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1841A - 光学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1841A
CN114761841A CN202080082661.7A CN202080082661A CN114761841A CN 114761841 A CN114761841 A CN 114761841A CN 202080082661 A CN202080082661 A CN 202080082661A CN 114761841 A CN114761841 A CN 114761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olarizer
layer
optical laminate
lami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26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真田加纱音
新地真规子
松田祥一
川口麻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61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18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在不显示时呈现与周边部分的外观设计协调的外观、且在显示时能够由图像显示装置清晰地显示图像的显示画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其自可视侧起依次具有光扩散层、透光性反射板和吸收型偏光件。

Description

光学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层叠体和具备该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电气制品、车内设备而言,存在高功能化进展、操作画面、监测画面等显示画面的搭载面积增加的倾向。该显示画面在不显示时通常看上去为黑色,因此,有时与壳体等周边部分的外观设计不协调,作为整体的外观设计性恶化。
作为难以识别出上述显示画面的外观与周边部分的外观设计的差异,由此提高作为整体的外观设计性的方法,专利文献1和2中提出了利用能够与周边部分保持协调的装饰片来覆盖显示画面的方案。然而,专利文献1和2的技术中,难以实现在不显示时呈现与周边部分的外观设计协调的外观,且在显示时能够由图像显示装置清晰地显示图像的显示画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285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1208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课题而进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在不显示时呈现与周边部分的外观设计协调的外观,且在显示时能够由图像显示装置清晰地显示图像的显示画面。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其自可视侧起依次具有光扩散层、透光性反射板和吸收型偏光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层叠体与上述透光性反射板相比更靠近可视侧地具有透光性有色层。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层叠体在最表面具有上述光扩散层,上述光扩散层的雾度为5%以上。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层叠体在最表面具有保护层,上述光扩散层的雾度为5%以上。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透光性反射板的单体透射率为10%~70%。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透光性反射板包含反射型偏光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以上述反射型偏光件的反射轴方向与上述吸收型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实质上成为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备上述光学层叠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实现在不显示时呈现与周边部分的外观设计协调的外观,且在显示时能够由图像显示装置清晰地显示图像的显示画面。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在与透光性反射板相比更靠近可视侧地具备光扩散层,因此,能够使入射光(外光)扩散反射而抑制光泽度,其结果,能够呈现金属状的不透明光泽,其质感与壳体等周边部分保持协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光学层叠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光学层叠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可使用的反射型偏光件的一例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光学层叠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光学层叠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光学层叠体的示意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A.术语的定义
(1)“实质上正交”这一表述包括两个方向所成的角度为90°±10°的情况,优选为90°±7°,进一步优选为90°±5°。进而,在本说明书中简称为“正交”时,视作可能包括实质上正交的状态。
(2)“实质上平行”这一表述包括两个方向所成的角度为0°±10°的情况,优选为0°±7°,进一步优选为0°±5°。进而,在本说明书中简称为“平行”时,视作可能包括实质上平行的状态。
(3)“层”、“板”、“片”和“薄膜”的术语并不仅根据称呼的差异而彼此区分。例如,“层”这一术语是包括可被称为“板”、“片”、“薄膜”之类的构件在内的概念。
B.光学层叠体
B-1.光学层叠体的整体构成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光学层叠体的示意剖视图。光学层叠体100a自可视侧起依次具有光扩散层10、透光性反射板20和吸收型偏光件30。代表而言,光学层叠体100a被应用于具备液晶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有机电致发光(EL)单元的有机EL显示装置等具备光学单元的图像显示装置,此时,以透光性反射板20比吸收型偏光件30更靠近可视侧的方式配置于光学单元的可视侧。通过这样地配置,从而在图像显示装置不显示时,能够使入射光(外光)扩散反射而抑制光泽度,其结果,显示画面呈现金属状的不透明光泽(银金属色),能够与壳体等周边部分的质感保持协调。此外,通过观察在显示时从光学单元侧射出并透过吸收型偏光件30的光,从而能够清晰地看到由图像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光学层叠体的示意剖视图。光学层叠体100b自可视侧起依次具有光扩散层10、透光性有色层40、透光性反射板20和吸收型偏光件30。代表而言,光学层叠体100b与光学层叠体100a同样地被应用于具备光学单元的图像显示装置,此时,以透光性反射板20比吸收型偏光件30更靠近可视侧的方式配置于光学单元的可视侧。通过这样地配置,从而能够呈现带有由透光性有色层40引起的颜色的金属状不透明光泽(彩色金属色),其结果,能够实现颜色和质感这两者与壳体等周边部分保持协调的显示画面。
在图2中,透光性有色层40配置在光扩散层10与透光性反射板20之间,但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不限定于该构成。例如,透光性有色层40可以配置得与光扩散层10相比更靠近可视侧,此外,光扩散层10可以兼作透光性有色层40。
在上述光学层叠体100a或100b中,在吸收型偏光件30的两侧配置有保护层(第一保护层52、第二保护层54),根据目的、构成而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个(例如第一保护层52)或两个保护层。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光学层叠体100a或100b的各构成要素根据需要借助粘接剂层、粘合剂层等任意且适当的粘接层(未图示)而进行层叠,或者,不借助粘接层地进行密合层叠。此外,可根据需要在第二保护层54的与配置有吸收型偏光件3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用于将光学层叠体100a或100b粘贴至邻接构件的粘合剂层等。
