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4251A - 收割机、作业机及作业车 - Google Patents

收割机、作业机及作业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4251A
CN114364251A CN202080064653.XA CN202080064653A CN114364251A CN 114364251 A CN114364251 A CN 114364251A CN 202080064653 A CN202080064653 A CN 202080064653A CN 114364251 A CN114364251 A CN 114364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pipe
exhaust pipe
engine
pip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46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4251B (zh
Inventor
桑岛贤
猿渡贤治
丸山纯一
张一帆
伊藤励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929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5400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929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9685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929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3944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364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4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4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42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7/10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by adjusting the axis of a pulley
    • F16H7/12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by adjusting the axis of a pulley of an idle pulle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18Means for guiding or supporting belts, ropes, or ch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在收割机具备发动机(E)以及发动机(E)的排气流通的排气管(17)。排气管(17)具有构成排气管(17)中的排气上游侧部分的第一排气管部件(29)、以及构成排气管(17)中的排气下游侧部分的第二排气管部件(30)。第一排气管部件(29)及第二排气管部件(30)由双层管部件构成。

Description

收割机、作业机及作业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割机、作业机及作业车。
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1]
以往,作为收割机,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收割机。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收割机中,具备发动机和发动机的排气流通的排气管。在排气管中,具备构成排气管的多个排气管部件(在文献中是“第一排气管〔28〕、第二排气管〔29〕、第三排气管〔30〕及第四排气管〔31〕”)。
[背景技术2]
以往,作为作业机,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作业机。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业机中,具备发动机(在文献中是“发动机〔12〕”)、附属于发动机而设置的附属装置(在文献中是“中间冷却器〔16〕”)、以及跨发动机和附属装置而设置并将发动机与附属装置连接的管状部件(在文献中是“配管软管〔54〕”)。
[背景技术3]
以往,在作为作业车的一例的联合收割机中,有以下这样构成的装置。即,成为动力传递用的带传动机构跨在发动机的输出轴具备的第一带轮和在中继传动轴具备的第二带轮卷绕传动带、具备对传动带的上侧的转动路径部分赋予张紧力的张紧机构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787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3032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658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课题1]
与[背景技术1]对应的课题是以下这样的。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收割机中,由于排气管部件由单层管部件构成,所以处于排气管的表面温度变高的趋向。
鉴于上述状况,希望有能够有效地使排气管的表面温度降低的收割机。
[课题2]
与[背景技术2]对应的课题是以下这样的。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作业机中,由于管状部件其整体由具有挠性的管状部件构成,所以刚性比较低,并且容易膨胀或振动。因此,如果管状部件膨胀或振动而与周边物接触,则担心管状部件磨损。
鉴于上述状况,希望有即使管状部件与周边物接触也难以磨损的作业机。
[课题3]
与[背景技术3]对应的课题是以下这样的。
在上述以往结构中,虽然通过对传动带赋予张紧力能够进行动力传递,但是有将该带传动机构兼用作带张紧式的离合器的情况。在将带传动机构兼用作离合器的情况下,在切换为离合器离状态时,传动带的张紧状况松弛,有传动带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而从带轮脱离的情况。特别是,在从发动机的输出轴进行动力传递的结构中,由于发动机随着动作而振动,所以传动带振动的可能性较大。
所以,希望即使在将带传动机构兼用作离合器的情况下也防止传动带的脱离。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解决手段1]
与[课题1]对应的解决手段是以下这样的。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发动机;以及排气管,前述发动机的排气在其中流通;前述排气管具有构成前述排气管中的排气上游侧部分的第一排气管部件、以及构成前述排气管中的排气下游侧部分的第二排气管部件;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及前述第二排气管部件由双层管部件构成。
根据本特征结构,在第一排气管部件及第二排气管部件的各自中,在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空气层。由此,在内管中流通的排气的温度难以传递到外管的表面。由此,能够有效地使排气管的表面温度降低。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下游侧端部由单层管部构成;前述第二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相对于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下游侧端部从径向外侧在径向上隔开间隔而重叠。
根据本特征结构,借助第二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上游侧端部与第一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下游侧端部的间隙,构成将外部气体向排气管的内部导入的外部气体导入部。由此,能够使排气管内的排气的温度降低。这里,假如在第一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下游侧端部由双层管部构成的情况下,为了将第二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相对于第一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下游侧端部从径向外侧在径向上隔开间隔而重叠,需要使第二排气管部件的直径比双层管部大,所以担心第二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下游侧端部的直径成为过大。但是,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避免第二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下游侧端部的直径成为过大。