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4025A - 车顶架及其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顶架及其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84025A CN114684025A CN202210310063.1A CN202210310063A CN114684025A CN 114684025 A CN114684025 A CN 114684025A CN 202210310063 A CN202210310063 A CN 202210310063A CN 114684025 A CN114684025 A CN 1146840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of
- crossbar
- clamping portion
- roof frame
- fo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1747 exhib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7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81 dep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928624 Coula edu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4—Carriers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roof
- B60R9/058—Carriers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roof characterised by releasable attaching means between carrier and ro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4—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utside the veh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4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for non integrated articles
- B60R2011/005—Connection with the vehicle part
- B60R2011/0059—Connection with the vehicle part using clips, clamps, straps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1—Passenger cars; Automobi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4—Trucks; Load vehicles, Bu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横杆固定到车辆的车顶的车顶架底脚,该横杆包括底壁和腔,该底壁具有在该横杆的纵向上延伸的狭槽,该腔用于在该底壁的内侧上形成在该横杆的横向上邻近该狭槽的邻接表面,其中该狭槽包括中心线,该车顶架底脚包括:支撑表面,该支撑表面用于将该横杆的该底壁支撑在其上;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该第一夹紧部分和该第二夹紧部分用于将该车顶架底脚夹紧到该车辆的该车顶,优选地用于将车顶导轨夹紧在该第一夹紧部分和该第二夹紧部分之间,该第二夹紧部分包括锚定臂,优选地为板状锚定臂,并且被构造成延伸穿过该狭槽进入该腔中以及通过该锚定臂与该横杆的该邻接表面的接合将该横杆锁定到该车顶架底脚的该支撑表面,其中,当该横杆被锁定到该车顶架底脚时,该锚定臂直立在该邻接表面上,并且在该邻接表面上的顶视图中,该锚定臂以延伸角至少部分地延伸远离该横杆的该中心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横杆固定到车辆的车顶的车顶架底脚。此外,本发明涉及包括此类车顶架底脚和横杆的布置结构,并且涉及包括此类布置结构的车顶架。
现有技术
车顶架包括能够固定到车辆的车顶的一组杆。它可用于携带笨重的物品,诸如行李箱、自行车、皮划艇、单人艇、滑雪板或各种承载架和容器。车顶架通常包括横杆,该横杆在车辆的横向上延伸跨过车顶。该横杆可经由车顶架底脚安装到车辆车顶。存在不同类型的车顶架底脚。如果车辆车顶不提供任何类型的固定装置例如车顶导轨,则车顶架底脚可为夹具架类型,其可被夹紧在车顶和车门的开口之间。另选地,车顶架底脚可为凸起导轨类型或齐平导轨类型,其可被夹紧到在车辆的纵向上延伸的导轨上。凸起导轨被设置成与车辆车顶间隔开,而齐平导轨紧邻车顶延伸和/或甚至集成在车顶中。为了将横杆固定到车顶架底脚,该车顶架底脚可包括用于插入到该横杆的腔中的锚定部分。从例如EP2995502A1、EP2586661A1和DE102014207832A1中已知此类车顶架底脚。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横杆固定到车辆的车顶的车顶架底脚。该车辆可以是乘用车辆或商用车辆。本发明的车顶架底脚还可适用于将横杆固定到车辆的装载平台,例如固定到皮卡的装载平台。该横杆是在安装状态下在横向上横跨车辆延伸的型材元件。该横杆包括底壁,该底壁具有在其纵向上延伸的狭槽。该横杆的纵向是其主要延伸方向。该横杆的底壁是当横杆以预期方式安装到车辆车顶时位于横杆下侧的表面。该狭槽可沿横杆的整个长度延伸或可仅沿横杆的一个区段设置。该横杆包括腔,该腔用于在底壁的内侧上形成在横杆的横向上邻近狭槽的邻接表面。该底壁的内侧朝向横杆的中心取向并且毗邻该腔。因此,横杆的邻接表面设置在横杆内部,并且可经由狭槽和腔从外部到达。狭槽包括中心线,该中心线可为狭槽的对称线并且可在横杆的纵向上延伸。
该车顶架底脚包括支撑表面,该支撑表面用于将横杆的底壁支撑在其上。当该车顶架底脚以预期方式安装到车辆车顶上时,支撑表面可设置在该车顶架底脚的上表面处。此外,该车顶架底脚包括用于将该车顶架底脚夹紧到车辆的车顶的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优选地,该第一夹紧部分和该第二夹紧部分被构造成将车辆车顶的车顶导轨夹紧在它们之间。该车顶导轨可为齐平导轨或凸起导轨,如上文所定义。另选地,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可被构造成将车顶架底脚夹紧到豆荚状元件上,该豆荚状元件可与车辆车顶一体形成或可移除地设置在车辆车顶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车顶架底脚的第二夹紧部分包括锚定臂。根据本发明的臂包括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该近侧端部设置在物体处,并且该远侧端部设置成远离所述物体。优选地,该锚定臂为板状锚定臂。该板状锚定臂包括长度延伸部、宽度延伸部和厚度延伸部,其中长度延伸部和宽度延伸部明显大于厚度延伸部,这意味着锚定臂具有板状形状。板状锚定臂的厚度可为恒定的或表现出不影响其总体板状性质的变型。第二夹紧部分被构造成当横杆的底壁被支撑在支撑表面上时延伸穿过狭槽进入腔中。具体地,第二夹紧部分被构造成通过锚定臂与横杆的邻接表面的接合将横杆锁定到车顶架底脚的支撑表面。根据本发明将横杆锁定到支撑表面意味着横杆被固定到车顶架底脚,使得该固定可承受在车顶架底脚的预期使用期间施加到其上的负载。
该车顶架底脚被构造成使得当横杆被锁定到该车顶架底脚时,锚定臂直立在邻接表面上。因此,当锚定臂被锁定到横杆时,该锚定臂不位于邻接表面上。换句话讲,在锁定状态下,锚定臂的主要延伸部中的一者可至少在与邻接表面垂直的方向上表现出延伸分量。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车顶架底脚被构造成使得:在邻接表面上的顶视图中,锚定臂以延伸角至少部分地延伸远离横杆的中心线。邻接表面上的顶视图可以是邻接表面的法向上的视图。此外,部分延伸远离可意味着锚定臂包括至少一个区段,在那里该臂在所述顶视图中的主要延伸方向包括垂直于横杆中心线的分量。然而,锚定臂可另外包括一个或多个区段,在那里锚定臂在所述顶视图中的主要延伸部平行于中心线。该延伸角可描述所述锚定臂在所述顶视图中的所述主要延伸部与所述锁定状态下的横杆的狭槽中心线之间的角度。所述延伸角可沿锚定臂变化。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高机械稳定性的车顶架底脚,从而允许例如在碰撞测试中获得更好的结果。由于锚定臂在邻接表面上的竖直取向,因此该锚定臂对经由邻接表面施加到锚定臂的力所引起的弯曲具有非常大的抵抗力。此外,由于锚定臂从横杆的中心线延伸离开,该锚定臂还可总体上更靠近其转向点设置,从而增大施加到横杆的邻接表面上的锚定力。此外,由于锚定臂延伸远离横杆的中心线,锚定臂相对于第二夹紧部分的旋转点的杠杆变化可减小,从而减小锚定臂内部的压力梯度。所有这些效应的组合产生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的车顶架底脚,从而允许在横杆和车顶架底脚之间形成高锚定力。因此,可使用未遮掩的黑色翼杆轮廓,从而降低车顶架底脚的成本和复杂性。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锚定臂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可由厚度限定,并且该第二表面可由锚定臂的主要延伸部(即锚定臂的长度和宽度/高度)限定。如果锚定臂为板状锚定臂,则该第一表面可由锚定臂的正面/前表面/端面中的一者形成,而该第二表面可由其板表面形成。该车顶架底脚可被构造成使得:当横杆被锁定到该车顶架底脚时,第一表面与邻接表面接合,并且在邻接表面上的顶视图中,第二表面以延伸角至少部分地延伸远离横杆的中心线。如果表面延伸远离直线,则所述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区段,在那里所述表面部分的法向矢量不垂直于所述直线取向。换句话讲,所述表面的所述区段的所述法向矢量和所述直线相对于彼此以不同于90°的角度取向。第二表面可包括垂直于邻接表面取向或相对于邻接表面以不同角度倾斜的至少一个区段。此外,第二表面可以是平面或曲面。优选地,该第二表面表现出至少平坦部分和弯曲部分。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车顶架底脚被构造成使得:当横杆被锁定到该车顶架底脚时,在锚定臂的被取向成垂直于邻接表面并且平行于横杆的中心线的剖视图中,锚定臂沿邻接表面的延伸部比锚定臂垂直于邻接表面的延伸部短。换句话讲,在所述剖视图中,锚定臂的高度可大于宽度。锚定臂垂直于邻接表面的延伸部可涉及所述锚定臂在所述横截面中的高度,其中所述高度可被定义为垂直于邻接表面的延伸部。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锚定臂的与横杆的邻接表面接合的表面包括突出部。该突出部可沿着与邻接表面接合的整个表面或只在其一个区段处形成。该突出部可由锚定臂的材料形成,或者可为附接到锚定臂的单独部件。还可以设想在锚定臂处提供多个突出部。该突出部可沿锚定臂的整个厚度延伸。该突出部可被构造成提供与邻接表面的点状和/或线状接触。优选地,该突出部设置在该锚定臂的远侧端部。对于该实施方案,锚定力可局部增大以允许例如锚定臂和横杆之间的某种形状配合。这可提供横杆到车顶架底脚的更强力固定。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在邻接表面上的顶视图中,车顶架底脚的锚定臂表现出接近延伸角的弯曲轮廓。这允许锚定臂平滑过渡到该延伸角,从而提高稳定性。优选地,在所述顶视图中,该弯曲轮廓沿着锚定臂的延伸长度的至少一半存在。该延伸长度可被定义为锚定臂在所述顶视图中从近侧端部到远侧端部的长度。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延伸角介于45°和90°之间。