光学层叠体的光泽度可根据显示画面的周边部分的外观设计来适当调节,例如可以为130%以下,优选为120%以下,更优选为1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下。此外,光学层叠体的光泽度的下限例如可以为40%。如果光泽度在上述范围内,则在图像显示装置不进行显示时,呈现金属调的不透明光泽,能够实现质感与壳体等周边部分保持协调的显示画面。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光泽度是指镜面光泽度,可利用JIS Z8741-1997中规定的方法来求出。
光学层叠体的SCI方式中的反射光的公制色度可根据显示画面的周边部分的外观设计来适当调节,代表而言,可以为3以上,例如为5以上,再例如为10以上,再例如为20以上。此外,该反射光的公制色度的上限例如可以为80。公制色度是使用L*a*b*表色系中的a*值和b*值,并利用下式而求出的值,表示自色空间的中央轴(无彩色轴)起的距离。
公制色度(C*)=√(a*2+b*2)
光学层叠体的单体透射率例如为3%以上,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此外,该单体透射率例如可以为46%以下,再例如为40%以下。通过具有这种透射率,从而能够由图像显示装置清晰地显示图像。
B-2.光扩散层
光扩散层可以由光扩散元件构成,也可以由光扩散粘合剂构成。光扩散元件包含由固化或硬化的树脂形成的基质和分散在该基质中的光扩散性微粒。光扩散粘合剂的基质由粘合剂构成。
光扩散层的光扩散性能例如可以用雾度值来表示。光扩散层的雾度值可根据显示画面的周边部分的外观设计来适当设定。光扩散层配置在光学层叠体的最表面时的光扩散层的雾度值例如为5%以上,优选为10%以上。此外,光扩散层配置在光学层叠体的内部时的光扩散层的雾度值例如为5%以上,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通过将雾度值设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实现在图像显示装置不显示时呈现金属调的不透明光泽,且在显示时能够清晰地看到由图像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的显示画面。需要说明的是,光扩散层的光扩散性能可通过调整基质(在光扩散粘合剂的情况下为粘合剂)的构成材料、以及光扩散性微粒的构成材料、体积平均粒径和配混量等来控制。
光扩散层的单体透射率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
光扩散层的厚度可根据构成和扩散性能等来适当调整。例如,光扩散层由光扩散元件构成时,厚度优选为5μm~200μm。此外,例如光扩散层由光扩散粘合剂构成时,厚度优选为5μm~100μm。
光扩散层由光扩散元件构成时,基质由例如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构成。作为电离射线,可列举出例如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电子射线。优选为紫外线,因此,基质优选由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构成。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系树脂、脂肪族系(例如聚烯烃)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关于光扩散性微粒,针对光扩散层由光扩散粘合剂构成的形态而如下所述。
光扩散元件可通过将光扩散元件形成用涂布液(例如,包含基质形成用固化性树脂和光扩散性微粒的分散液)涂布在任意且适当的基材(例如,形成保护层的树脂薄膜)上,并使其固化和/或干燥来获得。此外,可以使用市售的光扩散薄膜。
光扩散层由光扩散粘合剂构成时,光扩散层包含粘合剂和分散在该粘合剂中的光扩散性微粒。作为粘合剂,可以使用任意且适当的粘合剂。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出橡胶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环氧系粘合剂、纤维素系粘合剂等,优选为丙烯酸系粘合剂。通过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从而能够得到耐热性和透明性优异的光扩散层。粘合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丙烯酸系粘合剂,可以使用任意且适当的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60℃~-10℃,更优选为-55℃~-15℃。丙烯酸系粘合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0万~200万,更优选为25万~180万。通过使用具有这种特性的丙烯酸系粘合剂,从而能够得到适当的粘合性。丙烯酸系粘合剂的折射率优选为1.40~1.65,更优选为1.45~1.60。
上述丙烯酸系粘合剂通常是使赋予粘合性的主单体、赋予内聚性的共聚单体、以及赋予粘合性且成为交联位点的含官能团的单体进行聚合而得到的。具有上述特性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可利用任意且适当的方法来合成,例如可以参考大日本图书株式会社发行的中前胜彦著的“粘接/粘合的化学和应用(接着·粘着の化学と応用)”来进行合成。
光扩散层中的粘合剂的含量优选为50重量%~99.7重量%,更优选为52重量%~97重量%。
作为光扩散性微粒,可以使用任意且适当的微粒。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出无机微粒、高分子微粒等。光扩散性微粒优选为高分子微粒。作为高分子微粒的材质,可列举出例如有机硅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这些树脂具有在粘合剂中的优异分散性以及与粘合剂的适当折射率差,因此,能够得到扩散性能优异的光扩散层。优选为有机硅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光扩散性微粒的形状可以为例如正球状、扁平状、不规则形状。光扩散性微粒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光扩散性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1μm~10μm,更优选为1.5μm~6μm。通过将体积平均粒径设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得到具有优异光扩散性能的光扩散层。体积平均粒径可以使用例如超离心式自动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来测定。
光扩散性微粒的折射率优选为1.30~1.70,更优选为1.40~1.65。
光扩散性微粒与基质(代表而言,为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或粘合剂)的折射率差的绝对值优选超过0且为0.2以下,更优选超过0且为0.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0.13。
光扩散层中的光扩散性微粒的含量优选为0.3重量%~50重量%,更优选为3重量%~48重量%。通过将光扩散性微粒的配混量设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得到具有优异光扩散性能的光扩散层。
B-3.透光性反射板
透光性反射板具有使入射光的一部分发生反射且使剩余的光发生透射的透射特性和反射特性。透光性反射板的单体透射率优选为10%~70%、更优选为15%~65%、进一步优选为20%~60%。透光性反射板的反射率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5%以上。作为透光性反射板,可以使用例如半反射镜、反射型偏光件、百叶窗薄膜(louver film)等。
作为半反射镜,可以使用例如层叠有折射率不同的2个以上的电介质膜的多层层叠体。这种半反射镜优选具有金属样光泽。
作为上述电介质膜的形成材料,可列举出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氟化物、热塑性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电介质膜的多层层叠体因所层叠的电介质膜的折射率差而在界面使入射光的一部分发生反射。根据电介质膜的厚度而使入射光与反射光的相位发生变化,调整两种光的干涉程度,由此能够调整反射率。由电介质膜的多层层叠体形成的半反射镜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0μm~200μm。作为这种半反射镜,可以使用例如东丽公司制的商品名“PICASUS”等市售品。
