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80A - 光记录媒体的再生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记录媒体的再生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80A
CN1145680A CN96190067A CN96190067A CN1145680A CN 1145680 A CN1145680 A CN 1145680A CN 96190067 A CN96190067 A CN 96190067A CN 96190067 A CN96190067 A CN 96190067A CN 1145680 A CN1145680 A CN 1145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ecording media
optical recording
detection device
pickup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90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038C (zh
Inventor
小川博司
饭村绅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5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0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3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0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inhibiting, or warning against double recording on the same blank or against othe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alfunc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focusing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5Methods for initialising servos, start-up sequen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 G11B7/0037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focusing only
    • G11B7/09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focusing only by astigmatic metho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servo offset compensation

Abstract

本发明适合于利用光传感器再生记录在光记录媒体上的信息的设备。通过允许自动设定适合于所安装光记录媒体的再生状态,使得多种类型的光记录媒体可以兼容地安装上去。即使记录媒体具有低记录密度,本发明也允许把记录信息可靠地再生出来。

Description

光记录媒体的再生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记录媒体的再生设备,特别是,涉及那种适合于再生以激光束的光点照射媒体而记录在光记录媒体上的光记录信息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上,已把小型盘(CD)机用作这种光记录媒体的再生设备,其中,激光二极管产生波长为780〔nm〕的激光束,以这种激光束、通过数值孔径(NA)为0.45的光学系统照射作为光记录媒体的光盘。
然而,近年来,作为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的光源,已经开发了波长小于780〔nm〕(例如,红色半导体激光器=680〔nm〕,以及绿色和蓝色半导体激光器)的新型激光束源。这些新型激光束源用于实现能够再生具有记录密度高于小型盘的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再生设备。这些能够再生具有记录密度高于小型盘的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合乎理想地具有也能够再生传统小型盘(CD)的兼容再生功能。
通过选定波长较长的激光束所能形成的光点直径,以使该直径稍大于图1(A)中以标号L1示出的、作为记录信息在小型磁盘上所形成坑P1的宽度W1。这容许当从光盘上的岛进入坑P1而扫描坑时,在运动期间内,光点L1恒定地处于跨于宽度W1上的状态。
这样,基于因图1(A)中光点L1从小型盘上反射的光,从光传感器可以得到相加信息(下文,称为“射频信号”)。当光点L1通过坑P1的端部时,射频信号从第一信号电平LV11降低到第二信号电平LV12,此后,一直到光点L1以其本身处于跨在坑P1上的状态已通过了坑P1时、保持为信号电平LV12,如图1(B)所示。因为光点L1扫描岛和坑P1,所以,形成了信号电平响应于岛的长度和坑P1长度而改变的相加信号。
这样,在扫描期间内,由于从坑P1反射的光与从位于坑P1周围的反射表面(即,岛)反射的光之间的干涉,使射频信号的信号电平RF1减小。当波长较短的光点L2扫描在记录密度高于小型盘的光点上形成的坑P2时,也出现这种情况。
每当由波长较短的激光束形成的光点L2进入坑P2时,可以得到信号电平响应于记录信息而从LV21改变到LV22的射频信号RF2,如图2(B)所示。
波长较短的激光束形成的光点L2可会聚到小于波长较长激光束形成光点L1的直径范围内,所以,坑P2的宽度W2可小于坑P1的宽度W1。结果是,利用由波长较短激光束形成的光点L2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处于高记录密度,而利用由波长较长激光束形成的光点L1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应付低记录密度。
如果利用高记录密度光记录媒体的再生设备直接再生设计为利用低记录密度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再生的小型盘(CD),则光点L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坑P1的宽度W1,如图3(A)所示。这时,当光点L2进入和离开坑P1时,从岛反射的光与从坑P1反射的光互相干涉;而当光点L2正在扫描坑P1时,不出现干涉,因为光点全部被包括在坑P1内。仅在坑P1的两端,射频信号RF3的信号电平才从LV31改变到LV32,如图3(B)所示。
虽然图1(B)和2(B)所示信号可以利用积分检测来进行检测,但是,图3(B)所示信号不能利用这样的检测方式,而是需要采用微分检测。然而,微分检测的误码率高于积分检测。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各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利用由波长比较短的激光束所形成的光点执行再生操作、并能兼容地再生低记录密度光记录媒体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来对基于被记录信息沿着轨迹形成多个坑而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上的信息进行再生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这种设备包括:用来发射激光束的激光束发射装置;用来控制激光束在光记录媒体上聚焦的聚焦控制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用来控制该聚焦控制装置,以便当与具有安排得比较稠密的坑的高记录密度的媒体相比较、该媒体具有安排得比较稀疏的坑的低记录密度时,增大发射到光记录媒体上激光束的光点直径。
这样,当安装到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中的光记录媒体具有低记录密度时,本发明通过利用控制装置来控制聚焦控制装置以便增大激光束的光点直径,允许所安装的低记录密度记录媒体的轨迹中所记录的信息与在高记录密度记录媒体中一样可靠地再生出来。
根据本发明,为了提供使激光束的光点直径增大的控制,控制装置根据光记录媒体具有高记录密度还是低记录密度来而提供不同的聚焦偏置值。
此外,本发明包括用来接收从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用来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伺服误差信号的伺服误差信号发生装置;用来检出伺服误差信号极性的极性检出装置;用来基于极性检出装置的输出信号选择伺服误差信号极性的极性选择装置,由此,可靠地允许即使当来自光记录媒体的伺服误差信号的极性与来自标准光记录媒体的不同时,光记录媒体也能够进入伺服操作状态。
此外,本发明包括用来接收从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用来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为记录信息产生读(RF)信号的读(RF)信号发生装置;用来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切向推挽信号的切向推挽信号发生装置;用来检出该光接收装置输出信号差错状态的差错检出装置;以及用来有选择地输出读(RF)或切向推挽信号的选择装置;其中,控制装置基于差错检出装置的输出信号来控制选择装置。当不能得到信号电平足够大的读(RF)信号(或积分检测信号)来防止记录信息被完全再生时,这种构成允许选择装置选择切向推挽信号(或微分检测信号),以便切换到这样的状态,即能够可靠地再生记录信息。
进而,本发明包括用来接收从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用来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为记录信息产生输入读(RF)信号的输入读(RF)信号发生装置;用来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跟踪误差发生装置;用来提供控制以便保持输入读(RF)信号的恒定信号电平、并且用来输出一个输出读(RF)信号的自动电平控制装置;用来基于输入读(RF)信号的信号电平、把跟踪误差信号的信号电平归一化的归一化装置,由此,允许即使当所安装的光记录媒体有极高或极低的反射系统时,该媒体也能够执行稳定的跟踪操作。
这样,本发明采用的光拾波器形成波长较短的光点,以便再生具有高记录密度记录信息的光记录媒体,并且,当不是安装当前高记录密度的光记录媒体、而是安装了低记录密度的光记录媒体时,能够自动地设定最佳的再生状态,由此,允许实现能够兼容地再生各种光记录媒体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A)和1(B)分别为描述由波长较长激光束所形成的光点再生具有信息稀疏地记录在其上的坑时的原理图和信号波形图;
图2(A)和2(B)分别为示出利用由波长较短激光束所形成的光点以便再生具有信息稠密地记录在其上的坑的方法的原理图和波形图;
图3(A)和3(B)分别为描述当由波长较短激光束所形成的光点再生具有信息稀疏地记录在其上的坑时所出现问题的原理图和信号波形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整体配置的方框图;
图5为示出图4中矩阵电路13详细构成的连接图;
图6为示出图4中不对称调制度检出电路58详细构成的连线图;
图7为示出对记录信息11T~3T的再生信号的信号波形图;
图8(A)~8(C)为描述来自图6中不对称调制度检出电路58每一个部件信号的原理图和信号波形图;
图9为示出标准过程的流程图;
图10为示出用来输入图9中缺省聚焦偏置值的子程序RT1的流程图;
图11为示出用来确定图9中跟踪极性的子程序RT2的流程图;
图12为示出用于图9中第一聚焦偏置值调节的子程序RT3的流程图;
图13为示出在前置槽(ATIP)中绝对时间与图12中预置聚焦偏置值处理之间关系的表;
图14为示出用于图9中第二聚焦偏置值调节的子程序RT4的流程图;
图15为示出用于图9中第二聚焦偏置值调节的子程序RT4的流程图;
图16为示出用于图9中第二聚焦偏置值调节的子程序RT4的流程图;
图17为示出包括在图9中用来选择射频信号的子程序RT5内的、用于第一选择方法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18(A)~18(D)为描述积分和微分检测方法的原理图和信号波形图;
图19为示出包括在图9中用来选择射频信号的子程序RT5内的、用于第三选择方法的子程序RT52的流程图;
图20为示出包括在图9中用来选择射频信号的子程序RT5内的、用于第三选择方法的子程序RT53的流程图;
图21为示出包括在图9中用来选择射频信号的子程序RT5内的、用于第四选择方法的子程序RT54的流程图;
图22为示出再生过程的流程图。
标号的说明
