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4830A - 作业机及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作业机及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4830A
CN114554830A CN202210070966.7A CN202210070966A CN114554830A CN 114554830 A CN114554830 A CN 114554830A CN 202210070966 A CN202210070966 A CN 202210070966A CN 114554830 A CN114554830 A CN 114554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ounting
tape
arrangement
polarity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709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54830B (zh
Inventor
岩城范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0709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48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4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4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54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48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2Feeding of components with orientation of th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26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for components being oppositely extending terminal lea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1Integration of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in assembly lines; Processes using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or machines in assembly lines
    • H05K13/0813Controlling of single components prior to mounting, e.g. orientation, component geometr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1Integration of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in assembly lines; Processes using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or machines in assembly lines
    • H05K13/0815Controlling of component placement on the substrate during or after 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3Assembling to base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e.g., capacitor, etc.
    • Y10T29/49133Assembling to base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e.g., capacitor, etc. with component orie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作业机,具备:带式供料器,延伸设置有对具有多个引脚的引脚元件进行编带而成的元件编带,在供给位置处供给从所延伸设置的元件编带拆下的状态下的引脚元件;安装头,向基板安装由带式供料器供给的引脚元件;拍摄装置;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具有:拍摄部,通过拍摄装置来拍摄能够用于识别多个引脚各自的极性的识别物,上述识别物标记于延伸设置于带式供料器中的状态下的元件编带;及判断部,基于通过拍摄部的拍摄而得到的拍摄数据,来判断延伸设置于带式供料器上的状态下的元件编带中的多个引脚各自的极性的配置即实际极性配置与预先设定的多个引脚各自的极性配置即设定极性配置是否一致。

Description

作业机及安装方法
本申请为国际申请日为2017年3月3日、申请号为201780087581.9、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7/008575的、发明名称为“作业机及安装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具有多个引脚的引脚元件向基板安装的作业机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引脚元件的多个引脚如下述的专利文献所记载的那样具有极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989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以将引脚元件以极性正确的状态向基板安装为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作业机,其具备:带式供料器,延伸设置有对具有多个引脚的引脚元件进行编带而成的元件编带,并在供给位置供给从所延伸设置的元件编带拆下的状态下的引脚元件