利用此类相当大的延伸角,尤其存在上述的锚定臂内的压力梯度减小和锚定力增大的技术效果。优选地,该延伸角介于60°和75°之间,并且可为70°。这允许相当大的锚定力,同时仍然在横杆的纵向上提供锚定臂和横杆的足够强的接合,从而还允许经由摩擦配合来锁定这两个部件。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锚定臂为板状锚定臂并且包括矩形横截面。这允许锚定臂由具有成本效益的常规金属板形成。该锚定臂的高度优选地为锚定臂的厚度的至少1.5倍,更优选地为至少3倍,甚至更优选地为至少5倍。利用锚定臂的高度和厚度的这些尺寸关系,特别好地实现了上述高稳定性和大锚定力的技术效果。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第二夹紧部分还包括另一个锚定臂,该另一个锚定臂用于在横杆的横向上与狭槽的相反侧上的另一个邻接表面接合。换句话讲,车顶架底脚被构造成在横杆的横向上在狭槽两侧上表现出锚定臂。在邻接表面上的顶视图中,当横杆被锁定到车顶架底脚时,所述两个锚定臂优选地相对于狭槽的中心线对称地形成。设置在狭槽的两侧上的两个锚定臂允许将横杆更牢固地固定在车顶架底脚上。此外,可通过使第二夹紧部分相对于横杆的中心线对称地或基本上对称地形成来减小第二夹紧部分中的应力。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第二夹紧部分可包括两个板部分,当横杆被锁定到车顶架底脚时,这两个板部分相对于横杆的邻接表面竖直取向。这两个板部分优选地被构造和布置成使得它们在邻接表面上的顶视图中沿着狭槽的中心线彼此相邻地延伸并且彼此背离转向以形成竖直锚定臂。该锚定臂可各自以延伸角背离中心线转向。该实施方案实现了强有力的锚定臂,因为它们由板部分形成并且不经由任何类型的固定装置附接到板部分。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在邻接表面上的顶视图中,这两个板部分在中心线的方向上表现出一种轮廓,在该轮廓中,它们彼此相邻地延伸,彼此背离转向,彼此平行但间隔开地延伸,并且为了形成锚定臂,它们再次彼此背离转向。优选地,这些不同的部分以所列顺序提供。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这两个板部分延伸穿过狭槽并且在横杆的底壁下方彼此一体地连接。优选地,这两个板部分由单个金属板形成。另选地,可通过将这两个板部分彼此焊接或胶粘来提供一体连接。该实施方案实现了非常稳固而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车顶架底脚。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该车顶架底脚包括调节机构,其中通过操作该调节机构,可将车顶架底脚夹紧到车辆车顶。优选地,通过操作该调节机构,可将车顶导轨夹紧在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之间。该调节机构可机械地和/或电气地和/或液压地致动。该调节机构可由使用者手动致动和/或经由控制系统以电子方式致动。优选地,还通过操作该调节机构来将横杆锁定到车顶架底脚的支撑表面。例如,当操作该调节机构时,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最初朝向彼此移动,以将车顶导轨夹紧在它们之间。一旦已通过进一步操作该调节机构将车顶导轨夹紧在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之间,就可通过锚定臂与横杆的邻接表面的接合来旋转第二夹紧部分以将横杆锁定到车顶架底脚。该第二夹紧部分优选地围绕位于支撑表面下方的旋转点旋转。这是有利的,因为其允许大杠杆,从而增大锚定力。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还涉及一种布置结构,该布置结构包括根据上文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描述的实施方案之一的横杆和车顶架底脚。该横杆包括底壁和腔,该底壁具有在横杆的纵向上延伸的狭槽,该腔用于在底壁的内侧上形成在横杆的横向上邻近狭槽的邻接表面。该狭槽包括中心线。该布置结构可被构造成使得:当横杆被锁定到车顶架底脚时,锚定臂垂直于邻接表面的延伸部比腔垂直于邻接表面的延伸部短。因此,在锚定臂的顶部与腔的顶部之间存在自由空间。换句话讲,锚定臂不是锁定到腔的顶部表面,而是仅锁定到其底壁。这提供了具有低复杂性的布置结构。此外,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包括根据上述实施方案之一的布置结构的车顶架。为了理解各个特征及其优点,参考上述内容。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横杆固定到车辆的车顶的车顶架底脚。该车辆可以是乘用车辆或商用车辆。本发明的车顶架底脚还可适用于将横杆固定到车辆的装载平台,例如固定到皮卡的装载平台。该横杆是在安装状态下在横向上横跨车辆延伸的型材元件。该横杆包括底壁,该底壁具有在其纵向上延伸的狭槽。该横杆的纵向是其主要延伸方向。该横杆的底壁是当横杆以预期方式安装到车辆车顶时位于横杆下侧的表面。狭槽可沿横杆的整个长度延伸或可仅沿横杆的一个区段设置。横杆包括用于在横杆内部形成邻接表面的腔。邻接表面可位于例如横杆的底壁的内侧上和/或横杆的顶壁的内侧上。优选地,该邻接表面毗邻横杆的腔。
该车顶架底脚包括支撑表面,该支撑表面用于将横杆的底壁支撑在其上。当该车顶架底脚以预期方式安装到车辆车顶上时,支撑表面可设置在该车顶架底脚的上表面处。此外,该车顶架底脚包括用于将该车顶架底脚夹紧到车辆的车顶的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优选地,该第一夹紧部分和该第二夹紧部分被构造成将车辆车顶的车顶导轨夹紧在它们之间。该车顶导轨可为齐平导轨或凸起导轨,如上文所定义。另选地,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可被构造成将车顶架底脚夹紧到豆荚状元件上,该豆荚状元件可与车辆车顶一体形成或可移除地设置在车辆车顶上。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车顶架底脚的第二夹紧部分包括锚定部分。第二夹紧部分被构造成当横杆的底壁被支撑在支撑表面上时延伸穿过狭槽进入腔中。具体地讲,第二夹紧部分被构造成通过锚定部分与横杆的邻接表面的接合将横杆锁定到车顶架底脚的支撑表面。根据本发明将横杆锁定到支撑表面意味着横杆被固定到车顶架底脚,使得该固定可承受在车顶架底脚的预期使用期间施加到其上的负载。
此外,第二夹紧部分包括取向面。该取向面是由第二夹紧部分提供的表面,该表面可以是平坦的/平面的和/或表现出具有曲率的一个或多个区段。车顶架底脚被构造成使得:在该车顶架底脚的允许锚定部分插入到横杆的腔中的操作状态下,该取向面紧靠车顶架底脚的定位表面和/或横杆,以用于固定锚定部分相对于支撑表面的角取向,从而简化将锚定部分插入到腔中。该固定角取向可理解为对这两个部件相对于彼此的相对枢转能力提供限制。可旋转性可被完全抑制或只是受到限制。
因此,如果车顶架底脚处于横杆可滑动到支撑表面上的操作状态,则取向面与定位表面接合,其中所述接合阻碍或至少最小化锚定部分相对于支撑表面的角游隙/公差。因此,简化了车顶架底脚和横杆相对于彼此的移动,因为锚定部分被禁止弹跳到邻接表面上以及阻止所述两个部件相对于彼此的相对位移。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车顶架底脚表现出第一操作状态,在第一操作状态下,第二夹紧部分的锚定部分能够相对于支撑表面旋转。优选地,在该第一操作状态下,当车顶架底脚以预期方式安装到车顶导轨时,锚定部分的旋转点设置在支撑表面下方。车顶架底脚还可包括第二操作状态,在该第二操作状态下,该取向面紧靠定位表面,如上所述。在该第二操作状态下,可通过取向面与定位表面的接合来抑制或至少限制锚定部分的可旋转性。因此,在该第二操作状态下,锚定部分可不能够相对于支撑表面旋转。这两种操作状态可为车顶架底脚在正常操作期间的操作状态。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车顶架底脚还包括调节机构。通过操作该调节机构,车顶架底脚可从第一操作状态转变到第二操作状态,和/或反之亦然。该调节机构可机械地和/或电气地和/或液压地致动。该调节机构可由使用者手动致动和/或经由控制系统以电子方式致动。优选地,通过操作该调节机构,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就这一点而言,可以设想,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在第二操作状态下最大限度地彼此间隔开。换句话讲,通过操作该调节机构,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可彼此分开移动,而通过这种移动,第二夹紧部分的取向面可朝向由车顶架底脚和/或横杆提供的定位表面移动,以固定锚定部分和支撑表面相对于彼此的角取向。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车顶架底脚包括具有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的支撑区段。该顶部表面可形成支撑表面并且/或者底部表面可形成定位表面。换句话讲,该取向面紧靠的该定位表面可位于支撑区段的下侧,而横杆可在相反侧即上侧安装到支撑区段。第二夹紧部分可被构造成在底部表面和顶部表面之间延伸穿过支撑区段。对于该实施方案,锚定部分相对于支撑表面的角取向可以简单而且低复杂度的方式固定。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第二夹紧部分包括延伸穿过支撑区段的锚定件和套管,该套管附接到锚定件并设置在支撑区段的底部表面下方。该套管可形成取向面。该套管可以可移除地附接到锚定件以允许套管的更换。这允许车顶架底脚简单地适应不同的横杆构造,因为通过更换套管,可提供不同的取向面。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支撑区段包括在支撑区段的纵向上延伸的狭槽和在支撑区段的横向上由狭槽两侧上的底部表面形成的两个定位表面。该套管可包括两个取向面,该两个取向面用于紧靠支撑区段的狭槽的两侧上的两个定位表面。对于该实施方案,提供了非常稳定的车顶架底脚,因为两个取向面与狭槽两侧上的两个定位表面的接合实现了在横杆安装到车顶架底脚上时有效地补偿施加在第二夹紧部分上的负载。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套管包括两个突片,这两个突片远离彼此延伸以用于形成取向面。该突片可形成为翼部。通过经由突片提供取向面,可增大取向面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补偿施加在第二夹紧部分上的负载的能力。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套管是通过注塑成型形成的。这实现了高稳定性,因为整个套管是一体形成的。同时,它实现了具有成本效益的车顶架底脚。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涉及一种布置结构,该布置结构包括根据上文结合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描述的实施方案之一的横杆和车顶架底脚。该横杆包括底壁和腔,该底壁具有在横杆的纵向上延伸的狭槽,该腔用于在横杆内部形成邻接表面。此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包括这种布置结构的车顶架。为了理解各个特征及其优点,参考上述内容。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横杆固定到车辆的车顶的车顶架底脚。该车辆可以是乘用车辆或商用车辆。本发明的车顶架底脚还可适用于将横杆固定到车辆的装载平台,例如固定到皮卡的装载平台。该车顶架底脚可为夹具架类型、凸起导轨类型和/或齐平导轨类型,如上所定义。另选地,该车顶架底脚可为任何其他类型。该横杆是在安装状态下在横向上横跨车辆延伸的型材元件。
