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5813A - 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及面制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及面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5813A
CN114365813A CN202210091926.0A CN202210091926A CN114365813A CN 114365813 A CN114365813 A CN 114365813A CN 202210091926 A CN202210091926 A CN 202210091926A CN 114365813 A CN114365813 A CN 114365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letting
dough
stirring
curing
floccul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19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0919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58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5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58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7/00Cereal-derived products; Malt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7/10Cereal-derived produc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Nood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同时还相应涉及一种面制品。该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和面、熟化搅拌、多道次持续压片。本发明的面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三次熟化,能够是面团熟化效果更好,比常规熟化得到的面条有明显优势,同时增加了面制品的劲道性、表面光滑光亮性、面质细腻性、口感爽滑性、不混汤性、并且还具有面条特有的清香气味性。采用本发明的面制品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面制品口感好,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喜好,同时更加便于工业化加工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及面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同时还相应涉及一种面制品。
背景技术
面制品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主要包括面条、馒头等。面条是以面粉为原料,经过加水和揉和形成面团;面团再经压延、挤压,或搓、拉、扯、揪、拨等加工方法,形成的长条状、管状、片状或其他形状面制品的统称。SB/T10137-93中优质面条的标准为色泽光亮、表观光滑、筋道适中、富有弹性、口感爽滑、具有面条特有的清香气味。
同时面条是我国各类面食中生产量最大、销售范围最广的传统粮食制品,因为便于储存和运输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生产过程包括和面、絮状面团熟化、压片、切条、切面等工序,传统加工出的面条含水量不均匀,口感较差。熟化阶段是面团蛋白质网络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研究发现小麦粉蛋白质中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不易吸收水分,较长的熟化有助于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充分吸收水分,使面筋组织的水分含量比较均匀一致,并消除一部分内应力。在小麦粉中蛋白质呈不连续状与淀粉粒紧紧包裹在一起。和好的面团静置一段时间后,蛋白质则逐渐从淀粉粒的表面部分脱离,彼此粘连,形成一个连续的、不定向的蛋白质基质群。传统工业生产的熟化有两种,一是絮状面团熟化,缺点是时间短、一次熟化、工序少、造成面团质量不高,成品口感不好,;二是面皮熟化,其要求温度、湿度、时间的要求条件比较高,且不易控制,造成熟化后的面皮水分里外有一定差异,成品易断条,口感也有一定的差异,不便生产加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面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熟化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絮状面团熟化度非常高的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及面制品,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工出的面制品含水量不均匀,口感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和面;
b、熟化搅拌,将和好的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40℃、空气湿度为60-75%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为45-80分钟;将熟化后的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40℃,空气湿度为60-75%的条件下搅拌时间10-20分钟;
c、多道次持续压片,是采用多次压片,将面带的厚度低于某一预设厚度。
如上所述的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进一步说明为,步骤a中,和面的过程为将原材料按照配比放入和面机的腔体,缓慢加水,和面机进行搅拌,搅拌轴在高速旋转下产生气流,使水、面粉两者以雾状接触,之后缓慢搅拌进行混合,得到絮状面团。
如上所述的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进一步说明为,步骤b中,包括第一次熟化、第一次搅拌、第二次熟化、第二次搅拌和第三次熟化;
第一次熟化是将和好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40℃、空气湿度为60-75%、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5-30℃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15-30分钟;
第一次搅拌是将第一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40℃、空气湿度为60-75%、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0-3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5-10分钟;
第二次熟化是将第一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40℃、空气湿度为60-75%、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0-30℃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15-25分钟;
第二次搅拌是将第二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40℃、空气湿度为60-75%、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0-3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5-10分钟;
第三次熟化是将第二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40℃、空气湿度为60-75%、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0-30℃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15-25分钟。
如上所述的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进一步说明为,步骤c中,多道次持续压片包括第一次压片、第二次压片、第三次压片、第四次压片、第五次压片、第六次压片、第七次压片、第八次压片和第九次压片,压片过程中的空气温度为15-40℃,空气湿度为60-75%,第一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不大于9mm,第二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不大于4.5mm,第三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不大于3.6mm,第四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不大于2.7mm,第五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不大于1.8mm,第六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不大于1.35mm,第七次压片后的厚度不大于1.0mm,第八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不大于0.7mm,第九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不大于0.5mm。