;安装头,向基板安装由上述带式供料器供给的引脚元件;拍摄装置;及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具有:拍摄部,通过上述拍摄装置来拍摄能够用于识别上述多个引脚各自的极性的识别物,上述识别物标记于延伸设置于上述带式供料器中的状态下的元件编带;及判断部,基于通过上述拍摄部的拍摄而得到的拍摄数据,来判断延伸设置于上述带式供料器中的状态下的元件编带中的多个引脚各自的极性的配置即实际极性配置与预先设定的多个引脚各自的极性的配置即设定极性配置是否一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安装方法,在作业机中向基板安装引脚元件,上述作业机具备:带式供料器,延伸设置有对具有多个引脚的引脚元件进行编带而成的元件编带,并在供给位置供给从所延伸设置的元件编带拆下的状态下的引脚元件;安装头,向基板安装由上述带式供料器供给的引脚元件;及拍摄装置,上述安装方法包含如下的工序:拍摄工序,通过上述拍摄装置来拍摄能够用于识别上述多个引脚各自的极性的识别物,上述识别物标记于延伸设置于上述带式供料器中的状态下的元件编带;判断工序,基于通过上述拍摄工序的拍摄而得到的拍摄数据,来判断延伸设置于上述带式供料器中的状态下的元件编带中的多个引脚各自的极性的配置即实际极性配置与预先设定的多个引脚各自的极性的配置即设定极性配置是否一致;及安装工序,在上述判断工序中判断为上述实际极性配置与上述设定极性配置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安装头将引脚元件以预先设定的安装角度即设定安装角度安装于基板,在上述判断工序中判断为上述实际极性配置与上述设定极性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安装头将引脚元件以相对于上述设定安装角度增减了上述实际极性配置与上述设定极性配置之间的差量的安装角度安装于基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基于拍摄数据来判断延伸设置于带式供料器上的状态下的元件编带中的多个引脚的极性配置的正误,能够将引脚元件以极性正确的状态向基板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元件装配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元件安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4是表示轴向元件的元件编带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径向元件的元件编带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安装于电路基材的状态下的轴向元件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安装于电路基材的状态下的径向元件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从箱拉出的状态下的轴向元件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从箱拉出的状态下的轴向元件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
(A)元件装配装置的结构
图1表示元件装配装置10。元件装配装置10是用于执行元件对于电路基材12的装配作业的装置。元件装配装置10具备:装置主体20、基材输送保持装置22、元件安装装置24、标记相机26、零件相机28、散装元件供给装置30、元件供给装置32及控制装置(参照图3)34。另外,作为电路基材12,可列举出电路基板、三维构造的基材等,作为电路基板,可列举出印刷配线板、印刷电路板等。
装置主体20由框架部40和架于该框架部40上的横梁部42构成。基材输送保持装置22配置于框架部4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具有输送装置50和夹紧装置52。输送装置50是输送电路基材12的装置,夹紧装置52是保持电路基材12的装置。由此,基材输送保持装置22对电路基材12进行输送,并且在预定位置固定地保持电路基材12。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电路基材12的输送方向称为X方向,将与该方向成直角的水平方向称为Y方向,将铅垂方向称为Z方向。也就是说,元件装配装置10的宽度方向是X方向,前后方向是Y方向。
元件装配装置24配置于横梁部42,具有两台作业头60、62和作业头移动装置64。在各作业头60、62的下端面,以可拆装的方式设有元件保持夹具(参照图2)66。元件保持夹具66具有一对保持爪(省略图示),通过这一对保持爪保持元件。另外,作业头移动装置64具有X方向移动装置68、Y方向移动装置70及Z方向移动装置72。并且,通过X方向移动装置68和Y方向移动装置70,使两台作业头60、62一体地移动到框架部40上的任意位置。另外,如图2所示,各作业头60、62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滑动件74、76,Z方向移动装置72使滑动件74、76单独地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也就是说,通过Z方向移动装置72使作业头60、62单独地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标记相机26以朝向下方的状态安装于滑动件74,并与作业头60一起沿着X方向、Y方向移动。由此,标记相机26拍摄框架部40上的任意位置。另外,伴随着滑动件74的Z方向上的移动,标记相机26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由此,对标记相机26进行焦点调整。另外,如图1所示,零件相机28以朝向上方的状态配置于框架部40上的基材输送保持装置22与元件供给装置32之间。由此,零件相机28拍摄由作业头60、62的元件保持夹具66保持的元件。
散装元件供给装置30配置于框架部40的前后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散装元件供给装置32是将零乱地散布的状态的多个元件整齐排列并以整齐排列后的状态供给元件的装置。也就是说,是使任意姿势的多个元件整齐排列成预定姿势而供给预定姿势的元件的装置。
元件供给装置32配置于框架部40的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元件供给装置30具有托盘式元件供给装置78和供料器式元件供给装置80。托盘式元件供给装置78是供给载置于托盘上的状态的元件的装置。供料器式元件供给装置80是通过带式供料器86、88供给元件的装置。
