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09A - 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009A CN1144009A CN95192052A CN95192052A CN1144009A CN 1144009 A CN1144009 A CN 1144009A CN 95192052 A CN95192052 A CN 95192052A CN 95192052 A CN95192052 A CN 95192052A CN 1144009 A CN1144009 A CN 11440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tray salver
- recording medium
- maintaining body
- reco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739 b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2765 Device extru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374 Ker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479 Luci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78 rel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3—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3—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434—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mechanism for subsequent vertical movement of the disc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3—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436—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opening mechanism of the cartridge shutt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1/00—Head 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1/02—Driving or moving of heads
- G11B21/12—Raising and lowering; Back-spacing or forward-spacing along track; Returning to starting position otherwise than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具有保持作为信息信号的记录媒体使用的盘盒并且在可以装卸盘盒的第1位置和将盘盒安装到记录再生部的安装部的第2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操作的盘盒支持座、包括将该盘盒支持座相对安装进行升降操作的升降操作板的升降操作机构和对盘盒支持座和升降操作板进行移动操作的移动操作机构。该移动操作机构通过转动体在第1范围的转动范围内进行转动而将盘盒支持座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通过在与第1范围的转动范围连续的第2范围的转动范围内进行转动而移动操作升降操作板。盘盒支持座具有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操作时限制盘盒支持座相对构成记录再生部的基板的移动的机构,升降操作板与使盘盒支持座同安装部接近及分离的方向的动作连动地解除对盘盒支持座的移动的限制,使之可以沿着与安装部接近及分离的方向移动。因此,利用共同的移动操作机构可以进行从盘盒支持座保持的盘盒的移送操作到向安装部的安装操作的一系列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记录信息信号的光盘等记录媒体特别是像收纳光盘等软盘的盘盒的记录媒体装载到在装置本体内构成的安装部的装载装置和具有该装载装置的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信息信号的记录媒体,是使用光盘、磁光盘、磁盘等软盘。这种软盘是收纳到盒内作为盘盒而构成的。将这种盘盒用于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装置是将盘盒定位安装到安装部,对收纳在该盘盒内的盘通过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
将光盘或磁光盘用于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装置,将构成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光读写装置及磁头配置在与盘盒的安装部对应的位置。
在将光盘等软盘用于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装置中,为了自动地将盘盒装载到装置本体内的安装部而设置了装载机构。在该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装载机构具有插入并保持盘盒的盘盒支持座、可以对该盘盒支持座装卸盘盒的位置和移动操作盘盒支持座的移动操作机构。该移动操作机构在可以装卸盘盒的位置和可以将盘盒向安装部安装操作的位置之间移动操作盘盒支持座。即,当盘盒支持座处于移动到可以装卸盘盒的位置时,通过设置在构成装置本体的外框上的装卸口对盘盒支持座进行装卸盘盒,当盘盒支持座处于移动到可以将盘盒向安装部进行安装操作的位置时,就进行对安装部的装卸。
这里,插入并保持在处于移动到可以装卸盘盒的位置的盘盒座内的盘盒,沿着与收纳在该盒内的软盘的主面平行的方向与盘盒支持座一起移动操作,移送到与安装部相对的位置,然后,沿着与软盘的主面垂直的方向移动操作,安装到安装部内。
另外,进行将安装在安装部内的盘盒向装置本体外排出的排出操作时,装载机构首先沿着与软盘的主面垂直的方向移动操作盘盒,使之从安装部内脱出,然后,沿着与软盘的主面平行的方向与盘盒支持座一起移动操作,移动到装卸口一侧。
然而,对于通过设置在装置本体上的装卸口对盘盒进行装载操作的入槽方式的记录再生装置,对盘盒进行排出操作时,必须使盘盒的一部分从装卸口突出。设在这种记录再生装置上的装卸口,由于只是设置与盘盒的厚度及宽度大致相等的装卸口,所以,不能将手指插入到装置本体内进行盘盒的取出操作。因此,对已装入到装置本体内的安装部的盘盒进行排出操作时,必须至少使盘盒的一部分通过装卸口突出到装置本体之外,使之可以用手指捏住。这样,在进行排出操作时,为了使盘盒的一部分从装卸口露出到装置本体之外,必须增大保持盘盒和移送操作该盘盒的盘盒支持座的移动范围。结果,记录再生装置本身将大型化。
另外,在进行排出操作时,为了使盘盒从装卸口突出到装置本体之外,使用利用弹簧的弹性力使盘盒从盘盒支持座突出的记录再生装置。这种使用弹簧使盘盒突出到装置本体之外的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是将盘盒支持座移送操作到装置本体之内的一定的位置,从该盘盒支持座停止的位置利用弹簧的弹性力使盘盒突出到装置本体之外。因此,这种记录再生装置可以减小盘盒支持座的移动范围,实现装置本身的小型化。
但是,对于利用弹簧的弹性力使盘盒从装卸口突出的记录再生装置,由于盘盒的表面状态及外形形状的变形等难于使从装卸口的突出量保持一定。另外,如果对盘盒作用的弹簧的弹性力太大,进行排出操作时,盘盒就会急剧地从装卸口突出,进而甚至盘盒会从装置本体中飞出来。为了防止这种急剧的盘盒的飞出,虽然也可以使用设置制动机构的装载装置,但是,不仅机构复杂,而且难于将对盘盒作用的弹簧和制动机构的制动力设定为适当的大小,从而不能进行稳定的盘盒的排出操作。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现有的装载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存在的问题的新规格的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和记录及/或再生装置。
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在于实现将如盘盒那样的记录媒体装载到装置本体内的安装部的装置小型化从而实现记录和/或再生装置本身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3个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减小作为保持收纳光盘等软盘的盘盒的保持装置的盘盒支持座的移动范围、增大盘盒的移动范围,可以可靠地装载到安装部从而可以可靠地进行排出操作的装载装置和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装载装置具有在基板上构成的安装记录媒体的安装部、保持插入的记录媒体同时可以在可以取出插入的记录媒体的第1位置和位于上述安装部的上方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而设置的盘盒支持座、通过第1范围的转动操作使盘盒支持座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的移动机构、利用与该移动机构的第1范围的转动操作连续的第2转动动作进行驱动的、将由移动机构移动到第2位置的盘盒支持部安装到安装部的安装机构和设置在该安装机构上的当盘盒支持座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或从第2位置移动到第1位置时限制相对于盘盒支持座的基板的移动同时与安装机构将盘盒支持座安装到安装部的动作连动地解除盘盒支持座相对于基板的移动的限制的限制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装载装置具有设在盘盒支持座上的将由盘盒支持座保持的盘盒向从盘盒支持座突出的方向移动的排出操作机构和将该排出操作机构向使插入到盘盒支持座内的盘盒从盘盒支持座突出的方向驱动的移动操作机构。
另外,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具有与可以在与收纳在盘盒内的记录信息信号的软盘滑动接触的位置和与软盘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而支持的软盘的一面的面上滑动接触的读写头的对软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的记录和/或再生部、保持插入的记录媒体同时可以在可以取出插入的记录媒体的第1位置和位于上述安装部的上方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而设置的盘盒支持座、用于通过第1范围的转动操作将盘盒支持座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的移动机构、利用与该移动机构的第1范围的转动操作连续的第2转动动作进行驱动的将由移动机构移动到第2位置的盘盒支持部安装到记录和/或再生部的安装机构和由该安装机构驱动的在使读写头与软盘滑动接触的位置和与软盘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的读写头移动机构。