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具有前述单层管部、以及相对于前述单层管部在排气上游侧与前述单层管部相连的双层管部;在前述双层管部中,在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外管中的前述单层管部侧的端部,形成有越靠前述单层管部侧直径越变小的缩径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通过外部气体沿着缩径部朝向外部气体导入部流动,能够使被向排气管的内部导入的外部气体的流动变得顺畅。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相对于将前述发动机的排气排出的排出部从径向外侧在径向上隔开间隔而重叠;在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内管中的排气上游侧端部,形成有越靠排气上游侧直径越变大的扩径部;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外管中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相对于前述扩径部从径向外侧在径向上隔开间隔而重叠;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外管中的排气上游侧端部与前述扩径部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的径向的间隔,比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外管中的排气上游侧端部与前述扩径部的排气下游侧端部的径向的间隔窄。
根据本特征结构,由第一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上游侧端部与排出部的间隙,构成将外部气体向排气管的内部导入的外部气体导入部。由此,能够使排气管内的排气的温度降低。而且,通过外部气体沿着扩径部朝向排气管的内部流动,能够使被向排气管的内部导入的外部气体的流动变得顺畅。此外,在第一排气管部件的外管中的排气上游侧端部与扩径部之间确保间隙的同时,使得第一排气管部件的外管中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的直径不沿着扩径部变大。由此,能够避免第一排气管部件的外管中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的直径成为过大。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外管中的排气上游侧端部与前述扩径部的排气上游侧端部连结。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将第一排气管部件的外管中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的直径抑制为与扩径部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的直径同等。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脱谷装置,将收割谷秆脱谷处理;以及谷粒贮存部,与前述脱谷装置横向排列而设置,将脱谷处理后的谷粒贮存;前述排气管经过前述脱谷装置与前述谷粒贮存部之间,从前述发动机朝向后方延伸。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利用脱谷装置与谷粒贮存部之间的空间配置排气管。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具有从前述发动机朝向后上方斜着延伸的第一斜部、以及从前述第一斜部的后端部朝向后方水平地延伸的第一水平部;前述第二排气管部件具有从前述第一水平部的后端部朝向后方水平地延伸的第二水平部、以及从前述第二水平部的后端部朝向后上方斜着延伸的第二斜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使排气管尽可能经过较高的位置,以使存在于田地附近的尘埃(稻草碎屑等)不附着到排气管。此外,通过将排气沿着第二斜部朝向后上方排出,能够降低机体后方的排气的影响。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前述第一斜部、前述第一水平部及前述第二水平部分别被各自的支承部件支承。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将排气管以重量平衡良好的状态支承。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前述支承部件被安装在前述第一斜部、前述第一水平部及前述第二水平部的各自的双层管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使支承部件对于第一斜部、第一水平部及第二水平部的各自的安装变得牢固。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前述脱谷装置与前述谷粒贮存部之间的前述排气管的上方设置有甲板;前述甲板具有构成前述甲板中的前侧部分的前侧甲板部、以及构成前述甲板中的后侧部分的后侧甲板部;前述前侧甲板部及前述后侧甲板部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下游侧端部与前述第二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的连接部,位于相对于前述前侧甲板部与前述后侧甲板部的间隙向前后一侧位置偏移的位置。
根据本特征结构,即使尘埃(稻草碎屑等)进入到前侧甲板部与后侧甲板部的间隙,该尘埃也难以从第一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下游侧端部与第二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的连接部侵入到排气管的内部。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前述脱谷装置中的前述谷粒贮存部侧的横侧部,设置有将脱谷后的谷粒朝向前述谷粒贮存部向上方输送的纵输送装置;前述前侧甲板部及前述后侧甲板部以前述前侧甲板部相对于前述纵输送装置位于前侧并且前述后侧甲板部相对于前述纵输送装置位于后侧的状态,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下游侧端部与前述第二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的连接部,位于相对于前述前侧甲板部与前述后侧甲板部的间隙及前述纵输送装置向前后一侧位置偏移的位置。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将前侧甲板部及后侧甲板部以不与纵输送装置干涉的方式配置。此外,即使尘埃(稻草碎屑等)进入到前侧甲板部、后侧甲板部与纵输送装置的间隙,该尘埃也难以从第一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下游侧端部与第二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的连接部侵入到排气管的内部。
[解决手段2]
与[课题2]对应的解决手段是以下这样的。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发动机;附属装置,附属于前述发动机而设置;以及管状部件,跨前述发动机和前述附属装置而设置,将前述发动机与前述附属装置连接;前述管状部件具有有挠性的挠性管和比前述挠性管硬质的硬质管。
根据本特征结构,硬质管由于比挠性管硬质,所以刚性比较高,并且难以膨胀或振动。由此,即使硬质管膨胀或振动等而与周边物接触,硬质管也难以摩擦。即,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实现即使管状部件与周边物接触也难以磨损的作业机。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前述挠性管分别设置在前述硬质管的两端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硬质管的两端部经由各挠性管被发动机及附属装置支承。由此,在发动机等振动时,在硬质管的端部难以作用过大的负荷。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前述硬质管是比前述挠性管小径的部件;前述硬质管的端部被插入于前述挠性管。
根据本特征结构,由于硬质管变细,所以硬质管难以与周边物接触。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前述挠性管从前述发动机或前述附属装置朝向上方延伸出;前述硬质管的端部被从上方插入于前述挠性管。
根据本特征结构,即使挠性管要从发动机或附属装置向上方脱出,可动管也被硬质管的端部从上方推压。由此,挠性管难以从发动机或附属装置向上方脱出。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前述硬质管的端部的外周,设置有突起部;前述硬质管的端部以与前述挠性管的内部嵌合的状态,相对于前述突起部在前述硬质管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侧的相邻的位置被从前述挠性管的径向外侧紧固固定。
根据本特征结构,即使挠性管及硬质管的一方要从挠性管及硬质管的另一方脱出,通过突起部与紧固固定用的部件卡合,挠性管及硬质管的一方也难以从挠性管及硬质管的另一方脱出。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前述挠性管被形成为弯折形状;前述硬质管跨一方的前述挠性管和另一方的前述挠性管而设置。
根据本特征结构,通过将形状的自由度比硬质管高的挠性管弯折,容易使管状部件经过希望的位置。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前述附属装置是中间冷却器;前述管状部件将前述发动机与前述中间冷却器连接。
根据本特征结构,硬质管难以发生起因于被向中间冷却器送入的高温高压的吸气的膨胀。由此,难以发生起因于硬质管的膨胀的硬质管与周边物的接触。