带式供料器86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固定地设置在框架部40的另一侧的端部的带式供料器保持台90。带式供料器86是从元件编带(参照图4)100拆下轴向元件并以使拆下的轴向元件的引脚线弯曲的状态供给的装置。
如图4所示,元件编带100由多个轴向元件102和两个载带104构成。轴向元件102包含大体圆柱状的主体部106和两个引脚107、108。两个引脚107、108呈大体直线状,与主体部106的轴心同轴地固定于主体部106的两端面。并且,轴向元件102在由两个载带104夹持的状态下在两个引脚107、108的前端部、即与主体部106相反一侧的端部被编入两个载带104。
另外,在各轴向元件102的主体部106的上表面侧标记有识别标记110。识别标记110是用于识别两个引脚107、108的极性的标记,通过识别标记110中的箭头所朝向的方向,识别两个引脚107、108的极性。具体而言,位于识别标记110中的箭头所朝向的方向的引脚107为阴极(负极)。另一方面,位于识别标记110中的箭头所朝向的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引脚108为阳极(正极)。
带式供料器86从该元件编带100拆下轴向元件102,并以使拆下的轴向元件102的引脚107、108弯曲的状态供给。带式供料器86是公知的构造,因此简略地说明,在带式供料器86的上表面,元件编带100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延伸设置。另外,元件编带100以轴向元件102的引脚107、108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延伸设置。
并且,元件编带100由送出装置(参照图3)112向供给位置送出,在供给位置,被编入载带104的引脚107、108由切断及弯曲装置(参照图3)114切断。并且,通过切断而从载带104分离的引脚107、108由切断及弯曲装置114弯曲成大致90度。由此,带式供料器86从元件编带100拆下轴向元件102并以使拆下的轴向元件102的引脚107、108弯曲的状态来供给。
另外,元件编带100有时以元件的补给等为目的而进行拼接。拼接是指利用拼接带将两个元件编带100在彼此的端部接起来。因此,在带式供料器86中设有检测传感器(参照图3)116,通过检测传感器116检测拼接部位、也就是说利用拼接带接起来的两个元件编带100的接缝。
另外,带式供料器88也与带式供料器86相同地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带式供料器保持台90。带式供料器88是从元件编带(参照图5)120拆下径向元件并供给拆下的径向元件的装置。
如图5所示,元件编带120由多个径向元件122和载带124构成。径向元件122包含大体圆柱状的主体部126和两个引脚127、128。两个引脚127、128呈大体直线状,从主体部126的一侧的端面与主体部126的轴心方向平行地延伸出。并且,在两个引脚127、128的前端部、即与主体部126相反一侧的端部被编入载带124。
另外,在各径向元件122的主体部126的侧面标记有识别标记130。识别标记130是用于识别两个引脚127、128的极性的标记,表示位于识别标记130附近的引脚为阴极。因此,位于识别标记130的下方的引脚127为阴极,与该引脚127不同的引脚128为阳极。另外,识别标记130在径向元件122的主体部126的侧面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标记,但识别标记130的上端部向主体部126的上表面侧略微地延伸出。也就是说,识别标记130沿着主体部126的侧面的上下方向延伸并直至达到主体部126的上表面侧地标记。
带式供料器88从该元件编带120拆下径向元件122,并供给该拆下的径向元件122。带式供料器88是公知的构造,因此简略地进行说明,在带式供料器88的上表面,以元件编带120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延伸设置。另外,元件编带120以径向元件122的引脚127、128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延伸设置。
并且,元件编带120由送出装置(参照图3)132向供给位置送出,在供给位置,被编入载带124的引脚127、128由切断装置(参照图3)134切断。由此,带式供料器88从元件编带120拆下径向元件122,并供给拆下的径向元件122。
另外,元件编带120也与元件编带100相同地有时进行拼接。因此,在带式供料器88中也设有检测传感器(参照图3)136,通过检测传感器136检测拼接部位、也就是说利用拼接带接起来的两个元件编带120的接缝。
另外,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34具备:控制器150、多个驱动电路152及图像处理装置156。多个驱动电路152与上述输送装置50、夹紧装置52、作业头60、62、作业头移动装置64、散装元件供给装置30、托盘式元件供给装置78、送出装置112、切断及弯曲装置114、送出装置132及切断装置134连接。控制器150具备CPU、ROM、RAM等,以计算机为主体,与多个驱动电路152连接。由此,基材输送保持装置22、元件安装装置24等的动作由控制器150控制。另外,控制器150还与检测传感器116、136连接。由此,检测传感器116、136的检测值向控制器150输入,控制器150对元件编带100、120中的拼接部位进行确定。此外,控制器150还与图像处理装置156连接。图像处理装置156对通过标记相机26及零件相机28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控制器150根据图像数据取得各种信息。
(B)元件装配装置的动作
在元件装配装置10中,通过上述结构,对保持于基材输送保持装置22的电路基材12进行元件的安装作业。在元件装配装置10中,能够向电路基材12安装各种元件,以下,对于向电路基材12安装由带式供料器86供给的轴向元件102或由带式供料器88供给的径向元件122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不对轴向元件102和径向元件122进行区分的情况下,有时将轴向元件102和径向元件122统一记载为引脚元件。
具体而言,电路基材12被输送至作业位置,在该位置由夹紧装置52固定地保持。接着,标记相机26移动到电路基材12的上方,对电路基材12进行拍摄。由此,得到与电路基材12的保持位置等相关的信息。另外,带式供料器86或带式供料器88在预定的供给位置供给引脚元件。并且,作业头60、62中的任一作业头移动到元件的供给位置的上方,通过元件保持夹具66保持引脚元件。
