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43A - 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43A
CN1129043A CN95190479A CN95190479A CN1129043A CN 1129043 A CN1129043 A CN 1129043A CN 95190479 A CN95190479 A CN 95190479A CN 95190479 A CN95190479 A CN 95190479A CN 1129043 A CN1129043 A CN 11290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holding device
record
vertical movement
re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90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411C (zh
Inventor
向田久实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41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41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6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the magazine having a cylindrical shape with vertical axi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21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ith movable magazine
    • G11B17/223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ith movable magazine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Abstract

一种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用于有选择地取出被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盘,以便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重放。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一个设在装置体内前侧的接纳装置,在其中按彼此平行的状态接纳了多个其上分别装有盘的托架,一个取出机构用于有选择地从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多个托架中拉出任意一个托架,以便取出装在该托架上的盘,一个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用于对已由取出机构朝着装置体内后侧取出的盘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重放,一个排出机构用于朝着装置体外的方向拉出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其余托架,以及控制装置,用于独立地驱动和控制排出机构和取出机构。由系统控制装置独立地驱动和控制排出机构和取出机构,从而有选择地用取出机构从接纳装置内拉出托架,并且有选择地由排出机构从接纳装置内朝着装置体外的方向拉出托架,这样,即使在对盘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重放期间也能对其他托架执行排出操作。

Description

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使用的记录介质是诸如光盘那样的盘形记录介质,特别是涉及一种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它适合有选择地取出被接纳在一个接纳装置中的多个盘形记录介质,以便把如此取出的记录介质装载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重放,以及一个盘形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它适合有选择地取出被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多个盘形记录介质,以便能使由此取出的记录介质被装载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出现了具有换盘功能的唱盘机,它可以把多个诸如光盘的盘形记录介质以多层的形式接纳在一个接纳装置内,该接纳装置设在唱机体内,有选择地从被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光盘中取出任意一个盘,使其能被装载到盘驱动装置(盘驱动器)上,以便对例如音乐信号那样的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信号执行重放。
就这类唱盘机而言,某些唱盘机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唱机体内设有一个接纳装置,用于以多层的方式接纳多个其上可以安装光盘的托架,从而使光盘能被叠放,以及一个装载机构。用于把装在托架上的光盘装载到盘驱动装置上。唱盘机的接纳装置在沿被接纳的托架的叠放方向上被可动地支撑着,并适合在上、下方向即托架的叠放方向上做垂直运动,以便使任一个托架能对准装载机构。接着利用装载机构把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那个已对准装载机构的托架朝水平方向从接纳装置中拉出来。当装载机构在垂直于托架拉出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受到垂直运动操作时,被拉出的托架被带(传送)到位于唱机体内的盘驱动侧。当托架被带到盘驱动侧时,装在托架上的光盘被装(装载)到盘驱动器的转盘上。接着,当盘驱动器被驱动时,就对装(装载)在盘驱动器上的光盘上记录的信息信号执行重放。
另外,上述唱盘机具有的装载机构有一种排出功能,用于把从接纳装置中被拉出的托架朝着唱机体的外部方向拉出来。这样,对于从唱机体内被拉出的托架来说,就可以更换装在该托架上的光盘。因而就可以根据需要对接纳在接纳装置内并装在各个托架上的光盘进行更换。
同时,在上述唱盘机中,在光盘被装(装载)到盘驱动器上并且正在对光盘进行重放的过程中,不可能朝着唱机体的外部方向拉出任何其他被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托架,因而就无法更换安装在该托架上的光盘。
这是因为装在唱盘机上的装载机构不能同时执行装载操作和排出操作,即一方面把装在从接纳装置中拉出的托架上的光盘装载到盘驱动装置上,另一方面又要把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任一其他托架朝着唱机体的外部方向拉出。从这一角度来看,可以设想提供两套装载机构,以便能同时执行装载操作和排出操作。然而,由于对着装载机构的托架是任意的一个,就需要对其中接纳了托架的接纳装置执行垂直运动操作。因此就不可能同时执行装载操作和排出操作。
同时,在装有接纳装置的唱盘机中,其上分别装有光盘的多个托架是以叠放的状态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若想把托架拉出到唱机体外部,其位置是受到限制的。即在唱机体的正面一侧设有用于选择操作唱盘机的操作装置,并设有用于显示操作状态的显示装置。因此,用于拉出托架的开口部分的位置是受限的。不仅如此,为了有选择地把托架拉出到唱机体外部,接纳装置需要执行垂直运动操作才能对准装载机构。因此,在接纳装置不能执行垂直运动操作的状态下,就无法对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托架执行排出操作。
另外还有这样一种唱盘机,其中的多个光盘被装在一个旋转操作的转台上的圆周方向上,旋转操作转台就可以把装在转台上的任一光盘装载到盘驱动装置上,这样就允许连续地重放多个光盘。这种唱盘机的结构即使在重放一张光盘的过程中也可以把转台拉出到唱机体外。因此就可以在唱盘机的操作状态下不受限制地把转台朝唱机体的外部方向拉出,这样就能更换装在转台上的光盘。
然而,若要想增加转台上的光盘安装数量,转台就需要加大。当转台被加大时,包括此转台的唱盘机本身也要加大。例如在使用直径12cm的光盘作为记录介质的唱盘机中,如果转台具有能装大约三张盘的尺寸,唱盘机的结构尺寸从实用的观点来看是正常的,可以把唱机安放在容纳它的柜台上。然而,若要使转台的尺寸能够安装较多数量的光盘,唱盘机本身的尺寸就要扩大,使其变得无法实用。也就是说,唱盘机的尺寸会大到使其无法安装在预定安装位置的程度。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式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一种新式的记录介质更换装置,它可以解决诸如具有换盘功能的唱盘机那样的现有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盘形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及一种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即使是在一个盘形记录介质被装载到该装置体内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并且正在执行记录和/或重放操作的时间期间,该装置在重放被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任一个盘记录介质时也能够有选择地把一个在接纳装置上接纳有被重放的盘形记录介质的托架拉出到该装置的体外来更换装在该托架上的盘形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盘形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一种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它可以精确地选择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多个托架之一,使其能被装载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这样就能确保在指定的盘形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信号和/或从其上重放信息信号。
本发明的下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盘形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一种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它可以使朝着装置体外方向被拉出的托架准确地被接纳到接纳装置中的一个预定接纳位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盘形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及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它可以平稳地执行一系列装载操作,从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多个托架中选出任一托架,以便把装在该托架上的盘形记录介质装载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是要实现一种小型的盘形记录介质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一种小型的盘记录介质更换装置,其中设有内部能接纳多个盘记录介质的接纳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设在该装置体内前部的接纳装置,其内设有多个托架,从而能以彼此平行的状态接纳分别安装在托架上的盘形记录介质,一个取出机构用于从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多个托架中间有选择地拉出一个托架,以便取出装在托架上的盘形记录介质,一个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用于针对由取出机构向装置体内的后部取出的那个盘形记录介质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重放,一个排出机构用于有选择地朝装置体的外部方向取出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其余托架,以及用于独立地驱动和控制排出机构及取出机构的控制装置。进而,排出机构和取出机构是由控制装置独立地驱动和控制的,因此,取出机构可以有选择地从接纳装置中拉出一个托架,而排出机构也能朝着装置体的外部方向有选择地从接纳装置中拉出一个托架。
另外,垂直运动机构可以在与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盘形记录介质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上使接纳装置相对于记录和/或重放装置执行垂直运动操作,从而使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任一托架与取出机构相对。
进而,用于独立控制排出机构和取出机构的控制装置根据来自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垂直运动机构,而检测装置是由垂直运动机构操作的,这样就能使接纳装置执行垂直运动操作,使得从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多个托架中间选出的一个托架能对准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本发明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还包括一个控制装置,用于分别对位置检测装置、取出机构及排出机构的操作进行控制,上述位置检测装置被用于检测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托架的位置,从而根据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取出机构和排出机构的操作。不仅如此,由垂直运动机构操作的检测装置的输出被输入到该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还根据来自这一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垂直运动机构,从而使从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多个托架中间选出的一个托架对准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还包括一个初始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在垂直运动机构的操作下执行垂直运动的接纳装置的初始位置。在相对于盘形记录介质开始记录和/或重放操作之前,控制装置驱动垂直运动机构,使接纳装置执行垂直运动,用垂直运动机构操作初始位置检测装置,以便把接纳装置定位在初始位置上。
此外,当被排出机构朝装置体的外部方向拉出的托架在排出机构的作用下再次朝装置体内方向运动时,由记录介质检测装置检测该托架上有没有盘形记录介质。这样就可以保证把盘形记录介质安装在接纳于接纳装置内部的托架上。
在接纳于接纳装置中的托架的侧面设有凹槽部分,并在排出机构上设有与凹槽部分相啮合的啮合凸台,以便对接纳装置中的托架执行拉出操作。在执行托架拉出操作时,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多个托架之一的凹槽部分与啮合凸台之间被彼此啮合。这样就可以执行拉出操作。
再有,在托架的侧面设有齿条,并在排出机构上设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以便执行从接纳装置中拉出托架的操作。在对托架执行拉出操作时,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多个托架之一的齿条与该齿轮彼此啮合,由此来执行托架的拉出操作。设在排出机构上的齿轮的齿是这样的,即对其垂直于齿条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呈斜锥形,使其宽度变窄。