如上所述的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进一步说明为,步骤c中,第二次压片采用二合一复合压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在于采用上述的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得到的面制品。
如上所述的面制品,进一步说明为,所述面制品为面条、饺子皮、馄饨皮或烩面坯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面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三次熟化,能够使面团熟化效果更好,比常规熟化得到的面条有明显优势,增加了面制品的劲道性、表面光滑光亮性、面质细腻性、口感爽滑性、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喜好。同时更加便于工业化加工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实施例的面制品生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阐述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和面;和面中的面粉和水的比例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做详细阐述,可根据面制品的种类进行现有技术中的比例配比,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中的和面步骤同理。和面的过程为将原材料按照配比放入和面机的腔体,缓慢加水,和面机进行搅拌,搅拌轴在高速旋转下产生气流,使水、面粉两者以雾状接触,之后缓慢搅拌进行混合,得到絮状面团。
b、熟化搅拌,包括第一次熟化、第一次搅拌、第二次熟化、第二次搅拌和第三次熟化;
第一次熟化是将和好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空气湿度为60%、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8℃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30分钟;
第一次搅拌是将第一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空气湿度为60%、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7℃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10分钟;
第二次熟化是将第一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空气湿度为60%、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6℃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25分钟;
第二次搅拌是将第二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空气湿度为60%、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6℃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10分钟;
第三次熟化是将第二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空气湿度为60%、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5℃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25分钟。
c、多道次持续压片,是采用多次压片,将面带的厚度低于某一预设厚度;压片的过程包括:第一次压片、第二次压片、第三次压片、第四次压片、第五次压片、第六次压片、第七次压片、第八次压片和第九次压片,压片过程中的空气温度为20℃,空气湿度为70%,第一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8mm,第二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4mm,作为优选,第二次压片采用二合一复合压片,第三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3mm,第四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2mm,第五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5mm,第六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2mm,第七次压片后的厚度为0.9mm,第八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的厚度为0.6mm,第九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的为0.4mm。
本实施例的面制品为面条,是采用上述面制品的制作方法得到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和面;和面的过程为将原材料按照配比放入和面机的腔体,缓慢加水,和面机进行搅拌,搅拌轴在高速旋转下产生气流,使水、面粉两者以雾状接触,之后缓慢搅拌进行混合,得到絮状面团。
b、熟化搅拌,包括第一次熟化、第一次搅拌、第二次熟化、第二次搅拌和第三次熟化;
第一次熟化是将和好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5℃、空气湿度为63%、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0℃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25分钟;
第一次搅拌是将第一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5℃、空气湿度为63%、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9℃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8分钟;
第二次熟化是将第一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5℃、空气湿度为63%、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8℃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25分钟;
第二次搅拌是将第二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5℃、空气湿度为63%、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8℃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7分钟;
第三次熟化是将第二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5℃、空气湿度为63%、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7℃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25分钟。
c、多道次持续压片包括:第一次压片、第二次压片、第三次压片、第四次压片、第五次压片、第六次压片、第七次压片、第八次压片和第九次压片,压片过程中的空气温度为15℃,空气湿度为63%,第一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7mm,第二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4.1mm,作为优选,第二次压片采用二合一复合压片,第三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2.8mm,第四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8mm,第五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3mm,第六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mm,第七次压片后的厚度为0.7mm,第八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的厚度为0.5mm,第九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的为0.3mm。
本实施例的面制品为饺子皮,是采用上述面制品的制作方法得到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和面;和面的过程为将原材料按照配比放入和面机的腔体,缓慢加水,和面机进行搅拌,搅拌轴在高速旋转下产生气流,使水、面粉两者以雾状接触,之后缓慢搅拌进行混合,得到絮状面团。
b、熟化搅拌,包括第一次熟化、第一次搅拌、第二次熟化、第二次搅拌和第三次熟化;
第一次熟化是将和好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8℃、空气湿度为65%、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2℃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25分钟;