1—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       3—主轴马达
4—光盘                     5—光传感器
6—激光二极管               8—分光镜
9—物镜                     10—双凸透镜
11—四分之一分割检测器       12A~12D—放大电路
13矩阵电路                  13A—聚焦误差信号形成电路
13B—跟踪误差信号形成电路    13C—射频信号形成电路
13D—切向推挽信号形成电路    13E—推挽信号形成电路
21—相加电路                22、29、32、50—相位补偿电路
23、30、33、51—驱动电路    14—总线
15—CPU                     16—预置ROM
17—RAM                     24—聚焦激励器
27—切换电路                28—除法器
31—跟踪激励器              34—穿过(thread)激励器
35—倒相电路                40—切换电路
41—主轴伺服                38—AGC电路
39、46—射频信号解调电路     45—切向推挽信号处理电路
51—跟踪误差信号幅度检测电路 55—射频信号幅度检测电路
58—不对称调制度检出电路
60—前置槽解调电路中的绝对时间数据
70—操作输入键
用来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参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1)整体构成
图4一般地示出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1,其中,光传感器5发射的激光束在作为由主轴马达3旋转的光记录媒体的光盘4上形成光点。激光束具有对再生高记录密盘为最佳的、比较短的波长。
正如上面图2所描述的那样,光传感器5使来自用来产生读高记录密度光盘的、波长较短光束的激光二极管6的激光束顺序通过准直透镜7、分光镜8、和物镜9,由此,形成照射光盘4的照射光LA1。光传感器5还使返回光LA2顺序通过物镜9、分光镜8、双凸透镜10,然后,使光通过栅(未示出);进入一个具有检测元件A、B、C、D的四分之一分割检测器11A;以及两个分别具有检测元件E、F,和G、H的分割检测器11B和11C,对光进行分割;然后,使之进入光盘。
检测元件A、B、C、D和E、F、G、H把检测信号SA、SB、SC、SD以及SE、SF和SG、SH分别通过放大器12A、12B、12C、12D以及12E、12F和12G、12H而加到矩阵电路13上,这些检测信号相应于使返回光LA2所产生的光强分别通过四分配检测器11A、二分配检测器11B和11C以后的分配值。
如图5所示,矩阵电路13具有用来基于像散性形成聚焦误差信号FE(=(SA+SC)-(SB+SD))的聚焦误差信号形成电路13A。
矩阵电路13还具有用来基于微分推挽方法、分别利用来自四分配检测器11A中检测元件A、D和B、C的检测信号SA、SD和SB、SC以形成跟踪误差信号TE(=((SA+SD)-(SB+SC))-X((SE+SG)-(SF+SH)))的跟踪误差信号形成电路13B。
跟踪误差信号可以基于推挽方法、作为TE(=(SA+SD)-(SB+SC))而形成。
矩阵电路13还具有用来基于积分检测方法、利用来自全部检测元件A、B、C、D的检测信号以形成射频信号RF(=SA+SB+SC+SD)的相加信号(射频信号)形成电路13C。
矩阵电路13还具有用来基于微分检测方法、通过垂直于光点扫描方向的方向把光点分成两半的方式、利用来自两个检测元件A、B的检测信号和来自另两个检测元件C、D的检测信号以形成切向推挽信号TPP(=(SA+SB)-(SC+SD))的切向推挽信号形成电路13D。
矩阵电路13还具有当要再生具有前置槽的可记录的光盘(例如CD-R、CD-MD或CD-E)时使用的、基于推挽方法的、通过以沿着光点扫描方向的延长线为分界线把光点分成两半的方式、作为来自两个检测元件A、D的检测信号和来自另两个检测元件B、C的检测信号之间的差而形成推挽信号PP(=(SA+SD)-(SB+SC))的推挽信号形成电路13E。
在此情况下,为了允许跟踪,在可记录光盘的尚未记录数据的区域内预先提供前置槽。即,为了再生可记录的光盘,利用推挽信号PP。
把在矩阵电路13中、在来自检测元件A、B、C、D的检测信号SA、SB、SC、SD的基础上这样形成的信号,通过总线14用于进行算术处理,在这样的处理中,中央处理器(CPU)15把RAM17用作工作存储器以执行预置ROM16中存储的程序。基于算术运算的结果,接着控制光传感器5,以便在对安装在主轴马达3上的光盘4为最佳再生状态下执行读操作。
把从矩阵电路13中聚焦误差信号形成电路13A(图5)得到的聚焦误差信号FE,通过相加电路21和相位补偿电路22传送到驱动电路23上。这容许把驱动输出提供到对光传感器5的聚焦激励器24上,使聚焦误差信号具有负的聚焦偏置值,形成了聚焦伺服环的结构。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这一聚焦伺服环中,把聚焦偏置值FB从CPU15通过总线14和数模变换电路25提供到相加电路21上。这允许把光传感器5定位于相应于聚焦偏置值FB的焦点位置上。
把从矩阵电路13中跟踪误差信号形成电路13B(图5)得到的跟踪误差信号TE,通过切换电路27的切换输入端A、除法器28和相位补偿电路29提供到驱动电路30上。这容许把驱动输出加到对光传感器5的跟踪激励器31上,形成了跟踪伺服环的结构。
此外,把驱动输出从驱动电路30通过相位补偿电路32提供到驱动电路33上。这容许把驱动输出提供到对光传感器5的穿过激励器34上,形成了穿过伺服环的结构。
在这一实施例中,当从CPU15通过总线14提供切换控制信号S1时,切换电路27把跟踪误差信号TE(其极性已被倒相电路35翻转)通过切换输入端B传送到除法器28上。这样,把跟踪误差信号TE的极性翻转了。
除法器28接受来自矩阵电路13中射频信号形成电路13c(图5)的射频信号RF。这容许按照射频信号RF信号电平的大小来把跟踪误差信号TE的信号电平归一化。因此,即使所安装的光盘4具有不同的反射系数,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也不受这种差别的影响。
把相位控制信号S2从CPU15通过总线14提供到相位补偿电路29上。这容许当轨迹跳跃(track jump)时把用于轨迹跳跃的驱动输出从驱动电路30提供到跟踪激励器31上。
当轨迹跳跃时,把穿过驱动信号S5从CPU15通过总线14传送到相位补偿电路32上。然后,相位补偿电路32通过驱动电路33驱动穿过激励器34以使光传感器5执行穿过操作。
利用AGC电路38控制从矩阵电路13中射频信号形成电路13c得到的射频信号,使之达到预定的增益,然后,将其提供到射频信号解调电路39上。射频信号解调电路39作为积分检测的结果而从射频信号RF解调再生数据DATA1,并且,通过切换电路40的切换输入端A、作为来自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1的再生数据DATA向外部发送再生数据DATA1。
如果当解调再生数据DATA1时、射频信号解调电路39不能基于对每一帧提供的纠错码(ECC)来纠正差错,解调电路39则通过总线14向CPU15送出差错标志信号EF1。这允许CPU15确定:基于积分检测方法能否从当前安装的光盘4上由射频信号正确地解调出再生数据DATA1。
在这一实施例中,射频信号解调电路39包括射频基准时钟发生电路,并且把当前射频基准时钟信号与对已解调射频信号的时钟信号之间的差信号S3提供到主轴伺服电路41上以驱动和控制主轴马达3,以便把该差信号减小到零,形成了主轴伺服环的结构。
把从矩阵电路13中切向推挽信号形成电路13D(图7)得到的切向推挽信号TPP、通过切向推挽信号处理电路45传送到射频信号解调电路46上。这样,射频信号解调电路46作为微分检波的结果而解调再生数据DATA2,并且,通过切换电路40的切换输入端B作为来自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1的再生数据DATA向外部发送数据DATA2。
如果当解调再生数据DATA2时、射频信号解调电路46不能基于对每一帧提供的ECC信息来纠正差错,解调电路46则通过总线14向CPU15送出差错标志信号EF2。这允许CPU15确定:基于微分检测方法能否从当前安装的光盘4上由射频信号正确地解调出再生数据DATA2。
当基于差错标志信号EF1确定当解调利用积分检测方法得到的再生数据DATA1时的差错较大时,CPU15则通过总线14把切换控制信号S4提供到切换电路40上,使电路40执行切换操作。这容许把利用微分检测方法得到的再生数据DATA2作为来自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1的再生数据DATA而通过扫描电路40送出。
这样,如果从积分检测的结果不能把数据正确地再生出来,就可以用代替积分检测的微分检测的结果作为再生数据代替地送出。
在这一实施例中,可以把跟踪误差信号TE通过跟踪误差幅度检测电路51、模数变换电路52、和总线14而装入CPU15。CPU15通过识别光传感器5的跟踪误差状态而提供与光盘4兼容的控制。
此外,利用射频幅度检测电路55对射频信号RF的幅度进行检测,将其通过模数变换电路56和总线14提供到CPU15上。这允许CPU15确定射频信号的幅度。
还把射频信号RF提供到不对称调制度检出电路58上。当从光盘4读出作为记录信息的数据11T~3T时,不对称调制度检出电路58就把不对称检出信号ASY通过总线14提供到CPU15上,表明射频信号中岛和坑的长度不对称;并且,通过总线14向CPU15分别送出对最长数据11T和最短数据3T的调制度检出信号M(11T和3T)。
如图6所示,在不对称调制度检出电路58中,微分电路58A把射频信号RF微分;然后,利用比较电路58B把微分电路58A的输出与地电位相比较,以便得到矩形波信号S11(图8(B)),当数据长度3T~11T的射频信号到达峰值电平或谷值电平时(图7),信号S11的电平分别上升或下降。边缘检出电路58C进而得到相应于矩形波信号S11上升和下降边缘的上升和下降边缘检出脉冲S12A和S12B,将其提供到取样脉冲形成电路58D上。
然后,取样脉冲形成电路58D产生相应于上升脉冲S12A和下降脉冲S12B的取样脉冲S13A和S13B。这容许取样保持电路58E和58F当光点通过坑PX的前端和后端时(如图8(A)所示),利用上升时的取样脉冲(图8(C))来取样和保持射频信号的信号电平。在峰谷保持电路58G中,取样保持值被积累起来。
这样,峰谷保持电路58G具有对在其中积累起来的最短数据3T到最长数据的峰值和谷值。调制度不对称性运算电路58H基于最长坑的峰值和谷值(例如,11TTOP和11TBTM)和最短坑的峰值和谷值(例如,3TTOP和3TBTM),对下列(1)式~(3)式执行算术运算。 M ( 11 T ) = I 11 TOP - I 11 BTM I 11 TOP - - - ( 1 ) M ( 3 T ) = I 3 TOP - I 3 BTM I 11 TOP - - - ( 2 ) ASY = ( I 3 TOP + I 3 BTM ) - ( I 11 TOP + I 11 BTM ) 2 ( I 11 TOP - I 11 BTM ) - - - ( 3 )
调制度不对称性运算电路58H这样确定最长坑和最短坑的调制度(11T和3T)、以及不对称性,然后,将其作为不对称调制度检出电路58的输出而送出。这样CPU15可以基于射频信号证实再生出来的、记录在当前所安装光盘4上信息的调制度和不对称性。
而且,把来自矩阵电路13中推挽信号形成电路13E(图5)的推挽信号PP传送到前置槽中绝对时间(ATIP)数据解调电路60上。把利用前置槽中绝对时间(ATIP)数据解调电路60解调的前置槽中绝对时间数据ATIP,通过总线14提供到CPU15上。
这样,当把具有根据标准的前置槽的可记录光盘(称为“CD-R”)作为光盘4安装上时,CPU15可以证实根据规定的循环(例如,10场一个循环)插入到前置槽内的前置槽中绝对时间数据ATIP。
在上述配置中,当把高或低记录密度的光盘作为光盘4装入时,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1的中央处理器(CPU)15通过执行图9中的校准过程RT0来设定对设备1的再生状态。
在进入校准过程RT0以后,CPU15首先执行子程序RT1,以便为作为所安装光盘4的高记录密度光盘来设定作为聚焦偏置缺省值的最佳聚焦偏置值。
然后,如果数据能够正确地再生出来,CPU15则进行到步骤SP0,以便结束校准过程。否则,CPU15则确定:已把低记录密度的光盘作为光盘4装入了,并且进行到下一个子程序RT2。
在子程序RT2中,CPU15对所安装的光盘4确定跟踪误差信号的最佳极性,并且在后继的子程序RT3中,作为第一聚焦偏置值调节处理而把聚焦偏置值设定为所安装的那种光盘规定的预置聚焦偏置值。
然后,根据需要,CPU15则进行到子程序RT4,以便执行第二聚焦偏置值调节处理,由此,根据记录在所安装光盘4上信息的记录状态来调节聚焦偏置值。
在完成了聚焦偏置值的调节以后,在子程序RT5中,CPU15根据射频信号的记录状态确定:为了解调从所安装光盘4得到的射频信号是采用积分检测处理还是采用微分检测处理,然后,在步骤SP0中,结束校准过程。
因此,为了对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1设定再生状态以使得这种设备能够兼容地再生各种光盘,CPU15可以取决于对所安装光盘4的标准和记录信息的记录状态而设定最佳再生状态。
(2)校准处理
在这一实施例中,CPU15在构成校准过程RT0的子程序RT1~RT5中执行下列处理。
(2-1)输入缺省聚焦偏置值(RT1)