本发明的盘形记录介质更换装置包括:一个其内设有多个托架的接纳装置,盘形记录介质可被分别装在托架上并以彼此平行的状态被接纳在其中;一个装载机构,用于有选择地拉出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多个托架之一,以便取出装在托架上的盘形记录介质并将其装载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一个排出机构,用于有选择地朝装置体的外部方向拉出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其余托架;一垂直运动机构,用于使接纳装置相对于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在垂直于盘形记录介质平面的方向上做垂直运动操作;以及一用于控制装载机构、排出机构及垂直运动机构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独立地控制装载机构和排出机构,并且控制垂直运动机构,从而使装载机构把一个指定的托架从接纳装置装载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并使排出机构从接纳装置中间装置体的外部方向有选择地对托架执行拉出操作。此时,托架在其朝着装置体外方向被排出装置拉出的位置与可以将其装载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的那一位置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附图的简要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唱盘机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一个侧视图,所示的状态是所有托架均被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接纳位置并且接纳装置在外壳内被移动到最高位置时的情况;
图3是一个侧视图,所示的状态是所有托架均被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接纳位置并且接纳装置在外壳内被移动到最低位置时的情况;
图4是一个侧视图,所示的状态是所有托架均被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接纳位置并且接纳装置在外壳内被移动到中间位置的情况;
图5是一个侧视图,表示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一个托架朝外壳的外部方向被拉出的状态;
图6是一个侧视图,表示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一个托架朝外壳外部方向被拉出,而另一托架被拉到装载位置时的状态;
图7是一个侧视图,表示一个托架被拉出到装载位置而其余托架被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状态;
图8是一个侧视图,表示装在托架上的光盘被装载到盘驱动装置上的状态;
图9是一个侧视图,表示装在一个托架上的光盘被装载到盘驱动装置上,而另一托架朝外壳外部方向被拉出时的状态;
图10是一个侧视图,表示装在一个托架上的光盘被装载到盘驱动装置上,而区别于图9所示的另一个托架朝外壳外部方向被拉出的状态;
图11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所有托架均被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接纳位置时的状态;
图12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一个托架朝外壳的外部方向被拉出时的状态;
图13是一个平面图,表示一个托架被拉到装载位置而另一托架朝外壳的外部方向被拉出时的状态;
图14是一个平面图,表示一个托架被拉出到装载位置而其他托架被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状态;
图15是本发明的唱盘机中弹出机构基本部件的放大透视图;
图16是一个放大的侧视图,表示构成了排出机构的齿条和小齿轮的基本部件形状;
图17是一个放大的透视图,表示本发明唱盘机的装载机构的基本部件;
图18是一个放大的透视图,表示本发明唱盘机的卡盘机构的基本部件;
图19是接纳装置的正视图;
图20是一个放大的透视图,表示本发明唱盘机的垂直运动机构的基本部件;
图21是一个放大的透视图,表示构成垂直运动机构的驱动凸轮装置;
图22是一个侧视图,表示构成垂直运动机构的支撑板和凸轮板在初始状态下的位置关系;
图23是一个侧视图,表示当构成垂直运动机构的驱动凸轮装置转动了30°时支撑板与凸轮板的位置关系;
图24是一个侧视图,表示当驱动凸轮装置被转过60°时支撑板与凸轮板的位置关系;
图25是一个侧视图,表示当驱动凸轮装置被转过90°时支撑板与凸轮板的位置关系;
图26是一个侧视图,表示驱动凸轮装置被转过120°时支撑板与凸轮板的位置关系;
图27是一个侧视图,表示驱动凸轮装置被转过150°时支撑板与凸轮板的位置关系;
图28是一个侧视图,表示驱动凸轮装置被转过180°时支撑板与凸轮板的位置关系;
图29是一个侧视图,表示驱动凸轮装置被转过210°时支撑板与凸轮板的位置关系;
图30是一个侧视图,表示驱动凸轮装置被转过240°时支撑板与凸轮板的位置关系;
图31是一个侧视图,表示驱动凸轮装置被转过270°时支撑板与凸轮板的位置关系;
图32是一个侧视图,表示驱动凸轮装置被转过300°时支撑板与凸轮板的位置关系;
图33是一个侧视图,表示驱动凸轮装置被转过330°时支撑板与凸轮板的位置关系;
图34是一个侧视图,表示驱动凸轮装置被转过360°时支撑板与凸轮板的位置关系;
图35是用于解释构成垂直运动机构的支撑板和凸轮板的运动操作状态的曲线;
图36是用于解释构成垂直运动机构的支撑板和凸轮板的运动操作状态的曲线,其中示出了支撑板与凸轮板之间的相位偏移方向被逆转的情况;
图37是一个正视图,表示用于检测托架位置的检测开关的布置结构;
图38是用于检测托架位置的检测开关的布置结构平面图;
图39是一个平面图,表示当托架处于朝外壳外部方向被拉出的中间状态时,检测开关的操作状态;
图40是一个平面图,表示当托架处于朝外壳的外部方向被拉出的状态下时,检测开关的状态;
图41是一个侧视图,表示用于检测托架位置的检测开关的布置结构;
图42是一个平面图,表示用于检测托架位置的检测开关的布置结构;
图43是一个平面图,表示当托架处于朝外壳的外部方向被拉出的状态时,检测开关的操作状态;
图44是一个方框图,表示用于控制本发明唱盘机的操作的系统控制装置;
图45至49是侧视图,以模型的方式表示了托架的状态,其中被接纳在接纳装置的最上层位置上的托架朝着外壳的外部方向被拉出,以便更换装在其上的光盘并对其进行重放;
图50至53都是侧视图,以模型的方式表示了托架的状态,其中被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托架被拉出,以便重放装在托架上的光盘;
图54至56都是侧视图,以模型的方式表示了托架的状态,其中被接纳在接纳装置的最上层位置的托架朝着外壳的外部被拉出;
图57至64都是侧视图,以模型的方式表示了以下状态,其中装在被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一个托架上的光盘被拉出并重放,在对装在该托架上的光盘进行重放期间,进一步把任一其他托架朝着外壳的外部方向拉出到外壳的外部,以便更换装在其上的光盘,装在该托架上的光盘已经过重放。
              完成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以下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是这样的,其中所述的本发明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被用于一种使用盘形记录介质的单放型唱盘机,这种介质是一种预先在其上记录有例如音乐信号等信息信号的单放型光盘。在本发明中所用的盘形记录介质是一种光盘,它允许信息信号的一次写入或重复记录操作,使用的记录/重放装置是用于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重放的光学拾取器装置及一个用于提供外部磁场的磁头,这样就能使本发明的记录/重放装置构成一个盘形记录介质的记录/重放装置。
在本实施例的唱盘机中被用作记录介质的盘记录介质是一种其上预先记录了诸如音乐信号的信息信号的12cm直径单放光盘201和8cm直径的单放光盘202。在这些光盘201、202上,信息信号的记录是这样执行的,即在由例如聚碳酸脂等模制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具有透光性的盘衬底(基片)的一个面上形成与记录的信息信号相对应的很小的不规则串。另外,在盘衬底的设有不规则串的平面上用例如铝等金属形成。一个反射层,以便能形成对照射在光盘上用于读出信号的光束被反射,以及一个合成树脂的保护层,用于盖住反射层。另外,在这些光盘201、202的中心部位分别设有中心孔203,设在转盘中心部位的对中件与这些孔啮合,该转盘构成了盘驱动装置的盘旋转操作机构。
如下文所述,这种唱盘机包括一个通过金属板冲压而形成的底盘1,在其中设有各类机械部件,与下文所述的外壳125一起构成了唱机体。如图1所示,在底盘1中设有一个底板2,以及用上弯(以下简称为上弯成形)方法形成的彼此相对的右侧板3和左侧板4。这样,底盘1整体的截面就形成了U形(槽形)。这一底盘1被装设在布置有各种机械部件的外壳125内,就构成了以下将参照图46至64描述的唱机体。构成唱机体的外壳125具有这样的结构,其在左、右侧板3、4方向上的横向延伸宽度被设定为355mm。
另外,在底盘1的左、右侧板3、4的上端侧用多个定位(锁定)螺钉119连接一个用做加固件的平板形顶板117。在顶板117的两个侧边上镗孔,形成多个螺纹通孔118、118,并在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部位置上设有弯头部117a、117b,使其构成一个矩形。另外,顶板117是由穿过螺纹通孔118、118进入在各个侧板3、4的上端部镗出的螺纹孔120的螺纹连接定位螺钉119连接到底盘1上的。如上所述,把顶板117这样的平板连接在槽形底盘1的侧板3、4上,就构成了箱形的底盘1,其前面和两个侧面的边是开口的。
盘驱动装置(盘驱动器)7设在底盘1的底面2上,在其上加载(安装)光盘201或202,当底盘1被装设到外壳125内时,该装置在外壳125内被定位,以便对记录在光盘201或202上的诸如音乐信号等信息信号执行重放。该盘驱动装置7包括构成一个盘旋转操作机构11的转盘10,用于旋转操作光盘201或202,以及一个光学拾取器9,用于对装载在(安装)转盘10上的光盘201或202上记录的信息信号执行读出操作。在构成盘旋转操作机构11的转盘10的上部,设有一个构成卡盘机构221的卡盘柜架12,它支撑在底盘1的侧板3、4上,可以把光盘201或202夹到转盘10上。该卡盘框架12可移动地支撑在侧板3、4的高度方向上,可以接触或是远离转盘10,并可以向靠近转盘10的方向移动,从而相对于转盘10对光盘201或202形成压力支撑,使光盘与转盘10在转动中形成一体。
此外,在外壳125内设有接纳装置73,在其内接纳托架84,在托架上可以安装光盘201或202,使光盘叠放成彼此平行的状态。这一接纳装置73被设在底盘1上,它被定位在外壳125内的前面一侧,处于与盘驱动装置7相对的状态。进而,接纳装置73被可移动地支撑在底盘1的侧板3、4的高度方向上,并且在下述的垂直运动机构210的作用下执行垂直运动操作。
同时,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延续地执行传送操作,当其如图2、3、4及11所示被接纳在接纳装置之内时,托架84处在接纳位置上;当其被构成卡盘机构221的卡盘框架12夹住时,如图6、7和13所示,它处于装载位置,当其如图5、6、9、10、12及13所示朝构成唱机体的外壳125的外部方向被拉出时,它就被传送到排出位置。在本例中,每次分别选择一个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将其传送到装载位置及排出位置。
此外,托架84通过设在外壳125前面的插入/拉出(排出)口124朝外壳125的外部方向执行拉出操作,并被置于外壳125外部的排出位置。当托架84朝外壳125的外部方向被拉出而处于排出位置时,就可以更换装在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
再有,当托架84从接纳装置73中被拉出并置于装载位置时,装在其上的光盘201或202被卡盘框架12卡住,并且被包括卡盘框架12的卡盘机构221装载到盘旋转操作机构11的转盘10上,如图8、9及10所示。
然后,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被下述的装载机构220从接纳装置中拉出,并朝装载位置执行输送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由排出机构230执行排出操作,把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朝外壳125的外部方向拉出,这一操作将在下文中加以说明。
接纳装置73可以使接纳在接纳装置73内的多个托架84之一对准装载机构220,并移动到可被装载机构220拉出的位置。具体地说,接纳装置73如图2所示在垂直运动机构210的作用下执行垂直运动操作,在使接纳在最下层位置的托架84对准装载机构220的位置与使得接纳在最上层位置的托架84对准装载机构220的落下位置之间执行这种垂直运动。
另外,接纳装置73可以使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多个托架84之一对准排出机构230,并且移动到可由排出机构230将其拉出的位置。具体地说,接纳装置73在垂直运动机构210的作用下,如图3和10所示执行垂直运动操作,在使接纳在最上层位置的托架84对准外壳125上的插入/拉出口124的位置与使得接纳在最下层位置的托架84对准外壳125的插入/拉出口124的位置之间作垂直运动,这样就能将这些托架朝外壳125的外部方向拉出。
然后,通过装载机构220或排出机构230再次把已经被装载机构220或排出机构230从接纳装置中拉出的托架84收回到接纳装置84内的初始接纳位置。
另外,在本例的唱盘机中,即使同时出现两种状态,即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被拉出到装载位置并在那里被卡盘框架12夹住时,如图6和7所示,并且当已从接纳装置73中被拉出的那一托架上装有的光盘201或202被装载到盘旋转操作机构11的转盘10上执行重放时,仍可以由排出机构230执行排出操作,把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另一托架84朝着外壳125的外部方向拉出,以便更换装在该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
具体地说如图9所示,当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多个托架84之一,即接纳在从上数第三层位置上的那个托架84被装载到盘驱动装置7上时,使接纳装置73执行垂直运动操作,从而使任一其他托架84移动到对准排出机构230的位置,例如图9所示被接纳在从上数第四层位置上的托架84,或是如图10所示位于最上层位置的那个托架,这样就能用排出机构230使与其对准的托架朝外壳125的外部方向执行拉出操作。已被朝外壳125的外部方向拉出的这一托架84上安装的光盘201或202可以被更换,然后如图7所示再次将其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原始接纳位置。
另一方面,已被装载到盘旋转操作机构11的转盘10上的光盘201或202被重放,在光盘201或202的重放完成之后,原来装有这一光盘的托架84在卡盘框架12的作用下执行上升操作。当光盘201或202被装在其上之后,装载机构84把这一托架84再次置于接纳装置73内的原始接纳位置。
构成本例唱盘机的各个机械部件将在下文中更具体地说明。
首先,装在底盘1上的盘驱动装置7是通过垂直安装在底盘1的底板2上的多个支撑柱5支撑的连接底座(基板)5a来连接的,如图1至10所示。缓冲器6介于支撑柱5的前端与连接底座5a之间,把盘驱动装置7支撑在底盘的底面2上,使其承受塑性(弹性)位移。在本例中,采用前端穿过连接底座5a用螺纹连接的固定螺钉122把支撑柱5连接在连接底座5a上。
如图1至10所示,这一盘驱动装置7包括用于旋转操作光盘201或202的盘转动操作机构11以及光学拾取器(器件)9,用于把光束照射在被盘转动操作机构11旋转操作的光盘201或202上,从而实现信息信号的读出。
具体地说,盘转动操作机构11由其上可装载光盘201或202的转盘10和一个用于旋转驱动转盘10的主轴电机10a构成。主轴电机10a的驱动轴朝底板2的上方突出,把转盘10连接在主轴电机10a的前端。这一转盘10基本上是盘形的,并在其上表面的中心部位设有截锥形的对中部分。这一对中部分的作用是,当光盘201或202被装在转盘上时,光盘201或202的中心孔203与对中部分相啮合,使光盘201或202相对于转盘10实现对中。进而把光盘201或202装载到转盘10上与转盘10形成一体,并且由主轴电机10a旋转操作。