该车顶架底脚包括具有致动装置的调节机构,其中可通过经由该致动装置操作该调节机构来将该车顶架底脚固定到车顶和/或横杆。该调节机构可机械地和/或电气地和/或液压地致动。该致动装置可为外部工具提供机械接口。另选地,该致动装置可用手来操作。例如,该致动装置可提供旋钮和/或杠杆。
此外,该车顶架底脚包括具有释放按钮的保护盖,该保护盖用于覆盖调节机构的致动装置。经由该保护盖,可保护致动装置免受外部干扰,例如灰尘和雨水。此外,还可以设想,该保护盖禁止调节机构的不允许的致动,以防止例如车顶架底脚被盗。该车顶架底脚被构造成使得可通过按压释放按钮来移动保护盖以暴露致动装置。优选地,可通过按压释放按钮从该车顶架底脚移除保护盖。另选地,可通过例如按压释放按钮来使保护盖经由铰链枢转以暴露致动装置。因此,通过按压释放按钮并暴露致动装置,保护盖可与车顶架底脚分离或保持与其联接。优选地,可通过仅按压释放按钮来移动保护盖。
本发明的车顶架底脚允许以简单而且舒适的方式暴露调节机构的致动装置。具体地讲,通过按压释放按钮,使用者只用一只手就能够移动保护盖来暴露致动装置。这允许使用者随后用另一只手来致动调节机构。如果致动装置包括机械接口,那么这会特别有利。使用者可通过用第一只手按压释放按钮来暴露致动装置,同时用另一只手握住用于经由机械接口致动调节机构的工具。一旦暴露致动装置,就可使工具与机械接口直接接合。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在车顶架底脚的安装状态下,释放按钮设置在保护盖的底侧。这确保了易于触及释放按钮,即使车顶架底脚安装到相对高的车辆,如SUV或小货车。优选地,向上按压该释放按钮以移动保护盖。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车顶架底脚包括盖容纳部和盖锁定装置,该盖锁定装置在接合时将盖锁定在盖容纳部中。该盖容纳部可以是车顶架底脚中的开口,盖可容纳在该开口中。通过按压释放按钮,可释放锁定装置以移动盖,从而暴露调节机构的致动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锁定装置包括盖容纳部上的第一突出部和保护盖上的用于与第一突出部接合的第二突出部。通过按压释放按钮,第二突出部可移动成不与第一突出部接合。另选地,锁定装置可包括盖容纳部上的突出部和盖上的凹陷部,或反之亦然,其中通过按压释放按钮,突出部移动成不与凹陷部接合,或反之亦然。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锁定装置还可包括底切,该底切可设置在盖容纳部处,与第一突出部相对。锁定装置还可包括用于插入到底切中的钩,其中该钩可设置在盖处,与第二突出部相对。因此,锁定装置可包括在盖/盖容纳部的相反侧上的两个互补元件,这两个互补元件可变得彼此接合。该实施方案允许将盖简单地安装在盖容纳部中。首先,在将突出部推动成彼此接合之前,将钩插入底切中。该实施方案还允许简单地移除盖,因为只有所述两个突出部的接合需要解体。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保护盖包括具有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的摆臂,释放按钮形成在该摆臂的远侧端部。第二突出部可在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之间形成于该摆臂上。该摆臂可一体地安装到盖上和/或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减小的厚度的区段以允许其弹性变形。优选地,该摆臂被构造成使得第二突出部可在车顶架底脚的正常操作期间由于使用者施加到释放按钮上的力而移动成不与第一突出部接合。另选地,还可以设想该摆臂经由铰链和/或关节运动连接到其余盖。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车顶架底脚被构造成使得可通过用手指按压释放按钮,随后在仍然按压释放按钮的同时垂直于按压方向移动手指,来将保护盖从盖容纳部移除。车顶架底脚的这种构型允许使用者只用一根手指就能简单地移除保护盖。因此,使用者可在从车顶架底脚移除保护盖的同时在另一只手和/或按下释放按钮的手中握持物体。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保护盖是通过注塑成型形成的。优选地,保护盖是通过注塑成型完全形成的。这实现了复杂度低而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车顶架底脚。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涉及一种车顶架,该车顶架包括根据上文结合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描述的实施方案之一的车顶架底脚。
在第四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横杆固定到车辆的车顶的车顶架底脚。该车辆可以是乘用车辆或商用车辆。本发明的车顶架底脚还可适用于将横杆固定到车辆的装载平台,例如固定到皮卡的装载平台。该车顶架底脚可为夹具架类型、凸起导轨类型和/或齐平导轨类型,如上所定义。另选地,该车顶架底脚可为任何其他类型。该横杆是在安装状态下在横向上横跨车辆延伸的型材元件。
该车顶架底脚包括夹紧部分和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包括具有致动装置的致动元件,和接合元件。该致动元件在接合区中与接合元件可移动地接合。该接合区可为调节机构的致动元件和接合元件彼此连接的区域。通过经由致动装置操作调节机构,该车顶架底脚可经由夹紧部分固定到车顶和/或横杆。该调节机构可经由致动装置机械地和/或电气地和/或液压地致动。
该车顶架底脚被构造成使得在该车顶架底脚的至少一个操作条件下,用于操作调节机构的致动装置和接合区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夹紧部分的相反侧上。该车顶架底脚的操作条件可为在该车顶架底脚的正常操作期间可达到的状态。因此,致动元件和接合元件的接合区被设置成远离用于致动调节机构的致动装置所位于的区域(即,在夹紧部分后面)。这允许调节机构的具有大调节范围的紧凑构型,这种大调节范围允许例如将车顶架底脚安装到具有不同尺寸的车顶导轨。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在车顶架底脚的所有操作条件下,致动装置和接合区设置在夹紧部分的相反侧上。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致动元件是螺母,并且接合元件是螺纹螺栓,该螺母与该螺栓在接合区中螺纹连接。然而,还可以设想,表现出致动装置的致动元件包括螺纹螺栓,并且接合元件包括螺母。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致动装置表现出用于工具的机械接口,优选地为六边形孔,和/或用于用手转动的抓持部分。提供六边形孔作为用于转动螺母的接口允许调节机构的紧凑布置。另外提供用于用手转动的抓持部分允许在不具有工具的情况下操作调节机构。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螺母表现出穿通孔。该穿通孔可延伸穿过整个螺母。该穿通孔可在一个端部部分包括机械接口,在另一个端部部分包括内螺纹,该穿通孔优选地在所述两个端部部分之间不表现出机械接口并且不表现出内螺纹。这提供了具有简单构型的螺母。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夹紧部分表现出开口,致动元件延伸穿过该开口,该致动元件包括用于与夹紧部分接合的肩状部。优选地,肩状部接合致动装置所在的一侧(即,与接合区相反的一侧)上的夹紧部分。肩状部可被设置成在致动元件的长度方向上基本上居中。通过将致动元件和接合元件彼此螺纹连接,肩状部可变得与夹紧部分接合以使夹紧部分移位,这种移位经由夹紧部分将车顶架底脚固定到车顶和/或横杆。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致动元件(例如螺母)优选地通过冷成形一体形成。这实现了强有力而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致动元件。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车顶架底脚包括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该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用于将车顶架底脚夹紧到车辆的车顶,优选地用于将车顶导轨夹紧在所述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之间。该致动装置可设置在第二夹紧部分的远离第一夹紧部分的一侧上,并且接合区可设置在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之间。通过在两个夹紧部分之间的区域中并且远离致动装置的位置移动接合区,提供了具有大调节范围的紧凑调节机构。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还涉及一种车顶架,该车顶架包括根据上文结合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描述的实施方案之一的车顶架底脚。
附图说明
图1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包括车顶架底脚和横杆的布置结构。
图2为该布置结构沿图1的线A-A的简化示意性剖视图。
图3以透视图示出了图1的横杆。
图4为该横杆沿图3中的线B-B的简化示意性剖视图。
图5以透视图示出了图1的车顶架底脚。
图6以顶视图示出了图5的车顶架底脚。
图7以底视图示出了图5的车顶架底脚。
图8为该车顶架底脚沿图6中的线E-E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图9至图12以透视图示出了形成图5的车顶架底脚的第一夹紧部分的部件。
图13以透视图示出了图5的车顶架底脚的第二夹紧部分。
图14以透视图示出了图13的第二夹紧部分的锚定件。
图15为沿图2所示的线F-F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的近距离视图,用于示出第二夹紧部分与横杆的相互作用。
图16以透视图示出了图13的第二夹紧部分的套管。
图17以后视图示出了图13的第二夹紧部分的套管。
图18为沿图6的线C-C的示意性截面图,用于示出第二夹紧部分的套管和第一夹紧部分的相互作用。
图19为沿图6的线D-D的示意性截面图,用于示出第二夹紧部分的套管和第一夹紧部分的相互作用。
图20以透视图示出了图5的车顶架底脚的盖容纳部。
图21以透视图示出了图5的车顶架底脚的盖。
图22以透视底视图示出了图21的盖。
图23以底视图示出了图21的盖。
图24以沿图6的线E-E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仅盖。
图25以沿图6的线E-E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仅盖容纳部。
图26以沿图6的线E-E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盖和盖容纳部的组合。
图27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包括车顶架底脚和横杆的布置结构。
图28以透视图示出了图27的布置结构的车顶架底脚,其中盖被移除。
图29示出了穿过图28的车顶架底脚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0以透视图示出了图27至图29所示的车顶架底脚的调节机构的螺母。