另外,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具有设置记录和/或再生部的基板和设置在将盘盒支持座安装操作到记录和/或再生部的安装机构上的当盘盒支持座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或从第2位置移动到第1位置时限制相对于盘盒支持座的基板的移动同时与安装机构将盘盒支持座安装到记录和/或再生部的动作连动地解除相对于盘盒支持座的基板的移动的限制的限制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利用本发明而实现的优点,根据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的具体的实施例就进一步清楚了。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收纳本发明的作为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记录媒体而使用的光磁盘的记录型的盘盒的斜视图。
图2是从向盘片的安装面一侧看上述盘盒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收纳本发明的作为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记录媒体而使用的光磁盘的再生专用型的盘盒的斜视图。
图4是从向盘片的安装面一侧看上述盘盒的斜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6是表示构成记录再生部的记录再生部安装基台支持的支持基台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构成记录再生部的记录再生部安装基台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安装在支持框上的顶板的斜视图。
图9是表示保持盘盒的盘盒支持座的斜视图。
图10是表示盘盒支持座、顶板和升降操作板的配置关系的分解斜视图。
图11是表示限制盘盒支持座的移动的升降操作板的斜视图。
图12是表示盘盒支持座移动到可以装卸盘盒的第1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3是表示盘盒支持座移动到第1位置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14是表示盘盒插入到盘盒支持座内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5是盘盒支持座处在开始向外框内部的第2位置移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6是表示盘盒支持座处在开始向外框内部的第2位置移动之后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7是表示盘盒支持座向外框内部的第2位置移动的途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8是表示盘盒支持座已移动到与安装部相对的第2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9是表示盘盒支持座已移动到与安装部相对的第2位置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20是表示盘盒支持座向安装部一侧移动的途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1是表示盘盒支持座向安装部一侧移动的途中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22是表示保持在盘盒支持座内的盘盒已安装到安装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3是表示盘盒已安装到安装部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24是表示使磁头装置与安装到安装部的盘盒内的光磁盘滑动接触、成为可以记录信息信号的记录模式状态的平面图。
图25是表示记录模式状态的侧面图。
图26是表示使盘盒支持座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的排出操作的开始状态的平面图。
图27是表示使盘盒支持座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的排出操作的途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8是表示盘盒支持座移动到第1位置成为可以取出盘盒的排出操作结束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
图3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的主要部分切断一部分所示的背面图。
图32是表示开关设置在外框上的装卸口的转动盖和转动盖的开关机构的斜视图。
图33是表示转动盖成为可以打开装卸口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34是表示转动盖将装卸口关闭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35是表示控制转动盖的开关的盖控制杆的侧面图。
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应用本发明的装载装置和具有该装载装置的记录再生装置。
这里说明的装载装置和应用该装载装置的记录再生装置,作为记录信息信号的记录媒体,使用将软盘收纳到盒内的盘盒。即,作为记录媒体的软盘,收纳在盒内,与盒一体地安装到记录再生装置内的安装部。
〔1〕盘盒
在说明本发明应用的装载装置和记录再生装置之前,先说明利用装载装置进行装载的作为记录再生装置的记录媒体使用的盘盒。
这里使用的盘盒,可以使用收纳可以再次记录音乐信号等信息信号的光磁盘的图1和图2所示的盘盒和收纳预先记录音乐信号等信息信号而只能用于再生该记录的信息信号的再生专用型的光盘的图1和图2所示的盘盒。
可以再次记录信息信号的光磁盘201是在由直径约例如64mm的如聚碳酸酯那样的透明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盘基板上被覆由垂直磁化膜构成的信号记录层而形成的。
该信号记录层是利用从光读写头装置的光源发射出的光束局部地加热到居里温度以上、通过将外部磁场加到该加热的部分而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的。这样,记录信息信号便通过向信号记录层照射线偏振光的光束并由光检测器检测从信号记录层反射回来的光由于克尔效应而引起的偏振光方向的转动而读出。
另外,再生专用型的光盘231是在和光磁盘201的盘基板相同的盘基板上被覆由如铝那样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反射层而形成。在该光盘231形成与信息信号对应的微细的凹点串而固定地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信息信号向该光盘231上的记录是通过复制在成形盘基板时预先在安装在模具装置内的模子上的凹点串而进行的。并且,记录在再生专用型的光盘231上的信息信号,通过向凹点串照射从光读写头装置的光源发射出的光束、由光检测器检测从光盘231反射回来的光而读出。
并且,光磁盘201和光盘231都如图1、图2和图3、图4所示,收纳在盒本体205、216内,可以转动,构成盘盒220和221。
如图1和图2所示,收纳光磁盘201的可以再次记录信息信号的记录型的盘盒220具有以光磁盘201的外径大致为内切圆的方形的盒本体205。如图1所示,在该盒本体205的上面一侧形成使收纳的光磁盘201的信号记录区域的一部分跨越内外周向外露出的磁头用的开口部223。另外,如图2所示,在盒本体205的下面一侧与磁头用的开口部223相对地形成使相同的光磁盘201的信号记录区域的一部分跨越内外周向外露出的光读写头装置用的开口部222外,在盒本体205的下面一侧的中央部形成构成转动操作收纳在盒本体205内的光磁盘201的盘转动操作机构的盘座进入的呈圆形的中央开口部213。
并且,开关各开口部223、222的快门部件206安装在记录型的盘盒220的盒本体205上。该快门部件206是将薄的金属板冲压弯曲而形成的,由具有足以覆盖各开口部223、222的大小的快门板和连结这些快门板的基端部的连结部构成,形成为剖面呈コ字状。另外,快门部件206也可以使用将合成树脂进行成形加工而形成的部件。快门部件206安装在盒本体205的前面一侧,以使各快门板覆盖住各开口部223、222,通过沿该前面一侧移动而开关各开口部223、222。快门部件206通过使设在连结部上的嵌合片与在盒本体205的前面一侧形成的移动导向沟207嵌合,保证嵌合片在移动导向沟207的导引下进行稳定的直线移动。
按上述方式构成的记录型的盘盒220以与快门部件206移动的前表面一侧垂直的一侧面为插入端,对记录再生装置进行装卸。即,盘盒220以图1和图2中的箭头X1方向和箭头X2方向为装卸方向对记录再生装置进行装卸。
另一方面,如图3和图4所示,收纳再生专用型的光盘231的盘盒221和记录型的盘盒220一样,也具有以光盘231的外径大致为内切圆的方形的盒本体216。由于该盘盒221不需要使为了记录信息信号而使用的磁头与光盘231相对,所以,将盒本体216的上面一侧封闭。在盒本体216的下面一侧,形成使光盘231的信号记录区域的一部分跨越内外周向外露出同时露出用于向光盘231照射光束以读出记录在该光盘231上的信息信号的光读写头装置的开口部222。此外,在盒本体216的下面一侧的中央部形成构成转动操作收纳在盒本体216内的光盘231的盘转动操作机构的盘座进入的呈圆形的中央开口部213。
在该再生专用型的盘盒221中,也安装开关开口部222的快门部件217。该快门部件217具有足以封闭开口部222的大小的快门板,在该快门板的基端部一侧,具有用于在盒本体216内支持快门部件217使之可以移动的剖面呈コ字形的支持部。快门部件217安装成使支持部217a的一部分与在盒本体216的前面一侧形成的移动导向沟207嵌合,从而将盒本体216的一部分夹住。这样安装的快门部件217沿着盒本体216的前面一侧朝开关开口部223的方向移动操作。
按上述方式构成的再生专用型的盘盒221也和记录型的盘盒220一样,以与快门部件217移动的前面一侧垂直的一侧面为插入端,对记录再生装置进行装卸。即,盘盒221以图3和图4中的箭头X1方向和箭头X2方向作为装卸方向对记录再生装置进行装卸。
在安装在记录型的盘盒220上的快门部件206的连结部和安装在再生专用型的盘盒221上的快门部件217的支持部的大致中央部,设置将盘盒220、221从记录再生装置中进行排出操作时设置在使移动到将各开口部222、223打开的位置的快门部件206、217向关闭各开口部222、223的位置方向移动操作的装置一侧的快门关闭操作部件嵌合的嵌合孔208。
在收纳在各盘盒220、221内的光磁盘201和光盘231的中心部,形成呈圆形的定位用的中心孔204。在形成该中心孔204的中心部,安装卡盘202用以将中心孔204封闭。该卡盘202利用具有可以被磁铁吸引的磁性的金属板形成。这些中心孔204和卡盘202通过设在盒本体205、216上的中央开口部213向盒本体205、216之外露出。中心孔204在公差为(+0.1mm,-0.0mm)的范围内形成直径为11.0mm的孔。
另外,在构成各盘盒220、221的盒本体205、216的下面一侧,设置将这些盘盒220、221安装到记录再生装置内的安装部时设在安装部一侧的定位销钉嵌合的一对定位孔209、210。如图2和图4所示,这两个定位孔209、210设在支持快门部件206、217的盒本体205、216的前面一侧的两侧。即,定位孔209、210设置为将开口部222夹在中间。一边的定位孔209以快门部件206、217的移动方向为长径而形成,在长径方向的范围内可以调整与定位销钉的嵌合位置。另外,另一个定位孔210形成为圆形,限制与定位销钉的嵌合位置。
此外,在与设置盒本体205、216的下面一侧的定位孔209、210的前面一侧相对的背面一侧,如图2个图4所示,形成多个识别用孔224。这些识别用孔224表示盒本体205、216收纳的软盘的种类及状态例如是否可以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并且,设置在记录型的盘盒220上的1个识别用孔224作为防止误记录用的检测孔使用,利用安装在盒本体205内的可以移动的防止误记录部件214进行开关。即,作为防止误记录用的检测孔使用的识别孔224通过移动操作防止误记录部件214改变识别用孔224的深度,切换可否向光磁盘201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的状态。另外,在盒本体205、216的作为向记录再生装置插入端一侧的一侧面的两侧,形成将盘盒220、221向记录再生装置内进行拉入操作的拉入机构的一部分嵌合的嵌合凹部212。