此外,作为半反射镜,可以使用例如在PET等树脂薄膜上蒸镀有铝(Al)、铟(In)、锌(Zn)、铅(Pb)、铜(Cu)、银(Ag)或它们的合金等金属的金属蒸镀薄膜。该金属蒸镀薄膜在从蒸镀膜侧进行观察时,因反射而具有金属样光泽,但能够使来自树脂薄膜侧的光透过,通过变更蒸镀膜厚而能够控制光透射率。蒸镀膜厚优选为1nm~50nm、更优选为10nm~30nm。此外,树脂薄膜的膜厚优选为1μm~1000μm、更优选为20μm~100μm。
反射型偏光件具有使特定偏光状态(偏光方向)的偏光透过,并使除此之外的偏光状态的光发生反射的功能。反射型偏光件可以是直线偏光分离型或圆偏光分离型,优选为直线偏光分离型。直线偏光分离型的反射型偏光件以反射轴方向与吸收型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以下,作为一例,针对直线偏光分离型的反射型偏光件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圆偏光分离型的反射型偏光件,可列举出例如将胆甾相液晶固定化而得的薄膜与λ/4板的层叠体。
图3是反射型偏光件的一例的示意立体图。反射型偏光件是交替层叠有具有双折射性的层A和实质上不具有双折射性的层B的多层层叠体。例如,这种多层层叠体的层的总数可以为50~1000。在图示例中,A层的x轴方向的折射率nx大于y轴方向的折射率ny,B层的x轴方向的折射率nx与y轴方向的折射率ny实质相同。因此,A层与B层的折射率差在x轴方向上较大,在y轴方向上实质为零。其结果,x轴方向成为反射轴,y轴方向成为透射轴。A层与B层的x轴方向上的折射率差优选为0.2~0.3。需要说明的是,x轴方向对应于后述制造方法中的反射型偏光件的拉伸方向。
上述A层优选由通过拉伸而表现双折射性的材料构成。作为这种材料的代表例,可列举出萘二甲酸聚酯(例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和丙烯酸系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优选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上述B层优选由即便拉伸也实质上不表现双折射性的材料构成。作为这种材料的代表例,可列举出萘二甲酸与对苯二甲酸的共聚聚酯。
反射型偏光件在A层与B层的界面处使具有第一偏光方向的光(例如p波)发生透射,并使具有与第一偏光方向正交的第二偏光方向的光(例如s波)发生反射。关于所反射的光,在A层与B层的界面处,一部分以具有第一偏光方向的光的形式发生透射,一部分以具有第二偏光方向的光的形式发生反射。在反射型偏光件的内部,通过反复多次这种反射和透射,从而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那样,反射型偏光件可以包含反射层R作为与可视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通过设置反射层R,从而能够进一步利用最终未被利用而返回至反射型偏光件的最外部的光,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光的利用效率。代表而言,反射层R利用聚酯树脂层的多层结构而表现反射功能。
反射型偏光件的整体厚度可根据目的、反射型偏光件中包含的层的总数等来适当设定。反射型偏光件的整体厚度优选为10μm~150μm。
代表而言,反射型偏光件可通过将共挤出与横向拉伸加以组合来制作。共挤出可通过任意且适当的方式来进行。例如,可以为进料块方式,也可以为多歧管方式。例如,在进料块中将构成A层的材料和构成B层的材料挤出,接着,使用倍增器进行多层化。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多层化装置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公知的。接着,将所得长条状的多层层叠体代表性地沿着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TD)进行拉伸。构成A层的材料(例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折射率通过该横向拉伸而仅在拉伸方向上增大,其结果,表现出双折射性。构成B层的材料(例如萘二甲酸与对苯二甲酸的共聚聚酯)的折射率即便通过该横向拉伸也不会在任意方向上增大。其结果,能够得到在拉伸方向(TD)上具有反射轴,且在搬运方向(MD)具有透射轴的反射型偏光件(TD对应于图3的x轴方向,MD对应于y轴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拉伸操作可使用任意且适当的装置来进行。
作为反射型偏光件,可使用例如日本特表平9-507308号公报中记载的偏光件。此外,作为反射型偏光件,可直接使用市售品,可以对市售品进行二次加工(例如拉伸)来使用。作为市售品,可列举出例如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APCF”、3M公司制的商品名“DBEF”、3M公司制的商品名“APF”。
B-4.吸收型偏光件
代表而言,吸收型偏光件(以下有时简称为“偏光件”)由包含碘的树脂薄膜构成。作为树脂薄膜,可以采用可作为偏光件而使用的任意且适当的树脂薄膜。代表而言,树脂薄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以下称为“PVA系树脂”)薄膜。树脂薄膜可以为单层的树脂薄膜,也可以为两层以上的层叠体。
作为由单层的树脂薄膜构成的偏光件的具体例,可列举出对PVA系树脂薄膜实施了基于碘的染色处理和拉伸处理(代表而言,为单轴拉伸)的偏光件。上述基于碘的染色通过例如将PVA系薄膜浸渍于碘水溶液来进行。上述单轴拉伸的拉伸倍率优选为3~7倍。拉伸可以在染色处理后进行,也可以边染色边进行。此外,还可以在进行拉伸后再进行染色。根据需要,对PVA系树脂薄膜实施溶胀处理、交联处理、清洗处理、干燥处理等。例如,通过在染色前将PVA系树脂薄膜浸渍于水来进行水洗,从而不仅能够清洗PVA系薄膜表面的污垢、抗粘连剂,还能够使PVA系树脂薄膜溶胀而防止染色不均等。
作为使用层叠体而得到的偏光件的具体例,可列举出树脂基材与层叠于该树脂基材的PVA系树脂层(PVA系树脂薄膜)的层叠体、或者使用树脂基材与涂布形成于该树脂基材的PVA系树脂层的层叠体而得到的偏光件。使用树脂基材与涂布形成于该树脂基材的PVA系树脂层的层叠体而得到的偏光件可通过如下操作来制造:例如,将PVA系树脂溶液涂布于树脂基材,使其干燥而在树脂基材上形成PVA系树脂层,得到树脂基材与PVA系树脂层的层叠体;对该层叠体进行拉伸和染色,将PVA系树脂层制成偏光件。本实施方式中,代表而言,拉伸包括使层叠体浸渍在硼酸水溶液中并进行拉伸。进而,根据需要,拉伸可以进一步包括:在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之前,将层叠体在高温(例如95℃以上)下进行空中拉伸。所得的树脂基材/偏光件的层叠体可以直接使用(即,可以将树脂基材作为偏光件的保护层),也可以从树脂基材/偏光件的层叠体上剥离树脂基材,在该剥离面上层叠与目的相符的任意且适当的保护层来使用。这种偏光件的制造方法的详情记载于例如日本特开2012-73580号公报、日本特许第6470455号。这些公报的整体记载作为参考而援引至本说明书中。
偏光件的厚度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此外,该厚度的下限例如可以为2μm,再例如为3μm。
偏光件优选在波长380nm~780nm中的任意波长下显示出吸收二色性。偏光件的单体透射率优选为43.0%~46.0%,更优选为44.5%~46.0%。偏光件的偏光度优选为97.0%以上,更优选为9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9%以上。
B-5.透光性有色层
作为上述透光性有色层,使用单体透射率为15%以上、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且物体色为有色的层。透光性有色层的单体透射率的上限例如可以为95%,再例如可以为93%。此外,有色的透光性有色层的物体色可以是通过透射光而产生的颜色(透射色)和/或通过反射而产生的颜色(表面色)。
透光性有色层所具有的物体色的色彩可根据显示画面的周边部分的外观设计来适当选择。例如,透光性有色层可以为单一色,也可以具有多种颜色和/或深浅而构成图案。
作为透光性有色层,可使用例如对以往的偏光板的构成要素进行着色而得到的层,该构成要素具有包含碘的偏光件以及在其至少单侧设置的保护层,在该偏光板配置于光学单元的可视侧时,该构成要素配置得比偏光件更靠近可视侧。作为这种构成要素,可列举出保护层、粘合剂层、粘接剂层等。其中,保护层和/或粘合剂层优选经着色,更优选使用经着色的粘合剂层。着色可通过向上述构成要素(例如保护层或粘合剂层)的形成材料中混合着色剂来进行。着色剂的种类及其配混量可根据显示画面的周边部分的外观设计来适当选择。此外,保护层的着色可通过在保护层表面设置着色涂布层来进行。
一个实施方式中,含有上述着色剂的透光性有色层选择性地吸收380nm~780nm的波长之间的特定波长范围的光(即,在特定范围的波段具有吸收极大波长)。透光性有色层可以具有2个以上的吸收极大波长。具有2个以上的吸收极大波长的透光性有色层可通过例如使用多种着色剂来获得。