图31以沿线G-G的截面图示出了图30的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包括车顶架底脚1和横杆2的布置结构100。横杆2在图1中以透明方式示出。车顶架底脚1包括第一夹紧部分3和第二夹紧部分4。第一夹紧部分3包括夹紧区段3.1和支撑区段3.2,这两个区段3.1、3.2在如图8所示的纵向剖视图中相对于彼此成角度。第一夹紧部分3的支撑区段3.2包括顶部表面,该顶部表面形成支撑表面5,该支撑表面用于将横杆2支撑在其上。第二夹紧部分4包括用于将横杆2固定在车顶架底脚1上的锚定部分6。图2示出了布置结构100沿图1中的线A-A的简化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布置结构100的安装状态下,横杆2搁置在第一夹紧部分3的支撑区段3.2的支撑表面5上。此外,第二夹紧部分4的锚定部分6设置在横杆2内部,以用于将横杆2按压到第一夹紧部分3的支撑区段3.2的支撑表面5上。
图1和图2所示的布置结构100可安装到车辆的车顶导轨(未示出)。具体地,布置结构100可安装到凸起导轨类型的车顶导轨。该车辆可以是乘用车。该车辆可包括两个车顶导轨,这两个车顶导轨在车辆的纵向上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而且被设置成在车辆的横向上在车顶的左侧周边区域和右侧周边区域彼此间隔开。所述车顶导轨中的一个车顶导轨可被夹紧在车顶架底脚1的第一夹紧部分3和第二夹紧部分4之间,以用于将布置结构100固定到车辆车顶。布置结构100可包括优选地相同的另一个车顶架底脚(未示出),用于将布置结构100的横杆2固定到车辆的另一个相反的车顶导轨。因此,横杆2可通过车顶架底脚1被安装到车辆的左侧车顶导轨和右侧车顶导轨,以用于在车辆的横向上延伸。车辆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布置结构,该第二布置结构包括用于将另一个横杆在一定位置固定到车顶导轨的另外两个车顶架底脚,而且在车辆的纵向上与第一布置结构100间隔开。可安装到车辆的车顶的彼此间隔开的这两个布置结构可构成车顶架。可将另外的设备(例如,车顶篮、自行车承载架和/或车顶箱)安装到车顶架上,该另外的设备被固定到例如两个横杆。
图3示出了图1和图2所示的布置结构100的横杆2的透视图。图4示出了图3的横杆沿线B-B的简化剖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横杆2包括型材元件7,该型材元件优选地由金属(例如铝)和/或塑料制成。可通过挤出形成型材元件7。横杆2包括纵向Lc和宽度方向Wc,纵向Lc构成横杆2的主要延伸方向,宽度方向Wc垂直于纵向Lc定位并且当横杆2例如以预期方式安装到车辆车顶上时基本上平行于车辆车顶延伸。横杆2的型材元件7可被成形为基本上中空的,包括顶壁7.1、底壁7.2和两个侧壁7.3和7.4。顶壁7.1可形成沟槽8,该沟槽在横杆2的纵向Lc上延伸以用于容纳固定装置(未示出)例如T型件,利用该固定装置可将上述另外的设备安装到横杆2上。沟槽8可由顶篷元件8.1覆盖。顶篷元件8.1可包括至少两个唇缘,这两个唇缘在顶篷元件的安装状态下朝向彼此延伸,以在沟槽8被所述顶篷元件8.1的唇缘覆盖时允许固定装置(未示出)沿着沟槽8滑动。
横杆2的底壁7.2可包括在横杆的纵向Lc上延伸的狭槽10。该狭槽10包括中心线c并且形成开口以将横杆2的外部与其内部连接。此外,横杆2可包括两个内壁7.5和7.6,这两个内壁在横杆2内部从顶部表面7.1延伸到底部表面7.2。如图4的剖面图所示,内壁7.5和7.6可在横杆2的横向Wc上被布置在狭槽10的两侧。内壁7.5和7.6、顶壁7.1的内侧以及底壁7.2的内侧可形成与狭槽10连接的腔9。邻接表面11和11.1可形成在底壁7.2的毗邻腔9的内侧上,所述邻接表面11和11.1在横杆2的横向Wc上邻近狭槽10定位在两侧上。
图5以透视图示出了图1和图2的布置结构100的车顶架底脚1。如上所述,车顶架底脚1包括第一夹紧部分3和第二夹紧部分4。第一夹紧部分包括夹紧区段3.1和支撑区段3.2,这两个区段可基本上以L形彼此布置。在本实施方案中,L形短臂由夹紧区段3.1形成,长臂由支撑区段3.2形成。如图6和图7的车顶架底脚1的顶视图和底视图所示,支撑区段3.2包括顶部表面14和底部表面15。车顶架底脚1包括在支撑区段3.2的顶部表面14和底部表面15之间在高度方向HR上延伸的狭槽12,该狭槽12也在车顶架底脚1的纵向LR上延伸。在本实施方案中,狭槽12在车顶架底脚1的横向WR上对称地设置到该车顶架底脚。顶部表面14形成支撑表面5,该支撑表面用于将横杆2的底壁7.2支撑在其上。此外,在顶部表面14上设置有引导元件13和13.1,它们可滑动到图4所示的横杆2的腔9中。引导元件13和13.1在车顶架底脚1的纵向LR上设置在狭槽12的前方和后方。此外,如图7所示,支撑区段3.2的底部表面15形成定位表面16和16.1,这两个定位表面在车顶架底脚1的横向WR上邻近支撑区段3.2的狭槽12设置。在车顶架底脚1的纵向LR上,定位表面16和16.1位于狭槽12的端部部分处,所述端部部分远离第一夹紧部分3的夹紧区段3.1。
如图9至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夹紧部分3基本上由四个主要部件17、19、22、27构成。图9所示的基部部件17为L形并且连同狭槽12形成夹紧区段3.1和支撑区段3.2。基部部件17可例如通过注塑成型一体形成。基部部件17形成顶部表面14,并且因此也形成第一夹紧部分3的支撑表面5和引导元件13和13.1。如下所述,第一夹紧部分3还包括盖容纳部18,所述盖容纳部18由所述基部部件17形成。盖容纳部18包括开口18.1,该开口允许调节机构43的致动杆45穿过其中,调节机构43在下文中描述。
第一夹紧部分3还包括图11所示的保持部件19。保持部件19也基本上被成形为L形并且被构造成安装到基部部件17的下侧。在本实施方案中,保持部件19包括中心内开口20,该开口形成于L形的长边中。平面伸出部21(图11中仅示出一个伸出部)在保持部件19的开口20内朝向彼此延伸。所述平面伸出部21的底侧形成上文结合图7所述的定位表面16和16.1。
第一夹紧部分3还包括图10所示的引导部件22。该引导部件22包括基本上矩形形状的上部框架23,该框架环绕开口24。此外,引导部件22包括两个板形引导构件25、25.1,它们各自垂直于上部框架元件23布置。在朝向开口24的内侧上,引导元件25和25.1各自形成引导表面26(图10中仅示出了其中一个)。当图9所示的基部部件17和图11所示的保持部件19两者彼此装配时,引导部件22固定在它们之间。当装配时,基部部件17的狭槽12、引导部件22的开口24和保持部件19的开口20彼此对准以提供从第一夹紧部分3的顶部表面14延伸到底部表面15的开口。
此外,第一夹紧部分3包括图12所示的导轨部件27。该导轨部件27安装到保持部件19的下侧以提供针对与车辆的车顶导轨接合而优化的表面轮廓和/或材料特性。导轨部件27可以可更换的方式设置。
图13以透视图示出了本实施方案的车顶架底脚1的第二夹紧部分4。该第二夹紧部分4包括锚定件28和套管29。在本实施方案中,锚定件28由单个金属板制成,如图14所示。锚定件28基本上包括两个板部分30和31,这两个板部分在底部平行于彼此但间隔开地延伸,并且在锚定件28的顶部部分彼此紧邻地延伸。在底部部分彼此间隔开的板部分30和31经由连接杆件32在所述底部部分彼此连接。此外,锚定件28包括平面突出部30.1和31.1,它们延伸远离彼此和连接杆件32。平面突出部30.1、31.1设置在锚定件28的底部部分。锚定件28的顶部部分(板部分30和31在此处彼此紧邻地延伸)构成具有锚定臂30.2和31.2的锚定部分6,该锚定部分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此外,锚定件28的板部分30和31各自包括用于容纳调节机构43的致动螺栓46的镗孔33和34,该调节机构也将在下文中描述。镗孔33和34位于平面突出部30.1和31.1与锚定件28的锚定部分6之间。
第二夹紧部分4的套管29以透视图和后视图示于图16和图17中。在本实施方案中,整个套管29由单个部件制成,优选地通过注塑成型制成。套管29包括第一腔室35,该第一腔室用于容纳平行但间隔开的板部分30和31以及锚定件28的底部部分的连接杆件31。此外,套管29包括用于容纳锚定件28的平面突出部30.1和31.1的第二腔室36和第三腔室37。套管29被构造成被推到锚定件28的底部部分上,使得该套管在车顶架底脚1的正常操作期间固定在该锚定件上。此外,套管29包括两个突片38和39,这两个突片延伸远离彼此并且安装到套管29的第一腔室35的侧表面。两个突片38和39安装到套管29的顶部部分并且向上延伸,因此在套管29的高度方向上构成该套管的最高伸展部分。突片38和39的顶部表面各自分别形成取向面40和41。在本实施方案中,取向面40和41是具有基本上矩形形状的平坦表面。此外,套管29还包括导轨表面42,该导轨表面可见于例如图7中。导轨表面42被构造成与车辆的车顶的导轨接合。在本实施方案中,导轨表面42远离突片38、39和取向面40、41。
如可从图5至图8中引出的,第二夹紧部分4的锚定件28延伸穿过第一夹紧部分3的狭槽12,使得第二夹紧部分4的锚定部分6位于顶部表面14上方,并且因此位于车顶架底脚1的支撑表面5上方。另一方面,第二夹紧部分4的套管29位于第一夹紧部分3的底部表面15下方,如图7所示。此外,车顶架底脚1被构造成使得第二夹紧部分4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夹紧部分3的狭槽12内。车顶架底脚1还包括调节机构43,该调节机构用于使第二夹紧部分4相对于第一夹紧部分3移动。如图8所示,调节机构43包括致动装置44,该致动装置连接到致动杆45,致动杆45机械地连接到致动螺栓46。如可从图8中引出的,致动装置44设置在盖容纳部18中,并且致动杆45从夹紧区段3.1朝向支撑区段3.2和第二夹紧部分4延伸穿过开口18.1。致动螺栓46被支撑在镗孔33和34中并且机械地锁定到第二夹紧部分4的锚定件28。如图8所示,致动螺栓46与第一夹紧部分23的引导部件22的引导表面26接合,该引导表面如图10所示。通过致动调节机构43的致动装置44,第二夹紧部分4经由致动螺栓46和致动杆45相对于第一夹紧部分3的夹紧区段3.1移动。第一夹紧部分3和第二夹紧部分4的这种相对移动由致动螺栓46与第一夹紧部分3的引导部分22的引导表面26的接触来引导。
图18和19示出了处于操作状态的车顶架底脚1的截面图,其中第一夹紧部分3和第二夹紧部分4分别沿着图6的线C-C(图18)和线D-D(图19)最大程度地彼此间隔开。通过致动调节机构43来达到所述操作状态。如可从图18和图19中引出的,在这种操作状态下,第二夹紧部分4的套管29的突片38和39的取向面40和41紧靠第一夹紧部分3的底部表面15上的定位表面16和16.1,也如图7所示。由于取向面40和41与定位表面16和16.1的这种邻接,第二夹紧部分4的角取向相对于第一夹紧部分3固定。具体地,通过上述邻接,第二夹紧部分4的锚定件28的锚定部分6的角取向相对于由第一夹紧部分3的支撑区段3.1形成的支撑表面5固定。此外,在所述操作状态下,第二夹紧部分4的锚定件28的锚定部分6与第一夹紧部分3的支撑区段3.2的支撑表面5间隔开。因此,第二夹紧部分4的锚定部分6可容易地插入到横杆2的腔6中,因为所述锚定部分6与横杆的邻接表面11的接合被禁止。通过操作调节机构43,可将车顶架底脚1转变到不同的操作状态,其中套管29的突片38、39的取向面40、41不与第一夹紧部分的定位表面16、16.1接合。在所述不同的操作状态下,锚定部分6可相对于第一夹紧部分3的支撑表面5旋转。
如上所述,第二夹紧部分4的锚定件28的锚定部分6包括锚定臂30.2和31.2。在本实施方案中,锚定臂30.2和31.2为板形并且表现出矩形横截面。如上所述,锚定臂30.2和31.2由锚定件28的板部分30和31形成,因此与锚定件28一体形成。为了将横杆2锁定到车顶架底脚1的第一夹紧部分3的支撑表面5,将第二夹紧部分4的锚定部分6插入到横杆2的腔9中。在该步骤期间,第一夹紧部分3和第二夹紧部分4彼此最大限度地间隔开,使得取向面40和41与第一夹紧部分的定位表面16和16.1接合,如上所述。随后,致动调节机构43以使第二夹紧部分4朝向第一夹紧部分3移动以用于将车顶导轨(未示出)夹紧在这两个夹紧部分之间。一旦第一夹紧部分3和第二夹紧部分4接触车顶导轨(未示出),调节机构43就被进一步致动以实现第二夹紧部分4(即锚定部分6)朝向在横杆2的腔9内形成的邻接表面11、11.1旋转。通过该旋转,锚定部分6的锚定臂30.2和31.2开始与横杆2的邻接表面11、11.2接合,以将横杆2按压到车顶架底脚1的支撑表面5上。该状态示于图2(沿A-A的剖视图)和图15(沿F-F的近距离纵向剖视图)中。