第一次搅拌是将第一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8℃、空气湿度为65%、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1℃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7分钟;
第二次熟化是将第一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8℃、空气湿度为90%、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0℃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20分钟;
第二次搅拌是将第二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6℃、空气湿度为63%、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6分钟;
第三次熟化是将第二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8℃、空气湿度为63%、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9℃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20分钟。
c、多道次持续压片包括:第一次压片、第二次压片、第三次压片、第四次压片、第五次压片、第六次压片、第七次压片、第八次压片和第九次压片,压片过程中的空气温度为26℃,空气湿度为78%,第一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6.5mm,第二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3.8mm,作为优选,第二次压片采用二合一复合压片,第三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2.6mm,第四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7mm,第五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1mm,第六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0.9mm,第七次压片后的厚度为0.7mm,第八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的厚度为0.4mm,第九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的为0.3mm。
本实施例的面制品为面条,是采用上述面制品的制作方法得到的。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和面;和面的过程为将原材料按照配比放入和面机的腔体,缓慢加水,和面机进行搅拌,搅拌轴在高速旋转下产生气流,使水、面粉两者以雾状接触,,之后缓慢搅拌进行混合,得到絮状面团。
b、熟化搅拌,包括第一次熟化、第一次搅拌、第二次熟化、第二次搅拌和第三次熟化;
第一次熟化是将和好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22℃、空气湿度为66%、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4℃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25分钟;
第一次搅拌是将第一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22℃、空气湿度为67%、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3℃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7分钟;
第二次熟化是将第一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22℃、空气湿度为67%、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2℃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20分钟;
第二次搅拌是将第二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22℃、空气湿度为7%、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2℃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6分钟;
第三次熟化是将第二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22℃、空气湿度为67%、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2℃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22分钟。
c、多道次持续压片包括:第一次压片、第二次压片、第三次压片、第四次压片、第五次压片、第六次压片、第七次压片、第八次压片和第九次压片,压片过程中的空气温度为25℃,空气湿度为75%,第一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6.5mm,第二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3.8mm,作为优选,第二次压片采用二合一复合压片,第三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2.6mm,第四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7mm,第五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1mm,第六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0.9mm,第七次压片后的厚度为0.7mm,第八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的厚度为0.4mm,第九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的为0.3mm。
本实施例的面制品为面条,是采用上述面制品的制作方法得到的。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和面;和面的过程为将原材料按照配比放入和面机的腔体,缓慢加水,和面机进行搅拌,搅拌轴在高速旋转下产生气流,使水、面粉两者以雾状接触,之后缓慢搅拌进行混合,得到絮状面团。
b、熟化搅拌,包括第一次熟化、第一次搅拌、第二次熟化、第二次搅拌和第三次熟化;
第一次熟化是将和好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26℃、空气湿度为68%、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6℃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25分钟;
第一次搅拌是将第一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26℃、空气湿度为68%、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6℃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7分钟;
第二次熟化是将第一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26℃、空气湿度为68%、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6℃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20分钟;
第二次搅拌是将第二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26℃、空气湿度为68%、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6℃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6分钟;
第三次熟化是将第二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26℃、空气湿度为68%、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6℃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20分钟。
c、多道次持续压片包括:第一次压片、第二次压片、第三次压片、第四次压片、第五次压片、第六次压片、第七次压片、第八次压片和第九次压片,压片过程中的空气温度为24℃,空气湿度为75%,第一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6mm,第二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3.5mm,作为优选,第二次压片采用二合一复合压片,第三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2.5mm,第四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7mm,第五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1mm,第六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0.8mm,第七次压片后的厚度为0.6mm,第八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的厚度为0.4mm,第九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的为0.3mm。