光学拾取器9由用底座5a支撑的滑动导向轴126支撑,并且在由滑动导向轴126导向的同时在拾取器输送机构的作用下沿着装载(安装)在转盘10上的光盘的半径方向执行移动操作。这一光学拾取器9利用接纳在一个遮光器内的例如半导体激光的光源通过镜头(物镜)把光束照射在转盘10上的光盘201或202上,并且用一个设在遮光器内的测光器来检测由光盘201或202反射的反射光束,从而相对于光盘实现信息信号的读出。
另外,接纳装置73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设有多个,例如5个可以安装光盘201或202的托架84,从而可以按照使光盘彼此平行的方式接纳光盘。如图1和19所示,接纳装置73包括底板73a和一对在底板73a两侧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向上形成的左、右侧板74、76。
托架84以彼此平行的状态被接纳,使它们在接纳装置73的高度方向上被叠放,形成图1和19所示的矩形盘状。另外,在托架84的上面设有第一接纳凹槽85,通过定位可以安装12cm直径的光盘201,并设有第二接纳凹槽86,通过定位可以安装8cm直径的光盘202。这些第一和第二接纳凹槽85、86被制成同心的圆形,小直径的第二接纳凹槽86设在内部,其高度比大直径的第一接纳凹槽85的底面低一层。另外,在托架84的底面上设有延伸到内、外圆周的开口部87,可使一部分信号记录区面对托架84的底面,该开口部包括安装在第一接纳凹槽85内的光盘201的中心孔203及其外圆周。
另外,在托架84上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部设有支撑件88、89。托架84上位于图1中左边一侧的支撑件88从托架84前端一直延伸到后端,包括整个中间部分。也就是说,在托架84一侧使其后端的厚度等于托架84主体的厚度。另一方面,托架84上位于图1中右侧的另一支撑件89从托架84的前端一直延伸到后端。在另一支撑件89的前端设有延伸长度包括整个支撑件89总长的齿条90。在另一支撑件89的后端设有一个适当的啮合槽92,下文所述的装载机构220中的一个运动块97与其相啮合。
在如此构成的用于接纳托架84的接纳装置73中,在位于图1左方的一个侧板74的内侧面上设有与接纳的托架数量相对应的第一槽部75。这些第一槽部75与接纳装置73的底板73a平行并且等距离设置。第一槽部75的宽度对应托架84的厚度。另外,在位于图1右方的接纳装置73的另一侧板76的内侧面上也设有与接纳的托架数量相对应的第二槽部77,它们与接纳装置73的底板73a平行地等距离设置。这些第二槽部77的宽度对应托架84的另一支撑件的厚度。
使托架84的一侧与第一槽部75形成插入啮合,并使设在另一侧的支撑件89与第二槽部77形成插入啮合,就可以使托架84与接纳装置73的底板73a平行地固定。值得注意的是,当多个托架84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槽部75、77被固定时,会使各托架84之间的间隙变得比装在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的厚度还窄。
另外,在接纳装置73的另一侧板76的前端和后端部分别设有切口79、78。前侧切口79和后侧切口78是通过切割另一侧板76的外侧面而形成的,从而使第一和第二槽部75、77的外侧面一侧被开口。前侧切口79和后侧切口78是这样形成的。即,使另一侧板76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形成梳状。进而,托架84被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处于两侧被第一和第二槽部75、77支撑的状态,通过第一和第二槽部75、77使得设在另一支撑件89前端部的齿条传动部9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的啮合槽部92面对接纳装置73的外部方向。
接纳装置73的结构如图1和19所示,其中有一对支撑销80、81从下端的两侧突出,垂直运动机构210靠这些支撑销80、81支撑接纳装置73。另外,通过垂直运动机构210使接纳装置73在上、下方向上垂直运动,使底盘1的左、右侧板3、4之间的部分靠近底板2或是远离底板2。
使接纳装置73垂直运动的垂直运动机构210将在下文中做进一步详述。
执行垂直运动操作的接纳装置73的位置处于底盘1的左、右侧板3、4之间,它在图20所示的侧板3、4的高度方向上按箭头x和y所指的方向垂直运动,其所处的状态如下,即在其两侧下端突出的一对支撑销80、81分别被插入在侧板3、4的高度方向上镗出的垂直运动导向槽82、83中,并且由这些垂直运动导向槽82、83导向。
需要指出,接纳装置73始终是通过一个诸如张力弹簧的偏置装置对其施以向下落方向,即图20中箭头y所指的方向的弹性力的作用。
在从底盘1上彼此相对的两侧上升形成的左、右侧板3、4的外侧表面上,在与成对的各个垂直运动导向槽82、83和82、83相垂直的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地连接有凸轮板109和支撑板108,它们构成了使接纳装置73执行垂直运动操作的垂直运动机构210。凸轮板109采用的形状大体上是图20和1中所示的平板状,而运动导向槽158、159、160设在中间部分的上部和下部两侧的位置上。在底盘1上位于图1右侧的一个侧板3上,支撑销166、164、165朝着外侧突出。这些支撑销分别被插入运动导向槽158、159、160,并且在运动导向槽158、159、160的范围内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着凸轮板109。与侧板3类似,支撑销166、164、165从底盘1上位于图1中左侧的另一侧板4上突出。利用这些支撑销166、164、165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凸轮板109。设在左、右侧板3、4上的各个凸轮板109彼此之间是左、右对称的。
如图20所示,在设在各个侧板3、4上的凸轮板109上,设有一对在运行方向上平行延伸的凸轮槽111、111。在这些凸轮槽111、111中,按照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多层方式设有多个水平部分174a、174b,使其彼此相对,并且在各个水平部分174a、174b之间设有斜面部分174c、174d。进而,设在一侧的水平部分174a和设在另一侧的水平部分174b的高度是交替变化的。此外,使各个水平部分174a、174b之间在高度方向上的间隙与按照多层方式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各个托架84之间的间隙相等。
另外,分别设在侧板3、4上的凸轮板109、109在图20中由箭头所指的W1和W2方向上在后侧位置和前侧位置之间执行运动操作,该后侧位置即为朝唱机体内移动的初始位置,在该位置上,各个凸轮槽111、111中设在前端侧的水平部分174a被作为构成唱机体的外壳125的前侧,该水平部分174a与垂直运动导向槽82、83相互重叠(对齐),而其中的上述前侧位置就是移向唱机体前侧的操作位置,在该位置上,位于各个凸轮槽111、111后侧的与一个水平部分174a相对的另一水平部分174b与垂直运动导向槽82、83重叠(对齐)。
另一方面,支撑板108的形状大体上是一个平板,其尺寸与凸轮板109基本相同,并且运动导向槽163、161、162被设在中间部分的上部和下部两侧的位置上。在侧板3、4上突出的支撑销166、164、165被插入这些运动导向槽163、161、162。各个支撑板108可以在运动导向槽163、161、162的范围内沿图20中箭头所指的W1和W2方向上被移动。在本例中,设在各个侧板3、4上的支撑板108、108彼此之间是左、右对称的,并被设置在各个侧板3、4的外侧面上。具体地说,通过与凸轮板109、109共用的支撑销166、164、165把各个支撑板108、108设置在各个侧板3、4上。也就是说,支撑板108、108介于凸轮板109、109与侧板3、4之间,并且与凸轮板109、109相重叠。
在本例中,在多个支撑销166、164、165的前端连接有固定金属件,以防由这些支撑销166、164、165支撑的凸轮板109和支撑板108滑脱。
如图20所示,在支撑板108上与运动方向平行地镗出一对开口110、110,它们是一对矩形的开口部分。在开口110、110位于外壳125前面一侧的前侧边沿上设有多个支撑突出片175、175,它们按彼此平行的形式形成突出的(以下简称突出)多个层。这些支撑突出片175、175的上边被作为支撑销80、81的支撑面175a。另外,各个支撑突出片175、175上的各个支撑面175a的高度与设在凸轮板109的凸轮槽111内的水平部分174a、174b相一致。
支撑板108、108在图20中箭头所指的V2方向上移动,该方向指向外壳125的后侧,其中的支撑突出片175、175与垂直运动导向槽82、83重叠(对齐),并且在支撑位置和非支撑位置之间运动,在支撑位置上,接纳装置73的各个支撑销80、81和80、81被支撑在各个支撑突出片175、175上,在非支撑位置上,各个支撑突出片175、175朝图20中箭头所指的V1方向,即朝向外壳125前侧被移动,并且从垂直运动导向槽82、83中被拉出,从而释放通过与各个支撑突出片175、175的接触而形成的支撑作用对接纳装置73的各个支撑销80、81和80、81的支撑,使接纳装置73可以垂直运动,并且由垂直运动导向槽82、83为支撑销80、81和80、81导向。
在凸轮板109上位于外壳125内部方向的后侧端部设有一个啮合槽113,垂直地设在驱动凸轮装置107上的一个驱动销156与其相啮合,凸轮107将在下文中说明。这一啮合槽113如图20所示是在与凸轮板109的运动方向相垂直的高度方向上镗出的。
如图1和20所示,从接纳装置73上彼此相对的两侧突出的各个支撑销80、81和80、81被插入垂直运动导向槽82、83和82、83,再被插入支撑板108、108的各个开口部分110、110和110、110,进而再被插入凸轮板109、109的各个凸轮槽111、111和111、111。
构成了使接纳装置73垂直运动的垂直运动机构210的凸轮板109和支撑板108在构成了垂直运动驱动机构211的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的作用下在图20中沿箭头所指的W1和W2方向及箭头所指的V1和V2方向执行运动操作,垂直运动驱动机构211连接在固定的连接基座33上,被位于图1右侧的侧板3盖住了。
同时,连接着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的连接基座73以搭接的方式被装(连接)在侧板3上,在连接基座33和侧板3之间有多个支撑杆34至38,并相对于侧板3保持一个对应支撑杆34至38长度的空隙。在本例中,连接基座33是通过定位(锁定)螺钉39至43固定在侧板3上的,螺钉39至43插入螺纹通孔44至48并且与支撑杆34至38的前端实现螺纹连接。
如图20所示,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的驱动力通过连接在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的驱动轴167上的驱动轮168和绕在驱动轮168上的驱动皮带57被传递到其上绕有驱动皮带57的从动轮106上。从动轮106被一个支撑轴170可转动地连接在侧板3上。如图20所示,一个小直径的齿轮169被同轴地组装在从动轮106上,并且与驱动力传递齿轮171相啮合,后者在彼此相对的侧板3、4之间转动支撑在齿轮169上,并且被连接在支撑轴172的一端上。在驱动力传递齿轮171上组装了一个小直径的齿轮173。小直径齿轮173与驱动凸轮装置107相啮合,后者被连接在被可转动地支撑在左、右侧板3、4之间的一个支撑轴121的一侧上,该侧在图1中处于右端一侧。
在支撑轴121的另一端侧,即在图1的左端侧也连接驱动凸轮装置107,如图1所示。当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被旋转驱动时,连接到支撑轴121两端的各个驱动凸轮装置107、107在同一方向上被旋转驱动。
另外,各个驱动凸轮装置107、107被设置成这样的状态,使其位于分别连接到各个侧板3、4上的一对凸轮板109、109和一对支撑板108、108的后侧,也就是外壳125的内侧,并使其一部分面对凸轮板109、109与支撑板108、108之间的一部分。在驱动凸轮装置107、107的外圆周面上面对各个侧板3、4垂直地设有驱动销156。这一驱动销156与凸轮板109上镗出的啮合槽113实现插入啮合。也就是说,当各个驱动凸轮装置107、107转过一圈时,各个凸轮板109、109朝图30中箭头所指的W1和W2方向被往复移动。
另外在每个驱动凸轮装置107面对支撑板108的另一圆周面一侧如图21所示镗出一个椭圆形的槽157。该凸轮槽157是椭圆形的,因而在彼此成180°相对的长轴方向上有两个点P1、P2,并且在彼此成180°相对的短轴方向上也有两个点,它们相对于点P1、P2的角度间隙是90°。垂直设在支撑板108上的一个啮合销112与凸轮槽157相啮合。另外,当各个驱动凸轮装置107、107转过一周时,设置在各个侧板3、4上的支撑板108、108朝图20中箭头所指的V1和V2方向往复移动两次。
另外,当驱动凸轮装置107执行旋转操作时,如图20所示,各自成对地设置在左、右侧板3、4上的凸轮板109和支撑板108在箭头所指的W1和W2方向上及箭头所指的V1和V2方向上周期性地往复运动,二者之间有一预定的相位差。也就是说,当凸轮板109在箭头所指的W1和W2方向上往复运动一次时,如图20所示,支撑板108在图20中箭头所指的V1和V2方向上往复运动两次。也就是说,相对于连接在一个侧板3一侧的凸轮板109和支撑板108而言,当驱动凸轮装置107向右侧方向即图20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随着驱动凸轮装置107的转角而产生的滞后45°的相位差出现在支撑板108滑动距离的最大点上,如图35所示,也就是在支撑板108在图20中箭头所指的V2方向上移动到最大距离的位置,在该位置上由支撑突出片175支撑接纳装置73的各个支撑销80、81,该位置对应凸轮板109滑动位置的最大点,即为凸轮板109在图20中箭头所指的W1方向移动到最大距离的初始位置,或是凸轮板109在图20中箭头所指的W2方向移动到最大距离时的位置,凸轮板109此时处于垂直运动位置,允许接纳装置73执行垂直运动操作。同样,相对于连接在另一侧板4一侧的凸轮板109和支撑板108而言,当驱动凸轮装置107向左侧方向即图20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随着驱动凸轮装置107的转角而产生的滞后45°的相位差出现在支撑板滑动距离的最大点上,如图36所示,也就是支撑板108在图20中箭头所指的V2方向上移动到最大距离的位置,在该位置上由支撑突出片175支撑接纳装置73的各个支撑销80、81,该位置对应凸轮板109滑动位置的最大点,即为其在图20中箭头所指的W1方向上移动到最大距离的初始位置,或是对应凸轮板109在图20中箭头所指的W2方向移动到最大距离时的位置,此时它处于垂直运动位置,允许接纳装置73垂直运动。
在本例中,通过底盘1上位于图1右侧的一个侧板3连接一个第一检测开关148,用于检测支撑板108是否移动到了图20中箭头所指的V2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并且是否移动到了用其支撑突出片175支撑住接纳装置73的各个支撑销80、81的位置,从而检测出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的位置。在第一检测开关148中,当支撑板108朝图20中箭头所指的V2方向移动到了最大距离即支撑着接纳装置73位置时,由设在支撑板108后端侧的一个横向的开关压力件108a使压力操作元件148a受到压力作用,从而检测出支撑板108已经到达了支撑接纳装置73的位置。另外,通过对第一检测开关148所受到的压力作用次数进行计数,就可以检测出支撑板108在图20中箭头所指的V1方向和V2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次数,也就是接纳装置73所执行的往复运动次数。这样,就可以检测出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托架84的位置,也就是接纳装置73的高度位置。
另外,如图2所示,在底盘1的底板2上设有一个第二检测开关147,用于检测接纳装置73的初始位置,它面对着接纳装置73的底面。当接纳装置73移动到初始位置即位于底盘1的底板2一侧的最低位置时,第二检测开关147受到接纳装置73底面的压力。相应地,当第二检测开关117被接纳装置73压住后,就对第一检测开关117受到支撑板108压力作用的次数计数,以便从接纳装置73的这一初始位置开始检测其上升的位置。
接纳装置83的垂直运动机构210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凸轮板109和支撑板108,从而使接纳装置73按照构成了垂直运动驱动机构211的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的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而执行上升操作或下降操作。
以下要说明使接纳装置73垂直运动的过程。