接着,保持有引脚元件的作业头60、62向零件相机28的上方移动,通过零件相机28拍摄保持于元件保持夹具66的引脚元件。由此,得到与元件的保持位置等相关的信息。接着,保持有引脚元件的作业头60、62向电路基材12的上方移动,对电路基材12的保持位置的误差、元件的保持位置的误差等进行校正。并且,在通过元件保持夹具66保持轴向元件102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将轴向元件102的引脚107、108向形成于电路基材12的贯通孔160插入。另外,在通过元件保持夹具66保持径向元件122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将径向元件122的引脚127、128向形成于电路基材12的贯通孔160插入。
(C)考虑了引脚的极性配置的安装作业
在元件配置装置10中,按照上述顺序将引脚元件向电路基材12安装。不过,如上所述,引脚元件的引脚107、108等具有极性,因此预先设定考虑了引脚107、108等的极性配置的引脚元件的安装角度。也就是说,预先设定安装引脚元件时的引脚的极性的方向,决定按照各极性插入的贯通孔160。具体而言,例如如图6所示,以使轴向元件102的阴极的引脚107向贯通孔160a插入、阳极的引脚108向贯通孔160b插入的方式,预先设定轴向元件102的安装角度。另外,例如如图7所示,以使径向元件122的阴极的引脚127向贯通孔160c插入、阳极的引脚128向贯通孔160d插入的方式,预先设定径向元件122的安装角度。另外,有时将预先设定的轴向元件102或径向元件122、即引脚元件的安装角度记载为设定安装角度。
这样,预先对向电路基材12安装的引脚元件设定了设定安装角度,以该设定安装角度将引脚元件安装于电路基材12,由此引脚元件可发挥适当的功能。但是,从带式供料器86、88供给引脚元件时的引脚元件的引脚的极性配置(以下有时记载为“实际极性配置”)有时与预先设定的引脚的极性配置(以下有时记载为“设定极性配置”)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引脚元件以与设定角度不同的角度安装于电路基材12,引脚元件无法发挥适当的功能。
具体而言,例如轴向元件102的元件编带100收纳于图8所示的箱170。将箱170的相向的一对侧面172、174设为能够开口,通过使一对侧面中的某一方开口,而能够从该一方将元件编带100拉出。另外,在箱170的上表面,以朝向侧面172的图8中的左侧的方式标记箭头180,在该箭头180上附设有表示阳极的记号。另外,在箱170的上表面,以朝向侧面174的图9中的左侧的方式标记箭头182,在该箭头182上附设有表示阴极的记号。因此,作业者对箭头180、182进行确认,使一对侧面172、174中的某一侧面开口,由此能够以预定的引脚107、108的极性配置将元件编带100从箱170拉出。
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在侧面172开口的情况下,以阴极的引脚107位于图8中的右侧、阳极的引脚108位于图8中的左侧的状态,将元件编带100从侧面172拉出。此时,阳极的引脚108位于表示阳极的箭头180的方向。另外,如图9所示,在侧面174开口的情况下,以阳极的引脚108位于图9中的右侧、阴极的引脚107位于图9中的左侧的状态,将元件编带100从侧面174拉出。此时,阴极的引脚107位于表示阴极的箭头182的方向。
这样,作业者对箭头180、182进行确认,使一对侧面172、174中的某一侧面开口,由此能够以预定的引脚107、108的极性配置将元件编带100从箱170拉出。因此,作业者对箭头180、182进行确认,从一对侧面172、174中的某一侧面将元件编带100拉出,以便能够以设定极性配置将元件编带100延伸设置于带式供料器86上。但是,有时由于作业者的错误等,以与设定极性配置不同的极性配置将元件编带100延伸设置于带式供料器86上。也就是说,在为了以设定极性配置将元件编带100延伸设置于带式供料器86上而需要从箱170的侧面172将元件编带100拉出时,有时将从侧面174拉出的元件编带100延伸设置于带式供料器86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带式供料器86中的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不同,成为从设定极性配置将阴极的引脚107与阳极的引脚108对调后的配置。因此,当将由带式供料器86供给的轴向元件102以设定安装角度安装于电路基材12时,轴向元件102以阴极的引脚107与阳极的引脚108对调的状态安装于电路基材12。
也就是说,在以设定极性配置将元件编带100延伸设置于带式供料器86上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轴向元件102的阴极的引脚107向贯通孔160a插入,阳极的引脚108向贯通孔160b插入。另一方面,在以与设定极性配置不同的极性配置将元件编带100延伸设置于带式供料器86上的情况下,轴向元件102的阴极的引脚107向贯通孔160b插入,阳极的引脚108向贯通孔160a插入。这样,当轴向元件102以引脚的极性相反的状态安装于电路基材12时,轴向元件102无法发挥适当的功能。
鉴于这样的情况,在元件装配装置10中,在延伸设置于带式供料器86上的状态下的元件编带100中,拍摄标记于轴向元件102的识别标记110,基于该拍摄数据来判断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是否一致。并且,在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一致的情况下,由带式供料器86供给的轴向元件102以设定安装角度安装于电路基材12。另一方面,在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由带式供料器86供给的轴向元件102以从设定安装角度增减了180度的安装角度、即以从设定安装角度旋转了180度的安装角度安装于电路基材12。
详细地说,在预定时间点,使标记相机26向带式供料器86的供给位置的上方移动,对移动到供给位置的轴向元件102的识别标记110进行拍摄。另外,标记相机26在供给位置在由带式供料器86的切断及弯曲装置114将引脚107、108切断、弯曲之前对轴向元件102进行拍摄。这是因为,伴随着引脚107、108的切断、弯曲,有时轴向元件102的主体部106发生旋转,当主体部106旋转时,标记于主体部106的识别标记110有可能无法被标记相机26拍摄到。