在进入图9中用来输入缺省聚焦偏置值的子程序RT1以后,如图10所示,在步骤SP1中,CPU15首先设定最适合于再生高记录密度光盘的、高记录密度的聚焦偏压置DFH作为聚焦偏置值FB。
把缺省的高记录密度聚焦偏置值DFH作为程序中设定的起始值而存储到预置ROM16中。CPU15把缺省的高记录密度聚焦偏置值DFH作为聚焦偏置值,从总线14通过数模变换电路25提供到相加电路21上,构成了聚焦伺服环。
接着,CPU15进行到步骤SP2,接通聚焦伺服环、跟踪伺服环、主轴伺服环,然后,聚焦激励器24把光传感器5控制到相应于缺省高记录密度聚焦偏置值DFH的焦点位置上。
在这些状态下,CPU15进行到步骤SP3,把从矩阵电路13中射频信号形成电路13C得到的射频信号RF通过AGC电路38提供到射频信号解调电路39上。这样,为了基于再生数据DATA1中所包括的纠错码ECC以帧为基础地检出再生数据DATA1中的差错状态,射频信号解调电路39把再生数据DATA1中的一帧N1解调,并且,把差错标志信号EF1通过总线14而提供到CPU15上。这使CPU15在差错标志产生时计数其次数。
接着,CPU15进行到步骤SP4,确定差错标志的个数是否大于规定的门限值Th。
门限值Th是用来确定当前所安装的光盘4不具有高记录密度(即,光盘4不要求利用由较短波长激光束所形成的光点进行扫描)的值。如果在步骤SP4中得到否定的结果,这意味着,当前所安装的光盘4具有高记录密度。这时,CPU15从步骤SP5返回到主程序的步骤S0(图9)以结束校准过程RT0。
然而,如果在步骤SP4中得到肯定的结果,这意味着,基于从矩阵电路13得到的射频信号RF的已调数据所引起差错标志的个数已经大于对于高记录密度的光盘、作为差错标志信号EF1要传送的预计个数了。这样,CPU15确定:当前所安装的光盘4具有低记录密度,然后,从步骤SP6返回到主程序的子程序RT2上(图9)。
这样,用来输入缺省聚焦偏置值的子程序RT1通过这样的方式执行校准,即利用初始化的聚焦偏置值从光盘4读出射频信号RF,以便对再生宽度为W2的坑P2形成高记录密度光盘所需要的最佳光点L2(图2)。这样,在步骤SP4中,CPU15确定:光盘4具有高记录密度还是低记录密度,在为高记录密度盘的情况下,设定对再生该光盘的最佳聚焦偏置值。
否则,CPU15接着则执行主程序的子程序RT2~RT5(图9)。
(2-2)确定跟踪极性(RT2)
当从主程序(图9)中用来输入缺省聚焦偏置值的子程序RT1以便进入用来确定跟踪极性的子程序RT2时,在图11的步骤SP11中CPU15接通聚焦伺服环、跟踪伺服环、主轴伺服环。然后,在步骤SP12中,CPU15把聚焦偏置值FB设定为对低记录密度光盘的缺省偏置值DFL。
接着,CPU15进行到步骤SP13,通过总线14把切换控制信号S1提供到跟踪伺服环中的切换电路27上,使电路27切换到切换输入端A上。这通过这样的方式提供控制,即把从矩阵电路13中跟踪误差信号形成电路13B送出的跟踪误差信号TE直接送到除法器28上。
在这些状态下,当把低记录密度光盘作为光盘4安装上去时,在后继的步骤SP14中为了基于加到每一帧上的纠错码ECC来对N2帧计数对各帧再生数据DATA1所检出差错标志的个数,CPU15利用射频信号解调电路39把来自矩阵电路13中射频信号形成电路13C的射频信号RF解调,并且,在下一个步骤SP15中确定差错标志M0的计数值。
然而,当把具有前置槽的光盘(CD-R)作为光盘4安装上去时,在步骤SP14中,为了基于加到每一帧上的纠错码ECC而对N2帧计数对各帧再生数据DATA1检出的差错标志的个数,CPU15利用前置槽中绝对时间(ATIP)数据解调电路60把来自矩阵电路13中推挽信号形成电路13E的推挽信号PP解调,并且,在下一个步骤SP15中确定差错标志M0的计数值。
接着,在步骤SP16中,CPU15把切换控制信号S1传送到切换电路27上,把电路27切换到切换输入端B上。因而,把跟踪误差信号TE(其极性已被倒相电路35翻转)通过切换输入端B传到除法器28上。这容许翻转跟踪误差信号TE的极性。
在这些状态下,正如步骤SP14中那样,在步骤SP17中,CPU15基于射频信号中的纠错码ECC或者基于在前置槽中绝对时间(ATIP)数据内的纠错码CRC,对N2帧计数对每一帧检出的差错标志的个数,并且,在步骤SP18中,基于该计数结果而确定差错标志的计数值。
接着,CPU15进行到步骤SP19,确定计数值M0是否小于计数值M1,如果结果是肯定的,在步骤SP20中,就把切换电路27设置到切换输入端A上,然后,从步骤SP21返回到主程序的子程序RT3上(图9)。
然而,如果在步骤SP19中结果是否定的,CPU15就把切换电路27设置到切换输入端B上,然后,从步骤SP21返回到主程序的子程序RT3上(图9)。
当已经提供了对低记录密度光盘的最佳缺省聚焦偏置值时,为了把必须反馈到跟踪伺服环上跟踪误差信号的极性设定为可以去减少再生数据DATA1中的差错标志个数的极性,CPU15以上述方式执行用来确定跟踪极性的子程序RT2。这允许设定跟踪误差信号的极性,以便把适合于当前所安装低记录密度光盘4的跟踪误差信号反馈到跟踪伺服环上。
对于一次性写入型的光盘(例如,CD-R)(这种光盘允许再生作为光盘上坑内的数据,再生时,只能是利用激光束照射到颜料上,以改变颜料的状态),利用激光束的波长与槽的深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跟踪误差信号的极性。这样,如果使用用于高记录密度记录媒体的激光、即波长短的激光,虽然跟踪误差的极性可能要翻转,但是,上述处理提供了适当的跟踪误差的极性。
(2-3)第一聚焦偏置值调节(RT3)
当进入主程序的用于第一聚焦偏置值调节的子程序RT3(图9)时,如图12所示,在步骤SP31中,CPU15接通聚焦伺服环、跟踪伺服环、主轴伺服环。在步骤SP32中,为了使光传感器5寻找当前所安装光盘4存储区的引入区,CPU15把穿过驱动信号S5通过总线14提供到用于补偿穿过激励器34的相位补偿电路32上。接着,在步骤SP33中,CPU15读从引入区目录表(TOC)区再生的前置槽中绝对时间(ATIP)信息。然后,在步骤SP34中,确定是否有匹配的时间信息ATIP。
步骤SP34中肯定的结果意味着,当前所安装的光盘4为可记录光盘(例如,CD-R),在这种光盘中,包括记录信息的光坑在前置槽内形成。然后,CPU15进行到步骤SP35,作为聚焦偏置值,设定相应于前置槽中绝对时间信息ATIP的预置值(即,重写记录到聚焦伺服环中驱动电路23内的预置值DFL(图11中,步骤SP12))。
这样,在步骤SP36中,CPU15结束用于第一聚焦偏置值调节的子程序,返回到主程序的子程序RT5上(图9)。
具有前置槽中绝对时间信息ATIP的这些光盘(CD-R)在ATIP中包括盘内的绝对时间信息以及指出光盘生产厂家的厂家信息。
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1的预置ROM16包括对聚焦偏置值的预置信息,如图13所示。具体地讲,把表示光盘生产厂家的ATIP信息如相应于每一张光盘生产厂家的预置聚焦偏置值存储到表中。这样,当表包括匹配于在步骤SP33中得到的ATIP信息的ATIP信息时,相应于该ATIP信息的聚焦偏置值通过从表中将其读出就可以设定。
为了设定对当前所安装光盘的最佳聚焦偏置值,可以把相应于当前所安装光盘4器件生产厂家已经写入预置ROM16中的预置聚焦偏置值作为该聚焦偏置值。
如果步骤SP34中结果为否定的,则当前所安装的光盘没有前置槽并且只能用于再生,或者该光盘为一次性写入型但在预置ROM16中没有有关光盘生产厂家预置的信息。然后,CPU15从步骤SP37返回到主程序的子程序RT4上(图9)。
当当前安装的光盘4为具有前置槽的可记录光盘(CD-R)时,图12中的第一聚焦偏置调节允许利用光盘(CD-R)上所记录的预置聚焦偏置值把光传感器5设置到最佳聚焦偏置的位置上。
(2-4)第二聚焦偏置值调节(RT4)
当用于第一聚焦偏置值调节的子程序RT3里步骤SP34中的结果为否定的、且CPU15因而从步骤37返回到子程序RT4时,CPU15进入图14~16中第二聚焦偏置值调节。在步骤SP40中,CPU15作为聚焦偏置值,首先设定表示当当前所安装的光盘4具有低记录密度时为最佳聚焦偏置值的缺省聚焦偏置值FBD。
CPU15还把表示在处理程序RT4中环操作次数的环计数值X设定为零。程序进行到下一个步骤SP41,接通聚焦伺服环、跟踪伺服环、主轴伺服环。
在后继的步骤SP42中,CPU15利用射频信号幅度检测电路55来检出从矩阵电路13中射频信号形成电路13C得到的射频信号RF的幅度,并且,把检测的结果作为射频信号的幅度值RFN而通过模数变换电路56和总线14存储到RAM17中。在后继的步骤SP43中,CPU15确定所存储的射频信号幅度值RFN是否超过门限值A1。
在这一步骤中肯定的结果意味着,当前设定的聚焦偏置值FB(=FBD)适合于从当前所安装的低密度光盘4读出所记录的信息。然后,CPU15进行到步骤SP44,把当前设定的聚焦偏置值FB作为:当环的操作次数为X时是有效的聚焦偏置值FBRF(X)而存储到RAM17中。
然后,CPU15进行到步骤SP45上,确定在步骤SP42中存储的射频信号幅度值RFN是否大于在RAM17中存储的最大射频信号幅度值RFN;如果是这样的话,则进到步骤SP46上,把大于最大射频信号幅度值RFM的射频信号幅度值作为新的最大射频信号幅度值RFM存储到RAM17中。接着,在步骤SP47中,CPU15把步骤SP44中的有效聚焦偏置值FBRF(X)作为最大射频聚焦偏置值存储到RAM17中。
在步骤SP45的确定过程中,假定,最大射频信号幅度的起始值为零。
CPU15以这一方式在RAM17中保留有:当环的操作次数为X、且当跟踪伺服环被接通时形成最大射频信号幅度的最大射频聚焦偏置值FBRFMAX。
在下一个步骤SP48中,CPU15把跟踪伺服切断、把聚焦伺服接通。然后,在步骤SP49中,把从矩阵电路13中跟踪误差信号形成电路13B得到的跟踪误差信号TE的幅度作为检出的跟踪误差信号值TEN存储起来。然后,在步骤SP50中,确定:检出的跟踪误差信号值TEN是否大于门限值A2。
在这一步骤中,肯定的结果意味着,当前的聚焦偏置值是有效的。然后,CPU15进行到步骤SP51,把当前的聚焦偏置值FB作为有效的聚焦偏置值FBTE(X)存储到RAM17中,并且,在步骤SP52中,确定:检出的跟踪误差信号值TEN是否大于最大的跟踪误差信号幅度值TEM。
在这一步骤中,肯定的结果意味着,当前检出的跟踪误差信号TE的幅度值为最大值。然后,在步骤SP53中,CPU15把当前检出的跟踪误差信号TE的幅度值作为最大的跟踪误差信号幅度值TEM存储到RAM17中;并且,在步骤SP51中,把有效的聚焦偏置值FBTE(X)作为最大的跟踪误差聚焦偏置值FBTEMAX存储到RAM17中。
在步骤SP52的确定过程中,起始时,把最大的跟踪误差信号幅度值TEM设定为零。
这样,每当把跟踪伺服环切断时,CPU15把最大的跟踪误差信号值装入RAM17中。
接着,CPU15进到步骤SP55上,证实环的操作次数X小于环的最大操作次数Xm;并且,在步骤SP56中,把该次数增加1。然后,在步骤SP57中,通过把常数C加到其上而设定一个新的聚焦偏置值FB,然后,返回到上述步骤SP41上。然后,对环的操作次数X+1重复同一的环操作处理。
当在步骤SP57中,把环的操作次数X顺序增大常数C一直到达到其最大值Xm时,在步骤SP44和SP45中,CPU15分别把当跟踪接通和跟踪切断时为有效的聚焦偏置值FBRF(X)和FBTE(X)存储到RAM17中;在步骤SP46和SP53中,还分别把当跟踪接通和跟踪切断时得到的最大的射频信号幅度值RFM和最大的跟踪误差信号幅度值TEM存储到RAM17中。
即,通过重复从步骤SP40到SP57的环操作处理,把从相应环操作中得到的一组有效的聚焦偏置值FBRF(X)和FBTE(X)存储到RAM17中;并且,在这一组有效的聚焦偏置值中,把射频信号RF和跟踪误差信号TE具有最大值时得到的射频和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值,分别作为最大的射频信号幅度值RFM和最大的跟踪误差信号幅度值TEM而保留在RAM17中。
在上述环操作中,在步骤SP43~SP50中否定的结果意味着,分别在步骤SP42和SP49中检出的射频信号值RFN和跟踪误差信号值TEN是无效的。这时,CPU15跳过步骤SP44~SP47和SP51~SP54中的处理,并分别从步骤SP43和SP50进行到步骤SP48和SP55。
在步骤SP45和SP52中否定的结果意味着,在有效的聚焦偏置值FBRF(X)和FBTE(X)情况下所得到检出的射频信号幅度值RFN和检出的跟踪误差信号幅度值TEN,都不是最大值。这时,CPU15不执行步骤SP46、SP47,以及SP53、SP54中的处理,分别进到步骤SP48和SP55上。
在步骤SP41~SP57的环操作处理中,每当执行一次环处理时,CPU15把聚焦偏置值FB顺序地增大一个常数C;同时,在步骤SP60和后继各步骤中的环处理中,CPU15把聚焦偏置值FB顺序地减小常数C。
即,在步骤SP60~SP67中,CPU15把一组有效的聚焦偏置值FBRF(X)、最大的射频信号幅度值RFM、和最大的射频聚焦偏置值FBRFMAX存储到RAM17中,正如在上面步骤SP40~SP47中所描述的那样。
在步骤SP68~SP74中,CPU15把一组值(即当把跟踪伺服切断和当把聚焦伺服接通时得到的、有效的聚焦偏置值FBTE(X)、以及最大的跟踪误差信号幅度值TEM)存储起来,正如在上面步骤SP48~SP54中所描述的那样。
在完成这一处理以后,假定:分别在步骤SP44、SP51以及SP64、SP71中得到的各组有效聚焦偏置值分别处在上述门限值A1和A2的有效范围内,CPU15则进到步骤SP80上以确定一组综合有效的已检出聚焦偏置值FBOK(X)。
接着,CPU15进行到步骤SP81,基于下列三项确定准则来确定最佳聚焦偏置值FB1、FB2、FB3:
第一确定准则是,CPU15确定综合有效的已检出聚焦偏置值FBOK(X)中最接近于最大的已检出射频聚焦偏置值FBRFMAX的那一个来作为第一最佳聚焦偏置值FB1;