并且,如图2和图4所示,在构成盘盒220、221的盒本体205、216上形成表示这些盘盒220、221是记录型或再生专用型的光磁盘识别凹部211或光盘识别凹部218。这些识别凹部211、218设在盒本体205、216的下面一侧的向记录再生装置的插入端一侧。各盘识别凹部211、218以不同的深度形成,利用该深度的不同表示各盘盒220、221是记录型还是再生专用型。
〔2〕盘盒的装载装置和具有该装载装置的盘记录再生装置
下面,说明具有选择性地装载按上述方式构成的记录型的盘盒220或再生专用型S的盘盒221的装载装置的盘记录再生装置。
(1)记录再生部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盘记录再生装置具有记录再生部安装台2。该安装台2由利用呈平板状的金属板形成的基板15和支持该基板15的支持框16构成。支持框16是将合成树脂进行模具成形加工而形成的,由用以包围基板15的周边而直立形成的框部16a和设置后面所述的装载用的驱动电机34等装载装置的驱动机构的安装部16b构成。
在基板15的上面一侧,构成装入已装到该记录再生装置内的盘盒220或221的安装部300。在该安装部300上,设置分别与设在装入的盘盒220或221上的定位孔209、210嵌合将这些盘盒220或221定位到安装位置的定位销钉17、18。这些定位销钉17、18是通过将合成树脂材料与基板15进行外侧成形加工而形成的。
如图6所示,在构成安装部300的基板15上,设置转动操作收纳在安装到安装部300的盘盒220或221内的光磁盘201或光盘231的盘转动操作机构。该盘转动操作机构由定位安装光磁盘201或光盘231的盘座19和与安装在该盘座19上的光磁盘201或光盘231一体转动操作的主轴电机20构成。主轴电机20使驱动轴向在基板15上构成的安装部300一侧突出地安装在基板15的下面一侧。盘座19一体地安装在主轴电机20的驱动轴上。
主轴电机20的驱动轴通过设在基板15上的通孔向安装部300一侧突出。
盘座19大致形成为圆盘状,在中央部设置光磁盘201或光盘231的中心孔204嵌合的中心调节部件。该中心调节部件用于在光磁盘201或光盘231安装到盘座19上时与中心孔204嵌合,以使光磁盘201或光盘231的盘座19突出。
另外,在基板15上设置光读写头装置21。该光读写头装置21由内装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光束分离器等光学部件及光检测器的光学块和控制物镜的位置以使从半导体激光发射出的光束聚焦到安装在盘座19上的转动操作的光磁盘201或光盘231的信号记录面上并且正确地扫描记录道的物镜驱动装置构成。该光读写头装置21设置在位于在基板15上形成的开口部内。并且,光读写头装置21由安装在基板15的下面一侧的导向轴22和导向片从两侧支持,在导向轴22和导向片23的导引下,沿安装在盘座19上的光磁盘201或光盘231的径向移动操作。该光读写头装置21的移送操作,通过由设置在基板15的下面一侧的读写头移送电机24转动驱动的驱动力传递齿轮25进行。
另外,为了可以与该光读写头装置21同步地移动,向光磁盘201施加外部磁场的磁头装置26与光读斜体字头装置21连结。该磁头装置26由将磁头元件29安装在从将一对具有导电性的板簧埋入到合成树脂的成形体内的磁头臂28的前端部突出的板簧的前端而构成。并且,磁头装置26将通过突出到磁头臂28的基端一侧的板簧而设置的合成树脂制的安装部28a固定到设置在与设置光读写头装置21的物镜的一侧的前端相对的基端一侧的安装基台27上,与光读写头装置21连结。这时,安装在磁头臂28的前端的磁头元件29位于与光读写头装置21的物镜相对的位置。
磁头装置26的磁头臂28以位于磁头臂28的基端部和安装部28a之间的向外露出的一对板簧的一部分作为弹性位移部30,使磁头元件29沿着与装载在盘座19上的盘201或231接触分离的方向转动位移。另外,转动操作臂31从磁头臂28的基端部延长。磁头臂28通过利用挤压操作装置挤压操作转动操作臂31以弹性位移部30为中心使安装在前端的磁头元件29沿着与基板15分离的方向转动位移。
磁头臂28在转动操作臂31未被挤压操作的状态下,沿着使磁头元件29与装载在盘座19上的盘201或231接近的方向的图6中箭头B方向位移。即,在磁头臂28的基端一侧构成的弹性位移部30对磁头元件29施加使之向着与盘201或231接近的方向位移的弹性力。
磁头装置26的磁头臂28的转动操作,利用设置在支持框16的安装板部16b上的磁头转动操作板32进行。该磁头转动操作板32由使设在基端部的突出的支轴33在安装板部16b上直立的一对支持柱支持,安装成可以以该支轴33为中心进行转动。该转动操作板32使前端部延伸到磁头臂28的转动操作臂31上。转动操作板32通过扭转螺旋弹簧向着使前端部趋向于与转动操作臂31分离的方向转动。并且,转动操作板32通过克服扭转螺旋弹簧的弹性力而转动操作,挤压转动操作臂31,将磁头壁8向着使磁头元件29与装载在盘座19上的盘201或231分离的方向转动操作。
如图6所示,在支持设置构成对上述光磁盘201或光盘231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光读写头装置21和磁头装置26的基板15的支持框16的各个角部,设置具有安装孔51的支持脚片51a。如图5、图7、图29和图30所示,这些支持脚片51a通过减震器10安装在支持基台1上。如图7所示,该支持基台1是通过将金属板材冲压弯曲而形成方形。并且,在支持基台1的各个角部设置减震器10,用以将支持框16支持为可以进行弹性位移。如图7所示,该减震器10由利用通过设在支持基台1的各角部的螺丝孔9而直立的螺丝构成的支轴11、嵌装在该支轴11上的套管12、嵌装该套管12的外侧的橡胶制的衬套13和嵌装在该衬套13的外侧的螺旋弹簧14构成。并且,通过使安装孔51与衬套13的上端部嵌合而将支持框16支持住。这样,通过减震器10支持在支持基台1上的支持框16便可沿支轴11的轴向进行弹性位移。
另外,在支持基台1的相对的两侧,形成将支持在该支持基台1上的可以进行弹性位移的支持框16固定的多个直立的锁定片7。如图7所示,在这些锁定片7的一个侧面形成与设置在后面所述的升降操作板5上的嵌合片155嵌合的嵌合沟8。
此外,在支持基台1的各角部还设置下垂的安装部6。支持基台1固定上安装部6后装配到构成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置本体的外框内。
在装配进构成对上述光磁盘201或光盘231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记录再生部的支持基台1的外框上,虽然未具体地示出,但是,和采用众所周知的入槽方式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一样,设置用于装卸安装在安装部300的盘盒220或221的装卸口。该装卸口形成为具有与盘盒220或221的插入端一侧的侧面的形状对应的大小的开口部。如后所述,该装卸口利用转动盖157关闭。该转动盖157形成为平板状,通过设在相对的两侧的上边缘一侧的左右一对突出的支轴158支持在外框上,可以转动。
另外,如图8所示,在支持在支持基台1上的支持框16的上面一侧安装利用金属板形成的略呈平板状的顶板3。如图8所示,该顶板3在各角部设有安装孔79和定位孔80,通过使插入到各安装孔79内的图中未示出的固定螺钉与设在支持框16的上面一侧的各角部的螺丝孔52拧合而安装到该支持框16上。另外,设在支持框16上的螺丝孔52附近的定位突起53与各定位孔80嵌合。顶板3用于通过使各定位孔80分别与定位突起53嵌合,进行对支持框16的安装位置的定位。
另外,在顶板3的上面一侧,设置控制安装在盘盒支持座4上的排出控制杆98的转动的导向部件84。如图8所示,该导向部件84形成为大致呈台形,通过使设在基端一侧的角部的嵌合孔85与设在顶板3的上面一侧的呈圆筒状的铆接轴83嵌合并将该铆接轴83铆定,以铆接轴83为中心安装成可以转动的状态。并且,导向部件84在拉设在该导向部件84上的弹簧嵌合孔86与在顶板3的上面一侧形成的直立的弹簧嵌合片89之间的拉伸弹簧87的作用下以铆接轴83为中心趋向于向图8中的箭头D方向转动。通过使导向部件84的一部分与切去顶板3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嵌合片90接触,限制由该拉伸弹簧87引起的导向部件84的转动趋向位置。此外,在导向部件84的与顶板3相对的下面一侧设置突出的突条部88。该突条部88通过切去顶板3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切口孔82突出到顶板3的下面一侧。
另外,在顶板3的后方边缘一侧的大致中央部,形成与后面所述的安装在盘盒支持座4上的排出检测杆123的操作销钉125接触的直立的接触片81。
(2-2)盘盒支持座
应用本发明的盘记录再生装置具有在位于在基板15上构成的安装部300上可以通过装卸口保持已插入到外框内的盘盒220或221以及可以通过装卸口取出插入并保持的盘盒220或221的第1位置和可以将盘盒220或221对位于安装部300的上方的安装部装卸盘盒220或221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操作的盘盒支持座4。
如图5和图9所示,盘盒支持座4是形成为足以保持盘盒220或221的大小的平板状的形状,通过将金属板冲压弯曲而形成。该盘盒支持座4在相对的两侧形成剖面呈コ字形的盘盒保持部96、96,装配到安装部300上时,将与设在外框上的装卸口相对的前面一侧打开,通过打开的部分进行盘盒220或221的装卸。
在盘盒支持座4上,设置从与装卸口相对的前方一侧将盘盒220或221插入到盘盒保持部96、96之间时确定该盘盒220或221相对于盘盒支持座4的插入位置的定位片139、107。一边的定位片139设置在一边的盘盒保持部96一侧,另一边的定位片107形成为使位于盘盒支持座4的平面部4a的另一边的盘盒保持部96一侧的一部分向盘盒支持座4的内部翘起。
此外,在盘盒支持座4上,设置将盘盒220或221插入到盘盒保持部96、96之间时与快门部件206或217的插入方向一侧的端部接触使该快门部件206或217相对于插入到盘盒支持座4内的盘盒220或221相对移动从而对开口部222、223进行打开操作的快门打开操作片156。如图9所示,该快门打开操作片156形成为将一边的盘盒保持部96的侧面的一部分翘起。在这一边的盘盒保持部96一侧,安装拔取保持在盘盒支持座4上的盘盒220或221时与移动到把开口部222、223打开的位置的快门部件206或217嵌合而相对于被拔取操作的盘盒220或221相对移动的快门关闭操作杆132。该快门关闭操作杆132沿着一边的盘盒保持部96的侧面设置在沿盘盒220或221的装卸方向延长的方向。
即,快门关闭操作杆132通过将在一边的盘盒保持部96的侧面形成的支轴支持部140支持的支轴136插入到设在基端部的贯通孔133、133内,安装成可以以该支轴136为中心进行转动。另外,快门关闭操作杆132在螺旋部嵌装在支轴136上的扭转螺旋弹簧137的作用下,趋向于使前端部向盘盒支持座4的内部突出的方向转动。在该快门关闭操作杆132的前端一侧,设置向盘盒支持座4的内部突出的与设在快门部件206或217上的嵌合孔208嵌合的嵌合突起134。该嵌合突起134通过在一边的盘盒保持部96的侧面的前端边缘形成的切口部141突出到盘盒支持座4的内部。
嵌合突起134在盘盒220或221插入到盘盒保持部96、96之间而快门打开操作片156与快门部件206或217的插入方向一侧的前端边缘接触时与设在快门部件206或217上的嵌合孔208嵌合。并且,快门关闭操作杆132在盘盒220或221从盘盒支持座4向前方一侧拔取时使快门部件206或217相对于盘盒220或221相对移动后,克服扭转螺旋弹簧137的弹性力向外侧转动,解除嵌合突起134与嵌合孔208的嵌合。
并且,在盘盒支持座4的相对的两侧即一对盘盒保持部96、96的外侧的侧面,各设置一对突出的将该盘盒支持座4支持为可以相对于支持框16移动同时导引盘盒支持座4的移动方向的支持销钉95。
如图10所示,上述结构的盘盒支持座4位于基板15和顶板3之间,装配成与在基板15上构成的安装部300相对。并且,盘盒支持座4支持为在可以通过装卸口取出插入保持的盘盒220或221的第1位置和可以将盘盒220或221对位于安装部300的上方的安装部300装卸盘盒220或221的第2位置之间可以与基板15的平面平行地移动。