[解决手段3]
与[课题3]对应的解决手段是以下这样的。
有关本发明的作业车的特征结构在于以下方面,具备发动机、作业装置、从前述发动机向前述作业装置中继动力传递的中继传动轴、以及从前述发动机向前述中继传动轴传递动力的带传动机构;在前述带传动机构,具备装备在前述发动机的输出轴的第一带轮、装备在前述中继传动轴的第二带轮、跨前述第一带轮和前述第二带轮被卷绕的传动带、对前述传动带中的下侧的转动路径部分赋予张紧力的张紧机构、以及对于前述传动带中的上侧的转动路径部分作用的板状的保持器。
根据本发明,在将带传动机构兼用作将从发动机对于作业装置的动力传递合离的离合器的情况下,张紧机构赋予张紧力而成为进行动力传递的离合器合状态,通过减弱张紧机构的张紧力而成为将动力传递断开的离合器离状态。
在离合器离状态下,虽然传动带的张紧状况变得松弛,但保持器对传动带的上侧的转动路径部分作用而能够防止脱离。由于保持器被构成为板状,所以能够对于传动带从外周侧以较大的范围承接,能够稳定地防止传动带的脱离。
因而,即使在将带传动机构兼用作离合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传动带的脱离。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前述保持器经由隔开间隔设置的左右的脚部被固定部支承。
根据本结构,保持器能够借助左右的脚部以双支撑状态稳定地支承在固定部。结果,即使持续使用,姿势也不会变化,能够良好地维持传动带的脱离功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将左右的前述脚部的远离前述保持器的部位彼此连结的连结部。
根据本结构,由于通过被连结部连结,作为整体刚性增加,所以容易避免因来自传动带的反作用力等而变形。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前述连结部将左右的前述脚部的与前述保持器相反侧的端部彼此连结。
根据本结构,能够利用连结部安装到固定部,能够不另外设置专用的安装部而用简洁的结构来对应。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左右的前述脚部是板状体,并且以相互对置的状态设置。
根据本结构,由于由面彼此对置的左右的板状体支承保持器,所以在保持器朝向上方移动那样的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对于脚部,在与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换言之在沿着板面的方向上作用力,所以能够承受较强的力。结果,即使来自传动带的反作用力作用,耐久性也优良。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前述固定部是前述发动机的侧壁。
根据本结构,通过有效地利用发动机的侧壁,能够用简洁的支承构造支承保持器。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前述第一带轮由以多个带槽排列的状态形成的多联式的带轮构成;前述保持器构成为具有跨前述多个带槽的排列方向的两侧端部的宽度的平坦面形状。
根据本结构,在第一带轮以排列的状态卷绕多个传动带,但保持器能够对多个传动带的全部有效地发挥防脱离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以下,到图7为止相同),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2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脱谷装置及排气管的右侧视图。
图4是表示脱谷装置、谷粒箱及排气管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排气管及甲板的右侧面剖视图。
图6是表示尾管与第一排气管部件的连接部的右侧面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排气管部件与第二排气管部件的连接部的右侧面剖视图。
图8是有关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以下,到图12为止相同),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9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原动部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原动部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管状部件的主视图。
图13是有关第三实施方式的图(以下,到图19为止相同),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14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15是脱谷离合器配设部的左侧视图。
图16是脱谷离合器配设部的纵剖主视图。
图17是脱谷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18是保持器配设部的立体图。
图19是张紧辊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有关第四实施方式的图(以下,到图22为止相同),是脱谷离合器配设部的左侧视图。
图21是脱谷离合器配设部的纵剖主视图。
图22是表示排气筒罩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箭头F(参照图1及图2)的方向设为“机体的前方”,将箭头B(参照图1及图2)的方向设为“机体的后方”, 箭头L(参照图2)的方向设为“机体的左方”,将箭头R(参照图2)的方向设为“机体的右方”。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在图1及图2中表示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相当于有关本发明的“收割机”)。在本联合收割机,具备行驶机体1。在行驶机体1,具备机体框架2和履带行驶装置3。在行驶机体1的前方,设置有将植立谷秆收割的收割部4。在收割部4,具备将植立谷秆耙拢的耙拢卷筒5、将植立谷秆切断的收割刀6、以及将收割谷秆耙拢的耙拢螺旋输送器7。
设置有将收割谷秆的全秆脱谷处理的脱谷装置8。跨收割部4和脱谷装置8设置有将收割谷秆朝向脱谷装置8输送的送料器9。在脱谷装置8的右方,与脱谷装置8横向排列设置有将脱谷处理后的谷粒贮存的谷粒箱10(相当于有关本发明的“谷粒贮存部”)。设置有将谷粒箱10内的谷粒排出的谷粒排出装置11。
在谷粒箱10的前方,设置有驾驶舱12。在驾驶舱12,具备驾驶者搭乘的驾驶部13和将驾驶部13覆盖的舱部14。在驾驶部13的下方,设置有原动部15。
[原动部]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原动部15,具备发动机E和借助DPF(Diesel ParticulateFilter;柴油微粒过滤器)将发动机E的排气净化处理的排气净化装置16。在排气净化装置16,具备具有前述DPF的主体部16A和将排气处理后的排气排出的尾管16B(相当于有关本发明的“排出部”)。排气净化装置16以主体部16A的较长方向沿着前后方向的姿势配置在发动机E的上方。尾管16B从主体部16A的后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有由排气净化装置16进行的排气处理后的排气流通的排气管17。
[脱谷装置]
在脱谷装置8的上部,设置有脱粒滚筒18。在脱谷装置8的下部,设置有将脱谷处理物分选的分选部19。在分选部19,具备将脱谷处理物摆动分选的摆动分选装置20、将分选风向脱谷处理物送风的风车(图示省略)、将一次物的谷粒(单粒化谷粒等)回收的一次回收部21、以及将二次物的谷粒(带枝梗的谷粒等)回收的二次回收部22。在脱谷装置8中的谷粒箱10侧的横侧部(右侧部),设置有将一次物的谷粒朝向谷粒箱10向上方输送的纵输送装置23以及将二次物的谷粒向摆动分选装置20回送的二次回送装置24。纵输送装置23的上部经由连结部23a被脱谷装置8的右侧部支承。
[甲板(deck)]
在脱谷装置8与谷粒箱10之间的排气管17的上方,设置有甲板25。甲板25被脱谷装置8的右侧部支承。在甲板25,具备构成甲板25中的前侧部分的前侧甲板部26以及构成甲板25中的后侧部分的后侧甲板部27。前侧甲板部26及后侧甲板部27在前侧甲板部26相对于纵输送装置23位于前侧并且后侧甲板部27相对于纵输送装置23位于后侧的状态下,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在前侧甲板部26与后侧甲板部27的间隙,配置有连结部23a。在后侧甲板部27的后端部,形成有在侧视中沿着排气管17的后端部(后述的第二斜部30B)的倾斜倾斜的倾斜部27a。
在甲板25的下方,设置有将排气管17从右方覆盖的排气管罩28。排气管罩28以从甲板25垂下的状态被甲板25支承。排气管罩28从比排气管17中的水平(水平或大致水平)地延伸的部分(后述的第一水平部29B)的前端靠前侧的位置延伸到比排气管17的后端靠后侧的位置。
[排气管]
如图3至图5所示,排气管17经过脱谷装置8与谷粒箱10之间从排气净化装置16朝向后方延伸。通过来自前方的风在脱谷装置8与谷粒箱10之间流动,能够由该风将排气管17冷却。排气管17从与脱谷装置8的前部对应的位置延伸到与脱谷装置8的后部对应的位置,并且,位于比脱谷装置8及谷粒箱10的各上端靠下侧。排气管17的后端不比谷粒箱10的后端向后侧伸出。排气管17在排气流动方向上被二分割而构成。即,在排气管17,具备构成排气管17中的排气上游侧(前侧)部分的第一排气管部件29以及构成排气管17中的排气下游侧(后侧)部分的第二排气管部件30。第一排气管部件29的后端部与第二排气管部件30的前端部的连接部C位于相对于前侧甲板部26与后侧甲板部27的间隙、连结部23a及纵输送装置23向后侧位置偏移的位置。