第二确定准则是,CPU15确定综合有效的已检出聚焦偏置值FBOK(X)中最接近于最大的已检出跟踪误差聚焦偏置值FBTEMAX的那一个作为第二最佳聚焦偏置值FB2;
第三确定准则是,CPU15确定综合有效的已检出聚焦偏置值FBOK(X)的中心值作为第三最佳聚焦偏置值FB3。
当以上述方法确定了第一、第二、第三最佳聚焦偏置值FB1、FB2、FB3、然后CPU15从步骤SP82返回到主程序的子程序RT5上(图9)时,第二聚焦偏置值调节即告结束。
当作为光盘4安装了低记录密度的光盘时,通过执行图14~16中的第二聚焦偏置值调节,CPU15使聚焦偏置值增大恒定值C,以确定有效聚焦偏置值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当接通或切断跟踪伺服环时射频信号的大小可以大到足以被检出;并且,在此范围内,跟踪误差信号幅度的大小也可以大到足以被检出。然后,根据一组有效的聚焦偏置值来确定最佳聚焦偏置值FB1、FB2、FB3。这样,CPU15可以可靠地设定允许得到幅度足够大的射频和跟踪误差信号的聚焦偏置值,以便再生记录在当前所安装低记录密度光盘4上的信息。
(2-5)选择射频信号(RT5)
在用来选择射频信号(RT5)的子程序中,CPU15通过依据误码率、调制度、和不对称值来确定是利用射频信号调制电路39解调的数据DATA1、还是利用射频信号解调电路46解调的再生数据DATA2为最佳,从而确定是把切换电路40设置到切换输入端A上还是设置到B上。
当进入用来选择射频信号的过程RT5时,CPU15首先执行第一选择处理子程序RT51(图17)。
在利用积分检测方法再生已再生数据DATA1的步骤SP91中,CPU15对N3帧计数利用射频信号解调电路39以帧为基础检出的差错标志信号EF1,以便得到差错标志的个数E0。
接着,CPU15进行到利用微分检测方法再生已再生数据DATA2的步骤SP92,CPU15对N3帧计数利用射频信号解调电路46以帧为基础检出的差错标志信号EF2,以便得到差错标志的个数E1。
在下一个步骤SP93中,CPU15确定差错标志的个数E0是否小于差错标志的个数E1。
在这一步骤中肯定的结果意味着,通过利用积分检测方法来解调已再生数据DATA1,可以当前所安装的光盘4得到较小的差错标志个数。然后,CPU15进到步骤SP94上,在A计数值A(起始时,设定为零)上加1,然后,进行到步骤SP95上。
然而,在步骤SP93中否定的结果意味着,当利用微分检测方法解调已再生数据DATA2时,可以得到较小的差错标志个数。然后,CPU15进到步骤SP96上,在B计数值B(初始设定为零)上加1,然后,进行到步骤SP95上。
在这一方式中,CPU15依据误码率特性确定是积分检测方法还是微分检测方法为最佳,并且,作为确定的结果,把计数值(A+1)或(B+1)存储起来。
如图18(A)所示,当当前所安装的光盘4具有记录在低记录密度所需要的宽度为W1的坑P1内的数据、而光传感器5采用波长较短形成直径较小光点L2的激光束时,在矩阵电路13中利用积分检测方法的射频信号形成电路13C所得到的射频信号,仅在光点L2进入和离开坑P1时才使其电平发生变化,如图18(B)中实线和虚线所示。
因而,正如上面图3(B)中所描述的那样,不能采用积分检测来再生所记录的信息。然而,在图18(A)中,其切向推挽信号如图18(C)所示,将此信号微分以形成图18(D)中所示的信号。根据图18(D)的信号可以把坑的边缘位置检出,所以,可以再生所记录的信息。
即,即使聚焦偏置值的调节不足以再生低记录密度的记录媒体、不能实现图1(A)中所示的状态;但是,通过切换到微分检测,就能够再生所记录的信息了。
其次,在步骤SP95中,CPU15利用通过不对称调制度检出电路58得到的检出输出M(11T和3T)、并且基于通过矩阵电路13中射频信号形成电路13C得到的射频信号RF,根据上述(1)式和(2)式,检出数据11T或3T的调制度;并且,在下一个步骤SP97中,确定该解调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门限值。
在这一步骤中肯定的结果意味着,不论光盘具有高记录密度还是低记录密度,都能够精确地调节聚焦偏置值;还意味着,积分检测允许基本上足够地把数据再生出来。
然后,CPU15进行到步骤SP98,在A计数值A上加1,然后,进到步骤SP99上,
然而,在步骤SP97中否定的结果意味着,不论光盘具有高记录密度还是低记录密度,都不能可靠地调节聚焦偏置值;还意味着,积分检测不能基本上足够地把数据再生出来。
然后,CPU15进行到步骤SP100,在B计数值上加1,然后,进到步骤SP99上。
在这一方式中,CPU15依据解调度特性来确定积分检测方法还是微分检测方法为最佳,并且,作为确定的结果,把计数值(A+1)或(B+1)存储起来。
在步骤SP99中,CPU15利用通过不对称解调度检出电路58得到的检出而输出ASY、并且基于通过矩阵电路13中射频信号形成电路13C得到的射频信号RF,根据(3)式检出对岛和坑的不对称值ASY;并且,在下一个步骤SP101中,确定该不对称值ASY是否在预定的范围内。
在这一步骤中肯定的结果意味着,对于把数据再生出来来说,岛和坑的不对称性具有足够大的值。然后,CPU15进行到步骤SP102,在计数值A上加1,然后,进到步骤SP103上。
然而,在步骤SP101中否定的结果意味着,不论光盘具有高记录密度还是低记录密度,积分检波的结果都不能提供再生良好数据所需要的对称性。然后,CPU15进行到步骤SP104,在计数值B上加1,然后,进到步骤SP103上。
在这一方式中,CPU15依据岛和坑的不对称性来确定积分检测方法还是微分检测方法为最佳,并且,作为确定的结果,把计数值(A+1)或(B+1)存储起来。
其次,在步骤SP103中,CPU15确定计数值A是否大于计数值8。如果结果是肯定的,在步骤SP105中,CPU15就确定积分检测方法为最佳,把切换电路40设置到切换输入端A上,然后,从步骤SP106返回到步骤SP0上。
然而,步骤SP103中否定的结果意味着,微分检测方法为最佳。在步骤SP107中,CPU15把切换电路40设置到切换输入端B上,然后从步骤SP106返回到步骤SP0上。
根据方法1,在用来选择射频信号的子程序RT5里,在图17中,通过执行在步骤SP91~SP93,SP95、SP97,和SP99、SP101中的处理,CPU15可以作为计数值A或B积累的结果,而把依据差错标志个数、调制度、对岛和坑的不对称值的、对通过积分和微分检测方法所得到再生数据的相应最佳检出方法存储起来,由此,可靠地选择一种综合最佳的检出方法。
为了处理用来选择射频信号的过程RT5,可以只执行选择处理程序RT51(图17)的一部分。
即,作为用来处理选择过程RT5的第二方法,如图19所示,CPU15进入选择处理程序RT52,在步骤SP111~SP113中,执行与在图17处理过程的步骤SP91~SP93中相同的处理。
当根据步骤SP113中肯定的结果确定了:为了再生已再生的数据,利用积分检测方法能够从当前所安装的光盘4得到较少个数的差错标志时,在步骤SP114中,CPU15把切换电路40设置到切换输入端A上,然后,从步骤SP115返回到步骤SP0上(图9)。
相反地,当根据步骤SP113中否定的结果确定了:为了再生已再生的数据,利用微分检测方法能够从当前所安装的光盘4得到较少个数的差错标志时,在步骤SP116中,CPU15把切换电路40设置到切换输入端B上,然后,从步骤SP115返回到步骤SP0上(图9)。
包括图19中选择处理子程序RT52在内的第二方法,用于实现那种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这种再生设备选择利用积分检测方法来再生已再生的数据DATA1、或者利用微分检波方法来再生已再生的数据DATA2,以便减少差错标志个数。
其次,作为用来处理选择过程RT5的第三方法,如图20所示,CPU15进入选择处理程序RT53,在步骤SP121和SP122中,执行与在图17处理过程的步骤SP95和SP97中相同的处理。
当根据步骤SP122中肯定的结果确定了:为了再生已再生的数据,利用积分检测方法能够从当前所安装的光盘4得到具有足够大调制度的射频信号时,在步骤SP123中CPU15把切换电路40设置到切换输入端A上,然后,从步骤SP124返回到步骤SP0上(图9)。
相反地,当根据步骤SP122中否定的结果确定了:为了再生已再生的数据,利用微分检测方法能够从当前所安装的光盘4得到具有足够大调制度的射频信号时,在步骤SP125中,CPU15把切换电路40设置到切换输入端B上,然后,从步骤SP124返回到步骤SP0(图9)。
在这一方式中,基于是否能够以足够大的调制度把当前所安装光盘4的坑检出,包括图20中选择处理子程序RT53在内的第三方法如果能够以足够大的调制度把坑检出,则通过利用积分检测方法再生已再生的数据DATA1而允许把所记录的数据基本足够地再生出来;否则,就采用微分检测方法。如果不能以足够大的调制度把坑检出,则通过利用微分检测方法,就能够基本足够地把所记录的数据再生出来。
其次,作为用来处理选择过程RT5的第四方法,如图21所示,CPU15进入选择处理程序RT54,在步骤SP131和SP132中,执行与在图17处理过程的步骤SP99和SP101中相同的处理。
当根据步骤SP132中肯定的结果确定了:为了再生已再生的数据,利用积分检测方法能够从当前所安装的光盘4得到具有足够大不对称值的射频信号时,在步骤SP133中,CPU15把切换电路40设置到切换输入端A上,然后,从步骤SP134返回到步骤SP0上(图9)。
相反地,当根据步骤SP132中否定的结果确定了:为了再生已再生的数据,利用微分检测方法能够从当前所安装的光盘4得到具有足够大不对称值的射频信号时,在步骤SP135中,CPU15把切换电路40设置到切换输入端B上,然后,从步骤SP134返回到步骤SP0上(图9)。
在这一方式中,包括图21中选择处理程序RT54在内的第四方法根据不对称值ASY是否合适而选择通过积分检测方法得到的数据,或者通过微分检测方法得到的数据。
(2-6)校准过程的总结
如上所述,CPU15执行图9中的校准处理过程RT0,并且,如果在用来输入缺省聚焦偏置值的子程序RT1中,CPU为高记录密度所需要波长较短的光点设定了最佳的缺省聚焦偏置值作为起始值,当所得到差错标志的个数小于门限值时,CPU15则结束该校准处理过程RT0。
然而,如果当对缺省聚焦偏置值进行初始化时差错标志的个数大于或等于门限值,CPU15则确定所安装的光盘4具有低记录密度,并且,执行用来确定跟踪极限的程序RT2(图11)。这容许设定从当前所安装光盘4得到跟踪误差信号的极性,以便减少差错的个数。这本身又允许设定再生状态,以便根据所安装光盘4的特性充分地控制跟踪。
在这些状态下,CPU15执行用来调节聚焦偏置值(图12)的子程序RT3,以便确定所安装的光盘4是否包括前置槽中绝对时间(ATIP)的信息。如果包括,CPU15则为具有前置槽的光盘设定最佳的聚焦偏置值。
其结果是,如果把具有前置槽的光盘作为光盘4安装上去,就可以设定聚焦偏置值,以便得到直径适合于该光盘的光点。
然而,如果把没有前置槽的光盘作为光盘4安装上去,为了设定聚焦偏置值,以便得到以由波长较短激光束形成的光点再生所安装的低记录密度光盘4所需要的光点直径,CPU15则执行用来调节聚焦偏置值的第二子程序RT4(图14~16)。
这样,如果安装了低记录密度的光盘,CPU15则设定对这种光盘的坑宽为最佳的光点直径。
而且,如果依据差错标志的个数、数据的调制度、对于岛和坑的不对称值,通过积分检测方法得到的再生数据不能提供高于通过微分检测方法得到的再生数据DATA2的性能,则CPU15执行选择处理子程序RT5(图17~21),以便设定利用通过微分检测方法得到的再生数据的再生状态。
因此,这种设备可以执行校准,以便不仅当把高记录密度光盘作为光盘4安装上去时、而且当把低记录密度光盘作为光盘4装入时,都能够自动地设定实际上能够得到足够适当的再生数据的各个再生状态。
(3)再生所记录的信息
为了根据所安装光盘4的类型而把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1的再生状态最佳化,CPU15执行图9中的校准处理。当利用操作输入键70请求再生时,CPU15执行图22中所示的再生过程RT10,以便再生所安装光盘4上记录的信息。
当进入再生过程RT10时,在步骤SP151中,CPU15读光传感器5正在访问的地址;在步骤SP152中,确定是否要求轨迹跳跃。
这里,得到否定结果时意味着,光传感器5正在访问目标地址。
然后,CPU15确定寻找操作已经完成,进行到步骤SP153,读所安装光盘4上记录的信息;然后,进到步骤SP154上结束再生过程RT10。
然而,在步骤SP152中肯定的结果意味着,要求轨迹跳跃。
这时,为了命令相位补偿电路29起动轨迹跳跃,CPU15进行到步骤SP155,把相位控制信号S2提供到跟踪伺服环中相位补偿电路29上。在步骤SP156中,CPU15确定设备是否处于容许切换再生状态的方式下。
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1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之一,即:容许取决于要求读还是要求轨迹跳跃而切换聚焦偏置值的切换方式;或者不容许切换聚焦偏置值的固定方式。
在步骤SP156中肯定的结果意味着,设备处于切换方式中。然后,CPU15进到步骤SP157上,设定在用于第二聚焦偏置值调节的子程序RT4(图14~16)的步骤SP81中作为第二确定状态而确定的最佳聚焦偏置值FB2,以作为聚焦偏置值FB。然后,CPU15把这个值提供到相加电路21上。这允许增大光传感器5的光点直径,以便从所安装的光盘4得到具有最大幅度的跟踪误差信号TE,形成实际上足够的跟踪操作。在步骤SP157中,在完成了聚焦偏置值的设定以后,CPU15通过到步骤SP158上,等待轨迹跳跃的结束。
然而,在步骤SP156中否定的结果意味着,设备处于固定方式中。然后,CPU15进行到步骤SP158,等待轨迹跳跃的结束。