最初,如图20所示,驱动凸轮装置107位于初始位置,也就是椭圆凸轮槽157的长边转动到与图20中箭头所指的x方向和y方向平行时的位置,x和y方向是接纳装置73的垂直运动方向,凸轮板109位于初始位置,即在图20中箭头所指的W1方向朝外壳125前面一侧被移动到最大距离的位置,而设在接纳装置73上的支撑销80、81处于这样的状态,即由设在凸轮板109的凸轮槽111内按多层方式构成的多个水平部分174a、174b中的任一层来支撑。如图22所示,假定支撑销80、81位于凸轮槽111的第n个水平部分174b之上。当驱动凸轮装置107朝正向也就是图20中的顺时针方向转过30°时,接纳装置73的支撑销80、81被置于这样的状态,即被支撑在支撑板108的支撑突出片175的支撑面175a上。也就是说,接纳装置73的支撑销80、81处于这样的状态,即被支撑在从底面起处于第n个位置的支撑突出片175上。当驱动凸轮装置107从这一状态进一步正向转动并被转动到位于距初始位置60°的位置时,支撑销89、81处于这样的状态,即被支撑在支撑板108的支撑突出件175的支撑面175a上,如图24所示。这样就使这些销脱离了凸轮槽111的水平部分174b,并且从侧面对着指向(面对)水平部分174b的另一侧的水平部分174a。也就是说,尽管支撑销80、81已经脱离了水平支撑部分174b的支撑,但仍由支撑板108的支撑突出片175来支撑,从而限制了其向下的运动。
当驱动凸轮装置107进一步正向转动并到达从初始位置转过90°的位置时,尽管支撑板108试图从用支撑突出片175支撑支撑销80、81的状态下脱离,而支撑销80、81却位于与凸轮板109的凸轮槽111内一侧的水平部分174a连续的一个倾斜面174c的一侧。当驱动凸轮装置107继续正向转动到距初始位置转过120°的位置时,如图26所示,支撑销80、81从支撑板108的支撑突出片175上被分离,并处于这样的状态,即被支撑在与设在凸轮板109的凸轮槽111内的一侧的水平部分174a连续的一个倾斜面174c上。当驱动凸轮装置从这一状态继续正向转动到距初始位置转过150°的位置时,支撑销80、81到达第(n+1)个水平部分174a的位置,从原先被支撑在底部的初始状态算起,第(n+1)个水平部分174a比第n个水平部分174b高一层。
当驱动凸轮装置107继续正向转动并到达距初始位置转过180°的位置时,支撑销80、81处于这样的状态,它们被支撑在第(n+1)个水平部分174a上,其位置比原先支撑它们的水平部分174b高一层,并且该水平部分174a处于与垂直运动导向槽82、83相对应的状态。当驱动凸轮装置107继续正向转动到距初始位置210°的位置时,接纳装置73的支撑销80、81被置于图29所示的状态,即被支撑在第(n+1)个支撑突出片175上,比原先支撑它们的那个支撑突出片175高一层。当驱动凸轮装置107从这一状态继续正向转到距其初始位置240°的位置时,支撑销80、81所处的状态是,它们被支撑在支撑板108的支撑突出片175上,从那里使它们脱离凸轮板109的凸轮槽111中的第(n+1)个水平部分174a,并且到达指向(面对)位于另一侧的更高一层的第(n+2)个水平部分174b的位置。此时,支撑销80、81从第(n+1)个水平部分174a上被拉出,并且位于指向(面对)第(n+2)个水平部分174b的位置。然而,由于支撑销80、81处于被第(n+1)个支撑突出片175支撑着的状态,接纳装置73向下方的运动受到了限制。
当驱动凸轮装置107继续正向转动到位于距其初始位置转过了270°的位置时,支撑板108企图从用第(n+1)个支撑突出片175支撑着支撑销80、81的状态下朝拉出方向移动,但是,支撑销80、81此时处于对着斜面部分174的位置,该斜面部分174与设在凸轮板109的凸轮槽111内另一侧的第(n+2)个水平部分174b是连续的。当驱动凸轮装置107进一步正向转动到距其初始位置转过了300°的位置时,如图32所示,支撑销80、81从支撑板108的第(n+1)个支撑突出片175上脱离,并且,处于被支撑在斜面174d上的状态,斜面174d与凸轮板109的凸轮槽111中另一侧的第(n+2)个水平部分174b是连续的。当驱动凸轮装置107从这一状态继续正向转动并且位于距其初始位置转过了330°的位置时,支撑销80、81被定位在设在凸轮板109的凸轮槽111中另一侧的第(n+2)个水平部分174b附近,如图33所示。当驱动凸轮装置107继续正向转动并返回其从初始位置转过了360°的位置时,支撑销80、81到达第(n+2)个水平部分174b上的位置,第(n+2)个水平部分174b的位置比先前在初始位置上在底部支撑这些销的第n个水平部分174b高两层。
也就是说,当驱动凸轮装置107正向转过了180°时,接纳装置73的支撑销80、81从凸轮板109的凸轮槽111内位于另一侧的第n个水平部分174b被移到设在一侧的高一层的第(n+1)个水平部分174a。当驱动凸轮装置107正向转过了360°时,接纳装置73的支撑销80、81从位于另一侧的第n个水平部分174b被移到高出两层的第(n+2)个水平部分174b上。按照这样的方式连续地驱动驱动凸轮装置107使其正向转动,就可以使接纳装置73在支撑板108的支撑突出片175上逐级执行上升操作,如图20中箭头所指的x方向是其上升方向。
当驱动凸轮装置107被反向转动时,即执行图20中箭头所指的y方向上的下降方向运动,其方式是反向地沿着图22至34的上述过程执行的,也就是说,其目的是要从图34所示的由从底部起的第(n+2)个水平部分174b支撑着支撑销80、81的状态变为图22所示的由第n个水平部分174b支撑着支撑销80、81的状态。相应地,驱动凸轮装置107被连续地反向转动,从而使接纳装置73向下方逐层地下降。
以下要说明装载机构220,它用于选择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多个托架84之一,使其执行装载到盘驱动装置上的操作。装载机构220具有运动块97,它沿着连接在底盘1上位于图1右侧的右侧板3上的一个导向轴被可动地支撑着,其运动方向是图17中箭头所指的O1方向和O2方向,与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的平面相平行。支撑运动块97的导向轴101采用截面为正方形的柱状,并且被平行地连接在侧板3的外表面一侧,其一端由大体上从侧板3的中心部位突出的支撑框架102支撑,另一端由侧板3后侧突出的支撑框架103支撑。运动块97是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一个整体,并设有导向孔100,导向轴101被插入其中。导向轴101被插入导向孔100,从而用导向轴101为运动块97导向,并且将其可移动地支撑在与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的平面相平行的方向上。
另外,在运动块97上面对着侧板3有一个突出的啮合凸块99。该啮合凸块99通过沿着导向轴101镗出的切口105伸向底盘1。当运动块97位于图17左方的导向轴101的前端一侧时,其啮合凸块99通过设在接纳装置73的侧板76后侧的切割部78伸入接纳装置73,使其与按多层方式接纳在接纳装置84中的多个托架84之一上所设的啮合槽部92啮合。
需要说明,由于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是按照多层的方式叠层的,它们的平面彼此相对,因此,设在各托架84上的啮合槽部92在上、下方向上是连通的。因此,即使运动块97的啮合凸块99与啮合槽部92相啮合,接纳装置73仍可以在垂直运动机构210的作用下垂直地运动。
连接在连接基座33上的装载驱动电机50使运动块97在图17中箭头所指的O1方向和O2方向上执行运动操作。装载驱动电机50的驱动力通过连接在驱动电机50的驱动轴134上的驱动轮135和绕在驱动轮135上的驱动皮带55被传送到从动轮93。从动轮93通过支撑轴136被可转动地连接到侧板3上。一个齿轮137被整体形成在从动轮93上。齿轮137与通过侧板3的支撑轴138绕枢轴转动的驱动力传递齿轮94相啮合。在传递齿轮94上有一个与其构成整体的小直径齿轮139。小直径齿轮139与第一定时齿轮95相啮合,齿轮95上绕有一个定时皮带96,并且通过支撑轴140被可转动地支撑在侧板3上。这个第一定时齿轮95被设在切口105前端的近旁。此外,在切口105后端的近旁,通过一个垂直地设在侧板3上的支撑轴141还设置了第二定时齿轮104,其上绕有定时皮带96。
定时皮带96被绕在第一和第二定时齿轮95、104之间。定时皮带96的中部被插入在运动块97的一个侧面上镗出的插槽98中,并且连接到插槽98的内侧面上,从而与运动块97相连接。因此,在驱动装载驱动电机50使定时皮带96转动时,运动块97就和定时皮带96构成一个整体在图17中箭头所指的O1方向和O2方向上运动。
在啮合凸块99与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一个托架84的啮合槽部92相啮合的状态下,当运动块97沿着导向轴101在图17中所指的O2方向上向后侧移动时,这一个托架84就从接纳装置73中被拉出并朝着图17中箭头所指的O2方向运动。也就是说,为了用装载机构220对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多个托架84中指定的一个托架执行拉出操作,其选择操作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执行的,即运动块97是朝图17中箭头所指的O1方向运动的,而运动块97处于接纳装置73的侧面。
利用运动块97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的一个托架84被位于接纳装置73后侧即外壳125内侧的一个卡盘框架12支撑着,并被移动到面对盘转动操作机构11的转盘10的装载位置上。
同时,在侧板3上图17左边的前方位置设有一个接纳位置检测开关149,当运动块97朝图17中箭头所示的O1方向运动从而把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拉出时,或是当已从接纳装置73中被拉出的托架84被移动到接纳装置73内的接纳位置时,开关149受到运动块97的压力作用。另外,在侧板3上图17右侧的后部位置设有一个拉出操作检测开关150。当运动块97朝图17中箭头所指的O2方向运动以便把已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的托架84移动到面对盘驱动装置7的装载位置时,开关150受到运动块97的压力作用,并能够检测出已被拉出的托架84是否到达了装载位置。
卡盘机构221可以使已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的托架84执行装载操作,由上述装载机构220装载到盘驱动装置7上,如下所述。
卡盘机构221设有卡盘框架12,用于夹住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的托架84。该卡盘框架12采用了一种薄的方盒子形状,如图1所示,其结构是这样的,用于夹持托架84的夹持部12a被设在顶板15和底板16之间,并且对着接纳装置73的前面一侧和垂直于前面侧的一个侧面是开口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前面侧的开口部用托架夹持部12a将已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的托架84插入并夹持住。
另外,在卡盘框架12的底板15的上表面一侧设有突起的导向凸块17,用于为托架84插入托架夹持部12a的运动导向。这一导向凸块17与导向槽91相互啮合,导向槽91从托架84前侧设在其底面上,它插入托架夹持部12a并从其中拉出,从而为托架84的运动导向。进而在卡盘框架12的底板15上设有开口部16,用于使被托架夹持部12a夹住的托架84上安装的光盘201或202面向下方。开口部16的尺寸足以允许开口部87使光盘201或202面向下方,开口部87设在托架84的底面上,面向下方。
在卡盘框架12顶板14的中心部位附近可转动地连接着一个夹板18,用于把装在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夹到盘驱动装置7的转盘10上。夹板18采用盘的形状,其尺寸与安装光盘201或202的转盘10基本相同,并且由底盘1支撑着卡盘框架12,从而使夹板18面对着盘转动操作机构11的转盘10,使二者的转动中心彼此对应。
在卡盘框架12下端侧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向左、右方向设有一对支撑销19、20和另一对支撑销19、20。卡盘框架12通过这些支撑销19、20和19、20被支撑在设在底盘1的各个侧板3、4外表面一侧的左、右垂直运动操作板23、23上。也就是说,卡盘框架12通过垂直运动操作板23、23被支撑在底盘1的左、右侧板3、4之间,并朝上、下方向垂直运动,也就是在卡盘框架12与底盘1的底板2相接触或是背离底板2的方向上垂直运动。同时,各个支撑销19、20和19、20被插入侧板3、4上沿上、下方向镗出的垂直运动导向槽21、22和21、22中,由垂直运动导向槽21、22和21、22为卡盘框架12导向,使其朝图18中箭头所指的U方向和T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垂直运动。
当卡盘框架12朝图18中箭头所指的U方向即上方移动时,它被移动到高度与构成了前述的装载机构220的运动块97相对应的位置,该位置是这样的,即由运动块97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的托架84在该位置上可以通过前端侧的开口被水平地插入托架夹持部12a。不仅如此,当卡盘框架12朝图18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向下方移动时,其所处的高度位置足以把夹持在托架夹持部12a上的托架84上安装的光盘201或202装载到盘驱动装置7的转盘10上。此时,夹板18和转盘10一起把装在转盘10上的光盘201或202的中心孔203的外圆周部夹在中间,从而把光盘夹持在使其与转盘10一体驱动的状态。在本例中,转盘10内部包括一个磁体,并能够吸住由金属材料例如金属板构成的夹板18,从而和夹板18一起把光盘201或202夹在中间。
在各个侧板3、4的外表面上支撑着一对左、右垂直运动操作板23、23,它们可以使夹板18垂直运动,垂直运动操作板23、23可以在图18中箭头所指的P方向和R方向上以及Q方向和S方向上朝前、后方向运动。左、右垂直运动操作板23、23的形状相同。在这些垂直运动操作板23、23的上端面上设有齿条32,并且具有在上边一侧和下边一侧镗出的运动导向槽26、27,用于为前、后方向的运动导向。另一方面,在底盘1上位于图1右侧的侧板3的外表面上设有突出的支撑销24、25,它们插入在垂直运动操作板23上镗出的运动导向槽26、27。另外,通过插入运动导向槽26、27的支撑销24、25把垂直运动操作板23设置在侧板3上,使其被支撑销24、25所支撑。这样,垂直运动操作板23就可以在运动导向槽26、27的范围内朝图18中箭头所指的Q方向和S方向运动。另外在底盘1上位于图1左侧的侧板4的一侧上也设有支撑销24、25,与右侧的侧板3侧面的支撑销相同。进而由这些支撑销24、25支撑垂直运动操作板23,使其在运动导向槽26、27的范围内朝图18中箭头所指的P方向和R方向前、后方向运动。
在垂直运动操作板23、23面对各个侧板3、4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一对斜凸轮槽30、31。从夹板18两侧突出并插入在各个侧板3、4上镗出的垂直运动导向槽21、22的各个支撑销19、20的前端与这些斜凸轮槽30、31啮合。被设置在右侧侧板3上的垂直运动操作板23上所设的斜凸轮槽30、31具有一个斜面,该斜面从朝向图18中箭头所指的Q方向的前侧向图18中箭头所指的S方向的后侧倾斜,与此相反,设置在左侧侧板4上的垂直运动操作板23上所设的斜凸轮槽30、31也具有一个斜面,该斜面从朝向图18中箭头所指的R方向的前侧朝图18中箭头所指的P方向的后侧倾斜上升。
也就是说,在右侧的侧板3一侧,当垂直运动操作板23朝图18中箭头所指S方向的后侧移动时,卡盘框架12被移向图18中箭头所指U方向的上方。当垂直运动操作板23朝图18中箭头所指Q方向的前侧移动时,卡盘框架12被移向图18中箭头所指T方向的下方。另外在左侧侧板4一侧,当垂直运动操作板23朝图18中箭头所指R方向的前侧移动时,卡盘框架12被移向图18中箭头所指U方向的上方。当垂直运动操作板23朝图18中箭头所指P方向的后侧移动时,卡盘框架12被移向图18中箭头所指T方向的下方。
左、右垂直运动操作板23、23由一个连接臂67连接,臂的中部通过支撑轴68可动地支撑在底盘1的底面2上,由此来连接垂直运动操作板,使它们朝彼此相反的方向运动。具体地说,在位于左侧侧板4上的垂直运动操作板23中,设在连接臂67一端的啮合部69与垂直运动操作板23的一端侧镗出的啮合槽29相啮合。一端侧的啮合部69通过在侧板4上镗出的通孔71朝侧板4的外侧突出。另外,在位于右侧侧板3上的垂直运动操作板23中,设在连接臂67另一端的啮合部70与垂直运动操作板23的另一端侧镗出的啮合槽28相啮合。另一端侧的啮合部70通过在侧板3上镗出的通孔72朝侧板3的外侧突出。
在连接到连接基座33上的卡盘驱动电机51的驱动力作用下,设在左、右侧板3、4上的各个垂直运动操作板23、23朝彼此相反的方向执行运动操作。具体地说,驱动力被传递到右侧传动轮58上,驱动皮带55绕在其上,通过连接在驱动电机51的驱动轴144上的驱动轮145和绕在驱动轮145上的驱动皮带56来传递驱动力。这一右侧传动轮58被连接到可转动地支撑在各个侧板3、4之间的支撑轴59上图18中的右端一侧。左侧传动轮60被连接到支撑轴59的左端侧。驱动皮带61被绕在左侧传动轮61和从动轮62之间,从动轮62通过垂直地设在左侧侧板4上的支撑轴64被可转动地连接。一个齿轮部63与从动轮62构成一个整体。该齿轮部63与通过设在左侧侧板4上的支撑轴66来转动支撑的一个传动齿轮65相啮合。传动齿轮65与沿着左侧侧板4设置的垂直运动操作板23上的齿条传动部32相啮合。