如可从图15中引出的,该图示出了横杆2的邻接表面11、11.1的顶视图,锚定件28的板部分30、31在狭槽10的中心线c的方向上彼此邻近并且相对于狭槽10的中心线c对称延伸(区段a),在相对于中心线c对称布置的同时彼此背离转向(区段b),彼此平行并且相对于中心线c对称延伸(区段d),并且在仍然相对于中心线c对称布置的同时彼此背离转向以形成锚定臂30.2和31.2(区段e)。在本实施方案中,在横杆2的邻接表面11、11.1的上述顶视图中,只有在区段e中,板部分30和31(即锚定臂30.2、31.2)才位于横杆2的邻接表面11和11.1上方。具体地,在图15所示的顶视图中,在区段a、b和d中,板部分30和31位于狭槽10上方并且不覆盖在邻接表面11、11.1上面。如图15所示,锚定臂30.2和31.2弯曲以接近延伸角α。平稳地形成从直线区段d到延伸角α的过渡部,使得所述弯曲轮廓存在于所述顶视图中锚定臂延伸长度l的一半上,延伸长度l是沿着从锚定臂30.2、31.2的近侧端部延伸到远侧端部、始终位于锚定臂厚度方向t的中心的线的长度。在本实施方案中,延伸角α为约70°。
此外,锚定臂30.2和31.2各自包括用于与横杆2的邻接表面11、11.1接合的第一表面47、48。该第一表面47、48由板状锚定臂30.2和31.2的厚度t限定。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表面47、48为锚定臂30.2、31.2的由厚度t限定并且面向突出部30.1、31.1的面。该第一表面47、48各自包括位于锚定臂的远侧端部的突出部49。此外,锚定臂30.2和31.2各自包括第二表面50、51,该第二表面由锚定臂30.2和31.2的主要延伸部(即,非厚度延伸部)限定。
当锚定臂30.2、31.2的第一表面47、48及其突出部49与横杆2的底壁7.2的邻接表面11、11.2接合时,锚定臂30.2、31.2及其第二表面50、51直立在邻接表面11、11.1上并且以延伸角α延伸远离横杆2的中心线c。在这种构型中,第二夹紧部分4的锚定件28的板部分30和31也相对于横杆2的邻接表面11、11.1竖直取向。在本实施方案中,锚定臂30.2、31.2被构造成使得它们的高度h(即它们在图15示的状态下垂直于邻接表面11、11.1的延伸)是板状锚定臂30.2和31.2的厚度t的至少五倍。
此外,如上文结合图9所述,第一夹紧部分3表现出盖容纳部18,该盖容纳部设置在夹紧区段3.1处,即设置在远离第二夹紧部分4的一侧上。盖容纳部18包括腔,该腔中设置有调节机构43的致动装置44。如可从图20中引出的,本实施方案中的致动装置44被构造成工具的机械接口。换句话讲,调节机构43经由工具致动,该工具变得与设置在盖容纳部18的腔中的机械接口44接合。在本实施方案中,盖容纳部18的腔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盖容纳部18被构造成容纳用于覆盖调节机构43的致动装置44(例如,机械接口)的盖52。盖容纳部18可另外包括锁定机构53,插入盖52中的锁定构件可与该锁定机构接合以将盖52锁定在盖容纳部18中。例如,这可禁止调节机构43的用于卸载车顶架并潜在地使车顶架转向的不允许的致动。
如可从图21中引出的,盖52包括设置在其底侧的释放按钮54。此外,如可从图20和图25中引出的,盖容纳部18在其底侧包括凹陷部55,该凹陷部用于容纳盖52的释放按钮54。盖容纳部18在其上侧包括底切56并且在其下侧包括唇缘状突出部57,该唇缘状突出部位于凹陷部55的内侧以用于容纳盖52的释放按钮54。在本实施方案中,底切56和突出部57在第一夹紧部分3的横向WR上居中设置。此外,如可从图21、图22和图24中引出的,保护盖52包括在其上侧的钩58和在其下侧的唇缘状突出部59,钩58和突出部59在盖52的横向上居中设置。为了将保护盖52锁定在盖容纳部18中,将盖52上侧上的钩58插入盖容纳部18的底切56中,并且使盖52下侧上的突出部59按压在盖容纳部18下侧上的突出部57上方和后面,以使盖52进入锁定状态,如图26所示。盖容纳部18的底切56与突出部57的组合以及盖52上的钩58与突出部59的组合构成用于将盖52锁定在盖容纳部18中的锁定装置61。
如可从图22至图24和图26中引出的,保护盖52的底侧包括摆臂60,该摆臂在其近侧端部p处被支撑在盖52的内侧,即,在图26所示的盖52的锁定状态下面向第二夹紧部分4的那一侧。除了在其近侧端部p处的所述连接之外,摆臂60自由地悬挂并且在任何其他部分都不连接到保护盖52。在摆臂60的远侧端部d,设置有释放按钮54。在近侧端部p和远侧端部d之间,突出部59位于摆臂60的下侧。摆臂60与盖52其余部分的连接被构造成使得:通过用正常操作力向上按压释放按钮54,摆臂60向上旋转以使突出部59移位而脱离与盖容纳部的突出部57的接合,从而允许保护盖52枢转离开盖容纳部18以便拆卸盖容纳部。为了将盖52安装到盖容纳部18中,在盖52下侧的突出部59在盖容纳部18下侧的突出部57上方滑动(这伴随着摆臂60的向上移动)之前,将钩58插入底切56中,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案中,整个保护盖52(包括摆臂60和释放按钮54)例如通过注塑成型一体形成。
图2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选实施方案的包括车顶架底脚200和横杆250的布置结构300。横杆250可表现出基本上正方形的横截面。在图27中,横杆以透明方式示出。此外,横杆250可包括对应于结合第一实施方案所述的横杆的狭槽、腔和邻接表面。车顶架底脚200被构造成将横杆250锁定到车辆的车顶导轨,如上文结合第一实施方案所述。具体地,车顶架底脚200被构造成将横杆250锁定到齐平导轨类型的车顶导轨。车顶架底脚200包括主体201,以及用于将车顶导轨(未示出)夹持在其间的第一夹紧部分202和第二夹紧部分203,其中该主体形成用于将横杆250支撑在其上的支撑表面5。第一夹紧部分202被设置成相对于主体201静止。第二夹紧部分203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一夹紧部分202移动。具体地,第二夹紧部分203在其上部部分包括狭缝207,第一夹紧部分202的突出部分208延伸穿过该狭缝,狭缝207允许第一夹紧部分202和第二夹紧部分203相对于彼此枢转。另外,根据该另选实施方案的车顶架底脚200包括锚定件204,该锚定件具有用于插入到横杆250的腔中的锚定部分6,如上文结合第一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夹紧部分202设置在第二夹紧部分203后面和锚定件204前面。锚定部分6包括锚定臂,该锚定臂可被形成为类似于结合图1至图26所述的实施方案的锚定臂,用于与横杆250的邻接表面接合以将横杆250锁定到车顶架底脚200的支撑表面5。锚定件204相对于主体201并且因此相对于支撑表面5围绕枢转支撑件205可枢转地设置。
此外,车顶架底脚200包括调节机构206,该调节机构机械地连接到锚定件204的底侧。具体地,调节机构206与锚定件204在枢转支撑件205下方接合,枢转支撑件205位于调节机构206与锚定件204的所述接合与锚定部分6之间。通过致动调节机构206,第二夹紧部分203可朝向第一夹紧部分202移动以将车顶导轨(未示出)夹紧在它们之间。一旦车顶导轨(未示出)通过进一步操作调节机构206与第一夹紧部分202和第二夹紧部分203接触,锚定件204就围绕枢转支撑件205旋转,以使锚定部分6与支撑在支撑表面5上的横杆250的邻接表面接合,如结合前述实施方案所述。此外,车顶架底脚200的锚定件204经由弹簧构件209偏压到旋转位置,在该旋转位置,锚定部分6旋转远离支撑表面5。这允许在锚定部分6与横杆250的腔内的邻接表面不接合的情况下容易地将横杆250安装在车顶架底脚200的支撑表面5上。
调节机构206包括致动元件210,该致动元件在本实施方案中被构造为螺母。螺母210在图30和图31中示出。螺母210被构造为旋转对称元件,包括沿着螺母210的对称轴s从第一端面212延伸到第二端面213的穿通孔211。与第一端面212相邻,螺母表现出用于工具(未示出)的机械接口214。在本实施方案中,该机械接口被构造为六边形孔214,内六角扳手(未示出)可与该六边形孔接合以用于旋转螺母210。与相反的第二端面213相邻,螺母210表现出用于将螺母210拧到螺纹螺栓上的内螺纹215。在内螺纹215与六边形孔214之间,螺母210的穿通孔211没有螺纹,也没有机械接口。具有内螺纹的部分215的长度基本上对应于具有六边形孔的部分214的长度,其中它们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基本上是具有内螺纹的部分215的长度的两倍。此外,它们之间的所述部分的直径大于具有内螺纹的部分215的直径。螺母210还包括肩状部216。在螺母210的纵向上,肩状部216基本上居中设置。在本实施方案中,肩状部216形成为类似垫圈,该垫圈被构造成相对于螺母210的对称轴s旋转对称。肩状部216延伸远离螺母210的外表面217。
此外,调节机构206包括接合元件220。在本实施方案中,接合元件220在锚定件204的底部部分与该锚定件机械连接,如上所述。调节机构206被构造成使得通过平移接合元件220,锚定件204围绕枢转支撑件205旋转。在本实施方案中,接合元件220形成为螺栓,该螺栓穿过第一夹紧部分202中的开口218和第二夹紧部分203中的开口219延伸远离锚定件204。第二夹紧部分203可相对于螺栓220移动,如上所述。螺栓220表现出至少从第一夹紧部分202一直到第二夹紧部分203的外螺纹。
螺母210插入到第二夹紧部分203的开口219中,并且利用其内螺纹215螺纹连接到螺栓220的外螺纹上。螺母210和螺栓220的螺纹接合存在于设置在第一夹紧部分202和第二夹紧部分203之间的接合区(z)中。此外,六边形孔214(即,致动装置)和肩状部216设置在第二夹紧部分203的远离第一夹紧部分202的一侧上。
通过利用与机械接口214接合的工具转动螺母210,螺母210螺纹连接到螺栓220上以使肩状部216朝向第一夹紧部分202移动。肩状部216与第二夹紧部分203的外表面接合,从而使第二夹紧部分203朝向第一夹紧部分202转动以将车顶导轨夹紧在这两个夹紧部分202、203之间。一旦夹紧部分202、203与车顶导轨接合,通过经由致动装置进一步转动螺母210,螺母进一步螺纹连接到螺栓220上以使螺栓220朝向锚定件204移动,从而使锚定件204围绕枢转支撑件205转动以抵抗弹簧元件209的偏压,如上所述。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案可通过以下项目进行描述:
项目1:一种用于将横杆(2)固定到车辆的车顶的车顶架底脚(1),所述横杆(2)包括底壁(7.2)和腔(9),所述底壁具有在所述横杆(2)的纵向(Lc)上延伸的狭槽(10),所述腔用于在所述横杆(2)内部形成邻接表面(11),所述车顶架底脚(1)包括:支撑表面(5),所述支撑表面用于将所述横杆(2)的所述底壁(7.2)支撑在其上;第一夹紧部分(3)和第二夹紧部分(4),所述第一夹紧部分和所述第二夹紧部分用于将所述车顶架底脚(1)夹紧到所述车辆的所述车顶,优选地用于将车顶导轨夹紧在所述第一夹紧部分和所述第二夹紧部分之间,所述第二夹紧部分(4)包括锚定部分(6);所述第二夹紧部分(4)被构造成延伸穿过所述狭槽(10)进入所述腔(9)中以及通过所述锚定部分(6)与所述横杆(2)的所述邻接表面(11)的接合将所述横杆(2)锁定到所述车顶架底脚(1)的所述支撑表面(5);所述第二夹紧部分(4)包括取向面(40);其中,在所述车顶架底脚(1)的允许所述锚定部分(6)插入到所述横杆(2)的所述腔(9)中的操作状态下,所述取向面(40)紧靠所述车顶架底脚(1)的定位表面(16)和/或所述横杆(2),以用于固定所述锚定部分(6)相对于所述支撑表面(5)的角取向,从而简化将所述锚定部分(6)插入到所述腔(9)中。
项目2:根据项目1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其中所述车顶架底脚(1)表现出第一操作状态和第二操作状态,在所述第一操作状态下,所述第二夹紧部分(4)的所述锚定部分(6)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表面(5)旋转,优选地围绕位于所述支撑表面(5)下方的旋转点旋转,在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下,所述取向面(40)紧靠所述定位表面(16)。
项目3:根据项目2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还包括调节机构(43),其中通过操作所述调节机构(43),所述车顶架底脚(1)能够从所述第一操作状态转变为所述第二操作状态。