光传感器5的轨迹跳跃一经完成,CPU15则进行到步骤SP159,以确定设备是否处于切换方式中。如果结果是肯定的,在步骤SP160中,作为聚焦偏置值FB,CPU15设定在用于第二聚焦偏置值调节的子程序RT4的步骤SP81中作为第一确定状态而确定的最佳聚焦偏置值FB1;然后,在步骤SP161中,读出地址。CPU15进到步骤SP162上,确定目标地址是否已经到达。
因为在步骤SP160中已把聚焦偏置设定为聚焦偏置值FB1,所以,把光传感器5的光点设定成为:使射频信号具有最大的幅度。这确保了在步骤SP161中可以读出地址。
在步骤SP161中,当把只用于再生的光盘作为光盘4安装上去时,CPU15可以从通过射频信号解调电路39再生的再生数据DATA1读出地址。此外,当把具有前置槽的一次性写入型光盘(CD-R)作为光盘4安装上去时,CPU可以从通过前置槽中绝对时间(ATIP)数据调制电路60得到的前置槽中绝对时间ATIP数据读出地址。
然而,在步骤SP159中否定的结果意味着,设备处于固定方式中。这时,不是在步骤SP160中设定聚焦偏置值FB,而是CPU跳过这一步骤,进到步骤SP162。
在步骤SP162中,当确定目标地址尚未到达时,CPU15返回到上述步骤SP155上。
然而,如果在步骤SP162中结果是肯定的,CPU15则确定:寻找操作已经完成,并在上述步骤SP153中执行读操作。然后,在步骤SP154中,CPU15结束再生操作。
因为图22中的再生过程RT10是根据通过校准RT0(图9)的各再生状态、取决于要执行轨迹跳跃还是要执行再生、从而设定了不同的最佳聚焦偏置值,所以,不论光盘具有高或低记录密度,都能够可靠地执行轨迹跳跃操作和再生。对于高记录密度的光盘,可以这样来处理图22的再生过程,即,把在步骤SP1中对再生设定的缺省聚焦偏置值DFH作为FB1预先存储到ROM16中;还把对轨迹跳跃的聚焦偏置值作为FB2、预先存储到ROM16中。
(4)其它实施例
(4-1)虽然已连同作为光盘4、即光记录媒体的小型盘的应用而描述了以上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一方面,而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光传感器可从其上读出所记录信息的各种媒体。
(4-2)虽然已连同作为光记录媒体4的小型盘的应用而描述了以上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一方面,而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光传感器再生的那些盘。
工业上的可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可以用作光盘再生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还可以用作不是圆盘形而是像矩形之类、在其上形成多条水平排列记录轨迹的光记录媒体的再生设备。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用来再生基于记录信息沿着记录轨迹形成多个坑而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上的信息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来发射激光束的激光束发射装置;
用来控制所述激光束在所述光记录媒体上聚焦的聚焦控制装置;以及
控制装置,用来控制所述聚焦控制装置,以便当与具有安排得比较稠密的坑的高记录密度的媒体相比较、该媒体具有安排得比较稀疏的坑的低记录密度时,增大发射到所述光记录媒体上激光束的光点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光记录媒体具有高记录密度还是低记录密度而提供不同的聚焦偏置值。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检出所述激光束在所述光记录媒体上聚焦的聚焦检出装置;其中,
所述聚焦检出装置基于由所述控制装置设定的聚焦偏置值和所述聚焦检出装置的输出信号,控制所述激光束发射装置的聚焦。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对所述记录信息产生读信号的读信号发生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聚焦偏置值,使得所述读信号将具有最大值。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从预定值改变所述聚焦偏置值,以便作为可调聚焦偏置值而设定当所述读信号具有最大值时的聚焦偏置值。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利用校准操作来设定所述聚焦偏置值。
7.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利用校准操作来至少对低记录密度记录媒体设定聚焦偏置值。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存储缺省的高和低记录密度聚焦偏置值的存储装置;其中,
作为起始值,所述控制装置利用所述缺省的高和低记录密度聚焦偏置值之一执行校准操作,以便调节所述起始值。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
用来检出所述光接收装置输出信号差错状态的差错检出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起始值,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输出信号的差错状态设定所述缺省的高和低记录密度聚焦偏置值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存储信息数据与预置值之间关系的存储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输出的输出信号、利用所述缺省的高或低记录密度聚焦偏置值来再生记录在所述光记录媒体预定区内的信息数据;并且,其中,当所再生的信息数据匹配于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内的信息数据时,所述控制装置把所述聚焦偏置值设定于与该匹配数据有关的预置值。
11.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而产生指示与所述光记录媒体有关的所述激光发射装置的伺服误差的伺服误差信号的伺服误差信号发生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设定所述聚焦偏置值,使得所述伺服误差信号将具有预定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伺服误差信号为跟踪误差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伺服误差信号为微分推挽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与所述记录信息有关的读信号的读信号发生装置;以及
用来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指示与所述光记录媒体有关的所述激光发射装置的伺服误差的伺服误差信号的伺服误差信号发生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把所述聚焦偏置值设定于满足第一状态的某个值,在第一状态中,所述读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并且在第一状态中所述伺服误差信号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作为可调聚焦偏置值而设定满足所述第一状态同时也满足第二状态的聚焦偏置值之一,在该第二状态中,所述读信号之值最接近于所述最大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作为可调聚焦偏置值,所述控制装置设定满足所述第一状态同时也满足第二状态的聚焦偏置值之一,在该第二状态中,所述伺服误差信号之值最接近于所述最大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伺服误差信号为跟踪误差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对所述记录信息产生读信号的读信号发生装置;以及
用来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指示与所述光记录媒体有关的所述激光发射装置的伺服误差的伺服误差信号的伺服误差信号发生装置;其中,
作为可调聚焦偏置值,所述控制装置设定满足第一状态的一个值,该值是根据用来提供超过所述第二门限值的所述读信号的所述聚焦偏置值的第一范围、和用来提供超过所述第一门限值的所述伺服误差信号的所述聚焦偏置值的第二范围来确定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作为可调聚焦偏置值,所述控制装置设定一个区域内的中心值,在该区域中,聚焦偏置值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范围满足所述第一状态、并且互相重迭。
20.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来控制所述聚焦偏压控制装置,使之取决于设备执行再生还是轨迹跳跃,从而提供不同的聚焦偏置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
用来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伺服误差信号的伺服误差信号发生装置;
用来检出所述伺服误差信号极性的极性检出装置;以及
用来基于所述极性检出装置的检出信号、选择所述伺服误差信号极性的极性选择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极性检出装置包括:用来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在所述光记录媒体中沿着所述轨迹记录的、利用预定方法解调的信息数据的信息数据发生装置;以及
用来根据所述信息数据发生装置能否正确地产生所述信息数据而确定所述伺服误差信号极性的极性确定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伺服误差信号为跟踪误差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对所述记录信息产生读信号的读信号发生装置;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切向推挽信号的切向推挽信号发生装置;
用来检出所述光接收装置输出信号差错状态的差错检出装置;以及
用来有选择地输出所述读信号和所述切向推挽信号的选择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差错检出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控制所述选择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检出所述读信号的差错状态;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来控制所述选择装置,使之当所述差错检出装置确定所述读信号有差错时,不是输出所述读信号,而是输出所述切向推挽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出调制度的调制度检出装置;其中
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检出所述调制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值;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来控制所述选择装置,使之当所述调制度检出装置确定调制度低于预定值时,不是输出所述读信号、而是输出所述切向推挽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出不对称值的不对称值检出装置;其中,
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检测所述不对称值是否在预定的范围内;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来控制所述选择装置,使之当所述不对称值落到所述预定范围之外时,不是输出所述读信号、而是输出所述切向推挽信号。
2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对所述记录信息进行积分检测处理的积分检测装置;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对所述记录信息进行微分检测处理的微分检测装置;
用来检出所述光接收装置输出信号差错状态的差错检出装置;以及