也就是说,在卡盘驱动电机51的驱动下,沿着左侧侧板4设置的垂直运动操作板23在图18中箭头所指的R方向和P方向上执行前、后方向的运动操作,而沿着右侧侧板3设置的垂直运动操作板23在图18中箭头所指的S方向和Q方向上执行运动操作,该方向与沿着左侧侧板4设置的垂直运动操作板23的运动方向相反。按这种方式,各个垂直运动操作板23、23按照彼此相反的方向执行运动操作,从而使卡盘框架12在保持水平状态的同时执行运动操作,其运动方向是图18中箭头所指的U方向和T方向的上、下方向,其运动范围处在允许用装载机构220把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的托架84插入托架夹持部12a的高度位置与允许把托架夹持部12a所夹持的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装载到转盘10上的那一高度位置之间。
在与设在左侧侧板4上的垂直运动操作板23的后端部相对的位置上设有一个盘驱动(安装)位置检测量开关151,用于检测装在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是否已被装载。当卡盘框架12朝图18中箭头所指T方向的下方运动时,并且装在被卡盘框架12夹住的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处于装到转盘10上的那一高度位置时,盘装载位置检测开关151就受到垂直运动操作板23后端部的压力作用。在与设在右侧侧板3上的垂直运动操作板23的后端部相对的位置上设有一个托架插入/拉出位置检测开关152,用于检测卡盘框架12是否移到了一定位置,在该位置处可以接收由装载机构220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的托架84,或是把保持在托架夹持部12a的托架84接纳到接纳装置73中。当卡盘框架12如图18中箭头所指的U方向执行向上方的运动操作时,并且移到了允许由装载机构220相对于接纳装置73插入/拉出托架84的位置时,这一托架插入/拉出位置检测开关152受到垂直运动操作板23后端部的压力作用。
以下要说明排出机构230,它用于使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朝着构成唱机体的外壳125外部方向执行拉出操作。
如图15所示,排出机构230设有一个用于排出操作的驱动电机49,它连接在连接基座33上。这个用于排出操作的驱动电机49如图1所示被连接在水平板部分127上,该部分127是由连接基座33的前端部弯曲而成的,电机的驱动轴128指向上方。在用于排出操作的驱动电机49的驱动轴128上连接着一个驱动齿轮129。该驱动齿轮129与一个内圆周面上设有齿轮部的圆柱齿轮53相啮合。后者被绕枢轴支撑在垂直地装在水平板部分127上的支撑轴130上。在圆柱齿轮53上有一个一体的同轴传动齿轮54。传动齿轮54与行星齿轮116相啮合,后者被绕枢轴支撑在垂直装在右侧侧板3上的支撑轴115上。用于支撑行星齿轮116的支撑轴115被垂直地装在水平板部分114上,后者是由右侧侧板3的前端部弯曲而成的。
如图15所示,行星齿轮116与选定的一个托架84的齿条90的前侧部相啮合,从而把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朝着外壳125的外部拉出。行星齿轮116与其所啮合的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任一托架84的齿条90之间的关系是由接纳装置73的高度位置决定的。行星齿轮116通过设在接纳装置73侧板76上的前侧切口部79面向接纳装置73的内侧。
当接纳装置73在垂直运动机构210的作用下作垂直运动时,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各个托架84被移动,同时使其齿条90与行星齿轮116形成滑动接触。某一托架停止在其齿条90与行星齿轮116相啮合的状态,该托架84被选定为执行排出操作的托架。由排出机构230这样选定的一个托架84与在装载机构220作用下执行拉出操作的托架是不同的。在本例中,由排出机构230选定的托架84的接纳位置比被装载机构220选定的那个托架84的接纳位置低一层。
如图16所示,在行星齿轮116上,在开齿部132两侧的侧部,即在垂直于各个托架84的齿条90的方向上的部分被制成了宽度成锥形变窄的倾斜部分131、131。因此,当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朝图16中箭头所指的N方向相对于行星齿轮116移动时,各个齿条90的开齿部133就可以平滑地被导入行星齿轮116的开齿部132之间的部位,从而能确保接纳装置73能平滑地垂直运动。
由排出机构230这样选定的一个托架84在用于排出操作的驱动电机49的驱动下从接纳装置73中被拉出来,并且被伸出到外壳125的外部。
在底盘1的右侧侧板4的内表面侧,如图37、38和41所示,设有第一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4和第二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3。这些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4、153受到在排出机构230作用下执行排出操作的那个托架84的侧边沿部的压力作用。
当被排出机构230选定的托架84还处于被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状态时,第一托架位置检测装置154被设在靠近托架88的一个支撑件88的前端部的位置。因此,当该托架84朝着外壳125前面一侧向排出位置方向运动时,即使移动量很小,第一托架检测检测开关154也会受到一个支撑件88侧边沿部的压力作用。
第二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3被设置在相对于由排出机构230选定的托架84的一个支撑件88的上部位置。当托架84在朝向外壳125外部的方向即图40中箭头所指的Z1方向移动到排出位置时,如图40和43所示,第二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3受到托架84侧面部分即一个支撑件88后端侧的上升面155后侧的压力作用。
相应地,当第一和第二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3、154都处于OFF状态时,如图38和40所示,不存在被排出机构230拉出的托架84,也就是说所有托架84都被接纳并保存在接纳装置73内,或是有一个从接纳装置73中被拉出的托架84在装载机构220的作用下执行装载操作,或是被卡盘机构221接纳并夹持在卡盘框架12之内,而其他所有托架84都被接纳并保持在接纳装置73之内。
当第一和第二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4、153都处于ON状态时,已由排出机构230选定的一个托架84被移动到排出位置,如图40和43所示,它朝着外壳125的外部被拉出。
如果只有第一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4处于ON状态,而第二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3都处于OFF状态,已被排出机构230选定的那个托架84就处于接纳装置和弹出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在接纳位置上,托架被接纳并保持在接纳装置73内,在排出位置上,托架被拉出到外壳125的外部。
在本例中,如图2所示,在外壳125内靠近托架84的插入/拉出孔124的位置上设有一个盘有/无检测传感器176,用于检测从排出位置朝外壳125内的接纳装置73一侧执行运动操作的托架84上是否装有光盘201或202。这一光盘有/无传感器176是由包括一个发光元件及一个光接收元件的光传感器构成的。如果从排出位置朝外壳125内的接纳装置73执行运动操作的托架84上装有光盘201或202,光盘201或202就会反射由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并且由光接收元件检测这一反射光。这样就可以检测出在托架84上装有光盘201或202。如果在托架84上没有安装光盘201或202,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就被射出去。由于光接收元件没有执行检测,就可以测出在托架84上没有安装光盘201或202。
应该指出,尽管上述盘有/无检测传感器176是通过检测来自光盘201或202的反射光的有或无来检测出托架84上有或无光盘201或202,还可以采用这样一种结构来设置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使执行运动操作的托架84被置于二者之间,这样,如果光接收元件检测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就确定托架84上没有光盘201或202。
如图44所示,本例的唱盘机包括一系统控制装置146,用于控制唱机的操作模式或是状态。通过操作装置177选择的一个控制信号被输入到系统控制装置146,用于选择各种操作状态,例如执行唱机操作模式的选择,以便从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多个托架84中选出所要的一个托架。进而,盘有/无检测传感器176的检测输出,用于检测接纳装置73处于最低位的初始位置的第一检测开关147的检测输出,用于检测接纳装置73的垂直运动位置的第二检测开关148的检测输出,接纳位置检测开关149的检测输出,拉出位置检测开关150的检测输出,盘装载位置检测开关151的检测输出,托架插入/拉出位置检测开关152的检测输出,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4的检测输出,以及第二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3的输出都被输入到系统控制装置146,从而根据这些检测输出的结果来控制唱盘机的操作。
另外,系统控制装置146通过各个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1至184驱动和控制排出操作驱动电机49、装载驱动电机50、卡盘驱动电机51及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
进而,系统控制装置146根据从操作装置177输入的控制信号,来自盘有/无检测传感器176的检测输出,以及各检测开关147-154的检测输出而驱动和控制各个驱动电机49、50、51、52。另外,系统控制装置146还控制盘驱动装置7和光学拾取器9。系统控制装置146还包括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下列信息,这些信息指示出了在接纳在接纳装置73内的托架中的哪个托架上装有光盘201或202,哪个托架朝盘驱动装置7一侧被拉出,以及/或是指示出装在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是否已被装载到盘驱动装置7上。
在本例的唱盘机中,当电源接通时,系统控制装置146就根据第一和第二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4、153的检测输出来判断托架84的位置。也就是说要判断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多个托架之一是否处于被排出机构230拉出的状态。如果通过第一和第二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4、153测到有任一个托架处于被排出机构230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的状态,也就是这样的状态,即托架被拉出的一个位置,该位置处于托架朝外壳125外部被拉出的排出位置或是其被接纳在接纳装置73内的位置与排出位置之间,这时,系统控制装置146就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1驱动和控制用于排出操作的驱动电机49,从而使处于拉出状态的托架84被接纳在接纳装置73内。
一旦电源被接通,唱盘机就处于可操作状态,在通过第一和第二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4、153检测到有任一托架84从接纳装置73中被拉出的状态时,系统控制装置146就允许用于排出操作的驱动电机49仅执行驱动控制,从而把拉出的托架84接纳到接纳装置73内。如果通过第一和第二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4、153没有检测到从接纳装置73中被排出机构230拉出的托架84,也就是在所有托架84都处于被接纳在接纳装置73之内的状态时,系统控制装置146就允许用于排出操作的驱动电机49仅执行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托架84的方向上的驱动控制。
在电源接通的初始状态下,系统控制装置146通过位置检测开关149至152来判断加载机构220和卡盘机构221的状态,其中的接纳位置检测开关149用于检测接纳在接纳装置73内的托架84的位置状态,拉出位置检测开关150用于检测被装载机构220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的托架84,盘装载位置检测开关151用于检测托架84是否移到了盘驱动装置7一侧以及装在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是否已被装载盘驱动装置7上,托架插入/拉出位置检测开关152用于检测构成了加载机构220的卡盘框架12是否位于可以把托架84插入接纳装置73或是从中拉出的位置。
如果在电源接通时检测到卡盘框架12处于被移到盘驱动装置7一侧的状态,系统控制装置146就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3驱动卡盘驱动电机51,把卡盘框架12移到离开盘驱动装置7的上升位置。当运动块97被置于向后侧移动的状态从而把托架84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时,系统控制装置146就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2驱动装载驱动电机50,使运动块97移动到前部位置,以便能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托架84。也就是说,在本例的唱盘机中,在图3所示的电源接通后的初始状态下,卡盘框架12被置于远离盘驱动装置7一侧的上方位置。另外,如图11所示,构成装载机构220的运动块97被定位在位于接纳装置73侧面的前侧位置,以便使啮合凸块99面对着接纳在接纳装置73内的托架84上的啮合槽部92,从而把托架84置于可以从接纳装置73中被拉出的状态。
另外,当电源接通时,如果没有来自用于检测接纳装置73初始位置的第二位置检测开关147的检测输出,并且没有检测到接纳装置73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系统控制装置146就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4驱动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使接纳装置73如图3中箭头所指的B方向向下方移动。这样连续地驱动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直到接纳装置73使得第二位置检测开关147检测出接纳装置73的初始位置,该位置处于底盘1的底面2上,开关147在该位置上受到压力操作,这样就使接纳装置73移到了初始位置。当用于检测接纳装置73初始位置的第二位置检测开关147受到压力作用时,由于受到了用于支撑接纳装置73的支撑板108的压力作用,用于检测接纳装置支撑位置的第一检测开关148被复位。
在本例中,系统控制装置146是这样来检测接纳装置73的高度位置的,即第二位置检测开关147受到了压力作用,这说明接纳装置已被移到了初始位置,此时,支撑板108在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的作用下往复运动,并且用第一检测开关148对第一检测开关148受到支撑板108的压力作用次数计数。