项目4:根据项目3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其中,通过操作所述调节机构(43),所述第一夹紧部分和所述第二夹紧部分(3,4)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所述第一夹紧部分和所述第二夹紧部分(3,4)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下彼此最大程度地间隔开。
项目5:根据项目1至4中的一项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还包括具有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14,15)的支撑区段(3.2),所述顶部表面(14)形成所述支撑表面(5)并且所述底部表面(15)形成所述定位表面(16),其中所述第二夹紧部分(4)在所述底部表面和所述顶部表面(14,15)之间延伸穿过所述支撑区段(3.2)。
项目6:根据项目5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所述第二夹紧部分(4)包括延伸穿过所述支撑区段(3.2)的锚定件(28)和套管(29),所述套管附接到所述锚定件(28)并设置在所述支撑区段(3.2)的所述底部表面(15)下方,所述套管(29)形成所述取向面(40)。
项目7:根据项目5和6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所述支撑区段(3.2)包括在所述支撑区段(3.2)的纵向(LR)上延伸的狭槽(12),和在所述支撑区段(3.2)的横向(WR)上由所述狭槽(12)的两侧上的所述底部表面(15)形成的两个定位表面(16,16.1),其中所述套管(29)包括用于紧靠所述狭槽(12)的两侧上的所述两个定位表面(16,16.1)的两个取向面(40,41)。
项目8:根据项目7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所述套管(29)包括远离彼此延伸以用于形成所述取向面(40,41)的两个突片(38,39)。
项目9:根据项目6至8中的一项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其中所述套管(29)是通过注塑成型形成的。
项目10:一种布置结构(100),包括:横杆(2),所述横杆包括底壁(7.2)和腔(9),所述底壁具有在所述横杆(2)的纵向(Lc)上延伸的狭槽(10),所述腔用于在所述横杆(2)内部形成邻接表面(11);以及根据项目1至9中的一项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
项目11:一种包括根据项目10所述的布置结构(100)的车顶架(100)。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案可通过以下条款进行描述:
条款1:一种用于将横杆(2)固定到车辆的车顶的车顶架底脚(1),所述车顶架底脚(1)包括:具有致动装置(44)的调节机构(43),其中通过经由所述致动装置(44)操作所述调节机构(43),所述车顶架底脚(1)能够被固定到所述车顶和/或所述横杆(2);和具有释放按钮(54)的保护盖(52),所述保护盖用于覆盖所述调节机构(43)的所述致动装置(44);其中所述保护盖(52)能够移动,优选地被移除,以便通过按压所述释放按钮(54)来暴露所述致动装置(44)。
条款2:根据条款1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其中在所述车顶架底脚(1)的安装状态下,所述释放按钮(54)设置在所述保护盖(52)的底侧,优选地向上按压所述释放按钮(54)以移动所述保护盖(54)。
条款3:根据条款1或2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所述车顶架底脚(1)包括盖容纳部(18)和盖锁定装置(61),所述盖锁定装置在接合时将所述盖(52)锁定在所述盖容纳部(18)中,其中,通过按压所述释放按钮(54),所述盖锁定装置(61)被释放以移动所述盖(52),从而暴露所述致动装置(44)。
条款4:根据条款3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其中所述锁定装置(61)包括所述盖容纳部(18)上的第一突出部(57)和所述保护盖(52)上的用于与所述第一突出部(57)接合的第二突出部(59),其中,通过按压所述释放按钮(54),所述第二突出部(59)移动成不与所述第一突出部(57)接合。
条款5:根据条款4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所述锁定装置(61)包括底切(56)和用于插入到所述底切(56)中的钩(58),所述底切设置在所述盖容纳部(18)处,与所述第一突出部(57)相对,所述钩设置在所述盖(52)处,与所述第二突出部(59)相对。
条款6:根据条款4或5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其中所述保护盖(52)包括具有近侧端部(p)和远侧端部(d)的摆臂(60),所述释放按钮(54)形成在所述摆臂(60)的所述远侧端部(d)处,并且所述第二突出部(59)在所述近侧端部(p)和所述远侧端部(d)之间形成于所述摆臂(60)上。
条款7:根据条款1至6中的一项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其中通过用手指按压所述释放按钮(54)并且随后在仍然按压所述释放按钮(54)的同时垂直于所述按压方向移动所述手指,能够将所述保护盖(52)从所述盖容纳部(18)移除。
条款8:根据条款1至7中的一项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其中所述保护盖(52)优选地完全通过注塑成型形成。
条款9:一种包括根据条款1至8中的一项所述的车顶架底脚(1)的车顶架(100)。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案可通过以下编号进行描述:
编号1:一种用于将横杆(250)固定到车辆的车顶的车顶架底脚(200),所述车顶架底脚(200)包括夹紧部分(203)和调节机构(206);所述调节机构(206)包括具有致动装置(214)的致动元件(210)和接合元件(220),所述致动元件(210)在接合区(z)中与所述接合元件(220)可移动地接合,其中通过经由所述致动装置(214)操作所述调节机构(206),所述车顶架底脚(200)能够经由所述夹紧部分(203)固定到所述车顶和/或所述横杆(250);其中在所述车顶架底脚(200)的至少一个操作条件下,所述致动装置(214)和所述接合区(z)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夹紧部分(203)的相反侧上。
编号2:根据编号1所述的车顶架底脚(200),其中在所述车顶架底脚(200)的所有操作条件下,所述致动装置(214)和所述接合区(z)设置在所述夹紧部分(203)的相反侧上。
编号3:根据编号1或2所述的车顶架底脚(200),所述致动元件(210)是螺母,并且所述接合元件(220)是螺纹螺栓,所述螺母(210)与所述螺栓(220)在所述接合区(z)中螺纹连接。
编号4:根据编号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车顶架底脚(200),所述致动装置(214)表现出用于工具的机械接口,优选地为六边形孔,和/或用于用手转动的抓持部分。
编号5:根据编号3和4所述的车顶架底脚(200),所述螺母(210)表现出穿通孔(211),其中所述机械接口(214)设置在所述穿通孔的一个端部部分并且内螺纹(215)设置在所述穿通孔(211)的另一个端部部分,所述穿通孔(211)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和所述第二端部部分之间不表现出机械接口并且不表现出内螺纹。
编号6:根据编号1至5中的一项所述的车顶架底脚(200),所述夹紧部分(203)表现出开口(219),所述致动元件(210)延伸穿过所述开口,所述致动元件(210)包括用于与所述夹紧部分(203)接合、优选地用于与所述致动装置(214)所在的一侧上的所述夹紧部分(203)接合的肩状部(216),所述肩状部(216)优选地设置成在所述致动元件(210)的长度方向上基本上居中。
编号7:根据编号1至6中的一项所述的车顶架底脚(200),其中所述致动元件(210)优选地通过冷成形一体形成。
编号8:根据编号1至7中的一项所述的车顶架底脚(200),所述车顶架底脚(200)包括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202,203),所述第一夹紧部分和所述第二夹紧部分用于将所述车顶架底脚(200)夹紧到所述车辆的所述车顶,优选地用于将车顶导轨夹紧在所述第一夹紧部分和所述第二夹紧部分之间,所述致动装置(214)设置在所述第二夹紧部分(203)的远离所述第一夹紧部分(202)的一侧上,并且所述接合区(z)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紧部分(202)和所述第二夹紧部分(203)之间。
编号9:一种包括根据编号1至8中的一项所述的车顶架底脚的车顶架(300)。
Claims (9)
1.一种用于将横杆(250)固定到车辆的车顶的车顶架底脚(200),所述车顶架底脚(200)包括夹紧部分(203)和调节机构(206);所述调节机构(206)包括具有致动装置(214)的致动元件(210)和接合元件(220),所述致动元件(210)在接合区(z)中与所述接合元件(220)可移动地接合,其中通过经由所述致动装置(214)操作所述调节机构(206),所述车顶架底脚(200)能够经由所述夹紧部分(203)固定到所述车顶和/或所述横杆(250);其中在所述车顶架底脚(200)的至少一个操作条件下,所述致动装置(214)和所述接合区(z)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夹紧部分(203)的相反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架底脚(200),其中在所述车顶架底脚(200)的所有操作条件下,所述致动装置(214)和所述接合区(z)设置在所述夹紧部分(203)的相反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顶架底脚(200),所述致动元件(210)是螺母,并且所述接合元件(220)是螺纹螺栓,所述螺母(210)与所述螺栓(220)在所述接合区(z)中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车顶架底脚(200),所述致动装置(214)表现出用于工具的机械接口,优选地为六边形孔,和/或用于用手转动的抓持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和4所述的车顶架底脚(200),所述螺母(210)表现出穿通孔(211),其中所述机械接口(214)设置在所述穿通孔的一个端部部分并且内螺纹(215)设置在所述穿通孔(211)的另一个端部部分,所述穿通孔(211)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和所述第二端部部分之间不表现出机械接口并且不表现出内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一项所述的车顶架底脚(200),所述夹紧部分(203)表现出开口(219),所述致动元件(210)延伸穿过所述开口,所述致动元件(210)包括用于与所述夹紧部分(203)接合、优选地用于与所述致动装置(214)所在的一侧上的所述夹紧部分(203)接合的肩状部(216),所述肩状部(216)优选地设置成在所述致动元件(210)的长度方向上基本上居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一项所述的车顶架底脚(200),其中所述致动元件(210)优选地通过冷成形一体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一项所述的车顶架底脚(200),所述车顶架底脚(200)包括第一夹紧部分和第二夹紧部分(202, 203),所述第一夹紧部分和所述第二夹紧部分用于将所述车顶架底脚(200)夹紧到所述车辆的所述车顶,优选地用于将车顶导轨夹紧在所述第一夹紧部分和所述第二夹紧部分之间,所述致动装置(214)设置在所述第二夹紧部分(203)的远离所述第一夹紧部分(202)的一侧上,并且所述接合区(z)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紧部分(202)和所述第二夹紧部分(203)之间。