用来有选择地输出所述积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和所述微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的选择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差错检出装置的输出信号、控制所述选择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检出所述读信号的差错状态;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来控制所述选择装置,使之当所述差错检出装置确定所述读信号有差错时,不是输出所述积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是输出所述微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
30.根据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出调制度的调制度检出装置;其中
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根据所述调制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值来检出所述光接收装置输出信号的差错状态;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来控制所述选择装置,使之当所述调制度检出装置检出调制度低于预定值时,不是输出所述积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是输出所述微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
31.根据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出不对称值的不对称值检出装置;其中,
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根据所述不对称值是否在预定范围内、检出所述光接收装置输出信号的差错状态;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来控制所述选择装置,使之当所述不对称值在所述预定范围内时,不是输出所述积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是输出所述微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
3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与所述记录信息有关的输入读信号的输入读信号发生装置;
用来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跟踪误差信号发生装置;
用来提供控制以便使输入读信号保持为恒定信号电平、并用来输出读信号的自动电平控制装置;以及
用来基于所述输入读信号的信号电平、归一化所述跟踪误差信号的信号电平的归一化装置。
3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存储用于再生高密度记录媒体的第一聚焦偏置值和用于再生低密度记录媒体的第二聚焦偏置值的存储装置;以及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选择所述第一和第二聚焦偏置值之一,并且把所选定的聚焦偏置值提供到所述聚焦偏置控制装置上。
34.根据权利要求33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检出所述接收装置输出信号差错状态的差错检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该差错检出装置的输出信号、选择所述第一和第二聚焦偏置值之一。
35.根据权利要求3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设定所述第一聚焦偏置值以后,所述控制装置利用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来检出所述光接收装置输出信号的差错状态;并且,其中,当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检出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有差错时,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聚焦偏置控制装置不是提供所述第一聚焦偏置值、而是提供所述第二聚焦偏置值。
36.根据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出调制度的调制度检出装置;以及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出不对称值的不对称性检出装置;其中,
所述差错检出装置至少检出所述读信号的差错状态;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差错检出装置的输出、所述调制度、和所述不对称值而控制所述选择装置。
37.根据权利要求36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所述调制度检出装置、和所述不对称性检出装置中的每一个装置选择所述读信号或所述切向推挽信号;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所述调制度检出装置、和所述不对称性检出装置的输出而以多数裁定原则控制所述选择装置。
38.根据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出调制度的调制度检出装置;以及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出不对称值的不对称性检出装置;其中,
所述差错检出装置至少检出所述积分检测装置的差错状态;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差错检出装置的输出、所述调制度、和所述不对称值以控制所述选择装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8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所述调制度检出装置、和所述不对称性检出装置中的每一个装置选择所述积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或所述微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所述调制度检出装置、和所述不对称性检出装置的输出而以多数裁定原则控制所述选择装置。

Claims (39)

1.一种用来再生基于记录信息沿着记录轨迹形成多个坑而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上的信息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来发射激光束的激光束发射装置;
用来控制所述激光束在所述光记录媒体上聚焦的聚焦控制装置;以及
控制装置,用来控制所述聚焦控制装置,以便当与具有安排得比较稠密的坑的高记录密度的媒体相比较、该媒体具有安排得比较稀疏的坑的低记录密度时,增大发射到所述光记录媒体上激光束的光点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光记录媒体具有高记录密度还是低记录密度而提供不同的聚焦偏置值。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检出所述激光束在所述光记录媒体上聚焦的聚焦检出装置;其中,
所述聚焦检出装置基于由所述控制装置设定的聚焦偏置值和所述聚焦检出装置的输出信号,控制所述激光束发射装置的聚焦。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对所述记录信息产生相加信号的相加信号发生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聚焦偏置值,使得所述相加信号将具有最大值。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从预定值改变所述聚焦偏置值,以便作为可调聚焦偏置值而设定当所述读信号具有最大值时的聚焦偏置值。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利用校准操作来设定所述聚焦偏置值。
7.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利用校准操作来至少对低记录密度记录媒体设定聚焦偏置值。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存储缺省的高和低记录密度聚焦偏置值的存储装置;其中,
作为起始值,所述控制装置利用所述缺省的高和低记录密度聚焦偏置值之一执行校准操作,以便调节所述起始值。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
用来检出所述光接收装置输出信号差错状态的差错检出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起始值,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输出信号的差错状态设定所述缺省的高和低记录密度聚焦偏置值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存储信息数据与预置值之间关系的存储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输出的输出信号、利用所述缺省的高或低记录密度聚焦偏置值来再生记录在所述光记录媒体预定区内的信息数据;并且,其中,当所再生的信息数据匹配于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内的信息数据时,所述控制装置把所述聚焦偏置值设定于与该匹配数据有关的预置值。
11.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而产生指示与所述光记录媒体有关的所述激光发射装置的伺服误差的伺服误差信号的伺服误差信号发生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设定所述聚焦偏置值,使得所述伺服误差信号将具有预定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伺服误差信号为跟踪误差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伺服误差信号为微分推挽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而产生与所述记录信息有关的相加信号的相加信号发生装置;以及
用来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而产生指示与所述光记录媒体有关的所述激光发射装置的伺服误差的伺服误差信号的伺服误差信号发生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把所述聚焦偏置值设定于满足第一状态的值,在第一状态中,所述相加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并且在第一状态中所述伺服误差信号之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作为可调聚焦偏置值而设定满足所述第一状态同时也满足第二状态的聚焦偏置值之一,在该第二状态中,所述相加信号之值最接近于所述最大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作为可调聚焦偏置值,所述控制装置设定满足所述第一状态同时也满足第二状态的聚焦偏置值之一,在该第二状态中,所述伺服误差信号之值最接近于所述最大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伺服误差信号为跟踪误差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对所述记录信息产生相加信号的相加信号发生装置;以及
用来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指示与所述光记录媒体有关的所述激光发射装置的伺服误差的伺服误差信号的伺服误差信号发生装置;其中,
作为可调聚焦偏置值,所述控制装置设定满足第一状态的一个值,该值根据用来提供超过所述第一门限值的所述相加信号的所述聚焦偏置值的第一范围、和用来提供超过所述第二门限值的所述伺服误差信号的所述聚焦偏置值的第二范围来确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作为可调聚焦偏置值,所述控制装置设定一个区域内的中心值,在该区域中,聚焦偏置值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范围满足所述第一状态、并且互相重迭。
20.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来控制所述聚焦偏压控制装置,使之取决于设备执行再生还是轨迹跳跃,从而提供不同的聚焦偏置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