即,盘盒支持座4通过将在相对的两侧设置的各一对突出的支持销钉95、95和95、95装载到在支持框16的相对的两侧形成的直立的侧壁171、172的上端面一侧如图6所示的那样形成的移动导向部49、49和49、49上,通过使支持销钉95、95和95、95在这些移动导向部49、49和49、49上滑动,便可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在这些移动导向部49上,通过相隔支持销钉95的辊径大小的间隙与顶板3相对,防止装载在移动导向部49上的支持销钉95脱落,进而防止盘盒支持座4从支持框16上脱落。
移动导向部49形成为具有容许盘盒支持座4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的长度。另外,移动导向部49通过支持各支持销钉95而导引盘盒支持座4沿着平行于基板15的方向移动。
另外,盘盒支持座4位于与基板15上的安装部300相对的第2位置时,支持为可以相对于安装部300沿垂直地接近和分离的方向移动。
即,在上述导向部49的后方端即盘盒支持座4沿第2位置方向移动时的端部形成与在基板15的上面构成的安装部300垂直的垂直导向沟50。垂直导向沟50可以使到达各移动导向部49的内侧的端部即后端部进而移动到后方一侧与这些移动导向部49分离的各支持销钉95向行方一侧移动,同时,限制这些支持销钉95与基板15平行方向的位置。
在该盘盒支持座4的平面部4a上,形成容许设置在基板15上的磁头装置26的磁头臂28转动的开口部92。
另外,盘盒插入检测杆119安装在盘盒支持座4的平面部4a的内表面一侧,可以转动。该盘盒插入检测杆119使向盘盒支持座4的下面一侧下垂直立的支轴104插入设在基端部的支持孔120内,支持为可以以该支轴104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检测杆119使设在前端部的接触部122位于另一边的盘盒保持部96一侧,在图中未示出的扭转螺旋弹簧的作用下趋向于以支轴104为中心沿图9和图10中箭头F方向转动。检测杆119的转动趋向位置通过使接触部122与将盘盒支持座4的平面部4a的一部分翘起而形成的定位片107接触,限制转动位置。在该检测杆119与盘盒220或221的插入方向一侧相对的一侧面,设置与插入盘盒支持座4内的盘盒220或221接触、检测盘盒220或221的插入的检测突起121。即,当盘盒220或221插入到盘盒支持座4内时,该盘盒插入检测杆119根据该盘盒220或221挤压检测突起121从而克服扭转螺旋弹簧的弹性力以支轴104为中心进行转动而检测盘盒220或221已插入到盘盒支持座4内。
此外,与盘盒保持部96平行地延长的防止盘盒支持座4的误动作的防止误动作控制杆114安装在盘盒支持座4的平面部4a的内表面一侧,可以转动。该防止误动作控制杆114使下垂到盘盒支持座4的下面一侧的直立的支轴103插入到设在基端部的支持孔115内,支持为可以以该支轴103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防止误动作控制杆114使在前端部形成的嵌合爪117与盘盒220或221的插入方向相对,并在图中未示出的扭转螺旋弹簧的作用下设置嵌合爪117的前端部趋向于向着指向盘盒支持座4的内侧的图9中的箭头E方向转动。该防止误动作控制杆114通过使设在一侧面的嵌合突起118与设置在盘盒插入检测杆119的前端部的接触部122接触,限制由扭转螺旋弹簧引起的转动趋向位置。另外,在与防止误动作控制杆114的前端部设置嵌合爪117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面,设置限制误动作突起116。在盘盒220或221未插入的状态下,当盘盒支持座4欲从位于可以装卸盘盒220或221的装卸口一侧的第1位置向装置本体内的第2位置移动时,防止误动作控制杆114使限制误动作突起116与在支持框16的相对的两侧形成的直立侧壁171、172的一边的内侧面上设置的限制误动作片165接触,限制盘盒支持座4向第2位置方向的移动。即,防止误动作控制杆114对盘盒支持座4在盘盒220或221未插入的状态下的装载操作。
并且,当盘盒220或221插入到盘盒支持座4内后盘盒插入检测杆119克服扭转螺旋弹簧的弹性力沿图9中箭头F方向转动时,该防止误动作控制杆114通过解除限制误动作突起116与接触部122的接触,接收扭转螺旋弹簧的弹性力向图9中箭头E方向的盘盒支持座4的内侧转动。这时,该防止误动作控制杆114使设在前端部的嵌合爪117与设在插入到盘盒支持座4内的盘盒220或221上的嵌合凹部212嵌合,同时,将防止误动作突起116移动到与防止误动作片165不接触的位置。
并且,如图6所示,在支持框16的相对的两侧形成的直立的侧壁171、172的外侧面一侧,安装将盘盒支持座4支持为可以沿着与在基板15上构成的安装部300接近及分离的方向移动的盘盒支持座支持用的多个支持杆65。这些支持杆65将在支持框16的侧壁171、172上直立的支持轴71插入到设在基端部的呈圆筒状的轴穿通部70内,安装成可以以该支持轴71为中心进行转动。这时,支持杆65安装在支持框16的侧壁171、172上,使前端部一侧面向移动导向部49。并且,在各支持杆65的前端部,形成与在盘盒支持座4的两侧设置的支持销钉95嵌合的嵌合凹部67。这些嵌合凹部67形成为将支持杆65的前端面开放的凹部。
另外,各支持杆65在扭转螺旋弹簧66的作用下,趋向于前端部一侧指向基板15方向的下方的图6中箭头A方向转动。该扭转螺旋弹簧66通过安装成将螺旋部套在轴穿通部70上,使一边的弹簧臂与设在支持框16的侧壁171、172上的嵌合片嵌合,使另一边的弹簧臂与设在支持杆65上的嵌合突起59嵌合,使支持杆65趋向于图6中箭头A方向转动。
(2-3)盘盒支持座的升降操作结构
如图5、图10、图11、图30和图31所示,在设置在构成对光磁盘201或光盘231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生的记录和/或再生部的支持框16的上面一侧的顶板3上,设置构成将移动到与安装部300的上方相对的位置的盘盒支持座4相对于安装部300进行升降操作的升降操作机构的升降操作板5。该升降操作板5与盘盒支持座4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向平行地移动操作,是通过将金属板弯曲成剖面呈コ字形而形成的。
在该升降操作板5的相对的两侧的各侧壁5a、5b的下端边缘,形成向内弯曲的一对支持片153。升降操作板5通过使各支持片153与支持框16的下面一侧嵌合而支持为相对于支持框16可以移动。
在升降操作板5的相对的两侧的各侧壁5a、5b上,设置与移动方向并列的各一对开口部151。设在支持盘盒支持座4的支持杆65上的操作销钉68插入到这些开口部151内。如图11所示,在各开口部151形成承载设在支持杆65上的操作销钉68的倾斜凸轮部152。这些倾斜凸轮部152形成为从盘盒220或221的插入一侧向内侧逐渐地下降的倾斜状。这样,通过设置倾斜凸轮部152,当相对于支持框16移动操作升降操作板5时,如图23所示,操作销钉68就沿着球鞋凸轮部152移动操作,支持杆65进行转动操作。通过转动操作支持杆65,移动到与安装部300相对的位置的盘盒支持座4就沿着与安装部300接近及分离的方向移动操作。
当升降操作板5位于移动到使盘盒支持座4移动到与安装部300分离的位置的外框的内部的状态时,如图11所示,在相对的侧壁5a、5b的下端边缘,向外侧弯曲形成的嵌合片155与支持基台1的锁定片7的嵌合沟部8嵌合,从而将支持框16固定到支持基台1上。
另外,当升降操作板5向着指向外框的装卸口一侧的外侧移动时,操作销钉68就向倾斜凸轮部152的下方一侧移动,支持杆65在扭转螺旋弹簧66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沿图6和图21中的箭头A方向转动。通过该支持杆65的转动,保持在与安装部300分离的位置的盘盒支持座4垂直地向安装部300一侧下降,保持在该盘盒支持座4内的盘盒220或221就安装到安装部300内。这时,盘盒支持座4在使支持杆65趋向于转动的扭转螺旋弹簧66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被向安装部300一侧挤压,从而将保持的盘盒220或221压紧到安装部300内。
当升降操作板5位于移动到使盘盒支持座4下降到安装部5一侧的位置时,如图23所示,就解除嵌合片155与支持基台1的锁定片7的嵌合,使支持框16成为不能由减震器10的弹性位移引起相对支持基台1移动的所谓的浮置状态。
另外,当升降操作板5从使盘盒支持座4下降到安装部300一侧的位置进而向着指向外框的外侧的前方移动时,如图24和图25所示,利用弹性位移部30的弹性位移力使磁头装置26的磁头臂28与装在盘座19上的光磁盘201滑动接触。
即,升降操作板5具有对磁头转动操作板32进行挤压操作的突条部145。该突条部145在升降操作板5的下面一侧向内部突出,当升降操作板5位于使盘盒支持座4从与安装部300分离的位置下降到安装部300一侧的位置时,就将磁头转动操作板32向下方一侧挤压。并且,当升降操作板5从使盘盒支持座4下降到安装部300一侧的位置进而向前方移动时,就与磁头转动操作板32分离,解除对该磁头转动操作板32的挤压操作。当解除突条部145对磁头转动操作板32的挤压支持时,磁头臂28就在弹性位移部30的弹性位移力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使安装在前端部的磁头元件29与盘座19上的光磁盘201滑动接触。
(2-4)驱动机构
下面,说明对盘盒支持座4和升降操作板5进行移动操作、对保持在盘盒支持座4内的盘盒220或221进行装载操作的驱动机构。
如图6所示,该驱动机构具有设在支持框16的安装部16b上的转动体45和对该转动体45进行转动操作的驱动电机34。转动体45通过直立在安装部16b上的支轴46支持为可以转动的状态,在大致360度的范围内进行转动操作。在对该转动体45进行转动操作的驱动电机34的驱动轴上,安装驱动轮35。无端皮带36绕在该驱动轮35和通过支轴39安装在支持框16的可以转动的从动轮37之间。在从动轮37上一体地形成第1传递齿轮38。该第1传递齿轮38与通过支轴41安装在支持框16上的可以转动的第2传递齿轮40啮合。在该第2传递齿轮40上一体地形成第3传递齿轮。该第3传递齿轮与通过支轴44安装在支持框16上的可以转动的第4传递齿轮42啮合。在该第4传递齿轮42上一体地形成第5传递齿轮43。该第5传递齿轮43与在转动体45的外周部形成的齿轮部47啮合。
插入设在盘盒支持座4的平面部4a上的凸轮沟112与之嵌合的移动操作销钉48直立在在与转动体45的主面部的轴心偏心的位置。如图9所示,在盘盒支持座4上形成的凸轮沟112由沿与盘盒支持座4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长的直线状的凸轮部112a和与该凸轮部112a连续的呈半圆形的圆弧状的凸轮部112b构成。并且,当盘盒支持座4处于移动到位于设在外框上的装卸口一侧的第1位置的状态时,移动操作销钉48就位于与凸轮沟112的直线状的凸轮部112a嵌合的位置。
如图14~图18所示,将盘盒220或221对盘盒支持座4进行插入操作后驱动电机34开始进行转动驱动从而开始进行装载操作时,转动体45就使移动操作销钉48沿着凸轮沟112的直线状的凸轮部112a移动,将盘盒支持座4向着与外框内部的安装部300相对的第2位置方向进行移动操作。
并且,当转动体45沿图18中箭头K1方向从初始状态转动180度从而使移动操作销钉48移动到位于外框的内部的一侧时,如图18所示,盘盒支持座4就移动到与安装部300的上方相对的第2位置。此后,当转动体45沿图18中箭头K1进一步转动时,如图18、图20、图22和图24所示,移动操作销钉48便到达凸轮沟112的呈圆弧状的凸轮部112b,并沿该凸轮部112b再转动180度。这时,由于凸轮部112b形成为与移动操作销钉48的移动轨迹一致的圆弧状,所以,盘盒支持座4就不进行移动操作而保持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
移动操作销钉48在使盘盒支持座4移动到第2位置时即位于移动到外框的内侧的位置时,就与设在升降操作板5上的嵌合部146嵌合。这时,升降操作板5使支持杆65向上方一侧转动,如后所述,处于固定在支持框16上的状态。如图11所示,与移动操作销钉48嵌合的嵌合部146位于升降操作板5的后方一侧,以下垂的前后一对嵌合片147、148之间的间隙构成。
盘盒支持座4移动到与安装部300相对的第2位置后,转动体45进一步沿图18中箭头K1方向转动从而移动操作销钉48沿凸轮沟112的圆弧状的凸轮部112b移动时,如图18~图24所示,该移动操作销钉48就通过嵌合部146使升降操作板5向盘盒支持座4的装卸口一侧即前方一侧移动。
在本发明的盘盒的装载装置中,盘盒支持座4和升降操作板5利用共同的驱动源即驱动电机34进行移动操作。