如图3至图7所示,第一排气管部件29由具有第一内管31(相当于有关本发明的“内管”)和第一外管32(相当于有关本发明的“外管”)的双层管部件构成。第一内管31及第一外管32由截面形状为圆形(正圆形或大致正圆形)的管状部件构成。第一外管32相对于第一内管31从径向外侧在径向上隔开间隔而重叠。在第一内管31与第一外管32之间形成有空气层。在第一排气管部件29,具备单层管部和相对于单层管部在前侧与单层管部相连的双层管部。在第一排气管部件29,具备从排气净化装置16朝向后上方斜着延伸的第一斜部29A和从第一斜部29A的后端部朝向后方水平(水平或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第一水平部29B。
第一斜部29A在俯视中从排气净化装置16朝向左后方斜着延伸。第一斜部29A的前端部在谷粒箱10的前方进入到比谷粒箱10的左端靠右侧。第一斜部29A的前端部相对于尾管16B从径向外侧在径向上隔开间隔而重叠。借助第一斜部29A的前端部与尾管16B的间隙,构成将外部气体向排气管17的内部导入的外部气体导入部17a。
在第一内管31的前端部,形成有越靠前侧直径越变大的扩径部31a。第一外管32的前端部相对于扩径部31a从径向外侧在径向上隔开间隔而重叠,并且与扩径部31a的前端部连结。扩径部31a的前端部比第一外管32的前端向前侧突出。第一外管32的前端部与扩径部31a的径向的间隔D越靠前侧越窄。即,第一外管32的前端部与扩径部31a的前端部的径向的间隔D(图6中的位置P1处的间隔)比第一外管32的前端部与扩径部31a的后端部的径向的间隔D(图6中的位置P2处的间隔)窄。第一外管32的前端部与扩径部31a的外周面遍及整周相接。
第一水平部29B在俯视中从第一斜部29A的后端部朝向后方笔直(笔直或大致笔直)地延伸。第一内管31的后端部比第一外管32的后端向后侧突出。即,第一水平部29B的后端部由单层管部构成。在第一外管32的后端部,形成有越靠后侧直径越变小的缩径部32a。即,在双层管部,在第一外管32中的单层管部侧的端部,形成有越靠单层管部侧直径越变小的缩径部32a。缩径部32a的后端部与第一内管31的外周面遍及整周相接。
如图3至图7所示,第二排气管部件30由具有第二内管33和第二外管34的双层管部件构成。第二内管33及第二外管34由截面形状为圆形(正圆形或大致正圆形)的管状部件构成。第二外管34相对于第二内管33从径向外侧在径向上隔开间隔而重叠。在第二内管33与第二外管34之间形成有空气层。在第二排气管部件30,具备从第一水平部29B的后端部朝向后方水平(水平或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第二水平部30A和从第二水平部30A的后端部朝向后上方斜着延伸的第二斜部30B。
第二水平部30A在俯视中从第一水平部29B的后端部朝向后方笔直(笔直或大致笔直)地延伸。第二水平部30A的前端部相对于第一内管31的后端部从径向外侧在径向上隔开间隔而重叠。即,第二排气管部件30的前端部相对于第一排气管部件29的后端部从径向外侧在径向上隔开间隔而重叠。借助第二水平部30A的前端部与第一内管31的后端部的间隙,构成将外部气体向排气管17的内部导入的外部气体导入部17b。
在第二外管34的前端部,形成有越靠前侧直径越变小的前缩径部34a。第二内管33的前端部比第二外管34的前端向前侧突出。前缩径部34a的前端部与第二内管33的外周面遍及整周相接。
第二斜部30B在俯视中从第二水平部30A的后端部朝向右后方斜着延伸。在第二外管34的后端部,形成有越靠后侧直径越变小的后缩径部34b。第二内管33的后端部比第二外管34的后端向后侧突出。后缩径部34b的后端部与第二内管33的外周面遍及整周相接。
[排气管的支承构造]
设置有支承第一斜部29A的第一支承部件35、支承第一水平部29B的第二支承部件36及支承第二水平部30A的前后的第三支承部件37。即,第一斜部29A、第一水平部29B及第二水平部30A分别被各自的支承部件(第一支承部件35、第二支承部件36及第三支承部件37)支承。第一支承部件35、第二支承部件36及第三支承部件37相当于有关本发明的“支承部件”。
第一支承部件35被安装在第一斜部29A的双层管部。第一支承部件35被安装在立设于机体框架2的支柱38。第一斜部29A经由第一支承部件35被支柱38支承。
第二支承部件36被安装在第一水平部29B的双层管部。第二支承部件36被安装在连结部23a的前部。第一水平部29B经由第二支承部件36被连结部23a支承。
第三支承部件37被安装在第二水平部30A的双层管部。第三支承部件37被安装在脱谷装置8的右侧部的纵框架39。第二水平部30A经由第三支承部件37被脱谷装置8的右侧部支承。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
(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排气管17在排气流动方向上被二分割而构成。但是,排气管17也可以在排气流动方向上被分割为三个以上而构成。例如,在排气管17,从排气上游侧起依次具备第一排气管部件29、第二排气管部件30和第三排气管部件。在此情况下,前述第三排气管部件既可以由双层管部件构成,或者也可以由单层管部件构成。
(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水平部29B的后端部由单层管部构成。但是,第一水平部29B的后端部也可以由双层管部构成。
(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外管32的后端部形成有缩径部32a。但是,也可以在第一外管32的后端部不形成缩径部32a。
(4)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内管31的前端部形成有扩径部31a。但是,也可以在第一内管31的前端部不形成扩径部31a。
(5)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气管部件29从发动机E朝向后上方斜着延伸。但是,第一排气管部件29也可以从发动机E朝向上方铅直地延伸,或者也可以从发动机E朝向下方铅直地延伸,或者也可以从发动机E朝向后下方斜着延伸。
(6)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排气管17经过脱谷装置8与谷粒箱10之间。但是,排气管17也可以经过除脱谷装置8与谷粒箱10之间以外的另外的部位。
(7)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排气管部件29具备第一斜部29A和第一水平部29B。但是,第一排气管部件29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
(8)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排气管部件30具备第二水平部30A和第二斜部30B。但是,第二排气管部件3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
(9)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排气管17的支承构造,具备第一支承部件35、第二支承部件36和第三支承部件37。但是,排气管17的支承构造并不限定于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
(1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气管部件29的后端部与第二排气管部件30的前端部的连接部C位于相对于前侧甲板部26与前述后侧甲板部27的间隙及纵输送装置23向后侧位置偏移的位置。但是,第一排气管部件29的后端部与第二排气管部件30的前端部的连接部C也可以位于相对于前侧甲板部26与前述后侧甲板部27的间隙及纵输送装置23向前侧位置偏移的位置。
(1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原动部15具备DPF式的排气净化装置16。但是,在原动部15也可以代替DPF式的排气净化装置16而具备消声器(消声装置)。或者,也可以在原动部15除了DPF式的排气净化装置16以外还具备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式的排气净化装置。
(1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有关本发明的“谷粒贮存部”由谷粒箱10构成。但是,有关本发明的“谷粒贮存部”也可以由装袋式的料斗构成。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8至图12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箭头F(参照图8及图9)的方向设为“机体的前方”,将箭头B(参照图8及图9)的方向设为“机体的后方”,将箭头L(参照图9)的方向设为“机体的左方”,将箭头R(参照图9)的方向设为“机体的右方”。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图8及图9中表示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相当于有关本发明的“作业机”)。在驾驶部13具备驾驶座席116和将原动部15覆盖的发动机罩117。在发动机罩117,具备将原动部15从上方覆盖的顶板118。在顶板118,载置支承着驾驶座席116。
[原动部]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原动部15,具备具有涡轮增压器119的发动机E、用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柴油微粒过滤器)将发动机E的排气净化处理的排气净化装置120、进行发动机E的冷却水的热交换的散热器121、向散热器121供给冷却风的冷却风扇122、以及进行来自涡轮增压器119的吸气的热交换的中间冷却器123。在发动机E,连接着预清机C1及空气滤清器C2。在散热器121的周围,设置有支承散热器121的散热器框架124。在原动部15的右侧部,设置有将原动部15的内部空间以容许通气且阻止尘埃的经过的状态覆盖的防尘罩125。