透光性有色层在吸收极大波长下的透射率优选为15%~80%,更优选为15%~70%。如果吸收层在吸收极大波长下的透射率在这种范围内,则能够适合地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
透光性有色层的厚度优选为1μm~100μm,更优选为2μm~30μm。如果透光性有色层的厚度在这种范围内,则能够适合地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
作为着色剂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例如蒽醌系、三苯甲烷系、萘醌系、硫靛系、芘酮系、苝系、方酸内鎓盐系、花青系、卟啉系、氮杂卟啉系、酞菁系、亚酞菁系、醌茜系、聚次甲基系、罗丹明系、氧杂菁(OXONOL)系、醌系、偶氮系、呫吨系、偶氮次甲基系、喹吖啶酮系、二噁嗪系、二酮吡咯并吡咯系、蒽吡啶酮系、异吲哚酮系、异吲哚啉酮系、靛蓝系、硫靛系、喹酞酮系、喹啉系、三苯甲烷系等染料。
作为着色剂,可以使用颜料。作为颜料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例如黑色颜料(炭黑、骨黑、石墨、铁黑、钛黑等)、偶氮系颜料、酞菁系颜料、多环式颜料(喹吖啶酮系、苝系、芘酮系、异吲哚酮系、异吲哚啉系、二噁嗪系、硫靛系、蒽醌系、喹酞酮系、金属络合物系、二酮吡咯并吡咯系等)、染料色淀系颜料、白色/体质颜料(氧化钛、氧化锌、硫化锌、粘土、滑石、硫酸钡、碳酸钙等)、彩色颜料(铬黄、镉系、铬朱红、镍钛、铬钛、氧化铁黄、三氧化二铁、铬酸锌、铅丹、群青、普鲁士蓝、钴蓝、铬绿、氧化铬、钒酸铋等)、光亮材料颜料(珠光颜料、铝颜料、青铜颜料等)、荧光颜料(硫化锌、硫化锶、铝酸锶等)等。
着色剂的含有比例可根据着色剂的种类、期望的光吸收特性等而设为任意且适当的比例。透光性有色层中的着色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0.01重量%~5.00重量%,更优选为0.05重量%~3.00重量%。
此外,可以将例如包含除碘之外的二色性物质的偏光件(以下有时称为“染色偏光件”)用作透光性有色层。该情况下,通过以吸收型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与染色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能够抑制基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中的由透光性有色层引起的着色。关于染色偏光件及其制造方法,记载于例如日本特公平06-06600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73580号公报、日本特开2018-22125号公报。将该公报的整体记载作为参考而援引至本说明书中。
染色偏光件优选在波长380nm~780nm的任意波长下显示出吸收二色性。染色偏光件的单体透射率例如为10%~90%,优选为10%~80%,更优选为20%~70%。染色偏光件的偏光度例如为15%以上,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
图4是具有透光性有色层的光学层叠体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光学层叠体100c自可视侧起依次具有光扩散元件10a、第三保护层56、透光性有色层(例如经着色的粘合剂层、染色偏光件)40、透光性反射板20和吸收型偏光件30。
图5是具有透光性有色层的光学层叠体的另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光学层叠体100d依次具有第三保护层(表面保护层)56、光扩散粘合剂层10b、透光性有色层(例如经着色的粘合剂层、染色偏光件)40、透光性反射板20和吸收型偏光件30。
图6是具有透光性有色层的光学层叠体的另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光学层叠体100e自可视侧起依次具有第三保护层(表面保护层)56、经着色的光扩散粘合剂层10b(兼作透光性有色层40)、透光性反射板20和吸收型偏光件30。
B-6.保护层
保护层由可作为偏光件的保护层而使用的任意且适当的薄膜形成。保护层优选无色透明,在例如420nm~780nm的测定波长区域的全部区域内的透射率为85%以上、优选为93%以上。
作为成为形成上述保护层的薄膜的主成分的材料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三乙酸纤维素(TAC)等纤维素系树脂;聚酯系、聚乙烯醇系、聚碳酸酯系、聚酰胺系、聚酰亚胺系、聚醚砜系、聚砜系、聚苯乙烯系、聚降冰片烯系、聚烯烃系、(甲基)丙烯酸系、乙酸酯系等透明树脂等。此外,还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环氧系、有机硅系等热固化型树脂或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等。除此之外,还可列举出例如硅氧烷系聚合物等玻璃质系聚合物。此外,也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1-343529号公报(WO01/37007)中记载的聚合物薄膜。作为该薄膜的材料,可使用例如含有在侧链具有取代或非取代的酰亚胺基的热塑性树脂以及在侧链具有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和腈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可列举出例如具有由异丁烯和N-甲基马来酰亚胺形成的交替共聚物以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该聚合物薄膜可以为例如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挤出成形物。
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使用在主链中具有内酯环、戊二酰亚胺环等环状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具有戊二酰亚胺环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以下也称为戊二酰亚胺树脂)记载于例如日本特开2006-30903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1756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2832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2833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749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749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749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756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00918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161744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284840号公报。将这些记载作为参考而援引至本说明书中。
将光学层叠体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配置得比吸收型偏光件更靠近可视侧的外侧保护层(保护层52、56)的厚度代表性地为300μm以下,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80μm,进一步优选为10μm~60μm。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了表面处理的情况下,外侧保护层的厚度是包括表面处理层的厚度在内的厚度。
将光学层叠体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配置得比吸收型偏光件更靠近光学单元侧的内侧保护层(保护层54)的厚度优选为5μm~200μm、更优选为10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μm~60μm。一个实施方式中,内侧保护层是具有任意且适当的相位差值的相位差层。该情况下,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例如为110nm~150nm。“Re(550)”是在23℃下利用波长550nm的光而测得的面内相位差,由式子Re=(nx-ny)×d来求出。此处,“nx”是面内的折射率达到最大时的方向(即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是在面内与慢轴正交的方向(即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是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是层(薄膜)的厚度(nm)。