用来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伺服误差信号的伺服误差信号发生装置;
用来检出所述伺服误差信号极性的极性检出装置;以及
用来基于所述极性检出装置的检出信号、选择所述伺服误差信号极性的极性选择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极性检出装置包括:用来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在所述光记录媒体中沿着所述轨迹记录的、利用预定方法解调的信息数据的信息数据发生装置;以及
用来根据所述信息数据发生装置能否正确地产生所述信息数据而确定所述伺服误差信号极性的极性确定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伺服误差信号为跟踪误差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对所述记录信息产生相加信号的相加信号发生装置;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切向推挽信号的切向推挽信号发生装置;
用来检出所述光接收装置输出信号差错状态的差错检出装置;以及
用来有选择地输出所述相加信号和所述切向推挽信号的选择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差错检出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控制所述选择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检出所述读信号的差错状态;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来控制所述选择装置,使之当所述差错检出装置确定所述读信号有差错时,不是输出所述读信号,而是输出所述切向推挽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出调制度的调制度检出装置;其中
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检出所述调制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值;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来控制所述选择装置,使之当所述调制度检出装置确定调制度低于预定值时,不是输出所述读信号、而是输出所述切向推挽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出不对称值的不对称值检出装置;其中,
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检出所述不对称值是否在预定的范围内;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来控制所述选择装置,使之当所述不对称值落到所述预定范围之外时,不是输出所述读信号、而是输出所述切向推挽信号。
2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对所述记录信息进行积分检测处理的积分检测装置;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对所述记录信息进行微分检测处理的微分检测装置;
用来检出所述光接收装置输出信号差错状态的差错检出装置;以及
用来有选择地输出所述积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和所述微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的选择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差错检出装置的输出信号、控制所述选择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检出所述相加信号的差错状态;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来控制所述选择装置,使之当所述差错检出装置确定所述相加信号有差错时,不是输出所述积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是输出所述微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
30.根据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出调制度的调制度检出装置;其中
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根据所述调制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值来检出所述光接收装置输出信号的差错状态;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来控制所述选择装置,使之当所述调制度检出装置检出调制度低于预定值时,不是输出所述积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是输出所述微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
31.根据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出不对称值的不对称值检出装置;其中,
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根据所述不对称值是否在预定范围内、检出所述光接收装置输出信号的差错状态;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来控制所述选择装置,使之当所述不对称值在所述预定范围内时,不是输出所述积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是输出所述微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
3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与所述记录信息有关的输入相加信号的输入相加信号发生装置;
用来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跟踪误差信号发生装置;
用来提供控制以便使输入相加信号保持为恒定信号电平、并用来输出相加信号的自动电平控制装置;以及
用来基于所述输入相加信号的信号电平、归一化所述跟踪误差信号的信号电平的归一化装置。
3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存储用于再生高密度记录媒体的第一聚焦偏置值和用于再生低密度记录媒体的第二聚焦偏置值的存储装置;以及
用来接收从所述光记录媒体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该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选择所述第一和第二聚焦偏置值之一,并且把所选定的聚焦偏置值提供到所述聚焦偏置控制装置上。
34.根据权利要求33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检出所述接收装置输出信号差错状态的差错检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该差错检出装置的输出信号、选择所述第一和第二聚焦偏置值之一。
35.根据权利要求3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设定所述第一聚焦偏置值以后,所述控制装置利用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来检出所述光接收装置输出信号的差错状态;并且,其中,当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检出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有差错时,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聚焦偏置控制装置不是提供所述第一聚焦偏置值、而是提供所述第二聚焦偏置值。
36.根据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出调制度的调制度检出装置;以及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出不对称值的不对称性检出装置;其中,
所述差错检出装置至少检出所述相加信号的差错状态;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差错检出装置的输出、所述调制度、和所述不对称值而控制所述选择装置。
37.根据权利要求36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所述调制度检出装置、和所述不对称性检出装置中的每一个装置选择所述相加信号或所述切向推挽信号;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所述调制度检出装置、和所述不对称性检出装置的输出而以多数裁定原则控制所述选择装置。
38.根据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出调制度的调制度检出装置;以及
用来基于所述光接收装置的输出信号、检出不对称值的不对称性检出装置;其中,
所述差错检出装置至少检出所述积分检测装置的差错状态;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差错检出装置的输出、所述调制度、和所述不对称值以控制所述选择装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8中所述的光记录媒体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所述调制度检出装置、和所述不对称性检出装置中的每一个装置选择所述积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或所述微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差错检出装置、所述调制度检出装置、和所述不对称性检出装置的输出而以多数裁定原则控制所述选择装置。
CN96190067A 1995-01-31 1996-01-31 光记录媒体的再现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003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6101/95 1995-01-31
JP36101/1995 1995-01-31
JP3610195 1995-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80A true CN1145680A (zh) 1997-03-19
CN1110038C CN1110038C (zh) 2003-05-28

Family

ID=12460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900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0038C (zh) 1995-01-31 1996-01-31 光记录媒体的再现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6034936A (zh)
EP (1) EP0753845B1 (zh)
JP (1) JP3915124B2 (zh)
KR (1) KR100433605B1 (zh)
CN (1) CN1110038C (zh)
DE (1) DE69616183T2 (zh)
TW (1) TW311218B (zh)
WO (1) WO199602413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5477C (zh) * 2005-02-02 2008-07-23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光盘设备和散焦控制方法
CN100498937C (zh) * 1999-06-21 2009-06-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学存储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3062B1 (en) * 1997-09-26 2002-0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high-density signals
JPH11110923A (ja) * 1997-09-30 1999-04-23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検査方法