在涡轮增压器119,具备被发动机E的排气旋转驱动的涡轮机部126、以及与涡轮机部126联动被旋转驱动而将来自空气滤清器C2的吸气压缩的压缩机部127。涡轮机部126夹设在发动机E的排气歧管Ea与排气净化装置120之间。在压缩机部127,设置有连接吸气软管128的连接口127a及连接管状部件129的连接口127b。
在散热器121的上部,设置有上箱121a。在散热器121的下部,设置有下箱121b。跨上箱121a和发动机E,设置有将上箱121a与发动机E连接的上软管130。跨下箱121b和发动机E,设置有将下箱121b与发动机E连接的下软管(图示省略)。
中间冷却器123是附属于发动机E而设置的附属装置(相当于有关本发明的“附属装置”)。中间冷却器123在散热器121的右方配置在防尘罩125的内部。在中间冷却器123的上部,设置有连接管状部件129的连接口123a及连接橡胶软管131的连接口123a。
跨空气滤清器C2和压缩机部127,设置有将空气滤清器C2与压缩机部127连接的吸气软管128。跨压缩机部127和中间冷却器123,设置有将压缩机部127与中间冷却器123连接的管状部件129。跨中间冷却器123和发动机E的吸气歧管Eb,设置有将中间冷却器123与发动机E的吸气歧管Eb连接的橡胶软管131。
来自空气滤清器C2的吸气经由吸气软管128被送入到压缩机部127。来自压缩机部127的吸气经由管状部件129被送入到中间冷却器123。来自中间冷却器123的吸气经由橡胶软管131被送入到发动机E的吸气歧管Eb。
橡胶软管131经过发动机E的上方。具体而言,橡胶软管131以在俯视中与吸气软管128交叉的状态经过顶板118与吸气软管128之间。橡胶软管131以将散热器框架124的上部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状态设置。橡胶软管131的右端部以外嵌于连接口123a的状态被从橡胶软管131的径向外侧用紧固件132紧固固定。
[管状部件]
如图10至图12所示,管状部件129经过发动机E的上方。具体而言,管状部件129以在俯视中与吸气软管128及上软管130交叉的状态经过顶板118与吸气软管128及上软管130之间。在管状部件129,具备左橡胶软管133、右橡胶软管134和铁管135。左橡胶软管133及右橡胶软管134是具有挠性的挠性管(相当于有关本发明的“挠性管”)。铁管135是比左橡胶软管133及右橡胶软管134硬质的硬质管(相当于有关本发明的“硬质管”)。
左橡胶软管133设置在铁管135的左端部。左橡胶软管133从压缩机部127朝向上方延伸出。左橡胶软管133以外嵌于连接口127b的状态被从左橡胶软管133的径向外侧用紧固件132紧固固定。
左橡胶软管133被形成为弯折形状。具体而言,在左橡胶软管133,具备第一斜部133a和第二斜部133b。第一斜部133a以后倾倒的姿势在正视中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第二斜部133b在正视中从第一斜部133a的上端部朝向右上方、并且在俯视中从第一斜部133a的上端部朝向右后方斜着延伸出。
右橡胶软管134设置在铁管135的右端部。右橡胶软管134从中间冷却器123的上部朝向上方延伸出。右橡胶软管134以外嵌于连接口123a的状态被从右橡胶软管134的径向外侧用紧固件132紧固固定。右橡胶软管134以将散热器框架124的上部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状态设置。
右橡胶软管134被形成为弯折形状。具体而言,在右橡胶软管134,具备铅直部134a和水平部134b。铅直部134a沿着上下方向铅直(铅直或大致铅直)地延伸。水平部134b沿着左右方向水平(水平或大致水平)地延伸。
铁管135跨左橡胶软管133和右橡胶软管134设置。铁管135在俯视中与吸气软管128及上软管130交叉。铁管135是比左橡胶软管133及右橡胶软管134小径的部件。铁管135的左端部被插入于左橡胶软管133。铁管135的右端部被插入于右橡胶软管134。
在铁管135,具备水平部135a和斜部135b。水平部135a沿着左右方向水平(水平或大致水平)地延伸。斜部135b在正视中从水平部135a的左端部朝向左下方、并且在俯视中从水平部135a的左端部朝向左前方斜着延伸出。斜部135b的左端部被从上方插入于左橡胶软管133。具体而言,斜部135b的左端部被从右上方插入于左橡胶软管133。水平部135a的右端部被从左方插入于右橡胶软管134。
在铁管135的左右两端部的外周,分别设置有突起部135c。突起部135c遍及铁管135的外周的整周设置。铁管135的左端部以与左橡胶软管133的内部嵌合的状态,相对于突起部135c在铁管135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侧的相邻的位置(右邻的位置)被从左橡胶软管133的径向外侧用紧固件132紧固固定。铁管135的右端部以与右橡胶软管134的内部嵌合的状态,相对于突起部135c在铁管135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侧的相邻的位置(左邻的位置)被从右橡胶软管134的径向外侧用紧固件132紧固固定。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
(1)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有关本发明的“挠性管”是左橡胶软管133及右橡胶软管134。但是,有关本发明的“挠性管”只要具有挠性,也可以是橡胶制以外。
(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有关本发明的“硬质管”是铁管135。但是,有关本发明的“硬质管”只要是比有关本发明的“挠性管”硬质,也可以是铁制以外(例如,铁以外的金属制)。
(3)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管状部件129,具备左橡胶软管133、右橡胶软管134和铁管135。但是,在管状部件129,也可以不具备左橡胶软管133而具备右橡胶软管134和铁管135。或者,在管状部件129,也可以不具备右橡胶软管134而具备左橡胶软管133和铁管135。
(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铁管135的左端部,设置有左橡胶软管133,在铁管135的右端部,设置有右橡胶软管134。但是,也可以在有关本发明的“挠性管”的两端部分别设置铁管135。
(5)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铁管135的左端部插入于左橡胶软管133,铁管135的右端部插入于右橡胶软管134。但是,也可以左橡胶软管133插入于铁管135的左端部。此外,也可以右橡胶软管134插入于铁管135的右端部。
(6)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左橡胶软管133从压缩机部127朝向上方延伸出,右橡胶软管134从中间冷却器123的上部朝向上方延伸出。但是,左橡胶软管133也可以从压缩机部127朝向上方以外的方向延伸出。此外,右橡胶软管134也可以从中间冷却器123朝向上方以外的方向延伸出。
(7)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35c遍及铁管135的外周的整周设置。但是,突起部135c也可以部分地设置在铁管135的外周。此外,也可以在铁管135的外周不设置突起部135c。
(8)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左橡胶软管133及右橡胶软管134被形成为弯折形状。但是,左橡胶软管133及右橡胶软管134也可以形成为弯折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直线形状)。
(9)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有关本发明的“附属装置”是中间冷却器。但是,有关本发明的“附属装置”也可以是中间冷却器以外的装置。例如,有关本发明的“附属装置”也可以是散热器、油冷器、空气滤清器。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3至图19对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应用于作为作业车的一例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图13、图14中由附图标记(F)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前侧,在图13、图14中由附图标记(B)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后侧。在图14中由附图标记(L)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左侧,在图14中由附图标记(R)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右侧。
[整体结构]
在图13中表示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在该联合收割机的行驶机体,具备机体框架201和履带行驶装置202。在行驶机体的前方,设置有将田地的植立谷秆收割的收割部203。在收割部203,具备将植立谷秆耙拢的耙拢卷筒204、将植立谷秆切断的收割刀205、以及将收割谷秆在收割宽度方向上横向给送、聚集并向后方送出的螺旋输送器206。
在收割部203的后方设置有驾驶部207。驾驶部207其上方被舱盖(canopy)208覆盖。在驾驶部207的后方,具备将脱谷处理而得到的谷粒贮存的谷粒箱209。以与谷粒箱209横向排列的状态具备作为将收割谷秆的全秆脱谷处理的作业装置的脱谷装置210。跨收割部203和脱谷装置210,具备将收割谷秆的全秆朝向脱谷装置210输送的送料器211。在驾驶部207的下方具备发动机212。
[驾驶部]
在图15中表示联合收割机的驾驶部207。在驾驶部207,具备操作者就座的驾驶座席213、位于驾驶座席213的前方的前面板214、位于驾驶座席213的左横侧并跨驾驶部207的前后的侧面板215。在侧面板215,具备行驶用主变速杠杆216、行驶用副变速杠杆217、脱谷离合器杠杆218、收割离合器杠杆219等。