另外,在该装载装置中,盘盒支持座4向与安装部300相对的第2位置方向移动操作时的移动方向和升降操作板5对支持杆65进行转动操作从而使盘盒支持座4向与安装部300一侧接近的方向移动时的移动方向相反。
如图6所示,将升降操作板5锁定的锁定控制杆56通过在支持框16的后方一侧部分直立的支轴54设置在支持框16的后方一侧部分,可以转动。该锁定控制杆56具有与盘盒支持座4的后端边缘相对的操作销钉57和用于将升降操作板5在后方一侧位置锁定的嵌合部59。该锁定控制杆56在扭转螺旋弹簧55的作用下趋向于使操作销钉57向着与盘盒支持座4接近的前方一侧移动的方向转动。
当盘盒支持座4从与安装部300相对的第2位置移动到位于装卸口一侧的第1位置时,由于盘盒支持座4的后端边缘与操作销钉57分离,所以,该锁定控制杆56在扭转螺旋弹簧55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转动,趋向于向初始位置转动。锁定控制杆56的嵌合部59与从升降操作板5的后方一侧的下面部下垂的嵌合销钉154嵌合,阻止升降操作板5向前方一侧移动,将该升降操作板5保持在与支持框16固定的位置。并且,当盘盒支持座4到达第2位置时,该锁定控制杆56利用盘盒支持座4的后端边缘挤压操作销钉57,克服扭转螺旋弹簧55的弹性力进行转动。这时,该锁定控制杆56的嵌合部59解除与升降操作板5的嵌合销钉154的嵌合,可以使该升降操作板5向前方一侧移动。
另外,在支持框16的后方一侧部分,通过印刷电路板61安装第1、第2和第3位置检测开关62、63、64。第1和第2位置检测开关62、63用于检测升降操作板5的位置,设置为使按钮向上和前后排列。如图20和图21所示,当升降操作板5位于与支持基台1固定的位置时,第1和第2位置检测开关62、63都处于未进行按压操作的状态。并且,如图22和图23所示,当升降操作板5位于使盘盒支持座4下降到安装部300一侧时,第1和第2位置检测开关62、63中的位于后方一侧的第1位置检测开关62被设在该升降操作板5的后方一侧的开关按压突起144进行按压操作。该开关按压突起144位于升降操作板5的下面一侧,向下方突出。
此外如图24和图25所示,当升降操作板5位于使磁头装置26的磁头元件29移动到与光磁盘201滑动接触的记录模式位置时,第1和第2位置检测开关62、63都被开关按压突起144进行按压操作。
另外,第3位置检测开关64用于检测盘盒支持座4的位置,设置为使按钮向后。如图15和图17所示,当盘盒支持座4位于可以装卸盘盒220或221的第1位置之后的外框内部的后发一侧时,第3位置检测开关64处于未被盘盒支持座4进行按压操作的状态。并且,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当盘盒支持座4位于第1位置时,第3位置检测开关64被设在该盘盒支持座4的后方一侧的开关按压片94按压操作。该开关按压片94是通过将盘盒支持座4的后端部分的一部分向侧面弯曲而形成的。
此外,如图9所示,排出检测杆123安装在盘盒支持座4上,可以转动。该排出检测杆123使向盘盒支持座4的下面一侧下垂的直立的支轴105插入到设在中央部的支持孔124内,支持为可以以该支轴105为中心转动。该排出检测杆123在图中未示出的拉伸弹簧的作用下,趋向于使接触部126向盘盒支持座4的后方一侧沿着接触部126成为后方一侧的方向的图9中箭头G方向转动,从而使操作销钉125与设在盘盒支持座4上的通孔110的前边缘部接触,进行定位。当盘盒支持座4位于移动到第1位置的状态时,该排出检测杆123使操作销钉125与顶板3的接触片81接触,克服拉伸弹簧的弹性力而转动操作。
另外,如图9所示,移动操作导销杆128将向盘盒支持座4的下面一侧下垂的直立的支轴106插入到基端一侧的支持孔129内,支持为可以以该支轴106为中心转动。该移动操作导销杆128在图中未示出的扭转螺旋弹簧的作用下,趋向于沿着使前端部向盘盒支持座4的侧面、使设在侧边缘部的接触突起部131向盘盒支持座4的前方一侧、使前端一侧向盘盒支持座4的后方一侧即凸轮沟112一从而移动的方向的图9中箭头H方向转动。该移动操作导销杆128位于在与凸轮沟112的直线状的凸轮部112b相对的位置形成的切口部113的下方一侧,在利用一侧部覆盖切口部113的位置进行定位。另外,移动操作导销杆128使接触突起部131与排出检测杆123的接触部126相对。此外,当盘盒支持座4位于第1位置时,由于排出检测杆123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沿图9中箭头G方向转动,所以,移动操作导销杆128可以向前方一侧转动。因此,这时,盘盒220或221插入到盘盒支持座4内从而盘盒支持座4欲向第2位置方向移动时,移动操作导销杆128与移动操作销钉48接触,相对于盘盒支持座4向前方一侧转动,可以使移动操作销钉48向切口部113进入,从而可以向盘盒支持座的后方一侧移动。
通过移动操作销钉48向切口部113进入而引起向盘盒支持座4的后方一侧的移动,解除对第3位置检测开关64的按压操作。通过解除对该第3位置检测开关64的按压操作,开始进行装载操作。
并且,当盘盒支持座4位于第1位置之外的外框内部的第2位置时,为了使排出检测杆123恢复到初始位置,该移动操作导销杆128阻止向前方一侧转动。因此,这时,移动操作导销杆128阻止移动操作销钉48进入切口部113。
(2-5)排出控制杆
下面,说明对保持在盘盒支持座4内的盘220或221进行排出操作的排出控制杆98。
如图9所示,该排出控制杆98具有驱动销钉100和成为与保持在该盘盒支持座4内的盘盒220或221的接触部的接触销钉101,安装在盘盒支持座4的上面一侧,可以转动。即,排出控制杆98使设在盘盒支持座4的平面部的支轴102插入到设在设置驱动销钉100的基端部的通孔99内,支持为可以以该支轴102为中心转动。该排出控制杆98沿着以接触销钉101为前方一侧而转动时,利用该接触销钉101将保持在盘盒支持座4内的盘盒220或221向前方一侧挤出。
安装在顶板3上的导向部件84根据盘盒支持座4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的移动,通过驱动销钉100使排出控制杆98相对盘盒支持座4转动。
如图14和图18所示,当盘盒支持座4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时,设在排出控制杆98上的驱动销钉100通过与导向部件84对应的第1路径不对该导向部件84进行移动操作而移动。即,驱动销钉100通过与该导向部件84对应的第1路径时,导向部件84利用该驱动销钉100挤压突条部88的一侧面88a,克服拉伸弹簧87的弹性力沿图8中箭头D方向转动,当盘盒支持座4到达第2位置时,通过驱动销钉100与突条部88分离,在拉伸弹簧87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转动恢复到初始位置。
并且,如图18、图26~图28所示,当盘盒支持座4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时,驱动销钉100通过与导向部件84对应的第2路径,利用该导向部件84进行移动操作,接触销钉101使排出控制杆98向挤压盘盒220或221的方向转动。即,当驱动销钉100通过与导向部件84对应的第2路径时,沿着移动到初始位置的导向部件84的突条部88的另一侧面88b相对盘盒支持座4移动。通过驱动销钉100沿导向部件84的突条部88移动,排出控制杆98转动,通过接触销钉101进行将盘盒220或221从盘盒支持座4中排出的操作。
(2-6)盖机构
下面,说明开关设在外框上的将盘盒220或221对盘盒支持座4进行装卸的装卸口的盖机构。
在构成记录再生部的支持框16上,设置对构成开关装卸口的盖机构的转动盖157进行转动操作同时控制转动盖157的转动的盖控制杆73。该控制杆73根据盘盒支持座4的移动位置,利用设在盘盒支持座4的侧面的支持销钉95进行转动操作。
并且,如图6、图32和图35所示,盖控制杆73位于靠近设在外框上的装卸口的位置,通过支持框16的框部16a安装在中央部的一侧面直立的支轴74。即,盖控制杆73安装在支持框16的一边的侧壁171的内侧面上,可以以支轴74为中心转动。
该盖控制杆73安装到支持框16上时,以支轴74为中心在位于外框的内部的后方一侧的上面形成倾斜面部78。另外,以支轴74为中心在位于装卸口一侧的前方一侧形成嵌合凹部75。如图6所示,盖控制杆73在设在支持框16的一边的侧壁171的内侧面上的支持片77a和后端部之间设置的压缩螺旋弹簧77的作用下,趋向于沿图6中箭头C方向转动,以使倾斜面部78位于上方。
另外,倾斜面部78通过使盖控制杆73的后方一侧的上面的中途部鼓起而形成,在盖控制杆73位于在压缩螺旋弹簧77的作用下具有转动趋势的初始位置时,突出到在框部16a的上端面上形成的移动导向部49的上方。通过使支持销钉95从该倾斜面部78上通过,盖控制杆73以支轴74为中心克服压缩螺旋弹簧77的弹性力沿图35中箭头W方向转动,以使倾斜面部78与移动导向部49的上面成为一个面。这时的盖控制杆73的转动范围为图35中由箭头θ1所示的范围。
在盖控制杆73的前方一侧形成的嵌合凹部75向后方一侧开放,具有与支持销钉95的外径对应的宽度,在初始位置,下面75a位于移动导向部49的上面的下方一侧。当支持销钉95进入该嵌合凹部75内时,盖控制杆73克服压缩螺旋弹簧77的弹性力沿图35中箭头W方向转动,以使嵌合凹部75的下面75a与移动导向部49的上端面成为一个面。这时的盖控制杆73的转动范围为图35中由箭头θ2所示的范围。
并且,支持销钉95重合在倾斜面部78上转动时的转动范围θ1大于支持销钉95进入嵌合凹部75内时转动的转动范围θ2。
如图32和图35所示,在形成盖控制杆73的嵌合凹部75的前方一侧的端部,设置与连结部件160嵌合的嵌合片76。该嵌合片76与设在连结部件160的后方一侧操作销钉162嵌合。该连结部件160在外框体内通过支轴161支持中央部分,可以以该支轴161为中心转动。并且,连结部件160与盖控制杆73的转动连动地根据该盖控制杆73的转动角度以支轴161为中心进行转动操作。
如图32所示,连结部件160在前方一侧部分设置与从转动盖157的下端一侧突出的操作突起159接触嵌合、限制转动盖157向打开装卸口的方向转动的锁定片163和用于挤压操作突起159对转动盖157进行转动操作的操作片164。
并且,当盘盒支持座4位于移动到接近可以装卸盘盒220或221的装卸口一侧的第1位置的状态时,支持销钉95与嵌合凹部75嵌合,处于挤压该嵌合凹部75的下面75a的状态。这时,盖控制杆73处于从初始位置转动了角度θ2的状态,如图33所示,操作突起159位于锁定片163和操作片164检测的中间位置。因此,这时,转动盖157使操作突起159通过锁定片163和操作片164之间的间隙,处于可以向图33中箭头S方向的将装卸口打开的方向转动。
当转动盖157处于可以转动的状态时,如果向装卸口插入盘盒220或221,转动盖157就挤压插入操作的盘盒220或221,以支轴158为中心沿着将装卸口打开的方向转动。
并且,当盘盒支持座4移动到与安装部300相对的第2位置时,盖控制杆73就解除支持销钉95的挤压,在压缩螺旋弹簧77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处于向初始位置转动的状态。这时,连结部件160沿图34中箭头U方向转动,使锁定片163与操作突起159接触,限制转动盖157向打开装卸口的方向转动。这样,通过限制转动盖157的转动,限制盘盒220或221向装卸口的插入操作,从而可以禁止盘盒220或221的双重插入。
另外,当盘盒支持座4处于在接近装卸口的第1位置和与安装部300相对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的状态时,支持销钉95处于重合到倾斜面部78上的状态,从而使盖控制杆73处于克服压缩螺旋弹簧77的弹性力沿图35中箭头W方向在图35中由箭头θ1所示的范围内转动的状态。并且,连结部件160利用操作片164沿着将操作突起159向上挤压的图33中箭头T方向转动。这时,转动盖157在操作片158的挤压操作下,沿图33中箭头S方向转动,处于将装卸口打开的位置。因此,可以防止转动盖157与通过装卸口的盘盒220或221接触。
[3]盘盒的装载操作
下面,说明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盘记录再生装置中将盘盒220或221向安装部300进行安装和将安装在该安装部300的盘盒220或221进行排出操作的动作。
(3-1)盘盒向盘盒支持座的插入操作
如图12和图13所示,将记录型的盘盒220或再生专用型的盘盒221向盘盒支持座4进行插入操作时,先将盘盒支持座4移动到接近设在外框上的装卸口的第1位置。