B-7.粘接层
代表而言,粘接层是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粘接层优选无色透明,在例如420nm~780nm的测定波长区域的整个区域内的透射率为80%以上、优选为90%以上。
作为构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剂组合物,可使用任意且适当的粘接剂组合物。可列举出例如异氰酸酯系、聚乙烯醇系、明胶系、乙烯基系胶乳系、水系聚氨酯、水系聚酯等水系粘接剂组合物;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电子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等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等。粘接剂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0.05μm~1.5μm。
作为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使用任意且适当的粘合剂组合物。可列举出例如橡胶系、丙烯酸系、有机硅系、氨基甲酸酯系、乙烯基烷基醚系、聚乙烯醇系、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系、聚丙烯酰胺系、纤维素系等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从光学透明性优异且粘合特性、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μm~100μm。
C.图像显示装置
上述B项中记载的光学层叠体可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因此,本发明包括具备上述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代表例,可列举出具备液晶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有机电致发光(EL)单元的有机EL显示装置等。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层叠体以透光性反射板与吸收型偏光件相比更靠近可视侧的方式配置于液晶单元、有机EL单元等光学单元的可视侧。关于液晶单元和有机EL单元,由于其不是本发明的特征部分,且可采用在业界公知的构成,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剖视图。液晶显示装置200从可视侧起依次具备液晶面板160和背光单元180,所述液晶面板160具有光学层叠体100、液晶单元120和背面侧偏光件140。光学层叠体100是B项中记载的光学层叠体,以透光性反射板20与吸收型偏光件30相比更靠近可视侧的方式、且以吸收型偏光件30的吸收轴与背面侧偏光件140的吸收轴实质上正交的方式进行配置。作为背面侧偏光件,可使用与吸收型偏光件相同的偏光件。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各特性的测定方法如下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没有特别明确的记载,则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份”和“%”是重量基准。
(1)厚度
使用数字计量器(株式会社尾崎制作所制、制品名“PEACOCK”)进行测定。
(2)反射色相和公制色度
针对光学层叠体,根据使用分光测色计(KONICA MINOLTA公司制CM-2600d)而测得的反射色相a*、b*,使用下述式来求出公制色度。
公制色度(C*)=√(a*2+b*2)
(3)偏光件的单体透射率、偏光度
针对碘系偏光件,将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公司制V-7100)对制造例1中得到的偏光板A(碘系偏光件/保护层)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单体透射率Ts、平行透射率Tp、正交透射率Tc分别作为偏光件的Ts、Tp和Tc。这些Ts、Tp和Tc是利用JIS Z8701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测定并进行了能见度校正而得到的Y值。使用下述式,由所得Tp和Tc来求出偏光度。
偏光度(%)={(Tp-Tc)/(Tp+Tc)}1/2×100
针对制造例2~4中得到的染色偏光件,也利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4)光泽度
关于光学层叠体的光泽度,利用JIS Z8741-1997中规定的方法,使用光泽度计(村上色彩化学研究所公司制、商品名“GM-26PRO”)进行测定。
(5)单体透射率
将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公司制V-7100)进行测定时的波长380nm~780nm的透射率Ts作为单体透射率Ts。其中,透光性反射板的单体透射率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日立高新科技公司制U-4100或UH-4150)进行测定。该Ts是通过JISZ8701的2度视场(C光源)进行测定并进行能见度校正而得到的Y值。
(6)雾度值
针对光扩散层,利用JIS 7136中规定的方法,使用雾度计(村上色彩科学研究所公司制、商品名“HN-150”)进行测定。
<制造例1偏光板的制作>
作为热塑性树脂基材,使用长条状且Tg约为75℃的非晶质的间苯二甲酸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100μm),对树脂基材的单面实施电晕处理。
向将聚乙烯醇(聚合度为4200、皂化度为99.2摩尔%)和乙酰乙酰基改性PVA(日本合成化学工业公司制、商品名“GOHSEFIMER”)以9:1混合而得到的PVA系树脂100重量份中添加碘化钾13重量份,将由此得到的物质溶解于水,制备PVA水溶液(涂布液)。
通过在树脂基材的电晕处理面涂布上述PVA水溶液,并以60℃进行干燥,从而形成厚度13μm的PVA系树脂层,制作层叠体。
将所得层叠体在130℃的烘箱内沿着纵向(长度方向)单轴拉伸至2.4倍(空中辅助拉伸处理)。
接着,使层叠体在液体温度为40℃的不溶化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混硼酸4重量份而得到的硼酸水溶液)中浸渍30秒钟(不溶化处理)。
接着,在液体温度为30℃的染色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以1:7的重量比配混碘和碘化钾而得到的碘水溶液)中,边以最终得到的偏光件的单体透射率(Ts)成为期望值的方式调整浓度,边使其浸渍60秒钟(染色处理)。
接着,在液体温度为40℃的交联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混碘化钾3重量份,并配混硼酸5重量份而得到的硼酸水溶液)中浸渍30秒钟(交联处理)。
其后,将层叠体边在液体温度为70℃的硼酸水溶液(硼酸浓度为4重量%、碘化钾浓度为5重量%)中浸渍,边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之间沿着纵向(长度方向)以总拉伸倍率达到5.5倍的方式进行单轴拉伸(水中拉伸处理)。
其后,使层叠体在液体温度为20℃的清洗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混碘化钾4重量份而得到的水溶液)中浸渍(清洗处理)。
其后,边在保持至约90℃的烘箱中干燥,边使其接触表面温度保持在约75℃的SUS制加热辊(干燥收缩处理)。
如此操作,在树脂基材上形成厚度约5μm的碘系偏光件(吸收型偏光件),得到具有树脂基材/碘系偏光件的构成的层叠体。
借助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将作为保护层的具有内酯环结构的丙烯酸系树脂薄膜(厚度:40μm)粘贴于通过上述而得到的碘系偏光件的表面(与树脂基材相反一侧的面)。接着,剥掉树脂基材,得到具有碘系偏光件/保护层的构成的偏光板A。该偏光板A(实质为碘系偏光件)的单体透射率为42.4%、偏光度为99.999%。
<制造例2红色偏光件的制作>
