
CN211741773U (zh) 显示装置
CN214507552U (zh) 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8093564B (zh) 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17386079U (zh) 一种提升fog绑定位强度的液晶显示模组
CN212569351U (zh) 一种用于充电装置的液晶屏
CN218350653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9831553U (zh) 一种光电器件的封装结构以及光调制光电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