当通过标记相机26拍摄了识别标记110时,该拍摄数据向控制器150输出,在控制器150中进行解析。由此,确定带式供料器86中的实际极性配置。并且,在控制器150中判断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是否一致。此时,在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一致的情况下,控制器150向元件安装装置24输出将由带式供料器86供给的轴向元件102以设定安装角度向电路基材12安装的指令。另一方面,在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控制器150向元件安装装置24输出将由带式供料器86供给的轴向元件102以从设定安装角度旋转了180度的安装角度向电路基材12安装的指令。顺便说一下,在此使用的180度当然是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之间的差量的角度。
并且,从控制器150接收到指令的元件安装装置24按照指令来执行安装作业。由此,即使在带式供料器86中的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轴向元件102以极性正确的状态安装于电路基材12。另外,在进行一次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是否一致的判断后,在带式供料器86中,依次供给相同极性配置的轴向元件102。因此,直至进行带式供料器86的更换、元件编带100的更换为止,控制器150按照最初进行的判断输出指令。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判断中,在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一致的情况下,直至进行了带式供料器86的更换、元件编带100的更换为止,输出将轴向元件102以设定安装角度向电路基材12安装的指令。另一方面,在最初的判断中,在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直至进行了带式供料器86的更换、元件编带100的更换为止,输出将轴向元件102以从设定安装角度旋转了180度的安装角度向电路基材12安装的指令。
因此,在进行了带式供料器86的更换、元件编带100的更换后,再次在供给位置通过标记相机26拍摄轴向元件102的识别标记110。并且,基于该拍摄数据来判断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是否一致。另外,供给位置处的识别标记110的拍摄及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的一致判断不仅能够在进行带式供料器86的更换、元件编带100的更换后执行,也能够在元件装配装置10启动的时间点、产生了错误的时间点等各种时间点执行。
另外,在带式供料器86中,有时以元件补给等为目的,对安设于带式供料器86的元件编带100拼接与该元件编带100的种类相同的元件编带。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执行供给位置处的识别标记110的拍摄及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的一致判断。
详细地说,在带式供料器86中如上所述地设有检测传感器116,通过检测传感器116检测拼接部位。并且,将检测传感器116的检测结果向控制器150输入。此时,当向控制器150输入了拼接部位时,控制器150在拼接部位的下游侧在位置最接近拼接部位的轴向元件102移动到供给位置的时间点,通过标记相机26拍摄标记于该轴向元件102的识别标记110。并且,控制器150基于拍摄数据来执行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的一致判断,并将符合该判断的指令向元件安装装置24输出。由此,即使在作业者弄错了引脚的极性地进行拼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从拼接后的元件编带供给的轴向元件102以极性正确的状态向电路基材12安装。
另外,在通过带式供料器88供给径向元件122时,也与基于带式供料器86的轴向元件102的供给时相同地,执行识别标记130的拍摄及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的一致判断,将符合该判断的指令向元件安装装置24输出。供给径向元件122时的识别标记130的拍摄等的方法与供给径向元件122时的识别标记130的拍摄等的方法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不过,在供给径向元件122时拍摄的识别标记130如上所述地延伸出到径向元件122的主体部126的上表面侧。因此,标记相机26拍摄标记于主体部126的上表面侧的识别标记130。另一方面,在供给轴向元件102时拍摄的识别标记110标记于轴向元件102de主体部106的上表面侧。在此,对轴向元件102的主体部106的上表面的高度与径向元件122的主体部126的上表面的高度进行比较,如图6及图7所示,轴向元件102的主体部106的上表面的高度与径向元件122的主体部126的上表面的高度大不相同。因此,在拍摄识别标记110时及拍摄识别标记130时,使标记相机26沿着上下方向移动,进行调焦。由此,能够适当地拍摄识别标记110、130。
另外,如图3所示,控制器150具有:拍摄部200、判断部202及安装部204。拍摄部200是用于通过标记相机26拍摄识别标记110、130的功能部。判断部202是用于基于拍摄数据来判断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是否一致的功能部。安装部204是用于根据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的一致判断的结果向元件安装装置24输出指令,而通过元件安装装置24执行安装作业的功能部。