当盘盒支持座4位于第1位置时,升降操作板5便如图13所示处于使嵌合片155移动到与设在支持基台1上的嵌合沟8嵌合的位置的状态,把固定在支持基台1上。通过将升降操作板5固定在支持基台1上,构成记录再生部的安装盘盒支持座4的记录再生部安装基台2便固定在支持基台1上,不受到减震器10的弹性力作用。通过将记录再生部安装基台2固定在支持基台1上,盘盒支持座4便可正确地将进行盘盒220或221的装卸的前面一侧的开口部定位为与外框的装卸口相对。
当盘盒支持座4位于第1位置时,设在盘盒支持座4上的支持销钉95与盖控制杆73的嵌合凹部75嵌合,使盖控制杆73处于克服压缩螺旋弹簧77的弹性力转动的状态。如图33所示,通过使盖控制杆73利用支持销钉95而转动,设在转动盖157上的操作突起159就处于与设在由盖控制杆73转动操作的连结部件160上的锁定片163或操作片164接触的位置,成为可以使转动盖157沿着将装卸口打开的方向转动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使盘盒支持座4移动到第1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装卸口插入盘盒220或221时,插入操作的盘盒220或221就在转动盖157以支轴158为中心向外框的内侧转动的工程中插入到盘盒支持座4内。
当盘盒220或221正规地插入盘盒支持座4时,快门部件206或217就随设在盘盒支持座4上的快门打开操作片156相对移动,将设在盘盒220或221上的开口部222、223打开。
(3-2)装载操作
并且,用手指沿图14中箭头J方向插入盘盒220或221,直至插入方向一侧的端部接触到定位片139、107为止。插入的盘盒220或221接触到定位片139、107后,进而将盘盒220或221向外框的内部进行推压操作时,盘盒支持座4就与盘盒220或221一体地沿图14中箭头J方向移动,解除由设在盘盒支持座4的后方一侧的按压操作片84a按压的第3位置检测开关64的按压。
与该盘盒220或221成为一体的盘盒支持座4的移动,通过设在与凸轮沟112嵌合的转动体45上的移动操作销钉48与直线状的凸轮部112a相对地在设在凸轮沟112内的切口部113一侧相对移动而进行。即,与盘盒220或221成为一体的盘盒支持座4的移动,在移动操作销钉48从直线状的凸轮部112a移动到切口部113一侧的范围内进行。
并且,通过解除第3位置检测开关64的按压,检测盘盒220或221已插入并保持在盘盒支持座4内,该检测信号输入控制电路。并且,控制电路在输入上述检测信号时开始进行驱动电机34的正转驱动。驱动电机34开始沿正转方向驱动时,转动体45沿图14中箭头K1方向进行转动操作,在该转动体45上直立的移动操作销钉48沿凸轮沟12的直线状的凸轮部112a向图14中箭头R1方向转动。通过移动操作销钉48沿直线状的凸轮部112a向图14中箭头R1方向转动,盘盒支持座4保持着盘盒220或221,与基板15平行地向安装部300一侧沿图14中箭头Y方向进行移动操作。
进行盘盒支持座4的移动操作的移动操作销钉48在转动体45从初始位置沿图14、图15和图16中箭头K1方向转动到大约转动了90度的位置时沿着指向图14和图15中箭头R1方向的方向转动,从而使盘盒支持座4沿着指向安装部300方向的图14、图15和图16中箭头Y方向移动。
盘盒支持座4从第1位置向与安装部300相对的第2位置方向移动时,设在排出控制杆98上的驱动销钉100通过与导向部件84对应的第1路径移动,不对该导向部件84进行操作。即,导向部件84在排出控制杆98的驱动销钉100通过与该导向部件84对应的第1路径时,利用驱动销钉100挤压突条部88的一侧部,克服拉伸弹簧87的弹性力而转动操作。并且,当盘盒支持座4到达与安装部300相对的第2位置时,导向部件84通过排出控制杆98的驱动销钉100与突条部88分离而在拉伸弹簧87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
另外,当盘盒支持座4处于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的状态时,盖控制杆73利用支持销钉95克服压缩螺旋弹簧77的弹性力沿图35中箭头W方向转动,对连结部件160进行转动操作,利用设在该连结部件160上的操作片158使转动盖157向打开装卸口的一侧转动。
(3-3)盘盒向安装部的安装操作
转动体45从初始位置沿图14、图15和图16中箭头K1方向转动到大约转动了90度的位置后,进而沿相同方向转动时,移动操作销钉48就沿直线状的凸轮部112a反过来沿着指向图17和图18中箭头R2方向的方向转动,使盘盒支持座4沿着指向安装部300方向的图17中箭头Y方向移动,如图19所示,直至移动到与安装部300的上方相对的位置。并且,当盘盒支持座4移动到与安装部300的上方相对的位置时,如图18所示,移动操作销钉48就到达接近与凸轮沟112的直线状的凸轮部112a连续的圆弧状的凸轮部112b的位置。这时,转动体45位于从初始位置转动了大约180度的位置。并且,即使转动体45从移动操作销钉48接近圆弧状的凸轮部112b的图18所示的状态进而沿图18中箭头K1方向转动,移动操作销钉48也与该移动操作销钉48的移动轨迹一致的呈圆弧状的凸轮部112b移动,所以,盘盒支持座4便保持在与安装部300相对的第2位置。这里,由于呈圆弧状的凸轮部112b形成为半圆状,所以,在转动体45的另一个180度的范围的转动动作中,盘盒支持座4继续保持在第2位置。
另外,盘盒支持座4在沿指向安装部300方向的图17中Y方向移动时,支持销钉95与设在支持杆65上的嵌合凹部67嵌合。并且,当转动体45进一步沿图17中箭头K1方向转动,而盘盒支持座4如图19所示的那样移动到与安装部300的上方相对的位置进而转动体45沿图18中箭头K1方向转动时,支持销钉95到达面对在设置在支持框16上的移动导向部49的终端形成的垂直导向沟50的位置。当转动体45从该处进一步沿图18中箭头K1方向转动时,移动操作销钉48就进入凸轮沟112的圆弧状的凸轮部112b内,同时,如图18和图20所示的那样进入在设置在升降操作板5上的一对嵌合片147、148之间构成的嵌合部146之间。
并且,当转动体45从移动操作销钉48进入圆弧状的凸轮部112b从而进入嵌合部146之间的状态进一步沿图18中箭头K1方向转动时,在盘盒支持座4保持在与安装部300相对的位置的状态下,升降操作板5沿图20中箭头N方向移动。即,通过转动的移动操作销钉48挤压一边的嵌合片147,升降操作板5沿图20中箭头N方向移动。升降操作板5沿图20中箭头N方向移动时,用于支持支持销钉95的支持杆65就在扭转螺旋弹簧66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沿图20中箭头A方向移动。随着升降操作板5沿图20中箭头N方向移动,支持销钉95在具有转动趋势的扭转螺旋弹簧6的弹性力的作用下由在支持框16上形成的垂直导向沟50导引,沿着在升降操作板5上形成的倾斜凸轮部152向基板15一侧下降。
并且,随着升降操作板5向图20中箭头N方向的移动,支持销钉95由垂直导向沟50导向时,保持在盘盒支持座4内的盘盒220或221便使定位孔209和210分别与定位销钉17、18嵌合,实现安装位置的定位,从而安装到安装部300内。
另外,当升降操作板5移动到使盘盒支持座4下降到盘盒220或221安装到安装部300的图23所示的位置的位置时,就解除嵌合片155与设在支持基台1上的嵌合沟8的嵌合。并且,构成安装升降操作板5的记录再生部的记录再生部安装基台2成为仅由减震器10支持在支持基台1上的状态。即,记录再生部安装基台2成为通过减震器10以装载状态支持的状态。这样,记录再生部安装基台2通过以装载状态支持,加在外框等上的冲击便由减震器10吸收,从而可以防止振动等传递给记录再生部安装基台2。
当升降操作板5移动到使盘盒支持座4下降到与安装部300接近的位置的位置时,就解除支持销钉95对盖控制杆73的挤压操作,于是,盖控制杆73就在压缩螺旋弹簧77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初始位置转动。并且,连结部件160由盖控制杆73进行转动操作,使锁定片163与操作突起159接触,使转动盖157保持为将装卸口关闭的状态。
如上所述,当盘盒220或221安装到安装部300时,收纳在盘盒220或221内的光磁盘201或光盘231就安装出可以与盘座19一体地转动的状态。这里,通过驱动主轴电机20从而驱动光读写头装置21,便可进行记录在光磁盘201或光盘231上的信息信号的再生。
(3-4)记录模式的选择
如图24和图25所示,将记录型的盘盒220安装到安装部300内后,转动体45沿图24中箭头K1方向转动、升降操作板5向图24中N方向的前方方向移动操作时,就将磁头装置26的磁头元件29移动到与安装在盘座19上的光磁盘201滑动接触的位置。
在此状态下,就成为可以利用光读写头装置21和磁头装置29对光磁盘201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的状态。并且,通过驱动光读写头装置21、磁头装置29和主轴电机20,可以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
另外,升降操作板5的位置利用第1和第2位置检测开关62、63进行检测,由控制电路根据该检测信号进行判断。该控制电路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检测开关检测安装在安装部300内的盘盒是记录型的盘盒220还是再生专用型的盘盒221。并且,当该控制电路判定安装在安装部300内的盘盒是再生专用型的盘盒221时,就将升降操作板5保持在使盘盒支持座4向安装部300一侧下降的位置。即,限制对转动体45进行转动操作的驱动电机34进一步的驱动。
(3-5)盘盒的排出操作
为了进行将安装在安装部300内的盘盒220或221从盘盒支持座4中取出的排出操作,将驱动电机34进行反向驱动。将驱动电机34进行反向驱动时,转动体45就沿图26中诘K2方向转动。当转动体45沿图26中箭头K2转动时,升降操作板5就随移动操作销钉48沿着图20~图24中箭头M方向指向外框的内部的方向移动。随着该升降操作板5的移动,盘盒支持座4就在由垂直导向沟50导引支持销钉95的导引下向着与安装部300分离的上方一侧移动,将盘盒220或221从安装部300内取出。
这时,移动操作销钉48与嵌合部146嵌合,进行升降操作板5的移动操作,在凸轮沟112的圆弧状的凸轮部112b内移动,限制盘盒支持座4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并且,当移动操作销钉48沿圆弧状的凸轮部112b转动180度时,就从圆弧状的凸轮部112b转动到位于直线状的凸轮部112a的位置,在该转动的工程中,升降操作板5沿图20~图24中箭头M方向指向外框的内部的方向移动,使嵌合片155与设在支持基台1上的嵌合沟8嵌合,将安装盘盒支持座4的记录再生部安装基台2固定在支持基台1上。这时,移动操作销钉48与嵌合部146分离,进入凸轮沟112的直线状的凸轮部112a。当转动体45从该状态进一步沿图26中箭头K2方向转动时,移动操作销钉48就沿着直线状的凸轮部112a沿图26中箭头R3方向移动,使盘盒支持座4向着与图26和图28中箭头O方向的装卸口接近的第1位置方向移动。
这时,排出控制杆98的驱动销钉100通过与导向部件84对应的第2路径,利用该导向部件84进行移动操作,通过排出控制杆98将保持在盘盒支持座4内的盘盒220或221沿图26~图28中箭头P方向向装卸口一从而挤压。即,当驱动销钉100通过与导向部件84对应的第2路径时,就沿位于初始位置的导向部件84的突条部88的另一侧部相对于盘盒支持座4移动。
另外,在盘盒支持座4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的期间,盖控制杆73通过连结部件160进行转动操作,使转动盖157转动到将装卸口打开的位置,从而使之与通过装卸口向外框的外部排出的盘盒220或221不接触。
移动操作销钉48从圆弧状的凸轮部112b内脱出后,在转动体45沿图26中箭头K2方向转动约90度的期间,移动操作销钉48沿着直线状的凸轮部112a沿图26中箭头R3向移动,在超过约90度后进一步沿图26中箭头K2方向转动约90期间,沿着直线状的凸轮部112a沿相反的图28中箭头R4方向移动,从而使盘盒支持座4沿图28中箭头O方向移动。即,通过转动体45整体地转动180度,使盘盒支持座4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
并且,当盘盒支持座4移动到图28所示的第1位置时,排出控制杆98就在导向部件84的导引下沿着使盘盒220或221从盘盒支持座4中突出的方向转动。随着该排出控制杆98的转动,盘盒220或221就从装卸口突出一部分,成为可以用手指捏住从盘盒支持座4中取出的状态。通过从装卸口取出盘盒220或221,排出操作即告结束。