在接纳装置73被移到初始位置之后,装在操作装置177上的托架选择按纽就被操作,对接纳在接纳装置73内的托架84进行选择。这种托架84的选择方式是指定接纳装置73内托架接纳层的任一地址。这些地址是按照以接纳装置73的最高一层为第一地址1的次序向较低层一侧排列的。如果操作了设在操作装置177上的托架选择按纽从而指定了一个所要的地址,就驱动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使凸轮板109和支撑板108分别在图20中箭头所指的W1和W2方向以及V1和V2方向上往复运动,从而使接纳装置73朝图2中箭头所指的A方向即上升方向移动。此时,当支撑板108朝图20中箭头所指的V2方向运动时,第一检测开关148受压,系统控制装置146对这种压力作用次数计数,从而检测出接纳装置73的高度位置,也就是接纳装置73从初始位置已升高到的那一层的位置。如果第一检测开关148受到支撑板108压力作用的次数与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的地址彼此对应,系统控制装置146就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2停止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这时,接纳在给定地址的托架接纳层中的托架84对应着运动块97。也就是说,可以使运动块97的啮合凸块99与接纳在指定地址的托架上的啮合槽部92相啮合。
然后,系统控制装置146控制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2,以便驱动装载驱动电机50使运动块97朝图17中箭头所指的O2方向即后侧方运动,与运动块97的啮合凸块99相啮合的啮合槽部92所在的那个托架84与运动块97形成一体,在图6中箭头所指的D方向和图13中箭头所指的V1方向上运动,并从接纳装置73中被拉出。已从接纳装置73中被拉出的托架84对着接纳装置73,并且被插入卡盘框架12的托架夹持部12a,卡盘框架12的高度位置与运动块97相对应。当运动块97在图17中箭头所指的O2方向上运动,并且如图6和13所示移到了由卡盘框架12的托架夹持部12a使得从接纳装置73中被拉出的托架84被插入并夹持的位置时,拉出位置检测开关150就受到压力作用。这样就能检测出托架84已从接纳装置73中被拉出。当拉出位置检测开关150检测到托架84已被拉出时,就把这一检测输出输入到系统控制装置146。系统控制装置146就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2停止装载驱动电机50。
如果拉出位置检测开关150检测出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的托架84已被卡盘框架12夹住并且装载驱动电机50已停止时,系统控制装置146就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2驱动卡盘驱动电机51。此时,卡盘驱动电机51转动,在图18中箭头所指的P和Q方向上使一对垂直运动操作板23、23运动,从而使卡盘框架12在图8中箭头所指的G1方向上朝盘驱动装置7一侧运动,以及在图18中箭头所指的T方向上运动。当一对垂直运动板23、23在图18中箭头所指的P和Q方向上运动时,支撑销19、20朝着设在垂直运动板23、23上的斜凸轮槽30、31的下方一侧运动,使卡盘框架12朝着图8中箭头所指的G1方向即盘驱动装置7一侧下落。当卡盘框架12朝盘驱动装置7一侧运动时,装在被托架夹持部12a夹住的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就被装到转盘10上。此时,装在卡盘框架12顶板14上的卡盘板18就与转盘10上的一部分形成压力接触,从而使装载(安装)在转盘10上的光盘201或202被夹持在可以和转盘10一体转动的状态。
需要指出,当已经夹住托架84的卡盘框架12朝着盘驱动装置7一侧运动时,运动块97的啮合凸块99从托架84的啮合槽部92中被拉出。
当一对垂直运动板23、23在图18中箭头所指的P和Q方向上运动,并且卡盘框架12如图10中所示被下降到使其被装载(安装)到转盘10上的位置时,盘装载位置检测开关151就受到沿着左侧侧板4设置的一个垂直运动操作板23的压力作用。就这样检测出光盘201或202已被装载(安装)在转盘10上了。如果盘装载位置检测开关151检测到光盘201或202已被装载(安装)在转盘10上了,其检测输出就被输入到系统控制装置146。这样,系统控制装置146就根据该检测输出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2停止卡盘驱动电机51。卡盘驱动电机51被停止,就完成了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托架84开始直至把装在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装载(安装)到盘驱动装置7上的装载操作。
同时,在本例的唱盘机中,指示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各个托架84上是否装有光盘201或202的信息被存储在系统控制装置146的存储器中。相应地,如果指定了其上没有安装光盘201或202的一个托架84,系统控制装置146就不去驱动卡盘驱动电机51,从而禁止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托架84。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再次指定了一个其上装有光盘201或202的托架84,就驱动卡盘驱动电机51,从而开始上述的装载操作。
然后,把装在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装载到盘驱动装置7上的操作就完成了,并且开始执行盘驱动装置7和光学拾取器9的驱动。这样就可以开始对诸如音乐信号等记录在光盘201或202上的信息信号进行重放。当光盘201或202的重放完成之后,系统控制装置146就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2朝反方向驱动卡盘驱动电机51,使其沿上升方向也就是图10中箭头所指的G2方向运动,其运动方式与前述的卡盘框架12的下落方向相反。当卡盘驱动电机51朝反向被驱动时,一对垂直运动操作板23、23在图18中箭头所指的R和S方向上被移动。结果使支撑销19、20朝着垂直运动操作板23、23的斜凸轮槽30、31的上方侧被移动。这样就把卡盘框架12移到了远离盘驱动装置7的位置。当卡盘框架12向上运动时,卡盘板18也脱离转盘10,解除转盘10对光盘201或202的夹持状态。然后,再次把已装载在转盘10上的光盘201或202装入被托架夹持部12a夹住的托架84的第一或第二接纳槽部分85或86中。
当卡盘驱动电机51朝反方向被驱动时,一对垂直运动操作板23、23在图18中箭头所指的R和S方向上移动,并且卡盘框架12被向上移到上升位置,对着构成装载机构220的运动块97,托架插入/拉出位置检测开关152受到沿着右侧侧板3设置的另一垂直运动操作板23的压力作用。因此检测出卡盘框架已回到了上升位置。作为结果,其检测输出被输入到系统控制装置146。而系统控制装置146就根据这一检测输出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2停止卡盘驱动电机51。
当卡盘框架12返回到上升位置时,运动块97与被卡盘框架12所夹持的托架84上的啮合槽部92相啮合。
一旦检测到卡盘框架12已返回上升位置并且卡盘驱动电机51已停止,系统控制装置146就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2反向驱动装载驱动电机50,朝着图17中箭头所指的O1方向即接纳装置73的方向驱动运动块97。当运动块97朝图17中箭头所指的O1方向运动时,夹持在卡盘框架12内的托架84被接纳到接纳装置之内。此时,托架84在接纳装置73内被接纳在本身指定地址的接纳位置。如果从卡盘框架12被接纳到接纳装置73内的托架84与接纳托架84的接纳位置之间彼此不符,系统控制装置146就通过控制信号控制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4。由此来驱动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并使接纳装置73垂直运动。这样就可以使需要接纳的托架84与接纳位置间彼此相符。
当运动块97移动到一定位置使得被卡盘框架12夹持的托架84能被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时,接纳位置检测开关149受到运动块97的压力作用。其结果就停止了装载驱动电机50的反向驱动。这样就完成了使托架84进入接纳装置84的接纳操作。至此,托架84被接纳在接纳装置之内,选定的一个光盘201或202的重放操作也就完成了。
如果选定了被接纳在接纳装置73的另一地址的任一其他托架84,就按上述情况用相同的方式执行托架84的拉出操作。接着就执行装载操作,直至装载到盘驱动装置7上。这样就能对装在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执行重放。对装在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执行重放之后,光盘201或202和安装该光盘201或202的托架84一起被再次接纳在接纳装置73之内,也就回到了原始状态。
在电源接通之后,如果接着就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任一个其他托架84以便重放首先选定的装在该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就采用逼近法来计算接纳装置73应该移到什么位置,从接纳装置73目前所处位置的对应地址移动到选定托架84的接纳位置,从而控制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4,以便控制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的转动方向,从而使接纳装置73垂直运动,使选定的托架84对应构成装载机构220的运动块97。
在本实施例的唱盘机中,无论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上安装的光盘201或202是否被装载到盘驱动装置7上以及重放操作是否正在进行,都可以执行排出操作,以便有选择地朝外壳125外部拉出一个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
具体地说,如果处于这样的状态,即用于使接纳在接纳装置73内的托架84执行拉出操作的运动块97如图2、3和11所示被移向接纳装置73一侧,使接纳位置检测开关149受到压力作用,由此检测出运动块97处于接纳装置73一侧,这样就可以用运动块97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托架84,或是处于这样的状态,即在运动块97如图8、9和14所示被移到了已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了托架84的位置时,就使得拉出位置检测开关150受到压力作用,这样就允许运动块97从接纳装置73内拉出托架84,由此就检测到了运动块97已经移到了使其被接纳在卡盘框架12中的那一位置,在这些状态下就可以执行排出操作,从而朝外壳125外部有选择地拉出一个接纳在接纳装置73内的托架。
当运动块97处于已被移到接纳装置73一侧的状态时,其啮合凸块99面对着接纳在接纳装置73内的托架84上的啮合槽部。其结果是,啮合凸块99可以被移入以多层方式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各个托架84的啮合槽部92。这样就允许接纳装置73的垂直运动操作。另外,当运动块97被移到了已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了托架84的位置时,就容许接纳装置73按要求垂直运动。
为了从接纳装置13中选出任一托架84以便将其拉出到外壳125的外部,可以操作设在操作装置77上的排出托架选择按钮,由此在接纳在接纳装置73内的多个托架84中选出一个需要排出的托架84。
如果指定了要排出的托架,系统控制装置146就根据指定的地址控制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4,从而驱动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使得凸轮板109和支撑板108在图20中箭头所指的W1和W2方向以及V1和V2方向上往复运动。当接纳装置位于外壳125内的最低位置时,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被驱动,朝图2中箭头所指的A方向升高接纳装置73,使构成排出机构230的行星齿轮116与接纳在已指定了排出操作的那一地址处的托架84上所设的齿条部90相啮合。当接纳装置73位于外壳125内的最高位置时,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受到驱动,朝着图3中箭头所指的B方向移动接纳装置73,使得构成排出机构230的行星齿轮116与接纳在已指定了排出操作的那一地址处的托架84上所设的齿条部90相啮合。进而,如果接纳装置73处于外壳125内上、下方向上的某一中间位置时,与构成排出机构230的行星齿轮116相啮合的那个托架84的接纳地址和已指定了排出操作的那个地址在系统控制装置146中被相互比较,从而根据其比较结果来控制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的转动方向,以便使接纳装置73在图8中箭头所指的F方向上垂直运动,使得行星齿轮116与接纳在排出操作所指定的那一地址处的托架84上的齿条部90相啮合。
此时,执行排出操作的托架84被置于一个位置,该位置对着设在外壳125前侧的插入/拉出孔124。
需要指出,在排出操作时,如果指定了一个托架的接纳地址,而该托架已从接纳装置73中被拉出并且已被卡盘框架12夹住并装载(安装)在盘驱动装置7上的情况下,系统控制装置146就禁止排出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出禁止排出操作的结果,也就是在设在外壳125正面的显示部分上显示出该光盘正在重放等等的指示。
如果接纳装置73执行了垂直运动操作并到达了一定位置,从而使排出操作指定地址上接纳的托架84的齿条部90与行星齿轮116相啮合时,系统控制装置146就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4停止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在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停止之后,系统控制装置146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部分181去驱动排出操作驱动电机49,使行星齿轮116转动,从而使托架84在如图5所示箭头C的方向和图12中箭头所指的J方向上运动,使其执行通过插入/拉出孔124朝着外壳125外部拉出的操作。
图5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即所有托架84都被接纳在接纳装置73之内,并选定了一个托架84执行排出操作。如果接纳装置73处于可以垂直运动的状态,就可以执行排出操作。在装载位置上,如图6所示有另一个托架84从接纳装置73中被拉出并被接纳在卡盘框架12之内,并可以装载到盘驱动装置7上,若是在图9和10所示的状态下,也就是另一个托架84从接纳装置73内被拉出,并且装在该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被装载到盘驱动装置7上的情况下,就驱动排出操作驱动电机49,选择一个指定的托架84使其朝图9和10中箭头所指的H方向运动,这样就可以通过插入/拉出孔124朝外壳125的外部拉出指定的托架。
同时,当排出操作驱动电机49开始驱动,使托架84开始朝外壳125的插入/拉出孔124一侧运动时,如上所述,第一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4就受到托架84的一个支撑件88侧端边沿部的压力作用。这样就可检测出托架84的排出操作已经开始了。如果用第一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4检测到托架84的排出操作已在执行,由于至少已有托架84的一部分从接纳装置73中被拉出,就需要禁止接纳装置73的垂直运动。具体地说,这是因为如果接纳装置73在托架84处于排出状态时垂直运动,正在被排出的托架84及装在该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就可能受到损伤。
当排出操作驱动电机49被驱动并使托架84如图5、6、9、10、12和13所示被移到了朝外壳125外部拉出的排出位置时,除了第一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4之外,第二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3也受到托架84侧表面部分的压力作用,即受到一个支撑件88后端侧后端的升高面155的压力,由此就检测出托架84已到达了排出位置。此时就停止驱动电机49完成排出操作。
当托架84朝着外壳125外部被拉出时,如图12和13所示,设在托架84上用于安装光盘201或202的第一和第二接纳槽部分88、89面向着外壳125的外部,这样就可以更换装在第一或第二接纳槽部分88、89上的光盘201或202。