在前面板214的右侧,具备使机体行进方向朝向变更的转向杠杆220。在前面板214的左右中央部,具备显示关于机体的行驶状态的信息的液晶式的信息显示部221。在信息显示部221的左横侧,具备具有方向指示器、作业灯切换器等的组合开关222。
在组合开关222的左侧,以前后排列的状态,具备显示水分侵入到供给到发动机212的燃料中的异常状态的燃料异常显示灯223、显示发动机周围的各部的异常的发动机异常显示灯224、以及将信息显示部221的显示内容切换的显示切换开关225。
在侧面板215的下方,具备对发动机212的排气进行处理的消声器226,来自消声器226的排气被排气筒227向后部侧排出。被排气筒227排出的排气被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排气管228朝向机体后部引导并向外部放出。排气管228经过脱谷装置210与谷粒箱209之间而延伸到机体后部。
[发动机周围的传动构造]
如图15所示,构成传动系统,以将发动机212的动力从发动机212的输出轴229经由带传动机构230传递到中继传动轴231,从中继传动轴231传递到脱谷装置210的各装置。此外,将发动机212的动力从发动机212的输出轴229经由其他的传动带232传递到行驶用传动机构(未图示)。
如图15、图17所示,在带传动机构230,具备装备在发动机212的输出轴229的第一带轮233、装备在中继传动轴231的第二带轮234、跨第一带轮233和第二带轮234卷绕的传动带235、以及对传动带235中的下侧的转动路径部分赋予张紧力的张紧机构236。该带传动机构230构成为,作为能够将对于脱谷装置210的动力传递接续断开的带张紧式的脱谷离合器发挥功能。
第一带轮233由以排列的状态形成有多个带槽的多联式的带轮构成。具体而言,第一带轮233兼用作带传动机构230的驱动带轮和对于行驶用传动机构的驱动带轮。如图17所示,在第一带轮233,卷绕着带传动机构230的3根传动带235和对于行驶用传动机构的2根传动带232,以排列的状态形成5个带槽237。
如图15、图17、图18所示,张紧机构236具备:张紧臂239,能够相对于支承中继传动轴231的支承套筒238相对旋转地外嵌装接;张紧辊241,能够绕横轴芯相对转动地被支轴240支承,所述支轴240固定在张紧臂239的自由端侧;联系操作机构242,随着脱谷离合器杠杆218的离合器合操作而使张紧辊241向上方移动;以及离操作用弹簧243,在离合器离状态下使张紧辊241向下方移动。在第二带轮234的外周部具备带推压部244,所述带推压部244从外周侧压制传动带235,使得在离合器离状态下传动带235不脱离。
如图16所示,脱谷离合器杠杆218被装备在侧面板215的下方处的横向支轴245能够绕横轴芯前后摆动操作地支承。横向支轴245的轴端部和张紧辊241经由联系操作机构242联动联系。联系操作机构242具备将横向支轴245的转动变换为联系操作机构242的牵引操作的连杆机构246、以及将连杆机构246的牵拉操作向张紧辊241传递的杆247。
如果脱谷离合器杠杆218被操作到离合器合位置,则横向支轴245一体地转动,联系操作机构242牵拉操作,张紧辊241向上方移动。结果,对传动带235进行推压操作而赋予张紧力,切换为传动状态(离合器合状态)。
如果脱谷离合器杠杆218被操作到离合器离位置,则张紧辊241向下方移动而张紧力被解除,由传动带235进行的动力传递被解除,成为离合器离状态。
如图17所示,张紧辊241以接近于与发动机212的输出轴229一体转动的飞轮248的状态设置。在张紧辊241的轴芯方向的与发动机212相反侧端部,形成有脱离阻止用的突条部249。但是,在张紧辊241的发动机侧端部没有形成突条部。这是因为,在离合器合状态下,由于张紧辊241的上部侧部位接近于飞轮248,所以如果有突条部则有可能接触。
所以,如图15、图17、图18、图19所示,在支轴240的轴端具备向上方延伸的防脱销250。将该防脱销250经由安装板251,在被利用异形嵌合的嵌合构造阻止了转动的状态下用螺栓固定在支轴240的轴端。借助防脱销250,防止张紧辊241从传动带235脱离。
传递到中继传动轴231的动力被向脱谷装置210传递,另一方面经由收割离合器(未图示)被向收割部203传递。如图16所示,在脱谷离合器杠杆218的横侧,具备将收割离合器合离的收割离合器杠杆219。收割离合器杠杆219能够与筒轴252一体转动地设置,所述筒轴252能够转动地外嵌于横向支轴245,收割离合器杠杆219与脱谷离合器杠杆218同样,从筒轴252经由联系操作机构253与收割离合器联动联系。
[保持器(retainer)]
具备对于带传动机构230的传动带235中的上侧的转动路径部分作用的板状的保持器254。如图16、图18所示,保持器254被构成为具有跨3个带槽237的排列方向的两侧端部的宽度的平坦面形状。
保持器254经由隔开间隔设置的左右的脚部255被作为固定部的发动机212的侧壁256支承。通过由这样的左右的脚部255支承,能够以双支撑状态稳定地支承保持器254。
左右的脚部255是板状体,并且以相互对置的状态设置。即,脚部255以板面相对于保持器254的板面大致正交的姿势设置。结果,即使保持器254受到被朝向上方推起那样的力,脚部255变形的可能性也较少。
具备将左右的脚部255的远离保持器254的部位且与保持器254相反侧的端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257。连结部257由具有纵面257a和水平面257b的大致L字形的板体构成,左右的脚部255的发动机侧的端部被一体地连结。连结部257其纵面257a被用螺栓连结固定在发动机212的侧壁256。这样,连结部257兼用作相对于发动机212的侧壁256的安装部。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0至图22说明有关本发明的作业机的第四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脱谷离合器(带传动机构230)的操作结构以及与发动机212的排气关联的结构等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关于其他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以下,仅对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将关于相同的结构的说明省略。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对于脱谷离合器杠杆218的手动操作来进行脱谷离合器(带传动机构230)的合离操作,而在该实施方式中,成为借助例如具有电动马达等致动器的驱动装置260进行张紧辊241的操作的结构。
如图20所示,具备能够与张紧臂239一体地摆动的操作臂261,操作臂261和驱动装置260被用线材262联系。而且,具备:检测传感器264,检测装备于侧面板215的作业用操作杠杆263的操作;以及控制装置265,对驱动装置260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装置265如果有离合器合指令,则由驱动装置260将线材262牵拉操作,将脱谷离合器(带传动机构230)切换为合状态。如果有离合器离指令,则将线材262的牵拉操作解除,将脱谷离合器切换为离状态。
在侧面板215的下方,具备对发动机212的排气进行处理的排气处理装置266。排气处理装置266具备作为周知结构的柴油微粒子捕集过滤器(DPF),使排气中包含的柴油微粒子等粒子状物质(PM)减少。
如图20、图21所示,来自排气处理装置266的排气被排气筒267经由驾驶部207的后部左侧的侧壁部68向左外方排出。排气筒267在侧壁部268的外方侧部位以朝向后方的方式弯曲为圆弧状。被排气筒267排出的排气被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排气管228朝向机体后部引导并向外部放出。
如图20、图21、图22所示,具备将排气筒267的上方覆盖的排气筒罩269。排气筒罩269具备在侧视中越靠后侧越位于上方的倾斜姿势的第一罩部269A、与第一罩部269A的左侧相连的第二罩部269B、以及与第一罩部269A的上部后侧相连的第三罩部269C。第一罩部269A和第二罩部269B被一体地连结,被用螺栓连结在驾驶部的背面壁的左侧端部。第三罩部269C被用螺栓连结在背面壁270和底板271。
第一罩部269A和第二罩部269B防止稻草碎屑等从机体前部侧落到排气筒。第三罩部269C防止稻草碎屑等经过形成在以后升倾斜姿势设置的背面壁270与纵向框架272之间的大致三角形状的间隙落到排气筒。
[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
(1)在第三、第四实施方式中,将左右的脚部255连结的连结部257是将与保持器254相反侧的端部彼此连结的结构,做成了兼用作相对于固定部(侧壁256)的安装部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做成连结部257将左右的脚部255的延伸设置方向的途中部彼此连结的结构,也可以做成经由与连结部257另外设置的安装部安装在固定部的结构。
(2)在第三、第四实施方式中,做成了左右的脚部255是板状体、并且以相互对置的状态设置的结构,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将脚部255用棒状体或角材等各种形状实施。
(3)在第三、第四实施方式中,做成了将连结部257安装到发动机212的侧壁256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做成安装到从机体框架201延伸设置的专用的支承部件的结构。
(4)在第三、第四实施方式中,做成了保持器254经由左右的脚部255被支承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做成经由1个脚部被支承的结构。