顺便说一下,元件装配装置10是作业机的一例。电路基材12是基板的一例。标记相机26是拍摄装置的一例。控制装置34是控制装置的一例。作业头60、62是安装头的一例。带式供料器86、88是带式供料器的一例。元件编带100、120是元件编带的一例。轴向元件102是引脚元件的一例。引脚107、108、127、128是引脚的一例。识别标记110、130是识别物的一例。检测传感器116是检测装置的一例。径向元件122是引脚元件的一例。检测传感器136是检测装置的一例。拍摄部200是拍摄部的一例。判断部202是判断部的一例。安装部204是安装部的一例。另外,由拍摄部200执行的工序是拍摄工序的一例。由判断部202执行的工序是判断工序的一例。由安装部204执行的工序是安装工序的一例。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实施了各种变更、改良的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具体而言,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变更设定安装角度来执行安装作业,但也可以不执行安装作业,而将实际极性配置与设定极性配置不一致的情况通知作业者。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能够识别出引脚的极性的识别物,采用了识别标记110、130,但识别物不限于识别标记110、130,也可以是各种记号、刻痕等能够识别出引脚的极性的识别物。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供给位置拍摄识别标记110、130,但只要是识别标记110、130露出的部位即可,拍摄位置不限。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检测传感器116、136检测拼接部位,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确定拼接部位。例如,对由带式供料器86、88供给的引脚元件的个数进行计数。并且,在计数值成为设定数(不进行拼接的情况下的元件编带100、120的引脚元件的个数)的情况下,能够将成为设定数的引脚元件与处于该引脚元件的下游侧的引脚元件之间确定为拼接部位。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元件装配装置(作业机)12:电路基材(基板)26:标记相机(拍摄装置)34:控制装置60:作业头(安装头)62:作业头(安装头)86:带式供料器88:带式供料器100:元件编带102:轴向元件(引脚元件)107:引脚108:引脚110:识别标记(识别物)116:检测传感器(检测装置)120:元件编带122:径向元件(引脚元件)127:引脚128:引脚130:识别标记(识别物)136:检测传感器(检测装置)200:拍摄部(拍摄工序)202:判断部(判断工序)204:安装部(安装工序)。

Claims (4)

1.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收纳部,收纳使具有多个引脚的引脚元件的极性一致地进行编带而成的元件编带;
带式供料器,通过从所述收纳部的多个开口中的某一个开口拉出所述元件编带而能够以不同的极性配置延伸设置,并在供给位置供给从所延伸设置的元件编带拆下的状态下的引脚元件;
安装头,向基板安装由所述带式供料器供给的引脚元件;
拍摄装置;及
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拍摄部,通过所述拍摄装置来拍摄能够用于识别所述多个引脚各自的极性的识别物,所述识别物标记于延伸设置于所述带式供料器中的状态下的元件编带;及
判断部,基于通过所述拍摄部的拍摄而得到的拍摄数据,来判断延伸设置于所述带式供料器中的状态下的元件编带中的多个引脚各自的极性的配置即实际极性配置与预先设定的多个引脚各自的极性的配置即设定极性配置是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安装部,在由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实际极性配置与所述设定极性配置一致的情况下,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安装头将引脚元件以预先设定的安装角度即设定安装角度安装于基板,在由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实际极性配置与所述设定极性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安装头将引脚元件以相对于所述设定安装角度增减了所述实际极性配置与所述设定极性配置之间的差量的安装角度安装于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机,其中,
所述作业机具备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对延伸设置于所述带式供料器中的状态下的元件编带的拼接部位进行检测,
所述拍摄部通过所述拍摄装置在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拼接部位的下游侧对位于最接近该拼接部位处的所述识别物进行拍摄。
4.一种安装方法,在作业机中向基板安装引脚元件,所述作业机具备:收纳部,收纳使具有多个引脚的引脚元件的极性一致地进行编带而成的元件编带;带式供料器,通过从所述收纳部的多个开口中的某一个开口拉出所述元件编带而能够以不同的极性配置延伸设置,并在供给位置供给从所延伸设置的元件编带拆下的状态下的引脚元件;安装头,向基板安装由所述带式供料器供给的引脚元件;及拍摄装置,
所述安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如下的工序:
拍摄工序,通过所述拍摄装置来拍摄能够用于识别所述多个引脚各自的极性的识别物,所述识别物标记于延伸设置于所述带式供料器中的状态下的元件编带;
判断工序,基于通过所述拍摄工序的拍摄而得到的拍摄数据,来判断延伸设置于所述带式供料器中的状态下的元件编带中的多个引脚各自的极性的配置即实际极性配置与预先设定的多个引脚各自的极性的配置即设定极性配置是否一致;及
安装工序,在所述判断工序中判断为所述实际极性配置与所述设定极性配置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安装头将引脚元件以预先设定的安装角度即设定安装角度安装于基板,在所述判断工序中判断为所述实际极性配置与所述设定极性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安装头将引脚元件以相对于所述设定安装角度增减了所述实际极性配置与所述设定极性配置之间的差量的安装角度安装于基板。
CN202210070966.7A 2017-03-03 2017-03-03 作业机及安装方法 Active CN1145548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0966.7A CN114554830B (zh) 2017-03-03 2017-03-03 作业机及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80087581.9A CN110547057A (zh) 2017-03-03 2017-03-03 作业机及安装方法