如上所述,通过使盘盒支持座4移动到可以取出盘盒220或221的位置,该盘记录再生装置便成为可以再次向盘盒支持座4内插入盘盒220或221的初始状态。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具有保持作为信息信号的记录媒体使用的盘盒的盘盒支持座和包括将该盘盒支持座对安装部进行升降操作的升降操作板的升降操作机构,通过根据盘盒支持座的位置利用转动体和对该转动体进行转动操作的移动操作机构有选择地进行移动操作,进行盘盒在外框的内外的移送操作和向安装部的安装操作,所以,可以可靠地进行从盘盒的移送操作到向安装部的安装操作的一系列操作。
另外,由于利用共同的移动操作机构进行盘盒的移送操作和向安装部的安装操作,所以,可以简化机构,实现装置本身的小型化,从而也可以实现具有该装载装置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小型化。
Claims (17)
1.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在基板上构成的安装记录媒体的安装部、保持插入的记录媒体同时可以在可以取出插入的记录媒体的第1位置和位于上述安装部的上方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而设置的保持机构、通过第1范围的转动操作使上述保持机构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的移动机构、利用与上述移动机构的上述第1范围的转动操作连续的第2转动动作进行驱动的将由上述移动机构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的上述保持机构安装到上述安装部的安装机构和设置在上述安装机构上的当上述保持机构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或从上述第2位置移动到上述第1位置时限制相对于上述保持机构的上述基板的移动同时与上述安装机构将上述保持机构安装到上述安装部的动作连动地解除上述保持机构相对于上述基板的移动的限制的限制机构。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保持机构内,形成与上述移动机构嵌合的通过上述第1范围的转动操作使上述保持机构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的直线状的凸轮部和与上述直线状的凸轮部连续地形成的通过上述第2范围的转动操作使上述安装机构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方向移动的圆弧状的凸轮部。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机构具有与上述直线状凸轮部及上述圆弧状凸轮部嵌合的嵌合部、设在上述嵌合部上的转动体和将上述转动体进行转动驱动的驱动机构,通过上述转动体转动180度,上述嵌合部与上述直线状凸轮部嵌合,使上述保持机构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同时,通过上述转动体进一步的180度的转动,上述嵌合部与上述圆弧状的凸轮部嵌合,使上述安装机构从上述第2位置向上述第1位置移动。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安装机构具有通过上述移动机构的上述第2转动操作从上述第2位置向上述第1位置方向移动、解除上述限制机构对上述保持机构的移动限制同时将上述保持机构安装到上述安装部的滑动部件。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安装机构具有保持为可以在将上述保持机构安装大上述安装部的位置和上述第2位置之间移动的多个保持部件,同时,在上述滑动部件上设置驱动上述多个保持部件的可以在将上述保持机构安装到上述安装部的位置和上述第2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部。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限制机构具有设置在上述安装机构和上述基板中的任一方上的至少1个嵌合突起和设置在上述两者中的另一方上的与上述嵌合突起嵌合的嵌合部,上述安装机构将上述保持机构安装到上述安装部内时,解除上述嵌合突起与上述嵌合部的嵌合,同时,上述安装机构使上述保持机构与上述安装部分离时,上述嵌合突起与上述嵌合部嵌合。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装置具有进而通过使上述保持机构从上述第1位置向第2位置或从上述第2位置向上述第1位置移动操作而转动操作的转动部件和在上述保持机构的前面一侧形成的开关记录媒体的插入空间的开关机构,上述开关机构利用上述转动部件限制开关动作,只有上述保持机构位于上述第1位置时,才解除上述转动部件的限制,从而上述开关机构才可以向打开上述插入空间的方向移动。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装置还具有设置在上述保持机构上的使由上述保持机构保持的记录媒体向着从上述保持机构中突出的方向移动的排出操作机构和将上述排出操作机构向着使插入上述保持机构的记录媒体从上述保持机构中突出的方向驱动的移动操作机构。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操作机构具有当上述保持机构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方向移动时导引上述排出操作机构的第1导向部和当上述保持机构从上述第2位置向上述第1位置方向移动时导引上述排出操作机构的第2导向部,上述移动操作机构在使上述第2导向部移动的状态下,将上述排出操作机构向着使保持在上述保持机构中的记录媒体从上述保持机构中突出的方向驱动。
10.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保持机构具有与保持在上述保持机构中的记录媒体嵌合的嵌合部件,上述嵌合部件将上述排出操作机构向着使保持在上述保持机构中的记录媒体从上述保持机构中突出的方向驱动。
11.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包括可以在与记录媒体滑动接触的位置和与上述记录媒体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而支持的与上述记录媒体的一面的面上滑动接触的读写头的对上述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的记录和/或再生机构、保持插入的上述记录媒体同时设置在可以取出插入的记录媒体的第1位置和位于上述记录和/或再生机构的上方的第2位置之间可以移动的保持机构、通过第1范围的转动操作将上述保持机构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的移动机构、利用与上述移动机构的上述第1范围的转动操作连续的第2转动动作进行驱动的将由上述移动机构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的上述保持机构安装到上述记录和/或再生机构的安装机构和由上述安装机构驱动的在使上述读写头与上述记录媒体滑动接触的位置和与上述记录媒体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的读写头移动机构。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读写头移动机构在上述保持机构的移动操作中使上述读写头位于与记录媒体分离的位置。
13.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读写头通过上述安装机构从上述第1方向向上述第2方向或从上述第2方向向第1方向移动随上述读写头移动机构而移动。
14.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读写头移动机构具有设置在上述记录和/或再生机构上的支持上述读写头在与上述记录媒体滑动接触的位置和与上述记录媒体分离的位置之间可以移动的支持机构和设置在上述安装机构上的操作上述支持机构使上述读写头在与上述记录媒体滑动接触的位置和与上述记录媒体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操作机构。
15.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保持机构内,形成与上述移动机构嵌合的通过上述第1范围的转动操作使上述保持机构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的直线状的凸轮部和与上述直线状的凸轮部连续地形成的通过上述第2范围的转动操作使上述安装机构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方向移动的圆弧状的凸轮部。
16.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机构具有与上述直线状凸轮部及上述圆弧状凸轮部嵌合的嵌合部、设在上述嵌合部上的转动体和将上述转动体进行转动驱动的驱动机构,通过上述转动体转动180度,上述嵌合部与上述直线状凸轮部嵌合,使上述保持机构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同时,通过上述转动体进一步的180度的转动,上述嵌合部与上述圆弧状的凸轮部嵌合,使上述安装机构从上述第2位置向上述第1位置移动。
17.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装置还具有装配上述记录和/或再生机构的基板和设置在上述安装机构上的当上述保持机构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或从上述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时限制上述保持机构相对上述基板的移动同时与上述安装机构将上述保持机构向上述记录和/或再生机构安装的动作连动地解除上述保持机构相对上述基板的移动的限制的限制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09828/94 | 1994-11-18 | ||
JP30982894 | 1994-11-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009A true CN1144009A (zh) | 1997-02-26 |
CN1085375C CN1085375C (zh) | 2002-05-22 |
Family
ID=17997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51920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375C (zh) | 1994-11-18 | 1995-11-17 | 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118618A (zh) |
EP (1) | EP0747898B1 (zh) |
KR (1) | KR100410707B1 (zh) |
CN (1) | CN1085375C (zh) |
DE (1) | DE69525242T2 (zh) |
WO (1) | WO199601640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65668B2 (ja) * | 1998-06-10 | 2006-04-12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
JP3968875B2 (ja) * | 1998-06-24 | 2007-08-2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ダウンロード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
JP3000003B1 (ja) * | 1998-10-08 | 2000-01-1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に収納されたディスクの記録又は再生装置 |