本实施例的面制品为面条,是采用上述面制品的制作方法得到的。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和面;和面的过程为将原材料按照配比放入和面机的腔体,缓慢加水,和面机进行搅拌,搅拌轴在高速旋转下产生气流,使水、面粉两者以雾状接触,之后缓慢搅拌进行混合,得到絮状面团。
b、熟化搅拌,包括第一次熟化、第一次搅拌、第二次熟化、第二次搅拌和第三次熟化;
第一次熟化是将和好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30℃、空气湿度为70%、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7℃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22分钟;
第一次搅拌是将第一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30℃、空气湿度为71%、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7.1℃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6分钟;
第二次熟化是将第一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30℃、空气湿度为71%、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7.2℃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18分钟;
第二次搅拌是将第二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30℃、空气湿度为71%、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7.3℃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5分钟;
第三次熟化是将第二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30℃、空气湿度为71%、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7.4℃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18分钟。
c、多道次持续压片,包括第一次压片、第二次压片、第三次压片、第四次压片、第五次压片、第六次压片、第七次压片、第八次压片和第九次压片,压片过程中的空气温度为26℃,空气湿度为75%,第一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6.3mm,作为优选,第二次压片采用二合一复合压片,第二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3.6mm,第三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2.6mm,第四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7mm,第五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1mm,第六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0.9mm,第七次压片后的厚度为0.7mm,第八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的厚度为0.4mm,第九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的为0.3mm。
本实施例的面制品为面条,是采用上述面制品的制作方法得到的。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的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和面;和面的过程为将原材料按照配比放入和面机的腔体,缓慢加水,和面机进行搅拌,搅拌轴在高速旋转下产生气流,使水、面粉两者以雾状接触,之后缓慢搅拌进行混合,得到絮状面团。
b、熟化搅拌,包括第一次熟化、第一次搅拌、第二次熟化、第二次搅拌和第三次熟化;
第一次熟化是将和好的面团在空气温度为35℃、空气湿度为72%、面团的温度为28℃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20分钟;
第一次搅拌是将第一次熟化后的面团在空气温度为35℃、空气湿度为72%、面团的温度为28.2℃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5分钟;
第二次熟化是将第一次搅拌后的面团在空气温度为35℃、空气湿度为72%、面团的温度为28.4℃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15分钟;
第二次搅拌是将第二次熟化后的面团在空气温度为35℃、空气湿度为72%、面团的温度为28.6℃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5分钟;
第三次熟化是将第二次搅拌后的面团在空气温度为35℃、空气湿度为72%、面团的温度为28.8℃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15分钟。
c、多道次持续压片,包括第一次压片、第二次压片、第三次压片、第四次压片、第五次压片、第六次压片、第七次压片、第八次压片和第九次压片,压片过程中的空气温度为23℃,空气湿度为79%,第一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6.5mm,第二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3.8mm,作为优选,第二次压片采用二合一复合压片,第三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2.6mm,第四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7mm,第五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1mm,第六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0.9mm,第七次压片后的厚度为0.7mm,第八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的厚度为0.4mm,第九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的为0.35mm。
本实施例的面制品为烩面坯,是采用上述面制品的制作方法得到的。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的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和面;和面的过程为将原材料按照配比放入和面机的腔体,缓慢加水,和面机进行搅拌,搅拌轴在高速旋转下产生气流,使水、面粉两者以雾状接触,之后缓慢搅拌进行混合,得到絮状面团。
b、熟化搅拌,包括第一次熟化、第一次搅拌、第二次熟化、第二次搅拌和第三次熟化;
第一次熟化是将和好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40℃、空气湿度为70%、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9℃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15分钟;
第一次搅拌是将第一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40℃、空气湿度为70%、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9.2℃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5分钟;
第二次熟化是将第一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40℃、空气湿度为70%、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9.4℃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15分钟;
第二次搅拌是将第二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40℃、空气湿度为70%、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9.6℃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5分钟;
第三次熟化是将第二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40℃、空气湿度为70%、絮状面团的温度为29.8℃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15分钟。
c、多道次持续压片,包括第一次压片、第二次压片、第三次压片、第四次压片、第五次压片、第六次压片、第七次压片、第八次压片和第九次压片,压片过程中的空气温度为22℃,空气湿度为72%,第一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6.5mm,第二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3.8mm,作为优选,第二次压片采用二合一复合压片,第三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2.6mm,第四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7mm,第五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1.1mm,第六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为0.9mm,第七次压片后的厚度为0.7mm,第八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的厚度为0.4mm,第九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的为0.2mm。