9.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一项所述的车顶架底脚的车顶架(3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10063.1A CN114684025B (zh) | 2018-07-13 | 2019-06-28 | 车顶架及其布置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8183314.6A EP3594065B1 (en) | 2018-07-13 | 2018-07-13 | Load carrier |
EP18183314.6 | 2018-07-13 | ||
CN202210310063.1A CN114684025B (zh) | 2018-07-13 | 2019-06-28 | 车顶架及其布置结构 |
CN201980047069.0A CN112424026B (zh) | 2018-07-13 | 2019-06-28 | 车顶架及其布置结构 |
PCT/EP2019/067459 WO2020011566A1 (en) | 2018-07-13 | 2019-06-28 | Load carrier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47069.0A Division CN112424026B (zh) | 2018-07-13 | 2019-06-28 | 车顶架及其布置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84025A true CN114684025A (zh) | 2022-07-01 |
CN114684025B CN114684025B (zh) | 2024-06-25 |
Family
ID=629518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47069.0A Active CN112424026B (zh) | 2018-07-13 | 2019-06-28 | 车顶架及其布置结构 |
CN202210310063.1A Active CN114684025B (zh) | 2018-07-13 | 2019-06-28 | 车顶架及其布置结构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47069.0A Active CN112424026B (zh) | 2018-07-13 | 2019-06-28 | 车顶架及其布置结构 |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345284B2 (zh) |
EP (1) | EP3594065B1 (zh) |
JP (1) | JP6935611B2 (zh) |
KR (1) | KR102269264B1 (zh) |
CN (2) | CN112424026B (zh) |
AU (1) | AU2019303248B2 (zh) |
BR (1) | BR112020023944B1 (zh) |
CA (1) | CA3101262C (zh) |
CL (1) | CL2020003186A1 (zh) |
CO (1) | CO2020016150A2 (zh) |
DE (2) | DE112019003561T5 (zh) |
RU (1) | RU2746582C1 (zh) |
WO (1) | WO202001156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885304S1 (en) | 2018-06-15 | 2020-05-26 | Thule Sweden Ab | Rack foot |
EP3594065B1 (en) * | 2018-07-13 | 2020-11-04 | Thule Sweden AB | Load carrier |
KR20220155637A (ko) * | 2021-05-17 | 2022-11-24 | 주식회사 아이캠퍼 | 루프탑 텐트 및 루프탑 텐트 조립 방법 |
DE102021129230A1 (de) | 2021-11-10 | 2023-05-11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Befestigungssystem zur Befestigung mindestens eines Gegenstands an und/oder in einem Fahrzeug sowie ein Fahrzeug |
CN114346050B (zh) * | 2021-11-25 | 2024-04-26 | 安徽铭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制造行李架横杆的铝型材和冲切装置 |
US11518316B1 (en) * | 2022-01-28 | 2022-12-06 | Ningbo Diroan Auto Accessories Co., Ltd. | Cross roof bar |
DE102022202435A1 (de) * | 2022-03-10 | 2023-09-14 | Compartment Engineering Freital GmbH | Lastträgersystem sowie Klemmfuß für ein Lastträgersystem |
US20240336308A1 (en) * | 2023-04-04 | 2024-10-10 | Sterling Petersen | Load bearing vehicle attachment series |
USD1046753S1 (en) * | 2024-05-08 | 2024-10-15 | Zhijun He | Vehicle cross bar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232829A1 (en) * | 1998-03-23 | 1999-09-23 | Michael Moliner | Attachment mechanisms for securing utility racks to vehicles |
WO2009041828A1 (en) * | 2007-09-24 | 2009-04-02 | Hubco Automotive Ltd | Versatile leg for a roof rack |
CN102310813A (zh) * | 2010-06-29 | 2012-01-11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车辆的车顶行李架 |
CN103097200A (zh) * | 2010-04-22 | 2013-05-08 | 北部瑞典公司 | 负载承载器支脚及用于车辆的车辆行李架装置 |
CN108136969A (zh) * | 2015-06-09 | 2018-06-08 | 雅捷马产品公司 | 具有双轴向夹子调节的顶端货物运送系统 |
CN112424026A (zh) * | 2018-07-13 | 2021-02-26 | 拓乐瑞典股份公司 | 负载承载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9303442L (sv) * | 1993-10-20 | 1994-08-15 | Mont Blanc Ind Ab | Fotdel för takmonterade lastbärare för fordon |
EP0741650A1 (en) * | 1994-01-26 | 1996-11-13 | Advanced Accessory Systems, Llc | Split stanchion article carrier |
IT1279544B1 (it) * | 1995-02-17 | 1997-12-16 | Mauro Zona | Barra porta-bagagli per autoveicoli. |
AU2003231688A1 (en) * | 2003-01-31 | 2004-08-19 | Roof Rack Industries Pty Ltd | Rail Bar Roof Rack |
CN2778620Y (zh) * | 2005-03-30 | 2006-05-10 | 邱庆林 | 车顶架防盗结构 |
WO2009158360A1 (en) * | 2008-06-23 | 2009-12-30 | Yakima Products, Inc. | Rack tower for securing crossbars on top of a vehicle |
RU2409486C1 (ru) * | 2009-09-25 | 2011-01-20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Металлопродукция" | Опора багажника, закрепляемого на крыше автомобиля |
RU102921U1 (ru) * | 2010-06-25 | 2011-03-20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ПАРУС и К" | Упор багажника для крыши автомобиля |
PL2492149T3 (pl) * | 2011-02-25 | 2014-01-31 | Thule Sweden Ab | Wspornik dachowy z urządzeniem wskaźnikowym |
FR2975213B1 (fr) * | 2011-05-10 | 2013-05-10 | Trixell Sas | Dispositif d'adressage de lignes d'un circuit de commande pour matrice active de detection |
EP2570304B1 (en) * | 2011-09-16 | 2017-06-14 | Thule Sweden AB | A load carrier foot for a vehicle roof rack |
ITMO20110269A1 (it) | 2011-10-25 | 2013-04-26 | Menabo S R L Flli | Barra porta-carico per tetto di autoveicolo |
CA2882007A1 (en) * | 2012-08-14 | 2014-02-20 | Hubco Automotive Limited | Roof rack leg for a roof rail |
EP2746108B1 (en) * | 2012-12-21 | 2016-04-13 | Thule Sweden AB | A load carrier foot and a roof rack with such a foot |
EP2746600B1 (en) * | 2012-12-21 | 2015-08-12 | Thule Sweden AB | A torque limiting device and a load carrier foot comprising a torque limiting device |
PL3246212T3 (pl) * | 2013-06-24 | 2020-05-18 | Mont Blanc Industri Ab | Stopa podporowa do bagażnika |
DE212014000159U1 (de) * | 2013-07-26 | 2016-02-25 | Thule Sweden Ab | Radhalterung mit mehrpositionseinstellbarem Riemen |