CN202210070966.7A CN114554830B (zh) 2017-03-03 2017-03-03 作业机及安装方法
PCT/JP2017/008575 WO2018158948A1 (ja) 2017-03-03 2017-03-03 作業機、および装着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7581.9A Division CN110547057A (zh) 2017-03-03 2017-03-03 作业机及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4830A true CN114554830A (zh) 2022-05-27
CN114554830B CN114554830B (zh) 2023-05-19

Family

ID=633707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7581.9A Pending CN110547057A (zh) 2017-03-03 2017-03-03 作业机及安装方法
CN202210070966.7A Active CN114554830B (zh) 2017-03-03 2017-03-03 作业机及安装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7581.9A Pending CN110547057A (zh) 2017-03-03 2017-03-03 作业机及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32451B2 (zh)
EP (1) EP3592125A4 (zh)
JP (1) JP6940588B2 (zh)
CN (2) CN110547057A (zh)
WO (1) WO20181589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37608A4 (en) * 2019-03-08 2022-03-23 Fuji Corporation BENDING DEVICE, COMPONENT FEED DEVICE AND BENDING PROCESS
JP2022108020A (ja) * 2021-01-12 2022-07-25 株式会社Fuji リード部品フィーダ、対基板作業機、及びリード部品を回路基板に装着する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1599A (ja) * 1990-06-20 1992-0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H04142280A (ja) * 1990-09-21 1992-05-15 Rohm Co Ltd 電子部品の梱包方法
JP2000142875A (ja) * 1998-11-12 2000-05-23 Kyoshin Kogyo Co Ltd テーピング電子部品用収納箱
JP2002284284A (ja) * 2001-03-26 2002-10-03 Rohm Co Ltd テーピング台紙およびテーピング電子部品
US20060075631A1 (en) * 2004-10-05 2006-04-13 Case Steven K Pick and place machine with improved component pick up inspection
CN1952672A (zh) * 2005-10-20 2007-04-25 天津科技大学 自动编带机电子器件极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US20070129816A1 (en) * 2001-11-13 2007-06-07 Cyberoptics Corporation Component feeder exchange diagnostic tool
JP2008124246A (ja) * 2006-11-13 2008-05-29 Kitagawa Ind Co Ltd 多端子金属テープ
US20090225304A1 (en) * 2005-07-08 2009-09-10 Hiyoshi Masanori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height detection method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optical-axis adjustment method for component height detection unit
JP4403449B2 (ja) * 2003-05-28 2010-01-2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JP4834703B2 (ja) * 2008-08-22 2011-12-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機
CN103129772A (zh) * 2013-03-06 2013-06-05 深圳市华腾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元器件极性反转装置及方法
CN205256725U (zh) * 2015-12-05 2016-05-25 佛山市南海区欣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编带式电容的定位设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8990A (ja) 1992-01-22 1993-08-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テーピング部品のリード成形装置
JP3033380B2 (ja) * 1993-03-02 2000-04-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チップ型コンデンサ
US7273166B2 (en) * 2002-11-11 2007-09-25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Component information appl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5064423A (ja) * 2003-08-20 2005-03-10 Nec Tokin Corp チップ型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識別方法