本实施例的面制品为混沌皮,是采用上述面制品的制作方法得到的。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例,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受本专利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和面;
b、熟化搅拌,将和好的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40℃、空气湿度为60-75%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为45-80分钟;将熟化后的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40℃,空气湿度为60-75%的条件下搅拌时间10-20分钟;
c、多道次持续压片,是采用多次压片,将面带的厚度低于某一预设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和面的过程为将原材料按照配比放入和面机的腔体,缓慢加水,和面机进行搅拌,搅拌轴在高速旋转下产生气流,使水、面粉两者以雾状接触,之后缓慢搅拌进行混合,得到絮状面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包括第一次熟化、第一次搅拌、第二次熟化、第二次搅拌和第三次熟化;
第一次熟化是将和好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40℃、空气湿度为60-75%、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5-30℃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15-30分钟;
第一次搅拌是将第一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40℃、空气湿度为60-75%、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0-3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5-10分钟;
第二次熟化是将第一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40℃、空气湿度为60-75%、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0-30℃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15-25分钟;
第二次搅拌是将第二次熟化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40℃、空气湿度为60-75%、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0-3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5-10分钟;
第三次熟化是将第二次搅拌后的絮状面团在空气温度为10-40℃、空气湿度为60-75%、絮状面团的温度为10-30℃的条件下熟化,熟化时间15-25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多道次持续压片包括第一次压片、第二次压片、第三次压片、第四次压片、第五次压片、第六次压片、第七次压片、第八次压片和第九次压片,压片过程中的空气温度为10-30℃,空气湿度为60-75%,第一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不大于9mm,第二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不大于4.5mm,第三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不大于3.6mm,第四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不大于2.7mm,第五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不大于1.8mm,第六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不大于1.35mm,第七次压片后的厚度不大于1.0mm,第八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不大于0.7mm,第九次压片后的合成厚度不大于0.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第二次压片采用二合一复合压片。
6.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制品的制作方法得到的面制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制品为面条、饺子皮、馄饨皮或烩面坯中的一种。
CN202210091926.0A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及面制品 Pending CN1143658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1926.0A CN114365813A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及面制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1926.0A CN114365813A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及面制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5813A true CN114365813A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46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1926.0A Pending CN114365813A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及面制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581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6663A (zh) * 2020-12-23 2021-04-02 王永民 一种挂面的生产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6663A (zh) * 2020-12-23 2021-04-02 王永民 一种挂面的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17283B1 (ko) 식빵의 제조방법
CN105410329A (zh) 一种利用小麦谷朊粉原浆进行高水分组织化的方法
JP3851884B2 (ja) うるち米から得られた米粉を主原料とする加工食品の製造方法
CN108419991B (zh) 马铃薯面条的制备工艺
CN108244484A (zh) 一种荞麦冷面的制备方法
CN114365813A (zh) 一种面制品的生产方法及面制品
CN106307052A (zh) 一种面条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36107B (zh) 一种纯青稞速食鲜湿熟面条及其制备方法
JPH0581212B2 (zh)
JPH0928331A (ja) 米を素材とした加工食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122758A (zh) 一种速冻生制包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22769A (zh) 一种改善小米生鲜面条品质的方法
CN110419553B (zh) 一种马铃薯薯泥烤馍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59648A (zh) 一种油条品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RU2651289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булочки
RU2453115C1 (ru)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хлебобулочного изделия
CN110839875A (zh) 花样粉及其制备方法
KR100645344B1 (ko) 다용도 고단백 쌀가루의 제조방법
KR101411236B1 (ko) 다공성쌀가루를 이용한 팬케익 및 그 제조방법
KR930010881B1 (ko) 메밀 가락국수의 제조방법
KR101867708B1 (ko) 보리를 포함하는 면류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보리 면류
KR101847302B1 (ko) 새우빵 제조방법
KR100705706B1 (ko) 수제비의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으로 제조된 수제비
KR100481041B1 (ko) 도토리와 콩을 원료로 하는 면류 식품의 제조 방법
KR100308398B1 (ko) 생지반죽이 충전된 반조리 면류 제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