JP6199669B2 (ja) * | 2013-09-17 | 2017-09-20 | 株式会社カーメイト | キャリアバーおよびキャリアバー組付け機構 |
US9694757B2 (en) * | 2014-01-08 | 2017-07-04 | Yakima Innovatio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 Board carrier |
EP2905178B1 (en) * | 2014-02-07 | 2018-03-28 | Thule Sweden AB | A load carrier foot |
EP2905179B1 (en) * | 2014-02-07 | 2017-07-12 | Thule Sweden AB | A load carrier foot |
DE102014207832B4 (de) | 2014-03-14 | 2018-05-17 | Atera Gmbh | Dachträger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EP2923892B1 (en) * | 2014-03-27 | 2018-08-22 | Bosal ACPS Holding 2 B.V. | Roof rack for motor vehicles |
DE102014218227A1 (de) | 2014-09-11 | 2016-03-17 | Atera Gmbh | Dachträger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AU2015252083B2 (en) * | 2015-02-05 | 2019-08-29 | Rhino Rack Australia Pty Limited |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A Roof Rack To A Vehicle |
EP3243702B1 (en) * | 2016-05-12 | 2018-12-26 | Mont Blanc Industri AB | Load carrier foot |
CN205836690U (zh) * | 2016-07-21 | 2016-12-28 | 秋野地(厦门)户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行李架固定组件 |
CN206968562U (zh) * | 2017-07-21 | 2018-02-06 | 宁波晨帆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支架的固定座 |
EP3501904B1 (en) * | 2017-12-19 | 2020-10-14 | Thule Sweden AB | Load carrier foot |
US11305701B2 (en) * | 2018-02-21 | 2022-04-19 | Dus Operating Inc. | Crossbar assembly |
EP4140818B1 (en) * | 2018-07-02 | 2024-02-14 | Thule Sweden AB | Load carrier |
EP3856572B1 (en) * | 2018-11-13 | 2024-07-03 | Rivian IP Holdings, LLC | Extendable crossbar for a vehicle |
US10625684B1 (en) * | 2019-02-14 | 2020-04-21 | George J. Schafer, JR. | Weight distributing cargo rack system for use on vehicles |
-
2018
- 2018-07-13 EP EP18183314.6A patent/EP3594065B1/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6-28 US US17/257,164 patent/US11345284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6-28 CN CN201980047069.0A patent/CN112424026B/zh active Active
- 2019-06-28 CN CN202210310063.1A patent/CN114684025B/zh active Active
- 2019-06-28 AU AU2019303248A patent/AU2019303248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6-28 WO PCT/EP2019/067459 patent/WO202001156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6-28 KR KR1020207035548A patent/KR10226926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06-28 DE DE112019003561.4T patent/DE112019003561T5/de active Pending
- 2019-06-28 JP JP2021500849A patent/JP6935611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6-28 CA CA3101262A patent/CA3101262C/en active Active
- 2019-06-28 BR BR112020023944-5A patent/BR112020023944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06-28 RU RU2020139233A patent/RU2746582C1/ru active
- 2019-06-28 DE DE202019005537.1U patent/DE202019005537U1/de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2-07 CL CL2020003186A patent/CL2020003186A1/es unknown
- 2020-12-23 CO CONC2020/0016150A patent/CO2020016150A2/es unknown
-
2022
- 2022-05-19 US US17/748,671 patent/US1205412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232829A1 (en) * | 1998-03-23 | 1999-09-23 | Michael Moliner | Attachment mechanisms for securing utility racks to vehicles |
WO2009041828A1 (en) * | 2007-09-24 | 2009-04-02 | Hubco Automotive Ltd | Versatile leg for a roof rack |
CN103097200A (zh) * | 2010-04-22 | 2013-05-08 | 北部瑞典公司 | 负载承载器支脚及用于车辆的车辆行李架装置 |
CN102310813A (zh) * | 2010-06-29 | 2012-01-11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车辆的车顶行李架 |
CN108136969A (zh) * | 2015-06-09 | 2018-06-08 | 雅捷马产品公司 | 具有双轴向夹子调节的顶端货物运送系统 |
CN112424026A (zh) * | 2018-07-13 | 2021-02-26 | 拓乐瑞典股份公司 | 负载承载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1524421A (ja) | 2021-09-13 |
CN114684025B (zh) | 2024-06-25 |
US11345284B2 (en) | 2022-05-31 |
CO2020016150A2 (es) | 2021-01-18 |
BR112020023944B1 (pt) | 2021-07-20 |
RU2746582C1 (ru) | 2021-04-19 |
KR20200142108A (ko) | 2020-12-21 |
CN112424026B (zh) | 2022-03-15 |
EP3594065A1 (en) | 2020-01-15 |
AU2019303248B2 (en) | 2022-07-07 |
CN112424026A (zh) | 2021-02-26 |
US20210268968A1 (en) | 2021-09-02 |
EP3594065B1 (en) | 2020-11-04 |
AU2019303248A1 (en) | 2020-12-24 |
CA3101262A1 (en) | 2020-01-16 |
WO2020011566A1 (en) | 2020-01-16 |
CA3101262C (en) | 2021-03-23 |
CL2020003186A1 (es) | 2021-04-16 |
BR112020023944A2 (pt) | 2021-02-09 |
DE112019003561T5 (de) | 2021-04-22 |
KR102269264B1 (ko) | 2021-06-28 |
US12054124B2 (en) | 2024-08-06 |
JP6935611B2 (ja) | 2021-09-15 |
DE202019005537U1 (de) | 2020-12-09 |
US20220274532A1 (en) | 2022-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24026B (zh) | 车顶架及其布置结构 | |
US8028875B2 (en) | Vehicle article carrier having swing in place cross bars | |
US7328823B2 (en) | Rack tower | |
EP1592581B1 (en) | Car top carrier | |
US6959845B2 (en) | Vehicle article carrier having stowable cross bars | |
US20030080168A1 (en) | Vehicle article carrier having stowable cross bars | |
EP1442940A1 (en) | Rail Bar roof rack | |
US20050199666A1 (en) | Vehicle article carrier having stowable cross bars | |
US20040134950A1 (en) | Vehicle article carrier having stowable cross bars | |
US20140144959A1 (en) | Adjustable boat carrier | |
US10099627B2 (en) | Roof mounted bike carrier | |
US10406983B1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CA2465806C (en) | Vehicle hitch rack | |
US20190256002A1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US20190256003A1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EP1472113B1 (en) | Rack tower | |
EP4289676A1 (en) | Wheel holder, extension module and rear load carri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