JP4561506B2 (ja) * 2005-07-08 2010-10-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実装装置
WO2014155658A1 (ja) * 2013-03-29 2014-10-02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生産設備
JP6574979B2 (ja) * 2015-08-05 2019-09-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1599A (ja) * 1990-06-20 1992-0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H04142280A (ja) * 1990-09-21 1992-05-15 Rohm Co Ltd 電子部品の梱包方法
JP2000142875A (ja) * 1998-11-12 2000-05-23 Kyoshin Kogyo Co Ltd テーピング電子部品用収納箱
JP2002284284A (ja) * 2001-03-26 2002-10-03 Rohm Co Ltd テーピング台紙およびテーピング電子部品
US20070129816A1 (en) * 2001-11-13 2007-06-07 Cyberoptics Corporation Component feeder exchange diagnostic tool
JP4403449B2 (ja) * 2003-05-28 2010-01-2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US20060075631A1 (en) * 2004-10-05 2006-04-13 Case Steven K Pick and place machine with improved component pick up inspection
US20090225304A1 (en) * 2005-07-08 2009-09-10 Hiyoshi Masanori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height detection method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optical-axis adjustment method for component height detection unit
CN1952672A (zh) * 2005-10-20 2007-04-25 天津科技大学 自动编带机电子器件极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JP2008124246A (ja) * 2006-11-13 2008-05-29 Kitagawa Ind Co Ltd 多端子金属テープ
JP4834703B2 (ja) * 2008-08-22 2011-12-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機
CN103129772A (zh) * 2013-03-06 2013-06-05 深圳市华腾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元器件极性反转装置及方法
CN205256725U (zh) * 2015-12-05 2016-05-25 佛山市南海区欣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编带式电容的定位设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少芳: "全自动表面贴装LED编带机的研制", 《电子机械工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7057A (zh) 2019-12-06
CN114554830B (zh) 2023-05-19
JPWO2018158948A1 (ja) 2019-11-14
US20200008333A1 (en) 2020-01-02
EP3592125A1 (en) 2020-01-08
JP6940588B2 (ja) 2021-09-29
US11432451B2 (en) 2022-08-30
WO2018158948A1 (ja) 2018-09-07
EP3592125A4 (en) 2020-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19019B2 (ja) 対基板作業システム、および挿入方法
CN110536764B (zh) 引线矫正装置
CN108029231B (zh) 对基板作业机及识别方法
CN107637191B (zh) 对基板作业机及识别方法
CN114554830B (zh) 作业机及安装方法
CN109661863B (zh) 识别装置
CN110447320B (zh) 数据生成装置及数据生成方法
CN109565952B (zh) 对基板作业机
CN108353536B (zh) 对基板作业机及插入方法
CN110024507B (zh) 作业机
EP3687266A1 (en)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CN111512713B (zh) 作业机、安装方法
CN116158203A (zh) 显示装置及干扰确认方法
CN109479391B (zh) 对基板作业机
JP6851227B2 (ja) 対基板作業機
CN114145082A (zh) 对基板作业机和对基板作业机的控制方法
CN111543126B (zh) 作业机及极性的判定方法
CN114026975B (zh) 元件安装机
US20230043107A1 (en) Component mounting program
JP6603893B2 (ja) 部品露出機構の照合方法および照合システム
CN112970340B (zh) 作业机及电气元件保持方法
CN114765940A (zh) 引脚元件供料器、对基板作业机及将引脚元件装配于电路基板的方法
WO2021044506A1 (ja) 作業機、および部品装着方法
CN115244675A (zh) 对基板作业机
CN113228846A (zh) 元件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