(5)在第三、第四实施方式中,做成了在第一带轮233上以排列的状态形成与带传动机构230的3个传动带235及对于行驶用传动机构的2个传动带232分别对应的5个带槽237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做成仅具备与带传动机构230的3个传动带235对应的3个带槽237的结构。此外,传动带及带槽的个数并不限于3个,也可以设置2个或4个以上,并不限于多个,也可以仅设置1个。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除了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以外,也能够利用于自脱型联合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此外,本发明除了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以外,也能够利用于自脱型联合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水田作业机(插秧机、播种机)、拖拉机。此外,本发明除了联合收割机以外,还能够对插秧机、拖拉机等各种作业车应用。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8 脱谷装置
10 谷粒箱(谷粒贮存部)
16B 尾管(排出部)
17 排气管
23 纵输送装置
25 甲板
26 前侧甲板部
27 后侧甲板部
29 第一排气管部件
29A 第一斜部
29B 第一水平部
30 第二排气管部件
30A 第二水平部
30B 第二斜部
31 第一内管(内管)
31a 扩径部
32 第一外管(外管)
32a 缩径部
35 第一支承部件(支承部件)
36 第二支承部件(支承部件)
37 第三支承部件(支承部件)
C 连接部
E 发动机
[第二实施方式]
123 中间冷却器(附属装置、中间冷却器)
129 管状部件
133 左橡胶软管(挠性管)
134 右橡胶软管(挠性管)
135 铁管(硬质管)
135c 突起部
E 发动机
[第三、第四实施方式]
210 作业装置
212 发动机
229 输出轴
230 带传动机构
231 中继传动轴
232 传动带
233 第一带轮
234 第二带轮
235 传动带
236 张紧机构
237 带槽
254 保持器
255 脚部
256 侧壁(固定部)
257 连结部。

Claims (25)

1.一种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
发动机;以及
排气管,前述发动机的排气在其中流通;
前述排气管具有构成前述排气管中的排气上游侧部分的第一排气管部件、以及构成前述排气管中的排气下游侧部分的第二排气管部件;
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及前述第二排气管部件由双层管部件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下游侧端部由单层管部构成;
前述第二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相对于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下游侧端部从径向外侧在径向上隔开间隔而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具有前述单层管部、以及相对于前述单层管部在排气上游侧与前述单层管部相连的双层管部;
在前述双层管部中,在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外管中的前述单层管部侧的端部,形成有越靠前述单层管部侧直径越变小的缩径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相对于将前述发动机的排气排出的排出部从径向外侧在径向上隔开间隔而重叠;
在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内管中的排气上游侧端部,形成有越靠排气上游侧直径越变大的扩径部;
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外管中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相对于前述扩径部从径向外侧在径向上隔开间隔而重叠;
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外管中的排气上游侧端部与前述扩径部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的径向的间隔,比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外管中的排气上游侧端部与前述扩径部的排气下游侧端部的径向的间隔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外管中的排气上游侧端部与前述扩径部的排气上游侧端部连结。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
脱谷装置,将收割谷秆脱谷处理;以及
谷粒贮存部,与前述脱谷装置横向排列而设置,将脱谷处理后的谷粒贮存;
前述排气管经过前述脱谷装置与前述谷粒贮存部之间,从前述发动机朝向后方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具有从前述发动机朝向后上方斜着延伸的第一斜部、以及从前述第一斜部的后端部朝向后方水平地延伸的第一水平部;
前述第二排气管部件具有从前述第一水平部的后端部朝向后方水平地延伸的第二水平部、以及从前述第二水平部的后端部朝向后上方斜着延伸的第二斜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一斜部、前述第一水平部及前述第二水平部分别被各自的支承部件支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支承部件被安装在前述第一斜部、前述第一水平部及前述第二水平部的各自的双层管部。
10.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脱谷装置与前述谷粒贮存部之间的前述排气管的上方设置有甲板;
前述甲板具有构成前述甲板中的前侧部分的前侧甲板部、以及构成前述甲板中的后侧部分的后侧甲板部;
前述前侧甲板部及前述后侧甲板部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
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下游侧端部与前述第二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的连接部,位于相对于前述前侧甲板部与前述后侧甲板部的间隙向前后一侧位置偏移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脱谷装置中的前述谷粒贮存部侧的横侧部,设置有将脱谷后的谷粒朝向前述谷粒贮存部向上方输送的纵输送装置;
前述前侧甲板部及前述后侧甲板部以前述前侧甲板部相对于前述纵输送装置位于前侧并且前述后侧甲板部相对于前述纵输送装置位于后侧的状态,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
前述第一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下游侧端部与前述第二排气管部件的排气上游侧端部的连接部,位于相对于前述前侧甲板部与前述后侧甲板部的间隙及前述纵输送装置向前后一侧位置偏移的位置。
12.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
发动机;
附属装置,附属于前述发动机而设置;以及
管状部件,跨前述发动机和前述附属装置而设置,将前述发动机与前述附属装置连接;
前述管状部件具有有挠性的挠性管和比前述挠性管硬质的硬质管。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挠性管分别设置在前述硬质管的两端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硬质管是比前述挠性管小径的部件;
前述硬质管的端部被插入于前述挠性管。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挠性管从前述发动机或前述附属装置朝向上方延伸出;
前述硬质管的端部被从上方插入于前述挠性管。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硬质管的端部的外周,设置有突起部;
前述硬质管的端部以与前述挠性管的内部嵌合的状态,相对于前述突起部在前述硬质管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侧的相邻的位置被从前述挠性管的径向外侧紧固固定。
17.如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挠性管被形成为弯折形状;
前述硬质管跨一方的前述挠性管和另一方的前述挠性管而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2~17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附属装置是中间冷却器;
前述管状部件将前述发动机与前述中间冷却器连接。
19.一种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具备发动机、作业装置、从前述发动机向前述作业装置中继动力传递的中继传动轴、以及从前述发动机向前述中继传动轴传递动力的带传动机构;
在前述带传动机构,具备装备在前述发动机的输出轴的第一带轮、装备在前述中继传动轴的第二带轮、跨前述第一带轮和前述第二带轮被卷绕的传动带、对前述传动带中的下侧的转动路径部分赋予张紧力的张紧机构、以及对于前述传动带中的上侧的转动路径部分作用的板状的保持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保持器经由隔开间隔设置的左右的脚部被固定部支承。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左右的前述脚部的远离前述保持器的部位彼此连结的连结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连结部将左右的前述脚部的与前述保持器相反侧的端部彼此连结,兼用作对于前述固定部的安装部。