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作为二色性色素,向染色浴中添加Direct Red 81(东京化成工业公司制)4份来代替碘,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操作,得到红色偏光件。该偏光件的单体透射率为44.4%、偏光度为58.6%。
<制造例3蓝色偏光件的制作>
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Direct Blue 1(东京化成工业公司制)4份,除此之外,与制造例2同样操作,得到蓝色偏光件。该偏光件的单体透射率为42.1%、偏光度为68.9%。
<制造例4黄色偏光件的制作>
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Direct Yellow 4(东京化成工业公司制)4份,除此之外,与制造例2同样操作,得到黄色偏光件。该偏光件的单体透射率为79.9%、偏光度为17.9%。
<制造例5红色粘合剂片的制作>
《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将以78/18/4的重量比包含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NVP、丙烯酸羟基乙酯(HEA)的单体混合物100份与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商品名:Irgacure651(汽巴精化公司制)0.035份和商品名:Irgacure 184(汽巴精化公司制)0.035份一同投入至四颈烧瓶中,在氮气气氛下照射紫外线,直至粘度(BH粘度计、No.5转子、10rpm、测定温度为30℃)达到约15Pa·s为止,使其光聚合,由此制备包含上述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的单体糖浆。
向该单体糖浆100份中配混丙烯酸羟基乙酯(HEA)17.6份、丙烯酸系低聚物5.9份、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0.088份、作为硅烷偶联剂的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0.35份和作为分散剂的味之素精细科技公司制的AJISPER PB821、作为颜料的2,9-二甲基喹啉并[2,3-b]吖啶-7,14(5H,12H)-二酮(BLDPharmatech Ltd.制)0.05质量份,制备红色粘合剂组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丙烯酸系低聚物,使用利用以下的方法而合成的低聚物。
《丙烯酸系低聚物的合成》
将甲苯100份、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DCPMA)(商品名:FA-513M、日立化成工业公司制)6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40份和作为链转移剂的α-硫代甘油3.5份投入至四颈烧瓶中。并且,以70℃在氮气气氛下搅拌1小时后,投入AIBN 0.2份作为热聚合引发剂,以70℃使其反应2小时,接着,以80℃使其反应2小时。其后,在130℃的温度气氛下投入反应液,干燥去除甲苯、链转移剂和未反应单体,由此得到固态状的丙烯酸系低聚物。该丙烯酸系低聚物的Tg为144℃,Mw为4300。
《粘合剂片的制作》
在聚酯薄膜的单面成为剥离面的厚度38μm的剥离薄膜R1(三菱树脂公司制、MRF#38)上,涂布上述得到的红色粘合剂组合物,覆盖聚酯薄膜的单面成为剥离面的厚度38μm的剥离薄膜R2(三菱树脂公司制、MRE#38)而隔绝空气,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由此形成厚度为50μm、单体透射率为19.3%的红色粘合剂片(红色粘合剂层)。
<制造例6蓝色粘合剂片的制作>
使用蓝色颜料(东京化成工业公司制、制品名“Pigment Blue 15”)0.05份来代替红色颜料0.05份,除此之外,与制造例5同样操作,得到厚度为50μm、单体透射率为24.2%的蓝色粘合剂片。
<制造例7黄色粘合剂片的制作>
使用黄色颜料(Oakwood Products,Inc.制、制品名“Dalamar Yellow”)0.05份来代替红色颜料0.05份,除此之外,与制造例5同样操作,得到厚度为50μm、单体透射率为57.9%的黄色粘合剂片。
<制造例8绿色粘合剂片的制作>
将蓝色颜料(东京化成工业公司制、制品名“Pigment Blue 15”)0.03份与黄色颜料(Oakwood Products,Inc.制、制品名“Dalamar Yellow”)0.03份混合使用来代替红色颜料0.05份,除此之外,与制造例5同样操作,得到厚度为50μm、单体透射率为43.3%的绿色粘合剂片。
<制造例9光扩散粘合剂片的制作>
向具备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凝器的四颈烧瓶中,一同投入丙烯酸丁酯94.9份、丙烯酸5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1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双异丁腈0.1份、以及乙酸乙酯100份(单体的浓度为50%),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进行氮气置换后,将烧瓶内的液体温度保持至55℃附近,进行8小时的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Mw)为202万、Mw/Mn=3.2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溶液。相对于如此操作而得到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份,配混异氰酸酯交联剂(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制、商品名“CORONATE L”、三羟甲基丙烷的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加合体)0.45份和过氧化苯甲酰(日本油脂公司制,商品名“NYPER BMT”)0.1份和光扩散性微粒(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商品名“Tospearl 145”、粒径为4.5μm)26份,制备丙烯酸系光扩散粘合剂组合物。接着,将上述丙烯酸系光扩散粘合剂组合物以干燥后的粘合剂层的厚度达到23μm的方式涂布于实施了有机硅处理的厚度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三菱化学聚酯薄膜公司制、商品名“MRF38”)的单面,以155℃进行1分钟的干燥处理,形成光扩散粘合剂片(光扩散粘合剂层、雾度:80%)。
<制造例10光扩散元件A的制作>
作为光扩散元件中包含的树脂,准备紫外线固化型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DIC公司制、商品名“UNIDIC17-806”、固体成分为80%)100重量份。相对于前述树脂的树脂固体成分100重量份,混合作为光扩散性微粒的苯乙烯交联颗粒(综研化学公司制、商品名“MX-350H”、重均粒径:3.5μm、折射率:1.59)14重量份、作为触变赋予剂的呈现有机粘度的合成蒙脱石(KUNIMINE INDUSTRIES公司制、商品名“SUMECTON SAN”)2.5重量份、光聚合引发剂(BASF公司制、商品名“OMNIRAD907”)5重量份、流平剂(DIC公司制、商品名“Megafac F-556”、固体成分100%)0.5重量份。将该混合物以固体成分浓度达到30%的方式用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溶剂(重量比为90/10)进行稀释,制备光扩散元件形成材料(涂布液)。
使用棒涂机,在可作为保护层而发挥功能的三乙酸纤维素(TAC)薄膜(富士胶片公司制、制品名“TG60UL”、厚度:60μm)的单面涂布光扩散元件形成材料(涂布液),形成涂膜。并且,将形成有该涂膜的透明塑料薄膜基材搬运至干燥工序。在干燥工序中,通过以110℃加热1分钟而使前述涂膜干燥。其后,利用高压汞灯照射累积光量为300mJ/cm2的紫外线,对前述涂膜进行固化处理,将厚度为5.0μm的光扩散元件A形成于TAC薄膜的单面。光扩散元件A的雾度值为42%。
<制造例11光扩散元件B的制作>
作为光扩散性微粒,添加不规则形状的二氧化硅(FUJI SILYSIA CHEMICAL公司制、商品名“SYLOPHOBIC 100”、重均粒径:2.6μm)14重量份,将固化处理后的厚度设为7.0μm,除此之外,利用与制造例10相同的方法,在TAC薄膜的单面形成光扩散元件B。光扩散元件B的雾度值为11%。
[实施例1]
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偏光板A的碘系偏光件表面上,借助丙烯酸系粘合剂层(厚度:23μm)而层叠反射型偏光件(日东电工公司制、制品名“APCF”、单体透射率:47%),得到具有保护层/碘系偏光件/反射型偏光件的构成的层叠体。此时,以反射型偏光件的反射轴与碘系偏光件的吸收轴成为平行的方式进行层叠。在所得层叠体的反射型偏光件表面上,以TAC薄膜成为红色粘合剂片侧的方式粘贴制造例5中得到的红色粘合剂片(厚度:50μm、单体透射率:19.3%),接着,粘贴在一个表面具有制造例10中得到的光扩散元件A的TAC薄膜,得到光学层叠体1。