另外,通过操作设在操作装置177上的托架接纳操作按钮使排出操作驱动电机49反向转动行星齿轮116,就可以使托架84在图7中箭头所指的E方向上和图14中箭头所指的L方向上运动,从而把已经过排出操作被拉出到外壳125外部方向的托架84通过插入/拉出孔124拉入外壳125内。当托架84被拉到接纳装置73内的接纳装置时,第一和第二托架位置检测开关154、155的受压状态就解除了。按照此结果检测出托架84已被接纳到接纳装置73之内,这时就停止排出操作驱动电机49。到此为止就完成了把托架送入接纳装置73的操作。
同时,当托架84执行被拉入外壳125内部的操作时,用盘有/无检测传感器176检测该托架84上是否装有光盘201或202。如果检测到已完成拉入操作的托架84上装有光盘201或202,就把托架84的编号存入系统控制电路部分146的存储器。托架84的这一编号相当于托架84在接纳装置73内的接纳地址。
按照上述方式在托架84的排出操作时检测托架84上有/无光盘201或202,把其上装有光盘201或202的托架84的编号存入系统控制电路部分146的存储器,这样就存储了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任一装有光盘201或202的托架84的指示信息,从而就可以仅拉出装有光盘201或202的托架84并将其装载到盘驱动装置7上。这样就有可能对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托架84上装有的光盘201或202进行连续的重放。
此外,系统控制电路部分146可以使设在外壳125正面的显示装置显示信息,指示出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任何一个装有光盘201或202的托架84,也就是装有光盘201或202的托架84的地址编号。可以用液晶显示板、多个LED元件构成的显示器或是光电显示器件来构成显示装置。
需要指出,在本例的唱盘机中,只要是由排出机构230选定的托架84的高度位置与装载机构220所选定的托架84的高度位置不同,就可以适用于任一位置。为了降低唱机本身的高度并使唱昌盘机实现小型化,应该使排出机构230所选的托架84的高度位置和装载机构220所选的托架84的高度位置彼此接近。
以下要概括地说明本例唱盘机所执行的各种操作状态。
首先,接纳在地址1也就是接纳装置73的最高层位置的托架84的操作状态是执行排出操作,以便更换装在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然后才能对光盘201或202执行重放,说明如下。
为了使接纳在地址1即最高层位置的托架84执行排出操作,如图45所示要把接纳装置73移动到外壳125内的最低位置,以便使接纳在地址1的托架84能对准插入/拉出孔124。也就是说,当接纳装置73位于最低位置时,接纳在地址1的托架84正对着插入/拉出孔124,并且构成了弹出机构230的行星齿轮116与接纳在地址1的托架84上的齿条部90相啮合。然后驱动排出操作驱动电机49通过插入/拉出孔124把托架84朝外壳125外部拉出。在托架84已被拉出的状态下更换装在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更换了光盘201或202之后,就反向驱动排出操作驱动电机49,把处于排出位置的已被拉出到外壳125外部的托架84拉入外壳125,如图46所示将其接纳在接纳装置73内地址为1的接纳位置上。接着驱动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使接纳装置73升高一层,如图47所示,使接纳在地址1的托架84对应着构成装载机构220的运动块97。然后驱动装载驱动电机50使运动块97移动,以便从接纳装置73中拉出接纳在地址为1的接纳位置的托架84并用卡盘框架12接纳和夹住该托架。在用卡盘框架12接收和夹住托架84的时刻,驱动卡盘驱动电机51使卡盘框架12朝盘驱动装置7一侧下降,使得已被卡盘框架12夹住的托架84上装有的光盘201或202被装载到盘驱动装置7的转盘10上,如图49所示执行重放。在完成了光盘201或202的重放时,通过与上述过程相反的操作把光盘201或202装到托架84上。然后把光盘接纳和重新存放在接纳装置73中地址为1的接纳位置。
以下要说明当托架84处于被接纳在接纳装置73中的状态时,接通电源以便重放装在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的操作过程。
例如在以下要说明的光盘重放操作过程中,光盘201或202是装在被接纳在地址5也就是接纳装置73最低层位置的托架84上的。最初要驱动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把接纳装置73移动到初始位置,即外壳125内的最低位置。在接纳装置73被移到最低位置之后再次驱动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使接纳装置73上升,直到接纳在地址5的托架84的位置与运动块97相对应时为止,如图51所示。当接纳在地址5的托架84与运动块97对准时,就驱动装载驱动电机50使运动块97移动,如图52所示拉出接纳在地址为5的接纳位置上的托架84并用卡盘框架12接收并夹住该托架。在卡盘框架12接收并夹住了托架84时,就驱动卡盘驱动电机51朝着盘驱动装置7一侧下放卡盘框架12,如图53所示,把已被卡盘框架12夹住的托架84上装有的光盘201或202加载到盘驱动装置7的转盘10上执行重放。当光盘201或202的重放完成之时,就通过与上述过程相反的操作把光盘201或202装到托架84上,并且接纳并重新存放在接纳装置73中地址为5的接纳位置。
下面说明的状态是排出操作的执行过程,用于朝外壳125的外部方向拉出接纳在接纳装置73内的任一托架84。
例如,为了使接纳在地址5,也就是接纳装置73的最下层的托架84执行排出操作,需要操作设在操作装置177上的排出托架选择按钮以便指定地址5的托架84。在指定了托架84时,就驱动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使接纳装置73从外壳125内所处的最低位置的状态执行上升操作,如图54所示,以便把接纳在地址5的托架84移到图55所示的与插入/拉出孔124相对的位置。这时就驱动排出操作驱动电机49,如图56所示通过插入/拉出孔124朝着外壳125的外部方向拉出托架84。
以下要说明的状态是在把接纳在接纳装置73内的任一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加载到盘驱动装置7上的过程中所执行的排出操作,用于朝外壳125的外部方向拉出另一个托架84。
举例来说,在接纳在地址1即接纳装置73的最高层的托架84上所装的光盘201或202正在重放的时间期间,对接纳在接纳装置73的最低层位置即地址5的托架84执行排出操作,以便更换装在该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这样就允许接纳在接纳装置73的地址1处的托架84在装在其上的光盘201或202完成重放之后进一步执行排出操作,以下所述的就是这种情况。
最初,如图57所示,为了在接纳在接纳装置73最高一层的地址1的托架上安装的光盘201或202被装载到盘驱动装置7上并正在重放的过程中执行排出操作,以便排出接纳在接纳装置73的最低层位置的地址5处的托架84,就要操作设在操作装置177上的排出托架选择按钮,从而指定地址5上的托架84。在指定了托架84之后,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被驱动,朝上升方向移动接纳装置73,如图58所示,直到使接纳在地址5的托架84的位置对准插入/拉出孔124。这时就驱动排出操作驱动电机49,如图59所示通过插入/拉出孔124朝着外壳125的外部方向拉出托架84,以便更换装在其上的光盘201或202。在光盘201或202的更换完成之后,反方向驱动排出操作驱动电机49,把处于已从外壳125中朝外部方向被拉出的排出位置上的托架84拉入外壳125内,如图60所示,令接纳装置73将其接纳在地址为5的接纳装置上。此时,如图60所示,接纳装置73被保持在使地址为5的接纳装置对准外壳125的插入/拉出孔124的状态。
然后就对已接纳在地址5的托架84执行排出操作。当托架84被接收到原始接纳位置之后,反向驱动卡盘驱动电机51,如图61所示从盘驱动装置7一侧升起卡盘框架12,从而在被卡盘框架12夹住的托架84上安装光盘201或202,并且驱动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使接纳装置下降,使接纳装置73中地址为1的接纳位置对应卡盘框架12。接着就反向驱动装载驱动电机50使运动块97朝接纳装置73一侧移动,以便使托架84被接纳在地址为1的接纳位置上,如图62所示。在把托架84收入接纳装置73之后,就再次驱动垂直运动驱动电机52使接纳装置73下降,以便使接纳在地址1的托架84对准插入/拉出孔124,见图63。此时就驱动排出操作驱动电机49,通过插入/拉出孔124朝着外壳125的外部方向拉出托架84,见图64。然后就对装在托架84上的光盘201或202执行更换等等的操作,再次驱动弹出操作驱动电机49,把地址1处的托架84拉入外壳125,使其被接纳在接纳装置73内地址为1的接纳位置。这样就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可以把盘形记录介质装载到本发明装置内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因此,即使当该装置正在执行记录和/或重放操作时,也可以把接纳在接纳装置之内的装有任一其它盘形记录介质的托架朝着装置之外的方向拉出。从而就可以按需要更换所需的盘形记录介质,并且可以连续地执行记录和/或重放,使连续记录和/或重放的盘形记录介质的数量大于接纳装置内接纳的数量。

Claims (31)

1.一种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
接纳装置,在其内部以彼此平行的状态接纳了多个可以分别安装盘形记录介质的托架;
取出装置,用于有选择地拉出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多个托架之一,从而取出装在该托架上的盘形记录介质;
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用于针对被取出装置取出的盘形记录介质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重放;以及
排出装置,用于朝装置体外方向拉出接纳在接纳装置之内的剩余托架之一,其中不包括由记录和/或重放装置执行记录和/或重放操作的盘形记录介质所在的托架。
2.按照权利要求1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还包括垂直运动装置,用于使接纳装置在垂直于盘形记录介质平面的方向上相对于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垂直运动。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还包括由垂直运动装置操作的检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来自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垂直运动装置,
控制装置根据来自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垂直运动装置,使得从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多个托架中选出的一个托架对准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4.按照权利要求1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托架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以及用于分别控制取出装置和排出装置的操作的控制装置,
其中的控制装置根据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取出装置和排出装置的操作。
5.按照权利要求4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其中控制装置是可操作的,当检测托架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托架被接纳在接纳装置之内时,以及/或是当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托架从接纳装置内被拉出时,控制装置就执行允许排出装置操作的控制,从而能朝着装置体外的方向拉出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任一其他托架。
6.按照权利要求4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还包括垂直运动装置,用于使接纳装置在垂直于盘形记录介质平面的方向上相对于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垂直运动。
7.按照权利要求6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还包括由垂直运动装置操作的检测装置,
控制装置根据来自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垂直运动装置,使得从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多个托架中选出的一个托架对准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8.按照权利要求4的盘记录和/重放装置,还包括初始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在垂直运动装置的作用下执行垂直运动操作的接纳装置的初始位置,
其中的控制装置在开始针对盘形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操作之前先驱动垂直运动装置,使接纳装置执行垂直运动,从而操作初始位置检测装置。
9.按照权利要求1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还包括介质检测装置,当被排出装置朝着装置体外方向拉出的托架再次被排出装置移向装置体内时,由介质检测装置检测出该托架上是否装有盘形记录介质。
10.按照权利要求1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其中在托架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槽部,并且排出装置具有一个与该槽部相啮合的啮合凸块,
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多个托架之一的槽部与上述啮合凸块彼此相互啮合,从而有选择地从接纳装置内拉出一个托架。
11.按照权利要求1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中在托架的侧面设有一个齿条部,并且
其中排出装置具有一个与上述齿条相啮合的齿轮,
从而上述齿轮与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多个托架之一的齿条部彼此啮合,从而有选择地朝着装置体外方向从接纳装置内拉出一个托架。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中上述齿轮的齿在垂直于齿条部的两个侧面部分倾斜,使其宽度呈锥形变窄。
13.一种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
设在装置体内前侧的接纳装置,其内以彼此平行的状态接纳了多个可以分别安装盘形记录介质的托架;
取出装置,用于有选择地拉出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多个托架之一,以便取出装在该托架上的盘形记录介质;
记录和/或重放装置,用于针对由取出装置朝着装置体内后侧取出的盘形记录介质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重放;
排出装置,用于有选择地向装置体外方向拉出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其余托架;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独立地驱动和控制排出装置及取出装置,
其中的控制装置独立地驱动和控制排出装置和取出装置,从而由取出装置有选择地从接纳装置内拉出托架,并且由排出装置有选择地从接纳装置内朝着装置体外方向拉出托架。
14.按照权利要求13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还包括垂直运动装置,用于使接纳装置在垂直于盘形记录介质平面的方向上相对于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垂直运动。