JP2000043319A (ja) * 1998-07-29 2000-02-15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856989B2 (ja) * 1999-06-30 2006-12-1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自動フォーカスバイアス調整方法
KR20010007585A (ko) * 1999-06-30 2001-01-26 마찌다 가쯔히꼬 상이한 깊이로 피트들이 형성되어 있는 광 디스크, 이 광디스크를 재생하기 위한 광 디스크 디바이스, 및 재생 방법
JP3883092B2 (ja) 1999-07-06 2007-02-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憶装置
US6829208B1 (en) * 1999-08-18 2004-1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device
KR100326338B1 (ko) * 1999-09-18 2002-03-08 구자홍 광기록매체의 최적 기록방법
JP3872619B2 (ja) * 1999-10-07 2007-01-2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バイアス電圧制御装置並びに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JP4097867B2 (ja) * 1999-12-22 2008-06-1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US6678230B2 (en) * 2000-10-31 2004-0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Waveform equalizer for a reproduction signal obtained by reproducing marks and non-marks recorded on a recording medium
JP2002279640A (ja) * 2001-03-21 2002-09-27 Ricoh Co Ltd ウォブル検出回路とその装置
WO2004025627A2 (en) * 2002-09-11 2004-03-2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anning an information track and record carrier
JP4395433B2 (ja) 2004-11-18 2010-01-06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および信号処理回路
EP1831877A1 (en) * 2004-12-20 2007-09-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focus error offset to reduce radial to vertical crosstalk
JP4229331B2 (ja) 2005-02-21 2009-02-25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および信号処理回路
TWI299490B (en) * 2005-03-17 2008-08-01 Via Tech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tecting a servo in reading signals on a defect disc
US7804752B2 (en) * 2007-02-05 2010-09-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ocal offset recording system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69006A (en) * 1976-11-30 1978-06-20 Sony Corp Reproducer of disc form signal recording media
US4634896A (en) * 1984-11-30 1987-01-06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lifying valid data peaks in a read/write channel
JPS61140429A (ja) * 1984-12-11 1986-06-27 Canon Inc 給送装置
IT1186559B (it) * 1985-01-28 1987-12-04 Gd Spa Apparecchiatura di convogliamento di pacchetti sostanzialmente parallelepipedi
JPS61140429U (zh) * 1985-02-22 1986-08-30
JPS61174026U (zh) * 1985-04-16 1986-10-29
EP0343952A3 (en) * 1988-05-26 1991-10-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ocus error detection system for an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system
NO179886C (no) * 1990-01-31 1997-01-08 Dyno Particles As Datalagringsmedium og fremgangsmåter for inn- og utlesning av data
US5235581A (en) * 1990-08-09 1993-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disks with various disk substrate thicknesses
JPH056590A (ja) * 1991-06-28 1993-01-14 Toshiba Corp 光磁気記録装置
KR950010418B1 (ko) * 1991-08-28 1995-09-16 미쯔비시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광기록재생장치
JPH0777031B2 (ja) * 1991-10-16 1995-08-16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収差補償装置
JP3039056B2 (ja) * 1991-11-25 2000-05-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追記型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H05242521A (ja) * 1992-02-27 1993-09-21 Pioneer Electron Corp 光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NL9300774A (nl) * 1992-05-13 1993-12-01 Gold Star Co Optische opneeminrichting.
EP0782133B1 (en) * 1992-08-04 1998-09-09 Sony Corpor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5452284A (en) * 1992-09-14 1995-09-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using land and groove encoded information signals and identification signals including position information
JPH06150333A (ja) * 1992-11-12 1994-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532818B2 (ja) * 1993-02-01 1996-09-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および光ヘッド装置
JPH06231477A (ja) * 1993-02-05 1994-08-19 Sony Corp フォーカスサーボ回路
DE4308531A1 (de) * 1993-03-17 1994-09-22 Thomson Brandt Gmbh Kompatibles Aufzeichnungs- und/oder Wiedergabegerät
JP3240016B2 (ja) * 1993-05-11 2001-12-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イ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イスク装置の評価方法
KR100207648B1 (ko) * 1994-11-29 1999-07-15 윤종용 광픽업장치 및 그 광출력 제어방법
JP2725632B2 (ja) * 1995-05-24 1998-03-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8937C (zh) * 1999-06-21 2009-06-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学存储单元
CN100405477C (zh) * 2005-02-02 2008-07-23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光盘设备和散焦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616183D1 (de) 2001-11-29
EP0753845A4 (en) 1998-12-02
CN1110038C (zh) 2003-05-28
DE69616183T2 (de) 2002-06-20
EP0753845B1 (en) 2001-10-24
KR970702553A (ko) 1997-05-13
US6400661B1 (en) 2002-06-04
KR100433605B1 (ko) 2004-11-12
JP3915124B2 (ja) 2007-05-16
TW311218B (zh) 1997-07-21
WO1996024130A1 (fr) 1996-08-08
US6034936A (en) 2000-03-07
EP0753845A1 (en) 1997-01-15
US6167007A (en) 2000-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38C (zh) 光记录媒体的再现设备
CN1324580C (zh) 聚焦位置调整装置及光盘驱动装置
CN1170279C (zh)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CN1218316C (zh) 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信息记录方法以及在盘上记录数据的盘记录装置
CN1258764C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188842C (zh) 重放光盘的装置和方法
CN1303596C (zh) 光记录/再现装置和焦点控制方法
CN1171221C (zh) 光盘设备和光盘识别方法
CN1574053A (zh) 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855259A (zh) 光学拾取器和使用其的光盘驱动装置
CN1244092C (zh) 光记录设备与激光功率控制方法
CN1208767C (zh) 记录/再现设备、记录/再现方法和信息记录介质
CN1577579A (zh) 存储介质、记录/再现装置以及记录/再现方法
CN101031965A (zh)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的控制电路
CN1918637A (zh) 光盘装置
CN1691153A (zh) 光盘装置、环路增益设定方法和环路增益设定程序
CN1240062C (zh) 用聚焦来读出光盘的方法与装置
CN1214372C (zh) 偏移测量方法
CN1284156C (zh) 光盘驱动装置和光盘驱动方法
CN1619678A (zh) 信息介质设备和信息介质启动方法
CN1926626A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967670A (zh) 光盘装置
CN1734581A (zh) 光记录/再现装置
CN1700319A (zh) 聚焦位置调整装置及光盘驱动装置
CN1842844A (zh) 推挽信号生成装置及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