[实施例2]
使用制造例6中得到的蓝色粘合剂片(厚度:50μm、单体透射率:24.2%)来代替红色粘合剂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光学层叠体2。
[实施例3]
使用制造例7中得到的黄色粘合剂片(厚度:50μm、单体透射率:57.9%)来代替红色粘合剂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光学层叠体3。
[实施例4]
使用制造例8中得到的绿色粘合剂片(厚度:50μm、单体透射率:43.3%)来代替红色粘合剂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光学层叠体4。
[实施例5]
使用在一个表面具有制造例11中得到的光扩散元件B的TAC薄膜来代替在一个表面具有制造例10中得到的光扩散元件A的TAC薄膜,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光学层叠体5。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具有保护层/碘系偏光件/反射型偏光件的构成的层叠体。在所得层叠体的反射型偏光件表面上,依次粘贴制造例5中得到的红色粘合剂片(厚度:50μm、单体透射率:19.3%)和制造例9中得到的光扩散粘合剂片(厚度:23μm、雾度值:80%),接着,在光扩散粘合剂片的表面上粘贴TAC薄膜(富士胶片公司制、制品名“TG60UL”、厚度:60μm),得到光学层叠体6。
[实施例7]
使用制造例6中得到的蓝色粘合剂片(厚度:50μm、单体透射率:24.2%)来代替红色粘合剂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同样操作,得到光学层叠体7。
[实施例8]
使用制造例7中得到的黄色粘合剂片(厚度:50μm、单体透射率:57.9%)来代替红色粘合剂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同样操作,得到光学层叠体8。
[实施例9]
使用制造例8中得到的绿色粘合剂片(厚度:50μm、单体透射率:43.3%)来代替红色粘合剂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同样操作,得到光学层叠体9。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具有保护层/碘系偏光件/反射型偏光件的构成的层叠体。在所得层叠体的反射型偏光件表面上,借助丙烯酸系粘合剂层(厚度:23μm)而层叠制造例2中得到的红色偏光件。此时,以反射型偏光件的反射轴与红色偏光件的吸收轴成为平行的方式进行粘贴。接着,在红色偏光件的表面上,借助丙烯酸系粘合剂层(厚度:23μm),以TAC薄膜成为粘合剂层侧的方式粘贴在一个表面具有制造例10中得到的光扩散元件A的TAC薄膜,得到光学层叠体10。
[实施例11]
使用制造例3中得到的蓝色偏光件来代替红色偏光件,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0同样操作,得到光学层叠体11。
[实施例12]
使用制造例4中得到的黄色偏光件来代替红色偏光件,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0同样操作,得到光学层叠体12。
[实施例13]
使用在一个表面具有制造例11中得到的光扩散元件B的TAC薄膜来代替在一个表面具有制造例10中得到的光扩散元件A的TAC薄膜,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0同样操作,得到光学层叠体13。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具有保护层/碘系偏光件/反射型偏光件的构成的层叠体。在所得层叠体的反射型偏光件表面上,借助丙烯酸系粘合剂层(厚度:23μm)而层叠制造例2中得到的红色偏光件。此时,以反射型偏光件的反射轴与红色偏光件的吸收轴成为平行的方式进行粘贴。接着,在红色偏光件的表面上,借助制造例9中得到的光扩散粘合剂片(厚度:23μm、雾度值:80%),粘贴TAC薄膜(富士胶片公司制、制品名“TG60UL”、厚度:60μm),得到光学层叠体14。
[实施例15]
使用制造例3中得到的蓝色偏光件来代替红色偏光件,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4同样操作,得到光学层叠体15。
[实施例16]
使用制造例4中得到的黄色偏光件来代替红色偏光件,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4同样操作,得到光学层叠体16。
[比较例1]
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具有保护层/碘系偏光件/反射型偏光件的构成的层叠体。在所得层叠体的反射型偏光件表面上,借助制造例5中得到的红色粘合剂片(厚度:50μm、单体透射率:19.3%)而粘贴TAC薄膜(富士胶片公司制、制品名“TG60UL”、厚度:60μm),得到光学层叠体C1。
[比较例2]
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具有保护层/碘系偏光件/反射型偏光件的构成的层叠体。在所得层叠体的反射型偏光件表面上,借助丙烯酸系粘合剂层(厚度:23μm)而层叠制造例2中得到的红色偏光件。此时,以反射型偏光件的反射轴与红色偏光件的吸收轴成为平行的方式进行粘贴。接着,在红色偏光件的表面上,借助丙烯酸系粘合剂层(厚度:23μm)而粘贴TAC薄膜(富士胶片公司制、制品名“TG60UL”、厚度:60μm),得到光学层叠体C2。
[比较例3]
使用制造例3中得到的蓝色偏光件来代替红色偏光件,除此之外,与比较例2同样操作,得到光学层叠体C3。
[比较例4]
使用制造例4中得到的黄色偏光件来代替红色偏光件,除此之外,与比较例2同样操作,得到光学层叠体C4。
[比较例5]
将制造例1中得到的具有偏光件/保护层的构成的偏光板A直接用作光学层叠体C5。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光学层叠体的构成和光学特性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3665297960000271
由表1明确可知:与以往的偏光板(比较例5)相比,实施例的光学层叠体的反射光的公制色度大,由此,能够呈现图像显示装置在不显示时(电源关闭时)的显示画面与周边部分的外观设计保持协调的颜色。此外可知:与不具有光扩散层的比较例的光学层叠体相比,实施例的光学层叠体的光泽度受到抑制,由此,能够实现呈现金属调的不透明光泽、呈现与周边部分的外观设计协调的质感的显示画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适合地用作例如电饭锅、冰箱、微波炉等电气制品的显示部、车内空间的汽车导航、计量仪器类的显示部。
附图标记说明
10 光扩散层
20 透光性反射板
30 吸收型偏光件
40 透光性有色层
100 光学层叠体

Claims (8)

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自可视侧起依次具有光扩散层、透光性反射板和吸收型偏光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与所述透光性反射板相比更靠近可视侧地具有透光性有色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在最表面具有所述光扩散层,
所述光扩散层的雾度为5%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在最表面具有保护层,
所述光扩散层的雾度为5%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透光性反射板的单体透射率为10%~7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透光性反射板包含反射型偏光件。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光学层叠体,其以所述反射型偏光件的反射轴方向与所述吸收型偏光件的吸收轴方向实质上成为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
8.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
CN202080082661.7A 2019-11-28 2020-11-19 光学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7618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5332A JP2021086021A (ja) 2019-11-28 2019-11-28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215332 2019-11-28