23.如权利要求20~22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左右的前述脚部是板状体,并且以相互对置的状态设置。
24.如权利要求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固定部是前述发动机的侧壁。
25.如权利要求19~24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一带轮由以多个带槽排列的状态形成的多联式的带轮构成;
前述保持器构成为具有跨前述多个带槽的排列方向的两侧端部的宽度的平坦面形状。
CN202080064653.XA 2019-10-23 2020-10-20 收割机、作业机及作业车 Active CN1143642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2929 2019-10-23
JP2019-192932 2019-10-23
JP2019192929A JP7254008B2 (ja) 2019-10-23 2019-10-23 作業車
JP2019192931A JP7296850B2 (ja) 2019-10-23 2019-10-23 収穫機
JP2019-192931 2019-10-23
JP2019192932A JP7239441B2 (ja) 2019-10-23 2019-10-23 作業機
PCT/JP2020/039365 WO2021079872A1 (ja) 2019-10-23 2020-10-20 収穫機、作業機及び作業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4251A true CN114364251A (zh) 2022-04-15
CN114364251B CN114364251B (zh) 2024-05-28

Family

ID=75619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4653.XA Active CN114364251B (zh) 2019-10-23 2020-10-20 收割机、作业机及作业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4251B (zh)
WO (1) WO2021079872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37516U (zh) * 1989-04-22 1990-11-16
FR2689577A1 (fr) * 1992-04-02 1993-10-08 Pidell Lucien Dispositif pour augmenter le débit d'une veine fluide sur un circuit, à l'air libre, notamment sur les moteurs à combustion interne.
JP2007244307A (ja) * 2006-03-16 2007-09-27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12060955A (ja) * 2010-09-17 2012-03-29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の排気構造
CN102656990A (zh) * 2006-08-28 2012-09-12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203181563U (zh) * 2012-08-29 2013-09-11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JP2014108065A (ja) * 2012-11-30 2014-06-12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15128414A (ja) * 2013-12-03 2015-07-1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2015128415A (ja) * 2013-12-03 2015-07-16 株式会社クボタ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6209708B1 (ja) * 2017-01-27 2017-10-04 増山 征男 熱機関や燃焼機器の排気促進装置
JP2018102153A (ja) * 2016-12-22 2018-07-05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1664B2 (ja) * 2006-06-20 2012-03-0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37516U (zh) * 1989-04-22 1990-11-16
FR2689577A1 (fr) * 1992-04-02 1993-10-08 Pidell Lucien Dispositif pour augmenter le débit d'une veine fluide sur un circuit, à l'air libre, notamment sur les moteurs à combustion interne.
JP2007244307A (ja) * 2006-03-16 2007-09-27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CN102656990A (zh) * 2006-08-28 2012-09-12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JP2012060955A (ja) * 2010-09-17 2012-03-29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の排気構造
CN203181563U (zh) * 2012-08-29 2013-09-11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JP2014108065A (ja) * 2012-11-30 2014-06-12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15128414A (ja) * 2013-12-03 2015-07-1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2015128415A (ja) * 2013-12-03 2015-07-16 株式会社クボタ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2018102153A (ja) * 2016-12-22 2018-07-05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6209708B1 (ja) * 2017-01-27 2017-10-04 増山 征男 熱機関や燃焼機器の排気促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4251B (zh) 2024-05-28
WO2021079872A1 (ja) 2021-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3735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6168975A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6140320A1 (ja) コンバイン
JP7134134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367866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430879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14364251A (zh) 收割机、作业机及作业车
JP7004612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238862B2 (ja) 収穫機
JP7101581B2 (ja) 収穫機
JP6333127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960887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10622682B (zh) 联合收割机
JP6416025B2 (ja) コンバイン
JP7254008B2 (ja) 作業車
JP7239441B2 (ja) 作業機
JP2014075993A (ja) コンバイン
JP6516171B2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6157647A1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4077383A (ja) コンバイン
CN113660853B (zh) 联合收割机及收割机
KR102493808B1 (ko) 콤바인
WO2019208469A1 (ja) コンバイン
US10711745B2 (en) Work vehicle
JP7296850B2 (ja) 収穫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