15.按照权利要求14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还包括由垂直运动装置操作的检测装置,以及根据来自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垂直运动装置的控制装置,
其中的控制装置根据来自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垂直运动装置,使得从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多个托架中选出的一个托架对准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16.按照权利要求13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托架的位置,以及控制装置,用于分别控制取出装置和排出装置的操作,
从而控制装置根据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分别控制取出装置和排出装置的操作。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中当用于检测托架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一个托架被接纳在接纳装置之内时,以及/或是当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一个托架从接纳装置中被拉出时,控制装置就允许排出装置操作,在其控制下使得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任一其他托架可以朝着装置体外的方向被拉出。
18.按照权利要求16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还包括垂直运动装置,用于使接纳装置在垂直于盘形记录介质平面的方向上相对于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垂直运动。
19.按照权利要求18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还包括由垂直运动装置操作的检测装置,
其中的控制装置根据来自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垂直运动装置,使得从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多个托架中选出的一个托架对准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20.按照权利要求16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还包括初始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在垂直运动装置的作用下执行垂直运动的接纳装置的初始位置,
其中的控制装置在开始针对盘形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操作之前先驱动垂直运动装置,使接纳装置执行垂直运动,从而操作初始位置检测装置。
21.按照权利要求13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还包括介质检测装置,当被排出装置朝着装置体外方向拉出的托架再次被排出装置移向装置体内时,由介质检测装置检测出该托架上是否装有盘形记录介质。
22.按照权利要求13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其中在托架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槽部,并且排出装置具有一个与该槽部相啮合的啮合凸块,
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多个托架之一的槽部与上述啮合凸块彼此相互啮合,从而有选择地从接纳装置内拉出一个托架。
23.按照权利要求13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中在托架的侧面设有一个齿条部,并且
排出装置具有一个与上述齿条部相啮合的齿轮,
上述齿轮与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多个托架之一的齿条部彼此啮合,从而有选择地朝着装置体外方向从接纳装置内拉出一个托架。
24.按照权利要求13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中在托架的侧面设有一个齿条部,并且
排出装置具有一个与上述齿条部相啮合的齿轮,
上述齿轮与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多个托架之一的齿条部彼此啮合,从而有选择地朝着装置体外方向从接纳装置内拉出一个托架。
25.按照权利要求24的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其中上述齿轮的齿在垂直于齿条部的两个侧面上变窄成锥形。
26.一种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
接纳装置,在其内部以彼此平行的状态接纳了多个可以分别安装盘形记录介质的托架,
装载装置,用于有选择地拉出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多个托架之一,以便取出装在该托架上的盘形记录介质,将其装载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
排出装置,用于有选择地朝着装置体外方向拉出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其余托架;
垂直运动装置,用于使接纳装置相对于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垂直运动;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装载装置,排出装置以及垂直运动装置;
其中的控制装置独立地控制装载装置和排出装置,并且还控制垂直运动装置,从而用装载装置从接纳装置中把指定的托架装载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并允许排出装置从接纳装置中朝着装置体外方向有选择地对托架执行拉出操作。
27.用于权利要求26的盘形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其中托架通过接纳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的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即在被排出装置朝着装置体外拉出的位置与可以被装载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的位置之间移动。
28.按照权利要求26的盘形记录介质更换装置,
其中装载装置包括取出装置,用于从接纳装置内有选择地取出托架,以及装载装置,用于把取出装置取出的托架装载到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上。
29.按照权利要求28的盘形记录介质更换装置,其中在托架的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槽部,并且
排出装置具有一个与上述槽部相啮合的啮合凸块,
其中接纳在接纳装置中的多个托架之一的槽部与啮合凸块彼此相互啮合,从而有选择地从接纳装置内拉出一个托架。
30.按照权利要求26的盘形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其中在托架的侧表面上设有一个齿条部,并且
其中的排出装置具有一个与齿条部相啮合的齿轮,
上述齿轮与接纳在接纳装置内的多个托架之一的齿条部彼此啮合,以便从接纳装置内有选择地朝装置体外的方向拉出一个托架。
31.按照权利要求30的盘形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其中齿轮的齿在垂直于齿条部的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倾斜,使之成为变窄的锥形。
CNB951904795A 1994-04-14 1995-04-14 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441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99112/94 1994-04-14
JP99112/1994 1994-04-14
JP9911294 1994-04-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43A true CN1129043A (zh) 1996-08-14
CN1174411C CN1174411C (zh) 2004-11-03

Family

ID=14238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519047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4411C (zh) 1994-04-14 1995-04-14 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0709841B1 (zh)
KR (1) KR100382329B1 (zh)
CN (1) CN1174411C (zh)
DE (1) DE69518889T2 (zh)
WO (1) WO19950287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24261B1 (en) * 1994-12-28 2002-07-03 Aiwa Co., Ltd. Auto changer
JPH08212672A (ja) * 1995-02-01 1996-08-20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2901512B2 (ja) 1995-02-27 1999-06-07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WO1996031877A1 (fr) * 1995-04-07 1996-10-10 Kabushiki Kaisha Kenwood Dispositif de reproduction de donnees dans un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JP2763754B2 (ja) * 1995-07-27 1998-06-11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JP3274956B2 (ja) * 1995-07-27 2002-04-15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JP2860275B2 (ja) * 1995-07-28 1999-02-24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US6169712B1 (en) 1997-03-14 2001-01-02 Kabushiki Kaisha Kenwood 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recorded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94462A (ja) * 1986-10-07 1988-04-25 Hitachi Electronics Eng Co Ltd 情報記憶装置
JPS6396766A (ja) * 1986-10-09 1988-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式デイスク再生装置
JPH0754602B2 (ja) * 1986-10-31 1995-06-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イスクプレ−ヤのオ−トチエンジヤ−装置
JPH07109683B2 (ja) * 1987-10-01 1995-11-2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JPH0778951B2 (ja) * 1988-03-04 1995-08-2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ローディング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H03120665A (ja) * 1989-10-04 1991-05-22 Alpine Electron Inc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におけるカートリッジ案内装置
US5384760A (en) * 1992-03-31 1995-01-24 Sony Corporation Disk changer player with stocker between loading/unloading position and reproducing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709841A1 (en) 1996-05-01
WO1995028710A1 (fr) 1995-10-26
EP0709841B1 (en) 2000-09-20
EP0709841A4 (en) 1996-08-07
KR100382329B1 (ko) 2003-08-02
DE69518889T2 (de) 2001-02-01
KR960702928A (ko) 1996-05-23
DE69518889D1 (de) 2000-10-26
CN1174411C (zh) 2004-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267C (zh) 磁盘驱动器
CN1279517C (zh) 光盘识别方法
CN1447317A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394336A (zh) 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
CN1667730A (zh) 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
CN1175767A (zh) 盘形记录载体的放/录设备、容纳设备以及放/录头机架
CN1148738C (zh) 盘片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及/或再生装置
CN1126093C (zh) 具有光盘交换功能的光盘记录和/或重放机器
CN1174411C (zh) 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CN1082228C (zh) 盘盒
CN1126091C (zh) 记录载体重放/记录装置
CN1118812C (zh) 光盘重放装置
CN1096671C (zh) 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N1855267A (zh) 盘驱动设备和电子装置
CN1855265A (zh) 盘驱动设备和电子装置
CN1649000A (zh) 盘驱动器
CN1685415A (zh) 光驱装置
CN100346417C (zh) 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
CN1359102A (zh) 盘盒以及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975899A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085375C (zh) 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091295C (zh)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CN1717729A (zh) 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及判别其盘形记录媒介的方法
CN1138267C (zh)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CN1278328C (zh) 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移送方法及交换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