CN1238856C (zh) | 1999-09-16 | 2006-01-25 |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 磁盘驱动装置 |
US6829120B2 (en) | 2001-01-31 | 2004-12-07 | Dphi Acquisitions, Inc. | Data cartridge load/unload mechanism for disk drive |
US6735154B2 (en) * | 2001-01-31 | 2004-05-11 | Dphi Acquisitions, Inc. |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artridge readiness to load in a data storage system |
JP2004110928A (ja) * | 2002-09-18 | 2004-04-0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5322288A (ja) * | 2004-05-07 | 2005-11-17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
JP2006236439A (ja) * | 2005-02-23 | 2006-09-07 | Alps Electric Co Ltd | 記録媒体装着装置 |
US7739701B1 (en) * | 2005-11-22 | 2010-06-15 | Inphase Technologies, Inc. | Data storage cartridge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chanism, drive door mechanism and data driv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99289U (ja) * | 1982-12-23 | 1984-07-05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記録再生装置 |
JPH0640415B2 (ja) * | 1984-11-20 | 1994-05-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デイスクカ−トリツジ装着機構 |
JPH0413780Y2 (zh) * | 1985-03-28 | 1992-03-30 | ||
US4772965A (en) * | 1985-05-07 | 1988-09-20 |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 Cassette loading mechanism for a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JPS627661U (zh) * | 1985-06-26 | 1987-01-17 | ||
JPS6214384A (ja) * | 1985-07-11 | 1987-01-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イスクカ−トリツジ用磁気記録装置 |
JPH0516677Y2 (zh) * | 1986-03-27 | 1993-05-06 | ||
JPH0664817B2 (ja) * | 1986-12-04 | 1994-08-22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蓋の開閉機構 |
EP0351191A3 (en) * | 1988-07-13 | 1991-10-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artridge loading device |
US5153792A (en) * | 1988-10-27 | 1992-10-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nd reporducing apparatus |
JPH02297753A (ja) * | 1989-02-21 | 1990-12-10 | Toshiba Corp |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
US5166918A (en) * | 1989-05-15 | 1992-11-2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oading mechanism for disk cartridges with vibration reducing mechanism |
JPH04330657A (ja) * | 1991-04-30 | 1992-11-18 | Kyocera Corp | 光磁気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
JPH04332955A (ja) * | 1991-05-07 | 1992-11-19 | Nec Gumma Ltd | 光磁気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装着装置 |
JP3116559B2 (ja) * | 1991-10-23 | 2000-12-1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における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の装着装置 |
JP2784971B2 (ja) * | 1992-02-25 | 1998-08-13 |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 光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
JP3070791B2 (ja) * | 1992-03-19 | 2000-07-3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
KR0175335B1 (ko) * | 1992-08-28 | 1999-04-15 | 구쯔사와 겐다로오 | 디스크 선택식 플레이어 |
KR0136828B1 (ko) * | 1993-01-13 | 1998-05-15 | 모리시타 요이찌 | 정보기록재생장치(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
JPH06223471A (ja) * | 1993-01-29 | 1994-08-12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
JP3496685B2 (ja) * | 1993-06-25 | 2004-02-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装置のオートエジェクト装置 |
US5537377A (en) * | 1993-06-30 | 1996-07-16 | Clarion Co., Ltd. |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
US5590109A (en) * | 1993-09-17 | 1996-12-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 Disc apparatus |
-
1995
- 1995-11-17 CN CN95192052A patent/CN108537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11-17 DE DE69525242T patent/DE69525242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11-17 US US08/676,196 patent/US6118618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11-17 EP EP95938033A patent/EP074789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11-17 WO PCT/JP1995/002360 patent/WO1996016403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5-11-17 KR KR1019960703895A patent/KR10041070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1996016403A1 (fr) | 1996-05-30 |
CN1085375C (zh) | 2002-05-22 |
KR100410707B1 (ko) | 2004-04-08 |
KR970703030A (ko) | 1997-06-10 |
DE69525242T2 (de) | 2002-08-14 |
EP0747898A4 (en) | 1997-09-17 |
EP0747898B1 (en) | 2002-01-30 |
US6118618A (en) | 2000-09-12 |
DE69525242D1 (de) | 2002-03-14 |
EP0747898A1 (en) | 1996-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2267C (zh) | 磁盘驱动器 | |
CN1667730A (zh) | 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 | |
CN1725322A (zh) | 光学头、用于装配透镜的设备和方法 | |
CN1085375C (zh) | 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 |
CN1230748A (zh) | 光盘驱动装置 | |
CN1325109A (zh) | 光盘驱动装置 | |
CN1096677C (zh) | 盘盒 | |
CN1734656A (zh) | 盘驱动装置、盘驱动单元和光头装置 | |
CN1855267A (zh) | 盘驱动设备和电子装置 | |
CN1855265A (zh) | 盘驱动设备和电子装置 | |
CN1145959C (zh) | 光磁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磁头升降装置 | |
CN1198830A (zh) | 盘片驱动装置 | |
CN1992019A (zh) | 盘驱动器 | |
CN1783280A (zh) | 盘驱动设备 | |
CN1975899A (zh) | 盘片驱动装置 | |
CN1143295C (zh) | 盘盒装置 | |
CN1282196C (zh) | 光盘驱动器 | |
KR20060089139A (ko) | 픽업장치, 드라이브 장치, 기록매체 드라이브 및 전자기기 | |
CN1313593A (zh) | 光盘机 | |
CN1154993C (zh) |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 |
CN101034576A (zh) | 光盘装置及控制光盘装置的方法 | |
CN1233829A (zh) | 盘片装载装置 | |
CN1129043A (zh) | 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 |
JP3822621B2 (ja) | ディスク装置 | |
CN1300065A (zh) | 盘转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522 Termination date: 2009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