PCT/JP2020/043221 WO2021106744A1 (ja) 2019-11-28 2020-11-19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1841A true CN114761841A (zh) 2022-07-15

Family

ID=76087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2661.7A Pending CN114761841A (zh) 2019-11-28 2020-11-19 光学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86021A (zh)
KR (1) KR20220105632A (zh)
CN (1) CN114761841A (zh)
TW (1) TW202130511A (zh)
WO (1) WO20211067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19830A (ja) * 2022-02-17 2023-08-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4056A (zh) * 1999-09-30 2001-07-1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9282240A (ja) * 2008-05-21 2009-12-0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学素子、ラベル付き物品及び光学キット
CN102662270A (zh) * 2012-04-12 2012-09-12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的偏光层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49815A (zh) * 2013-12-27 2015-07-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模块和包含所述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CN107844002A (zh) * 2016-09-20 2018-03-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偏光件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4660A (ja) * 1999-10-29 2001-07-19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5014692A (ja) * 2013-07-04 2015-01-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拡散部材及び表示装置
JP6990361B2 (ja) 2017-02-09 2022-01-1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デザインシート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JP2019120833A (ja) 2018-01-09 2019-07-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加飾シート、加飾シート付き表示装置、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4056A (zh) * 1999-09-30 2001-07-1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9282240A (ja) * 2008-05-21 2009-12-0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学素子、ラベル付き物品及び光学キット
CN102662270A (zh) * 2012-04-12 2012-09-12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的偏光层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49815A (zh) * 2013-12-27 2015-07-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模块和包含所述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CN107844002A (zh) * 2016-09-20 2018-03-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偏光件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0511A (zh) 2021-08-16
KR20220105632A (ko) 2022-07-27
WO2021106744A1 (ja) 2021-06-03
JP2021086021A (ja)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93904B2 (ja) 偏光板
CN105452945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26019C (zh) 相位差粘合剂层、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它们的制法、应用
EP1742090B1 (en) Hue variable retroreflective sheet
CN101479632B (zh) 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WO2021106742A1 (ja) 光学積層体、光学デバイス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1049188A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用光学部材セット
US20150009563A1 (en) Light control film and p-polarization multi-layer film optical film stack
WO2022039078A1 (ja) 意匠性フィルムおよび意匠性成形体
WO2022071060A1 (ja) 加飾フィルムおよび光学デバイス
KR20050004231A (ko) 광확산성 시트, 광학소자 및 화상표시장치
WO2021106743A1 (ja)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4761841A (zh) 光学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WO2023085319A1 (ja)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0277753B1 (ko) 반투과 반반사형 필름적층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22095799A (ja) 光学積層体
JP2021092753A (ja) 光学積層体、光学デバイス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6043305A1 (ja) 偏光板
WO2023085318A1 (ja)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105706A (ja)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144207A (ja)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2022950A (ja) 偏光フィルムと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21182133A1 (ja) 偏光子、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230311559A1 (en) Writing board set and peeking prevention system
CN113050202A (zh) 偏光件保护薄膜、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